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2371A - 取像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取像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232371A TW202232371A TW110104117A TW110104117A TW202232371A TW 202232371 A TW202232371 A TW 202232371A TW 110104117 A TW110104117 A TW 110104117A TW 110104117 A TW110104117 A TW 110104117A TW 202232371 A TW202232371 A TW 202232371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organic light
- display module
- imaging device
- matrix organic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取像裝置,其包括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感測器以及反光元件。感測器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背面上。反光元件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背面上並位於感測器的外圍。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取像裝置。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主要可區分為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Pass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PMOLED)及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目前的取像裝置主要以AMOLED搭配感測器為主。然而,AMOLED的製作技術相對門檻較高,加上客製化費用昂貴,開模費用高於PMOLED,並受最小生產量的限制,不適合小量多樣與客製化的市場。PMOLED製程較簡單、生產成本較低,而且省能耗,故目前醫療、工業控制等多樣利基市場、中小尺寸的穿戴式產品、網通產品仍以PMOLED為首選。然而,目前市場上以PMOLED搭配感測器的屏下取像技術尚未成熟。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像裝置,其取像效果好。
本發明的一種取像裝置包括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感測器以及反光元件。感測器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背面上。反光元件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背面上並位於感測器的外圍。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感測器被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下方,以提供屏下取像功能。此外,藉由將反光元件設置在感測器的外圍,有助於提升光利用率或感測器接收到的光量,使得取像裝置的取像效果好。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在下述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且將省略其贅述。此外,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在沒有衝突的情況下可相互組合,且依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不同元件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並非用以限定元件的製造順序或設置順序。此外,一元件/膜層設置在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可涵蓋所述元件/膜層直接設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且兩個元件/膜層直接接觸的情況;以及所述元件/膜層間接設置在所述另一元件/膜層上(或上方),且兩個元件/膜層之間存在一或多個元件/膜層的情況。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繪示出可用於第一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4A至圖4I分別繪示出可用於第一實施例的其他種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6繪示出可用於第二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8繪示出可用於第三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圖9至圖11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至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在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中,取像裝置可於環境介質中使用。環境介質可包括空氣、水或是其他種類的介質。取像裝置適於擷取待測物(未繪示)的生物特徵的影像。舉例來說,待測物可以是使用者的手指、手掌、手腕或眼球,且對應的生物特徵可為指紋、掌紋、靜脈、瞳孔或虹膜等,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取像裝置1可包括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感測器11以及反光元件12,但不以此為限。取像裝置1可依據需求而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或膜層。
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適於提供影像畫面。舉例來說,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可包括下基板100、上基板101以及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但不以此為限。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可依據需求而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或膜層。
下基板100以及上基板101相對設置,且下基板100以及上基板101在取像裝置1的厚度方向(如第三方向D3)上彼此重疊。在進行生物特徵辨識時,上基板101比下基板100更鄰近待測物S。以指紋辨識為例,如圖1所示,上基板101的外表面S101可作為取像裝置1的取像面,即待測物S碰觸上基板101的外表面S101,以進行指紋辨識。下基板100以及上基板101中任一者的材質可包括玻璃、塑膠或其組合。換句話說,下基板100以及上基板101中任一者可為單層板或複合板。
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設置在下基板100以及上基板101之間。雖然未繪示出,但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可包括沿著第三方向D3依序設置在下基板100上的多個下電極、多個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多個上電極,但不以此為限。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可依需求而增加或減少一個或多個元件或膜層。
多個下電極以及多個上電極可具有相互垂直的延伸方向或相互垂直的排列方向。舉例來說,多個下電極以及多個上電極的其中一者可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另一方面,多個下電極以及多個上電極的其中另一者可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沿第一方向D1排列。
多個有機發光二極體排列成陣列且設置在多個下電極以及多個上電極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有機發光二極體可為多彩式(2種或2種以上顏色)或全彩式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舉例來說,多個有機發光二極體可包括多個紅色有機發光二極體、多個綠色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多個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但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可包括排列成陣列的多個畫素區P。圖2僅示意性繪示出位於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右上角的九個畫素區P,但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畫素區P的數量不以此為限。每一個畫素區P可設置有一個有機發光二極體。此外,同一種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例如多個紅色有機發光二極體、多個綠色有機發光二極體或多個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例如可沿第二方向D2排列,而不同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例如可沿第一方向D1交替排列,但不限於此。
請再參照圖1,感測器11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背面(例如為下基板100的背面S100)上。感測器11適於接收被待測物S反射的光束(即,帶有生物特徵資訊的光束)。舉例來說,感測器11可包括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或其他適當種類的影像感測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測器11可為準直式感測器或透鏡式感測器。詳細而言,除了影像感測元件之外,感測器11可進一步包括光準直元件。光準直元件設置在影像感測元件與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之間,以將被待測物S反射的光束準直化,進而改善串擾問題,使取像裝置1具有良好的辨識能力。光準直元件可包括多條光纖(fiber)、多個針孔(pinhole)、光柵(grating)、由遮光層與透光層組合而成的光通道層、多個微透鏡或其他合適的光準直元件。
反光元件12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背面(例如為下基板100的背面S100)上並位於感測器11的外圍。在本實施例中,反光元件12例如貼附至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背面,且反光元件12與感測器11在第三方向D3上不重疊,使得反光元件12例如平坦地設置在下基板100的背面S100上。然而,反光元件12與其他元件的相對設置關係(例如設置的角度、固定的方式等)可依需求改變,而不以圖1所顯示的為限。
反光元件12可具有內緣E1以及外緣E2,其中內緣E1位於外緣E2與感測器11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反光元件12可環繞感測器11,且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可與感測器11保持距離D,即,反光元件12與感測器11間隔設置而未接觸感測器11,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可與感測器11的側面S11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中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例如為頂發光式有機發光二極體,即,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自其頂面(靠近上基板101的表面)發出光束B。光束B自上基板101的外表面S101射出並射向按壓在外表面S101上的待測物S。射向待測物S的光束B接著被待測物S反射,而形成帶有生物特徵資訊的光束B’。光束B’朝向感測器11傳遞並接著被感測器11接收。
藉由將感測器11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下方,可提供屏下取像功能。此外,藉由將反光元件12設置在感測器11的外圍或周邊,有助於提升光利用率或感測器11接收到的光量,使得取像裝置1的取像效果好。詳細而言,反光元件12可將射向感測器11的外圍或周邊的光束反射,使得照射待測物S的光量及/或感測器11接收到的光量得以提升。
在取像裝置1取像時,即在取像裝置1的感測模式下,可於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顯示光標。如此,既可提示使用者生物特徵的辨識區域,又能夠藉由光標的設計來提升取像效果。
以指紋辨識為例,為了避免因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太亮,而造成感測器11擷取不到指紋或擷取到旁邊模糊的指紋,光標的不同區域需有不同亮度設計。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2所示,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可包括第一區A1以及環繞第一區A1的第二區A2。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上的正投影P11落在第一區A1內。換句話說,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上的正投影P11與第一區A1至少部分重疊。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區A1的範圍大於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上的正投影P11,且第一區A1的邊緣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與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重疊,但不以此為限。
為了避免因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太亮,而造成感測器11擷取不到指紋或擷取到旁邊模糊的指紋,在取像裝置1的感測模式下,第一區A1呈現暗態,且第二區A2呈現亮態。使第一區A1呈現暗態的方法例如為將位於第一區A1中的這些有機發光二極體關閉,使得第一區A1呈現黑畫面;另一方面,使第二區A2呈現亮態的方法例如為將位於第二區A2中的這些有機發光二極體開啟,使得第二區A2呈現白畫面,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藉由選擇開啟位於第二區A2中的特定顏色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使得第二區A2呈現所述特定顏色(如紅色、藍色、綠色或上述兩種顏色的混合色)。
請參照圖3,取像裝置1A與圖1的取像裝置1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3中,反光元件12的外緣E2固定至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背面(例如為下基板100的背面S100),且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固定至感測器11的側面S11,使得反光元件12相對於下基板100的背面S100傾斜。反光元件12的傾斜角度可依據實際需求而設計,於此不多加限制。
另一提的是,雖然圖1及圖3將反光元件12繪示成板狀或片狀,但圖1及/或圖3實施例中的反光元件12的實施態樣不以此為限,任何適於將光反射的型態或結構皆可作為圖1及/或圖3實施例中的反光元件12。舉例來說,反光元件12可以是反射鏡、反射膜或其上形成有反射層的稜鏡,但不以此為限。
圖3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A在感測模式下,亦可採用圖2所示的光標形式,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圖1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及/或圖3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A也可採用圖4A至圖4I所示的光標形式。然而,應理解,圖1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及/或圖3實施例的取像裝置1A所適用的光標形式不以圖2、圖4A至圖4I所示的光標形式為限。
請參照圖4A至圖4I,除了第一區A1以及第二區A2之外,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還可包括第三區A3。第三區A3例如可環繞第二區A2(圖4A至圖4C、圖4G至圖4I)、位於第二區A2的四角(圖4D、圖4E)或位於第二區A2的相對兩側(圖4F)。此外,第三區A3在取像裝置的感測模式下可呈現暗態。使第三區A3呈現暗態的方法例如為將位於第三區A3中的這些有機發光二極體關閉,使得第三區A3呈現黑畫面,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A1可以是正方形(圖4A、圖4D、圖4I)、長方形(圖4F)、橢圓形(圖4C)、圓形(圖4G)、其他多邊形(未繪示)或具有圓角的多邊形(圖4B、圖4E、圖4H繪示出具有圓角的四邊形)。環繞第一區A1的第二區A2可具有與第一區A1相似的外輪廓(圖4A至圖4C、圖4E至圖4I)或不同的外輪廓(圖4D)。環繞第二區A2的第三區A3可具有與第二區A2相似的外輪廓(圖4A、圖4I)或不同的外輪廓(圖4B至圖4H)。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A1的中心可位於感測器11(參照圖1或圖3)的中心軸上(圖4A至圖4F)。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A1的中心可位於感測器11(參照圖1或圖3)的中心軸之外(圖4G至圖4I)。
請參照圖5,取像裝置2與圖1的取像裝置1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5中,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20中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202例如為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即,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202自其頂面(靠近上基板101的表面)以及底面(靠近下基板100的表面)發出光束B。來自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202的底面的光束B可經由反光元件12的反射而射向待測物S。射向待測物S的光束B接著被待測物S反射,而形成帶有生物特徵資訊的光束B’。光束B’朝向感測器11傳遞並接著被感測器11接收。
在其他實施例中,圖5中的反光元件12也可採用圖3所示的設置方式,於此便不再重述。
圖6繪示出可應用於圖5的取像裝置2的一種方形漸層光標形式。請參照圖5及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A1可包括中心區A11以及環繞中心區A11的過渡區A12。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區A11的範圍可等於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20上的正投影P11,且感測器11的側面S11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與中心區A11的邊緣重疊,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中心區A11的範圍可大於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20上的正投影P11。在一些實施例中,過渡區A12的外緣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與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重疊,但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過渡區A12的外緣可在第三方向D3上位於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與外緣E2之間。
在取像裝置2的感測模式下,中心區A11可呈現暗態,且過渡區A12的亮度可介於暗態與亮態之間。換句話說,過渡區A12的平均亮度可介於中心區A11與第二區A2之間。使過渡區A12的亮度介於暗態與亮態之間的方法例如為將位於過渡區A12中的這些有機發光二極體部分開起部分關閉,但不以此為限。
應理解,雖然圖6以正方形繪示出中心區A11、過渡區A12的外輪廓以及第二區A2的外輪廓,但每一區域的形狀、尺寸、區域之間的相對設置關係可依需求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於圖5的取像裝置2的光標形式也可同圖4A至圖4I修改,於此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7,取像裝置3與圖1的取像裝置1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7中,除了下基板100、上基板101以及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之外,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還包括偏光片303以及觸控元件304。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可為頂發光式有機發光二極體或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此外,圖7中的反光元件12也可採用圖3所示的設置方式,於此便不再重述。
偏光片303設置在上基板101的外表面S101上。在此架構下,偏光片303的外表面S303可作為取像裝置3的取像面。例如,待測物可碰觸偏光片303的外表面S303,以進行指紋辨識。觸控元件304適於提供觸控功能,其可為任何種類的觸控元件,如已知的互容式觸控元件或自容式觸控元件,於此不多加限制。觸控元件304可設置在上基板101與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之間或偏光片303與上基板101之間,但不以此為限。
圖7的取像裝置3除了可採用圖2、圖4A至圖4I以及圖6所示的光標形式之外,也可採用圖8所示的光標形式。請參照圖7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取像裝置3可藉由光標的設計而提供防偽(Anti-Fake)的功能。以指紋辨識為例,可藉由光標的設計(如不同區域輸出不同顏色光束)來在進行指紋辨識的同時,確認手指為真手指或假手指。
詳細來說,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可包括由中心向外依序設置的第一區A1、第二區A2以及第三區A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A1的範圍可大於感測器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上的正投影P11,且感測器11的側面S11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上的正投影可落在第一區A1之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區A2的外緣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位於反光元件12的內緣E1與外緣E2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區A3的外緣例如在第三方向D3上與反光元件12的外緣E2重疊,但不以此為限。
在取像裝置3的感測模式下,第一區A1呈現暗態,第二區A2可輸出綠光或青光,且第三區A3可輸出紅光、藍光以及黃光的其中一至二種顏色的光。可藉由不同區域輸出顏色差異大的光,來增加真假指紋的光譜差異,從而提升防偽功能的準確度。
應理解,雖然圖8以正方形繪示出第一區A1、第二區A2的外輪廓以及第三區A3的外輪廓,但每一區域的形狀、尺寸、區域之間的相對設置關係可依需求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應用於圖7的取像裝置3的光標形式也可同圖4A至圖4I修改,於此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9,取像裝置4與圖1的取像裝置1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9中,取像裝置4還包括指紋按壓板40。指紋按壓板40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正面(如上基板101的外表面S101)上。舉例來說,指紋按壓板40可透過黏著層或其他固定機構而固定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正面上,但不以此為限。
指紋按壓板40可用以提升感測器11所擷取到的影像的清晰度。舉例來說,指紋按壓板40可包括平板400以及多個微結構402。多個微結構402設置在平板400面向感測器11的表面上,且平板400面向待測物S的表面可供待測物S按壓。多個微結構402適於將傳遞至其的光束均勻地分布於平板400中,使待測物S均勻地受光,進而有助於提升生物特徵的辨識率。
圖9的取像裝置4可採用上述任一種光標形式或上述光標形式的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中的反光元件12也可採用圖3所示的設置方式,於此便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102也可為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中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10也可進一步包括偏光片303以及觸控元件304(參照圖7)。
請參照圖10,取像裝置5與圖7的取像裝置3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10中,取像裝置5還包括非可見光光源52以及濾光片54。非可見光光源52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50的側邊。舉例來說,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50中,下基板100、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以及觸控元件304中每一者的面積可小於上基板101以及偏光片303中每一者的面積,以騰出容納非可見光光源52的空間。非可見光光源52可設置在下基板100、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以及觸控元件304的側邊且朝待測物S發出光束B。非可見光光源52可包括紅外光光源,且光束B可包括紅外光光束,但不以此為限。
濾光片54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50與感測器11之間且用以過濾可見光,以降低可見光對於感測結果的干擾。
圖10的取像裝置5可採用上述任一種光標形式或上述光標形式的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中的反光元件12也可採用圖3所示的設置方式,於此便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50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可為頂發光式有機發光二極體或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
請參照圖11,取像裝置6與圖10的取像裝置5的主要差異如下所述。在圖11中,非可見光光源52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的下方。換句話說,非可見光光源52在第三方向D3上與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重疊。
圖11的取像裝置6可採用上述任一種光標形式或上述光標形式的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1中的反光元件12也可採用圖3所示的設置方式,於此便不再重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30的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302可為頂發光式有機發光二極體或穿透式有機發光二極體。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感測器被設置在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下方,以提供屏下取像功能。此外,藉由將反光元件設置在感測器的外圍,有助於提升光利用率或感測器接收到的光量,使得取像裝置的取像效果好。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進一步透過光標的設計來提示生物特徵的辨識區域、提升取像效果及/或提供防偽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設置觸控元件來提供觸控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設置指紋按壓板,以提升感測器所擷取到的影像的清晰度及/或提升生物特徵的辨識率。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進一步設置非可見光光源,並藉由設置濾光片,以提升感測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A、2、3、4、5、6:取像裝置
10、20、30、50: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
11:感測器
12:反光元件
40:指紋按壓板
52:非可見光光源
54:濾光片
100:下基板
101:上基板
102、202、302: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
303:偏光片
304:觸控元件
400:平板
402:微結構
A1:第一區
A2:第二區
A3:第三區
A11:中心區
A12:過渡區
B、B’:光束
D:距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E1:內緣
E2:外緣
P:畫素區
P11:正投影
S:待測物
S11:側面
S100:背面
S101、S303:外表面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繪示出可用於第一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另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4A至圖4I分別繪示出可用於第一實施例的其他種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繪示出可用於第二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8繪示出可用於第三實施例的光標形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9至圖11分別是依照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取像裝置至第六實施例的取像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1:取像裝置
10: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
11:感測器
12:反光元件
100:下基板
101:上基板
102: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層
B、B’:光束
D:距離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E1:內緣
E2:外緣
S:待測物
S11:側面
S100:背面
S101:外表面
Claims (12)
- 一種取像裝置,包括: 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 感測器,設置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背面上;以及 反光元件,設置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所述背面上並位於所述感測器的外圍。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反光元件貼附至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所述背面,且所述反光元件的內緣與所述感測器保持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反光元件的外緣固定至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所述背面,且所述反光元件的內緣固定至所述感測器的側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反光元件與所述感測器不重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包括第一區以及第二區,所述感測器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上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區內,所述第二區環繞所述第一區,在所述取像裝置的感測模式下,所述第一區呈現暗態,且所述第二區呈現亮態。
-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區的範圍大於所述感測器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上的所述正投影。
-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還包括第三區,所述第三區在所述取像裝置的所述感測模式下呈現暗態,且所述第三區環繞所述第二區、位於所述第二區的四角或位於所述第二區的相對兩側。
-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還包括第三區,所述第三區環繞所述第二區,在所述取像裝置的所述感測模式下,所述第一區呈現暗態,所述第二區輸出綠光或青光,且所述第三區輸出紅光、藍光以及黃光的其中一至二種顏色的光。
-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區包括中心區以及環繞所述中心區的過渡區,在所述取像裝置的所述感測模式下,所述中心區呈現暗態,且所述過渡區的亮度介於暗態與亮態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其中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包括偏光片以及觸控元件。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還包括: 指紋按壓板,設置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正面上。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取像裝置,還包括: 非可見光光源,設置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側邊或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的下方;以及 濾光片,設置在所述被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模組與所述感測器之間且用以過濾可見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4117A TW202232371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取像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04117A TW202232371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取像裝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32371A true TW202232371A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3782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4117A TW202232371A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取像裝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232371A (zh) |
-
2021
- 2021-02-04 TW TW110104117A patent/TW202232371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553155B2 (ja) | 光学式イメージ認識センサー内蔵型平板表示装置 | |
WO2018176819A1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9137002A1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20200140327A (ko) | 스루-디스플레이 이미징을 위한 전자 디바이스 디스플레이 | |
CN110008805A (zh) | 指纹识别系统和使用该指纹识别系统感测指纹的方法 | |
US20160110025A1 (en) | Method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 fingerprint or an object, and device with at least one screen | |
WO2017166581A1 (zh) |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 |
WO2017166580A1 (zh) | 光学指纹传感器模组 | |
KR20190004678A (ko) | 근적외선 유기 광 센서가 임베디드된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TW202103048A (zh) | 具有像素結構的顯示裝置與指紋辨識晶片 | |
KR20180100140A (ko) | 디스플레이 하의 광학적 지문 센서 | |
CN107422788A (zh) | 嵌入有光学成像传感器的平板显示器 | |
CN11116210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192413A1 (zh) | 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CN111725264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39426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201430650A (zh) | 觸控面板 | |
TWI715322B (zh) | 液晶顯示裝置 | |
TW201727536A (zh) | 反射式指紋辨識系統 | |
CN107392171A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107192A (zh) | 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以及终端设备 | |
KR20220027357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3920549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9545825A (zh) | 一种顶发光显示面板 | |
TW202232371A (zh) | 取像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