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0788A - 吸塵器停靠站 - Google Patents

吸塵器停靠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0788A
TW202310788A TW111125810A TW111125810A TW202310788A TW 202310788 A TW202310788 A TW 202310788A TW 111125810 A TW111125810 A TW 111125810A TW 111125810 A TW111125810 A TW 111125810A TW 202310788 A TW202310788 A TW 20231078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or
dust
coupled
protrusion
vacuum clea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5196B (zh
Inventor
金翰信
玄起卓
宋現燮
許淙旭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833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30009839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0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0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5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51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7/00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for additional purposes; Tables with suction openings for cleaning purposes; Containers for cleaning articles by suctio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cleaning of brushes; Suction cleaners adapted to taking-up liqu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0Means for cleaning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8Radiation
    • A61L2/10Ultraviolet rad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塵器停靠站,其耦接至吸塵器,以收集吸塵器的塵箱內的灰塵。使用者可以使用形成為具有固定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箱的第一收集器或形成為具有可調整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袋的第二收集器以與吸塵器停靠站結合使用。因此,本發明有一個優點是可以滿足喜歡不同類型的收集器的使用者的各種偏好。

Description

吸塵器停靠站
本發明涉及一種吸塵器停靠站,其耦接至吸塵器,以收集吸塵器的塵箱內的灰塵。
在棒式真空吸塵器(以下簡稱吸塵器)中,由於儲存收集到的灰塵的塵箱容量很小,因此使用者每次都要清空塵箱很不方便。
因此,配置以透過集塵馬達的抽吸力從塵箱中吸取和收集灰塵的吸塵器停靠站越來越多人使用,使用者不必手動從塵箱中清除灰塵。
吸塵器停靠站包括:殼體;集塵馬達,設置在殼體內;以及塵袋式收集器,其收納所收集的灰塵。吸塵器停靠站配置成耦接至吸塵器或吸塵器的塵箱。
吸塵器停靠站的便利之處在於其可以自動清空吸塵器的塵箱。另外,由於包含在吸塵器停靠站中的塵袋的容積比設置在大多數吸塵器中的塵箱的容積大,因此具有處理灰塵的週期變長的優點。
另一方面,塵袋式收集器具有簡單結構,且整個塵袋可以丟棄在垃圾桶中,無需單獨除塵或清潔其內部。因此,塵袋式收集器對使用者便利性方面是有利的。
然而,由於塵袋內部無法清潔,因此必須定期購買和更換塵袋,如此部分使用者對成本感到負擔。
關於這一點,提出美國註冊專利公告第10595692號作為先前技術文件。
該先前技術文件揭露一個實施例,其中與掃地機器人對接的疏散停靠站具有箱式收集器。
與塵袋不同,由於「箱式」收集器的內部易於清潔,因此只要去除收納在其中的灰塵,就具有可以半永久使用收集器的優點。
但是,可能會有使用者覺得清除灰塵和清潔收集器不方便,因為這兩件事必須分開進行。
這樣一來,如果收集器具有任一固定的單一類型,就很難滿足使用者的不同偏好。
美國註冊專利公告第10595692號。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設計的,且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吸塵器停靠站,配置以滿足喜歡不同類型的收集器的使用者的各種偏好。
本申請書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不限於上述技術問題。發明所屬技術領域通常知識者可以從下文中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技術問題。
一個實施例是一種吸塵器停靠站,包括:殼體,其耦接到吸塵器的塵箱;集塵馬達,其設置在殼體內,並產生抽吸塵箱內的灰塵的抽吸力;收集器,其設置有灰塵收集空間,收集透過集塵馬達從塵箱內部吸入的灰塵;以及腔室,其設置在殼體中,並形成收集器收納空間,使得收集器單獨耦接至腔室。
耦接至腔室的收集器包含:第一收集器,其形成為具有固定尺寸的灰塵收集空間的塵箱,並包含作為灰塵分離元件的旋風器;以及第二收集器,其包含可調整尺寸的灰塵收集空間和以透氣材質製成的塵袋,該塵袋作為灰塵分離元件。第一收集器和第二收集器是相容的。
腔室包含腔室本體,其形成收集器收納空間的外部。
腔室包含軌道部,其設置在腔室本體的上部上,允許第二收集器的至少一部分裝配並耦接到軌道部,並支撐第二收集器,使得腔室本體的底面與第二收集器間隔開一預定距離。
收集器收納空間的前端的剖面面積大於其後端的剖面面積。
腔室本體的前方透過殼體蓋來開啟或關閉,該殼體蓋可旋轉地耦接至殼體的一側。
軌道部包含軌道本體,其形成第二收集器在其中滑動的空間。
軌道部包含干擾突出部,其設置在干擾軌道本體前方的殼體蓋的第一位置,並移動至透過與第一收集器或第二收集器接觸避免干擾殼體蓋的第二位置。
軌道部包含突出部導件,其耦接至干擾突出部,並引導干擾突出部的移動。
腔室包含過濾器安裝部,其設置在腔室的下部中,而預過濾模組以可附接且可拆卸的方式耦接至過濾器安裝部,該預過濾模組過濾已穿過收集器的空氣。
腔室包含過濾器偵測突出部,其一側被預過濾模組按壓,且過濾器偵測突出部沿避免干擾第一收集器的方向移動。
預過濾模組包含:過濾器殼;過濾器,其收納在過濾器殼內;以及按壓突出部,其形成以從過濾器殼的一側突出。
過濾器偵測突出部包含:突出部本體;以及卡緊突出部,其形成以從突出部本體的外表面突出,並在預過濾模組耦接至過濾器安裝部時與按壓突出部接觸。
腔室包含壓縮驅動器,其設置在腔室本體的下部中,並產生用於旋轉壓縮旋轉部的動力,壓縮旋轉部壓縮收集在第一收集器中的灰塵。
第一收集器包含傳動齒輪,其耦接至壓縮旋轉部,並將動力從壓縮驅動器傳遞至壓縮旋轉部。
壓縮驅動器包含壓縮馬達,其設置在收集器收納空間外部。
壓縮驅動器包含驅動齒輪,其連接至收集器收納空間外部的壓縮馬達的軸,並與傳動齒輪嚙合。
齒輪通孔形成在腔室本體的下部中,該齒輪通孔朝收集器收納空間的內部曝露出驅動齒輪的至少一部分,使得驅動齒輪和傳動齒輪彼此嚙合。
壓縮驅動器包含密封構件,設置在驅動齒輪與腔室本體之間,以密封齒輪通孔。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包括控制器,其偵測該壓縮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變更。
控制器基於否在預定時段內偵測到壓縮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變更,來判定耦接至腔室的收集器的類型。
腔室包含進氣口,其設置在腔室本體的頂部上,並具有開放剖面,該開放剖面具有向後向下的斜角 。
腔室包含消毒模組安裝部,其設置以與進氣口間隔開並配備有消毒模組,該消毒模組設置以朝該收集器收納空間照射紫外光。
第一收集器包含收集器本體,其形成灰塵收納空間外部。
第一收集器包含本體蓋,其覆蓋收集器本體的開放頂部。
插入軌道部中的肋形成以從本體蓋突出。
向後且向下的斜面形成在本體蓋頂面的部分面積中。
安置以面對進氣口的灰塵入口基於第一收集器插入腔室本體中的狀態形成在斜面中。
第二收集器包含由透氣材料製成的塵袋。
第二收集器包含外平板,其耦接至塵袋的外頂部,裝配並耦接至軌道部,以滑動的方式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中,並包含形成在其中的灰塵入口。
第二收集器包含支撐構件,其形成以從外平板的底面突出,且具有與軌道部的一個表面接觸的下部,並支撐外平板朝進氣口抬升的狀態。
圖1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塵器的視圖。圖2是從另一角度檢視之圖1的吸塵器的視圖。圖3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塵箱底面的視圖。圖4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系統的視圖。
參照圖1至圖4,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系統3可以包括:吸塵器200;以及吸塵器停靠站300。
吸塵器系統3可以包括吸塵器停靠站300。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側面。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去除吸塵器200的塵箱220的灰塵。
首先,下文將參照圖1至圖3描述吸塵器200的結構。
吸塵器200可以意指由使用者手動操作的吸塵器。例如,吸塵器200可以是手持式吸塵器或棒式吸塵器。
吸塵器200可以安裝在吸塵器停靠站300上。吸塵器200可以由吸塵器停靠站300支撐。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
同時,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可以基於當電池殼230的底面(下表面)和塵箱220放置在地面上界定吸塵器200的方向。
此處,前方可以指抽吸部212相對於抽吸馬達214設置的方向,而後方可以指把手216相對於抽吸馬達214設置的方向。另外,基於當從抽吸馬達214檢視抽吸部212時,部件設置在右側的方向可以稱為右側,而部件設置在左側的方向可以稱為左側。另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基於當電池殼230的底面(下表面)和塵箱220放置在地面上時,可以沿垂直於地面的方向界定上側和下側。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本體210。本體210可以包含:本體殼211;抽吸部212;灰塵分離器213;抽吸馬達214;排氣蓋215;把手216;以及操作單元218。
本體殼211可以形成吸塵器200的外部。本體殼211可以設置用於收納抽吸馬達214和過濾器(圖未示出)的空間。本體殼211可以形成為類似於圓筒狀的形狀。
抽吸部212可以從本體殼211向外突出。例如,抽吸部212可以形成為具有開放內部的圓筒形狀。抽吸部212可以耦接到延伸管250。抽吸部212可以設置一條流動路徑(在下文中可以稱為「抽吸流動路徑」),含有灰塵的空氣可以通過該流動路徑流動。
灰塵分離器213可以與抽吸部212連通。灰塵分離器213可以將透過抽吸部212吸入的灰塵分離。灰塵分離器213內的空間可以與塵箱220內的空間連通。
例如,灰塵分離器213可以包含至少一個旋風器,其能夠透過旋風氣流分離灰塵。另外,灰塵分離器213內的空間可以與抽吸流動路徑連通。因此,透過抽吸部212吸入的空氣和灰塵會沿灰塵分離器213的內周表面呈螺旋狀流動。因此,在灰塵分離器213的內部空間中可能出現旋風氣流。
灰塵分離器213與抽吸部212連通,並藉由應用其中集塵器利用離心力的原理來配置,以分離透過抽吸部212吸入本體210中的灰塵。
灰塵分離器213還可以包含第二旋風器,其從旋風器排出的空氣中再次分離灰塵。在此,第二旋風器可以安置在旋風器內,使得灰塵器的尺寸最小化。第二旋風器可以包含複數個平行佈置的旋風器本體。從旋風器排出的空氣可以分配到複數個旋風器本體並通過。
此處,第二旋風器的旋風氣流的軸也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旋風器的旋風氣流的軸以及第二旋風器的旋風氣流的軸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同軸。這可以統稱為灰塵分離器213的旋風氣流的軸。
抽吸馬達214可以產生用於吸入空氣的抽吸力。抽吸馬達214可以收納在本體殼211內。抽吸馬達214可以透過旋轉產生抽吸力。舉例來說,抽吸馬達214可以設置為類似於圓筒狀的形狀。
排氣蓋215可以沿軸向方向設置在本體殼211的一側上。用於過濾空氣的過濾器可以收納在排氣蓋215中。例如,HEPA過濾器可以收納在排氣蓋215中。
用於將由抽吸馬達214的抽吸力吸入的空氣排出的出氣口可以形成在排氣蓋215上。
導流器可以設置在排氣蓋215上。導流器可以引導通過出氣口排出的氣流。
把手216可以由使用者抓握。把手216可以設置在抽吸馬達214的後方。舉例來說,把手216可以形成為類似於圓筒狀的形狀。或者,把手216可以形成為彎曲的圓筒形。把手216可以與本體殼211、抽吸馬達214或灰塵分離器213以一預定角度設置。
把手216可以包含:握持部216a,形成為柱狀,用於允許使用者握持;第一延伸部216b,其連接到握持部216a的一個縱向(軸向)端,並朝抽吸馬達214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216c,其連接到握持部216a的另一個縱向(軸向)端,並朝塵箱220延伸。
把手216的頂面可以形成吸塵器200頂面的部分外部。透過這樣的方式,當使用者握住把手216時,就可以防止吸塵器200的一個部件與使用者的手臂接觸。
第一延伸部216b可以從握持部216a朝本體殼211或抽吸馬達214延伸。第一延伸部216b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第二延伸部216c可以從握持部朝塵箱220延伸。第二延伸部216c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操作單元218可以設置在把手216上。操作單元218可以設置在形成在把手216的頂部區域中的傾斜表面上。使用者可以透過操作單元218輸入吸塵器200的操作命令或停止命令。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塵箱220。塵箱220可以與灰塵分離器213連通。塵箱220可以儲存由灰塵分離器213分離的灰塵。
塵箱220可以包含:塵箱本體221;排氣蓋222、塵箱壓縮桿223;以及壓縮機(圖未示出)。
塵箱本體221可以設置用於儲存由灰塵分離器213分離的灰塵的空間。舉例來說,塵箱本體221可以形成為類似於圓筒狀的形狀。
塵箱本體221的下表面(底面)可以部分地開放。此外,下表面延伸部221a可以形成在塵箱本體221的下表面(底面)上。下表面延伸部221a可以形成以阻擋塵箱本體22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
塵箱220可以包含排氣蓋222。排氣蓋222可以設置在塵箱220的下表面上。
排氣蓋222可以設置以開啟和關閉塵箱本體221的一個縱向端。具體而言,排氣蓋222可以選擇性地開啟和關閉向下開放的塵箱220的下部。
排氣蓋222可以包含:蓋本體222a;以及鉸鏈部222b。蓋本體222a可以形成以阻擋塵箱本體22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蓋本體222a可以相對於鉸鏈部222b向下旋轉。鉸鏈部222b可以設置相鄰於電池殼230。扭簧222d可以設置在鉸鏈部222b上。因此,當排氣蓋222與塵箱本體221分離時,蓋本體222a可以透過扭簧222d的彈力,在繞著鉸鏈部222b從塵箱本體221以大於一預定角度的角度旋轉的狀態下來支撐。
排氣蓋222可以透過鉤耦接方式耦接到塵箱220。同時,排氣蓋222可以透過耦接桿222c與塵箱220分離。耦接桿222c可以設置在塵箱220前面。具體而言,耦接桿222c可以設置在塵箱220的前外表面上。當施加外力時,耦接桿222c可以使從蓋本體222a延伸的鉤子彈性變形,已如此方式,釋放蓋本體222a與塵箱本體221之間的鉤耦接。
當排氣蓋222關閉時,塵箱220的下表面可以由排氣蓋222和下表面延伸部221a封閉(密封)。
塵箱220可以包含塵箱壓縮桿223(見圖2)。塵箱壓縮桿223可以設置在塵箱220或灰塵分離器213的外部。塵箱壓縮桿223可以設置以在塵箱220或灰塵分離器213的外部上下移動。塵箱壓縮桿223可以連接到壓縮機(圖未示出)。當塵箱壓縮桿223透過外力向下移動時,壓縮機(圖未示出)也可以向下移動。透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便利性。壓縮機(圖未示出)和塵箱壓縮桿223可以透過彈性構件(圖未示出)返回到它們的初始位置。具體而言,當施加於塵箱壓縮桿223的外力移除時,該彈性構件可以向上移動塵箱壓縮桿223和壓縮機(圖未示出)。
壓縮機(圖未示出)可以設置在塵箱本體221內。壓縮機可以在塵箱本體221的內部空間中移動。具體而言,壓縮機可以在塵箱本體221內上下移動。因此,壓縮機可以將塵箱本體221內的灰塵向下壓縮。另外,當排氣蓋222與塵箱本體221分離且塵箱220下部開啟時,壓縮機會從塵箱220的上部移動到下部,然後去除異物,諸如在塵箱220中殘留的灰塵等物。透過這樣的方式,殘留的灰塵就不會留在塵箱220中,從而可以提高吸塵器的抽吸力。此外,殘留的灰塵不會留在塵箱220中,從而可以去除由殘留物產生的氣味。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電池殼230。電池240可以收納在電池殼230中。電池殼230可以設置在把手216下方。例如,電池殼230可以是具有開放底部的六面體形狀。電池殼230的後表面可以連接到把手216。
電池殼230可以包含向下開放的收納部。電池240可以透過電池殼230的收納部來附接和拆卸。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電池240。
例如,電池240可以可分離地耦接到吸塵器200。電池240可以可分離地耦接至電池殼230。例如,電池240可以從電池殼230的下方插入到電池殼230的內部。這樣的配置就可以提高吸塵器200的便攜性。
與此不同,電池240可以一體地設置在電池殼230內。此處,電池240的底面不暴露於外部。
電池240可以向吸塵器200的抽吸馬達214供電。電池240可以設置在把手216下方。電池240可以設置在塵箱220的後方。
根據該實施例,當電池240耦接到電池殼230時,電池240的底面可能暴露於外部。由於當吸塵器200放置在地板上時電池240可以放置在地板上,所以電池240可以直接與電池殼230分離。此外,由於電池240的底面暴露於外部並與電池240的外部空氣直接接觸,因此可以提高電池240的冷卻性能。
同時,當電池240一體地固定在電池殼230時,可以減少用於裝卸電池240和電池殼230的結構,從而可以縮小吸塵器200的整體尺寸,並可以減輕吸塵器200的重量。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延伸管250。延伸管250可以與清掃模組260連通。延伸管250可以與本體210連通。延伸管250可以與本體210的抽吸部212連通。延伸管250可以形成為長條圓筒狀。
本體210可以連接至延伸管250。本體210可以透過延伸管250連接到清掃模組260。本體210可以透過抽吸馬達214產生抽吸力,並可以透過延伸管250將抽吸力提供給清掃模組260。外部灰塵可以透過清掃模組260和延伸管250引入本體210中。
吸塵器200可以包含清掃模組260。清掃模組260可以與延伸管250連通。因此,外部空氣可以透過在吸塵器200的本體210中產生的抽吸力,經由清掃模組260和延伸管250引入吸塵器200的本體210中。
在吸塵器200的塵箱220中的灰塵可以藉由重力由吸塵器停靠站300的收集器500收集。同時,塵箱220中的灰塵可以透過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內的集塵馬達391的抽吸力,收集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收集器500。透過這樣的方式,由於不需要使用者單獨操作也能去除吸塵器200的塵箱220中的灰塵,因此就可以為使用者提供便利性。另外,可以免去使用者每次清空塵箱220的不便。此外,還可以防止灰塵在塵箱220清空過程中飛散。
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殼體310的一側。具體地,吸塵器200的本體210可以安裝在耦接部320上。更具體而言,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和電池殼230可以耦接到耦接部320的耦接表面321。塵箱本體221的外周表面可以耦接到塵箱引導表面322。抽吸部212可以耦接到耦接部320的抽吸部引導表面326。透過這種配置,塵箱220的中心軸線可以設置在與地面平行的方向上,並且延伸管250可以沿垂直於地面的方向設置。
下文將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300的配置。
參照圖4,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具體而言,吸塵器200的本體21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側面。更具體而言,吸塵器200的塵箱220透過其上設有排氣蓋222的一側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側面。因此,當排氣蓋222開啟時,塵箱220的灰塵可以收集到吸塵器停靠站300內部並除去。
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含殼體310。殼體310可以形成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外部。具體而言,殼體310可以形成為包含至少一個外壁表面的柱狀。舉例來說,殼體310可以形成為類似於四邊形狀的形狀。
殼體310可以具有形成於其中用於收納收集器500和吸塵模組390的空間。
殼體310可以包含:底面311;外壁表面312;以及頂面313。
底面311可以沿吸塵模組390的重力方向支撐下部。也就是說,底面311可以支撐吸塵模組390的集塵馬達391的下部。
此處,底面311可以朝地面放置。底面311可以設置成與地面呈一預定角度傾斜,也可以設置平行於地面。透過這樣的配置,底面就能夠穩定地支撐集塵馬達391,並且即使在耦接吸塵器200時也能夠平衡整體的重量。
同時,根據實施例,底面311還可以包含地面支撐部311a,其增加與地面接觸的面積,以防止吸塵器停靠站300翻倒並保持平衡。例如,地面支撐部311a可以形成為從底面311延伸的平板狀,或者可以由一個或多個框架從底面311沿地面方向突出和延伸而形成。
外壁表面312可以指沿重力方向形成的一個表面,也可以指與底面311連接的一個表面。例如,外壁表面312可以指與底面311垂直連接的一個表面。在另一實施例中,外壁表面312可以設置成與底面311以一預定角度傾斜。
外壁表面312可以包含至少一個表面。例如,外壁表面312可以包含:第一外壁表面312a;第二外壁表面312b。第三外壁表面312c;以及第四外壁表面312d。
此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外壁表面312a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前方。此處,前方可以指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狀態下,暴露吸塵器200的表面。因此,第一外壁表面312a可以形成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前外部。
同時,為了理解本實施例,方向界定如下。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狀態下界定方向。
當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時,吸塵器200暴露於吸塵器停靠站300外部的方向可以稱為前方。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時,吸塵器200的抽吸馬達214設置的方向可以稱為前方。此外,與抽吸馬達214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可以稱為後方。
此外,相對於殼體310內部空間面向前方的表面可以稱為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後表面。因此,該後表面可以指形成第二外壁表面312b的方向。
此外,當參照殼體310的內部空間檢視前方時,左側的表面可以稱為左表面,而右側的表面可以稱為右表面。因此,左表面可以是指形成第三外壁表面312c的方向,而右表面可以是指形成第四外壁表面312d的方向。
第一外壁表面312a不僅可以形成為平面狀,也可以整體形成為曲面狀,或可以包含部分曲面。
耦接部320可以設置在第一外壁表面312a上。透過這種配置,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並可以由吸塵器停靠站300支撐。下文將描述耦接部320的詳細配置。
同時,用於安裝在吸塵器200中使用的各種清掃模組260的結構可以添加到第一外壁表面312a。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外壁表面312b可以面對第一外壁表面312a。也就是說,第二外壁表面312b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後表面上。第二外壁表面312b可以形成吸塵器停靠站300後表面的外部。
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外壁表面312c和第四外壁表面312d可以指連接第一外壁表面312a和第二外壁表面312b的表面。此處,第三外壁表面312c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左表面上,而第四外壁表面312d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右表面上。與此不同,第三外壁表面312c也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右表面上,而第四外壁表面312d可以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左表面上。
第三外壁表面312c或第四外壁表面312d不僅可以形成為平面狀,也可以整體形成為曲面狀,或可以包含部分曲面。
同時,用於安裝在吸塵器200中使用的各種清掃模組260的結構可以添加到第三外壁表面312c或第四外壁表面312d。
頂面313可形成吸塵器停靠站300的上外部。亦即,頂面313可以指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的重力方向上的上側並暴露於外部的表面。
作為參考,在本實施例中,上側和下側可以在吸塵器停靠站300安裝在地面上的狀態下,分別沿重力方向(垂直於地面的方向)來界定。
此處,頂面313可以設置成與地面呈一預定角度傾斜,也可以安置成平行於地面。
顯示單元530可以設置在頂面313上。例如,顯示單元530可以顯示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狀態和吸塵器200的狀態,並可以另外顯示清掃進度狀態和清掃區域的地圖等資訊。
同時,根據實施例,頂面313可以設置成可與外壁表面312分離。此處,當頂面313分離時,與吸塵器200分離的電池可以收納在由外壁表面312包圍的內部空間中,並且用於對分離的電池充電的端子(圖未示出)設置在該內部空間中。
圖5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的耦接部的視圖。
參照圖5,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含用於耦接吸塵器200的耦接部320。具體而言,耦接部320可以設置在第一外壁表面312a上,且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可以耦接到耦接部320。吸塵器200的本體210、電池殼230以及塵箱220也可以耦接到耦接部320。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耦接表面321。耦接表面321可以設置在殼體310的側表面上。例如,耦接表面321可以指形成為從第一外壁表面312a朝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內部凹入的凹槽狀的一個表面。亦即,耦接表面321可以形成以相對於第一外壁表面312a具有階梯差。
吸塵器200可以耦接到耦接表面321。例如,耦接表面321可以與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和電池殼230的下表面接觸。此處,該下表面可以指當使用者使用吸塵器200或將其放在地上時,面向地面的一個表面。
例如,耦接表面321與地面之間的角度可以是直角。透過這樣的方式,當吸塵器200耦接到耦接表面321時,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空間就可以最小化。
作為另一示例,耦接表面321可以設置成相對於地面傾斜一預定角度。透過這樣的方式,當吸塵器200耦接到耦接表面321時,就可以穩定地支撐吸塵器停靠站300。
灰塵通孔321a可以形成在耦接表面321中,以允許殼體310的外部空氣流入耦接表面321中。灰塵通孔321a可以形成為與塵箱220的形狀相對應的孔狀,使得塵箱220的灰塵流入收集器500中。灰塵通孔321a可以形成以對應於塵箱220的排氣蓋222的形狀。灰塵通孔321a可以形成以與下文要描述的流動路徑380連通(參見圖8)。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塵箱引導表面322。塵箱引導表面322可以設置在第一外壁表面312a上。塵箱引導表面322可以連接到第一外壁表面312a。此外,塵箱引導表面322可以連接到耦接表面321。
塵箱引導表面322可以形成以具有對應於塵箱220外表面的形狀。塵箱220的前外表面可以耦接到塵箱引導表面322。由此,可以提供允許吸塵器200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便利性。
同時,突出移動孔322a可以形成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上,且下文將描述的推動突出部351可以沿突出移動孔322a以直線移動(見圖9)。另外,齒輪箱355可以沿重力方向設置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下方,該齒輪箱355收納後述的蓋開啟單元350的齒輪等。此處,推動突出部351可以形成在塵箱引導表面322的下表面與齒輪箱355的頂面之間,推動突出部351可以通過引導空間322b移動。此外,引導空間322b可以通過旁通孔322c與第一流動路徑381連通。亦即,突出移動孔322a、引導空間322b、旁通孔322c和第一流動路徑381可以形成一條流動路徑。透過這種配置,當集塵馬達391在塵箱220耦接到耦接部320狀態下運轉時,可以透過該流動路徑將殘留在塵箱220和塵箱引導表面322中的灰塵等清除掉。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引導突出部323。引導突出部323可以設置在耦接表面321上。引導突出部323可以從耦接表面321向上突出。兩個引導突出部323可以設置成彼此間隔開。在彼此間隔開的兩個引導突出部323之間的距離可以對應於吸塵器200的電池殼230的寬度。由此,可以提供允許吸塵器200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便利性。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耦接部側壁324。耦接部側壁324可以指設置在耦接表面321兩側上的壁表面,並可以垂直於耦接表面321來連接。耦接部側壁324可以連接至第一外壁表面312a。此外,耦接部側壁324可以形成連接到塵箱引導表面322的一個表面。因此,可以穩定地收納吸塵器200。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耦接感測器。耦接感測器可以偵測吸塵器200是否耦接到耦接部320。
耦接感測器可以包含接觸感測器。例如,耦接感測器可以包含小型開關。此處,耦接感測器可以設置在引導突出部323上。因此,當吸塵器200的電池殼230或電池240耦接在一對引導突出部323之間時,會接觸耦接感測器,且耦接感測器可以偵測到吸塵器200已耦接。
另一方面,耦接感測器可以包含非接觸式感測器。例如,耦接感測器可以包含紅外感測器(IR感測器)。此處,耦接感測器可以設置在耦接部側壁324上。因此,當吸塵器200的塵箱220或本體210穿過耦接部側壁324並觸及耦接表面321時,耦接感測器會偵測到塵箱220或本體210的存在。
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狀態下,耦接感測器可以面對吸塵器200的塵箱220或電池殼230。
耦接感測器可以是不僅用於判定是否要將電力施加到吸塵器200的電池240、也是用於判定是否耦接吸塵器200的裝置。
耦接部320可以包含抽吸部引導表面326。抽吸部引導表面326可以設置在第一外壁表面312a上。抽吸部引導表面326可以連接到塵箱引導表面322。抽吸部212可以耦接至抽吸部引導表面326。抽吸部引導表面326的形狀可以形成以對應於抽吸部212的形狀。
耦接部320還可以包含固定構件進出孔327。固定構件進出孔327可以沿耦接部側壁324形成為長孔形,使得固定構件331可以進出。
透過這種配置,當使用者將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耦接部320時,吸塵器200的本體210就可以透過塵箱引導表面322、引導突出部323以及抽吸部引導表面326穩定地設置在耦接部320上。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提供允許許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和電池殼230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便利性。
同時,吸塵器停靠站300還可以包括充電端子328。充電端子328可以設置在耦接部320上。充電端子328可以電連接到耦接至耦接部320的吸塵器200。充電端子328可以向耦接到耦接部320的吸塵器200的電池240供電。
此外,吸塵器停靠站300還可以包括側門。該側門可以設置在殼體310中。該側門可以選擇性地將收集器500暴露於外部。透過這樣的方式,使用者就能輕易地將收集器500從吸塵器停靠站300上卸下。
圖6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的固定單元的視圖。
參照圖6,本發明的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括固定單元330。固定單元330可以設置在耦接部側壁324上。而且,固定單元330可以設置在耦接表面321的背面上。固定單元330可以固定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吸塵器200。具體而言,固定單元330可以固定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和電池殼230。
固定單元330可以包含固定構件331,用於固定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和電池殼230,並可以包含固定部馬達580,用於驅動固定構件331。此外,固定單元330還可以包含固定部連桿335,用於將固定部馬達580的動力傳遞到固定構件331。
固定構件331可以設置在耦接部側壁324上,並可以設置成能夠在耦接部側壁324上進行往復運動,以固定塵箱220。具體而言,固定構件331可以收納在固定構件進出孔327內。
固定構件331可以分別設置在耦接部320的兩側上。例如,兩個固定構件331可以相對於耦接表面321對稱地成對設置。
固定部馬達580可以提供動力以移動固定構件331。
固定部連桿335可以將固定部馬達580的旋轉力轉換成固定構件331的往復運動。
固定密封件336可以設置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上,以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塵箱220時,密封塵箱220。透過這種配置,當耦接吸塵器200的塵箱220時,固定密封件336可以被吸塵器200的重量擠壓,並且塵箱220和塵箱引導表面322可以被密封。
固定密封件336可以設置在固定構件331的一條假想延長線上。透過這樣的結構,當固定部馬達580運轉且固定構件331按壓塵箱220時,就可以將塵箱220的周邊以相等高度密封。
根據該實施例,固定密封件可以以對應於下述蓋開啟單元350的佈置的彎曲線的形式設置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上。
因此,當吸塵器200的本體210設置在耦接部320上時,固定單元330可以固定吸塵器200的本體210。具體而言,當耦接感測器偵測到吸塵器200的本體21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耦接部320時,耦接部馬達580會移動固定構件331,然後固定吸塵器200的本體210。
透過這樣的方式,殘留的灰塵就不會留在塵箱220中,從而可以提高吸塵器200的抽吸力。此外,殘留的灰塵不會留在塵箱220中,從而可以去除由殘留物產生的氣味。
圖7和圖8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與吸塵器停靠站中的門單元之間的關係的視圖。圖7是顯示門已關閉灰塵通孔的狀態的視圖。圖8是顯示門已開啟灰塵通孔的狀態的視圖。
參照圖7和圖8,本發明的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括門單元340。門單元340可以配置以開啟和關閉灰塵通孔321a。
門單元340可以包含:門341;門馬達342;以及門臂343。
門341可以鉸接到耦接表面321,並可以開啟和關閉灰塵通孔321a。門341可以包含門本體341a。
門本體341a可以形成為能夠阻擋灰塵通孔321a的形狀。舉例來說,門本體341a可以形成為類似於碟狀的形狀。
基於門本體341a阻擋灰塵通孔321a的狀態,鉸鏈部設置在門本體341a上方,而臂耦接部341b設置在門本體341a下方。
門本體341a可以形成為能夠密封灰塵通孔321a的形狀。例如,暴露於吸塵器停靠站300外部的門本體341a的外表面形成以具有與灰塵通孔321a的直徑相對應的直徑,而設置在吸塵器停靠站300內的門本體341a的內表面形成以具有直徑大於灰塵通孔321a的直徑。此外,外表面與內表面之間可以形成階梯差。同時,用於連接鉸鏈部和臂耦接部341b並用於加強門本體341a支撐力的至少一個強化肋可以形成以從內表面突出。
鉸鏈部可以是將門341鉸鏈耦接到耦接表面321的裝置。鉸鏈部可以設置在門本體341a的上端上,並可以耦接到耦接表面321。
臂耦接部341b可以是門臂343可旋轉地耦接到的裝置。臂耦接部341b可以設置在門本體341a下方,並可以可旋轉地耦接到門本體341a。門臂343可以可旋轉地耦接到臂耦接部341b。
透用這種配置,當門臂343在門341關閉灰塵通孔321a的狀態下拉開門本體341a時,門本體341a繞著鉸鏈部朝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內部可旋轉地移動,且灰塵通孔321a可以開啟。另一方面,在灰塵通孔321a開啟的狀態下,當門臂343推動門本體341a時,門本體341a繞著鉸鏈部朝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外側轉動,而灰塵通孔321a可能受到阻擋。
同時,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且排氣蓋215與塵箱本體221分離的狀態下,門341可以接觸排氣蓋215。此外,根據門341的旋轉,排氣蓋215可以與門341一起旋轉。
門馬達342可以提供動力以旋轉門341。具體而言,門馬達342可以正向或反向地旋轉門臂343。此處,正方可以是指門臂343拉動門341的方向。因此,當門臂343沿正向旋轉時,灰塵通孔321a可以開啟。此外,反向可以指門臂343推動門341的方向。因此,當門臂343反向旋轉時,灰塵通孔321a可以至少部分地關閉。正向可以與反向相反。
門臂343可以將門341和門馬達342連接,並可以藉由使用從門馬達342產生的動力來開啟和關閉門341。
例如,門臂343可以包含:第一門臂343a;以及第二門臂343b。第一門臂343a的一端可以耦接到門馬達342。第一門臂343a可以透過門馬達342的動力旋轉。第一門臂343a的另一端可以可旋轉地耦接到第二門臂343b。第一門臂343a可以將自門馬達342傳遞的動力傳遞到第二門臂343b。第二門臂343b的一端可以耦接到第一門臂343a。第二門臂343b的另一端可以耦接到門341。第二門臂343b可以藉由推拉門341來開啟或關閉灰塵通孔321a。
當吸塵器200的排氣蓋222開啟時,門單元340可以一起開啟。此外,當門單元340關閉時,吸塵器200的排氣蓋222可以與門單元340一起關閉。
當吸塵器200的塵箱220中的灰塵被清除時,門馬達342會轉動門341,以將排氣蓋222耦接到塵箱本體221。具體而言,透過門馬達342旋轉門341,門341繞著鉸鏈部341b旋轉。繞著鉸鏈部341b旋轉的門341可以將排氣蓋222推向塵箱本體221。
圖9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吸塵器與蓋開啟單元之間的關係的視圖。
參照圖9,本發明的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括蓋開啟單元350。蓋開啟單元350可以設置在耦接部320上,並可以開啟吸塵器200的排氣蓋222。
蓋開啟單元350可以包含:推動突出部351;蓋開啟馬達352;蓋開啟齒輪353;以及齒輪箱355。
當耦接吸塵器200時,推動突出部351可以移動以擠壓耦接桿222c。
推動突出部351可以設置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上。具體而言,突出移動孔322a可以形成在塵箱引導表面322上,且推動突出部351可以穿過突出移動孔322a並可以暴露於外部。
當耦接吸塵器200時,推動突出部351可以設置在允許推動突出部351按壓耦接桿222c的位置處。也就是說,耦接桿222c可以設置在突出移動孔322a上。此外,耦接桿222c可以設置在推動突出部351的移動區域上。
推動突出部351可以進行線性往復運動,以按壓耦接桿222c。具體而言,推動突出部351可以耦接到齒輪箱355,並且以直線運動來引導。推動突出部351可以耦接到蓋開啟齒輪353,並可以透過蓋開啟齒輪353的移動一起移動。
蓋開啟馬達352可以提供動力以移動推動突出部351。具體而言,蓋開啟馬達352可以以正向或反向旋轉馬達軸。此處,正向可以指推動突出部351按壓耦接桿222c的方向。此外,反向可以指按壓耦接桿222c的推動突出部351返回其原始位置的方向。正向可以與反向相反。
蓋開啟齒輪353耦接到蓋開啟馬達352,並可以藉由使用蓋開啟馬達352的動力來移動推動突出部351。具體而言,蓋開啟齒輪353可以收納在齒輪箱355內。蓋開啟齒輪353的驅動齒輪353a可以耦接到蓋開啟馬達352的馬達軸,並可以接收動力。蓋開啟齒輪353的從動齒輪353b可以耦接到推動突出部351,並可以移動推動突出部351。例如,從動齒輪353b可以設置為齒條形式、可以與驅動齒輪353a嚙合、並可以從驅動齒輪353a接收動力。
此處,排氣蓋222可以設置有扭簧222d。排氣蓋222可以透過扭簧222d的彈力旋轉一預定角度或更大的角度,並可以在排氣蓋222已旋轉的位置處受到支撐。因此,排氣蓋222可以開啟並可以連通灰塵通孔321a和塵箱220的內部。
齒輪箱355可以設置在殼體310內,並可以沿重力方向設置在耦接部320下方。蓋開啟齒輪353可以收納在齒輪箱355內。
根據本發明,蓋開啟單元350允許使用者在不單獨打開吸塵器200的排氣蓋222的情況下開啟塵箱220,從而提高便利性。
此外,由於在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時排氣蓋222開啟,所以可以防止灰塵飛散。
圖10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吸塵器停靠站的部件之間的佈置的視圖。
參照圖10,上述蓋開啟單元350設置在耦接部320下方,且流動路徑380設置在耦接部320和蓋開啟單元350後方。
以下,從耦接部320延伸到收集器500的流動路徑稱為第一流動路徑381。收集灰塵的收集器500設置成連接到第一流動路徑381的下端。
吸塵器停靠站300還可以包括腔室360。
腔室360設置在殼體310中,且具有形成於其中的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用於收納收集器500。
此處,收集器500可以可分離地設置在腔室360中。腔室360可以配置成可分離地設置在殼體310中,或者可以配置成與殼體310一體成形。下文將參照圖11,描述腔室360的詳細結構。
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括流動路徑380。
流動路徑380界定為一條已離開吸塵器200的塵箱220的空氣和異物流動的路徑。流動路徑380可以包含連接塵箱220和收集器500的第一流動路徑381,並可以包含連接收集器500和集塵馬達391的第二流動路徑382。
第一流動路徑381可以設置在耦接表面321上。第一流動路徑381可以指形成以允許空氣在吸塵器200的塵箱220與收集器500之間流動的空間。例如,第一流動路徑381可以是被結構物包圍而形成的空間。例如,第一流動路徑381可以是中空管的內部空間。
第一流動路徑381包含:第一區域381a;以及第二區域381b。當吸塵器20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且灰塵通孔321a開啟時,第一區域381a與塵箱220的內部空間連通。第二區域381b將第一區域381a與收集器500連通(見圖8)。
因此,當集塵馬達391運轉時,吸塵器200的集箱220中的灰塵可以通過第一流動路徑381流向收集器500。
第二流動路徑382可以將收集器500和吸塵模組390連接。亦即,與灰塵分離的空氣在穿過收集器500的同時,可以通過第二流動路徑382被引至灰塵收集馬達391。
第二流動路徑382可以指形成以允許空氣在收集器500與吸塵模組390之間流動的空間。第二流動路徑382可以被結構物包圍而形成。
在收集器500是第一收集器510的實施例中,第二流動路徑382的部分區域可以形成在第一收集器510內。所述部分區域可以稱為排氣流動路徑518。排氣流動路徑518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的前方(見圖24和圖26)。
吸塵器停靠站300可以包括吸塵模組390。
回頭參照圖10,吸塵模組390可以包含集塵馬達391。集塵馬達391可以設置在收集器500下方。集塵馬達391可以在流動路徑380中產生抽吸力。透過這樣的方式,提供了能夠將灰塵吸入吸塵器200的塵箱220中的抽吸力。
吸塵模組390還可以包括HEPA過濾器(圖未示出)。該HEPA過濾器可以設置在集塵馬達391的後端(根據空氣流動路徑)。因此,乾淨的空氣會流出到殼體310外部。
同時,雖然圖10未示出,固定單元330和門單元340設置相鄰於耦接部320,其已參照圖6至圖8進行描述。
吸塵器停靠站300還可以包括收集器500。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顯示腔室360和收集器500的立體圖,該收集器形成為能耦接至腔室的形狀。
收集器500可以可分離地耦接至腔室360。為了收集由集塵馬達391從塵箱220內部吸入的灰塵,收集器500中設置有灰塵收納空間。
同時,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收集器500可以是第一收集器510,其形成為具有固定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箱的形式。
由於第一收集器510是「箱」的形式,因此很容易清潔第一收集器510的內部。因此,具有可以半永久地使用第一收集器的優點,僅需去除裡頭的灰塵。但是,可能會有使用者覺得清除灰塵和清潔收集器不方便,因為這兩件事必須分開進行。
或者,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收集器500可以是第二收集器520,其形成為具有不固定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袋子的形式。
第二收集器520由通常透氣材料製成,其允許空氣流出但不允許灰塵流出。由於即使當除去第二收集器520中的灰塵時也不能清潔第二收集器520的內部,所以具有必須定期購買和更換第二收集器520的問題。然而,第二收集器520具有簡單的結構,並且第二收集器520可以整個扔到垃圾桶中。因此,第二收集器520對使用者便利性方面是有利的。
即使兩種類型的收集器510和520中的任何一種收納在腔室360的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300也可以進行操作。也就是說,兩種類型的收集器510和520是相容的。
考慮到上述收集器510和520的優缺點以及使用者自己的偏好,使用者可以選擇要使用的收集器510和520。
相容性的好處不僅限於使用者的偏好。例如,偏好第一收集器510的使用者在清潔和弄乾第一收集器510的過程中,也可以暫時使用第二收集器520作為替代,這是另一個優點。
下文將描述允許不同類型的收集器510和520相容的腔室360的各種特徵。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360當從其側面檢視時的剖面圖。圖1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360的上側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360從其前方檢視的視圖。圖1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360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圖1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壓縮驅動器362的剖面圖。
首先,回頭參照圖11,腔室360可以包含腔室本體361。
腔室本體361形成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外部。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可以具有似六面體形狀。
腔室本體361的一側可以開放。腔室本體361開放的一側可以是前面。腔室本體361開放的一側可以由殼體蓋370關閉。
殼體蓋370的一側可以可旋轉地耦接到殼體310的一側。當殼體蓋370的另一側朝遠離殼體310的方向旋轉時,腔室本體361的一側開放。相反地,當殼體蓋370的另一側朝更靠近殼體310的方向旋轉時,腔室本體361的一側可以關閉。
由腔室本體361形成的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前端的剖面面積大於其後端的剖面面積。
更具體而言,參照圖12,連接腔室本體361的前上端和後上端的一個假想平面p1可以具有向後向下的斜角。
連接腔室本體361前下端和後下端的一個假想平面p2可以具有向後向上的斜角。
腔室本體361的上側朝後方向下傾斜,而下側朝向後方向上傾斜。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前端的剖面面積大於其後端的剖面面積。
透過這樣的結構,具有的優點是可以容易地將形狀固定的第一收集器51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
進氣口3611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中。
進氣口3611使通過第一流動路徑381引入的空氣穿過。進氣口3611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頂面上。或者,進氣口3611可以設置在與腔室本體361一體連接的中空管的端部。
進氣口3611設置以垂直重疊於收集器500的下述灰塵入口。亦即,已通過第一流動路徑381的空氣和灰塵會依次穿過進氣口3611和灰塵入口,並被引入收集器500的灰塵收納空間中。
進氣口密封構件367可以設置在進氣口3611與第一流動路徑381之間。進氣口密封構件367密封進氣口3611與第一流動路徑381之間,以防止空氣和灰塵洩漏到腔室本體361以外的空間。進氣口密封構件367可以設置以圍繞進氣口3611的周邊。
如上所述,腔室本體361具有從前上端到後上端大致向下傾斜的傾斜結構。腔室本體361頂面的部分區域可以包含以一預定角度向後和向下傾斜的一個表面。
形成在腔室本體361頂部上的進氣口3611也可以具有從前方向後方向下傾斜的開放的剖面。
出氣口3612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中。
出氣口3612使其中過濾掉灰塵的空氣在通過收集器500時穿過。出氣口3612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下部上。出氣口3612可以設置在下述過濾器安裝部365的安裝壁下方(見圖21)。
出氣口3612連接至吸塵模組390。也就是說,通過出氣口3612的空氣最終可以透過吸塵模組390排出到殼體外部。
參照圖11和圖15,腔室360可以包含壓縮驅動器362。
壓縮驅動器362配置以產生動力,以旋轉壓縮旋轉部515,其壓縮收集在第一收集器510中的灰塵。下文將描述壓縮旋轉部515。
壓縮驅動器362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下部中。更具體而言,壓縮驅動器362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外下部中。
下文將參照圖16描述壓縮驅動器362的詳細配置。
壓縮驅動器362可以包含壓縮馬達3622。壓縮馬達3622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外部。也就是說,壓縮馬達3622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外部。
壓縮馬達3622產生用於旋轉壓縮旋轉部515的動力。能夠進行正向和反向旋轉的馬達設置為壓縮馬達3622。換言之,能夠進行雙向旋轉的馬達用為壓縮馬達3622。
因此,為了使壓縮馬達3622能夠正向和反向旋轉,同步馬達可以用為壓縮馬達3622。這樣的同步馬達配置成能夠透過馬達自身進行正反旋轉,而當壓縮馬達3622朝一個方向旋轉時,如果施加於壓縮馬達3622的力大於或等於一設定值,則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會變成另一個方向。
在此,施加於壓縮馬達3622的力是由後述的旋轉板5153壓縮灰塵而產生的阻力(扭矩)。當阻力達到一設定值時,就改變了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
用於其他同步馬達的技術在馬達技術領域中是眾所皆知的。因此,本文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壓縮驅動器362還可以包含驅動齒輪3621。
驅動齒輪3621透過壓縮馬達3622的動力來旋轉。因此,驅動齒輪3621可以連接到壓縮馬達3622的馬達軸。驅動齒輪3621可以耦接到壓縮馬達3622的頂部。
驅動齒輪3621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外部。也就是說,驅動齒輪3621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外部。
此處,腔室本體361底面的部分區域可以向上突出,以形成驅動齒輪收納部3613(見圖15)。
齒輪通孔3613a形成在腔室本體361的下部,該齒輪通孔3613a朝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內部暴露出驅動齒輪3621的至少一部分。更具體而言,齒輪通孔3613a可以形成以穿過驅動齒輪收納部3613的側面。驅動齒輪3621的輪齒3621c可以透過齒輪通孔3613a暴露出來(見圖15)。
同時,驅動齒輪3621和壓縮馬達3622設置在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外部。因此,考慮到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週期性地開啟,因此具有驅動齒輪3621和壓縮馬達3622不會受到污染的效果。
驅動齒輪3621可以將旋轉動力傳遞到壓縮旋轉部515。
壓縮旋轉部515是一個包含一個或多個旋轉部件的概念,以壓縮收集在第一收集器510的灰塵收納空間中的灰塵。
下文將描述其詳細結構。包含在壓縮旋轉部515中的旋轉板5153旋轉並收集灰塵。旋轉板5153可以在旋轉的同時壓縮收集在固定板5152與固定板5152之間的灰塵,以靠近固定地佈置在第一收集器510一側的固定板5152。
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包含傳動齒輪514。
傳動齒輪514可以配置成耦接到壓縮旋轉部515,並可以設置在壓縮驅動器362與壓縮旋轉部515之間,以傳遞旋轉動力。
更具體而言,傳動齒輪514可以設置在第一收集器510的外側和下方。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傳動齒輪514的輪齒5142可以與由齒輪通孔3613a露出的驅動齒輪3621的輪齒3621c嚙合。
因此,由壓縮馬達3622產生的旋轉動力可以經由驅動齒輪3621和傳動齒輪514傳遞到壓縮旋轉部515。
同時,驅動齒輪3621收納在驅動齒輪收納部3613中,而驅動齒輪收納部3613形成以從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最下表面向上突出。因此,即使僅將第一收集器510水平推入,使用者也可以輕易使驅動齒輪3621與傳動齒輪514 彼此嚙合。
參照圖14和圖15,腔室360可以包含軌道部363。
軌道部363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上部上。更具體而言,軌道部363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內上部中。
軌道部363配置以允許第二收集器520的至少一部分與其裝配並耦接。第二收集器520可以沿軌道部363可滑動地移動。第二收集器520可以在與腔室本體361的底面間隔開並從軌道部363懸掛的同時受到支撐。
如上所述,第二收集器520是袋式收集器500,其灰塵收納空間的形狀是可變的。
在此,包含在第二收集器520中的集塵袋521透過集塵馬達391的抽吸驅動會膨脹。然後,灰塵可以透過由集塵袋521膨脹產生的負壓從第一流動路徑381引入至集塵袋521的內部。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作為第二收集器520的部件的集塵袋521由透氣材料製成。亦即,集塵袋521由通常允許空氣流出但不允許一定尺寸以上的灰塵流出的材料製成。因此,只要集塵馬達391抽吸驅動繼續,灰塵就會不斷地被吸到集塵袋521中。
在集塵袋521膨脹到最大的狀態下,當集塵袋521的最下端與腔室本體361的內底面之間沒有間隔時,吸塵力會減小。因此,為了讓抽吸力能均勻地傳遞到集塵袋521,即使集塵袋521膨脹到最大,也最好與腔室本體361的底面間隔開一預定距離。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設置了軌道部363,其結構在腔室本體361的底面與第二收集器520之間留出空間,並支撐第二收集器520。因此,第一收集器510和第二收集器可以彼此相容。
軌道部363可以包含軌道本體3631。
參照圖13至圖15,軌道本體3631可以形成供第二收集器520於其中滑動的空間。軌道本體3631可以形成以從腔室本體361前方延伸到後方。軌道本體3631可以分別設置在左側和右側上。軌道本體3631可以形成以具有左右對稱結構。
軌道本體3631朝腔室本體361的中心開放,並可以設置為類似於旋轉90度的「U」形的形狀。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基於設置在左側的軌道本體3631,軌道本體3631可以設置為類似於具有一個開放側的四邊形的形狀。
然而,軌道本體3631的上述形狀是一示例,而軌道本體3631的形狀可以改變,以回應能將第二收集器520支撐在腔室本體361上方的適當結構。
與腔室本體361的頂面一樣,設置在腔室本體361頂面上的軌道本體3631的頂面可以形成為傾斜的。與此不同,軌道本體3631的底面可以形成平行於地面。(請見圖13)
下文將參照圖17和圖18進一步描述軌道部363的詳細結構。
圖17是圖15之A部分的放大圖。圖18是沿圖17之C-C'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參照圖17和圖18及圖15,軌道部363還可以包含干擾突出部3632。
干擾突出部3632可以設置在第一位置(位置1),其干擾軌道本體3631前面的殼體蓋370。
更具體而言,第一位置可以指防止殼體蓋370關閉腔室本體361開放一側的位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一位置可以是指當第一收集器510或第二收集器52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遮蔽包含在第一收集器510和第二收集器520中的部分部件的插入過程路徑的位置。
此處,在第一收集器510的情況下,插入過程路徑被遮蔽的上述部分部件可以是稍後描述的外平板522(參見圖31)。在第二收集器520的情況下,上述一些部件可以是肋5161c,形成以從本體蓋516突出(參見圖23)。
干擾突出部3632可以透過與第一收集器510(具體來說是外平板522)或第二收集器520(具體來說是肋5161c)接觸,來移動到避免干擾殼體蓋370的第二位置(位置2)。
同時,蓋突出部371可以從殼體蓋370突出。
當殼體蓋370旋轉以關閉腔室本體361開放的一側時,蓋突出部371可以設置在殼體蓋370與前述干擾突出部3632(圖15)接觸的位置。亦即,干擾突出部3632與殼體蓋370干擾是指干擾突出部3632與蓋突出部371接觸。
軌道部363還可以包含突出部導件3633。
繼續參照圖17和圖18,突出部導件3633可以耦接到干擾突出部3632。突出部導件3633可以引導干擾突出部3632的移動。
更具體而言,突出部導件3633具有形成於其中的空間,以收納干擾突出部3632。卡緊突出部3662可以形成在該空間內,並可以被形成在干擾突出部3632端部的鉤3632a卡住,並耦接到鉤3632a。
干擾突出部3632可以在鉤3632a與卡緊突出部3662接觸的狀態下,設置在第一位置。隨著干擾突出部363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可以釋放鉤3632a與卡緊突出部3662之間的接觸。(請見圖19)
軌道部363還可以包含復原構件3634。
參照圖18,復原構件3634可以耦接到形成在干擾突出部3632內的空間。干擾突出部363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方向界定為第一移動方向「md1」,與第一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界定為第二移動方向「md2」。復原構件3634可以向干擾突出部3632提供朝第二移動方向的彈力,且干擾突出部3632可以沿第二移動方向移動,直到鉤3632a和卡緊突出部3662與復原構件3634接觸。
參照圖19,下文將描述當收集器500插入和未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干擾突出部3632的操作。
圖19是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干擾突出部3632的移動以及與干擾突出部和殼體蓋370的位置關係的視圖。
圖19左側的圖顯示干擾突出部3632處於第一位置,且蓋突出部371與干擾突出部3632彼此接觸。此處,當蓋突出部371與干擾突出部3632接觸時,力施加到干擾突出部3632的方向和干擾突出部363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方向可以形成一預定角度。
干擾突出部363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力的方向沒有分量。因此,干擾突出部3632的移動不能透過蓋突出部371的按壓力進行,而干擾突出部3632防止殼體蓋370再旋轉。因此,腔室本體361不能關閉。
圖19右側的圖顯示干擾突出部3632處於第二位置,且蓋突出部371與干擾突出部3632並未接觸。殼體蓋370可以旋轉移動,直到殼體蓋370完全關閉腔室本體361開放的一側。
此處,第一收集器510或第二收集器520會將干擾突出部3632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當第一收集器510或第二收集器52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第一收集器510或第二收集器520的部分部件可以將干擾突出部3632推到第二位置。
干擾突出部3632可以設置有傾斜部3632c,其與收集器500的一部分接觸。
參照圖15,腔室360還可以包含過濾器安裝部365。
過濾器安裝部365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下部中。過濾器安裝部365可以指過濾器安裝空間和安裝壁。過濾已通過收集器500的空氣的預過濾模組470以可附接和可拆卸的方式耦接到過濾器安裝空間。安裝壁圍繞過濾器安裝空間。
此處,上述出氣口3612形成在安裝壁的下端。在另一圖式中,出氣口3612形成在過濾器安裝空間的下端。
如果預過濾模組470耦接到過濾器安裝部365,則離開收集器500並流向出氣口3612的空氣會穿過預過濾模組470,然後經由出氣口3612移動到吸塵模組390。
如果預過濾模組470未耦接到過濾器安裝部365,則已離開收集器500的空氣會按原樣流過出氣口3612,並移動到吸塵模組390。
圖20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預過濾模組470分解成部件及展開的視圖。
參照圖20,預過濾模組470可以包含:過濾器殼471和472;以及過濾器473和474。
過濾器殼471和472可以包含:上殼471;以及下殼472,而上殼471和下殼472可以透過鉸鏈耦接。當上殼471和下殼472繞著鉸鏈旋轉時,殼體內的空間可以開啟和關閉。
進氣口4711形成在上殼471上。
進氣口4711可以形成在上殼471的頂面上,以如此方式,其形狀與下文將描述的第一收集器510的排氣流動路徑518的形狀相對應。已離開第一收集器510的排氣流動路徑518的空氣可以通過進氣口4711引入過濾器殼471和472中。已離開第二收集器520的集塵袋521的空氣可以通過進氣口4711引入過濾器殼471和472中。
出氣口4721形成在下殼472上。
出氣口4721可以由通過下殼472底面的複數個孔形成。出氣口4721可以分佈在下殼472底面的整個區域上方,使得空氣可以均勻地通過過濾器。
過濾器473和474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收納在由上殼471和下殼472形成的內部空間中。過濾器473和474可以包含由海綿材料製成的第一過濾器473。過濾器473和474可以包含由不織布製成的第二過濾器474。
按壓突出部4712可以形成以從過濾器殼471和472的一側突出。
當預過濾模組470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時,按壓突出部4712配置以按壓下述的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按壓突出部4712可以形成為從上殼471或下殼472的一個表面突出的肋的形式(參見圖22)。
參照圖15,腔室360還可以包含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
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的下部中。更具體而言,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可以設置相鄰於過濾器安裝部365的安裝壁。
在預過濾模組470未耦接到過濾器安裝部365的狀態下,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一側可以保持朝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突出。
因此,儘管圖未示出,但是用於在一側突出的方向上施加力的按壓裝置可以耦接到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例如,該按壓裝置可以是彈性體,例如彈簧。
這樣的話,當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一側朝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突出時,第一收集器510的一個後側就會與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彼此干擾,從而無法完全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
與此相反,由於即使當集塵袋521完全膨脹時,第二收集器520也保持與腔室本體361的下端間隔開,所以第二收集器520插入時不會被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干擾。
透過這種配置,使用者須在將預過濾模組470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第一收集器510。當使用者分離預過濾模組470並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而同時忘記分離預過濾模組470時,第一收集器510被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卡住且不會完全插入。在將預過濾模組470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之後,使用者可以再次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
同時,在預過濾模組470耦接到過濾器安裝部365的狀態下,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一側可以被預過濾模組470按壓。在這種情況下,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可以沿避免干擾第一收集器510的方向移動。
圖21是顯示圖15之B部分的放大圖,且是用於說明根據是否安裝預過濾模組470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移動的視圖。圖22是沿圖21之D-D'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參照圖21和圖22,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可以包含:突出部本體3661;以及卡緊突出部3662,其從突出部本體3661外表面突出。在此,設置上述按壓裝置(圖未示出)的空間可以形成在突出部本體3661內。
參考圖21的左圖和圖22的左圖,這些圖顯示預過濾模組470未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的狀態。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一側保持朝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突出。
圖21的右圖顯示預過濾模組470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的狀態。參照圖22的右圖,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卡緊突出部3662被按壓突出部4712按壓。
此處,如圖22的實施例中,按壓突出部4712可以形成以從上殼471的一個表面突出。當預過濾模組470安裝在過濾器安裝部365上時,按壓突出部4712可以與卡緊突出部3662接觸、可以侵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然後可以向下按壓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仍然突出的一側。
因此,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完全插入腔室本體361中而不受干擾。
另一方面,上述過濾器偵測突出部366的必要性與第一收集器510的灰塵分離裝置和第二收集器520的灰塵分離裝置彼此不同有關。
篩網5121和旋風器513可以作為第一收集器510的灰塵分離裝置。
由透氣材料製成的集塵袋521可以作為第二收集器520的灰塵分離裝置。
在第二收集器520的情況下,結構上,一定程度尺寸以上的灰塵無法穿過集塵袋521。由於集塵袋521本身能夠執行預過濾器的功能,因此能根據使用者的選擇安裝預過濾模組470,並且不是必要的。
然而,在第一收集器510的情況下,雖然一般可以透過旋風器513的集塵操作來分離細塵,但在結構上不可能完全濾除細塵,就像第一收集器510的集塵袋521一樣。
因此,為了防止細塵進入集塵馬達391,預過濾模組470必須設置在已穿過第一集塵器510的空氣流入集塵馬達391內所通過的路徑中。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使用第一收集器510具有提醒使用者注意未配備預過濾模組470的效果。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無論是否安裝預過濾模組470,都可以使用第二收集器520,從而根據使用者的選擇降低過濾器購買成本。
參照圖13,腔室360還可以包含消毒模組安裝部364。
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可以設置在腔室本體361上。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可以設置成與進氣口3611間隔開。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可以包含:消毒模組安裝空間;以及安裝壁。消毒模組安裝空間藉由將腔室本體361頂面的一部分向上彎曲來形成。安裝壁圍繞該安裝空間。
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可以配備有消毒模組450,其設置以向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照射紫外光。
消毒模組450配置以對由收集器500收集的灰塵進行消毒。消毒模組450可以包含:光源;以及保護面板。光源發射消毒光。保護面板設置在光源下方並保護光源。
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光源和保護面板可以以收納在單獨提供的殼體中的形式安裝在消毒模組安裝部364上。或者,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光源和保護面板可以以直接收納在消毒模組安裝空間中的形式安裝在消毒模組安裝空間中。
如此一來,只要配置和耦接消毒模組450和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就能使得消毒模組450的光源朝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發射消毒光,而該佈置形式不受限於任一實施例。
此處,光源可以包含至少一個發光二極體(LED),其能夠發射具有殺菌能力的消毒光。由光源發射的消毒光可以具有根據發光二極體的類型而變化的波長。
例如,光源可以是發射具有UV-C波長範圍的紫外光的發光二極體。UV光根據波長分為UV-A(315nm至400nm)、UV-B(280nm至315nm)和UV-C(200nm至280nm)。其中,UV-C區的紫外線會破壞DNA雙螺旋,並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或者,作為另一示例,光源可以是發射波長為405nm的可見光的發光二極體。波長為405nm的藍光在可見光與紫外線之間的邊界區域內具有波長,並已確定具有殺菌能力。
保護面板可以設置以與光源間隔開一預定距離,以防止光源損壞。此處,保護面板可以由最大化光源透射率的材料製成。例如,保護面板可以由石英製成。眾所周知,石英不會干擾UV-C區域中紫外光的傳遞。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設置消毒模組450和消毒模組安裝部364。因此,即使當從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吸出的灰塵長期儲存在收集器500中,也具有能夠對吸塵器停靠站300進行衛生管理的優點。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由於消毒模組安裝部364設置在腔室360中,因此無論選擇何種類型的收集器500,使用者都可以使用消毒功能。
下文將描述第一收集器510的詳細結構。
圖2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收集器510的立體圖。圖2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與第一收集器510分解和展開有關的部件的視圖。圖2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旋風器513的灰塵分離流程的視圖。圖26是沿圖23之X-X'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參照圖23至圖26,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包含:收集器本體511;收集器內壁512;以及旋風器513。
收集器本體511形成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外部。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收集器本體511通常可以具有六面體形狀。在另一可能的實施例中,收集器本體511通常可以具有圓柱形形狀。
第一收集器510還可以包含本體蓋516,其設置以覆蓋第一收集器510本體的開放頂部。
本體蓋516可以具有與軌道部363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
更具體而言,本體蓋516可以包含:第一蓋部5161;以及第二蓋部5162。
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可以形成為向後和向下傾斜。因此,第一收集器510後上部的高度可能較低,而前上部的高度可能較高。
同時,如上所述,在由腔室本體361形成的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前端的剖面積可以大於後端的剖面積。
亦即,開始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的第一收集器510的後部高度較低,而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前端高度較高,該前端是第一收集器510插入的入口。因此,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容易地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
第二蓋部5162可以耦接到第一蓋部5161的左側和右側。第二蓋部5162可以形成以從第一蓋部5161的側底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就是說,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和第二蓋部5162的頂面可以形成階梯差,使得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處於較高位置。
在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下,第一蓋部5161的側面設置以面對軌道本體3631的側面。更具體而言,第一蓋部5161的左右側面設置以面對左右軌道本體3631的側面。從另一個角度看,第一蓋部5161設置在左右軌道本體3631之間(見圖29)。
在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下,第二蓋部5162的頂面設置以面對軌道本體3631的底面。
透射面板5161b可以設置在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上。
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透射面板5161b設置在與設置消毒模組450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也就是說,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消毒模組450和透射面板5161b設置以彼此面對。
透射面板5161b由使從消毒模組450發射的消毒光能朝收集器本體511內部傳輸而通過的材料製成。例如,透射面板5161b可以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製成。
從第一流動路徑381引入的灰塵和空氣所通過的灰塵入口5161a可以形成在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上。例如,灰塵入口5161a可以具有圓形形狀。第一流動路徑381連接到灰塵入口5161a的頂側。因此,由集塵馬達391的抽吸力吸入的空氣可以引入收集器本體511中。灰塵入口5161a可以設置在下述的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上部中。
基於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腔室本體361的灰塵入口5161a和進氣口3611可以安置以彼此面對。
此處,由於灰塵入口5161a形成在第一蓋部5161的頂面中,該頂面形成為向後和向下傾斜,所以灰塵入口5161a的剖面也向後和向下傾斜。前文已描述進氣口3611的剖面也向後和向下傾斜。由於進氣口3611和灰塵入口5161a的傾斜方向相同,因此它們可以被密封而不會分離。
用於開啟和關閉灰塵入口5161a的入口蓋5163可以耦接到第一蓋部5161的內頂面。入口蓋5163配置以關閉或開啟灰塵入口5161a。入口蓋5163可以設置為與灰塵入口5161a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並可以耦接到灰塵入口5161a的一側。
入口蓋5163可以透過集塵馬達391的抽吸力來開啟。也就是說,入口蓋5163可以朝收集器本體511的內部空間(具體為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開啟。
當未驅動集塵馬達391時,入口蓋5163可以保持灰塵入口5161a關閉。當集塵馬達391開始運轉時,入口蓋5163可以開啟灰塵入口5161a。
因此,入口蓋5163可以設有用於在關閉灰塵入口5161a的方向上施加復原力的裝置。舉例來說,復原力施加裝置可以是諸如彈簧之類的彈性構件。
透過這種配置,入口蓋5163在沒有施加抽吸力的狀態下,將灰塵入口5161a保持關閉。此外,可以防止可能出現在第一收集器510內的氣味、污染物、細菌等擴散到第一流動路徑381。
肋5161c可以形成以從第一蓋部5161的外表面突出。
此處,該外表面可以指連接第一蓋部5161頂面和第二蓋部5162頂面的一個表面。
肋5161c可以形成在第一蓋部5161外表面的前面。肋5161c可以在平行於第二蓋部5162頂面的方向上突出。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肋5161c可以插入軌道部363(具體為軌道本體3631)的滑動空間中。
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肋5161c可以將設置在第一位置的干擾突出部3632推到第二位置(見圖19)。
第一收集器510還可以包含底蓋517,其設置以覆蓋第一收集器510本體的開放底側。
收集器鉸鏈519可以設置在底蓋517邊緣的一側。當底蓋517圍繞收集器鉸鏈519旋轉時,收集器本體511的內部可以開放。因此,使用者可以藉由將灰塵排到外部,來除去收集在收集器本體511中的灰塵。
把手5111b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的前部(或前側)。把手5111b配置以由使用者握持,使得第一收集器510可以被拉到腔室本體361的外部。使用者可以藉由握住把手5111b並向前拉第一收集器510,來輕易地將第一收集器510從腔室本體361中拉出。
手指凹槽5111a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中,使得使用者可以輕易抓住把手5111b。手指凹槽5111a形成以適合使用者的手指放置其中。手指凹槽5111a形成為收集器本體511朝第一收集器510的內部空間凹陷的形狀。
透過這種配置,把手5111b就不會過度突出到收集器本體511的外部。亦即,該結構有助於吸塵器停靠站300的小型化。
收集器內壁512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的灰塵收納空間內。收集器內壁512可以將收集器本體511的灰塵收納空間分成兩個單獨的空間。收集器內壁512可以設置在垂直於地面的方向上。
篩網5121可以設置在收集器內壁512上。例如,篩網5121可以構成收集器內壁512的一部分。也就是說,當空氣從分隔的灰塵收納空間的一側流到另一側時,空氣可以穿過篩網5121。
同時,第一收集器510內的收納空間被收集器內壁512分成為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和第二灰塵收納空間S2。
壓縮旋轉部515可以設置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旋風器513可以設置在第二灰塵收納空間S2中。從外部透過第一流動路徑381吸入的空氣會先流入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並透過篩網5121流入第二灰塵收納空間S2中。
透過這樣的方式,較大的灰塵就可以被篩網5121過濾掉。過濾後的大灰塵會收集並儲存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下部中。
可以設置複數個旋風器513。例如,可以設置至少兩個錐形或圓柱形的旋風器本體。
參照圖25,每個旋風器本體包含入口本體5131,已穿過篩網5121的空氣會引入該入口本體5131中。每個旋風器本體還包括連接到排氣流動路徑518的出口本體5132。
排氣流動路徑518連接到集塵馬達391側,並構成第二流動路徑382的一部分,如上所述。
透過施加於排氣流動路徑518的抽吸力從出口本體5132吸入空氣,且旋風氣流產生入在口本體5131中。透過這種旋風氣流,就可以從已穿過篩網5121的空氣中過濾掉細小的灰塵。
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包含壓縮旋轉部515。
壓縮旋轉部515配置以壓縮收集在第一收集器510中的灰塵。
參照圖24和圖26,壓縮旋轉部515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的灰塵收納空間內。更具體而言,壓縮旋轉部515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的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內。
壓縮旋轉部515可移動地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內。壓縮旋轉部515可以朝一方向移動,以壓縮收集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內的灰塵。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壓縮旋轉部515可以可旋轉地設置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
壓縮旋轉部515可以在收集器本體511(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內繞著設置在縱向方向上的軸線旋轉。更具體而言,壓縮旋轉部515可以包含:旋轉軸構件5151;固定板5152;以及旋轉板5153。
旋轉軸構件5151可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內,亦即,沿上下方向設置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旋轉軸構件5151可以藉由接收來自上述壓縮馬達3622的動力來旋轉。旋轉軸構件5151的中心軸線可以與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中心軸線同軸。
旋轉軸構件5151的下端可以透過連接到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底面來支撐。旋轉軸構件5151的上端可以與灰塵入口5161a間隔開一預定距離,以免干擾入口蓋5163的打開(見圖30)。
固定板5152可以固定地設置在第一收集器510內的一側。更具體而言,固定板5152可以沿上下方向設置在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並可以固定地耦接到形成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收集器本體511的內周表面的一側。固定板5152可以是四邊形平板的形式。固定板5152可以與篩網5121相對設置。
固定板5152可以完全或部分地遮蔽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從而與旋轉板5153一起壓縮因旋轉板5153的旋轉而被推動和移動的灰塵。
旋轉板5153可以設置成連接到旋轉軸構件5151的外周表面,並可以與旋轉軸構件5151一起旋轉。更具體而言,旋轉板5153可以設置在構成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的收集器本體511的內周表面與旋轉軸構件5151的外周表面之間,並可以旋轉。
旋轉板5153的形狀基本為四邊形平板狀,並可以變形為避免與設置在第一灰塵接受空間S1中的其他部件干擾的形式。例如,為了在入口蓋5163開啟灰塵入口5161a時,不讓旋轉板5153干擾入口蓋5163的旋轉半徑,可以在旋轉板5153的上端形成切口部(參見圖30)。
旋轉板5153可以在正向和反向上旋轉。基於當從上方檢視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時(即從上方檢視第一收集器510時),順時針旋轉界定為正向旋轉,而逆時針旋轉界定為反向旋轉。
當旋轉板5153在正向上旋轉時,旋轉板5153的一個表面和固定板5152的一個表面彼此接觸以壓縮灰塵。同樣地,當旋轉板5153在反向上旋轉時,旋轉板5153的另一表面與固定板5152的另一表面彼此相遇,以壓縮灰塵。也就是說,一些壓縮的灰塵出現在固定板5152的一個表面附近,而其餘的出現在固定板5152的另一個表面附近。
壓縮旋轉部515還可以包含清潔構件5154。
參照圖24和圖26,清潔構件5154在與設置旋轉軸構件5151的位置相反側上耦接到旋轉板5153的一端。亦即,旋轉板5153的一側端耦接到旋轉軸構件5151,而另一側端耦接到清潔構件5154。
清潔構件5154可以設置以在與篩網5121接觸的狀態下,與旋轉板5153一起旋轉。更具體而言,清潔構件5154的一側邊緣可以設置以與篩網5121的一個表面接觸。
透過這樣的方式,當清潔構件5154與旋轉板5153一起旋轉時,清潔構件5154就可以在刮擦篩網5121的同時旋轉,並可以除去附著在篩網5121上的異物。清潔構件5154可以是例如由橡膠等材料製成的清洗器。
同時,如上所述,第一收集器510可以包含傳動齒輪514。
傳動齒輪514可以耦接到第一收集器510的底蓋517。當第一收集器51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傳動齒輪514和驅動齒輪3621可以彼此嚙合,且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動力可以經由驅動齒輪3621和傳動齒輪514傳遞到壓縮旋轉部515。
下文將參照圖27和圖28及圖24,詳細描述傳動齒輪514和驅動齒輪3621。
圖27是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放大驅動齒輪3621和放大傳動齒輪514的視圖。圖28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從底部檢視驅動齒輪3621的立體圖。
傳動齒輪514可以連接到壓縮旋轉部515的旋轉軸構件5151。與驅動齒輪3621嚙合的輪齒5142設置在傳動齒輪514下部的外周。與旋轉軸構件5151同軸連接的齒輪軸5141設置在傳動齒輪514的上部中心。
齒輪軸5141可以透過形成在底蓋517中的孔插入收集器本體511的收納空間中。齒輪軸5141可以配置成插入旋轉軸構件5151內的空洞中。亦即,齒輪軸5141外周面的直徑可以小於旋轉軸構件5151外周面的直徑。
齒輪軸5141和旋轉軸構件5151可以具有使彼此嚙合的機械結構,從而以相同角速度旋轉。舉例來說,該機械結構可以是突出和凹槽結構。
驅動齒輪3621可以包含:齒輪本體3621a;軸連接器3621b;以及輪齒3621c。
齒輪本體3621a形成驅動齒輪3621的外部。與傳動齒輪514的輪齒5142嚙合的輪齒3621c形成在齒輪本體3621a上。其中突出和凹槽連續交替的圖案3621d可以形成在齒輪本體3621a的下圓周上。
其上設置有輪齒3621c的齒輪本體3621a的上直徑和其上形成有圖案3621d的齒輪本體3621a的下直徑可能會彼此不同。
連接到壓縮馬達3622的馬達軸的軸連接器3621b形成在齒輪本體3621a的中心。軸連接器3621b可以在齒輪本體3621a內形成為圓柱形。軸連接器3621b可以具有孔,該孔具有與馬達軸相對應的形狀,使得馬達軸插入其中。
因此,當壓縮馬達3622旋轉時,驅動齒輪3621會一起旋轉。
複數個肋3621e可以徑向地設置在軸連接器3621b的外周表面上,以支撐軸連接器3621b的形狀。
圖案3621d形成在驅動齒輪3621上,使得彼此相鄰的突出的寬度不同,且彼此相鄰的凹槽的寬度也不同。形成在圖案3621d中的突出和凹槽可以界定為根據寬度來區分的相位。
此處,排列圖案3621d的相位順序可以根據相對於齒輪本體3621a圓周的第一方向d1以及與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而變化。
圖案3621d可以由一組四個相位組成。此處,第一相位和第三相位可以形成為突出的形式,而第二相位和第四相位可以形成為凹槽的形式。換句話說,突出和凹槽可以交替形成。
此處,第一相位至第四相位的寬度可以彼此不同,且每個相位可以透過寬度的大小來區分。以圖28所示的實施例為例,寬度為pt_d1 mm的突出可以定義為第一相位,寬度為pt_d2 mm的凹槽可以定義為第二相位,寬度為pt_d3 mm的突出可以定義為第三相位,而寬度為pt_d4 mm的凹槽可以定義為第四相位。
當在沿第一旋轉方向rd1移動的同時檢視驅動齒輪3621的齒輪本體3621a時,可以按照1-2-3-4的順序重複各相位的佈置順序。因此,當在沿與第一旋轉方向rd1相反的第二旋轉方向rd2移動的同時檢視驅動齒輪3621的齒輪本體3621a時,每個相位以4-3-2-1的順序重複。
這樣,透過形成在驅動齒輪3621上的圖案3621d的方向排列,下述的控制器700可以偵測驅動齒輪3621當前是否在第一旋轉方向rd1上或是在第二旋轉方向rd2上旋轉。
圖29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0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下,與集塵相關的空氣流動通道的視圖。
大灰塵在通過第一流動路徑381引入收集器本體511的第一灰塵收納空間S1中的空氣已穿過篩網5121時會被分離。沒有大灰塵的空氣會引入第二灰塵收納空間S2中。
然後,即使細塵在引入第二灰塵收納空間S2中的空氣已穿過旋風器513時也會被分離。沒有細塵的空氣引入設置在收集器本體511內的排氣流動路徑518中。
已離開排氣流動路徑518的空氣經由預過濾模組470流向集塵馬達391。
下文將描述第二收集器520的詳細結構。
圖3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與第二收集器520分離和展開有關的部件的視圖。圖3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收集器520從其側面檢視的剖面圖。
參照圖31和圖32,第二收集器520可以包含:集塵袋521;外平板522;以及內平板523。
集塵袋521配置以收納從吸塵器200吸入的灰塵,並將其儲存在其中。
當抽吸力由集塵馬達391產生時,集塵袋521的體積可以增加並且灰塵可以收納在集塵袋521內。因此,集塵袋521可以由透氣材料製成。更具體而言,集塵袋521可以由空氣可通過但諸如灰塵等異物不能通過的材料製成。例如,集塵袋521可以由不織布材料製成,並可以具有視體積增加的六面體形狀。
灰塵入口5212形成在集塵袋521中。灰塵入口5212形成在集塵袋521的頂部上,以穿過集塵袋521,且是將從腔室本體361的進氣口3611引入的空氣和灰塵引至集塵袋521內部的路徑。
集塵袋521可以包含透光孔5211。透光孔5211可以形成以穿過集塵袋521。透光孔5211可以形成在面對下文要描述的透射面板524的一個表面的位置上。也就是說,透光孔5211可以設置在灰塵入口5212的前面。在第二收集器520完全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的狀態下,消毒模組450可以設置在透光孔5211上方。因此,消毒光可以透過透射面板524照射到集塵袋521中。
外平板522可以耦接到集塵袋521的外頂部。
外平板522可以包含四邊形的平板本體5221。
平板本體5221左右端的一部分可以插入軌道本體3631的滑動空間中。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平板本體5221的左右端可以裝配和耦接到軌道本體3631,且平板本體5221的一個表面可以由軌道本體3631的內底面支撐。透過這種配置,平板本體5221可以以滑動方式插入軌道本體3631中。
灰塵入口5222形成在平板本體5221中。灰塵入口5222是將從腔室本體361的進氣口3611引入的空氣和灰塵引至集塵袋521內部的路徑。
外平板522可以包含把手5223。
把手5223可以耦接到平板本體5221的前端。把手5223可以與平板本體5221一體成形。把手5223可以垂直地連接至平板本體5221。
使用者可以握住把手5223,以將外平板522推入軌道本體3631中。使用者可以握住把手5223,以將外平板522從軌道本體3631中取出。
外平板522可以包含連接構件5224。
連接構件5224可以設置在灰塵入口5222的後方中。連接構件5224可以形成以從外平板522的底面突出一預定長度。連接構件5224可以穿過集塵袋521,並耦接到下述的內平板523。
外平板522可以包含支撐構件5225。
支撐構件5225可以設置在外平板522的前面。支撐構件5225可以形成以從外平板522的底面突出一預定長度。
支撐構件5225分別以肋的形式形成在外平板522的左右側上。基於外平板522插入軌道本體3631中的狀態,支撐構件5225的下端可以與軌道本體3631的下內表面接觸。
當第二收集器520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時,前部會被支撐構件5225抬起。亦即,在第二收集器520完全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中的狀態下,第二收集器520會向後且向下傾斜(見圖34)。
透過這種配置,外平板522就可以在抬升狀態下朝腔室本體361的進氣口3611被支撐起來。
如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進氣口3611的開放剖面具有向後向下的斜角。此處,由於第二收集器520也在以向後和向下傾斜的狀態插入軌道部363中,因此進氣口3611和灰塵入口5222具有相同方向的斜角,如此它們可以被密封而不用間隔開。
外平板522可以包含透光孔5226。
透光孔5226可以形成以穿過平板本體5221。透光孔5226可以形成在面對要在下文描述的透射面板524的一個表面的位置上。也就是說,透光孔5226可以設置在灰塵入口5222的前面。
在第二收集器520完全插入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的狀態下,消毒模組450可以設置在透光孔5226上方。因此,消毒光可以通過透射面板524照射到集塵袋521中。
內平板523可以耦接到集塵袋521的內頂部。
內平板523可以包含四邊形的平板本體5231。
灰塵入口5232形成在平板本體5231中。灰塵入口5232是將從腔室本體361的進氣口3611引入的空氣和灰塵引至集塵袋521內部的路徑。
內平板523可以包含側壁5233。
側壁5233配置以限制和引導引入集塵袋521中的空氣的流向。側壁5233可以設置鄰近灰塵入口5232。側壁5233可以形成以從平板本體5231的內表面向下突出。亦即,側壁5233可以設置以向集塵袋521的內部空間延伸。
側壁5233可以對稱地設置在灰塵入口5232的左右側上。因此,側壁5233可以阻擋引入灰塵入口5232中的空氣向左或向右流動。
同時,在開啟後述入口蓋525的狀態下,也可以阻擋空氣的後方流動。
因此,引入灰塵入口5232中的空氣會向前和向下流動。
透過這種配置,引入的灰塵就可以有效地暴露於照射到灰塵入口5232前面的消毒光。
內平板523可以包含連接構件插入槽5234。
連接構件插入槽5234可以設置在灰塵入口5232後方。連接構件插入槽5234可以形成為平板本體5231穿過的形式。外平板522的連接構件5224可以插入連接構件插入槽5234中。
內平板523可以包含入口管5235。
入口管5235可以耦接到平板本體5231的下表面。入口管5235可設置以圍繞灰塵入口5232。入口管5235可以與平板本體5231一體成形。入口管5235的開放剖面可以具有向後向下的斜角。
入口管5235的下端可以由後述的入口蓋525封閉。因此,灰塵入口5232也可以關閉。
內平板523可以包含入口蓋固定構件5236。
入口蓋固定構件5236可以設置在灰塵入口5232後方。入口蓋固定構件5236可以以圍繞連接構件插入槽5234的形式耦接到平板本體5231的下表面。入口蓋固定構件5236可以與平板本體5231一體成形。
入口蓋插入槽5236a可以形成在入口蓋固定構件5236中。入口蓋52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插入並固定在入口蓋插入槽5236a中。入口蓋插入槽5236a具有向後且向下的斜面,並可以朝左右延伸。因此,入口蓋525可以從前上部向後且向下插入。
透射面板524可以耦接到內平板523。
當第二收集器52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透射面板524設置在與設置消毒模組450位置相對應的位置上。也就是說,當第二收集器52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時,消毒模組450和透射面板5161b設置以彼此面對。
透射面板524由使從消毒模組450發射的消毒光能朝收集器本體511內部傳輸而通過的材料製成。例如,透射面板524可以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製成。
用於開啟和關閉灰塵入口5232的入口蓋525可以耦接到內平板523的內部。入口蓋525可以設置在入口管5235的一端。
入口蓋525可以由具有彈性的材料製成。例如,入口蓋525可以由橡膠材料製成。
入口蓋525可以透過集塵馬達391的抽吸力開啟入口管5235的一側。也就是說,入口蓋525可以朝集塵袋521的內部空間開啟。
入口蓋525的一側可以插入並耦接至入口蓋插入槽5236a中。
在入口蓋插入槽5236a具有更大的向後向下的斜角時,入口管5235的開放剖面具有比入口蓋插入槽5236a更小的向後向下的斜角。當入口蓋525插入入口蓋插入槽5236a中時,入口蓋525的形狀會以在其一點位置彎曲的方式改變。
在此,復原力便沿基於彎曲點欲再次展開的方向施加於入口蓋525。
透過這種配置,在入口蓋525插入入口蓋插入槽5236a中的狀態下,入口蓋525就可以與入口管5235緊密接觸。亦即,當未驅動集塵馬達391時,入口蓋525不會因自身重量而撓曲。
當未驅動集塵馬達391時,入口蓋525可以保持灰塵入口5232關閉。當集塵馬達391開始運轉時,入口蓋525可以開啟灰塵入口5232。
當集塵馬達391運轉時,入口蓋525開啟入口管5235,同時朝集塵袋521的內部空間變形,而當集塵馬達391停止時,入口蓋525透過彈性復原,並關閉入口管5235。
因此,當第二收集器520與吸塵器停靠站300分離時,可以防止灰塵飛散、有翅昆蟲逃逸或氣味擴散。
另外,當即使在第二集塵器520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狀態下集塵馬達391未驅動時,因為入口蓋525關閉入口管5235,具有防止灰塵或異味透過第一流動路徑381回流的效果。
圖3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將第二收集器52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的立體圖。圖3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將第二收集器52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的狀態下,與集塵相關的空氣流動通道的視圖。
當氣流由集塵馬達391的抽吸力產生時,含有異物且從吸塵器200的塵箱220內部流動的空氣會通過第一流動路徑381移至集塵袋521,並僅將異物留在集塵袋521中然後離開集塵袋521。
在此,透過第一流動路徑381引入的灰塵會被側壁5233阻止左右流動,並且被入口蓋525阻止向後流動。因此,如圖34中的箭頭所示,灰塵會朝由消毒模組450照射的消毒光向前和向下流動。
另外,離開集塵袋521的空氣會經由預過濾模組470流向集塵馬達391。
另一方面,當驅動集塵馬達391以在第二集塵器520中形成氣流時,齒輪通孔3613a仍暴露在外而沒有受到阻塞,因此抽吸力也會施加於齒輪通孔3613a。(參見圖34中虛線箭頭的方向)
如此一來,當抽吸力通過齒輪通孔3613a直接施加到壓縮馬達3622時,可能導致壓縮馬達3622發生故障。
圖3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密封齒輪通孔2623a之放大的密封構件3623的剖面圖。
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壓縮驅動器362還可以包含密封構件3623,設置在驅動齒輪3621與腔室本體361之間。
密封構件3623可以沿驅動齒輪3621的齒輪本體3621a的整個外周設置。密封構件3623可以設置在驅動齒輪3621的齒輪本體3621a的外表面與腔室本體361的下外表面之間。
如此一來,密封構件3623可以密封齒輪通孔3613a與壓縮馬達3622之間,從而用以阻擋壓縮馬達3622與收集器收納空間360a之間的氣流。
密封構件3623可以包含:第一密封部,其與腔室本體361接觸;以及第二密封部,其與齒輪本體3621a接觸。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可以在一個側端彼此連接,並可以在另一個側端彼此間隔開。
透過這種配置,當由集塵馬達391施加抽吸力時,在第一密封部的另一側和第二密封部的另一側彼此接近的方向上壓縮密封部。因此,透過驅動集塵馬達391來進一步加強密封力,並防止抽吸力直接施加於壓縮馬達3622。
同時,吸塵器停靠站300還可以包括控制器700。
控制器700是控制吸塵器停靠站300的每個部件操作的元件。控制器700可以安裝在印刷電路板上。
控制器700可以包含能夠處理資料的所有類型裝置,例如處理器。此處的「處理器」可以指嵌入硬體中的資料處理裝置,其具有物理結構化電路以執行由包含在程式中的代碼或命令所表示的功能。嵌入在硬體中的這種資料處理裝置的示例可以包含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PU)、處理器核心、多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ASIC)、場域可程式閘陣列(FPGA)。然而,本發明的範疇不限於此。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控制器700可以偵測壓縮馬達3622旋轉方向的變化。
如上所述,當壓縮馬達3622朝一個方向旋轉時,如果施加於壓縮馬達3622的力大於或等於一設定值,則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會變成另一個方向。在此,施加於壓縮馬達3622的力是由旋轉板5153壓縮灰塵而產生的阻力(扭矩)。當阻力達到一設定值時,會改變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
亦即,僅在壓縮馬達3622連接到旋轉板5153且旋轉板5153壓縮灰塵時,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才會改變。
控制器700可以在除塵過程的任何階段中控制壓縮馬達3622的驅動。
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在吸塵器200耦接到耦接部320時可以進行壓縮馬達3622的驅動。與吸塵器200的耦接有關的資訊可以由設置在耦接部320一側上的耦接感測器偵測,並傳送到控制器700。
在另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壓縮馬達3622的驅動可以在集塵馬達391的驅動完成之後進行。
在另一個可能的實施例中,壓縮馬達3622的驅動可以分別在集塵馬達391的驅動之前和之後進行。
控制器700可以偵測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是否從在壓縮馬達3622開始運轉的時間點起的一預定時間段內改變。該預定時間段應該設定足夠大於從旋轉板5153於初始位置開始旋轉時到旋轉板5153與固定板5152的一個表面接觸時的一預期時間段。
可以藉由偵測形成在驅動齒輪3621上的圖案3621d的排列順序,來進行旋轉方向上變化的偵測。因此,壓縮驅動器362還可以包含光遮斷器(圖未示出),設置鄰近於驅動齒輪3621。
如果由光遮斷器偵測的圖案3621d的相位具有1-2-3-4的排列順序,則壓縮馬達3622沿第一方向旋轉。如果由光遮斷器偵測的圖案3621d的相位具有4-3-2-1的排列順序,則壓縮馬達3622沿第二方向旋轉(見圖28)。
控制器700可以驅動壓縮馬達3622,而與當前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收集器500類型無關。
如果將第一收集器51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則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必然在該預定時間段內改變。
如果將第二收集器520插入腔室本體361中,即使經過該預定時間段,壓縮馬達3622也不會承受負載。因此,壓縮馬達3622僅沿相同方向旋轉,且旋轉方向不變。
也就是說,控制器700旋轉地驅動壓縮馬達3622,並基於壓縮馬達3622的旋轉方向是否在該預定時間段內改變,來判定當前耦接到吸塵器停靠站300的收集器500類型。
上文已經說明和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具體實施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進行各種修改,而不違背由申請權利範圍限定之本發明主題。另外,這些修改不應單獨從本發明的精神或觀點來理解。
根據本發明,使用者可以使用形成為具有固定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箱的第一收集器或形成為具有可調整尺寸的灰塵收納空間的袋的第二收集器以與吸塵器停靠站結合使用。因此,本發明的優點是可以滿足喜歡不同類型的收集器的使用者的各種偏好。
本發明的有利效果不限於上述效果,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從本發明的詳細描述中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效果。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1年7月9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第63/219881號以及於2022年7月6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22-0083343號的優先權,其等全部內容併入本文中供所有目的使用。
200:吸塵器 210:本體 211:本體殼 212:抽吸部 213:灰塵分離器 214:抽吸馬達 215:排氣蓋 216:把手 216a:握持部 216b:第一延伸部 216c:第二延伸部 218:操作單元 220:塵箱 221:塵箱本體 221a:下表面延伸部 222:排氣蓋 222a:蓋本體 222b:鉸鏈部 222c:耦接桿 222d:扭簧 223:塵箱壓縮桿 230:電池殼 240:電池 250:延伸管 260:清掃模組 3:吸塵器系統 300:吸塵器停靠站 310:殼體 311:底面 311a:地面支撐部 312:外壁表面 312a:第一外壁表面 312b:第二外壁表面 312c:第三外壁表面 312d:第四外壁表面 313:頂面 320:耦接部 321:耦接表面 321a:灰塵通孔 322:塵箱引導表面 322a:突出移動孔 322b:引導空間 322c:旁通孔 324:耦接部側壁 326:抽吸部引導表面 327:固定構件進出孔 328:充電端子 330:固定單元 331:固定構件 335:固定部連桿 336:固定密封件 340:門單元 341:門 341a:門本體 341b:臂耦接部 342:門馬達 343:門臂 343a:第一門臂 343b:第二門臂 350:蓋開啟單元 351:推動突出部 352:蓋開啟馬達 353:蓋開啟齒輪 353a:驅動齒輪 353b:從動齒輪 355:齒輪箱 360:腔室 360a:收集器收納空間 361:腔室本體 3611:進氣口 3612:出氣口 3613:驅動齒輪收納部 3613a:齒輪通孔 362:壓縮驅動器 3621:驅動齒輪 3621a:齒輪本體 3621b:軸連接器 3621c:輪齒 3621d:圖案 3621e:肋 3622:壓縮馬達 3623:密封構件 363: 軌道部 3631:軌道本體 3632:干擾突出部 3632a:鉤 3632c:傾斜部 3633:突出部導件 3634:復原構件 364:消毒模組安裝部 365:過濾器安裝部 366:過濾器偵測突出部 3661:突出部本體 3662:卡緊突出部 367:進氣口密封構件 370:殼體蓋 371:蓋突出部 380:流動路徑 381:第一流動路徑 381a:第一區域 381b:第二區域 390:吸塵模組 391:集塵馬達 450:消毒模組 470:預過濾模組 471:過濾器殼、上殼 4711:進氣口 4712: 按壓突出部 472:過濾器殼、下殼 4721:出氣口 473:過濾器、第一過濾器 474:過濾器、第二過濾器 500:收集器 510:收集器、第一收集器 511:收集器本體 5111a:手指凹槽 5111b:把手 512:收集器內壁 5121:篩網 513:旋風器 5131:入口本體 5132:出口本體 514:傳動齒輪 5141:齒輪軸 5142:輪齒 515:壓縮旋轉部 5151:旋轉軸構件 5152:固定板 5153:旋轉板 5154:清潔構件 516:本體蓋 5161:第一蓋部 5161a:灰塵入口 5161b:透射面板 5161c:肋 5162:第二蓋部 5163:入口蓋 517:底蓋 518:排氣流動路徑 519:收集器鉸鏈 520:收集器、第二收集器 521:集塵袋 5211:透光孔 5212:灰塵入口 522:外平板 5221:平板本體 5222:灰塵入口 5223:把手 5224:連接構件 5225:支撐構件 5226:透光孔 523:內平板 5231:平板本體 5232:灰塵入口 5233:側壁 5234:連接構件插入槽 5235:入口管 5236:入口蓋固定構件 5236a:入口蓋插入槽 524:透射面板 525:入口蓋 md1:第一移動方向 md2:第二移動方向 p1,p2:假想平面 rd1:第一旋轉方向 rd2:第二旋轉方向 S1:第一灰塵收納空間 S2:第二灰塵收納空間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吸塵器的視圖; 圖2是從另一角度檢視之圖1的吸塵器的視圖; 圖3是用於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的塵箱底面的視圖; 圖4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系統的視圖; 圖5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的耦接部的視圖; 圖6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吸塵器停靠站的固定單元的視圖; 圖7是顯示門已關閉灰塵通孔的狀態; 圖8是顯示門已開啟灰塵通孔的狀態; 圖9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吸塵器與蓋開啟單元之間的關係的視圖; 圖10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吸塵器停靠站的部件之間的佈置的視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顯示腔室和形成為能耦接至腔室的形狀的收集器的立體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當從其側面檢視時的剖面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的上側部分的放大剖面圖; 圖1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從其前方檢視的視圖; 圖1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腔室的內部結構的立體圖; 圖1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顯示壓縮驅動器的剖面圖; 圖17是圖15之A部分的放大圖; 圖18是沿圖17之C-C'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1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說明干擾突出部的移動及與干擾突出部和外殼蓋的位置關係的視圖; 圖20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預過濾模組分解成部件及展開的視圖; 圖21是顯示圖15之B部分的放大圖,且是用於說明根據是否安裝預過濾模組過濾器偵測突出部移動的視圖; 圖22是沿圖21之D-D'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23是用於說明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收集器的立體圖; 圖2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與第一收集器分解及展開有關的部件的視圖; 圖2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旋風器的灰塵分離流程的視圖; 圖26是沿圖23之X-X'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27是顯示本發明實施例的放大驅動齒輪和放大傳動齒輪的視圖; 圖28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驅動齒輪當從底部檢視時的立體圖; 圖29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將第一收集器插入腔室本體中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0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第一收集器插入腔室本體中的狀態下,與集塵相關的空氣流動通道的視圖; 圖3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與第二收集器分離和展開有關的部件的視圖; 圖3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二收集器當從其側面檢視時的剖面圖; 圖3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將第二收集器插入腔室本體中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3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在第二收集器插入腔室本體中的狀態下,與集塵相關的空氣流動通道的視圖;以及 圖35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密封齒輪通孔之放大的密封構件的剖面圖。
360a:收集器收納空間
361:腔室本體
370:殼體蓋
510:收集器、第一收集器
520:收集器、第二收集器

Claims (15)

  1. 一種吸塵器停靠站,包括: 一殼體,其耦接至一吸塵器的一塵箱; 一集塵馬達,其設置在該殼體內,並產生抽吸該塵箱內的灰塵的抽吸力; 一收集器,設置有一灰塵收集空間,該收集器透過該集塵馬達收集從該塵箱內部吸入的灰塵;以及 一腔室,其設置在該殼體內,並形成一收集器收納空間,使得該收集器可單獨耦接至該腔室, 其中,耦接至該腔室的該收集器包括: 一第一收集器,其形成為具有固定尺寸的該灰塵收集空間的一箱的形式,並包括作為一灰塵分離元件的一旋風器;以及 一第二收集器,其包括可調整尺寸的該灰塵收集空間和透氣材質製成的一塵袋,該塵袋作為該灰塵分離元件,而該第一收集器和該第二收集器是相容的,以及 其中,該腔室包括: 一腔室本體,其形成該收集器收納空間的外部;以及 一軌道部,其設置在該腔室本體的一上部上,允許該第二收集器的至少一部分的裝配並耦接到該軌道部,並支撐該第二收集器,使得該腔室本體的一底面與該第二收集器間隔開一預定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收集器收納空間的一前端的一剖面面積大於其一後端的一剖面面積。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腔室本體的前方透過一殼體蓋來開啟或關閉,該殼體蓋可旋轉地耦接至該殼體的一側,以及 其中,該軌道部包括: 一軌道本體,其形成該第二收集器在其中滑動的一空間; 一干擾突出部,其設置在干擾該軌道本體前方的該殼體蓋的一第一位置,並移動至透過與該第一收集器或該第二收集器接觸避免干擾該殼體蓋的一第二位置;以及 一突出部導件,其耦接至該干擾突出部,並引導該干擾突出部的移動。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腔室進一步包括: 一過濾器安裝部,其設置在該腔室本體的一下部中,而一預過濾模組以可附接且可拆卸的方式耦接至該過濾器安裝部,該預過濾模組過濾已穿過該收集器的空氣;以及 一過濾器偵測突出部,其一側被該預過濾模組按壓,且該過濾器偵測突出部沿避免干擾該第一收集器的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預過濾模組包括: 一過濾器殼; 一過濾器,收納在該過濾器殼內;以及 一按壓突出部,其形成以從該過濾器殼的一側突出。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過濾器偵測突出部包括: 一突出部本體;以及 一卡緊突出部,其形成以從該突出部本體的一外表面突出,並在該預過濾模組耦接至該過濾器安裝部時與該按壓突出部接觸。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腔室進一步包括一壓縮驅動器,其設置在該腔室本體的一下部中,並產生用於旋轉一壓縮旋轉部的動力,該壓縮旋轉部壓縮收集在該第一收集器中的灰塵。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第一收集器包括一傳動齒輪,其耦接至該壓縮旋轉部,並將該動力從該壓縮驅動器傳遞至該壓縮旋轉部, 其中,該壓縮驅動器包括: 一壓縮馬達,其設置在該收集器收納空間外部;以及 一驅動齒輪,其連接至該收集器收納空間外部的該壓縮馬達的一軸,並與該傳動齒輪嚙合,以及 其中,一齒輪通孔形成在該腔室本體的該下部中,該齒輪通孔朝該收集器收納空間的一內部曝露出該驅動齒輪的至少一部分,使得該驅動齒輪和該傳動齒輪彼此嚙合。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壓縮驅動器進一步包括一密封構件,其設置在該驅動齒輪與該腔室本體之間,以密封該齒輪通孔。
  10. 如請求項8的吸塵器停靠站,進一步包括一控制器,其偵測該壓縮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變更。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控制器基於是否在一預定時段內偵測到該壓縮馬達的旋轉方向的該變更,來判定耦接至該腔室的該收集器的類型。
  12. 如請求項7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其中,該腔室進一步包括: 一進氣口,其設置在該腔室本體的一頂部上,並具有一開放剖面,該開放剖面具有一向後向下的斜角;以及 一消毒模組安裝部,其設置成與該進氣口間隔開並配備有一消毒模組,該消毒模組設置以朝該收集器收納空間照射紫外光。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 其中,該第一收集器包括: 一收集器本體,其形成該灰塵收納空間的外部; 一傳動齒輪,其設置在該收集器本體外部和下方,耦接至該壓縮旋轉部,並將該動力從該壓縮驅動器傳遞至該壓縮旋轉部;以及 一本體蓋,其覆蓋該收集器本體的一開放頂部, 以及 其中,插入該軌道部中的一肋形成以從該本體蓋突出。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 其中,向後且向下的一斜面形成在該本體蓋的一頂面的部分面積中,以及 其中,安置以面對該進氣口的一灰塵入口基於該第一收集器插入該腔室本體中的狀態形成在該斜面中。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吸塵器停靠站, 其中,該第二收集器包括: 一外平板,其耦接至該塵袋的一外頂部,裝配並耦接至該軌道部,以滑動的方式插入該收集器收納空間中,並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灰塵入口;以及 一支撐構件,其形成以從該外平板的一底面突出,具有與該軌道部的一表面接觸的一下部,並支撐該外平板朝該進氣口抬升的狀態。
TW111125810A 2021-07-09 2022-07-08 吸塵器停靠站 TWI8351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19881P 2021-07-09 2021-07-09
US63/219881 2021-07-09
KR10-2022-0083343 2022-07-06
KR1020220083343A KR20230009839A (ko) 2021-07-09 2022-07-06 청소기 스테이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0788A true TW202310788A (zh) 2023-03-16
TWI835196B TWI835196B (zh) 2024-03-1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8085A1 (en) 2024-05-15
WO2023282685A1 (ko)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9386U (zh) 具有箱的移动清洁机器人
JP420546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4084323B2 (ja) 真空掃除機の集塵ユニット
US20070186521A1 (en) Dust collecting unit for use in cleaner
KR20230032841A (ko) 자동으로 전력 충전 및 먼지 비움이 가능한 청소 장치
JP2024024017A (ja) 電気掃除機
TWI835196B (zh) 吸塵器停靠站
TW202310788A (zh) 吸塵器停靠站
TWI809524B (zh) 吸塵器停靠站
TW202348189A (zh) 吸塵器停靠站
KR20230009839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20240060986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102440910B1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230040176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EP4356807A1 (en) Cleaner station and cleaner system
KR20240044962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KR101122730B1 (ko) 진공 청소기용 오물 분리 장치
KR20240029265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및 청소기 스테이션의 먼지 집진 방법
KR102406189B1 (ko) 청소기 시스템
KR200353553Y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US20230404344A1 (en) Cleaner system
KR20230040177A (ko)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TW202412691A (zh) 吸塵器停靠站及利用該吸塵器停靠站的集塵方法
JP4459069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KR20230082404A (ko) 청소기 스테이션, 청소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