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2982A -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 Google Patents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2982A
TW202232982A TW111104816A TW111104816A TW202232982A TW 202232982 A TW202232982 A TW 202232982A TW 111104816 A TW111104816 A TW 111104816A TW 111104816 A TW111104816 A TW 111104816A TW 202232982 A TW202232982 A TW 2022329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circuit
pairing
master
memb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3167B (zh
Inventor
顧青
魏碧
劉又瑄
林勇傑
蔡誠
王思嫻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16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3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mobile adverti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藍牙通信系統,包含:藍牙主控裝置;以及藍牙設備群,其包含第一成員裝置和第二成員裝置。第一成員裝置可傳送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的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藍牙主控裝置可接收該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以及第二裝置資訊。藍牙主控裝置還可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與第一成員裝置建立藍牙連線並進行配對程序。

Description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本發明涉及藍牙技術,尤指一種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藍牙技術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藍牙傳統(Classic Bluetooth/Legacy Bluetooth)技術,另一類則是低功耗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技術。BLE技術與藍牙傳統技術彼此不具相容性(或不能完全相容),但兩種技術可共存(coexist)於同一藍牙裝置或同一藍牙晶片。換言之,單一藍牙裝置或單一藍牙晶片可設計成同時支援BLE技術與藍牙傳統技術,也可設計成只支援其中一種藍牙通信標準。基於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所新推出的低功耗藍牙音訊(Bluetooth LE Audio,BLE Audio)技術(以下簡稱BLE音訊技術),是藍牙技術發展20多年來,對於音訊傳輸技術規格的重大更新。BLE音訊技術的主要優點在於可以傳輸更高質量的音訊,並同時大幅降低功耗。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對於能夠支援BLE音訊技術的藍牙設備群(Bluetooth device set,例如,藍牙耳機或多聲道藍牙音箱等)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眾所周知,當採用藍牙傳統技術的藍牙設備群要跟一藍牙主控裝置(例如,手機或電腦等)進行連線時,藍牙主控裝置會將藍牙設備群中的多個成員裝置視為單一藍牙裝置來對待,所以藍牙主控裝置只需要跟藍牙設備群的其中一個成員裝置建立連線即可。
然而,根據BLE音訊技術的規範,如果想要在支援BLE音訊技術的藍牙設備群跟藍牙主控裝置之間傳輸符合BLE音訊技術相關規範的音訊資料,那麼使用者必須先將藍牙主控裝置逐一與藍牙設備群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才行。因此,使用者必須進行多次的配對對象選擇,才能讓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完成藍牙配對。很明顯地,這樣的配對機制不僅使用上很不方便,也容易造成使用者在操作時產生混淆。
有鑑於此,如何大幅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實為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說明書提供一種藍牙通信系統的實施例,其包含:一藍牙主控裝置,其包含有:一主控端通信電路;一儲存電路,設置成儲存一藍牙配對程式;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儲存電路,設置成可執行該儲存電路中的該藍牙配對程式以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以及一藍牙設備群,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成員裝置和一第二成員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利用該第一通信電路傳送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給該藍牙主控裝置;其中,該第二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二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利用該第二通信電路傳送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給該藍牙主控裝置;其中,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還設置成可接收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設置成可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接收到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之後,控制該顯示裝置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中同時顯示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選項、以及代表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選項;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設置成可在接收到對應該第一裝置選項的一選擇指令後,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本說明書另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的實施例。該電腦程式產品儲存在一藍牙主控裝置的一儲存電路中,允許該藍牙主控裝置進行一藍牙配對運作,該藍牙配對運作包含: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透過一主控端通信電路接收一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透過該主控端通信電路接收一第二成員裝置傳來的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在接收到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之後,控制該顯示裝置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中同時顯示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選項、以及代表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選項;以及在接收到對應該第一裝置選項的一選擇指令後,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本說明書另提供一種藍牙通信系統的實施例,其包含:一藍牙主控裝置,其包含有:一主控端通信電路;一儲存電路,設置成儲存一藍牙配對程式;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儲存電路,設置成可執行該儲存電路中的該藍牙配對程式以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以及一藍牙設備群,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成員裝置和一第二成員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利用該第一通信電路傳送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給該藍牙主控裝置;其中,該第二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二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控制該第二通信電路的運作;其中,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還設置成可接收該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設置成可在接收到一選擇指令後,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本說明書另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的實施例。該電腦程式產品儲存在一藍牙主控裝置的一儲存電路中,允許該藍牙主控裝置進行一藍牙配對運作,該藍牙配對運作包含: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透過一主控端通信電路接收一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以及在接收到一選擇指令後,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本說明書另提供一種藍牙通信系統的實施例,其包含:一藍牙主控裝置,其包含有:一主控端通信電路;一儲存電路,設置成儲存一藍牙配對程式;以及一處理電路,耦接於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儲存電路,設置成可執行該儲存電路中的該藍牙配對程式以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以及一藍牙設備群,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成員裝置和一第二成員裝置;其中,該第一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一通信電路,設置成可利用該第一通信電路傳送一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給該藍牙主控裝置;其中,該第二成員裝置包含有:一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進行無線通信;以及一第二控制電路,耦接於該第二通信電路,設置成可控制該第二通信電路的運作;其中,該主控端通信電路還設置成可接收該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該第二裝置資訊、以及該自動配對請求;其中,該處理電路還設置成可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本說明書另提供一種電腦程式產品的實施例。該電腦程式產品儲存在一藍牙主控裝置的一儲存電路中,允許該藍牙主控裝置進行一藍牙配對運作,該藍牙配對運作包含: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透過一主控端通信電路接收一第一成員裝置傳來的一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以及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與該第一成員裝置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上述實施例的優點之一,是可大幅簡化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的操作方式,進而降低使用者的操作複雜度。
上述實施例的另一優點,是可提升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便利性,並可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進行藍牙配對時操作錯誤。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將搭配以下的說明和圖式進行更詳細的解說。
以下將配合相關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在圖式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方法流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藍牙通信系統100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藍牙通信系統100包含一藍牙主控裝置110以及一藍牙設備群102,其中,藍牙設備群102中可包含複數個成員裝置。
在實際應用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複數個成員裝置,可利用各種符合藍牙通信標準所規範的方式建立一藍牙微網(Bluetooth piconet),並可透過該藍牙微網進行各種指令或資料傳輸。或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複數個成員裝置可共同組成符合各種藍牙通信標準所規範的一協同組(coordinate set)。
在本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皆支援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或較新的版本所規範的低功耗藍牙音訊(Bluetooth LE Audio,BLE Audio)技術(以下簡稱BLE音訊技術)。因此,使用者可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進行連線,以利用藍牙設備群102進行各種音訊播放運作。
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兩個成員裝置可以搭配合適的音訊播放電路以共同組成一對藍牙耳機或是一對2.0聲道音箱。又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三個成員裝置可以搭配合適的音訊播放電路以共同組成一組2.1聲道音箱。又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六個成員裝置可以搭配合適的音訊播放電路以共同組成一組5.1聲道音箱。又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八個成員裝置可以搭配合適的音訊播放電路以共同組成一組7.1聲道音箱。
在為了簡化圖面內容,圖1中僅繪示三個示例性的成員裝置,分別是一第一成員裝置120、一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一第三成員裝置140。在圖1的實施例中,第一成員裝置120耦接於一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及一第一收音電路164,第二成員裝置130耦接於一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及一第二收音電路174,而第三成員裝置140則耦接於一第三音訊播放電路182及一第三收音電路184。
在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完成配對之後,便可利用前述成員裝置控制相關的音訊播放電路,以播放藍牙主控裝置110採用BLE音訊技術傳來的音訊資料。
在圖1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包含有一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一儲存電路113、以及一處理電路115。第一成員裝置120包含有一第一通信電路121、一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以及一第一控制電路125。第二成員裝置130包含有一第二通信電路131、一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以及一第二控制電路135。
在藍牙主控裝置110中,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設置成可接收及傳送各種藍牙封包。儲存電路113設置成儲存一藍牙配對程式117。處理電路115耦接於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以及儲存電路113,並設置成可產生要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傳輸的各種藍牙封包、並可解析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到的各種藍牙封包以獲取相關的資料或指令。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一藍牙配對運作(Bluetooth pairing operation)。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進行各種選定的或預定的金鑰演算法,以產生藍牙主控裝置110用來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進行後續藍牙資料傳輸所需的金鑰。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指稱的「藍牙封包」一詞,也包含各種藍牙通信標準所規範的各式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在某些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15還耦接於一顯示裝置150以及一輸入電路152。處理電路115可控制顯示裝置150的運作,以向使用者顯示相關的資訊、影像、和/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輸入電路152設置成可接收使用者所下達的各種操作指令,且處理電路115可依據使用者透過輸入電路152下達的各種操作指令,控制藍牙主控裝置110的運作。
在第一成員裝置120中,第一通信電路121設置成可接收及傳送各種藍牙封包。第一控制電路125耦接於第一通信電路121及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第一控制電路125設置成可產生要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傳輸的各種藍牙封包、並可解析第一通信電路121接收到的各種藍牙封包以獲取相關的資料或指令。第一控制電路125還設置成可進行各種選定的或預定的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一成員裝置120用來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後續藍牙資料傳輸所需的金鑰。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5還設置成可調整第一成員裝置120所使用的時脈信號,以同步第一成員裝置120與其他藍牙裝置之間所使用的一微微網時脈(piconet clock)。
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耦接於第一控制電路125、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及第一收音電路164。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設置成可依據第一控制電路125的指示,處理藍牙主控裝置110傳來的音訊資料(例如,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或解碼運作,和/或進行資料格式轉換),並可控制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播放音訊資料的內容。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還設置成可對第一收音電路164接收到的聲音進行編碼,以產生相應的聲音資料。
在第二成員裝置130中,第二通信電路131設置成可接收及傳送各種藍牙封包。第二控制電路135耦接於第二通信電路131及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第二控制電路135設置成可產生要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傳輸的各種藍牙封包、並可解析第二通信電路131接收到的各種藍牙封包以獲取相關的資料或指令。第二控制電路135還設置成可進行各種選定的或預定的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二成員裝置130用來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後續藍牙資料傳輸所需的金鑰。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控制電路135還設置成可調整第二成員裝置130所使用的時脈信號,以同步第二成員裝置130與其他藍牙裝置之間所使用的一微微網時脈。
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耦接於第二控制電路135、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及第二收音電路174。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設置成可依據第二控制電路135的指示,處理藍牙主控裝置110傳來的音訊資料(例如,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或解碼運作,和/或進行資料格式轉換),並可控制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播放音訊資料的內容。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還設置成可對第二收音電路174接收到的聲音進行編碼,以產生相應的聲音資料。
在本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成員裝置120、以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皆可支援BLE音訊技術。在此情況下,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產生符合BLE音訊技術相關規範的音訊資料(以下稱之為BLE音訊資料),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傳送前述的音訊資料給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控制電路125還設置成可利用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處理藍牙主控裝置110傳來的BLE音訊資料,並可指示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控制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播放BLE音訊資料的內容。同樣地,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控制電路135還設置成可利用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處理藍牙主控裝置110傳來的BLE音訊資料,並可指示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控制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播放BLE音訊資料的內容。
實作上,前述藍牙主控裝置110中的主控端通信電路111可用能夠支援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或較新的版本的藍牙通信協定的合適無線傳收電路來實現。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將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耦接於額外的天線裝置(未繪示)。
儲存電路113可用各種合適的揮發性儲存電路、或是非揮發性儲存電路來實現。
處理電路115可用具有適當運算能力且能夠解析及產生採用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或是較新版本)所規範的BLE音訊技術的藍牙封包的各種封包解調變電路、數位運算電路、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單一處理器模組、多個處理器模組的組合、單一電腦系統、多個電腦系統的組合、單一伺服器、多個伺服器的組合、或是雲端運算系統來實現。
在實際應用中,前述藍牙主控裝置110中的不同功能方塊可分別用不同的電路來實現,也可整合在一單一電路晶片或一單一裝置中。例如,可將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整合到處理電路115中。
或者,也可將藍牙主控裝置110中的所有功能方塊,整合在一單一電路晶片、一行動通信裝置(例如,手機)、一穿戴式裝置、一平板電腦、一筆記型電腦、一桌上型電腦、一音訊廣播系統、一語音導覽系統、一語音廣播系統、一車載通信系統、一衛星通信裝置、一智慧電視(smart TV)、或一藍牙智慧音箱等等中。
輸入電路152可用各種能夠接收使用者指令的合適電路來實現,例如,一鍵盤、一滑鼠、一觸控螢幕、一聲控裝置、一手勢感應裝置、或前揭各種裝置的組合等。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以將輸入電路152和顯示裝置150整合成一觸控螢幕。在某些實施例中,則可將輸入電路152和/或顯示裝置150整合到藍牙主控裝置110中。
實作上,前述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通信電路121及第二通信電路131,皆可用能夠支援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或較新的版本的藍牙通信協定的合適藍牙通信電路來實現。有需要的話,也可以將第一通信電路121和第二通信電路131分別耦接於額外的天線裝置(未繪示)。
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及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皆可用能夠對音訊資料號進行各種編解碼處理和/或資料格式轉換的數位運算電路、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或是數位至類比轉換電路(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DAC)來實現。
第一控制電路125及第二控制電路135,皆可用具有適當運算能力、能夠解析及產生採用藍牙核心規格5.2版本(或是較新版本)所規範的BLE音訊技術的藍牙封包的各種封包處理電路、數位運算電路、微處理器、單一處理器模組、多個處理器模組的組合、或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來實現。
在某些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通信電路121及第二通信電路131,也可以用能同時支援更早以前的藍牙版本(例如,藍牙2.0、藍牙3.0、藍牙4.0、藍牙4.2等版本)的藍牙通信協定的合適藍牙通信電路來實現。在此情況下,前述的第一控制電路125及第二控制電路135也要設計成能夠解析及產生更早以前的藍牙版本的藍牙通信協定所定義的藍牙封包。
在某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將前述的第一音訊處理電路123及第二音訊處理電路133,分別整合到前述的第一控制電路125及第二控制電路135中。
前述第一成員裝置120中的不同功能方塊可分別用不同的電路來實現,也可整合在一單一電路晶片、一單一穿戴式藍牙裝置、或一單一藍牙喇叭中。
同樣地,前述第二成員裝置130中的不同功能方塊可分別用不同的電路來實現,也可整合在一單一電路晶片、一單一穿戴式藍牙裝置、或一單一藍牙喇叭中。
另外,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及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皆可用能夠接收及播放音訊資料的各種合適電路來實現,例如,各種類型的喇叭。第一收音電路164及第二收音電路174,皆可用能夠接收聲音並轉換成相應音訊信號的各種合適電路來實現,例如,各種類型的麥克風。
在某些實施例中,也可將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及第一收音電路164整合成一單一裝置(例如,一穿戴式藍牙裝置、或一藍牙喇叭)。同樣地,也可將第二成員裝置130、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及第二收音電路174整合成一單一裝置(例如,一穿戴式藍牙裝置、或一藍牙喇叭)。
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其他音訊播放電路(例如,第三音訊播放電路182)、以及其他收音電路(例如,第三收音電路184)的主要電路架構與實施方式,都可類似於前述的相應成員裝置和/或相應電路。但在不同的成員裝置、不同的音訊播放電路、和/或不同的收音電路中可以設置額外的不同電路元件,而不侷限於要跟前述的相應成員裝置和/或相應電路完全相同。
前述藍牙主控裝置110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可用一或多個功能模組組成的電腦程式產品來實現。例如,圖2為藍牙主控裝置110內的藍牙配對程式117簡化後的功能模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藍牙配對程式117包含一接收模組210、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一配對模組230、以及一判斷模組240。
當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支援BLE音訊技術時,使用者可利用藍牙通信系統100來進行各種採用BLE音訊技術的音訊播放運作,以降低藍牙通信系統100的耗電量,並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如前所述,如果想要在支援BLE音訊技術的藍牙設備群跟藍牙主控裝置之間傳輸符合BLE音訊技術相關規範的音訊資料,那麼使用者必須先將傳統藍牙主控裝置逐一與傳統藍牙設備群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才行。亦即,使用者要先選擇傳統藍牙設備群的其中一個成員裝置來跟傳統藍牙主控裝置進行藍牙配對。等前述的藍牙配對完成之後,使用者還要選擇傳統藍牙設備群中的下一個成員裝置來跟傳統藍牙主控裝置進行藍牙配對,並重複進行這樣的選擇程序,直到傳統藍牙設備群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跟傳統藍牙主控裝置完成藍牙配對為止。
很明顯地,使用者必須進行複數次的裝置選擇動作,才能讓傳統藍牙主控裝置與傳統藍牙設備群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完成藍牙配對。因此,傳統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對使用者而言不僅在操作上很不方便,也容易造成使用者在操作時產生混淆而發生錯誤。
為了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前揭藍牙通信系統100中的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會採用不同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來減少使用者的涉入程度。
以下將搭配圖3至圖5來進一步說明藍牙通信系統100的運作方式。圖3為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圖4至圖5為藍牙主控裝置110在進行藍牙配對時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一第一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在圖3的流程圖中,位於一特定裝置所屬欄位中的流程,即代表由該特定裝置所進行的流程。例如,標記在「藍牙主控裝置」欄位中的部分,是由藍牙主控裝置110所進行的流程;標記在「第一成員裝置」欄位中的部分,是由第一成員裝置120所進行的流程;標記在「第二成員裝置」欄位中的部分,則是由第二成員裝置130所進行的流程;其餘依此類推。前述的邏輯也適用於後續的其他流程圖中。
當使用者想用藍牙通信系統100來播放各種採用BLE音訊技術的音訊資料時,要先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進行配對。
在此情況下,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產生包含有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device information,例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裝置位址)的一藍牙詢問請求,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發送該藍牙詢問請求給附近的其他藍牙裝置,並等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回應。實作上,處理電路115也可根據功能設計上的需要,在前述的藍牙詢問請求中填入其他的資料或信息。
或者,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控制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操作在一預定接收模式。例如,前述的預定接收模式可以是可用來接收各種藍牙廣告封包的一低功耗拓展被動掃描(LE Extended Passive Scan)模式、一低功耗拓展主動掃描(LE Extended Active Scan)模式、一低功耗拓展發起者(LE Extended Initiator)模式、或一周期性掃描(Periodic Scanning)模式。
另一方面,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一預定傳送模式,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操作在預定傳送模式。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指的是可用來傳送各種藍牙廣告封包、和/或藍牙協定資料單元的各種操作模式。例如,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可以是一廣告模式(Advertising mode)、一可掃描模式(Scannable mode)、一可連線模式(Connectable mode)、一不可連線模式(Non-connectable mode)、一不可掃描模式(Non-scannable mode)、一周期性廣告模式(Periodic Advertising mode)、一低功耗拓展廣告模式(LE Extended Advertising mode)、或一低功耗周期性廣告模式(LE Periodic Advertising mode)。
在進入預定傳送模式後,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進行圖3中的流程302。
在流程3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自己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例如,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一控制電路12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將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5可選擇一或多個預定的藍牙廣告封包(Bluetooth advertising packet)來做為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
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iliary advertising indication,AUX_ADV_IND)封包,或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拓展指示(extended advertising indication,ADV_EXT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_ADV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輔助鏈接指示(auxiliary chain indication,AUX_CHAIN_IND)封包,或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拓展指示(ADV_EXT_IND)封包、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_ADV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鏈接指示(AUX_CHAIN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輔助掃描回應(auxiliary scan response,AUX_SCAN_RSP)封包,或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拓展指示(ADV_EXT_IND)封包、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_ADV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掃描回應(AUX_SCAN_RSP)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輔助掃描回應(AUX_SCAN_RSP)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鏈接指示(AUX_CHAIN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拓展指示(ADV_EXT_IND)封包、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_ADV_IND)封包、一或多個輔助掃描回應(AUX_SCAN_RSP)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鏈接指示(AUX_CHAIN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輔助同步指示(auxiliary synchronous indication,AUX_SYNC_IND)封包,或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拓展指示(ADV_EXT_IND)封包、一或多個輔助廣告指示(AUX_ADV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輔助同步指示(AUX_SYNC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指示(advertising indication,ADV_IND)封包、一或多個不可連接廣告指示(non-connectable advertising indication,ADV_NONCONN_IND)封包、或是一或多個可查廣告指示(discoverable advertisement indication,ADV_DISCOVER_IND)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指示(ADV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不可連接廣告指示(ADV_NONCONN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指示(ADV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可查廣告指示(ADV_DISCOVER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又例如,前述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也可以是一或多個廣告指示(ADV_IND)封包、一或多個不可連接廣告指示(ADV_NONCONN_IND)封包、與一或多個可查廣告指示(ADV_DISCOVER_IND)封包所形成的一組封包。
另一方面,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在流程302中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自己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二控制電路13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第二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同樣地,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將前述的第二裝置資訊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第二控制電路135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可以跟前述第一控制電路125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相同。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在本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可比照第一成員裝置120或第二成員裝置130在前述流程302中的方式,傳送自己的裝置資訊(例如,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一第三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換言之,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可以在流程302中進行相同的運作。
在此情況下,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圖3中的相關藍牙配對運作。
在流程304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藍牙設備群102的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裝置資訊。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第三裝置資訊。在運作時,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裝置資訊。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同樣地,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第三裝置資訊。
在流程306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根據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例如,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目標藍牙封包,或是對前述的藍牙詢問請求做出的回應),控制處理電路115產生如圖4所示的一相應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以呈現分別代表可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的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device item)。由於接收模組210在前述的流程304中接收到藍牙設備群102的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裝置資訊,因此,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在流程306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將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不同成員裝置的複數個裝置選項,同時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如果接收模組210在流程304中還有接收到其他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306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將用來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可連線藍牙裝置的一或多個額外裝置選項,也同時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如圖4所示,處理電路115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包含有分別代表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306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來顯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以便使用者能夠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得知有哪些藍牙裝置可以選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
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在圖4的實施例中繪示了示例性的裝置選項410、420、430、440、450、460、470、及480。在本實施例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裝置選項420、裝置選項440、及裝置選項470,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其他裝置選項410、430、450、460、及480,則分別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藍牙裝置。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同時顯示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裝置選項420、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裝置選項440、以及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選項470。
使用者可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所顯示的裝置選項,得知藍牙設備群102中有哪些成員裝置需要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接著,使用者可對輸入電路152進行操作,以選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所顯示的其中一個裝置選項,做為藍牙主控裝置110要進行藍牙配對的對象。
例如,倘若使用者想選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成員裝置120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則使用者可對輸入電路152進行操作,以選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裝置選項420。又例如,倘若使用者想選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二成員裝置130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則使用者可對輸入電路152進行操作,以選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裝置選項440。又例如,倘若使用者想選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三成員裝置140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則使用者可對輸入電路152進行操作,以選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裝置選項470。
在此情況下,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輸入電路152進行流程308,以接收使用者下達的一選擇指令。為了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假設使用者所下達的選擇指令,是對應於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裝置選項420。
接著,配對模組230可根據該選擇指令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流程310,以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一金鑰Key-1。
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電路125可進行流程312,以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一金鑰Key-1的一第二金鑰Key-2。
在前述的流程310及流程312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一金鑰Key-1及第二金鑰Key-2。
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一金鑰Key-1與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控制電路125則可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使用第二金鑰Key-2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一成員裝置12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如圖3所示,在第一成員裝置120完成與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後(例如,在產生第二金鑰Key-2之後),第一控制電路125可進行流程314,以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透過在流程312中所建立的藍牙連線,傳送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此外,第一控制電路125還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第三裝置資訊(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利用各種合適的方式,預先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例如,藍牙設備群102的製造商可在生產藍牙設備群102時,在每一成員裝置中預先儲存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製造商可在生產第一成員裝置120時,將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前述的第二成員裝置130和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資訊,預先記錄在第一成員裝置120內部的儲存電路(未繪示於圖面中)中。同樣地,製造商可在生產第二成員裝置130時,將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前述的第一成員裝置120和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資訊,預先記錄在第二成員裝置130內部的儲存電路(未繪示於圖面中)中。
又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在啟動(turn on)時,利用各種無線通信機制自動搜尋其他成員裝置,並將自己的裝置資訊傳送給其他成員裝置。
又例如,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時利用各種合適的無線信號傳輸機制,將自己的裝置資訊傳送給其他成員裝置。
又例如,在第一成員裝置12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是以一對藍牙耳機實現的實施例中,當第一成員裝置12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被使用者放入一充電盒(charging case)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將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裝置資訊,直接傳送給第二成員裝置130,或是將第一裝置資訊透過充電盒做為媒介間接傳送給第二成員裝置130。同樣地,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將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直接傳送給第一成員裝置120,或是將第二裝置資訊透過充電盒做為媒介間接傳送給第一成員裝置120。
由前述說明可知,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在流程316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第三裝置資訊。
接著,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流程318。
在流程318中,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判定其他成員裝置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在本實施例中,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判定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例如,在本例中為藍牙設備群102)。
在判斷模組240判定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之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進行流程320,配對模組230則會進行流程322。
在流程320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的內容進行修改,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更新成如圖5所示的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以移除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選項。
如圖5所示,由於第一成員裝置120已完成與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配對程序,因此,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將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裝置選項420的狀態更新成「已連線(Connected)」。
請注意,本實施例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用於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裝置選項440、以及用於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選項470都移除。因此,與前述圖4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相較,更新後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並不會顯示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裝置選項440,而且也不會顯示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選項470。
因此,使用者就無法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看到裝置選項440及裝置選項470。如此一來,使用者也就無法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中選擇裝置選項440及裝置選項470。
請注意,前述圖4及圖5中所繪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及500,只是一示例性實施例,而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及應用方式。實作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及500的形狀、物件排列方式、以及個別物件的視覺表達方式,都可隨著顯示裝置150的類型、顯示裝置150的大小、藍牙主控裝置110的類型、和/或藍牙主控裝置110的作業系統不同而進行各種適當的調整。另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及500中所繪示的裝置選項的表達方式及數量,只是一示例性實施例,而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及應用方式。實作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及500中的個別裝置選項,可用各種合適的文字、圖案、影像、或前述項目的混合型態(hybrid pattern)來呈現,且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及500中的裝置選項的數量可依實際的情況而有所不同。
如前所述,在判斷模組240判定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之後,配對模組230會進行流程322。
在流程322中,配對模組23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三金鑰Key-3。
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電路135可進行流程324,以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三金鑰Key-3的一第四金鑰Key-4。
在前述的流程322及流程324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三金鑰Key-3及第四金鑰Key-4。
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三金鑰Key-3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控制電路135則可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使用第四金鑰Key-4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二成員裝置13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實作上,配對模組230可比照前述控制藍牙主控裝置110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及進行藍牙配對的方式,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換言之,藍牙主控裝置110可自動進行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
由前述圖3至圖5的說明可知,在使用者下達對應於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的裝置選項420的選擇指令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會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後,第一成員裝置120不需要使用者進行任何操作或下達任何指令,就會自動傳送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接著,藍牙主控裝置110不需要使用者進行任何操作或下達任何指令,就會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所提供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前述的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
也就是說,當使用者要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使用者只需要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選擇對應於某一選定的成員裝置的單一裝置選項(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為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裝置選項420),藍牙主控裝置110就會與該選定的成員裝置(在前述的實施例中為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配對,且藍牙主控裝置110接下來還會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前述的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進行藍牙配對。
很明顯地,採用圖3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可大幅簡化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的操作方式,所以能夠有效降低使用者進行藍牙配對操作時的複雜度。
另外,如前所述,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會於流程320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更新成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以移除用於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裝置選項440、以及用於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裝置選項470。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避免使用者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500中不慎誤選裝置選項440或裝置選項470。因此,採用圖3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不僅可提升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20進行藍牙配對時的便利性,還可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進行前述藍牙配對的過程中發生操作錯誤的問題。
從另一角度而言,圖3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只需要使用者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400中選擇一單一裝置選項,而不需要使用者進行多次的裝置選擇動作,因此,不僅可將所需的使用者涉入程度降到最低,還可大幅縮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完成藍牙配對所需的時間。
另外,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以下將搭配圖6至圖8來進一步說明藍牙通信系統100的另一種運作方式。圖6為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圖7至圖8為藍牙主控裝置110在進行藍牙配對時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一第二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如前所述,當藍牙主控裝置110要與藍牙設備群102進行藍牙配對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產生包含有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裝置位址)的一藍牙詢問請求,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發送該藍牙詢問請求給附近的其他藍牙裝置,並等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回應。
或者,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控制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操作在前述的預定接收模式。
另一方面,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一預定傳送模式,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操作在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
在進入預定傳送模式後,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進行圖6中的流程602。
在流程6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例如,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裝置位址)、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以及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一第三裝置資訊(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一控制電路12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將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另一方面,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在流程602中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二控制電路13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同樣地,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將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在圖6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可以跟前述圖3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相同。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在本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可比照第一成員裝置120或第二成員裝置130在前述流程602中的方式,傳送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換言之,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可以在流程602中進行相同的運作。
與前述圖3的實施例類似,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利用各種合適的方式預先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圖6中的相關藍牙配對運作。
在流程604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藍牙設備群102的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裝置資訊。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又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同樣地,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在運作時,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同樣地,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
接著,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圖6中的流程606。
在流程606中,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依據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多個裝置資訊,識別出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的複數個成員裝置。例如,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的其中之一所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識別出第一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例如,在本例中為藍牙設備群102)。
在判斷模組240識別出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之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進行流程608。
在流程608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根據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例如,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目標藍牙封包,或是對前述的藍牙詢問請求做出的回應),控制處理電路115產生如圖7所示的一相應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以呈現分別代表可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的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
在本實施例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根據判斷模組240的識別結果,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以使得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會包含用來代表整個藍牙設備群102的一單一裝置選項,但不會包含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複數個成員裝置的複數個裝置選項。
如果接收模組210在流程604中還有接收到其他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將用來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可連線藍牙裝置的一或多個額外裝置選項,也同時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如圖7所示,處理電路115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包含有分別代表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來顯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以便使用者能夠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得知有哪些藍牙裝置可以選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
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在圖7的實施例中繪示了示例性的裝置選項710、720、730、740、750、760、770、及780。在本實施例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730,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所屬的藍牙設備群102。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其他裝置選項710、720、740、750、760、770、及780,則分別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藍牙裝置。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一單一裝置選項730來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但卻不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複數個裝置選項,以進一步簡化使用者在藍牙配對過程的操作複雜度。
使用者可從顯示裝置150所顯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得知有哪些藍牙裝置可以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如果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沒有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就可能會出現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多個成員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如此一來,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的數量就會變得更多,而可能導致使用者不容易找到正確的配對對象。
從另一角度而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在前述流程608中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的運作,可簡化使用者在藍牙配對過程的操作複雜度,並可降低使用者操作錯誤的可能性。
使用者可對輸入電路152進行操作,以選擇代表藍牙設備群102的裝置選項730做為要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的對象。
在此情況下,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輸入電路152進行流程610,以接收使用者所下達的與裝置選項730對應的一選擇指令。
接著,配對模組230可根據該選擇指令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圖6中的流程310與流程322。
在流程310中,配對模組23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一金鑰Key-1。
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電路125可進行流程312,以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一金鑰Key-1的一第二金鑰Key-2。
在圖6的流程310及流程312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一金鑰Key-1及第二金鑰Key-2。
接下來,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一金鑰Key-1與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控制電路125則可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使用第二金鑰Key-2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一成員裝置12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在圖6的流程322中,配對模組23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三金鑰Key-3。
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電路135可進行圖6中的流程324,以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三金鑰Key-3的一第四金鑰Key-4。
在圖6的流程322及流程324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三金鑰Key-3及第四金鑰Key-4。
接下來,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三金鑰Key-3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控制電路135則可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使用第四金鑰Key-4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二成員裝置13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實作上,配對模組230可比照前述控制藍牙主控裝置110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及進行藍牙配對的方式,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換言之,藍牙主控裝置110可自動進行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
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並不會改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730的狀態。
當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時,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進行修改,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更新成如圖8所示的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800,以更新裝置選項730的狀態。
如圖8所示,由於藍牙主控裝置110此時已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因此,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800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將代表藍牙設備群102的裝置選項730的狀態更新成「已連線(Connected)」。
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及800的內容可以發現,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並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任何裝置選項。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也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任何裝置選項。同樣地,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第三成員裝置14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也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任何裝置選項。
換言之,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都不會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三個裝置選項。
在前述圖6的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會在流程602中傳送自己的裝置資訊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但這只是一示例性實施例,而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實作上,亦可改成只有部分的成員裝置會傳送自己的裝置資訊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例如,圖9所繪示為本發明一第三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與前述圖6的實施例相同,當藍牙主控裝置110要與藍牙設備群102進行藍牙配對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產生包含有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裝置位址)的一藍牙詢問請求,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發送該藍牙詢問請求給附近的其他藍牙裝置,並等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回應。
或者,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控制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操作在前述的預定接收模式。
另一方面,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成員裝置120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一預定傳送模式,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操作在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
在進入預定傳送模式後,第一成員裝置120可進行圖9中的流程602。如前所述,第一控制電路125在流程602中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例如,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裝置位址)、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以及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一第三裝置資訊(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與前述圖3的實施例類似,第一成員裝置120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利用各種合適的方式預先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實作上,第一控制電路12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將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第一成員裝置120在圖9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可以跟在前述圖3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相同。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然而,與前述圖6的實施例不同,在圖9的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在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之前,會進行流程902而不會進行前述的流程602。
在流程902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會操作在一目標操作模式(target operating mode)。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開始進行流程902,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開始進行流程902。
在一實施例中,目標操作模式就是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但在本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在進入目標操作模式後,並不會傳送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在另一實施例中,目標操作模式是一呼叫掃描模式(page scan mode)。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在進入呼叫掃描模式後,會等待藍牙主控裝置110呼叫(page)自己,但在那之前,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並不會傳送任何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在圖9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圖9中的相關藍牙配對運作。
在流程904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在運作時,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
接著,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圖9中的流程906。
在流程906中,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識別出第一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例如,在本例中為藍牙設備群102)。
在判斷模組240識別出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之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進行圖9中的流程608。
圖9中的流程608、流程610、流程310、流程312、流程322、以及流程324的運作方式,都與前述圖3和圖6實施例中的對應流程相同。因此,前述有關圖3和圖6中的其他流程的運作方式以及相關優點等說明,亦適用於圖9的實施例。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由前述圖6至圖9的說明可知,在使用者下達對應於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730的選擇指令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會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分別建立連線,並進行相關的藍牙配對程序。
也就是說,當使用者要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使用者只需要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選擇對應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單一裝置選項730,藍牙主控裝置110就會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分別進行藍牙配對。
很明顯地,採用圖6或圖9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可大幅簡化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的操作方式,所以能夠有效降低使用者進行藍牙配對操作時的複雜度。
另外,如前所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因此,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都不會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三個裝置選項。如此一來,便能減少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的數量,進而讓使用者得以較容易找到正確的裝置選項730。
因此,採用圖6或圖9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不僅可提升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20進行藍牙配對時的便利性,還可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進行前述藍牙配對的過程中發生操作錯誤的問題。
從另一角度而言,圖6或圖9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只需要使用者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選擇單一裝置選項730,而不需要使用者進行多次的裝置選擇動作,因此,不僅可將所需的使用者涉入程度降到最低,還可大幅縮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完成藍牙配對所需的時間。
另外,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以下將搭配圖10及前述的圖7及圖8來進一步說明藍牙通信系統100的另一種運作方式。圖10為本發明一第四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如前所述,當藍牙主控裝置110要與藍牙設備群102進行藍牙配對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產生包含有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裝置位址)的一藍牙詢問請求,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發送該藍牙詢問請求給附近的其他藍牙裝置,並等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回應。
或者,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控制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操作在前述的預定接收模式。
另一方面,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一預定傳送模式,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操作在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
在進入預定傳送模式後,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可進行圖10中的流程1002。
在流程1002中,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一自動配對請求(auto-pair request)、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一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例如,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裝置位址)、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以及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一第三裝置資訊(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一控制電路12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將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另一方面,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在流程602中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一自動配對請求、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以及第三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實作上,第二控制電路13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二通信電路13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同樣地,第二控制電路135可將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在圖10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可以跟前述圖3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相同。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在本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可比照第一成員裝置120或第二成員裝置130在前述流程1002中的方式,傳送自動配對請求、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換言之,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可以在流程1002中進行相同的運作。
與前述圖3的實施例類似,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利用各種合適的方式預先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圖10中的相關藍牙配對運作。
在流程1004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藍牙設備群102的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及裝置資訊。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又例如,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同樣地,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在運作時,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二成員裝置13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同樣地,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三成員裝置14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
接著,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圖10中的流程606。
在流程606中,判斷模組24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依據個別成員裝置傳來的多個裝置資訊,識別出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的複數個成員裝置。例如,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的其中之一所傳來的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識別出第一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裝置資訊所對應的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例如,在本例中為藍牙設備群102)。
在判斷模組240識別出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都屬於同一個藍牙設備群之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進行圖10中的流程608。
在流程608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根據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例如,附近的多個藍牙裝置傳來的目標藍牙封包,或是對前述的藍牙詢問請求做出的回應),控制處理電路115產生如圖7所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以呈現分別代表可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的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
與圖6的實施例相同,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根據判斷模組240的識別結果,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以使得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會包含用來代表整個藍牙設備群102的一單一裝置選項,但不會包含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複數個成員裝置的複數個裝置選項。
如果接收模組210在流程1004中還有接收到其他藍牙裝置傳來的信息,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將用來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可連線藍牙裝置的一或多個額外裝置選項,也同時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如圖7所示,處理電路115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包含有分別代表多個候選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還可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來顯示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以便使用者能夠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得知有哪些藍牙裝置可以選來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
如前所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730,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所屬的藍牙設備群102。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其他裝置選項710、720、740、750、760、770、及780,則分別代表不屬於藍牙設備群102的其他藍牙裝置。換言之,本實施例中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一單一裝置選項730來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但卻不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複數個裝置選項,以進一步簡化使用者在藍牙配對過程的操作複雜度。
使用者可從顯示裝置150所顯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得知有哪些藍牙裝置可以跟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如果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沒有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就可能會出現分別代表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多個成員裝置的多個裝置選項。如此一來,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的數量就會變得更多,而可能導致使用者不容易找到裝置選項730。
從另一角度而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在前述流程608中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的運作,可簡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複雜度,並可降低使用者操作錯誤的可能性。
在圖10的實施例中,使用者並不需要透過輸入電路152選擇代表藍牙設備群102的裝置選項730。配對模組230會根據接收模組210接收到的自動配對請求,自動控制處理電路115進行圖10中的流程1010與流程1022。
在流程1010中,配對模組230可依據接收到的自動配對請求,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一金鑰Key-1。
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電路125可進行流程1012,以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一金鑰Key-1的一第二金鑰Key-2。
在圖10的流程1010及流程1012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一成員裝置12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一金鑰Key-1及第二金鑰Key-2。
接下來,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一金鑰Key-1與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一成員裝置120的第一控制電路125則可透過第一通信電路121,使用第二金鑰Key-2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一成員裝置12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在流程1022中,配對模組23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一第三金鑰Key-3。
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電路135可進行圖10中的流程324,以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產生對應於第三金鑰Key-3的一第四金鑰Key-4。
在圖10的流程1022及流程324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以建立相關的藍牙連線。另外,藍牙主控裝置110與第二成員裝置130也可採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協商彼此的金鑰產生參數,以分別產生第三金鑰Key-3及第四金鑰Key-4。
接下來,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便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使用第三金鑰Key-3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另一方面,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控制電路135則可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使用第四金鑰Key-4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資料傳輸。
例如,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第二成員裝置130,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實作上,配對模組230可比照前述控制藍牙主控裝置110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連線及進行藍牙配對的方式,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建立連線,並進行藍牙配對程序。換言之,藍牙主控裝置110可依據接收到的自動配對請求,自動進行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
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並不會改變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730的狀態。
當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時,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進行修改,將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更新成如圖8所示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800,以更新裝置選項730的狀態。
如圖8所示,由於藍牙主控裝置110此時已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因此,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800中,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會控制處理電路115,將代表藍牙設備群102的裝置選項730的狀態更新成「已連線(Connected)」。
從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及800的內容可以發現,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一成員裝置12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並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任何裝置選項。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也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任何裝置選項。同樣地,在處理電路115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自動與第三成員裝置140進行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也不會利用顯示裝置150,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任何裝置選項。
換言之,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都不會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三個裝置選項。
在前述圖10的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都會在流程1002中傳送自動配對請求、自己的裝置資訊、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但這只是一示例性實施例,而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實作上,亦可改成只有部分的成員裝置會傳送自動配對請求、自己的裝置資訊、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例如,圖11所繪示為本發明一第五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與前述圖10的實施例相同,當藍牙主控裝置110要與藍牙設備群102進行藍牙配對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產生包含有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藍牙裝置位址)的一藍牙詢問請求,並可利用主控端通信電路111發送該藍牙詢問請求給附近的其他藍牙裝置,並等待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回應。
或者,處理電路115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控制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操作在前述的預定接收模式。
另一方面,藍牙設備群102中的第一成員裝置120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進入一預定傳送模式,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操作在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
在進入預定傳送模式後,第一成員裝置120可進行圖11中的流程1002。如前所述,第一控制電路125在流程1002中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自動配對請求、自己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例如,第一成員裝置120的藍牙裝置位址)、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的藍牙裝置位址)、以及對應於第三成員裝置140的一第三裝置資訊(例如,第三成員裝置140的藍牙裝置位址)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與前述圖3的實施例類似,第一成員裝置120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利用各種合適的方式預先取得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
實作上,第一控制電路125可產生包含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並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該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將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共同插入單一目標藍牙封包的單一或多個特定欄位中,或是分散插入多個目標藍牙封包的特定欄位中。
第一成員裝置120在圖11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可以跟在前述圖3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目標藍牙封包的類型相同。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然而,與前述圖10的實施例不同,在圖11的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在與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藍牙配對之前,會進行前述的流程902而不會進行前述的流程1002。
在流程902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會操作在一目標操作模式。如前所述,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可依據用戶的操作、或是內部程式預設的操作指令,在適當的時間點開始進行流程902,或者,可在接收到藍牙主控裝置110產生的藍牙詢問請求後,開始進行流程902。
在一實施例中,目標操作模式就是前述的預定傳送模式,但在本實施例中,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在進入目標操作模式後,並不會傳送自動配對請求及其他成員裝置的裝置資訊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在另一實施例中,目標操作模式是一呼叫掃描模式(page scan mode)。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在進入呼叫掃描模式後,會等待藍牙主控裝置110呼叫(page)自己,但在那之前,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其他成員裝置並不會傳送自動配對請求及任何藍牙封包給藍牙主控裝置110。
在圖11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處理電路115可執行儲存電路113中的藍牙配對程式117,以進行圖11中的相關藍牙配對運作。
在流程1104中,接收模組210可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在運作時,接收模組21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解析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或多個目標藍牙封包,以擷取出前述的自動配對請求、第一裝置資訊、第二裝置資訊、及第三裝置資訊。
圖11中的其他流程的運作方式,都與前述圖3、圖6、圖9、及圖10實施例中的對應流程相同。因此,前述有關圖3、圖6、圖9、及圖10中的相關流程的運作方式以及相關優點等說明,亦適用於圖11的實施例。為簡潔起見,在此不重複敘述。
由前述圖10及圖11的說明可知,在藍牙主控裝置110接收到第一成員裝置120或其他成員裝置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及相關的裝置資訊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便會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分別建立連線,並進行相關的藍牙配對程序。
也就是說,在圖10或圖11的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要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使用者不需要下達任何選擇指令給藍牙主控裝置110,藍牙主控裝置110就會依據藍牙設備群102傳來的自動配對請求,自動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分別進行藍牙配對。因此,不僅可將所需的使用者涉入程度降到最低,還可大幅縮短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完成藍牙配對所需的時間。
很明顯地,採用圖10或圖11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可大幅簡化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的操作方式,所以能夠有效降低使用者進行藍牙配對操作時的複雜度。
另外,如前所述,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220可在流程608中控制處理電路115對要顯示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加以過濾。因此,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完成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所有成員裝置的藍牙配對程序之前,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都不會同時顯示分別代表第一成員裝置120、第二成員裝置130、以及代表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三個裝置選項。如此一來,便能減少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的裝置選項的數量,進而降低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的內容複雜度。
因此,採用圖10或圖11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不僅可提升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20進行藍牙配對時的便利性,還可有效避免使用者在進行前述藍牙配對的過程中發生操作錯誤的問題。
從另一角度而言,採用圖10或圖11所揭示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時,藍牙主控裝置110與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也可以不使用任何顯示裝置。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將顯示裝置150省略,並能大幅簡化藍牙設備群102中的個別成員裝置的硬體架構、重量、與體積。在此情況下,可將圖10及圖11中的流程608省略。
另外,在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都支援BLE音訊技術的實施例中,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BLE音訊技術來傳輸音訊資料給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而且藍牙主控裝置110可採用低複雜度通信編解碼器(LC3)對音訊資料進行編碼。如此一來,不僅可降低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耗電量,進而延長藍牙主控裝置110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使用時間,還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音訊播放品質。
請注意,前述各實施例中的金鑰產生方式只是一示範性的實施例,並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
實作上,在前述各實施例中,第一控制電路125可於第一成員裝置120與藍牙主控裝置110之間的藍牙配對程序完成之後(亦即,在前述流程312或流程1012之後),將藍牙主控裝置110與其他成員裝置進行藍牙配對時所需要的金鑰產生參數,分別傳送給藍牙主控裝置110與其他成員裝置。
例如,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在前述流程312或流程1012之後,產生藍牙主控裝置110與其他成員裝置(例如,第二成員裝置13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進行藍牙配對所需的一指示值(indication value)。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的指示值是可供一預定金鑰演算法使用的一預定值(predetermined value)、一隨機值(random value)、一預定位址(predetermined address)、一隨機位址(random address)、一預定字串(predetermined string)、一隨機字串(random string)、一預定令牌(predetermined token)、或一隨機令牌(random token)等等。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述的指示值是對應於一預定金鑰演算法的一演算法識別資料(algorithm identifier)。
第一控制電路125可利用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前述的指示值給藍牙主控裝置110及其他成員電路。
之後,當配對模組230控制處理電路115透過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藍牙配對時(例如,前述的流程322或流程1022),配對模組230可控制處理電路115依據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前述指示值來產生第三金鑰Key-3。例如,處理電路115可依據該指示值及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來執行一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三金鑰Key-3。又例如,處理電路115可依據該指示值、該第二裝置資訊、以及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來執行前述的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三金鑰Key-3。又例如,處理電路115可依據該指示值從多個事先約定的可用金鑰演算法中挑選出一預定金鑰演算法,並執行選定的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三金鑰Key-3。
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電路135可透過第二通信電路131與藍牙主控裝置110建立連線,並可依據該指示值來產生與第三金鑰Key-3相對應的第四金鑰Key-4。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依據該指示值及對應於第二成員裝置130的第二裝置資訊,來執行前述的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四金鑰Key-4。又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依據該指示值、該第二裝置資訊、以及藍牙主控裝置110的裝置資訊,來執行前述的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四金鑰Key-4。又例如,第二控制電路135可依據該指示值從多個事先約定的可用金鑰演算法中挑選出一預定金鑰演算法,並執行選定的預定金鑰演算法以產生第四金鑰Key-4。
換言之,在第一成員裝置120提供前述的指示值之後,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可省略許多傳統的金鑰參數協商過程,改用非常簡化的方式來產生第三金鑰Key-3及相應的第四金鑰Key-4。如此一來,便可大幅縮短產生第三金鑰Key-3及第四金鑰Key-4所需的時間。
同樣地,當藍牙主控裝置110及第三成員裝置140要進行藍牙配對時,也可以比照前述的方式,分別依據前述的指示值來產生相關的金鑰,以縮短產生相關金鑰所需的時間。
另外,前述各流程圖中的流程執行順序只是一示範性的實施例,並非侷限本發明的實際實施方式。
例如,在圖3中,流程322可以跟流程320一起進行,也可以調整到流程318與流程320之間。
又例如,在圖6及圖9中,流程310和流程322的順序可以對調,也可以一起進行。
又例如,在圖9中,流程902可以跟流程602一起進行,可以早於流程602之前開始進行,也可以在流程602至流程322之間的任一時間點開始進行。
又例如,在圖10及圖11中,流程902可以跟流程1002一起進行,可以早於流程1002之前開始進行,也可以在流程1002至流程1022之間的任一時間點開始進行。
又例如,在圖10及圖11中,流程1010和流程1022的順序可以對調,也可以一起進行。
在無需利用藍牙設備群102接收使用者或環境聲音的某些實施例中,可將第一收音電路164、第二收音電路174、和/或第三收音電路184省略。
在無需利用藍牙設備群102播放音訊資料的實施例中,可將第一音訊播放電路162、第二音訊播放電路172、和/或第三音訊播放電路182省略。
實作上,藍牙設備群102中的成員裝置的個數,可以依需拓展成更多數量,也可以簡化至只有第一成員裝置120及第二成員裝置130。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而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做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做為區分的基準。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提及的「包含」爲開放式的用語,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另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元件耦接於第二元件,則代表第一元件可通過電性連接或無線傳輸、光學傳輸等信號連接方式而直接地連接於第二元件,或通過其它元件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或信號連接至第二元件。
在說明書中所使用的「和/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舉的其中一個項目或多個項目的任意組合。另外,除非說明書中特別指明,否則任何單數格的用語都同時包含複數格的含義。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請求項所做的等效變化與修改,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
100:藍牙通信系統(Bluetooth communication system)
102:藍牙設備群(Bluetooth device set)
110:藍牙主控裝置(Bluetooth host device)
111:主控端通信電路(host-side communication circuit)
113:儲存電路(storage circuit)
115:處理電路(processing circuit)
117:藍牙配對程式(Bluetooth pairing program)
120:第一成員裝置(first member device)
121:第一通信電路(first communication circuit)
123:第一音訊處理電路(first audio processing circuit)
125:第一控制電路(first control circuit)
130:第二成員裝置(second member device)
131:第二通信電路(second communication circuit)
133:第二音訊處理電路(second audio processing circuit)
135:第二控制電路(second control circuit)
140:第三成員裝置(third member device)
150:顯示裝置(display device)
152:輸入電路(input circuit)
162:第一音訊播放電路(first audio playback circuit)
164:第一收音電路(first sound capturing circuit)
172:第二音訊播放電路(second audio playback circuit)
174:第二收音電路(second sound capturing circuit)
182:第三音訊播放電路(third audio playback circuit)
184:第三收音電路(third sound capturing circuit)
210:接收模組(receiving module)
220:圖形化使用者介面控制模組(GUI control module)
230:配對模組(pairing module)
240:判斷模組(determining module)
302~324、602~610、902~906、1002、1004、1010、1012、1022、1104:運作流程(operation)
400、500、700、800: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410~480、710~780:裝置選項(device item)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藍牙通信系統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
圖2為圖1中的藍牙主控裝置內的藍牙配對程式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功能模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第一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4至圖5為圖1中的藍牙主控裝置在進行藍牙配對時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一第一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第二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7至圖8為圖1中的藍牙主控裝置在進行藍牙配對時所產生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一第二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一第三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10為本發明一第四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11為本發明一第五實施例的藍牙裝置配對方法簡化後的流程圖。
100:藍牙通信系統
102:藍牙設備群
110:藍牙主控裝置
111:主控端通信電路
113:儲存電路
115:處理電路
117:藍牙配對程式
120:第一成員裝置
121:第一通信電路
123:第一音訊處理電路
125:第一控制電路
130:第二成員裝置
131:第二通信電路
133:第二音訊處理電路
135:第二控制電路
140:第三成員裝置
150:顯示裝置
152:輸入電路
162:第一音訊播放電路
164:第一收音電路
172:第二音訊播放電路
174:第二收音電路
182:第三音訊播放電路
184:第三收音電路

Claims (10)

  1. 一種藍牙通信系統(100),包含有: 一藍牙主控裝置(110),其包含有: 一主控端通信電路(111); 一儲存電路(113),設置成儲存一藍牙配對程式(117);以及 一處理電路(115),耦接於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儲存電路(113),設置成可執行該儲存電路(113)中的該藍牙配對程式(117)以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並可控制一顯示裝置(150)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以及 一藍牙設備群(102),其包含有至少一第一成員裝置(120)和一第二成員裝置(130); 其中,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包含有: 一第一通信電路(121),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進行無線通信;以及 一第一控制電路(125),耦接於該第一通信電路(121),設置成可利用該第一通信電路(121)傳送一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給該藍牙主控裝置(110); 其中,該第二成員裝置(130)包含有: 一第二通信電路(131),設置成可與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進行無線通信;以及 一第二控制電路(135),耦接於該第二通信電路(131),設置成可控制該第二通信電路(131)的運作; 其中,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還設置成可接收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該自動配對請求、該第一裝置資訊、以及該第二裝置資訊; 其中,該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藍牙通信系統(100),其中,該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在接收到該自動配對請求後,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藍牙通信系統(100),其中,該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依據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判斷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及該第二成員裝置(130)同屬於一藍牙設備群(102)。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藍牙通信系統(100),其中,該處理電路(115)還設置成可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到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之後,控制該顯示裝置(150)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一單一裝置選項(730)來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120)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所屬的一藍牙設備群(102),但不會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同時顯示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及該第二成員裝置(130)的兩個裝置選項。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藍牙通信系統(100),其中,該處理電路(115)在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該配對程序之前,不利用該顯示裝置(150)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該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任何裝置選項。
  6.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117),儲存在一藍牙主控裝置(110)的一儲存電路(113)中,允許該藍牙主控裝置(110)進行一藍牙配對運作,該藍牙配對運作包含: 產生一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並控制一顯示裝置(150)顯示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 透過一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一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一自動配對請求、對應於該第一成員裝置(120)的一第一裝置資訊、以及對應於一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一第二裝置資訊;以及 依據該自動配對請求,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117),其中,該藍牙配對運作還包含: 在接收到該自動配對請求後,自動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建立一藍牙連線並進行一配對程序。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117),其中,該藍牙配對運作還包含: 依據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判斷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及該第二成員裝置(130)同屬於一藍牙設備群(102)。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117),其中,該藍牙配對運作還包含: 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接收到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傳來的該第一裝置資訊及該第二裝置資訊之後,控制該顯示裝置(150)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一單一裝置選項(730)來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120)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所屬的一藍牙設備群(102),但不會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同時顯示代表該第一成員裝置(120)及該第二成員裝置(130)的兩個裝置選項。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腦程式產品(117),其中,該藍牙配對運作還包含: 在利用該主控端通信電路(111)與該第二成員裝置(130)進行該配對程序之前,不利用該顯示裝置(150)在該第一圖形化使用者介面(700)中顯示用來代表該第二成員裝置(130)的任何裝置選項。
TW111104816A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TWI8131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9250 2021-02-09
CN202110179250.6 2021-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2982A true TW202232982A (zh) 2022-08-16
TWI813167B TWI813167B (zh) 2023-08-21

Family

ID=8270419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816A TWI813167B (zh)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TW111104815A TWI813166B (zh)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TW111104814A TWI813165B (zh)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815A TWI813166B (zh)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TW111104814A TWI813165B (zh) 2021-02-09 2022-02-09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220256633A1 (zh)
CN (3) CN114915947A (zh)
TW (3) TWI813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14701A1 (en) * 2019-04-17 2020-10-22 Prestacom Services Llc Sharing keys for a wireless accessory
US11889302B2 (en) 2020-08-28 2024-01-30 Apple Inc. Maintenance of wireless devices
TW202315354A (zh) * 2021-01-10 2023-04-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資料傳輸所需金鑰的產生效率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藍牙設備群
US20220394428A1 (en) * 2021-06-04 2022-12-08 Apple Inc. Pairing Groups of Accessor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88961B1 (en) * 2001-12-28 2015-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and configur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1084963A2 (en) * 2010-01-05 2011-07-14 Iota,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s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US8630586B2 (en) * 2010-08-31 2014-01-14 Apple Inc. Intelligent pair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US8707392B2 (en) * 2010-10-15 2014-04-22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ease management
US20130018975A1 (en) * 2011-07-15 2013-01-17 Motorola Solutions, Inc. Low frequency method of pairing a master device to multiple slave devices
US20130189925A1 (en) * 2011-07-29 2013-07-25 SIFTEO, Inc. Pairing Wireless Device Using Multiple Modalities
US8947239B1 (en) * 2012-03-05 2015-02-03 Fitbit, In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8915428B1 (en) * 2013-10-04 2014-12-23 Square, Inc. Wireless-enabled card reader
US9769858B2 (en) * 2014-05-30 2017-09-19 Apple Inc. Seam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hearing aid and multiple devices
US9591684B2 (en) * 2014-06-06 2017-03-07 BBPO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bluetooth pairing with a group of bluetooth devices
US9107026B1 (en) * 2014-07-18 2015-08-11 Google Inc. Range management with Bluetooth low energy
US9338586B2 (en) * 2014-09-11 2016-05-10 Umm Al-Qura University Track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10075908B2 (en) * 2016-06-13 2018-09-11 Erik Young Group speakers
US11115811B2 (en) * 2019-04-04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ress management for Bluetooth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56627A1 (en) 2022-08-11
US20220256633A1 (en) 2022-08-11
US11991767B2 (en) 2024-05-21
TW202232981A (zh) 2022-08-16
CN114915947A (zh) 2022-08-16
TWI813166B (zh) 2023-08-21
TWI813165B (zh) 2023-08-21
TWI813167B (zh) 2023-08-21
CN114915953A (zh) 2022-08-16
US20220272779A1 (en) 2022-08-25
TW202232924A (zh) 2022-08-16
CN114915952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3166B (zh) 可降低使用者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配對時的複雜度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電腦程式產品
EP3169086B1 (en) Connection method for multimedia playing device, master device, control terminal, and system
TWI769120B (zh) 可提升藍牙主控裝置與藍牙設備群進行資料傳輸所需金鑰的產生效率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藍牙設備群
TW202218449A (zh) 無縫交接通訊之方法、行動裝置及配件
WO2023273639A1 (zh)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598401B (zh) 射频测试方法、蓝牙设备、电子设备及射频测试系统
KR20070053505A (ko) 다수의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다채널 음향 출력방법 및 장치
TWI831433B (zh) 無需進行藍牙配對程序即可與複數個音訊產生裝置搭配運作的音訊播放裝置及相關的藍牙音訊系統
CN114786158A (zh) 双模蓝牙设备及蓝牙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