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237A -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 Google Patents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237A
TW202233237A TW110142635A TW110142635A TW202233237A TW 202233237 A TW202233237 A TW 202233237A TW 110142635 A TW110142635 A TW 110142635A TW 110142635 A TW110142635 A TW 110142635A TW 202233237 A TW202233237 A TW 2022332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mino acid
acid sequence
bispecific antibody
subj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2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多 強奇
麥可 凱夫
濟瑞 科維瑞克
理查 史坦
林奇 法蘭克 沃爾德倫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諾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諾華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諾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3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23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4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cytokines, lymphokines or interferons
    • C07K16/244Interleukins [I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4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cytokines, lymphokines or interferons
    • C07K16/244Interleukins [IL]
    • C07K16/245IL-1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75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NGF/TNF superfamily, e.g. CD70, CD95L, CD153, CD15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C07K16/468Immunoglobulin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ntigen binding sites, e.g. multifunctional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A61P37/06Immunosuppressants, e.g. drugs for graft reje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二價雙特異性單株抗體(bbmAb)或其變體,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減輕NLRC4炎性體病變,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的症狀中使用。本發明還關於二價雙特異性單株抗體(bbmAb)或其變體,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減輕AIFEC的症狀中使用。

Description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本發明關於二價雙特異性單株抗體(bbmAb)或其變體之治療,用於在有需要的患者的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治療中使用。在一些情況下,bbmAb(或變體)用於在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和/或NLRC4-GOF突變的患者中治療嬰兒小腸結腸炎。本揭露還關於藉由採用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方法和治療方案。
炎性體係通常對病原體或危險相關分子模式(PAMP/DAMP)產生響應而形成和激活的細胞內多蛋白複合物。炎性體病變係由單個炎性體過度激活導致分化的臨床表型(取決於產生的效應細胞介素和組織特異性表現)而產生的一組機制相關的疾病。目前描述最多的炎性體病變係與NLRP3功能獲得(GOF)相關的炎症綜合症,也命名為隱熱蛋白相關週期性綜合症(CAPS),其藉由增加IL-1β的產生導致全身性(通常包括反復發熱和疲勞、皮疹)以及局部性炎症反應(涉及眼、內耳、骨、關節、和腦膜)。對於CAPS,中和IL-1β(例如卡那吉努單抗(canakinumab))係已確立並獲批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的臨床療法(Booshehri和Hoffman 2019)。核苷酸結合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家族含CARD結構域蛋白4(NLRC4)係NLRC4炎性體的主要組分。NLRC4炎性體對於激活革蘭氏陰性胞內細菌(包括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副痢疾桿菌(Shigella flexneri)和腸炎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的炎症性響應至關重要,該等細菌均表現鞭毛蛋白(Miao等人 2010,Kofoed和Vance 2011,Zhao等人 2011)。
在NLRC4炎性體病變的患者中,編碼這種蛋白的NLRC4基因中的GOF突變可能促進NLRC4炎性體的自發形成。臨床上,這導致了以促炎性炎性體效應細胞介素IL-1β和IL-18升高為特徵的多系統自體炎症性疾病,儘管臨床表型和表現不同(取決於效應細胞介素之基因型和特徵)。參見圖1。
已經描述了三種NLRC4炎性體病變臨床表型。NLRC4-GOF炎性體病變的特徵可能在於極早發型嬰兒小腸結腸炎伴重度腹瀉、短暫性斑丘疹和蕁麻疹性皮疹、發熱、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並且典型地在具有種系新發或遺傳性NLRC4-GOF突變的患者中發現。新生兒發病的多系統炎症性疾病(NOMID)的特徵可能在於發熱、皮疹、炎症性骨病變、感覺神經聽力喪失和腦結構缺陷,並且典型地在呈現NLRC4突變的體細胞嵌合的患者中發現。家族性冷性自體炎症綜合症4(FACS4)的特徵可能在於發熱、突出的寒冷引起的蕁麻疹、關節痛、和輕度腸道炎症,並且在具有種系NLRC4突變的單個家族中有報導。NLRC4-GOF炎性體病變患者典型地具有過度升高的IL-1β和IL-18,並且研究性治療包括IL-1受體阻斷療法(例如,投與阿那白滯素(anakinra))和IL-1受體阻斷療法組合抗IL-18療法(例如,投與IL-18 BP)(Romberg等人 2017;Canna等人, 2014)。NOMID患者典型地具有升高的IL-1β,並且研究性治療包括抗IL-1療法。FCAS4患者典型地具有升高的IL-18,並且研究性治療包括投與一或多種非甾體抗炎藥(NSAID)。
如上所解釋,受NLRC4-GOF相關自體炎症性疾病影響的患者通常具有明顯升高的IL-1β和IL-18水平。該等升高的效應細胞介素驅動MAS特徵(發熱、皮疹、心動過速、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和以重度難治性新生兒腹瀉為特徵的小腸結腸炎的快速早期發展,該新生兒腹瀉將NLRC4-GOF與其他NLRC4臨床表型區分開來。本發明人認為,在數量有限的嬰兒病例中,只有抗IL-1受體(例如,阿那白滯素)和重組IL-18結合蛋白(例如,IL-18 BP)的組合被報告為臨床有效。
因此,除了支持性醫療護理和在這種群體中獲益有限的免疫抑制外,尚無獲批的治療劑直接並特異性靶向潛在的IL-1β和IL-18驅動的自體炎症性過程以改善NLRC4-GOF炎性體病變兒童患者的總體臨床結果。因此,對於NLRC4-GOF炎性體病變治療的改善,本領域存在長期未滿足的需求。
描述了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用於在受試者中預防或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在一些情況下,該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用於在受試者中治療自體炎症伴嬰兒小腸結腸炎(AIFEC)。本文還描述了藉由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來預防或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方法。在一些情況下,該方法包括藉由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來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AIFEC。
本文進一步提供了用於本文所述之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之方法或用途的特定給藥方案。
本文另外描述了藥物組合和藥物組成物,該等藥物組合和藥物組成物包含a) 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和b) 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視需要存在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用於在治療或預防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如用於在治療AIFEC中使用。所述之方法和用途的另外的特徵和優點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中變得明顯。
在第一方面,本揭露關於用於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的症狀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該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
在第二方面,本揭露關於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減慢、停滯、或減輕NLRC4炎性體病變的症狀的嚴重程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該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
在第三方面,本揭露關於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該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用於如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
在第四方面,本揭露關於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之方法和治療,其中向該受試者投與約1 mg/kg至約35 mg/kg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第四方面之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向該治療的受試者投與約10 mg/kg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本揭露的一個方面,向該受試者靜脈內或皮下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又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以約10 mg/kg的劑量向治療的受試者靜脈內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僅在第1天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一次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第1天和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第8天、第9天、第10天、第11天、第12天、第13天和/或第14天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在第1天和第14天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長達28週的時間段內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長達24週的時間段內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在長達3年的時間段內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2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8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14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24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至少2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至少8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至少14週。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每2週一次向該患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劑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持續至少24週。
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每兩週例如像以10 mg/kg或約10 mg/kg的劑量向患者例如靜脈內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與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組合投與。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特定的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人IgA、IgD、IgE、IgG或IgM,較佳的是IgD、IgE或IgG,如人IgG1、IgG2、IgG3或IgG4,較佳的是IgG1。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IgG1,並且 a.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或 b.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視需要 c.  該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具有導致二硫橋的突變。
在第一和第二方面之特別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9,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0,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1;並且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 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或 iv.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5,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6,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7;並且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 v.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或 v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7,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8,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9;並且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 v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或 v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3,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4,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5。
在本揭露的另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在根據前述方面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中使用的抗體包含: a.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5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 b.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 c.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以及 d.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9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
在本揭露的另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在根據前述方面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中使用的抗體包含 e.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7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 f.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 g.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5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以及 h.  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1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的另一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具有NLRC4突變,如NLRC4-GOF突變。在一些情況下,該受試者具有種系NLRC4突變,如種系NLRC4-GOF突變。在一些情況下,該受試者具有遺傳性NLRC4突變,如遺傳性NLRC4-GOF突變。在一些情況下,該受試者展現出NLRC4突變,如NLRC4-GOF突變的體細胞嵌合。
在一些情況下,與未展現出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IL-18、IL-1β水平,或過度升高的IL-18和IL-1β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與未展現出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IL-18和IL-1β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8水平係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8水平係過度升高的游離IL-18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與對照群體相比,該受試者具有高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與對照相比,該受試者具有高血清鐵蛋白水平。
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與未展現出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大於1000 pg/mL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大於5000 pg/mL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大於10,000 pg/mL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1000 pg/mL與約20000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5000 pg/mL與約20000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10000 pg/mL與約20000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1000 pg/mL與約25000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5000 pg/mL與約25000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係在約10000 pg/mL與約25000 pg/mL之間的水平。
在一些情況下,與未展現出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游離IL-18血清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游離IL-18血清水平係大於5000 pg/mL的水平。
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β水平係大於5 pg/mL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β水平係大於10 pg/mL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β水平係在約5 pg/mL與約25 pg/mL之間的水平。在一些情況下,該過度升高的血清IL-1β水平係在約10 pg/mL與約25 pg/mL之間的水平。
在一些情況下,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年齡在17歲以下並且重量至少3 kg。在一些情況下,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年齡在10歲以下並且重量至少3 kg。在一些情況下,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年齡在5歲以下並且重量至少3 kg。在一些情況下,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係重量至少3 kg的嬰兒並且其中該受試者具有嬰兒小腸結腸炎和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兩者。在一些情況下,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係重量至少3 kg的嬰兒並且其中該受試者具有嬰兒小腸結腸炎和過度升高的游離IL-18血清水平兩者。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的特別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具有AIFEC。在進一步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具有AIFEC和過度升高的總IL-18血清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具有AIFEC和過度升高的游離IL-18血清水平。
在本揭露之前述方面的特別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包含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的一或多個點突變:S171F、T177A、I343N、T337S/N、V341A、H443P、S445P、W665C。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S171F。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T177A。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I343N。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T337S/N。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V341A。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H443P。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S445P。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包含在該治療的受試者之NLRC4基因中的點突變係W665C。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高於20 mg/L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高於600 μg /L的血清鐵蛋白水平。在進一步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該需要進行NLCR4炎性體病變治療的受試者具有高於20 mg/L的血清CRP水平和高於600 μg /L的血清鐵蛋白水平。
在前述方面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與護理標準治療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延長了患者之壽命。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14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SoC)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血清CRP和/或血清鐵蛋白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28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SoC)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血清CRP和/或血清鐵蛋白水平。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7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14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28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7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14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在28天的治療後,與護理標準相比,用該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降低了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受試者的血清CRP水平降低至少1 mg/l、至少2 mg/l、至少3 mg/l、至少4 mg/l或至少5 mg/l。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並已接受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的受試者的血清CRP水平較基線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血清CRP水平的降低發生在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2天、3天、4天、5天、6天或7天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血清CRP水平的降低發生在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14天、或28天後。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鐵蛋白水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鐵蛋白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鐵蛋白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受試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降低至少100 ng/l、至少200 ng/l、至少300 ng/l、至少400 ng/l或至少500 ng/l。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已接受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的受試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較基線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血清鐵蛋白水平的降低發生在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2天、3天、4天、5天、6天或7天後。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血清鐵蛋白水平的降低發生在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14天或28天後。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選自由CXCL9、CXCL10(IP-10)、IL-6、和sIL2R組成之群組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水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選自由CXCL9、CXCL10(IP-10)、IL-6、和sIL2R組成之群組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降低選自由CXCL9、CXCL10(IP-10)、IL-6、和sIL2R組成之群組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水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已接受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的受試者的選自由CXCL9、CXCL10(IP-10)、IL-6、和sIL2R組成之群組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水平較基線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選自由CXCL9、CXCL10(IP-10)、IL-6、和sIL2R組成之群組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清水平的降低發生在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2天、3天、4天、5天、6天或7天後。
在本揭露的第八方面,提供了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發熱的發生或嚴重程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發熱的發生或嚴重程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發熱的發生或嚴重程度。
在本揭露的第九方面,提供了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腹瀉的發生或嚴重程度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腹瀉的發生或嚴重程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提供了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用於製造藥物之用途,該藥物用於在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受試者中預防或減少腹瀉的發生或嚴重程度。
前述方面的各種實施方式可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與NLCR4炎性體病變的其他治療有益地組合。例如,此類療法可為針對正在治療的疾病、障礙、病症、或綜合症的任何已知療法。作為一組非限制性實例,該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列表:非甾體抗炎藥、環孢素、糖皮質激素、IL-18結合蛋白(IL-18 BP)、及其組合。
在一些情況下,用本文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治療減少或消除治療受試者所需的糖皮質激素的維持劑量。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投與本文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並停止糖皮質激素的劑量。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投與本文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並停止環孢素的劑量。
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投與本文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並逐漸減少另外的治療劑的劑量。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投與本文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並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劑量。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包括在投與糖皮質激素和雙特異性抗體的受試者中減少、逐漸減少、或停止糖皮質激素的投與。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將劑量減少或逐漸減少至小於或等於相當於0.2 mg/kg/天劑量的強體松(prednisone)的劑量。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包括將劑量減少或逐漸減少至小於或等於0.2 mg/kg/天強體松的劑量。在一些情況下,在逐漸減少至相當於0.2 mg/kg/天劑量的強體松的劑量後,投與該治療的受試者維持對雙特異性抗體的至少部分或完全響應持續至少2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包括在投與雙特異性抗體、糖皮質激素、和環孢素的受試者中減少、逐漸減少、或停止糖皮質激素的投與並停止環孢素。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有需要的受試者已經或正在投與環孢素、抗TNFα、皮質類固醇、抗IFNγ、抗IL-1β或抗IL-18療法、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有需要的受試者未藉由投與環孢素、抗TNFα、皮質類固醇、抗IFNγ、抗IL-1β或抗IL-18療法、或其組合實現對NLRC4-GOF炎性體病變的充分控制。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有需要的受試者的NLRC4-GOF炎性體病變對環孢素、抗TNFα、皮質類固醇、抗IFNγ、抗IL-1β或抗IL-18療法、或其組合具有抗性。在一些情況下,該NLRC4-GOF炎性體病變對環孢素、抗TNFα、皮質類固醇、抗IFNγ、抗IL-1β或抗IL-18療法、或其組合無響應。在一些情況下,抗性和/或不充分的控制藉由未能達到如本文所述小於2的PPGA評分來指示。在一些情況下,抗性和/或不充分的控制藉由未能達到如本文所述小於1的PPGA評分來指示。在一些情況下,無響應藉由未能減少如本文所述之PPGA評分來指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治療7或14或21或29天後,與護理標準(SoC)相比,該治療減少或預防有需要的受試者的疾病發作的發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減少或預防受試者的疾病發作的發生係減少或預防至少約一週、兩週、或三週、或約四週。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減少或預防受試者的一或多個MAS特徵的發生,其中該等MAS特徵選自由發熱、皮疹、心動過速、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組成之群組。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減少或預防受試者的小腸結腸炎。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減少或預防受試者的重度難治性新生兒腹瀉。在一些情況下,該治療逆轉患者的胃腸道病理。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增加了患者首次發作的時間,例如,增加約(或至少約)一週、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六個月、或一年。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進一步包括誘導患者的血清學緩解。血清學緩解可以藉由充分抑制血清IL-18至不可檢測的水平或至健康個體中發現的水平(例如,低於500 pg/mL、低於1000 pg/mL、或低於5000 pg/mL)來指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具有在NLRC4基因的核苷酸結合結構域或翼狀螺旋結構域中的NLRC4-GOF突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具有在NLRC4基因的胺基酸443或445處的NLRC4-GOF突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具有選自由NLRC4基因的H443P和S445P組成之群組的NLRC4-GOF突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係新生兒。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係兒童患者(< 18歲)。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小於1歲。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在1週與1歲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在一個月與1歲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為至少一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患者為至少一個月。
已經描述了NLRC4種系新發和遺傳突變(p.S171F、p.T337S、p.T337S、PT337N、pV341A)-2014年,美國的兩個獨立臨床研究團隊在兩個不相關的家族中對NLRC4-GOF突變患者進行了基因分型和臨床表型分型。儘管臨床表現幾乎相同(MAS和嬰兒小腸結腸炎),在相同的HD1結構域中發現功能性突變,並有IL-1β和IL-18兩者過度升高的細胞介素譜的證據,但一組將該疾病稱為NLRC4 GOF,而另一組則將其稱為與NLRC4突變相關的小腸結腸炎和自體炎症綜合症(SCAN4),後來命名為AIFEC(OMIM,#616050,*606831)。如本文所用,將使用統稱NLRC4-GOF炎性體病變,因其最能反映疾病的潛在病因。
NLRC4-GOF炎性體病變的特徵在於極早發型小腸結腸炎、短暫性斑丘疹和蕁麻疹性皮疹、MAS和最常見的兒童期過早死亡。受影響的個體可具有明顯升高的IL-1β和IL-18水平,效應細胞介素驅動MAS特徵(發熱、皮疹、心動過速、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和以重度難治性新生兒腹瀉為特徵的小腸結腸炎的快速早期發展,該新生兒腹瀉將NLRC4-GOF與其他NLRC4臨床表型區分開來。在皮膚中,斑丘疹和蕁麻疹性皮疹與皮膚活體組織切片中的淋巴組織細胞浸潤有關,這個相對不尋常的發現在臨床上可以提供快速的診斷資訊。藉由臨床特徵、炎症標誌物(如升高的血清IL-18濃度、鐵蛋白和C反應蛋白(CRP))、和診斷性基因定序的組合,現在可以快速診斷NLRC4-GOF病例(Romberg等人 2017)。
在受試者(例如,嬰兒)中,假設MAS樣特徵和小腸結腸炎的早期治療可以預防疾病進展至通常導致致命結果的不可逆終末器官損傷(Romberg等人 2014,Moghaddas等人 2018)。在危重兒童群體中,發現該疾病對組合或單獨的環孢素、抗TNFα治療、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和抗IL-1β療法具有抗性。自2014年以來,文獻已報告了全球約40名患者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以及在NLRC4基因中確認的突變。其中,八名患者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臨床表型,有極早發型嬰兒小腸結腸炎伴嚴重腹瀉、短暫性斑丘疹和蕁麻疹性皮疹、發熱、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大多數病例(8例中有6例)在2歲以下(年齡從出生後第一週至18個月)呈現。存在與NLRC4 GOF炎性體病變的發展相關的顯著死亡率,其中3/5的病例在診斷的數週內具有致死性,或生長和發育不良的發病率(基於可用數據)(Canna等人 2014,Romberg等人 2014,Baracaglia等人 2015,Liang等人 2017,Barsalou等人 2018,Moghaddas等人 2018,Chear等人 2020)。已報告單個病例已存活至成年期,即NLRC4 GOF先證者的父親。該先證者報告為在出生後第23天死亡。患者身材矮小且貧血,並且終生有週期性發熱史。在嬰兒期,患者因發熱、嘔吐、非血性腹瀉和發育停滯而長期住院,但當時未做出具體診斷(Romberg等人 2014)。目前,除了支持性醫療護理和在這種群體中獲益有限的免疫抑制外,尚無獲批的治療劑直接並特異性靶向潛在的IL-1β和IL-18驅動的自體炎症性過程以改善NLRC4-GOF炎性體病變兒童患者的總體臨床結果。
本文描述了藉由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或其功能片段來治療或預防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方法。因此,在一個方面,提供了預防或治療AIFEC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
本揭露關於用於治療具有過度升高的IL-1β和/或IL-18的NLRC4-GOF炎性體病變患者的單株抗體(bbmAb)或其變體,例如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本揭露還關於藉由採用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方法、治療方案、用途、套組(kit)和療法。
數據如本文所述之數據表明,與藉由抗IL-1或抗IL-18 mAb進行IL-1β或IL-18的單獨中和相比,同時中和IL-1β和IL-18的組合可更有力地減弱IFN-γ(和其他促炎性細胞介素)的產生。因此,本揭露尤其基於以下出乎意料的發現:與單獨的單個IL-1β或IL-18中和相比,同時中和IL-1β和IL-18的某些抗體更有力地減弱IFN-γ(和其他促炎性細胞介素)的產生,諸位發明人認為這係對尤其是具有NLRC4-GOF突變的患者的 (i) NLRC4炎性體病變或 (ii) AIFEC的有效治療。
此外,諸位發明人假設,與更複雜的研究性組合需要抗IL-1β(卡那吉努單抗每兩週一次或阿那白滯素每天一次)和可能的糖皮質激素、環孢素和IL-18BP(每兩天一次)相比,用同時中和IL-1β和IL-18的抗體(例如,bbmAb1)進行治療可以允許NLRC4-GOF炎性體病變患者的給藥頻率顯著降低,每2週投與一次並且用單種藥劑治療。 1.    定義
出於解釋本說明書之目的,將應用下面的定義,並且在適宜的情況下,以單數形式使用的術語還包括複數形式,並且反之亦然。另外的定義在整個具體實施方式中陳述。所有參考文獻、出版物、專利和數據庫登錄號,包括GenBank和OMIM及其中的內容,均藉由引用以全文併入本文,並且用於所有目的。
在治療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之上下文中,術語「發作」係指: •   如本文所述,在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中,疾病活動度的增加從無或極輕微至大於極輕微; •   在治療的患者中,血清鐵蛋白和/或C反應蛋白(CRP)從歸一化水平增加60%,其中歸一化水平指示NLRC4炎性體疾病活動度極輕微或不存在(例如,CRP < 20 mg/L;鐵蛋白< 600 ng/L);或 •   血清鐵蛋白水平增加> 2500 ng/mL和/或CRP升高> 20 mg/mL。
術語「IL-18」係IL-18多肽、介白素-18多肽、IFN-γ誘導因子或干擾素-γ誘導因子或INF-γ誘導因子的同義詞。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IL-18」係指人IL-18。IL-18係熟悉該項技術者眾所周知的,並且例如可以從MBL®國際公司(MB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在產品編號#B001-5下獲得。在整個說明書中,術語IL-18可互換地涵蓋前-IL-18(成熟的IL-18在蛋白酶切割之前的先質)和成熟的IL-18(在蛋白酶切割後),除非具體地說明意思係前-或成熟形式。
術語「IL-1β」或「IL-1b」係IL-1β多肽和介白素-1β多肽的同義詞。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IL-1β」係指人IL-1β。IL-1β係熟悉該項技術者眾所周知的,並且例如可以從義翹神州公司(Sino Biological)在產品編號#10139-HNAE-5下獲得。
術語「抗體」係指完整的免疫球蛋白或其功能片段。天然存在的抗體典型地包含四聚體,其通常由至少兩條重(H)鏈和至少兩條輕(L)鏈構成。每條重鏈由重鏈可變區(在本文中縮寫為VH)和重鏈恒定區(通常由三個結構域(CH1、CH2和CH3)構成)構成。重鏈可以屬於任何同種型,包括IgG(IgG1、IgG2、IgG3和IgG4亞型)、IgA(IgA1和IgA2亞型)、IgM和IgE。每條輕鏈由輕鏈可變區(本文中縮寫為VL)和輕鏈恒定區(CL)構成。輕鏈包括κ(kappa)鏈和λ(lambda)鏈。重鏈和輕鏈可變區通常負責抗原識別,而重鏈和輕鏈恒定區可以介導免疫球蛋白與宿主組織或因子(包括免疫系統的各種細胞(例如,效應細胞)以及經典補體系統的第一組分(Clq))的結合。VH區和VL區可進一步細分為高變區,稱為互補決定區(CDR),其間穿插有稱為框架區(FR)的較保守區。每個VH和VL由從胺基末端排到羧基末端按以下順序排列的三個CDR和四個FR構成:FR1、CDR1、FR2、CDR2、FR3、CDR3、FR4。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含有與抗原相互作用的結合結構域。
如本文所用,術語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或簡單地「抗原部分」)係指全長抗體或抗體的一或多個片段,該等片段保留特異性結合至IL-18或IL-1β抗原的能力。已經顯示,全長抗體的片段可以執行抗體的抗原結合功能。涵蓋在術語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內的結合片段之實例包括Fab片段,其係由VL、VH、CL和CH1結構域組成的單價片段;F(ab)2片段,其係包含在鉸鏈區藉由二硫橋連接的兩個單價Fab片段的片段;由VH和CH1結構域組成的Fd片段;由抗體的單臂的VL和VH結構域組成的Fv片段;dAb片段(Ward等人, (1989) Nature [自然]; 341:544-546),其由VH結構域組成;以及分離的互補決定區(CDR)。
此外,雖然Fv片段的兩個結構域VL和VH係由單獨的基因編碼的,但是可以使用重組方法將這兩個結構域藉由使它們能夠形成為單一蛋白鏈的柔性連接子來相連,其中VL區和VH區配對形成單價分子(被稱為單鏈Fv(scFv);參見例如,Bird等人, (1988) Science [科學] 242:423-426;和Huston等人, (1988) Proc Natl Acad Sc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5:5879-5883)。此類單鏈抗體也旨在涵蓋在術語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內。該等抗體片段係使用熟悉該項技術者已知的常規技術獲得的,並且以與完整抗體相同的方式針對效用來篩選該等片段。
在整個說明書中,術語「分離的」意指免疫球蛋白、抗體或多核苷酸(視情況而定)存在於與自然環境中不同的物理環境中。
在整個說明書中,互補決定區(「CDR」)係根據卡巴特(Kabat)定義來定義的,除非指明CDR係根據另一定義來定義的。給定CDR的精確胺基酸序列邊界可以使用許多眾所周知的方案中的任一種來確定,該等方案包括由以下文獻描述的那些:Kabat等人 (1991), 「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具有免疫學重要性的蛋白序列],第5版,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公共衛生事業部(Public Health Service), 馬里蘭州貝塞斯達市(Bethesda, MD)(「卡巴特」編號方案);Al-Lazikani等人, (1997) JMB [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雜誌] 273, 927-948(「喬西亞(Chothia)」編號方案)和ImMunoGenTics(IMGT)編號(Lefranc, M.-P., The Immunologist [免疫學者], 7, 132-136 (1999);Lefranc, M.-P.等人, Dev. Comp. Immunol. [發育免疫學與比較免疫學], 27, 55-77 (2003)(「IMGT」編號方案)。例如,對於經典形式,根據卡巴特,將重鏈可變結構域(VH)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31-35(HCDR1)、50-65(HCDR2)和95-102(HCDR3);並將輕鏈可變結構域(VL)中的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24-34(LCDR1)、50-56(LCDR2)和89-97(LCDR3)。根據喬西亞,將VH中之CDR胺基酸編號為26-32(HCDR1)、52-56(HCDR2)和95-102(HCDR3);並將VL中之胺基酸殘基編號為26-32(LCDR1)、50-52(LCDR2)和91-96(LCDR3)。藉由結合卡巴特和喬西亞的CDR定義,CDR由人VH中之胺基酸殘基26-35(HCDR1)、50-65(HCDR2)和95-102(HCDR3)和人VL中之胺基酸殘基24-34(LCDR1)、50-56(LCDR2)和89-97(LCDR3)組成。根據IMGT,將VH中之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約26-35(CDR1)、51-57(CDR2)和93-102(CDR3),並將VL中之CDR胺基酸殘基編號為約27-32(CDR1)、50-52(CDR2)和89-97(CDR3)(根據「卡巴特」編號)。根據IMGT,可以使用程式IMGT/DomainGap Align確定抗體的CDR區。
按照慣例,重鏈中的CDR區通常稱為H-CDR1、H-CDR2和H-CDR3,輕鏈中的CDR區通常稱為L-CDR1、LCDR2和L-CDR3。它們在從胺基末端到羧基末端的方向上順序編號。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單株抗體」或「單株抗體組成物」係指單一分子組成物的抗體分子的製劑。單株抗體組成物表現出對特定表位的單一結合特異性和親和力。
如本文所用,術語「人抗體」旨在包括具有框架區和CDR區二者都衍生自人來源的序列的可變區的抗體。此外,如果抗體含有恒定區,則恒定區也衍生自此類人序列,例如人種系序列,或人種系序列的突變形式或含有衍生自人框架序列分析的共有框架序列的抗體,例如,如Knappik等人, (2000),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96:57-86所述。
本發明之人抗體可以包括不是由人序列編碼的胺基酸殘基(例如,藉由在體外隨機誘變或位點特異性誘變或藉由在體內體細胞突變來引入的突變)。然而,如本文所用,術語「人抗體」不旨在包括衍生自另一種哺乳動物物種(如小鼠)的種系的CDR序列已經移植到人框架序列上的抗體。
術語「人單株抗體」係指具有可變區的展現出單一結合特異性的抗體,其中框架區和CDR區兩者均衍生自人序列。
如本文所用的術語「重組人抗體」包括藉由重組方式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的所有人抗體,如從動物(例如,小鼠)(該動物對於人免疫球蛋白基因係轉基因的或轉染色體的)或由其製備的融合瘤中分離的抗體,從轉化以表現人抗體的宿主細胞中(例如,從轉染瘤中)分離的抗體,從重組組合的人抗體文庫中分離的抗體,以及藉由任何其他方式(其涉及全部或部分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剪接)製備、表現、產生或分離的抗體。此類重組人抗體具有可變區,其中框架區和CDR區兩者均衍生自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然而,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可以對此類重組人抗體進行體外誘變(或,當使用轉基因人Ig序列的動物時,進行體內體細胞誘變),並因此重組抗體的VH和VL區的胺基酸序列係衍生自人種系VH和VL序列的和與其相關的序列,該等序列在體內可能不天然存在於人抗體種系庫中。
短語「識別抗原的抗體」和「對抗原有特異性的抗體」在本文中與術語「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抗體」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所用,「特異性結合IL-18」的結合分子旨在指以100 nM或更小、10 nM或更小、1 nM或更小的K D結合人IL-18的結合分子。
如本文所用,「特異性結合IL-1β」的結合分子旨在指以100 nM或更小、10 nM或更小、1 nM或更小的K D結合人IL-1β的結合分子。
如本文所用,術語「拮抗劑」旨在指在活化化合物存在下抑制傳訊活性的結合分子。例如,在IL-18的情況下,IL-18拮抗劑將是在人細胞測定(如IL-18依賴性干擾素-γ(IFN-γ)產生測定)中存在IL-18時在人血細胞中抑制傳訊活性的結合分子。人血細胞中IL-18依賴性IFN-γ產生測定之實例在以下實例中更詳細地描述。
術語二價雙特異性抗體或多個二價雙特異性抗體係指與兩個不同靶標(如IL-18和IL-1β)結合的抗體。典型地,該二價雙特異性抗體以單價結合每個靶標。
雙特異性抗體係「異二聚體」,這意味著一部分來自對第一靶標具有特異性的第一抗體,並且另一部分來自對第二靶標具有特異性的第二抗體。「異二聚化修飾」係對形成異二聚雙特異性抗體的抗體之一個或兩個部分的修飾,旨在促進這種形成。旨在形成雙特異性抗體之兩個IgG1部分的Fc結構域的異二聚化修飾之實例係在第一重鏈中具有大胺基酸(aa)側鏈(S354C、T366W)的「杵」和在第二重鏈中引入了小胺基酸側鏈(Y349C、T366S、L368A、Y407V)的「臼」以及在CH3區中連接兩條重鏈的另外的二硫橋(Merchant等人, Nat. Biotechnol.[自然生物技術], 16:677-681 (1998), 第678頁, 表1)。
如本文所用,術語「K D」旨在指解離常數,其獲得自K d與K a的比率(即K d/K a)並且表示為莫耳濃度(M)。可以使用本領域中充分確立的方法確定抗體的K D值。用於確定抗體的K D之方法係藉由使用表面電漿子共振,如Biacore®系統。
如本文所用,術語「親和力」係指結合分子和抗原在單個抗原位點處的相互作用強度。
如本文所用,針對抗體的術語「高親和力」係指針對靶抗原的KD為1 nM或更小的抗體。
如本文所用,術語「受試者」包括接受如目前所述之雙特異性抗體的任何人受試者。術語受試者可以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包括呈現例如如上文所定義的NLRC4炎性體病變、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AIFEC的症狀或處於例如如上文所定義的NLRC4炎性體病變、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AIFEC的風險的任何人受試者。
如本文所用,術語「優化的核苷酸序列」意指核苷酸序列已被改變為使用在產生細胞或生物體(通常為真核細胞,例如巴斯德畢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細胞、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或人細胞)中較佳的密碼子編碼胺基酸序列。將優化的核苷酸序列工程化以完全保留最初由起始核苷酸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該起始核苷酸序列也稱為「親本」序列。本文優化的序列已被工程化以具有在CHO哺乳動物細胞中較佳的密碼子;然而,本文還設想了該等序列在其他真核細胞中的優化表現。
術語「同一性」係指至少兩個不同序列之間的相似性。這種同一性可表示為同一性百分比,並藉由標準比對演算法確定,例如,基本局部比對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Tool)(BLAST)(Altshul等人, (1990) J MoI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15:403-410);Needleman等人, (1970) J MoI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48:444-453的演算法或Meyers等人, (1988) Comput Appl Biosci [生物科學中的電腦應用]; 4:11-17的演算法)。一組參數可為具有空位罰分12、空位延伸罰分4、以及移碼空位罰分5的Blosum 62評分矩陣。兩個胺基酸或核苷酸序列之間的同一性百分比也可以使用已併入ALIGN程式(版本2.0)的E. Meyers和W. Miller, (1989) CABIOS [生物科學中的電腦應用]; 4(1):1-17的演算法,使用PAM 120權重殘基表、空位長度罰分12和空位罰分4來確定。通常藉由比較相似長度的序列來計算同一性百分比。
術語「免疫響應」係指例如上述細胞或肝臟產生的淋巴球、抗原呈遞細胞、吞噬細胞、顆粒性白血球和可溶性大分子(包括抗體、細胞介素和補體)的作用,其導致對入侵的病原體、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或組織、癌細胞(或在自體免疫或病理性炎症的情況下,正常的人細胞或組織)的選擇性損害、破壞或從人體中消除。
「訊息轉導途徑」或「傳訊活性」係指通常藉由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如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合)引起的生物化學因果關係,導致訊息從細胞的一部分傳遞至細胞的另一部分。通常,該傳遞涉及引起訊息轉導的系列反應中一或多種蛋白質上的一或多個酪胺酸、絲胺酸或蘇胺酸殘基的特異性磷酸化。倒數第二個過程典型地包括細胞核事件,導致基因表現發生變化。
在整個說明書中,術語「中和」及其語法變化係指,視情況而定,在結合蛋白或抗體存在下,靶標的生物學活性全部或部分降低。
術語「核酸」或「多核苷酸」係指單股或雙股形式的去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及其聚合物。除非特別限定,否則該術語涵蓋含有已知的天然核苷酸類似物的核酸,該核酸具有與參考核酸相似的結合特性並且以與天然存在的核苷酸相似的方式進行代謝。除非另外指出,否則特定的核酸序列還隱含地涵蓋其保守修飾的變體(例如,簡併密碼子取代)、等位基因、異種同源物、SNP和互補序列以及明確指明的序列。具體地,簡併密碼子取代可以藉由產生如下序列而獲得,在該等序列中,一或多個所選的(或全部)密碼子的第三位被混合鹼基和/或去氧肌苷殘基取代(Batzer等人, Nucleic Acid Res. [核酸研究] 19:5081 (1991);Ohtsuka等人,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60:2605-2608 (1985);和Rossolini等人, Mol. Cell.Probes [分子與細胞探針] 8:91-98 (1994))。
「多核苷酸」或「核酸」中的核苷酸可以包含修飾,包括鹼基修飾,如溴尿苷和肌苷衍生物;核糖修飾,如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硒代磷酸酯(phosphoroselenoate)、二硒代磷酸酯(phosphorodiselenoate)、苯胺基硫代磷酸酯(phosphoroanilothioate)、醯基苯胺磷酸酯(phosphoraniladate)和胺基磷酸酯。
術語「載體」意指適合於轉化或轉染宿主細胞並且含有指導和/或控制(與宿主細胞結合)一或多個與其可操作地連接的異源編碼區的表現的核酸序列的任何分子或實體(例如核酸、質體、噬菌體或病毒)。
編碼結合分子、抗體或其片段的序列的「保守變體」係指包含保守胺基酸修飾的序列。「保守胺基酸修飾」旨在指不顯著地影響或改變包含該胺基酸序列的抗體之結合特徵的胺基酸修飾。此類保守修飾包括胺基酸取代、添加和缺失。保守胺基酸取代係其中胺基酸殘基被具有類似側鏈的胺基酸殘基置換的取代。具有類似側鏈的胺基酸殘基的家族已在本領域中進行了定義。該等家族包括具有鹼性側鏈(例如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酸性側鏈(例如天冬胺酸、麩胺酸)、不帶電荷的極性側鏈(例如甘胺酸、天冬醯胺、麩醯胺酸、絲胺酸、蘇胺酸、酪胺酸、半胱胺酸、色胺酸)、非極性側鏈(例如丙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脯胺酸、苯丙胺酸、甲硫胺酸)、β分支側鏈(例如蘇胺酸、纈胺酸、異白胺酸)以及芳香族側鏈(例如酪胺酸、苯丙胺酸、色胺酸、組胺酸)的胺基酸。可以藉由本領域中已知的標準技術將修飾引入本發明之結合蛋白中,該等標準技術係如定點誘變和PCR介導的誘變。保守胺基酸取代還可以涵蓋典型地藉由化學肽合成而非藉由生物系統中的合成而併入的非天然存在的胺基酸殘基。非天然存在的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肽模擬物(胺基酸部分的反向或倒向形式)。
術語「表位」係免疫系統(如抗體或其片段)識別的抗原的一部分。在本說明書中,術語「表位」可互換地用於構象表位和線性表位。構象表位由抗原胺基酸序列之不連續部分組成,而線性表位由抗原的胺基酸連續序列形成。
術語「治療(treat、treating、treatment)」、「預防(prevent、preventing、prevention)」包括治療性治療、預防性治療和應用,其中可降低受試者發展為障礙的風險或其他風險因素。治療不需要完全治癒障礙,並且涵蓋減輕症狀或潛在的風險因素。
術語「治療或預防」包括投與化合物,例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其視需要與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組合,以預防或延遲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例如,NLRC4炎性體病變、NLRC4-GOF炎性體病變、AIFEC)之症狀、併發症或生化指標的發作,減輕症狀或停滯或抑制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的進一步發展。治療可為預防性的(以預防或延遲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的發作,或以防止其臨床或亞臨床症狀的顯現)或在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顯現後對症狀的治療性抑制或減輕。
如本文所用,關於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的術語「預防(prevent、preventing或prevention)」係指對處於發展病症(例如,特定的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或其臨床症狀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AIFEC)風險中的受試者進行預防性治療,導致該受試者發展病症的可能性降低。
術語「治療(treat、treating和treatment)」係指治療性治療和預防性或預防措施,其中目的係藉由減輕或改善至少一個身體參數(包括患者可能無法辨別的那些)來改善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即,減緩或停滯或減少疾病或其至少一種臨床症狀的發展)。術語「治療(treat、treating或treatment)」也指物理地(例如,穩定可辨別的症狀)、生理地(例如,穩定物理參數)或兩者調節疾病或障礙和/或預防或延遲疾病或障礙之發生或發展或進展。
例如,「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治療AIFEC」可以指改善、減輕或調節與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AIFEC相關的至少一種症狀或病理特徵;例如,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如血清CRP、血清鐵蛋白、血清IL-18、血清總IL-18、血清游離IL-18、血清IL-1β、血清總IL-1β、血清游離IL-1β中之一或多種)、發熱、腹瀉、皮疹、心動過速、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或凝血病;例如,可以指減緩進展、減少或終止與NLRC4-GOF炎性體病變或AIFEC相關的至少一種症狀或病理特徵;例如,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如血清CRP、血清鐵蛋白、血清IL-18中之一或多種)、發熱、腹瀉、皮疹、心動過速、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或凝血病。它還可指預防或延遲一或多種所述症狀,例如,減緩、停止或逆轉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進展的進展以及改善臨床結果(例如,預防AIFEC的致死性進展以及改善存活)。
血清中的總IL-18可以藉由將抗人IL-18抗體(例如,植株125-2H,MBL國際公司(MBL International))與Bio-plex COOH磁珠(伯樂公司(Bio-Rad, Inc.))軛合來測量,使用生物素化的抗人IL-18(植株159-12B,MBL公司)進行檢測,並使用第II組細胞介素標準曲線(伯樂公司)中含有的IL-18計算濃度。游離IL-18可如Girard等人 Rheumatology [風濕病學] (牛津). 2016年12月;55(12):2237-2247所述進行測量。
血清IL-1β可以使用可商購的ELISA套組(88-7261-88,電子生物科學公司(eBioscience))(按照製造商的說明使用)進行測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藉由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而導致的一或多個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的降低可為較基線降低至少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藉由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而導致的一或多個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的降低可為較基線降低至少2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藉由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而導致的一或多個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的降低可為較基線降低至少3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藉由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而導致的一或多個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的降低可為較基線降低至少4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未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例如已接受護理標準(SOC)的患者)相比,藉由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或其功能片段而導致的一或多個升高的血清炎症標誌物的降低可為較基線降低至少50%。
作為一個實例,適用於用本文所述之組成物和方法治療的NLRC4-GOF炎性體病變包括由NLCRC4的核苷酸結合結構域或相鄰螺旋結構域1中的突變引起或與之相關的那些。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適當的受試者或有需要的受試者具有選自由S171F、T177A、T337S、T337N和V341A突變組成之群組的NLRC4突變。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適當的受試者或有需要的受試者具有選自由H443P和S445P突變組成之群組的NLRC4突變。
「治療」還可以指減緩、停止或逆轉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進展以及改善臨床結果,例如,在如下5類順序量表上從較高的數字移動到較低的數字:
等級編號 NLRC4-GOF炎性體病變相關症狀的臨床狀態
0
1 極輕微
2 輕度
3 中度
4 重度
如本文所用,術語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的「治療有效量」係指將引起受試者生物學或醫學響應(例如,改善症狀,減輕病症,減緩或延遲疾病進展,或預防疾病、病症、障礙或綜合症等)的化合物的量。在一個非限制性實施方式中,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的如下量,當投與至受試者時,該量有效地至少部分減輕、抑制、預防和/或改善NLRC4-GOF炎性體病變。在一個非限制性實施方式中,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的如下量,當投與至受試者時,該量有效地至少部分減輕、抑制、預防和/或改善呈現升高的IL-18和IL-1β水平的NLRC4炎性體病變。在一個非限制性實施方式中,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本文所述之化合物的如下量,當投與至受試者時,該量有效地至少部分減輕、抑制、預防和/或改善AIFEC。
如本文所用,人抗體或其片段包含作為特定種系序列「的產物」或「衍生自」特定種系序列的重鏈或輕鏈可變區或全長重鏈或輕鏈,如果該抗體的可變區或全長鏈係從使用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基因的系統獲得的話。此類系統包括用目的抗原對攜帶人免疫球蛋白基因的轉基因小鼠進行免疫或用目的抗原篩選展示在噬菌體上的人免疫球蛋白基因文庫。作為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產物」或「衍生自」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人抗體或其片段可以藉由以下方式來照此鑒定:比較人抗體的胺基酸序列與人種系免疫球蛋白的胺基酸序列,並且選擇序列中與人抗體的序列最接近(即,最高同一性%)的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作為特定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產物」或「衍生自」特定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的人抗體可以由於例如天然存在的體細胞突變或有意引入定點突變而含有與種系序列相比的胺基酸差異。然而,所選人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典型地與由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基因編碼的胺基酸序列至少90%相同,並且含有在與其他物種的種系免疫球蛋白胺基酸序列(例如,鼠類種系序列)相比時將該人抗體鑒定為屬於人的胺基酸殘基。在某些情況下,人抗體的胺基酸序列可以與由種系免疫球蛋白基因編碼的胺基酸序列至少60%、70%、80%、90%或至少95%或甚至至少96%、97%、98%或99%相同。典型地,衍生自特定人種系序列的人抗體將展示與由人種系免疫球蛋白基因編碼的胺基酸序列的不超過10個胺基酸的差異。在某些情況下,人抗體可以展示與由種系免疫球蛋白基因編碼的胺基酸序列的不超過5個或甚至不超過4、3、2或1個胺基酸的差異。
人抗體可以藉由熟悉該項技術者已知的許多方法產生。人抗體可以藉由融合瘤方法使用人骨髓瘤或小鼠-人異種骨髓瘤細胞系製備(Kozbor,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1984) 133:3001;Brodeur, Monoclonal Isolated Antibody Production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單株分離抗體生產技術及應用], 第51-63頁, 馬塞爾·德克爾公司(Marcel Dekker Inc), 1987)。可替代的方法包括使用噬菌體文庫或轉基因小鼠,兩者均使用人可變區庫(Winter G; (1994) Annu Rev Immunol [免疫學年度評論] 12:433-455,Green LL, (1999) J Immunol Methods [免疫學方法雜誌] 231:11-23)。
現在可獲得若干個轉基因小鼠品系,其中它們的小鼠免疫球蛋白基因座已被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區段置換(Tomizuka K, (2000) Proc Natl Acad Sci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97:722-727;Fishwild DM (1996) Nature Biotechnol [自然生物技術] 14:845-851;Mendez MJ, (1997) Nature Genetics [自然遺傳學] 15:146-156)。在抗原激發後,此類小鼠能夠產生人抗體庫,可以從中選擇目的抗體。特別值得注意的是Trimera TM系統(Eren R等人, (1988) Immunology [免疫學] 93:154-161),其中將人淋巴球移植到了受輻照的小鼠中;選擇性淋巴球分離抗體系統(SLAM,Babcook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1996) 93:7843-7848),其中有效地使人(或其他物種)淋巴球通過大量彙集的體外分離抗體生成程序,然後進行解卷積,有限稀釋和選擇程序以及Xenomouse TM(Abgenix公司)。可從Morphotek公司使用Morphodoma TM技術獲得可替代的方法。
噬菌體展示技術可用於產生人抗體及其片段(McCafferty; (1990) Nature [自然], 348:552-553和Griffiths AD等人 (1994) EMBO [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雜誌] 13:3245-3260)。根據該技術,將分離的抗體可變結構域基因框內選殖到絲狀噬菌體(如M13或fd)的蛋白基因的主要或次要外殼中,並作為功能分離的抗體片段展示(通常在輔助噬菌體的幫助下)在噬菌體顆粒的表面。基於分離的抗體的功能特性的選擇導致選擇編碼表現出該等特性的分離的抗體的基因。噬菌體展示技術可用於從人B細胞製備的文庫中選擇抗原特異性抗體,該人B細胞取自患有疾病或障礙的個體,或者可替代地取自未免疫的人供體(Marks; J Mol Bio[分子生物學雜誌] (1991) 222:581-591)。當需要包含Fc結構域的完整的人分離的抗體時,必須將噬菌體展示的衍生片段重新選殖到包含所需恒定區並建立穩定表現細胞系的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中。
親和力成熟的技術(Marks; Biotechnol [生物技術] (1992) 10:779-783)可用於提供結合親和力,其中藉由用天然存在的變體順序地置換H和L鏈可變區並在改善的結合親和力的基礎上進行選擇來改善初級人分離抗體的親和力。現在也提供了這種技術的變體,如「表位壓印」(WO 93/06213; Waterhouse; Nucl Acids Res [核酸研究] (1993) 21:2265-2266)。
當在純化的雙特異性抗體之上下文中使用時,術語「純」涉及不同的雙特異性抗體組合和構建體在所選細胞中在其中細胞表現雙特異性抗體的條件下共表現後和使用完整的UPLC-MS質量篩選方法的蛋白A純化之後的純度和同一性。純或純度係指形成的異二聚體和同二聚體bbmAb的相對定量。使用本發明之方法,可以觀察到正確形成的異二聚體bbmAb1和bbmAb2,基於完整的質量訊息強度,其相對純度超過85%。 2.    IL-18抗體
在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特別較佳的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人抗體。
為便於參考,下 1中提供了基於卡巴特定義和喬西亞定義的特異性IL-18抗體(稱為mAb1)高變區的、以及V L和V H結構域以及完整的重鏈和輕鏈的胺基酸序列。 [ 1] .mAb1的高變區(CDR)、可變結構域(VH和VL)和全鏈的胺基酸序列。編碼mAb1的VL的DNA列出在SEQ ID NO: 18中。編碼mAb1的VH的DNA列出在SEQ ID NO: 8中。
mAb1重鏈
CDR1 卡巴特 SEQ ID NO: 1
   喬西亞 SEQ ID NO: 4
CDR2 卡巴特 SEQ ID NO: 2
   喬西亞 SEQ ID NO: 5
CDR3 卡巴特 SEQ ID NO: 3
   喬西亞 SEQ ID NO: 6
VH    SEQ ID NO: 7
重鏈    SEQ ID NO: 9
mAb1輕鏈
CDR1 卡巴特 SEQ ID NO: 11
   喬西亞 SEQ ID NO: 14
CDR2 卡巴特 SEQ ID NO: 12
   喬西亞 SEQ ID NO: 15
CDR3 卡巴特 SEQ ID NO: 13
   喬西亞 SEQ ID NO: 16
VL    SEQ ID NO: 17
輕鏈    SEQ ID NO: 19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和至少一個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其中:a) 該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並且b) 該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包含SEQ ID NO: 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b) 包含SEQ ID NO: 1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c) 包含SEQ ID NO: 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和包含SEQ ID NO: 1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d) 包含SEQ ID NO: 1、SEQ ID NO: 2和SEQ ID NO: 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e) 包含SEQ ID NO: 11、SEQ ID NO: 12和SEQ ID NO: 1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f) 包含SEQ ID NO: 4、SEQ ID NO: 5和SEQ ID NO: 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g) 包含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和SEQ ID NO: 1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h) 包含SEQ ID NO: 1、SEQ ID NO: 2和SEQ ID NO: 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11、SEQ ID NO: 12和SEQ ID NO: 1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i) 包含SEQ ID NO: 4、SEQ ID NO: 5和SEQ ID NO: 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14、SEQ ID NO: 15和SEQ ID NO: 1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j) 包含SEQ ID NO: 19的輕鏈;k) 包含SEQ ID NO: 9的重鏈;或l) 包含SEQ ID NO: 19的輕鏈和包含SEQ ID NO: 9的重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1)包含SEQ ID NO: 7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17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7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17的三個CDR。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1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9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19的三個CDR。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1)選自人IL-18抗體,該人IL-18抗體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1)選自人IL-18抗體,該人IL-18抗體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自包含抗原結合位點的單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位點包含:a)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和b)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3;以及c) 結合第一結構域的N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C端末端或結合第一結構域的C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N端末端的肽連接子。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1)選自包含抗原結合位點的單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位點包含:a)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和b)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6;以及c) 結合第一結構域的N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C端末端或結合第一結構域的C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N端末端的肽連接子。
在所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IL-18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V H或V L結構域可以具有與在SEQ ID NO: 7和17中列出的V H或V L結構域基本上相同的V H和/或V L結構域。本文揭露的人IL-18抗體可包含與SEQ ID NO: 9所列出的重鏈基本上相同的重鏈和/或與SEQ ID NO: 19所列出的輕鏈基本上相同的輕鏈。本文揭露的人IL-18抗體可包含:含有SEQ ID NO: 9的重鏈和含有SEQ ID NO: 19的輕鏈。本文揭露的人IL-18抗體可以包含:a) 一條重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7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和b) 一條輕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17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
用於揭露的方法、套組和方案的其他較佳的IL-18拮抗劑(例如抗體)係以下列出的那些:美國專利案號:9,376,489,將其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3.    IL-1β抗體
在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特別較佳的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係人抗體。
為便於參考,下表2中提供了基於卡巴特定義和喬西亞定義的特異性IL-1β抗體(稱為mAb2)高變區的、以及V L和V H結構域以及完整的重鏈和輕鏈的胺基酸序列。 [表2]. mAb2的高變區(CDR)、可變結構域(VH和VL)和全鏈的胺基酸序列。編碼mAb2的VL的DNA列出在SEQ ID NO: 38中。編碼mAb2的VH的DNA列出在SEQ ID NO: 27中。
mAb2重鏈
CDR1 卡巴特 SEQ ID NO: 21
   喬西亞 SEQ ID NO: 24
CDR2 卡巴特 SEQ ID NO: 22
   喬西亞 SEQ ID NO: 25
CDR3 卡巴特 SEQ ID NO: 23
   喬西亞 SEQ ID NO: 26
VH    SEQ ID NO: 27
重鏈    SEQ ID NO: 29
mAb2輕鏈
CDR1 卡巴特 SEQ ID NO: 31
   喬西亞 SEQ ID NO: 34
CDR2 卡巴特 SEQ ID NO: 32
   喬西亞 SEQ ID NO: 35
CDR3 卡巴特 SEQ ID NO: 33
   喬西亞 SEQ ID NO: 36
VL    SEQ ID NO: 37
輕鏈    SEQ ID NO: 39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3。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至少一個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和至少一個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其中:a) 該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3;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6;並且b) 該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3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 包含SEQ ID NO: 2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b) 包含SEQ ID NO: 3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c) 包含SEQ ID NO: 2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和包含SEQ ID NO: 37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d) 包含SEQ ID NO: 21、SEQ ID NO: 22和SEQ ID NO: 2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e) 包含SEQ ID NO: 31、SEQ ID NO: 32和SEQ ID NO: 3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f) 包含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和SEQ ID NO: 2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g) 包含SEQ ID NO: 34、SEQ ID NO: 35和SEQ ID NO: 3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h) 包含SEQ ID NO: 21、SEQ ID NO: 22和SEQ ID NO: 2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31、SEQ ID NO: 32和SEQ ID NO: 33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i) 包含SEQ ID NO: 24、SEQ ID NO: 25和SEQ ID NO: 2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H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34、SEQ ID NO: 35和SEQ ID NO: 3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免疫球蛋白V L結構域;j) 包含SEQ ID NO: 37的輕鏈;k) 包含SEQ ID NO: 29的重鏈;或l) 包含SEQ ID NO: 39的輕鏈和包含SEQ ID NO: 29的重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2)包含SEQ ID NO: 37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27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37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27的三個CDR。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3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2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SEQ ID NO: 39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29的三個CDR。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2)選自人IL-1β抗體,該人IL-1β抗體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3;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3。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2)選自人IL-1β抗體,該人IL-1β抗體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6;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6。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自包含抗原結合位點的單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位點包含:a)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3;和b)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1,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2,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3;以及c) 結合第一結構域的N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C端末端或結合第一結構域的C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N端末端的肽連接子。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該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例如mAb2)選自包含抗原結合位點的單鏈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該抗原結合位點包含:a)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26;和b) 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結構域,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36;以及c) 結合第一結構域的N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C端末端或結合第一結構域的C端末端和第二結構域的N端末端的肽連接子。
在所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IL-1β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的V H或V L結構域可以具有與在SEQ ID NO: 27和37中列出的V H或V L結構域基本上相同的V H和/或V L結構域。本文揭露的人IL-1β抗體可包含與SEQ ID NO: 29所列出的重鏈基本上相同的重鏈和/或與SEQ ID NO: 39所列出的輕鏈基本上相同的輕鏈。本文揭露的人IL-1β抗體可包含:含有SEQ ID NO: 29的重鏈和含有SEQ ID NO: 39的輕鏈。本文揭露的人IL-1β抗體可以包含:a) 一條重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27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和b) 一條輕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37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
用於揭露的方法、套組和方案的其他較佳的IL-1β拮抗劑(例如抗體)係以下列出的那些:美國專利案號:7,446,175或7,993,878或8,273,350,將其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4.    Fc修飾
除了在框架或CDR區內進行的修飾之外或作為在框架或CDR區內進行的修飾的可替代方案,可以將本發明之抗體工程化以包括Fc區內的修飾,典型地是為了改變抗體的一或多種功能特性,如血清半衰期、補體結合、Fc受體結合和/或抗原依賴性細胞毒性。此外,本發明之抗體可以被化學修飾(例如,一或多個化學部分可以附接至抗體)或被修飾以改變其糖基化,從而再次改變抗體的一或多種功能特性。以下更詳細地描述了該等實施方式中的每一個。Fc區中的殘基編號係Edelman等人, PNAS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1969年五月, 63(1):78-85的EU編號方案的編號。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修飾CH1的鉸鏈區,使得鉸鏈區中半胱胺酸殘基的數目改變,例如增加或減少。該方法在Bodmer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677,425中進一步描述。改變CH1鉸鏈區中半胱胺酸殘基的數目,以便例如促進輕鏈和重鏈的組裝或增加或降低抗體的穩定性。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使抗體的Fc鉸鏈區突變以縮短抗體的生物半衰期。更具體地,將一或多個胺基酸突變引入到Fc鉸鏈片段的CH2-CH3結構域介面區中,使得抗體具有相對於天然Fc鉸鏈結構域SpA結合而言受損的葡萄球菌蛋白A(SpA)結合。該方法在Ward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6,165,745中進一步詳細描述。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修飾抗體以增加其生物半衰期。可以採用各種方法。例如,可以引入以下突變中的一或多種:如在美國專利案號6,277,375中由Ward所述之T252L、T254S、T256F。可替代地,為了增加生物半衰期,可以在CH1或CL區內改變抗體,以含有取自IgG的Fc區的CH2結構域的兩個環的補救受體結合表位,如Presta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869,046和6,121,022中所述。
在又其他實施方式中,藉由用不同的胺基酸殘基置換至少一個胺基酸殘基來改變Fc區,以改變抗體的效應子功能。例如,可以用不同的胺基酸殘基置換一或多個胺基酸,使得抗體對效應配體具有改變的親和力,但保留親本抗體的抗原結合能力。改變親和力的效應配體可為例如Fc受體或補體的C1組分。該方法在Winter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624,821和5,648,260中進一步詳細描述。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選自胺基酸殘基的一或多個胺基酸可以用不同的胺基酸殘基置換,使得抗體具有改變的C1q結合和/或降低或消除的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該方法在Idusogie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6,194,551中進一步詳細描述。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改變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從而改變抗體固定補體的能力。該方法在Bodmer等人的PCT公開WO 94/29351中進一步描述。
在又另一實施方式中,修飾Fc區以增加抗體介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的能力和/或藉由修飾一或多個胺基酸來增加抗體對Fcγ受體的親和力。該方法由Presta在PCT公開WO 00/42072中進一步描述。此外,已經定位了人IgG1上的FcγRl、FcγRII、FcγRIII和FcRn的結合位點並且已經描述了具有改良的結合的變體(參見Shields, R.L.等人, (2001)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76:6591-6604)。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使用IgG1同種型的Fc結構域。在一些特定的實施方式中,使用了IgG1 Fc片段的突變變體,例如緘默的IgG1 Fc,其可降低或消除融合多肽介導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和/或與Fcγ受體結合的能力。IgG1同種型緘默突變體之實例,其中如Hezareh等人, J. Virol [病毒學雜誌] (2001); 75(24):12161-8所述,在胺基酸位置234和235處白胺酸殘基被丙胺酸殘基置換。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Fc結構域係防止Fc結構域的位置297糖基化的突變體。例如,Fc結構域在位置297處含有天冬醯胺殘基的胺基酸取代。這種胺基酸取代之實例係用甘胺酸或丙胺酸置換N297。
緘默的效應子功能可以藉由抗體Fc區的突變獲得,並且在本領域已有描述:LALA和N297A(Strohl, W., 2009, Curr.Opin. Biotechnol. [當前生物技術觀點] 卷20(6):685-691);和D265A(Baudino等人, 2008, J. Immunol. [免疫學雜誌] 181:6664-69;Strohl, W., 同上);以及DAPA(D265A和P329A)(Shields RL., J Biol Chem. [生物化學雜誌] 2001;276(9):6591-604;美國專利公開US 2015/0320880)。緘默Fc lgG1抗體之實例包含所謂的LALA突變體,該突變體在lgG1 Fc胺基酸序列中包含L234A和L235A突變。緘默lgG1抗體之另一實例包含D265A突變。緘默lgG1抗體之另一實例係所謂的DAPA突變體,該突變體包含IgG1 Fc胺基酸序列中的D265A和P329A突變。另一緘默lgG1抗體包含N297A突變,該突變產生無糖基化/非糖基化的抗體。用於提供緘默的效應子功能的另外的Fc突變描述於PCT公開案號WO 2014/145806(例如,在WO 2014/145806的圖7中),將其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來自WO 2014/145806的緘默IgG1抗體之一個實例包含E233P、L234V、L235A和S267K突變以及G236的缺失(G236del)。來自WO 2014/145806的緘默IgG1抗體之另一實例包含E233P、L234V和L235A突變,以及G236缺失(G236del)。來自WO 2014/145806的緘默IgG1抗體之另一實例包含S267K突變。
在仍另一實施方式中,修飾抗體的糖基化。例如,可以製備無糖基化的抗體(即,抗體缺乏糖基化)。可以改變糖基化以例如增加抗體對抗原的親和力。此類糖類修飾可以藉由以下方式來完成:例如,改變抗體序列內的一或多個糖基化位點。例如,可以進行一或多個胺基酸取代,這導致消除一或多個可變區框架糖基化位點,從而消除該位點的糖基化。這種無糖基化可以增加抗體對於抗原的親和力。這種方法更詳細地描述於Co等人的美國專利案號5,714,350和6,350,861中。
另外地或可替代地,可以製備具有改變的糖基化類型的抗體,如具有減少量的岩藻糖基殘基的低岩藻糖基化抗體或具有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的抗體。已經證明此類改變的糖基化模式增加了抗體的ADCC能力。此類糖類修飾可以藉由例如在具有改變的糖基化機制的宿主細胞中表現抗體來完成。具有改變的糖基化機制的細胞已在本領域中描述,並且可用作宿主細胞,在該等宿主細胞中表現本發明之重組抗體,從而產生具有改變的糖基化的抗體。例如,Hang等人的EP 1,176,195描述了具有功能破壞的FUT8基因的細胞系,該基因編碼岩藻糖基轉移酶,使得在這種細胞系中表現的抗體表現出低岩藻糖基化。因此,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之抗體藉由在表現出岩藻糖基化模式的細胞系(例如,編碼岩藻糖基轉移酶的FUT8基因表現缺陷的哺乳動物細胞系)中的重組表現而產生。Presta在PCT公開WO 03/035835中描述了變體CHO細胞系Lecl3細胞,其將岩藻糖附接至Asn(297)連接的糖類的能力降低,還導致在該宿主細胞中表現的抗體的低岩藻糖基化(還參見Shields, R.L.等人, 2002 J. Biol. Chem.[生物化學雜誌] 277:26733-26740)。Umana等人的PCT公開WO 99/54342描述了如下細胞系,該等細胞系被工程化以表現糖蛋白修飾糖基轉移酶(例如,β(1,4)-N 乙醯基葡糖胺基轉移酶III(GnTIII)),使得在工程化細胞系中表現的抗體顯示出增加的二等分GlcNac結構,該等二等分GlcNac結構導致抗體的ADCC活性增加(還參見Umana等人, 1999 Nat. Biotech.[自然生物技術] 17:176-180)。可替代地,本發明之抗體可以在酵母或絲狀真菌中產生,該酵母或絲狀真菌針對哺乳動物樣糖基化模式工程化,並且能夠產生缺乏作為糖基化模式的岩藻糖的抗體(參見例如EP 1297172 B1)。
本發明考慮的本文抗體之另一修飾係聚乙二醇化。可以將抗體聚乙二醇化以例如增加抗體的生物學(例如血清)半衰期。為了使抗體聚乙二醇化,典型地在一或多個PEG基團附接至該抗體或抗體片段的條件下使該抗體或其片段與聚乙二醇(PEG)(如PEG的反應性酯或醛衍生物)反應。聚乙二醇化可以藉由與反應性PEG分子(或類似的反應性水可溶性聚合物)的醯化反應或烷基化反應來進行。如本文所用,術語「聚乙二醇」旨在涵蓋已用於衍生其他蛋白質的任何形式的PEG,如單(C1-C10)烷氧基-或芳氧基-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馬來醯亞胺。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待聚乙二醇化的抗體係無糖基化抗體。使蛋白聚乙二醇化的方法係本領域已知的並且可以應用於本發明之抗體。參見例如,Nishimura等人的EP 0 154 316和Ishikawa等人的EP 0 401 384。
本發明考慮的抗體之另一修飾係至少本發明之抗體的抗原結合區與血清蛋白(如人血清白蛋白或其片段)的軛合物或蛋白融合物以增加所得分子的半衰期。這樣的方法例如在Ballance等人EP 0322094中描述。
本發明考慮的抗體之另一修飾係一或多種修飾,以增加異二聚雙特異性抗體的形成。本領域可用的多種方法可用於增強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的兩個重鏈結構域的二聚化,如例如以下中揭露的:EP 1870459 A1;美國專利案號5,582,996;美國專利案號5,731,168;美國專利案號5,910,573;美國專利案號5,932,448;美國專利案號6,833,441;美國專利案號7,183,076;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號2006204493 A1;和PCT公開案號WO 2009/089004 A1,將其內容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例如,在PCT公開案號WO 1996/027011、Ridgway等人, (1996)和Merchant等人 (1998) 中揭露了使用杵臼結構產生雙特異性抗體。
在實施本揭露之一些治療方法或用途時,必須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應當理解,方案改變可適用於某些患者。因此,投與(例如bbmAb1)可以更頻繁,例如每日一次、每兩週一次給藥或每週一次給藥。
一些患者可以受益於負荷方案(例如,每日一次投與持續數天[例如1至4天,例如在第0天、第1天、第2天和/或第3天給藥])然後是維持方案,例如在第3週或第4週開始,其中bbmAb1可以每週、每兩週或每4週一次投與持續數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的時間段持續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投與同時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的時間段持續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3週、4週、5週、6週、7週、8週、9週、10週、11週、12週、4個月、5個月、6個月、7個月、8個月、9個月、10個月、11個月、12個月、或更長。
應當理解,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劑量遞增可適用於某些患者(例如患者),例如對用bbmAb1進行的治療響應不充分的患者。因此,劑量(靜脈內(i.v.))可大於約10 mg/kg,例如約11 mg/kg、12 mg/kg、15 mg/kg、20 mg/kg、25 mg/kg、30 mg/kg、35 mg/kg等。此外,皮下(s.c.)劑量(負荷劑量或維持劑量)可大於約50 mg至約900 mg s.c.,例如約75 mg、約100 mg、約125 mg、約175 mg、約200 mg、約250 mg、約350 mg、約400 mg、約450 mg、約500 mg、約600 mg等;
還應當理解,劑量降低還可適用於某些患者(如患者),例如對用bbmAb1進行的治療展示不良事件或不良響應的患者。因此,劑量可以低於約10 mg/kg,例如約1 mg/kg、約2 mg/kg、約3 mg/kg、約4 mg/kg、約5 mg/kg、約6 mg/kg、約7 mg/kg、約8 mg/kg或約9 mg/kg。在一些實施方式中,bbmAB1劑量可以如由醫師確定的進行調整。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bbmAB1抗體可以i.v.遞送的10 mg/kg的單次劑量向該患者投與,其中如果需要,該劑量可以如由醫師確定的調整至更高或更低的劑量,例如,約1 mg/kg、約2 mg/kg、約3 mg/kg、約4 mg/kg、約5 mg/kg、約6 mg/kg,約7 mg/kg、約8 mg/kg或約9 mg/kg或例如約11 mg/kg、12 mg/kg、15 mg/kg、20 mg/kg、25 mg/kg、30 mg/kg、35 mg/kg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bbmAB1抗體可以i.v.遞送的10 mg/kg的初始劑量向該患者投與,並且如果需要,則該劑量可以如由醫師確定的調整至更高或更低的劑量。
在特定的實施方式中,在第1天投與10 mg/kg的bbmAB1。
在特定的實施方式中,在第1天(D1)和在第2天(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和/或D14投與10 mg/kg bbmAB1
在另一特定的實施方式中,在第1天i.v.投與10 mg/kg的bbmAB1。 實例1:
bbmAb1的產生已在專利申請WO /2018/229612之實例1至5中詳細描述。WO /2018/229612之實例1包括 (1) 載體構建、(2) 宿主細胞系和轉染、(3) 細胞選擇和分選、(4) 細胞擴增、(5) 植株穩定性、(6) 製造、(7) 分析性表徵和純度評估、(8) 分析結果,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bbmAb1係雙特異性IgG1,具有LALA緘默突變,同時與兩個不同的靶標IL-1β和IL-18結合。該抗體結合兩個不同的抗原結合臂(Fab片段),而針對IL-1β的Fab基於mAb2,並包含κ輕鏈(Vk6)。針對IL-18的Fab基於mAb1,並由λ輕鏈(Vλ1)構成。為了在表現過程中驅動Fc結構域的異二聚化,在mAb1重鏈中帶有大胺基酸(aa)側鏈(S354C和T366W)的「杵」和帶有小aa側鏈(Y349C、T366S、L368A、Y407V)的「臼」被引入mAb2重鏈。
為便於參考,下表3中提供了基於卡巴特定義和喬西亞定義的bbmAb1高變區的、以及V L和V H結構域以及完整的重鏈和輕鏈的胺基酸序列。 [表3]. bbmAb1的高變區(CDR)、可變結構域(VH和VL)和全鏈的胺基酸序列。編碼第一VL的DNA在SEQ ID NO: 102中列出,編碼第二VL的DNA在SEQ ID NO: 70中列出。編碼第一VH的DNA在SEQ ID NO: 86中列出,編碼第二VH的DNA在SEQ ID NO: 54中列出。
bbmAb1重鏈1(來自mAb1)
CDR1-1 卡巴特 SEQ ID NO: 76
   喬西亞 SEQ ID NO: 79
   IMGT SEQ ID NO: 82
CDR2-1 卡巴特 SEQ ID NO: 77
   喬西亞 SEQ ID NO: 80
   IMGT SEQ ID NO: 83
CDR3-1 卡巴特 SEQ ID NO: 78
   喬西亞 SEQ ID NO: 81
   IMGT SEQ ID NO: 84
VH-1    SEQ ID NO: 85
重鏈-1    SEQ ID NO: 87
bbmAb1輕鏈1(來自mAb1)
CDR1-1 卡巴特 SEQ ID NO: 92
   喬西亞 SEQ ID NO: 95
   IMGT SEQ ID NO: 98
CDR2-1 卡巴特 SEQ ID NO: 93
   喬西亞 SEQ ID NO: 96
   IMGT SEQ ID NO: 99
CDR3-1 卡巴特 SEQ ID NO: 94
   喬西亞 SEQ ID NO: 97
   IMGT SEQ ID NO: 100
VL-1    SEQ ID NO: 101
輕鏈-1    SEQ ID NO: 103
bbmAb1重鏈2(來自mAb2)
CDR1-2 卡巴特 SEQ ID NO: 44
   喬西亞 SEQ ID NO: 47
   IMGT SEQ ID NO: 50
CDR2-2 卡巴特 SEQ ID NO: 45
   喬西亞 SEQ ID NO: 48
   IMGT SEQ ID NO: 51
CDR3-2 卡巴特 SEQ ID NO: 46
   喬西亞 SEQ ID NO: 49
   IMGT SEQ ID NO: 52
VH-2    SEQ ID NO: 53
重鏈-2    SEQ ID NO: 55
bbmAb1輕鏈2(來自mAb2)
CDR1-2 卡巴特 SEQ ID NO: 60
   喬西亞 SEQ ID NO: 63
   IMGT SEQ ID NO: 66
CDR2-2 卡巴特 SEQ ID NO: 61
   喬西亞 SEQ ID NO: 64
   IMGT SEQ ID NO: 67
CDR3-2 卡巴特 SEQ ID NO: 62
   喬西亞 SEQ ID NO: 65
   IMGT SEQ ID NO: 68
VL-2    SEQ ID NO: 69
輕鏈-2    SEQ ID NO: 71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9,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0,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4。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7,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8,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9。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 H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2。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5,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6,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7。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1),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8,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9,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0。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3,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4,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5。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含有高變區CDR1、CDR2和CDR3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2),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8。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和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其中:a) 該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9,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0,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1;或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4並且b) 該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5,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6,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7或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8,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9,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0。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和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其中:a) 該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7,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8,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9;或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2並且b) 該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包含(例如依次):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或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3,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4,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5或i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8。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 包含SEQ ID NO: 85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H1);b) 包含SEQ ID NO: 101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1);c) 包含SEQ ID NO: 85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和包含SEQ ID NO: 101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d) 包含SEQ ID NO: 76、SEQ ID NO: 77和SEQ ID NO: 78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e) 包含SEQ ID NO: 92、SEQ ID NO: 93和SEQ ID NO: 94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f) 包含SEQ ID NO: 79、SEQ ID NO: 80和SEQ ID NO: 81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g) 包含SEQ ID NO: 95、SEQ ID NO: 96和SEQ ID NO: 97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h) 包含SEQ ID NO: 76、SEQ ID NO: 77和SEQ ID NO: 78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92、SEQ ID NO: 93和SEQ ID NO: 94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i) 包含SEQ ID NO: 79、SEQ ID NO: 80和SEQ ID NO: 81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H1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95、SEQ ID NO: 96和SEQ ID NO: 97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 L1結構域;j) 包含SEQ ID NO: 103的第一輕鏈;k) 包含SEQ ID NO: 87的第一重鏈;或l) 包含SEQ ID NO: 103的第一輕鏈和包含SEQ ID NO: 87的第一重鏈。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 包含SEQ ID NO: 53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可變結構域(VH2);b) 包含SEQ ID NO: 69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可變結構域(V L2);c) 包含SEQ ID NO: 53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和包含SEQ ID NO: 69中所列出的胺基酸序列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d) 包含SEQ ID NO: 44、SEQ ID NO: 45和SEQ ID NO: 4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e) 包含SEQ ID NO: 60、SEQ ID NO: 61和SEQ ID NO: 62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f) 包含SEQ ID NO: 47、SEQ ID NO: 48和SEQ ID NO: 49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g) 包含SEQ ID NO: 63、SEQ ID NO: 64和SEQ ID NO: 65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h) 包含SEQ ID NO: 44、SEQ ID NO: 45和SEQ ID NO: 46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60、SEQ ID NO: 61和SEQ ID NO: 62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i) 包含SEQ ID NO: 47、SEQ ID NO: 48和SEQ ID NO: 49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H2結構域以及包含SEQ ID NO: 63、SEQ ID NO: 64和SEQ ID NO: 65中所列出的高變區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 L2結構域;j) 包含SEQ ID NO: 81的第二輕鏈;k) 包含SEQ ID NO: 55的第二重鏈;或l) 包含SEQ ID NO: 81的第二輕鏈和包含SEQ ID NO: 55的第二重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53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6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53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69的三個CDR。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85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85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101的三個CDR。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85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101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85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101的三個CDR。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53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69的三個CDR。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53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69的三個CDR。在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SEQ ID NO: 85的三個CDR、SEQ ID NO: 101的三個CDR、SEQ ID NO: 53的三個CDR和SEQ ID NO: 69的三個CDR。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部分選自人IL-18抗體,其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此外,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部分選自人IL-1β抗體,其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部分選自人IL-18抗體,其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此外,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部分選自人IL-1β抗體,其至少包含:a) 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重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重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和b) 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該免疫球蛋白輕鏈或其片段包含可變結構域以及人輕鏈的恒定部分或其片段,該可變結構域依次包含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
在所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V H1或V L1結構域可以具有與在SEQ ID NO: 85和101中列出的V H或V L結構域基本上相同的第一V H1和/或第一V L1結構域。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與SEQ ID NO: 87所列出的第一重鏈基本上相同的第一重鏈和/或與SEQ ID NO: 103所列出的第一輕鏈基本上相同的第一輕鏈。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含有SEQ ID NO: 87的第一重鏈和含有SEQ ID NO: 103的第一輕鏈。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a) 第一重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85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和具有異二聚化修飾的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和b) 第一輕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101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和人輕鏈的恒定部分。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可為IgG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IgG1係沒有效應子突變的人IgG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人重鏈IgG1包含緘默突變N297A、D265A或L234A和L235A的組合。在一個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根據SEQ ID NO: 87,人重鏈IgG1包含緘默突變,該緘默突變係L234A和L235A的組合。
在所揭露的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V H2或V L2結構域可以具有與在SEQ ID NO: 53和69中列出的V H或V L結構域基本上相同的第二V H2和/或第一V L2結構域。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與SEQ ID NO: 55所列出的第二重鏈基本上相同的第二重鏈和/或與SEQ ID NO: 71所列出的第二輕鏈基本上相同的第二輕鏈。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含有SEQ ID NO: 53的第二重鏈和含有SEQ ID NO: 69的第二輕鏈。如本文所揭露的,用於在 (i) 揭露的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治療或預防中使用的或 (ii) 用於在揭露的用於治療或預防細胞介素釋放綜合症或細胞介素風暴綜合症之方法中使用的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可包含:a) 第二重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53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和具有異二聚化修飾的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其與第一重鏈的異二聚化互補);和b) 第二輕鏈,其包含具有與SEQ ID NO: 69中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基本上相同的胺基酸序列的可變結構域和人輕鏈的恒定部分。人重鏈的恒定部分可為IgG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IgG1係沒有效應子突變的人IgG1。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人重鏈IgG1包含緘默突變N297A、D265A或L234A和L235A的組合。在一個特定的實施方式中,根據SEQ ID NO: 55,人重鏈IgG1包含緘默突變,該緘默突變係L234A和L235A的組合。
用於在揭露的方法、套組和方案中用作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部分的其他較佳的IL-18拮抗劑(例如抗體)係以下列出的那些:美國專利案號:9,376,489,將其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用於在揭露的方法、套組和方案中用作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部分的其他較佳的IL-1β拮抗劑(例如抗體)係以下列出的那些:美國專利案號:7,446,175或7,993,878或8,273,350,將其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本文。 實例2:bbmAb1的體外活性
bbmAb1的結合活性在各種不同的細胞測定中進行了測試。 (1) 材料與方法 (a) 用於溶液平衡滴定 SET 測定
使用了以下材料: 生物素化的重組人IL-18(BTP25828) 重組石蟹獼猴IL-1β(諾華公司(Novartis)) SULFO-TAG標記的抗人IgG抗體(細觀發現公司(Meso Scale discovery,MSD)#R32AJ-5)。與MSD SULFO-TAG NHS酯軛合的山羊抗人Fab特異性抗體(傑克森免疫研究公司(Jackson Immuno Research)#109-005-097,MSD#R91AN-1),BSA(西格瑪公司(Sigma)#A-9647) 具有界面活性劑的MSD讀取緩衝液T(MSD#R92TC-1) 磷酸鹽緩衝鹽水(PBS)10x(技術創新公司(Teknova)#P0195)Tris緩衝鹽水pH 7.5(TBS)10x(技術創新公司#T1680)Tween-20(弗盧卡公司(Fluka)#93773) 聚丙烯微量滴定板(MTP)(葛萊娜公司(Greiner)#781280) 384孔板,標準(MSD#L21XA) (b) 用於細胞測定和 SET 測定
如IL-1β抗體部分所述之mAb2。
如IL-18抗體部分所述之mAb1。
如實例1中所述之bbmAb1。 購自MBL國際公司(MBL Int. Corp.)的重組人IL-18(BTP 25829)(#B001-5) 重組狨猿IL-1β(諾華公司) 重組狨猿IL-18(諾華公司) 重組人IL-12(#573008)購自博奇公司(Biolegend)KG-1細胞系(ATCC#CCL-246) 正常人皮膚成纖維細胞(#CC-2509)購自龍沙公司(Lonza) 狨猿皮膚成纖維細胞(#42637F(510)) HEK-Blue™ IL-18/IL-1β細胞(#hkb-il18)購自InvivoGen公司 從膚色血球層(得自Blustspendezentrum Bern公司)中分離PBMC 狨猿血係從SILABE,Niederhausbergen獲得 IL-6 ELISA:人(博奇公司,#430503);狨猿(U-CyTech生物科學公司(U-CyTech biosciences),CT974-5) IFNγ ELISA:人(BD555142)和狨猿(U-CyTech生物科學公司#CT340A) 用於檢測SEAP的QUANTI-Blue™測定(#rep-qb1)購自InvivoGen公司 細胞培養基:RPMI 1640(英傑公司(Invitrogen)#31870),其補充了10%胎牛血清(英傑公司#10108-157)、1% L-麩醯胺酸(英傑公司#25030-03)、1%青黴素/鏈黴素(英傑公司#15140-148)、10 µM 2-巰基乙醇(Gibco公司#31350-010)、5 mM Hepes(Gibco公司#15630-080) 圓底組織培養處理的96孔板(Costar公司#3799) 平底組織培養處理的96孔板(Costar公司#3596) Ficoll-Pacque™ Plus(GE醫療健康生命科學公司(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17-1440-02)PBS 1X,不含鈣和鎂(Gibco公司#14190094) 帶有多孔屏障的Leucosep管,50 ml,聚丙烯(Greiner bio-one公司#227290)Falcon 15 ml聚丙烯錐形管(BD公司#352096) Falcon 50 ml聚丙烯錐形管(BD公司#352070) (c) 藉由 SET 進行親和力測量 SET 單個靶標結合測定
抗原的22個連續1.6n稀釋液(最高濃度:huIL-18,5 nM;marIL-18,10 nM;huIL-1β,0.5 nM;marIL-1β,0.5 nM)在樣本緩衝液(含有0.5%牛血清白蛋白(BSA)和0.02% Tween-20的PBS)中製備,並添加了恒定濃度的抗體(對於IL-18讀數為10 pM,對於IL-1β讀數1 pM)。將體積為60 µl/孔的每種抗原-抗體混合物一式兩份分配到384孔聚丙烯微量滴定板(MTP)中。樣本緩衝液作為陰性對照,僅包含抗體的樣本作為陽性對照(無抗原的最大電致化學發光訊息,B max)。將板密封並在室溫(RT)下在振盪器上孵育過夜(o/n,至少16小時)。
IL-18讀數:用30 µl/孔生物素化的huIL-18(0.1 µg/ml,PBS)包被鏈黴親和素包被的384孔MSD陣列MTP,並在振盪器上於室溫孵育1 h。
IL-1β讀數:將標準384孔MSD陣列MTP用在PBS中稀釋的30 µl/孔的huIL-1(3 µg/ml,PBS)(作為捕獲劑)包被,並在4°C孵育過夜。
在室溫(RT)下,用50 µl/孔的封閉緩衝液(含5% BSA的PBS)封閉板1小時(h)。洗滌(TBST,含有0.05%Tween 20的TBS)後,將體積為30 µl/孔的平衡抗原-抗體混合物從聚丙烯MTP轉移到包被的MSD板上,並在室溫下孵育20 min。另外的洗滌步驟後,將在樣本緩衝液中稀釋的30 µl磺基標籤標記的抗IgG檢測抗體(0.5 µg/ml)添加至每個孔中,並在振盪器上於室溫孵育30 min。洗滌MSD板,並添加35 µl/孔的MSD讀取緩衝液,並在室溫下孵育5 min。電致化學發光(ECL)訊息由MSD Sector Imager 6000生成並測量。 SET 同時靶標結合測定
測定A除外,如上所述進行SET測定:平衡過程(抗體/抗原混合物)在一個靶標過量(500 pM的IL18或IL-1β)存在下進行,同時評估另一個靶標的K D
測定B:平衡過程(抗體/抗原混合物)係用連續稀釋的兩個靶標在一種混合物中同時進行(恒定濃度的抗體10 pM,最高抗原濃度見上文)。然後如上所述分析相同混合物在IL18和IL-1β包被的板上的游離抗體濃度。
SET數據已匯出到MS Excel載入項軟體Xlfit。從每次測定中的重複測量來計算平均ECL訊息。藉由從所有數據點減去最低值對數據進行基線調整,並針對相應的抗原濃度作圖以生成滴定曲線。K D值藉由將圖用以下擬合來確定: 單特異性Ab的1 : 2結合模型
Figure 02_image001
杵臼結構雙特異性Ab的1 : 1結合模型
Figure 02_image003
其中 y:減去空白的ECL訊息 B max:抗原濃度為零時的最大ECL訊息 [IgG]:應用的抗體濃度 [Fab]:應用的總Fab濃度 K D:解離平衡常數 x:應用的抗原濃度 (d) 細胞培養
KG-1細胞在補充有10%胎牛血清、1% L-麩醯胺酸和1%青黴素/鏈黴素的RPMI 1640中生長,密度為2 x 10 5至1 x 10 6個活細胞/mL。
正常人成纖維細胞和狨猿成纖維細胞在包括bFGF(1 ng/ml,CC-4065)、胰島素(5 μg/ml,CC-4021)和2% FCS(CC-4101)的FBM(Clonetics公司,CC-3131)中生長。使用成纖維細胞基礎培養基(龍沙公司# CC-3131)作為饑餓培養基。
HEK-Blue™ IL-18/IL-1β細胞在生長培養基(DMEM、4.5 g/l葡萄糖、10%(v/v)胎牛血清、50 U/ml青黴素、50 mg/ml鏈黴素、100 mg/ml Normocin™、2 mM L-麩醯胺酸,補充有30 μg/ml的殺稻瘟菌素、200 μg/ml的HygroGold™和100 μg/ml的Zeocin™)中生長。
根據製造商的說明,使用LeucoSep管從膚色血球層中新鮮分離出人周邊血單核細胞(PBMC)。簡而言之,藉由以1,000 × g離心30 s將13 ml的Ficoll-Paque預裝在14 ml的LeucoSep管中。用等體積的PBS稀釋肝素化的全血樣本,並將25 ml稀釋的血液添加到LeucoSep管中。將細胞分離管在室溫下以800 × g不間斷離心15 min。收集細胞懸浮液層,將細胞在PBS中洗滌兩次(分別以640 × g和470 × g進行10 min,兩次連續洗滌)並重懸於培養基中,然後計數。
將狨猿血液收集在肝素化試管中,並使用70 µm細胞過濾器(BD生物科學公司(BD Biosciences)#352350)過濾 (e) IL-1β 中和測定
基本上如(Gram 2000)所述進行成纖維細胞中的IL-1β誘導的IL-6產生測定,僅進行少量修改。簡而言之,將成纖維細胞以5 x 103個細胞/孔(100 µl中)的密度接種在96孔平底組織培養板中。第二天,在添加重組IL-1β/化合物溶液混合物(表中所示的IL-1β濃度)之前,將細胞在饑餓培養基中饑餓5 h。藉由將重組IL-1β與濃度範圍的化合物在37°C孵育30 min來預先製備IL-1β/化合物溶液混合物。在37°C下o/n孵育後收集細胞上清液,並藉由ELISA確定釋放的IL-6的量。根據以下進行PBMC中IL-1β誘導的IL-6產生測定。將PBMC以3 x 10 5個細胞/孔(100 µl中)接種在96孔組織培養板中,並與重組IL-1β/化合物溶液混合物在37°C下孵育24 h(表中所示的IL-1β濃度)。藉由將重組IL-1β與濃度範圍的化合物在37°C孵育30 min來預先製備IL-1β/化合物溶液混合物。刺激24 h後收集細胞上清液,並藉由ELISA確定釋放的IL-6的量。 (f) IL-18 中和測定
基本上根據以下進行該測定。將密度為3 x 10 5/孔的KG-1細胞(預先在PBS + 1% FCS中饑餓1 h)或PBMC接種到圓底96孔細胞培養板中,並與重組IL-18/IL-12的溶液混合物以及濃度範圍的化合物(表中所示的IL-18/IL-12濃度)一起孵育。在37°C下孵育24 h後,收集上清液,並藉由ELISA確定釋放的IFNγ的量。對於用狨猿血液進行的測定,使用85 µl血液/孔。 (g) HEK-Blue™ 細胞中雙重 IL1 β /IL-18 中和
該測定基本上按照製造商的處理程序中所述進行。簡而言之,將HEK-Blue™細胞以4 x 10 4/孔的密度接種到96孔細胞培養板中,並與重組IL-1β和IL-18的溶液混合物(以產生1 : 1 SEAP訊息)以及濃度範圍的化合物一起孵育。在37°C下孵育24 h後,收集上清液,並根據製造商的說明使用QUANTI-Blue™方法確定釋放的SEAP的量。
將所有數據匯出到EXCEL軟體,並藉由使用EXCEL/XLfit4或GraphPad Prism軟體繪製針對邏輯曲線擬合函數的劑量響應曲線來計算IC50值。 (2) 結果 (a) 對重組人和狨猿 IL1 β IL-18 的親和力
藉由溶液平衡滴定(SET)滴定測量bbmAb1對人和狨猿重組IL-1β和IL-18蛋白的結合親和力,並將產生的K D值與mAb2對IL-1β和mAb1對IL-18結合的K D值進行比較。在單個靶標結合測定中比較結合親和力,與mAb1對人和狨猿IL-18相比,bbmAb1對二者顯示出相似的平均KD( 4)。對於人IL-1β結合,與mAb2(0.6 pM)相比,bbmAb1(2.6 pM)的平均KD值略高,但仍在相同的低pM範圍內。在同時雙重靶標結合測定中的後續測量( 5)證實,bbmAb1對IL-1β的結合KD值與臨床前以及臨床級材料情況下的mAb2值相似。因此,bbmAb1對人和狨猿中的靶標都具有結合親和力,其分別類似於mAb2和mAb1。 [ 4] .藉由SET測量的對重組人(hu)和狨猿(mar)IL-1β和IL-18的親和力(單個靶標結合測定)
   獨立的IL-18/IL-1β親和力測定
樣本 huIL-18 K D[pM] marIL-18 K D[pM] huIL-1β K D[pM] marIL-1β K D[pM]
mAb1 9 ± 2 21 ± 3 n/a n/a
mAb2 n/a n/a 0.6 ± 0.1 1.0 ± 0.7
bbmAb1 12 ± 4 33 ± 7 2.6 ± 0.1 3.0 ± 2.4
除了單個靶標結合結果外,還藉由應用在評估結合K D值過程中一個靶標相對於另一個靶標過量(測定A)或藉由應用以連續稀釋的兩個靶標的混合物(測定B),來研究bbmAb1的同時雙重靶標結合親和力( 5)。同時進行IL-1β/IL-18親和力測定顯示,測定A(一種抗原過量)和測定B(以連續稀釋的兩種抗原的混合物)之間無顯著差異,這證明兩個靶標同時結合而不會影響另一個靶標的結合。此外,同時雙重結合測定獲得的K D值與標準測定獲得的K D值相似( 4;在沒有第二抗原的情況下),這證明bbmAb1可以獨立結合兩種抗原。因此,bbmAb1同時且獨立地結合人IL-1β和IL-18兩者,並與對應的狨猿蛋白完全交叉反應。 [ 5] .藉由SET測量的對重組人(hu)和狨猿(mar)IL-1β和IL-18的親和力(同時靶標結合測定)
   同時IL-18/IL-1β親和力測定
   huIL-18 K D[pM] marIL-18 K D[pM] huIL-1β K D[pM] marIL-1β K D[pM]
樣本 測定A 測定B 測定A 測定B 測定A 測定B 測定A 測定B
mAb1 13.5 11.4 27.1 26.3 n/a 不結合 n/a 不結合
mAb2 n/a 不結合 n/a 不結合 1.1 3.2 0.8 4.8
bbmAb1 14.8 19.5 47.9 44.2 3 0.5 2 0.6
(b) bbmAb1 在人和狨猿細胞測定中的中和活性
評估了bbmAb1對兩種細胞介素(IL1β和IL-18)的中和活性(mAb2mAb1)。另外,評估了使用狨猿細胞測定系統的bbmAb1中和狨猿IL-1β和IL-18的效力(參見d部分)。 (c) 人細胞中的單獨和同時的 IL-1 β IL-18 中和
bbmAb1對IL-1β的中和活性係藉由抑制人皮膚成纖維細胞(IL-1β以6 pM使用)和人PBMC(IL-1β以60 pM使用)中重組IL-1β誘導的IL-6產生來評估的。藉由抑制KG-1細胞和人PBMC(兩種細胞均被3 nM重組人IL-18和1 ng/ml重組人IL-12激活)中的重組IL-18誘導的IFN-γ產生來測量bbmAb1對IL-18的中和活性。始終將bbmAb1對IL-1β和IL-18的抑制效力分別與mAb2或mAb1進行比較。取決於測定,bbmAb1的平均IC50值在亞nM或個位數nM範圍內,而直接比mAb2(對於IL-1β)和mAb1(對於IL-18)分別多達2至4倍高( 6 7)。與mAb2/mAb1的二價形式相比,bbmAb1的單價形式但也可能是KiH突變可為bbmAb1效力存在細微差異的原因。 [ 6] .在人皮膚成纖維細胞和人PBMC中與mAb2相比,bbmAb1中和IL-1β的平均IC50值。*在重組人IL-1β(針對皮膚成纖維細胞為6 pM,針對PBMC為60 pM)刺激的人皮膚成纖維細胞或PBMC中IL-6的產生的抑制。顯示的係平均值 ± SEM(n = 3 PBMC和n = 6人皮膚成纖維細胞)
IL-1β抑制 IL-6產生*皮膚成纖維細胞 IC 50[nM] IL-6產生*PBMC IC 50[nM]
mAb2 0.031 ± 0.006 0.29 ± 0.67
bbmAb1 0.136 ± 0.045 1.35 ± 0.59
[ 7] .在KG-1細胞和人PBMC中與mAb1相比,bbmAb1中和IL-18的平均IC50值。**重組人IL-18(3 nM)和人IL-12(1 ng/ml)刺激的KG-1細胞或PBMC中的IFNγ的產生的抑制。顯示的係平均值 ± SEM(n = 3 KG-1和n = 4 PBMC)
IL-18抑制 IFNγ產生**KG-1細胞 IC 50[nM] IFNγ產生**PBMC IC 50[nM]
mAb1 0.035 ± 0.011 0.78 ± 0.49
bbmAb1 0.071 ± 0.046 0.87 ± 0.51
bbmAb1能夠同時中和IL-1β和IL-18兩者的生物活性,如HEK Blue™報告細胞(其響應重組IL-1β和IL-18的1 + 1刺激產生SEAP)所表明( 8)。只有藉由mAb2和mAb1的組合才能在該測定系統中實現對SEAP的類似抑制,而不能藉由使用單個抗體來實現。 [ 8] .根據HEK Blue™細胞中SEAP報告子活性,同時中和IL-1β和IL-18的平均IC50值。顯示的係n = 5個實驗的平均值 ± SEM。
IL-1β和IL-18同時刺激的HEK報告細胞中SEAP的抑制 IC 50[nM]
單獨的mAb2或mAb1 > 30
組合的mAb2和mAb1 0.24 ± 0.09
bbmAb1 0.71 ± 0.28
(d) bbmAb1 在狨猿細胞測定中對狨猿 IL-1 β 和狨猿 IL-18 的中和活性
為了證明bbmAb1在狨猿中的抑制活性,用狨猿細胞和人細胞進行了相似的體外測定,但是使用重組狨猿IL-1β和IL-18進行刺激。當評估對狨猿皮膚成纖維細胞中重組狨猿IL-1β誘導的IL-6產生的抑制作用時,bbmAb1表現出亞nM效力,其IC50值比mAb2高2至3倍( 9)。用狨猿IL-1β刺激的人皮膚成纖維細胞測試bbmAb1產生與用人IL-6相似的抑制譜。 [ 9] .bbmAb1在狨猿和人成纖維細胞中抑制重組狨猿IL-1β誘導的IL-6的產生。*重組狨猿IL-1β(18 pM)刺激的狨猿或人皮膚成纖維細胞中IL-6的產生的抑制。顯示了3個單獨實驗(A、B和C)的結果。
狨猿IL-1β IL-6產生* 狨猿皮膚成纖維細胞 IC 50[nM] IL-6產生* 人皮膚成纖維細胞 IC 50[nM]
   實驗A 實驗B 實驗C
bbmAb1 0.174 0.364 0.220
mAb2 0.095 0.138 0.114
bbmAb1的單位數至兩位數nM IC50值證實了bbmAb1對用狨猿血細胞進行的IFNγ產生測定中測試的狨猿IL-18的中和活性( 3-7)。當測量人IFNγ的產生時,用狨猿IL-18刺激的人PBMC測試bbmAb1產生了類似的抑制譜。
因此,在使用狨猿響應細胞的功能測定中,bbmAb1顯示與狨猿IL-1β和狨猿IL-18完全交叉反應。 [ 10] .狨猿全血或人PBMC中重組狨猿IL-18誘導的IFNγ產生的抑制的平均IC50值。**用重組狨猿IL-18(所示濃度)和人IL-12(10 ng/ml)刺激的狨猿全血(每種化合物/條件n = 3)或人PBMC(n = 6)中IFNγ產生的抑制。顯示的係平均值 ± SEM
狨猿IL-18 IFNγ產生** 狨猿血 IC 50[nM] IFNγ產生** 人PBMC IC 50[nM] 使用的狨猿IL-18濃度
bbmAb1 10.0 ± 4.1    1 nM
mAb1 4.7 ± 2.6    0.3 nM
mAb1 181 ± 108    3 nM
mAb1    6.6 ± 5.0 1 nM
已證明,與原始mAb(mAb2和mAb1)相比,在多種不同的細胞測定中,bbmAb1(KiH型IL-1β/IL-18雙特異性mAb)保留了對兩個單獨靶標IL-1β和IL-18的高親和力結合以及細胞介素中和效力。不僅針對人細胞介素/細胞證明了bbmAb1的雙重IL-1β和IL-18中和特性,而且針對相應的狨猿細胞介素/細胞也證明了bbmAb1的雙重IL-1β和IL-18中和特性,從而促進了適當的毒理學研究。在一些針對IL-1β和IL-18中和的細胞測定中產生的高達2至4倍更高的IC50值可能是bbmAb1單價結合而不是mAb2和mAb1分別二價結合的結果。但是,bbmAb1對細胞介素的雙重中和可導致體內的累加或協同抑制活性,這在我們的體外細胞系統中可能無法充分體現。 實例3:IL-1β和IL-18組合刺激和阻斷在PBMC中的影響
效應細胞介素IL-1β和IL-18的炎性體激活依賴性切割導致誘導繼發性促炎介質,不僅在全身而且在炎症部位促進免疫細胞募集/活化。在兩種不同的致死性全身炎症小鼠模型 (a) LPS注射模型和 (b) FCAS小鼠(激活NLRP3中的誤義突變)中,與單一IL-1β或單一IL-18不存在/抑制相比,同時不存在/抑制IL-1β和IL-18兩者對致死性更具保護作用,證明免疫激活的累加或協同機制(Brydges 2013,van den Berghe 2014)。bbmAb1係人/狨猿IL-1β/IL-18反應性雙特異性mAb,無齧齒動物交叉反應性,因此不能在小鼠模型中進行測試。因此,我們使用LPS/IL-12體外模擬炎性體依賴性途徑激活來刺激人PBMC,以揭示bbmAb1中和組合的IL-1β/IL-18的累加或協同抑制作用,並使用微陣列進行了無偏向基因表現分析。作為補充活動,我們還比較了來自用重組IL-1β和重組IL-18之組合或單獨的單一細胞介素刺激的不同供體的PBMC的基因表現譜。 (3) 材料與方法 (a) 細胞培養和 ELISARPMI 1640(英傑公司#31870或Gibco公司#61870-010),其補充了10%胎牛血清(英傑公司#10108-157)、1% L-麩醯胺酸(英傑公司#25030-03)、1%青黴素/鏈黴素(英傑公司#15140-148)、10 µM 2-巰基乙醇(Gibco公司#31350-010)、5 mM Hepes(Gibco公司#15630-080) 重組人IL-1β購自義翹神州公司(#10139-HNAE-5) 重組人IL-18購自MBL(#B001-5) 重組人IL-12購自博奇公司(#573008) IFNγ ELISA:MAX標準套裝,博奇公司,#430103或BD OptEIA人IFNγ ELISA套裝,BD#555142 IL-6 ELISA:MAX標準套裝,博奇公司,#430503 IL-26 ELISA:雲植株公司(Cloud Clone Corp)#SEB695Hu
如IL-1β抗體部分所述之mAb2。
如IL-18抗體部分所述之mAb1。
如實例1中所述之bbmAb1。 LPS來自腸炎沙門氏菌血清型腸炎沙門菌,西格瑪公司#L7770 從膚色血球層(得自Blustspendezentrum Bern公司)中分離PBMC 圓底組織培養處理的96孔板(Costar公司#3799)平底組織培養處理的96孔板(Costar公司#3596)Ficoll-Pacque™ Plus(GE醫療健康生命科學公司#17-1440-02)PBS 1X,不含鈣和鎂(Gibco公司#14190094) Falcon 15 ml聚丙烯錐形管(BD公司#352096)Falcon 50 ml聚丙烯錐形管(BD公司#352070) 具有多孔屏障的LeucosepTM管,50 ml,Greiner bio-one公司#227290 細胞過濾器70 µM,BD生物科學公司#352350 台盼藍,西格瑪公司#T8154 RNA分離,數量和品質測量以及qPCR: 無核酸酶的水,Ambion公司#AM9938 Rnase Zap,Ambion公司#AM9780 1.5 ml Eppendorf管,無菌,無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 RLT緩衝液,凱傑公司(Qiagen)#1015762 Rneasy小型套組,凱傑公司#74104 不含核糖核酸酶的去氧核糖核酸酶套裝,凱傑公司#79254 安捷倫公司RNA 6000 Nano套組,安捷倫公司(Agilent)#5067-1511 晶片引發站,安捷倫公司#5065-4401 IKA渦旋混合器 RNaseZAP®,Ambion公司#9780 安捷倫公司2100生物分析儀 高容量cDNA反轉錄套組,應用生物系統公司(Applied Biosystems),#PN4374966 無Nase薄壁帶蓋的0.2 ml PCR管,Ambion公司#AM12225 MicroAmp Optical 384孔反應板,應用生物系統公司#4309849 TaqMan GenEx預混液,應用生物系統公司#4369514 PCR引物(應用生物系統公司)
靶標 測定ID Taqman 顏色/淬滅劑
IFNγ Hs00989291_m1 FAM-MGB
IL-26 Hs00218189_m1 FAM-MGB
RPL27 Hs03044961_g1 FAM-MGB
HPRT1 Hs02800695_m1 FAM-MGB
PBMC 製備:根據製造商的說明,藉由在Leucosep管中進行菲科派克(Ficoll -Paque)梯度離心,從膚色血球層中分離出PBMC。簡而言之,將15 mL的Histopaque放入50 mL的LeucosepTM管中,並在室溫下以1300 rpm離心30秒。用移液器將膚色血球層的30 mL稀釋懸浮液添加到Histopaque溶液的頂部,並在室溫下以1000 g不間斷離心15 min。棄去血漿(約20 ml),收集介面環(= 人PBMC)並轉移到50 ml falcon管中。管中充滿50 mL無菌PBS,並在室溫下以1200 rpm離心5 min一次。將該離心重複2次。輕輕棄去上清液,將細胞重懸於50 mL PBS中,其中PBS中含2% FCS和2 mM EDTA。使用70 µm細胞過濾器過濾細胞懸浮液,並使用台盼藍染色(500 µL台盼藍 + 200 µL細胞 + 300 µL PBS)對細胞計數。
LPS/IL-12刺激PBMC:根據以下方法準備在上清液中的細胞介素產生。將250`000個細胞/孔(最終體積為100 μl)分配到96孔圓底板中。使用濃度在0.3 μg/ml至3000 μg/ml之間的LPS,連同10 ng/ml的重組IL-12。在37°C和10% CO 2下24 h後收穫上清液。
根據以下從細胞沈澱物中進行RNA提取。將3 x 10 6個細胞/孔以1000 μl終體積分配到平底24孔板中。使用3 μg/ml的LPS連同10 ng/ml的重組IL-12。在37°C和10% CO 2下24 h後,收穫細胞。
用重組細胞介素刺激PBMC:將12孔板的每孔的7 x 10 6個PBMC用於1.5 ml最終的完全RPMI培養基中。以如下終濃度添加重組細胞介素:10 ng/ml重組IL-1β、3 nM重組IL-18、1 ng/ml重組IL-12。在37°C和10% CO 2下在4 h和24 h後收集上清液和細胞兩者。
RNA分離,數量和品質評估:沈澱細胞,將沈澱物在含2% β-巰基乙醇的350 µl凱傑公司RTL緩衝液中裂解,並在-20°C或-80°C下冷凍,直到收集到所有研究樣本。使用凱傑公司標準方案進行RNA分離。簡而言之,在所有樣本中添加350 µl 70%乙醇,然後轉移到RNeasy離心柱,並在8000 g離心15 s。棄去流過液後,添加350 μl緩衝液RW1,將柱在8000 g下離心15 s,以洗滌離心柱膜。根據製造商的說明製備去氧核糖核酸酶I孵育混合溶液,並將其添加到RNeasy離心柱中,並在室溫下孵育15 min。用350 μl和500 μl緩衝液RW1洗滌後,將RNeasy離心柱放入新的2 ml收集管中,並全速離心1 min。最終藉由將35 μl無核糖核酸酶的水直接添加到離心柱膜並以8000 g離心1 min以洗脫RNA來收集RNA。使用Nanodrop ND-1000測
Figure 02_image005
量RNA的量,並將RNA儲存在-20°C。根據製造商的說明進行RIN測量以評估RNA品質。簡而言之,將1 µl RNA或梯度移液到安捷倫公司RNA 6000 Nano晶片中,並使用安捷倫公司2100生物分析儀進行測量。
藉由qPCR分析細胞介素基因表現: 按照製造商的說明執行該方法。簡而言之,使用高容量cDNA反轉錄套組根據說明將400 ng的RNA反轉錄。將cDNA溶液在無RNA/DNA的水中稀釋1/10,然後將1 µl cDNA轉移到384孔反應板中,然後與1 µl 20 X TaqMan®基因表現測定靶標FAM基因和10 µl 2 x TaqMan®基因表現預混液和10 µl無RNA/DNA的水混合。將板載入到應用生物系統公司ViiA™ 7即時PCR系統上,並使用以下儀器設置:
板記錄/實驗參數 熱循環條件
溫度(°C) 時間(mm : ss)
Rxn.體積:20 µL 升溫速率:快速 保持 50 2 : 00
保持 95 0 : 20
循環(40個循環) 95 0 : 01
60 0 : 20
用於這項研究的看家基因係HPRT1和RLP27。使用以下公式計算靶基因的相對表現水平: 1) Ct [參考] = (Ct [HPRT1] + Ct [RLP27]) /2 2) dCt [參考] = 40 – Ct [參考] 3) dCt [靶標] = Ct [靶標] – Ct [參考] 4) ddCt = dCt [參考] - dCt [靶標] 5) 相對靶基因表現 = 2^ddCt
根據以下方法進行微陣列。樣本由CiToxLAB France在Affymetrix HG_U133_Plus2微陣列上處理。在GeneSpring 11.5.1(安捷倫技術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 CA))中對它們進行了RMA歸一化和分析。途徑分析係使用獨創性途徑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和Nextbio(依諾米那公司(Illumina))進行的。這兩個數據集被獨立地處理。
最初,數據由CiToxLAB進行標準品質控制(QC),使用在Rstudio套件和GeneSpring(PCA,雜交對照)中的R腳本(MA_AffyQC.R)進行內部QC。隨後,將其過濾以消除不可靠的表現水平:保留實體(探針組),其中在任何1個實驗條件中至少100%的樣本具有高於20百分位的值。
使用GeneSpring中的「火山圖過濾器(filter on volcano plot)」功能鑒定了差異表現基因(DEG)。使用具有未配對的T檢驗的過濾基因(表現在20.0-100.0百分位之間),校正p值低於0.05且倍數變化高於2.0的探針組被認為是差異表現的。在可能的情況下,即在LPS(NUID-0000-0202-4150)的研究中,使用了Benjamini-Hochberg多重測試校正。
對於細胞介素刺激實驗,使用以下公式計算協同作用:訊息A + B/(訊息A + 訊息B - 對照)≥ 1.5。
各自的特徵(或DEG清單)用於計算Fisher精確檢驗情況下的p值,該值代表觀察該特徵與公共數據集的「疾病基因列表」(病灶相比於非病灶)之間重疊的統計顯著性。為此,將列表上載到依諾米那公司基礎空間關聯引擎(以前的Nextbio)中,並使用後設分析(Meta-Analysis)功能和針對疾病的關鍵字搜索進行比較。
將所有數據匯出到EXCEL軟體,並藉由使用EXCEL/XLfit4或GraphPad Prism軟體繪製針對邏輯曲線擬合函數的劑量響應曲線來計算IC 50值。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藉由單因素方差分析,然後進行鄧尼特(Dunnett)多重比較來分析治療組之間的差異,並認為結果在p < 0.05時具有統計顯著性。 (4) 結果 (a) bbmAb1 在抑制全血中 LPS/IL-12 誘導的 IFN γ 產生方面非常有效
將人全血暴露於補充有10 ng/ml IL-12的LPS導致IFNγ響應,該響應很大程度上(但不完全)取決於血細胞產生的「天然」IL-18。IL-12的添加可能藉由上調響應細胞上的IL-18受體來增強LPS誘導的IFNγ響應。
在使用的實驗條件下,使用mAb1的IL-18中和只會導致不完全的IFNγ產生抑制,而IL-1β阻斷(使用mAb2)對IFNγ響應只產生很小的影響。有趣的是,與單個細胞介素中和相比,bbmAb1或mAb2和mAb1的組合對IL-1β和IL-18的組合性抑制更加深刻和完全地抑制了IFNγ的產生。
在我們的細胞測定中,除IFNγ外,沒有其他被測試的細胞介素(IL-2、-4、-6、-8、-10、-13和TNFα)被IL-1β和IL-18的組合性中和累加地抑制(數據未顯示)。考慮到雙特異性分子的單價形式,bbmAb1的效力與mAb2和mAb1的組合(combo)處於相同範圍。 (b) LPS/IL-12 激活的人 PBMC 與單一 IL-1 β IL-18 抑制相比 IFN γ bbmAb1 即組合的 IL-1 β /IL-18 抑制 累加抑制
需要進行無偏轉錄組學評估,以便使用bbmAb1藉由組合的IL-1β/IL-18抑制來揭示另外的累加作用(IFNγ除外)。由於全血不是用於轉錄組學分析的最佳材料,因此我們將LPS/IL-12刺激測定條件(如上文材料與方法部分所述)適應到人PBMC樣本。藉由使用來自總共9個供體的PBMC,我們可以證實bbmAb1累加地抑制IFNγ蛋白分泌到PBMC上清液。與全血實驗相比,IFNγ產生被抑制,比所使用的各個mAb低約10倍濃度。重要的是,在IFNγ的mRNA水平上顯示了相似的抑制模式,這證實了樣本適用於基於無偏微陣列的基因表現分析。數據顯示了在人PBMC中,bbmAb1、mAb2和mAb1(濃度各為10 nM)對LPS(0.3 µg/ml)/IL-12誘導的IFNγ蛋白產生和IFNγ基因表現的抑制。
Affymetrix微陣列係用來自PBMC的n = 5個單個供體進行的,該等供體從上述材料與方法部分所述之LPS/IL-12刺激實驗中取樣。不巧的是,基因表現譜的總體評估證實了強烈的LPS/IL-12刺激作用,PCA顯示每個供體聚簇,而不是受刺激或未受刺激的組內的化合物。但是,將LPS/IL-12刺激的樣本與受刺激加bbmAb1的樣本針對差異表現基因進行比較,揭示了被使用bbmAb1的組合的IL-1β/IL-18阻斷所下調的基因名單( 11)。除了IFNγ基因的強烈下調(其重新確認我們的微陣列數據)外,與單一IL-1β抑制(藉由mAb2)或IL-18抑制(藉由mAb1)相比,IL-26基因也是另一種被bbmAb1累加抑制的細胞介素基因。觀察到微陣列數據得出的IFNγ和IL-26的基因表現水平,以及在LPS(0.3 μg/ml)/IL-12刺激的PBMC中在24 h時bbmAb1、mAb2和mAb1(每個10 nM)的抑制作用。 [ 11] .差異表現的基因(僅在LPS/IL-12刺激的樣本中bbmAb1和對照組之間下調的基因)。FC = 倍數變化。
探針組 ID 基因符號 Entrez 基因 p- FC
222974_at IL22 50616 0.03188 6.6
221111_at IL26 55801 0.00224 5.2
223939_at SUCNR1 56670 0.00234 4.0
1560791_at OTTHUMG0000010886 0.03660 3.7
211122_s_at CXCL11 6373 0.02954 3.5
203915_at CXCL9 4283 0.02211 3.4
235229_at       0.02400 3.3
210163_at CXCL11 6373 0.02707 3.2
210354_at IFNG 3458 0.00007 2.9
243541_at IL31RA 133396 0.01200 2.5
236003_x_at OR2I1P    0.04942 2.4
203131_at PDGFRA 5156 0.00161 2.4
219991_at SLC2A9 56606 0.00191 2.4
201860_s_at PLAT 5327 0.00139 2.3
205692_s_at CD38 952 0.04855 2.3
1555600_s_at APOL4 80832 0.02610 2.3
215305_at PDGFRA 5156 0.01180 2.2
236191_at       0.04037 2.1
204533_at CXCL10 3627 0.04847 2.1
229915_at FAM26F 441168 0.02912 2.0
210072_at CCL19 6363 0.02827 2.0
236101_at       0.03246 2.0
(c) IL-26 係另一種在 LPS/IL-12 刺激的 PBMC 中被 bbmAb1 累加抑制的促炎性細胞介素
為了進一步證實使用bbmAb1藉由組合的IL-1β/IL-18阻斷最有效地抑制LPS/IL-12驅動的IL-26基因表現和蛋白產生,該研究擴展到總共n = 9個PBMC供體,並藉由qPCR研究IL-26基因表現,藉由ELISA研究IL-26蛋白產生。結果在很大程度上證實了通過微陣列方法獲得的IL-26基因表現的抑制。有趣的是,藉由添加mAb,上清液中IL-26蛋白的水平在24 h時僅部分降低。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IL-26基因表現和蛋白產生之間的動力學差異以及與IFNγ相比IL-26的消耗差異有關。但是,與mAb2和mAb1相比,bbmAb1在降低PBMC上清液中的IL-26蛋白水平方面表現出優勢。結果表明了在人PBMC中,bbmAb1、mAb2和mAb1(各10 nM)對LPS(0.3 μg/ml)/IL-12誘導的IL-26基因表現(藉由qPCR)和IL-26蛋白水平的抑制。 (d) 與疾病相關的 IL1 β /IL18 傳訊特徵
將先前確立的PBMC培養條件(其中重組IL-1β刺激導致IL-6產生或重組IL-18/IL-12刺激導致IFNγ產生)組合起來,以揭示累加或協同的下游靶基因或特徵(數據未顯示)。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點(6 h和24 h)對來自n = 4個供體的PBMC進行採樣,進行Affymetrix微陣列評估,以進行基因表現譜的無偏評估。揭示了在IL-1β和IL-18組合的刺激下在6 h和24 h協同上調的基因(數據未顯示)。在IL-1β/IL-18組合中添加IL-12大大提高了一系列上調基因的協同作用。單一或組合的IL-1β/IL-18途徑刺激(僅上調的基因)產生的傳訊特徵被用於詢問遍及幾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數據集。例如,觀察到與公共結節病數據集的相關性。P值(藉由Fisher精確檢驗計算得出)顯示出與幾種比較健康組織和結節病患者患病組織的公共研究的顯著相關性。組織包括皮膚以及肺、淚腺和眼眶前部。在所有數據集中,IL1β/IL18傳訊的組合顯示出與疾病的最佳相關性,其次係IL-1β和IL-18。與5種結節病組織「患病相對健康」DEG相比,PBMC中的IL-1β/IL-18差異上調基因(DEG)(x軸)。P值(y軸)代表觀察到特徵與「疾病基因清單」之間的重疊的統計顯著性。黑色條柱係來自皮膚結節病病灶的皮膚相對於來自健康患者的皮膚。淺灰色條柱係來自皮膚結節病病灶的皮膚相對於非病灶的皮膚。白色條柱係來自結節病患者的淚腺相對於來自正常人的淚腺。深灰色條柱係來自結節病患者的眼眶前組織對於來自正常人的眼眶前組織。條紋條柱係進行性纖維化、肺結節病的肺樣本相對於結節性自限性肺結節病的肺樣本。 (e) 結論
LPS和重組IL-12用於在體外培養的前24 h內模擬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依賴性的NLRP3炎性體激活。其證明,藉由使用bbmAb1,IL-1β和IL-18的組合性抑制累加地作用以減少/抑制LPS/IL-12刺激的PBMC中IFNγ的產生。先前描述了IL-12與IL-18協同作用以誘導T、B、NK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中的IFNγ產生(如Nakanishi,2001年所綜述),但現在可以在所使用的實驗條件下證明IL-1β對IFNγ產生了另外的刺激作用。因此,PBMC與LPS/IL-12的共孵育有效地驅動了「天然」IL-1β和IL-18(這兩者均有助於強烈的IFNγ響應)的產生。藉由使用無偏微陣列轉錄組學,鑒定到另外的基因,相對於單一IL-1β或IL-18阻斷,該基因被組合的IL-1β/IL-18中和累加地下調。其中包括IL-26,其係IL-20細胞介素亞家族(IL-19、IL-20、IL-22、IL-24和IL-26)的成員,IL-26在大多數脊椎動物物種中都保守,但在大多數齧齒動物品系(包括小鼠和大鼠)中卻不存在(Donnelly 2010)。它通過由IL-20R1和IL-10R2鏈組成的異二聚體受體複合物傳遞訊息。IL-26受體主要在非造血細胞類型上表現,特別是在上皮細胞上。據報導,血清中以及尤其是RA患者的滑液中,IL-26水平升高,其中IL-26可能作為促進Th17細胞生長和分化的因子起作用。不巧的是,LPS/IL-12刺激PBMC樣本的強烈作用阻礙了由IL-1β和IL-18的組合性阻斷所誘導的另外的基因/途徑的發現。然而,IFNγ和IL-26兩者以及IL-22在一定程度上也在藉由重組IL-1β和IL-18在PBMC中組合的刺激而協同上調的基因中,這證實了這兩個因素係這個激活途徑的下游效應子。因此,細胞介素的IL-20亞家族(包括IL-26和IL-22)似乎強烈依賴於來自IL-1β和IL-18的同時訊息。在充分注意單個傳訊特徵的選擇性以及阻斷的潛在功效的前提下,該等比較有助於表明各個途徑在各種炎症性疾病中均具有活性。 實例4:治療用途
三階段多中心研究,其中第2階段為隨機退出、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以評價NLRC4-GOF患者的bbmAb1的臨床功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案匯總
全標題 三階段多中心研究,其中第2階段為隨機退出、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以評價NLRC4-GOF患者的bbmAb1的臨床功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簡短的標題 在NLRC4-GOF患者中評價bbmAb1的功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贊助商和臨床階段 諾華公司 第II階段
探究式 藥物
研究類型 介入
目的和基本原理 該研究係2期試驗,旨在在NLRC4-功能獲得(GOF)患者中評價bbmAb1的臨床功效、安全性和耐受性。
一或多個主要目標 主要目標係確定bbmAb1預防NLRC4-GOF患者發作的功效。
次要目標 該研究的次要目標係: • 評價bbmAb1在NLRC4-GOF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評價bbmAb1改善NLRC4-GOF患者臨床狀態的功效。 • 評價bbmAb1實現血清學緩解的功效。 • 評價bbmAb1對伴隨糖皮質激素投與的影響。 • 評價bbmAb1對NLRC4-GOF患者首次發作的時間的影響。 • 評價bbmAb1改善NLRC4-GOF體征和症狀的功效。 • 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bbmAb1對NLRC4-GOF患者的患者報告結果的影響。
研究設計 這係三階段研究,其中第1階段為開放標籤、單組積極治療,然後第2階段為隨機退出、雙盲、安慰劑對照設計,並且第3階段為開放標籤、長期安全性跟蹤。總研究持續時間為大約3-4年。該研究包括: •       篩選階段大約30天。 •       基線階段可與給藥前第1天合併。 •       1 階段 .開放標籤治療階段,以鑒定bbmAb1的響應者。第1階段分為3個子部分: •    第1a階段(4週治療期),以穩定接受bbmAb1治療的患者。 •    第1b階段(20週的時期),以逐漸減少伴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劑量,並在繼續接受bbmAb1治療的同時停止環孢素治療。 •    第1c階段(4週的時期),以在繼續接受bbmAb1治療的同時維持患者接受穩定的低劑量糖皮質激素。 •       2 階段 .隨機退出階段由24週的隨機治療退出階段組成,主要評估與安慰劑相比,bbmAb1的功效。 •       3 階段 .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由在退出或完成第2階段後使用bbmAb1進行的3年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組成。 •       研究/安全性結束跟蹤:將在研究治療末次給藥後16週進行。
研究群體 這項研究將在研究的第1階段招募大約8名NLRC4-GOF相關疾病的男性或女性兒童患者(≤ 17歲),以便在研究的第2階段隨機分配大約8名患者。
關鍵納入標準 1.   開始篩選時(父母/法定監護人提供書面知情同意書時),年齡≤ 17歲、重量至少3 kg的男性和女性患者。 2.   在進行任何研究特定評估之前,必須獲得兒童患者的父母/法定監護人的書面知情同意書和兒童患者的同意(取決於當地要求)。 3.   基因診斷為NLRC4-GOF的患者(如果尚未獲得,這種分析可作為篩選程序的一部分進行)。 4.   與自體炎症伴嬰兒小腸結腸炎(AIFEC/NLRC4-GOF)一致的臨床史和調查,包括IL-18水平升高(如果尚未獲得,這種分析可作為篩選程序的一部分進行)。 5.   在首次治療時,存在如藉由以下評估的活動性疾病的證據: a. 疾病活動度的PGA > 極輕微 以及b. 鐵蛋白> 600 ng/ml 或 c. CRP升高> 20 mg/l。
關鍵排除標準 1.   對任一研究藥物或對類似化學分類的藥物或對任一賦形劑具有超敏反應史。 2.   研究者判斷為具有臨床意義的全身復發體征和症狀和/或活動性細菌、真菌、寄生蟲或病毒感染的證據。 •  COVID-19特異性:如果符合衛生和政府機構指南,強烈建議在首次給藥前1週內使用PCR或類似獲批的方法進行測試以排除COVID-19。 3.   研究者認為使接受bbmAb1療法的患者處於不可接受的風險的任何病症或重大醫學問題 4.   bbmAb1治療前,在過去28天內或免疫調節治療抗體(或如禁止的藥物部分列出的)的5個半衰期內(以較長者為準),使用抗排斥和/或免疫調節藥物進行先前治療。例外情況係: •  bbmAb1治療前,穩定的糖皮質激素劑量≤ 1.0 mg/kg/天(60 kg以上兒童最大為60 mg/天),分1-2次口服強體松(或等效藥物)劑量至少3天 •  bbmAb1治療前穩定的環孢素劑量< 5 mg/kg/天持續至少3天 •  必須停止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emapalumab)和/或研究IL-18/IL-1/IFN-γ結合或阻斷療法(參見禁止的藥物部分)。一旦符合活動性疾病的證據標準,患者就可以接受bbmAb1治療(根據納入7)。 5.   給藥前4週內或如果當地法規要求的更長時間內參與任何其他研究性試驗,用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和/或研究IL-18/IL-1/IFN-γ結合或阻斷療法治療除外。 6.   篩選時HIV測試結果呈陽性。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7.   陽性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C型肝炎測試結果。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8.   篩選時存在如由陽性TB測試所定義的結核感染。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9.   bbmAb1治療前1個月內、試驗期間、和末次給藥後3個月內接種活疫苗。 10. 在過去5年內已治療的或未治療的任何器官系統的惡性腫瘤史(局部皮膚基底細胞癌或原位子宮頸癌除外)(無論是否存在局部復發或轉移的證據)。 11. 孕婦或哺乳(哺乳期)女性,其中妊娠被定義為女性受孕後直到妊娠終止的狀態,如藉由陽性hCG實驗室測試證實 12. 有生育潛能(或坦納氏(Tanner)2期或以上)、性活躍或可能性活躍的女性患者必須被告知bbmAb1的潛在致畸風險,以及需要並同意在接受bbmAb1療法時使用高效避孕方法預防妊娠
研究治療 第1階段-開放標籤治療階段 •    bbmAb1 10 mg/kg q2w i.v. 第2階段-隨機退出階段 以比率1 : 1將響應患者分配至以下任一: •    bbmAb1 10 mg/kg q2w i.v.,或 •    匹配的安慰劑q2w i.v. 第3階段-長期安全性 •    BBMAB1 10 mg/kg q2w i.v.
目的治療 隨機分配的研究治療(BBMAB1或安慰劑的研究性治療)。
功效評估 •       疾病的醫師整體評估(PGA) •       通過PGA和炎症標誌物進行的對治療響應的標準(完全或部分響應、和發作標準) •       炎症標誌物(CRP和鐵蛋白) •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PPGA) •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關鍵安全性評估 •       體格檢查(完整和簡短) •       生命徵象 •       生長(身高/身長和重量、頭圍) •       實驗室評價,包括血液學、化學、凝血 •       ECG •       妊娠和生育能力評估 •       坦納氏分期 •       不良事件監測
其他評估 •       免疫原性(IG) •       藥效學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總IL-1β、總IL-18、游離IL-18、IL-18BP) •       免疫藥效學或疾病生物標誌物(包括但不限於CXCL9、CXCL10(IP-10)、IL-6、sIL2R) •       BBMAB1的血清濃度(PK) •       血清樣本的蛋白譜 •       相關基因的遺傳變體 •       糞便鈣衛蛋白濃度
數據分析 用於評估與安慰劑相比BBMAB1功效的主要終點係24週隨機退出期期間疾病發作的患者比例,其中藉由PGA、鐵蛋白和/或CRP評估發作。將使用Fisher精確檢驗比較兩個治療組。將估計治療組間比例的總體差異。將檢驗以下統計假設: H 0:比例差異 = 0,即兩組疾病發作的可能性相同,相對於 H A:比例差異 ≠ 0,即兩組疾病發作的可能性不同 除精確的雙側p值外,還將計算比例差異的雙側95%信賴區間(Clopper-Pearson)。
關鍵字 NLRC4-GOF、AIFEC、小腸結腸炎、自體炎症、MAS(巨噬細胞活化綜合症)
1. 介紹 1.1. 背景
在出生後六週急性出現NLRC4-GOF的嬰兒中,抗IL-1β(10 mg/kg/天的IL-1受體拮抗劑阿那白滯素)和重組IL-18BP(他金尼α(tadekinigalfa),在FDA的緊急同情使用研究性新藥授權下投與)的組合被報告為臨床有效。嬰兒在48-72小時內的臨床改善與循環中游離IL-18和CRP的減少(指示IL-1β的中和)相關,這強調了中和游離IL-18和IL-1β兩者以治療疾病的重要性。開始組合治療後大約11天,患者恢復腸道餵養,並成功逐漸停止環孢素和糖皮質激素。據報告,患者在11個月的組合IL-1β和IL-18阻斷後狀況良好,已接種疫苗(活疫苗除外),對典型的兒童感染耐受良好(Canna等人 2017)。
另一名NLRC4-GOF患者在11天齡時出現發熱、蕁麻疹樣皮疹和CRP升高,經過10週時間段的多重免疫抑制治療,無響應,僅當用阿那白滯素(IL-1受體拮抗劑)和rhIL-18BP組合治療時,才有臨床改善,儘管終末器官損傷限制了進一步治療,但表明患者的早期治療對預防不可逆器官損傷的重要性(Moghaddas等人 2018)。 概要
該等嬰兒病例促進了在正在進行的NLRC4-GOF兒童患者(年齡從出生至17歲)的臨床試驗(NCT03113760)中對IL-18BP(他金尼α)治療與護理標準(包括阿那白滯素或卡那吉努單抗)的組合的評價。相比之下,與更複雜的研究性組合需要抗IL-1β(卡那吉努單抗每兩週一次或阿那白滯素每天一次)和可能的糖皮質激素、環孢素和IL-18BP(每兩天一次)相比,同時靶向IL-18和IL-1β的雙特異性抗體預期允許NLRC4-GOF兒童患者的給藥頻率顯著降低,每2週投與一次並且用單種藥劑治療。此外,對於bbmAb1,本發明人假設,與藉由抗IL-1或抗IL-18 mAb進行IL-1β或IL-18的單獨中和相比,同時中和IL-1β和IL-18的組合可更有力地減弱IFN-γ(和其他促炎性細胞介素)的產生。 BBMAB1
BBMAB1係異二聚體Fc、單價形式的雙特異性IgG1單株抗體(mAb),由諾華公司臨床階段的抗IL-1β(ACZ885)和抗IL-18 mAb以單分子形式組成。藉由同時靶向並中和炎性體效應細胞介素IL-1β和IL-18兩者,BBMAB1有潛力在炎性體過度激活以及IL-1β和IL-18兩者直接促進疾病病理生理的自體炎症性病症中(如在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取得優越的臨床功效。 非臨床數據 非臨床藥理學
在大多數細胞測定中,BBMAB1以單位數至兩位數pM親和力同時與IL-1β和IL-18兩者結合,導致細胞介素訊息的亞nM抑制。儘管BBMAB1與IL-1β和IL-18具有單價結合,但BBMAB1中和人IL-1β和IL-18的體外效力與二價卡那吉努單抗和CMK389的範圍相同,對原代狨猿細胞的抑制活性類似。 臨床數據 臨床人體藥物動力學
正在健康志願者(HV)中進行的FIH試驗的初步藥物動力學數據與基於狨猿數據和模型(即,典型的人IgG1免疫球蛋白)的預測一致。具體地,BBMAB1的終末半衰期為大約20天。i.v.輸注結束後不久(大約3.5小時)觀察到BBMAB1的峰濃度。對初步數據的評價顯示,BBMAB1在0.1至10 mg/kg的測試劑量範圍內表現出線性PK特性,其中暴露量(Cmax和AUC)與劑量成比例,並且清除率恒定。BBMAB1以100 mg的劑量皮下(s.c)投與時,在人體中的生體可用率估計為70%。未觀察到對BBMAB1響應的免疫原性。 2. 目標和終點[ 0-12] 目標和相關終點
一或多個目標 一或多個終點
一或多個主要目標 一或多個主要目標的一或多個終點
•       確定BBMAB1預防NLRC4-GOF患者發作的功效 •       藉由PGA和炎症標誌物評估在24週的隨機退出階段期間與安慰劑相比,BBMAB1治療的患者疾病發作的發生
一或多個次要目標 一或多個次要目標的一或多個終點
•       評價BBMAB1在NLRC4-GOF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所有安全性終點(包括體格檢查發現、生長、生命徵象、ECG參數、安全性實驗室和不良事件)
•       評價BBMAB1在NLRC4-GOF患者中的免疫原性(IG) •       抗BBMAB1抗體的確認和滴度
•       評價BBMAB1改善NLRC4-GOF患者臨床狀態的功效 •       到第29天、藉由PGA和炎症標誌物定義的第1階段和第2階段結束時的響應
•       評價BBMAB1獲得血清學緩解的功效 •       第29天、藉由炎症標誌物定義的第1階段和第2階段結束時的血清學緩解
•       評價BBMAB1對伴隨糖皮質激素投與的影響 •       到第1階段結束時糖皮質激素療法至< 0.2 mg/kg
•       評價BBMAB1對NLRC4-GOF患者首次發作的時間的影響 •       24週的隨機退出階段期間觀察到的首次發作的時間
•       評價BBMAB1改善NLRC4-GOF體征和症狀的功效 •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量表
•       評價隨著時間的推移,BBMAB1對NLRC4-GOF患者的患者報告結果的影響 •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PPGA)量表
主要估計量
關注的主要臨床問題係: 在儘管停止糖皮質激素但BBMAB1治療大約28週後已達到完全臨床響應的NLRC4-GOF患者中,繼續BBMAB1治療在24週內對疾病發作有什麼影響?
主要估計量包括以下組分: 1.  群體:BBMAB1治療約28週後已達到完全響應並已停止環孢素和糖皮質激素或正在接受糖皮質激素的維持/置換劑量(< 0.2 mg/kg/天)的NLRC4-GOF患者。 2.  終點:24週內疾病發作的發生。 3.  目的治療:隨機分配的研究治療(BBMAB1或安慰劑的研究性治療)。 4.  併發事件的處理:主要分析將採用治療政策策略,因此,因發生疾病發作以外的任何原因導致的治療停止將被忽略。將以與按計劃繼續治療的患者相同的方式分析在第2階段提前停止治療(不是由於疾病發作)的患者。 5.  概述:治療組之間疾病發作的患者比例的差異。 3. 研究設計
如圖2所描繪,這係三階段研究,其中第1階段為開放標籤、單組積極治療,然後第2階段為隨機退出、安慰劑對照、雙盲設計,並且第3階段為開放標籤、長期安全性跟蹤。研究的第1階段將併入大約8名確診為NLRC4-GOF的患者,以便在研究的第2階段隨機分配大約8名患者。從篩選至研究結束(EoS)的總研究持續時間預期在3-4年之間。
這項三階段研究包括: 篩選:
大約30天的階段,以確認符合研究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階段還允許在第1階段安全停止或穩定化允許藥物的劑量。如果出於患者的最大利益或交通安排原因,可在數天內進行所需的評估。如果結果可用,作為患者常規護理的一部分在篩選前多天完成的實驗室測試可用於避免從患者採集另外的血液樣本。
在以下情況下,可以延長篩選窗口(如果已獲得了知情同意): •   以便有足夠的時間證明停止如納入和排除標準中列出的當前治療後存在活動性疾病。 •   對於無NLRC4突變的分子診斷記錄的患者,允許來自NLRC4突變的分子診斷的結果可用。所有其他篩選評估(知情同意除外)應在分子診斷可用後且在篩選窗口內進行。 基線:
符合資格標準的患者將入院(如果尚未住院),並在基線訪視時進行評估;這可以在第-1天進行,或者可以在給藥前與第1天組合進行。
為了減輕患者中潛在的SARS-CoV-2感染,將遵循當地監管機構或當地研究中心特定SOP提供的指南和要求(例如,按照當地研究中心特定SOP,在進入研究/醫院研究中心作任何過夜停留之前,可藉由PCR或類似獲批的方法對患者進行SARS-CoV-2篩選)。
所有基線安全性評估結果必須在給藥前獲得。如果結果可用,作為患者常規護理的一部分在基線前多天完成的實驗室測試可用於避免從患者採集另外的血液樣本。 1 階段,開放標籤治療階段:
第1階段係開放標籤治療階段,以鑒定BBMAB1治療的響應者,並允許該等患者逐漸減少其糖皮質激素劑量和/或停止環孢素治療。第1階段分為3個子部分(第1a、1b和1c階段)。
符合資格標準的患者將進入第1階段,並在第1a階段第1天i.v.輸注接受其首劑BBMAB1(10 mg/kg)。由於疾病的性質,預料患者可能在第1階段的持續時間內仍然住院,然而,這不是強制性的,並且研究者應基於患者的病症判斷患者何時可以出院。在第1階段期間,患者將經歷如評估時間表(表8-1)中所列出的功效、PK和PD評估。 1a 階段
第1a階段的持續時間為4週,其中BBMAB1每2週給藥一次。
對於目前接受穩定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和/或環孢素的患者,該等劑量將在整個第1a階段保持穩定。不允許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或環孢素。
第29天(第4週)時,將使用PGA、CRP和鐵蛋白完成響應評估,並且至少達到部分響應的那些患者將繼續進入研究的第1b階段。在第1a階段期間未達到部分響應的患者將退出研究。
如果患者在第1a階段期間停止,患者應在停止後大約1個月內返回以完成第1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1c階段第28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
部分和完全響應標準參見第8.3.5部分。 1b 階段(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停止)
第1b階段的持續時間最長為20週,其中BBMAB1每2週給藥一次。患者將在成功完成第1a階段後進入第1b階段。
在隨機退出階段(第2階段)開始時在隨機分配前,接受穩定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將逐漸減少至可能的最低劑量持續4週。類似地,接受穩定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的任何患者將減少劑量,目的係在隨機退出階段(第2階段)開始時在隨機分配前達到停止環孢素持續4週。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停止環孢素和患者進入第1c階段和第2階段的資格的指南在第6.2.1.1部分給出。
對於在第1b階段期間未住院的患者,將每週在研究中心致電患者/父母/護理人員,以監測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期間的響應。
在第24週之前符合進入第1c階段資格標準的患者可以提前進入第1c階段,但必須在進入第1c階段之前完成如評估時間表中詳述的針對第24週列出的評估。
對於進入研究時(第1a階段)無糖皮質激素和環孢素(即在第1b階段無需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或環孢素停止)的患者,在完成第1a階段後,患者將進入第1b階段,並且僅完成如針對第1b階段第22週和第24週列出的評估和治療,然後進入第1c階段。這將確保所有患者在研究的第1階段接受至少12週的BBMAB1治療。
到第24週時不能減少糖皮質激素劑量或停止環孢素治療的患者可停止研究。如果患者在第1b階段期間停止,患者應在停止後大約1個月內返回以完成第1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1c階段第28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如在第1階段結束訪視時所評估,已達到部分響應(有或沒有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但已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直接進入第3階段的開放標籤治療。
部分和完全響應標準參見第8.3.5部分。 1c 階段
第1c階段的持續時間為4週,其中BBMAB1每2週給藥一次。
患者將在成功完成第1b階段後,在下一次計畫的BBMAB1給藥時進入第1c階段。
繼續糖皮質激素治療的任何患者必須在第1c階段的整個持續時間內維持穩定的劑量。第1c階段不允許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第1c階段不允許環孢素治療。
第1c階段之目的係確保已停止環孢素治療和/或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並維持低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的所有患者在進入第2階段前臨床穩定至少4週。
在第1c階段結束時(第197天,第28週),將使用PGA、CRP和鐵蛋白完成響應評估,並且完全響應的那些患者將隨機分配進入研究的第2階段。不符合完全響應標準但達到部分響應(有或沒有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但已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直接進入第3階段的開放標籤治療。
如果患者在第1c階段期間停止,患者應在停止後大約1個月內返回以完成第1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1c階段第28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
部分和完全響應標準參見第8.3.5部分。 2 階段,隨機退出階段:
第2階段由24週的安慰劑對照、雙盲、隨機退出階段組成,主要評估與安慰劑相比,BBMAB1的功效。在第2階段開始時,BBMAB1響應者(在第1階段開放標籤治療結束時對治療完全響應)將以1 : 1的比率隨機分配至BBMAB1治療(即繼續10 mg/kg)或安慰劑。
第2階段隨機分配後的首次計畫設盲給藥將在第1c階段末次給藥後2週,並將繼續每2週給藥一次,直至發生疾病發作或第2階段已過去24週。預料患者可能在第2階段的持續時間內仍然住院,然而,這不是強制性的,並且研究者應基於患者的病症判斷患者何時可以出院。
如果患者在第2階段符合發作標準,則應如評估時間表中詳述的進行非預定的訪視,停止設盲治療,並且將患者轉移至開放標籤BBMAB1治療,以在第2階段的剩餘時間繼續治療。
如果患者在第2階段期間停止,患者應在停止後大約1個月內返回以完成第2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2階段第24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
完全響應標準和發作標準在第8.3.5部分列出。 3 階段,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
第3階段由3年的長期安全性階段組成,使用開放標籤BBMAB1治療(10 mg/kg)。
第3階段的首次計畫給藥將在第1階段或第2階段末次給藥後2週進行,並繼續每2週給藥一次。
第3階段的計畫訪視頻率降低,但繼續每2週給藥一次。照此,在評估時間表中列出的計畫訪視之間(第一年每12週一次,然後每26週一次),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流動護士在家給藥,以在家中投與BBMAB1劑量。在這種情況下,可使用前一個給藥日的重量來計算劑量。預料患者在第3階段期間不會住院,但如果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可能適應訪視和給藥時間表。
對於接受維持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建議考慮進一步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以在可能的情況下完全停止。所有未維持最低部分響應的患者均可停止,除非認為其響應喪失係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的結果。
如果患者在第3階段期間停止,患者應在停止後大約1個月內返回以完成第3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3階段第152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
篩選和基線訪視將用於確認符合研究納入和排除標準,並進行基線臨床觀察和生物學採樣。進入這項研究的患者可以已用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和/或研究性IL-18/IL-1/IFN-□□結合或阻斷療法治療,並可進行篩選。將在篩選大約30天內進入研究,一旦符合活動性疾病的標準,就投與BBMAB1治療。與經典設計相比,先前治療過的患者的這種導入期縮短了清除時間,但由於其他治療選擇失敗後受試者可能需要緊急進入BBMAB1,因此認為這種做法係合理的。
1 階段係開放標籤、積極治療階段,用以鑒定對BBMAB1治療響應的NLRC4-GOF患者,然後允許接受糖皮質激素和/或環孢素的患者逐漸減少/停止該等療法。第1a階段患者最初用兩劑BBMAB1治療,以確保他們在第29天對治療產生響應,特別是在數週內實現MAS的同時控制和腸道臨床表現(小腸結腸炎)的消退。在第1b階段,接受環孢素和糖皮質激素的明顯BBMAB1響應者將停止環孢素,並在最長20週的持續時間內逐漸減停或減少糖皮質激素至維持/置換劑量,以避免在兒童群體中與兩種治療相關的長期發病。第1c階段確保在第1階段結束時評估對BBMAB1治療的響應前,停止糖皮質激素或接受維持/置換劑量的患者臨床穩定至少4週。
隨機退出階段(第 2 階段)開始時,對BBMAB1完全響應並已停止糖皮質激素或接受維持/置換劑量的患者將以雙盲方式按1 : 1的比率隨機分配以接受BBMAB1或匹配的安慰劑治療。這種設計允許已退出BBMAB1治療的患者(安慰劑患者)在達到研究終點(發生疾病發作)後立即重新開始BBMAB1治療,從而藉由最小化患者接受潛在無效療法的時間來解決臨床問題和患者對安慰劑分配的偏好問題。在第2階段期間任何時間發作的所有患者,將停止設盲治療,並且將患者轉移至開放標籤BBMAB1治療,以便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是否在第2階段的剩餘時間繼續治療。考慮到病症的罕見性,選擇1 : 1的隨機分配比率以使主要分析的統計功效最大化,同時使總體樣本量最小化。設盲係合理的,以防止研究設計中以及進行方式的有意或無意偏倚。研究的隨機退出階段的持續時間基於發作的臨床試驗經驗,該發作係在用卡那吉努單抗(例如CAPS和SJIA)治療的自體炎症性病症的類似兒童群體中以及來自游離IL-18的建模(其中預料水平升高以在缺乏有效療法的情況下導致NLRC4-GOF發作)。
已對BBMAB1產生響應的患者的 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第 3 階段)將允許他們繼續BBMAB1治療並提供長期安全性數據。 劑量 / 方案的基本原理
目前,在FIH單次給藥劑量遞增研究中,在健康志願者和某些具有炎症性障礙且無任何藥物相關SAE的患者中對高達10 mg/kg i.v.的BBMAB1進行了評價;BBMAB1在人體內的PK如對典型的IgG1抗體與可溶性配體細胞介素靶標結合的預期一樣。在能夠實現皮下給藥的FIH研究的預先計畫的PK分析中,BBMAB1顯示出與預測的人體PK相匹配的暴露劑量成比例增加。i.v.輸注後不久觀察到BBMAB1的峰值血清濃度。中位Tmax為從輸注開始大約0.146天、或大約3.5小時。Cmax和AUC0-inf以與劑量成比例的方式隨劑量遞增而增加。BBMAB1濃度呈指數下降,其中平均終末消除半衰期(T1/2)的範圍為從21.1至26.3天。分佈體積低,平均Vz在0.066與0.083 L/kg之間。另外地,BBMAB1以100 mg的劑量皮下投與,在給藥後約9天觀察到Cmax為大約7 µg/mL。藉由將AUCinf除以100 mg s.c.的劑量與AUCinf除以1 mg/kg i.v.的劑量進行比較,估計生體可用率為70%(圖3)。未觀察到對BBMAB1響應的免疫原性。 4. 基本原理 劑量 / 方案的基本原理
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的兒童患者的血清中具有明顯和長期升高的游離IL-18。游離IL-18的動力學潛在地限制了雙特異性抗體的功效,並且因此指導NLRC4-GOF患者的給藥原則。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幾乎所有循環IL-18與其結合蛋白(IL-18BP)結合均無生物學活性,然而,在嚴重的炎症性病症(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IL-18的水平超過可用的IL-18BP,導致較高比例的游離/生物活性IL-18以驅動病理學。藉由使用來自NLRC4-GOF突變兒童患者的總IL-18、IL-18BP和游離IL-18(平均38.8 pg/ml)測量值(Weiss等人 2018),預期10 mg/kg i.v.的BBMAB1劑量快速且持續降低NLRC4-GOF兒童患者的游離IL-18。
用於預測血清中抗IL-18/IL-1β雙特異性抗體及其靶標的動力學的模型由描述IL-18組的游離和總IL-18動力學的一般競爭性結合模型(Yan等人 2012)和先前公佈的卡那吉努單抗模型(Chakraborty等人 2012)(對於IL-1β組,參數適用於BBMAB1)組成。使用遍及幾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包括NLRC4-GOF)的患者血清中游離IL-18、總IL-18和IL-18BP的基線值(Weiss等人 2018)和內部測量值的參數進行模型調整,並假設新生兒患者的體重為3 kg。基於靜脈內給藥時BBMAB1對游離IL-18影響的模擬,預料在10 mg/kg的劑量下完全控制(中和)游離IL-18持續大約14天,同時還中和IL-1ß以完全控制炎症綜合症,以允許在治療期間逆轉NLRC4-GOF兒童患者的胃腸道病理並控制MAS。
在NLRC4-GOF患者中模擬10 mg/kg BBMAB1對游離IL-18和IL-1β的影響,表明立即和持久的響應。相比之下,2 mg/kg q2d劑量的rhIL-18BP(他金尼α)(Tak等人 2006)的治療範圍以灰色陰影顯示(圖4),據報告其在NLRC4-GOF嬰兒中臨床有效(Canna等人 2017,Moghaddas等人 2018)並且目前正在第3期研究(NCT03113760)中進行評估,預計10 mg/kg q2W劑量的BBMAB1在2週時等效中和游離IL-18,然後在後續多週內將游離/生物活性IL-18完全抑制至與健康個體類似的不可檢測水平。
與NLRC4-GOF臨床最相關的炎性體病變係CAPS,其由NLRP3-GOF突變引起,該等突變導致IL-1β水平明顯升高,可用卡那吉努單抗有效治療。BBMAB1中和IL-1β的有效劑量已根據用卡那吉努單抗對成人和兒童CAPS患者進行的治療作了估計。治療重度CAPS兒童患者所投與的臨床有效劑量3 mg/kg s.c. q2w的穩態範圍作為參考以灰色陰影顯示(圖4)。
這項研究中BBMAB1劑量10 mg/kg i.v. q2w進一步由以下證明係合理的: •   預計該劑量導致游離IL-18和IL-1β的快速和同時中和,從而在NLRC4-GOF患者中並且預期在進入這項研究的兒童患者中快速誘導臨床響應,在該等NLRC4-GOF患者中已測量到IL-1β和IL-18的過度升高的水平。 •   在FIH中向健康志願者投與10 mg/kg i.v單次劑量,以確立這個劑量的安全性,從而能夠治療具有導致IL-1β和IL-18過表現的功能獲得突變(例如,NLRC4突變)的患者(Romberg等人 2014)。這個劑量在健康志願者中已提供了幾個月的IL-18和IL-1β組合抑制,並且目前向COVID-19患者投與,未發現安全性問題。 •   對NLRC4-GOF兒童患者的IL-18BP治療建模以估計臨床有效BBMAB1劑量,其表明患者應在10 mg/kg i.v. q2w下達到持續的臨床響應,中和游離IL-18持續大約14天-較低劑量和較長劑量間隔可能無法達到完全響應並且患者會因治療不充分而存在發作的風險。 •   根據卡那吉努單抗治療重度CAPS兒童患者的臨床經驗,其中該等患者(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患者)可能需要高於通常的劑量(大於卡那吉努單抗8 mg/kg)才能達到完全臨床響應,並且與成人相比可能需要更頻繁的劑量滴定。 •   將BBMAB1的pop-PK參數從70 kg人到3 kg新生兒進行異速縮放預測新生兒和幼小嬰兒的每體重清除率更高。因此,預期每劑量較低的暴露量為兒童群體的高劑量提供了合理性,以最大化臨床響應。這個群體多次給藥後,在擬定劑量10 mg/kg i.v. q2w下預料無顯著累積。類似地,在較年幼兒童患者中發現基於體重的清除率(L/天/kg)增加並且卡那吉努單抗的暴露量降低(Zhung等人 2019)。 •   預期研究中的全身暴露量大幅低於26週狨猿研究中達到的暴露量,其中對於3 kg的新生兒,AUC的預測暴露量與非臨床NOEL暴露量的比率為14.4倍,並且Cmax為14.4倍。 •   在NHP 26週毒理學研究中,100 mg/kg、每週兩次無不良事件(未觀察到作用水平)。
總之,由於表型(孤兒)的罕見性和新穎性以及迄今為止BBMAB1的臨床經驗,基於可用數據並考慮到單個NLRC4-GOF兒童患者的細胞介素水平明顯升高,已將10 mg/kg q2w的劑量鑒定為可能有效,同時在兒童群體中具有最低的風險。
進入這項研究的兒童患者診斷為NLRC4-GOF,具有活動性疾病的臨床證據,有小腸結腸炎、短暫性斑丘疹和/或蕁麻疹性皮疹、發熱、血球減少、肝功能障礙和凝血病的病史。目前,除了支持性醫療護理和在這種人群中獲益有限的非特異性免疫抑制外,尚無獲批的治療劑直接並特異性靶向潛在的炎症性過程以改善總體臨床結果。 5. 研究群體 納入標準
有資格納入本研究的患者必須符合以下 所有標準: 1.  篩選時年齡 ≤ 17歲、重量至少3 kg的男性和女性患者。 2.  在進行任何研究特定評估之前,必須獲得兒童患者的父母/法定監護人的書面知情同意書和兒童患者的同意(取決於當地要求)。 3.  基因診斷為NLRC4-GOF的患者(如果尚未獲得,這種分析可作為篩選程序的一部分進行)。 4.  與自體炎症和嬰兒小腸結腸炎(AIFEC/NLRC4-GOF)一致的臨床史和調查,包括IL-18水平升高(如果尚未獲得,這種分析可作為篩選程序的一部分進行)。 5.  在首次治療時(第1階段的第1天),存在如藉由以下評估的活動性疾病的證據: a.  疾病活動度的PGA > 極輕微 以及b.  鐵蛋白 > 600 ng/ml 或 c.  CRP升高 > 20 mg/l。 排除標準
符合以下任一標準的患者不具有納入本研究的資格: 1.  對任一研究藥物或對類似化學分類的藥物或對任一賦形劑具有超敏反應史。 2.  研究者判斷為具有臨床意義的全身復發體征和症狀和/或活動性細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的證據。如果已經開始適當的療法,並且在篩選時沒有出現感染進展的體征,則認為感染受到控制。感染進展定義為可歸因於敗血症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性、新症狀、惡化的身體體征或可歸因於感染的放射學發現。無其他體征或症狀的持續發熱不視為進展性感染。 3.  COVID-19特異性:如果符合衛生和政府機構指南,強烈建議在首次給藥前1週內完成COVID-19的PCR或類似獲批的方法。如果進行測試,則在進入研究前要求測試結果為陰性。另外的測試可由研究醫師自行決定。對於兒童患者,應經由鼻拭子或咽拭子或其他獲批的途徑完成COVID-19測試。如果不進行測試,則研究者必須在原始文件案中記錄其與患者/父母/護理人員關於測試的討論以及不進行測試的基本原理。如果研究中心所在國家宣佈大流行結束,則可以忽略這個要求,並且如果大流行復發,則恢復這個要求。 4.  研究者認為患者接受BBMAB1療法存在不可接受的風險的任何病症或重大醫學問題(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可與諾華公司逐例討論)。 5.  BBMAB1治療前,在過去28天內或免疫調節治療抗體(或如6.2.2禁止的治療部分列出的)的5個半衰期內(以較長者為準),使用抗排斥和/或免疫調節藥物進行先前治療。 6.  例外情況係: 7.  BBMAB1治療前,穩定的糖皮質激素劑量 ≤ 1.0 mg/kg/天(60 kg以上兒童最大為60 mg/天),以1-2次劑量的口服強體松(或等效藥物)持續至少3天 8.  BBMAB1治療前穩定的環孢素劑量 < 5 mg/kg/天持續至少3天 9.  必須停止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和/或研究性IL-18/IL-1/IFN-γ結合或阻斷療法(參見第6.2.2部分)。一旦符合活動性疾病的證據標準,患者就可以接受BBMAB1治療(根據納入7)。 10.      給藥前4週內或如果當地法規要求的更長時間內參與任何其他研究性試驗,用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和/或研究IL-18/IL-1/IFN-γ結合或阻斷療法治療除外。 11.      篩選時陽性的HIV測試結果(ELISA和西方墨點法)。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12.      陽性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C型肝炎測試結果。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13.      篩選時存在如由陽性TB測試所定義的結核感染。3個月內的事先測試證據充分。 14.      BBMAB1治療前1個月內、試驗期間、和末次給藥後3個月內接種活疫苗。 15.      在過去5年內已治療的或未治療的任何器官系統的惡性腫瘤史(局部皮膚基底細胞癌或原位子宮頸癌除外)(無論是否存在局部復發或轉移的證據)。 16.      孕婦或哺乳(哺乳期)女性,其中妊娠被定義為女性受孕後直到妊娠終止的狀態,如藉由陽性hCG實驗室測試證實。 17.      有生育潛能(或坦納氏2期或以上)且性活躍或可能性活躍的女性患者必須被告知BBMAB1的潛在致畸風險,以及需要並同意在接受BBMAB1療法時使用高效避孕方法預防妊娠; 必須在研究期間和停止BBMAB1治療後5個月內使用高效避孕(禁欲,口服、注射或植入激素避孕方法或放置子宮內節育器(IUD)或子宮內節育系統(IUS)或具有相似功效的其他形式的激素避孕(失敗率 < 1%),例如激素陰道環或透皮激素避孕),此時預計IL-18和IL-1β不會被BBMAB1中和。應至少每3個月回顧避孕方法的決定,以評價個體需求和所選方法的相容性。 6. 治療 6.1. 研究治療
研究治療物的儲存和管理要求的細節以及患者編號、開處方/分配和服用研究治療物所依據的說明書在藥房手冊中進行了概述。 6.1.1. 研究藥物和對照藥物
BBMAB1仍在開發中,研究藥物和對照藥物將以與1期研究和2期研究中相同的方式投與。研究藥物BBMAB1和匹配的安慰劑將由諾華公司製備,並作為開放標籤的散裝藥物提供給不設盲的研究中心的藥劑師(表6-1)。要求不設盲的藥劑師或授權的指定人員分發研究藥物。由研究人員按照指定的研究程序在臨床中心在大約120 min內以i.v.輸注來投與藥物。
在限制或阻止在研究中心進行研究訪視的流行病或大流行(例如COVID-19大流行)期間,可安排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到患者家中訪視,以便如當地法規所允許的按照方案繼續研究治療。 [ 0-13] 研究藥物
研究藥物(名稱和強度) 藥物劑型 投與途徑 供應類型 贊助商(全球或本地)
BBMAB1 100 mg/mL 輸注用溶液的濃縮物 靜脈內使用 開放標籤患者特定供應;小瓶 贊助商(全球)
匹配的安慰劑 輸注用溶液的濃縮物 靜脈內使用 開放標籤患者特定供應;小瓶 贊助商(全球)
6.1.2. 另外的研究治療
本試驗中不包括研究藥物之外的其他治療。研究中心將提供除研究治療之外的支持性治療投與。 6.1.3. 治療組( arm/group 1 階段 - 開放標籤治療階段
患者將在第1天分配至BBMAB1 10 mg/kg q2w i.v.的劑量。 2 階段 - 隨機退出階段
響應性患者將在第1階段結束時以1 : 1的比率隨機分配到以下治療組之一: •   BBMAB1 10 mg/kg i.v. q2w •   匹配的安慰劑 i.v. q2w 3 階段 - 長期安全性
患者將在第2階段結束時分配至BBMAB1 10 mg/kg q2w i.v.的劑量。 6.1.4. 試驗後訪問
只要存在對患者有臨床益處的證據,諾華公司將按當地法律的要求或允許,向完成參與研究的患者提供BBMAB1,或提供BBMAB1直至: •   研究者停止治療, •   產品或可替代治療可商購。 6.2. 一或多種其他治療 6.2.1. 伴隨療法
應將患者進入研究前六個月內用於治療NLRC4-GOF而投與的所有關鍵藥物、程序和重要的非藥物療法(包括物理療法和輸血)(如可獲得)記錄在適當的病例報告表中。
在患者進入研究後所投與的所有藥物、程序和重要的非藥物療法(包括物理療法和輸血)必須記錄在適當的案例報告表中。
必須針對所有排除標準/禁止的藥物對每種伴隨藥物進行單獨評估。如有疑問,研究者應在讓患者進入或允許開始新藥治療之前聯繫諾華公司的醫學監測員。如果患者已經進入,請聯繫諾華公司以確定患者是否應繼續參與研究。
在研究過程期間並且還在篩選前,患者可以接受胃保護、葉酸、對乙醯胺基酚、NSAID、鎮痛藥、抗生素、血管加壓劑和營養補充劑(例如維生素、液體補充劑、腸內營養、全胃腸外營養)和其他藥劑/治療,其中該等形成患者參與研究中心NLRC4-GOF支持性治療的一部分(根據醫學判斷)。 6.2.1.1. 需要謹慎和 / 或採取行動的允許的伴隨療法 1 階段 -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
在第1a階段的4週治療期間,為了穩定接受BBMAB1的患者,允許接受穩定劑量的糖皮質激素的患者進入研究,並接受首劑BBMAB1(10 mg/kg)的i.v.給藥。應在第1a階段的整個持續時間內維持糖皮質激素的劑量,直至至少第29天。
第29天後,在隨機退出階段(第2階段)開始時,研究者應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以逐漸降低該劑量,目的係在隨機分配前達到停止糖皮質激素(根據醫學判斷)或達到 < 0.2 mg/kg/天的糖皮質激素(強體松或等效藥物)的穩定維持劑量持續4週。 •   如果患者達到至少部分響應,則可在第29天後開始逐漸減少類固醇(第8.3.5部分)。 [ 6-14]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指南
強體松(或等效藥物)劑量 減少量
> 0.2 mg/kg/天 以0.1 mg/kg/週逐漸減少,直至0.1 mg/kg/天的劑量
0.1 mg/kg/天 逐漸減少至0.05 mg/kg/天的劑量,並每24小時服用一次,持續1週
≤ 0.05 mg/kg/天 交替給藥日(即每48小時服用一次),持續2週,然後停止
•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進一步逐漸減少: 1.  在每週研究中心致電期間的研究訪視之間,基於對電話腳本問卷的回答,患者/父母未報告任何響應喪失。 2.  在研究中心訪視期間,患者對BBMAB1維持至少部分響應。 •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將繼續至以下情況之一首先發生: 1.  患者達到了停止糖皮質激素並且未使用類固醇。 2.  患者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的最長持續時間已達到20週。 3.  患者三次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嘗試均失敗。 •     未能維持對BBMAB1至少部分響應的所有患者均可停止研究,除非認為響應喪失係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的結果。 1.  如果患者在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喪失對BBMAB1的響應,則將糖皮質激素的劑量增加到先前的水平並允許患者留在第1b階段;將維持增加的類固醇劑量持續至少2週。如果患者在增加到先前的類固醇劑量後,在初始事件後超過2週仍無響應,則患者可停止研究。 2.  對於逐漸減少期間喪失響應的患者,只有當患者已接受穩定的類固醇劑量至少2週且患者至少具有部分響應時,才可隨後嘗試逐漸減少類固醇。
如果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則患者有資格直接進入研究的第2階段: 1. 達到了停止糖皮質激素並且持續4週未使用類固醇的任何患者。 2.  達到穩定維持劑量 < 0.2 mg/kg/天的糖皮質激素(強體松或等效藥物)持續4週的患者。
根據當地指南,長期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可偶爾需要應激劑量的類固醇(例如,用於兒童期感染或醫療程序),與NLRC4-GOF無關。研究者應在病例報告表中記錄其投與應激劑量的類固醇的臨床基本原理,並且如有疑問,請聯繫諾華公司醫學監測員(第6.2.1部分)。
如果患者在第1階段期間停止,應完成第1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1c階段第28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如在第1階段結束訪視時所評估,已達到部分響應(有或沒有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但已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直接進入第3階段的開放標籤治療。 2 階段 —— 糖皮質激素(隨機退出階段)
在第2階段期間,在第1c階段中達到穩定維持劑量 < 0.2 mg/kg/天的糖皮質激素(強體松或等效藥物)的患者應維持該劑量,並且在第2階段中不允許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 救援藥物 - 糖皮質激素
根據醫學判斷和當地指南,允許發作的患者(見第8.3.5部分)在有限的時間段內接受增加的糖皮質激素維持劑量或間歇性糖皮質激素治療作為救援藥物持續有限的時間段。 1 階段 —— 環孢素停止
在第1a階段的4週治療期間,為了穩定接受BBMAB1的患者,允許接受穩定劑量的環孢素的患者接受BBMAB1治療。研究者應維持環孢素的劑量穩定,持續第1a階段的整個持續時間直至至少第29天。
第29天後,研究者應逐漸減少環孢素的劑量(根據醫學判斷),目的係在隨機退出階段(第2階段)開始時在隨機分配前達到停止環孢素持續4週。 •   如果患者達到至少部分響應,則可在開始減少環孢素(第8.3.5部分)。 •   環孢素劑量減少將繼續至以下情況之一首先發生: •   患者達到了環孢素停止。 •   患者環孢素停止的最長持續時間已達到20週。 •   患者三次環孢素停止嘗試均失敗。
如果患者已停止環孢素持續4週,則該等患者有資格直接進入研究的第2階段。
未能對BBMAB1維持至少部分響應並停止環孢素的所有患者均可停止研究。如在第1階段結束訪視時所評估,已達到部分響應(有或沒有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但已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直接進入第3階段的開放標籤治療。
如果患者在第1階段期間停止,應完成第1階段結束評估(即評估時間表中的第1c階段第28週)作為治療結束訪視。如在第1階段結束訪視時所評估,已達到部分響應(有或沒有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但已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由研究者和家屬自行決定直接進入第3階段的開放標籤治療。 避孕
接受BBMAB1治療時允許使用口服、注射或植入激素避孕方法。 6.2.2. 禁止的藥物
第1天之前(第1天前的時間間隔詳見下文)和整個研究期間不允許以下治療: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依那西普(Etanercept) •   第1天之前8週內的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 •   第1天之前12週內的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 •   第1天之前8週內的托珠單抗(Tocilizumab) •   第1天之前12週內的維多利珠單抗(Vedolizumab) •   第1天之前8週內的i.v.免疫球蛋白(i.v. Ig) o  第1天之前的過去30天內或5個半衰期內(以時間較長者為準)的任何其他研究性或非研究性免疫調節治療抗體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來氟米特(Leflunomide)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沙利多邁(Thalidomide) •   第1天之前12週內的6-巰基嘌呤、硫唑嘌呤、環磷醯胺或苯丁酸氮芥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秋水仙鹼、二胺苯碸、黴酚酸酯 •   第1天之前4週內的盧梭替尼(Ruxolitinib)和其他JAK抑制劑 o  第1天之前過去28天內的任何其他研究性或非研究性抗排斥和免疫調節藥物 •   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症,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可按需要繼續。在BBMAB1治療前,糖皮質激素的劑量應穩定至少3天(第1階段期間糖皮質激素的逐漸減少參見第6.2.1.1部分)。 •   根據患者的臨床病症,接受環孢素治療的患者可按需要繼續。在BBMAB1治療前,環孢素的劑量應穩定至少3天(第1階段期間環孢素的停止參見第6.2.1.1部分)。 •   接受阿那白滯素、卡那吉努單抗、依瑪魯單抗和/或研究性IL-18/IL-1/IFN-γ結合或阻斷療法治療的患者需要停止該治療。一旦符合活動性疾病的證據標準(5.1納入標準部分),患者就可以接受BBMAB1治療。這種導入期將經典的清除期縮短至具有醫學意義的時間,並避免患者在根據方案預先定義的清除期對於個體患者太長的情況下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   第1階段第1天之前4個月內、試驗期間、和末次給藥後3個月內沒有接種活疫苗。根據研究者的判斷和按照當地指南,可允許獲批的殺死的疫苗、滅活的疫苗、肽疫苗、DNA疫苗和RNA疫苗。
諾華公司認定合格的醫療人員將可以為研究者提供關於伴隨療法和禁止的藥物的與試驗相關的醫療問題的建議 6.2.3. 救援藥物
可使用增加的糖皮質激素維持劑量或間歇性類固醇治療作為救援治療。關於向研究患者投與糖皮質激素的資訊見第6.2.1.1部分,其中描述了本研究期間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和逐漸減少。
必須在CRF的伴隨藥物頁面中記錄救援藥物的使用。
治療後無改善、在第1階段第29天不符合部分響應標準、或不是由於第1c階段期間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而導致發作的患者可停止研究,並根據醫學判斷和當地實踐進行治療。已獲得至少部分響應並停止環孢素的患者可以有資格進入第3部分,在那裡他們將接受BBMAB1。 處方和接受研究治療的說明[ 0-15] 劑量和治療時間表
研究藥物 (名稱和強度) 劑量 頻率和 / 或方案
BBMAB1 100 mg/mL 10 mg/kg 在120分鐘內藉由i.v.輸注進行q2w
安慰劑0 mg/mL 0 mg/kg *在120分鐘內藉由i.v.輸注進行q2w(僅第2階段)
7 知情同意 8. 訪視時間表和評估
評估時間表(表8-1)列出了進行評估時的所有評估。從該等評估中獲得的所有數據必須有患者原始文件案的支持。
應按照評估時間表(表8-1)或盡可能接近指定日期/時間,對患者進行所有訪視/評估。
錯過或重新安排的訪視不應導致自動停止。出於任何原因過早停止研究的患者應儘快安排訪視,在此時進行最終訪視列出的所有評估。在最終訪視時,應調停所有分配的研究產品,並在CRF上記錄不良事件和伴隨藥物。
在第3階段,為了在如表8-1中列出的計畫研究訪視之間維持q2w給藥,根據當地法規和能力,可能由流動護士進行家庭給藥訪視。每次給藥時,將測量重量並評價任何AE(由研究者或適當的指定研究團隊成員基於從流動護士處獲得的資訊進行AE評估)。先前給藥日的重量可用於家庭給藥訪視的劑量計算。
如果流行病或大流行(例如,COVID-19大流行)限制或阻止了在研究中心進行研究訪視,可實施提供持續護理的可替代方法。在大流行期間,根據當地法規和能力,致電、與患者虛擬接觸(例如遠端會診)、或由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到患者家中進行訪視可以替代在研究中心進行研究訪視,直至患者再次訪問研究中心係安全的。 [ 0-16] 評估時間表 1 階段,開放標籤治療階段
階段 篩選 治療階段
訪視名稱 篩選 1 基線 2 1 階段,開放標籤治療階段
1a 階段 1b 3 階段 1c 階段
-30 -2 -1 1 8 ± 2 15 ± 2 22 ± 2 29 ± 2 43 ±2 57 ±2 71 ±2 85 ±2 99 ±2 113 ± 2 127 ± 2 141 ± 2 155 ± 2 169 ± 2 183 ± 2 197 ±2 4
0 1 2 3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住院 8 按要求
隨機分配
知情同意 X                                                      
遺傳同意 9 X                                                      
納入/排除標準 X X X                                                
人口統計學 X                                                      
病史/當前醫學病症 X X                                                   
之前和伴隨藥物(包括疫苗接種狀態) X 10 按要求
手術和醫療程序 X 10 按要求
NLRC4-GOF病史和診斷 11 X                                                      
肝炎、HIV和TB篩選 12 S                                                      
體格檢查 13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體重/身長 14 X X             X          X                X      
體重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頭圍 15 X X             X    X    X    X    X    X    X
體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血壓和脈搏率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CG評價 16 X                                                      
性成熟(坦納氏期) 17 X                                                    X
生育能力評估 18 S    按需要 18
妊娠測試(女性坦納氏2期及以上)(血清) S S             S    S    S    S    S    S    S
血液化學 19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炎症標誌物:CRP和鐵蛋白 2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凝血檢測 19 X X X          X    X    X    X    X    X    X
血液學 19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藥物投與記錄(BBMAB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每週致電                      按要求 21      
發作的評估(首次發作的時間)                                                         
營養記錄 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糞便鈣衛蛋白 23 X                                                    X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PG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PPGA)    X             X                            X    X
PK采血 30    X X 25 X 29 X 26,29    X 26                      X 26,29    X 26 X 25,29   
免疫原性樣本採集(測量針對BBMAB1的抗藥物抗體) 26,27,30    X             X 26                      X 26,29    X 26      
靶標捕獲生物標誌物(IL-1β、總IL-18、游離IL-18、IL-18BP) 26,30    X             X 26                      X 26,29    X 26      
探索性免疫生物標誌物(CXCL9、CXCL10(IP-10)、IL-6、sIL2R) 26,30    X             X 26                      X 26,29    X 26      
探索性分析生物標誌物(血清):蛋白體學分析 26,30    X             X 26                      X 26,29    X 26      
DNA采血 28,30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劑量停止                      按要求      
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 X 按要求
研究完成資訊                                                         
2 階段,隨機退出階段
階段 治療階段
訪視名稱 2 階段,隨機退出階段 5,6
1 15 ± 3 29 ± 3 43 ± 3 57 ± 3 71 ± 3 85 ± 3 99 ± 3 113 ± 3 127 ± 3 141 ± 3 155 ± 3 169 ± 3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4
住院 8 按要求
隨機分配 X
知情同意                                       
遺傳同意 9                                       
納入/排除標準                                       
人口統計學                                       
病史/當前醫學病症                                       
之前和伴隨藥物(包括疫苗接種狀態) 按要求
手術和醫療程序 按要求
NLRC4-GOF病史和診斷 11                                       
肝炎、HIV和TB篩選 12                                       
體格檢查 13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體重/身長 14 X                X                X
體重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頭圍 15    X    X    X    X    X    X   
體溫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血壓和脈搏率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CG評價 16                                       
性成熟(坦納氏期) 17                                     X
生育能力評估 18 按需要 18
妊娠測試(女性坦納氏2期及以上)(血清)    S    S    S    S    S    S   
血液化學 19 X    X    X    X    X    X    X
炎症標誌物:CRP和鐵蛋白 20 X    X    X    X    X    X    X
凝血檢測 19 X    X    X    X    X    X    X
血液學 19 X    X    X    X    X    X    X
藥物投與記錄(BBMAB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每週致電                                       
發作的評估(首次發作的時間) 按要求
營養記錄 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糞便鈣衛蛋白 23                                     X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PGA)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PPGA)             X          X          X
PK采血 30       X 26             X 26,29             X 26
免疫原性樣本採集(測量針對BBMAB1的抗藥物抗體) 26,27,30       X 26             X 26,29             X 26
靶標捕獲生物標誌物(IL-1β、總IL-18、游離IL-18、IL-18BP) 26,30       X 26             X 26,29             X 26
探索性免疫生物標誌物(CXCL9、CXCL10(IP-10)、IL-6、sIL2R) 26,30       X 26             X 26,29             X 26
探索性分析生物標誌物(血清):蛋白體學分析 26,30       X 26             X 26,29             X 26
DNA采血 28,30                      X 28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劑量停止                                       
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 按要求
研究完成資訊                                       
3 階段,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
階段 治療階段 非預定 治療後跟蹤
訪視名稱 3 階段,長期安全性、開放標籤治療 5 非預定 6 跟蹤 7
1 85 ± 7 169 ± 7 253 ± 7 337 ± 14 519 ± 14 701 ± 14 883 ± 14 1065 ± 14 NA 1177 ± 14
0 12 24 36 48 74 100 126 152 4 NA 168
住院 8 按要求      
隨機分配                                 
知情同意                                 
遺傳同意 9                                 
納入/排除標準                                 
人口統計學                                 
病史/當前醫學病症                                 
之前和伴隨藥物(包括疫苗接種狀態) 按要求 X X
手術和醫療程序 按要求 X   
NLRC4-GOF病史和診斷 11                                 
肝炎、HIV和TB篩選 12                                 
體格檢查 13 S S S S S S S S S S S
體重/身長 14    X       X X X X X X X
體重 X X X X X X X X X X X
頭圍 15 X X X X X X X X X X X
體溫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血壓和脈搏率 X X X X X X X X X X X
ECG評價 16                               X
性成熟(坦納氏分期) 17       X    X    X X X    X
生育能力評估 18 按需要 18   
妊娠測試(女性坦納氏2期及以上)(血清) S S S S S S S S S    S
血液化學 19 X X X X X X X X X X X
炎症標誌物:CRP和鐵蛋白 20 X X X X X X X X X X X
凝血檢測 19 X X X X X X X X X X X
血液學 19 X X X X X X X X X X X
藥物投與記錄(BBMAB1) q2w 24   
每週致電                                 
發作的評估(首次發作的時間)                                 
營養記錄 22                                 
糞便鈣衛蛋白 23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PGA)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X X X X X X X X X X X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PPGA)             X    X    X X   
PK采血 30    X 25,29          X 26          X   
免疫原性樣本採集(測量針對BBMAB1的抗藥物抗體) 26,27,30                X 26          X 29   
靶標捕獲生物標誌物(IL-1β、總IL-18、游離IL-18、IL-18BP) 26,30                X 26          X 29   
探索性免疫生物標誌物(CXCL9、CXCL10(IP-10)、IL-6、sIL2R) 26,30                X 26          X 29   
探索性蛋白分析生物標誌物(血清) 25,30                X 26          X 29   
DNA采血 28,30                                 
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劑量停止 適當時      
不良事件 / 嚴重不良事件 按要求 X X
研究完成資訊                               X
X將記錄在臨床數據庫中或以電子方式從供應商處接收的評估。 S將僅記錄在原始文件案中的評估。 1首次給藥前必須存在活動性疾病的證據,如藉由疾病活動度的PGA > 極輕微和鐵蛋白 > 600 ng/ml和/或CRP升高 > 20 mg/l所評估。可以延長篩選窗口,以便允許有足夠的時間證明存在活動性疾病。 2可在第1天給藥前進行基線評估。 3如在第6.2.1.1部分所述,如果已提前達到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環孢素停止標準,則可跳過訪視,但必須完成第1b階段第24週的評估。對於進入研究時不使用糖皮質激素/環孢素的患者,在進入第1c階段前必須完成第1b階段至少4週(即完成第1a階段後,進入評估時間表的第1b階段第22週和第24週)。 4治療結束訪視:第28週係 1 階段結束訪視,應對所有患者(包括提前停止第1階段的患者)進行該訪視。第24週係 2 階段結束訪視,應對所有患者(包括提前停止第2階段的患者)進行該訪視。第152週係 3 階段結束訪視,應對所有患者(包括提前停止第3階段的患者)進行該訪視。 5如果患者在第2階段發作,可停止設盲治療,並可以在第2階段剩餘時間內給予開放標籤BBMAB1治療。 6在計畫訪視之間發作的情況下,應進行非預定的訪視評估。 7如果患者提前停止研究,跟蹤訪視中的評估應在研究治療末次給藥後16週進行。 8基於研究者的判斷,患者可以住院接受給藥。出於這個原因的住院不記錄為SAE。 9視需要的同意。 10應盡可能收集先前6個月的NLRC4-GOF治療、手術/醫療程序資訊。 11應記錄患者病症的詳細病史,以表明患者的病症係如何管理和診斷的(第8.2部分)。如果患者病史中尚無,則必須在篩選時進行NLRC4突變和IL-18的分子診斷。為了使NLRC4突變的分子學診斷結果可用,可以延長篩選窗口,所有其他篩選評估(知情同意除外)應在分子診斷可用後且在篩選窗口內進行。 12如果患者病史中已有,則可以接受先前3個月的測試結果。TB測試包括QuantiFERON ®或胸部X射線。 13除篩選時、第1階段第29天和第28週、第2階段第24週、以及跟蹤訪視外,可進行簡短(簡略)的體格檢查。 142歲以下小嬰兒的身長。 15應測量所有3歲及以下(篩選時的年齡,以及直至患者3歲)患者的頭(枕額)圍。 16篩選時,如果患者病史中已有,則可使用先前3個月內進行的ECG。如果研究者判斷為必要,可在整個研究的任何點進行ECG。 17對於 ≥ 8歲的兒童,直至達到第5期。 18坦納氏2期及以上的女性:應至少每3個月回顧一次,以評價避孕方法的需要和相容性以及妊娠測試的需要。 19安全性實驗室評估將在當地實驗室進行。在TBV可能受限的情況下,安全性血液樣本優先於PK、IG和生物標誌物樣本採集。根據護理標準,基於研究者的判斷,可進行另外的安全性實驗室評估。 20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包括CRP和鐵蛋白作為SoC化學採樣的一部分,而不是採集單獨的樣本。 21對於在第1b階段期間未住院的患者,將每週在研究中心致電患者/父母/護理人員,以監測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期間的響應。 22僅適用於住院患者。 23可在門診訪視前1-2天在家採集樣本。將樣本保持在環境溫度下或根據當地實驗室指南保持。 24研究藥物的投與將繼續每2週一次。根據當地法規和能力,可由流動護士進行家庭護理訪視。將在每次給藥時評估重量和AE。將由研究者或適當的指定研究團隊成員基於從流動護士處獲得的資訊進行AE評估。先前給藥日的重量可用於家庭給藥訪視的劑量計算。 25在指定日期輸注後立即進行PK採樣(參見第9.1.1部分)。 26給藥前。 27在懷疑發生過敏性超敏反應的情況下,患者應返回研究中心並採集用於評估免疫原性的樣本。 28僅在提供視需要的同意時採集。可在研究期間的任何時間採集。 29視需要的樣本(僅當患者重量超過5 kg時)。 30分析的優先性列表(在可用的血液量有限的情況下):最小PK > IG > 靶標捕獲生物標誌物 > 免疫生物標誌物 > 蛋白分析 > DNA, 對於基線 PK IG 和生物標誌物,必須分析8.1. 篩選 篩選
如果患者初始篩選失敗,允許重新篩選;但是,每個病例都必須與贊助商個案處理的基礎上討論並達成一致。重新篩選的患者必須重新簽署知情同意書,並且必須完成重新篩選CRF。
如果篩選時的安全性實驗室評估超出排除標準中指定的範圍,則可以在進入治療之前重複評估一次。如果重複值保持在指定範圍之外,則必須將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 8.1.1. 合格性篩選 8.1.1.1. 肝炎篩選、 HIV 篩選
適當時,可對患者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篩選,並且在標準地方慣例(standard local practice)下,進行B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篩選。C型肝炎篩選將基於HCV抗體,並且如果為陽性,應確定HCV RNA的水平。如果可用,可以使用先前3個月的陰性測試結果。
將對HIV血清陽性進行評價,並且如果為陽性,將藉由實驗室中心可用的第二種技術(例如西方墨點法)進行確認。在確認性測試為陽性的情況下,研究者將提供可用的適當諮詢。研究者負責按照法律的要求通知州和聯邦機構。如果可用,可以使用先前3個月的陰性測試結果。 8.1.2. 結核( TB )測試
為了評價患者的TB狀態,可在篩選時根據當地法規/指南使用以下方法之一進行TB測試: •   QuantiFERON ®-TB測定 •   胸部x射線
如果可用,可以使用先前3個月的陰性測試結果。
如有必要,將在eCRF的相關病史/當前醫學病症部分記錄任何重大的發現。 8.1.3. 篩選失敗時收集的資訊
簽署知情同意/贊同書的患者(或父母/法定監護人)在隨後發現患者不合格的情況下將被視為篩選失敗。應在適用的病例報告表(處置表)中輸入篩選失敗的原因。篩選失敗患者還必須完成訪視資訊、人口統計資訊、知情同意書、納入/排除、NLRC4-GOF病史和處置頁。對於篩選失敗的患者,不會將其他數據錄入臨床數據庫,除非患者在篩選期期間經歷嚴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將對不屬於SAE的不良事件進行跟蹤,並且僅記錄在患者的來源數據中。
簽署知情同意/贊同書的患者(或父母/法定監護人)在患者被認為合格但出於任何原因而未能開始治療的情況下將被視為提前終止者。應在適當的處置病例報告表(處置頁)中記錄提前終止的原因。如果患者(或父母/法定監護人)在篩選期自願退出參與研究,則必須完成訪視資訊、人口統計資訊、知情同意書、NLRC4-GOF病史、納入/排除頁、撤回知情同意書和處置。 8.2. 患者人口統計 / 其他基線特徵 人口統計資訊
對於人口統計和基線特徵的收集,應考慮與CRF一致的國家特定法規。收集並分析患者人種和民族,以鑒定該等因素導致的安全性或功效變化,以及按衛生機構的要求評估研究群體的多樣性。
患者人口統計:將在eCRF中記錄出生年份(年齡)、性別、人種、主要民族(如果允許)和相關病史/當前醫學病症(直至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日期)。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記錄診斷而非症狀。應記錄疫苗接種狀態,作為病史/當前醫學病症收集的一部分。 NLRC4-GOF 病史和診斷
應在eCRF中記錄患者病症的詳細病史,以表明患者的病症係如何管理和診斷的。細節(包括評估日期)應包括: •   表現的症狀 •   NLRC4-GOF的分子診斷(如果尚無,可在篩選時由研究中心根據當地獲批的診斷程序進行) •   IL-18的測定水平(如果尚無,可在篩選時由研究中心根據當地獲批的診斷程序進行) •   治療干預和結果/響應 •   發作的時間和次數 •   具有臨床意義的實驗室值,例如細胞介素、CRP、鐵蛋白 •   營養支持 •   住院 •   家族史 •   任何其他研究 •   被認為具有臨床相關性的任何其他臨床相關資訊,以支持對疾病或診斷的更廣泛理解
如在6.2.1伴隨療法部分所列出,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記錄患者進入研究前六個月內用於治療NLRC4-GOF而投與的所有關鍵藥物、程序和重要的非藥物療法(包括物理療法和輸血)。
關於必須記錄在eCRF的適當頁面上的資訊的另外的細節,參見方案6.2.1伴隨療法部分。 8.3. 功效
將在評估時間表(表8-1)中定義的時間點進行功效評估。
如果流行病或大流行(例如,COVID-19大流行)限制或阻止了在研究中心進行研究訪視,可實施提供持續護理以及收集功效評估的可替代方法。 8.3.1.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 PGA
將在評估時間表(表8-1)中列出的時間點評估醫師對疾病的整體評估(PGA)(附錄4)。
PGA將在當地實驗室提供CRP結果之前進行,以防止評價偏倚。鼓勵一位研究者在整個研究期間評估同一患者,以確保評估之間的一致性。
醫師的整體評估將基於5分量表: • 0 = 缺乏(無)疾病相關臨床體征和症狀 • 1 = 極輕微的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2 = 輕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3 = 中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4 = 重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8.3.2.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將在評估時間表(表8-1)中列出的時間點評估關鍵疾病特定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附錄5)。
鼓勵一位研究者在整個研究期間評估同一患者,以確保評估之間的一致性。將評估以下體征和症狀: •   腹痛 •   腹瀉 •   皮膚疾病 •   發熱 •   心動過速
關鍵疾病特定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將基於5分量表: •   0 = 無 •   1 = 極輕微 •   2 = 輕度 •   3 = 中度 •   4 = 重度 8.3.3. 炎症標誌物
CRP和鐵蛋白將由當地實驗室如表8-1所示進行測量。在可能的情況下,應包括分析作為常規安全性實驗室監測的一部分,以避免另外的樣本採集。 8.3.4.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 / 父母整體評估( PPGA
將在紙質CRF上收集疾病活動度的患者評估(PPGA),以轉錄至電子CRF中(附錄6)。
PPGA應在任何給定訪視的任何臨床評估之前完成。根據當地指南,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該文件需要由患者或父母/護理人員在表8-1中列出的時間點填寫。在可能的情況下,父母/護理人員可以提供幫助。但是,為了保持一致性,整個研究期間應由同一評價者(相同的患者或父母/護理人員)進行評估。
將指導患者或父母/護理人員完成PPGA。
研究者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不應給予影響PPGA回答的口頭或非口頭提示。研究者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僅允許檢查文件的完整性。
PPGA基於5分量表: •   0 = 缺乏(無)疾病相關臨床體征和症狀 •   1 = 極輕微的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2 = 輕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3 = 中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   4 = 重度疾病相關體征和症狀 8.3.5. 對治療的響應標準
對治療的響應將通過PGA(第8.3.1部分)和炎症標誌物(第8.3.3部分)收集。 1 階段
完全響應: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將在同一天評估),則認為患者具有完全響應: •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為極輕微或更佳並且 •   鐵蛋白和/或CRP較基線降低60%或以上或鐵蛋白(< 400 ng/mL)和/或CRP(< 10 mg/L)正常化。
部分響應標準: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將在同一天評估),則認為患者具有不完全(部分)響應: •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較基線改善一步並且 •   鐵蛋白或CRP較基線降低30%或以上。 2 階段
發作標準: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將在同一天評估),則認為患者具有發作: •   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 極輕微並且 •   鐵蛋白和/或CRP水平較第2階段進入水平升高60%或以上或水平正常化的患者鐵蛋白升高> 2500 ng/mL和/或CRP升高> 20 mg/L。
研究者在獲取用於對治療響應的標準的炎症標誌物時,應根據醫學判斷排除該兒童研究群體中CRP或鐵蛋白變化的可替代的常見原因(例如,兒童期感染、補充鐵、輸血)。 [ 0-17] 臨床實驗室安全性評估 當地 *
測試類別 測試名稱
血液學 血容比、血紅素、血小板、紅血球、白血球、嗜鹼性球、嗜酸性球、淋巴球、單核細胞、嗜中性球(較佳的是絕對值,可接受百分比)
化學 白蛋白(ALB)、鹼性磷酸酶、ALT、AST、γ-麩胺醯轉移酶(GGT)、乳酸脫氫酶(LDH)、碳酸氫鹽、鈣、鎂、磷、氯化物、鈉、鉀、肌酐、肌酸激酶、總膽紅素(TBL)、總蛋白、血尿素氮(BUN)或尿素、尿酸、澱粉酶、脂肪酶、葡萄糖(非空腹)、CRP、鐵蛋白、D-二聚體
凝血 凝血酶原時間(PT)、國際標準化比率(INR)、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肝炎標誌物 HIV、B型肝炎和C型肝炎(篩選)
另外的測試 糞便鈣衛蛋白 TB測試(篩選)
妊娠測試 血清妊娠測試(基於生育能力的評估)
9. 功效和 / 或一或多個藥效學終點
本部分將使用各研究階段的FAS進行分析。
將分析以下次要功效終點: •   第29天、第1階段和第2階段結束時的響應 •   第29天、第1階段和第2階段結束時的血清學緩解 •   第1階段中糖皮質激素療法至< 0.2 mg/kg/天 •   第2階段中首次發作的時間 •   NLRC4 GOF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   NLRC4 GOF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 •   NLRC4 GOF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
將計算第29天和此後直至第1階段結束時對BBMAB1治療有響應的患者比例。BBMAB1治療完全響應者的定義在方案的第8.3.5部分給出。還將在第2階段結束時評價完全響應的患者比例。
炎症標誌物(CRP和鐵蛋白)將藉由治療和訪視匯總。
將在第29天、第1階段和第2階段結束時評價達到血清學緩解的患者比例。
將計算第29天後直至第1階段結束時達到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減少的患者比例。糖皮質激素逐漸減少和環孢素減少的定義在方案的第6.2.1.1部分給出。 發作
將如方案的第8.3.5部分中發作標準給出的,藉由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鐵蛋白和/或CRP對發作進行評估。
將按第2階段的治療匯總首次發作的時間。將提供治療組的具有單獨的線的卡普蘭邁耶(Kaplan Meier)圖,用於圖形化表示。 其他功效終點
將按治療和訪視提供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疾病活動度的患者/父母整體評估和疾病活動度的醫師整體評估的絕對值和較基線變化的匯總統計。將按訪視呈現由醫師和患者/父母評估的每種症狀的頻率表。將按治療和訪視計算嚴重程度評分(無、極輕微、輕度、中度、重度)的頻率分佈。 10. 參考文獻Anon (2004) The Fourth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Evalut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14 Suppl 2:555-576. Anon (2017)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Research Ethics Board Blood Sampling Guidelines (internet) Available at: http://www.sickkids.ca/Research/Research-Ethics/forms-guidelines-templates/index.html (Accessed on 06-Oct-2020). Baracaglia  C, Gatto A, Pardeo M, et al (2015) Anti interferon-gamma (IFNγ) monoclonal antibody treatment in a patient carrying an NLRC4 mutation and severe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Pediatric Rheumatology; 13(Suppl 1):O68. Barsalou J, Blincoe A, Fernandez I, et al (2008) Rapamycin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NLRC4 associated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Front Immunol; 9:2162. Blondell RD, Roster MB, Dave KC (1999) Disorders of puberty. Am Fam Physician; 60(1):209-18, 223-4. Booshehri LM and Hoffman HM (2019) CAPS and NLRP3. J Clin Immunol; 39:277-286. Canna SW, Almeida de Jesus A, Gouni S, et al (2014) An activating NLRC4 inflammasome mutation causes autoinflammation with recurrent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Nat Genet; 10:1140-1146. Canna SW, Girard C, Malle L, et al (2017) Life-threatening NLRC4-associated hyperinflamma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IL-18 inhibition.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39:1698-1701. Chakraborty A, Tannenbaum S, Rordorf C, et al (2012)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of canakinumab, a human anti-interleukin-1β monoclonal antibody.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51(6), pp.e1-e18. Chear CT, Nallusamy R, Canna SW, et al (2020) A novel de novo NLRC4 mutation reinforces the likely pathogenicity of specific LRR domain mutation.  Clin Immunol;  211:108328. FDA (2007) Guidance for Industr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re-marketing Clinical Evaluation (Draft Guidance) (internet) Available from:  https://evs.nci.nih.gov/ftp1/CTCAE/Related/UCM072278.pdf (Accessed 08-Oct-2020). Feld LG and Corey H (2007) Hypertension in Childhood. Pediatric in Review; 28:283-98. Fleming S, Thompson M, Stevens R, et al (2011) Normal ranges of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rate in children from birth to 18 years of ag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19;377(9770):1011-8. Girard C, Rech J, Brown M, et al (2016) Elevated serum levels of free interleukin-18 in 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 Rheumatology; 55:2237-2247. Kofoed EM and Vance RE (2011) Innate immune recognition of bacterial ligands by NAIPs determines inflammasome specificity. Nature; 477:592-595. Kou R, and Shuei L (2009) Bradypnea, Encylopedia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Disease p241-243. Liang J, Alfano DN , Squires JE, et al (2017) Autoinflammation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epatosplenomegaly, Fetal Thrombotic Vasculopathy, and Congenital Anemia and Ascites.  Pediatr Dev Pathol; 20(6):498-505. Miao EA, Mao DP, Yudkovsky N, et al (2010) Innate immune detection of the type III secretion apparatus through the NLRC4 inflammasom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3076-3080. Moghaddas F, Zeng P, Zhang Y, et al (2018) Autoinflammatory mutation in NLRC4 reveals a leucine-rich repeat (LRR)-LRR oligomerization interfac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42:1956-1967 e1956. Romberg N, Al Moussawi K, Nelson-Williams C, et al (2014) Mutation of NLRC4 causes a syndrome of enterocolitis and autoinflammation. Nature Genetics; 46(10):1135-1139. Romberg N, Vogel TP and Canna SW (2017) NLRC4 inflammasomopathies.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17:398-404. Tak PP, Bacchi M and Bertolino M (2006) Pharmacokinetics of IL-18 binding protein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subjec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r plaque psoriasis. 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 31:109-116. Weiss ES, Girard-Guyonvarc’h C, Holzinger D, et al (2018) Interleukin-18 diagnostically distinguishes and pathogenically promotes human and murine 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 Blood; 131(13):1442-1455. WHO (2020) The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 (internet) Available from: http://www.who.int/childgrowth/en/ (Accessed 06-Oct-2020) Yan X, Chen Y and Krzyzanski W (2012) Methods of solving rapid binding target-mediated drug disposition model for two drugs competing for the same receptor. Journal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39(5), pp543-60. Zhao Y, Yang J, Shi J et al (2011) The NLRC4 inflammasome receptors for bacterial flagellin and type III secretion apparatus. Nature; 477: 596-600. 附錄 附錄 1 :臨床明顯的實驗室值和生命徵象
研究者將在向諾華公司提供以下定義的明顯實驗室或生命徵象異常的同時告知諾華公司。諾華公司將確定與一或多個研究者進一步協商是否適當。
兒童患者( < 16 歲)中新發生的選擇的明顯實驗室異常:•   白蛋白:< LLN •   AST、ALT、以及ALT或AST *升高 >3 x-、5 x-、10 x-、和20 x ULN •   膽紅素的任何升高;膽紅素升高至> 1.5 x ULN、以及至> 2 x ULN *•   任何ALP升高> 1.5 x ULN *•   ALT和/或AST升高(> 3 × ULN)伴膽紅素升高(> 1.5 × ULN、> 2 x ULN) *•   γ-麩胺醯轉移酶(GGT):> 3 x ULN •   肌酐(血清):≥ 1.5 x ULN •   鉀:≥ 5.5 mmol/L、或≤ 3.5 mmol/L •   鎂:≥ 1.2 mmol/L、或≤ 0.7 mmol/L •   鈉:≥ 150 mmol/L、或≤ 130 mmol/L •   血紅素:較基線降低≥ 2 g/dL、或< 8.5 g/dL •   血小板計數:< 正常下限(LLN) •   白血球計數:≤ 0.8 x LLN或≥ 1.2 x ULN •   嗜中性球:≤ 0.9 x LLN或≥ 1.2 x ULN •   嗜酸性球:≥ 1.1 x ULN •   淋巴球:< LLN或≥ 1.1 x ULN •   尿蛋白試紙:陽性(痕量,≥ +)
兒童患者( < 16 歲)中明顯的生命徵象異常:•   收縮/舒張期血壓 1: •   高:≥ 年齡和身高組的第95個百分位數 •   低:≤ 年齡和身高組的第5個百分位數 •   口腔體溫(°C) •   高:≥ 38.4°C •   低:≤ 35.0°C •   脈搏(bpm):參考表16-1 [ 0-18] 兒童群體的異常脈搏率( bpm 2
年齡
1-6個月 > 160 < 120
6-12個月 > 150 < 110
12-18個月 > 140 < 103
18-24個月 > 135 < 98
2-3歲 > 128 < 92
3-4歲 > 123 < 86
4-6歲 > 117 < 81
6-8歲 > 111 < 74
8-12歲 > 103 < 67
12-15歲 > 96 < 62
≥ 15歲 > 92 < 58
•     重量: •     高:較基線 3增加≥ 2年齡BMI百分位數類別 4•     低:較基線 3降低≥ 2年齡BMI百分位數類別 4•     呼吸速率:參考表16-2 [ 0-19] 兒童群體的異常呼吸速率(次 / 分鐘) 2 5
年齡
1-6個月 > 55 < 33
6-12個月 > 50 < 30
12-18個月 > 46 < 28
18-24個月 > 40 < 25
2-3歲 > 34 < 22
3-4歲 > 29 < 21
4-6歲 > 27 < 20
6-8歲 > 24 < 18
8-12歲 > 22 < 16
12-15歲 > 21 < 15
≥ 15歲 > 20 < 13
1使用The Fourth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兒童和青少年高血壓診斷、評價和治療的第四次報告](Anon 2004)附錄B中描述的方法計算每個血液BP記錄的血壓百分位數。 2Fleming S等人 2011。 3基線年齡BMI重量狀態類別為體重過輕(小於第5百分位數)、健康體重(第5百分位數至小於第85百分位數)、超重(第85百分位數至小於第95百分位數)和肥胖(等於或大於第95百分位數); 4從WHO生長圖表(www.who.int/childgrowth/en/)(WHO 2020)中獲得年齡BMI百分位數類別(P3、P5、P10、P25、P50、P75、P85、P90、P95、P97); 注意:對於小於2歲的患者,生長圖表係基於臥位長度而不是身高; 5Kou R和Shuei L 2009。 注意:僅基線後值將被標記為明顯異常
成人患者( 16 歲)中新發生的選擇的明顯實驗室異常:•   白蛋白:< LLN •   AST、ALT、以及ALT或AST *升高3 x-、5 x-、10 x-、和20 x ULN •   膽紅素的任何升高;膽紅素升高至> 1.5 x ULN、以及至> 2 x ULN *•   任何ALP升高> 1.5 x ULN *•   AST和/或ALT升高(> 3 × ULN)伴膽紅素升高(> 1.5 × ULN、> 2 x ULN) *•   γ-麩胺醯轉移酶(GGT):> 3 x ULN •   肌酐(血清):≥ 1.5 x ULN •   肌酐清除率:(Cockroft-Gault公式) §:較基線降低≥ 25% •   鉀:≥ 5.5 mmol/L、或≤ 3.0 mmol/L •   鎂:≥ 1.5 mmol/L、或≤ 0.5 mmol/L •   鈉:≥ 150 mmol/L、或≤ 130 mmol/L •   鈣:≥ 1.2 x ULN或< 正常下限(LLN) •   血紅素:較基線降低≥ 2 g/dL、或< 10.0 g/dL •   血小板計數:< LLN •   白血球計數:≤ 0.8 x LLN或≥ 1.2 x ULN •   嗜中性球:≤ 0.9 x LLN或≥ 1.2 x ULN •   嗜酸性球:≥ 1.1 x ULN •   淋巴球:< LLN或≥ 1.1 x ULN •   尿蛋白試紙:≥ ++
成人患者( 16 歲)中新發生的選擇的明顯生命徵象異常:•   收縮/舒張期血壓:較基線降低≥ 25%或升高≥ 25%或達到≥ 140/90 •   脈搏:≥ 110 bpm且較基線變化≥ 15%,或< 50 bpm且較基線變化≥ 15% *來源:Draft October 2007 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Premarketing Clinical Evaluation [2007年10月FDA行業指南草案藥物誘發的肝損傷:上市前臨床評價] (FDA 2007) Cockroft-Gault公式(男性):肌酐清除率 (mL/min) = [((140 - 年齡 (歲)) × 重量 (kg))/(血清肌酐 (μmol/L)/88.4)(mg/dL) × 72] Cockroft-Gault公式(婦女):肌酐清除率 (mL/min) = [((140 - 年齡 (歲)) × 重量 (kg))/(血清肌酐 (μmol/L)/88.4)(mg/dL) × 72] x 0.85 注意:僅基線後值將被標記為明顯異常 [ 0-20] 血壓袖帶氣囊的推薦尺寸
年齡範圍 寬度 [cm] 長度 [cm] 最大臂圍 [cm]*
新生兒 4 8 10
嬰兒 6 12 15
兒童 9 18 22
小的成人 10 24 26
成人 13 30 34
大的成人 16 38 44
*經計算,使氣囊可以甚至包圍最大的手臂至少80%
來源:Feld和Corey Pediatrics in review [兒科學評論] (2007) 附錄 2 :過敏反應
當滿足以下3項標準中之任一項時,極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 1.  涉及皮膚、黏膜組織、或兩者的疾病急性發作(數分鐘至幾個小時)(例如,泛發性蕁麻疹、瘙癢或潮紅、唇-舌-懸雍垂腫脹) 且符合以下至少一項: a.  呼吸受損(例如,呼吸困難、喘息-支氣管痙攣、喘鳴、PEF降低、低氧血症) b.  BP降低或相關終末器官功能障礙症狀(例如,低張症[虛脫]、暈厥、失禁) 2.  患者暴露於可能的過敏原後迅速出現以下兩種或多種情況(數分鐘至幾個小時): a.  皮膚黏膜組織受累(例如,泛發性蕁麻疹、瘙癢或潮紅、唇-舌-懸雍垂腫脹) b.  呼吸受損(例如,呼吸困難、喘息-支氣管痙攣、喘鳴、PEF降低、低氧血症) c.  BP降低或相關症狀(例如,低張症[虛脫]、暈厥、失禁) d.  持續性胃腸道症狀(例如,腹部絞痛、嘔吐) 3.  患者暴露於已知過敏原後BP降低(數分鐘至幾個小時): a.  成人:收縮BP低於90 mm Hg或較基線降低大於30%。 附錄 3 :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 The Toronto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Research Ethics Board )( REB )采血指南
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的以下建議將用於指導研究者在研究期間採集的最大血量。研究者應密切監測總采血量,以確保遵守指南中列出的限度或IRB/EC的當地限制。
對於嬰兒、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該指南允許在八週的時間段內單次或分次抽取總血量為患者總血量的最多5%。 [ 0-21] 血量隨年齡變化,因此每 kg 的可用量為:
   按重量計算5%血量
新生兒(*4% TBV) *3.0 mL/kg
1個月至10歲 4.0 mL/kg
10-15歲 3.7 mL/kg
大於15歲 3.6 mL/kg
改編自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Research Ethics Board Blood Sampling Guide [病童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血液採樣指南](Anon 2017)。 附錄 4 :疾病的醫師整體評估( PGA
Figure 02_image006
附錄 5 :疾病體征和症狀的醫師嚴重程度評估
Figure 02_image008
附錄 6 :疾病活動度的患者 / 父母整體評估( PPGA
Figure 02_image010
實例 5
一名成人患者和一名嬰兒患者(各表現出NLRC4-GOF的體征和症狀)靜脈內投與同時靶向IL-1b和IL-18兩者的bbMab1雙特異性抗體,劑量為10 mg/kg,每兩週一次。如上所述,藉由PGA評價臨床響應。兩名患者均表現出臨床和血清學響應。觀察到血清學緩解。兩名患者均表現出炎症標誌物減少。例如,兩名患者均表現出血清CRP降低。一名患者表現出血清鐵蛋白降低。 序列表
22中揭露了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有用的胺基酸和核苷酸序列。 [ 22]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的序列
SEQ ID Ab 序列
mAb1
SEQ ID NO: 1(卡巴特) HCDR1 SYAIS
SEQ ID NO: 2(卡巴特) HCDR2 NIIPMTGQTYYAQKFQG
SEQ ID NO: 3(卡巴特) HCDR3 AAYHPLVFDN
SEQ ID NO: 4(喬西亞) HCDR1 GGTFKSY
SEQ ID NO: 5(喬西亞) HCDR2 IPMTGQ
SEQ ID NO: 6(喬西亞) HCDR3 AAYHPLVFDN
SEQ ID NO: 7 VH E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KSYAISWVRQAPGQGLEWMGNIIPMTGQTY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AAYHPLVFDNWGQGTLVTVSS
SEQ ID NO: 8 DNA VH GAGGTGCAGCTGGTGCAGAGCGGCGCCGAGGTGAAGAAGCCCGGCAGCAGCGTGAAGGTGAGCTGCAAGGCCAGCGGCGGCACCTTCAAGAGCTACGCCATCAGCTGGGTGAGGCAGGCCCCCGGCCAGGGCCTGGAGTGGATGGGCAACATCATCCCCATGACCGGCCAGACCTACTACGCCCAGAAGTTCCAGGGCAGGGTGACCATCACCGCCGACGAGAGCACCAGCACC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GAGCGAG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GGGCCGCCTACCACCCCCTGGTGTTCGACAACTGGGCCAG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9 重鏈 E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KSYAISWVRQAPGQGLEWMGNIIPMTGQTY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AAYHPLVFDN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10 DNA重鏈 GAGGTGCAGCTGGTGCAGAGCGGCGCCGAGGTGAAGAAGCCCGGCAGCAGCGTGAAGGTG AGCTGCAAGGCCAGCGGCGGCACCTTCAAGAGCTACGCCATCAGCTGGGTGAGGCAGGCC CCCGGCCAGGGCCTGGAGTGGATGGGCAACATCATCCCCATGACCGGCCAGACCTACTAC GCCCAGAAGTTCCAGGGCAGGGTGACCATCACCGCCGACGAGAGCACCAGCACCGCCTAC ATGGAGCTGAGCAGCCTGAGGAGCGAG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GGGCCGCC TACCACCCCCTGGTGTTCGACAACTGGGGCCAGGGCACCCTGGTGACCGTGAGCAGCGCC AGCACCAAGGGCCCCAGCGTGTTCCCCCTGGCCCCCAGCAGCAAGAGCACCAGCGGCGGC ACCGCCGCCCTGGGCTGCCTGGTGAAGGACTACTTCCCCGAGCCCGTGACCGTGAGCTGG AACAGCGGCGCCCTGACCAGCGGCGTGCACACCTTCCCCGCCGTGCTGCAGAGCAGCGGC CTGTACAGCCTGAGCAGCGTGGTGACCGTGCCCAGCAGCAGCCTGGGCACCCAGACCTAC ATCTGCAACGTGAACCACAAGCCCAGCAACACCAAGGTGGACAAGAGGGTGGAGCCCAAG AGCTGCGACAAGACCCACACCTGCCCCCCCTGCCCCGCCCCCGAGGCCGCCGGCGGCCCC AGCGTGTTCCTGTTCCCCCCCAAGCCCAAGGACACCCTGATGATCAGCAGGACCCCCGAG GTGACCTGCGTGGTGGTGGACGTGAGCCACGAGGACCCCGAGGTGAAGTTCAACTGGTAC GTGGACGGCGTGGAGGTGCACAACGCCAAGACCAAGCCCAGGGAGGAGCAGTACAACAGC ACCTACAGGGTGGTGAGCGTGCTGACCGTGCTGCACCAGGACTGGCTGAACGGCAAGGAG TACAAGTGCAAGGTGAGCAACAAGGCCCTGCCCGCCCCCATCGAGAAGACCATCAGCAAG GCCAAGGGCCAGCCCAGGGAGCCCCAGGTGTACACCCTGCCCCCCAGCAGGGAGGAGATG ACCAAGAACCAGGTGAGCCTGACCTGCCTGGTGAAGGGCTTCTACCCCAGCGACATCGCC GTGGAGTGGGAGAGCAACGGCCAGCCCGAGAACAACTACAAGACCACCCCCCCCGTGCTG GACAGCGACGGCAGCTTCTTCCTGTACAGCAAGCTGACCGTGGACAAGAGCAGGTGGCAG CAGGGCAACGTGTTCAGCTGCAGCGTGATGCACGAGGCCCTGCACAACCACTACACCCAG AAGAGCCTGAGCCTGAGCCCCGGCAAG
SEQ ID NO: 11(卡巴特) LCDR1 SGSSSNIGNHYVN
SEQ ID NO: 12(卡巴特) LCDR2 RNNHRPS
SEQ ID NO: 13(卡巴特) LCDR3 QSWDYSGFSTV
SEQ ID NO: 14(喬西亞) LCDR1 SSSNIGNHY
SEQ ID NO: 15(喬西亞) LCDR2 RNN
SEQ ID NO: 16(喬西亞) LCDR3 WDYSGFST
SEQ ID NO: 17 VL DIVLTQPPSVSGAPGQRVTISCSGSSSNIGNHYVNWYQQLPGTAPKLLIYRNNHRPSGVPDRFSGSKSGTSASLAITGLQSEDEADYYCQSWDYSGFSTVFGGGTKLTVL
SEQ ID NO: 18 DNA VL GATATCGTCCTGACTCAGCCCCCTAGCGTCAGCGGCGCTCCCGGTCAGAGAGTGACTATTAGCTGTAGCGGCTCTAGCTCTAATATCGGTAATCACTACGTGAACTGGTATCAGCAGCTGCCCGGCACCGCCCCTAAGCTGCTGATCTATAGAAACAATCACCGGCCTAGCGGCGTGCCCGATAGGTTTAGCGGATCTAAGTCAGGCACTAGCGCTAGTCTGGCTATCACCGGACTGCAGTCAGAGGACGAGGCCGACTACTACTGTCAGTCCTGGGACTATAGCGGCTTTAGCACCGTGTTCGGCGGAGGCACTAAGCTGACCGTGCTG
SEQ ID NO: 19 輕鏈 DIVLTQPPSVSGAPGQRVTISCSGSSSNIGNHYVNWYQQLPGTAPKLLIYRNNHRPSGVPDRFSGSKSGTSASLAITGLQSEDEADYYCQSWDYSGFSTVFGGGTKLTVLGQPKAAPSVTLFPPSSEELQANKATLVCLISDFYPGAVTVAWKADSSPVKAGVETTTPSKQSNNKYAASSYLSLTPEQWKSHRSYSCQVTHEGSTVEKTVAPTECS
SEQ ID NO: 20 DNA輕鏈 GATATCGTCCTGACTCAGCCCCCTAGCGTCAGCGGCGCTCCCGGTCAGAGAGTGACTATTAGCTGTAGCGGCTCTAGCTCTAATATCGGTAATCACTACGTGAACTGGTATCAGCAGCTGCCCGGCACCGCCCCTAAGCTGCTGATCTATAGAAACAATCACCGGCCTAGCGGCGTGCCCGATAGGTTTAGCGGATCTAAGTCAGGCACTAGCGCTAGTCTGGCTATCACCGGACTGCAGTCAGAGGACGAGGCCGACTACTACTGTCAGTCCTGGGACTATAGCGGCTTTAGCACCGTGTTCGGCGGAGGCACTAAGCTGACCGTGCTGGGTCAGCCTAAGGCTGCCCCCAGCGTGACCCTGTTCCCCCCCAGCAGCGAGGAGCTGCAGGCCAACAAGGCCACCCTGGTGTGCCTGATCAGCGACTTCTACCCAGGCGCCGTGACCGTGGCCTGGAAGGCCGACAGCAGCCCCGTGAAGGCCGGCGTGGAGACCACCACCCCCAGCAAGCAGAGCAACAACAAGTACGCCGCCAGCAGCTACCTGAGCCTGACCCCCGAGCAGTGGAAGAGCCACAGGTCCTACAGCTGCCAGGTGACCCACGAGGGCAGCACCGTGGAAAAGACCGTGGCCCCAACCGAGTGCAGC
mAb2
SEQ ID NO: 21(卡巴特) HCDR1 VYGMN
SEQ ID NO: 22(卡巴特) HCDR2 IIWYDGDNQYYADSVKG
SEQ ID NO: 23(卡巴特) HCDR3 DLRTGPFDY
SEQ ID NO: 24(喬西亞) HCDR1 GFTFSVY
SEQ ID NO: 25(喬西亞) HCDR2 WYDGDN
SEQ ID NO: 26(喬西亞) HCDR3 DLRTGPFDY
SEQ ID NO: 27 VH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SVYGMNWVRQAPGKGLEWVAIIWYDGDNQ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GLRAEDTAVYYCARDLRTGPFDYWGQGTLVTVSS
SEQ ID NO: 28 DNA VH CAGGTGCAGCTGGTGGAGAGCGGCGGCGGCGTGGTGCAGCCCGGCAGGAGCCTGAGGCTGAGCTGCGCCGCCAGCGGCTTCACCTTCAGCGTGTACGGCATGAACTGGGTGAGGCAGGCCCCCGGCAAGGGCCTGGAGTGGGTGGCCATCATCTGGTACGACGGCGACAACCAGTACTACGCCGACAGCGTGAAGGGCAGGTTCACCATCAGCAGGGACAACAGCAAGAACACCCTGTACCTGCAGATGAACGGCCTGAGGGCCGAG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GGGACCTG AGGACCGGCCCCTTCGACTACTGGGGCCAGGGCACCCTGGTGACCGTGAGCAGC
SEQ ID NO: 29 重鏈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SVYGMNWVRQAPGKGLEWVAIIWYDGDNQ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GLRAEDTAVYYCARDLRTGP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30 DNA重鏈 CAGGTGCAGCTGGTGGAGAGCGGCGGCGGCGTGGTGCAGCCCGGCAGGAGCCTGAGGCTG AGCTGCGCCGCCAGCGGCTTCACCTTCAGCGTGTACGGCATGAACTGGGTGAGGCAGGCC CCCGGCAAGGGCCTGGAGTGGGTGGCCATCATCTGGTACGACGGCGACAACCAGTACTAC GCCGACAGCGTGAAGGGCAGGTTCACCATCAGCAGGGACAACAGCAAGAACACCCTGTAC CTGCAGATGAACGGCCTGAGGGCCGAGGACACCGCCGTGTACTACTGCGCCAGGGACCTG AGGACCGGCCCCTTCGACTACTGGGGCCAGGGCACCCTGGTGACCGTGAGCAGCGCCAGC ACCAAGGGCCCCAGCGTGTTCCCCCTGGCCCCCAGCAGCAAGAGCACCAGCGGCGGCACC GCCGCCCTGGGCTGCCTGGTGAAGGACTACTTCCCCGAGCCCGTGACCGTGAGCTGGAAC AGCGGCGCCCTGACCAGCGGCGTGCACACCTTCCCCGCCGTGCTGCAGAGCAGCGGCCTG TACAGCCTGAGCAGCGTGGTGACCGTGCCCAGCAGCAGCCTGGGCACCCAGACCTACATC TGCAACGTGAACCACAAGCCCAGCAACACCAAGGTGGACAAGAGGGTGGAGCCCAAGAGC TGCGACAAGACCCACACCTGCCCCCCCTGCCCCGCCCCCGAGCTGCTGGGCGGCCCCAGC GTGTTCCTGTTCCCCCCCAAGCCCAAGGACACCCTGATGATCAGCAGGACCCCCGAGGTG ACCTGCGTGGTGGTGGACGTGAGCCACGAGGACCCCGAGGTGAAGTTCAACTGGTACGTG GACGGCGTGGAGGTGCACAACGCCAAGACCAAGCCCAGGGAGGAGCAGTACAACAGCACC TACAGGGTGGTGAGCGTGCTGACCGTGCTGCACCAGGACTGGCTGAACGGCAAGGAGTAC AAGTGCAAGGTGAGCAACAAGGCCCTGCCCGCCCCCATCGAGAAGACCATCAGCAAGGCC AAGGGCCAGCCCAGGGAGCCCCAGGTGTACACCCTGCCCCCCAGCAGGGAGGAGATGACC AAGAACCAGGTGAGCCTGACCTGCCTGGTGAAGGGCTTCTACCCCAGCGACATCGCCGTG GAGTGGGAGAGCAACGGCCAGCCCGAGAACAACTACAAGACCACCCCCCCCGTGCTGGAC AGCGACGGCAGCTTCTTCCTGTACAGCAAGCTGACCGTGGACAAGAGCAGGTGGCAGCAG GGCAACGTGTTCAGCTGCAGCGTGATGCACGAGGCCCTGCACAACCACTACACCCAGAAG AGCCTGAGCCTGAGCCCCGGCAAG
SEQ ID NO: 31(卡巴特) LCDR1 RASQSIGSSLH
SEQ ID NO: 32(卡巴特) LCDR2 YASQSFS
SEQ ID NO: 33(卡巴特) LCDR3 HQSSSLPFT
SEQ ID NO: 34(喬西亞) LCDR1 SQSIGSS
SEQ ID NO: 35(喬西亞) LCDR2 YAS
SEQ ID NO: 36(喬西亞) LCDR3 SSSLPF
SEQ ID NO: 37 VL EIVLTQSPDFQSVTPKEKVTITCRASQSIGSSLHWYQQKPDQSPKLLIKYASQSFSGVPSRFSGSGSGTDFTLTINSLEAEDAAAYYCHQSSSLPFTFGPGTKVDIK
SEQ ID NO: 38 DNA VL GAGATCGTGCTGACCCAGTCACCCGACTTTCAGTCAGTGACCCCTAAAGAAAAAGTGACTATCACCTGTAGGGCCTCCCAGTCTATCGGCTCTAGCCTGCACTGGTATCAGCAGAAGCCCGATCAGTCACCTAAGCTGCTGATTAAGTACGCCTCTCAGTCCTTTAGCGGCGTGCCCTCTAGGTTTAGCGGCTCAGGCTCAGGCACCGACTTCACCCTGACTATCAATAGCCTGGAAGCCGAGGACGCCGCTGCCTACTACTGTCATCAGTCAAGTAGCCTGCCCTTCACCTTCGGCCCTGGCACTAAAGTGGATATTAAG
SEQ ID NO: 39 輕鏈 EIVLTQSPDFQSVTPKEKVTITCRASQSIGSSLHWYQQKPDQSPKLLIKYASQSFSGVPSRFSGSGSGTDFTLTINSLEAEDAAAYYCHQSSSLPFTFGPGTKVD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40 DNA輕鏈 GAGATCGTGCTGACCCAGTCACCCGACTTTCAGTCAGTGACCCCTAAAGAAAAAGTGACTATCACCTGTAGGGCCTCCCAGTCTATCGGCTCTAGCCTGCACTGGTATCAGCAGAAGCCCGATCAGTCACCTAAGCTGCTGATTAAGTACGCCTCTCAGTCCTTTAGCGGCGTGCCCTCTAGGTTTAGCGGCTCAGGCTCAGGCACCGACTTCACCCTGACTATCAATAGCCTGGAAGCCGAGGACGCCGCTGCCTACTACTGTCATCAGTCAAGTAGCCTGCCCTTCACCTTCGGCCCTGGCACTAAAGTGGATATTAAGCGTACGGTGGCCGCTCCCAGCGTGTTCATCTTCCCCCCCAGCGACGAGCAGCTGAAGAGCGGCACCGCCAGCGTGGTGTGCCTGCTGAACAACTTCTACCCCCGGGAGGCCAAGGTGCAGTGGAAGGTGGACAACGCCCTGCAGAGCGGCAACAGCCAGGAGAGCGTCACCGAGCAGGACAGCAAGGACTCCACCTACAGCCTGAGCAGCACCCTGACCCTGAGCAAGGCCGACTACGAGAAGCATAAGGTGTACGCCTGCGAGGTGACCCACCAGGGCCTGTCCAGCCCCGTGACCAAGAGCTTCAACAGGGGCGAGTGC
來自 mAb2 的第二部分      
SEQ ID NO: 41(組合的) HCDR1 GFTFSVYGMN
SEQ ID NO: 42(組合的) HCDR2 IIWYDGDNQYYADSVKG
SEQ ID NO: 43(組合的) HCDR3 DLRTGPFDY
SEQ ID NO: 44(卡巴特) HCDR1 VYGMN
SEQ ID NO: 45(卡巴特) HCDR2 IIWYDGDNQYYADSVKG
SEQ ID NO: 46(卡巴特) HCDR3 DLRTGPFDY
SEQ ID NO: 47(喬西亞) HCDR1 GFTFSVY
SEQ ID NO: 48(喬西亞) HCDR2 WYDGDN
SEQ ID NO: 49(喬西亞) HCDR3 DLRTGPFDY
SEQ ID NO: 50(IMGT) HCDR1 GFTFSVYG
SEQ ID NO: 51(IMGT) HCDR2 IWYDGDNQ
SEQ ID NO: 52(IMGT) HCDR3 ARDLRTGPFDY
SEQ ID NO: 53 VH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SVYGMNWVRQAPGKGLEWVAIIWYDGDNQ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GLRAEDTAVYYCARDLRTGPFDYWGQGTLVTVSS
SEQ ID NO: 54 DNA VH CAGGTGCAGCTGGTGGAATCAGGCGGCGGAGTGGTGCAGCCTGGTAGATCACTGAGACTGAGCTGCGCTGCTAGTGGCTTCACCTTTAGCGTCTACGGAATGAACTGGGTCCGACAGGCCCCTGGGAAAGGCCTGGAGTGGGTGGCAATTATCTGGTACGACGGCGATAATCAGTACTACGCCGATAGCGTGAAGGGACGGTTCACTATCTCTAGGGATAACTCTAAGAACACCCTGTACCTGCAGATGAACGGCCTGAGAGCCGAGGACACCGCCGTCTACTACTGCGCTAGGGACCTGAGAACCGGCCCCTTCGACTACTGGGGACAGGGCACCCTGGTCACCGTGTCTAGC
SEQ ID NO: 55 重鏈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SVYGMNWVRQAPGKGLEWVAIIWYDGDNQ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GLRAEDTAVYYCARDLRTGP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CTLPPSR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56 DNA重鏈 CAGGTGCAGCTGGTGGAATCAGGCGGCGGAGTGGTGCAGCCTGGTAGATCACTGAGACTGAGCTGCGCTGCTAGTGGCTTCACCTTTAGCGTCTACGGAATGAACTGGGTCCGACAGGCCCCTGGGAAAGGCCTGGAGTGGGTGGCAATTATCTGGTACGACGGCGATAATCAGTACTACGCCGATAGCGTGAAGGGACGGTTCACTATCTCTAGGGATAACTCTAAGAACACCCTGTACCTGCAGATGAACGGCCTGAGAGCCGAGGACACCGCCGTCTACTACTGCGCTAGGGACCTGAGAACCGGCCCCTTCGACTACTGGGGACAGGGCACCCTGGTCACCGTGTCTAGCGCCTCTACTAAGGGCCCAAGCGTGTTCCCCCTGGCCCCTAGCTCTAAGTCTACTAGCGGAGGCACCGCCGCTCTGGGCTGCCTGGTCAAGGACTACTTCCCCGAGCCCGTGACCGTCAGCTGGAATAGCGGCGCTCTGACTAGCGGAGTGCACACCTTCCCCGCCGTGCTGCAGTCTAGCGGCCTGTATAGCCTGTCTAGCGTCGTGACCGTGCCTAGCTCTAGCCTGGGCACTCAGACCTATATCTGTAACGTGAACCACAAGCCCTCTAACACTAAGGTGGACAAGCGGGTGGAACCTAAGTCCTGCGATAAGACTCACACCTGTCCTCCCTGCCCTGCCCCTGAGGCTGCCGGAGGACCTAGCGTGTTCCTGTTCCCACCTAAGCCTAAAGACACCCTGATGATCTCTAGGACCCCCGAAGTGACCTGCGTGGTGGTGGACGTCTCACACGAGGACCCTGAAGTGAAGTTTAATTGGTACGTGGACGGCGTGGAAGTGCACAACGCTAAGACTAAGCCTAGAGAGGAACAGTATAACTCTACCTATAGGGTCGTCAGCGTGCTGACAGTGCTGCACCAGGACTGGCTGAACGGGAAAGAGTATAAGTGTAAAGTGTCTAACAAGGCCCTGCCAGCCCCTATCGAAAAGACTATCTCTAAGGCTAAGGGGCAGCCTAGAGAACCCCAAGTGTGCACTCTGCCCCCTAGTAGAGAAGAGATGACTAAGAATCAGGTGTCACTGAGCTGTGCCGTGAAGGGCTTCTACCCTAGCGATATCGCCGTGGAGTGGGAGAGCAACGGCCAGCCCGAGAACAACTACAAGACCACCCCCCCAGTGCTGGACAGCGACGGCAGCTTCTTCCTGGTGAGCAAGCTGACCGTGGACAAGTCCAGGTGGCAGCAGGGCAACGTGTTCAGCTGCAGCGTGATGCACGAGGCCCTGCACAACCACTACACCCAGAAGTCCCTGAGCCTGAGCCCCGGCAAG
SEQ ID NO: 57(組合的) LCDR1 RASQSIGSSLH
SEQ ID NO: 58(組合的) LCDR2 YASQSFS
SEQ ID NO: 59(組合的) LCDR3 HQSSSLPFT
SEQ ID NO: 60(卡巴特) LCDR1 RASQSIGSSLH
SEQ ID NO: 61(卡巴特) LCDR2 YASQSFS
SEQ ID NO: 62(卡巴特) LCDR3 HQSSSLPFT
SEQ ID NO: 63(喬西亞) LCDR1 SQSIGSS
SEQ ID NO: 64(喬西亞) LCDR2 YAS
SEQ ID NO: 65(喬西亞) LCDR3 SSSLPF
SEQ ID NO: 66(IMGT) LCDR1 QSIGSS
SEQ ID NO: 67(IMGT) LCDR2 YASQSFSGVP
SEQ ID NO: 68(IMGT) LCDR3 HQSSSLPFT
SEQ ID NO: 69 VL EIVLTQSPDFQSVTPKEKVTITCRASQSIGSSLHWYQQKPDQSPKLLIKYASQSFSGVPSRFSGSGSGTDFTLTINSLEAEDAAAYYCHQSSSLPFTFGPGTKVDIK
SEQ ID NO: 70 DNA VL GAGATCGTGCTGACCCAGTCACCCGACTTTCAGTCAGTGACCCCTAAAGAAAAAGTGACTATCACCTGTAGGGCCTCCCAGTCTATCGGCTCTAGCCTGCACTGGTATCAGCAGAAGCCCGATCAGTCACCTAAGCTGCTGATTAAGTACGCCTCTCAGTCCTTTAGCGGCGTGCCCTCTAGGTTTAGCGGCTCAGGCTCAGGCACCGACTTCACCCTGACTATCAATAGCCTGGAAGCCGAGGACGCCGCTGCCTACTACTGTCATCAGTCAAGTAGCCTGCCCTTCACCTTCGGCCCTGGCACTAAAGTGGATATTAAG
SEQ ID NO: 71 輕鏈 EIVLTQSPDFQSVTPKEKVTITCRASQSIGSSLHWYQQKPDQSPKLLIKYASQSFSGVPSRFSGSGSGTDFTLTINSLEAEDAAAYYCHQSSSLPFTFGPGTKVD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SEQ ID NO: 72 DNA輕鏈 GAGATCGTGCTGACCCAGTCACCCGACTTTCAGTCAGTGACCCCTAAAGAAAAAGTGACTATCACCTGTAGGGCCTCCCAGTCTATCGGCTCTAGCCTGCACTGGTATCAGCAGAAGCCCGATCAGTCACCTAAGCTGCTGATTAAGTACGCCTCTCAGTCCTTTAGCGGCGTGCCCTCTAGGTTTAGCGGCTCAGGCTCAGGCACCGACTTCACCCTGACTATCAATAGCCTGGAAGCCGAGGACGCCGCTGCCTACTACTGTCATCAGTCAAGTAGCCTGCCCTTCACCTTCGGCCCTGGCACTAAAGTGGATATTAAGCGTACGGTGGCCGCTCCCAGCGTGTTCATCTTCCCCCCCAGCGACGAGCAGCTGAAGAGCGGCACCGCCAGCGTGGTGTGCCTGCTGAACAACTTCTACCCCCGGGAGGCCAAGGTGCAGTGGAAGGTGGACAACGCCCTGCAGAGCGGCAACAGCCAGGAGAGCGTCACCGAGCAGGACAGCAAGGACTCCACCTACAGCCTGAGCAGCACCCTGACCCTGAGCAAGGCCGACTACGAGAAGCATAAGGTGTACGCCTGCGAGGTGACCCACCAGGGCCTGTCCAGCCCCGTGACCAAGAGCTTCAACAGGGGCGAGTGC
來自 mAb1 的第一部分      
SEQ ID NO: 73(組合的) HCDR1 GGTFKSYAIS
SEQ ID NO: 74(組合的) HCDR2 NIIPMTGQTYYAQKFQG
SEQ ID NO: 75(組合的) HCDR3 AAYHPLVFDN
SEQ ID NO: 76(卡巴特) HCDR1 SYAIS
SEQ ID NO: 77(卡巴特) HCDR2 NIIPMTGQTYYAQKFQG
SEQ ID NO: 78(卡巴特) HCDR3 AAYHPLVFDN
SEQ ID NO: 79(喬西亞) HCDR1 GGTFKSY
SEQ ID NO: 80(喬西亞) HCDR2 IPMTGQ
SEQ ID NO: 81(喬西亞) HCDR3 AAYHPLVFDN
SEQ ID NO: 82(IMGT) HCDR1 GGTFKSYA
SEQ ID NO: 83(IMGT) HCDR2 IIPMTGQT
SEQ ID NO: 84(IMGT) HCDR3 ARAAYHPLVFDN
SEQ ID NO: 85 VH E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KSYAISWVRQAPGQGLEWMGNIIPMTGQTY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AAYHPLVFDNWGQGTLVTVSS
SEQ ID NO: 86 DNA VH GAGGTGCAGCTGGTGCAGTCAGGCGCCGAAGTGAAGAAACCCGGCTCTAGCGTGAAAGTCAGCTGTAAAGCTAGTGGCGGCACCTTCAAGTCCTACGCTATTAGCTGGGTCAGACAGGCCCCAGGTCAGGGCCTGGAGTGGATGGGCAATATTATCCCTATGACCGGTCAGACCTACTACGCTCAGAAATTTCAGGGTAGAGTGACTATCACCGCCGACGAGTCTACTAGCACCGCCTATATGGAACTGTCTAGCCTGAGATCAGAGGACACCGCCGTCTACTACTGCGCTAGAGCCGCCTATCACCCCCTGGTGTTCGATAACTGGGGTCAGGGCACCCTGGTCACCGTGTCTAGC
SEQ ID NO: 87 重鏈 E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GTFKSYAISWVRQAPGQGLEWMGNIIPMTGQTYYAQKFQGRVTITADESTSTAYMELSSLRSEDTAVYYCARAAYHPLVFDN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R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CR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SEQ ID NO: 88 DNA重鏈 GAGGTGCAGCTGGTGCAGTCAGGCGCCGAAGTGAAGAAACCCGGCTCTAGCGTGAAAGTCAGCTGTAAAGCTAGTGGCGGCACCTTCAAGTCCTACGCTATTAGCTGGGTCAGACAGGCCCCAGGTCAGGGCCTGGAGTGGATGGGCAATATTATCCCTATGACCGGTCAGACCTACTACGCTCAGAAATTTCAGGGTAGAGTGACTATCACCGCCGACGAGTCTACTAGCACCGCCTATATGGAACTGTCTAGCCTGAGATCAGAGGACACCGCCGTCTACTACTGCGCTAGAGCCGCCTATCACCCCCTGGTGTTCGATAACTGGGGTCAGGGCACCCTGGTCACCGTGTCTAGCGCTAGCACTAAGGGCCCCTCAGTGTTCCCCCTGGCCCCTAGCTCTAAGTCTACTAGCGGCGGCACCGCCGCTCTGGGCTGCCTGGTGAAAGACTACTTCCCCGAGCCCGTGACCGTGTCATGGAATAGCGGCGCTCTGACTAGCGGAGTGCACACCTTCCCCGCCGTGCTGCAGTCTAGCGGCCTGTATAGCCTGTCTAGCGTGGTGACCGTGCCTAGCTCTAGCCTGGGCACTCAGACCTACATCTGTAACGTGAACCACAAGCCCTCTAACACTAAGGTGGACAAGCGGGTGGAACCTAAGTCCTGCGATAAGACTCACACCTGTCCCCCCTGCCCTGCCCCTGAGGCTGCCGGAGGACCTAGCGTGTTCCTGTTCCCACCTAAGCCTAAGGACACCCTGATGATCTCTAGGACCCCCGAAGTGACCTGCGTGGTGGTGGATGTGTCTCACGAGGACCCTGAAGTGAAGTTCAATTGGTACGTGGACGGCGTGGAAGTGCACAACGCTAAGACTAAGCCTAGAGAGGAACAGTATAACTCCACCTATAGAGTGGTGTCAGTGCTGACCGTGCTGCATCAGGACTGGCTGAACGGCAAAGAGTATAAGTGTAAAGTCTCTAACAAGGCCCTGCCAGCCCCTATCGAAAAGACTATCTCTAAGGCTAAGGGCCAGCCTAGAGAACCTCAGGTGTACACCCTGCCCCCCTGTAGAGAAGAGATGACTAAGAATCAGGTGTCCCTGTGGTGTCTGGTGAAAGGCTTCTACCCTAGCGATATCGCCGTGGAATGGGAGTCTAACGGCCAGCCCGAGAACAACTATAAGACTACCCCCCCTGTGCTGGATAGCGACGGCTCATTCTTCCTGTACTCTAAGCTGACCGTGGACAAGTCTAGGTGGCAGCAGGGCAATGTGTTTAGCTGTAGCGTGATGCACGAGGCCCTGCATAATCACTACACTCAGAAGTCACTGAGCCTGAGCCCCGGCAAG
SEQ ID NO: 89(組合的) LCDR1 SGSSSNIGNHYVN
SEQ ID NO: 90(組合的) LCDR2 RNNHRPS
SEQ ID NO: 91(組合的) LCDR3 QSWDYSGFSTV
SEQ ID NO: 92(卡巴特) LCDR1 SGSSSNIGNHYVN
SEQ ID NO: 93(卡巴特) LCDR2 RNNHRPS
SEQ ID NO: 94(卡巴特) LCDR3 QSWDYSGFSTV
SEQ ID NO: 95(喬西亞) LCDR1 SSSNIGNHY
SEQ ID NO: 96(喬西亞) LCDR2 RNN
SEQ ID NO: 97(喬西亞) LCDR3 WDYSGFST
SEQ ID NO: 98(IMGT) LCDR1 SSNIGNHY
SEQ ID NO: 99(IMGT) LCDR2 RNN
SEQ ID NO: 100(IMGT) LCDR3 QSWDYSGFSTV
SEQ ID NO: 101 VL DIVLTQPPSVSGAPGQRVTISCSGSSSNIGNHYVNWYQQLPGTAPKLLIYRNNHRPSGVPDRFSGSKSGTSASLAITGLQSEDEADYYCQSWDYSGFSTVFGGGTKLTVL
SEQ ID NO: 102 DNA VL GATATCGTCCTGACTCAGCCCCCTAGCGTCAGCGGCGCTCCCGGTCAGAGAGTGACTATTAGCTGTAGCGGCTCTAGCTCTAATATCGGTAATCACTACGTGAACTGGTATCAGCAGCTGCCCGGCACCGCCCCTAAGCTGCTGATCTATAGAAACAATCACCGGCCTAGCGGCGTGCCCGATAGGTTTAGCGGATCTAAGTCAGGCACTAGCGCTAGTCTGGCTATCACCGGACTGCAGTCAGAGGACGAGGCCGACTACTACTGTCAGTCCTGGGACTATAGCGGCTTTAGCACCGTGTTCGGCGGAGGCACTAAGCTGACCGTGCTG
SEQ ID NO: 103 輕鏈 DIVLTQPPSVSGAPGQRVTISCSGSSSNIGNHYVNWYQQLPGTAPKLLIYRNNHRPSGVPDRFSGSKSGTSASLAITGLQSEDEADYYCQSWDYSGFSTVFGGGTKLTVLGQPKAAPSVTLFPPSSEELQANKATLVCLISDFYPGAVTVAWKADSSPVKAGVETTTPSKQSNNKYAASSYLSLTPEQWKSHRSYSCQVTHEGSTVEKTVAPTECS
SEQ ID NO: 104 DNA輕鏈 GATATCGTCCTGACTCAGCCCCCTAGCGTCAGCGGCGCTCCCGGTCAGAGAGTGACTATTAGCTGTAGCGGCTCTAGCTCTAATATCGGTAATCACTACGTGAACTGGTATCAGCAGCTGCCCGGCACCGCCCCTAAGCTGCTGATCTATAGAAACAATCACCGGCCTAGCGGCGTGCCCGATAGGTTTAGCGGATCTAAGTCAGGCACTAGCGCTAGTCTGGCTATCACCGGACTGCAGTCAGAGGACGAGGCCGACTACTACTGTCAGTCCTGGGACTATAGCGGCTTTAGCACCGTGTTCGGCGGAGGCACTAAGCTGACCGTGCTGGGTCAGCCTAAGGCTGCCCCCAGCGTGACCCTGTTCCCCCCCAGCAGCGAGGAGCTGCAGGCCAACAAGGCCACCCTGGTGTGCCTGATCAGCGACTTCTACCCAGGCGCCGTGACCGTGGCCTGGAAGGCCGACAGCAGCCCCGTGAAGGCCGGCGTGGAGACCACCACCCCCAGCAAGCAGAGCAACAACAAGTACGCCGCCAGCAGCTACCTGAGCCTGACCCCCGAGCAGTGGAAGAGCCACAGGTCCTACAGCTGCCAGGTGACCCACGAGGGCAGCACCGTGGAAAAGACCGTGGCCCCAACCGAGTGCAGC
在本申請之全文中,如果說明書文本(例如, 22)與序列表之間存在差異,則以說明書文本為準。
[ 1]係NLRC4蛋白的功能結構域之示意圖。翼狀螺旋結構域(WHD)中的H443P和S445P突變在臨床上與主要的皮膚表型相關。體細胞突變導致的T177A變體呈現出與NOMID類似的臨床表型。發生在核苷酸結合結構域(NBD)和相鄰螺旋結構域1(HD1)的NLRC4-GOF突變可在生命早期呈現出突出的危及生命的胃腸道表型(從(Romberg等人 2017)修改)。
[ 2]係用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治療NLCR4-GOF炎性體病變的臨床研究的治療方案之示意圖。A:總體研究設計。B:研究設計第1階段。C:研究設計第2階段。D. 研究設計第3階段。
[ 3]描繪了如所預測的(線)和如所測量的(數據點),來自首次人類健康志願者研究的bbmAb1血清濃度隨時間變化之曲線。
[ 4]描繪了相對於重組IL-18 BP和卡那吉努單抗治療(灰色陰影),以10 mg/kg i.v.投與靶向IL-1β和IL-18兩者的雙特異性抗體(例如,bbmAb1)後預測的游離IL-18和IL-1β濃度。虛線係指定量下限(LLOQ)。

          <![CDATA[<110> 瑞士商諾華公司(NOVARTIS AG)]]>
          <![CDATA[<120>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CDATA[<130> PAT058994-US-PSP]]>
          <![CDATA[<140>]]>
          <![CDATA[<141>]]>
          <![CDATA[<150> ]]>
          <![CDATA[<151> ]]>
          <![CDATA[<160> 104   ]]>
          <![CDATA[<170> PatentIn 3.5版]]>
          <![CDATA[<210> 1]]>
          <![CDATA[<211> 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
          Ser Tyr Ala Ile Ser 
          1               5   
          <![CDATA[<210> 2]]>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Gln 
          1               5                   10                  15      
          Gly 
          <![CDATA[<210> 3]]>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4]]>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1               5           
          <![CDATA[<210> 5]]>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1               5       
          <![CDATA[<210> 6]]>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7]]>
          <![CDATA[<211> 11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7]]>
          Glu Val Gln Leu Val Gln Ser Gly Ala Glu Val Lys Lys Pro Gly Ser 
          1               5                   10                  15      
          Ser Val Lys Val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20                  25                  30          
          Ala Ile Ser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Gln Gly Leu Glu Trp Met 
                  35                  40                  45              
          Gly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50                  55                  60                  
          Gln Gly Arg Val Thr Ile Thr Ala Asp Glu Ser Thr Ser Thr Ala Tyr 
          65                  70                  75                  80  
          Met Glu Leu Ser Ser Leu Arg Ser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CDATA[<210> 8]]>
          <![CDATA[<211> 356]]>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8]]>
          gaggtgcagc tggtgcagag cggcgccgag gtgaagaagc ccggcagcag cgtgaaggtg       60
          agctgcaagg ccagcggcgg caccttcaag agctacgcca tcagctgggt gaggcaggcc      120
          cccggccagg gcctggagtg gatgggcaac atcatcccca tgaccggcca gacctactac      180
          gcccagaagt tccagggcag ggtgaccatc accgccgacg agagcaccag caccgc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gagcgaggac accgccgtgt actactgcgc cagggccgcc      300
          taccaccccc tggtgttcga caactgggcc agggcaccct ggtgaccgtg agcagc          356
          <![CDATA[<210> 9]]>
          <![CDATA[<211> 44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9]]>
          Glu Val Gln Leu Val Gln Ser Gly Ala Glu Val Lys Lys Pro Gly Ser 
          1               5                   10                  15      
          Ser Val Lys Val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20                  25                  30          
          Ala Ile Ser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Gln Gly Leu Glu Trp Met 
                  35                  40                  45              
          Gly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50                  55                  60                  
          Gln Gly Arg Val Thr Ile Thr Ala Asp Glu Ser Thr Ser Thr Ala Tyr 
          65                  70                  75                  80  
          Met Glu Leu Ser Ser Leu Arg Ser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115                 120                 125             
          Pro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130                 135                 140                 
          Gly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145                 150                 155                 160 
          Asn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165                 170                 175     
          Gln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180                 185                 190         
          Ser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195                 200                 205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Arg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210                 215                 220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Ala Ala Gly Gly Pro 
          225                 230                 235                 240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245                 250                 255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260                 265                 270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275                 280                 285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290                 295                 300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305                 310                 315                 320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325                 330                 335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340                 345                 350         
          Leu Pro Pro Ser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355                 360                 365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370                 375                 380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385                 390                 395                 400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405                 410                 415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420                 425                 430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435                 440                 445             
          Lys 
          <![CDATA[<210> 10]]>
          <![CDATA[<211> 1347]]>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10]]>
          gaggtgcagc tggtgcagag cggcgccgag gtgaagaagc ccggcagcag cgtgaaggtg       60
          agctgcaagg ccagcggcgg caccttcaag agctacgcca tcagctgggt gaggcaggcc      120
          cccggccagg gcctggagtg gatgggcaac atcatcccca tgaccggcca gacctactac      180
          gcccagaagt tccagggcag ggtgaccatc accgccgacg agagcaccag caccgcctac      240
          atggagctga gcagcctgag gagcgaggac accgccgtgt actactgcgc cagggccgcc      300
          taccaccccc tggtgttcga caactggggc cagggcaccc tggtgaccgt gagcagcgcc      360
          agcaccaagg gccccagcgt gttccccctg gcccccagca gcaagagcac cagcggcggc      420
          accgccgccc tgggctgcct ggtgaaggac tacttccccg agcccgtgac cgtgagctgg      480
          aacagcggcg ccctgaccag cggcgtgcac accttccccg ccgtgctgca gagcagcggc      540
          ctgtacagcc tgagcagcgt ggtgaccgtg cccagcagca gcctgggcac ccagacctac      600
          atctgcaacg tgaaccacaa gcccagcaac accaaggtgg acaagagggt ggagcccaag      660
          agctgcgaca agacccacac ctgccccccc tgccccgccc ccgaggccgc cggcggcccc      720
          agcgtgttcc tgttcccccc caagcccaag gacaccctga tgatcagcag gacccccgag      780
          gtgacctgcg tggtggtgga cgtgagccac gaggaccccg aggtgaagtt caactggtac      840
          gtggacggcg tggaggtgca caacgccaag accaagccca gggaggagca gtacaacagc      900
          acctacaggg tggtgagcgt gctgaccgtg ctgcaccagg actggctgaa cggcaaggag      960
          tacaagtgca aggtgagcaa caaggccctg cccgccccca tcgagaagac catcagcaag     1020
          gccaagggcc agcccaggga gccccaggtg tacaccctgc cccccagcag ggaggagatg     1080
          accaagaacc aggtgagcct gacctgcctg gtgaagggct tctaccccag cgacatcgcc     1140
          gtggagtggg agagcaacgg ccagcccgag aacaactaca agaccacccc ccccgtgctg     1200
          gacagcgacg gcagcttctt cctgtacagc aagctgaccg tggacaagag caggtggcag     1260
          cagggcaacg tgttcagctg cagcgtgatg cacgaggccc tgcacaacca ctacacccag     1320
          aagagcctga gcctgagccc cggcaag                                         1347
          <![CDATA[<210> 11]]>
          <![CDATA[<211> 1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1]]>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Val Asn 
          1               5                   10              
          <![CDATA[<210> 12]]>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2]]>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1               5           
          <![CDATA[<210> 13]]>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3]]>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Val 
          1               5                   10      
          <![CDATA[<210> 14]]>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4]]>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1               5                   
          <![CDATA[<210> 15]]>
          <![CDATA[<211> 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5]]>
          Arg Asn Asn 
          1           
          <![CDATA[<210> 16]]>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6]]>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1               5               
          <![CDATA[<210> 17]]>
          <![CDATA[<211> 1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17]]>
          Asp Ile Val Leu Thr Gln Pro Pro Ser Val Ser Gly Ala Pro Gly Gln 
          1               5                   10                  15      
          Arg Val Thr Ile Ser Cys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20                  25                  30          
          Tyr Val Asn Trp Tyr Gln Gln Leu Pro Gly Thr Ala Pro Lys Leu Leu 
                  35                  40                  45              
          Ile Tyr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50                  55                  60                  
          Gly Ser Lys Ser Gly Thr Ser Ala Ser Leu Ala Ile Thr Gly Leu Gln 
          65                  70                  75                  80  
          Ser Glu Asp Glu Ala Asp Tyr Tyr Cys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85                  90                  95      
          Phe Ser Thr Val Phe Gly Gly Gly Thr Lys Leu Thr Val Leu 
                      100                 105                 110 
          <![CDATA[<210> 18]]>
          <![CDATA[<211> 33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18]]>
          gatatcgtcc tgactcagcc ccctagcgtc agcggcgctc ccggtcagag agtgactatt       60
          agctgtagcg gctctagctc taatatcggt aatcactacg tgaactggta tcagcagctg      120
          cccggcaccg cccctaagct gctgatctat agaaacaatc accggcctag cggcgtgccc      180
          gataggttta gcggatctaa gtcaggcact agcgctagtc tggctatcac cggactgcag      240
          tcagaggacg aggccgacta ctactgtcag tcctgggact atagcggctt tagcaccgtg      300
          ttcggcggag gcactaagct gaccgtgctg                                       330
          <![CDATA[<210> 19]]>
          <![CDATA[<211> 21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19]]>
          Asp Ile Val Leu Thr Gln Pro Pro Ser Val Ser Gly Ala Pro Gly Gln 
          1               5                   10                  15      
          Arg Val Thr Ile Ser Cys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20                  25                  30          
          Tyr Val Asn Trp Tyr Gln Gln Leu Pro Gly Thr Ala Pro Lys Leu Leu 
                  35                  40                  45              
          Ile Tyr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50                  55                  60                  
          Gly Ser Lys Ser Gly Thr Ser Ala Ser Leu Ala Ile Thr Gly Leu Gln 
          65                  70                  75                  80  
          Ser Glu Asp Glu Ala Asp Tyr Tyr Cys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85                  90                  95      
          Phe Ser Thr Val Phe Gly Gly Gly Thr Lys Leu Thr Val Leu Gly Gln 
                      100                 105                 110         
          Pro Lys Ala Ala Pro Ser Val Thr Leu Phe Pro Pro Ser Ser Glu Glu 
                  115                 120                 125             
          Leu Gln Ala Asn Lys Ala Thr Leu Val Cys Leu Ile Ser Asp Phe Tyr 
              130                 135                 140                 
          Pro Gly Ala Val Thr Val Ala Trp Lys Ala Asp Ser Ser Pro Val Lys 
          145                 150                 155                 160 
          Ala Gly Val Glu Thr Thr Thr Pro Ser Lys Gln Ser Asn Asn Lys Tyr 
                          165                 170                 175     
          Ala Ala Ser Ser Tyr Leu Ser Leu Thr Pro Glu Gln Trp Lys Ser His 
                      180                 185                 190         
          Arg Ser Tyr Ser Cys Gln Val Thr His Glu Gly Ser Thr Val Glu Lys 
                  195                 200                 205             
          Thr Val Ala Pro Thr Glu Cys Ser 
              210                 215     
          <![CDATA[<210> 20]]>
          <![CDATA[<211> 648]]>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20]]>
          gatatcgtcc tgactcagcc ccctagcgtc agcggcgctc ccggtcagag agtgactatt       60
          agctgtagcg gctctagctc taatatcggt aatcactacg tgaactggta tcagcagctg      120
          cccggcaccg cccctaagct gctgatctat agaaacaatc accggcctag cggcgtgccc      180
          gataggttta gcggatctaa gtcaggcact agcgctagtc tggctatcac cggactgcag      240
          tcagaggacg aggccgacta ctactgtcag tcctgggact atagcggctt tagcaccgtg      300
          ttcggcggag gcactaagct gaccgtgctg ggtcagccta aggctgcccc cagcgtgacc      360
          ctgttccccc ccagcagcga ggagctgcag gccaacaagg ccaccctggt gtgcctgatc      420
          agcgacttct acccaggcgc cgtgaccgtg gcctggaagg ccgacagcag ccccgtgaag      480
          gccggcgtgg agaccaccac ccccagcaag cagagcaaca acaagtacgc cgccagcagc      540
          tacctgagcc tgacccccga gcagtggaag agccacaggt cctacagctg ccaggtgacc      600
          cacgagggca gcaccgtgga aaagaccgtg gccccaaccg agtgcagc                   648
          <![CDATA[<210> 21]]>
          <![CDATA[<211> 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1]]>
          Val Tyr Gly Met Asn 
          1               5   
          <![CDATA[<210> 22]]>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2]]>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Lys 
          1               5                   10                  15      
          Gly 
          <![CDATA[<210> 23]]>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3]]>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CDATA[<210> 24]]>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4]]>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1               5           
          <![CDATA[<210> 25]]>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5]]>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1               5       
          <![CDATA[<210> 26]]>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26]]>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CDATA[<210> 27]]>
          <![CDATA[<211> 11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27]]>
          Gln Val Gln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20                  25                  30          
          Gly Met Asn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Gly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100                 105                 110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CDATA[<210> 28]]>
          <![CDATA[<211> 354]]>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28]]>
          caggtgcagc tggtggagag cggcggcggc gtggtgcagc ccggcaggag cctgaggctg       60
          agctgcgccg ccagcggctt caccttcagc gtgtacggca tgaactgggt gaggcaggcc      120
          cccggcaagg gcctggagtg ggtggccatc atctggtacg acggcgacaa ccagtactac      180
          gccgacagcg tgaagggcag gttcaccatc agcagggaca acagcaagaa caccctgtac      240
          ctgcagatga acggcctgag ggccgaggac accgccgtgt actactgcgc cagggacctg      300
          aggaccggcc ccttcgacta ctggggccag ggcaccctgg tgaccgtgag cagc            354
          <![CDATA[<210> 29]]>
          <![CDATA[<211> 44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29]]>
          Gln Val Gln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20                  25                  30          
          Gly Met Asn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Gly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100                 105                 110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Pro 
                  115                 120                 125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Gly 
              130                 135                 140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Asn 
          145                 150                 155                 160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Gln 
                          165                 170                 175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Ser 
                      180                 185                 190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195                 200                 205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Arg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Thr 
              210                 215                 220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Leu Leu Gly Gly Pro Ser 
          225                 230                 235                 240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Arg 
                          245                 250                 255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260                 265                 270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275                 280                 285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290                 295                 300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305                 310                 315                 320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325                 330                 335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Leu 
                      340                 345                 350         
          Pro Pro Ser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Thr Cys 
                  355                 360                 365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370                 375                 380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385                 390                 395                 400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405                 410                 415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420                 425                 430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Lys 
                  435                 440                 445             
          <![CDATA[<210> 30]]>
          <![CDATA[<211> 1344]]>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30]]>
          caggtgcagc tggtggagag cggcggcggc gtggtgcagc ccggcaggag cctgaggctg       60
          agctgcgccg ccagcggctt caccttcagc gtgtacggca tgaactgggt gaggcaggcc      120
          cccggcaagg gcctggagtg ggtggccatc atctggtacg acggcgacaa ccagtactac      180
          gccgacagcg tgaagggcag gttcaccatc agcagggaca acagcaagaa caccctgtac      240
          ctgcagatga acggcctgag ggccgaggac accgccgtgt actactgcgc cagggacctg      300
          aggaccggcc ccttcgacta ctggggccag ggcaccctgg tgaccgtgag cagcgccagc      360
          accaagggcc ccagcgtgtt ccccctggcc cccagcagca agagcaccag cggcggcacc      420
          gccgccctgg gctgcctggt gaaggactac ttccccgagc ccgtgaccgt gagctggaac      480
          agcggcgccc tgaccagcgg cgtgcacacc ttccccgccg tgctgcagag cagcggcctg      540
          tacagcctga gcagcgtggt gaccgtgccc agcagcagcc tgggcaccca gacctacatc      600
          tgcaacgtga accacaagcc cagcaacacc aaggtggaca agagggtgga gcccaagagc      660
          tgcgacaaga cccacacctg ccccccctgc cccgcccccg agctgctggg cggccccagc      720
          gtgttcctgt tcccccccaa gcccaaggac accctgatga tcagcaggac ccccgaggtg      780
          acctgcgtgg tggtggacgt gagccacgag gaccccgagg tgaagttcaa ctggtacgtg      840
          gacggcgtgg aggtgcacaa cgccaagacc aagcccaggg aggagcagta caacagcacc      900
          tacagggtgg tgagcgtgct gaccgtgctg caccaggact ggctgaacgg caaggagtac      960
          aagtgcaagg tgagcaacaa ggccctgccc gcccccatcg agaagaccat cagcaaggcc     1020
          aagggccagc ccagggagcc ccaggtgtac accctgcccc ccagcaggga ggagatgacc     1080
          aagaaccagg tgagcctgac ctgcctggtg aagggcttct accccagcga catcgccgtg     1140
          gagtgggaga gcaacggcca gcccgagaac aactacaaga ccaccccccc cgtgctggac     1200
          agcgacggca gcttcttcct gtacagcaag ctgaccgtgg acaagagcag gtggcagcag     1260
          ggcaacgtgt tcagctgcag cgtgatgcac gaggccctgc acaaccacta cacccagaag     1320
          agcctgagcc tgagccccgg caag                                            1344
          <![CDATA[<210> 31]]>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1]]>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Leu His 
          1               5                   10      
          <![CDATA[<210> 32]]>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2]]>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1               5           
          <![CDATA[<210> 33]]>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3]]>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Thr 
          1               5                   
          <![CDATA[<210> 34]]>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4]]>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1               5           
          <![CDATA[<210> 35]]>
          <![CDATA[<211> 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5]]>
          Tyr Ala Ser 
          1           
          <![CDATA[<210> 36]]>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36]]>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1               5       
          <![CDATA[<210> 37]]>
          <![CDATA[<211> 10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37]]>
          Glu Ile Val Leu Thr Gln Ser Pro Asp Phe Gln Ser Val Thr Pro Lys 
          1               5                   10                  15      
          Glu Lys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20                  25                  30          
          Leu His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Asp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Lys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Asn Ser Leu Glu Ala 
          65                  70                  75                  80  
          Glu Asp Ala Ala Ala Tyr Tyr Cys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85                  90                  95      
          Thr Phe Gly Pro Gly Thr Lys Val Asp Ile Lys 
                      100                 105         
          <![CDATA[<210> 38]]>
          <![CDATA[<211> 321]]>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38]]>
          gagatcgtgc tgacccagtc acccgacttt cagtcagtga cccctaaaga aaaagtgact       60
          atcacctgta gggcctccca gtctatcggc tctagcctgc actggtatca gcagaagccc      120
          gatcagtcac ctaagctgct gattaagtac gcctctcagt cctttagcgg cgtgccctct      180
          aggtttagcg gctcaggctc aggcaccgac ttcaccctga ctatcaatag cctggaagcc      240
          gaggacgccg ctgcctacta ctgtcatcag tcaagtagcc tgcccttcac cttcggccct      300
          ggcactaaag tggatattaa g                                                321
          <![CDATA[<210> 39]]>
          <![CDATA[<211> 214]]>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39]]>
          Glu Ile Val Leu Thr Gln Ser Pro Asp Phe Gln Ser Val Thr Pro Lys 
          1               5                   10                  15      
          Glu Lys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20                  25                  30          
          Leu His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Asp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Lys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Asn Ser Leu Glu Ala 
          65                  70                  75                  80  
          Glu Asp Ala Ala Ala Tyr Tyr Cys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85                  90                  95      
          Thr Phe Gly Pro Gly Thr Lys Val Asp Ile Lys Arg Thr Val Ala Ala 
                      100                 105                 110         
          Pro Ser Val Phe Ile Phe Pro Pro Ser Asp Glu Gln Leu Lys Ser Gly 
                  115                 120                 125             
          Thr Ala Ser Val Val Cys Leu Leu Asn Asn Phe Tyr Pro Arg Glu Ala 
              130                 135                 140                 
          Lys Val Gln Trp Lys Val Asp Asn Ala Leu Gln Ser Gly Asn Ser Gln 
          145                 150                 155                 160 
          Glu Ser Val Thr Glu Gln Asp Ser Lys Asp Ser Thr Tyr Ser Leu Ser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Thr Leu Ser Lys Ala Asp Tyr Glu Lys His Lys Val Tyr 
                      180                 185                 190         
          Ala Cys Glu Val Thr His Gln Gly Leu Ser Ser Pro Val Thr Lys Ser 
                  195                 200                 205             
          Phe Asn Arg Gly Glu Cys 
              210                 
          <![CDATA[<210> 40]]>
          <![CDATA[<211> 642]]>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40]]>
          gagatcgtgc tgacccagtc acccgacttt cagtcagtga cccctaaaga aaaagtgact       60
          atcacctgta gggcctccca gtctatcggc tctagcctgc actggtatca gcagaagccc      120
          gatcagtcac ctaagctgct gattaagtac gcctctcagt cctttagcgg cgtgccctct      180
          aggtttagcg gctcaggctc aggcaccgac ttcaccctga ctatcaatag cctggaagcc      240
          gaggacgccg ctgcctacta ctgtcatcag tcaagtagcc tgcccttcac cttcggccct      300
          ggcactaaag tggatattaa gcgtacggtg gccgctccca gcgtgttcat cttccccccc      360
          agcgacgagc agctgaagag cggcaccgcc agcgtggtgt gcctgctgaa caacttctac      420
          ccccgggagg ccaaggtgca gtggaaggtg gacaacgccc tgcagagcgg caacagccag      480
          gagagcgtca ccgagcagga cagcaaggac tccacctaca gcctgagcag caccctgacc      540
          ctgagcaagg ccgactacga gaagcataag gtgtacgcct gcgaggtgac ccaccagggc      600
          ctgtccagcc ccgtgaccaa gagcttcaac aggggcgagt gc                         642
          <![CDATA[<210> 41]]>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1]]>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Gly Met Asn 
          1               5                   10  
          <![CDATA[<210> 42]]>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2]]>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Lys 
          1               5                   10                  15      
          Gly 
          <![CDATA[<210> 43]]>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3]]>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CDATA[<210> 44]]>
          <![CDATA[<211> 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4]]>
          Val Tyr Gly Met Asn 
          1               5   
          <![CDATA[<210> 45]]>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5]]>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Lys 
          1               5                   10                  15      
          Gly 
          <![CDATA[<210> 46]]>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6]]>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CDATA[<210> 47]]>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7]]>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1               5           
          <![CDATA[<210> 48]]>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8]]>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1               5       
          <![CDATA[<210> 49]]>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49]]>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CDATA[<210> 50]]>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0]]>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Gly 
          1               5               
          <![CDATA[<210> 51]]>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1]]>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1               5               
          <![CDATA[<210> 52]]>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2]]>
          Ala Arg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1               5                   10      
          <![CDATA[<210> 53]]>
          <![CDATA[<211> 11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53]]>
          Gln Val Gln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20                  25                  30          
          Gly Met Asn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Gly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100                 105                 110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CDATA[<210> 54]]>
          <![CDATA[<211> 354]]>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54]]>
          caggtgcagc tggtggaatc aggcggcgga gtggtgcagc ctggtagatc actgagactg       60
          agctgcgctg ctagtggctt cacctttagc gtctacggaa tgaactgggt ccgacaggcc      120
          cctgggaaag gcctggagtg ggtggcaatt atctggtacg acggcgataa tcagtactac      180
          gccgatagcg tgaagggacg gttcactatc tctagggata actctaagaa caccctgtac      240
          ctgcagatga acggcctgag agccgaggac accgccgtct actactgcgc tagggacctg      300
          agaaccggcc ccttcgacta ctggggacag ggcaccctgg tcaccgtgtc tagc            354
          <![CDATA[<210> 55]]>
          <![CDATA[<211> 44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55]]>
          Gln Val Gln Leu Val Glu Ser Gly Gly Gly Val Val Gln Pro Gly Arg 
          1               5                   10                  15      
          Ser Leu Arg Leu Ser Cys Ala Ala Ser Gly Phe Thr Phe Ser Val Tyr 
                      20                  25                  30          
          Gly Met Asn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Lys Gly Leu Glu Trp Val 
                  35                  40                  45              
          Ala Ile Ile Trp Tyr Asp Gly Asp Asn Gln Tyr Tyr Ala Asp Ser Val 
              50                  55                  60                  
          Lys Gly Arg Phe Thr Ile Ser Arg Asp Asn Ser Lys Asn Thr Leu Tyr 
          65                  70                  75                  80  
          Leu Gln Met Asn Gly Leu Arg Ala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sp Leu Arg Thr Gly Pro Phe Asp Tyr Trp Gly Gln Gly Thr 
                      100                 105                 110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Pro 
                  115                 120                 125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Gly 
              130                 135                 140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Asn 
          145                 150                 155                 160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Gln 
                          165                 170                 175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Ser 
                      180                 185                 190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Ser 
                  195                 200                 205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Arg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Thr 
              210                 215                 220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Ala Ala Gly Gly Pro Ser 
          225                 230                 235                 240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Arg 
                          245                 250                 255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Pro 
                      260                 265                 270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Ala 
                  275                 280                 285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Val 
              290                 295                 300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Tyr 
          305                 310                 315                 320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Thr 
                          325                 330                 335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Cys Thr Leu 
                      340                 345                 350         
          Pro Pro Ser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Ser Cys 
                  355                 360                 365             
          Ala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Ser 
              370                 375                 380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Asp 
          385                 390                 395                 400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Val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Ser 
                          405                 410                 415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Ala 
                      420                 425                 430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Lys 
                  435                 440                 445             
          <![CDATA[<210> 56]]>
          <![CDATA[<211> 1344]]>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56]]>
          caggtgcagc tggtggaatc aggcggcgga gtggtgcagc ctggtagatc actgagactg       60
          agctgcgctg ctagtggctt cacctttagc gtctacggaa tgaactgggt ccgacaggcc      120
          cctgggaaag gcctggagtg ggtggcaatt atctggtacg acggcgataa tcagtactac      180
          gccgatagcg tgaagggacg gttcactatc tctagggata actctaagaa caccctgtac      240
          ctgcagatga acggcctgag agccgaggac accgccgtct actactgcgc tagggacctg      300
          agaaccggcc ccttcgacta ctggggacag ggcaccctgg tcaccgtgtc tagcgcctct      360
          actaagggcc caagcgtgtt ccccctggcc cctagctcta agtctactag cggaggcacc      420
          gccgctctgg gctgcctggt caaggactac ttccccgagc ccgtgaccgt cagctggaat      480
          agcggcgctc tgactagcgg agtgcacacc ttccccgccg tgctgcagtc tagcggcctg      540
          tatagcctgt ctagcgtcgt gaccgtgcct agctctagcc tgggcactca gacctatatc      600
          tgtaacgtga accacaagcc ctctaacact aaggtggaca agcgggtgga acctaagtcc      660
          tgcgataaga ctcacacctg tcctccctgc cctgcccctg aggctgccgg aggacctagc      720
          gtgttcctgt tcccacctaa gcctaaagac accctgatga tctctaggac ccccgaagtg      780
          acctgcgtgg tggtggacgt ctcacacgag gaccctgaag tgaagtttaa ttggtacgtg      840
          gacggcgtgg aagtgcacaa cgctaagact aagcctagag aggaacagta taactctacc      900
          tatagggtcg tcagcgtgct gacagtgctg caccaggact ggctgaacgg gaaagagtat      960
          aagtgtaaag tgtctaacaa ggccctgcca gcccctatcg aaaagactat ctctaaggct     1020
          aaggggcagc ctagagaacc ccaagtgtgc actctgcccc ctagtagaga agagatgact     1080
          aagaatcagg tgtcactgag ctgtgccgtg aagggcttct accctagcga tatcgccgtg     1140
          gagtgggaga gcaacggcca gcccgagaac aactacaaga ccaccccccc agtgctggac     1200
          agcgacggca gcttcttcct ggtgagcaag ctgaccgtgg acaagtccag gtggcagcag     1260
          ggcaacgtgt tcagctgcag cgtgatgcac gaggccctgc acaaccacta cacccagaag     1320
          tccctgagcc tgagccccgg caag                                            1344
          <![CDATA[<210> 57]]>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7]]>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Leu His 
          1               5                   10      
          <![CDATA[<210> 58]]>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8]]>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1               5           
          <![CDATA[<210> 59]]>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59]]>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Thr 
          1               5                   
          <![CDATA[<210> 60]]>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0]]>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Leu His 
          1               5                   10      
          <![CDATA[<210> 61]]>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1]]>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1               5           
          <![CDATA[<210> 62]]>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2]]>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Thr 
          1               5                   
          <![CDATA[<210> 63]]>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3]]>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1               5           
          <![CDATA[<210> 64]]>
          <![CDATA[<211> 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4]]>
          Tyr Ala Ser 
          1           
          <![CDATA[<210> 65]]>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5]]>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1               5       
          <![CDATA[<210> 66]]>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6]]>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1               5       
          <![CDATA[<210> 67]]>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7]]>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Gly Val Pro 
          1               5                   10  
          <![CDATA[<210> 68]]>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68]]>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Thr 
          1               5                   
          <![CDATA[<210> 69]]>
          <![CDATA[<211> 10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69]]>
          Glu Ile Val Leu Thr Gln Ser Pro Asp Phe Gln Ser Val Thr Pro Lys 
          1               5                   10                  15      
          Glu Lys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20                  25                  30          
          Leu His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Asp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Lys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Asn Ser Leu Glu Ala 
          65                  70                  75                  80  
          Glu Asp Ala Ala Ala Tyr Tyr Cys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85                  90                  95      
          Thr Phe Gly Pro Gly Thr Lys Val Asp Ile Lys 
                      100                 105         
          <![CDATA[<210> 70]]>
          <![CDATA[<211> 321]]>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70]]>
          gagatcgtgc tgacccagtc acccgacttt cagtcagtga cccctaaaga aaaagtgact       60
          atcacctgta gggcctccca gtctatcggc tctagcctgc actggtatca gcagaagccc      120
          gatcagtcac ctaagctgct gattaagtac gcctctcagt cctttagcgg cgtgccctct      180
          aggtttagcg gctcaggctc aggcaccgac ttcaccctga ctatcaatag cctggaagcc      240
          gaggacgccg ctgcctacta ctgtcatcag tcaagtagcc tgcccttcac cttcggccct      300
          ggcactaaag tggatattaa g                                                321
          <![CDATA[<210> 71]]>
          <![CDATA[<211> 214]]>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71]]>
          Glu Ile Val Leu Thr Gln Ser Pro Asp Phe Gln Ser Val Thr Pro Lys 
          1               5                   10                  15      
          Glu Lys Val Thr Ile Thr Cys Arg Ala Ser Gln Ser Ile Gly Ser Ser 
                      20                  25                  30          
          Leu His Trp Tyr Gln Gln Lys Pro Asp Gln Ser Pro Lys Leu Leu Ile 
                  35                  40                  45              
          Lys Tyr Ala Ser Gln Ser Phe Ser Gly Val Pro Ser Arg Phe Ser Gly 
              50                  55                  60                  
          Ser Gly Ser Gly Thr Asp Phe Thr Leu Thr Ile Asn Ser Leu Glu Ala 
          65                  70                  75                  80  
          Glu Asp Ala Ala Ala Tyr Tyr Cys His Gln Ser Ser Ser Leu Pro Phe 
                          85                  90                  95      
          Thr Phe Gly Pro Gly Thr Lys Val Asp Ile Lys Arg Thr Val Ala Ala 
                      100                 105                 110         
          Pro Ser Val Phe Ile Phe Pro Pro Ser Asp Glu Gln Leu Lys Ser Gly 
                  115                 120                 125             
          Thr Ala Ser Val Val Cys Leu Leu Asn Asn Phe Tyr Pro Arg Glu Ala 
              130                 135                 140                 
          Lys Val Gln Trp Lys Val Asp Asn Ala Leu Gln Ser Gly Asn Ser Gln 
          145                 150                 155                 160 
          Glu Ser Val Thr Glu Gln Asp Ser Lys Asp Ser Thr Tyr Ser Leu Ser 
                          165                 170                 175     
          Ser Thr Leu Thr Leu Ser Lys Ala Asp Tyr Glu Lys His Lys Val Tyr 
                      180                 185                 190         
          Ala Cys Glu Val Thr His Gln Gly Leu Ser Ser Pro Val Thr Lys Ser 
                  195                 200                 205             
          Phe Asn Arg Gly Glu Cys 
              210                 
          <![CDATA[<210> 72]]>
          <![CDATA[<211> 642]]>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72]]>
          gagatcgtgc tgacccagtc acccgacttt cagtcagtga cccctaaaga aaaagtgact       60
          atcacctgta gggcctccca gtctatcggc tctagcctgc actggtatca gcagaagccc      120
          gatcagtcac ctaagctgct gattaagtac gcctctcagt cctttagcgg cgtgccctct      180
          aggtttagcg gctcaggctc aggcaccgac ttcaccctga ctatcaatag cctggaagcc      240
          gaggacgccg ctgcctacta ctgtcatcag tcaagtagcc tgcccttcac cttcggccct      300
          ggcactaaag tggatattaa gcgtacggtg gccgctccca gcgtgttcat cttccccccc      360
          agcgacgagc agctgaagag cggcaccgcc agcgtggtgt gcctgctgaa caacttctac      420
          ccccgggagg ccaaggtgca gtggaaggtg gacaacgccc tgcagagcgg caacagccag      480
          gagagcgtca ccgagcagga cagcaaggac tccacctaca gcctgagcag caccctgacc      540
          ctgagcaagg ccgactacga gaagcataag gtgtacgcct gcgaggtgac ccaccagggc      600
          ctgtccagcc ccgtgaccaa gagcttcaac aggggcgagt gc                         642
          <![CDATA[<210> 73]]>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
          肽"
          <![CDATA[<400> 73]]>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Ala Ile Ser 
          1               5                   10  
          <![CDATA[<210> 74]]>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4]]>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Gln 
          1               5                   10                  15      
          Gly 
          <![CDATA[<210> 75]]>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5]]>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76]]>
          <![CDATA[<211> 5]]>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6]]>
          Ser Tyr Ala Ile Ser 
          1               5   
          <![CDATA[<210> 77]]>
          <![CDATA[<211> 1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7]]>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Gln 
          1               5                   10                  15      
          Gly 
          <![CDATA[<210> 78]]>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8]]>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79]]>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79]]>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1               5           
          <![CDATA[<210> 80]]>
          <![CDATA[<211> 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0]]>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1               5       
          <![CDATA[<210> 81]]>
          <![CDATA[<211> 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1]]>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82]]>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2]]>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Ala 
          1               5               
          <![CDATA[<210> 83]]>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3]]>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1               5               
          <![CDATA[<210> 84]]>
          <![CDATA[<211> 12]]>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4]]>
          Ala Arg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1               5                   10          
          <![CDATA[<210> 85]]>
          <![CDATA[<211> 11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85]]>
          Glu Val Gln Leu Val Gln Ser Gly Ala Glu Val Lys Lys Pro Gly Ser 
          1               5                   10                  15      
          Ser Val Lys Val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20                  25                  30          
          Ala Ile Ser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Gln Gly Leu Glu Trp Met 
                  35                  40                  45              
          Gly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50                  55                  60                  
          Gln Gly Arg Val Thr Ile Thr Ala Asp Glu Ser Thr Ser Thr Ala Tyr 
          65                  70                  75                  80  
          Met Glu Leu Ser Ser Leu Arg Ser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115                 
          <![CDATA[<210> 86]]>
          <![CDATA[<211> 357]]>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86]]>
          gaggtgcagc tggtgcagtc aggcgccgaa gtgaagaaac ccggctctag cgtgaaagtc       60
          agctgtaaag ctagtggcgg caccttcaag tcctacgcta ttagctgggt cagacaggcc      120
          ccaggtcagg gcctggagtg gatgggcaat attatcccta tgaccggtca gacctactac      180
          gctcagaaat ttcagggtag agtgactatc accgccgacg agtctactag caccgcctat      240
          atggaactgt ctagcctgag atcagaggac accgccgtct actactgcgc tagagccgcc      300
          tatcaccccc tggtgttcga taactggggt cagggcaccc tggtcaccgt gtctagc         357
          <![CDATA[<210> 87]]>
          <![CDATA[<211> 44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87]]>
          Glu Val Gln Leu Val Gln Ser Gly Ala Glu Val Lys Lys Pro Gly Ser 
          1               5                   10                  15      
          Ser Val Lys Val Ser Cys Lys Ala Ser Gly Gly Thr Phe Lys Ser Tyr 
                      20                  25                  30          
          Ala Ile Ser Trp Val Arg Gln Ala Pro Gly Gln Gly Leu Glu Trp Met 
                  35                  40                  45              
          Gly Asn Ile Ile Pro Met Thr Gly Gln Thr Tyr Tyr Ala Gln Lys Phe 
              50                  55                  60                  
          Gln Gly Arg Val Thr Ile Thr Ala Asp Glu Ser Thr Ser Thr Ala Tyr 
          65                  70                  75                  80  
          Met Glu Leu Ser Ser Leu Arg Ser Glu Asp Thr Ala Val Tyr Tyr Cys 
                          85                  90                  95      
          Ala Arg Ala Ala Tyr His Pro Leu Val Phe Asp Asn Trp Gly Gln Gly 
                      100                 105                 110         
          Thr Leu Val Thr Val Ser Ser Ala Ser Thr Lys Gly Pro Ser Val Phe 
                  115                 120                 125             
          Pro Leu Ala Pro Ser Ser Lys Ser Thr Ser Gly Gly Thr Ala Ala Leu 
              130                 135                 140                 
          Gly Cys Leu Val Lys Asp Tyr Phe Pro Glu Pro Val Thr Val Ser Trp 
          145                 150                 155                 160 
          Asn Ser Gly Ala Leu Thr Ser Gly Val His Thr Phe Pro Ala Val Leu 
                          165                 170                 175     
          Gln Ser Ser Gly Leu Tyr Ser Leu Ser Ser Val Val Thr Val Pro Ser 
                      180                 185                 190         
          Ser Ser Leu Gly Thr Gln Thr Tyr Ile Cys Asn Val Asn His Lys Pro 
                  195                 200                 205             
          Ser Asn Thr Lys Val Asp Lys Arg Val Glu Pro Lys Ser Cys Asp Lys 
              210                 215                 220                 
          Thr His Thr Cys Pro Pro Cys Pro Ala Pro Glu Ala Ala Gly Gly Pro 
          225                 230                 235                 240 
          Ser Val Phe Leu Phe Pro Pro Lys Pro Lys Asp Thr Leu Met Ile Ser 
                          245                 250                 255     
          Arg Thr Pro Glu Val Thr Cys Val Val Val Asp Val Ser His Glu Asp 
                      260                 265                 270         
          Pro Glu Val Lys Phe Asn Trp Tyr Val Asp Gly Val Glu Val His Asn 
                  275                 280                 285             
          Ala Lys Thr Lys Pro Arg Glu Glu Gln Tyr Asn Ser Thr Tyr Arg Val 
              290                 295                 300                 
          Val Ser Val Leu Thr Val Leu His Gln Asp Trp Leu Asn Gly Lys Glu 
          305                 310                 315                 320 
          Tyr Lys Cys Lys Val Ser Asn Lys Ala Leu Pro Ala Pro Ile Glu Lys 
                          325                 330                 335     
          Thr Ile Ser Lys Ala Lys Gly Gln Pro Arg Glu Pro Gln Val Tyr Thr 
                      340                 345                 350         
          Leu Pro Pro Cys Arg Glu Glu Met Thr Lys Asn Gln Val Ser Leu Trp 
                  355                 360                 365             
          Cys Leu Val Lys Gly Phe Tyr Pro Ser Asp Ile Ala Val Glu Trp Glu 
              370                 375                 380                 
          Ser Asn Gly Gln Pro Glu Asn Asn Tyr Lys Thr Thr Pro Pro Val Leu 
          385                 390                 395                 400 
          Asp Ser Asp Gly Ser Phe Phe Leu Tyr Ser Lys Leu Thr Val Asp Lys 
                          405                 410                 415     
          Ser Arg Trp Gln Gln Gly Asn Val Phe Ser Cys Ser Val Met His Glu 
                      420                 425                 430         
          Ala Leu His Asn His Tyr Thr Gln Lys Ser Leu Ser Leu Ser Pro Gly 
                  435                 440                 445             
          Lys 
          <![CDATA[<210> 88]]>
          <![CDATA[<211> 1347]]>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88]]>
          gaggtgcagc tggtgcagtc aggcgccgaa gtgaagaaac ccggctctag cgtgaaagtc       60
          agctgtaaag ctagtggcgg caccttcaag tcctacgcta ttagctgggt cagacaggcc      120
          ccaggtcagg gcctggagtg gatgggcaat attatcccta tgaccggtca gacctactac      180
          gctcagaaat ttcagggtag agtgactatc accgccgacg agtctactag caccgcctat      240
          atggaactgt ctagcctgag atcagaggac accgccgtct actactgcgc tagagccgcc      300
          tatcaccccc tggtgttcga taactggggt cagggcaccc tggtcaccgt gtctagcgct      360
          agcactaagg gcccctcagt gttccccctg gcccctagct ctaagtctac tagcggcggc      420
          accgccgctc tgggctgcct ggtgaaagac tacttccccg agcccgtgac cgtgtcatgg      480
          aatagcggcg ctctgactag cggagtgcac accttccccg ccgtgctgca gtctagcggc      540
          ctgtatagcc tgtctagcgt ggtgaccgtg cctagctcta gcctgggcac tcagacctac      600
          atctgtaacg tgaaccacaa gccctctaac actaaggtgg acaagcgggt ggaacctaag      660
          tcctgcgata agactcacac ctgtcccccc tgccctgccc ctgaggctgc cggaggacct      720
          agcgtgttcc tgttcccacc taagcctaag gacaccctga tgatctctag gacccccgaa      780
          gtgacctgcg tggtggtgga tgtgtctcac gaggaccctg aagtgaagtt caattggtac      840
          gtggacggcg tggaagtgca caacgctaag actaagccta gagaggaaca gtataactcc      900
          acctatagag tggtgtcagt gctgaccgtg ctgcatcagg actggctgaa cggcaaagag      960
          tataagtgta aagtctctaa caaggccctg ccagccccta tcgaaaagac tatctctaag     1020
          gctaagggcc agcctagaga acctcaggtg tacaccctgc ccccctgtag agaagagatg     1080
          actaagaatc aggtgtccct gtggtgtctg gtgaaaggct tctaccctag cgatatcgcc     1140
          gtggaatggg agtctaacgg ccagcccgag aacaactata agactacccc ccctgtgctg     1200
          gatagcgacg gctcattctt cctgtactct aagctgaccg tggacaagtc taggtggcag     1260
          cagggcaatg tgtttagctg tagcgtgatg cacgaggccc tgcataatca ctacactcag     1320
          aagtcactga gcctgagccc cggcaag                                         1347
          <![CDATA[<210> 89]]>
          <![CDATA[<211> 1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89]]>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Val Asn 
          1               5                   10              
          <![CDATA[<210> 90]]>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0]]>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1               5           
          <![CDATA[<210> 91]]>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1]]>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Val 
          1               5                   10      
          <![CDATA[<210> 92]]>
          <![CDATA[<211> 1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2]]>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Val Asn 
          1               5                   10              
          <![CDATA[<210> 93]]>
          <![CDATA[<211> 7]]>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3]]>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1               5           
          <![CDATA[<210> 94]]>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4]]>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Val 
          1               5                   10      
          <![CDATA[<210> 95]]>
          <![CDATA[<211> 9]]>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5]]>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1               5                   
          <![CDATA[<210> 96]]>
          <![CDATA[<211> 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6]]>
          Arg Asn Asn 
          1           
          <![CDATA[<210> 97]]>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7]]>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1               5               
          <![CDATA[<210> 98]]>
          <![CDATA[<211> 8]]>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8]]>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Tyr 
          1               5               
          <![CDATA[<210> 99]]>
          <![CDATA[<211> 3]]>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99]]>
          Arg Asn Asn 
          1           
          <![CDATA[<210> 100]]>
          <![CDATA[<211> 11]]>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肽"]]>
          <![CDATA[<400> 100]]>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Phe Ser Thr Val 
          1               5                   10      
          <![CDATA[<210> 101]]>
          <![CDATA[<211> 110]]>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101]]>
          Asp Ile Val Leu Thr Gln Pro Pro Ser Val Ser Gly Ala Pro Gly Gln 
          1               5                   10                  15      
          Arg Val Thr Ile Ser Cys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20                  25                  30          
          Tyr Val Asn Trp Tyr Gln Gln Leu Pro Gly Thr Ala Pro Lys Leu Leu 
                  35                  40                  45              
          Ile Tyr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50                  55                  60                  
          Gly Ser Lys Ser Gly Thr Ser Ala Ser Leu Ala Ile Thr Gly Leu Gln 
          65                  70                  75                  80  
          Ser Glu Asp Glu Ala Asp Tyr Tyr Cys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85                  90                  95      
          Phe Ser Thr Val Phe Gly Gly Gly Thr Lys Leu Thr Val Leu 
                      100                 105                 110 
          <![CDATA[<210> 102]]>
          <![CDATA[<211> 330]]>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102]]>
          gatatcgtcc tgactcagcc ccctagcgtc agcggcgctc ccggtcagag agtgactatt       60
          agctgtagcg gctctagctc taatatcggt aatcactacg tgaactggta tcagcagctg      120
          cccggcaccg cccctaagct gctgatctat agaaacaatc accggcctag cggcgtgccc      180
          gataggttta gcggatctaa gtcaggcact agcgctagtc tggctatcac cggactgcag      240
          tcagaggacg aggccgacta ctactgtcag tcctgggact atagcggctt tagcaccgtg      300
          ttcggcggag gcactaagct gaccgtgctg                                       330
          <![CDATA[<210> 103]]>
          <![CDATA[<211> 216]]>
          <![CDATA[<212> PRT]]>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肽"]]>
          <![CDATA[<400> 103]]>
          Asp Ile Val Leu Thr Gln Pro Pro Ser Val Ser Gly Ala Pro Gly Gln 
          1               5                   10                  15      
          Arg Val Thr Ile Ser Cys Ser Gly Ser Ser Ser Asn Ile Gly Asn His 
                      20                  25                  30          
          Tyr Val Asn Trp Tyr Gln Gln Leu Pro Gly Thr Ala Pro Lys Leu Leu 
                  35                  40                  45              
          Ile Tyr Arg Asn Asn His Arg Pro Ser Gly Val Pro Asp Arg Phe Ser 
              50                  55                  60                  
          Gly Ser Lys Ser Gly Thr Ser Ala Ser Leu Ala Ile Thr Gly Leu Gln 
          65                  70                  75                  80  
          Ser Glu Asp Glu Ala Asp Tyr Tyr Cys Gln Ser Trp Asp Tyr Ser Gly 
                          85                  90                  95      
          Phe Ser Thr Val Phe Gly Gly Gly Thr Lys Leu Thr Val Leu Gly Gln 
                      100                 105                 110         
          Pro Lys Ala Ala Pro Ser Val Thr Leu Phe Pro Pro Ser Ser Glu Glu 
                  115                 120                 125             
          Leu Gln Ala Asn Lys Ala Thr Leu Val Cys Leu Ile Ser Asp Phe Tyr 
              130                 135                 140                 
          Pro Gly Ala Val Thr Val Ala Trp Lys Ala Asp Ser Ser Pro Val Lys 
          145                 150                 155                 160 
          Ala Gly Val Glu Thr Thr Thr Pro Ser Lys Gln Ser Asn Asn Lys Tyr 
                          165                 170                 175     
          Ala Ala Ser Ser Tyr Leu Ser Leu Thr Pro Glu Gln Trp Lys Ser His 
                      180                 185                 190         
          Arg Ser Tyr Ser Cys Gln Val Thr His Glu Gly Ser Thr Val Glu Lys 
                  195                 200                 205             
          Thr Val Ala Pro Thr Glu Cys Ser 
              210                 215     
          <![CDATA[<210> 104]]>
          <![CDATA[<211> 648]]>
          <![CDATA[<212> DNA]]>
          <![CDATA[<213> 人工序列]]>
          <![CDATA[<220>]]>
          <![CDATA[<221> 來源]]>
          <![CDATA[<223> /注釋="人工序列的描述:合成多核苷酸"]]>
          <![CDATA[<400> 104]]>
          gatatcgtcc tgactcagcc ccctagcgtc agcggcgctc ccggtcagag agtgactatt       60
          agctgtagcg gctctagctc taatatcggt aatcactacg tgaactggta tcagcagctg      120
          cccggcaccg cccctaagct gctgatctat agaaacaatc accggcctag cggcgtgccc      180
          gataggttta gcggatctaa gtcaggcact agcgctagtc tggctatcac cggactgcag      240
          tcagaggacg aggccgacta ctactgtcag tcctgggact atagcggctt tagcaccgtg      300
          ttcggcggag gcactaagct gaccgtgctg ggtcagccta aggctgcccc cagcgtgacc      360
          ctgttccccc ccagcagcga ggagctgcag gccaacaagg ccaccctggt gtgcctgatc      420
          agcgacttct acccaggcgc cgtgaccgtg gcctggaagg ccgacagcag ccccgtgaag      480
          gccggcgtgg agaccaccac ccccagcaag cagagcaaca acaagtacgc cgccagcagc      540
          tacctgagcc tgacccccga gcagtggaag agccacaggt cctacagctg ccaggtgacc      600
          cacgagggca gcaccgtgga aaagaccgtg gccccaaccg agtgcagc                   6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Figure 12_A0101_SEQ_00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49
Figure 12_A0101_SEQ_0050
Figure 12_A0101_SEQ_0051
Figure 12_A0101_SEQ_0052
Figure 12_A0101_SEQ_0053
Figure 12_A0101_SEQ_0054

Claims (53)

  1. 一種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所述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
  2. 一種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減慢、停滯、或減輕NLRC4炎性體病變的發展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所述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人IgA、IgD、IgE、IgG或IgM,較佳的是IgD、IgE或IgG,如人IgG1、IgG2、IgG3或IgG4,較佳的是IgG1。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IgG1,並且其中 a.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或 b.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視需要 c.     該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具有導致二硫橋的突變。
  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方法,其中: a.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9,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0,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1;並且 b.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5,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6,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7;並且 c.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7,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8,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9;並且 d.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3,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4,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5。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a.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5, b.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 c.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3,並且 d.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9。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a.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7, b.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3, c.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5,並且 d.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1。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在NLRC4基因的核苷酸結合結構域或翼狀螺旋結構域中的NLRC4-GOF突變。
  1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患有巨噬細胞活化綜合症(MAS)。
  1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患有自體炎症伴嬰兒小腸結腸炎(AIFEC)。
  1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與不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所述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血清IL-18和血清IL-1β水平。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 600 ng/mL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或> 20 mg/L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
  1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NLRC4炎性體病變對用環孢素、抗TNFα治療、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和抗IL-1β療法作為單一療法或作為其組合的治療具有抗性。
  15.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一可變輕鏈(VL1)和第一可變重鏈(VH1)以及帶有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一恒定重鏈(CH1),該VH1與IL1β特異性結合,以及 b.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係免疫球蛋白,該免疫球蛋白具有第二可變輕鏈(VL2)和第二可變重鏈(VH2)以及帶有與該第一恒定重鏈的異二聚化修飾互補的異二聚化修飾的第二恒定重鏈(CH2),該VH2與IL-18特異性結合,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人IgA、IgD、IgE、IgG或IgM,較佳的是IgD、IgE或IgG,如人IgG1、IgG2、IgG3或IgG4,較佳的是IgG1。
  17. 如請求項15或16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係IgG1,並且其中 a.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或 b.     該第一恒定重鏈具有產生臼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該第二恒定重鏈具有產生杵結構的點突變,並且視需要 c.     該第一和第二恒定重鏈具有導致二硫橋的突變。
  18. 如請求項15-17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 d.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6,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7,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8;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9,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0,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1;並且 e.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2,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3,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4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5,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6,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97;並且 f.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4,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5,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6;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7,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8,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49;並且 g.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 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0,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1,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2或 ii.     高變區CDR1、CDR2和CDR3,所述CDR1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3,所述CDR2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4,並且所述CDR3具有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5。
  19. 如請求項15-18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 h.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5, i.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 j.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3,並且 k.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9。
  20. 如請求項15-19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 l.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7, m.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3, n.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5,並且 o.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輕鏈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71。
  21. 如請求項15-20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NLRC4-GOF炎性體病變。
  22. 如請求項15-21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在NLRC4基因的核苷酸結合結構域或翼狀螺旋結構域中的NLRC4-GOF突變。
  23. 如請求項15-22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所述受試者患有巨噬細胞活化綜合症(MAS)。
  24. 如請求項15-23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所述受試者患有自體炎症伴嬰兒小腸結腸炎(AIFEC)。
  25. 如請求項15-24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與不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的對照受試者群體相比,該受試者具有過度升高的血清IL-18和血清IL-1β水平。
  26. 如請求項15-25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所述受試者具有> 600 ng/mL的血清鐵蛋白水平或> 20 mg/L的血清C反應蛋白(CRP)。
  27. 如請求項1-14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該受試者投與約1 mg/kg至約35 mg/kg的該雙特異性抗體。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約10 mg/kg的該雙特異性抗體。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方法,其中靜脈內或皮下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
  30. 如請求項2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投與的雙特異性抗體的劑量為靜脈內投與約10 mg/kg,視需要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隔週投與。
  31. 如請求項2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投與的雙特異性抗體的劑量為皮下投與約50 mg至約900 mg。
  32. 如請求項30或3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第1天向該患者靜脈內或皮下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中隔週靜脈內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
  33. 如請求項26-3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該方法包括投與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
  34. 如請求項15-26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該使用包括向該受試者投與1 mg/kg至35 mg/kg的該雙特異性抗體。
  35. 如請求項34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該使用包括向所述受試者靜脈內投與10 mg/kg的該雙特異性抗體。
  36. 如請求項15-26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以約50 mg至約900 mg的劑量皮下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
  37. 如請求項34-36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在第1天向該患者靜脈內或皮下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中隔週靜脈內投與該雙特異性抗體。
  38. 如請求項34-37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該使用包括投與至少一種另外的治療劑。
  39. 如請求項34-38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與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並接受護理標準(SoC)的對照受試者相比,該治療延長該受試者的壽命。
  40. 如請求項34-39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在14天的治療後,與SoC相比,該治療降低或預防疾病發作的發生例如持續至少1週。
  41. 如請求項34-40中任一項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與護理標準相比,在7天的治療後,患者的血清CRP水平降低。
  42. 如請求項41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血清CRP水平降低至少1 mg/L、至少2 mg/L、至少3 mg/L、至少4 mg/L或至少5 mg/L。
  43. 如請求項41所述之用於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或預防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其中在7天或在14天的治療後,該血清CRP水平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
  44. 一種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5, b.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 c.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3,以及 d.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9。
  45. 如請求項4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血清CRP水平降低至少1 mg/l、至少2 mg/l、至少3 mg/l、至少4 mg/l或至少5 mg/l。
  46. 如請求項44所述之方法,其中在7天、14天、3週、或29天的治療後,該血清CRP水平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
  47. 如請求項44-4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投與雙特異性抗體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6天、至少7天、至少14天、至少3週或至少29天後,該血清C反應蛋白降低。
  48. 如請求項44-46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受試者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CR4-GOF炎性體病變。
  49. 一種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降低血清鐵蛋白水平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所述受試者投與治療有效量的雙特異性抗體,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e.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H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85, f.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一免疫球蛋白VL1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101, g.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H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53,以及 h.     該雙特異性抗體的第二免疫球蛋白VL2結構域包含胺基酸序列SEQ ID NO: 69。
  50. 如請求項49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血清鐵蛋白水平降低至少100 ng/L、至少200 ng/L、至少300 ng/L、至少400 ng/l或至少500 ng/l。
  51. 如請求項49所述之方法,其中在7天、14天、3週、或29天的治療後,該血清鐵蛋白水平降低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或至少50%。
  52. 如請求項49-5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投與雙特異性抗體至少3天、至少4天、至少5天、至少6天、至少7天、至少14天、至少3週或至少29天後,該血清鐵蛋白降低。
  53. 如請求項49-5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受試者具有NLRC4炎性體病變,例如,NLCR4-GOF炎性體病變。
TW110142635A 2020-11-18 2021-11-16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TW2022332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5473P 2020-11-18 2020-11-18
US63/115,473 2020-11-18
US202163237473P 2021-08-26 2021-08-26
US63/237,473 2021-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237A true TW202233237A (zh) 2022-09-01

Family

ID=78918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2635A TW202233237A (zh) 2020-11-18 2021-11-16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7569A1 (zh)
EP (1) EP4247847A1 (zh)
JP (1) JP2023549257A (zh)
KR (1) KR20230110291A (zh)
AU (1) AU2021384022A1 (zh)
CA (1) CA3201637A1 (zh)
IL (1) IL301263A (zh)
MX (1) MX2023005699A (zh)
TW (1) TW202233237A (zh)
WO (1) WO2022107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4596B2 (en) 2014-07-31 2018-06-26 Lensgen, Inc.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03525A1 (en) * 2010-08-13 2013-06-19 F.Hoffmann-La Roche Ag Antibodies to il-1beta and il-18,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
UY37758A (es) * 2017-06-12 2019-01-31 Novartis Ag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anticuerpos biespecíficos, anticuerpos biespecíficos y uso terapéutico de dichos anticuerpo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49257A (ja) 2023-11-22
MX2023005699A (es) 2023-05-29
AU2021384022A1 (en) 2023-06-01
KR20230110291A (ko) 2023-07-21
EP4247847A1 (en) 2023-09-27
US20220177569A1 (en) 2022-06-09
WO2022107001A1 (en) 2022-05-27
CA3201637A1 (en) 2022-05-27
IL301263A (en)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0258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ispecific antibodies, bispecific antibodies and therapeutic use of such antibodies
TWI589587B (zh) 中和性抗-ccl20抗體
EP2427203B1 (en) Anti-il-17f antibodies and use thereof
US10759854B2 (en) Interferon alpha and omega antibody antagonists
CN112513090B (zh) 结合人il-4r的抗体、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医药用途
TW202233237A (zh) 用於在治療nlrc4-gof炎性體病變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JP7307720B2 (ja) Il-5抗体、その抗原結合フラグメント、およびそれらの医薬適用
JP2022540674A (ja) 抗trem-1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16723860A (zh) 用于在治疗nlrc4-gof炎性体病变中使用的双特异性抗体
TW202306989A (zh) 用於在治療化膿性汗腺炎中使用的雙特異性抗體
RU2795240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б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х антител, биспецифические антитела и 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таких антител
CN117396506A (zh) 用于在治疗化脓性汗腺炎中使用的双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