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4376A -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4376A
TW202304376A TW110126005A TW110126005A TW202304376A TW 202304376 A TW202304376 A TW 202304376A TW 110126005 A TW110126005 A TW 110126005A TW 110126005 A TW110126005 A TW 110126005A TW 202304376 A TW202304376 A TW 2023043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allowing
physiological
signal
us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6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8710B (zh
Inventor
施啟煌
吳佾璇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0126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87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7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4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437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包括一本體、一吞嚥感測模組以及一控制處理器。該本體以供使用者設於頸部;該吞嚥感測模組設置在該本體上,且該吞嚥感測模組用以透過非接觸式感測該使用者在吞嚥過程中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據以產生一吞嚥生理訊號;該控制處理器用以接收該吞嚥生理訊號,並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該控制處理器能夠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亦在此揭露。

Description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本發明係與偵測設備有關;特別是指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隨著國內人口老化比例增加,吞嚥困難的治療與復健問題,在醫療院所及照護中心逐漸成為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時常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其中吞嚥困難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於年齡老化而自然導致的功能退化現象,造成患者無法自主進食動作。
醫療上,判斷吞嚥困難常見的方法有:
(一)電視螢光吞嚥錄影檢(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簡稱VFSS),受試者須吞嚥鋇劑(即:顯影劑),藉由動態錄影的方法,實際記錄受試者吞嚥食物的過程,由於VFSS屬於放射性的檢驗方式,會讓患者暴露在放射線危險中。
(二)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Flexible fiber-opt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簡稱FEES),此方法採用內視鏡檢查吞嚥狀況,主要是讓觀察者目視到受試者的吞嚥過程;但FEES則採用侵入式方法,會造成患者較大的不適感。
而目前國內外醫療機構研究均證實使用肌電偵測吞嚥動作,但臨床應用時可發現吞嚥所引發的肌電訊號,可能與某些頭部與頸部的動作(例如:點頭)類似,甚至是當咀嚼這一類與吞嚥極為相關的動作,都可能造成吞嚥行為的誤判;此外,肌電偵測方式需要咽喉部位黏貼電極片,且電極片與皮膚的導電性關係甚為重要,若患者的頸部有開刀或皮膚灼傷時,由於電極片需貼附皮膚,可能會刺激患者傷口而造成不適,還會影響電極片與皮膚的導電性,降低肌電訊號偵測的準確度。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係藉由肌動技術來偵測吞嚥動作,且感測器不會接觸使用者的皮膚,能廣泛適用於患者檢測,還能降低雜訊干擾,提升檢測判斷的準確性。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包括一本體、一吞嚥感測模組以及一控制處理器。該本體以供使用者設於頸部;該吞嚥感測模組設置在該本體上,且該吞嚥感測模組用以透過非接觸式感測該使用者在吞嚥過程中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據以產生一吞嚥生理訊號;該控制處理器用以接收該吞嚥生理訊號,並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該控制處理器能夠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
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利用上述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將該本體穿戴於使用者的頸部; 於使用者在吞嚥過程中,透過非接觸式感測使用者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據以產生該吞嚥生理訊號; 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以及 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
本發明之效果在於,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當中本體不僅使用者穿戴方便,還便於更換及清洗,且該吞嚥感測模組藉由肌動技術來偵測吞嚥動作,在吞嚥動作時,該吞嚥感測模組偵測該使用者的皮膚起伏變化,得到該吞嚥生理訊號,藉由該控制處理器來判斷使用者的吞嚥動作,由於該吞嚥感測模組不會接觸使用者的皮膚,能廣泛地適用於不同使用者,且該偵測方法更便於醫護人員或照護人員操作使用,有效紓解醫護人力檢測能量不足的現象。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茲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考圖1,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提供的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100,包含一本體10、一吞嚥感測模組20、一控制處理器30以及一加速度計40。
該本體10以供使用者1設於頸部,如圖2至圖4所示,該本體10為一頭頸固定器11,該頭頸固定器11能夠穿戴在該使用者1的頸部,但不以此為限制;如圖5所示,該本體10包含一後頸護墊12、一繞頸帶13以及一下頷托帶14,該後頸護墊12、該繞頸帶13與該下頷托帶14均為獨立構件,如圖6至圖9所示,該後頸護墊12支撐該使用者1的後頸,該繞頸帶13圍繞該使用者1的頸部且連結該後頸護墊12,具體來說,該繞頸帶13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組接部131,該後頸護墊12具有一第二組接部121,各該第一組接部131與該第二組接部121相互結合,使該繞頸帶13與該後頸護墊12能夠拆卸地連結在一起,讓該後頸護墊12與該繞頸帶13能夠拆離該使用者1頸部,以便於該本體10的更換及清洗,其中該繞頸帶13之第一組接部131與該後頸護墊12之第二組接部121係以魔鬼氈作為說明,但不以此為限制,該後頸護墊12與該繞頸帶13亦能夠透過習知扣件相互接合;該下頷托帶14圈固該使用者1的頭部,用來托起該使用者1的下頷。
惟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本體10當中的後頸護墊12與繞頸帶13為一體成形;該後頸護墊12、該繞頸帶13與該下頷托帶14可為導電纖維所製成;該本體10還可為貼片,只要該本體10能夠固定在該使用者1的頸部。
該吞嚥感測模組20設置在該本體10上,且該吞嚥感測模組20用以透過非接觸式感測該使用者1在吞嚥過程中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參圖10),據以產生一吞嚥生理訊號,由於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在進行吞嚥動作時會呈現出不同的肌肉變化,此變化會造成對應的皮膚表層呈現不同的起伏狀態,例如:在吞嚥過程會造成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群屈伸變化,此時該吞嚥感測模組20能夠偵測該使用者1的皮膚起伏變化,以得到該吞嚥生理訊號。
如圖1至圖4所示,該吞嚥感測模組20設於該頭頸固定器11內部(圖中未示);如圖5至圖9所示,該吞嚥感測模組20包含一第一吞嚥感測器21以及一第二吞嚥感測器22,該吞嚥感測模組20所偵測的該吞嚥生理訊號包含一喉部吞嚥生理訊號以及一下頷吞嚥生理訊號,其中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設於該本體10的繞頸帶13,用以偵測該使用者1的咽喉部位之皮膚起伏變化,以獲得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該第二吞嚥感測器22設於該下頷托帶14,用以偵測該使用者1的下頷部位之皮膚起伏變化,以獲得該下頷吞嚥生理訊號,其中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與該第二吞嚥感測器22分別包含反射式感應器及穿透式感應器所構成族群當中的一種或是一種以上的組合,例如使用光波(如近紅外光或雷射光)、電場、磁場或電磁波方式來進行感測;本實施例以第一吞嚥感測器21作為說明,如圖6所示,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係為反射式感應器且對應該使用者1的喉頭,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可發出感測波,該感測波到達該使用者1之皮膚表面,會因為皮膚表面起伏變化而有不同干擾,當該感測波反射後,可由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接收可感測肌肉群的屈伸或震動所產生的皮膚表面起伏變化,即可得到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如圖7所示,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係為二個穿透式感應器且對應該使用者1的喉頭兩側,該第一吞嚥感測器21可透過電磁波穿透特性以感測使用者1之咽喉部分肌肉群的屈伸變化,來得到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
該控制處理器30用以接收該吞嚥生理訊號,在本實施例中,該控制處理器30設於該本體10,且該控制處理器30與該吞嚥感測模組20相互電性連接。如圖2至圖4所示,該控制處理器30設於該頭頸固定器11,且該控制處理器30對應該使用者1的咽喉部位;如圖5至圖9所示,該控制處理器30則設於該本體10的後頸護墊12。該控制處理器30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該控制處理器30能夠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
請參考圖1,該控制處理器30包含一數據處理模組31、一顯示模組32、一通訊模組33以及一電源模組34,該數據處理模組31具有一訊號處理單元311、一品質檢測單元312、一訊號轉換單元313以及一狀態判斷單元314,該訊號處理單元311接收來自該吞嚥感測模組20所偵測的該吞嚥生理訊號,並將該吞嚥生理訊號濾除雜訊,該品質檢測單元312預設有一品質指標資訊,隨後該品質檢測單元312依據該品質指標資訊篩選可用的該吞嚥生理訊號,接著該訊號轉換單元313將該吞嚥生理訊號當中的喉部吞嚥生理訊號及下頷吞嚥生理訊號分別轉換成一喉部吞嚥生理數據以及一下頷吞嚥生理數據,該喉部吞嚥生理數據具有一喉部時域資料及一喉部頻域資料,該下頷吞嚥生理數據具有一下頷時域資料及一下頷頻域資料;該訊號轉換單元313預先定義一吞嚥模式資訊,並依據該吞嚥模式資訊將該喉部時域資料與該下頷時域資料整合產生一時域生理指數S(參圖11),以及將該喉部頻域資料與該下頷頻域資料整合產生一頻域生理指數Q(參圖14)。
如圖11所示,該時域生理指數S具有一喉部肌動波形資訊D1以及一下頷肌動波形資訊D2,該喉部肌動波形資訊D1與該下頷肌動波形資訊D2分別具有一波形W,該波形W具有複數轉折點P。
最後該狀態判斷單元314接收該時域生理指數S及該頻域生理指數Q,且個別對該時域生理指數S進行時域分析,以及對該頻域生理指數Q進行頻域分析。以時域分析來說,如圖11至圖13所述,該狀態判斷單元314預先定義一轉折點標準值,該狀態判斷單元314計算該等轉折點P的數量,再依據該轉折點標準值進行時域分析,以判斷產生該吞嚥結果;本實施例係以該喉部肌動波形資訊D1作為說明,該狀態判斷單元314的轉折點標準值係設定該波形W之轉折點P的數量≤4,該吞嚥結果為正常吞嚥(參圖12);若該波形W之轉折點P的數量>4,該吞嚥結果則為吞嚥困難(參圖13),但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狀態判斷單元314可藉由波形振幅、波形變化時間以及波形的形狀,來判斷該吞嚥結果;至於頻域分析,如圖14所述,該頻域生理指數Q具有一咀嚼頻率資訊,該狀態判斷單元314依據該咀嚼頻率資訊的頻率高低進行頻域分析,以判斷咀嚼吞嚥的食物種類。
該顯示模組32係為螢幕顯示器,用以顯示該數據處理模組31所產生的吞嚥結果,該通訊模組33將該吞嚥結果進行無線傳輸,該電源模組34提供該控制處理器30所需的電力。
該加速度計40設於該本體10,由於該使用者1的頭部晃動,會影響吞嚥過程當中該咽喉部位以及該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該加速度計40偵測該使用者1的頭部移動,以產生一頭部震動訊號,該品質檢測單元312接收該頭部震動訊號,以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該品質指標資訊的標準,該吞嚥感測模組20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提高該控制處理器30判斷吞嚥結果的準確度。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加速度計40可省略不設。
請參考圖15,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200,包含相同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該本體10’、該吞嚥感測模組50、該控制處理器60以及該加速度計70。差異在於該控制處理器60設於一終端處理設備80,且該控制處理器60與該吞嚥感測模組50相互無線連接。
該終端處理設備80可為電腦裝置或智慧行動裝置,該終端處理設備80可被使用者1操控以發射一啟動指令,用以控制該吞嚥感測模組50啟動偵測。
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還包含一品質檢測模組51以及一訊號發射模組52,該品質檢測模組51及該訊號發射模組52分別設於該本體10’,且該品質檢測模組51及該訊號發射模組52均與該吞嚥感測模組50電性連接,該品質檢測模組51預設有一品質指標資訊,該品質檢測模組51依據該品質指標資訊篩選可用的該吞嚥生理訊號,當該品質檢測模組51接收該加速度計70產生的頭部震動訊號時,以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該品質指標資訊的標準,該吞嚥感測模組50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該訊號發射模組52將符合標準的該吞嚥生理訊號無線發射至該控制處理器60。
該控制處理器60包含相同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當中的該數據處理模組61及該顯示模組62,該數據處理模組61當中具有該訊號轉換單元611與該狀態判斷單元612,該訊號轉換單元611與該狀態判斷單元612的功能及運作均和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而相關說明已於前面段落提供,此處不再贅述。
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該控制處理器60還包含一第一通訊模組63以及一第二通訊模組64,該第一通訊模組63無線連接該訊號發射模組52,用以接收來自該訊號發射模組52所發射的該吞嚥生理訊號,該第二通訊模組64則將該數據處理模組61所判斷產生的該吞嚥結果無線傳輸至一雲端伺服器90進行管理,提供醫護人員或照護人員即時監控。
以下說明以上述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100、200來實現的偵測方法。請參考圖16及圖17,該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A1:將該本體10、10’設在使用者1的頸部。
步驟A2:當使用者1在吞嚥過程,因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產生肌肉震動所產生的皮膚起伏變化,據以產生該吞嚥生理訊號。
在本實施例中,該步驟A2當中藉由該加速度計40、70偵測該使用者1的頭部是否移動,以產生一頭部震動訊號,當頭部移動時,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標準,並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
步驟A3: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
步驟A4: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在本實施例中,先將該吞嚥生理數據整合產生一時域生理指數S及一頻域生理指數Q,並個別對該時域生理指數S進行時域分析,以及對該頻域生理指數Q進行頻域分析,以判斷產生該吞嚥結果。如此,使用者1可依據該吞嚥結果獲得吞嚥動作是否正常,以及咀嚼吞嚥的食物種類。
藉由本發明之設計,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100當中本體10不僅使用者1穿戴方便,還便於更換及清洗,且該吞嚥感測模組20藉由肌動技術來偵測吞嚥動作;在吞嚥動作時,該吞嚥感測模組20偵測該使用者1的皮膚起伏變化,得到該吞嚥生理訊號,藉由該控制處理器30來判斷使用者1的吞嚥動作,由於該吞嚥感測模組20不會接觸使用者1的皮膚,能廣泛地適用於不同使用者1。
此外,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200能利用終端處理設備80啟動該吞嚥感測模組50進行偵測,且該控制處理器60將該吞嚥結果傳輸至該雲端伺服器90提供醫護人員或照護人員即時監控,且該偵測方法便於醫護人員或照護人員操作使用,有效紓解醫護人力檢測能量不足的現象。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發明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
[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 1:使用者 100: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 10:本體 11:頭頸固定器 12:後頸護墊 121:第二組接部 13:繞頸帶 131:第一組接部 14:下頷托帶 20:吞嚥感測模組 21:第一吞嚥感測器 22:第二吞嚥感測器 30:控制處理器 31:數據處理模組 311:訊號處理單元 312:品質檢測單元 313:訊號轉換單元 314:狀態判斷單元 32:顯示模組 33:通訊模組 34:電源模組 40:加速度計 S:時域生理指數 Q:頻域生理指數 D1:喉部肌動波形資訊 D2:下頷肌動波形資訊 W:波形 P:轉折點 [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 200: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 10’:本體 50:吞嚥感測模組 51:品質檢測模組 52:訊號發射模組 60:控制處理器 61:數據處理模組 611:訊號轉換單元 612:狀態判斷單元 62:顯示模組 63:第一通訊模組 64:第二通訊模組 70:加速度計 80:終端處理設備 90:雲端伺服器 A1~A4:步驟
圖1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結構方塊圖。 圖2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外觀示意圖(一)。 圖3係為圖2之穿戴前視圖。 圖4係為圖2之穿戴側視圖。 圖5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外觀示意圖(二)。 圖6係為圖5之穿戴前視圖,表示該第一吞嚥感測器為反射式感測器,且該第一吞嚥感測器對應使用者的喉頭。 圖7係為圖5之另一穿戴前視圖,表示該第一吞嚥感測器為二個穿透式感測器,且該二第一吞嚥感測器分別對應使用者的喉頭兩側。 圖8係為圖5之穿戴側視圖。 圖9係為圖5之穿戴後視圖。 圖10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當中該吞嚥感測模組之偵測示意圖。 圖11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感測結果波形圖。 圖12係圖10的局部放大圖。 圖13係圖10的局部放大圖。 圖14係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感測結果頻率圖。 圖15係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結構方塊圖。 圖16係為本發明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之步驟流程圖。 圖17係為本發明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之判斷流程圖。
100: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
10:本體
20:吞嚥感測模組
30:控制處理器
31:數據處理模組
311:訊號處理單元
312:品質檢測單元
313:訊號轉換單元
314:狀態判斷單元
32:顯示模組
33:通訊模組
34:電源模組
40:加速度計

Claims (20)

  1. 一種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包括: 一本體,以供使用者穿戴於頸部; 一吞嚥感測模組,設置在該本體上,且該吞嚥感測模組用以透過非接觸式感測該使用者在吞嚥過程中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據以產生一吞嚥生理訊號;以及 一控制處理器,用以接收該吞嚥生理訊號,並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該控制處理器能夠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一吞嚥結果。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控制處理器設於該本體,且該控制處理器與該吞嚥感測模組相互電性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控制處理器設於一終端處理設備,且該控制處理器與該吞嚥感測模組相互無線連接,該終端處理設備能發射一啟動指令,用以控制該吞嚥感測模組啟動偵測。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吞嚥感測模組包含一第一吞嚥感測器以及一第二吞嚥感測器,該吞嚥感測模組所偵測的該吞嚥生理訊號包含一喉部吞嚥生理訊號以及一下頷吞嚥生理訊號,其中該第一吞嚥感測器用以偵測該使用者的咽喉部位之皮膚起伏變化,以偵測獲得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該第二吞嚥感測器用以偵測該使用者的下頷部位之皮膚起伏變化,以偵測獲得該下頷吞嚥生理訊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第一吞嚥感測器與該第二吞嚥感測器分別包含反射式感應器及穿透式感應器所構成族群當中的一種或是一種以上的組合。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控制處理器包含一數據處理模組,該數據處理模組具有一訊號轉換單元,該訊號轉換單元將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與該下頷吞嚥生理訊號分別轉換成一喉部吞嚥生理數據以及一下頷吞嚥生理數據,該喉部吞嚥生理數據具有一喉部時域資料及一喉部頻域資料,該下頷吞嚥生理數據具有一下頷時域資料及一下頷頻域資料,該訊號轉換單元預先定義一吞嚥模式資訊,並依據該吞嚥模式資訊將該喉部時域資料與該下頷時域資料整合產生一時域生理指數,以及將該喉部頻域資料與該下頷頻域資料整合產生一頻域生理指數。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數據處理模組具有一狀態判斷單元,該狀態判斷單元接收該時域生理指數及該頻域生理指數,且個別對該時域生理指數進行時域分析,以及對該頻域生理指數進行頻域分析,以判斷產生該吞嚥結果。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時域生理指數具有一喉部肌動波形資訊以及一下頷肌動波形資訊,該喉部肌動波形資訊與該下頷肌動波形資訊分別具有一波形,該波形具有複數轉折點,該狀態判斷單元預先定義一轉折點標準值,該狀態判斷單元計算該等轉折點的數量,再依據該轉折點標準值進行時域分析。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頻域生理指數具有一咀嚼頻率資訊,該狀態判斷單元依據該咀嚼頻率資訊的頻率高低進行頻域分析。
  10. 如請求項2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還包含一加速度計,該加速度計設於該本體,用以偵測該使用者的頭部移動,以產生一頭部震動訊號。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控制處理器包含一數據處理模組,該數據處理模組具有一品質檢測單元,該品質檢測單元預設有一品質指標資訊,該品質檢測單元依據該品質指標資訊篩選可用的該吞嚥生理訊號,當該品質檢測單元接收該頭部震動訊號時,以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該品質指標資訊的標準,該吞嚥感測模組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
  12. 如請求項3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還包含一訊號發射模組設於該本體且與該吞嚥感測模組電性連接,該訊號發射模組將該吞嚥生理訊號無線發射至該控制處理器,該控制處理器包含一第一通訊模組以及一第二通訊模組,該第一通訊模組無線連接該訊號發射模組,用以接收來自該訊號發射模組所發射的該喉部吞嚥生理訊號與該下頷吞嚥生理訊號,該第二通訊模組將該吞嚥結果無線傳輸至一雲端伺服器進行管理。
  13. 如請求項3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還包含一加速度計,該加速度計設於該本體,用以偵測該使用者的頭部移動,以產生一頭部震動訊號。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還包含一品質檢測模組設於該本體且與該吞嚥感測模組電性連接,該品質檢測模組預設有一品質指標資訊,該品質檢測模組依據該品質指標資訊篩選可用的該吞嚥生理訊號,當該品質檢測模組接收該頭部震動訊號時,以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該品質指標資訊的標準,該吞嚥感測模組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
  15. 如請求項2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本體包含一後頸護墊、一繞頸帶以及一下頷托帶,該後頸護墊支撐該使用者的後頸,且該控制處理器設於該後頸護墊,該繞頸帶圍繞該使用者的頸部且連結該後頸護墊,該下頷托帶圈固該使用者頭部,用以托起該使用者的下頷。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繞頸帶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組接部,該後頸護墊具有一第二組接部,各該第一組接部與該第二組接部相互結合,使該繞頸帶與該後頸護墊能夠拆卸地連結在一起。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其中該本體為一頭頸固定器,該頭頸固定器以供穿戴在該使用者的頸部,該控制處理器與該吞嚥感測模組分別設於該頭頸固定器。
  18. 一種利用如請求項1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之偵測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將該本體穿戴於使用者的頸部; 於使用者在吞嚥過程中,透過非接觸式感測使用者之咽喉部位與下頷部位的肌肉變化,據以產生該吞嚥生理訊號; 將該吞嚥生理訊號轉換成一吞嚥生理數據;以及 判斷該吞嚥生理數據以產生該吞嚥結果。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其中當使用者在吞嚥過程,藉由一加速度計偵測該使用者的頭部是否移動,以產生一頭部震動訊號,當頭部移動時,判斷該吞嚥生理訊號不符合標準,並重新偵測該吞嚥生理訊號。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偵測方法,其中將該吞嚥生理數據整合產生一時域生理指數及一頻域生理指數,並個別對該時域生理指數進行時域分析,以及對該頻域生理指數進行頻域分析,以判斷產生該吞嚥結果。
TW110126005A 2021-07-15 2021-07-15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TWI778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6005A TWI778710B (zh) 2021-07-15 2021-07-15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6005A TWI778710B (zh) 2021-07-15 2021-07-15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8710B TWI778710B (zh) 2022-09-21
TW202304376A true TW202304376A (zh) 2023-02-01

Family

ID=84958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6005A TWI778710B (zh) 2021-07-15 2021-07-15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87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8302B2 (ja) * 2014-04-24 2018-09-12 株式会社タニタ 嚥下検査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06183247U (zh) * 2016-07-27 2017-05-24 林枫 一种摄食吞咽行为监测与管理装置
CN109843172A (zh) * 2016-08-15 2019-06-04 国立大学法人筑波大学 吞咽动作测定装置和吞咽动作支援系统
CN108652621B (zh) * 2018-04-04 2021-08-27 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吞咽实时监测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8710B (zh)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92513A1 (en) Remote Physiological Monitor
CN2824836Y (zh) 头戴式生理参数测量仪
WO2016177350A1 (zh) 基于生物阻抗的睡眠呼吸状态信号采集设备及监测系统
KR101238192B1 (ko) 귀-부착형 센서셋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1218203B1 (ko) 인체 장착형 센서셋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21074627A (ja) 生体信号計測装置
CN111407271A (zh) 一种自供电柔性电极的智能可穿戴组件
CN202891917U (zh) 心电体温传感带
TW202041194A (zh) 睡眠生理系統
CN106923799A (zh) 一种具有健康监护及反馈治疗功能的手机
KR101246183B1 (ko) 밴드형 센서셋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4274173A (zh) 一种基于生物阻抗的穿戴式睡眠呼吸状态监测系统
JP2022532849A (ja) 睡眠生理システム及び睡眠警告方法
JP2010207532A (ja) 眼振記録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眼振検査システム
CN110507312A (zh) 一种头戴式运动健康及心脑功能监测装置
WO2018207935A1 (en) Swallowing-relat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pparatus,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program
TWI603709B (zh) Dynamic cardiovascular activ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WO2015012511A1 (ko) 휴대형 수면 데이터 계측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면 검사 시스템
TWI778710B (zh) 非接觸式偵測吞嚥功能的裝置及其偵測方法
CN110772225A (zh) 一种人体生理信号采集设备及方法
CN213637904U (zh) 一种穿戴式智能多功能防护头环
CN214157354U (zh) 听诊可视化装置
KR101549109B1 (ko) 스마트와치를 이용한 헬스 케어 시스템
WO2017060560A1 (en) Arrangement for carrying out electrode measurements
CN216417158U (zh) 一种可穿戴感测装置及无线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