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5743A -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 Google Patents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5743A
TW202245743A TW111104787A TW111104787A TW202245743A TW 202245743 A TW202245743 A TW 202245743A TW 111104787 A TW111104787 A TW 111104787A TW 111104787 A TW111104787 A TW 111104787A TW 202245743 A TW202245743 A TW 2022457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administered
human
dose
a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姆士 菲利浦 強生
Original Assignee
加拿大商再諾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加拿大商再諾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加拿大商再諾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57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57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47Quinolines; Isoquinolines
    • A61K31/472Non-condensed isoquinolines, e.g. papave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 C07D2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Alkylene-bis-isoquinolines
    • C07D217/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soquinoline or hydrogenated isoquinoline ring system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and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nitrogen-containing ring; Alkylene-bis-isoquinolines with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6Amides, e.g. hydroxamic acids
    • A61K31/165Amides, e.g. hydroxamic acids having aromatic rings, e.g. colchicine, atenolol, progab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85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e.g. sulfur acids, imidic, hydrazonic or hydroximic acids
    • A61K31/19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0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sulpiride, succinimide, tolmetin, buflomedil
    • A61K31/40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sulpiride, succinimide, tolmetin, buflomedil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piracetam, ethosuximid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of which being nitrogen, e.g. tetraz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of which being nitrogen, e.g. tetrazole
    • A61K31/41641,3-Diazoles
    • A61K31/41661,3-Diazoles having oxo group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heterocyclic ring, e.g. phenyto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8Antiepileptics; Anticonvuls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8Antiepileptics; Anticonvulsants
    • A61P25/10Antiepileptics; Anticonvulsants for petit-m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53Mouth and digestive tract, i.e. intraoral and peroral administ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及用途,其中該等方法及用途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該人類聯合投與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化合物A)及抗癲癇劑(ASM)。本發明另外關於化合物A之各種改良之治療及投與方法。

Description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癲癇係一種常見神經學病症,其在全世界人群中之患病率估計為0.7% (亦即約50百萬人) (參見Hirtz, D.等人, Neurology, (2007), 68:326-337)。其特徵在於在腦中具有引起癲癇之異常電活動。出於流行病學目的,該定義需要發生任何類型之無端癲癇一次以上。
癲癇患者之死亡風險高於一般人群,此主要係由該疾病之病因所致。然而,在不受控癲癇患者中,最大癲癇相關死亡風險係由於癲癇猝死(SUDEP) (參見Hitiris, N.等人, Epilepsy and Behavior(2007), 10:363-376。參與試驗性抗癲癇劑(ASM)之臨床試驗之患者通常已患有癲癇10年以上且已在多次ASM療法中失敗。
大部分癲癇形式之病理生理學仍知之甚少,但已知癲癇性發作源自一組神經元之過度同步及持續性放電。神經元興奮性持續增加係所有癲癇症候群之共同之處。治療癲癇之治療性策略涉及經由各種機制路徑來減小神經元興奮性。在過去二十年,研發了若干新ASM並投入市場以藉由靶向不同作用機制來擴大治療範圍並改良風險/益處特徵。據信,當前可用之ASM藉由以下方式來發揮作用:抑制突觸囊泡醣蛋白,強化抑制性GABA能神經傳遞,減小麩胺酸鹽介導之興奮性神經傳遞,或抑制電壓門控之鈉或鈣通道。儘管如此,多達30%之患者仍難以使用習用治療進行治療且繼續患有不受控癲癇(參見Brown, D.A.等人, Nature(1980), 283:673-676及Elger, C.E.等人, Epilepsy Behav.(2008), 12:501-539)。難治性患者之生活品質較差;其不能駕車,且其難以獨立地工作或生活。另外,作為癲癇症之後遺症,許多患者具有行為、神經學及/或智力障礙。當前藥劑對神經元鉀門控通道具有極小效應,儘管該等通道實際上對神經元興奮性之控制具有主要作用。因此,需要具有新穎作用機制之藥劑或較已銷售ASM有所改良之藥劑來解決對於抗治療癲癇患者中之癲癇控制之顯著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電壓門控之鉀通道Kv7.2及Kv7.3 (Kv7.2/Kv7.3)對於控制神經元興奮性較為重要。Kv7.2/Kv7.3係神經元「M電流」之基礎,其係根據其最初表徵為因應於毒蕈鹼/膽鹼能激動劑而降低之神經元電流所命名(參見Brown, D.A.等人, Nature(1980), 283:673-676)。M電流係已知用於抑制神經元過度興奮之非失活、超極化電流。因此,Kv7.2介導之M電流降低(例如經由基因功能喪失)可引起神經元去極化並增加膜及神經元興奮性,該興奮性增加可引起表現為癲癇性發作之動作電位爆發。與之相比,增加Kv7.2介導之M電流可使細胞膜超極化,且由此減小神經元興奮性並防止動作電位爆發及所得癲癇之開始及傳播。增強神經元中之Kv7.2/Kv7.3通道之開放狀態有益於超極化靜止狀態,從而減小快速動作電位尖峰(亦即爆發性放電)。該增強可對興奮、尤其過度興奮之神經元提供穩定效應且由此可用於治療某些癲癇症。此增強已在臨床上證實可有效用於使用瑞替加濱(retigabine) (依佐加濱(ezogabine),一種已知Kv7.2/Kv7.3開放劑)來治療患有癲癇之成人之癲癇症(例如部分發作性癲癇)。
儘管在此領域中、尤其在下文所定義化合物A及其在治療癲癇症中之用途之背景中已取得顯著進展,但仍亟需提供患者用於治療癲癇症之其他選擇。
本發明闡述小分子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在本文中稱為「化合物A」)之某些方法及用途。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ASM。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A及ASM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用途。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之方法,其包括與ASM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ASM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化合物A。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A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之用途,其係(例如)藉由與ASM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ASM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化合物A來達成。在該等實施例之某些情況下,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苯妥英(phenytoin)、拉科醯胺(lacosamide)、塞諾胺酯(cenobamate)或其組合、尤其丙戊酸。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之方法,其包括與化合物A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化合物A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ASM。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ASM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之用途,其係(例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化合物A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ASM來達成。在該等實施例之某些情況下,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尤其苯妥英。
在一些態樣中,本文所闡述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減小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減小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或減少投與量化合物A在人類血漿或腦中之吸收且同時有效治療癲癇症之方法及用途包括增強人類中之Kv7鉀通道的開放。
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增強人類中之Kv7鉀通道之開放之方法,其包括聯合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投與化合物A及ASM,其中(例如)人類患有癲癇症。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A及ASM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增強人類中之Kv7鉀通道之開放之用途,其中(例如)人類患有癲癇症。
在一些態樣中,Kv7鉀通道係Kv7.2、Kv7.3、Kv7.4或Kv7.5中之一或多者。在某些情況下,Kv7.2、Kv7.3、Kv7.4或Kv7.5鉀通道中之一或多者之開放或增強性開放較Kv7.1具有選擇性。在其他情況下,該方法包括開放或增強性開放Kv7.2/Kv7.3 (KCNQ2/3)鉀通道。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態樣中,ASM係苯并二氮呯、卡巴馬平(carbamazepine)、塞諾胺酯、非爾胺酯(felbamate)、加巴噴丁(gabapentin)、拉科醯胺、樂命達錠(lamotrigine)、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妥英、普瑞巴林(pregabalin)、盧非醯胺(rufinamide)、噻加賓(tiagabine)、托吡酯(topiramate)、丙戊酸、胺己烯酸(vigabatrin)、唑尼沙胺(zonisamide)或其組合。在特定態樣中,抗癲癇劑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在某些情況下,抗癲癇劑不增強人類中之Kv7鉀通道之開放。
在一些實施例中,ASM藉由阻斷人類中之鈉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藉由阻斷人類中之鈣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藉由結合至人類中之突觸囊泡醣蛋白2A (SV2A)來降低神經元興奮,或增加了人類中之神經元抑制。
在一些態樣中,ASM係麩胺酸能劑。在其他態樣中,ASM係GABA能劑。
在一些情況下,藉由本發明方法治療或與本發明方法有關之癲癇症與Kv7鉀通道功能障礙有關。在其他情況下,癲癇症係局部發作性癲癇。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某些實施例中,向人類經口投與ASM。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其他實施例中,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及ASM。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態樣中,與ASM聯合以1 mg至20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2 mg至10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5 mg至5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5、10、15、20或25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或以2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例如)經口投與化合物A。在其他態樣中,與ASM聯合以至少1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至少2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或以至少50 m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例如)經口投與化合物A。在其他態樣中,與ASM聯合以5-1000 mg/天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5-500 mg/天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5-250 mg/天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20-150 mg/天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或以100 mg/天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例如)經口投與化合物A。在其他情況下,與ASM聯合以0.01-2.0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以0.03-1.0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或以0.05-0.5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向人類(例如)經口投與化合物A。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在進餐之前約30分鐘至進餐之後約2小時之間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舉例而言,可在進餐期間或在進餐之後15分鐘內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另一實施例中,ASM係丙戊酸。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2-16 mg/kg丙戊酸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丙戊酸,舉例而言,可以4-12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丙戊酸。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另一實施例中,ASM係苯妥英。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05-5 mg/kg苯妥英之劑量向人類投與苯妥英,舉例而言,可以0.1-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苯妥英。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另一實施例中,ASM係拉科醯胺。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1-5 mg/kg拉科醯胺之劑量向人類投與拉科醯胺,舉例而言,以0.5-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拉科醯胺。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另一實施例中,ASM係塞諾胺酯。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05-5 mg/kg塞諾胺酯之劑量向人類投與塞諾胺酯,舉例而言,以0.1-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塞諾胺酯。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某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單獨化合物A或ASM之個別投與,化合物A及ASM (例如丙戊酸、苯妥英、左乙拉西坦、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之聯合投與會提供改良效能(例如增加人類中之癲癇發作數量之減小或癲癇發作嚴重程度之降低)。在某些該等實施例中,聯合投與提供加和效應,其中加和效應係指投與化合物A及ASM之個別效應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聯合投與提供協同效應,其中協同效應係指大於投與化合物A及ASM之個別效應之總和之效應。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括化合物A、抗癲癇劑(ASM)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之醫藥組合物。在醫藥組合物之一些態樣中,ASM係苯并二氮呯、卡巴馬平、塞諾胺酯、非爾胺酯、加巴噴丁、拉科醯胺、樂命達錠、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普瑞巴林、盧非醯胺、噻加賓、托吡酯、丙戊酸、胺己烯酸、唑尼沙胺或其組合。
化合物A係當前正研發用於治療癲癇症之小分子,且其作為鉀通道調節劑之用途揭示於美國專利第8,293,911號及第8,993,593號以及美國申請案第16/409,684號及第16/410,851號中,該等案件之揭示內容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參照下列詳細闡述,本發明之該等及其他態樣將顯而易見。為此,本文陳述各種參考文獻,其更詳細地闡述某些背景資訊及程序,且其全部內容各自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發明尤其係關於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新穎及改良之方法及用途,其包括向人類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抗癲癇劑(ASM) (包含藉由口服投與)。
在下列揭示內容中,陳述某些特定細節以便透徹理解各個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可在不具有該等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在其他情況下,未詳細展示或闡述熟知結構以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對實施例之說明。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則在說明書及下文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應將詞語「包括(comprise)」及其變化形式(例如「包括(comprises)」及「包括(comprising)」)按開放式涵蓋性意義來理解,亦即理解為「包含(但不限於)」。另外,本文所提供之標題僅為方便起見且並不詮釋所主張發明之範圍或含義。
貫穿本說明書對「一實施例」或「實施例」之提及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所闡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含於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因此,遍及本說明書之各個地方出現之片語「在一項實施例中」或「在一實施例中」未必皆係指相同實施例。另外,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以任一適合方式組合於一或多個實施例中。另外,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明,否則如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包含複數個指示物。亦應注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術語「或」通常係以其包含「及/或」之含義來使用。 4.1.  定義
除非指定相反之情形,否則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之下列術語及縮寫具有指示含義:
「化合物A」係指具有下式:
Figure 02_image003
; 且具有化學名稱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之化合物。化合物A之製備及其作為Kv7.2/Kv7.3 (KCNQ2/3)開放劑之用途揭示於美國專利第8,293,911號及第8,993,593號以及美國申請案第16/409,684號及第16/410,851號中。化合物A與大部分已知抗癲癇劑之不同之處在於,其強化及增強了電壓門控之鉀通道Kv7.2及Kv7.3 (Kv7.2/Kv7.3)之開放,此對於控制神經元興奮性較為重要。將化合物A用於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中。應理解,對化合物A或本發明中所提及之任一ASM之任何提及亦包含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舉例而言,丙戊酸亦可為丙戊酸鈉或丙戊酸半鈉形式)。
「聯合投與」在本文中係指其中在第一投與治療化合物在身體中仍有效的同時投與第二投與化合物之兩種或更多種不同治療化合物之任何投與形式(舉例而言,兩種化合物在患者中同時有效,此可包含兩種化合物之加和或協同效應)。舉例而言,化合物A及本文所揭示之抗癲癇劑可以同一調配物或以分開調配物同時或依序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及本文所揭示之抗癲癇劑可彼此在一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48小時、72小時或一週內投與。因此,接受該治療之個體可受益於不同治療化合物之組合效應。
本文所用之「神經元興奮降低」或「神經元興奮性降低」係指,神經元細胞活性程度朝向在患者中不存在癲癇症下所觀察之正常生理學狀態減弱一定程度。降低神經元興奮性之特定藥劑包含作用於表現於神經元細胞上之通道及受體以直接降低神經元之興奮性程度之藥劑。與之相反,該藥劑可藉由引發一系列細胞事件來間接作用以降低神經元之興奮性程度,該等細胞事件之下游效應會降低神經元興奮性。本文闡述某些降低神經元興奮性以恢復神經元活性之生理學程度之抗癲癇劑。
本文所用之「神經元抑制增加」係指,神經元抑制程度朝向在患者中不存在癲癇症下所觀察之正常生理學狀態增加一定程度。本文闡述某些增加神經抑制以恢復神經元活性之生理學程度之抗癲癇劑(例如GABA能劑)。
「癲癇症」係指癲癇及與癲癇有關之病症,例如部分發作性(局部)癲癇、光敏性癲癇、自誘導暈厥、頑固性癲癇、安格曼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良性運動性癲癇、CDKL5病症、兒童及青少年失神癲癇、德拉韋症候群(Dravet syndrome)、額葉癲癇、Glut1缺乏症候群、下丘腦錯構瘤、嬰兒痙攣/韋斯特症候群(West’s syndrome)、青少年肌陣攣癲癇、藍道-克裡夫症候群(Landau-Kleffner syndrome)、雷葛氏症候群(Lennox-Gastaut syndrome, LGS)、肌陣攣失神癲癇、大田原症候群(Ohtahara syndrome)、帕納約托普洛斯症候群(Panayiotopoulos syndrome)、PCDH19癲癇、進展性肌陣攣癲癇、拉斯穆森症候群(Rasmussen’s syndrome)、環狀染色體20症候群、反射性癲癇、額葉癲癇、拉福拉進展性肌陣攣癲癇(Lafora progressive myoclonus epilepsy)、神經皮膚症候群、結節性硬化複合症、早期幼兒癲癇性腦病、早髮型癲癇性腦病、全身性癲癇伴熱性癲癇附加症、蕾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多發性硬化、阿茲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自閉症、共濟失調、低張症及陣發性運動困難。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癲癇症」係指局部發作性癲癇,亦稱為部分發作性(局部)癲癇。
本文所用之「治療有效量」係指足以達成以下效果之化合物A量、ASM量或化合物A量及ASM量二者:治療人類受試者之所陳述疾病、病症或病狀,或對該疾病、病症或病狀或該疾病、病症或病狀之一或多種潛在機制具有期望陳述效應。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聯合投與化合物A與ASM以用於治療癲癇症時,治療有效量係指在聯合投與人類時治療或改善人類之癲癇症或在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展現可檢測治療效應之化合物A量及ASM量。可藉由(例如)癲癇發作數量之減小或藉由癲癇發作嚴重程度之降低來檢測效應。
本文所用之「治療」係指與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ASM有關之治療應用,其改善了指示疾病、病症或病狀或該疾病、病症或病狀之一或多種潛在機制,包含減緩或停止人類受試者中疾病、病症或病狀或一或多種潛在機制之進展。在某些實施例中,在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ASM以用於治療癲癇症時,治療係指減緩或停止癲癇症之進展之治療性應用及/或癲癇症逆轉。癲癇症逆轉與減緩或停止癲癇症之治療應用之不同之處在於,使用逆轉方法不僅可停止癲癇症之進展,且亦使細胞行為朝向在不存在癲癇症下所觀察之正常狀態改變一定程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聯合投與化合物A與ASM之癲癇症治療伴隨著一或多種Kv7鉀通道(例如Kv7.2、Kv7.3、Kv7.4及/或Kv7.5、尤其Kv7.2及/或Kv7.3,視情況超過Kv7.1)之細胞活性朝向在不存在癲癇症下所觀察之正常程度發生改變。
「在進食條件下」係指在經口投與有效量(例如在治療有效劑量範圍內)化合物A前約4小時至投與化合物A後約4小時之間之時間段期間食用食物之條件。食物可為不會快速溶解及吸收於胃中之具有足夠體積及脂肪含量之固體食物、液體食物或固液食物混合物。在一些情況下,食物係膳食,例如早餐、午餐、晚餐或替代地嬰兒食物(例如配方奶或母乳)。可(例如)在進餐之前約30分鐘至進餐之後約2小時之間將治療有效量之化合物A經口投與受試者,最有利地,在進餐期間或在進餐之後15分鐘內經口投與化合物A之劑量單位。
「在禁食條件下」係指在經口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化合物A前至少4小時至投與化合物A後約4小時之間之時間段期間不食用食物之條件。 4.2.  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抗癲癇劑(ASM)。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A及ASM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用途。聯合投與考慮,可與投與ASM同時、在之前或在之後投與化合物A。在某些情況下,藉由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ASM來治療之癲癇症係局部發作性癲癇。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本文中治療癲癇症時,癲癇症係選自局部發作性癲癇、光敏性癲癇、自誘導暈厥、頑固性癲癇、安格曼症候群、良性運動性癲癇、CDKL5病症、兒童及青少年失神癲癇、德拉韋症候群、額葉癲癇、Glut1缺乏症候群、下丘腦錯構瘤、嬰兒痙攣/韋斯特症候群、青少年肌陣攣癲癇、藍道-克裡夫症候群、雷葛氏症候群(LGS)、肌陣攣失神癲癇、大田原症候群、帕納約托普洛斯症候群、PCDH19癲癇、進展性肌陣攣癲癇、拉斯穆森症候群、環狀染色體20症候群、反射性癲癇、額葉癲癇、拉福拉進展性肌陣攣癲癇、神經皮膚症候群、結節性硬化複合症、早期幼兒癲癇性腦病、早髮型癲癇性腦病、全身性癲癇伴熱性癲癇附加症、蕾特氏症候群、多發性硬化、阿茲海默氏病、自閉症、共濟失調、低張症及陣發性運動困難。在某些實施例中,癲癇症係局部發作性癲癇,亦稱為部分發作性(局部)癲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之方法,其包括與ASM聯合向人類投與(例如經口)在與ASM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化合物A。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化合物A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之用途,其係(例如)藉由與ASM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ASM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化合物A來達成。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例如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ASM,其中所投與ASM之量小於在不投與化合物A下達成相同或類似之癲癇發作數量減小或癲癇發作嚴重程度降低所需之ASM量。在一些實施例中,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尤其丙戊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之方法,其包括與化合物A聯合向人類投與(例如經口)在與化合物A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ASM。同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ASM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中之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之用途,其係(例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向人類投與在與化合物A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之量之ASM來達成。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治療有需要之受試者(例如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ASM,其中所投與化合物A之量小於在不投與ASM下達成相同或類似之癲癇發作數量減小或癲癇發作嚴重程度降低所需之化合物A量。在一些實施例中,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尤其苯妥英。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減小治療效能所需之ASM量或減小治療效能所需之化合物A量之方法及用途包括增強人類中Kv7鉀通道的開放。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包括開放有需要之人類Kv7中之鉀通道(例如Kv7.2、Kv7.3、Kv7.4及/或Kv7.5鉀通道、尤其Kv7.2/Kv7.3 (KCNQ2/3)鉀通道)或增強該開放之方法或用途,其係藉由與ASM聯合投與有效量之化合物A來達成。在一些該等實施例中,人類患有癲癇症,例如本文所闡述者。
在某些情況下,本文所闡述之方法或用途包括選擇性開放Kv7鉀通道(例如較Kv7.1開放Kv7.2、Kv7.3、Kv7.4或Kv7.5中之一或多者)或增強該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1對Kv7.2具有選擇性。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1對Kv7.3具有選擇性。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1對Kv7.4具有選擇性。在其他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1對Kv7.5具有選擇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1對Kv7.2及Kv7.3具有選擇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其他Kv7鉀通道對Kv7.2及Kv7.3具有選擇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方法或用途較Kv7.4及Kv7.5對Kv7.2及Kv7.3具有選擇性。
在一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ASM聯合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化合物A (例如約0.01 mg/kg至約2.0 mg/kg化合物A)來達成。化合物A之更具體代表性量包含0.05 mg/kg、0.10 mg/kg、0.20 mg/kg、0.30 mg/kg、0.40 mg/kg、0.5 mg/kg、0.6 mg/kg、0.7 mg/kg、0.80 mg/kg、0.90 mg/kg、1.0 mg/kg、1.1 mg/kg、1.2 mg/kg、1.3 mg/kg、1.4 mg/kg、1.5 mg/kg、1.6 mg/kg、1.7 mg/kg、1.8 mg/kg、1.9 mg/kg及2.0 mg/kg或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任何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0.03-1.0 mg/k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包含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0.05-0.5 mg/k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ASM聯合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化合物A (例如2 mg至200 mg化合物A,以單一或分開劑量)來達成。舉例而言,該方法可包含以單一或分開劑量投與(例如經口)約2 mg、約3 mg、約4 mg、約5 mg、約6 mg、約7 mg、約8 mg、約9 mg、約10 mg、約11 mg、約12 mg、約13 mg、約14 mg、約15 mg、約16 mg、約17 mg、約18 mg、約19 mg、約20 mg、約21 mg、約22 mg、約23 mg、約24 mg、約25 mg、約26 mg、約27 mg、約29 mg、約30 mg、約31 mg、約32 mg、約33 mg、約34 mg、約35 mg、約36 mg、約37 mg、約38 mg、約39 mg、約40 mg、約41 mg、約42 mg、約43 mg、約44 mg、約45 mg、約46 mg、約47 mg、約48 mg、約49 mg、約50 mg、約51 mg、約52 mg、約53 mg、約54 mg、約55 mg、約56 mg、約57 mg、約58 mg、約59 mg、約60 mg、約61 mg、約62 mg、約63 mg、約64 mg、約65 mg、約66 mg、約67 mg、約68 mg、約69 mg、約70 mg、約71 mg、約72 mg、約73 mg、約74 mg、約75 mg、約76 mg、約77 mg、約78 mg、約79 mg、約80 mg、約81 mg、約82 mg、約83 mg、約84 mg、約85 mg、約86 mg、約87 mg、約88 mg、約89 mg、約90 mg、約91 mg、約92 mg、約93 mg、約94 mg、約95 mg、約96 mg、約97 mg、約98 mg、約99 mg、約100 mg、約101 mg、約102 mg、約103 mg、約104 mg、約105 mg、約106 mg、約107 mg、約108 mg、約109 mg、約110 mg、約111 mg、約112 mg、約113 mg、約114 mg、約115 mg、約116 mg、約117 mg、約118 mg、約119 mg、約120 mg、約121 mg、約122 mg、約123 mg、約124 mg、約125 mg、約126 mg、約127 mg、約129 mg、約130 mg、約131 mg、約132 mg、約133 mg、約134 mg、約135 mg、約136 mg、約137 mg、約138 mg、約139 mg、約140 mg、約141 mg、約142 mg、約143 mg、約144 mg、約145 mg、約146 mg、約147 mg、約148 mg、約149 mg、約150 mg、約151 mg、約152 mg、約153 mg、約154 mg、約155 mg、約156 mg、約157 mg、約158 mg、約159 mg、約160 mg、約161 mg、約162 mg、約163 mg、約164 mg、約165 mg、約166 mg、約167 mg、約168 mg、約169 mg、約170 mg、約171 mg、約172 mg、約173 mg、約174 mg、約175 mg、約176 mg、約177 mg、約178 mg、約179 mg、約180 mg、約181 mg、約182 mg、約183 mg、約184 mg、約185 mg、約186 mg、約187 mg、約188 mg、約189 mg、約190 mg、約191 mg、約192 mg、約193 mg、約194 mg、約195 mg、約196 mg、約197 mg、約198 mg、約199 mg或約200 mg化合物A或投與(例如經口)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任何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聯合經口投與2 mg至100 mg或5至50 mg化合物A (以單一或分開劑量)與揭示量之ASM。在一些態樣中,方法或用途包含聯合經口投與單一或分開劑量之5、10、15、20或25 m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聯合經口投與單一或分開劑量之20 m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
在一些態樣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聯合投與(例如經口)至少10 mg化合物A (例如至少20、30、40、50、75或100 m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來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聯合投與(例如經口)至少50 mg化合物A (例如至少75、100、125、150、175或200 mg化合物A)與揭示量之ASM來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ASM聯合每天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化合物A (例如每天5 mg至1000 mg化合物A,例如每天5 mg至500 mg或5 mg至250 mg化合物A)來達成。舉例而言,該方法或用途可包含每天投與(例如經口)約5 mg、約10 mg、約15 mg、約20 mg、約25 mg、約30 mg、約35 mg、約40 mg、約45 mg、約50 mg、約55 mg、約60 mg、約65 mg、約70 mg、約75 mg、約80 mg、約85 mg、約90 mg、約95 mg、約100 mg、約105 mg、約110 mg、約115 mg、約120 mg、約125 mg、約130 mg、約135 mg、約140 mg、約145 mg、約150 mg、約155 mg、約160 mg、約165 mg、約170 mg、約175 mg、約180 mg、約185 mg、約190 mg、約195 mg、約200 mg、約205 mg、約210 mg、約215 mg、約220 mg、約225 mg、約230 mg、約235 mg、約240 mg、約245 mg、約250 mg、約255 mg、約260 mg、約265 mg、約270 mg、約275 mg、約280 mg、約285 mg、約290 mg、約295 mg、約300 mg、約305 mg、約310 mg、約315 mg、約320 mg、約325 mg、約330 mg、約335 mg、約340 mg、約345 mg、約350 mg、約355 mg、約360 mg、約365 mg、約370 mg、約375 mg、約380 mg、約385 mg、約390 mg、約395 mg、約400 mg、約405 mg、約410 mg、約415 mg、約420 mg、約425 mg、約430 mg、約435 mg、約440 mg、約445 mg、約450 mg、約455 mg、約460 mg、約465 mg、約470 mg、約475 mg、約480 mg、約485 mg、約490 mg、約495 mg、約500 mg或約1000 mg化合物A或每天投與(例如經口)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每天聯合經口投與5 mg至250 mg化合物A (例如10、15、20、25、30、35或40 mg化合物A/天至75、100、125、150、175或200 mg化合物A/天,包含20 mg/天至150 mg/天)與揭示量之ASM。在一些態樣中,口服投與包含聯合投與50、75、100或125 mg化合物A/天(例如100 mg/天)與揭示量之ASM。
在某些情況下,每天以多個劑量來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之上述日劑量,例如每天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劑量。舉例而言,100 mg日劑量可以全天五個20 mg、四個25 mg、三個33.3 mg或兩個50 mg之劑量與揭示量之ASM聯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以化合物A之單劑量或以化合物A之單劑量與ASM之單劑量聯合來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之上述日劑量。舉例而言,可以單劑量形式經口投與約5、10、15、20、25或30 mg化合物A/天至約50、65、75、100、125或150 mg化合物A/天,包含以單劑量形式10-25 mg、10-30 mg及10-40 mg/天,例如以單劑量形式10-25 mg/天。相關地,前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化合物A劑量可包含於單位劑型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週以多個劑量來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之上述劑量,例如每週以2、3、4、5、10、15或20個劑量。舉例而言,100 mg週劑量可以全週五個20 mg、四個25 mg或兩個50 mg之劑量與揭示量之ASM聯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使用本文所揭示之日投藥時,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在6至9天內(例如在約1週內)達成化合物A之穩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ASM (例如約0.01 mg/kg至約2.0 mg/kg ASM)來達成。ASM之更具體代表性量包含0.05 mg/kg、0.10 mg/kg、0.20 mg/kg、0.30 mg/kg、0.40 mg/kg、0.5 mg/kg、0.6 mg/kg、0.7 mg/kg、0.80 mg/kg、0.90 mg/kg、1.0 mg/kg、1.1 mg/kg、1.2 mg/kg、1.3 mg/kg、1.4 mg/kg、1.5 mg/kg、1.6 mg/kg、1.7 mg/kg、1.8 mg/kg、1.9 mg/kg及2.0 mg/kg或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任何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0.03-1.0 mg/kg ASM。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0.05-0.5 mg/kg ASM。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ASM (例如2 mg 至200 mg ASM,以單一或分開劑量)來達成。舉例而言,該方法可包含以單一或分開劑量投與(例如經口)約2 mg、約3 mg、約4 mg、約5 mg、約6 mg、約7 mg、約8 mg、約9 mg、約10 mg、約11 mg、約12 mg、約13 mg、約14 mg、約15 mg、約16 mg、約17 mg、約18 mg、約19 mg、約20 mg、約21 mg、約22 mg、約23 mg、約24 mg、約25 mg、約26 mg、約27 mg、約29 mg、約30 mg、約31 mg、約32 mg、約33 mg、約34 mg、約35 mg、約36 mg、約37 mg、約38 mg、約39 mg、約40 mg、約41 mg、約42 mg、約43 mg、約44 mg、約45 mg、約46 mg、約47 mg、約48 mg、約49 mg、約50 mg、約51 mg、約52 mg、約53 mg、約54 mg、約55 mg、約56 mg、約57 mg、約58 mg、約59 mg、約60 mg、約61 mg、約62 mg、約63 mg、約64 mg、約65 mg、約66 mg、約67 mg、約68 mg、約69 mg、約70 mg、約71 mg、約72 mg、約73 mg、約74 mg、約75 mg、約76 mg、約77 mg、約78 mg、約79 mg、約80 mg、約81 mg、約82 mg、約83 mg、約84 mg、約85 mg、約86 mg、約87 mg、約88 mg、約89 mg、約90 mg、約91 mg、約92 mg、約93 mg、約94 mg、約95 mg、約96 mg、約97 mg、約98 mg、約99 mg、約100 mg、約101 mg、約102 mg、約103 mg、約104 mg、約105 mg、約106 mg、約107 mg、約108 mg、約109 mg、約110 mg、約111 mg、約112 mg、約113 mg、約114 mg、約115 mg、約116 mg、約117 mg、約118 mg、約119 mg、約120 mg、約121 mg、約122 mg、約123 mg、約124 mg、約125 mg、約126 mg、約127 mg、約129 mg、約130 mg、約131 mg、約132 mg、約133 mg、約134 mg、約135 mg、約136 mg、約137 mg、約138 mg、約139 mg、約140 mg、約141 mg、約142 mg、約143 mg、約144 mg、約145 mg、約146 mg、約147 mg、約148 mg、約149 mg、約150 mg、約151 mg、約152 mg、約153 mg、約154 mg、約155 mg、約156 mg、約157 mg、約158 mg、約159 mg、約160 mg、約161 mg、約162 mg、約163 mg、約164 mg、約165 mg、約166 mg、約167 mg、約168 mg、約169 mg、約170 mg、約171 mg、約172 mg、約173 mg、約174 mg、約175 mg、約176 mg、約177 mg、約178 mg、約179 mg、約180 mg、約181 mg、約182 mg、約183 mg、約184 mg、約185 mg、約186 mg、約187 mg、約188 mg、約189 mg、約190 mg、約191 mg、約192 mg、約193 mg、約194 mg、約195 mg、約196 mg、約197 mg、約198 mg、約199 mg或約200 mg ASM或投與(例如經口)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任何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以單一或分開劑量經口投與2 mg至100 mg或5 mg至50 mg ASM。在一些態樣中,方法或用途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經口投與單一或分開劑量之5、10、15、20或25 mg ASM。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聯合經口投與單一或分開劑量之20 mg ASM與揭示量之化合物A。
在一些態樣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至少10 mg ASM (例如至少20、30、40、50、75或100 mg ASM)來達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至少50 mg ASM (例如至少75、100、125、150、175或200 mg ASM)來達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例如用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或用途)係藉由與化合物A聯合每天投與(例如經口)一定量之ASM (例如每天5 mg至1000 mg ASM,例如每天5 mg至500 mg或5 mg至250 mg ASM)來達成。舉例而言,該方法或用途可包含每天投與(例如經口)約5 mg、約10 mg、約15 mg、約20 mg、約25 mg、約30 mg、約35 mg、約40 mg、約45 mg、約50 mg、約55 mg、約60 mg、約65 mg、約70 mg、約75 mg、約80 mg、約85 mg、約90 mg、約95 mg、約100 mg、約105 mg、約110 mg、約115 mg、約120 mg、約125 mg、約130 mg、約135 mg、約140 mg、約145 mg、約150 mg、約155 mg、約160 mg、約165 mg、約170 mg、約175 mg、約180 mg、約185 mg、約190 mg、約195 mg、約200 mg、約205 mg、約210 mg、約215 mg、約220 mg、約225 mg、約230 mg、約235 mg、約240 mg、約245 mg、約250 mg、約255 mg、約260 mg、約265 mg、約270 mg、約275 mg、約280 mg、約285 mg、約290 mg、約295 mg、約300 mg、約305 mg、約310 mg、約315 mg、約320 mg、約325 mg、約330 mg、約335 mg、約340 mg、約345 mg、約350 mg、約355 mg、約360 mg、約365 mg、約370 mg、約375 mg、約380 mg、約385 mg、約390 mg、約395 mg、約400 mg、約405 mg、約410 mg、約415 mg、約420 mg、約425 mg、約430 mg、約435 mg、約440 mg、約445 mg、約450 mg、約455 mg、約460 mg、約465 mg、約470 mg、約475 mg、約480 mg、約485 mg、約490 mg、約495 mg、約500 mg或約1000 mg ASM或每天投與(例如經口)藉由使用兩個上文所提及量作為終點所產生範圍內之量。在一些態樣中,該方法或用途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每天經口投與5 mg至250 mg ASM,例如10、15、20、25、30、35或40 mg ASM/天至75、100、125、150、175或200 mg ASM/天,包含20 mg/天至150 mg/天。在一些態樣中,口服投與包含與化合物A聯合50、75、100或125 mg ASM/天(例如100 mg/天)。
在某些情況下,每天以多個劑量來投與(例如經口) ASM之上述日劑量,例如每天兩個、三個、四個或五個劑量。舉例而言,100 mg日劑量可以全天五個20 mg、四個25 mg、三個33.3 mg或兩個50 mg之劑量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以單劑量形式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ASM之上述日劑量。舉例而言,可與化合物A聯合以單劑量形式經口投與約5、10、15、20、25或30 mg ASM/天至約50、65、75、100、125或150 mg ASM/天,包含以單劑量形式10-25 mg、10-30 mg及10-40 mg/天,例如以單劑量形式10-25 mg/天。相關地,前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ASM劑量可包含於單位劑型中。
在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一或多種苯并二氮呯(例如氯氮卓(chlorazepate)、氯巴占(clobazam)、可那氮平(clonazepam)、二氮平(diazepam)、蘿拉西泮(lorazepam)、硝西泮(nitrazepam)等)、卡巴馬平、塞諾胺酯、非爾胺酯、加巴噴丁、拉科醯胺、樂命達錠、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普瑞巴林、盧非醯胺、噻加賓、托吡酯、丙戊酸、胺己烯酸或唑尼沙胺。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塞諾胺酯或其組合。
在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ASM並不藉由增強人類中Kv7鉀通道之開放來治療患者之癲癇症(例如藉由不同於化合物A之機制來治療患者之癲癇症)。在一些實施例中,ASM藉由阻斷人類中之鈉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已知作為鈉通道阻斷劑之ASM包含(例如)卡巴馬平、拉科醯胺、樂命達錠、奧卡西平、苯妥英、盧非醯胺、托吡酯及唑尼沙胺。在一些實施例中,鈉通道阻斷劑藉由促進不活化及減小對軸突始段(AIS)處以及軸突本身上之電活動之貢獻來抑制神經元動作電位之放電及傳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卡巴馬平。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樂命達錠。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奧卡西平。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 A及苯妥英。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盧非醯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托吡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唑尼沙胺。
在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ASM藉由阻斷人類中之鈣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已知作為鈣通道阻斷劑之ASM包含(例如)加巴噴丁、苯巴比妥、普瑞巴林及唑尼沙胺。在一些實施例中,鈣通道阻斷劑藉由減少突觸前神經傳遞質釋放(一種鈣依賴性過程)來減少興奮性透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加巴噴丁。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苯巴比妥。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普瑞巴林。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加巴噴丁。
在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ASM藉由結合至人類中之突觸囊泡醣蛋白2A (SV2A)來降低神經元興奮。已知結合至SV2A之ASM包含(例如)左乙拉西坦。在一些實施例中,SV2A結合劑藉由減少突觸前神經傳遞質釋放來減少興奮性傳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
在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ASM增加人類中之神經元抑制。已知用以增加神經元抑制之ASM包含例如苯并二氮呯(例如氯氮卓、氯巴占、可那氮平、二氮平、蘿拉西泮、硝西泮等)、非爾胺酯、苯巴比妥、噻加賓、托吡酯、丙戊酸及胺己烯酸。在一些實施例中,ASM係麩胺酸能劑。在一些態樣中,麩胺酸能劑減小此類神經傳遞質對突觸後膜上之AMPA或NMDA受體之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麩胺酸能劑係卡巴馬平、非爾胺酯、樂命達錠、普瑞巴林、苯妥英、普瑞巴林、噻加賓或托吡酯。在其他實施例中,ASM係GABA能劑。在一些態樣中,GABA能劑係苯并二氮呯(例如氯氮卓、氯巴占、可那氮平、二氮平、蘿拉西泮、硝西泮等)、非爾胺酯、苯巴比妥、噻加賓、托吡酯、丙戊酸或胺己烯酸。在一些情況下,GABA能劑可藉由直接正向別位調節GABA受體活性來影響GABA受體(例如苯并二氮呯)。在其他情況下,GABA能劑可經由抑制GABA胺基轉移酶(例如胺己烯酸)或GABA轉運蛋白-1 (GAT1,例如噻加賓)間接增加GABA含量來影響GABA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苯并二氮呯(例如氯氮卓、氯巴占、可那氮平、二氮平、蘿拉西泮、硝西泮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非爾胺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苯巴比妥。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噻加賓。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托吡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丙戊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治療有需要之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以在聯合投與時治療有效之量向人類聯合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及胺己烯酸。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丙戊酸。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上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ASM劑量來投與丙戊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2-16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丙戊酸,舉例而言,可以4-12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丙戊酸。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苯妥英。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上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ASM劑量來投與苯妥英。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05-5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苯妥英,舉例而言,可以0.1-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例如經口)苯妥英。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拉科醯胺。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上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ASM劑量來投與拉科醯胺。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1-5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拉科醯胺,舉例而言,以0.5-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例如經口)拉科醯胺。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另一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投與之ASM係塞諾胺酯。在一些態樣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上述段落中所論述之任一ASM劑量來投與塞諾胺酯。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化合物A聯合以0.05-5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塞諾胺酯,舉例而言,以0.1-1 mg/kg之劑量向人類投與(例如經口)塞諾胺酯。
在本發明方法及用途之某些實施例中,相對於單獨化合物A或ASM之個別投與,化合物A及ASM (例如丙戊酸、苯妥英、左乙拉西坦、拉科醯胺或塞諾胺酯)之聯合投與提供了改良效能(例如增加了人類中癲癇發作數量之減小或癲癇發作嚴重程度之降低)。在某些該等實施例中,聯合投與提供加和效應,其中加和效應係指投與化合物A及投與一或多種ASM之個別效應之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聯合投與提供協同效應,其中協同效應係指大於投與化合物A及投與一或多種ASM之個別效應之總和之效應。
在其他實施例中,藉由投與(例如經口)化合物A來治療癲癇症之上述方法及用途包括在進食條件下向人類投與化合物A。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在禁食條件下(亦即不食用食物或在時間上不鄰近攝食)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相比,在進食條件下(亦即食用食物或在時間上鄰近攝食)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可顯著增強化合物A之生物可用性及暴露。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在禁食條件下向人類經口投與相同量之化合物A時相比,在進食條件下向人類經口投與化合物A增加了化合物A之一或多種藥物動力學參數(例如C max、AUC inf、T max、t½ λz等)。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以醫藥上可接受之口服組合物形式來投與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該口服組合物包括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視情況)及一或多種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該等組合物中所包含之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量可對應於本文所闡述之一或多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係單位劑量。
包括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醫藥上可接受之口服組合物之實例包含固體調配物(例如錠劑、膠囊、菱形錠劑、糖衣藥丸、粒劑、粉劑、噴灑劑、糯米紙囊劑、多微粒及膜)、液體調配物(例如水溶液、酏劑、酊劑、滋補劑、漿液、懸浮液及分散液)及氣溶膠化調配物(例如霧劑及噴霧)。在一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醫藥上可接受之口服組合物包含兒科懸浮液或顆粒。所有上述量之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皆可包含於該等調配物中,例如包括5、10、15、10、25、30或35 mg化合物A之膠囊、包括5、10、15、10、25、30、35、40、45、50、55、60、65、75、85、90、95或100 mg ASM之膠囊或包括5、10、15、10、25、30或35 mg化合物A及5、10、15、10、25、30、35、40、45、50、55、60、65、75、85、90、95或100 mg ASM之膠囊。
適於根據本文所闡述之方法及用途投與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其他投與途徑包含經舌下及經頰(例如使用在舌下或在臉頰內部溶於口腔中之膜或其他組合物)、經眼(例如滴眼劑)、經耳(例如藉由滴耳劑)、經口或經鼻吸入(例如藉由吹入或霧化)、經皮或局部(例如藉由乳霜或洗劑)或經真皮(例如藉由皮膚貼劑)。除口服投與外,其他經腸投與途徑亦可用於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包含經陰道及經直腸(例如藉由軟膏、栓劑、灌腸劑)。
適於非經腸投與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組合物實例包含無菌可注射溶液、懸浮液或分散液(包含水性或油性製劑,尤其係水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根據本文所闡述之方法或用途以可注射無菌水性調配物形式來投與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該可注射無菌水性調配物包含非經腸可接受之稀釋劑或溶劑(例如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等滲氯化鈉溶液、緩衝水溶液及含有可混溶醇(例如1,3-丁二醇)之水溶液)。用於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非經腸調配物之其他適宜賦形劑包含單-或二甘油酯;脂肪酸,例如油酸及其甘油酯衍生物;醫藥上可接受之天然油,例如橄欖油或蓖麻油,包含其聚氧基乙烯化形式;長鏈醇稀釋劑或分散劑,例如烷基纖維素,包含羧甲基纖維素;及表面活性劑,例如Tweens、Spans及其他乳化劑或生物可用性增強劑。
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用於聯合經口投與化合物A及ASM以用於在口服投與後治療抑鬱症之套組。該等套組包括化合物A、ASM或化合物A及ASM二者之複數個口服劑量單位形式以及關於聯合經口投與化合物A及ASM之說明書。
本文闡述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及實例。該等實施例及實例係闡釋性且不應解釋為限制所主張發明之範圍。 5. 實例
實施研究以測定化合物A與其他ASM之效應。 5.1.  實例1.單獨及與常用ASM組合之化合物A之抗癲癇效應
在口服投藥之後於小鼠最大電擊(MES)分析中評估化合物A與其他ASM之相互作用以確定一些組合係有益的抑或不利的。藉由計算在角膜刺激後患有強直性後肢癲癇之動物之分率來量化效能。 5.1.1 化合物A
在單獨投用時,化合物A (1、2、4或8 mg/kg)在MES分析中於口服投藥之後0.5 hr及2 hr皆減少強直性癲癇之發生。將濃度反應關係擬合成結合等溫線,其中血漿濃度之IC 50為154 nM且腦濃度之IC 50為275 nM (n=7/劑量/時間點)。
化合物製備:將化合物A首先溶於DMSO中。然後將此溶液添加至0.5%甲基纖維素溶液中以產生較均勻且較少聚集之化合物懸浮液。自含有最高濃度之化合物A之試管來製備連續稀釋液且在動物投藥之前進一步渦旋化合物懸浮液。DMSO之最終濃度為5%,此量在MES分析中並無明顯毒性或神經保護作用。將苯妥英及丙戊酸溶於100%鹽水(0.9%)中。將左乙拉西坦溶於含有0.5%甲基纖維素及0.2% Tween 80之去離子水中。
動物:使用購自Harlan-Envigo之成年雄性CF-1白化小鼠(25-35 g)。將小鼠以每籠4隻飼養且使其在整個實驗中隨意獲取過濾水及食物。
MES分析: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在測試之前藉由胃管灌食來經口投與化合物。在MES測試期間,經由角膜電極向小鼠遞送60-Hz交流電(50 mA) 0.2秒。在電流遞送之前,將一滴0.5%愛爾卡因(Alcaine)溶液置於眼睛上。隨後將電極輕輕置於動物眼睛上且經由腳踏引動器(foot-pedal activator)觸發來引發電擊。用手約束動物並隨著遞送電擊且開始癲癇輕輕釋放。監測動物之後肢強直性伸展以作為此測試之終點。
統計學分析:所有統計數據皆係使用Prism第7版軟體(Graphpad Software)來計算。用於每一實驗之方法指示於結果章節中。將濃度-反應曲線計算為以下方程式之最佳擬合: Y=底部+ (頂部-底部)/(1+10^((LogIC50-X)*希爾斜率)) 其中X係血漿濃度之對數。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將底部限定至0。將頂部限定至藉由媒劑對照量測以實驗方式所確定之值。
化合物A劑量反應:在小鼠MES分析中於以下2個不同時間點下評估在經口投與1、2、4或8 mg/kg化合物A後之劑量反應:在口服投藥之後0.5 hr及2 hr (圖1及圖2)。將動物隨機指派至媒劑組(在2 hr時n=7,在0.5 hr時n=5)或不同劑量組(n=7/劑量/時間點),且由不瞭解治療條件之實驗者來實施MES分析。
在2小時時間點下,化合物A展示根據後肢伸展評價之強直性癲癇數量之劑量依賴性減小。與媒劑治療小鼠相比,8 mg/kg劑量提供顯著保護(患有強直性癲癇之小鼠數量/總測試數:1 mg/kg: 5/7 (p=0.939), 2 mg/kg: 4/7 (p=0.598), 4 mg/kg: 2/7 (p=0.085), 8 mg/kg: 1/7 (p=0.023),媒劑:6/7。-藉由單因子ANOVA使用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Dunnett’s multiple comparisons test)來計算p值)。使用相同數據來計算免於後肢強直性伸展之小鼠之百分比(1 mg/kg: 28.6% (p>0.999), 2 mg/kg: 42.9% (p>0.999), 4 mg/kg: 71.4% (p=0.103), 8 mg/kg: 85.7% (p=0.029),媒劑:14.3%;藉由費希爾氏確切測試(Fisher’s exact test)來計算p值)。在效能測試之後立即自小鼠收集腦及血漿試樣並使用UHPLC-ESI-MS/MS分析(表1)。 1.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濃度
   濃度 (µM)
化合物編號 劑量 (mg/kg) 天數 劑量數 組織收集時間 (hr) 血漿
Cmpd A 1 1 1 2 0.10 0.19
Cmpd A 2 1 1 2 0.13 0.21
Cmpd A 4 1 1 2 0.23 0.36
Cmpd A 8 1 1 2 0.43 0.56
總腦及血漿濃度分別如下:1 mg/kg: 0.19 µM (70.2 ng/g)及0.1 µM (35.8 ng/mL),2 mg/kg: 0.21 µM (75.8 ng/g)及0.13 µM (46.7 ng/mL),4 mg/kg: 0.36 µM (131.3 ng/g)及0.23 µM (83 ng/mL),8 mg/kg: 0.56 µM (207.7 ng/g)及0.43 µM (157.8 ng/mL)。
在0.5小時時間點下,1、2及4 mg/kg之劑量展示具有後肢伸展之強直性癲癇之數量的劑量依賴性減小,其中與媒劑治療小鼠相比,4 mg/kg提供顯著保護(1 mg/kg: 4/7 (p=0.449), 2 mg/kg: 2/7 (p=0.088), 4 mg/kg: 1/7 (p=0.032), 8 mg/kg: 3/7 (p=0.215),媒劑:5/5;使用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單因子ANOVA值)。在8 mg/kg下,1/7之動物在刺激之後發生兩次後肢伸展之強直性癲癇,此情形未見於其他劑量組或媒劑治療小鼠中。針對免於強直性癲癇之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小鼠觀察到類似劑量依賴性效能(1 mg/kg: 42.9% (p>0.205), 2 mg/kg: 71.4% (p=0.028), 4 mg/kg: 85.7% (p=0.015), 8 mg/kg: 71.4% (p=0.028),媒劑:0%;使用費希爾氏確切測試所計算)。在效能測試之後立即自小鼠收集腦及血漿試樣並使用UHPLC-ESI-MS/MS分析(表2)。 2.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濃度
   濃度 (µM)
化合物編號 劑量 (mg/kg) 天數 劑量數 組織收集時間 (hr) 血漿
Cmpd A 1 1 1 0.5 0.13 0.27
Cmpd A 2 1 1 0.5 0.22 0.36
Cmpd A 4 1 1 0.5 0.42 0.64
Cmpd A 8 1 1 0.5 0.71 1.09
每一劑量組之平均總腦及血漿濃度分別如下:1 mg/kg: 0.27 µM (97.9 ng/g)及0.13 µM (48.9 ng/mL), 2 mg/kg: 0.36 µM (132 ng/g)及0.22 µM (80.7 ng/mL), 4 mg/kg: 0.64 µM (234.7 ng/g)及0.42 µM (154.4 ng/mL), 8 mg/kg: 1.09 µM (402 ng/g)及0.71 µM (261.3 ng/mL)。
圖3展示匯總MES分析中之化合物A之所有PK-PD數據之濃度-反應關係。上圖展示隨血漿濃度而變化之強直性癲癇抑制且下圖展示隨腦濃度而變化之抑制。儘管與2小時預治療時間相比在0.5小時時觀察到較高腦及血漿暴露,但在每一暴露程度下所觀察之效能反映了腦或血漿濃度,不論投藥後時間如何(圖3)。因化合物之2小時預治療確定劑量反應,故選擇此時間點用於進一步之研究。將在投藥之後2小時收集之數據擬合成濃度-反應曲線,其中僅改變IC 50及希爾係數以達成最佳擬合。水平虛線指示媒劑組中之強直性癲癇之發生率:94.1±0.03% (平均值±S.E.M.,n=85)。將此值視為曲線頂部且將底部限定於0 (完全抑制)。基於腦及血漿濃度估計之IC 50分別為275 nM及154 nM。 5.1.2 化合物A及丙戊酸之組合
選擇使用1 mg/kg PO化合物A之劑量預治療2 hr及使用100 mg/kg IP丙戊酸之劑量預治療0.5 hr來進行初始組合研究。實施第二實驗以重複第一研究之發現並其他劑量之丙戊酸(30及56 mg/kg IP)測試以量化由化合物A (1 mg/kg PO)產生之額外效能的程度。所組合之該兩個實驗論述於下文中。
隨機指派動物並在效能測試之前2小時經口投用化合物A或媒劑,隨後在效能測試之前0.5小時經腹膜腔內投用丙戊酸或媒劑。基於此實驗設計,單劑量對照組或媒劑對照組中之動物亦各自接受兩個劑量:(化合物A +媒劑、媒劑+丙戊酸、化合物A +丙戊酸或媒劑+媒劑)。
在與化合物A單劑量治療小鼠比較時,共投用化合物A及丙戊酸(100 mg/kg)可顯著增加未患後肢伸展之強直性癲癇小鼠之數量(化合物A + 100 mg/kg丙戊酸:10/15對1 mg/kg化合物A +媒劑:4/15 (p=0.021)及對媒劑+ 100 mg/kg丙戊酸:5/15 (p=0.059);藉由二因子ANOVA且隨後藉由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使用化合物A及56 mg/kg丙戊酸之組合投藥觀察到強直性癲癇保護之增加趨勢,而使用化合物A及30 mg/kg丙戊酸之組合則未觀察到差異:化合物A + 56 mg/kg丙戊酸:4/8對1 mg/kg化合物A +媒劑:4/15 (p=0.396)及對媒劑+ 56 mg/kg丙戊酸:1/7 (p=0.226);化合物A + 30 mg/kg丙戊酸:2/8對1 mg/kg化合物A +媒劑:4/15 (p=0.995)及對媒劑+ 56 mg/kg丙戊酸:0/8 (p=0.463) (圖4)。
在與媒劑治療動物比較時,化合物A (1 mg/kg) + 56及100 mg/kg丙戊酸之兩個組合劑量組皆產生顯著保護:化合物A + 100 mg/kg丙戊酸:10/15 (p=0.0001)及化合物A + 56 mg/kg丙戊酸:4/8 (p=0.0381)對媒劑+媒劑:0/15;藉由單因子ANOVA且隨後藉由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
在效能測試之後立即自小鼠收集血漿及腦試樣並使用UHPLC-ESI-MS/MS分析(表3)。 3.化合物A及丙戊酸之血漿及腦濃度
血漿
1 mg/kg Cmpd A + 100 mg/kg 丙戊酸 100 mg/kg 丙戊酸 + 1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24 ng/mL 22 15 ng/mL 6 151710 ng/mL 78134 144073 ng/mL 52101
0.066 µM 0.05 0.042 µM 0.016 1059 µM 546 1006 µM 364
1 mg/kg Cmpd A + 100 mg/kg 丙戊酸 100 mg/kg 丙戊酸 + 1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59 ng/g 51 36 ng/g 23 40084 ng/g 8722 42686 ng/g 15028
0.16 µM 0.14 0.097 µM 0.062 280 µM 61 298 µM 105
在單獨投用或與丙戊酸共投用時,化合物A之血漿或腦濃度並無顯著差異。1 mg/kg化合物A之平均總血漿及腦濃度如下:在單獨投用時:0.066 µM (24 ng/mL)及0.16 µM (59 ng/g),在與丙戊酸(30 mg/kg)一起投用時:0.038 µM (14 ng/mL)及0.075 µM (28 ng/g),在與丙戊酸(56 mg/kg)一起投用時:0.050 µM (18 ng/mL)及0.117 µM (43 ng/g),及在與丙戊酸(100 mg/kg)一起投用時:0.042 µM (15 ng/mL)及0.097 µM (36 ng/g)。同樣,在與化合物A組合時,所測試3個劑量之丙戊酸之血漿或腦濃度並無顯著變化。
使用化合物A及VA之共投用實驗亦分析為化合物A對VA之濃度-反應關係之效應,從而量化對藉由VA抑制強直性癲癇之IC 50之效應(圖5)。 5.1.3 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
據報告,左乙拉西坦在MES分析中係惰性的(ED 50> 500 mg/kg),但在6 Hz、32 mAmp分析中係活性的且ED 50= 19.4 mg/kg (Barton等人,Epilepsy Res. 2001, 47:217-227)。選擇已知具有生物活性之高左乙拉西坦劑量。
在MES分析中藉由120 mg/kg及150 mg/kg之IP投藥來評估左乙拉西坦。該等劑量分別產生1001 µM (170.3 µg/ml)及1154 µM (196.4 µg/mL)之血漿濃度及583 µM (99.2 µg/g)及540 µM (91.9 µg/g)之腦濃度(表4)。 4.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血漿及腦濃度
血漿
1 mg/kg Cmpd A + 120 mg/kg 左乙拉西坦 120 mg/kg 左乙拉西坦 + 1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1.1 ng/mL 3.8 11.1 ng/mL 5.6 170.3 µg/ml 12.7 162.8 µg/ml 12.8
0.03 µM 0.01 0.03 µM 0.02 1001 µM 75 957 µM 75
1 mg/kg Cmpd A + 120 mg/kg 左乙拉西坦 120 mg/kg 左乙拉西坦 + 1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20.9 ng/g 4.8 20.0 ng/g 12.5 99.2 µg/g 14.4 94.3 µg/g 2.0
0.06 µM 0.01 0.05 µM 0.03 583 µM 85 554 µM 12
血漿
1.5 mg/kg Cmpd A + 150 mg/kg 左乙拉西坦 150 mg/kg 左乙拉西坦 + 1.5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5 ng/mL 4 25 ng/mL 24 196.4 µg/mL 29.7 210.3 µg/mL 28.9
0.04 µM 0.01 0.07 µM 0.06 1154 µM 174 1235 µM 169
1.5 mg/kg Cmpd A + 150 mg/kg 左乙拉西坦 150 mg/kg 左乙拉西坦 + 1.5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31 ng/g 8 52 ng/g 56 91.9 µg/g 7.0 90.4 µg/g 12.8
0.08 µM 0.02 0.14 µM 0.15 539.9 µM 41 531 µM 75.3
與媒劑治療小鼠相比,任一劑量皆不顯著增加未患強直性癲癇之小鼠之分率:120 mg/kg: 0/6 (p=0.98), 150 mg/kg 2/8 (p=0.93),媒劑:2/18;藉由單因子ANOVA及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圖6)。
共投用1或1.5 mg/kg化合物A對左乙拉西坦之血漿或腦含量並無效應:957 µM (163 µg/mL)血漿含量及554 µM (943 µg/g)腦含量(LEV 120 mg/kg + 1 mg/kg化合物A);1235 µM (210 µg/mL)血漿含量及531 µM (90.4 µg/g)腦含量(LEV 150 mg/kg + 1.5 mg/kg化合物A)。1 mg/kg化合物A (單獨或與120 mg/kg左乙拉西坦共投用)之暴露值分別為血漿中之0.03 µM (11.1 ng/mL)及0.03 µM (11.1 ng/mL)以及腦中之0.06 µM (20.9 ng/g)及0.05 µM (20.0 ng/g)。1.5 mg/kg化合物A (單獨或與150 mg/kg左乙拉西坦共投用)之暴露值分別為血漿中之0.04 µM (15 ng/mL)及0.07 µM (25 ng/mL)以及腦中之0.08 µM (31 ng/g)及0.14 µM (52 ng/g)。
任一劑量組合下之患有強直性癲癇之小鼠之分率增加並不顯著大於單獨化合物A之效應:1 mg/kg化合物A:2/11對化合物A (1 mg/kg) + LEV (120 mg/kg):2/5, p=0.578;及1.5 mg/kg化合物A:3/8對化合物A (1.5 mg/kg)+ LEV (150 mg/kg):4/8, p=0.805;藉由二因子ANOVA且藉由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圖6)。 5.1.4 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組合
K V7通道與Na V1.6及Na V1.2通道共定位於軸突初始區段中。因化合物A活化K V7通道且苯妥英抑制電壓門控之鈉通道,故預計具有有益相互作用,但量級未知。
在存在或不存在預定恆定劑量之苯妥英(2 mg/kg, IP,2 hr預治療)下,於MES分析中測試經口投與且使用2小時預治療時間之化合物A (0.25、0.75、1、1.5及2.5 mg/kg)之劑量反應。
與媒劑治療動物相比,單劑量之化合物A使得未患強直性癲癇之動物之分率發生劑量依賴性增加:化合物A 0.25 mg/kg: 0/8 (p=0.999), 0.75 mg/kg: 2/8 (p=0.948), 1 mg/kg: 2/8 (p=0.948), 1.5 mg/kg: 2/8 (p=0.948), 2.5 mg/kg: 4/8 (p=0.12);2 mg/kg苯妥英:6/24 (p=0.72);媒劑2/24。在與苯妥英共投用時,0.75、1、1.5及2.5 mg/kg劑量之化合物A使得與媒劑治療動物相比未患強直性癲癇之動物之分率顯著增加:0.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3/8 (p=0.48),0.7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5/8 (p=0.018),1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6/8 (p=0.002),1.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6/8 (p=0.002),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7/8 (p=0.0001);藉由單因子ANOVA及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圖7)。
投與單劑量化合物A之動物與共投用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組之對比展示,在1 mg/kg及1.5 mg/kg劑量下共投藥組中之未患強直性癲癇之動物之分率顯著增加。在比較單劑量苯妥英與共投藥組時,觀察到類似趨勢,其中在1、1.5及2.5 mg/kg化合物A下觀察到顯著癲癇免受:0.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組合:3/8對單劑量化合物A (0.25 mg/kg):0/8 (p=0.165)及苯妥英(2 mg/kg; p=0.715):6/24,0.7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組合:5/8對單劑量化合物A (0.75 mg/kg):2/8 (p=0.165)及苯妥英(2 mg/kg; p=0.074):6/24,1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組合:6/8對單劑量化合物A (1 mg/kg):2/8 ( p=0.048)及苯妥英(2 mg/kg; p=0.012):6/24,1.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組合:6/8對單劑量化合物A (1.5 mg/kg):2/8 (p=0.048)及苯妥英(2 mg/kg; p=0.012):6/24,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組合:7/8對單劑量化合物A (2.5 mg/kg):4/8 (p=0.165)及苯妥英(2 mg/kg; p=0.001):6/24;藉由二因子ANOVA且隨後藉由鄧奈特多重對比測試來計算p值(圖7)。
在與或不與化合物A一起投用時,針對苯妥英未觀察到血漿或腦濃度之顯著變化(表4)。 4.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血漿及腦濃度
血漿
2 mg/kg 苯妥英 + 0.25 mg/kg Cmpd A + 0.75 mg/kg Cmpd A + 1 mg/kg Cmpd A + 1.5 mg/kg Cmpd A + 2.5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019 ng/ mL 206 1014 ng/ mL 80 1025 ng/ mL 149 989 ng/ mL 101 1210 ng/ mL 232 971 ng/ mL 82
4.1 µM 0.8 4.0 µM 0.3 4.1 µM 0.6 3.9 µM 0.4 4.8 µM 0.9 3.9 µM 0.3
2 mg/kg 苯妥英 + 0.25 mg/kg Cmpd A + 0.75 mg/kg Cmpd A + 1 mg/kg Cmpd A + 1.5 mg/kg Cmpd A + 2.5 mg/kg Cmpd A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052 ng/g 137 1055 ng/g 126 1070 ng/g 119 1263 ng/g 67 1196 ng/g 133 1051 ng/g 67
4.2 µM 0.5 4.2 µM 0.5 2.9 µM 0.3 5.0 µM 0.4 4.8 µM 0.5 2.9 µM 0.2
2 mg/kg苯妥英之血漿及腦暴露分別如下:單劑量:4.1 µM (1019 ng/mL)及4.2 µM (1052 ng/g),與0.25 mg/kg化合物A組合:4.0 µM (1014 ng/mL)及4.2 µM (1055 ng/g),與0.75 mg/kg化合物A組合:4.1 µM (1025 ng/mL)及2.9 µM (1070 ng/g),與1 mg/kg化合物A組合:3.9 µM (989 ng/mL)及5.0 µM (1263 ng/g),與1.5 mg/kg化合物A組合:4.8 µM (1210 ng/mL)及4.8 µM (1196 ng/g),及與2.5 mg/kg化合物A組合:3.9 µM (971 ng/mL)及2.9 µM (1051 ng/g)。
類似地,在單獨投用或與苯妥英組合投用時,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濃度並無顯著變化(表5)。 5.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血漿及腦濃度
血漿
0.2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0.7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1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4.3 ng/mL 2.6 5.6 ng/mL 1.3 11.7 ng/mL 2.3 16.0 ng/mL 3.9 17.0 ng/mL 8.0 19.0 ng/mL 5.0
0.01 µM 0.01 0.02 µM 0.00 0.03 µM 0.01 0.04 µM 0.01 0.05 µM 0.02 0.05 µM 0.01
1.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2.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9.5 ng/mL 12.5 23.4 ng/mL 12.8 45.1 ng/mL 12.7 58.4 ng/mL 14.6
0.05 µM 0.03 0.06 µM 0.04 0.12 µM 0.03 0.16 µM 0.04
0.2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0.7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1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14.8 ng/g 2.6 18.4 ng/g 3.3 43.8 ng/g 7.6 56.7 ng/g 17.3 35.0 ng/g 17 37.0 ng/g 11.0
0.04 µM 0.01 0.05 µM 0.01 0.12 µM 0.02 0.15 µM 0.05 0.09 µM 0.04 0.10 µM 0.03
1.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2.5 mg/kg Cmpd A + 2 mg/kg 苯妥英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30.8 ng/g 14.3 42.0 ng/g 18.9 144.1 ng/g 8.2 186.5 ng/g 38
0.08 µM 0.04 0.11 µM 0.05 0.39 µM 0.07 0.51 µM 0.10
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暴露分別如下:0.25 mg/kg單劑量對與苯妥英(2 mg/kg)之組合:0.01 µM (4.3 ng/mL)及0.04 µM (14.8 ng/g)對0.02 µM (5.6 ng/mL)及0.05 µM (18.4 ng/g),0.7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3 µM (11.7 ng/mL)及0.12 µM (43.8 ng/g)對0.04 µM (16.0 ng/mL)及0.15 µM (56.7 ng/g),1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5 µM (17.0 ng/mL)及0.10 µM (35.0 ng/g)對0.05 µM (19.0 ng/mL)及0.10 µM (37.0 ng/g),1.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5 µM (19.5 ng/mL)及0.08 µM (30.8 ng/g)對0.06 µM (23.4 ng/mL)及0.11 µM (42 ng/g),2.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12 µM (45.1 ng/mL)及0.39 µM (144.1 ng/g)對0.16 µM (58.4 ng/mL)及0.51 µM (186.5 ng/g)。
使用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共投用實驗亦分析為苯妥英對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關係之效應,從而量化對藉由化合物A抑制強直性癲癇之IC 50之效應(圖8)。 5.1.5 結論
化合物A在小鼠MES分析中顯示與血漿及腦暴露值極為相關之劑量依賴性效能。在MES分析中,使用化合物A及100 mg/kg丙戊酸或2 mg/kg苯妥英所觀察之效能高於使用任一單獨化合物所觀察者。在與單獨化合物A比較時,共投用化合物A與左乙拉西坦並不顯著改良MES分析中之效能。
丙戊酸(30、56或100 mg/kg IP,在MES之前0.5小時投用):組合化合物A (1 mg/kg PO,在MES之前2小時)與丙戊酸(VA) (以100 mg/kg投用)所產生之抑制大於在單獨化合物A時(1 mg/kg化合物A + 100 mg/kg丙戊酸:10/15對1 mg/kg化合物A +媒劑:4/15 (p=0.021)) (單劑量組:在1 mg/kg化合物A下n=15,在100 mg/kg丙戊酸下n=15,在30及56 mg/kg丙戊酸下n=7;組合劑量組:在1 mg/kg化合物A + 100 mg/kg丙戊酸下n=15,在化合物A + 30及56 mg/kg丙戊酸下n=8;對於媒劑n=15)。在MES分析中,投用1 mg/kg化合物A可減小防止強直性癲癇所需之丙戊酸血漿含量。單獨丙戊酸之IC 50為1440 µM。在與1 mg/kg化合物A組合時,丙戊酸之IC 50為608 µM (降低2.37倍)。1 mg/kg化合物A之平均總血漿濃度如下:在單獨投用時:0.07 µM (24.2 ng/mL)及在與丙戊酸(30 mg/kg)一起投用時:0.04 µM (14.0 ng/mL),在與丙戊酸(56 mg/kg)一起投用時:0.03 µM (12.0 ng/mL),且在與丙戊酸(100 mg/kg)一起投用時:0.04 µM (15.0 ng/mL)。
左乙拉西坦(120 mg/kg及150 mg/kg IP,在MES之前2小時投用):1 mg/kg劑量之化合物A產生66±14 nM (平均值±SEM,n=15)之血漿濃度且將患有強直性癲癇之分率減小26.7%。在與單獨化合物A比較時,共投用化合物A與左乙拉西坦(LEV)並不改良強直性癲癇之防護:1 mg/kg化合物A:2/11對化合物A (1mg/kg) + LEV (120 mg/kg):2/5, p=0.578;及1.5 mg/kg化合物A:3/8對化合物A (1.5 mg/kg) + LEV (150 mg/kg):4/8, p=0.805。化合物A之血漿濃度分別如下:在1 mg/kg單獨或與120 mg/kg LEV共投用時為0.03 µM (11.1 ng/mL)及0.03 µM (11.1 ng/mL),在1.5 mg/kg單獨或與150 mg/kg LEV共投用時為0.041 µM (15 ng/mL)及0.068 µM (25 ng/mL)。
苯妥英(2 mg/kg IP,在MES之前2小時投用):組合化合物A與苯妥英(以2 mg/kg投用)所產生之抑制大於在單獨投用化合物A時者。在MES之前2小時共投用苯妥英時,與媒劑治療動物相比,0.75、1、1.5及2.5 mg/kg口服劑量之化合物A顯著增加了患有強直性癲癇之小鼠之分率:0.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3/8 (p=0.48),0.7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5/8 (p=0.013),1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6/8 (p=0.002),1.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6/8 (p=0.002),2.5 mg/kg化合物A + 2 mg/kg苯妥英:7/8 (p=0.0001)。單獨化合物A之IC 50為147 nM。在與2 mg/kg苯妥英組合時,化合物A之IC 50為39.7 nM。化合物A在單獨投用或與苯妥英組合投用時之血漿濃度並無顯著變化:0.25 mg/kg單劑量化合物A對與苯妥英(2 mg/kg)組合:0.01 µM (4.3 ng/mL)對0.02 µM (5.6 ng/mL),0.7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3 µM (11.7 ng/mL)對0.04 µM (16 ng/mL),1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5 µM (17 ng/mL)對0.05 µM (19 ng/mL),1.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05 µM (19.5 ng/mL)對0.06 µM (23.4 ng/mL),2.5 mg/kg單劑量對組合:0.12 µM (45.1 ng/mL)對0.16 µM (58.4 ng/mL)。 5.2.  實例2.單獨及與拉科醯胺組合之化合物A之抗癲癇效應
在小鼠最大電擊癲癇(AC-MES)分析中於口服投藥之後評估化合物A之效能及其與拉科醯胺之藥理學相互作用。
該等研究之目標在於表徵在化合物之單一經口投與之後小鼠AC-MES分析中化合物A之劑量依賴性抗癲癇活性及其與拉科醯胺之藥理學相互作用。AC-MES分析通常對非選擇性鈉通道阻斷劑及鉀通道開放劑具有反應,且已用作部分發作性癲癇之轉譯動物模型。MES分析已廣泛用於篩選及表徵新穎抗癲癇化合物(Löscher等人,Epilepsy Res. 1991, 8(2):79-94;Piredda等人,J Pharmacol Exp Ther. 1985, 232(3):741-745;及White等人,Ital J Neurol Sci. 1995, 16(1-2):73-77)。在以足夠高之電流進行電擊刺激後,小鼠及大鼠展現強直性伸展且隨後出現後肢陣攣。若測試化合物能夠預防強直性伸展,則其可視為具有保護性。
在AC-MES分析中,於雄性CF-1小鼠中在單一PO劑量後測試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之抗癲癇效能以及組合化合物A與拉科醯胺之效應。獲得血漿及腦試樣以瞭解藥物濃度與效能之間之關係。 5.2.1 材料及方法
測試化合物-化合物A
屬性: 化合物A
批號: 第12批
物理描述: 固體,白色粉末
純度: 98.8%
供應商: Xenon Pharmaceuticals Inc.
測試化合物-拉科醯胺
屬性: 拉科醯胺
批號: 第03批
物理描述: 白色粉末
純度: >95%
供應商: Toronto Research Chemicals
媒劑F1:於去離子(DI)水中之0.5%甲基纖維素及0.2% Tween-80。將0.8 L去離子水加熱至70℃至80℃。稱取5克甲基纖維素並以小份緩慢添加至經加熱去離子水中。攪拌混合物直至其形成均質乳狀懸浮液為止。將懸浮液移入冷室中攪拌過夜以得到澄清溶液。將2 mL Tween-80添加至澄清溶液中並使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 L。將媒劑溶液儲存於2℃至8℃下。
媒劑F2:5%二甲基亞碸(DMSO)及F1。將5% DMSO添加至F1媒劑中。
劑量調配物:將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稱取至單獨小瓶中。在F2媒劑中調配化合物A且在F1媒劑中調配拉科醯胺。將適當量之媒劑添加至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粉末中,然後在IKA T-18 Ultra-Turrax均質器上混合以產生具有期望濃度之均勻懸浮液。然後將小瓶包裹於鋁箔中以避光,並置於攪拌板上直至投藥時。
測試系統
物種/品系: CF-1小鼠
數量及性別: 144隻雄性
來源: 查理士河實驗室(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開始投藥時之年齡及體重: 在開始投藥時,動物為6.5至8.5週齡且體重介於27 g至38 g之間。
飼養: 將動物按組飼養(4隻/籠)於符合適用之動物福利法律與法規之籠中。溫度介於18℃與25℃之間且相對濕度介於45%與65%之間。
適應: 在到達時,檢驗動物以確保具有滿意之健康狀態並使其在研究之前適應設施至少5天。
食物/水: 向動物隨意提供認證齧齒類動物食物(Teklad Rodent Chow第2014號)。 隨意提供自來水。
實驗設計:如表6、表7、表8及表9中所指示將動物指派至治療組。
使用化合物A實施三個研究且使用拉科醯胺實施四個研究。其各別研究日期展示於表6至表9中。 6.實驗組-研究2A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
2 化合物A 1 PO 8 0.5 10 F2
3 化合物A 5 PO 8 0.5 10 F2
4 化合物A 10 PO 8 0.5 10 F2
5 拉科醯胺 6 PO 8 2 10 F1
6 拉科醯胺 8 PO 8 2 10 F1
PO:經口、口服。 7.實驗組-研究2B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
2 化合物A 5 PO 8 0.5 10 F2
3 化合物A 7.5 PO 7 0.5 10 F2
4 化合物A 10 PO 9 0.5 10 F02
5 拉科醯胺 10 PO 8 2 10 F1
PO:經口、口服。 8.實驗組-研究2C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F1
2 化合物A 3 PO 8 0.5 10 F2+F1
3 拉科醯胺 10 PO 8 2 10 F2+F1
4 化合物A + 拉科醯胺 3+10 PO 8 0.5+2 10 F2+F1
PO:經口、口服。 9.實驗組-研究2D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2 10 F1
2 拉科醯胺 6 PO 8 2 10 F1
3 拉科醯胺 20 PO 8 2 10 F1
PO:經口、口服。
盲化及隨機化:投與化合物之實驗者將每一動物隨機指派至治療組。由不瞭解治療組分配之不同實驗者來實施測試。另外,在不同室中進行化合物投用及MES測試以確保實施測試之實驗者完全不瞭解治療。測試於既定實驗中之所有動物皆具有指派至任何治療組之同等機會。
臨床觀察:在投用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之後由向動物投藥之實驗者觀察所有動物之異常行為10分鐘,且在刺激時由測試動物之實驗者再次觀察。記錄相對於正常行為之任何定性變化。
AC-MES分析:MES測試已廣泛用於搜尋抗癲癇物質(Piredda等人、Löscher等人及White等人之文獻)。MES測試可視為用於全身性強直陣攣性(GTC)癲癇之模型且指示化合物預防癲癇擴散之能力。在AC-MES模型中,藉由角膜電極(HSE-HA齧齒類動物電震器,Harvard Apparatus,模型號:73-0105)遞送交流電(60 Hz, 40 mA)之電擊0.2秒。在電擊分析之前0.5小時,向CF-1小鼠經口投用(根據標準操作程序(SOP) TECH-006)媒劑或化合物A。在即將電擊刺激之前,藉由經局部施加0.5%愛爾卡因溶液(丙美卡因鹽酸鹽(proparacaine hydrochloride),每眼一滴)來麻醉動物之眼睛。然後束縛小鼠,施加角膜電極,並進行電擊。在初始動物中,癲癇之特徵在於具有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初始全身性強直性癲癇。在消除癲癇之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後,動物可視為免於MES誘導性癲癇且然後評分為「0」。若小鼠顯示強直性後肢伸展,則分數為「1」。在電擊並進行初始癲癇分數評價之後,立即對小鼠實施安樂死以供血漿及腦收集。
試樣收集及製備:藉由異氟醚吸入(根據SOP TECH-018)麻醉小鼠直至其達到手術麻醉平面為止。然後將注射器(具有22號針之1 mL注射器)自胸骨下插入心臟中(根據SOP TECH-031)。收集大約0.5 mL血液,沈積至K 2EDTA管中,並儲存於冰上。然後藉由頸椎脫位術對動物實施安樂死。取出腦,置於預稱重小瓶中,並速凍於乾冰上。在試樣收集結束時,將血液在4℃下以4000 rpm離心10分鐘,並將血漿移液至經標記管中。將所有試樣儲存於-80℃冷凍器中直至生物分析時。
血漿試樣:藉由使用乙腈沈澱蛋白質來提取血漿試樣。混合經稀釋血漿試樣(50 µL)與50 µL於1:1乙腈:水(v:v)中之內部標準品(IS)溶液,隨後添加200 µL乙腈。將試樣渦旋30秒,在13,000 rpm下離心20分鐘,傾倒至96孔板中並在4000 rpm下進一步離心20分鐘。如下述生物分析程序中所闡述,藉由超高效液相層析電噴霧離子化串聯質譜(UHPLC-ESI-MS/MS)分析試樣。
腦試樣:在提取之前,使用IKA T18 Ultra-Turrax均質器在設定4下將預稱取全腦在1:1乙腈:水(v:v) (2 mL/小鼠腦)中均質化大約1分鐘。將均質物在13,000 rpm下離心20分鐘且完全如上文針對血漿試樣所闡述來處理50 µL上清液。
生物分析程序:藉由蛋白質沈澱提取所有試樣,包含血漿及腦均質提取物(包含校準標準品及在K 2EDTA小鼠血漿中製得之品質控制(QC)試樣)。向每一50 µL等分試樣中添加50 µL IS溶液(於水:乙腈(1:1)中之2500 ng/mL拉科醯胺)及50 µL於水中之6% (v:v)磷酸,然後添加200 µL乙腈。渦旋混合1.7 mL管中之試樣,然後在13,000 rpm下離心20分鐘。在96孔板中混合50微升上清液與150 µL水:乙腈(1:1),在混合後於4000 rpm下離心20分鐘。然後將試樣備用於UHPLC-MS/MS分析。
藉由研究級UHPLC-MS/MS方法使用下文所列示之條件針對化合物A來分析試樣。
儀器: Sciex TQ-5500
基質: 小鼠血漿(K 2EDTA) 小鼠腦均質物
分析物: 化合物A
內部標準品(IS):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
MS條件:    ESI:正 化合物A:[M+H] +m/z 369.2/247.2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IS):[M+H] +m/z 458.793/157
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10   
   0.2 10   
   3.4 6   
   3.5 100   
   4.0 100   
   4.1 10   
   5.0 10   
   移動相A:於水中之0.1%甲酸 移動相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1200、2400及4800 ng/mL之標準品
QC試樣 製備14.0、225及360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
藉由研究級UHPLC-MS/MS方法使用下文所列示之條件針對拉科醯胺來分析試樣。
儀器: Sciex TQ-5500
基質: 小鼠血漿(K 2EDTA) 小鼠腦均質物
分析物: 拉科醯胺
內部標準品(IS): ( S)-5-((1-苄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6-甲基- N-(噻唑-4-基)吡啶-2-磺醯胺
MS條件:    ESI:正 拉科醯胺:[M+H] +m/z 251.168/91 ( S)-5-((1-苄基吡咯啶-3-基)(甲基)胺基)-6-甲基- N-(噻唑-4-基)吡啶-2-磺醯胺(IS):[M+H] +m/z 551.1/214.0
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20   
   0.6 20   
   1.00 100   
   1.50 100   
   1.60 20   
   2.5 20   
   A:於水中之0.1%甲酸 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1200、2400及4800 ng/mL之標準品。
QC試樣 製備14.0、225及360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
使用最佳擬合模型測定試樣濃度,該最佳擬合模型係線性或二次校準函數,加權1/x,且係藉由標準試樣中之分析物對IS峰面積比與其各別濃度之回歸所生成。分析試驗之接受準則要求,標準及QC試樣之反算值落入其標稱值之± 20%內,最低標準值或量化下限(LLOQ)除外,其接受準則為± 25%。12個標準點中之至少6個必須展示在其標稱濃度之± 20%內之反算值以使校準可接受。至少三個QC試樣(每一濃度一個)必須展示在其標稱濃度之± 20%內之反算值以使整個試樣批次有效。
數據處理及分析:所有統計學數據皆係使用GraphPad Prism第8版軟體來計算。使用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生成濃度反應曲線: 方程式1 Y = B + (T - B) × x n/ (IC 50 n+ x n) , 其中: • B=底部,設定為0。 • T=頂部,設定為1。 • n=希爾係數,限定為小於零。 • IC 50 =50%活體外抑制所需之化合物濃度。
所有組數據皆表現為平均值。使用Kruskal-Wallis分析且隨後使用杜恩多重對比測試(Dunn’s multiple comparison test)來分析組間差異。在p值<0.05下達到統計學顯著性。
生物分析:系統適宜性測試(SST)、QC、基質及溶劑空白皆符合SOP MTD-066中所闡述之接受準則。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之LLOQ為2.34 ng/mL (對於研究2C)、4.69 ng/mL (對於研究2D及2A中之兩者化合物)以及2.34 ng/mL及4.69 ng/mL (分別對於研究2B中之拉科醯胺及化合物A)。兩種化合物在所有研究中之量化上限(ULOQ)皆為4800 ng/mL。
AC-MES分析中之效能:小鼠之AC-MES誘導性癲癇研究之結果呈現於表10、表11、表12及表13以及圖9、圖10及圖11中。
化合物A之劑量及濃度反應:化合物A之劑量及濃度反應展示於圖9中。在所有三個效能研究(2A、2B及2C)中,100%之媒劑治療之CF-1小鼠展示後肢伸展之強直性癲癇。在研究2A中,對AC-MES刺激展示強直性癲癇反應之投用化合物A之動物之分率自在1 mg/kg下8/8降至在5 mg/kg下7/8以及在10 mg/kg下3/8,從而表明效能發生劑量依賴性增加。在研究2B中,5 mg/kg及10 mg/kg劑量展示大於研究2A之效能,其中分別有0/8及1/9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此可能係因為研究2B中所達成之血漿濃度(平均血漿濃度:在5 mg/kg下0.470 µM及在10 mg/kg下0.553 µM)高於研究2A中所達成者(平均血漿濃度:在5 mg/kg下0.276 µM及在10 mg/kg下0.366 µM)。另外,彼此相隔一週來實施研究2A及2B,此亦可闡釋效能差異。在研究2C中,3 mg/kg劑量之化合物A在0.284 µM之平均血漿濃度下展示2/8之動物癲癇發作。在所有三個研究(2A、2B及2C)中,化合物A治療組與媒劑投藥組之間之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性(p值展示於圖9中)。
研究2A中之一隻10 mg/kg組小鼠及研究2B中之三隻小鼠(兩隻小鼠來自10 mg/kg組且一隻小鼠來自7.5 mg/kg組)展示行為體徵(震顫、活動減少及後肢張開) (血漿濃度:2A: 0.391 µM;2B: 10 mg/kg: 0.608 µM及0.516 µM,7.5 mg/kg: 0.746 µM)。腦組織及血漿中所達成之化合物A濃度係劑量線性(圖9)。
三個研究中化合物A之複合濃度反應曲線展示0.300 µM之血漿EC 50及0.471 µM之腦組織EC 50(圖9)。 5.2.2 結果
在AC-MES模型中測試化合物A與拉科醯胺之組合之前,於單獨研究(2D)中在不同劑量下測試拉科醯胺並在上文針對化合物A所匯總之研究內對單獨小鼠組進行測試以確立全劑量-反應。該4個研究之拉科醯胺之複合劑量-反應及濃度-反應展示於圖10中。拉科醯胺展示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之劑量-及濃度依賴性效應,其中在20 mg/kg下具有最大效應且3/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23.9 µM)。20 mg/kg拉科醯胺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p值= 0.0052)。拉科醯胺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展示21.6 µM之血漿EC 50及22.2 µM之腦組織EC 50。對於化合物A +拉科醯胺之組合研究(研究2C)而言,選擇10 mg/kg拉科醯胺及3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其中之該兩個劑量在AC-MES模型中單獨投用時皆展示最小效能。
組合化合物A (3 mg/kg,在AC-MES之前0.5小時經口投與)與拉科醯胺(10 mg/kg,在AC-MES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可消除強直性癲癇(表12)。拉科醯胺治療組(10 mg/kg單獨拉科醯胺,6/8動物癲癇發作)與組合組(化合物A +拉科醯胺,0/8動物癲癇發作)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p值 = 0.0189),而化合物A治療組(3 mg/kg單獨化合物A,2/8動物癲癇發作)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化合物A (以3 mg/kg投與)及拉科醯胺(以10 mg/kg投與)之血漿濃度類似,不論單獨投用抑或組合投用,從而表明組合組中所觀察之較大效能並非源於任一化合物之較高暴露。所達成之平均血漿濃度如下:在以3 mg/kg單獨投與時,0.284 µM化合物A;在以3 mg/kg與拉科醯胺組合投與時,0.279 µM化合物A;在以10 mg/kg單獨投與時,17.1 µM拉科醯胺;及在以10 mg/kg與化合物A組合投與時, 15.5 µM拉科醯胺。 10.研究2A: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 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1 mg/kg) 0.08 0.15 1.85 8/8 0/8
化合物A (5 mg/kg) 0.28 0.40 1.45 7/8 0/8
化合物A (10 mg/kg) 0.37 0.50 1.36 3/8 1/8
拉科醯胺(6 mg/kg) 9.07 4.85 0.54 8/8 0/8
拉科醯胺(8 mg/kg) 10.8 6.27 0.58 8/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11.研究2B: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 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5 mg/kg) 1 0.71 1.51 0/8 0/8
化合物A (7.5 mg/kg) 0.53 0.87 1.64 0/7 1/7
化合物A (10 mg/kg) 0.55 0.91 1.64 1/9 2/9
拉科醯胺(10 mg/kg) 12.6 2.63 0.21 8/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12.研究2C: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之組合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 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3 mg/kg) 0.28 0.51 1.79 2/8 0/8
拉科醯胺(10 mg/kg) 17.1 4.84 0.28 6/8 0/8
化合物A (3 mg/kg) +拉科醯胺(10 mg/kg) 0.28 + 15.5 0.54 + 4.52 1.95 + 0.29 0/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13.研究2D:拉科醯胺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 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 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拉科醯胺(6 mg/kg) 6.90 7.95 1.15 8/8 0/8
拉科醯胺(20 mg/kg) 23.9 26.8 1.12 3/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5.2.1 結論
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在CF-1小鼠AC-MES分析中顯示濃度依賴性效能。自濃度-反應曲線分析推導之血漿及腦化合物A EC 50值分別為0.30 µM及0.47 µM。在小鼠AC-MES分析中,與在單獨投與化合物A或拉科醯胺時之部分抑制相比,組合3 mg/kg化合物A及10 mg/kg拉科醯胺可完全抑制強直性癲癇。
在AC-MES模型中分別測試化合物A之5個口服(PO)劑量。在經由口服胃管灌食向雄性CF-1小鼠(體重:28.2 g至43.8 g)投與1 mg/kg (n=8)、3 mg/kg (n=8)、5 mg/kg (n=16)、7.5 mg/kg (n=7)及10 mg/kg (n=17)化合物A之後30分鐘,對小鼠實施60 Hz角膜電刺激(0.2秒持續時間,40 mA)。此刺激在所有媒劑投用動物中皆誘發強直性後肢伸展。因應於電刺激不展示後肢伸展之任何動物可視為得以保護。亦在測試時實施觀察性神經學評價(定性測試)以作為耐受性篩選。自所有動物收集終末血漿及腦試樣以獲得化合物A濃度值並瞭解效能與藥物濃度之間之關係。
在單一口服劑量之後,化合物A展示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之濃度依賴性效應,在0.47 µM之血漿濃度具有0/8動物癲癇發作之最大效應(研究2B,在5 mg/kg)。在研究2A (在1 mg/kg下n=8;在5 mg/kg下n=8;及在10 mg/kg下n=8;研究日期:2019年3月28日)中,在使用化合物A預治療30分鐘後,對AC-MES刺激展示強直性癲癇反應之動物之分率自8/8 (平均血漿濃度為0.0815 µM;1 mg/kg)降至7/8 (平均血漿濃度為0.28 µM;5 mg/kg)及降至3/8 (平均血漿濃度為0.37 µM;10 mg/kg)。在研究2B (5 mg/kg, n=8;7.5 mg/kg, n=7;及10 mg/kg, n=9;研究日期:2019年6月05日)中,5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47 µM)及10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55 µM)劑量之化合物A展示強效能(分別0/8及1/9動物癲癇發作)。在研究2C (3 mg/kg, n=8;研究日期:2019年6月11日)中,3 mg/kg劑量之化合物A在0.28 µM之血漿濃度展示2/8動物癲癇發作。在所有三個效能研究(2A、2B及2C)中,化合物A治療組與媒劑投藥組之間之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性。組合所有3個研究之數據以供單獨投用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0.30 µM之血漿半最大有效濃度(EC 50)及0.47 µM之腦組織EC 50
研究2A中10 mg/kg組之一隻小鼠及研究2B中之三隻小鼠(兩隻小鼠來自10 mg/kg組且一隻小鼠來自7.5 mg/kg組)展示行為徵象(震顫、活動減少及後肢外翻) (血漿濃度:2A: 0.39 µM;2B: 10 mg/kg: 0.61 µM及0.52 µM,7.5 mg/kg: 0.75 µM)。
在AC-MES模型中測試化合物A與拉科醯胺組合(研究2C)之前,在不同劑量下單獨測試拉科醯胺以確立全劑量-反應。在AC-MES模型中分別測試拉科醯胺之4個PO劑量(研究2D:6 mg/kg及20 mg/kg,n=8/組,研究日期:2019年3月14日;研究2A:6 mg/kg及8 mg/kg,n=8/組,研究日期:2019年5月28日;研究2B:10 mg/kg, n=8,研究日期:2019年6月05日;及研究2C:10 mg/kg, n=8,研究日期:2019年6月11日)及作為該等研究之部分。在經口胃管灌食雄性CF-1小鼠(體重28.2 g至43.8 g)投與6 mg/kg (n=16)、8 mg/kg (n=8)、10 mg/kg (n=16)及20 mg/kg (n=8)拉科醯胺之後兩小時,對小鼠實施AC-MES刺激。拉科醯胺顯示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發作之劑量-及濃度依賴性效應,在20 mg/kg下具有3/8動物癲癇發作之最大效應(平均血漿濃度為23.9 µM)且在6、8及10 mg/kg之較低劑量下具有最小效應。組合所有4個研究(2A、2B、2C及2D)之數據以供單獨投與拉科醯胺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拉科醯胺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21.6 µM之血漿EC 50及22.2 µM之腦組織EC 50。基於劑量-反應研究,選擇10 mg/kg拉科醯胺及3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在單獨投與時展示最小效能)以供AC-MES模型中之組合研究。
與在單獨投用化合物A或拉科醯胺時之部分抑制相比,在雄性CF-1小鼠中組合使用化合物A (3 mg/kg PO,在AC-MES之前0.5小時)與拉科醯胺(10 mg/kg PO,在AC-MES之前2小時)可完全抑制強直性癲癇(3 mg/kg單獨化合物A:2/8動物癲癇發作;10 mg/kg單獨拉科醯胺:6/8動物癲癇發作;化合物A +拉科醯胺:0/8動物癲癇發作;媒劑:8/8動物癲癇發作)。化合物A (3 mg/kg)及拉科醯胺(10 mg/kg)之血漿濃度類似,不論單獨投用抑或組合投用,從而表明組合組中所觀察之最大效能並非源於任一化合物之較高暴露。所達成之平均總血漿濃度如下:化合物A在以3 mg/kg單獨投用時:0.283 µM;化合物A在以3 mg/kg組合投用時:0.279 µM;拉科醯胺在以10 mg/kg單獨投用時:17.1 µM;拉科醯胺在以10 mg/kg組合投用時:15.5 µM。 5.3.  實例3.化合物A (單獨及與左乙拉西坦組合)之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
此研究之目標在於評估化合物A與左乙拉西坦在對每一化合物敏感之小鼠癲癇模型(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中之相互作用(Barton等人,Epilepsy Res. 2001; 47(3):217-227)。其藉由投用單獨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以及其組合來評估兩種化合物之組合有益抑或不利於效能,每一化合物之劑量應自身產生次最大效能。分別以在6 Hz分析中自身產生次最大效能之劑量來投與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以檢測在組合該等化合物時任一方向的效能變化。分析血漿及腦試樣以瞭解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可如何影響藥物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 5.3.1 材料及方法
測試化合物-化合物A
屬性: 化合物A
批號: 12
物理描述: 白色固體
純度(%): 98.8
供應商: Olon Recerca Biosciences (批號:60367-18-002)
參考化合物-左乙拉西坦
屬性: 左乙拉西坦
批號: 03
物理描述: 白色粉末
純度(%): 98%
供應商: Toronto Research Chemicals; 目錄號:L331500,批號:3-JSH-3-1
媒劑:化合物A調配物F2:5%二甲基亞碸(DMSO)、於去離子(DI)水中之0.5%甲基纖維素。左乙拉西坦調配物F1:0.5% w:w甲基纖維素、於去離子水中之0.2% v:v Tween 80。
劑量調配物:稱取適當量之化合物A (未校正純度)並以20x預期最終濃度溶於DMSO中。使用於去離子水中之0.5%甲基纖維素將化合物A之20x DMSO儲備溶液稀釋20倍以達成最終期望濃度。攪拌或渦旋混合所得化合物A懸浮液以產生均質懸浮液。將調配物保持於室溫下並在每一劑量投與之前連續攪拌或渦旋混合。
對於左乙拉西坦而言,將去離子水(0.8 L)加熱至70℃至80℃。稱取5克甲基纖維素並以小份緩慢添加至經加熱去離子水中。攪拌混合物直至其形成均質乳狀懸浮液為止。將懸浮液移入冷室中攪拌過夜以獲得澄清溶液。將2 mL Tween80添加至澄清溶液中並使用去離子水稀釋至1 L。將媒劑溶液儲存於2℃至8℃下。
將左乙拉西坦粉末稱取至小瓶中。將適當量之媒劑添加至粉末中,然後在IKA-T18 ULTRA TURRAX均質器上混合以產生具有期望濃度之均勻懸浮液。然後將小瓶包裹於鋁箔中以使其避光,並置於攪拌板上直至投藥時。
測試系統
物種/品系: CF-1小鼠
數量及性別: 104隻雄性
來源: 查理士河實驗室
開始投藥時之年齡及體重: 研究編號 年齡 ( ) 體重範圍 (g)
3A 60 32.7至46.0
3B 46 29.0至37.3
3C 48 31.0至40.0
飼養: 將動物按組飼養(4隻/籠)於符合適用之動物福利法律與法規(CCAC)之籠中。溫度介於18℃與25℃之間且相對濕度介於45%與65%之間。
適應: 在到達時,檢驗動物以確保其具有滿意之健康狀態並使其在置於研究中之前適應設施至少5天。
食物/水: 向動物隨意提供認證齧齒類動物食物(Teklad Rodent Chow第2014號)。 隨意提供自來水。   
實驗設計:如表14中所指示將動物指派至各治療組。在癲癇誘導之前1小時,向所有小鼠投用媒劑或化合物A (經由PO胃管灌食,標準操作程序(SOP) TECH-006)及媒劑或左乙拉西坦(藉由IP注射,TECH-004)。選擇化合物A之ED 20(4 mg/kg)進行組合實驗(基於劑量反應實驗,研究3A)。基於先前實驗選擇300 mg/kg左乙拉西坦之劑量,在此劑量下平均產生35%效能。 14.實驗組之概述
研究 Cmpd 劑量 (mg/kg)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濃度 (mg/mL) 媒劑 投與途徑 動物數量 ( 性別 ) 預治療時間 (h)
3A 媒劑 0 10 n/a F2 PO 8 (雄性) 1
Cpmd A 1 10 0.1 F2 PO 8 (雄性) 1
Cpmd A 3 10 0.3 F2 PO 8 (雄性) 1
Cpmd A 5 10 0.5 F2 PO 8 (雄性) 1
Cpmd A 8 10 0.8 F2 PO 8 (雄性) 1
3B 媒劑 媒劑 n/a 10 n/a F2 F1 PO IP 8 (雄性) 1
媒劑 Lev 0 300 10 n/a 30 F2 F1 PO IP 8 (雄性) 1
Cpmd A媒劑 4 0 10 0.4 n/a F2 F1 PO IP 8 (雄性) 1
Cpmd A Lev 4 300 10 0.4 30 F2 F1 PO IP 8 (雄性) 1
3C 媒劑 媒劑 n/a 10 n/a F2 F1 PO IP 8 (雄性) 1
媒劑 Lev 0 300 10 n/a 30 F2 F1 PO IP 8 (雄性) 1
Cpmd A媒劑 4 0 10 0.4 n/a F2 F1 PO IP 8 (雄性) 1
Cpmd A Lev 4 300 10 0.4 30 F2 F1 PO IP 8 (雄性) 1
Admin:投與;Conc.:濃度;Cpmd.:化合物;IP:腹膜腔內;Lev:左乙拉西坦;n/a:不適用;PO:經口、口服。
隨機化及盲化:投與化合物之實驗者將每一動物隨機指派至治療組。由不瞭解治療組分配之不同實驗者來實施測試。測試於既定實驗中之所有動物皆具有指派至任何治療組之同等機會。
臨床體徵觀察:在投用之後由向動物投藥之實驗者觀察投用化合物之所有動物之異常行為10分鐘,且在刺激時由測試動物之實驗者再次觀察。記錄相對於正常行為之任何定性變化。
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在電刺激之前,將所有動物置於實驗室中至少1小時。在即將進行分析之前,將一滴愛爾卡因(丙美卡因鹽酸鹽,0.5%)施加至小鼠之每一眼睛中。然後將動物牢牢束縛且將一對電極施加至眼睛上(電痙攣治療單元57800,Ugo Basile)。使用腳踏板在34毫安、6 Hz及0.2毫秒脈衝寬度下誘發3秒刺激。在完成刺激之後即刻,將動物置於Plexiglas氣缸中且記錄(根據TECH-036)癲癇行為(頜陣攣、前肢陣攣及斯特勞布舉尾(Straub tail))。若動物不展示對照動物中由此刺激方案誘導之三種典型心理動作癲癇行為(頜陣攣、前肢陣攣、斯特勞布舉尾)中之任一者,則其可視為免於癲癇。
試樣收集及製備:藉由異氟醚吸入(TECH-018)麻醉小鼠直至其達到手術麻醉平面為止。然後將注射器(具有22號針之1 mL注射器)自胸骨下插入心臟中(TECH-031)。收集大約0.5 mL血液,沈積至K 2EDTA管中,並儲存於冰上。然後藉由頸椎脫位術對動物實施安樂死(TECH‑018)。取出腦,置於預稱重小瓶中,並速凍於乾冰上。在試樣收集結束時,將血液在4℃下以4000 rpm離心10分鐘,並將血漿移液至經標記管中。將所有試樣儲存於-80℃冷凍器中直至生物分析(在試樣收集之後8天用於研究3A及3B;在試樣收集之後20天用於研究3C)。
血漿及組織試樣分析:將含有經稱重腦組織之珠磨聚丙烯管在室溫下解凍且添加3 mL均質化溶劑(水:乙腈(1:1, v:v))。將管置於珠珠磨均質器(Bead Ruptor Elite模型,Omni International)中並以3.70 m/s之速度振盪持續30秒之單一循環。將均質化管在4000 rpm下離心20分鐘,將上清液轉移至1.5 mL埃彭道夫管(Eppendorf tube)中,並冷凍儲存於-80℃下直至分析。藉由蛋白質沈澱提取所有試樣,包含血漿及腦均質提取物(包含校準品及在K 2EDTA大鼠血漿中製得之品質控制(QC)試樣)。向每一50 µL等分試樣中添加50 µL內部標準溶液(2500 ng/mL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及4-((2-((7-氮雜雙環[2.2.1]庚烷-7-基)甲基)-6-氟苄基)胺基)-2,6-二氟- N-(異噻唑-3-基)苯磺醯胺,分別用於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於水/乙腈(1:1)中)、50 µL於水中之6% (v/v)磷酸及然後200 µL乙腈。渦旋混合1.5 mL管中之試樣,且然後在13,000 rpm下離心20分鐘。在96孔板中混合50微升上清液與150 µL水/乙腈(1:1),在混合後於4000 rpm下離心20分鐘,且然後備用於液相層析串聯質譜(LC-MS/MS)分析。
藉由下列研究級LC-MS/MS方法分析試樣:
儀器: Sciex TQ-5500
基質: 小鼠血漿(K 2EDTA) 小鼠腦均質物
分析物: 化合物A
內部標準品(IS):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
MS條件: ESI (電噴霧離子化):正 化合物A:[M+H] +m/z 369.2/247.2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IS):[M+H] +m/z 458.793/157
超高效液相層析(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10      
0.2 10      
3.4 86      
3.5 100      
4.0 100      
4.1 10      
5.0 10      
   A:於水中之0.1%甲酸 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2.34、4.69、9.38、18.8、37.5、75、150、300、600、1200、2400及48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研究3A及3B。 製備0.586、1.17、2.34、4.69、9.38、18.8、36.5、75.0、150、300、600及12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研究3C。
分析物: 左乙拉西坦
內部標準品(IS): 4-((2-((7-氮雜雙環[2.2.1]庚烷-7-基)甲基)-6-氟苄基)胺基)-2,6-二氟- N-(異噻唑-3-基)苯磺醯胺
MS條件: ESI:正 左乙拉西坦:[M+H] +m/z 171/126 4-((2-((7-氮雜雙環[2.2.1]庚烷-7-基)甲基)-6-氟苄基)胺基)-2,6-二氟- N-(異噻唑-3-基)苯磺醯胺(IS):[M+H] +m/z 509/218
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20      
0.6 20      
1.0 100      
1.7 100      
1.8 20      
3.0 20      
   A:於水中之0.1%甲酸 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4.69、9.38、18.8、37.5、75、150、300、600、1200、2400、4800及9600 ng/mL之標準品。
數據處理及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8.2.1版)實施統計學數據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測試且隨後使用杜恩多重對比來分析劑量-反應數據。P值<0.05可視為顯著。使用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生成劑量-反應及濃度-反應曲線: 方程式1 Y = B + (T - B) × x n/ (IC 50 n+ x n) , 其中: • B=底部,設定為0。 • T=頂部,設定為1。 • n=希爾係數,限定為小於零。 • IC 50 =50%活體外抑制所需之化合物濃度。
除非另外陳述,否則將所有數據報告至三個有效數字且將所有組數據報告為平均值± SD。 5.3.2 結果
生物分析:系統適宜性測試、QC試樣、基質及溶劑空白皆符合接受準則。將分析參數製表於表15中。一式三份分析每一濃度之QC試樣。 15.生物分析參數
研究 Cmpd A LLOQ (ng/mL) Cmpd A ULOQ (ng/mL) Cmpd A QC (ng/mL) Lev LLOQ (ng/mL) Lev ULOQ (ng/mL) Lev QC (ng/mL) 低於 LLOQ 之試樣
3A 2.34 4800 14 225 3600 n/a n/a n/a
3B 2.34 4800 14 225 3600 4.69 9600 28 450 7200 2份血漿 7份腦
3C 1.17 1200 3.52 56.25 900 9.38 9600 28 450 7200 1份血漿 1份腦
Lev:左乙拉西坦;LLOQ:量化下限;n/a:不適用;ULOQ:量化上限。
臨床觀察:投與8 mg/kg化合物A (血漿:1.16 µM;腦:1.65 µM)之一隻動物展示震顫且在測試時具有冷觸感。
化合物A在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研究3A)中之劑量反應:在角膜刺激之前1小時經口投用之化合物A展示劑量依賴性效能,其中8/8之動物在1 mg/kg及3 mg/kg下發生癲癇發作,5/8之動物在5 mg/kg下發生癲癇發作,且3/8之動物在8 mg/kg下發生癲癇發作。8 mg/kg化合物A下之癲癇保護與使用媒劑者顯著不同( p=0.0081;圖12A)。自劑量反應曲線推導出,在希爾係數n = -3.09下ED 50為6.48 mg/kg且ED 20為4.13 mg/kg(圖12B)。
個別動物之血漿及腦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關係分別展示於圖12A及圖12B中。將結果及暴露按組製表於表16中。化合物A之效能具有濃度依賴性,其中在希爾係數n = -1.95及n = -2.17下分別具有0.35 µM之血漿EC 50及0.54 µM之腦EC 50(圖12C及圖12D)。 16.在向CF-1小鼠單一經口投與不同劑量後化合物A之效能及暴露(研究3A)
化合物 劑量 (mg/kg) 血漿 (µM) 血漿 SD (µM) (µM) SD (µM) 癲癇發作分率
媒劑 n/a n/a n/a n/a n/a 8/8
Cmpd A 1 0.04 0.01 0.09 0.06 8/8
Cmpd A 3 0.15 0.06 0.26 0.10 8/8
Cmpd A 5 0.18 0.07 0.29 0.16 5/8
Cmpd A 8 0.47 0.29 0.70 0.41 3/8
n/a:不適用。
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之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研究3B及3C):為評價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在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中有益抑或不利於效能,選擇每一化合物之次最大劑量。經測定,上述劑量-反應實驗中之化合物A之ED 20為4 mg/kg。在先前研究中,在300 mg/kg左乙拉西坦下達成平均35%之效能且在各研究中具有顯著可變性。在兩個設計相同之實驗(研究3B及3C,參見上文及表14)中,4 mg/kg化合物A及300 mg/kg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在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中之有效性顯著大於任一單獨化合物(表16)。
研究3B:在研究3B中,單獨投用之化合物A或左乙拉西坦並不使得免於癲癇(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濃度遠低於預期值),但組合兩種化合物可使3/8之動物免於癲癇發作(圖14A、表12)。與媒劑相比及與單獨投用之任一化合物相比,組合投藥之益處較為顯著( p=0.034)。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在血漿(化合物A:0.014 ± 0.009 µM;左乙拉西坦:1500 ± 320 µM)及腦(化合物A:0.03 ± 0.02 µM;左乙拉西坦:861 ± 120 µM)中所達到之濃度在單劑量組與組合劑量組之間相當(圖14、表17)。因此,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之有益效應不能由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增加來闡釋(圖15)。
研究3C:在研究3C中,重複研究3B之設計。此時,相同劑量之4 mg/kg化合物A產生大於10倍於研究3B之化合物A血漿濃度(0.17 ± 0.09 µM對0.01 ± 0.01 µM)及腦(0.41 ± 0.23 µM對0.03 ± 0.02 µM) (圖15、表17)。左乙拉西坦之濃度亦略高於研究3B中者(腦:1130 ± 130 µM對861 ± 120 µM,血漿:1770 ± 287 µM對1500 ± 320 µM;圖15、表17)。與研究3B相比單獨投用之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增加轉變為效能增加:4 mg/kg化合物A保護1/7之動物免於癲癇發作且300 mg/kg左乙拉西坦保護2/8之動物免於癲癇發作(圖14A、表17)。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在此研究中保護了所有測試動物(圖14A、表17;n=7;一隻動物被排除,此乃因其在血漿或腦中並無可量測含量之左乙拉西坦)。因在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投藥後達成全效能,故對效能之效應不僅與媒劑顯著不同( p=0.0002),且亦與單獨投用之任一化合物顯著不同( p<0.01)。類似於研究3B,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在血漿及腦中所達到之濃度在單劑量組與組合劑量組之間相當(圖15、表17)。因此,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之有益效應不能由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增加來闡釋(圖16)。
組合研究3B及3C:在組合兩個實驗之劑量-反應時,可達成單獨投用之化合物A或左乙拉西坦之最大效能且左乙拉西坦產生14/16癲癇發作,而兩種化合物之組合產生5/15動物癲癇發作。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由此使66.7%之動物免於癲癇,此與媒劑( p<0.0001)及任一單獨化合物( p<0.001,圖14B、表17)顯著不同。 17.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在單獨或組合投用至CD-1小鼠後1小時之效能及暴露
研究 Cmpd 劑量 (mg/kg) 化合物 A 左乙拉西坦 癲癇發作分率
血漿 (µM) 血漿 SD (µM) (µM) SD (µM) 血漿 (µM) 血漿 SD (µM) (µM) SD (µM)
3B Veh.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8/8
Cmpd A 4 0.01 0.01 0.03 0.02 n/a n/a n/a n/a 8/8
Lev 300 n/a n/a n/a n/a 1500 320 861 120 8/8
Cmpd A + Lev 4 + 300 0.02 0.01 0.04 0.02 1350 128 1010 78.8 5/8
3C Veh.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8/8
Cmpd A 4 0.17 0.09 0.41 0.23 n/a n/a n/a n/a 5/6*
Lev 300 n/a n/a n/a n/a 1770 287 1130 130 6/8
Cmpd A + Lev 4 + 300 0.17 0.06 0.383 0.19 2160 383 1100 265 0/7**
組合 Cmpd A 4 0.10 0.10 0.22 0.25 n/a n/a n/a n/a 13/14*
Lev 300 n/a n/a n/a n/a 1640 324 996 185 14/16
Cmpd A + Lev 4 + 300 0.09 0.09 0.21 0.22 1730 497 1050 188 5/15**
Lev:左乙拉西坦;n/a:不適用。 *兩隻動物因刺激誤差而自效能評價排除。在刺激期間發生違規(喪失接觸)。**一隻動物被排除,此乃因其在血漿或腦中並無可量測濃度之左乙拉西坦。 5.3.3 結論
化合物A在小鼠6 Hz心理動作分析中顯示劑量依賴性效能且ED 50為6.48 mg/kg。效能與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濃度極為相,其中血漿EC 50為0.35 µM且腦EC 50為0.54 µM。
4 mg/kg化合物A及300 mg/kg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在此分析中之效能顯著高於使用任一單獨化合物在兩個單獨、設計相同之實驗中所觀察者(研究3B: p=0.034;研究3C: p<0.01)。組合投藥並不顯著影響任一化合物之血漿或腦暴露。在左乙拉西坦之可比腦濃度(1130 ± 130 µM對1100 ± 265 µM;研究3C)下,將化合物A添加至左乙拉西坦中可將效能自25% (單獨左乙拉西坦)增至100% (化合物A +左乙拉西坦)。
首先,在6 Hz心理動作分析中對化合物A實施劑量-反應研究(3A)以測定20%動物免於癲癇之劑量(ED 20)。在經由3秒角膜刺激於34毫安(6 Hz;0.2毫秒脈衝寬度)下誘導心理動作癲癇之前1小時,藉由口服胃管灌食按8隻動物/組將1、3、5及8 mg/kg化合物A投與雄性CF-1小鼠(體重:32.7 g至46.0 g)。藉由計算每組8隻動物在6 Hz刺激後免於癲癇行為(頜陣攣、前肢陣攣或斯特勞布舉尾)之分率來量化此分析中之效能。分析血漿及腦試樣以評價濃度-反應關係。
儘管1 mg/kg及3 mg/kg化合物A並不使得免於癲癇,但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降至投用5 mg/kg動物之5/8及8 mg/kg組中之3/8。在8 mg/kg (血漿:0.47 ± 0.29 µM;腦:0.70 ± 0.41 µM;平均值± SD)下,與媒劑組(8/8癲癇發作)相比,化合物A展示顯著保護( p=0.0081)。自化合物A之劑量及濃度反應曲線推導出,50%之動物免於癲癇之劑量(ED 50)為6.48 mg/kg,50%之動物免於癲癇之血漿濃度(EC 50)為0.35 µM,且腦EC 50為0.54 µM。經計算,化合物A在此分析中之ED 20為4.13 mg/kg。
投用8 mg/kg化合物A之一隻動物展示震顫且具有冷觸感。在1.16 µM血漿濃度及1.65 µM腦濃度下,此動物在此實驗之所有動物中具有最高化合物A暴露。
在兩個單獨、設計相同之實驗(研究3B及3C)中評估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在產生次最大效能之劑量下之組合。先前實驗已證實,在34毫安6 Hz刺激下,在刺激之前1小時經腹膜腔內(IP)注射300 mg/kg左乙拉西坦可產生35%之效能。自使用化合物A之劑量-反應實驗(研究3A)推導出,當在刺激之前1小時經口(PO)投用化合物A時,ED 20為4 mg/kg。然後在兩個設計相同之實驗中之每一者中評估下列實驗組(n=8):1.媒劑對照(PO及IP);2. 4 mg/kg化合物A PO及媒劑IP;3. 300 mg/kg左乙拉西坦IP及媒劑PO;4. 4 mg/kg化合物A PO及300 mg/kg左乙拉西坦IP。在化合物投與後1小時於34毫安(6 Hz、0.2毫秒脈衝寬度)下實施3秒角膜刺激。基於免於癲癇行為(頜陣攣、前肢陣攣或斯特勞布舉尾)之動物之分率來評估效能。
在研究3B中,單獨投用至雄性CF-1小鼠(體重:29.0 g至37.3 g)之任一化合物並不使得免於癲癇,但兩種化合物之組合使3/8動物免於癲癇發作( p=0.034)。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在血漿(化合物A:0.014 ± 0.009 µM;左乙拉西坦:1500 ± 320 µM)及腦(化合物A:0.03 ± 0.02 µM;左乙拉西坦:861 ± 120 µM)中所達到之濃度在單劑量組與組合劑量組之間相當,但總體而言遠低於針對4 mg/kg劑量所預計者。
在實施於雄性CF-1小鼠(體重:31.0 g至40.0 g)之研究3C中,4 mg/kg化合物A產生大於10倍於研究3B之血漿(0.167 ± 0.0897 µM對0.014 ± 0.009 µM)及腦(0.41 ± 0.23 µM對0.03 ± 0.02 µM)化合物A濃度。左乙拉西坦之濃度亦略高於3B中者(腦:1130 ± 130 µM對861 ± 120 µM;血漿:1770 ± 287 µM對1500 ± 320 µM)。單獨投用之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增加轉變為效能增加:4 mg/kg化合物A保護1/7之動物免於癲癇發作且300 mg/kg左乙拉西坦保護2/8之動物免於癲癇發作。與任一單獨化合物相比,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保護了此組中之所有測試動物(7/7保護;p<0.01)。在左乙拉西坦之可比腦濃度(1130 ± 130 µM對1100 ± 265 µM,研究3C)下,將化合物A添加至左乙拉西坦中可將效能自25% (單獨左乙拉西坦)增至100% (化合物A +左乙拉西坦)。 5.4.  實例4.化合物A (單獨及與塞諾胺酯組合)在CF-1小鼠之AC-MES分析中之抗癲癇效應
在小鼠交流電最大電擊癲癇(AC-MES)分析(參見實例2)中於口服投藥之後評估化合物A之效能及其與塞諾胺酯之藥理學相互作用。
此研究之目標在於表徵在化合物之單一經口投與之後小鼠AC-MES分析中化合物A之劑量依賴性抗癲癇活性及其與塞諾胺酯之藥理學相互作用。在AC-MES分析中,於雄性CF-1小鼠中在單一PO劑量後測試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抗癲癇效能以及組合化合物A與塞諾胺酯之效應。獲得血漿及腦試樣以瞭解藥物濃度與效能之間之關係。 5.4.1 材料及方法
實例4中所使用之化合物A、媒劑、劑量調配物及測試系統與實例2中所使用者相同,只是使用塞諾胺酯代替拉科醯胺。
測試化合物-塞諾胺酯
屬性: 塞諾胺酯
批號: 01批
物理描述: 白色粉末
純度: 99.5%
供應商:
實驗設計:如表18至表19中所指示將動物指派至各治療組。使用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各實施4個研究。其各別研究日期展示於表18至表19中。 18.實驗組-研究4A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
2 化合物A 1 PO 8 0.5 10 F2
3 化合物A 5 PO 8 0.5 10 F2
4 化合物A 10 PO 8 0.5 10 F2
PO:經口、口服。 19.實驗組-研究4B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
2 化合物A 5 PO 8 0.5 10 F2
3 化合物A 7.5 PO 7 0.5 10 F2
4 化合物A 10 PO 9 0.5 10 F2
PO:經口、口服。 20.實驗組-研究4C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0.5 10 F2
2 化合物A 3 PO 8 0.5 10 F2
PO:經口、口服。 21.實驗組-研究4F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2 10 F2 + F1
2 化合物A 2 PO 8 0.5 10 F2 + F1
3 塞諾胺酯 5 PO 8 2 10 F2 + F1
4 化合物A +塞諾胺酯 2+5 PO 8 0.5+2 10 F2 + F1
PO:經口、口服。 22.實驗組-研究4D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2 10 F1
2 塞諾胺酯 3 PO 8 2 10 F1
3 塞諾胺酯 10 PO 8 2 10 F1
4 塞諾胺酯 30 PO 8 8 10 F1
PO:經口、口服。 23.實驗組-研究4E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媒劑 0 PO 8 2 10 F1
2 塞諾胺酯 3 PO 7 2 10 F1
3 塞諾胺酯 5 PO 7 2 10 F1
4 塞諾胺酯 7.5 PO 8 2 10 F1
PO:經口、口服。 24.實驗組-研究4G
化合物 劑量 (mg/kg) 途徑 小鼠數量 預治療時間 (h) 劑量 體積 (mL/kg) 調配物
1 化合物A +塞諾胺酯 0.5+5 PO 8 0.5+2 10 F2 + F1
2 化合物A +塞諾胺酯 1+5 PO 8 0.5+2 10 F2 + F1
PO:經口、口服。
實例4中之盲化及隨機化、臨床觀察、AC-MES分析、試樣收集及製備、血漿及腦試樣分析及生物分析程序與實例2中所使用者相同。
藉由研究級UHPLC-MS/MS方法使用下文所列示之條件針對化合物A來分析試樣。
儀器: Sciex TQ-5500
基質: 小鼠血漿(K 2EDTA) 小鼠腦均質物
分析物: 化合物A
內部標準品(IS):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
MS條件:    ESI:正 化合物A:[M+H] +m/z 369.2/247.2 ( S)-5-氯-4-((1-(5-氯-2-氟苯基)乙基)胺基)-2-氟- N-(吡嗪-2-基)苯磺醯胺(IS):[M+H] +m/z 458.793/157
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10      
   0.2 10      
   3.4 6      
   3.5 100      
   4.0 100      
   4.1 10      
   5.0 10      
   移動相A:於水中之0.1%甲酸 移動相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1200、2400及48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4A、4B及4C。 製備0.586、1.17、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及12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4F。 製備0.293、0.586、1.17、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4G。
QC試樣 製備14.0、225及360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以用於4A、4B及4C。 製備3.5、56.3及90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以用於4F。 製備1.75、28.1及45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以用於4G。
藉由研究級UHPLC-MS/MS方法使用下文所列示之條件針對塞諾胺酯來分析試樣。
儀器: Sciex TQ-5500
基質: 小鼠血漿(K 2EDTA) 小鼠腦均質物
分析物: 塞諾胺酯
內部標準品(IS): (2 S,5 R)-5-(4-((2-氟苄基)氧基)苯基)吡咯啶-2-甲醯胺 (4F、4G);(2-(氮雜環丁-1-基甲基)苄基)(3,5-二氟-4-( N-(噻唑-4-基)胺磺醯基)苯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4D、4E)
MS條件:    ESI:正 塞諾胺酯:[M+H] +m/z 267.8/155.1 (2 S,5 R)-5-(4-((2-氟苄基)氧基)苯基)吡咯啶-2-甲醯胺 (IS): [M+H] +m/z 315.1/108.9 (2-(氮雜環丁-1-基甲基)苄基)(3,5-二氟-4-( N-(噻唑-4-基)胺磺醯基)苯基)胺基甲酸第三丁基酯(IS):[M+H] +m/z 551.1/214
UHPLC條件: 時間 (min) %B      
   0.0 20      
   0.6 20      
   1.00 100      
   1.50 100      
   1.60 20      
   2.5 20      
   A:於水中之0.1%甲酸 B:於乙腈中之0.1%甲酸
校準標準品 製備2.34、4.69、9.38、18.8、37.5、75.0、150、300、600、1200、2400及4800 ng/mL之標準品以用於4F、4D、4E及4G。
QC試樣 製備14.0、225及3,600 ng/mL之QC試樣,一式三份進行分析以用於4F、4D、4E及4G。
實例4中之試樣濃度測定以及數據處理及分析與實例2相同。 5.4.2 結果
生物分析:系統適宜性測試(SST)、QC、基質及溶劑空白皆符合SOP MTD-066中所闡述之接受準則。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量化下限(LLOQ)及量化上限(ULOQ)展示於表25中。 25.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LLOQ及ULOQ
研究 化合物 LLOQ ULOQ
4A 化合物A 4.68 4800
4B 化合物A 4.68 4800
4C 化合物A 2.34 4800
4F 化合物A 0.586 1200
4F 塞諾胺酯 2.34 4800
4D 塞諾胺酯 4.68 4800
4E 塞諾胺酯 2.34 4800
4G 化合物A 0.293 600
4G 塞諾胺酯 2.34 4800
LLOQ:量化下限。ULOQ:量化上限
AC-MES分析中之效能:小鼠之AC-MES誘導性癲癇研究結果呈現於表26至表32及圖17、圖18及圖19中。
單獨化合物A:化合物A之劑量及濃度反應數據匯總於圖17、表26、表27及表28中。在所有三個效能研究(4A、4B、4C及4F)中,100%之媒劑治療之CF-1小鼠展示後肢伸展之強直性癲癇。在研究4A (在1 mg/kg下n=8;在5 mg/kg下n=8;及在10 mg/kg下n=8)中,在使用化合物A預治療30分鐘後對AC-MES刺激展示強直性癲癇反應之動物之分率自8/8 (平均血漿濃度為0.08 µM;1 mg/kg)降至7/8 (平均血漿濃度為0.28 µM;5 mg/kg)及3/8 (平均血漿濃度為0.37 µM;10 mg/kg)。在研究4B (5 mg/kg, n=8;7.5 mg/kg, n=7;及10 mg/kg, n=9)中,5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47 µM)及10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55 µM)劑量之化合物A展示較強效能(分別0/8及1/9動物癲癇發作)。在研究4C (3 mg/kg, n=8)中,3 mg/kg劑量之化合物A在0.28 µM之血漿濃度下展示2/8動物癲癇發作。在研究4F (2 mg/kg, n=8)中,2 mg/kg劑量在0.11 µM之血漿濃度下展示5/8動物癲癇發作。在除4F外之所有效能研究中,化合物A治療組與媒劑投藥組之間之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性(p值展示於圖17中)。
研究4A中之一隻10 mg/kg組小鼠及研究4B中之三隻小鼠(兩隻小鼠來自10 mg/kg組且一隻小鼠來自7.5 mg/kg組)展示行為體徵(震顫、活動減少及後肢張開) (血漿濃度:4A: 0.39 µM;4B: 10 mg/kg: 0.61 µM及0.52 µM,7.5 mg/kg: 0.75 µM)。
三個研究中化合物A之複合濃度反應曲線展示0.30 µM之血漿EC 50及0.47 µM之腦組織EC 50(圖17)。腦組織及血漿中所達成之化合物A濃度係劑量線性(圖17)。
單獨塞諾胺酯:在AC-MES模型中測試化合物A與塞諾胺酯之組合(研究4F及4G)之前,在不同劑量下單獨測試塞諾胺酯以確立全劑量-反應。塞諾胺酯之劑量及濃度反應之數據匯總於圖18、表29及表30中。在AC-MES模型中單獨(研究4D:3 mg/kg、10 mg/kg及30 mg/kg,n=8/組;研究4E:3 mg/kg、5 mg/kg及7.5 mg/kg,n=8;及研究4F:5 mg/kg, n=8)及作為研究之一部分分別測試塞諾胺酯之7個PO劑量。在經由口服胃管灌食向雄性CF-1小鼠投與3 mg/kg (n=15)、5 mg/kg (n=7)、7.5 mg/kg (n=7)、10 mg/kg (n=8)及30 mg/kg (n=8)塞諾胺酯之後兩小時,對小鼠實施AC-MES刺激。塞諾胺酯展示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之劑量-及濃度依賴性效應,其中在7.5 mg/kg下3/7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78.1 µM),在10 mg/kg下1/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87 µM),在30 mg/kg下0/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24 µM),且在3 mg/kg及5 mg/kg之較低劑量下具有最小效應。組合所有3個研究(4D、4E及4F)之數據以供單獨投用塞諾胺酯時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圖18)。塞諾胺酯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70.5 µM之血漿EC 50及25.2 µM之腦組織EC 50
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組合:基於劑量-反應研究,選擇5 mg/kg塞諾胺酯之劑量及0.5、1及2 mg/kg化合物A之劑量(該等劑量在單獨投用時展示最小效能)以供AC-MES模型中之組合研究。
組合研究之數據匯總於圖19、表31及表32中。實施兩個組合研究4F (組合2 mg/kg化合物A與5 mg/kg塞諾胺酯)及4G (組合0.5 mg/kg及1 mg/kg化合物A與5 mg/kg塞諾胺酯)。在雄性CF-1小鼠中組合使用化合物A (0.5、1及2 mg/kg PO,在AC-MES之前0.5小時)與塞諾胺酯(5 mg/kg PO,在AC-MES之前2小時)展示,在0.5 mg/kg化合物A下2/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在1 mg/kg化合物A下1/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且在2 mg/kg化合物A下0/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與之相比,在單獨投用化合物A (在單獨投用2 mg/kg化合物A時,5/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或塞諾胺酯(在單獨投用5 mg/kg塞諾胺酯時,8/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時具有部分反應或並無效應。在研究4F中,在組合投用時,化合物A (2 mg/kg下之平均血漿濃度:在單獨投用時為0.11 µM且在組合投用時為0.29 µM)及塞諾胺酯(5 mg/kg下之平均血漿濃度:在單獨投用時為31.3 µM且在組合投用時為38.9 µM)之血漿濃度略高於單獨投用時。在研究4G中,達成以下平均總血漿濃度:以0.5 mg/kg組合投用之化合物A:0.03 µM;以1 mg/kg組合投用之化合物A:0.11 µM;以5 mg/kg組合投用之塞諾胺酯(+0.5 mg/kg化合物A):41.1 µM;以5 mg/kg組合投用之塞諾胺酯(+1 mg/kg化合物A):39.7 µM。組合投用之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化合物A之外推血漿EC 50為0.01 µM且腦組織EC 50為0.03 µM。 26.研究4A:化合物A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1 mg/kg) 0.08 0.15 1.85 8/8 0/8
化合物A (5 mg/kg) 0.28 0.40 1.45 7/8 0/8
化合物A (10 mg/kg) 0.37 0.50 1.36 3/8 1/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27.研究4B:化合物A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5 mg/kg) 1 0.71 1.51 0/8 0/8
化合物A (7.5 mg/kg) 0.53 0.87 1.64 0/7 1/7
化合物A (10 mg/kg) 0.55 0.91 1.64 1/9 2/9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28.研究4C:化合物A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 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3 mg/kg) 0.28 0.51 1.79 2/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29.研究4D:塞諾胺酯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 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塞諾胺酯(3 mg/kg) 29.6 8.70 0.29 8/8 0/8
塞諾胺酯(10 mg/kg) 87.0 26.8 0.31 1/8 0/8
塞諾胺酯(30 mg/kg) 237 71.3 0.30 0/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30.研究4E:塞諾胺酯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 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 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塞諾胺酯(3 mg/kg) 27.7 12.2 0.44 6/7 0/8
塞諾胺酯(5 mg/kg) 53.6 22.1 0.41 6/7 0/8
塞諾胺酯(7.5 mg/kg) 78.1 34.5 0.44 3/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31.研究4F:化合物A與塞諾胺酯之組合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媒劑 n/a n/a n/a 8/8 0/8
化合物A (2 mg/kg) 0.11 0.25 2.32 5/8 0/8
塞諾胺酯(5 mg/kg) 31.3 12.0 0.38 8/8 0/8
化合物A +塞諾胺酯(2+5) 0.29 + 38.9 0.67 + 14.7 2.34 + 0.38 0/8 0/8
B/P:腦對血漿比率;n/a:不適用。 32.研究4G:化合物A與塞諾胺酯之組合在單一口服投藥後於小鼠AC-MES中之抗癲癇效應之匯總
化合物編號及劑量 平均血漿濃度 (µM) 平均腦濃度 (µM) B/P 比率 癲癇發作分率 行為體徵分率
化合物A +塞諾胺酯(0.5 mg/kg + 5 mg/kg) 0.03 + 41.1 0.09 + 18.1 3.22 + 0.44 2/8 0/8
化合物A +塞諾胺酯(1 mg/kg + 5 mg/kg) 0.11 + 39.7 0.30 + 17.0 2.76 + 0.43 1/8 0/8
5.4.3 結論
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在CF-1小鼠AC-MES分析中顯示濃度依賴性效能。自濃度-反應曲線分析推導之血漿及腦化合物A EC 50值分別為0.30 µM及0.47 µM。自組合投用之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複合濃度反應曲線推導出,化合物A之血漿EC 50為0.01 µM且腦組織EC 50為0.03 µM。自該等結果推導出,在與塞諾胺酯組合投用時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組織功效分別增加33.3倍及14.2倍。
在AC-MES分析中分別測試化合物A之6個口服(PO)劑量。在經由口服胃管灌食向雄性CF-1小鼠投與1 mg/kg (n=8)、2 mg/kg (n=8)、3 mg/kg (n=8)、5 mg/kg (n=16)、7.5 mg/kg (n=7)及10 mg/kg (n=17)化合物A之後30分鐘,對小鼠實施60 Hz角膜電刺激(0.2秒持續時間,40 mA)。此刺激在所有媒劑投用動物中皆誘發強直性後肢伸展。因應於電刺激不展示後肢伸展之任何動物可視為得以保護。亦在測試時實施觀察性神經學評價(定性測試)以作為耐受性篩選。自所有動物收集終末血漿及腦試樣以獲得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濃度值並瞭解效能與藥物濃度之間之關係。
在單一口服劑量之後,化合物A展示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之濃度依賴性效應,其中在0.470 µM之血漿濃度下具有0/8動物癲癇發作之最大效應(研究4B,在5 mg/kg下)。在研究4A (在1 mg/kg下n=8;在5 mg/kg下n=8;及在10 mg/kg下n=8)中,在使用化合物A預治療30分鐘後對AC-MES刺激展示強直性癲癇反應之動物之分率自8/8 (平均血漿濃度為0.08 µM;1 mg/kg)降至7/8 (平均血漿濃度為0.28 µM;5 mg/kg)及3/8 (平均血漿濃度為0.37 µM;10 mg/kg)。在研究4B (5 mg/kg, n=8;7.5 mg/kg, n=7;及10 mg/kg, n=9)中,5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47 µM)及10 mg/kg (平均血漿濃度為0.55 µM)劑量之化合物A展示較強效能(分別0/8及1/9動物癲癇發作)。在研究4C (3 mg/kg, n=8)中,3 mg/kg劑量之化合物A在0.28 µM之血漿濃度下展示2/8動物癲癇發作。在研究4F (2 mg/kg, n=8)中,2 mg/kg劑量在0.11 µM之血漿濃度下展示5/8動物癲癇發作。在除4F外之所有效能研究中,化合物A治療組與媒劑投藥組之間之差異達到統計學顯著性(p值展示於圖17中)。組合所有4個研究之數據以供單獨投用之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0.30 µM之血漿半最大有效濃度(EC 50)及0.47 µM之腦組織EC 50
研究4A中之一隻10 mg/kg組小鼠及研究4B中之三隻小鼠(兩隻小鼠來自10 mg/kg組且一隻小鼠來自7.5 mg/kg組)展示行為體徵(震顫、活動減少及後肢張開) (血漿濃度:4A: 0.39 µM;4B: 10 mg/kg: 0.61 µM及0.52 µM,7.5 mg/kg: 0.75 µM)。
在AC-MES模型中測試化合物A與塞諾胺酯之組合之前,在不同劑量下單獨測試塞諾胺酯以確立全劑量-反應。在AC-MES模型單獨(研究4D:3 mg/kg、10 mg/kg及30 mg/kg,n=8/組;研究4E:3 mg/kg、5 mg/kg及7.5 mg/kg,n=8;及研究4F:5 mg/kg, n=8)及作為研究之一部分分別測試塞諾胺酯之7個PO劑量。在經由口服胃管灌食向雄性CF-1小鼠投與3 mg/kg (n=15)、5 mg/kg (n=7)、7.5 mg/kg (n=7)、10 mg/kg (n=8)及30 mg/kg (n=8)塞諾胺酯之後兩小時,對小鼠實施AC-MES刺激。塞諾胺酯針對AC-MES誘導性強直性癲癇展示劑量-及濃度依賴性效能,其中在7.5 mg/kg下3/7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78.1 µM),在10 mg/kg下1/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87 µM),在30 mg/kg下0/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平均血漿濃度為237 µM)。3 mg/kg及5 mg/kg之較低劑量具有7/8動物癲癇發作之最小效應。在2/3研究中,塞諾胺酯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p值展示於圖18中)。組合所有3個研究(4D、4E及4F)之數據以供單獨投用之塞諾胺酯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塞諾胺酯之濃度反應曲線展示70.5 µM之血漿EC 50及25.2 µM之腦組織EC 50
基於劑量-反應研究,選擇5 mg/kg塞諾胺酯及0.5、1及2 mg/kg化合物A之劑量(在單獨投用時展示最小效能)以供AC-MES模型中之組合研究。
實施兩個組合研究4F (組合2 mg/kg化合物A與5 mg/kg塞諾胺酯)及4G (組合0.5 mg/kg及1 mg/kg化合物A與5 mg/kg塞諾胺酯)。在雄性CF-1小鼠中組合使用化合物A (0.5、1及2 mg/kg PO,在AC-MES之前0.5小時)與塞諾胺酯(5 mg/kg PO,在AC-MES之前2小時)展示,在0.5 mg/kg化合物A下2/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在1 mg/kg化合物A下1/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且在2 mg/kg化合物A下0/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與之相比,在單獨投用2 mg/kg化合物A時5/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或在單獨投用5 mg/kg塞諾胺酯時8/8之動物發生癲癇發作。在研究4F中,塞諾胺酯治療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而化合物A治療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在研究4G中,媒劑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注意:在此研究中不使用媒劑對照組及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單劑量對照組;p值展示於圖19中)。在研究4F中,在組合投用時,化合物A (2 mg/kg下之平均血漿濃度:在單獨投用時為0.11 µM且在組合投用時為0.29 µM)及塞諾胺酯(5 mg/kg下之平均血漿濃度:在單獨投用時為31.3 µM且在組合投用時為38.9 µM)之血漿濃度略高於單獨投用時。在研究4G中,達成以下平均總血漿濃度:以0.5 mg/kg組合投用時之化合物A:0.03 µM;以1 mg/kg組合投用時之化合物A:0.11 µM;以5 mg/kg組合投用時之塞諾胺酯(0.5 mg/kg化合物A):41.1 µM;以5 mg/kg組合投用時之塞諾胺酯(1 mg/kg化合物A):39.7 µM。
組合投用之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複合濃度反應曲線展示,化合物A之外推血漿EC 50為0.01 µM且腦組織EC 50為0.03 µM。該等結果展示,在與塞諾胺酯組合投用時,化合物A之血漿及腦組織功效分別增加33.3倍及14.2倍。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美國專利、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外國專利、外國專利申請案及非專利出版物(包含2021年2月9日提出申請之美國非臨時申請案第63/147,736號)之全部內容皆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儘管上文已闡述組合物、方法及用途之一些細節以促進理解,但應瞭解,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實踐某些變化及修改。因此,擬將所闡述之實施例視為闡釋性而非限制性,且並不意欲將所主張發明限制於本文中所給出之該等細節,但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及等效內容內加以修改。
圖1展示在分析之前2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1、2、4、8 mg/kg化合物A或媒劑之結果(n=7/組)。上圖:在MES測試期間顯示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小鼠之分率。柱條指示平均反應±S.E.M。下圖:免於強直性癲癇之小鼠之百分比。此圖及所有其他圖中之單星號指示0.01<p<0.05。此圖及所有其他圖中所引述之「Mpk」係mg/kg。
圖2展示在分析之前0.5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1、2、4、8 mg/kg化合物A或媒劑之結果(n=7/劑量組,對於單獨媒劑n=5)。上圖:在強直性癲癇期間每隻動物中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存在或不存在。下圖:受保護小鼠之百分比。
圖3展示化合物A在小鼠MES分析中之藥物動力學(PK)及藥效動力學(PD)性質。水平誤差槓指示血漿或腦濃度之S.E.M.。在不可見時,此係因為其小於指示平均值之符號。穿過在投藥之後2小時收集之每組數據之實線曲線係濃度-反應曲線之最佳擬合曲線。基於腦濃度及血漿濃度之IC 50分別為275 nM及154 nM。在投藥之後0.5小時量測之效能與在投藥之後2小時測定之PK-PD關係一致。
圖4展示於CF-1小鼠中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1 mg/kg化合物A及在分析之前0.5小時經腹膜腔內投與30、56或100 mg/kg丙戊酸之結果(單劑量組:在1 mg/kg化合物A下n=15,在100 mg/kg丙戊酸下n=15,在30及56 mg/kg丙戊酸下n=7;組合劑量組:在化合物A + 100 mg/kg丙戊酸下n=15,在化合物A + 30及56 mg/kg丙戊酸下n=8;對於媒劑n=15)。上圖:在強直性癲癇期間每隻動物中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存在或不存在。下圖:化合物A及丙戊酸之單劑量或組合劑量之對比。4個星號指示p<0.0001。
圖5展示在使用及不使用1 mg/kg化合物A下丙戊酸在小鼠MES分析中之PK/PD。實線曲線指示丙戊酸在使用及不使用1 mg/kg化合物A下之濃度-反應曲線之最佳擬合曲線。使用單獨丙戊酸之100%最大癲癇及與1 mg/kg化合物A組合時之73.3%最大癲癇來擬合曲線以反映單獨化合物A在此劑量下之效能。共投用化合物A之效應係將丙戊酸之IC 50自1440 µM減小至608 µM。
圖6展示於小鼠中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1或1.5 mg/kg化合物A及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腹膜腔內投與120或150 mg/kg左乙拉西坦之結果。上圖:在強直性癲癇期間每隻動物中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存在或不存在。下圖: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單劑量或組合劑量之對比。
圖7展示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0.25、0.75、1、1.5或2.5 mg/kg化合物A及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腹膜腔內投與2 mg/kg苯妥英之結果。單劑量:化合物A (n=8/劑量),苯妥英(2 mg/kg,n=24);組合劑量:n=8/組;媒劑,n=24。上圖:在強直性癲癇期間每隻動物中後肢強直性伸肌組成部分之存在或不存在。下圖:化合物A及苯妥英之單劑量或組合劑量之對比。兩個星號指示0.001<p<0.01。
圖8展示在使用及不使用2 mg/kg苯妥英下化合物A在小鼠MES分析中之PK/PD。實線曲線指示化合物A在使用及不使用2 mg/kg苯妥英下之濃度-反應曲線之最佳擬合曲線。使用單獨化合物A之94.1%最大癲癇及與2 mg/kg苯妥英組合時之75%最大癲癇來擬合曲線以反映單獨苯妥英在2 mg/kg下之效能。該等最高值由水平虛線指示。共投用苯妥英與化合物A之效應係將化合物A之IC 50自147 nM減小至39.7 nM。
圖9展示小鼠癲癇發作分率與化合物A之不同劑量且化合物A在小鼠AC-MES分析中提供劑量依賴性效能(A、B及C)。在分析之前0.5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1、3、5、7.5及10 mg/kg化合物A (分組:在1 mg/kg化合物A下n=8,在3 mg/kg化合物A下n=8,在5 mg/kg化合物A下n=16,在7.5 mg/kg化合物A下n=7,在10 mg/kg化合物A下n=17;對於媒劑n=24)。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所有三個研究中,化合物A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各別p值展示於圖9A-C中)。化合物A之基於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Hill Langmuir equation)之血漿(D)及腦組織(E)濃度-反應曲線展示,效能具有濃度依賴性。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展示0.30 µM之血漿EC 50及0.47 µM之腦組織EC 50。在投用化合物A之後0.5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D及E中之每一數據點代表每一劑量組中在平均濃度值下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
圖10展示,拉科醯胺在小鼠AC-MES分析中提供劑量依賴性效能(A、B、C及D)。在分析之前2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6、8、10及20 mg/kg拉科醯胺(分組:在6 mg/kg拉科醯胺下n=16;在8 mg/kg拉科醯胺下n=8;在10 mg/kg拉科醯胺下n=16;在20 mg/kg拉科醯胺下n=8;對於媒劑n=32)。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n=8)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研究2D中,20 mg/kg拉科醯胺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p值展示於圖10A中)。拉科醯胺之基於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之血漿(E)及腦組織(F)濃度-反應曲線展示,效能具有濃度依賴性。拉科醯胺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展示21.6 µM之血漿EC 50及22.2 µM之腦組織EC 50。在投用拉科醯胺之後2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E及F中之每一數據點代表每一劑量組(n=8)中在平均濃度值下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
圖11展示化合物A及拉科醯胺之組合在小鼠AC-MES分析中之結果(A)。在CF-1小鼠中,在分析之前0.5小時經口投與3 mg/kg化合物A;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10 mg/kg拉科醯胺(單劑量組:在3 mg/kg化合物A下n=8,在10 mg/kg拉科醯胺下n=8;組合劑量組:在3 mg/kg化合物A + 10 mg/kg拉科醯胺下n=8;對於媒劑n=8)。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n=8)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拉科醯胺治療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p值展示於圖11A中)。小鼠AC-MES分析中化合物A在使用及不使用10 mg/kg拉科醯胺下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關係(PK/PD)及拉科醯胺在使用及不使用3 mg/kg化合物A下之PK/PD展示於B及C中。B及C中之每一數據點代表自單一動物獲得之各別濃度且觀察在動物中是否發生強直性癲癇。在經口投用化合物A之後0.5小時及在經口投用拉科醯胺之後2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
圖12展示在單一口服劑量後1小時化合物A在小鼠6 Hz心理動作分析中之劑量反應。在癲癇分析之前1小時之化合物A口服投藥展示劑量依賴性效能(A),其中在8 mg/kg之劑量下達成顯著效應(**相對於媒劑 p=0.0081)。基於蘭格繆爾-希爾方程式之劑量反應曲線(B)推導出,在希爾係數n = -3.09下,ED 50為6.48 mg/kg且ED 20為4.13 mg/kg。
圖13展示在單一口服劑量後1小時化合物A在小鼠6 Hz心理動作分析中之濃度反應。在化合物A之單一口服劑量後1小時之個別動物血漿(A)及腦(B)暴露證實,化合物A組織濃度與6 Hz癲癇分析中之效能之間存在明確聯繫。經歷震顫且具有冷觸感之動物具有最高暴露且使用圓標誌。基於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之血漿(C)及腦(D)濃度反應曲線推導出,希爾係數n = -1.95下之血漿EC 50為0.35 µM且希爾係數n = -2.17下之腦EC 50為0.54 µM。
圖14展示在投藥後1小時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單獨及組合)在6 Hz心理動作癲癇分析中之效能。(A)單獨之化合物A (經口投用)及左乙拉西坦(經腹膜腔內投用)在兩個研究中之每一者中顯示不同效能程度(在研究3B中無保護且在研究3C中最多具有25%保護)。在每一研究中,與任一單獨化合物相比及與媒劑相比,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可顯著增加癲癇防護(* p=0.034;** p<0.01;*** p=0.0002)。(B)在組合兩個研究時,可達成任一單獨化合物之最大效能且左乙拉西坦產生14/16癲癇發作,而兩種化合物之組合產生5/15動物癲癇發作。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由此使66.7%之動物免於癲癇,此與媒劑(**** p<0.0001)及任一單獨化合物(*** p<0.001)顯著不同。
圖15展示在投藥後1小時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單獨及組合)在CD-1小鼠中之藥物動力學。(A)所有實驗組中之化合物A (經口投用)及左乙拉西坦(經腹膜腔內投用)之血漿濃度之對比揭示,在投藥後1小時研究3C中所達到之化合物A血漿濃度12倍於研究3B中者。左乙拉西坦之血漿濃度在兩個研究之間相當。投與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Combo)並不顯著改變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在研究3C中,組合組中之一隻動物在血漿中具有不可量測濃度之左乙拉西坦且將其排除(未展示)。(B)所有實驗組中之化合物A (經口投用)及左乙拉西坦(經腹膜腔內投用)之腦濃度之對比揭示,在投藥後1小時研究3C中所達到之化合物A腦濃度11倍於研究3B中者。左乙拉西坦之腦濃度在兩個研究之間相當。投與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組合(Combo)並不顯著改變任一化合物之暴露。在研究3C中,組合組中之一隻動物在腦中具有不可量測濃度之左乙拉西坦且將其排除(未展示)。
圖16展示在組合投藥之後化合物A及左乙拉西坦之效能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變化。LEV:左乙拉西坦。在化合物A (經口投用)與左乙拉西坦(經腹膜腔內投用;空心圓)組合投與時,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小於單獨投與化合物A (填充圓)時者,但兩個組在血漿(A)及腦(B)中具有類似之化合物A濃度。同樣,組合劑量組(空心正方形)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小於單獨投與左乙拉西坦(填充正方形)時者,但兩個組在血漿(C)及腦(D)中具有類似之左乙拉西坦濃度。
圖17展示在單一口服劑量後化合物A在小鼠AC-MES分析中之劑量及濃度反應。展示指示研究之化合物A及媒劑組數據。化合物A在小鼠AC-MES分析中展示劑量依賴性效能(A、B、C及D)。在分析之前0.5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1、2、3、5、7.5及10 mg/kg化合物A (分組:在1 mg/kg化合物A下n=8,在2 mg/kg化合物A下n=8,在3 mg/kg化合物A下n=8,在5 mg/kg化合物A下n=16,在7.5 mg/kg化合物A下n=7,在10 mg/kg化合物A下n=17;對於媒劑n=24)。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3/4之研究中,化合物A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展示各別p值)。化合物A之基於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之血漿(E)及腦組織(F)濃度-反應曲線展示,效能具有濃度依賴性。化合物A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展示0.296 µM之血漿EC 50及0.471 µM之腦組織EC 50。在投用化合物A之後0.5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E及F中之每一數據點代表每一劑量組中在平均濃度值下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
圖18展示在單一口服劑量後塞諾胺酯在小鼠AC-MES分析中之劑量及濃度反應。展示指示研究之塞諾胺酯及媒劑組數據。塞諾胺酯在小鼠AC-MES分析中展示劑量依賴性效能(A、B及C)。在分析之前2小時於CF-1小鼠中經口投與3、5、7.5、10及30 mg/kg塞諾胺酯(分組:在3 mg/kg塞諾胺酯下n=15;在5 mg/kg塞諾胺酯下n=15;在7.5 mg/kg塞諾胺酯下n=8;在10 mg/kg塞諾胺酯下n=8;在30 mg/kg塞諾胺酯下n=8;對於媒劑n=24)。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2/3研究中,塞諾胺酯治療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與媒劑治療組中者顯著不同(展示p值)。塞諾胺酯之基於希爾-蘭格繆爾方程式之血漿(D)及腦組織(E)濃度-反應曲線展示,效能具有濃度依賴性。塞諾胺酯之濃度反應曲線分析展示70.5 µM之血漿EC 50及25.2 µM之腦組織EC 50。在投用塞諾胺酯之後2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D及E中之每一數據點代表每一劑量組中在平均濃度值下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
圖19展示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組合在小鼠AC-MES分析中之抗癲癇效應。小鼠AC-MES分析中之化合物A及塞諾胺酯之組合(A及B)。在CF-1小鼠中,在分析之前0.5小時經口投與0.5、1及2 mg/kg化合物A;在分析之前2小時經口投與5 mg/kg塞諾胺酯(單劑量組:在2 mg/kg化合物A下n=8,在5 mg/kg塞諾胺酯下n=8;組合劑量組:在2 mg/kg化合物A + 5 mg/kg塞諾胺酯下n=8;在1 mg/kg化合物A + 5 mg/kg塞諾胺酯下n=8;在0.5 mg/kg化合物A + 5 mg/kg塞諾胺酯下n=8;對於媒劑n=8)。結果表示為任何既定劑量組中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研究4F中,塞諾胺酯治療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而化合物A治療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在研究4G中,媒劑組與組合組之間之差異係統計學顯著的。展示P值。化合物A在使用及不使用塞諾胺酯下基於血漿及腦濃度之藥物動力學-藥效動力學關係(PK/PD)展示於C及D中。C及D中之每 數據點代表每一劑量組中在平均濃度值下之動物癲癇發作之分率。在經口投用化合物A之後0.5小時及在經口投用塞諾胺酯之後2小時獲得終末血漿及腦試樣。
Figure 111104787-A0101-11-0002-1

Claims (61)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人類之癲癇症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該人類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抗癲癇劑(ASM); 其中化合物A係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
  2. 一種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所需之抗癲癇劑(ASM)治療效能之量之方法,其包括與該ASM聯合向該人類投與化合物A之量在與該ASM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 其中化合物A係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
  3. 一種減小患有癲癇症之人類所需之化合物A治療效能之量之方法,其包括與化合物A聯合向該人類投與抗癲癇劑(ASM)之量在與化合物A一起投與時有效達成該減小; 其中化合物A係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增強該人類中之Kv7鉀通道之開放。
  5. 一種增強人類中之Kv7鉀通道開放之方法,其包括在聯合投與時以治療有效之量向該人類聯合投與化合物A及抗癲癇劑(ASM); 其中化合物A係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且 其中該人類患有癲癇症。
  6. 如請求項4或5之方法,其中該Kv7鉀通道係Kv7.2、Kv7.3、Kv7.4或Kv7.5中之一或多者。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選擇性較Kv7.1增強Kv7.2、Kv7.3、Kv7.4或Kv7.5中之一或多者之開放。
  8.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開放Kv7.2/Kv7.3 (KCNQ2/3)鉀通道。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該ASM係苯并二氮呯、卡巴馬平(carbamazepine)、塞諾胺酯(cenobamate)、非爾胺酯(felbamate)、加巴噴丁(gabapentin)、拉科醯胺(lacosamide)、樂命達錠(lamotrigine)、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苯妥英(phenytoin)、普瑞巴林(pregabalin)、盧非醯胺(rufinamide)、噻加賓(tiagabine)、托吡酯(topiramate)、丙戊酸、胺己烯酸(vigabatrin)、唑尼沙胺(zonisamide),或其組合。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丙戊酸、左乙拉西坦、苯妥英、拉科醯胺,或塞諾胺酯。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不增強該人類中之Kv7鉀通道之開放。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降低該人類中之神經元興奮。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ASM藉由阻斷該人類中之鈉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
  14.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ASM藉由阻斷該人類中之鈣通道來降低神經元興奮。
  15.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ASM藉由結合至該人類中之突觸囊泡醣蛋白2A (SV2A)來降低神經元興奮。
  16.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增加該人類中之神經元抑制。
  17.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麩胺酸能劑(glutamatergic agent)。
  18.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GABA能劑(GABAergic agent)。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癲癇症與Kv7鉀通道功能障礙有關。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癲癇症係局部發作性(focal onset)癲癇。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經口投與該人類。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經口投與該人類。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1 mg至20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2 mg至10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5 mg至5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6.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5、10、15、20或25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7.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2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8.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至少1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至少2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0.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至少50 m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1.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5-1000 mg/天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5-500 mg/天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3.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5-250 mg/天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4.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20-150 mg/天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5.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100 mg/天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6.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0.01-2.0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7.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0.03-1.0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8. 如請求項36之方法,其中化合物A係以0.05-0.5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39. 如請求項1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進餐之前約30分鐘至進餐之後約2小時之間將化合物A經口投與該人類。
  40.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在進餐期間或在進餐之後15分鐘內將化合物A經口投與該人類。
  41. 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丙戊酸。
  42. 如請求項41之方法,其中該丙戊酸係以2-16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43. 如請求項41之方法,其中該丙戊酸係以4-12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44. 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苯妥英。
  45. 如請求項44之方法,其中該苯妥英係以0.05-5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46. 如請求項44之方法,其中該苯妥英係以0.1-1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47. 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拉科醯胺。
  48.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拉科醯胺係以0.1-5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49. 如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拉科醯胺係以0.5-1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50. 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ASM係塞諾胺酯。
  51.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塞諾胺酯係以0.05-5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52. 如請求項50之方法,其中該塞諾胺酯係以0.1-1 mg/kg之劑量投與該人類。
  53. 如請求項1至5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相對於僅化合物A或該ASM之個別投與,化合物A及該ASM之聯合投與提供改良效能。
  5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括化合物A、抗癲癇劑(ASM)及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 其中化合物A係 N-[4-(6-氟-3,4-二氫-1 H-異喹啉-2-基)-2,6-二甲基苯基]-3,3-二甲基丁醯胺。
  55. 如請求項54之醫藥組合物,該ASM係苯并二氮呯、卡巴馬平、塞諾胺酯、非爾胺酯、加巴噴丁、拉科醯胺、樂命達錠、左乙拉西坦、奧卡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普瑞巴林、盧非醯胺、噻加賓、托吡酯、丙戊酸、胺己烯酸、唑尼沙胺,或其組合。
  56. 如請求項55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丙戊酸、苯妥英、左乙拉西坦、拉科醯胺,或塞諾胺酯。
  57. 如請求項56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丙戊酸。
  58. 如請求項56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苯妥英。
  59. 如請求項56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左乙拉西坦。
  60. 如請求項56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拉科醯胺。
  61. 如請求項56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ASM係塞諾胺酯。
TW111104787A 2021-02-09 2022-02-09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TW2022457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47736P 2021-02-09 2021-02-09
US63/147,736 2021-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5743A true TW202245743A (zh) 2022-12-01

Family

ID=80682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787A TW202245743A (zh) 2021-02-09 2022-02-09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88057A1 (zh)
EP (1) EP4291185A1 (zh)
JP (1) JP2024506584A (zh)
KR (1) KR20240004238A (zh)
CN (1) CN117015379A (zh)
AU (1) AU2022218962A1 (zh)
CA (1) CA3207002A1 (zh)
CL (1) CL2023002323A1 (zh)
CO (1) CO2023011948A2 (zh)
IL (1) IL304918A (zh)
MA (1) MA61730A1 (zh)
MX (1) MX2023009313A (zh)
TW (1) TW202245743A (zh)
WO (1) WO20221738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3593B2 (en) 2006-08-23 2015-03-31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 N-(4-(6-fluoro-3,4-dihydroisoquinolin-2(1H)-yl)-2,6-dimethylphenyl)-3,3-dimethylbutanamide as potassium channel modulators
MX2009002002A (es) 2006-08-23 2009-07-22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 Derivados de 4-(n-azacicloalquil) anilidas como moduladores de canal de potasio.
FI3790548T3 (fi) * 2018-05-11 2023-11-17 Xen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netelmiä jänniteriippuvaisen kaliumkanavan avaajan biosaatavuuden ja eksposition tehostamiseksi
EP4054580A1 (en) * 2019-11-08 2022-09-14 Xenon Pharmaceuticals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depressive disorders
CA3207191A1 (en) * 2021-02-09 2022-08-18 Simon Neil PIMSTONE Voltage-gated potassium channel opener for use in treating anhedoni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07002A1 (en) 2022-08-18
EP4291185A1 (en) 2023-12-20
IL304918A (en) 2023-10-01
AU2022218962A1 (en) 2023-09-14
MA61730A1 (fr) 2024-01-31
KR20240004238A (ko) 2024-01-11
US20220288057A1 (en) 2022-09-15
CN117015379A (zh) 2023-11-07
WO2022173853A1 (en) 2022-08-18
CL2023002323A1 (es) 2024-03-08
MX2023009313A (es) 2023-08-16
CO2023011948A2 (es) 2023-11-20
JP2024506584A (ja) 2024-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61093C2 (ru) Производное пирролидинацетамида или его комбина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расстройств цнс
WO2019094724A1 (en) Ganaxolone for use in treating genetic epileptic disoders
JP2022521446A (ja) 発作制御を改善するための製剤
KR20180051561A (ko) 특정 환자 집단에서 신경퇴행성 장애를 치료하는 방법
AU2014316779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fragile X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WO2015057884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seizure disorders and pain
US20230181572A1 (en) Carbamoyl cyclohexane derivatives for treat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P7281406B2 (ja) ポネシモドを含有する医薬的組み合わせ
CA3238102A1 (en) Treating liver disorders with an ssao inhibitor
EP3952872B1 (en) Carbamoyl cyclohexane derivatives for treat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W201902470A (zh) 苯甲酸鋰用於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用途
TW202245743A (zh) 治療癲癇症之聯合療法
JP2003513028A (ja) 肺疾患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組成物
EP2874617B1 (en) Baclofen and acamprosate based therapy of macular degeneration disorders
EP3706867A1 (en) Therapeutic combination for treatment of cerebellar ataxia
CN117715641A (zh) 用神经活性类固醇进行治疗的方法
US9851354B2 (en) Methods of treating fragile X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EP2897600B1 (fr) Traitement des neuronopathies motrices
US11351229B2 (en) Combination therapies for treating infantile spasms and other treatment resistant epilepsies
EP3131545A2 (en) Use of enoxim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immune-related disorders, i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s well a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US20240148709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eye pain and eye disorders
US20230372364A1 (en) Method of treating gaba mediated disorders
US20190117634A1 (en) Treatment of Vulvodynia
RU2780450C2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бензоата для лечения нарушений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CA2873751A1 (en) Treatment method for steroid responsive dermat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