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0093A -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0093A
TW202230093A TW111103360A TW111103360A TW202230093A TW 202230093 A TW202230093 A TW 202230093A TW 111103360 A TW111103360 A TW 111103360A TW 111103360 A TW111103360 A TW 111103360A TW 202230093 A TW202230093 A TW 2022300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ea
user
gesture
contact
charac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3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瀚寧 駱
Original Assignee
英商絲盤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商絲盤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商絲盤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0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009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71Special purpose buttons or auxiliary keyboards, e.g. retractable mini keypads, keypads or buttons that remain accessible at closed lapt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4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switches operabl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9Special purpose keybo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5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chord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06F3/0237Character input methods using prediction or retrieval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1Finger worn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3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33
    • G06F2203/0339Touch strips, e.g. orthogonal touch strips to control cursor movement or scrolling; single touch strip to adjust parameter or to implement a row of soft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9Textured surface identifying touch areas, e.g. overlay structure for a virtual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文字輸入裝置,用以於例如為智慧型手機的電子裝置上輸入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其包含使用者介面及處理電路。使用者介面具有複數分離的虛擬或實際琴弦做成接觸區域以列配置,並在使用者用至少一手指或拇指每次接觸接觸區域時產生中間值訊號,中間值訊號的值取決於手指或拇指在接觸區域上產生的接觸類型。處理電路配置成接收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並依序從中間值訊號的值產生基本筆畫的相應時間序列,其中中間值訊號的值映射至基本筆畫,基本筆畫是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的一部分。使用者可自然且輕易地與裝置互動,如同彈奏傳統弦樂器。

Description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本發明關於一種裝置及方法,用於將語素書寫系統中的語素文字輸入至電子裝置,特別是但不限於將中文語素輸入至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語素文字是呈現單詞(word)或詞素(morpheme)的書寫字元。中文是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語言範例,其在書寫時會寫成一連串語素文字。語素文字與字母字元(alphabetical characters)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字母字元本身通常無法呈現一個單詞。與字母字元透過不同串列來呈現單詞的方式不同,單一語素文字即可用來呈現單詞。
多數語素文字字元組可使用相對較少數量的基本筆畫或筆畫類型進行書寫。藉由將筆畫放置在字元內的不同位置,可以構建出許多不同的整體形狀。每個由基本筆畫或筆畫類型所組成的任意形狀皆是一個語素文字。
字元組中的筆畫類型通常是筆畫類型的有限組合。如果使用者可以書寫出每個基本筆畫,那麼藉由將它們書寫在與其它基本筆畫相對的正確位置上,使用者就可以寫出字元組中的任何語素文字字元。少數量的基本筆畫將可以組成上千種數量的字元。這些基本筆畫包括點、水平線和垂直線等。
因為每個單詞都是從字元組中書寫而成的單一獨特字元,語素文字書寫系統將包括數千或數百種獨特的語素文字。當需要在電子設備上輸入這 些字元時,此情形將產生特殊問題。儘管基於字母的書寫系統可實現成對於每個字元使用單一個按鍵,使得輸入瑣碎,但對於大型字元組的每個語素文字字元皆使用單一個按鍵是不切實際的。以中文來舉例,可能需要有數千個按鍵。一個電腦裝置可以保存一個由數千個字元組合成的中文字元組,每個字元可被分配給橫跨多個平台識別的編碼系統中的專屬編碼。最廣泛使用的其中一種編碼系統是Unicode系統,其中被分配的Unicode告訴電腦要在螢幕上顯示哪個字元,使電腦在考慮到螢幕解析度等的情況下適當地呈現語素文字。Unicode為字元提供了一通用編碼系統,允許使用不同軟體的不同電腦裝置可複製書寫內容。另一種通用編碼系統是CJK(中日韓)編碼系統。
近年來,諸多嘗試已被進行,以在電腦裝置上使用例如中文的語言書寫方法。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缺點。目前有幾種方法正在使用,其中拼音(phonetic)輸入較常被使用。這種方法仰賴使用者輸入“拼音(pinyin)”,即字元的羅馬拼音,並從選項列表中選擇正確字元。舉例來說,要得到“你好”一詞,使用者可輸入“Ni Hao”,並從具備該拼音的可能字元列表中進行選擇。此方式效率低落,因為中文的拚音庫存有限,且同音音節的數量很多。很多會說流利中文的人都已忘記如何書寫,因為拼音輸入法讓他們可以在不知道如何書寫的情況下輸入字元。
除了以拼音為基礎的輸入系統,其他主流的中文輸入系統包括倉頡(鍵盤輸入,使用字元的“字根”語素)、五筆(鍵盤輸入,以形狀為基礎)以及手寫辨識(最慢)。拼音最容易學習,但效率低落且不精準。倉頡的精準度略高,而五筆是最高效且準確,但學習曲線最陡峭。倉頡和五筆都需要額外的系統知識才能使用,造成每種鍵盤的使用者都無法直觀得知倉頡和五筆的使用方式。
最近語音辨識已被提出,但此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或所有情況。在嘈雜的環境裡進行移動時,語音聽寫變得十分困難,且在輸入不常見的單詞時非常緩慢。
這些系統都無法幫助使用者學習或保持手寫語素文字的字形結構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e)的能力,這也成為許多學者擔心的問題,他們擔心新一代的電腦使用者可能會喪失手寫能力.
依據一第一觀點,本發明提供一文字輸入裝置,用於在電子裝置上輸入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文字輸入裝置包含:一使用者介面以及一處理電路。使用者介面具有複數個分離的接觸區域,且使用者介面配置成每當使用者使用至少一手指或拇指接觸接觸區域時會產生中間值訊號,且中間值訊號的值取決於接觸區域上的手指或拇指的接觸類型。處理電路配置成接收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且依序從中間值訊號的值產生基本筆畫的對應時間序列,其中每個中間值信號的每個值映射至基本筆畫,每個基本筆畫為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的一部分。
字元的一部分,指的是少於形成完整語素文字字元的全部筆畫,儘管從一手勢或同時做出的手勢和弦中產生語素文字字元也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在使用者輸入一結束命令時,將做為基本筆畫組合的輸入映射至語素文字字元,並輸出字元編碼系統的相對應的編碼。
介面可針對一或多個手勢類型來分配不同值給中間值訊號,手勢類型包含:
滑過接觸區域的上下手勢;
沿著接觸區域且正交於上下方向的側對側手勢;
滑過接觸區域的斜向手勢;
施加於接觸區域的壓力;
接觸的持續時間;以及
滑過或沿著接觸區域的接觸的移動速度。
本發明的系統可讓使用者輸入一串基本筆畫,以藉由使用特殊手勢類型接觸介面上適當的接觸區域來產生語素。此方式相似於使用者可按照適當按鍵順序,使用固定按壓手勢在鍵盤上輸入一串字母字元以打出單詞。與按鍵被按下的鍵盤不同,接觸區域可使用各種不同手勢類型進行接觸,如同演奏弦樂器時可做到的,允許多種方法用於單一接觸區域。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介面可包括多個接觸區域,分類成多列接觸區域,每列提供一細長的“虛擬琴弦”,相較於按壓鍵盤的有限數量的按鍵,使用者可使用更多方法可與其進行互動。此方式可讓使用者以特定形式要素做出更多數量的專屬輸入,並更加明顯。上下手勢可被視為類似於彈奏琴弦,側對側手勢類似於沿著琴弦滑動等。
除了列以外,接觸區域亦可配置成行。為方便起見,本文其餘部分對於列的任何說明都應理解成可適用於行,該兩者是可互換的,並且在任何情況下都取決於使用者界面相對於使用者的定向方式。
每列接觸區域可以是細長的。每列可包含單一細長的接觸區域,自一終端延伸至另一終端。或者,每列可包含二個或二個以上的接觸區域,鄰接於列中的相鄰區域,使得接觸區域的整個組合形成連續且細長的元件,供手指在元件長度上的任意位置拉曳該元件。該連續且細長的元件可具有較其厚度大的長度,以將虛擬琴弦定義成類似於樂器的琴弦。每個區域的長軸可與相應的列的長軸對齊。
在其它配置中,每列可包含至少二接觸區域,該二接觸區域彼此重疊,或其中一者完全被包覆於另一者之中。
多個接觸區域列可平行排列,每列的一終端與其它列的一終端在與列的長軸正交的方向上對齊。
在列的長軸方向上,每列與其它列可具有相同長度,且因此該等列的第二終端也在與其它列的長軸正交的方向上對齊。
列的數量可具有至少二,較佳為四或五,但亦可更多或更少。平行的列可讓介面看起來像是弦樂器。
每列可包含至少二接觸區域,或至少三個,或多至八個或九個,甚至超過十個接觸區域。儘管一列中的相鄰接觸區域之間或者相鄰的列之間可具有間隔,但亦可是連續的。
列可位於輸入裝置的底部部分的上表面。較佳地包含通常為矩形的底部部分,底部部分在平行於列的長軸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第一尺寸允許使用者雙手的手指及拇指沿著細長元件並列放置。當然,不同人具備不同尺寸的雙手,使得較佳寬度介於20公分至30公分之間。此方式允許使用者使用任何手指或拇指接觸琴弦上的一區域,或者使用雙手的手指及拇指一次接觸多達十個區域,或者假如一手指或拇指一次接觸細長元件的兩個相鄰區域,則可接觸更多區域。
當平行時,列之間的間隔可小至2毫米(mm),或大致10mm,或更多。間隔必須允許使用者單獨接觸區中的一區域,但也可以藉由在一手勢中拉曳多列來快速產生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
間隔可大於每列的區域的厚度。
每列接觸區域可採用各種形式。舉例來說,在一配置中,每個接觸區域可包含突出部或與突出部對齊,突出部自底部部分的上表面突出或被支 撐在底部部分的上表面上方,使得手指在劃過元件的區域時,手指將在區域中播動。抬高將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感覺到與區域的接觸。
突出部可包含一細長凸肋,凸肋的長軸對齊於每列感應區域的長軸。其高度可高於底部部分的上表面1毫米至3毫米之間,但亦可具備其它高度。
突出部可以是剛性或柔性的,或可以鉸合(be hinged)相對於底部部分。
做為多個升起的突出部的替代方案,每個接觸區域可與底部部分的上表面齊平,例如在觸控螢幕上。藉由在底部部分周圍標記不同顏色或色調(tone)或透過不同質感的材料,每個元件可在底部部分上可被辨識,因此使用者要在何處放置手勢。其它標記亦可被提供,例如文字、或類似於印有字母及符號的鍵盤的箭頭(arrow)。
在又另一替代方案中,每個接觸區域可包含位於底部部分的表面的一槽(groove),或者每個接觸區域可與位於底部部分的表面的槽對齊。在本範例中,使用者在區域上滑動手指時,將感受到槽的邊緣。槽可與區域的長軸對齊。
突出部的尖端或槽的底部可著色,以使其可見於底部部分。每個接觸區域可用適當的背光進行發光。
標記、突出部或槽可沿著每列接觸區域的中心線延伸,且向使用者提供該等所在的位置指引。該等可呈現為沿著接觸區域的中心延伸的“琴弦”。
標記或突出部可以是細長的並沿著每列接觸區域的整體長度延伸。細長標記的寬度可對應於接觸區域的邊界,使得標記或突出部上任何位置的接觸都可被偵測為接觸區域的接觸。或者,標記或突出部可更細並且可例如指示每列細長接觸區域的中心軸。
接觸區域本身可讓使用者看到,並且接觸區域之間可藉由標記或突出部分隔開來。
文字輸入裝置可包含一觸控感應顯示器,且接觸區域的列可各自實質上地從顯示器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
為了偵測何時使用者在接觸區域上拉曳手指,每個區域必須能夠偵測接觸產生的時間,並提供觸發或輸出以產生關聯於接觸區域的中間值訊號。
在最佳實施例配置中,每個接觸區域包含一或更多個觸控感應區域,且觸控感應區域可包括偵測手指接觸及移動的感應器。一些觸控感應區域的合適技術已廣為人知,且廣泛用於形成用於電子裝置的觸控感應顯示器,電子裝置例如為行動電話、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觸控感應區域可包含觸控感應顯示器的區域,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顯示器(monitor)的觸控螢幕。此為方便的配置當顯示器可使用形式化的樣式來圖形化地顯示列的區域,也可偵測使用者做出的手勢。
每個接觸區域可包含一單一觸控感應區域,其可輸出中間值訊號,以一併對接觸及接觸類型進行編碼,接觸類型例如是移動方向及移動的持續時間,也可以是使用者在接觸區域上滑動手指的壓力。
或者,接觸區域可包含一組可各自感應觸控的子區域,每個子區域輸出一資料訊號,中間值訊號可藉由對從形成該組子區域的訊號中偵測到的資料訊號進行處理而被產生。
產生中間值訊號的介面可具備多種可能的處理形式。在提供觸控感應面積的情況下,例如一觸控螢幕,較佳方法可被實現,手勢的向量分析可產生。在本範例中,下列步驟可執行於使用者介面:
1.觸控感應面積的滑動被記錄成向量,其接著被正規化,因此該向量的振幅為1。每個滑動在一滑動開始時各自進行處理,且每當滑動之間的時間間隔超過門檻值或檢測到的接觸位置有跳躍時,就確定下一次滑動的開始。
2.點乘積用於決定向量接近複數個滑動“方向”中的哪一個(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斜向左上、斜向右上、斜向左下、斜向右下)。實質上,向量被分類成八個範疇中的一個。
3.接觸區域及滑動方向的辨識給予筆畫的辨識。
構成觸控感應區域的子集合可設定成觸控感應子區域的規律網格(regular grid),例如N*N個網格,其中N大於1,或者N*M個網格,其中N及M可相同或不同,且皆大於1。此配置可讓觸控螢幕設計領域的技術人士相當簡單地執行向量分析,並且常用於如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的遊戲引擎等。
處理裝置可按照網格中每個子區域的輸出的產生順序,從網格的組合中產生每個中間值訊號。例如,子區域網格中向上或向下的手勢的順序將會相反。
其中每列包含具有不同尺寸的二個重疊接觸區域,第一個接觸區域可包含多個觸控感應區域的一第一子集合,以定義出在該列的一中心軸的每一側的一寬區域上可感應觸控的一接觸區域,第二個接觸區域可包含多個觸控感應區域的一第二子集合,以定義出在該列的一中心軸的每一側的一窄區域上可感應觸控的一接觸區域,第一個接觸區域及第二個接觸區域的中心軸可相同或實質上相同,使得較窄列位於較寬列之中。
寬列或窄列的配置使得相鄰寬列之間的廢間隔(dead space)相對小或無廢間隔,而窄列之間的廢間隔較大。所謂的廢間隔是指在接觸時不產生任何與中間值信號的產生有關的信號的區域。
對於每列而言,寬接觸區域及窄接觸區域可對齊,使得兩者沿著列的中心軸的起點與終點位於相同位置。
在每列由完全重疊的窄列和寬列組成的情況下,前述步驟1至3可擴展為以下步驟:
1.滑動被記錄成向量,且進行正規化,因此向量的振福為1。(每個滑動各自被處理)。因為二接觸區域重疊,在大多數情況下會產生兩個向量,除了產生“左”或“右”手勢的邊緣情況,其手勢與列的中心軸的距離夠遠而錯過了窄接觸區域,但落在較寬的接觸區域內。在這種情況下,較寬的接觸區域將產生向量,而較窄的接觸區域則無。
2.點乘積用於決定向量接近多數方向中的哪個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斜向左上、斜向右上、斜向左下、斜向右下)。向量實質上被分類成多個方向中的一個。
3.假如向量被認為是“向左”或“向右”其中之一,來自較寬接觸區域的向量做為中間值訊號的基礎。
4.或者,較窄區域的向量用於決定中間值訊號。
5.接觸區域及滑動方向的辨識提供了筆畫的辨識。
提供定義更寬和窄形式多列接觸區域將有助於讓使用者在琴弦上放置手勢的位置有更大的自由度。在理想情況下,使用者的手勢準確地沿著或滑過琴弦。在實施時,當使用平行於列的水平手勢時,他們可能會錯過琴弦。假如使用的接觸區域很窄而彼此間的間隔很大,那麼手勢可能會完全錯過一窄接觸區域而不會產生向量。藉由使用較寬區域,處理電路可辨識向量。它只會在較廣區域之一者中,而用戶將僅使用一琴弦或僅靠近一琴線。換句話說,假如使用者在一琴弦上做出手勢,手勢很容易擴展到兩個較寬區域,導致每個區域都生成一個向量並給出一個模棱兩可的輸出,或者被誤讀為在兩個琴弦上同 時做出手勢。當使用窄接觸區域時,只有單一向量及接觸區域被辨識,因為起點或終點位於窄區域之間的間隔區間裡。
不論接觸區域是凸起、對齊或凹陷的區域,還是這些區域的組合,或者接觸區域與突起、對齊、凹陷的區域或者這些區域的組合對齊,使用者輸入設備皆可包括向用戶提供觸覺反饋的促動器(actuator)陣列,以便使用者可以感覺到他們的手指拉曳過細長元素區域。使用者輸入裝置可因此產生感應區域的震動,在它們被接觸時。在另外或額外範例中,裝置可包括喇叭,而處理器可輸入訊號至喇叭,以產生適當的確認音訊以表示區域已被接觸。在又一另外範例中,視覺反饋亦可被提供。
在一配置中,輸入裝置可包括觸控螢幕,且感應區域列可藉由觸控螢幕上的標記來表示。標記可常駐、覆蓋觸控螢幕或由觸控螢幕顯示,或者短暫存在。舉例來說,標記可僅在使用時才出現。
在其它配置中,裝置包含智慧型手機、平板或其它具備觸控螢幕的裝置,其中觸控螢幕的區域定義出接觸區域。現今典型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可被使用,因為其也可以偵測接觸的移動。現有技術還可讓使用者在觸控螢幕上同時接觸多個區域,進而可同時產生多個中間值信號。如之後將說明,多點觸控能力可用於做為中間值信號至基本筆劃或基本筆劃群組(包括部首)的映射的一部分,基本筆劃形成語素文字的一部分。
列可從觸控螢幕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或幾乎從一側延伸到另一側。觸控螢幕可從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觸控螢幕可實質上佔據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整個正面,或許具有圍繞觸控螢幕的相對較窄的邊框。此配置可讓使用者用雙手或單手握住手機,且可使用單一拇指、雙拇指或一或多個手指沿著列做出滑動,以輸入基本筆畫。此方式提供比任何鍵盤類型介面更大的通用性,因為鍵盤類型介面必須要接觸智慧型手機的一個非 常小的特定區域才能進行輸入。此方式還可讓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使用者能夠以相同程度的靈巧度進行輸入。
在又另一範例中,鏡頭系統可具備獲取使用者的手指在一列接觸區域上的移動,鏡頭可決定區域何時被使用者接觸,並使得適當的中間值訊號被產生。鏡頭系統可包含至少一鏡頭,接觸區域可位於鏡頭的範圍之中。亦可提供二鏡頭,以不同角度觀察接觸區域。
又在另一範例中,介面可包含複數個貼附至手的感應器,或許一或多個感應器貼附至一使用者的每個手指及拇指,以追蹤手指與拇指相對於一組被動接觸區域的移動。在此範例中,感應器被設定成當使用者接觸接觸區域時,產生中間值訊號。介面可採用一手套或多個手套的形式。
在一額外配置中,使用者介面可包含實際琴弦緊繫於底部部分上,每個琴弦定義出一接觸區域,介面包括感應裝置,感應裝置偵測使用者做出的不同手勢類型,不同手勢類型形成每條琴弦的振動的頻率振幅。
感應裝置可包含拾音器,拾音器包含與各琴弦相關的至少一線圈繞組。適當拾音器的設計及建構是電子琴弦樂器技術中的通常知識。
除了拾音器以外,感應裝置亦可包含麥克風,其回應琴弦發出的聲音而產生訊號。
介面可配置成產生中間值訊號,中間值訊號將手指在一接觸區域上的移動的至少一屬性進行編碼。中間值訊號可專屬地辨識接觸區域及該移動的屬性。然而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二個或更多個區域(例如每列具有二個重疊區域,一個較寬一個較窄)亦可輸出相同的中間值信號。此舉類似於可在單一樂器的不同琴弦上演奏相同音符的方式,提供使用者多種輸入相同基本筆劃或筆畫組合的方式。中間值訊號因此可辨識接觸區域所在的列以及使用者接觸該區域的移動的屬性。
編碼屬性可包含手指垂直地移動滑過接觸元件的方向。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輸入裝置放置於使用者前方且接觸元件的列水平延伸時,使用者可拉曳手指或拇指以遠離其身體的方向滑過元件,此方式可被編碼成向上筆畫。換句話說,當使用者輸入裝置位於相同方向,使用者可拉曳手指或拇指以朝向其身體的方向滑過元件,此方式可被編碼成向下筆畫。
屬性亦可包含手指以對齊於包含接觸區域的列的長軸滑過接觸元件的方向。
屬性亦可包含手指施加於接觸區域的壓力,使得輕壓手勢之編碼與重壓手勢之編碼具備不同值。此處壓力指的是使用者在手勢過程中按壓在元件區域的力道。
屬性亦可包含手勢的長度,此處指的是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手寫筆)從開始至完成單一手勢所滑過的長度。
屬性亦包含手勢的速度,此處指的是使用者移動手指滑過細長元件的速度。
對於每個接觸區域,介面可針對每個接觸區域而輸出中間值訊號至處理電路,中間值訊號具有取決於做出的手勢類型的許多不同值的其中一值。舉例來說,可具有八個屬性:方向屬性(向上/向下移動、向左/向右移動、斜向左上/右上移動、斜向左下/右下移動)、按壓屬性(輕/重)、長度屬性(長/短)、速度屬性(快/慢),每個屬性取用一個二進制值,每個手勢可針對細長元件的每個區域產生多達六十四個不同的輸出值。假如每列接觸區域由十個區域組成,則每列共有六百四十種可能的輸出值,而對於五列,則總共有三千兩百種可能的輸出值。
處理電路可設定成按照時間序列,將基本筆畫映射至每個中間值訊號的屬性或屬性組合。
此外,處理電路可設定成將字元組成映射至使用者裝置的每列接觸區域或特定接觸區域。在此方式下,不論使用者接觸哪列接觸區域,都可產生相同筆畫。列可顯示於行動電話的螢幕上,舉例來說,能夠在一列中的任何位置進行互動,以允許左撇子和右撇子以簡單的方式使用裝置,因為他們可從螢幕的任一邊緣來達成。
或者,處理電路可按照時間序列將字元組成映射至每個中間值訊號的屬性或屬性組合,且將基本筆畫映射至使用者輸入裝置的每列接觸區域的基本筆畫或特定接觸區域。
在不同配置下,處理電路可依序將一組基本筆畫映射至同步中間值訊號的組合。假如使用者同時或實質上同時地產生二個或更多個手勢,同步中間值訊號可產生。接觸一接觸區域可能使介面同時產生多個訊號,或者多個訊號是透過接觸多個接觸區域而產生。諸如中間值訊號的和弦可映射至捷徑手勢,捷徑手勢對字元組成進行編碼,捷徑手勢可在使用者做出代表單一基本筆劃或基本筆劃群組的單一手勢或同步手勢之前進行輸入。
使用者輸入裝置可設定成使用者接觸接觸區域時將產生辨識區域的中間值訊號,專屬且較佳地,以及辨識使用的手勢的一或多個屬性。中間值的時間序列中的中間值訊號的值可包含一串二進制數字。
舉例來說,每個接觸區域可分配一專屬四個數字碼,其中當接觸琴弦時,介面包括中間值訊號的第一部分。第一接觸區域可分配數字碼0001、第二個數字碼0010、第三個數字碼0011...等。當接觸產生在第一接觸區域時,中間值訊號將會產生,且其形式為“身分(ID)/手勢屬性1/手勢屬性2/手勢屬性3/手勢屬性4/.../手勢屬性N”。舉例來說,中間值訊號一開始可將0001做為ID,且可依照四個數字碼來表示手勢是向上的(若1定義為向上,0定義為向下)及手勢是重壓的(若最後1對應重壓,0對應輕壓)。時間序列可包含這些中間值的順序,例 如二進制資料序列。在此編碼示意圖中,四個二進制數字允許可能的五個手勢屬性中的四個被編碼。假如五個手勢屬性皆被編碼,或假如需要更多個手勢屬性,則可使用更多二進制數字。
在傳統配置中,裝置可設定成將筆畫類型或基本筆畫分類成組,以每列為一組,每組中的特定基本筆畫是藉由使用者做出的手勢接觸至列中的任何接觸區域而產生。指定接觸區域上的不同手勢可產生不同的相關基本筆畫。總結地,藉由此映射,接觸區域列的辨識被映射至一組基本筆劃,且手勢類型被映射至該組中的基本筆劃。
或者,假如有需要,接觸區域在其相應列中的辨識可映射至該組中的其它筆畫子群組。
在一替代方案中,裝置可設定成讓基礎筆畫分配至專屬屬性或當使用者接觸接觸區域所使用的不同手勢之組合,且被接觸的接觸區域的辨識被編碼成字元的組成類型。總結地,此接觸區域的身分之映射是取決於筆畫類型。接觸區域之辨識映射至組成類型。
處理電路可設定成產生對應至依照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來呈現的任何和弦的基本筆畫的專屬群組,和弦包含二個或更多個暫時重疊的中間值訊號,其可產生於當使用者同時接觸二個或更多個區域時。
儘管本發明主要允許每當使用者用手指、拇指或指向設備滑過接觸區域時,透過一個或一組基本筆劃來輸入語標,而處理器亦可設計成輸出一組基本筆畫所組成的整體語素或部首,以及形成響應中間值訊號的單一和弦或一串和弦的語素的一部分。此方式對於輸入常用字元十分方便。
裝置可包括儲存於記憶體中的查找表,用於將這些手勢的和弦映射至筆畫群組。
裝置可包括儲存於記憶體中的查找表,用於將單一手勢或手勢群組映射至每個接觸區域。處理電路可存取查該表以從中間值訊號序列中產生筆畫順序。
裝置可包括儲存於記憶體中的查找表,以依序將筆畫映射至部首或完整語素。
裝置可包括儲存於記憶體中的查找表,以將完整語素文字字元映射至編碼系統(例如Unicode)的編碼。
處理電路可設定成使用儲存的查找表來產生筆畫所需順序及完整的語素文字字元,且可選擇地從編碼系統中產生相關編碼。
裝置可包括顯示器,顯示器設定成依照時間順序提供用以建立語素的每個基本筆畫的視覺呈現。
顯示器可包含行動電話的顯示器、筆記型電腦的顯示器、平板電腦的顯示器或個人電腦的顯示器。
其中接觸區域可提供於觸控螢幕上,觸控螢幕的不同區域可用以呈現基本筆畫。
處理電路可設定成當基本筆畫的對應組產生時,自動完成字元組的字元。
為了執行自動完成,處理電路可設定成從資料庫中連續搜尋及取回與一串基本筆畫及可選字元組成相匹配的字元。每個辨識的字元可藉由處理器而顯示於顯示器上,且當修正字元被顯示時,使用者可輸入停止訊號,處理電路可接收停止訊號以“完成”字元並移動至下一個字元。
當處理電路被辨識為完整的語素文字字元,且當被使用者確認為正確時,處理電路可設定成從記憶體中取回字元編碼系統(例如Unicode、CJK系統或其它系統)的編碼,用於與基本筆畫的輸入順序相對應的語素。
單一基本筆畫或基本筆畫群組可包含完整中文語素文字字元中的筆畫。或者,字元可包含形成韓文或日文的完整語素文字的筆畫。在一些配置中,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特定語言,但可透過任何語素文字書寫系統來使用。
裝置可在電子記憶體中儲存響應於接觸區域上的一串手勢所產生的一串完整語素文字字元編碼,以稍後在顯示器上呈現為書寫文字。
裝置可包括顯示器,且可配置成當筆畫順序產生時,依序在顯示器上即時顯示每個語素。
使用者輸入裝置、處理電路及顯示器可組成單一元件,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形式。此方式的顯示器需要是觸控感應顯示器或具備單獨的顯示器及使用者輸入裝置。
處理器可與使用者輸入裝置分離,舉例來說,處理器可形成個人電腦的處理電路的一部分,而使用者輸入裝置可透過有線或無線連結將中間值訊號傳送至遠端處理器,以做為標準QWERTY鍵盤、滑鼠或觸控板的替代或補償。
或者,使用者輸入裝置及處理器可結合至單一元件,且不具備顯示器,使得該單一元件將輸出單一筆畫或筆畫順序,以提供給遠端的顯示器。舉例來說,接觸區域可物理性地與處理器結合做為單一元件。在此範例中,需要額外的處理電路以將基本筆畫映射至書寫的語素,例如接收該基本筆畫的輸出序列的個人電腦所執行的一電腦程式。
在其它配置中,從使用者與介面的接觸順序產生語素且得到基本筆畫順序的處理電路與使用者輸入設備可組合成單一個元件,使得該元件的輸出是合適的編碼系統(例如CJK或Unicode)的一串編碼。在此範例中,該元件的介面可包括顯示器,顯示器可讓使用者追蹤基本筆畫或筆畫群組以及它們相對於 其它輸入的筆畫的位置。此種元件可將一串編碼字元直接輸入至電子裝置之中,例如筆記型電腦或個人電腦之中。
該元件可包括儲存字元序列的記憶體,但不將序列儲存於記憶體中而是簡單地將產生的字元即時輸出的元件之態樣亦包含於本發明的範疇中。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於提供輸入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至電子裝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步驟:
使用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來接觸及做出手勢於使用者介面的接觸區域,該介面具有複數個分開的接觸區域;
每當使用者透過至少一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接觸接觸區域時,產生中間值訊號,其中中間值訊號的值取決於使用者在接觸區域上做出的手勢的類型;
接收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且依序從該等中間值訊號的值產生多個基本筆畫或基本筆畫群組的相應時間序列,其中每個中間值訊號的每個值映射至基本筆畫,每個基本筆畫是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的一部分。
此處字元的一部分指的是比形成完整的語素文字字元的所有筆劃少,儘管經由單一手勢或同時做出的手勢和弦來產生完整的語素文字之態樣也屬於本發明的範疇。
該方法更包含,當使用者輸入結束命令時,將作為輸入的基本筆畫組映射至語素文字字元,並輸出字元編碼系統的相應編碼。
額外地,當相應的筆劃已輸入,該方法可自動完成字元。
自動完成(字元取回)可連續執行,直到使用者透過介面輸入特定停止訊號。
然而,適當邏輯或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亦可用於自動決定正確字元(例如在常用片語的末端)。在此範例中,裝置可傳送結束訊號而不透過使用者輸入。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腦程式,包含一組指令,當電腦裝置執行指令時可執行本發明第二目的的方法或提供本發明第一目的的裝置。
計算裝置可以是下列非詳盡列表中的任何裝置: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
該程式可儲存於電腦裝置的記憶體中的區域。
接觸區域可具有組合至裝置的觸控螢幕之區域。大部分現有智慧型手機已具備觸控螢幕,可在螢幕上顯示接觸區域以及偵測使用者何時或如何接觸螢幕的區域。螢幕亦可用以顯示輸入的字元。
100:系統
110:使用者介面
120:處理電路
130:顯示器
140:執行碼
150:記憶體
20:底部部分
21:上表面
22:接觸區域
23:寬區域
24:窄區域
50:接觸區域
60:接觸區域
200:簡易介面
210:介面
220:系統
240:使用者介面
242:連續琴弦
250:底部部分
260:拾音器
241:使用者介面
270:麥克風
300:字元顯示器
310:手勢輸入區域
320:字元建議列表
330:輸入歷史
340:部首彈出式建議表單
接著將利用範例的方式描述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並請同時參考圖式之內容:
圖1是本發明的完整文字輸入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使用者介面的第一配置的平面圖,用於提供弦樂器的整體外觀及感覺;
圖3是對應圖2的平面圖,用於顯示使用者介面的每個細長琴弦如何定義出單一接觸區域;
圖4a是使用者介面的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其使用分開的接觸區域列來形成虛擬琴弦;
圖4b是使用者介面的其它實施例的平面圖,其中虛擬琴弦被標記,並從接觸區域中分開,使得每列由二個完全重疊的接觸區域組成;
圖5是使用者介面的剖視圖,其顯示接觸區域如何突起於底部之上;
圖6是對應圖5的圖,顯示接觸區域如何形成底部上表面的凹槽;
圖7a是可用於書寫中文或其它類似的語素文字語言的語素文字字元的一組基本筆畫a-j的示意圖;
圖7b是可用於書寫中文或其它類似的語素文字語言的語素文字字元的另一組基本筆畫a-k的示意圖;
圖8顯示語素如何被分類成不同字元組成類型,以引導筆畫在字元中的書寫位置;
圖9a是範例符號,使用於此文件中用以辨識使用者接觸接觸區域的不同方法,例如不同手勢;
圖9b是顯示每個接觸區域如何與可用於每個區域的手勢一起呈現的示意圖;
圖10a是第二範例符號,可用於辨識使用者接觸區域的不同方法,其包括斜向手勢之識別;
圖10b是針對圖10a的第二範例符號,顯示每個接觸區域如何與可用於每個接觸區域的手勢一起呈現的示意圖;
圖11是圖7a的基本筆畫之群組化的示意圖,用以將中文字元分成四群組,每個群組分配至輸入裝置的四列或琴弦之一;
圖12是使用圖9a的符號的手勢的所有組合的示意圖,使用者可使用該等手勢以形成使用圖11之映射的中文字元“汉”;
圖13是第一組三個基本筆畫的呈現,供使用者連續或同時輸入,以形成使用圖11之第一映射的字元“汉”的左側;
圖14是第二組三個基本筆畫的呈現,供使用者連續或同時輸入,以形成使用圖11之第一映射的字元“汉”的右側;
圖15是顯示基本筆劃至手勢的第二個替代映射的以及它們在介面上的位置之圖示,其中每個筆劃被分配專屬手勢而不論接觸哪個接觸區域,且接著在接觸區域中被映射至圖8的字元組成;
圖16是使用圖9a的符號的手勢的所有組合的示意圖,使用者可使用該等手勢來形成使用圖15之映射的中文字元“汉”;
圖17是第一組三個基本筆畫的呈現,供使用者連續或同時輸入,以形成使用圖15之第一映射的字元“汉”的左側;
圖18是第二組三個基本筆畫的呈現,供使用者連續或同時輸入,以形成使用圖15之第一映射的字元“汉”的右側;
圖19是智慧型手機裝置設定成本發明第一目的之範疇的裝置的平面圖;
圖20是本發明第一目的之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介面具有相對少的處理電路,且一些處理電路位於被連結的電子裝置上;
圖21是使用者介面具有比圖20更增強的處理電路的示意圖,其可輸出例如Unicode的編碼文字;
圖22是顯示整合為一裝置的主要功能元件的示意圖,例如圖19顯示的智慧型手機,設定成執行本發明第二目的之方法;
圖23是顯示前述圖式描述的範例裝置使用該方法以從使用者透過介面輸入的手勢產生語素的流程圖;
圖24(i)及(ii)顯示使用者介面的另外二個替代範例;
圖25a顯示本發明實施於行動電話裝置以顯示二列接觸區域;
圖25b是筆劃至手勢之另一範例映射方法及接觸區域顯示為二列琴弦的示意圖;
圖26a顯示二組接觸區域,用於定義透過手勢方向而觸發的寬列及窄列;
圖26b顯示與圖26a顯示的二組接觸區域互動的範例手勢;
圖27a、27b及27c是可用以輸入部首、常用筆畫組合或常用語素的“手勢捷徑”,且使用圖25b之映射的表格範例;
圖28是圖25至29中所描述的用以從使用者透過介面輸入的手勢產生語素,並藉由範例裝置使用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9a至29d顯示圖7a及25b之映射之範例,其中二個獨立筆畫用於輸入字元“你”;
圖30a至30f顯示圖7b及25b之映射之範例,其中使用者在輸入字元的過程中,刪除輸入歷史中的一個筆畫;
圖31a至31f顯示圖7b及25b之映射之範例,且使用圖27a的手勢捷徑1b。
圖1顯示一系統100的完整範例,該系統100用於輸入語素文字字元至一電子裝置。在此範例中,書寫的字元來自中文字元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系統是以“古琴(Gu Qin)”為基礎,一種古老的中國弦樂器,琴弦(strings)垂直於演奏者,並需用手播弦。
系統100包含一使用者介面100、一處理電路120及一可選擇的顯示器130。使用者介面100讓使用者可做出手勢進行物理性互動。處理電路120執行儲存於一記憶體150的一執行碼140。記憶體150亦儲存二組映射:一者將手勢及接觸區域辨識映射至基本筆畫及/或基本筆畫群組,另一者將一串基本筆畫及/或基本筆畫群組映射至一組語素文字字元。
使用者介面110可取代個人電腦的用於字母字元輸入的基本鍵盤。後續段落會說明,處理電路120可採用處理器及個人電腦的記憶體,或者專用的處理電路及記憶體可用於進行映射及產生序列。
系統100亦包括顯示器130,在此範例中是與個人電腦連接的基本螢幕。其它顯示器亦可被使用,且顯示器可以是使用者介面的專門顯示器。
圖20至22顯示這些元件可實現的其它配置。圖20使用一簡易介面200,其不執行任何映射,並且輸出一串中間值訊號至使用者欲輸入文字的裝置,且該裝置包括處理電路。在圖21的系統中,介面210具有更多個處理電路,且可將中間值訊號映射至基本筆畫及/或筆畫群組,以及將基本筆畫及/或筆畫群組映射至語素文字。其輸出一串編碼字元至使用者欲輸入文字的裝置。最後,圖22顯示整個系統220如何被實現於一單一裝置上,例如一智慧型手機。
如圖2至6所示,通用的使用者介面110的配置包含一相對淺的底部部分20,底部部分20具有矩形以及大致平坦的上表面21。雖矩形並非必要,但矩形是一種可放置在使用者前方桌上的方便樣式。複數個接觸區域22被定義在上表面21,且可被視為琴弦。上述元件可具備許多不同樣式,且接觸區域22可具備許多不同組合。一些範例樣式顯示於圖2至6。在圖5中,接觸區域50是凸起背脊的樣式,在圖6中,接觸區域60包含凹槽。
接觸區域可配置成形成多個列,每列大致連續地橫越底部部分的上表面。圖3顯示5個平行列如何被提供。圖3顯示了每列是如何由一單一細長接觸區域形成,而圖4a顯示了一替代方案,其中每列是由複數個接觸區域所形成。在圖4a的範例中,每列包含四個接觸區域,總共16個。圖4b顯示另一替代方案,其中每列由多個重疊的接觸區域形成,例如一寬區域23及一窄區域24,總共提供2組接觸區域。
每個接觸區域可感應使用者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pointing device)的接觸或移動,或者可具備相關的感應器來感應接觸,或者可由其它方式偵測接觸(例如照相系統),並產生中間值輸出訊號。每個接觸區域的輸出訊號包含一個二進制數字串,選擇式地編碼成一個用於接觸區域的獨特ID及/或使用 者在接觸區域做出的手勢的一組四個屬性。在此範例中,前述屬性為按壓(重壓或輕壓)、上/下成分、左/右成分、及短/長成分。這些可用四個二進制數字序列進行編碼,且為每個區域提供32種可能的輸出值,如圖9a所示:
a.短暫、重壓、向上、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上、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下、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下、慢速手勢
b.短暫、輕壓、向上、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上、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下、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下、慢速手勢
c.持久、重壓、向上、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上、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下、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下、慢速手勢
d.持久、輕壓、向上、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上、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下、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下、慢速手勢
e.短暫、重壓、向左、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左、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右、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右、慢速手勢
f.短暫、輕壓、向左、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左、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右、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右、慢速手勢
g.持久、重壓、向左、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左、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右、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右、慢速手勢
h.持久、輕壓、向左、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右、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左、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右、慢速手勢。
圖9a以做出的手勢類型為基礎,列出代表手勢類型a至h的不同手勢的命名法(nomenclature)。
在一替代方案中,系統也可將斜向手勢辨識為輸入,且亦可將一串點擊辨識為輸入。圖10a列出系統包括這些額外斜向手勢的命名法。在此配置中共有66種可能的輸出:
a.點擊、輕壓
b.點擊、重壓
c.持久、輕壓、向上、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上、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下、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下、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左、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左、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右、快速手勢
持久、輕壓、向右、慢速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右上、快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右上、慢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左上、快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左上、慢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右下、快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右下、慢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左下、快速之手勢
持久、輕壓、斜向左下、慢速之手勢
d.持久、重壓、向上、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上、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下、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下、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左、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左、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右、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向右、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右上、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右上、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左上、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左上、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右下、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右下、慢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左下、快速手勢
持久、重壓、斜向左下、慢速手勢
e.短暫、輕壓、向上、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上、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下、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下、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左、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左、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右、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向右、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右上、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右上、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左上、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左上、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右下、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右下、慢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左下、快速手勢
短暫、輕壓、斜向左下、慢速手勢
f.短暫、重壓、向上、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上、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上、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上、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左、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左、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右、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向右、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右上、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右上、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左上、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左上、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右下、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右下、慢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左下、快速手勢
短暫、重壓、斜向左下、慢速手勢。
如圖23所示,在使用時,使用者可依序接觸區域,以產生該等區域的中間值訊號的時間序列。處理電路將中間值訊號的琴弦值(string value)映射至基本筆畫及/或筆畫群組。首先,確定中間值訊號在指令時間點上是否已輸入,假如是則使用映射產生相關基本筆畫。接著將相關基本筆畫顯示於顯示器上,且系統將回歸成等待下一個中間值訊號。假如輸入的是手勢和弦(chord),亦即二或多個手勢同步輸入,將產生筆畫群組的映射或完整字元。在每種情況下,在系統回歸之前,系統會執行一個自動完成的檢查,以確定目前所有筆畫輸入是否對應一個語素文字字元,且假如是,系統將其做為一編碼組合的一相關編碼來輸出,編碼組合例如是Unicode或CJK。
映射可透過多種方法完成,不過在第一範例中,亦即字元組為中文字元組的範例中,藉由依循以下產生中文字元的筆畫規則,映射可進行的極有效率。當筆畫輸入時,裝置將筆畫顯示在螢幕上,因此使用者可以檢查筆畫 是否正確,且當對應整個目標的一串完整語素被顯示時,使用者可透過介面輸入一結束命令,而語素文字接著在語素資料庫中被辨識。
首先,筆畫可根據圖7a所示的類型進行來分類:
a.“點(Dian)”-點
b.“撇(Pie)”-左甩
c.“提(Ti)”-上升、跳躍
d.“豎(Shu)”-垂直劃下
e.“豎勾(Shu gou)”-垂直勾起
f.“橫(Heng)”-水平劃下
g.“橫勾(Heng gou)”-水平勾起
h.“斜(Xie)”-向右彎曲
i.“捺(Na)”-向右掃落
j.“彎(Wan)”-向左彎曲。
筆畫亦可能具備其它分類,如圖7b所示的替代方案,其具備11種筆畫而非前述第一分類的10種筆畫:
a.“提(Ti)”-上升、跳躍
b.“橫(Heng)”-水平劃下
c.“橫勾(Heng Gou)”-水平勾起
d.“點(Dian)”-點
e.“豎(Shu)”-垂直劃下
f.“豎勾(Shu gou)”-垂直勾起
g.“撇(Pie)”-左甩
h.“捺(Na)”-向右掃落
i.“彎勾(Wan gou)”-向左彎曲勾起
j.“斜勾(Xie gou)”-向右彎曲勾起
k.“豎彎勾(Shu wan gou)”-垂直落下,彎曲,勾起;
接著,每個字元的樣式可分配至下列分類中,如圖8所示:
a.上/下分離
b.上/中/下分離
c.左/右分離
d.左/中/右分離
e.完全封閉
f.上三側封閉
g.左三側封閉
h.下三側封閉
i.左上方角落封閉
j.右上方角落封閉
k.左下方角落封閉
l.整體
圖11顯示映射的第一範例方法,其可由處理電路來使用。圖12至14顯示了一種裝置使用方法,其使用映射來輸入中文字元。
圖12顯示使用圖11的映射以在接觸區域上書寫漢字字元“汉”的手勢的總順序,且介面的類型如圖3所示的四個琴弦。
圖13顯示如何使用圖3的使用者輸入設備來產生第一“和弦”組合輸入,以用於“汉”字元的左側三個筆畫,而圖14顯示如何使用相同的映射來產生第二“和弦”組合輸入,以用於“汉”字元的右側三個筆畫。
圖15顯示映射的第二範例方法,其可與第一範例的映射方法分開使用或合併使用,其中基本筆畫是分配至一獨特屬性或獨立於琴弦或區域的手勢的屬性組合。此外,手勢做出的特定接觸區域之辨識是用於辨識字元組成。
圖16顯示使用第二映射方法來書寫字元“汉”的筆畫總順序。字元組成是左/右分離,如圖8所示。
圖17顯示使用第二映射方法產生字元“汉”的左側三個筆畫的第一“和弦”輸入,且圖18顯示使用第二映射方法產生字元“汉”的右側三個筆畫的第二“和弦”輸入。
本領域技術人士可知在本發明範疇下,可提供許多替代的使用者輸入裝置、使用者介面設定及處理電路。
在相同輸入的例子中,圖11至14的第一映射以及圖15至18的第二映射可經由介面結合。系統可以變得直觀,因為單一輸入屬性或多個輸入屬性將與書寫筆畫的物理行為產生連結。例如,接觸的向上手勢等於向上的物理性筆畫、3個短撥(plucks)等於3個點狀部首(亦稱為中文部首水的三個“點(dian)”或“水滴(drops)”等。
圖24的(i)及(ii)顯示使用者介面240及241的另外兩種範例,其中接觸區域包含連續琴弦242,連續琴弦242在底部部分250上方以吉他或其它樂器的琴弦的方式拉緊,使用者接觸琴弦而使琴弦產生獨特振動。在圖24(i)中,介面包括拾音器260,拾音器260可偵測振動並輸出中間值訊號,中間值訊號具有一值,其中接觸位置及如何產生接觸被編碼成該值。在圖24(ii)的介面中,一麥克風270對琴弦經由振動而產生的聲音進行拾音,聲音被轉換成中間值。麥克風可去除對拾音器之需求。
琴弦242可由尼龍或鋼製成,且可以是標準吉他琴弦,其具備廣泛適用性且可輕易拉緊固定。
透過供應琴弦242,雙手輸入方法可輕易實現,使用者使用一隻手(也許是非慣用手),將琴弦按壓至底部部分的上表面,而另一隻手撥弦。藉由按壓琴弦,彈撥的長度會發生變化,進而改變頻率。頻率及頻率隨時間的變化可映射至多種筆畫類型。
音符可用於辨識字元組成,並且音符的演奏(用力或輕柔、向上推弦或向下推弦)可表示筆畫類型。或者亦可相反。舉例來說,當以短音符演奏時,可以將中間C調分配至一種筆畫類型,且以長音符演奏時,則可以分配至不同的筆畫。如果透過推弦或手指滑弦來使音符變調,將會產生出其它聲音,這些聲音可分配給中間C的其它中間信號值,對於其它可演奏的音符也可採樣此方式。依照此方式,每個音符都可提供接觸區域的功能性。
與辨識音符不同,介面可簡單地確定哪個琴弦正被演奏,而被演奏的音符將產生中間值訊號及訊號值。
此方式可讓使用者所熟悉的任何一種弦樂器能夠產生預先定義的音符組合,且可與麥克風一起做為介面使用。
系統的行動電話實施例
圖25a顯示本發明的一系統,該系統將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性用於硬體元件上,該手機具有專門的應用程式(app)儲存於手機記憶體中,使得智慧型手機的處理電路可實現所需的功能,讓使用者可輸入字元並將輸入的字元顯示於裝置螢幕上。
手機的螢幕可感應觸控,因此使用者可觸碰螢幕的任何部分,且處理電路接收用於指示使用者觸碰的區域、方向、時間及壓力的資料訊號。觸控螢幕技術常見於智慧型手機產業,且透過分析使用者與螢幕的互動來偵測接觸的產生的方式亦是已知的。
螢幕被分為複數個區域,如表格1及圖25a所示。
Figure 111103360-A0202-12-0032-56
表格一
使用者可透過圖25a所顯示的介面,使用以下方法的任意組合來輸入語素文字字元至行動電話:
a.藉由相應組合及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在相應接觸區域中點擊或移動手指,以輸入單一基本筆畫。
b.輸入二或更多個接近語素文字字元筆畫順序的基本筆畫之筆畫組合,藉由相應組合及方向來移動一或多個手指滑過二或更多個相應接觸區域。
c.輸入二個或更多個接近語素文字字元筆畫順序的相同基本筆畫,藉由以相同組合及方向來移動一或多個手指滑過相同的相應接觸區域。
d.輸入部首、常用筆畫組合或“手勢捷徑”中的常用語素文字字元。手勢捷徑的偵測可觸發於手指移動方向改變時、該手指在任意一組接觸區域中移動滑過二個或更多個接觸區域時、或接觸時間超過某一預設值時。“持續按壓”功能可產生其它部首建議的列表,以用於輸入。此處,對手勢最終位置中的手勢輸入區域進行長時間接觸將可觸發關於手指位置建議的彈出式列表(340)。藉由在所需項目上拖動和釋放手指來選擇列表中的項目,以進行輸入。
為了將使用者在螢幕上的滑動或點擊映射至基本筆畫,行動電話的處理電路額外包含程式,用於分析筆畫順序,以及使用該資訊來查詢語素文字字元的資料庫,其中語素文字字元的資料庫儲存在裝置的記憶體中。
查詢資料庫的過程可包含以下內容:
1.接收基本筆畫順序、筆畫組合、及/或部首。
2.將輸入順序中的任何筆畫組合或部首轉換為基本筆畫列表,使得輸入歷史僅包含基本筆畫。
3.使用輸入歷史查詢資料庫,並產生筆畫與目前為止的輸入歷史最接近的語素文字字元列表(字元建議列表320)。
4.每當新的輸入被新增或移除於輸入歷史時,資料庫被查詢,且字元建議列表320持續更新及顯示。
5.使用者可使用“空格鍵”來手動刪除輸入歷史330顯示的最後一次輸入。
6.當使用者從建議列表中選擇字元時,或當使用者刪除輸入歷史中的所有輸入時,輸入歷史330被清除。
申請人已知提供很窄的接觸區域會造成使用者在快速書寫時及產生水平筆畫時的困難。使用者的快速書寫及水平筆畫可能會自觸控感應子區域中略微偏移,且不會被記錄到。
為了改善上述問題,如圖26a的範例所示,每個接觸區域可由二組子區域23及24組成,每個子區域是螢幕的觸控感應畫素。
如圖26b所示,當手勢非水平時,使用一組較窄的接觸區域以更清楚地識別哪個“琴弦”被點擊是有好處的。如果同一組感應器用於所有手勢,則任何離其它琴弦太接近的非水平手勢將被辨識為同時點擊二琴弦(如左圖所示)。一組較窄的感應器允許使用者有更多的垂直空間來“滑過”琴弦,而無需接觸其他琴弦(如右圖所示)。
當正確的區域子集合被確定,則後續處理將以在系統中僅定義一組子區域時相同的方式來進行。
現在將描述圖25a所示的行動電話裝置中每列的窄觸控感應區域及寬觸控感應區域的配置的實施方式。
圖26a顯示二組接觸區域,該等接觸區域藉由手勢方向而觸發。每個接觸區域包含一列,該列在螢幕上被一條線覆蓋以顯示為一琴弦。每列接 觸區域中的每個接觸區域包含觸控感應子區域的二個不同子集合,其中第一子集合包括觸控感應區域的子集合,定義出一列在中心軸的每一側的寬區域23上可感應觸控的接觸區域,而第二子集合包含觸控感應區域的子集合,定義出一列在中心軸的每一側的窄區域24上可感應觸控的接觸區域,第一子集合及第二子集合的中心軸可相同或實質上相同,使得較窄列可位於較寬列的內部。
假如手勢是朝向水平方向,較寬的接觸區域23用於映射筆畫。而針對所有其它手勢方向,則較窄的接觸區域24用於映射筆畫。在任一組接觸區域內,當手勢方向改變時(包括持續按壓末端或接觸其它接觸區域),手勢捷徑模式被啟動。
圖27a、27b及27c一起形成“手勢捷徑”的表格(表格2),可用於輸入部首、常用筆畫組合或常用語素文字。水平線可做為使用者的虛擬參考,以提供不同手勢的位置與形狀之導引。
圖28顯示在系統中使用“輸入歷史”列表的流程圖,其中使用者可手動刪除最後的輸入。
圖29a至29d顯示一範例的圖7b及圖25b的映射,其中二個單獨筆畫用於輸入字元“你(Ni)”。在圖29a及29b中,使用者輸入二個筆畫。在圖29c中,使用者從建議列表中進行選擇。接著,如圖29d所示,選擇的字元被顯示出來。
圖30a至30f顯示一範例的圖7b及圖25b的映射,其中使用者刪除輸入歷史的其中一筆畫,中途輸入一字元。在圖30b中,使用者輸入錯誤的筆畫。接著,該筆畫在圖30c中被刪除,且在圖30d中被不同的筆畫取代。在圖30e中,字元建議的列表更新,使用者選擇了正確字元。在圖30f中,選擇的字元“后(Hou)”被顯示出來。
圖31a至31f顯示一範例的圖7b及25b之映射,以及圖27a中手勢捷徑1b的使用。在圖31a中,使用者使用手勢捷徑,在圖31b中,使用者持續按住 手指以觸發部首建議的彈跳式目錄。在圖31c中,使用者接著滑動手指及在選擇的部首上釋放手指,以選擇該部首進行輸入。在圖31d中,被選擇的部首被納入輸入歷史之中,且字元建議列表相應地更新。接著,在圖31e中,使用者選擇正確字元“很(Hen)”。最後,如圖31e所示,該字元被顯示出來。
總結地,圖25a至31f所示的基於智慧型手機的系統可視為定義出下列核心特徵及功能性:
a.多個接觸區域以列配置。每列接觸區域具有二組觸控感應子區域,因此該列可以寬列或窄列來詮釋,且該二組觸控感應子區域可共用一軸。本發明亦可實施成每列接觸區域僅具有單一組窄或寬區域,但二組之態樣可提供一些優點。
b.虛擬“琴弦”,由線條視覺化地呈現,並橫越每列接觸區域的中間處。
c.對定義出寬列及窄列的子集合的輸出進行向量分析,且從中僅保留二個接觸區域中的其中一個來進行後續分析,且中間值訊號及其它去除的訊號的產生主要取決於已做出的手勢方向。
d.從未被去除的接觸區域經向量分析後所產生的中間值訊號編碼一組屬性,包括接觸類型(點擊與滑動)、手指或指向裝置在接觸區域上產生的移動的方向、接觸的持續時間、以及手指互動的接觸區域或整列之辨識。
e.一資料庫用於將基本筆畫、筆畫組合、部首或全部語素文字映射至按時間序列產生的每個中間值訊號。
f.一資料庫用於將基本筆畫、筆畫組合或部首映射至一組字元、或字元編碼系統(例如Unicode)。
g.提供一顯示器(歷史輸入),且用於提供使用者輸入的每個基本筆畫、筆畫組合或部首的視覺呈現,以建立語素文字。
h.提供一顯示,用於提供完整字元的視覺呈現,或在每次輸入實例後提供字元建議列表。
術語表
語素文字:代表單詞或詞素的書寫或圖形符號。
語素字元:書寫系統中使用的傳統語素文字,包括但不限於中文。在計算機領域中,它們也可以是在電腦上顯示字元的一部分(例如部首或CJK筆畫)。在例如Unicode(最普遍的編碼系統)編碼系統中,它們被分配一個專屬編碼。
基本筆畫:語素文字的最小成分。與書寫表面連續接觸的單向運動,產生一語素文字的特定部分。雖然沒有對基本筆畫的單一列表進行限制,針對本發明的目的及最佳化,一組十個筆畫或另一組十一個筆畫被認定。
筆畫組合:任何用於書寫語素字元的筆畫順序。
筆畫順序:書寫語素文字所需的所需筆畫順序
部首:筆畫組合形成一語素文字的圖形成分,通常是含義或發音的指示。雖然有些語素文字可在視覺上分解成多個部首,但它們在中文字典中正式列為出一個部首。舉例來說,語素文字“汉”可被分解成二個部首“氵”及“又”,但在字典上其部首列為“氵”。儘管如此,演算法以相同的方式分解部首及筆畫群組,因此可根據圖形成分簡單地輸入語素文字。
書法知識:手寫語素文字所需的筆畫類型及筆畫順序的知識。
拼音:中文語素文字的標音法,使用羅馬字母,使用簡體中文語素文字的中國較常使用。
注音:中文語素文字的標音法,使用繁體中文語素文字的台灣較常使用。
羅馬拼音:非羅馬書寫系統所使用的羅馬字母的符號。
100:系統
110:使用者介面
120:處理電路
130:顯示器
140:執行碼
150:記憶體

Claims (18)

  1. 一種文字輸入裝置,用以於一電子裝置上輸入一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該裝置包含:
    一使用者介面,具有複數個分離的接觸區域,該介面設定成每當一使用者使用至少一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來接觸一接觸區域時,產生一中間值訊號,該中間值訊號的值取決於該接觸區域上產生的接觸類型;以及
    一處理電路,配置成接收複數中間值訊號的一時間序列,並依序從該等中間值訊號的值產生多個基本筆畫的一相應時間序列,其中每個中間值訊號的每個值被映射至一基本筆畫,每個筆畫定義該語素文字字元組的一字元的一視覺部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介面包括多個接觸區域,分類成細長的二列或更多列接觸區域,每列提供一細長的虛擬琴弦,供使用者互動。
  3. 如請求項1至2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使用者介面包含一觸控感應面積。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更包含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其它裝置的一顯示器,其中該等列彼此偏移,並從該裝置的該使用者介面的一側延伸至另一側。
  5. 如請求項2至4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多個感應區域的每列具有多個接觸區域,該等接觸區域鄰接該列中的多個相鄰區域,使整體形成一連續且細長的元件,用以供一手指在該元件的長度上的任何位置拉曳該元件。
    【請求項5】如請求項2至4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每列包含一單一細長接觸區域,從每列的一終端延伸至該列的另一終端。
  6. 如請求項2至4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每列包含二個不同尺寸的一第一接觸區域及一第二接觸區域,該第一接觸區域包含多個觸控感應區域的一第一子集合,以定義出在該列的一中心軸的每一側的一寬區域上可感應觸控的一接觸區域,該第二接觸區域包含多個觸控感應區域的一第二子集合,以定義出在該列的一中心軸的每一側的一窄區域上可感應觸控的一接觸區域,該第一接觸區域及該第二接觸區域的中心軸可相同或實質上相同,使得該較窄列位於該較寬列之中。
  7. 如請求項2至6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一使用者在輸入一基本筆畫時,可在一列的任何位置上進行互動。
  8. 如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列的位置藉由一細長的指示呈現給一使用者,該指示被顯示或物理性地結合至該使用者介面,且該指示與該等接觸區域中的一列對準。
  9. 如請求項1至8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設定成當一使用者接觸一接觸區域時,將產生一中間值訊號,用以辨識該接觸區域,以及較佳且專屬地辨識該使用者使用的手勢的一或多個屬性。
  10. 如請求項1至9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介面針對一或多個手勢類型而分配不同值給一中間值訊號,該一或多個手勢類型包含:
    滑過一接觸區域的一上下手勢;
    沿著一接觸區域並與該上下方向正交的一側至一側之手勢;
    一滑過一接觸區域的一斜向手勢;
    施加於該接觸區域的按壓;
    該接觸的持續時間;
    該接觸滑過或沿著該接觸區域移動的速度。
  11. 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介面設定成產生一中間值訊號,該中間值訊號對一手指在該接觸區域上的一移動的至少一屬性進行編碼,其中該中間值訊號專屬地辨識該接觸區域以及該移動的類型,或者該中間值訊號專屬地辨識多個接觸區域中的一列以及該移動的類型。
  12. 如請求項1至11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配置成將一組基本筆畫依序映射至同步的中間值訊號的一組合。
  13. 如請求項1至12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配置成將一單一基本筆畫映射至該時間序列上的中間值訊號所代表的每個手勢的屬性或屬性組合。
  14. 如請求項1至13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設定成將一字元組成映射至一列或一行接觸區域,或映射至該使用者輸入裝置的特定接觸區域。
  15. 如請求項1至14任一項所述的文字輸入裝置,其中更包含一顯示器,該顯示器設定成依照時間序列提供每個基本筆畫的視覺呈現,以建立一語素文字。
  16. 一種方法,用於將一語素文字字元組的一字元輸入至一電子裝置,該方法包含步驟:
    使用一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在一使用者介面的一接觸區域上產生一手勢,
    每當一使用者使用至少一手指、拇指或指向裝置接觸一接觸區域時,產生一中間值訊號,其中該中間值訊號的值取決於該手指或該拇指在該接觸區域上產生的接觸類型,
    接收複數中間值訊號的一時間序列,且依序從該等中間值訊號的值產生多個基本筆畫或基本筆畫群組的一相應時間序列,其中每個中間值訊 號的每個值映射至一基本筆畫,每個基本筆畫是該語素文字字元組的字元的一部分。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方法,更包含步驟:在一使用者輸入一結束命令時,將做為基本筆畫組合的輸入映射至一語素文字字元,並輸出一字元編碼系統的一相應編碼。
  18. 一種電腦程式,其包含一組指令,當執行於一電腦裝置上時,使該電腦裝置運行如請求項16或17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或者提供請求項1至15任一項所述的裝置。
TW111103360A 2021-01-27 2022-01-26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TW2022300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101124.2 2021-01-27
GBGB2101124.2A GB202101124D0 (en) 2021-01-27 2021-01-27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tering logograms into an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0093A true TW202230093A (zh) 2022-08-01

Family

ID=74859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3360A TW202230093A (zh) 2021-01-27 2022-01-26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5217A1 (zh)
EP (1) EP4139771B1 (zh)
CN (1) CN115917469A (zh)
GB (1) GB202101124D0 (zh)
TW (1) TW202230093A (zh)
WO (1) WO202216235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35607C (en) * 1998-06-25 2006-10-10 Spice Technologies, Inc. Ohai technology user interface
US8471689B2 (en) * 2007-05-11 2013-06-25 Philippe Stanislas Zaborowski Touch-sensitive motion device
WO2011008861A2 (en) * 2009-07-14 2011-01-20 Eatoni Ergonomics, Inc Keyboard comprising swipe-switches performing keyboard actions
US9104306B2 (en) * 2010-10-29 2015-08-11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Translation of directional input to gesture
US10671272B2 (en) * 2015-11-06 2020-06-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uchscreen oriented input integrated with enhanced four-corner index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469A (zh) 2023-04-04
EP4139771B1 (en) 2024-05-08
US20230315217A1 (en) 2023-10-05
WO2022162356A1 (en) 2022-08-04
EP4139771A1 (en) 2023-03-01
GB202101124D0 (en)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8370B2 (en) Character input device and character input method with a plurality of keypads
Zhai et al. The word-gesture keyboard: reimagining keyboard interaction
US9304602B2 (en) System for capturing event provided from edge of touch screen
US8560974B1 (en) Input method application for a touch-sensitive user interface
US9304683B2 (en) Arced or slanted soft input panels
US8059101B2 (en) Swipe gestures for touch screen keyboards
US812544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d inputting data
US20110291940A1 (en) Data entry system
US20150100911A1 (en) Gesture responsive keyboard and interface
KR20050119112A (ko) 터치 스크린용 명료 텍스트 입력 방법 및 감소된 키보드시스템
WO2007121673A1 (fr)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amélioration de la vitesse de saisie de caractères chinois
KR20040053116A (ko) 콤포넌트 기반의, 적응성 스트로크 명령 시스템
US20220129126A9 (en) System for capturing event provided from edge of touch screen
Arif et al. A survey of text entry techniques for smartwatches
JP2019508770A (ja) デジタルインクを美しく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Lee et al. From seen to unseen: Designing keyboard-less interfaces for text entry on the constrained screen real estate of Augmented Reality headsets
KR20100003831A (ko) 중국어 입력 장치 및 그 입력 방법
US20140173522A1 (en) Novel Character Spec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at Uses Remote Selection Menu and Touch Screen Movements
CN102741784A (zh) 一种数据输入系统的特征
CN102109951A (zh) 一种输入字符和背景隐含字符组合输入汉字的方法
US1088461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handwritten stroke input
US20150089432A1 (en) Quick data entry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2230093A (zh) 輸入語素文字至電子裝置之設備及方法
Arif Predicting and reducing the impact of errors in character-based text entry
Po et al. Dynamic candidate keypad for stroke-based Chinese input method on touchscreen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