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8035A -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8035A
TW202248035A TW110130190A TW110130190A TW202248035A TW 202248035 A TW202248035 A TW 202248035A TW 110130190 A TW110130190 A TW 110130190A TW 110130190 A TW110130190 A TW 110130190A TW 202248035 A TW202248035 A TW 2022480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scraper
screen
squeegee
rotary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0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島一夫
長谷川邦貴
葛巻翔平
松居浩一
西木茂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本淺田精密網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日本淺田精密網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8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803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0Inking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使用環狀網版(50)對工件(101)進行印刷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其具備有:刮刀(84),其被配置於較印刷位置P更前方,並在前面形成有油墨積存(99),而將油墨(83)塗敷於上述環狀網版(50);及刮漿板(82),其被配置於印刷位置P,並在前面不形成油墨積存(99),而使用由上述刮刀(84)所塗敷之油墨(83)來進行印刷。

Description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旋轉網版印刷(Rotary screen printing)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者。
過去以來,已存在有使用環狀網版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5-5302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19143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習知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由於使用環狀網版,因此油墨之供給會變複雜。 本發明提供可適當地進行油墨之供給,而將印刷圖案正確地加以印刷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係使用環狀網版對工件進行印刷者;其具備有: 刮刀,其被配置於較印刷位置更前方,並在前面形成有油墨積存之狀態下,將油墨塗敷於上述環狀網版;及 刮漿板,其被配置於印刷位置,並在前面不具有油墨積存之狀態下,使用由上述刮刀所塗敷之油墨來進行印刷。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由於刮漿板使用由刮刀所塗敷之油墨來進行印刷,因此可使油墨之供給量變適當。
以下,雖標示以符號而進行說明,但該符號並非被用來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者。 於圖式中,XYZ係相互地正交的方向。 所謂上下係圖式之Z方向,意指鉛直方向上的上下。 所謂寬度係圖式之Y方向的長度,意指水平方向上的長度。 所謂前方、前側或前,意指圖式之X方向的左側。 所謂後方、後側或後,意指圖式之X方向的右側。
實施形態1.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之概要構成的說明*** 圖1係使用環狀網版50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之概要立體圖。 圖2係使用環狀網版50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之概要剖視圖。 於圖1、圖2中,元件符號P係環狀網版50之印刷位置。 於圖1、圖2中,元件符號Q係環狀網版50之塗敷位置。
●刮漿板82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係具有將油墨83自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朝向外表面52壓出之刮漿板82。 刮漿板82係橡膠製或氨基甲酸乙酯製之刮片。
●刮刀84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將油墨83塗敷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刮刀84。 刮刀84被配置於較印刷位置P更前側之塗敷位置Q。 刮刀84係不鏽鋼製或其他金屬製的平板。 刮刀84係矩形之板,於刮刀84上沒有孔。
●油墨83 油墨83藉由未圖示之油墨供給器而被供給至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 油墨供給器將油墨83僅供給至刮刀84之前,而不供給至刮漿板82與刮刀84之間。 油墨83只要為漿體、錫膏、染料、其他具有黏性之液狀物質即可。 油墨83較佳的具體例係戴西爾公司(Daicel Corporation)製之銀膏(DNS-0404P)。
●油墨積存99 油墨83於刮刀84之前形成油墨積存99。 油墨積存99僅存在於刮刀84之前,而不存在於刮漿板82之前。
●滾筒200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滾筒200。 滾筒200係配置於印刷位置P之正下方。 滾筒200係設為與環狀網版50相同直徑之圓筒形。 滾筒200係橡膠製、氨基甲酸乙酯製、矽氧樹脂製、樹脂製、或金屬製。
●工件101 工件101係長尺寸之具有柔軟性的薄膜基材。 工件101自一搬送滾筒90被捲出,並被捲取於另一搬送滾筒90。 於工件101,印刷有印刷線102。 印刷線102係電極圖案或配線圖案。
***環狀網版50之構成的說明*** ●環狀網版50之整體構成 根據圖3,對環狀網版50之整體構成進行說明。 環狀網版50係旋轉網版印刷裝置所使用之無端金屬遮罩網版。 環狀網版50係作為藉由旋轉網版印刷裝置所進行之連續圖案印刷用之板件而被利用。 圖3所示之環狀網版50係將板材設為環狀之圓筒狀網版。
環狀網版50具有圓筒狀或環狀之網屏51。 網屏51係開孔之金屬帶,且為穿孔金屬帶。 在圖3中,顯示等間隔地存在平行之三條印刷圖案的情形。 環狀網版50之直徑係10cm~30cm。
環狀網版50於兩端具有端環59。 端環59係環狀之金屬環。 端環59藉由螺釘112來固定網屏51。 端環59被安裝於未圖示之驅動機構,環狀網版50藉由驅動機構進行旋轉。 旋轉速度係每秒三分之一轉,網屏51之周速度係每秒100mm至300mm。
●環狀網版50之外表面52與內表面54 網屏51於外周具有外表面52,並於內周具有內表面54。 圖4係環狀網版50之外表面52與內表面54的局部剖視立體圖。
●溝部60(對工件之印刷圖案) 外表面52具有平行地被形成之複數條溝部60。 在圖4中,顯示存在平行之兩條溝部60的情形。 溝部60係被形成於外表面52之連續的印刷圖案。 於溝部60填充有油墨83,藉由油墨83被轉印,來印刷連續圖案。
●凹部62 溝部60形成環狀之凹部62。 凹部62係於長度方向上連續地被形成之コ字溝或U字溝。 凹部62係被形成於環狀網版50之網屏51之外表面52的空間。 凹部62係用以將自貫通孔66被壓出之油墨加以積存並整理成直線形狀的空間。
溝部60具有自凹部62之底面63至網屏51之外表面52為止的深度。 溝部60之深度係網屏51之厚度的30%以上且90%以下,較佳係60%以上且90%以下,且更佳係80%。 溝部60之寬度係印刷圖案之寬度,可為50μm以下,且可為100μm、200μm、500μm、或其他任意的寬度。
●貫通孔66(油墨之供給圖案) 溝部60具有自凹部62之底面63貫通至環狀網版50之網屏51之內表面54為止的貫通孔66。 貫通孔66呈圓筒形或矩形。 貫通孔66於溝部60以既定之排列圖案被排列。 貫通孔66亦被形成於接合有端部58之接合部56。 貫通孔66係用以於形成有環狀網版50時,以刮漿板推壓位於內部之具導電性的油墨83,使油墨83穿透至外側的孔。 貫通孔66的尺寸(直徑或邊長)較佳係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更佳係20μm。
於網屏51中,油墨之供給圖案(複數個貫通孔66)之內表面54的合計面積,小於對工件之印刷圖案(溝部60)之外表面52的合計面積。 於網屏51中,油墨之供給圖案(複數個貫通孔66)的合計體積,小於對工件之印刷圖案(溝部60)的合計體積。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之構成的說明*** 圖5係使用環狀網版50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前視圖。 圖6係使用環狀網版50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側視圖。
●基座70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一對基座70。 基座70藉由未圖示之安裝機構,將環狀網版50之端環59可進行旋轉地加以安裝。 於基座70之中央形成有被開口的窗78。
●上下機構71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上下機構71。 上下機構71係使刮刀84與刮漿板82同時地上下移動同等之量的機構。 上下機構71係於印刷中對刮漿板82施加印刷壓力的機構。 上下機構71具有一對汽缸72、一對上下柱73、及一根水平柱74。 一對汽缸72被固定於一對基座70之上。 一對上下柱73被配置於一對基座70之外側。 一對上下柱73藉由一對汽缸72上下移動。 水平柱74之兩端被固定於一對上下柱73之下端。 水平柱74貫通環狀網版50之中空部分與一對基座70之窗。 水平柱74將刮漿板82與刮刀84加以固定。 水平柱74以刮漿板82之前端成為印刷位置P之方式固定刮漿板82。 水平柱74以刮刀84之前端成為塗敷位置Q之方式固定刮刀84。 刮刀84具有較刮漿板82的寬度更長的寬度。
●刮漿板82與刮刀84 圖7係實施形態1之刮漿板82與刮刀84的放大側視圖。 於圖7之環狀網版50之內側下部,將刮漿板82與刮刀84之左側稱為前方、前側或前。 於圖7之環狀網版50之內側下部,將刮漿板82與刮刀84之右側稱為後方、後側或後。 於印刷中,印刷壓力藉由上下機構71朝向鉛直線A之下方向被施加於刮漿板82。 於印刷中即便印刷壓力施加於刮漿板82,刮刀84亦不會推壓網屏51。 刮刀84被固定在於印刷中與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剛好接觸或稍微分開的位置。 刮刀84於底面具有與切線G平行之平行面86。 刮刀84之前面與底面正交。 藉由平行面86,可將油墨83填入貫通孔66,並且可刮取位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之多餘的油墨83。 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與平行面86之間的間隙,會成為已被塗敷之油墨的厚度。
●油墨積存99 如圖7所示,僅於刮刀84之前,形成自油墨供給器所供給之油墨的油墨積存99。 於刮漿板82之前不存在油墨積存99。 刮漿板82僅利用由刮刀84所塗敷之油墨來進行印刷。
●印刷角度D 於圖7中,C為環狀網版50之旋轉中心。 刮漿板82被配置為相對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切線F而以既定之印刷角度D(D<90度)相交。 刮漿板82之下端存在於通過旋轉中心C之鉛直線A上,與印刷位置P一致。
●塗敷角度E 刮刀84之前面被配置為相對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切線G呈直角(塗敷角度E=90度)地相交。 若塗敷角度E小於印刷角度D,油墨83之填入量由於存在有變得過大的可能性,因此期望為塗敷角度E大於印刷角度D(塗敷角度E>印刷角度D)。 當要增加油墨83之填入時,可將塗敷角度E設為未滿90度,而當要減少油墨83之填入時,則將塗敷角度E設為超過90度。 若將塗敷角度E設為過大,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越過刮刀84之上部的可能性便會變高。 塗敷角度E較佳係6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60度≦塗敷角度E≦120度),而更佳係80度以上且100度以下(80度≦塗敷角度E≦100度)。 於刮刀84之前面與底面正交之情形時,為了防止刮刀84之前面與底面的稜角使網屏51損傷,因此將塗敷角度E設為超過90度,且亦可設為100度以上且120度以下(100度≦塗敷角度E≦120度)。
●安裝角度H 刮刀84沿著通過旋轉中心C之直線B而被配置。 鉛直線A與直線B間之安裝角度H未滿90度且大於0度。 若將安裝角度H設小,刮漿板82與刮刀84便會接觸。 若將安裝角度H設大,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自刮刀84之兩端流出至外側的可能性便變高。 安裝角度H較佳係20度以上且60度以下(20度≦安裝角度H≦60度),而更佳係30度以上且45度以下(30度≦安裝角度H≦45度)。
●殘留油墨96 於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中,不存在刮取在印刷後殘留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之殘留油墨96的刮取構件及刮取機構。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不刮取在印刷後殘留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殘留油墨96。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在使殘留油墨96附著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狀態下使環狀網版50旋轉。 刮刀84將附著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殘留油墨96加以刮取並收集至油墨積存99。
***旋轉網版印刷方法的說明*** 圖8係自環狀網版50之旋轉中心觀察半徑方向的展開圖。 根據圖8來說明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步驟S1. 固定步驟 將刮刀84與刮漿板82固定於水平柱74。
●步驟S2. 配置步驟 使水平柱74下降,而將刮刀84配置於較印刷位置P更前方之塗敷位置Q,並將刮漿板82配置於印刷位置P。
●步驟S3. 油墨供給步驟 將油墨83供給至刮刀84之前,僅於刮刀84之前面形成油墨積存99。 不將油墨83供給至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 於刮漿板82之前面不形成油墨積存99。
●步驟S4. 塗敷步驟 使環狀網版50旋轉,並藉由刮刀84將油墨83塗敷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 刮刀84對於環狀網版50,一邊將油墨83作為填充油墨95填入貫通孔66,一邊將塗敷油墨98加以塗敷。
首先,刮刀84填充油墨95壓入貫通孔66。 此外,刮刀84將貫通孔66之填充油墨95壓出至溝部60。 自貫通孔66被壓出之填充油墨95擴展至溝部60之底面63,而且逐漸蓄積於溝部60之凹部。 刮刀84至少將填充油墨95足以覆蓋溝部60之底面63之量的油墨83加以填充。 較佳係刮刀84填充油墨83直至填充油墨95填滿溝部60之深度的一半以上。 更佳係刮刀84填充油墨83直至填充油墨95填滿溝部60之深度的三分之二以上。 另一方面,刮刀84不可填滿至填充油墨95自溝部60溢出的程度。 刮刀84不可使填充油墨95突出至較外表面52更外側。 刮刀84亦可填充油墨83直至填充油墨95的厚度成為網屏51的厚度之三分之二以上且四分之三以下的厚度。
於塗敷中,刮刀84持續阻擋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流出至刮刀84之後方的情形。 於塗敷中,刮刀84僅於刮刀84之前方持續形成油墨積存99。
●步驟S5. 印刷步驟 藉由刮漿板82,僅使用由刮刀84所填入之填充油墨95與所塗敷之塗敷油墨98來進行印刷。
●步驟S6. 後步驟 不刮取在印刷後殘留於環狀網版之內表面54的殘留油墨。 於使殘留油墨附著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之狀態下使環狀網版50旋轉。
●步驟S7. 回收步驟 藉由刮刀84,將附著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殘留油墨回收至多餘之油墨的油墨積存99。 其後,重複進行步驟S4至步驟S7。
***印刷方法與印刷狀態的說明*** ●油墨積存99 於刮刀84之前方存在油墨積存99。 油墨積存99之寬度小於刮刀84之寬度。 油墨83具有黏性,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外側的兩端流至刮刀84的後方。
●塗敷油墨98 於刮刀84之後方,形成有被塗敷油墨83之塗敷區域H1。 塗敷區域H1之寬度與油墨積存99之寬度相同。 於塗敷區域H1存在油墨83被形成為薄膜狀之塗敷油墨98。 於刮漿板82之前方存在塗敷區域H1。 刮漿板82之寬度小於塗敷區域H1之寬度。 因此,塗敷區域H1之較刮漿板82之寬度更外側的區域,成為未被利用之印刷外區域H2。
●未利用油墨94 於印刷外區域H2,殘存有未被利用之薄膜狀的未利用油墨94。
●刮取油墨97 其存在有在刮漿板82之前方,由刮漿板82所刮取之塗敷油墨98作為刮取油墨97而堆積之可能性。刮取油墨97係塗敷油墨98之一部分,且為未被使用於印刷之剩餘油墨。 在存在溝部60的部分,由於刮漿板82將塗敷油墨98使用於溝部60,因此較少產生刮取油墨97。 在不存在溝部60的部分,由於刮漿板82未將塗敷油墨98使用於溝部60,因此有存在產生刮取油墨97的可能性。 刮取油墨97並非會積極地產生者,而係伴隨著印刷而被動地產生者。 刮取油墨97的量依存於塗敷油墨98的厚度。 藉由調整刮刀84之安裝高度來變更內表面54與刮刀84之間隙的間隔,可調整刮取油墨97之量。 刮取油墨97的寬度與刮漿板82的寬度相同。 刮取油墨97的量為少量,刮取油墨97不會自刮漿板82之兩端流出至刮漿板82之後方。
●殘留油墨96 於刮漿板82之後方,存在有所塗敷之塗敷油墨98已消失的印刷區域J。 印刷區域J的寬度與刮漿板82的寬度相同。 於印刷區域J,存在有未被利用於印刷之殘留油墨96存在的可能性。
●殘留油墨96與未利用油墨94的落下 圖9係表示油墨83之狀態的圖。 殘留油墨96存在於貫通孔66之內部、凹部62之壁部、及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印刷區域J。 此外,於印刷外區域H2亦存在有未利用油墨94。 殘留油墨96與未利用油墨94雖藉由環狀網版50之旋轉而旋轉一圈,但由於為些許之油墨量,而且由於油墨83具有黏性,因此不會自內表面54剝落而落下。
●流出油墨的落下 油墨83雖不會作為流出油墨而自刮刀84之外側的兩端流出至刮刀84之後方,但假使即便流出,流出油墨亦會因油墨83的黏性,並不會自內表面54剝落而落下。此外,即便流出油墨萬一自內表面54剝落而落下,因為則落下至印刷區域J之外側而被回收至油墨積存99,所以不會有不良的影響。
●濕潤性的恢復 殘留油墨96與未利用油墨94雖會於旋轉一圈之期間內乾燥,但以如下之方式將其恢復為濕潤的油墨。 1. 位於內表面54之殘留油墨96與未利用油墨94,藉由被一油墨積存99所覆蓋,而自油墨積存99的油墨83吸收濕潤性。 2. 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作為填充油墨95而被填充至貫通孔66與凹部62,貫通孔66與凹部62之殘留油墨96藉此自填充油墨95吸收濕潤性。 3. 於自刮刀84旋轉至刮漿板82之期間,殘留油墨96與填充油墨95同化而成為一體,未利用油墨94由被塗敷之塗敷油墨98所覆蓋而與被塗敷之油墨同化而成為一體。 因此,於事前填充油墨83,利用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之旋轉等待時間T,來促進濕潤性的恢復。
●填充性的提升 填充油墨95通過複數個貫通孔66而流入溝部60。 通過貫通孔66之填充油墨95呈柱狀。 流入溝部60之柱狀的填充油墨95,依照溝部60的形狀而成為油墨塊。 通過複數個貫通孔66之複數個填充油墨95,於溝部60中相互地與相鄰之填充油墨95合體,而且合體後之油墨以填埋溝部60之方式變形成油墨塊。然後,通過貫通孔66之柱狀的填充油墨95被追加至油墨塊,而使油墨塊的體積增大。 該等填充油墨95之合體及填充油墨95的變形,可能因油墨之黏性而花費時間。 此外,填充油墨95在無間隙且均勻地填充至溝部60為止,亦將耗費許多時間。 因此,在事前填充油墨83,並利用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之旋轉等待時間T,來促進油墨朝溝部60之填充性的提升。
●旋轉等待時間T 旋轉等待時間T由於係網屏51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的移動時間,因此旋轉等待時間T為如下所示。 旋轉等待時間T =(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之圓弧長/圓周長)×旋轉一圈的時間 =(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之中心角/360度)×旋轉一圈的時間 =(安裝角度H/360度)×旋轉一圈的時間 =(安裝角度H/360度)×(1/旋轉速度)
旋轉速度若設為每秒三分之一轉,且設為20度≦安裝角度H≦60度,旋轉等待時間T便係如下所示。 旋轉等待時間T =(20度以上且60度以下/360度)×旋轉一圈的時間 =(20度以上且60度以下/360度)×(1/(每秒三分之一轉)) =1/6秒以上且0.5秒以下
旋轉速度若設為每秒三分之一轉,且設為30度≦安裝角度H≦45度,旋轉等待時間T便係如下所示。 旋轉等待時間T =(30度以上且45度以下/360度)×旋轉一圈的時間 =(30度以上且45度以下/360度)×(1/(每秒三分之一轉)) =0.25秒以上且0.375秒以下 如此,刮刀84被配置於可確保殘留油墨96能夠恢復濕潤性之旋轉等待時間T的塗敷位置Q。旋轉等待時間T較佳係1/6秒以上且0.5秒以下,而更佳係0.25秒以上且0.375秒以下。
●比較例1(刮漿板82之前方存在油墨積存99) 假如,若不存在刮刀84並於刮漿板82之前方形成油墨積存99,由於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的填充與印刷同時進行,因此乾燥之殘留油墨96無法與填充油墨95同化,油墨的填充與壓出會因為殘留油墨96的存在而受到阻礙。 又,若不存在刮刀84並於刮漿板82之前方形成油墨積存99,由於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的填充與印刷同時進行,因此存在有來不及進行溝部60中之填充油墨95之合體及填充油墨95之變形的狀態下直接被印刷的可能性。於來不及進行填充油墨95之合體及填充油墨95之變形的情形時,由於在填充油墨95與溝部60之間會產生間隙或空間,因此會妨礙正確的印刷。 又,若不存在刮刀84而於刮漿板82之前方形成油墨積存99,由於油墨積存99之寬度方向的油墨量並非固定,因此有存在油墨83的填充量在寬度方向上產生差異的可能性。若於刮刀84之前方形成油墨積存99,由於刮刀84塗敷均勻之厚度的塗敷油墨98,因此可使印刷時寬度方向上之油墨83的供給量均勻。
●比較例2(於刮刀84之前方與刮漿板82之前方的雙方存在油墨積存99) 假設在刮刀84之前方與刮漿板82之前方的雙方形成油墨積存99時,則會有刮刀84之前方的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的填充、及刮漿板82之前方的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的填充,而存在有油墨過多之印刷的可能性。 又,若於刮刀84之前方與刮漿板82之前方的雙方形成油墨積存99,在旋轉等待時間內之殘留油墨96與填充油墨95之同化後,則會使刮漿板82之前方的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的填充,而油墨過多之印刷的可能性便提高。
***實施形態1的特徵*** 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係使用環狀網版50對工件進行印刷的裝置。 刮刀84被配置於較印刷位置P更前方的塗敷位置Q,將油墨83塗敷於環狀網版50。 刮漿板82被配置於印刷位置P,將由刮刀84所塗敷之油墨83自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朝向外表面壓出。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在刮刀84之前面形成油墨積存99之狀態下,且在刮漿板82之前面未形成油墨積存99之狀態下,進行印刷。 上下機構71使刮漿板82與刮刀84同時朝上下(鉛直方向)移動相同距離的量。
***實施形態1的效果*** 根據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由於可進行適當油墨量的印刷,因此可進行正確的印刷。 例如,刮漿板82之前方之油墨量由於在寬度方向上均等,因此用於三條印刷線102之油墨量的差異消失,三條直線之線寬則變均等。 又,刮漿板82之前方之油墨量由於在印刷線102之前後(時間軸方向)上亦變為均等,因此用於一條印刷線102之油墨量所因時間所導致的差異消失,線寬在一條直線之前後變成均等。
又,在事前填充油墨83,並利用自塗敷位置Q至印刷位置P之旋轉等待時間T,則可謀求油墨填充至溝部60之填充性與油墨之濕潤性的提升。 尤其,於使用油墨之供給圖案(複數個貫通孔66)與對工件之印刷圖案(溝部60)不同之網屏51的情形時,如藉由在事前填充油墨83,則可預先將油墨83填充至印刷圖案(溝部60)。 或者,於油墨之供給圖案(複數個貫通孔66)的面積或體積小於對工件之印刷圖案(溝部60)的面積或體積之情形時,如藉由在事前填充油墨83,則可預先將油墨83填充至面積或體積較大的印刷圖案(溝部60)。 又,於對工件之印刷圖案(溝部60)為印刷線102般沒有中斷部之連續直線圖案印刷的情形時,可在事前填充油墨83並使油墨合體且變形,藉此則可印刷沒有中斷部之連續直線圖案。 尤其,於印刷線102為配線之情形時,必須為沒有斷線的印刷,藉由在事前填充油墨83則可使斷線的可能性減少。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效果為如下所述。 1. 由於藉由刮刀84來塗敷油墨83,因此油墨83的量成為最佳的量。 2. 由於在刮刀84之前方形成有油墨積存99,且在刮漿板82之前方未形成有油墨積存99,因此油墨的量成為最佳的量。 3. 由於將刮刀84的寬度設為大於刮漿板82的寬度,因此刮刀84之前方之油墨積存99的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兩端迂迴而流入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刮刀84可以油墨積存99之油墨83不會到達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之方式進行阻擋。 4. 由於刮刀84將在印刷後殘留於環狀網版之內表面54的殘留油墨加以刮取並吸收至油墨積存99,因此其不需要殘留油墨之刮取構件及刮取機構。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其他例*** 圖10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之變形例的圖。 刮刀84於底面之前方具有傾斜面85,並於底面之後方具有與切線G平行的平行面86。 藉由具有傾斜面85,可相較於僅有平行面86之情形,將更多的油墨83填入貫通孔66。 藉由平行面86,可刮取位於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的油墨83。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其他例*** 圖1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之變形例的圖。 刮刀84於寬度方向之兩端具有一對翅膀部87。 一對翅膀部87於較印刷圖案更外側被配置為八字狀或ハ字狀。 翅膀部87之底面沿著環狀網版50之內表面54成為圓弧狀。 藉由翅膀部87,可將位於刮刀84之兩端之多餘的油墨83刮至有印刷圖案之中央側。 由於有翅膀部87存在,因此刮刀84之前方之油墨積存99的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兩端迂迴而流入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 在有翅膀部87存在之情形時,由於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兩端迂迴,因此亦可將塗敷角度E設為超過90度。例如,亦可設為100度≦塗敷角度E≦150度。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其他例*** 圖12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之變形例的圖。 刮刀84的寬度與網屏51的寬度相同。 刮刀84之兩端面與一對端環59之內側面相接。 由於刮刀84的寬度與網屏51的寬度相同,因此刮刀84之前方之油墨積存99的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兩端迂迴而流入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 由於油墨83不會自刮刀84之兩端迂迴,因此亦可將塗敷角度E設為超過90度。例如,亦可設為100度≦塗敷角度E≦150度。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其他例*** 圖1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之變形例的圖。 刮刀84具有凹凸面或波浪面。 於刮刀84之後方凹陷的部分係有溝部60的部分,而該溝部60具有印刷圖案。 於刮刀84之後方凹陷的部分形成油墨積存99。
***實施形態1之刮刀84的安裝例*** 圖14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安裝例的圖。 位置調整部91與角度調整部92被安裝於水平柱74。 位置調整部91對刮刀84之上下左右的位置進行調整。 藉由位置調整部91之上下位置調整功能,則即便於刮漿板82之印刷時的上下位置被變更之情形時,亦可將刮刀84之位置調整至適當的位置。 角度調整部92對刮刀84相對於之鉛直方向的角度進行調整。 藉由角度調整部92,可在最大90度(K=90度)之範圍內變更刮刀84的角度。 即便在刮刀84之角度被變更之情形時,亦可藉由位置調整部91之上下左右位置調整功能,將刮刀84之位置調整至適當的位置。 再者,於角度調整部92以旋轉中心C為中心使刮刀84旋轉來變更刮刀84之安裝角度H的情形時,其不需要進行起因於角度調整之上下左右的位置調整。
***實施形態1之蓋75的安裝例*** 圖15係實施形態1之蓋75的安裝圖。 蓋75被固定於水平柱74。 蓋75係被配置於刮刀84與刮漿板82之間的平面板。 蓋75係被配置於一對端環59之間的平面板。 蓋75係覆蓋塗敷區域H1來防止塗敷油墨98之乾燥的封閉屋頂。 蓋75係防止垃圾及塵埃朝向塗敷油墨98之表面落下的防護屋頂。 蓋75亦可被固定於刮刀84的背面而非水平柱74。 蓋75既可為曲面板而非平面板,亦可為以旋轉中心C為中心之圓筒的局部曲面板。 又,亦可於刮刀84之前方設置覆蓋油墨積存99的蓋75。
實施形態2. 以下,對與實施形態1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6係進行平版印刷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立體圖。 圖17係進行平版印刷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剖視圖。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橡皮滾筒(Blanket)300。 橡皮滾筒300呈與環狀網版50相同直徑的圓筒形。 橡皮滾筒300係矽氧樹脂製。
環狀網版50之直線的印刷圖案會被印刷於橡皮滾筒300。 橡皮滾筒300之直線的印刷圖案作為印刷線102被轉印至工件101。
實施形態3. 以下,對與實施形態1、2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8顯示皮帶狀或帶狀之環狀網版50之情形,而非筒型狀的網版。 於環狀網版50不存在端環59。 環狀網版50藉由被設於環狀網版50之內側之兩端的一對搬送滾筒90而進行旋轉。
***實施形態的補充說明*** 上下機構71亦可並非使刮刀84與刮漿板82一起朝上下移動,而個別地設置僅用於刮漿板82之上下機構及僅用於刮刀84之上下機構。 其亦可不要上下柱73,而利用一對汽缸72使水平柱74的兩端上下移動。 其亦可不要水平柱74,而將刮刀84與刮漿板82的兩端固定於一對上下柱73。 其既可將前述之實施形態加以組合,亦可將實施形態之一部分加以組合。
50:環狀網版 51:網屏 52:外表面 54:內表面 56:接合部 58:端部 59:端環 60:溝部 62:凹部 63:底面 66:貫通孔 70:基座 71:上下機構 72:汽缸 73:上下柱 74:水平柱 75:蓋 78:窗 82:刮漿板 83:油墨 84:刮刀 85:傾斜面 86:平行面 87:翅膀部 90:搬送滾筒 91:位置調整部 92:角度調整部 94:未利用油墨 95:填充油墨 96:殘留油墨 97:刮取油墨 98:塗敷油墨 99:油墨積存 100:旋轉網版印刷裝置 101:工件 102:印刷線 112:螺釘 200:滾筒 300:橡皮滾筒 A:鉛直線 B:直線 C:旋轉中心 D:印刷角度 E:塗敷角度 F:切線 G:切線 H:安裝角度 H1:塗敷區域 H2:印刷外區域 J:印刷區域 P:印刷位置 Q:塗敷位置 T:旋轉等待時間
圖1係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立體圖。 圖2係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剖視圖。 圖3係實施形態1之環狀網版50的立體圖。 圖4(a)及(b)係實施形態1之環狀網版50之外表面52與內表面54的局部剖視立體圖。 圖5係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前視圖。 圖6係實施形態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側視圖。 圖7係實施形態1之刮漿板82與刮刀84的放大側視圖。 圖8係實施形態1之印刷方法的說明圖。 圖9係實施形態1之油墨83的狀態圖。 圖10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變形例的圖。 圖1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變形例的圖。 圖12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變形例的圖。 圖1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變形例的圖。 圖14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刮刀84之安裝例的圖。 圖15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蓋75之安裝例的圖。 圖16係實施形態2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立體圖。 圖17係實施形態2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100的概要剖視圖。 圖18係表示實施形態3之皮帶狀之環狀網版50的圖。
50:環狀網版
51:網屏
60:溝部
82:刮漿板
83:油墨
84:刮刀
90:搬送滾筒
99:油墨積存
100:旋轉網版印刷裝置
101:工件
102:印刷線
200:滾筒
P:印刷位置
Q:塗敷位置

Claims (17)

  1. 一種旋轉網版印刷裝置,係使用環狀網版對工件進行印刷者;其具備有: 刮刀,其被配置於較印刷位置更前方,並在前面形成有油墨積存之狀態下,將油墨塗敷於上述環狀網版;及 刮漿板,其被配置於印刷位置,並在前面不存在油墨積存之狀態下,使用由上述刮刀所塗敷之油墨來進行印刷。
  2. 如請求項1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阻擋油墨積存中的油墨流出至上述刮刀之後方的情形, 且僅於上述刮刀之前方形成有油墨積存。
  3. 如請求項1或2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一邊將油墨填入上述環狀網版,一邊將油墨加以塗敷, 上述刮漿板僅利用由上述刮刀所填入之油墨與已被塗敷之油墨來進行印刷。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在藉由上述刮漿板所進行之印刷後不刮取殘留於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的殘留油墨,而在使殘留油墨附著於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的狀態下使上述環狀網版旋轉, 上述刮刀將附著於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的上述殘留油墨收集至上述油墨積存。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其具備有使上述刮漿板與上述刮刀同時地朝上下移動相同距離量的上下機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被配置為相對於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的切線呈直角地相交。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於底面之前方具有傾斜面,而於底面之後方具有平行面。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於較印刷圖案更外側具有被配置為八字狀或ハ字狀之翅膀部, 上述翅膀部的底面沿著環狀網版之內表面而成為圓弧狀。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具有與上述環狀網版之網屏的寬度相同的寬度。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刮刀具有在凹陷部分形成油墨積存的凹凸面。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其具備有: 位置調整部,其對上述刮刀的位置進行調整;及 角度調整部,其對上述刮刀的角度進行調整。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環狀網版具有油墨之供給圖案與對工件之印刷圖案不同的網屏, 上述刮刀將油墨填充至上述印刷圖案。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環狀網版具有油墨之供給圖案之面積或體積小於對工件之印刷圖案之面積或體積的網屏, 上述刮刀將油墨填充至上述印刷圖案。
  14. 一種旋轉網版印刷方法,係使用環狀網版對工件進行印刷者;其中, 於較印刷位置更前方配置刮刀,並在上述刮刀之前面形成油墨積存, 藉由上述刮刀,將油墨塗敷於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 於印刷位置配置刮漿板,並在上述刮漿板之前面不形成油墨積存, 藉由上述刮漿板來進行印刷。
  15. 如請求項14之旋轉網版印刷方法,其中, 上述刮刀將對上述環狀網版之內表面塗敷油墨之塗敷角度設為超過90度來塗敷油墨。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旋轉網版印刷方法,其中, 上述刮刀被配置在可確保印刷後殘留於上述環狀網版之殘留油墨之濕潤性可恢復之旋轉等待時間的塗敷位置。
  17. 如請求項16之旋轉網版印刷方法,其中, 上述旋轉等待時間係1/6秒以上且0.5秒以下。
TW110130190A 2021-06-02 2021-08-17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TW2022480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20953 WO2022254598A1 (ja) 2021-06-02 2021-06-02 ロータリー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ロータリー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WOPCT/JP2021/020953 2021-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8035A true TW202248035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22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0190A TW202248035A (zh) 2021-06-02 2021-08-17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248035A (zh)
WO (1) WO202225459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1420A (ja) * 1998-08-27 2000-03-07 Canon Inc ドラム式ペースト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7170310B2 (ja) * 2017-09-07 2022-11-14 マイクロ・テック株式会社 環状スクリーン版、環状スクリーン版製造方法及びロータリースクリーンオフセット印刷装置
JP6999160B2 (ja) * 2017-10-19 2022-02-04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スクリーン製版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4598A1 (ja)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7671B2 (ja) 凹版印刷による微細パターンの印刷方法及び微細パターンの印刷装置
TW202248035A (zh) 旋轉網版印刷裝置及旋轉網版印刷方法
JP2019155652A (ja) 印刷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6281103A (ja) インク供給装置と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パターン形成装置、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装置
US9579878B1 (en) Gravure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EP0843840B1 (en) The provision of tracks on flat substrates by means of a stencil-printing method
JP4016491B2 (ja) スキージとスキージング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TW202133948A (zh) 塗布裝置
US11135832B2 (en) Low-volume flexographic inking system
KR20120097894A (ko) 로터리 스크린프린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크린프린팅
JP3032875B2 (ja) 液体の塗布方法
JP2011173266A (ja) 凸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189263A1 (en) Low-volume gravure inking system
JP2007069382A (ja) 印刷装置
CN113165377B (zh) 低体积柔性版及凹版着墨系统
JP4419468B2 (ja) バー塗布装置
JP2009078500A (ja) 凸版印刷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用いた高分子el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702149B (zh) 轉印裝置及轉印方法
JP3861601B2 (ja) ペースト塗工装置
JP3788388B2 (ja) ペースト塗布装置
JP2007083645A (ja) ブランケットの製造方法と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RU2007112106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атериала основы для трафаретной печати, и материал основы этого типа
JP2017185644A (ja) 印刷装置
JP2016132185A (ja) 補助ドクター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JP2009214302A (ja) 凸版印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