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7681A - 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7681A
TW202247681A TW111103829A TW111103829A TW202247681A TW 202247681 A TW202247681 A TW 202247681A TW 111103829 A TW111103829 A TW 111103829A TW 111103829 A TW111103829 A TW 111103829A TW 202247681 A TW202247681 A TW 2022476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link
inform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國剛
劉朝霞
郭宇宸
李云波
淦明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11054264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938340A/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7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76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2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7J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低時延是802.11be的一個重要特性。發送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之間進行多鏈路(multi-link)傳輸可以極大地減少資料包的時延。然而,目前並沒有關於多鏈路場景下多鏈路的業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指示的方案,接收端設備無法判斷出是哪條鏈路導致某個低時延業務的QoS較差。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以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發送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在該方面中,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根據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在該方面中,多鏈路接收端設備通過接收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發送的業務品質測量報告,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在確定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後,對於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可以採取相應的操作,以進一步改善該條鏈路上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具體地,一種方式是AP之間可以選擇進行通信識別字與鏈路的對應關係(TID-to-link)的協商,使得多條鏈路對應一個TID,以降低該業務的時延;另一種方式是,給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建立相應的受限服務期,使得在該受限服務期內只能傳輸該低時延業務,以避免其它業務對該低時延業務造成干擾;等等。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鏈路指示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鏈路數量和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鏈路識別字。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鏈路指示資訊採用比特點陣圖實現,所述比特點陣圖的第一值指示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
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還包括以下至少一個資訊:流分類服務識別字,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實際測量起始時間,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成功發送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丟棄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發送失敗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多次重傳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平均傳輸時延,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未接收到確認的次數,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收到重疊的基本服務集的次數,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通道負載,基礎延遲範圍,位於至少一個延遲範圍內的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延遲範圍是基於所述基礎延遲範圍得到的。在該實現中,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的上述各個參數均可用於表徵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多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可以包括上述各個參數,也可以包括上述多個參數中的部分參數。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在該方面中,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且發送端設備將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發送給接收端設備,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在該方面中,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且發送端設備將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發送給接收端設備,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根據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在該方面中,接收端設備接收發送端設備發送的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
結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
結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
結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還包括是否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的指示資訊,以及所述平均丟包率的閾值。
結合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還包括以下至少一個資訊:是否為高可靠性業務的指示資訊,業務的最大的時延抖動,是否採用備份傳輸模式的指示資訊,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的指示資訊,是否需要建立受限的服務期的指示資訊。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終端,或者應用於終端中的模組,例如晶片或晶片系統。其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實現上述方法相應的模組、單元、或手段(means),該模組、單元、或means可以通過硬體實現,軟體實現,或者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該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
結合上述第五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收發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處理單元,用於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收發單元,用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結合上述第五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輸入介面、輸出介面和處理電路;其中,處理電路,用於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輸出介面,用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以調用並執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用於該業務指示裝置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當該業務指示裝置為終端時,該通信介面為收發器、輸入/輸出介面、或電路等。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和通信介面,用於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具體地包括: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利用該通信介面與外部通信;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電腦程式,使得該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可以理解,該外部可以是處理器以外的物件,或者是該業務指示裝置以外的物件。
在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介面可以是該晶片或晶片系統上的輸入/輸出介面、介面電路、輸出電路、輸入電路、管腳或相關電路等。該處理器也可以體現為處理電路或邏輯電路。
其中,第五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一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接入網設備,或者應用於接入網設備中的模組,例如晶片或晶片系統。其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實現上述方法相應的模組、單元、或means,該模組、單元、或means可以通過硬體實現,軟體實現,或者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該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
結合上述第六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收發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收發單元,用於接收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結合上述第六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輸入介面、輸出介面和處理電路;其中,輸入介面,用於接收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以及處理電路,用於根據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以調用並執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用於該業務指示裝置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當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接入網設備時,該通信介面為收發器、輸入/輸出介面、或電路等。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和通信介面,用於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具體地包括: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利用該通信介面與外部通信;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電腦程式,使得該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可以理解,該外部可以是處理器以外的物件,或者是該業務指示裝置以外的物件。
在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介面可以是該晶片或晶片系統上的輸入/輸出介面、介面電路、輸出電路、輸入電路、管腳或相關電路等。該處理器也可以體現為處理電路或邏輯電路。
其中,第六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二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終端,或者應用於終端中的模組,例如晶片或晶片系統。其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實現上述方法相應的模組、單元、或手段(means),該模組、單元、或means可以通過硬體實現,軟體實現,或者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該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
結合上述第七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收發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處理單元,用於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收發單元,用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結合上述第七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輸入介面、輸出介面和處理電路;其中,處理電路,用於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輸出介面,用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記憶體,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以調用並執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用於該業務指示裝置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當該業務指示裝置為終端時,該通信介面為收發器、輸入/輸出介面、或電路等。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和通信介面,用於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具體地包括: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利用該通信介面與外部通信;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電腦程式,使得該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可以理解,該外部可以是處理器以外的物件,或者是該業務指示裝置以外的物件。
在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介面可以是該晶片或晶片系統上的輸入/輸出介面、介面電路、輸出電路、輸入電路、管腳或相關電路等。該處理器也可以體現為處理電路或邏輯電路。
其中,第七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三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用於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接入網設備,或者應用於接入網設備中的模組,例如晶片或晶片系統。其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實現上述方法相應的模組、單元、或means,該模組、單元、或means可以通過硬體實現,軟體實現,或者通過硬體執行相應的軟體實現。該硬體或軟體包括一個或多個與上述功能相對應的模組或單元。
結合上述第八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收發單元和處理單元;其中,收發單元,用於接收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處理單元,用於根據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
結合上述第八方面,在又一種可能的實現中,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輸入介面、輸出介面和處理電路;其中,輸入介面,用於接收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以及處理電路,用於根據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該記憶體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耦合,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可以調用並執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程式指令,以使得所述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
示例性地,該業務指示裝置還包括通信介面,該通信介面用於該業務指示裝置與其它設備進行通信。當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接入網設備時,該通信介面為收發器、輸入/輸出介面、或電路等。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和通信介面,用於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具體地包括: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利用該通信介面與外部通信;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運行電腦程式,使得該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實現中的方法。可以理解,該外部可以是處理器以外的物件,或者是該業務指示裝置以外的物件。
在另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業務指示裝置為晶片或晶片系統。該通信介面可以是該晶片或晶片系統上的輸入/輸出介面、介面電路、輸出電路、輸入電路、管腳或相關電路等。該處理器也可以體現為處理電路或邏輯電路。
其中,第八方面中任一種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可參見上述第四方面中不同設計方式所帶來的技術效果,此處不再贅述。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系統,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任一種實現中的業務指示裝置、以及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任一種實現中的業務指示裝置。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系統,包括上述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任一種實現中的業務指示裝置、以及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任一種實現中的業務指示裝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存儲有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所述的方法被執行。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所述的方法被執行。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上述各方面或各方面的任一種實現所述的方法被執行。
下面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進行描述。
本申請的方案主要應用於無線局域網,尤其是應用于多鏈路傳輸場景。如圖1所示,為本申請適用的一種通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該通信系統100包括多鏈路發送端設備11和多鏈路接收端設備12,多鏈路發送端設備11和多鏈路接收端設備12(統稱為“多鏈路設備”)之間通過N條鏈路通信,N為正整數。其中,多鏈路設備工作的頻段可以為以下任一個頻段:1GHz、2.4GHz、5GHz、6GHz以及高頻60GHz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等等。如圖2所示的多鏈路傳輸場景示意圖,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接入點(access point,AP)(也可以稱為接入點多鏈路設備(access point multi-link device,AP MLD)),則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站點(station,STA)(也可以稱為非接入點多鏈路設備(non-access point multi-link device,NON-AP MLD));或者,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STA,則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AP。
其中,如圖3所示的多鏈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本申請實施例中的AP MLD和NON-AP MLD在結構上可以包括:媒體接入控制層(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實體層(physical,PHY)。其中,MAC層又分為高MAC(high MAC)層和低MAC(low MAC)層。具體地,AP MLD中的多個AP共有一個AP high MAC,每個AP對應一個AP low MAC;NON-AP MLD中的多個STA共有一個STA high MAC,每個AP對應一個STA low MAC。AP MLD中的每個AP的AP PHY通過鏈路與對應的NON-AP MLD中的一個STA的STA PHY通信。
當一個發送端設備需要建立一個低時延業務時,可以通過一個資料流規格元素(traffic specification element,TSPEC element)告知接收端設備該低時延業務的具體QoS需求。然而,該資料流規格沒有包括對所需滿足的丟包率的指示。而對於無線系統,很難在滿足時延要求的情況下保證零丟包率。
有鑑於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業務指示方案,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且發送端設備將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發送給接收端設備,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
如圖4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101.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
本實施例中的業務可以是低時延業務,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資料流規格元素,告知接收端設備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由於對於無線系統,很難在滿足時延要求的情況下保證零丟包率,但可以在滿足低時延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因此,本實施例中,業務品質需求資訊還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該丟包率指示資訊用於指示可接受的最大丟包資訊。該發送端設備是多鏈路發送端設備中的其中一個發送端設備;該接收端設備是多鏈路接收端設備中的其中一個接收端設備。舉例說明,該發送端設備可以是AP,則該接收端設備是STA;或者,該發送端設備可以是STA,則該接收端設備是AP。
如圖5所示,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對應的資料流規格元素包括:
元素標識(element ID):用於標識該元素是哪一個元素。舉例說明,該元素標識佔用1個位元組;
長度(length):用於指示該元素所占位元組數目。舉例說明,該長度佔用1個位元組;
通信識別字比特點陣圖(traffic identifier bitmap):用於指示該元素對應於哪些通信識別字(traffic identifier,TID)。其中,TID可以是0~7,也可以是0~15,或者8~15。舉例說明,該通信識別字比特點陣圖佔用1個位元組;
傳輸方向(direction):指示該通信流的方向。00表示上行;10表示下行;01表示直連鏈路;11表示上下行雙向。舉例說明,該傳輸方向佔用1個位元組;
最小服務間隔(minimum service interval):指示該通信流任意兩個服務期之間的最小間隔。舉例說明,該最小服務間隔佔用4個位元組;
最大服務間隔(maximum service interval):指示該通信流任意兩個服務期之間的最大間隔。舉例說明,該最大服務間隔佔用4個位元組;
不活動間隔(inactivity interval):指示該通信流沒有資料包到達的最小間隔。舉例說明,該不活動間隔佔用4個位元組;
掛起間隔(suspension interval):指示該通信流被掛起的最小間隔。舉例說明,該掛起間隔佔用4個位元組;
服務開始時間(service start time):指示服務的開始時間。舉例說明,該服務開始時間佔用4個位元組;
最小資料速率(minimum data rate):指示在媒體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服務存取點位置所對應的最小資料速率。舉例說明,該最小資料速率佔用4個位元組;
平均資料速率(mean data rate):指示在MAC層服務存取點位置所對應的平均資料速率。舉例說明,該平均資料速率佔用4個位元組;
突發大小(burst size):指示該通信流的最大突發大小。舉例說明,該突發大小佔用4個位元組;
時延上限(delay bound):指示該通信流允許的最大時延。舉例說明,該時延上限佔用4個位元組;
丟棄時限(discard age):指示對應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media access control service data unit,MSDU)的最大生命期,超過該生命期發送端需丟棄該MSDU。舉例說明,該丟棄時限佔用2個位元組。
在一個實現中,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因此,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對應的資料流規格元素還包括:
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maximum discarded MSDU count):用於指示對應低時延業務在給定最大時延下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舉例說明,該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佔用4個位元組,則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的範圍可以是0~232。在另外的示例中,該最大丟包數也可以是一個最大丟包範圍。例如,預先設定多個最大丟包範圍與索引之間的對應關係,發送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均存儲該對應關係,則該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可以為上述索引值,可以節省信令開銷;
最大丟包範圍與索引之間的對應關係的一個示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索引 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的範圍
0 0~100
1 101~200
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measurement count):用於指示用於統計丟包率的參考測量數,即發送端設備實際發送的資料包數量。舉例說明,該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可以佔用4個位元組,則該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的範圍可以是0~232。
接收端設備接收到上述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則可以計算出發送端設備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為: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
在另一個實現中,如圖6所示,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因此,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對應的資料流規格元素還包括:
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maximum discarded MSDU rate):用於指示對應低時延業務在給定最大時延下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該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舉例說明,可以預先設定多個最大丟包率與索引之間的對應關係,發送端設備和接收端設備均存儲該對應關係,則該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可以為上述索引值。
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與索引之間的對應關係的一個示例如下表2所示:
表2
索引 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
0 5%
1 10%
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其含義同上面的描述。
接收端設備根據實際接收到的業務資料包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可以計算出實際丟包率,然後判斷是否在上述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之內。
進一步地,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對應的資料流規格元素還可以包括觸發報告相應的參數(triggered reporting parameters):
是否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發送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的指示資訊(triggered report enable):用於指示是否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測量報告。舉例說明,該指示資訊佔用1比特,該1比特取值為“1”時,表示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測量報告;該1比特取值為“0”時,表示關閉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測量報告。關閉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測量報告,是指發送端設備在接收到接收端設備發送的請求時,才發送測量報告給接收端設備。
平均丟包率的閾值(discarded threshold):用於指示觸發測量報告的平均丟包率閾值。該閾值一般小於上述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舉例說明,上述是否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發送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的指示資訊用於指示關閉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測量報告時,則該平均丟包率的閾值對應的比特可以保留或者不出現。
基礎延遲範圍(Bin 0 range):表示傳輸時延(transmit delay)長條圖的第一個直方條(Bin 0)的延遲範圍,即時延位於0<=Delay<B0的MSDU數目。其它直方條(Bin i)是基於該基礎延遲範圍得到的。
進一步地,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對應的資料流規格元素還可以包括:
是否為高可靠性業務的指示資訊:即通過該指示資訊進一步指示該低時延業務是否為高可靠性業務。高可靠性業務對低時延的要求更高。舉例說明,該指示資訊可以為1比特,例如,該1比特取值為“1”,則指示該業務是高可靠性業務;該1比特取值為“0”,則指示該業務不是高可靠性業務。
業務的最大的時延抖動:通過該資訊用於指示發送端設備要求該低時延業務的時延抖動不能超過該最大的時延抖動。可以用若干比特指示該業務的最大的時延抖動。
是否採用備份傳輸模式的指示資訊:該指示資訊用於指示發送端設備和/或接收端設備是否採用備份傳輸模式。備份傳輸模式是指對一個MSDU來說,在發送端設備沒收到接收端設備的成功接收回應(acknowledgement,ACK)之前,可以通過一條或者多條鏈路傳輸該MSDU的多個備份;或者,在接收端設備沒收到發送端設備的ACK之前,可以通過一條或者多條鏈路傳輸該MSDU的多個備份。舉例說明,該指示資訊可以為1比特,例如,該1比特取值為“1”時,表示可以採用備份傳輸模式;該1比特取值為“0”時,表示不採用備份傳輸模式。
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的指示資訊: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可以是增強分散式通道接入(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EDCA)、基於上行鏈路的觸發(trigger-based link)通道接入。其中,EDCA是一種較常用的隨機接入方式;基於上行鏈路的觸發通道接入是指發送端設備發送觸發指示,則接收端設備發送上行資料。該指示資訊可以為1比特,其比特取值與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的對應關係可以是:“0”表示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為EDCA,“1” 表示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為基於上行鏈路的觸發通道接入。
是否需要建立受限的服務期(restricted service period)的指示資訊:受限的服務期是指在該受限的服務期內只能用於傳輸該低時延業務,不能用來傳輸其它業務,以避免其它業務對低時延業務的干擾,減少低時延業務的時延。對於受限的服務期有兩種建立方式:一種是利用目標喚醒時間(target wake time,TWT)來建立,另一種是通過靜默元素(quiet element)來建立。該指示資訊可以為1比特,該1比特取值為“1”時,表示需要建立受限的服務期;該1比特取值為“0”時,表示不需要建立受限的服務期。
S102.發送端設備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S103.接收端設備接收到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並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
接收端設備接收到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解析並獲取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以便瞭解接收端設備的業務品質需求。進一步地,可以在業務傳輸過程中,當業務品質不滿足該業務品質需求時,向發送端設備進行回饋。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且發送端設備將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發送給接收端設備,從而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
為了更好地滿足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發送端設備可以向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以告知當前低時延業務所達到的業務品質。然而,目前沒有多鏈路場景下,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如何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方案,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無法確定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有鑑於此,本申請提供一種業務指示方案,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可以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如圖7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201.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通過多條鏈路承載/傳輸業務,可減少業務的包時延。在業務傳輸過程中,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獲取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在本實施例中,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多鏈路場景,承載業務的可以是所有鏈路,也可以是部分鏈路,通過該鏈路指示資訊指示實際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MSDU的數量(MSDU lost count),丟失的MSDU的數量是指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發送了MSDU,但是沒有收到多鏈路接收端發送的成功接收響應/塊確認(acknowledgement/block acknowledgement,ACK/BA),或者收到ACK/BA但是顯示接收錯誤。
在一個實現中,如圖8所示,該鏈路指示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鏈路數量(number of links)和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鏈路識別字(link ID)。
從而,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鏈路數量:用於指示當前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鏈路數量;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鏈路識別字:即MSDU lost count對應的鏈路識別字:
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MSDU的數量(MSDU lost count):若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鏈路數量為N,則包括N個MSDU lost count,N為正整數;
進一步地,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還包括:
元素標識(element ID):用於標識該元素是哪一個元素。舉例說明,該元素標識佔用1個位元組。
長度(length):用於指示該元素所占位元組數目。舉例說明,該長度佔用1個位元組。
通信識別字比特點陣圖(traffic identifier bitmap):用於指示該元素對應於哪些通信識別字(traffic identifier,TID)。其中,TID可以是0~7,也可以是0~15,或者8~15。舉例說明,該通信識別字比特點陣圖佔用1個位元組。
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實際測量起始時間(actual measurement start time):是指如果是觸發的測量報告,則指觸發條件成立的時刻。例如,可以是觸發時刻的定時同步功能(timing synchronization function,TSF)值。觸發條件成立是指前述實施例中實際平均丟包率大於或等於平均丟包率閾值,則觸發發送測量報告;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成功發送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transmitted MSDU count):是指多鏈路發送端設備成功發送並收到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的ACK/BR的MSDU的數量;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丟棄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MSDU discarded count):是指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因超時或者超過重傳次數而丟棄的MDSU的數量;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發送失敗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MSDU failed count):是指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因超過重傳次數而丟棄的MSDU的數量;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多次重傳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MSDU multiple retry count):是指多鏈路發送端設備成功傳輸且超過一次重傳的MSDU的數量;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平均傳輸時延(average transmit delay):是指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時延之和的平均值,該平均傳輸時延表示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的傳輸時延;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未接收到確認的次數:即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ACK/BR的失敗次數;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收到重疊的基本服務集(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OBSS)幀的次數;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通道負載:例如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通道為忙的比例;
基礎延遲範圍:表示傳輸時延(transmit delay)長條圖的第一個直方條(Bin 0)的延遲範圍,即0<=Delay<B0的MSDU數目;
位於至少一個延遲範圍內的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即Bin i:即時延落在2^(i-1)*B0<=Delay<2^i*B0的MSDU數目,Bin i是基於上述基礎延遲範圍得到的。在圖8中,i為1~5。
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的上述各個參數均可用於表徵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多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可以包括上述各個參數,也可以包括上述多個參數中的部分參數。
在另一個實現中,如圖9所示,為另一種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格式示意圖。與圖8不同,在圖9中,該業務測量報告包括:
鏈路指示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採用比特點陣圖實現,比特點陣圖的第一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舉例說明,該多鏈路場景包括link1~link4共5條鏈路,比特點陣圖的比特取值為“1”指示承載業務的鏈路。該鏈路指示資訊的比特點陣圖為“11001”,則表示鏈路1、鏈路2和鏈路5為承載業務的鏈路;
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MSDU的數量,其含義與圖8所述相同。對應上述比特點陣圖為“11001”,該MSDU lost count重複3次。
該業務測量報告包括的其他參數可以與圖8所述相同。
舉例說明,上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在一個元素(element)中。
多鏈路發送端設備也可以對其它參數進行測量,該參數的測量報告攜帶在一個element中發送。
S202.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可以通過承載業務的任一條鏈路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也可以通過未承載業務的鏈路發送上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S203.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根據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可以獲取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如果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較差,可以準確地確定出是哪條鏈路導致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較差。
進一步地,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在確定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後,對於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可以採取相應的操作,以進一步改善該條鏈路上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具體地,一種方式是AP之間可以選擇進行通信識別字與鏈路(TID-to-link)的映射協商,使得多條鏈路對應一個TID,以降低該業務的時延;另一種方式是,給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建立相應的受限服務期,使得在該受限服務期內只能傳輸該低時延業務,以避免其它業務對該低時延業務造成干擾;等等。
其中,對於TID-to-link映射協商,一種是通過TID-to-link映射來指示每條鏈路是開啟(enable)還是關閉(disable)。例如,如果沒有TID映射到某條鏈路,則該鏈路關閉;相反,如果任意一個TID映射到該鏈路,則稱該鏈路是開啟的,AP MLD和non-AP MLD可以通過開啟的鏈路進行傳輸。
對於TID-to-link 映射協商,回應方存在以下三種回應方式:
方式1,如果該TID-to-link 映射指示只包括關閉一條或者多條鏈路時,則回應方必須接受該TID-to-link映射方案或者這些鏈路被關閉;
方式2,如果該TID-to-link 映射指示包括只包括開啟一條或者多條鏈路時,則回應方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該TID-to-link映射方案;
方式3,如果該TID-to-link 映射指示既包括關閉一條或者多條鏈路,也包括開啟一條或者多條鏈路時,則回應方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絕該TID-to-link映射方案;
此外,對於上述方式1~方式3,如果該TID-to-link 映射指示包括關閉一條或者多條鏈路時,可選地請求方指示該關閉操作是不是強制的,即要求回應方是否必須關閉所述鏈路。
也可以是,對應上述方式3,對於TID-to-link 映射協商,如果該TID-to-link 映射指示既包括關閉一條或者多條鏈路,也包括開啟一條或者多條鏈路時,可選地請求方指示該關閉操作是不是強制的,即要求回應方是否必須關閉所述鏈路。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如圖10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301.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
通過多條鏈路承載/傳輸業務,可減少業務的包時延。該實施例中,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生成該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承載在多鏈路上。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的具體實現可參考圖4所示實施例的步驟S101。
S302.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任一鏈路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S303.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並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
該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要求,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在發送了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之後,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還可以進一步獲取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並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以使得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可以瞭解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S304.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
該步驟的具體實現可參考圖7所示實施例的步驟S201。
S305.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該步驟的具體實現可參考圖7所示實施例的步驟S202。
S306.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根據該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該步驟的具體實現可參考圖7所示實施例的步驟S203。
進一步地,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在確定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後,對於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可以採取相應的操作,以進一步改善該條鏈路上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具體地,一種方式是AP之間可以選擇進行通信識別字與鏈路(TID-to-link)的映射協商,使得多條鏈路對應一個TID,以降低該業務的時延;另一種方式是,給業務品質低於該低時延業務的業務品質需求的鏈路建立相應的受限服務期,使得在該受限服務期內只能傳輸該低時延業務,以避免其它業務對該低時延業務造成干擾;等等。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且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將該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發送給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從而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業務品質需求資訊來決定是否同意該低時延業務的建立。如果同意建立該低時延業務,則需要在滿足時延要求的同時最小化丟包率;且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可以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如圖11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401.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向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發送測量請求。相應地,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該測量請求。該測量請求包括請求測量的鏈路指示資訊。
目前定義了很多無線測量請求(radio measurement request)類型,例如,通道負載(channel load)測量,空閒通道評估(clear channel assessment,CCA)測量,等等。即該無線測量請求用於請求測量通道負載或進行空閒通道評估等。
對於多鏈路場景,一種方式可以是每條鏈路都進行一次無線測量請求/回應幀交互,以對每條鏈路進行測量。然而,這種方式信令開銷大。
本實施例在測量請求中攜帶請求測量的鏈路指示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請求測量的鏈路。
具體地,在測量請求元素(measurement request element)中攜帶子元素(subelement),該子元素包括請求測量的鏈路指示資訊。
如圖12所示,該測量請求元素包括元素標識(element ID)、元素長度(element length)和測量請求資訊(measurement request information)。在本實施例中,該測量請求元素還包括一個子元素。該子元素具體包括子元素標識(subelement ID)、子元素長度(subelement length)、請求測量的鏈路識別欄位表(link ID list)或請求測量的鏈路比特點陣圖(link bitmap)。該請求測量的鏈路識別欄位表包括所有請求測量的鏈路的標識。該鏈路比特點陣圖中有N個比特置為“1”(該取值僅為示例,也可以是置為“0”時表示相同的含義),則表示相應的鏈路都要執行該測量請求。
S402.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向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發送測量回應。相應地,多鏈路發送端設備接收該測量回應。該測量回應包括鏈路指示資訊所指示的鏈路的測量報告資訊。
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上述測量請求後,根據鏈路指示資訊所指示請求測量的鏈路,對這些鏈路進行相應類型的測量。例如,請求測量的鏈路識別欄位表包括link1、link2、link5,測量類型為通道負載測量,則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對link1、link2、link5的通道負載進行測量,並向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發送測量回應。該測量回應包括link1、link2、link5的通道負載測量結果。
或者,多鏈路接收端設備接收到上述測量請求後,根據多鏈路的鏈路標識和鏈路比特點陣圖,確定請求測量的鏈路,對這些鏈路進行相應類型的測量。例如,多鏈路包括link1~link5,鏈路比特點陣圖為“11001”,測量類型為通道負載測量,則多鏈路接收端設備確定對link1、link2、link5的通道負載進行測量,並向多鏈路發送端設備發送測量回應。該測量回應包括link1、link2、link5的通道負載測量結果。
如圖13所示,為測量回應元素(measurement response element)的格式示意圖,該測量回應元素包括元素標識、元素長度和測量報告資訊,如果存在N條請求測量的鏈路,則存在N個測量回應元素。
可以利用目前協議定義的發送流(transmit stream)/類別請求/報告(category request/report),並結合新定義的指示規則來實現對某一流分類服務識別字(stream classification service identifier,SCSID)進行QoS測量。
在一個示例中, AP或者AP MLD發送頻譜測量請求幀(spectrum measurement request frame)或者是無線測量請求幀(radio measurement request frame),請求STA或者Non-AP MLD進行transmit stream/category測量。
其中,如圖14所示,為頻譜測量請求幀的框架格式的示意圖,包括:
類別,占1個位元組;
頻譜管理行動(spectrum management action),占1個位元組;
對話權杖(dialog token),占1個位元組;
測量請求元素,其位元組是可變化的。
其中,測量請求元素的格式如圖15所示,包括:
元素標識,占1個位元組;
元素長度,占1個位元組;
測量權杖(measurement token),占1個位元組;
測量請求模式(measurement request mode),占1個位元組;
測量類型(measurement type),占1個位元組;
測量請求(measurement request),其位元組是可變化的。
其中測量類型會設置為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所對應的索引號。當測量類型設置為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所對應的索引號時,測量請求的格式如圖16所示,包括:
隨機化間隔(randomization interval),占2個位元組;
測量時長(measurement duration),占2個位元組;
對等的站點位址(peer STA addresss),占6個位元組;
流標識(traffic identifier,TID),占1個位元組;
Bin0範圍(Bin 0 range),占1個位元組;
可選的子元素(optional subelements),其位元組是可變化的。
其中,流標識欄位的格式如圖17所示,當B0為1時,則表示所測量的是某個SCSID所對應的業務流(traffic stream),SCSID的值會攜帶在流標識欄位中;如果B0為0,則表示測量的是某個T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者業務類別(traffic category)。
STA或者Non-AP MLD接收到基於發送流/類別測量的該頻譜測量請求幀時,對某個SCS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者某個T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業務類別進行相應類型的測量。STA或Non-AP MLD向AP或者AP MLD發送頻譜測量回應幀(spectrum measurement response frame),其格式如圖18所示,包括:
類別,占1個位元組;
頻譜管理行動,占1個位元組;
對話權杖,占1個位元組;
測量報告元素(measurement report elements),其位元組數可變。
其中,測量報告元素的格式如圖19所示,包括:
元素標識,占1個位元組;
元素長度,占1個位元組;
測量權杖,占1個位元組;
測量報告模式(measurement report mode),占1個位元組,具體包括延遲(late)、不可能(incapable)、拒絕(refused)和保留比特,分別占1、1、1、5個比特;
測量類型,占1個位元組;
測量報告,其位元組數可變。
當測量類型設置為發送流/類別測量所對應的索引號時,測量報告的格式如圖20所示,包括:
實際的測量起始時間(actual measurement start time)、測量時長、對等的STA位址、TID、報告原因(reporting reason)、已發送的MSDU計數(transmitted MSDU count)、MSDU丟失計數(MSDU discarded count)、MSDU失敗計數(MSDU failed count)、MSDU多次重發計數(MSDU multiple retry count)、服務品質CF-Polls丟失計數(QoS CF-Pollslost count)、平均發送時延(average transmit delay)、Bin0範圍、Bin0、Bin1、Bin2、Bin3、Bin4、Bin5和可選的子元素。
當TID欄位的B0為1時,則表示所測量的是某個SCSID所對應的業務流,SCSID的值會攜帶在流標識欄位中;如果B0為0,則表示測量的是某個T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者業務類別。
從而,通過重新定義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quest/report中的TID欄位,使得可以複用現有的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quest/report來實現對某個SCSID的業務流進行測量。
在又一個示例中,AP或者AP MLD發送頻譜測量請求幀或者是無線測量請求幀,請求STA或者Non-AP MLD進行transmit stream/category測量。
其中,頻譜測量請求幀的框架格式如圖14所示。
其中,測量請求元素的格式如圖15所示。
其中測量類型會設置為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所對應的索引號。當測量類型設置為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所對應的索引號時,測量請求的格式如圖16所示。
對於測量請求中的可選的子元素,當可選的子元素中包括觸發報告子元素(triggered reporting subelement),觸發報告子元素的格式如圖21所示,包括:
子元素標識(subelement identifier),占1個位元組;
子元素長度,占1個位元組;
觸發條件(trigger conditions),占1個位元組;
平均錯誤閾值(average error threshold),占1個位元組;
連續的錯誤閾值(consecutive error threshold),占1個位元組;
延遲閾值(delay threshold),占1個位元組,包括延遲的MSDU範圍(delay MSDU range)和延遲的MSDU計數(delayed MSDU count);
測量計數(measurement count),占1個位元組;
觸發超時(trigger timeout),占1個位元組。
其中,觸發條件又包括:
平均(average),占1個比特;
連續的(consecutive),占1個比特;
延遲(delay),占1個比特;
包傳輸比例(packet delivery ratio,PDR),占1個比特;
保留位,占4個比特。
即對於觸發報告子元素,在觸發條件欄位中新增PDR,用於指示請求一個基於PDR的觸發報告。
當在optional subelement中攜帶有triggered reporting subelement且traffic identifier欄位中攜帶的是SCSID時(即traffic identifier欄位的B0位被置為1),如果trigger condition中PDR比特置1,則triggered reporting subelement中除了trigger conditions欄位、trigger timeout欄位和MSDU count欄位外,其他欄位均為保留欄位。
STA或者Non-AP MLD接收到基於發送流/類別測量的該波譜測量請求幀時,對某個SCS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者某個TID所對應的業務流或業務類別進行相應類型的測量。STA或Non-AP MLD向AP或者AP MLD發送波譜測量回應幀(spectrum measurement response frame),其格式如圖18所示。
其中,測量報告元素的格式如圖19所示。
當測量類型設置為發送流/類別測量所對應的索引號時,測量報告的格式如圖22所示,包括:
實際的測量起始時間(actual measurement start time)、測量時長、對等的STA位址、TID、報告原因(reporting reason)、已發送的MSDU計數(transmitted MSDU count)、MSDU丟失計數(MSDU discarded count)、MSDU失敗計數(MSDU failed count)、MSDU多次重發計數(MSDU multiple retry count)、服務品質免競爭輪詢丟失計數或者傳輸的MSDU個數(QoS CF-Polls lost count or MSDU delivery count)、平均發送時延(average transmit delay)、Bin0範圍、Bin0、Bin1、Bin2、Bin3、Bin4、Bin5和可選的子元素。
其中,報告原因欄位又包括以下欄位:平均觸發(average trigger)、連續觸發(consecutive trigger)、延遲觸發(delay trigger)、PDR觸發(PDR trigger)和保留欄位。該PDR觸發欄位佔用一個保留比特,用於指示該發送流/類別測量報告是因為PDR小於目標值而觸發的。
當流標識欄位中攜帶的是SCSID時,可以利用服務品質免競爭輪詢丟失計數欄位來攜帶傳輸的MSDU的個數(MSDU delivery count),其用於指示發送端成功在所要求的時延上限(delay bound)下發送的MSDU個數。其中,時延上限攜帶在相應的TSPEC元素中。
另外,當站點側為non-AP MLD時,可以在發送流/類別測量報告中攜帶一個新定義的多流測量報告子元素(multi-link measurement report subelement),用於攜帶承載該被測量的業務的相關的每條鏈路(per-link)資訊。新定義的多流測量報告子元素的格式如圖23所示,包括:
子元素標識;
子元素長度;
鏈路比特點陣圖(link bitmap),用於指示對應的業務能夠在哪些鏈路上傳輸;
已發送的MSDU/MPDU計數列表(transmitted MSDU/MPDU count list),用於指示對應每條承載該業務的鏈路上發送該業務的MSDU/MPDU個數;
MSDU/MPDU丟失計數列表(MSDU/MPDU lost count list),用於指示對應每條承載該業務的鏈路上該業務的MSDU/MPDU丟失的個數,即沒收到ACK或者收到ACK但顯示接收失敗。
從而,通過重新定義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quest/report中的TID欄位,使得可以複用現有的transmit stream/category measurement request/report來實現對某個SCSID的業務流進行測量。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無線測量請求中攜帶請求測量的鏈路指示資訊,指示請求測量的鏈路,從而,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可以根據該鏈路指示資訊對請求測量的鏈路進行測量並上報測量報告,避免對多鏈路的每條鏈路都進行一次測量請求/測量回應幀的交互,節省了信令開銷,提高了測量效率。
上述對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案進行了介紹,可以理解的是,業務指示裝置(比如,AP,STA,AP MLD或者NON-AP MLD),為了實現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執行各個功能相應的硬體結構和/或軟體模組。本領欄位技術人員應該很容易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本申請能夠以硬體或硬體和電腦軟體的結合形式來實現。某個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電腦軟體驅動硬體的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方法示例對業務指示裝置進行功能模組的劃分,例如,可以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模組,也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個處理模組中。上述功能模組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功能模組的形式實現。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實施例中對模組的劃分是示意性的,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下面以採用對應功能劃分各個功能模組為例進行說明:
業務指示裝置的一種可能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4所示。該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處理單元和收發單元。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是圖4中所描述的發送端設備。其中,處理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1;收發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組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是圖4中所描述的接收端設備。其中,收發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處理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3。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組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又一個實施例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是圖7中所描述的多鏈路發送端設備。其中,處理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1;收發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2。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組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又一個實施例中,該業務指示裝置可以是圖7中所描述的多鏈路接收端設備。其中,收發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2;處理單元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3。上述方法實施例涉及的各步驟的所有相關內容均可以援引到對應功能模組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贅述。
圖25為本申請實施例所述的業務指示裝置可能的產品形態的結構圖。
作為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設備,所述業務指示設備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1,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設備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單板,所述業務指示單板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1,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單板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另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設備,所述業務指示設備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3,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設備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另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單板,所述業務指示單板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3,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單板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又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設備,所述業務指示設備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1,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設備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又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單板,所述業務指示單板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1,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2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單板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又一個實施例的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設備,所述業務指示設備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3,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設備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一個實施例的另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可以為資訊傳輸單板,所述業務指示單板包括處理器和收發器;所述處理器,用於對業務指示裝置的動作進行控制管理,例如,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3,和/或用於本文所描述的其他技術過程;所述收發器,用於支援業務指示裝置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步驟S102。可選地,所述業務指示單板還可以包括記憶體。
作為上述各個實施例的又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也由通用處理器來實現,即俗稱的晶片來實現。該通用處理器包括:處理電路和通信介面;可選地,該通用處理器還可以包括存儲介質。
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又一種可能的產品形態,業務指示裝置也可以使用下述來實現:一個或多個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programm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狀態機、門邏輯、分立硬體部件、任何其它適合的電路、或者能夠執行本申請通篇所描述的各種功能的電路的任意組合。
上述處理器可以是中央處理器單元,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專用積體電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電晶體邏輯器件、硬體部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其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申請公開內容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方框,模組和電路。所述處理器也可以是實現計算功能的組合,例如包含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組合,數位訊號處理器和微處理器的組合等等。匯流排可以是外設部件互連標準(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匯流排或延伸工業標準架構(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匯流排等。所述匯流排可以分為位址匯流排、資料匯流排、控制匯流排等。為便於表示,圖8中僅用一條粗線表示,但並不表示僅有一根匯流排或一種類型的匯流排。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式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前述的程式指令可以存儲於一電腦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該程式指令在執行時,執行包括上述方法實施例的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碟、ROM、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介質。
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可讀存儲介質,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有電腦執行指令,當一個設備(可以是單片機,晶片、控制器等)或者處理器執行本申請所提供的業務指示方法中的步驟。
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執行指令,該電腦執行指令存儲在電腦可讀存儲介質中;設備的至少一個處理器可以從電腦可讀存儲介質讀取該電腦執行指令,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該電腦執行指令使得設備執行本申請所提供的業務指示方法中的步驟。
用戶端(例如STA)可以向服務端(例如AP)發送流分類服務(stream classification service,SCS)請求幀(SCS request frame),該SCS請求幀用於請求向關聯的AP添加一個與應用層相關的低時延業務。服務端向用戶端發送確認響應(acknowledgement,ACK),然後發送一個SCS回應幀(SCS response frame),該SCS回應幀用於表示收到SCS請求幀,並指示添加低時延業務成功或失敗。
其中,如圖26所示,為SCS請求幀的格式示意圖,該SCS請求幀包括以下欄位:
類別(category),用於指示該請求幀所屬的類別;
強健行動(robust action),用於指示該類別中的哪個幀;
對話權杖(dialog token);
SCS描述符列表(SCS descriptor list):包含一個或多個SCS描述符。
其中,如圖27所示,為一個SCS描述符的格式示意圖,該SCS描述符包括以下欄位或元素:
元素識別字(element ID);
長度(length);
流分類服務識別字(stream classification service identifier,SCSID),包括1個位元組,用於指示對該SCS流所分配的識別字。為了複用現有協議中的發送流(transmit stream)/類別請求/報告(category request/report),EHT STA或者non-AP MLD在分配SCSID時,將如圖17所示的TID欄位中的B0位始終置為1,用於指示該欄位中包括的是SCSID(佔用B0~B7位);如果TID欄位中的B0位置為0,則用於指示該欄位中的B3~B7位包括的是TID。從而,通過複用TID欄位實現了不同的指示;
請求類型(request type),包括1個位元組,用於指示請求的類型,可以是請求添加(add),請求移除(remove)和請求更改(change)中的任一個;
訪問類別內優先級元素(intra-access category priority element),該元素是可選的;
流分類元素(TCLAS element),該元素是可選的,用於指示如何識別該SCS流,其中攜帶了判定該SCS流的準則;
流分配處理元素(TCLAS processing element),該元素是可選的,用於指示當存在多個流分類元素時,如何處理多個流分類元素;
流規範元素(TSPEC element)或者新定義的一個element(如TSPEC-lite element),用於指示對應SCS流的QoS參數等資訊;
還可以包括可選的子元素。
如圖27所示,上述訪問類別內優先級元素具體又包括以下欄位:
用戶優先級(user priority),包括3個比特,用於指示用戶的優先級;
備選佇列(alternate queue),包括1個比特,用於指示是否為該SCS流新建立一個備用佇列;
丟棄資格(drop eligibility),包括1個比特,用於指示當沒有足夠的資源時,能否丟棄該SCS流的資料包;
保留(reserved)欄位。
其中,如圖28所示,為SCS回應幀的格式示意圖,該SCS回應幀包括以下欄位:
類別(category),用於指示該回應幀所屬的類別;
強健行動(robust action),用於指示該類別中的哪個幀;
對話權杖(dialog token),可以和相應的SCS請求幀中的對話權杖保持一致;
SCS狀態清單(SCS status list),該欄位包括一個或多個SCS狀態組,其包括以下兩個子欄位:
SCS ID,用於指示SCS的識別字;
狀態碼(status code),用於指示所請求的SCS ID是否被接受。
然而,對於多鏈路場景,AP在添加上述低時延業務後,可以由多條鏈路承載上述低時延業務,但並沒有相關方案可以使得AP可以獲得STA的承載該低時延業務的各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有鑑於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該方法的流程與圖7相同。其中,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內容也與圖7所示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圖7所示實施例中,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通信識別字比特點陣圖,而在本實施例中,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SCS ID,AP根據接收到的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攜帶的該SCS ID,可以獲取該SCS ID對應的低時延業務在每條鏈路上的業務品質。具體的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格式如圖29和圖30所示。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多鏈路發送端設備通過在業務品質測量報告中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該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低時延業務的多條鏈路,該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承載低時延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從而使得對端可以根據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準確地確定多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提高了業務傳輸的可靠性。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該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在上述實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過軟體、硬體、固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實現。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個或多個電腦指令。在電腦上載入和執行該電腦程式指令時,全部或部分地產生按照本申請實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該電腦可以是通用電腦、專用電腦、電腦網路、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裝置。該電腦指令可以存儲在電腦可讀存儲介質中,或者通過該電腦可讀存儲介質進行傳輸。該電腦指令可以從一個網站站點、電腦、伺服器或資料中心通過有線(例如同軸電纜、光纖、數位用戶線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無線(例如紅外、無線、微波等)方式向另一個網站站點、電腦、伺服器或資料中心進行傳輸。該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可以是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質或者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用介質集成的伺服器、資料中心等資料存放裝置。該可用介質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或隨機存儲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磁性介質,例如,軟碟、硬碟、磁帶、磁碟、或光介質,例如,數位通用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或者半導體介質,例如,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等。
11:多鏈路發送端設備 12:多鏈路接收端設備 S101- S103、S201- S203、S301- S306、S401- S402:步驟
圖1為本申請適用的一種通信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示例的多鏈路傳輸場景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多鏈路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1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1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1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1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波譜測量請求幀的框架格式示意圖; 圖1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測量請求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16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測量請求的格式示意圖; 圖17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流標識欄位的格式示意圖; 圖18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波譜測量回應幀的格式示意圖; 圖1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測量報告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2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個測量報告的格式示意圖; 圖2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觸發報告子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2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個測量報告的格式示意圖; 圖2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多流測量報告子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2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業務指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6為SCS請求幀的格式示意圖; 圖27為一個SCS描述符的格式示意圖; 圖28為SCS回應幀的格式示意圖; 圖29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圖30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資料流規格元素的格式示意圖。
S201-S203: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 發送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
  2. 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業務品質測量報告,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包括鏈路指示資訊和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所述鏈路指示資訊用於指示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所述鏈路的業務品質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丟失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數量; 根據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確定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業務品質。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鏈路指示資訊包括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鏈路數量和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鏈路識別字。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鏈路指示資訊採用比特點陣圖實現,所述比特點陣圖的第一值指示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
  5. 如請求項1~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還包括以下至少一個資訊:流分類服務識別字,所述業務品質測量報告的實際測量起始時間,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成功發送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丟棄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發送失敗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上多次重傳的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的平均傳輸時延,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未接收到確認的次數,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上收到重疊的基本服務集的次數,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每條鏈路的通道負載,基礎延遲範圍,位於至少一個延遲範圍內的所述承載業務的多條鏈路中媒體接入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總數量,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延遲範圍是基於所述基礎延遲範圍得到的。
  6. 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 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
  7. 一種業務指示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業務品質需求資訊,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包括丟包率指示資訊; 根據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確定業務品質需求。
  8. 如請求項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數量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
  9. 如請求項6或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丟包率指示資訊包括可接受的最大丟包率和業務資料包參考數量。
  10. 如請求項6~9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還包括是否開啟基於平均丟包率的觸發發送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的指示資訊,以及所述平均丟包率的閾值。
  11. 如請求項6~10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業務品質需求資訊還包括以下至少一個資訊:是否為高可靠性業務的指示資訊,業務的最大的時延抖動,是否採用備份傳輸模式的指示資訊,期望的通道接入方式的指示資訊,是否需要建立受限的服務期的指示資訊。
  12. 一種業務指示裝置,其中,包括用於執行請求項1~11中任一項方法的單元。
  13.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介質,其中,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包括用於執行請求項1~11任一項方法的指令。
  14. 一種電腦程式,其中,所述電腦程式包括用於請求項1~11任一項方法的指令。
  15. 一種業務指示裝置,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存儲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電腦程式時實現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11103829A 2021-02-04 2022-01-28 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TW2022476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5010 2021-02-04
CN202110155010.2 2021-02-04
CN202110287709.4 2021-03-17
CN202110287709 2021-03-17
CN202110542644.3A CN114938340A (zh) 2021-02-04 2021-05-18 业务指示方法及装置
CN202110542644.3 2021-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7681A true TW202247681A (zh) 2022-12-01

Family

ID=82740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829A TW202247681A (zh) 2021-02-04 2022-01-28 業務指示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6336B2 (zh)
EP (1) EP4266738A1 (zh)
JP (1) JP2024505300A (zh)
KR (1) KR20230129532A (zh)
CN (2) CN116684315A (zh)
AU (1) AU2022215700A1 (zh)
CA (1) CA3205935A1 (zh)
MX (1) MX2023009110A (zh)
TW (1) TW202247681A (zh)
WO (1) WO20221666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22987A (en) * 2021-06-10 2024-04-03 Canon Kk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latency sensitive streams and multilink apparatus
CN117793776A (zh) * 2022-09-29 2024-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流分类服务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18271A1 (en) 2005-03-16 2006-09-28 Nokia Corporation Triggered statistics reporting
EP1748666A1 (en) * 2005-07-27 2007-01-31 Alcatel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radio link
EP2530875A1 (en) * 2011-06-01 2012-12-05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monitoring quality parameters in a customer premises network
CN103873391B (zh) * 2012-12-14 2016-09-2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二层适配器选择系统及方法
CN104796235B (zh) * 2015-04-13 2018-02-2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丢包率的卫星通信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
CN105577546A (zh) * 2015-12-28 2016-05-11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QoS的主动请求连接方法
CN107295599A (zh) * 2016-04-12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选择方法、装置及节点
JP6606469B2 (ja) * 2016-06-13 2019-1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支援方法
CN110120878B (zh) * 2018-02-05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链路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40624B (zh) * 2018-08-13 2024-04-23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支持TSN-3GPP网络集成中的E2E QoS要求的实现
US20220191733A1 (en) * 2019-03-27 2022-06-16 Apple Inc. Assistance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or rat and interface selection for new radio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US11159408B2 (en) * 2019-06-25 2021-10-26 Intel Corporation Link performance prediction technologies
US11228963B2 (en) 2019-07-12 2022-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29532A (ko) 2023-09-08
US11956336B2 (en) 2024-04-09
WO2022166668A1 (zh) 2022-08-11
CA3205935A1 (en) 2022-08-11
CN116684315A (zh) 2023-09-01
JP2024505300A (ja) 2024-02-05
US20230370533A1 (en) 2023-11-16
AU2022215700A1 (en) 2023-07-27
EP4266738A1 (en) 2023-10-25
CN116684314A (zh) 2023-09-01
MX2023009110A (es) 2023-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480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lock ACK frame
US8832515B2 (en) Block acknowledgement mechanism including 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y bit
US200600342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length acknowledgements in a shared resource network
WO2022166668A1 (zh) 业务指示方法及装置
US2006013661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riable length aggregate acknowledgements in a shared resource network
JP2008509622A (ja) Ackフレーム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1284301B2 (en) Flow control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09314965B (zh) 用于mu资源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8703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0502938A (ja) 集合mpdu及びそれに対する応答フレームの伝送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通信端末
US2007020650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fragmentation and defragmentation in a wlan
US20230040554A1 (e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1742513A (zh) 一种计数器检查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AU2021233050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938340A (zh) 业务指示方法及装置
WO2020253511A1 (zh) 一种数据量整形方法、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7054448A1 (zh)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确认方法及装置
US20240098016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adaptive multi-link aggregation dispatching control in multi-link operation architectur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WO2023131062A1 (zh) 一种流分类业务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243818A1 (zh) 建立多链路汇聚数据包传输进程的方法及装置
WO2024097106A1 (en) Latency sensitive traffic transmission
KR20050025518A (ko) 무선 랜에서 맥 서비스 데이터 유닛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그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