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1080A -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1080A
TW202311080A TW111118190A TW111118190A TW202311080A TW 202311080 A TW202311080 A TW 202311080A TW 111118190 A TW111118190 A TW 111118190A TW 111118190 A TW111118190 A TW 111118190A TW 202311080 A TW202311080 A TW 2023110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engaging
snap
pivot
engaging hoo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英忠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寶鉅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1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108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84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with protection systems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2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having a seat and a base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87Fixation to a transversal anchorage bar, e.g. isofix
    • B60N2/2893Fixation to a transversal anchorage bar, e.g. isofix coupled to the seat sub-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卡合鈎結構,用於將一底座組裝連接到一橫桿,所述卡合鈎結構包括:支架,固定到所述底座,具有相對的兩個側壁;卡合鈎,通過設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的卡合鈎樞軸樞接到所述支架,以便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樞轉,所述卡合鈎具有伸出的第一鈎部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鈎部與所述卡合鈎樞軸之間的彈性件接合部,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時,所述第一鈎部固定或釋放所述橫桿;以及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支架,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彈性件接合部,而能够隨著所述卡合鈎在所述鎖定位置與所述解鎖位置之間樞轉而移位。

Description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卡合鈎結構,以及一種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諸如兒童汽車座椅和睡籃之類的乘坐裝置是一種常見的裝置,其能够供不同年齡大小的嬰幼兒乘坐和安置。兒童汽車座椅是爲了兒童的乘車安全而設計,其能在行車過程中約束兒童在車內的危險行爲,並且在汽車突然發生碰撞等意外事件的情况下保護兒童免受傷害。
兒童汽車座椅可以設計爲可拆卸式的,包括固定在汽車上的底座和安裝在底座上的座椅。對於底座與座椅之間的固定結構,期待其具有便於操作、安全、穩定的性能。現有兒童汽車座椅與底座的卡合結構,多是在底座的卡合鈎上設置將其偏壓向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的彈性件結構,這種結構在座椅遇到輕微碰撞和顛簸的情况下,可能導致卡合鈎的意外釋放,使得座椅與底座分離。
根據本發明,一種卡合鈎結構,用於將一底座組裝連接到一橫桿,所述卡合鈎結構包括:支架,固定到所述底座,具有相對的兩個側壁;卡合鈎,通過設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的卡合鈎樞軸樞接到所述支架,以便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樞轉,所述卡合鈎具有伸出的第一鈎部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鈎部與所述卡合鈎樞軸之間的彈性件接合部,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時,所述第一鈎部固定或釋放所述橫桿;以及第一彈性件,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支架,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彈性件接合部,而能够隨著所述卡合鈎在所述鎖定位置與所述解鎖位置之間樞轉而移位。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性件爲拉簧,固定到所述支架的側壁。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兩個側壁彼此對稱設置,在每個側壁的頂部具有朝頂面開口的凹槽,用於安置所述橫桿。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鈎結構還包括:卡止件,具有樞轉端和自由端,所述樞轉端通過設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的卡止件樞軸樞接到所述支架,使得所述卡止件在一卡止位置與一非卡止位置之間樞轉,其中所述卡止件樞軸平行於所述卡合鈎樞軸;以及第二彈性件,設置在所述卡止件與所述支架之間,用以將所述卡止件偏壓向所述卡止位置;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且鎖定所述橫桿時,所述卡止件被橫桿阻擋而處於所述非卡止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止件在其自由端處具有卡止件抵接部,而且所述卡合鈎具有與所述卡止件抵接部對應的卡合鈎抵接部;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解鎖位置且釋放所述橫桿時,所述卡止件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偏壓下樞轉到所述卡止位置,使得所述卡止件抵接部與所述卡合鈎抵接部彼此頂抵,從而進一步將所述卡合鈎保持在所述解鎖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卡合鈎處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卡合鈎的第一鈎部向前伸出到所述凹槽的開口上,從而將所述橫桿鎖定在所述凹槽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卡合鈎處於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卡合鈎的第一鈎部借助於所述卡合鈎的樞轉而移離所述凹槽的開口,從而釋放所述橫桿。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鈎還具有第二鈎部,所述第二鈎部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與所述第一鈎部之間,與所述第一鈎部具有相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相同的軸向位置,向前伸出得比所述第一鈎部更長,且與所述第一鈎部形成用以接納所述橫桿的大體C狀的橫桿容置部,並且所述第二鈎部被構造爲,當所述橫桿被置於所述卡合鈎中時,所述橫桿通過壓靠所述第二鈎部使所述卡合鈎從所述解鎖位置樞轉到所述鎖定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鈎的第一鈎部和第二鈎部與所述卡合鈎的卡合鈎抵接部相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位於不同的軸向位置,所述卡止件抵接部與所述卡合鈎抵接部則位於相同的軸向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接合部爲銷孔,用以插置銷,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銷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設有銷避讓部,使得所述銷隨著所述卡合鈎的樞轉的運動不受所述支架的干涉。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合鈎與一滑動件接合,使得所述滑動件的滑動能够帶動所述卡合鈎從所述鎖定位置移向所述解鎖位置;所述滑動件的與所述卡合鈎相對的一端處連接有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形成爲橫向於所述滑動件的把手,以允許使用者通過所述操作件從所述底座外部拉動所述滑動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支架與所述卡合鈎之間還設置有第三彈性件,所述第三彈性件爲扭簧,並且套設在所述卡合鈎樞軸上。
根據本發明,一種乘坐裝置,包括:底座,固定到汽車;乘坐部,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上;後橫桿,設置於所述底座和乘坐部中的一者;後卡合鈎結構,分別設置於所述底座和乘坐部中的另一者,且能够接合所述後橫桿;其中,所述後卡合鈎結構是根據本發明的卡合鈎結構,所述橫桿是所述後橫桿。
在一個實施例中,乘坐裝置還包括:前橫桿,設置於所述底座和乘坐部中的一者;前卡合鈎結構,設置於所述底座和乘坐部中的另一者,且能够接合所述前橫桿;其中,所述前卡合鈎結構包括:前支架,固定到所述底座和乘坐部中的另一者,具有相對的兩個側壁;前卡合鈎,樞接到所述前支架,以便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樞轉,當所述前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時,其鈎住或釋放所述前橫桿;以及第四彈性件,設置在所述前支架與所述前卡合鈎之間,所述第四彈性件始終將所述前卡合鈎偏壓向其解鎖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後卡合鈎結構和所述前卡合鈎結構與同一個滑動件接合,所述滑動件的滑動能够同時帶動所述卡合鈎和所述前卡合鈎從其各自的鎖定位置樞轉到各自的解鎖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組裝狀態下,所述前卡合鈎結構和所述後卡合鈎結構分別沿著所述前橫桿和所述後橫桿的延伸方向設置爲兩個或更多個,以分別鎖定所述前橫桿和所述後橫桿。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乘坐部爲兒童汽車座椅或睡籃。
雖然本文參考特定實施例來說明和描述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應被局限於所示細節。確切地說,在請求項的等價方案的範圍內且沒有背離本發明的情况下,可以對這些細節做出多種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後”、“上”、“下”等方向描述僅是爲了方便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據實際情况調整。
首先參照圖1A~圖2整體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乘坐裝置。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乘坐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其中乘坐部300是兒童汽車座椅;圖1B是根據本發明的乘坐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其中乘坐部300是睡籃;圖2是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400、橫桿(前橫桿310、後橫桿320)、卡合鈎結構100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
如圖所示,乘坐裝置分爲底座400和乘坐部300,其中乘坐部300可以是座椅或者睡籃。乘坐部300可以設置爲沿縱向(即車輛的行進方向)接合在底座400上,例如圖1A中所示的接合方式,此時乘坐部300中的兒童大致面向車輛的行進方向。乘坐部300也可以設置爲沿橫向接合在底座400上,例如圖1B中所示的接合方式,此時乘坐部300中的兒童躺在睡籃中,其身體大致橫向於車輛的行進方向。
乘坐部300是可以接合到底座400或者從底座400拆除。二者之間的接合是通過橫桿(前橫桿310、後橫桿320)和卡合鈎結構100實現的。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橫桿安裝到乘坐部300的底部(未示出乘坐部),且卡合鈎結構安裝到底座400。卡合鈎結構100中的卡合鈎可以勾住或釋放橫桿,從而將乘坐部300接合到底座400或者從底座400移開。應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橫桿也可以安裝到底座400,且卡合鈎結構100也可以安裝到乘坐部300。在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卡合鈎結構100沿著橫桿的延伸方向設置爲兩個。應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卡合鈎結構100也可以沿著橫桿的延伸方向設置爲單個或多於兩個。
橫桿沿著車輛的行進方向並列設置爲兩根,分別稱爲前橫桿320和後橫桿310。在本實施例中,用於接合前橫桿320和後橫桿310的卡合鈎結構具有不同的構造。在下文中,“卡合鈎結構”特指用於接合後橫桿310的卡合鈎結構100(即,後卡合鈎結構),爲了表示區分,將用於接合前橫桿320的卡合鈎結構稱爲“前卡合鈎結構200”。
現在看圖3A~3D,其中示出了卡合鈎結構100的具體結構及其與後橫桿310之間接合方式。圖3A是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400、後橫桿310、卡合鈎結構100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上殼,以示出殼體內部的具體結構;圖3B是圖3A中的卡合鈎結構100的放大圖;圖3C是以另一角度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400、後橫桿310、卡合鈎結構100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上殼,以示出殼體內部的具體結構;圖3D是圖3C中的卡合鈎結構100的放大圖。
如圖所示,卡合鈎結構100包括支架120、卡合鈎110、卡止件140、滑動件130,還包括卡合鈎樞軸151、銷152、第一彈性件153、第二彈性件154。支架120固定到底座400,以便安裝卡合鈎結構100的其它部件;卡合鈎110能樞轉地安裝到支架120,以提供卡合鈎結構100的鎖定功能;卡止件140也是能樞轉地安裝到支架120,其作用是將卡合鈎110卡止在解鎖位置;卡合鈎樞軸151架設在支架120上,以提供卡合鈎110的樞轉功能;銷152沿著後橫桿310的延伸方向插設在卡合鈎110上;第一彈性件153設置在支架120與卡合鈎110之間,用於將卡合鈎110偏壓向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第二彈性件154設置在支架120與卡止件140之間,用於將卡止件140偏壓向卡止位置。以下將詳細描述這些部件。
圖4是卡合鈎結構100中的支架120的側視圖。支架120具有形狀大致相同且彼此相對的兩個側壁。在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側壁呈大致矩形,然而應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側壁可以具有不同的結合外形。側壁的上方邊緣處具有弧形的凹槽121,其中用於接納橫桿。當橫桿位於側壁的凹槽121中且卡合鈎110勾住橫桿時,橫桿被穩定的接合到卡合鈎結構100。側壁中開設有卡合鈎樞軸安裝孔123和卡止件樞軸安裝孔124,以便卡合鈎樞軸151和卡止件樞軸(未示出)架設在兩個側壁之間。每個側壁的下部具有支架固定部127,在本實施例中是長形的通孔。每個側壁的一側(圖4中側壁的左側)具有第一彈性件固定部125,其設置爲側壁邊緣的凹陷,第一彈性件153的一端固定在該凹陷中。每個側壁的一側(圖4中側壁的左側)還有滑動件容置部122,其設置爲矩形的開口,滑動件130的一端可以插入到滑動件容置部122中,以便定位和限位滑動件130。每個側壁的另一側(圖4中側壁的右側)具有銷避讓部126,使得銷152隨著卡合鈎110的樞轉運動不受支架120的側壁的干涉。
圖5是卡合鈎結構100中的卡合鈎110的側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卡合鈎110的一端是伸出的第一鈎部111,另一端是與伸出的足部117。卡合鈎110的中部設有卡合鈎樞軸孔114,以便卡合鈎樞軸151插設其中。在第一鈎部111與卡合鈎樞軸孔114之間設有彈性件接合部118,第一彈性件153的另一端固定到該彈性件接合部118。卡合鈎110還具有第二鈎部112,第二鈎部112位於卡合鈎樞軸151與所述第一鈎部111之間,與第一鈎部111具有相對於卡合鈎樞軸151相同的軸向位置,向前伸出得比第一鈎部111更長,且與第一鈎部111形成用以接納橫桿的大體C狀的橫桿容置部113。在卡合鈎110的中部形成有卡合鈎抵接部116,其在卡合鈎110的厚度方向(即,卡合鈎樞軸151的軸向)上延伸,因而與第一鈎部111、第二鈎部112、足部117、彈性件接合部118處於不同的軸向位置。卡合鈎抵接部116形成爲具有面向前方的抵接表面。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接合部118中開設有銷孔115,通過將銷152插入銷孔115、將第一彈性件153的另一端(即,固定到支架120的第一彈性件固定部125的一端的相對端)固定到銷152,來將第一彈性件153固定到卡合鈎110。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將第一彈性件153的另一端固定到彈性件接合部118。
圖6是卡合鈎結構100中的卡止件140的側視圖。卡止件140具有樞轉端142和自由端143,其中樞轉端142通過卡止件樞軸孔141中的卡止件樞軸(未示出)樞轉連接到支架120,其中卡止件樞軸平行於卡合鈎樞軸151。卡止件140的自由端143能够圍繞樞轉端142轉動。自由端143處設有卡止件抵接部144,其形成爲在卡止件140的側邊上的抵接表面。當卡止件140樞轉到其卡止位置(下位將詳述)時,卡止件140的卡止件抵接部144處的抵接表面抵靠卡合鈎110的卡合鈎抵接部116處的抵接表面,從而將卡合鈎110卡止在解鎖位置。
第一彈性件153設置爲始終向卡合鈎110施加拉力。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53是拉簧,應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53可以是能够施加拉力的其它彈性件。
第二彈性件154設置爲將卡止件140偏壓向卡止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彈性件154是設置在卡止件樞軸上的扭簧,其一端抵靠支架120,另一端抵靠卡止件140。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二彈性件154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彈性件。
滑動件130設置爲沿著底座400滑動。滑動件130的一端延伸出拖動部131,另一端連接到操作件156。該拖動部131伸入到支架120的兩個側壁之間,操作件156形成爲橫向於滑動件130的把手,使用者能够從底座400的外部接觸操作件156以便拉動滑動件130。拖動部131通過滑槽或類似方式聯接到卡合鈎110的足部117,使得當滑動件130向前運動時,其能够帶動卡合鈎110朝向解鎖位置轉動。
以下將參照圖7A~8B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卡合鈎110的操作過程。圖7A是示出處於鎖定狀態的卡合鈎結構100的側視圖;圖7B是圖7A中的卡合鈎結構100的放大圖,其中第一彈性件153位於卡合鈎110的樞轉軸線的一側;圖8A是示出處於解鎖狀態的卡合鈎結構100的側視圖;圖8B是圖8A中的卡合鈎結構100的放大圖,其中第一彈性件153位於卡合鈎110的樞轉軸線的另一側。
在圖7A~7B所示的鎖定狀態中,卡合鈎110位於鎖定位置,且勾住後橫桿310,將後橫桿310鎖定在卡合鈎110與支架120之間。由於第一彈性件153連接在支架120的第一彈性件固定部125與卡合鈎110的彈性件接合部118之間,隨著卡合鈎110圍繞其樞轉軸線的轉動,第一彈性件153也相應地改變位置,從而能够位於樞轉軸線的兩側。當樞轉到靠近或到達鎖定位置,第一彈性件153位於樞轉軸線的靠近橫桿的一側。這樣,第一彈性件153施加的將卡合鈎110拉向支架120的力將會驅使卡合鈎110朝向其鎖定位置轉動,也即實現了自動鎖定。如圖所示,卡合鈎110的樞轉軸線即爲卡合鈎樞軸151的軸線。
此時,卡止件140處於其非卡止位置,卡止件抵接部144與卡合鈎抵接部116沒有接觸。雖然位於卡止件140與支架120之間的第二彈性件154趨於將卡止件140偏壓向卡止位置,但是橫桿此時壓在卡止件140的自由端143上,阻止卡止件140轉動到卡止位置。
爲了使卡合鈎結構100到達圖8A~8B所示的解鎖位置,使用者向前拉動滑動件130,具體爲拉動連接到滑動件130的操作件156,使得滑動件130帶動卡合鈎110朝向解鎖位置轉動。在此過程中,第一彈性件153的位置隨之改變,從卡合鈎110的樞轉軸線的靠近橫桿的一側越過樞轉軸線而移動到遠離橫桿的一側,也即,越過了卡合鈎110的“死點”。在越過死點後,第一彈性件153將卡合鈎110拉向支架120的偏壓力將驅使卡合鈎110朝向其解鎖位置轉動,也即實現了自動解鎖。
在卡合鈎110到達其解鎖位置後,橫桿不再被鎖定在卡合鈎結構100中,使用者此時可以從底座400上取下乘坐裝置,因而也取下了橫桿。這樣,卡止件140不再受到橫桿的壓力,就會在第二彈性件154的偏壓下轉動到其卡止位置。此時,卡止件140的卡止件抵接部144接觸卡合鈎110的卡合鈎抵接部116,阻止卡合鈎110回到鎖定位置,因而防止了卡合鈎110的意外鎖定。應注意,此時卡合鈎110的第二鈎部112和卡止件140的自由端143均至少部分地處於支架120的凹槽121中。
爲了使卡合鈎結構100從圖8A~8B所示的解鎖位置再次回到圖7A-7B所示的鎖定位置,使用者將乘坐裝置安裝到底座400,也就是將橫桿壓入到支架120的凹槽121中。此時,橫桿下壓卡合鈎110的第二鈎部112和卡止件140的自由端143,迫使卡合鈎110回到鎖定位置、卡止件140回到非卡止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在卡合鈎樞軸151上還可以設有第三彈性件155,其形式例如爲將卡合鈎110偏壓向解鎖位置的扭簧。參見圖12,其中示出了設置在卡合鈎樞軸151上的第三彈性件155。
現在參照圖9A~9B描述本實施例的前卡合鈎結構200。圖9A是在鎖定狀態下,根據本實施例的卡合鈎結構100和前卡合鈎結構200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200以剖視圖示出;圖9B是圖9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200的放大圖。前卡合鈎結構200與卡合鈎結構100大致相同,因此下文將僅描述二者之間的區別。
前卡合鈎結構200具有前卡合鈎210和前支架220,以及設置在前卡合鈎210與前支架220之間的第四彈性件253(見圖7A、圖8A)。第四彈性件253不像設置在卡合鈎110與支架120之間的第一彈性件153那樣,能够隨著卡合鈎110的轉動而將卡合鈎110偏壓向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第四彈性件253始終將前卡合鈎210偏壓向解鎖位置。在本實施例中,第四彈性件253是設置在前卡合鈎210的樞轉軸上的扭簧,在其它實施例中,第四彈性件253也可設置爲其它形式的彈性件。
以下將參照圖10A~圖11D描述根據本實施例的乘坐裝置的操作。
圖10A是在輕微碰撞導致滑動件130位移的狀態下,根據本實施例的卡合鈎結構100和前卡合鈎結構200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200以剖視圖示出;圖10B是圖10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200的放大圖;圖10C是圖10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400的一部分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圖10D是圖10C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400的一部分和支架120的一側壁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在撞擊受力時,乘坐部300會趨於向前移動,如果是座椅則向前傾倒,如果是睡籃會則向前翻轉。因此,前卡合鈎會受到向下的壓力,而後側的卡合鈎不會受到壓力。
在撞擊受力時,滑動件130會向前滑動,但由於前卡合鈎210被橫桿壓住,因此前卡合鈎210不會朝向其解鎖位置轉動,同時防止滑動件130徹底與前卡合鈎210脫離卡合。同時,由於後部的卡合鈎結構100中的第一彈性件153趨於將卡合鈎110偏壓向鎖定位置,使得後卡合鈎始終處於鎖定狀態,以防止後橫桿310脫離。
這樣,即使乘坐裝置受到一定的碰撞,乘坐部300也不會脫離底座400,從而保證了乘坐部300中的兒童的安全。
圖11A是解鎖狀態下,根據本實施例的卡合鈎結構100和前卡合鈎結構200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200以剖視圖示出;圖11B是圖11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200的放大圖;圖11C是圖11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400的一部分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圖11D是圖11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400的一部分和支架120的一側壁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在解鎖狀態下,如前文所述,後部的卡合鈎結構中的第一彈性件153將卡合鈎110偏壓向解鎖位置,同時卡止件140將卡合鈎110卡止在解鎖位置,防止卡合鈎110的意外鎖定。類似地,前卡合鈎結構200中的第四彈性件253將前卡合鈎210偏壓向解鎖位置,同時前卡止件140(未示出)將前卡合鈎210卡止在解鎖位置,防止前卡合鈎210的意外鎖定。這樣,除非使用者將乘坐裝置安裝到底座400,同時將橫桿壓入到卡合鈎結構100和前卡合鈎結構200中,否則卡合鈎結構100和前卡合鈎結構200不會意外轉換到鎖定狀態。
雖然已參見典型實施例列舉描述了本發明,但所用的術語是說明和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術語。由於本發明能够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於任何前述的細節,而應在請求項所限定的範圍內進行最廣泛的解釋,因此落入請求項或其等效範圍內的全部變化都應爲請求項所涵蓋。
100:卡合鈎結構 110:卡合鈎 111:第一鈎部 112:第二鈎部 113:橫桿容置部 114:卡合鈎樞軸孔 115:銷孔 116:卡合鈎抵接部 117:足部 118:彈性件接合部 120:支架 121:凹槽 122:滑動件容置部 123:卡合鈎樞軸安裝孔 124:卡止件樞軸安裝孔 125:第一彈性件固定部 126:銷避讓部 127:支架固定部 130:滑動件 131:拖動部 140:卡止件 141:卡止件樞軸孔 142:樞轉端 143:自由端 144:卡止件抵接部 151:卡合鈎樞軸 152:銷 153:第一彈性件 154:第二彈性件 155:第三彈性件 156:操作件 200:前卡合鈎結構 210:前卡合鈎 220:前支架 253:第四彈性件 300:乘坐部 310:後橫桿 320:前橫桿 400:底座
以下將結合附圖具體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附圖中: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乘坐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其中乘坐部是座椅; 圖1B是根據本發明的乘坐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其中乘坐部是睡籃; 圖2是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橫桿、卡合鈎結構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 圖3A是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橫桿、卡合鈎結構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上殼,以示出殼體內部的具體結構; 圖3B是圖3A中的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 圖3C是以另一角度示出乘坐裝置的底座、橫桿、卡合鈎結構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其中移除了上殼,以示出殼體內部的具體結構; 圖3D是圖3C中的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 圖4是卡合鈎結構中的支架的側視圖; 圖5是卡合鈎結構中的卡合鈎的側視圖; 圖6是卡合鈎結構中的卡止件的側視圖; 圖7A是示出處於鎖定狀態的卡合鈎結構的側視圖; 圖7B是圖7A中的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其中第一彈性件位於卡合鈎的樞轉軸線的一側; 圖8A是示出處於解鎖狀態的卡合鈎結構的側視圖; 圖8B是圖8A中的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其中第一彈性件位於卡合鈎的樞轉軸線的另一側; 圖9A是在鎖定狀態下,根據本發明的卡合鈎結構和前卡合鈎結構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以剖視圖示出; 圖9B是圖9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 圖10A是在輕微碰撞導致滑動件位移的狀態下,根據本發明的卡合鈎結構和前卡合鈎結構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以剖視圖示出; 圖10B是圖10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 圖10C是圖10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的一部分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圖10D是圖10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的一部分和支架的一側壁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圖11A是解鎖狀態下,根據本發明的卡合鈎結構和前卡合鈎結構的側視圖,其中前卡合鈎結構以剖視圖示出; 圖11B是圖11A中的前卡合鈎結構的放大圖; 圖11C是圖11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的一部分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圖11D是圖11A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移除了底座的一部分和支架的一側壁以便更清楚地示出其餘部件; 圖12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卡合鈎結構的另一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其中示出了設置在卡合鈎樞軸上的第三彈性件。
100:卡合鈎結構
110:卡合鈎
120:支架
130:滑動件
140:卡止件
151:卡合鈎樞軸
152:銷
153:第一彈性件
154:第二彈性件
310:後橫桿

Claims (18)

  1. 一種卡合鈎結構,用於將一底座組裝連接到一橫桿,所述卡合鈎結構包括: 支架,固定到所述底座,具有相對的兩個側壁; 卡合鈎,通過設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的卡合鈎樞軸樞接到所述支架,以便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樞轉,所述卡合鈎具有伸出的第一鈎部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鈎部與所述卡合鈎樞軸之間的彈性件接合部,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時,所述第一鈎部固定或釋放所述橫桿;以及 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定到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彈性件接合部,而能够隨著所述卡合鈎在所述鎖定位置與所述解鎖位置之間樞轉而移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所述第一彈性件爲拉簧,固定到所述支架的側壁。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所述支架的兩個側壁彼此對稱設置,在每個側壁的頂部具有朝頂面開口的凹槽,用於安置所述橫桿。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卡合鈎結構,還包括: 卡止件,具有樞轉端和自由端,所述樞轉端通過設置在所述兩個側壁之間的卡止件樞軸樞接到所述支架,使得所述卡止件在一卡止位置與一非卡止位置之間樞轉,其中所述卡止件樞軸平行於所述卡合鈎樞軸;以及 第二彈性件,設置在所述卡止件與所述支架之間,用以將所述卡止件偏壓向所述卡止位置; 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且鎖定所述橫桿時,所述卡止件被橫桿阻擋而處於所述非卡止位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卡止件在其自由端處具有卡止件抵接部,而且所述卡合鈎具有與所述卡止件抵接部對應的卡合鈎抵接部; 當所述卡合鈎位於所述解鎖位置且釋放所述橫桿時,所述卡止件在所述第二彈性件的偏壓下樞轉到所述卡止位置,使得所述卡止件抵接部與所述卡合鈎抵接部彼此頂抵,從而進一步將所述卡合鈎保持在所述解鎖位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在所述卡合鈎處於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卡合鈎的所述第一鈎部向前伸出到所述凹槽的開口上,從而將所述橫桿鎖定在所述凹槽中。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卡合鈎處於所述解鎖位置時,所述卡合鈎的第一鈎部借助於所述卡合鈎的樞轉而移離所述凹槽的開口,從而釋放所述橫桿。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卡合鈎還具有第二鈎部,所述第二鈎部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與所述第一鈎部之間,與所述第一鈎部具有相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相同的軸向位置,向前伸出得比所述第一鈎部更長,且與所述第一鈎部形成用以接納所述橫桿的大體C狀的橫桿容置部,並且 當所述橫桿被置於所述橫桿容置部中時,所述橫桿通過壓靠所述第二鈎部使所述卡合鈎從所述解鎖位置樞轉到所述鎖定位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卡合鈎的所述第一鈎部和所述第二鈎部與所述卡合鈎的所述卡合鈎抵接部相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位於不同的軸向位置,所述卡止件抵接部與所述卡合鈎抵接部則相對於所述卡合鈎樞軸位於相同的軸向位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彈性件接合部爲銷孔,用以插置銷,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銷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支架上設有銷避讓部,使得所述銷隨著所述卡合鈎的樞轉的運動不受所述支架的干涉。
  12.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所述卡合鈎與一滑動件接合,使得所述滑動件的滑動能够帶動所述卡合鈎從所述鎖定位置移向所述解鎖位置; 與所述卡合鈎相對的所述滑動件一端處連接有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形成爲橫向於所述滑動件的把手,以允許使用者通過所述操作件從所述底座外部拉動所述滑動件。
  13.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所述的卡合鈎結構,其中: 在所述支架與所述卡合鈎之間還設置有第三彈性件,所述第三彈性件爲扭簧,並且套設在所述卡合鈎樞軸上。
  14. 一種乘坐裝置,包括: 底座,固定到汽車; 乘坐部,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底座上; 後橫桿,設置於所述底座和所述乘坐部中的一者; 後卡合鈎結構,分別設置於所述底座和所述乘坐部中的另一者,且能够接合所述後橫桿; 其中,所述後卡合鈎結構是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的卡合鈎結構,所述橫桿是所述後橫桿。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乘坐裝置,還包括: 前橫桿,設置於所述底座和所述乘坐部中的一者; 前卡合鈎結構,設置於所述底座和所述乘坐部中的另一者,且能够接合所述前橫桿; 其中,所述前卡合鈎結構包括: 前支架,固定到所述底座和所述乘坐部中的另一者,具有相對的兩個側壁; 前卡合鈎,樞接到所述前支架,以便在一鎖定位置與一解鎖位置之間樞轉,當所述前卡合鈎位於所述鎖定位置或解鎖位置時,其鈎住或釋放所述前橫桿;以及 第四彈性件,設置在所述前支架與所述前卡合鈎之間,所述第四彈性件始終將所述前卡合鈎偏壓向其解鎖位置。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乘坐裝置,其中: 所述後卡合鈎結構和所述前卡合鈎結構與同一個滑動件接合,所述滑動件的滑動能够同時帶動所述卡合鈎和所述前卡合鈎從其各自的鎖定位置樞轉到各自的解鎖位置。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乘坐裝置,其中: 在組裝狀態下,所述前卡合鈎結構和所述後卡合鈎結構分別沿著所述前橫桿和所述後橫桿的延伸方向設置爲兩個或更多個,以分別鎖定所述前橫桿和所述後橫桿。
  18. 如請求項14~17中任一項所述的乘坐裝置,其中: 所述乘坐部爲兒童汽車座椅或睡籃。
TW111118190A 2021-05-17 2022-05-16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TW2023110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3326.0A CN115366758A (zh) 2021-05-17 2021-05-17 卡合钩结构、包含该卡合钩结构的乘坐装置
CN202110533326.0 2021-05-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1080A true TW202311080A (zh) 2023-03-16

Family

ID=82019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190A TW202311080A (zh) 2021-05-17 2022-05-16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4341126A1 (zh)
KR (1) KR20230175275A (zh)
CN (1) CN115366758A (zh)
AU (1) AU2022277525A1 (zh)
CA (1) CA3219308A1 (zh)
DE (1) DE112022002658T5 (zh)
TW (1) TW202311080A (zh)
WO (1) WO20222433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893B (zh) * 2012-08-03 2016-12-21 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卡合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婴儿汽车椅
CN210062739U (zh) * 2019-03-01 2020-02-14 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 侧部推动底座卡钩释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2002658T5 (de) 2024-03-14
WO2022243335A1 (en) 2022-11-24
EP4341126A1 (en) 2024-03-27
AU2022277525A1 (en) 2023-12-07
CA3219308A1 (en) 2022-11-24
CN115366758A (zh) 2022-11-22
KR20230175275A (ko)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13159A1 (en) Child Safety Seat
US8070228B2 (en) Child vehicle seat
US7681894B2 (en) Device for fitting seats and the like to the chassis of baby carriages
JP5514569B2 (ja) バックルモジュール
CN115402394A (zh) 儿童推车
JP7301036B2 (ja) バックル機構
GB2488672A (en) Anchor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child safety seat
JP4609922B2 (ja) 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TWI599506B (zh) Baby carriage
US9278632B2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TW202311080A (zh) 卡合鈎結構、包含該卡合鈎結構的乘坐裝置
CN113715703A (zh) 安全带固定装置及安全座椅
JP5441444B2 (ja) 車両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24519811A (ja) 係合フック構造および係合フック構造を含む乗り物装置
KR200455822Y1 (ko) 유아용 카시트의 벨트 록킹장치
GB2488671A (en) Child safety seat and anchor attachment structure
CA2763906C (en) Child safety seat
JP4401812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のベビーカーへのロック機構
TW202402574A (zh) 安全帶夾器裝置與嬰幼兒汽車座椅
TWI835510B (zh) 防旋轉誤用裝置和座椅
JP5478592B2 (ja) 車両用フロアマット
CN211032263U (zh) 应用于儿童汽车座椅上的支撑附件及儿童汽车座椅
TWI530262B (zh) 具有擋止結構的嬰幼兒座椅及其操作方法
TWM625761U (zh) 嬰兒車及其座椅高度調整機構
TW202229051A (zh) 防旋轉誤用裝置和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