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0937A - 部件導引裝置與部件加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導引裝置與部件加工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0937A
TW202230937A TW110135455A TW110135455A TW202230937A TW 202230937 A TW202230937 A TW 202230937A TW 110135455 A TW110135455 A TW 110135455A TW 110135455 A TW110135455 A TW 110135455A TW 202230937 A TW202230937 A TW 2022309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dimension
guide device
width dimension
component gu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5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菅野友久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產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093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02K3/487Slot-clos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部件導引裝置,其對例如楔等具有寬度尺寸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且所述部件導引裝置抑制部件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導引部件。本揭示的例示性的部件導引裝置為對具有寬度尺寸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的部件導引裝置,其包括:排出口,位於一方向的一側的端,向一方向開口;以及第一面,自排出口向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第一面於與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包括向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邊,於另一端包括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邊,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的第一邊與所述第二邊的間隔即第一尺寸為寬度尺寸以下。

Description

部件導引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部件導引裝置。
先前已知有一種防止插入定子芯的插槽中的線圈的伸出的楔形紙的成形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5-304277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藉由輥將自原紙卷拉出的帶狀楔形原紙成形的楔形紙的成形方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30427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若使用所述專利文獻1的楔形紙的成形方法將楔形紙成形,則楔形原紙向輥的供給位置於楔形原紙的寬度方向上有偏差,其結果為,存在所成形的楔形紙的形狀有偏差的情形。楔形紙的形狀的偏差會對楔形紙向定子芯的插槽的插入的作業性產生影響。因此,於楔形紙的成形中,要求抑制楔形紙的形狀的偏差。例如,於所述專利文獻1的楔形紙的成形方法中,要求抑制楔形原紙向輥的供給位置於楔形原紙的寬度方向上的偏差。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例如楔等具有寬度尺寸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的部件導引裝置,所述部件導引裝置抑制部件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導引部件。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揭示的例示性的部件導引裝置是一種對具有寬度尺寸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的部件導引裝置,其包括:排出口,位於一方向的一側的端,向一方向開口;以及第一面,自排出口向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第一面於與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包括向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邊,於另一端包括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邊,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的第一邊與所述第二邊的間隔即第一尺寸為寬度尺寸以下。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抑制部件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導引部件的部件導引裝置。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揭示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對圖中的相同或相當部分標註相同的符號而不再重複其說明。
再者,圖式所示的構造物的朝向是考慮說明的易理解性而選擇,並不對現實使用本揭示的實施形態時的朝向進行任何限制。又,圖式所示的物品的整體或一部分的形狀及大小亦不對現實的形狀及大小進行限制。
以下,只要無特別記載,則關於包括角度在內的尺寸,所謂一者與另一者相等、一者為另一者以上、或一者為另一者以下分別意指於去除了尺寸公差及安裝時的公差的情形時一者與另一者的值相等、一者為另一者以上的值、或一者為另一者以下的值。同樣地,以下,只要無特別記載,則關於方向,所謂沿著一個方向延伸、一者與另一者相等或正交分別意指於去除了尺寸公差及安裝時的公差的情形時沿著一個方向延伸、一者與另一者相等或正交。又,以下,只要無特別記載,則互相正交、互相平行、或為水平方向、為豎直方向等記載並非僅意指嚴格的正交、平行的關係或嚴格的水平、豎直的姿態,於包括不產生作用上的顯著差異的範圍的偏移的情形時,亦視為正交、平行的關係或水平、豎直的姿態。
(部件) 圖1是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1的示意圖。部件1具有寬度尺寸W、厚度尺寸T、及長度尺寸L。厚度尺寸T為寬度尺寸W以下,長度尺寸L為寬度尺寸W以上。部件1具有由寬度尺寸W確定的寬度尺寸方向、由厚度尺寸T確定的厚度尺寸方向、及由長度尺寸L確定的長度尺寸方向。於圖1中,寬度尺寸方向由標註符號W的箭頭的方向所表示,厚度尺寸方向由標註符號T的箭頭的方向所表示,長度尺寸方向由標註符號L的箭頭的方向所表示。作為部件1的較佳的實施例,可列舉楔或帶等沿著長度方向延伸的部件。此處,長度方向與長度尺寸方向相等。
(部件導引裝置) 圖2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2的概略結構的圖。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導引裝置2是對具有寬度尺寸W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T的部件1的移動進行導引的部件導引裝置,其包括:排出口3,位於一方向的一側的端,向一方向開口,及第一面4,自排出口3向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第一面4於與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包括向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邊5,於另一端包括向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邊6,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的第一邊5與所述第二邊6的間隔即第一尺寸D為寬度尺寸W以下。於圖2中,一方向由標註符號E的箭頭的方向表示,由第一尺寸D確定的第一尺寸方向由標註符號D的箭頭的方向表示。再者,如圖2及圖3所示,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將第一面4的左端的邊設為第一邊5,將第一面4的右端的邊設為第二邊6。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藉由第一尺寸D為寬度尺寸W以下,部件1於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狀態下,朝向排出口3被沿著一方向導引而移動。其結果為,可抑制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的中心與第一面4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中心的偏移。即,可抑制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導引部件1。
再者,理想的是第一尺寸D小於寬度尺寸。其原因在於:藉由更確實地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可更確實地抑制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的中心與第一面4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中心的偏移。
此處,例如將第一尺寸D設計為較由部件1的交納圖式所規定的寬度尺寸W的容許範圍的下限值更小的尺寸即可。此時,基於交納圖式所交納的部件1於部件導引裝置2中,於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狀態下,朝向排出口3被沿著一方向導引而移動。又,亦可基於預先測定的寬度尺寸W的資料,以第一尺寸D小於寬度尺寸W的方式進行設計。例如,於將預先測定的寬度尺寸W的平均值設為μ、將標準偏差設為σ的情形時,可以第一尺寸D小於μ-3σ的方式進行設計。此時,如下情況變得更確實:部件1於部件導引裝置2中,於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狀態下,朝向排出口3被沿著一方向導引而移動。
圖3是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2的示意圖,為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排出口3的圖。圖4A是自第一面4的法線方向觀察圖3中的部件1與第一面4的位置關係的示意圖。又,圖4B是第一尺寸D大於寬度尺寸W的現有部件導引裝置的與圖4A相對應的示意圖。
於圖4A及圖4B中,將自第一面4的法線方向觀察到的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的中心所形成的假想線C1和第一邊5與第二邊6的中心所形成的假想線C2的第一尺寸方向的偏移設為G。於圖4B所示的現有的部件導引裝置中,由於第一尺寸D大於寬度尺寸W,故而部件1不存在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情況,根據部件1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位置,假想線C1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位置亦會變化,而存在偏移G增大的情形。另一方面,於圖4A所示的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2中,由於第一尺寸D為寬度尺寸W以下,故而部件1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其結果為,與圖4B所示的現有的部件導引裝置相比,假想線C1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位置不會自假想線C2的位置大幅變化,偏移G得到抑制。再者,於圖4A中,部件1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未圖示寬度尺寸W。又,假想線C1與假想線C2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位置一致,未圖示偏移G。另一方面,於圖4B中,圖示出部件1與第一邊5接觸而未與第二邊6接觸的狀態、及部件1與第二邊6接觸而未與第一邊5接觸的狀態。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導引裝置2更包括:第二面7,自排出口3向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以及第三面8,自排出口3向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第二面7於第一邊5處與第一面4連接,第三面8於第二邊6處與第一面4連接,作為第一面4與第二面7形成的角的第一角9和作為第一面4與第三面8形成的角的第二角10的角度相等。
此時,部件1自第二面7受到的力與部件1自第三面8受到的力的差減小,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的中心與第一面4的第一尺寸方向的中心的第一尺寸方向的偏移被更確實地抑制。
再者,如圖3所示,自一方向的一側觀察,將第二面7相對於第一面4逆時針地形成的角設為第一角9,將第三面8相對於第一面4順時針地形成的角設為第二角10。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第一角9及第二角10為銳角。
此時,部件1自第二面7及第三面8受到朝向第一面4的力,從而部件1自第一面4向第一面4的法線方向分離的情況得到抑制。其結果為,可抑制部件1的厚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而導引部件1。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第一角9及第二角10為部件1被以第一尺寸D的間隔固定支持由寬度尺寸W確定的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時的撓曲角以上。
此時,可降低部件1與第二面7之間產生的摩擦、及部件1與第三面8之間產生的摩擦,而可更確實地導引部件1向一方向的移動。
此處,理想的是預先藉由實驗測定部件1被以第一尺寸D的間隔固定支持由寬度尺寸W確定的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時的撓曲角。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第一面4、第二面7、及第三面8為平面。
此時,容易加工第一面4、第二面7、及第三面8,而可更容易地製作部件導引裝置2。又,容易改善第一面4、第二面7、及第三面8的尺寸精度,而可更確實地導引部件1向一方向的移動。此處,作為部件導引裝置2的材料,可使用不鏽鋼,第一面4、第二面7、及第三面8可藉由通常的金屬加工進行加工。又,部件導引裝置2於圖式中作為一個組件進行圖示,但亦可至少包括以下3個組件:包括第一面4的組件、包括第二面7的組件、及包括第三面8的組件。此時,可更容易地製作部件導引裝置2。進而,包括第一面4的組件亦可包括角度調整機構,所述角度調整機構對包括第二面7的組件、及包括第三面8的組件相對於第一面4的角度進行調整。此時,可更容易地調整第一角9及第二角10的角度。角度調整機構可為任意者,例如藉由利用螺絲進行定位調整的機構對包括第二面7的組件、及包括第三面8的組件相對於第一面4的位置或姿態進行調整即可。
圖5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加工裝置15的概略結構的圖。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加工裝置15包括:部件導引裝置2;以及彎折裝置16,沿著與由部件導引裝置2導引的部件1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彎折部件1的加工。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加工裝置15包括部件導引裝置2、及進行彎折部件1的加工的彎折裝置16。彎折裝置16的彎折加工位置理想的是配置於部件導引裝置2的排出口3的一方向一側。此時,藉由部件導引裝置2,部件1被自排出口3向一方向一側導引而移動,於彎折位置處被彎折加工。又,部件1理想的是使長度尺寸方向與一方向一致而自排出口3向彎折加工位置移動。此時,部件1於部件導引裝置2中,於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狀態下,朝向排出口3被沿著一方向導引而移動,進而,沿著一方向自排出口3向彎折加工位置移動。其結果為,藉由部件導引裝置2,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得到抑制,向彎折加工位置移動,而可改善部件1的彎折加工的精度。再者,關於部件1於部件導引裝置2中的移動、及部件1自排出口3向彎折加工位置的移動,如下文所述,部件加工裝置15包括輥機構或擠出機構等,使部件1移動即可。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加工裝置15包括:部件導引裝置2;以及彎折裝置16,沿著與由部件導引裝置2導引的部件1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彎折部件1的加工,且部件1的彎折方向與垂直於第一面4的方向相同。此處,由部件導引裝置2導引的部件1的排出方向與一方向相同。
此時,可藉由部件導引裝置2抑制部件1的寬度尺寸方向上的位置的偏差,將部件1導引至彎折裝置16,其結果為,可改善部件1的彎折加工的精度。藉由部件1的彎折方向與垂直於第一面4的方向相同,可抑制部件1的彎折位置於寬度尺寸方向上有偏差的情況。
圖6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部件加工裝置15的實施形態中部件導引裝置2與彎折裝置16的位置關係的圖。如圖6所示,彎折裝置16包括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圖6所示的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為圖5所示的A-A線下的截面圖。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具有大致相等的外徑,兩者以沿著厚度尺寸方向夾住部件1的方式咬合配置。即,於第一輥161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凹狀部,於第二輥162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凸狀部,以凹狀部與凸狀部具有可夾住部件1的裕度而咬合的方式配置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藉由部件1通過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之間,而進行彎折部件1的加工。此處,亦可於第一輥161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凸狀部,而於第二輥162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凹狀部。
此處,理想的是第二輥的旋轉軸方向與第一面4的第一尺寸方向相同。此時,利用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將部件1彎折的彎折方向與垂直於第一面4的方向相同。其結果為,可抑制部件1的彎折位置於寬度尺寸方向上有偏差的情況。
藉由凹狀部與凸狀部夾住部件1而咬合,並且第一輥161與第二輥162旋轉,部件1根據凹狀部的形狀或凸部的形狀而被彎折。同時,被彎折的部件1自凹狀部與凸狀部咬合的位置起,沿著凹狀部與凸狀部的咬合位置處的凹狀部或凸狀部的移動方向而移動。此時,於部件導引裝置2中,部件1自排出口3向凹狀部與凸狀部的咬合位置移動。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部件加工裝置15可包括使第一輥161或第二輥162的至少一者旋轉的驅動機構,部件1的彎折加工與部件1自部件導引裝置2向彎折裝置16的移動藉由第一輥161或第二輥162的旋轉驅動而同時進行,但部件加工裝置15亦可分別包括將部件1進行彎折加工的驅動機構、及使部件1自部件導引裝置2向彎折裝置16移動的驅動機構。例如部件加工裝置15可分別包括將部件1自部件導引裝置2的排出口3向一方向擠出的擠出機構、及彎折部件1的壓製機構。此時,壓製機構可為至少一者包括沿著與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的上模與下模。又,部件加工裝置15可更包括將被壓製機構彎折的部件1排出的排出機構。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如圖5所示,部件導引裝置2更包括本體12、及相對於本體12能夠拆裝的安裝部13,且安裝部13包括第一面4、第二面7、及第三面8。
此時,藉由更換相對於本體12能夠拆裝的安裝部13,而可更容易地調節部件導引裝置2。例如,於變更部件1時等,藉由在不變更本體12的位置等的情況下更換安裝部13,可根據部件1的變更調節部件導引裝置2。
根據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部件導引裝置2更包括對安裝部13相對於本體12的位置進行調整的安裝位置調整機構14。
此時,藉由利用安裝位置調整機構14調整安裝部13的位置,可更容易地調節部件導引裝置2。安裝位置調整機構14可為任意者,例如可列舉利用螺絲進行定位調整的機構作為實施例。
(變形例) 以下,參照圖7對部件導引裝置2的更佳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7所示,第一面4可包括自第一面4突出的凸部11。
此時,可抑制由第一邊5與第二邊6支持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並使其彎曲的部件1沿著第一面4的法線方向振動,而更確實地導引部件1向一方向的移動。
可為第一面4包括多個凸部11,多個凸部11的至少一部分沿著一方向排列。
此時,可更確實地導引部件1向一方向的移動。
可為多個凸部11的至少一個沿著一方向延伸。
此時,可更確實地導引部件1向一方向的移動。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例示性的部件導引裝置可於對具有寬度尺寸與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的領域中利用。
1:部件 2:部件導引裝置 3:排出口 4:第一面 5:第一邊 6:第二邊 7:第二面 8:第三面 9:第一角 10:第二角 11:凸部 12:本體 13:安裝部 14:安裝位置調整機構 15:部件加工裝置 16:彎折裝置 161:第一輥 162:第二輥 C1、C2:假想線 D:第一尺寸 E:一方向 G:偏移 L:長度尺寸 T:厚度尺寸 W:寬度尺寸
圖1是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3是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的示意圖。  圖4A是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導引裝置的示意圖。  圖4B是現有的部件導引裝置的示意圖。  圖5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實施形態中的部件加工裝置的概略結構的圖。  圖6是表示本揭示的例示性的部件加工裝置的實施形態中部件導引裝置與彎折裝置的位置關係的圖。  圖7是示意性地表示部件導引裝置的更佳的實施形態的圖。
2:部件導引裝置
3:排出口
4:第一面
5:第一邊
6:第二邊
7:第二面
8:第三面
D:第一尺寸
E:一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部件導引裝置,對具有寬度尺寸與所述寬度尺寸以下的厚度尺寸的部件的移動進行導引,包括: 排出口,位於一方向的一側的端,向所述一方向開口;以及  第一面,自所述排出口向所述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  所述第一面於與所述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包括向所述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邊,於另一端包括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邊,  自所述一方向的一側觀察到的所述第一邊與所述第二邊的間隔即第一尺寸為所述寬度尺寸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更包括: 第二面,自所述排出口向所述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以及  第三面,自所述排出口向所述一方向的另一側延伸,且  所述第二面於所述第一邊處與所述第一面連接,  所述第三面於所述第二邊處與所述第一面連接,  作為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二面形成的角的第一角與  作為所述第一面與所述第三面形成的角的第二角的角度相等。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角及所述第二角為銳角。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角及所述第二角為 所述部件被以所述第一尺寸的間隔固定支持由所述寬度尺寸確定的寬度尺寸方向的兩端時的撓曲角以上。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及所述第三面為平面。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面包括自所述第一面突出的凸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面包括多個所述凸部,所述多個凸部的至少一部分沿著所述一方向排列。
  8. 如請求項6或請求項7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其中所述多個凸部的至少一個向所述一方向延伸。
  9.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更包括:本體;及安裝部,相對於所述本體能夠拆裝,且 所述安裝部包括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及所述第三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更包括:安裝位置調整機構,對所述安裝部相對於所述本體的位置進行調節。
  11. 一種部件加工裝置,包括: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的部件導引裝置;以及  彎折裝置,沿著與由所述部件導引裝置導引的所述部件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進行彎折所述部件的加工,且  所述部件的彎折方向與垂直於所述第一面的方向相同。
TW110135455A 2020-09-29 2021-09-24 部件導引裝置與部件加工裝置 TW2022309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3621 2020-09-29
JP2020163621 2020-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0937A true TW202230937A (zh) 2022-08-01

Family

ID=80950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5455A TW202230937A (zh) 2020-09-29 2021-09-24 部件導引裝置與部件加工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25438A (zh)
TW (1) TW202230937A (zh)
WO (1) WO202207044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5435B2 (ja) * 2008-02-05 2013-07-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19103311A (ja) * 2017-12-05 201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70441A1 (ja) 2022-04-07
CN116325438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3472B2 (en) Sheet skew corr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9028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5024889A (ja)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用紙折り方法
JP2008081258A (ja) 用紙加工装置
JP200731432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7096A (ja) 搬送装置
US20040251619A1 (en) Medium conveying apparatus
TW202230937A (zh) 部件導引裝置與部件加工裝置
KR102123561B1 (ko) 코일 아우터 에지 프로텍트 링 성형 시스템
CN111747161A (zh) 校准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156639B1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899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5753525U (zh) 一种片料限位机构及剥标装置
CN110315863B (zh) 介质输送装置
JP5191490B2 (ja) シート形状の基材のアライメントに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656265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
WO2019158333A1 (en) Apparatus for crimping a sheet of material
JPS63306145A (ja) シ−トの位置決め装置
JP200911392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259318B2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83804B2 (ja) コイル絶縁紙成形装置
JP3173820U (ja) クロスローラガイド
JP3000608U (ja) 用紙導入機構
JP2651966B2 (ja) 積重用紙の送り出し装置
US20210023859A1 (en) Nipping roll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