TW202320103A -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 Google Patents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103A
TW202320103A TW111142061A TW111142061A TW202320103A TW 202320103 A TW202320103 A TW 202320103A TW 111142061 A TW111142061 A TW 111142061A TW 111142061 A TW111142061 A TW 111142061A TW 202320103 A TW202320103 A TW 20232010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hielding
transmitting
area
su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兆俞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0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10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duce indicia, symbols, tex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適用於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包含遮光片、圖案層及導光板,其中遮光片具有遮光圖案,遮光圖案定義複數透光區,複數透光區對應發光鍵盤之複數按鍵設置,且複數透光區之外側透光區具有透光區邊界;圖案層設置於遮光片上,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導光板設置於遮光片之一側,導光板具有出光邊緣,出光邊緣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外側透光區中。圖案層至少部分係位於外側透光區中並鄰近透光區邊界。

Description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本發明一般係關於一種發光鍵盤,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鍵盤的光學模組。
現今電子科技與資訊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各種電子裝置皆朝向輕、薄、短、小且功能多樣化的趨勢發展。例如電腦和筆記型電腦已成為現代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所不可或缺的電子裝置,其中大多數使用的周邊產品以鍵盤最為普遍也是非常重要的輸入裝置。隨著電子裝置的微型化及輕巧化,窄邊框設計為現今鍵盤重要的研發方向之一。然而,以發光鍵盤而言,須考慮到按鍵模組與背光模組的整合,尤其是要考慮到背光模組的多層遮光片之間的黏合及避免側漏光等問題,使得外側按鍵與內側按鍵的發光均勻性不易控制。尤其是,在窄邊框設計上,隨著邊緣餘裕縮小,窄邊框設計的發光鍵盤容易發生外側按鍵偏暗的問題。
再者,一般為了散熱或是定位設計,背光模組通常需要開設貫孔,以供氣流或供定位機構(例如定位柱、螺絲等)通過,使得貫孔附近的按鍵相對於其他按鍵偏亮或偏暗的問題。此外,接近背光模組之光源的按鍵也可能會有局部偏亮或偏暗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其藉由導光板的邊緣出光來彌補按鍵的亮度。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其藉由導光板的邊緣配合遮光片的遮光圖案搭配圖案層的設計,來調整按鍵的發光效果。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發光鍵盤包含複數按鍵,且光學模組包含遮光片、圖案層及導光板,其中遮光片具有遮光圖案,遮光圖案定義複數透光區,複數透光區對應複數按鍵設置,且複數透光區之外側透光區具有透光區邊界;圖案層設置於遮光片上,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導光板設置於遮光片之一側,導光板具有出光邊緣,出光邊緣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外側透光區中,且圖案層至少部分係位於外側透光區中並鄰近透光區邊界。
於一實施例,圖案層係自透光區邊界延伸入外側透光區以定義圖案層邊界,且出光邊緣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係位於透光區邊界及圖案層邊界之間。
於一實施例,圖案層係自透光區邊界延伸入外側透光區以定義圖案層邊界,且出光邊緣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係較圖案層邊界遠離透光區邊界。
於一實施例,導光板具有開孔,且開孔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中。
於一實施例,遮光片更具有輔助圖案,輔助圖案設置於外側透光區中,開孔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與輔助圖案重疊,且輔助圖案的光穿透率大於或等於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
於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發光鍵盤包含複數按鍵,且光學模組包含遮光片、圖案層及導光板,其中遮光片具有遮光圖案,遮光圖案定義複數透光區,複數透光區對應複數按鍵設置,且複數透光區包含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設置於遮光片上,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導光板設置於遮光片之一側,且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與遮光圖案不重疊並鄰接外側透光區,以與遮光圖案共同定義外側透光區之透光區邊界。
於一實施例,導光板具有出光邊緣,出光邊緣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外並與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重疊。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學模組更包含反射片,其中反射片相對於遮光片設置於導光板之另一側,且反射片與導光板之間更具有阻光部。阻光部鄰近出光邊緣,且阻光部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與圖案層至少部分重疊。
於再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其包含按鍵模組及上述之光學模組,其中按鍵模組包含複數按鍵及底板,複數按鍵設置於底板上且包含至少一外側按鍵及至少一內側按鍵,外側按鍵包含鍵帽,鍵帽之外緣與底板之端緣實質對齊,且內側按鍵設置於外側按鍵之一側且遠離底板之端緣;光學模組設置於底板下方,且遮光片比導光板接近底板;遮光片鄰近透光區邊界之遮光端緣與底板之端緣實質對齊。
於一實施例,外側按鍵之鍵帽於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超出於外側透光區的透光區邊界的外側。
於又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於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其包含遮光片及圖案層,其中遮光片具有遮光圖案,遮光圖案定義透光區、遮光區及光量調變區,光量調變區自遮光區延伸至透光區;圖案層設置於遮光片上,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且圖案層位於光量調變區中,使得光量調變區的單位面積平均光穿透率小於透光區且大於遮光區。
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中;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且圖案層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
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中;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實質一致的寬度,且複數子遮光區係間隔設置,使得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至透光區為實質固定,且圖案層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自遮光區至透光區為實質固定。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學模組更包含光源,其中光源具有發光面,光源於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落在遮光區,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且複數子遮光區自遮光區延伸並位於透光區及發光面之間。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學模組更包含導光板,其中導光板具有邊緣;當遮光片及導光板相互疊置時,導光板的邊緣於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落在光量調變區,或者落在遮光區且鄰近光量調變區。
於一實施例,本發明之光學模組更包含導光板,其中導光板具有孔洞,孔洞定義孔緣;當遮光片及導光板相互疊置時,導光板的孔緣於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落在光量調變區。
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沿孔緣交錯設置;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中;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且圖案層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
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沿孔緣交錯設置;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中;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增加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且圖案層位於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寬度自遮光區朝透光區逐漸增加。
於又另一實施例,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其包含上述之光學模組及至少一按鍵,其中至少一按鍵設置於光學模組上方並包含鍵帽,且鍵帽於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涵蓋透光區。
於一實施例,鍵帽具有透光字符,且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沿透光字符的設置方向交錯設置。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之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不僅藉由導光板的邊緣出光特性加強對應按鍵的發光亮度,更可配合遮光片的遮光圖案搭配圖案層的設計,使得發光鍵盤具有均勻的發光性適用於窄邊框設計。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以提升按鍵(尤其是外側按鍵)的亮度,並使按鍵具有穩定的發光效果。本發明之發光鍵盤可為獨立的鍵盤裝置或整合於電子產品(例如行動裝置、筆記型電腦)之發光鍵盤,尤其是具有窄邊框設計的發光鍵盤,但不以此為限。於後以電腦鍵盤(如圖1所示)為例說明。
如圖1所示,於一實施例,發光鍵盤1包含光學模組10及按鍵模組20,其中光學模組10設置於按鍵模組20下方。按鍵模組20包含複數個按鍵200,且複數按鍵200包含外側按鍵201及內側按鍵202。在一實施例中,複數按鍵200沿圖示之Y軸方向配置成複數列,且各列中最外側的按鍵(例如在圖示之X軸方向兩端的按鍵)可為外側按鍵201,而各列中兩端之外側按鍵201之間的按鍵為內側按鍵202。在另一實施例中,沿Y軸方向配置的複數列按鍵中,最外列的按鍵(例如在Y軸方向兩端最上列及最下列的按鍵)亦可為外側按鍵201,而最外列之外側按鍵201之間的按鍵為內側按鍵202。亦即,在一例示性的定義中,外側按鍵201至少具有一側不與其他按鍵相鄰,例如設置在四周外圍的按鍵,而內側按鍵202則被其他按鍵圍繞。於此實施例,左側的外側按鍵201的左緣(例如鍵帽左緣)沿Y軸方向對齊,而右側的外側按鍵201的右緣(例如鍵帽右緣)沿Y軸方向對齊,且上側的外側按鍵201的上緣(例如鍵帽上緣)沿X軸方向對齊,而下側的外側按鍵201的下緣(例如鍵帽下緣)沿X軸方向對齊,但不以此為限。
具體而言,按鍵200可為具有透光鍵帽之任何合宜的按鍵單元,透光鍵帽可能為只有鍵帽上字的部分透光或是整顆鍵帽透光。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示意圖。如圖2A所示,於一實施例,按鍵(例如位於左側的外側按鍵201)藉由剪刀式支撐架230可活動地連接鍵帽220及底板210,以支撐鍵帽220移動,進而壓縮彈性體250以觸發開關層240(例如薄膜開關),並藉由彈性體250的回復力復位,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剪刀式支撐架230可以其他升降機構替代,例如蝶翼式支撐機構、滑動塊支撐機構、懸臂式支撐機構等,且彈性體250亦可以其他回復單元替代,例如磁鐵、彈簧等。再者,開關層240亦可替換為其他開關單元,例如機械開關、光學開關等。換言之,按鍵模組20的按鍵200可具有任何合宜的結構,以達到按壓後產生觸發訊號的作用。
再次參考圖1,光學模組10包含遮光片110、圖案層120及導光板130。遮光片110具有遮光圖案112。遮光圖案112定義複數透光區114,且複數透光區114分別對應複數按鍵200設置。舉例而言,複數透光區114包含外側透光區114A及內側透光區114B,其中外側透光區114A對應外側按鍵201,例如外側透光區114A係沿Z軸方向對應於左側的外側按鍵201A,而內側透光區114B對應內側按鍵202,例如內側透光區114B係沿Z軸方向對應於內側按鍵202。外側透光區114A具有透光區邊界116,例如左側的外側透光區114A1的透光區邊界116A為外側透光區114A沿Y軸方向延伸的左邊界,而右側的外側透光區114A的透光區邊界116B為外側透光區114A沿Y軸方向延伸的右邊界。具體而言,遮光片110係設置於導光板130之一側,且具有遮光圖案112以選擇性局部阻擋光線或讓光線通過。舉例而言,遮光片110係由可透光的膜片(例如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製成,且膜片上具有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形成的遮光圖案112,用以容許光線自複數透光區114通過,並遮蔽對應鍵盤模組20不需要光線的部分(例如按鍵200之間的間隙部分)。於一實施例,遮光片110之形狀、大小較佳係對應按鍵模組20的底板210。
圖案層120設置於遮光片110上。圖案層120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112之光穿透率且小於複數透光區114之每一個之光穿透率。圖案層120較佳可例如由印刷方式形成,例如可印刷在單獨的透光膜片上,或是印刷於遮光片110朝向導光板130的一面。依據實際應用,圖案層120及遮光圖案112可印刷於遮光片110的同一面或不同面。於一實施例,圖案層120並定義複數通透區124,且複數通透區124分別對應複數透光區114與複數按鍵200設置。舉例而言,複數通透區124包含外側通透區124A及內側通透區124B,其中外側通透區124A對應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按鍵201,例如外側通透區124A係沿Z軸方向對應於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按鍵201,而內側通透區124B對應內側透光區114B與內側按鍵202,例如內側通透區124B係沿Z軸方向對應內側透光區114B與內側按鍵202。外側通透區124A具有圖案層邊界126,例如左側的外側通透區124A的圖案層邊界126為沿Y軸方向延伸的左邊界,而右側的外側通透區124A的圖案層邊界126為沿Y軸方向延伸的右邊界。具體而言,圖案層120係設置於導光板130之一側(例如上方),且有圖案層120能選擇性局部阻擋光線或讓光線通過,且圖案層120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112之光穿透率。舉例而言,圖案層120為可透光的膜片(例如對苯二甲酸酯(PET)),且膜片上具有遮光材料形成的圖案層120。選替地,可將遮光材料以預設圖案塗覆於遮光片110的透光膜片上而形成圖案層120,以省略額外透光膜片的使用,亦即,遮光圖案112及圖案層120可形成在同一透光膜片,使得遮光片110上不僅具有遮光圖案112,且還有圖案層120。形成圖案層120的遮光材料較佳比形成遮光圖案112的遮光材料具有較高的光穿透率,且比遮光片110的透光膜片有較低的光穿透率。舉例而言,形成遮光圖案112的遮光材料可為黑油墨,而形成圖案層120的遮光材料可為任何除了黑油墨之外的任何顏色的油墨,例如白油墨。藉此,當光照射到遮光圖案112、圖案層120及透光區114(或通透區124)時,遮光圖案112實質將光完全遮擋住(即幾乎或完全無光通過),圖案層120則阻擋部分的光並容許部分的光通過,而透光區114實質容許全部的光通過。在此須注意,依據實際應用,圖案層120可局部設置於遮光片110,而不形成對應透光區114的通透區124。換言之,圖案層120可依據實際應用以任何合宜的圖案設置於任何合宜的位置,以調整局部的光穿透率或亮度。
導光板130設置於遮光片110之一側(例如下方)。導光板130具有出光邊緣132(例如出光面的邊緣),且出光邊緣132對應透光區邊界116,使得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具體而言,導光板130可為由任何合宜的光學材料(例如光學聚合物)製成的薄板或薄片,且導光板130的尺寸略小於遮光片110的尺寸,並具有上方出光面138與複數個透光區114/124相對。舉例而言,導光板130在X軸方向的尺寸較佳小於遮光片110的尺寸,使得遮光片110的邊緣突出於導光板130的出光邊緣132,以利於與其他部件(例如反射片150、底板210)的黏合。於一實施例,導光板130的出光邊緣132為定義出光面138於X軸方向上的邊界。於此實施例,導光板130具有複數光源孔134,且光源孔134內之側表面可作為導光板130的入光面,而導光板130的頂面(即沿XY軸平面延伸的上表面)作為導光板130的出光面138。光線經由入光面進入導光板130後,實質上係沿著導光板130的延伸方向(例如XY平面方向)行進(例如藉由全反射而傳遞),且可在對應遮光片110的複數透光區114與複數通透區124之位置射出。
如圖2A所示,於一實施例,光學模組10包含光源140,其提供光線至導光板130,且光學模組10可構成發光鍵盤1的背光模組。具體而言,光源140較佳為發光二極體(LED),尤其是較佳為側發光的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光源140設置於光源孔134,使其發光面較佳面對導光板130之入光面,以使光線透過入光面而傳遞至導光板130內。於一實施例,複數光源140較佳係整合於電路板,以構成一體的光源單元,進而增進組裝效率。
再者,光學模組10可選擇性包含反射片150,反射片150相對於遮光片110設置於導光板130之另一側(例如下方),且用以將自導光板130下表面漏出的光反射回到導光板130(如圖1所示)。具體而言,反射片150可為反射材料形成的反射膜片(例如金屬箔片)、或非反射膜片上塗佈反射材料、或摻雜反光粒子的塑料膜片(例如摻雜反光粒子的PET膜片)所形成之反射片。反射片150之形狀、大小較佳係對應遮光片110,且反射片150的延展性/變形性較佳大於遮光片110或圖案層120。亦即,反射片150較佳比遮光片110容易變形,使得反射片150更容易黏貼。
如圖2A及圖2B所示,圖2B為圖2A之局部放大圖,且圖2B僅繪示光學模組10及按鍵模組20的底板210,而省略上述按鍵設置於底板210上的部件(例如開關層240、彈性體250、剪刀式支撐架230及鍵帽220)。遮光片110的端部上表面黏合於底板210的下表面,遮光片110的端部下表面黏合於反射片150的上表面,以將導光板130包圍在遮光片110及反射片150之間而減少漏光。具體而言,如圖2B所示,位於遮光片110上表面的遮光圖案112黏合於底板210的下表面,且位於遮光片110下表面的圖案層120黏合於反射片150的上表面,以將導光板130包圍在遮光片110及反射片150之間,但不以此為限。於此實施例,外側按鍵201的鍵帽220及底板210可與光學模組10的邊緣切齊,例如鍵帽220、底板210與光學模組10的遮光片110及反射片150的左側邊緣沿堆疊方向(例如Z軸方向)彼此對準,以利於發光鍵盤1的窄邊框設計。具體而言,在窄邊框設計中,內側透光區114B與內側通透區124B的尺寸及形狀較佳與對應的鍵帽220一致,即內側透光區114B與內側通透區124B與對應鍵帽220在底板210方向上的垂直投影較佳實質完全重合,而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通透區124A)的尺寸及形狀因受限於黏合需求及防止側向漏光的考量,使得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通透區124A)的尺寸小於對應的鍵帽220尺寸。例如,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通透區124A)在X軸方向上自遮光片110的邊緣內縮一段預設寬度。於一實施例,反射片150與遮光片110的黏合寬度D1(例如自端緣沿X軸方向黏合的距離)較佳不小於1.5mm,以確保發光鍵盤1具有窄邊框設計時,減少光學模組10開膠漏光的風險。亦即,單一側的外側透光區114A在X軸方向的尺寸比對應鍵帽220短少至少1.5mm;以兩側的外側透光區114A而言,導光板130在X軸方向的尺寸總共比圖案層120短少至少3.0mm(=2x1.5mm),但不以此為限。
具體而言,在窄邊框設計中,內側透光區114B與對應的內側通透區124B的尺寸及形狀較佳一致,即內側透光區114B與對應內側通透區124B在底板210方向上的垂直投影較佳實質完全重合,但不限於此。於另一實施例,依據實際應用,內側透光區114B可略大於對應的內側通透區124B。外側透光區114A與外側通透區124A的尺寸及形狀因受限於黏合需求及防止側向漏光的考量,使得外側通透區124A的尺寸小於對應的外側透光區114A尺寸。例如,外側通透區124A在X軸方向上自透光區邊界116邊緣內縮一段預設寬度。於一實施例,外側通透區124A的其中一側距離外側透光區114A的其中一側為距離D2(例如自透光區邊界116端緣沿X軸方向至圖案層邊界126的距離),該距離D2較佳為1mm至3mm,以確保發光鍵盤1具有窄邊框設計時,減少光學模組10開膠漏光的風險。亦即,單一側的外側透光區114A在X軸方向的尺寸比對應外側通透區124A短少為1mm至3mm,但不以此為限。
接著參考圖2C和圖2D,圖2C為圖2A之上視示意圖,其顯示遮光片110之外側透光區114A搭配圖案層120與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之相對位置上視圖。圖2D為圖2C之仰視示意圖,其顯示圖案層120與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之相對位置上視圖。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至少部分係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並鄰近透光區邊界116。舉例而言,圖案層120(或其於遮光片110上之投影範圍)係自透光區邊界116延伸入外側透光區114以定義圖案層邊界126,且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係位於透光區邊界116及圖案層邊界126之間。換言之,圖案層120至少部分突出於透光區邊界116而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且圖案層120於遮光片110上之投影範圍突出於透光區邊界116而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之部分形成為長條區域128。長條區域128係沿透光區邊界116延伸,且出光邊緣132於圖案層120上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長條區域中128,圖案層邊界126在X軸方向相對於出光邊緣132之一端。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之部分與圖案層120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之部分重疊。導光板130的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且平行於透光區邊界116,使得導光板130鄰接出光邊緣132的側表面(或端面)可作為出光面,以加強外側按鍵201的亮度。如圖2D所示,圖案層120可與遮光圖案112部分重疊,而自透光區邊界116突出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使得圖案層120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的部分不與遮光圖案112重疊,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圖案層120可全部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而不具有與遮光圖案112重疊的部分。藉此,當導光板130自出光邊緣132射出的光使得對應的外側透光區114A局部太亮時,可藉由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內的圖案層120調整外側透光區114A的亮度。
圖2E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局部上視示意圖,以顯示圖案層120設置於遮光片110之外側透光區114A上,且與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之相對位置。舉例而言,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外並與圖案層120之至少一部分重疊。圖2E為圖2C之變化例,其中圖案層120之至少一部分與遮光圖案112不重疊並鄰接外側透光區114A,以與遮光圖案112共同定義外側透光區114A之透光區邊界116。具體而言,於一實施例,圖案層120係設置於遮光片110的外側透光區114A其中一角,像是外側透光區114A的左上角處,且出光邊緣132之垂直投影落在圖案層120與遮光圖案112不重疊的部分上。藉由圖案層120的設置,可提升外側透光區114A角落部分的亮度,並改善外側按鍵的亮度均勻性。換言之,圖案層120可設置於外側透光區114A周圍或其中的任何需要調整亮度的合宜位置。舉例而言,為了增加亮度,圖案層120可取代部分的遮光圖案112,以增加對應部的光穿透率。為了降低亮度,圖案層120可設置於透光區114(例如外側透光區114A)中,以降低對應部分的光穿透率。此外,圖案層120可取代部分的遮光圖案112並同時也可部分位於透光區114,以提升透光區114的亮度均勻性。舉例而言,於此實施例中,圖案層120雖繪示取代外側透光區114A左上角處的部分遮光圖案112而與遮光圖案112共同界定透光區邊界116,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實際應用,圖案層120亦可自左上角進一步延伸進入外側透光區114A,使得圖案層120不僅取代外側透光區114A周圍的部分遮光圖案112,同時也延伸進入外側透光區114A中。
圖3A及圖3B為第三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及上視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110之外側透光區114A、圖案層120與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及開孔136之相對位置。如圖3A及圖3B所示,於此實施例,導光板130可具有一或多個開孔136,且開孔136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再者,於此實施例,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係較圖案層邊界126遠離透光區邊界116。藉此,開孔136可允許部分光自開孔136射出以改善外側透光區114A的局部亮度,並減弱自出光邊緣132射出的光強度。在外側透光區114A中的圖案層120可進一步調整外側透光區114A鄰近出邊緣132處的亮度,進而改善外側按鍵201的亮度均勻性。開孔136較佳設置在鍵帽字符相對於出光邊緣132的較遠側,且開孔136的形狀、大小及數目可依實際光能需求而改變,不以實施例為限。
圖3C為圖3B之變化例,以顯示遮光片110之外側透光區114A、圖案層120、輔助圖案122與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及開孔136之相對位置。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更具有輔助圖案122。輔助圖案122設置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且導光板130之開孔136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與輔助圖案122重疊。具體而言,輔助圖案122可為遮光片110上在對應導光板130的開孔136的位置具有調整光線強度的圖案塗層,以調整自開孔136射出的光線的強度。舉例而言,輔助圖案122可為設置在開孔136垂直於出光邊緣132側邊的條紋圖案或其他合宜形狀的圖案,例如兩個輔助圖案122沿Y軸方向設置於開孔136的相對兩側。此外,輔助圖案122可為遮光塗層用以衰減自開孔136射出的光線,或者可為反射塗層用以將自開孔136射出的光線朝反射片150方向反射,以分散光線,進而提升發光均勻性。輔助圖案122的光穿透率較佳大於或等於遮光圖案112之光穿透率。舉例而言,輔助圖案122可由與遮光圖案112相同的遮光材料形成,且可與遮光圖案112一起印刷於遮光片110的透光膜片上,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輔助圖案122可由與圖案層120相同的遮光材料形成,且可與圖案層120一起印刷於遮光片110的透光膜片上。依據實際應用,輔助圖案122也可由遮光圖案112及圖案層120不同的其他合宜遮光材料所形成。
圖4A及圖4B為第四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及上視示意圖,且為對應圖2B及圖2C之變化例,於後僅著重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其餘類似或對應的部分不再贅述。如圖4A及圖4B所示,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或其於遮光片110上之投影範圍)突出於透光區邊界116而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之部分形成為長條區域128,長條區域128係沿透光區邊界116延伸,且圖案層邊界126在X軸方向相對於出光邊緣132之一端。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之部分與圖案層120伸入外側透光區114A之部分未重疊。而導光板130的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外側透光區114A中且不平行於透光區邊界116。換言之,導光板130在X軸方向的尺寸不僅小於遮光片110及圖案層120的尺寸,且更小到使導光板130的邊緣(出光邊緣132)內縮到透光區邊界116及圖案層邊界126的內側,使得導光板130與遮光片110及圖案層120疊合時,在X軸方向上,出光邊緣132與透光區邊界116之間具有間距G,且該間距G沿Y軸方向有尺寸上的變化。亦即,出光邊緣132沿Y軸方向非直線延伸(或並非平行透光區邊界116及/或圖案層邊界126延伸),使得間距G沿Y軸方向並非固定值。
於一實施例,於透光區邊界116的延伸方向上(例如Y軸方向),出光邊緣132之垂直投影相對於透光區邊界116內凹。換言之,間距G在靠近透光區邊界116沿Y軸方向的兩端部距離較小,在靠近透光區邊界116於Y軸方向的中間部分的距離較大。藉此,可使得自導光板130之出光邊緣132射出的光線部分提前射出,避免由出光邊緣132鄰接的側面出光時的光能過於集中,以提升發光的均勻性。出光邊緣132內凹的形狀可依據實際所需的光能改變,例如但不限於:弧形、階梯形、鋸齒形、或任何合宜的形狀。
圖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圖5為類似圖2B的視圖,於後僅著重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其餘類似或對應的部分不再贅述。如圖5所示,於此實施例,反射片150與導光板130之間更具有阻光部152,其中阻光部152鄰近出光邊緣132,且阻光部15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圖案層120。具體而言,於一實施例,阻光部152可為沿出光邊緣132設置於導光板130及反射片150之間的黏膠部,以藉由黏膠部吸收部分光能而衰減光線的亮度,進而達到均勻發光的效果。於另一實施例,阻光部152可為沿出光邊緣132形成在反射片150上的阻光圖案(例如遮光塗層),藉此降低反射片150的局部反射效果,以衰減光線的亮度而達到均勻發光的效果。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10之分解示意圖。其中圖6為類似圖1的視圖,於後僅著重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其餘類似或對應的部分不再贅述。如圖6所示,於此實施例,導光板130的尺寸對應於按鍵模組20的尺寸,且略小於圖案層120的尺寸。舉例而言,導光板130在X軸及/或Y軸方向的尺寸較佳小於遮光片110的尺寸,使得圖案層120的邊緣突出於導光板130,以利於與其他部件(例如反射片150、底板210)的黏合,但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例,遮光片110之遮光圖案112定義一或多個透光區114、遮光區113及一或多個光量調變區118,且光量調變區118自遮光區113延伸至透光區114。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較佳設置於遮光片110上。圖案層120之光穿透率大於遮光圖案112之光穿透率且小於透光區114之光穿透率。圖案層120位於光量調變區118中,使得光量調變區118的單位面積平均光穿透率小於透光區114且大於遮光區114。
舉例而言,遮光圖案112為藉由設置遮光材料於透光膜片上而形成的圖案。透光區114為透光膜片上未設置遮光材料的區域,遮光區113為透光膜片上設置有遮光材料的區域,而光量調變區118自遮光區113延伸至透光區114,以至少局部調變遮光區113至透光區114之間的光能。於此實施例,遮光圖案112定義複數透光區114,且複數透光區114分別對應複數按鍵200設置。舉例而言,透光區114的數目、位置及形狀較佳對應按鍵200的數目、位置及形狀,但不以此為限。光量調變區118可選擇性設置於需要光量調變的一或多個按鍵的對應位置。舉例而言,當最上列的外側按鍵201需要光量調變時,光量調變區118可沿例如X軸方向分別對應透光區114設置,且圖案層120可設置於遮光片110上並沿Y軸方向延伸進入光量調變區118。透光區114容許光線通過,遮光區113阻擋光線,且光量調變區118局部容許光線通過且局部阻擋光線。於後,參考圖7A至圖11B,以單個按鍵例示說明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及圖案層的各種配置實施例。
圖7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導光板之相對位置。如圖7A所示,於一實施例中,遮光區113部分環繞鄰接透光區114形成邊界線115於遮光區113及透光區114之間,且邊界線115的兩端部115a、115b實質連接於光量調變區118的相對兩側的中段。舉例而言,遮光區113可視為環繞鄰接透光區114以形成實質矩形的邊界線115,而光量調變區118跨置於遮光區113及透光區114之間的部分邊界線115上,使得光量調變區118位於遮光區113及透光區114之間,且光量調變區118的兩側邊中段分別連接界線115的兩端部115a、115b。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118包含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圖案層120設置於光量調變區118中,且可突出光量調變區118深入遮光區113。於一實施例,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可由與形成遮光區113相同的遮光材料所形成,且圖案層12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中,以複數子圖案區1201;也就是說,複數子遮光區1182可視為遮光圖案112於邊界線115(或透光區邊界116)形成複數個彼此間隔設置的凸出部,該些凸出部係穿過出光邊緣132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而伸入導光板130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範圍內。圖案層120(或其於遮光片110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填充於相鄰之二凸出部之間。另外,複數子圖案區1201則設置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的頂端(例如鄰近遮光區113且遠離透光區114之一端),且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較佳沿導光板130的邊緣132交錯設置或沿邊界線115的延伸方向交錯設置。具體而言,複數子遮光區1182為光量調變區118中設置有遮光材料的區域,而複數子透光區1184為光量調變區118中未設置遮光材料的區域。換言之,在遮光片110中,遮光材料設置於遮光區113(例如相鄰按鍵之間的空隙或鍵盤邊緣)及複數子遮光區1182,以構成遮光圖案112。於一實施例,複數子遮光區1182各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連接遮光區113並鄰接子圖案區1201,且第二端延伸至透光區114。於此實施例,子圖案區1201設置於相鄰遮光區113之間鄰近第一端。於一實施例,複數子遮光區1182可具有相同的形狀、尺寸,且各子遮光區1182自遮光區113經圖案層120並延伸至透光區114,但不以此為限。依據實際的光量調變需求,複數子遮光區1182可具有不同的形狀、尺寸、數目。
於此實施例,子遮光區1182具有三角形狀,使得子遮光區1182的第一端(即鄰近遮光區113)的寬度大於第二端(即鄰近透光區114)的寬度,且子遮光區1182的寬度自遮光圖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縮減。亦即,三角形的子遮光區1182的寬底邊連接遮光區113,且其跨越邊界線115兩端部115a、115b的虛擬連線,使頂點朝向透光區114延伸。三角形的子遮光區1182沿導光板130的邊緣132相鄰設置,使得兩相鄰的子遮光區1182之間夾設有子透光區1184,或者兩相鄰的子透光區1184之間夾設有子遮光區1182。對應地,子透光區1184具有類似的三角形狀,且子透光區1184的寬底邊鄰近透光區114,窄頂點鄰近遮光區113。如此一來,複數子遮光區1182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且圖案層120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中的部分(即子圖案區1201)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使得光量調變區118的單位面積平均光透射率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增加。舉例而言,「單位面積平均光透射率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增加」係指子透光區1184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增加,或光量調變區118中光可透射的面積比率沿著遮光圖區113朝透光區114延伸的方向增加。當遮光片110(具有圖案層120於其上)、導光板130及反射片150相互疊置時,導光板130的邊緣132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係落在光量調變區118。藉此,遮光片110可藉由光量調變區118的子遮光區1182遮蔽自導光板130的邊緣132射出的光線,並藉由光量調變區118的子透光區1184容許自導光板130的邊緣132射出的光線通過,以調變導光板130的邊緣132出光效果。圖案層120可設置於光量調變區118的任何合宜位置(例如子透光區1184中),以局部調變光量調變區118的光穿透率,有利於提升按鍵的發光均勻性,以適用於窄邊框的鍵盤設計。
如圖7B所示,於一變化例中,顯示遮光片110之遮光圖案112與圖案層120之圖案層120和導光板130之另一相對位置示意圖。於此實施例,遮光片110之遮光圖案112定義與圖7A類似的透光區114、遮光區113及光量調變區118,其差異在於當遮光片110(具有圖案層120於其上)、導光板130及反射片150相互疊置時,導光板130的邊緣132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係落在遮光區113且鄰近光量調變區118。藉此,遮光片110的遮光區113實質遮蔽自導光板130的邊緣132射出的光線,但仍可藉由圖案層120的子圖案區1201以及光量調變區118的子透光區1184讓部分光線通過,以提升按鍵的發光均勻性。換言之,導光板130的邊緣132與光量調變區118的距離(或相對位置),可依據實際光學效果調整,當需要利用較多的自導光板130的邊緣132射出的光線時,可採用類似圖7A的設計,反之,則可使用類似圖7B的設計。
圖8A及圖8B所示,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遮光片110之遮光圖案112之示意圖。光量調變區118包含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且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沿導光板130的邊緣132(或沿邊界線115的延伸方向)交錯設置。於後,僅著重於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其餘類似或相同部分不再贅述。於此實施例,子遮光區1182為矩形,使得子遮光區1182的第一端的寬度等於第二端的寬度。複數子遮光區1182沿著導光板130的邊緣132間隔設置,使得兩相鄰的子遮光區1182之間夾設有子透光區1184。對應地,子透光區1184具有類似的矩形,當子透光區1184中未設置圖案層120時,光量調變區118的單位面積平均光透射率自遮光區113並朝透光區114實質為固定。換言之,子透光區1184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實質為固定,或者光量調變區118中光可透射的面積比率沿著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延伸的方向實質為固定。當圖案層120設置於子透光區1184中且鄰近遮光區113(即鄰近第一端)時,可進一步調變光量調變區118的光穿透率。換言之,複數子遮光區1182各具有實質一致的寬度,且複數子遮光區1182係間隔設置,使得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113至透光區114為實質固定,且圖案層120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中的部分(即子圖案區1201)的寬度自遮光區113至透光區114較佳為實質固定。再者,圖8A顯示導光板130的邊緣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落在光量調變區118,且圖8B顯示導光板130的邊緣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落在遮光區113且鄰近光量調變區118。導光板130的邊緣132與光量調變區118的距離(或相對位置),可依據實際光學效果調整,以選擇使用類似圖8A或圖8B的配置。
上述實施例中,光量調變區118雖繪示為三角形或矩形的子遮光區及子透光區,但不以此為限。於另一實施例(未繪示),子遮光區及子透光區可具有任何合宜的形狀,例如梯形,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依據實際應用,光量調變區可藉由印刷技術形成漸層式的設計,使得光量調變區118的光透射率沿著遮光區113經圖案層120並朝透光區114延伸的方向增加。
如圖9A及圖9B所示,其分別顯示圖8A及圖7A之光量調變區118與鍵帽之透光字符222之相對位置。於此實施例,鍵帽220之透光字符222以「Esc」為例。光量調變區118之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較佳沿透光字符222的設置方向交錯設置,且複數子圖案區1201設置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頂部。亦即,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較佳沿透光字符222的長軸方向設置。於一實施例,光量調變區118自遮光區113延伸經圖案層120至透光區114的長度及沿邊界線115的寬度較佳至少等於透光字符222的高度及長度(例如涵蓋整個字符高度及長度),且邊界線115較佳為連接光量調變區118於約1/2的字符高度處,但不以此為限。
圖10A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110之遮光圖案112、圖案層120與光源140之相對位置,且圖10B為圖10A的變化例。如圖10A及圖10B所示,光源140設置於導光板130的光源孔134,且遮光片110設置於導光板130的上方並覆蓋光源孔134(及光源140)。當光源140鄰近於按鍵200時,遮光片110於對應按鍵200的位置可設置光量調變區118,以調變按鍵的發光均勻性。舉例而言,遮光圖案112(例如遮光區113)延伸覆蓋光源孔134(及光源140),且光量調變區118可設置在對應光源140的發光面142的位置,並自遮光區113經圖案層120並朝透光區114延伸。光量調變區118的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可沿光源140的發光面142的延伸方向交錯設置,且複數子圖案區1201則設置於該複數子透光區1184的頂端鄰近光源140。於圖10A的實施例中,光量調變區118具有如圖7A的結構,其中子遮光區1182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縮減,且光量調變區118的單位面積平均光透射率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增加。於圖10B的實施例中,光量調變區118具有如圖8A的結構,其中子遮光區1182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實質為固定,且當自透光區1184中未設置圖案層120時,光量調變區118的單位面積平均光透射率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實質為固定。依據實際應用,子遮光區1182、子透光區1184及子圖案區1201的數目、形狀及尺寸可依據光源140提供的光量、透光區114與光源140的距離、鍵帽220的透光字符222位置等來變化,以達到所預期的光學效果。
圖11A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導光板之相對位置。為了散熱或是定位設計,光學模組通常開設有貫孔,以供氣流或供定位機構(例如定位柱、螺絲等)通過。如圖6及圖11A所示,遮光片110具有上通孔111,導光板130具有孔洞131,且反射片150具有下通孔151。當遮光片110、導光板130及反射片150依序相互疊置時,上通孔111、孔洞131及下通孔151相互對準而形成貫孔。當貫孔的位置鄰近按鍵時,光量調變區118可設置於對應該按鍵的位置。如圖11A所示,導光板130的孔洞131定義孔緣135。遮光片110的上通孔111的孔緣117位於導光板130的孔緣135的內側,即上通孔111的直徑小於孔洞131的直徑,使得遮光片110突出孔洞131周圍形成環形的遮光區113。光量調變區118的複數子遮光區1182及複數子透光區1184沿導光板130的孔緣135交錯設置,且自遮光區113延伸至透光區114。具體而言,依據貫孔對應鍵帽的實際位置,光量調變區118可完全環繞或局部環繞遮光區113,以使光量調變區118為完整的環形區或局部環形的扇形區。於此實施例,光量調變區118繪示為實質完全環繞遮光區113(例如貫孔實質完全在對應鍵帽的透光區114範圍內),使得透光區114可為環繞光量調變區118的外圍部分,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光量調變區118可為局部環繞遮光區113的扇形區,例如貫孔僅部分在對應鍵帽的透光區114範圍內,使得透光區114圍繞扇形區的外扇緣,而遮光區113連接扇形區的側邊並延伸至扇形區的內扇緣。
於此實施例,各子遮光部1182具有類三角形,且子遮光部1182的第一端1182a連接遮光區113,且第二端1182b延伸至透光區114。子遮光部1182的第一端1182a的寬度大於第二端1182b的寬度,使得子遮光區1182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縮減。於此實施例,各子遮光部1182的第二端1182b的中心線(例如角平分線)較佳通過孔洞131及上通孔111的中心。複數子遮光區1182沿導光板130的孔緣135相鄰設置,使得兩相鄰的子遮光區1182之間夾設有子透光區1184。對應地,子透光區1184具有類似的三角形狀,且由於光量調變區118環繞遮光區113沿徑向向外朝透光區114延伸,子透光區1184的寬底邊鄰近透光區114且大於子遮光區1182的第一端1182a的弧長,而窄頂點鄰近遮光區113。於此實施例,遮光片110及導光板130相互疊置時,導光板130的孔緣135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較佳落在光量調變區118,以達到藉由光量調變區118提升貫孔對應的按鍵的發光均勻性。
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中,複數子遮光區1182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且圖案層120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中的部分(即子遮光區1201)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藉由圖案層120的設置,可調變光量調變區118的光穿透率,進而調變按鍵的發光均勻性。
圖11B為圖11A的變化例。於此實施例,子遮光區1182為扇形,其中扇形的兩邊緣的延伸方向較佳通過孔洞131及上通孔111的中心。於此實施例,由於光量調變區118環繞遮光區113沿徑向向外朝透光區114延伸,子遮光區1182的第一端1182a的寬度小於第二端1184b的寬度,且子遮光區1182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增加。亦即,複數子遮光區1182沿著導光板130的孔緣135間隔設置,使得兩相鄰的子遮光區1182之間夾設有子透光區1184。對應地,子透光區1184具有類似的扇形,且子透光區1184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其中光量調變區118中光可透射的面積比率沿著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延伸的方向雖未增加,但是光量調變區118中光可透射的面積隨著與遮光區113的距離逐漸增加。於此實施例,遮光片110及導光板130相互疊置時,導光板130的孔緣135於遮光片110的垂直投影較佳落在光量調變區118,以達到藉由光量調變區118提升貫孔對應的按鍵的發光均勻性。
於此實施例,圖案層12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中,複數子遮光區1182各具有逐漸增加的寬度,使得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且圖案層120位於複數子透光區1184之每一個中的部分(即子圖案區1201)的寬度自遮光區113朝透光區114逐漸增加。
再者,於上述實施例中雖描述子遮光區1182由與遮光區113相同的遮光材料所形成,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例,子遮光區1182可由與圖案層120相同的遮光材料所形成。舉例而言,於一實施例,圖案層120係構成光量調變區118的子遮光區1182,而光量調變區118未設置圖案層120的部分則作為子透光區1184,且於另一實施例,圖案層120不僅可構成光量調變區118的子遮光區1182,更可局部或全部設置於子透光區1184中。
在此須注意,於其他實施例,於上述各實施例中使外側按鍵提升發光亮度的各種結構設計(例如導光板的非直線出光邊緣設計及/或開孔設計、遮光片的輔助圖案及/或子透光區設計、反射片的阻光部設計等),可依據實際需求選用一或多項設計整合於單一發光鍵盤的複數按鍵或單一按鍵中,進而改善發光鍵盤的發光均勻性。
在此須注意,可依據實際應用將上述實施例中的一或多種光量調變區的配置方式整合於單一發光鍵盤,且圖案層可配置於任何合宜的位置,以調變外側按鍵、鄰近孔洞按鍵、及/或鄰近光源按鍵的亮度,進而提升按鍵發光的均勻性。
本發明已由上述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例示目的而非用於限制。熟此技藝者當知在不悖離本發明精神下,於此特別說明的實施例可有例示實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發明範疇亦涵蓋此類修改且僅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1:發光鍵盤 10:光學模組 110:遮光片 111:上通孔 112:遮光圖案 113:遮光區 114:透光區 114A:外側透光區 114B:內側透光區 115:邊界線 116:透光區邊界 117:孔緣 118:光量調變區 1182:子遮光區 1182a:第一端 1182b:第二端 1184:子透光區 120:圖案層 1201:子圖案區 122:輔助圖案 124:通透區 124A:外側通透區 124B:內側通透區 126:圖案層邊界 128:長條區域 130:導光板 131:孔洞 132:出光邊緣 134:光源孔 135:孔緣 136:開孔 138:出光面 140:光源 142:發光面 150:反射片 151:下通孔 152:阻光部 20:按鍵模組 200:按鍵 201:外側按鍵 202:內側按鍵 210:底板 220:鍵帽 222:透光字符 230:剪刀式支撐架 240:開關層 250:彈性體 D1:黏合寬度 D2:距離 G:間距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爆炸示意圖。 圖2A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示意圖。 圖2B為圖2A之局部放大圖。 圖2C為圖2A之上視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與導光板之出光邊緣之相對位置。 圖2D為圖2A對應圖2C之仰視示意圖。 圖2E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局部上視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與導光板之出光邊緣之相對位置。 圖3A及圖3B為第三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及上視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與導光板之出光邊緣及開孔之相對位置。 圖3C為圖3B之變化例,以顯示遮光片之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輔助圖案與導光板之出光邊緣及開孔之相對位置。 圖4A及圖4B為第四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及上視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外側透光區、圖案層與導光板之出光邊緣之相對位置。 圖5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之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平面分解示意圖。 圖7A為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導光板之相對位置。 圖7B為圖7A之變化例,以顯示與導光板之另一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8A為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導光板之相對位置。 圖8B為圖8A之變化例,以顯示與導光板之另一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9A為本發明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光量調變區、圖案層與鍵帽之透光字符之相對位置。 圖9B為圖9A之變化例。 圖10A為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光源之相對位置。 圖10B為圖10A之變化例。 圖11A為本發明第九實施例之光學模組之示意圖,以顯示遮光片之遮光圖案、圖案層與導光板之相對位置。 圖11B為圖11A之變化例。
110:遮光片
112:遮光圖案
114A:外側透光區
116:透光區邊界
120:圖案層
126:圖案層邊界
130:導光板
132:出光邊緣
150:反射片
210:底板
D1:黏合寬度
D2:距離

Claims (20)

  1. 一種適用於一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該發光鍵盤包含複數按鍵,該光學模組包含: 一遮光片,具有一遮光圖案,該遮光圖案定義複數透光區,該複數透光區對應該複數按鍵設置,且該複數透光區之一外側透光區具有一透光區邊界; 一圖案層,設置於該遮光片,該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該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以及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遮光片之一側,該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邊緣,該出光邊緣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位於該外側透光區中, 其中該圖案層至少部分位於該外側透光區中並鄰近該透光區邊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圖案層係自該透光區邊界延伸入該外側透光區以定義一圖案層邊界,且該出光邊緣於該遮光片之該垂直投影係位於該透光區邊界及該圖案層邊界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圖案層係自該透光區邊界延伸入該外側透光區以定義一圖案層邊界,且該出光邊緣於該遮光片之該垂直投影係較該圖案層邊界遠離該透光區邊界。
  4. 如請求項1、2或3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開孔,該開孔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位於該外側透光區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遮光片更具有一輔助圖案,該輔助圖案設置於該外側透光區中,該開孔之該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與該輔助圖案重疊,且該輔助圖案的光穿透率大於或等於該遮光圖案之該光穿透率。
  6. 一種適用於一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該發光鍵盤包含複數按鍵,該光學模組包含: 一遮光片,具有一遮光圖案,該遮光圖案定義複數透光區,該複數透光區對應該複數按鍵設置,且該複數透光區包含一外側透光區; 一圖案層,設置於該遮光片上,該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該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以及 一導光板,設置於該遮光片之一側, 其中該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與該遮光圖案不重疊並鄰接該外側透光區,以與該遮光圖案共同定義該外側透光區之透光區邊界。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邊緣,該出光邊緣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位於該外側透光區外並與該圖案層之該至少一部分重疊。
  8. 如請求項1至3、7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含一反射片,其中該反射片相對於該遮光片設置於該導光板之另一側,且該反射片與該導光板之間更具有一阻光部,該阻光部鄰近該出光邊緣,且該阻光部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與該圖案層至少部分重疊。
  9. 一種適用於一發光鍵盤之光學模組,包含: 一遮光片,具有一遮光圖案,該遮光圖案定義一透光區、一遮光區及一光量調變區,該光量調變區自該遮光區延伸至該透光區;以及 一圖案層,設置於該遮光片上,該圖案層之光穿透率大於該遮光圖案之光穿透率,且該圖案層位於該光量調變區中,使得該光量調變區的單位面積平均光穿透率小於該透光區且大於該遮光區。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該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中,該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且該圖案層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該部分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該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中,該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實質一致的寬度,且該複數子遮光區係間隔設置,使得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該遮光區至該透光區為實質固定,且該圖案層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該部分的寬度自該遮光區至該透光區為實質固定。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含一光源,其中該光源具有一發光面,該光源於該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落在該遮光區,該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交錯設置,且該複數子遮光區自該遮光區延伸並位於該透光區及該發光面之間。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含一導光板,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邊緣,當該遮光片及該導光板相互疊置時,該導光板的該邊緣於該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落在該光量調變區,或者落在該遮光區且鄰近該光量調變區。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模組,更包含一導光板,其中該導光板具有一孔洞,該孔洞定義一孔緣,當該遮光片及該導光板相互疊置時,該導光板的該孔緣於該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落在該光量調變區。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沿該孔緣交錯設置,該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中,該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縮減的寬度,使得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且該圖案層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該部分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光學模組,其中該光量調變區具有複數子遮光區及複數子透光區沿該孔緣交錯設置,該圖案層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中,該複數子遮光區各具有逐漸增加的寬度,使得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且該圖案層位於該複數子透光區之每一個中的該部分的寬度自該遮光區朝該透光區逐漸增加。
  17. 一種發光鍵盤,包含: 按鍵模組,包含複數按鍵及一底板,該複數按鍵設置於該底板上且包含至少一外側按鍵及至少一內側按鍵,該外側按鍵包含一鍵帽,該鍵帽之一外緣與該底板之一端緣實質對齊,且該內側按鍵設置於該外側按鍵之一側且遠離該底板之該端緣;以及 如請求項1至8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模組,設置於該底板下方,且該遮光片比該導光板接近該底板, 其中該遮光片鄰近該透光區邊界之一遮光端緣與該底板之該端緣實質對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外側按鍵之該鍵帽於該遮光片的垂直投影超出於該外側透光區的該透光區邊界的外側。
  19. 一種發光鍵盤,包含: 如請求項9、13、14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模組;以及 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光學模組上方,該按鍵包含一鍵帽, 其中該鍵帽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涵蓋該透光區。
  20. 一種發光鍵盤,包含: 如請求項10-12、15、16任一項所述之光學模組;以及 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光學模組上方,該按鍵包含一鍵帽,且該鍵帽具有一透光字符, 其中該鍵帽於該遮光片之垂直投影至少涵蓋該透光區,且該複數子遮光區及該複數子透光區沿該透光字符的設置方向交錯設置。
TW111142061A 2021-11-05 2022-11-03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TW2023201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391 2021-11-05
TW110141391 2021-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103A true TW202320103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229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061A TW202320103A (zh) 2021-11-05 2022-11-03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3245A1 (zh)
TW (1) TW20232010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43245A1 (en)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1276B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I416565B (zh) 發光鍵盤
TWI697021B (zh) 發光鍵盤及其背光模組
US11852861B2 (en) Luminous keyboard and optical module thereof
JP2014113828A (ja)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TWI628686B (zh) 發光鍵盤及其發光按鍵
TW201916086A (zh) 用於發光鍵盤之背光裝置
TWI500061B (zh) 發光鍵盤裝置
CN112180492A (zh) 导光模块及具有导光模块的显示模块
CN212725101U (zh) 背光键盘
TW201501159A (zh) 發光鍵盤裝置
JP2013097780A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
TW202320103A (zh)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TWI765552B (zh)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CN213691840U (zh) 遮光片及背光键盘
TWI756042B (zh) 發光鍵盤及其光學模組
TW201911355A (zh) 發光按鍵
CN114914113A (zh) 发光键盘及其光学模组
CN114914114A (zh) 发光键盘及其光学模块
CN220041671U (zh) 背光模组及发光按键结构
TWI830439B (zh) 一種適用於鍵盤之背光模組及鍵盤
TWI777816B (zh) 具有廣角發光特性的發光按鍵
TWI778398B (zh) 鍵盤
CN219512995U (zh) 发光按键结构
CN215869076U (zh) 一种用于发光键盘内的背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