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8230A -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8230A
TW202318230A TW111135612A TW111135612A TW202318230A TW 202318230 A TW202318230 A TW 202318230A TW 111135612 A TW111135612 A TW 111135612A TW 111135612 A TW111135612 A TW 111135612A TW 202318230 A TW202318230 A TW 2023182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function
network
host device
authoriz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4729B (zh
Inventor
李宜佳
鄭喻文
簡銘杰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8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8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4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472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藉由主機帳號與主機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自雲端資料庫,取得第一裝置的第一帳號與第一密碼;判斷第一帳號,是否與主機帳號相同;判斷第一密碼,是否與主機密碼相同;若兩者均是,則取得一第一網路資料;取得主機裝置的主機網路資料;以及根據第一網路資料與主機網路資料,判斷第一裝置是否與主機裝置屬於相同網路。第一帳號、第一密碼與第一網路資料,均對應於第一裝置。藉此,可提供雙重驗證機制。

Description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授權及跨裝置運作技術,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現有跨裝置技術可將透過手機的鏡頭所擷取的照片與視訊傳輸至筆記型或平板電腦,並據以在筆記型或平板電腦播放照片與視訊。然而,現有跨裝置技術的授權保護機制容易被破解,且使用者介面上的操作不直覺。
有鑑於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具有雙重保護機制,並提供多元化的跨裝置應用。
本發明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包括(但不僅限於)下列步驟:藉由主機帳號與主機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自雲端資料庫,取得第一裝置的第一帳號與第一密碼;判斷第一帳號,是否與主機帳號相同;判斷第一密碼,是否與主機密碼相同;若兩者均是,則取得一第一網路資料;取得主機裝置的主機網路資料;以及根據第一網路資料與主機網路資料,判斷第一裝置是否與主機裝置屬於相同網路。第一帳號、第一密碼與第一網路資料,均對應於第一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包括(但不僅限於)下列步驟:透過主機裝置進行身分驗證,以登入雲端資料庫;自雲端資料庫取得通過身分驗證的已登入裝置;判斷已登入裝置,是否為網內裝置;以及若是,則將主機裝置的功能,授權可控制裝置代理。
本發明實施例的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用於儲存程式碼。處理單元載入程式碼以執行如上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主機裝置包括(但不僅限於)通訊單元、儲存單元及處理單元。通訊單元用以傳送或接收訊號。儲存單元用以儲存程式碼。處理單元耦接於通訊單元與儲存單元,用以載入且執行程式碼以執行如上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
基於上述,依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可確認透過主機帳號及主機密碼登入的主機裝置是否有雲端資料庫所記錄的裝置,或確認已登入裝置是否為網內裝置,以提供雙重保護機制。此外,通過驗證後,本發明實施例還可將主機裝置的功能授權給其他裝置代理,以實現跨裝置應用。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系統1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系統1包括(但不僅限於)主機裝置10、客戶裝置21、22、31、41、51、及雲端資料庫70。
主機裝置10包括(但不僅限於)通訊單元11、儲存單元12、處理單元13、顯示單元14、揚聲單元15及輸入單元16。主機裝置10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伺服器、語音助理裝置、車載系統或智能家電。
通訊單元11可以是支援諸如第四代(4G)或其他世代行動通訊、Wi-Fi、藍芽、紅外線、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乙太網路(Ethernet)、光纖網路等通訊收發器、序列通訊介面(例如RS-232),也可以是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Thunderbolt或其他通訊傳輸介面。在一實施例中,通訊單元11用以與其他電子裝置(例如,客戶裝置21、22、31、41、51、或雲端資料庫70)傳送或接收資料。
儲存單元12可以是任何型態的固定或可移動隨機存取記憶體(Ra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傳統硬碟(Hard Disk Drive,HDD)、固態硬碟(Solid-State Drive,SSD)或類似元件。在一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2用於儲存程式碼、軟體模組、組態配置、資料(例如,資料、帳號、密碼、指令、或協定)或檔案,並待後續實施例詳述。
處理單元13耦接通訊單元11及儲存單元12。處理單元13可以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的功能可實現在軟體或積體電路上。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用以執行主機裝置10的所有或部份作業,且可載入並執行儲存單元12所儲存的程式碼,以執行或實現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在一實施例中,主機裝置10的底座機體用以容置處理單元13。
顯示單元14耦接處理單元13。顯示單元14可以是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器或其他顯示器。在一實施例中,顯示單元14用以顯示圖片、文字、影片、使用者介面或其組合的畫面。在一實施例中,主機裝置10的顯示機體樞接於底座機體,且顯示機體用以容置顯示單元14。
揚聲單元15耦接處理單元13。揚聲單元15可以是喇叭或擴音器。在一實施例中,揚聲單元15播放聲音。
輸入單元16耦接處理單元13。輸入單元16可以是鍵盤、滑鼠、觸控面板、搖桿、麥克風或手持控制器。在一實施例中,輸入單元16用以接收使用者的操作,並據以產生使用者指令。下文中的指令均是指輸入單元16反應於使用者操作(例如,按壓、滑動或語音輸入)所產生的指令,且指令的細節待後續實施例詳述。
客戶裝置21、22、31、41、51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伺服器、語音助理裝置、車載系統或智能家電。須說明的是,客戶裝置21、22、31、41、51的數量及所屬網路不限於圖1所示。
雲端資料庫70可以是伺服器、個人主機或網路儲存器。在一實施例中,雲端資料庫40用以儲存一台或更多台電子裝置的帳戶、密碼、裝置清單及/或其他驗證資料。
下文中,將搭系統1中的各項裝置、元件及模組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方法。本方法的各個流程可依照實施情形而隨之調整,且並不僅限於此。
圖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10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2,主機裝置10的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藉由主機帳號與主機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70(步驟S210)。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3可透過輸入單元16取得使用者所輸入的主機帳號與主機密碼。或者,處理單元13自儲存單元12取得主機帳號與主機密碼。若主機帳號及主機密碼已被註冊,則主機裝置10可成功登入雲端資料庫70。若尚未註冊主機帳號及主機密碼,則主機裝置10無法登入雲端資料庫70。
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自雲端資料庫70,取得第一裝置的第一帳號與第一密碼(步驟S220)。具體而言,雲端資料庫70儲存一台或更多台裝置(例如,客戶裝置21、22、31、41、51)以及這些裝置登入至雲端資料庫70所用的帳號及密碼。而第一裝置也就是這些裝置中的一者。
處理單元13判斷第一帳號,是否與主機帳號相同(步驟S230);並判斷第一密碼,是否與主機密碼相同(步驟S240)。也就是,主機裝置10自雲端資料庫70中找尋,曾經以相同的主機帳號及主機密碼登入過的裝置(例如,客戶裝置21、22、41及主機裝置10)或裝置清單。若第一帳號與主機帳號相同且第一密碼與主機密碼相同,則代表主機帳號相同於這第一裝置所用於登入雲端資料庫70的第一帳號,且主機密碼相同於這第一裝置所用的登入雲端資料庫70的第一密碼。
若上述步驟S220及S230的判斷結果兩者均為「是」,則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取得第一網路資料(步驟S250)。具體而言,第一網路資料是第一裝置的網路資料。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網路資料包括第一網路協定地址。這第一網路協定位址是第一裝置登入雲端資料庫70所用的網路協定位址。網路協定可以是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協定、乙太網路(Ethernet)協定或其他協定。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網路資料可能是用於在網路中識別第一裝置的其他識別碼。
處理單元13取得主機裝置10的主機網路資料(步驟S260)。在一實施例中,主機網路資料包括主機網路協定地址。網路協定位址及網路資料的範例已於步驟S250說明,於此不再贅述。而主機網路協定位址是主機裝置10登入雲端資料庫70所用的網路協定位址。在另一實施例中,主機網路資料可能是用於在網路中識別主機裝置10的其他識別碼。
處理單元13根據第一網路資料與主機網路資料判斷第一裝置是否與主機裝置屬於相同網路NW(步驟S270)。在一實施例中,相同網路NW包括相同無線網路(例如,蜂巢式網路、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衛星通訊網路或地面微波網路)、相同有線網路(例如,乙太網路、撥號網路)、或相同虛擬私人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在其他實施例中,相同網路NW可以是支援相同或相容其他通訊技術(例如,藍芽、超寬頻(Ultra-Wideband,UWB))的網路。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裝置的第一網路協定地址的第一網路編號(例如,IP位址的特定位元的編號),與主機裝置10的主機網路協定地址的主機網路編號相同時,處理單元13判斷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屬於相同網路NW。例如,若兩網路協定地址的前24個位元(每八個位元是十進位的0至255)相同,則這兩個網路協定地址屬於相同(子)網路NW。
在一實施例中,當查詢第一網路協定地址的時間未逾時時,處理單元13判斷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屬於相同網路NW。逾時的判斷基準例如是5、10或30秒。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經由網路NW ping第一網路協定位址(以IP位址為例)。若可成功收到回應封包,則處理單元13判斷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屬於相同網路NW。若ping等待逾時,則處理單元13判斷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不屬於相同網路NW。
在一實施例中,若主機裝置10與第一裝置屬於相同網路NW,則處理單元13將主機裝置10與第一裝置儲存為同網裝置清單,以供後續比對用。
在一實施例中,若主機裝置10與任何第一裝置都不屬於相同網路NW,則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提示內容(例如,「無連線對象」的文字訊息)。
以圖1的系統1的情況而言,雖然客戶裝置31連線至網路NW,但客戶裝置31未曾以相同的帳號及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70。若竄改同網裝置清單以使得客戶裝置31加入同網裝置清單,則主機裝置10的資訊可能洩漏到客戶裝置31,進而造成資安疑慮。
客戶裝置41未連線到網路NW但曾以相同的帳號及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70。若竄改同網裝置清單以使得客戶裝置41加入同網裝置清單,則主機裝置10無法或難以控制客戶裝置41。例如,無法透過無線鏡像將主機裝置10所欲顯示的影像在客戶裝置41上顯示。
由於客戶裝置51未連線到網路NW且未曾以相同的帳號及密碼登入雲端資料庫70,因此主機裝置10無法感知客戶裝置51的存在。
透過本發明實施例的雙重驗證機制(也就是,帳號密碼與相同網路),可避免資訊外洩,也可提供跨裝置的應用。
圖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選擇的流程圖。請參照圖3,若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屬於相同網路NW,則主機裝置10的顯示單元14顯示對應於第一裝置的第一名稱與第一圖示(步驟S310)。第一名稱例如是物件屬性、裝置類型、裝置識別碼、或網路協定地址。第一圖示例如是第一電腦圖示、第一手機圖示或第一電視圖示。
舉例而言,圖4A至圖4G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客戶端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請參照圖4A,顯示單元14所顯示的第一名稱FI為「客戶端A」及「客戶端B」,且其第一圖示FI(例如,手機及平板電腦的圖示)。
處理單元13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第一裝置指令(對應於第一名稱與第一圖示(步驟S320)。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第一裝置指令可能是第一裝置觸控指令或第一裝置語音指令。例如,使用者透過手指點擊使用者介面。又例如,使用者念出「第一名稱」。另以圖4B為例,假設第一裝置指令選擇「客戶端A」,顯示單元14可提示「客戶端A」受選擇(例如,打勾圖示)。
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第一裝置的第一功能選單(步驟S330)。第一功能選單是第一裝置可支援或可代理的功能。以圖4C為例,功能可以是鏡頭、螢幕、麥克風或手寫板。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可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繼續選項。例如,圖4B所示的「下一步」。處理器13可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對應於繼續選項的繼續指令。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繼續指令可能是繼續觸控指令或繼續語音指令。例如,使用者透過手指點擊使用者介面中的「下一步」。又例如,使用者念出「下一步」。接著,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第一功能選單。
處理單元13接收第一功能指令(對應於第一功能選單)(步驟S340)。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第一功能指令例如是第一功能觸控指令或第一功能語音指令。以圖4D,使用者透過手指點擊的手寫板。又例如,使用者念出「鏡頭」。也就是,第一功能指令選擇第一功能選單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功能。
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可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連線選項。以圖4D為例,第一功能選單的使用者介面更包括「連線」選項。處理單元13可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對應於連線選項的連線指令,以透過通訊單元11與第一裝置指令所對應的第一裝置連線。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連線指令例如是連線觸控指令或連線語音指令。
請參照圖4E及圖4F,若能成功連線,則第一裝置(例如,圖1的客戶裝置21)的觸控面板可作為主機裝置10的手寫板。又例如,請參照圖4G,顯示單元14所顯示的畫面可投影到客戶裝置21。關於功能代理的詳細說明待後續實施例介紹。
同理地,處理單元13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第二裝置指令(對應於第二名稱與第二圖示)(步驟S325)。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第二裝置指令可能是第二裝置觸控指令或第二裝置語音指令。例如,使用者透過手指點擊使用者介面。又例如,使用者念出「第一名稱」。另以圖4A為例,假設第二裝置指令選擇「客戶端B」。
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第一裝置的第二功能選單(步驟S335)。第二功能選單是另一台第一裝置可支援或可代理的功能。
處理單元13接收第二功能指令(對應於第二功能選單)(步驟S345)。依據輸入單元16的技術,第二功能指令例如是第二功能觸控指令或第二功能語音指令。例如,使用者透過手指點擊的鏡頭。又例如,使用者念出「麥克風」。也就是,第二功能指令選擇第二功能選單中的一個或更多個功能。
由此可知,針對相同網路NW內的一個或更多個第一裝置,皆可提供分別的功能選擇。
圖5A至圖5F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多客戶端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請參照圖5A及圖5B,第一裝置指令及第二裝置指令分別對應於兩個第一裝置(如圖中的「客戶端A」及「客戶端B」)。請參照圖5C及圖5D,第一功能指令對應於「客戶端A」的第一功能選單的麥克風,且第二功能指令對應於「客戶端B」的第二功能選單的鏡頭。
請參照圖5E及圖5F,若能成功連線,則第一裝置(例如,圖1的客戶裝置21)的觸控面板可作為主機裝置10的手寫板,同時另一台第一裝置(例如,圖1的客戶裝置22)的麥克風可為主機裝置10提供語音輸入。同樣地,關於功能代理的詳細說明待後續實施例介紹。
圖6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處理的流程圖。請參照圖6,處理單元13可判斷通訊單元11與第一裝置之間的連線情形(步驟S610)。連線情形包括連線成功及連線失敗。若主機裝置10與第一裝置連線成功,則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第一連線成功(的文字、圖案或其他視覺提示)。例如,圖4E呈現主機裝置10與一台第一裝置連線成功,且圖5E呈現主機裝置10與多台第一裝置連線成功。
此外,處理單元13配對第一功能指令與第一裝置的第一功能(步驟S620)。第一功能可以是第一影像擷取功能、第一影像顯示功能、第一圖文輸入功能或第一聲音錄製功能。例如,第一功能指令是針對第一功能選單中的麥克風,則第一功能是語音輸入。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功能為第一影像擷取功能時,第一影像擷取功能包括第一聲音錄製功能。也就是,同時進行影像擷取及聲音錄製功能。
處理單元13根據第一功能的功能類型決定傳輸資料所用的通訊協定(步驟S630)。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根據第一功能開啟第一協定。例如,第一協定為傳輸控制協定(TCP)。若第一功能是第一影像擷取功能、第一影像顯示功能或第一圖文輸入功能,則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進行第一協定的傳輸(步驟S640)。
舉例而言,圖7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供影像資料使用的示意圖。請參照圖7A,針對「客戶端B」,雖然鏡頭已受第一功能指令選擇(也就是,選擇第一影像擷取功能),但並未設定「使用鏡頭時同時包含麥克風」(也就是,沒有同時第一影像擷取功能及第一聲音錄製功能的需求)。因此,處理單元13僅須透過通訊單元11進行TCP傳輸(可傳送影像或圖文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根據第一功能進行第二協定的傳輸(步驟S645)。例如,第二協定為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若第一功能是第一聲音錄製功能,則處理單元13進行第二協定的傳輸(步驟S640)。
舉例而言,圖7B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供影像及音訊資料使用的示意圖。請參照圖7B,與圖7A不同之處在於,針對「客戶端B」,鏡頭已受第一功能指令選擇(也就是,選擇第一影像擷取功能),且已設定「使用鏡頭時同時包含麥克風」(也就是,同時第一影像擷取功能及第一聲音錄製功能的需求)。因此,處理單元11須透過通訊單元11進行UDP傳輸(可傳送聲音錄製所得的音訊資料)。此外,處理單元13也透過通訊單元11進行TCP傳輸,以傳送影像資料)。
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可能透過TCP同時傳輸影像及音訊資料兩者,以避免兩類型的資料不同步。
圖8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使用者資料包協定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A,主機裝置10及客戶裝置21(為例,但也可能例如是客戶裝置22),開啟socket(步驟S801、S803),並命名socket(步驟S802、S804)。主機裝置10等待來自客戶裝置21的資料(步驟S805),直到接收來自客戶裝置21的資料(例如,影像擷取、顯示或圖文輸入的資料)。若客戶裝置21傳輸資料(步驟S806),主機裝置10處理客戶裝置21的資料,並據以傳送回覆(步驟S807)。而客戶裝置21接收主機裝置10的回覆,並據以結束socket(步驟S809、S810)。
圖8B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控制協定的流程圖。請參照圖8B,主機裝置10等待客戶端(也就是,客戶裝置21,但也可能客戶裝置22)(步驟S901)。另一方面,客戶裝置21建立主機端點(對應於主機裝置10)(步驟S903)。主機裝置10聆聽,以接收客戶裝置21所發送的連線請求(步驟S902、S904)。若兩裝置連線成功,則主機裝置10接收客戶裝置21所傳送的影像資料(步驟S905、S906)。主機裝置10依據所接收的影像資料回應客戶裝置21(步驟S907、908)。
第一或第二協定的傳輸建立之後,處理單元13自第一裝置輸入第一功能。「輸入第一功能」是指輸入第一功能所產生的資料。例如,影像、圖文或音訊資料。接著,處理單元13執行應用程式,以輸出第一功能。例如,播放來自客戶端A的鏡頭、螢幕、麥克風或手寫板輸入,或顯示來自客戶端B的鏡頭、螢幕、麥克風或手寫板輸入。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功能為第一影像擷取功能時,處理單元13執行應用程式,以單獨、同步、延伸、拼接或鏡射顯示,第一影像擷取功能擷取的影像。例如,顯示單元14同步顯示客戶裝置21的鏡頭所拍攝到的影像。應用程式可以是視訊程式、文書程式或跨裝置應用程式。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功能為第一影像顯示功能時,處理單元13執行應用程式,以單獨、同步、延伸、拼接或鏡射顯示,第一影像顯示功能擷取的影像。以圖4G為例,客戶裝置21顯示PDF檢視器的簽名欄位的使用者介面。又例如,客戶裝置21顯示Zoom的分享畫面或其他攝影機內容的使用者介面;客戶裝置21顯示Your Phone的鏡射的使用者介面;客戶裝置21顯示Teams的裝置設定-麥克風的使用者介面。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功能為第一圖文輸入功能時,處理單元13執行應用程式,以單獨、同步、延伸、拼接或鏡射顯示,第一圖文輸入功能輸入的圖文。例如,顯示單元14顯示客戶裝置21的觸控面板所接收的對應於圖案/示或文字的觸控指令。
在一實施例中,當第一功能為第一聲音錄製功能時,處理單元13執行應用程式,以播放其錄製的聲音。例如,揚聲單元15播放客戶裝置21的麥克風所錄製的音訊資料。
請參照圖6,若第一裝置與主機裝置10之間的連線失敗,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連線失敗相關的圖文提示(步驟S650)。此外,通訊單元11將主機裝置10連線至網際網路(步驟S660)。雲端資料庫70也連線於網際網路。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者登入主機裝置10,並將主機裝置10連線至網際網路。雲端資料庫70也連線於網際網路。
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主機裝置10與雲端資料庫70也可能處於區域網路或私人網路。
依據圖2~圖8的實施例,本發明實施例還能延伸至更多裝置。圖9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10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9,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自雲端資料庫70取得第二裝置的第二帳號與第二密碼(步驟S910)。第二裝置可視為圖2的實施例中的另一台第一裝置。
處理單元13判斷第二帳號,是否與主機帳號相同(步驟S930);並判斷第二密碼,是否與主機密碼相同(步驟S940)。也就是,主機裝置10自雲端資料庫70中找尋,曾經以相同的主機帳號及主機密碼登入過的裝置(例如,客戶裝置21、22、41及主機裝置10)或裝置清單。若第二帳號與主機帳號相同且第二密碼與主機密碼相同,則代表主機帳號相同於這第二裝置所用於登入雲端資料庫70的第二帳號,且主機密碼相同於這第二裝置所用的登入雲端資料庫70的第二密碼。
若上述步驟S920及S930的判斷結果兩者均為「是」,則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取得第二網路資料(步驟S950)。具體而言,第二網路資料是第二裝置的網路資料。在一實施例中,第二網路資料包括第二網路協定地址,並可參酌第一網路協定的說明,於此不再贅述。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網路資料可能是用於在網路中識別第二裝置的其他識別碼。
處理單元13取得主機裝置10的主機網路資料(步驟S960)。在一實施例中,主機網路資料包括主機網路協定地址。網路協定位址及網路資料的範例已於前述實施例說明,於此不再贅述。
處理單元13根據第二網路資料與主機網路資料判斷第二裝置是否與主機裝置屬於相同網路NW(步驟S970)。步驟S970的詳細說明可參酌圖2的步驟S270,於此不再贅述。
圖10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10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0,透過主機裝置10進行身分驗證,以登入雲端資料庫(步驟S1010)。具體而言,身分驗證可以是圖2的實施例的帳號密碼驗證,也可以是生物特徵驗證、憑證驗證、簡訊驗證或其他用於註冊身分相關的驗證。
圖1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帳號驗證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1,處理單元13判斷帳號與驗證資料是否符合(步驟S1110)。驗證資料例如是密碼、諸如人臉、指紋等生物特徵辨識。若帳號符合驗證資料(也就是,驗證資料對應於帳號),則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登入雲端資料庫70(步驟S1120)。若帳戶不符合驗證資料,則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驗證失敗相關的視覺提示(步驟S1130)。
處理單元13自雲端資料庫取得通訊身分驗證的已登入裝置(步驟S1020)。已登入裝置例如是圖2的實施例所介紹的以相同帳號及密碼登入的第一裝置或以相同的其他身分驗證登入的裝置。
處理單元13判斷已登入裝置是否為網內裝置(步驟S1030)。
圖1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網內裝置驗證的流程圖。處理單元13判斷已登入裝置的網路協定位址是否屬於主機裝置所屬的網路(步驟S1210)。若已登入裝置為網內裝置(步驟S1220),則處理單元13將網內裝置記錄在網內裝置清單(步驟S1230)。若已登入裝置不為網內裝置(步驟S1240),則處理單元13自網內裝置清單刪除不為網內裝置的已登入裝置。步驟S1030及圖12的詳細說明可參酌圖2的步驟S270,於此不再贅述。
若已登入裝置為網內裝置,則處理單元130將主機裝置10的功能授權可控裝置代理(步驟S1040)。步驟S1040的詳細說明可參酌圖3至圖8,於此不再贅述。「代理」代表原先是透過主機裝置10的硬體元件(例如,顯示單元14或輸入單元16)實現的功能,可透過網內(也就是,相同網路NW)的可控裝置(例如,圖1的客戶裝置21 、22)的硬體元件實現
圖1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請參照圖13,處理單元13自雲端資料庫70取得可控裝置對應的識別資訊(步驟S1310)。識別資訊例如是圖3的第一名稱及第一圖示,也可能是識別碼或自定義編碼。識別資訊包括圖示,且其相關可控制裝置的類型。例如,圖4A的手機圖示。處理單元13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識別資訊(步驟S1320),並透過顯示單元14顯示識別資訊(步驟S1330)。
處理單元13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對於該可控制裝置的裝置選擇指令(步驟S1340),並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藉由可控制裝置代理主機裝置10的功能的功能選擇指令(步驟S1350)。裝置選擇指令例如是圖3的第一裝置指令及第二裝置指令。功能選擇指令例如是圖3的第一功能指令或第二功能指令。步驟S1310~步驟S1350的詳細說明可參酌圖3,於此不再贅述。
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授權可控制裝置,代理功能選擇指令對應的功能(步驟S1360)。在一實施例中,可控制裝置所代理的功能可以是影像擷取功能、影像顯示功能、圖文輸入功能或聲音錄製功能。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經由傳輸控制協定接收來自可控裝置所代理的功能所得的影像及/或圖文資料。例如,所顯示的畫面或所輸入的圖文。在另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透過通訊單元11經由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接收來自可控裝置所代理的功能所得的音訊資料。步驟S1360的其他說明可參酌圖3至圖8B,於此不再贅述。
以圖4F為例,當單一可控裝置經授權特定功能時,客戶裝置21可代理圖文輸入功能。另以圖5F為例,當多台可控裝置經授權不同功能時,客戶裝置21可代理圖文輸入功能,且客戶裝置可代理聲音錄製功能。
圖14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選擇的流程圖。請參酌圖14,處理單元13透過輸入單元16接收對於應用程式的輸入/輸出功能(例如,影像及/或語音輸入/輸出功能)的執行指令(步驟S1410),並透過可控裝置進行功能選擇指令對應的功能(步驟S1450)。圖14的說明可參酌圖3至圖8B,於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例如,硬碟、光碟、快閃記憶體、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等儲存媒體),並用以儲存程式碼。主機裝置10、處理單元13或其他處理器可載入程式碼,並據以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或更授權方法的相應流程。這些流程可參酌上文說明,且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中,提供雙重保護機制:1. 首先進行主機裝置與客戶裝置的身分驗證。2. 接者,判斷主機裝置與客戶裝置是否屬於相同網路。藉此,可避免主機裝置侵犯他人裝置,而產生資安疑慮。
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者介面可同時且對應顯示客戶裝置的圖示與名稱,以提升操作便利性,且讓使用者有更加直覺的體驗。此外,使用者介面具有對應於一台或更多台客戶裝置的功能選單,以提供較為彈性且多功能的設置。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跨裝置應用功能。例如,將手機/平板的螢幕顯示畫面傳輸至筆記型電腦,以同步顯示;僅筆記電腦的螢幕顯示的延伸顯示、拼接顯示或螢幕鏡射。又例如,將手機/平板的麥克風的音訊資料單獨傳輸至筆記型電腦播放。再例如,將手機/平板的觸控面板作為手寫板,並將輸入內容傳輸至筆記/平板電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系統 10:主機裝置 11:通訊單元 12:儲存單元 13:處理單元 14:顯示單元 15:揚聲單元 16:輸入單元 21、22、31、41、51:客戶裝置 S210~S270、S310~S345、S610~S660、S801~S810、S901~S908、S910~S970、S1010~S1040、S1110~S1130、S1210~S1240、S1310~S1350、S1410~S1420:步驟 FI:第一圖示 NA:第一名稱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選擇的流程圖。 圖4A至圖4G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單一客戶端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 圖5A至圖5F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多客戶端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處理的流程圖。 圖7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供影像資料使用的示意圖。 圖7B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供影像及音訊資料使用的示意圖。 圖8A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流程圖。 圖8B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傳輸控制協定(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流程圖。 圖9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 圖10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的流程圖。 圖1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帳號驗證的流程圖。 圖12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網內裝置驗證的流程圖。 圖13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代理的流程圖。 圖14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功能選擇的流程圖。
S210~S270:步驟

Claims (26)

  1. 一種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包括: 藉由一主機帳號與一主機密碼,登入一雲端資料庫; 自該雲端資料庫,取得一第一裝置的一第一帳號與一第一密碼; 判斷該第一帳號,是否與該主機帳號相同; 判斷該第一密碼,是否與該主機密碼相同; 若兩者均是,則取得一第一網路資料; 取得該主機裝置的一主機網路資料;以及 根據該第一網路資料與該主機網路資料,判斷該第一裝置是否與該主機裝置屬於一相同網路; 其中,該第一帳號、該第一密碼與該第一網路資料,均對應於該第一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第一網路資料包括一第一網路協定地址,且該主機網路資料包括一主機網路協定地址。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當該第一網路協定地址的一第一網路編號,與該主機網路協定地址的一主機網路編號相同時,判斷該第一裝置與該主機裝置屬於該相同網路。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當查詢該第一網路協定地址的時間未逾時時,判斷該第一裝置與該主機裝置屬於該相同網路。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相同網路包括一相同無線網路、一相同有線網路或一相同虛擬私人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若該第一裝置與該主機裝置屬於該相同網路,則該主機裝置的一顯示單元顯示對應於該第一裝置的一第一名稱與一第一圖示; 接收一第一裝置指令,對應於該第一名稱與該第一圖示; 顯示對應於該第一裝置的一第一功能選單;以及 接收一第一功能指令,對應於該第一功能選單。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第一裝置指令包括一第一裝置觸控指令或一第一裝置語音指令。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第一功能指令包括一第一功能觸控指令或一第一功能語音指令。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顯示一連線選項;以及 接收一連線指令,對應於該連線選項,以與該第一裝置連線。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連線指令包括一連線觸控指令或一連線語音指令。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若與該第一裝置連線成功,則顯示一第一連線成功; 配對該第一功能指令與該第一裝置的一第一功能; 根據該第一功能,進行一第一協定的傳輸; 自該第一裝置,輸入該第一功能;以及 執行一應用程式,以輸出該第一功能。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第一功能包括一第一聲音錄製功能、一第一影像擷取功能、一第一影像顯示功能或一第一圖文輸入功能。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當該第一功能為該第一影像擷取功能時,執行該應用程式,以單獨、同步、延伸、拼接或鏡射顯示,該第一影像擷取功能擷取的影像。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根據該第一功能,開啟一第二協定, 其中該第二協定為一使用者資料包協定。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自該雲端資料庫取得一第二裝置的一第二帳號與一第二密碼; 判斷該第二帳號,是否與該主機帳號相同; 判斷該第二密碼,是否與該主機密碼相同; 若兩者均是,則取得一第二網路資料; 取得該主機裝置的一主機網路資料;以及 根據該第二網路資料與該主機網路資料,判斷該第二裝置是否與該主機裝置屬於該相同網路; 其中,該第二帳號、該第二密碼與該第二網路資料,均對應於該第二裝置。
  16. 一種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包括: 透過該主機裝置進行一身分驗證,以登入一雲端資料庫; 自該雲端資料庫取得通過該身分驗證的一已登入裝置; 判斷該已登入裝置,是否為一網內裝置,其中該網內裝置與該主機裝置處於一相同網路;以及 若是,則將該主機裝置的功能,授權一可控制裝置代理,其中該可控制裝置為該網內裝置中的已登入裝置。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已登入裝置為先前通過該身分驗證,且先前登入該雲端資料庫的其它裝置。
  18.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透過該主機裝置進行該身分驗證的步驟包括: 判斷一帳號與一驗證資料是否符合; 若是,則登入該雲端資料庫;以及 其中,該驗證資料對應於該帳號。
  19.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判斷該已登入裝置,是否為該網內裝置的步驟包括: 判斷該已登入裝置的網路協定地址是否屬於該主機裝置所處的網路; 若是,則該已登入裝置為該網內裝置; 將該網內裝置記錄在一裝置清單;以及 自該裝置清單刪除不為該網內裝置的該已登入裝置。
  20.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將該主機裝置的功能,授權該可控制裝置代理的步驟包括: 自該雲端資料庫取得該可控制裝置對應的一識別資訊;以及 顯示該識別資訊; 接收對於該可控制裝置的一裝置選擇指令; 接收藉由該可控制裝置,代理該主機裝置的功能的一功能選擇指令;以及 授權該可控制裝置,代理該功能選擇指令對應的功能。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接收對於一應用程式的一輸入/輸出功能的一執行指令;以及 透過該可控制裝置,進行該功能選擇指令對應的功能。
  22.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其中該可控制裝置所代理的功能,包括一影像擷取功能、一影像顯示功能或一圖文輸入功能。
  23. 如請求項22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透過該主機裝置經由一傳輸控制協定,接收來自該可控制裝置所代理的功能所得的資料。
  24.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更包括: 透過該主機裝置經由一使用者資料包協定,接收來自該可控制裝置所代理的功能所得的資料。
  25. 一種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用於儲存一程式碼,一處理單元載入該程式碼以執行如請求項1或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
  26. 一種主機裝置,包括: 一通訊單元,用以傳送或接收訊號; 一顯示單元,用以顯示使用者介面; 一儲存單元,用以儲存一程式碼;以及 一處理單元,耦接於該通訊單元與該儲存單元,用以載入且執行該程式碼以執行如請求項1或16所述的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
TW111135612A 2021-10-15 2022-09-20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TWI824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55959P 2021-10-15 2021-10-15
US63/255,959 2021-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8230A true TW202318230A (zh) 2023-05-01
TWI824729B TWI824729B (zh) 2023-12-01

Family

ID=8737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5612A TWI824729B (zh) 2021-10-15 2022-09-20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47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7724B2 (en) * 2006-09-25 2020-04-28 Remot3.It, Inc. Managing network connected devices
US8818274B2 (en) * 2009-07-17 2014-08-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matic interfacing between a master device and object device
TW201427331A (zh) * 2012-12-26 2014-07-01 Sapido Technology Inc 雲端控制方法及其系統
CN109067891A (zh) * 2018-08-21 2018-12-21 广州市再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控制移动终端通信系统的研发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4729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85207A1 (en) Cross-platform single sign-on accessibility of a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 within a software as a service platform
KR102511811B1 (ko) 봇 사용자를 안전하게 인증하는 기법
US9231904B2 (en) Deploying and managing networked devices
US9769426B2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program,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method
JP609863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363643B1 (ko) 공유 세션 기법
US8458369B2 (en) Automatic peripheral discovery, authorization, and sharing across an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
US20150095933A1 (en) Device Pairing
KR101960062B1 (ko) 콘텐트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US8601135B2 (en) Supporting WPS sessions using TCP-based connections
JP6152767B2 (ja) 機能実行機器と可搬型デバイス
US9973490B2 (en) Single login authentication for users with multiple IPV4/IPV6 addresses
US2016026997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edium
US8924573B2 (en) Secure capability negotiation between a client and server
JP6186411B2 (ja) 画面共有システム、画面共有方法、および画面共有プログラム
EP3261318B1 (en) Method for sharing content using temporary key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305905B2 (en) Access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ccess
JP6528856B2 (ja)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824729B (zh) 主機裝置的授權方法、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及主機裝置
JP2017207909A (ja) 認証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143130A1 (zh) 一种应用程序登录方法及系统
US20150046995A1 (en) Media playing system and media playing method for playing media file in different area network groups
JP6701676B2 (ja) 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システム
TW201426333A (zh) 網路資料儲存系統、裝置及其方法
JP6891569B2 (ja) 情報端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