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6632A - 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的電子裝置及相關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的電子裝置及相關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6632A
TW202236632A TW110139001A TW110139001A TW202236632A TW 202236632 A TW202236632 A TW 202236632A TW 110139001 A TW110139001 A TW 110139001A TW 110139001 A TW110139001 A TW 110139001A TW 202236632 A TW202236632 A TW 2022366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t lines
electronic device
stack
forming
air gap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9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森 庫瑪 雷門薩哈雅
邁克爾 J 戈斯曼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美光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6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66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8Bit line organisation; Bit lin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4Air g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01L29/0642Isolation within the component, i.e. internal isolation
    • H01L29/0649Dielectric regions, e.g. SiO2 regions, air gap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1/35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包括一種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電子裝置。該等位元線包括傾斜側壁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揭示額外電子裝置,以及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及相關系統。

Description

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的電子裝置及相關的方法及系統
本文中揭示之實施例係關於電子裝置及電子裝置製造。更特定言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之電子裝置,該等氣隙展現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的一高度且該等位元線具有傾斜側壁,且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相關方法及系統。
電子裝置設計者通常期望藉由減小個別特徵之尺寸且藉由減小鄰近特徵之間之分離距離而增大一電子裝置內之特徵(例如,組件)之整合位準或密度。電子裝置設計者亦期望設計不僅緊湊而且提供效能優勢以及簡化設計的架構。減小電子裝置之特徵之尺寸及間隔對用於形成電子裝置之方法提出愈來愈高的要求。一個解決方案係形成三維(3D)電子裝置,諸如3D NAND記憶體裝置,其中記憶體胞元垂直堆疊於一基板上。電子裝置包含可操作地耦合至記憶體胞元之存取線(例如,字線)及資料線(例如,位元線)。然而,隨著電子裝置之位元線形成得較近且尺寸較小,相鄰位元線之間之電容耦合增加。已在相鄰位元線之間形成氣隙以減少位元線間耦合。
揭示一種電子裝置且其包括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該等位元線包括傾斜側壁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揭示另一電子裝置且其包括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一圖案。藉由上覆於該等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位元線之傾斜側壁及該陣列區之一上表面界定該等氣隙。該等氣隙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延伸一距離。
揭示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其中該等開口之一上部展現大於該等開口之一下部之一寬度。在該等開口中形成位元線且移除該堆疊之一部分以在相鄰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氧化物材料經形成為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氣隙。
揭示形成一電子裝置之另一方法。該方法包括形成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一導電材料經形成於該等開口中以形成位元線且移除該圖案化堆疊以在該等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氧化物材料形成於該等位元線上方,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位元線之間之氣隙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揭示一種系統。該系統包括可操作地耦合至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之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在一陣列區中之記憶體胞元、耦合至該等記憶體胞元之位元線及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之氣隙。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且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優先權主張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11月13日申請之「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AIR GAPS ADJACENT TO BITLIN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097,494號之申請日期之權利。
揭示一種包含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氣隙之電子裝置。氣隙之一部分在位元線之一上表面上方延伸一距離。氣隙之一部分可視需要在位元線之一底表面下方延伸一距離。氣隙之一高度大於位元線之一高度。氣隙將相鄰位元線彼此分離。氣隙及位元線亦展現傾斜(例如,錐形)側壁,其中該等位元線之一上部處之一寬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下部處之一寬度。由於氣隙高於位元線,故在相鄰位元線之間達成減小電容(例如,位元線間電容)。氣隙之一上部(諸如氣隙在位元線之上表面上方延伸之距離)為氣隙提供一實質上五邊形橫截面形狀。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氣隙之上部提供相對於包含具有垂直側壁之位元線之習知電子裝置中之氣隙之體積之額外體積。氣隙比一對應位置處之位元線更寬(例如,展現大於一對應位置處之位元線之一寬度)。在形成含有氣隙及位元線之電子裝置期間,位元線之上部之較大寬度及位元線之傾斜側壁使氣隙能夠延伸於位元線之高度上方。在一設備(例如,一半導體裝置、一記憶體裝置)中存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一或多者。
在未將複雜程序動作添加至電子裝置之形成之情況下達成減小位元線間電容。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減小電容改良電子裝置之電氣效能,諸如減少程式化時間及增加處理速度。與包含具有垂直側壁之位元線之習知電子裝置相比,達成經改良電氣效能同時維持電子裝置之電阻,以及維持位元線之小尺寸。
以下描述提供諸如材料類型、材料厚度及處理條件之具體細節以便提供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之一詳盡描述。然而,一般技術者將瞭解,可在未採用此等具體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文中揭示之實施例。實際上,可結合半導體產業中採用之習知製造技術來實踐實施例。另外,本文中提供之描述未形成一電子裝置之一完整描述或用於製造電子裝置之一完整程序流程且下文描述之結構未形成一完整電子裝置。下文僅詳細描述理解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所必需之該等程序動作及結構。可由習知技術執行形成一完整電子裝置之額外動作。
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可藉由包含(但不限於)旋塗、毯覆式塗佈、化學氣相沈積(CVD)、原子層沈積(ALD)、電漿增強ALD、物理氣相沈積(PVD) (包含濺鍍、蒸鍍、離子化PVD、及/或電漿增強CVD)、或磊晶生長之習知技術形成本文中描述之材料。替代地,可原位生長材料。取決於待形成之特定材料,可由一般技術者選擇用於沈積或生長該材料之技術。除非上下文另外指示,否則可藉由包含(但不限於)蝕刻(例如,乾式蝕刻、濕式蝕刻、蒸氣蝕刻)、離子銑削、研磨平坦化(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或其他已知方法的任何適合技術完成材料之移除。
本文中呈現之圖式僅用於闡釋性目的,且不旨在為任何特定材料、組件、結構、電子裝置或系統之實際視圖。預期由於舉例而言製造技術及/或容限所致之圖式中描繪之形狀的變動。因此,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不應解釋為限於如繪示之特定形狀或區,但包括舉例而言源自製造之形狀之偏差。舉例而言,繪示或描述為盒形之一區可具有粗糙及/或非線性特徵,且繪示或描述為圓形之一區可包含一些粗糙及/或線性特徵。此外,繪示之銳角可經修圓,且反之亦然。因此,圖中繪示之區本質上係示意性的,且其等形狀不意欲繪示一區之精確形狀且不限制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圖式不一定按比例繪製。此外,圖之間共同之元件可保留相同元件符號。
如本文中使用,單數形式「一」、「一個」及「該」意欲亦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氣隙」意謂且包含相鄰結構或特徵之間之一空隙。空隙在其邊界內不一定缺少一材料且可舉例而言含有一氣態物種,諸如空氣或惰性氣體,或真空。
如本文中使用,「及/或」包含相關聯列出品項之一或多者之任何及全部組合。
如本文中使用,關於一特定參數之一數值之「約」或「近似」包含數值及一般技術者將瞭解在特定參數之可接受容限內之數值之變動程度。舉例而言,關於一數值之「約」或「近似」可包含在數值之90.0%至110.0%之一範圍內(諸如在數值之95.0%至105.0%之一範圍內、在數值之97.5%至102.5%之一範圍內、在數值之99.0%至101.0%之一範圍內、在數值之99.5%至100.5%之一範圍內、或在數值之99.9%至100.1%之一範圍內)的額外數值。
如本文中使用,為便於描述,諸如「在…下面」、「在…下方」、「下」、「底部」、「在…上方」、「上」、「頂部」、「前」、「後」、「左」、「右」及類似者之空間相對術語可用於描述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些)元件或特徵之關係,如圖中繪示。除非另外指定,除圖中描繪之定向以外,空間相對術語亦意欲涵蓋材料之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圖中之材料反轉,則被描述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下方」或「下面」或「之下」或「底部上」之元件將接著定向成「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上方」或「頂部上」。因此,取決於使用術語之背景內容,術語「在…下方」可涵蓋上方及下方之一定向,此對於一般技術者而言將係顯而易見的。材料可以其他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反轉、翻轉等)且本文中使用之空間相對描述符相應地解釋。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經組態」係指至少一個結構及至少一個設備之一或多者以一預定方式促成該結構及該設備之一或多者之操作的一大小、形狀、材料組合物、及配置。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電子裝置」包含(且不限於)一記憶體裝置,以及可或可不併入記憶體之半導體裝置,諸如一邏輯裝置、一處理器裝置、或一射頻(RF)裝置。此外,除其他功能以外,一電子裝置亦可併入記憶體,諸如(舉例而言)包含一處理器及記憶體之一所謂的「系統單晶片」 (SoC),或包含邏輯及記憶體之一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可舉例而言為一3D電子裝置,諸如一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
如本文中使用,一元件被引用為「在」另一元件「上」或「上方」意謂且包含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頂部上、與另一元件相鄰(例如,橫向相鄰、垂直相鄰)、在另一元件下方、或與另一元件直接接觸。其亦包含元件間接在另一元件之頂部上、與另一元件相鄰(例如,橫向相鄰、垂直相鄰)、在另一元件下方、或在另一元件附近,在其間存在其他元件。相比之下,當一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直接相鄰」時,不存在中介元件。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可選擇性地蝕刻」意謂且包含回應於相對於曝露於一給定蝕刻化學及/或處理條件之另一材料曝露於相同蝕刻化學及/或處理條件而展現一較大蝕刻速率的一材料。舉例而言,材料可展現比另一材料之蝕刻速率大至少約四倍的一蝕刻速率,諸如比另一材料之蝕刻速率大約九倍、大約十九倍、或大約三十九倍的一蝕刻速率。可由一般技術者選擇用於選擇性地蝕刻一所要材料之蝕刻化學及蝕刻條件。
如本文中使用,關於一給定參數、性質或條件之術語「實質上」意謂且包含一般技術者將理解給定參數、性質或條件在一變化程度(諸如在可接受製造容限內)下滿足之一程度。藉由實例,取決於實質上滿足之特定參數、性質或條件,該參數、性質或條件可係至少90.0%滿足、至少95.0%滿足、至少99.0%滿足、或甚至至少99.9%滿足。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基板」意謂且包含在其上形成額外材料之一材料(例如,一基材)或構造。基板可係一電子基板、一半導體基板、一支援結構上之一基底半導體層、一電極、具有形成於其上之一或多個材料、層、結構、或區之一電子基板、或具有形成於其上之一或多個材料、層、結構、或區之一半導體基板。電子基板或半導體基板上之材料可包含(但不限於)半導體材料、絕緣材料、導電材料等。基板可係一習知矽基板或包括一半導體材料層之其他塊狀基板。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塊狀基板」不僅意謂且包含矽晶圓,而且意謂且包含絕緣體上矽(「SOI」)基板,諸如藍寶石上矽(「SOS」)基板及玻璃上矽(「SOG」)基板、一基底半導體基礎上之矽之磊晶層、及其他半導體或光電材料,諸如矽鍺、鍺、砷化鎵、氮化鎵、及磷化銦。基板可為摻雜或未摻雜的。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五邊形」或「五邊形的」意謂且包含具有五個邊之一形狀。雖然五邊形之邊可為實質上線性的,但在一些實施例中,五邊形之一上表面可為弓形的(例如,彎曲的),從而形成一稍微梯形橫截面形狀。
如本文中使用,術語「垂直」、「縱向」、「水平」及「橫向」係關於一結構之一主平面且不一定由地球之重力場界定。一「水平」或「橫向」方向係實質上平行於結構之主平面的一方向,而一「垂直」或「縱向」方向係實質上垂直於結構之主平面的一方向。由與結構之其他表面相比具有一相對較大面積之結構之一表面界定結構之主平面。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電子裝置100包含如圖1中展示之氣隙105及位元線110。氣隙105與位元線110相鄰且在位元線110上方及視需要在位元線110下方延伸一距離。氣隙105展現一實質上五邊形橫截面形狀。在圖1中,氣隙105及位元線110在實質上平行於支援氣隙105及位元線110之一基材(未展示)之一主表面延伸之一x-z方向上延伸。氣隙105與位元線110橫向相鄰且氣隙105之上表面105a延伸於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上方。氣隙105之下表面105b可視需要延伸於位元線110之下表面110b下方。位元線110包含傾斜側壁110c。氣隙105之一高度H 1大於位元線110之一高度H 2。氣隙105之一上部105d在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上方沿垂直方向延伸一高度H 3。氣隙105之一下部105e在位元線110之下表面110b下方沿垂直方向延伸一高度H 4
藉由氧化物材料115、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一堆疊140 (參見圖3及圖4)之一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及一陣列區125界定氣隙105。舉例而言,藉由氧化物材料115之一下表面115b、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位元線110下方之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傾斜側壁120c及陣列區125之一上表面125a界定氣隙105。電子裝置100之陣列區125與位元線110及氣隙105相鄰(例如,在其下方)。陣列區125與基材相鄰(例如,在其上方、上)。堆疊140之一部分將位元線110與陣列區125分離。氣隙105係連續的,此係因為高度H 1沿一垂直方向從陣列區125之上表面125a連續延伸至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因此,橫向相鄰位元線110藉由沿垂直方向連續延伸於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及下表面110b上方及下方之氣隙105彼此分離。與展現一實質上矩形橫截面形狀之習知電子裝置相比,氣隙105之上部105d展現一實質上三角形橫截面形狀或一實質上半圓形橫截面形狀。由於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並非垂直的,故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橫截面形狀並非矩形。
位元線110之側壁110c係傾斜的(例如,錐形的),從而導致藉由位元線110之側壁110c界定之氣隙105係傾斜的(例如,錐形的)。位元線110之上部110d之一寬度W 1大於位元線110之下部110e之一寬度W 2。位元線110之下部110e之寬度W 2可對應於位元線110之一所要臨界尺寸(CD)以用於電耦合(例如,電連接)至陣列區125中之底層導電結構(未展示) (諸如至底層接觸件)。由於位元線110之下部110e之CD小於位元線110之上部110d之CD,故位元線110可著陸於底層導電結構上(例如,接觸底層導電結構)而不會增加形成電子裝置100之程序之複雜性。因此,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使位元線110能夠容易可操作地耦合(例如,電耦合)至陣列區125中之導電結構。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一寬度W 3(例如,位元線110之相鄰上部110d之間之寬度)小於氣隙105之下部105e之一寬度W 4(例如,位元線110之相鄰下部110e之間之寬度)。由於位元線110之側壁110c係傾斜的且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並非垂直的,故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尺寸(例如,高度、寬度)取決於位元線110或氣隙105內之位置而變化。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相對寬度係指一類似(例如,對應)位置處之寬度。僅藉由實例,氣隙105之相對寬度W 3、W 4及位元線110之W 1、W 2處於z方向上之類似位置。
高度H 1係指陣列區125之上表面125a與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之間之最大距離。高度H 2係指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與位元線110之下表面110b之間之距離。氣隙105之上部105d在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上方(例如,在與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共面之一平面上方)延伸之距離可變化,此係因為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實質上並非垂直的。高度H 3係指在直接垂直方向上和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共面之平面與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之間之最大距離。高度H 4係陣列區125之上表面125a與和位元線110之下表面110b共面之一平面之間之距離。
氣隙105在x-z方向上展現一實質上五邊形橫截面形狀,其中氣隙105之上部105d展現實質上三角形橫截面形狀且氣隙105之下部105e展現一實質上四邊形橫截面形狀。雖然圖1及圖2將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橫截面形狀展示為實質上三角形,但氧化物材料115之下表面115b可展現一修圓形狀(例如,一弓形形狀),使得氣隙105之上部105d展現一半圓形橫截面形狀。因此,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橫截面形狀可為實質上三角形的或實質上半圓形的。藉由調整高度H 3及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橫截面形狀,可達成電子裝置100之所要電氣效能性質。取決於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之斜率,氣隙105之下部105e之橫截面形狀可為四邊形,諸如實質上梯形或實質上矩形。
位元線110藉由氣隙105彼此橫向分離(例如,在x方向上),其中氣隙105直接接觸位元線110。位元線110藉由堆疊140之一部分(諸如藉由第一堆疊材料120)與陣列區125分離(例如,在z方向上)。舉例而言,第一堆疊材料120之一部分可介入位元線110與陣列區125之間。為了方便起見,陣列區125在圖1及圖2中指示為一單一材料。然而,取決於含有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之一或多者之設備之一所要功能,陣列區125包含電子裝置100之一或多個組件,諸如一或多個字線、交替介電材料及導電材料之一或多個階層、一或多個記憶體胞元、一或多個支柱(例如,記憶體支柱)、一或多個階梯結構、一或多個接觸件等。可藉由習知技術形成陣列區125之組件。
因此,揭示一種包括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電子裝置。位元線包括傾斜側壁且氣隙之一高度大於位元線之一高度。
因此,揭示另一電子裝置且其包括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一圖案。藉由上覆於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位元線之傾斜側壁及陣列區之一上表面界定氣隙。氣隙在位元線上方延伸一距離。
如圖2中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包含氣隙105及位元線110,其中藉由線200指示氣隙105之一高度。氣隙105延伸於位元線110上方,藉由線205指示其之高度。為了比較,藉由線210指示習知電子裝置之氣隙之一高度。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氣隙105之高度大於位元線110之高度。
可如圖3至圖6中展示般形成圖1及圖2之電子裝置100,圖3至圖6係製造期間之電子裝置100之橫截面視圖。如圖3中展示,第一堆疊材料120'形成為與陣列區125相鄰(例如,形成於陣列區125上方),陣列區125形成為與基材(未展示)相鄰(例如,形成於基材上方)。一第二堆疊材料130形成於第一堆疊材料120'上方且一第三堆疊材料135形成於第二堆疊材料130上方。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形成材料之堆疊140,位元線110隨後形成至該堆疊中。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可舉例而言為介電材料。僅藉由實例,第一堆疊材料120'可為一第一氮化物材料,第二堆疊材料130可為氧化物材料,且第三堆疊材料135可為一第二氮化物材料。第一氮化物材料及第二氮化物材料可獨立地為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等之一組合且氧化物材料可為氧化矽。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堆疊材料120'係氮化矽,第二堆疊材料130係氧化矽,且第三堆疊材料135係氮化矽。雖然堆疊140在本文中被描述及繪示為包含多個材料(例如,兩個或更多個材料、三個或更多個材料),但堆疊140可由一單一材料形成,其中可達成一所要側壁輪廓,諸如堆疊140之傾斜側壁140c。堆疊140之一或多個材料可選定為可相對於位元線110之一材料選擇性地蝕刻。
可藉由習知技術形成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各者。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可獨立地形成為一所要厚度,諸如從約200 Å至約1000 Å之一厚度。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形成為之一總厚度可取決於位元線110之所要尺寸(例如,高度H 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各者形成為約400 Å之一厚度。
如圖4中展示,移除堆疊140之部分以形成開口145及圖案化堆疊140'。可藉由諸如習知光微影技術之習知技術形成開口145。開口145延伸穿過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且延伸至第一堆疊材料120'中。第一堆疊材料120'之一部分120保留在開口145下方,從而將開口145與陣列區125分離。藉由圖案化堆疊140'之側壁140cʹ及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一上表面界定開口145。開口145對應於最終形成位元線110之材料之位置。圖案化堆疊140'之側壁140cʹ係傾斜的且對應於開口145之一所要蝕刻輪廓。
可進行一或多個蝕刻程序以形成開口145及圖案化堆疊140'。舉例而言,可使用一單一蝕刻程序來形成開口145。替代地,可使用一第一蝕刻程序來移除第三堆疊材料135及第二堆疊材料130之部分且可使用一第二蝕刻程序來移除第一堆疊材料120'之部分。替代地,在形成與第一堆疊材料120'相鄰之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前,可使用一第一蝕刻程序來移除第一堆疊材料120'之部分。在形成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後,可進行一第二蝕刻程序以移除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乾式蝕刻程序形成開口145。習知蝕刻化學物質(例如,蝕刻氣體)用於形成開口145且可基於用於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材料進行選擇。蝕刻化學物質(例如,蝕刻氣體)可為基於氟或基於氯之化學物質,包含(但不限於) CF 4、CHF 3、C 2F 6、CCl 4、Cl 2、NF 3或SF 6之一或多者。
藉由一蝕刻程序(諸如藉由一乾式電漿蝕刻程序)移除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部分以形成一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一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一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側壁120c''、130c'及135c'彼此對準以在堆疊140中形成開口145。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剩餘部分可展現傾斜側壁120c''、130c'、135c' (例如,錐形側壁),其中開口145在堆疊140 (例如,圖案化堆疊140')中形成圖案。圖案化堆疊140'之傾斜側壁140c'界定開口145之側壁。開口145之一上部145d之一寬度W 5大於開口145之一下部145e之一寬度W 6。換言之,圖案化堆疊140'之上部140d比圖案化堆疊140'之下部140e更窄。雖然圖4將堆疊140之側壁140c'繪示為展現一實質上線性斜率,但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側壁135c'之斜率可大於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或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之側壁120c''、130c'之斜率。例如,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側壁130c'、135c'之斜率可大於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之斜率。替代地,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側壁130c'、135c'可為傾斜的,而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可為垂直的或實質上垂直的。替代地,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之側壁135c'可為傾斜的,而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及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之側壁120c''、130c'可為垂直的或實質上垂直的。藉由平行於圖案化堆疊140'之傾斜側壁140c'之一向量與平行於開口145之一下表面145b之一向量之間之一相交點界定之一角度θ可小於約90度。僅藉由實例,可藉由一雙鑲嵌程序(諸如藉由使用一間距四倍程序)形成開口145及圖案化堆疊140'之一圖案。
一導電材料150形成於開口145中以形成位元線110,如圖5中展示。可藉由習知技術(諸如藉由研磨平坦化(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CMP)))移除形成於圖案化堆疊140'上方之過量導電材料。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可舉例而言在導電材料150之CMP期間充當一蝕刻停止層。導電材料150可為一導電材料,諸如一導電摻雜半導體材料、未摻雜多晶矽或一金屬。導電摻雜半導體材料可包含n摻雜多晶矽、p摻雜多晶矽、一導電摻雜鍺(Ge)材料或一導電摻雜矽鍺(SiGe)材料。金屬可為一元素金屬,諸如鎢(W)、鈦(Ti)、鉬(Mo)、鈮(Nb)、釩(V)、鉿(Hf)、鉭(Ta)、鉻(Cr)、鋯(Zr)、鐵(Fe)、釕(Ru)、鋨(Os)、鈷(Co)、銠(Rh)、銥(Ir)、鎳(Ni)、鈀(Pa)、鉑(Pt)、銅(Cu)、銀(Ag)、金(Au)、鋁(Al)或其等之一合金。替代地,金屬可為含金屬化合物,諸如金屬氮化物、金屬矽化物、金屬碳化物或金屬氧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材料150係鎢。
由於開口145之上部145d比開口145之下部145e更寬且由於圖案化堆疊140'之側壁140c'係傾斜的,故導電材料150可形成於開口145中而無空隙或接縫形成於位元線110中。導電材料150實質上完全填充開口145以形成位元線110,其中位元線110之上部110d比位元線110之下部110e更寬。因此,所得位元線110實質上無空隙及接縫,即使位元線110可展現小尺寸且與習知電子裝置之位元線相比彼此更緊密地間隔。圖案化堆疊140'之上部140d'比圖案化堆疊140'之下部140e'更窄。
接著,如圖6中展示,移除(蝕刻)圖案化堆疊140'以形成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一圖案。位元線110在x方向上藉由空間155彼此分離(例如,隔開)。可實質上移除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而僅移除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一部分。在未實質上移除位元線110之導電材料150之情況下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所要部分。換言之,實質上未藉由用於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蝕刻化學及蝕刻條件移除(例如,消耗)位元線110之導電材料150。由於位元線110延伸進入(但未穿過)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故與位元線110相鄰(例如,在位元線110下方)之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第一堆疊材料120保留在陣列區125與位元線110之間。第一堆疊材料120將陣列區125與位元線110分離。雖然圖6中未繪示,但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第一堆疊材料120可視需要圍繞位元線110之下部110e之一部分。替代地,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第一堆疊材料120可僅存在於陣列區125與位元線110之間。雖然圖6將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展示為傾斜的,但取決於用於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蝕刻條件,側壁120c可為實質上垂直的。雖然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被描述及繪示為藉由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一些材料而形成,但亦可由藉由習知技術列印位元線110及空間155而形成位元線110及空間155。
可藉由習知技術(諸如藉由一乾式蝕刻程序、一濕式蝕刻程序或其等之一組合)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材料以形成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習知蝕刻化學物質(例如,蝕刻氣體、濕式蝕刻化學物質)用於移除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135'且可基於用於第一堆疊材料120'、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之材料進行選擇。濕式蝕刻化學物質可包含(但不限於)氫氟酸(HF)、緩衝氧化物蝕刻(BOE)或磷酸。可進行一或多個蝕刻程序以形成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舉例而言,可使用一單一蝕刻程序來形成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替代地,可使用一第一蝕刻程序來移除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130'及第三堆疊材料135'且可使用一第二蝕刻程序來移除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120''之部分。
可進行一或多個清潔程序以移除圖案化堆疊140'之殘留材料及/或移除在蝕刻程序期間形成於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上之蝕刻劑殘留物(例如,聚合物)。清潔程序可包含習知化學物質。接著,氧化物材料115形成為與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相鄰(例如,形成於該圖案上方),從而形成氣隙105,如圖1及圖2中展示。氧化物材料115可為由矽烷或基於矽烷之前驅體形成之氧化矽。氧化物材料115可形成於位元線110上方,實質上無氧化物材料115形成於空間155內。換言之,未保形地形成(例如,次保形地形成)氧化物材料115。可舉例而言藉由產生空隙之一低效率程序形成氧化物材料115。氧化物材料115之接近空間155之下表面115b界定氣隙105之上表面105a,而陣列區125之上表面125a界定氣隙105之下表面105b。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及第一堆疊材料120之側壁120c界定氣隙105之側壁。可以一高沈積速率形成氧化物材料115以促進形成氣隙105。由於位元線110之上部110d之間之寬度W 3係狹窄的,故氧化物材料115實質上未形成於氣隙105內。氣隙105之上表面105a高於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 (例如,未與其共面)。藉由次保形地形成氧化物材料115,氣隙105之上部105d之高度H 3延伸於位元線110上方且上部105d之橫截面形狀係實質上三角形的或實質上半圓形的。舉例而言,高度H 3可為位元線110上方從約2 nm至約12 nm,諸如從約5 nm至約10 nm。高度H 3可取決於電子裝置100之所要電氣效能性質而在上述範圍內變化。在不受任何理論束縛之情況下,據信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及氧化物材料115之次保形形成使氣隙105之上部105d能夠形成於位元線110上方。
位元線110及氣隙105形成一圖案,其中氣隙105之高度H 1大於位元線110之高度H 2。由於氣隙105延伸於位元線110之高度上方,故與含有具有未延伸於位元線上方之氣隙之習知電子裝置之設備相比,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之設備展現經改良電氣效能。氣隙105之高度H 1大於習知電子裝置中之氣隙之高度,此係因為習知電子裝置中之氣隙未延伸於習知電子裝置之位元線上方。由於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係傾斜的,故可相對於習知電子裝置之位元線之高度維持位元線110之高度H 2,其使電子裝置100能夠展現實質上與習知電子裝置之電阻相同或相對於其改良之一電阻。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亦使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之設備能夠展現一減小電容。僅藉由實例,相鄰位元線110之間之電容可相對於習知電子裝置之相鄰位元線之間之電容減小約20%。藉由形成與位元線110橫向相鄰且延伸於位元線110上方之氣隙105,達成電容之減小同時維持或改良電阻且維持位元線110之小尺寸。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位元線110之寬度W 1亦小於習知電子裝置之位元線之一寬度,其對應於氣隙105之增加寬度W 3。因此,位元線110之寬度W 1與氣隙105之寬度W 3之一比率小於1。換言之,與習知電子裝置之約1.0之一線:空間(L:S)比率相比,位元線110之寬度與氣隙105之寬度之L:S比率小於1.0。僅藉由實例,L:S比率可小於約0.99,小於約0.95,小於約0.92,或小於約0.90。例如,L:S比率可介於約0.60與約0.99之間,諸如介於約0.60與約0.95之間,介於約0.60與約0.92之間,或介於約0.60與約0.90之間。藉由形成具有傾斜側壁110c之位元線110隨後形成於其中之開口145,位元線110及空間155之圖案之L:S比率可小於按實質上相同間距形成之習知電子裝置之L:S比率,其中L:S比率係約1。針對一給定間距,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氣隙105之較大高度及較大寬度導致氣隙105具有大於習知電子裝置中之氣隙之體積的一體積,從而改良位元線間電容。
因此,揭示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方法包括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其中該等開口之一上部展現大於該等開口之一下部之一寬度。位元線形成於開口中且移除堆疊之一部分以在相鄰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氧化物材料經形成以與位元線及空間相鄰,該氧化物材料界定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氣隙。
因此,揭示形成一電子裝置之另一方法。方法包括形成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一導電材料經形成於開口中以形成位元線且圖案化堆疊經移除以在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氧化物材料經形成於位元線上方,該氧化物材料界定位元線之間之氣隙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與具有垂直或實質上垂直側壁之習知電子裝置之位元線相比,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位元線110及氣隙105展現傾斜(例如,錐形)側壁110c、105c。在不受任何理論束縛之情況下,據信位元線110之傾斜側壁110c使氣隙105能夠形成且延伸於位元線110之上表面110a上方。與形成電子裝置之習知程序相比,可在未添加程序動作之情況下形成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圖案。另外,若使用一單一蝕刻化學物質進行本發明之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形成,則在形成含有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電子裝置100中達成額外成本節約。
在一設備中可存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包含位元線110及氣隙105之電子裝置100之一或多者。進行額外程序動作以形成包含一或多個電子裝置100之設備。在設備中,位元線110可操作地耦合(例如,電連接)至陣列區125中及位元線110上方之導電結構(例如,接觸件、通孔)。藉由習知技術進行形成設備之程序動作。
設備可包含(但不限於)一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可舉例而言藉由一所謂的「浮動閘極」程序或一所謂的「替換閘極」程序形成3D NAND快閃記憶體裝置。在一記憶體陣列700中存在包含電子裝置100之設備,如圖7中示意性地展示,其中記憶體陣列700包含多個電子裝置100。記憶體陣列700包含一記憶體胞元陣列702及一控制邏輯組件704。控制邏輯組件704可經組態以與記憶體胞元陣列702可操作地互動以便讀取、寫入、或再新記憶體胞元陣列702內之任何或全部記憶體胞元。記憶體陣列700之記憶體胞元耦合(例如,可操作地耦合、可操作地連接)至存取線(例如,字線),且存取線耦合至位元線110 (例如,資料線),位元線110可操作地耦合(例如,電連接)至位元線110上方之導電結構。記憶體陣列700之一記憶體胞元串串聯耦合於一源極線與位元線110之間,其中記憶體胞元定位於存取線與位元線110之間。存取線之各者可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可連接記憶體胞元之一列。位元線110之各者可在至少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可連接記憶體胞元之一行。藉由習知技術進行形成包含一或多個電子裝置100之記憶體陣列700之額外程序動作。
如圖8中展示,亦揭示一系統800 (例如,一電子系統)且其包含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一或多個電子裝置100。圖8係根據本文中描述之一或多項實施例實施之系統800之一簡化方塊圖。系統800可包括舉例而言一電腦或電腦硬體組件、一伺服器或其他網路硬體組件、一蜂巢式電話、一數位相機、一個人數位助理(PDA)、攜帶型媒體(例如,音樂)播放器、一Wi-Fi或具備蜂巢式功能之平板電腦(諸如(舉例而言)一iPad®或SURFACE®平板電腦)、一電子書、一導航裝置等。系統800包含至少一個記憶體裝置802,其包含如先前描述之電子裝置100之一或多者。系統800可進一步包含用以控制系統800中之系統功能及請求之處理的至少一個處理器804,諸如一微處理器。系統800之處理器裝置804及其他子組件可包含記憶體胞元。處理器裝置804可視需要包含如先前描述之一或多個記憶體陣列700。
各種其他裝置可取決於系統800執行之功能而耦合至處理器裝置804。舉例而言,一輸入裝置806可耦合至處理器裝置804以藉由一使用者將資訊輸入至系統800中,諸如(舉例而言)一滑鼠或其他指標裝置、一按鈕、一開關、一鍵盤、一觸控板、一光筆、一數化器及觸控筆、一觸控螢幕、一語音辨識系統、一麥克風、一控制面板或其等之一組合。用於將資訊(例如,視覺或音訊輸出)輸出至一使用者之一輸出裝置808亦可耦合至處理器裝置804。輸出裝置808可包含一LCD顯示器、一SED顯示器、一CRT顯示器、一DLP顯示器、一電漿顯示器、一OLED顯示器、一LED顯示器、一三維投射、一音頻顯示器、或其等之一組合。輸出裝置808亦可包含一印表機、一音訊輸出插孔、一揚聲器等。在一些實施例中,輸入裝置806及輸出裝置808可包括一單一觸控螢幕裝置,該單一觸控螢幕裝置可用於將資訊輸入至系統800且將視覺資訊輸出至一使用者。一或多個輸入裝置806及輸出裝置808可與記憶體裝置802及處理器裝置804之至少一者電通信。至少一個記憶體裝置802及處理器裝置804亦可用於一系統單晶片(SoC)中。
因此,揭示一種系統。該系統包括可操作地耦合至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之一處理器,及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之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在一陣列區中之記憶體胞元、耦合至該等記憶體胞元之位元線及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之氣隙。該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且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下文闡述本發明之額外非限制實例實施例。
實施例1。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位元線及氣隙,其等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該等位元線包括傾斜側壁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實施例2。如實施例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位元線之一上部之一寬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下部之一寬度。
實施例3。如實施例1或實施例2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且直接接觸該等位元線及上覆於該等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
實施例4。如實施例1至3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一特定位置處之該等氣隙之一寬度大於一對應位置處之該等位元線之一寬度。
實施例5。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展現一三角形橫截面形狀。
實施例6。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展現一半圓形橫截面形狀。
實施例7。如實施例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實施例8。如實施例1至7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在該等位元線與該陣列區之間之一介電材料。
實施例9。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一圖案,藉由上覆於該等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位元線之傾斜側壁及該陣列區之一上表面界定該等氣隙,該等氣隙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延伸一距離。
實施例10。如實施例9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氧化物材料之一下表面界定該等氣隙之一上表面。
實施例11。如實施例9或實施例10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連續延伸於該陣列區之該上表面與該氧化物材料之該下表面之間。
實施例12。如實施例9至11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在該等位元線下方延伸一距離。
實施例13。如實施例9至12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與該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
實施例14。如實施例9至13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位元線之一寬度與該等氣隙之一寬度之一比率小於1。
實施例15。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其包括: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該等開口之一上部展現大於該等開口之一下部之一寬度;在該等開口中形成位元線;移除該堆疊之一部分以在相鄰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及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氣隙。
實施例16。如實施例15之方法,其中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包括移除該堆疊之一部分以形成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展現傾斜側壁。
實施例17。如實施例15或實施例16之方法,其中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包括在該堆疊之一或多個材料中形成該等開口。
實施例18。如實施例15至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堆疊之一或多個材料中形成該等開口包括在該堆疊之兩個或更多個材料中形成傾斜側壁。
實施例19。如實施例15至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上方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實施例20。如實施例15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上方次保形地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實施例21。如實施例15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形成展現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的一高度之該等氣隙。
實施例22。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其包括:形成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在該等開口中形成一導電材料以形成位元線;移除該圖案化堆疊以在該等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及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氧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位元線之間之氣隙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實施例23。如實施例22之方法,其中形成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之一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包括一第一氮化物材料、與該第一氮化物材料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及與該氧化物材料相鄰之一第二氮化物材料之一堆疊中形成該等開口。
實施例24。如實施例22或實施例23之方法,其中形成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之一圖案化堆疊包括在該第一氮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及該第二氮化物材料中形成該等傾斜側壁。
實施例25。如實施例22至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等位元線之後發生形成該等氣隙。
實施例26。如實施例22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該氧化物材料而未在該等空間中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實施例27。一種系統,其包括:一處理器,其可操作地耦合至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及一電子裝置,其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該電子裝置包括:一陣列區中之記憶體胞元、耦合至該等記憶體胞元之位元線及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之氣隙,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且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雖然已結合圖描述特定闡釋性實施例,但一般技術者將辨識並瞭解,本發明涵蓋之實施例不限於本文中明確展示且描述之該等實施例。實情係,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涵蓋之實施例之範疇之情況下進行本文中描述之實施例之許多添加、刪除及修改,諸如下文中主張之該等添加、刪除及修改,包含合法等效物。另外,來自一項所揭示實施例之特徵可與另一所揭示實施例之特徵組合同時仍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100:電子裝置 105:氣隙 105a:上表面 105b:下表面 105c:錐形側壁 105d:上部 105e:下部 110:位元線 110a:上表面 110b:下表面 110c:錐形或傾斜側壁 110d:上部 110e:下部 115:氧化物材料 115b:下表面 120:第一堆疊材料 120':第一堆疊材料 120'':圖案化第一堆疊材料 120c:側壁 120c'':側壁 125:陣列區 125a:上表面 130:第二堆疊材料 130':圖案化第二堆疊材料 130c':側壁 135:第三堆疊材料 135':圖案化第三堆疊材料 135c':側壁 140:堆疊 140':圖案化堆疊 140c:側壁 140c':側壁 140d:上部 140d':上部 140e':下部 145:開口 145b:下表面 145d:上部 145e:下部 150:導電材料 155:空間 200:線 205:線 210:線 700:記憶體陣列 702:記憶體胞元 704:控制邏輯組件 800:系統 802:記憶體裝置 804:處理器裝置 806:輸入裝置 808:輸出裝置 H 1:高度 H 2:高度 H 3:高度 H 4:高度 W 1:寬度 W 2:寬度 W 3:寬度 W 4:寬度 W 5:寬度 W 6:寬度
圖1及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包含位元線及氣隙之一電子裝置之橫截面視圖; 圖3至圖6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形成圖1之電子裝置之橫截面視圖;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包含電子裝置之一設備之一功能方塊圖;及 圖8係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包含電子裝置之一系統之一簡化方塊圖。
100:電子裝置
105:氣隙
105a:上表面
105b:下表面
105d:上部
105e:下部
110:位元線
110a:上表面
110b:下表面
110c:錐形或傾斜側壁
110d:上部
110e:下部
115:氧化物材料
115b:下表面
120:第一堆疊材料
120c:側壁
125:陣列區
125a:上表面
H1:高度
H2:高度
H3:高度
H4:高度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W4:寬度

Claims (27)

  1.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位元線及氣隙,其等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該等位元線包括傾斜側壁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位元線之一上部之一寬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下部之一寬度。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且直接接觸該等位元線及上覆於該等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一特定位置處之該等氣隙之一寬度大於一對應位置處之該等位元線之一寬度。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展現一三角形橫截面形狀。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展現一半圓形橫截面形狀。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在該等位元線與該陣列區之間之一介電材料。
  9. 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 與一電子裝置之一陣列區相鄰之位元線及氣隙之一圖案,該等氣隙藉由上覆於該等位元線及氣隙之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位元線之傾斜側壁及該陣列區之一上表面界定,該等氣隙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延伸一距離。
  10. 如請求項9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氧化物材料之一下表面界定該等氣隙之一上表面。
  11. 如請求項10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連續延伸於該陣列區之該上表面與該氧化物材料之該下表面之間。
  12. 如請求項9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在該等位元線下方延伸一距離。
  13. 如請求項9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氣隙之一上部與該氧化物材料橫向相鄰。
  14. 如請求項9至13中任一項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等位元線之一寬度與該等氣隙之一寬度之一比率小於1。
  15. 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其包括: 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該等開口之一上部展現大於該等開口之一下部之一寬度; 在該等開口中形成位元線; 移除該堆疊之一部分以在相鄰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及 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相鄰位元線之間之氣隙。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包括:移除該堆疊之一部分以形成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展現傾斜側壁。
  17.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在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堆疊中形成開口包括:在該堆疊之一或多個材料中形成該等開口。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在該堆疊之一或多個材料中形成該等開口包括:在該堆疊之兩個或更多個材料中形成傾斜側壁。
  19.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上方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20.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上方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21. 如請求項15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形成與該等位元線及該等空間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包括:形成展現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的一高度之該等氣隙。
  22. 一種形成一電子裝置之方法,其包括: 形成與一陣列區相鄰之一圖案化堆疊,該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 在該等開口中形成一導電材料以形成位元線; 移除該圖案化堆疊以在該等位元線之間形成空間;及 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氧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界定該等位元線之間之氣隙且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形成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之一圖案化堆疊包括:在包括一第一氮化物材料、與該第一氮化物材料相鄰之氧化物材料及與該氧化物材料相鄰之一第二氮化物材料之一堆疊中形成該等開口。
  24.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形成包括在其中界定開口之傾斜側壁之一圖案化堆疊包括:在該第一氮化物材料、該氧化物材料及該第二氮化物材料中形成該等傾斜側壁。
  25.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等位元線之後發生形成該等氣隙。
  26. 如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氧化物材料包括:在該等位元線上方形成該氧化物材料而未在該等空間中形成該氧化物材料。
  27. 一種系統,其包括: 一處理器,其可操作地耦合至一輸入裝置及一輸出裝置;及 一電子裝置,其可操作地耦合至該處理器,該電子裝置包括:一陣列區中之記憶體胞元、耦合至該等記憶體胞元之位元線及與該等位元線橫向相鄰之氣隙,該等氣隙之一高度大於該等位元線之一高度且該等氣隙展現一五邊形橫截面形狀。
TW110139001A 2020-11-13 2021-10-21 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的電子裝置及相關的方法及系統 TW2022366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97,494 US11508421B2 (en) 2020-11-13 2020-11-13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air gaps adjacent to bitlin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17/097,494 2020-1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6632A true TW202236632A (zh) 2022-09-16

Family

ID=8158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9001A TW202236632A (zh) 2020-11-13 2021-10-21 包括與位元線相鄰之氣隙的電子裝置及相關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508421B2 (zh)
TW (1) TW202236632A (zh)
WO (1) WO20221035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0135B (fi) 2000-12-18 2002-11-29 Tamfelt Oyj Abp Menetelmä puristinhuovan valmistamiseksi ja puristinhuopa
US7579221B1 (en) * 2006-03-29 2009-08-25 Ditzel David R Conversion of an SOI design layout to a bulk design layout
SG181212A1 (en) 2010-11-18 2012-06-28 Toshiba Kk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th multiple air gaps
KR20130092884A (ko) 2012-02-13 2013-08-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배선 구조체 및 제조 방법
KR101927991B1 (ko) 2012-07-16 2018-12-1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 그 소자를 갖는 모듈과 시스템, 및 그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9330969B2 (en) 2014-02-12 2016-05-03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Air gap formation between bit lines with top protection
KR102238951B1 (ko) 2014-07-25 2021-04-1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에어갭을 구비한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524904B2 (en) 2014-10-21 2016-12-20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Early bit line air gap formation
US9401305B2 (en) 2014-11-05 2016-07-2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Air gaps structures for damascene metal patterning
KR102403604B1 (ko) 2015-08-31 2022-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에어 스페이서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748332B1 (en) 2016-12-09 2017-08-29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JP6685945B2 (ja) 2017-01-31 2020-04-22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427798A (zh) 2017-08-28 2019-03-0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闪存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03526A1 (en) 2022-05-19
US20220157354A1 (en) 2022-05-19
US20230081678A1 (en) 2023-03-16
US11508421B2 (en)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3211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a micr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tair step structures
US11665894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20240099006A1 (en) Methods of forming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recessed conductiv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systems
US20230017241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memory pillars and dummy pillars including an oxide material,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40130132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pillars in array regions and non-array regions
US11785775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20230045353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active contacts and support contact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30073372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taircas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mory devices,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569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reduced charge confinement regions in storage nodes of pillar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830815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tair step structures, and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17817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115084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air gaps adjacent to bitlin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220109001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lit structures inlcuding metal plug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4551462A (zh) 形成微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相关微电子装置、存储器装置和电子系统
US20230389311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segmented 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storage node materials,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US11978705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and related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memor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US11476266B2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taircas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mory devices,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40081057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a metal silicide material over a source contact, and related memory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US20240079057A1 (en)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staircase structures, and related memory devices, electronic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30100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multilevel bitlin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