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178A -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178A
TW202228178A TW110130997A TW110130997A TW202228178A TW 202228178 A TW202228178 A TW 202228178A TW 110130997 A TW110130997 A TW 110130997A TW 110130997 A TW110130997 A TW 110130997A TW 202228178 A TW202228178 A TW 2022281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cathode
electron
electron beam
electron gun
electrode 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0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谷智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光電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17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02Electron guns
    • H01J3/027Construction of the gun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4Photo-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88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of electrodes or of electrode assemblies
    • H01J1/94Mountings for individual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00Details of 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or of ion traps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3/02Electron gu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6Electron sources; Electron guns
    • H01J37/073Electron guns using field emission, photo emission, or secondary emission electr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4Photoemissive electrodes
    • H01J2201/342Cathodes
    • H01J2201/3421Composition of the emitting surface
    • H01J2201/3423Semiconductors, e.g. GaAs, NEA e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2Details
    • H01J2237/024Moving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63Electron sources
    • H01J2237/06325Cold-cathode sources
    • H01J2237/06333Photo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63Electron sources
    • H01J2237/06375Arrangement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5Means for deflecting or directing discharge
    • H01J2237/1501Beam alignment means or procedu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lectron Sources, Ion Sourc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即使在將電子槍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時之設置位置的偏移變大,仍可使電子束的射出軸對軸於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電子槍包括:光源;真空腔;因應來自光源的受光而射出電子束之光電陰極;電極套組;及電極套組驅動裝置;電極套組包括:光電陰極接受部;及相對於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之陽極;光電陰極接受部配置有光電陰極;電極套組驅動裝置在將一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X和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使電極套組在X-Y平面移動。

Description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本案之揭示係有關一種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已知有一種搭載光電陰極(photocathode)的電子槍、包含該電子槍的電子顯微鏡、自由電子雷射(free electron laser;FEL)加速器、檢查裝置等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以下有將自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卸下電子槍的裝置記載為「合作夥伴裝置(partner device)的情形」。例如,在發明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一種使用了從光源照射激發光以射出電子束之光電陰極的電子顯微鏡裝置。
具備有電子槍的裝置必須要獲得鮮明的影像和高解析度。因此,在最初設置電子槍時、和更換電子槍時,為使從電子槍射出之電子束的射出軸與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一致,需要有調整電子束之射出軸的作業。此外,在通常運轉時,亦要調整因為經時變化等所導致之電子束之射出軸和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的偏移,故視需要而進行電子束之射出軸的調整。
在發明專利文獻2中,係記載將從搭載有光電陰極之電子槍射出之電子束的射出軸,進行對軸於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的內容。 [先前技術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
發明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13273號公報 發明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9/22111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發明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對軸,前提為電子槍必須精密地設置在合作夥伴裝置之至少電子束之射出軸之可進行調整的位置上。然而,要將電子槍精密地設置在合作夥伴裝置上,需要有熟練的技術,並非任何人都能夠易於進行。因此,乃需求一種即使在將電子槍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時之設置位置的偏移比過去更大,亦仍能夠將電子束的射出軸對軸於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之新穎對軸方法(裝置)。
本案的揭示係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將電子槍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時之設置位置的偏移變大,亦仍能夠將電子槍的射出軸對軸於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之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本案所揭示之其他任意附加性的功效係在[實施方式]中更為明瞭。 [用以解決問題的手段]
(1)一種電子槍, 電子槍係包括: 光源; 真空腔(chamber); 光電陰極,係因應來自光源的受光而射出電子束; 電極套組(kit);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anode),係相對於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光電陰極接受部係配置有光電陰極;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X方向和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電極套組在X-Y平面上移動。 (2)如上述(1)所記載之電子槍,係在真空腔內配置有光電陰極、電極套組、及電極套組驅動裝置的一部分。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包括平台(stage), 陽極係載置於平台上。 (4)如上述(3)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平台係包括: 第一平台,係朝X方向移動;及 第二平台,係朝Y方向移動。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中,電極套組係包括配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與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使光電陰極朝正交於X方向和Y方向之Z方向移動的光電陰極驅動裝置; 光電陰極驅動裝置係包括按壓構件,該按壓構件係在光電陰極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時,將光電陰極按壓於光電陰極接受部; 藉由按壓構件所按壓的光電陰極係因應電極套組的移動,追隨光電陰極接受部而移動。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其包括光電陰極固持座(holder), 光電陰極固持座係固持光電陰極, 且包括相對於光電陰極離開地配置,將來自光源的光予以聚光於光電陰極的透鏡。 (8)一種電子槍用元件, 電子槍用元件係包括: 電極套組;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係相對於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X方向和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電極套組在X-Y平面上移動。 (9)如上述(8)所記載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包括平台; 陽極係載置於平台上。 (10)如上述(9)項所記載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平台係包括: 第一平台,係朝X方向移動;及 第二平台,係朝Y方向移動。 (11)如上述(8)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電極套組係包括配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與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 (12)一種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包括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電子槍; 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 自由電子雷射加速器、 電子顯微鏡、 電子射線全像攝影(holography)裝置、 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 電子射線繞射裝置、 電子射線檢查裝置、 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 電子射線微影術(lithography)裝置、 電子射線加工裝置、 電子射線固化裝置、 電子射線滅菌裝置、 電子射線殺菌裝置、 電漿產生裝置、 原子狀元素產生裝置、 旋轉偏極(spin polarization)電子射線產生裝置、 陰極發光(cathodoluminescence;CL)裝置、或 逆光子放射攝譜術裝置。 (13)一種對位方法,係使從電子槍所射出之電子束的射出軸對位於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 電子槍係包括: 光源; 光電陰極; 電極套組;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係相對於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X方向和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電極套組在X-Y平面上移動; 對位方法係包括: 電子束射出步驟,係將來自光源的光照射於光電陰極,且從光電陰極射出電子束;及 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係一面射出電子束,一面藉由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使載置有光電陰極的電極套組移動,而將電子束的射出軸與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進行對位。 (14)如上述(13)所記載之對位方法,其更包括: 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係以使光電陰極之來自光源的照射位置,在從正交於X方向和Y方向的Z方向觀看時與光電陰極接受部的中心重疊之方式使電極套組移動,而將光電陰極與電極套組進行對位;及 光電陰極載置步驟,係將光電陰極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 [發明之功效]
即使將電子槍設置在從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偏離的位置上,亦仍能夠進行電子束之射出軸的調整。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對於具有相同功能的構件係附上相同或類似的符號。再者,關於附有相同或類似之符號的構件,會有省略重複之說明的情形。
此外,圖式中所示之各構成的位置、大小、範圍等,為了易於理解,會有未表示實際之位置、大小、範圍等的情形。因此,本案中的揭示未必限定於圖式所揭示之位置、大小、範圍等。
(方向的定義) 在本說明書中,係將在X軸、Y軸、Z軸的三維正交座標中從光電陰極所射出之電子束行進的方向定義為Z方向。另外,Z方向係例如為鉛直朝下的方向,但Z方向不限定於鉛直朝下的方向。
(電子槍的第一實施形態) 茲參照第1圖、第2圖來說明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第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之一例的圖式。第2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Z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之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一例的圖式。第2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驅動源傳遞動力至真空腔CB內之動力傳遞機構之一例的圖式。第2C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Z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之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另一例的圖式。
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係具備光源2、真空腔CB、光電陰極3、電極套組4、及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
光源2只要是可藉由將激發光L照射於光電陰極3而射出電子束B者則不特別限制。光源2係可列舉例如高輸出(瓦特級)、高頻率(數百MHz)、超短脈衝雷射光源、價格相對低廉之雷射二極體、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照射之激發光L不論是脈衝光或連續光皆可,只要根據目的適當調整即可。另外,於第1圖所示之例中,光源2係配置在真空腔CB外。取而代之,亦可將光源2配置於真空腔CB內。
真空腔CB係在電子槍1A中用以形成真空氛圍的構件。在使用電子槍1A時,真空腔CB之內部的壓力係設定為例如10 -5Pa以下。為了降低真空腔CB之內部的壓力,係使用未圖示的真空泵。真空泵係例如與電子槍1A個別地準備,且經由配管而連接於電子槍1A。
真空腔CB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真空腔CB的形狀係例如為圓筒形狀。此外,真空腔CB的材質係可列舉例如不鏽鋼(stainless)、鈦(titanium)、鎳鐵合金(Mumetal)等金屬、玻璃、藍寶石(sapphire)、陶瓷(ceramic)等非金屬。
光電陰極3係配置於真空腔CB內。光電陰極3係因應從光源2所照射之激發光L的受光而射出電子束B。更具體而言,光電陰極3中的電子係藉由激發光L被激發,受到激發的電子再從光電陰極3射出。射出的電子係藉由透過陽極42和(包含光電陰極3之)陰極所產生的電場予以加速而形成電子束B。在第1圖所示之例中,雖然激發光L從光電陰極3的背面側照射,但取而代之亦可設為激發光L從光電陰極3的正面側照射。另外,有關於本說明書中「光電陰極」與「陰極」之記載,在表示射出電子束的意思之情況下係有記載為「光電陰極」的情形,而在表示「陽極」的相對極之意思的情況下係有記載為「陰極」的情形。但有關於符號,無論對於「光電陰極」還是「陰極」都是使用「3」。
光電陰極3係以石英玻璃或藍寶石玻璃等基板、及接著於基板之第一面(陽極42側的面)的光電陰極膜所形成。用以形成光電陰極膜的光電陰極材料,只要是可藉由照射激發光而射出電子束則無特別限制,可列舉需要進行EA表面處理(電子親和力之降低處理)的材料、和不需要進行EA表面處理的材料等。作為需要進行EA表面處理的材料,可列舉例如III-V族半導體材料、II-VI族半導體材料。具體而言,可列舉AlN、Ce 2Te、GaN、一種以上的鹼金屬與Sb的化合物、AlAs、GaP、GaAs、GaSb、InAs等及該等之混晶等。作為其他例可列舉金屬,具體而言,可列舉Mg、Cu、Nb、LaB 6、SeB 6、Ag等。藉由將前述光電陰極材料進行EA表面處理即可製作光電陰極3,該光電陰極3不僅在半導體的隙能(gap energy)所對應的近紫外-紅外光波長區域變得可選擇激發光,亦藉由半導體之材料或結構的選擇而使電子束的用途所對應的電子束源(electron beam source)性能(量子產率、耐久性、單色性、時間反應性、旋轉偏極度)變得可能。
此外,作為不需要EA表面處理的材料,可列舉例如Cu、Mg、Sm、Tb、Y等單一金屬、或者合金、金屬化合物、或鑽石、WBaO、Cs 2Te等。不需要進行EA表面處理的光電陰極係利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參照日本發明專利第3537779號等)製作即可。日本發明專利第3537779號所記載的內容係藉由參照將其整體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電極套組4係配置於真空腔CB內。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中的電極套組4係具備:光電陰極接受部41、陽極42、及固定構件43。
光電陰極接受部41係在其上部載置有光電陰極3。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形狀若可載置光電陰極3,而且具備有可供從光電陰極3射出之電子束B通過的孔,則無特別限定。
此外,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係藉由載置有光電陰極3的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而產生電場。因此,構成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材料,較佳為導電體。作為導電體,係可列舉例如不鏽鋼等已知的材料。
陽極42若可與陰極3形成電場,則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在電子槍的領域中一般所使用的陽極。
固定構件43係將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離開地配置,且將之固定為相對位置不變者。因此,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係藉由後述的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而一體地移動於真空腔CB內。
在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中,係藉由載置有光電陰極3的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而產生電場。因此,固定構件43係藉由絕緣材料來形成,以使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不會發生短路。可列舉例如陶瓷等已知的絕緣材料。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若可在X-Y平面內移動電極套組4則無特別限定。第2A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的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係具備X方向驅動裝置5X、及Y方向驅動裝置5Y。再者,X方向驅動裝置5X係具備第一平台51X、第一驅動源52X、及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Y方向驅動裝置5Y係具備第二平台51Y、第二驅動源52Y、及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
第一平台51X及第二平台51Y係配置於真空腔CB內。在第1圖、第2A圖所示之例中,係在第一平台51X的上方載置有第二平台51Y,且在第二平台51Y的上方載置有電極套組4。再者,第一平台51X係使第二平台51Y及載置於第二平台51Y上的電極套組4朝X方向移動。此外,第二平台51Y係使電極套組4朝Y方向移動。此時,為使第二平台51Y可朝Y方向獨立地移動,乃在第一平台51X與第二平台51Y之間設有導件(guide)54。導件54若可使第二平台51Y朝Y方向獨立地移動,則其形狀、場所等不予限定。在第1圖、第2A圖中,係顯示了在第一平台51X的二個位置形成有溝槽及在第二平台51Y的二個位置形成有凸部,凸部嵌入於溝槽中且可朝Y方向滑動之例。另外,在第1圖、第2A圖所示之例中,第二平台51Y雖配置在第一平台51X的上方,但第一平台51X與第二平台51Y的位置關係不予限定。因此,第一平台51X亦可配置在第二平台51Y的上方。此外,亦可在第一平台51X形成有凸部,及在第二平台51Y形成有溝槽。
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的形狀或材料,若可載置電極套組4,而且不會阻礙從光電陰極3射出之電子束B的通過,則無特別限定。例如,作為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的材料,可列舉不鏽鋼等金屬、或陶瓷等非金屬。第一平台51X及第二平台51Y為了設置導件使之滑動,從加工性的觀點而言以金屬為佳。此外,第一平台51X及第二平台51Y係可利用類鑽碳(diamond‐like carbon,DLC)等作表面處理。藉由表面處理而使滑動所導致的摩擦減小,且可減輕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之移動的負荷。再者,可防止因為第一平台51X與第二平台51Y之滑動所產生之氣體等導致真空腔CB內的污染。
當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藉由金屬形成時,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將具有導電性。一般而言,在電子槍中,在對於陰極3與陽極42間施加電位時,陽極42側會接地。因此,當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載置有陽極42時,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將達到電性穩定。因此,可防止對於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造成電性的影響。
第一驅動源52X、第二驅動源52Y係配置於真空腔CB外。第一驅動源52X為產生使第一平台51X移動的動力者,而第二驅動源52Y則為產生使第二平台51Y移動的動力者。動力若可通過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使第一平台51X移動,且通過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使第二平台51Y移動,則無特別限定。從第一驅動源52X、第二驅動源52Y產生的動力,可自動地使之產生,亦可手動地使之產生。作為自動地產生動力的驅動源,係可列舉例如空壓式致動器(actuator)、油壓式致動器、電動致動器、電磁圈(solenoid)致動器等致動器。此外,作為手動地產生動力的驅動源,係可列舉例如使用螺旋機構者。
從第一驅動源52X對於真空腔CB內之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之動力的傳遞若可進行動力的傳遞,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如第2B圖所示,可列舉使用無孔壁55和伸縮管(bellows)等伸縮構件56來進行。在第2B圖所示之例中,伸縮構件56的一端係固著於無孔壁55。另一方面,伸縮構件56的另一端係固著為覆蓋設於真空腔CB之動力傳遞機構的貫穿孔。因此,伸縮構件56的內部係藉由無孔壁55來維持真空腔CB的真空。再者,第一驅動源52X與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係通過無孔壁55來連接。從第二驅動源52Y對於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之動力的傳遞,只要可與從第一驅動源52X對於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之動力的傳遞同樣地進行即可。
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係將在第一驅動源52X所產生的動力傳遞至第一平台51X。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係將在第二驅動源52Y所產生的動力傳遞至第二平台51Y。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若可分別將動力傳遞至第一平台51X、第二平台51Y,則無特別限定。作為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係可列舉例如軸桿(shaft)、齒輪(gear)機構、螺旋機構、連桿(link)機構、曲柄(crank)機構、或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等接頭機構。
在第2A圖所示之例中,第一平台51X係連接於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第二平台51Y係連接於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因此,第2A圖中之第一平台51X之朝X方向的移動、第二平台51Y之朝Y方向的移動,係均藉由第一驅動源52X、第二驅動源52Y的動力來進行。
雖未圖示,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亦可取而代之地具備第三驅動源及第三動力傳遞機構、第四驅動源及第四動力傳遞機構。第三驅動源及第三動力傳遞機構係隔著第一平台51X配置在相對於第一驅動源52X及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的位置。此外,第四驅動源及第四動力傳遞機構係隔著第二平台51Y配置在相對於第二驅動源52Y及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的位置。此時,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及第三動力傳遞機構,亦可不連接於第一平台51X。通過被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或第三動力傳遞機構擠出,可進行第一平台51X的移動。第二驅動源52Y及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和第四驅動源及第四動力傳遞機構的關係,係與第一驅動源52X及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和第三驅動源及第三動力傳遞機構相同。另外,第三驅動源及第四驅動源,係可使用與在上述中已說明之第一驅動源52X、第二驅動源52Y相同者。此外,第三動力傳遞機構及第四動力傳遞機構亦可使用與在上述中已說明之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及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相同者。
再者,如第2C圖之例所示,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亦可取而代之地具備第一反彈構件57X、第二反彈構件57Y。在第2C圖所示之例中,第一平台51X係未連接於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第二平台51Y係未連接於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因此,例如,在第2C圖所示之例中,第一平台51X之朝X 1方向的移動,係藉由來自第一驅動源52X的動力來進行。另一方面,第一平台51X之朝X 2方向的移動,係藉由第一反彈構件57X的彈力而非來自第一驅動源52X的動力來進行。因此,第一反彈構件57X與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較理想為隔著第一平台51X配置在相對的位置上。第一反彈構件57X若可使第一平台51X朝X 2方向移動則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線圈彈簧、板彈簧等。第二反彈構件57Y與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的關係,係與第一反彈構件57X與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的關係相同。
另外,第1圖及第2A圖至第2C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係使用二個驅動裝置(X方向驅動裝置5X及Y方向驅動裝置5Y)而使電極套組4朝X方向及Y方向移動。取而代之,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亦可相對於一個平台具備二個驅動源(X方向、Y方向)及二個動力傳遞機構(X方向、Y方向),而使電極套組4在X-Y平面內移動。再者,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亦可取而代之地相對於一個或二個平台具備一個驅動源及一個動力傳遞機構,而使電極套組4在X-Y平面內移動。當使用一個動力傳遞機構時,係可列舉例如在動力傳遞機構上具備齒輪等,使平台切換為朝X方向或Y方向移動者。
此外,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亦可具備可藉由未圖示之二維的偏向而進行對軸的偏向線圈、光束偏轉器(beam deflector)等。通過將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與偏向線圈、光束偏轉器等加以組合,使得即使當電子束B的射出軸相對於X-Y平面為傾斜的情形下,亦可使電子束B的射出軸對位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
(使從電子槍射出之電子束的射出軸對位於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之對位方法的第一實施形態) 參照第3A圖及第3B圖來說明使從電子槍1A射出之電子束B的射出軸對位於電子射線應用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之對位方法(以下有記載為「對位方法」的情形)的第一實施形態。第3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來自電子槍1A之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錯開之例的圖式。第3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使來自電子槍1A之電子束B的射出軸對位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之一例的圖式。
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具有:(1)電子束射出步驟,係將來自光源2的光照射於光電陰極3,且從光電陰極3射出電子束B;及(2)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係一面射出電子束B,一面藉由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使載置有光電陰極3的電極套組4移動,而將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m進行對位。
電子束射出步驟係將來自光源2的激發光L照射至載置於電極套組4之光電陰極接受部41上的光電陰極3,而從光電陰極3射出電子束B。此時,若電子槍1A相對於合作夥伴裝置E設置於正確的位置,則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可檢測出來自電子槍1A的電子束B。然而,如第3A圖所示,當電子槍1A對於合作夥伴裝置E的設置位置偏移的情形下,電子束B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不會被檢出。或者,些許偏移的情形下,電子束的檢出量會變少。
在電子束射出步驟之後,進行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係先一面射出電子束B,一面藉由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使電極套組4在X-Y平面內移動。藉由電極套組4的移動,將可在合作夥伴裝置E檢測出電子束B(或者檢測量變多)。另外,此狀態係意味著電子束B已射入於合作夥伴裝置E的電子光學系統,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m並未對準。
此時,由於光電陰極3係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故光電陰極3亦與電極套組4一起移動。此外,為使電極套組4即使移動亦能夠將激發光L照射於光電陰極3,光源2係可因應電極套組4的移動而移動。例如,在光源2設置移動裝置,且因應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移動的距離而使光源2移動即可。
當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被檢測出電子束B之後,進行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對位係可列舉例如一面監視在合作夥伴裝置E被檢測出的電流值,一面使電極套組4朝X方向及/或Y方向移動的方法。更具體而言,當合作夥伴裝置E具備包含孔口(aperture)的圓柱(column)的情形下,若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該光軸m未對準,則電子束B中之被孔口遮蔽的電子束量變多,故在孔口中被檢測出的電流值變大。另一方面,若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該光軸m有對準,則電子束B中之被孔口遮蔽的電子束量變少,故在孔口被檢測出的電流值變小。取而代之,亦可在當合作夥伴裝置E具備有法拉第杯(Faraday cup)的情形下,取代藉由孔口的檢出,而藉由在法拉第杯檢出的電流值來監視。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該光軸m愈對準,在法拉第杯檢出的電流值就愈大。再者,在合作夥伴裝置E的監視(monitor)亦可取而代之地藉由對應合作夥伴裝置E的裝備來進行。例如,若為電子顯微鏡,則可用電子顯微鏡像的對比(contrast)、或像散性來監視。
以往,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係使電場或磁場變化來進行。此時,電子束B的外側部分由於包含受到電場或磁場之影響之品質不佳的電子束,故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無法使用。然而,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使電極套組4機械性地移動。因而不會受到電場或磁場的影響,故電子束B的外側部分亦可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使用。藉此,可比以往更提高電子束B的利用效率。因此,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可獲得鮮明的影像、及高解析度。
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及對位方法係可達成以下的功效。 (1)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係具備使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成為一體之電極套組4移動的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因此,即使電子槍1A設置在從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偏離的位置上,亦仍能夠進行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調整。 (2)由於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係機械性地進行,故可獲得鮮明的影像、及高解析度。
(電子槍的第二實施形態) 茲參照第4圖至第6圖來說明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第4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二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B之一例的圖式。第5圖係示意性地顯示中間電極之一例的圖式。第6圖係用以說明焦點距離調整之一例的圖式。
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係具備包含中間電極44的電極套組4,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不同,其他點則與電子槍1A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中,係以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且省略關於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二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當然可採用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在將電子槍1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時的調整,除了上述之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外,還要進行以電子束B在合作夥伴裝置E之所希望的位置聚焦之方式對準焦點位置。
因此,為了對準電子束B的焦點位置,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係電極套組4具備中間電極44。
在第4圖所示之例中,中間電極44係配置於電極套組4的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之間,且固定於固定構件43。再者,中間電極44係具有供從光電陰極3射出之電子束B通過的電子束通過孔45。中間電極44係具有在通過電子束通過孔45時改變電子束B的寬度,且調節電子束B之焦點之距離的功能。另外,中間電極44若配置在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之間,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之相對的距離亦可為可變的。
在中間電極44的電子束通過孔45中,係形成有漂移空間(drift space),該漂移空間係可忽視因為光電陰極3與陽極42之間的電位差所形成之電場的影響。再者,對於中間電極44係施加比施加於光電陰極3的電壓相對為正(plus)的電壓,且比施加於陽極42之電壓相對為負(minus)的電壓。
第5A圖係陰極3、中間電極44、陽極42的概略剖面圖,第5B圖係第5A圖的X-X'剖面圖,第5C圖係第5A圖的Y-Y'剖面圖。在第5圖所示之例中,中間電極44係由中空的圓筒形成。中間電極44係在內部形成有供從光電陰極3所射出之電子束B通過的電子束通過孔45,而在電子束通過孔45的光電陰極3側形成有電子束的入口46,在電子束通過孔45的陽極42側則形成有電子束的出口47。透過在陰極3與陽極42之間以產生電位差的方式施加電壓,且亦對於中間電極44施加電壓,如第5A圖所示,在陰極3與中間電極44之間、及中間電極44與陽極42之間產生電場EF。
產生的電場EF對空隙內的電子束B的運動所強力波及之影響的範圍在空隙的開口部為圓形的情況下,係包含作為最大剖面之該圓的球體。因此,在將第5B圖所示之電子束之入口46的直徑規定為a、第5C圖所示之電子束之出口47的直徑規定為b、電子束通過孔45之中心軸方向的長度規定為D的情形下,當D/(a/2+b/2)大於1時,在電子束通過孔45內係形成有不受電場EF之影響的漂移空間48。另外,在本說明書中,「中心軸方向」係指連結電子束的入口46之中心與電子束的出口47之中心的方向。
製作中間電極44的材料若為導體則不特別限制,可列舉不鏽鋼(SUS)等金屬。
第6圖係顯示進行焦點位置調整之一例者,其係顯示了施加於陰極3與陽極42的電壓差為一定,透過使施加於中間電極44的電壓值變化以調整焦點位置之例。如第6A圖至第6C圖所示,假設將陰極3的電壓設定為-50kV、陽極42的電壓設定為0kV,且對於中間電極44,在第6A圖中係施加了-20kV的電壓,在第6B圖中係施加了-30kV的電壓,在第6C圖中係施加了-40kV的電壓。如此一來,陰極3與中間電極44之間的電壓差,在第6A圖中係成為30kV,在第6B圖中係成為20kV,在第6C圖中係成為10kV。換言之,愈是使施加於中間電極44的電壓成為接近陰極3之電壓的值,陰極3與中間電極44之間的電位差就愈小。再者,由於電位差愈小,陰極3與中間電極44之間之等位線的密度就愈小,因此從光電陰極3所射出的電子束B會按照從第6A圖至第6C圖的順序易於朝向中間電極44擴展。再者,由於中間電極44中形成有漂移空間,因此容易擴展的電子束B會在漂移空間內更為擴展。
另一方面,由於陰極3和陽極42的電位差為一定,因此中間電極44和陽極42之間的電位差,會與陰極3和中間電極44之間的電位差呈現相反。換言之,由於中間電極44與陽極42之間的電位差會按照從第6A圖至第6C圖的順序變大,因此中間電極44與陽極42之間之等位線的密度亦變大。再者,由於離開漂移空間後之電子束的寬度會按照從第6A圖至第6C圖的順序變大,因此離開中間電極44後的電子束B,係以第6C圖所示之例比第6A圖所示之例更易於收斂。換言之,中間電極44與陽極42之間的電位差愈大,愈可使焦點位置F移動至短焦點側。此外,亦可透過改變中間電極44的位置、大小來進行焦點位置調整。中間電極44在日本發明專利第6466020號公報中有更詳細地記載,日本發明專利第6466020號公報所記載的事項,係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對位方法的第二實施形態) 茲說明第二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第二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藉由電極套組4具備中間電極44的電子槍1B來對位,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不同,其他點則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中,係以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二實施形態之對位方法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當然可採用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電子槍1B所具備的中間電極44係配置於固定構件43。所以,中間電極44係藉由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而和光電陰極接受部41與陽極42一起移動。因此,可使用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對位方法相同的步驟,來進行來自電子槍1B之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
此外,第二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具有調整電子束之焦點位置的焦點位置調整步驟。焦點位置調整步驟係在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之後進行。如上述所說明,焦點位置調整步驟係透過對於中間電極44施加電位而將電子束B的焦點位置對準所希望的位置。
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及對位方法,除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及對位方法所可達成的功效外,還可獲得以下的相乘功效。 (1)第二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B係具備中間電極44。因此,即使在將電子槍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之後,亦仍能夠將電子束的焦點位置調整為短焦點側及長焦點側之任一者的方向。
(電子槍的第三實施形態) 茲參照第7圖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第7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之一例的圖式。
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係以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作為必須的構成要件,進一步任意附加地具備有光電陰極固持座(holder)6等點與第一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不同,其他點則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在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中,係以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三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在第三實施形態中,當然可採用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此外,第7圖所示之例,雖參照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第三實施形態當然可採用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在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中,光電陰極固持座6係任意附加的構成要件。光電陰極3若為藉由後述之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朝Z方向移動者即可,光電陰極3亦可被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直接地固持。
光電陰極固持座6係配置在真空腔CB內,且固持光電陰極3。光電陰極固持座6係在固持光電陰極3的狀態下,將光電陰極3載置於電極套組4的光電陰極接受部41。
另外,光電陰極固持座6的材料雖無特別限定,惟可列舉例如鉬、鈦、鉭、不鏽鋼等。
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係安裝有光電陰極固持座6。再者,使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朝Z方向移動。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係具備第五驅動源71、第五動力傳遞機構72、及按壓構件73。
第五驅動源71係產生使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朝Z方向移動的動力。動力若可通過第五動力傳遞機構72來移動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則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與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第一驅動源52X、第二驅動源52Y相同者。
第五動力傳遞機構72係將第五驅動源71所產生的動力傳遞至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第五動力傳遞機構72若可將動力傳遞至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則無特別限定。可使用與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第一動力傳遞機構53X、第二動力傳遞機構53Y相同者。
按壓構件73係將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朝Z方向按壓者。在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中,係由光電陰極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作為陰極3而產生作用。因此,光電陰極3較理想為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確實地接觸。按壓構件73係將光電陰極固持座6與光電陰極3朝Z方向下側按壓,故可確實地進行光電陰極3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接觸。
另外,按壓構件73較佳為設為不僅藉由按壓使光電陰極3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接觸,而且還可使光電陰極3因應電極套組4的移動而追隨光電陰極接受部41。雖未限定,但按壓構件73係可列舉為彈簧狀或棒狀等形狀,由金屬或彈性體(elastomer)等材料構成者。
(對位方法的第三實施形態) 茲參照第8A圖至第8D圖來說明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第8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錯開之一例的圖式。第8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n對位於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之一例的圖式。第8C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在進行了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與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的對位之後,將光電陰極3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且射出電子束B之一例的圖式。第8D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將來自電子槍1C之電子束B之射出軸對位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之一例的圖式。
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以具備有光電陰極固持座6與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的電子槍1C進行對位,此點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不同,其他點則與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相同。因此,在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中,係以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三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當然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在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此外,第8A圖至第8D圖所示之例,雖參照第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第三實施形態當然可採用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在將電子槍1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時,除了需要進行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亦有需要進行光電陰極3之載置位置的調整之情形。此外,電子槍1C在進行了光電陰極3的更換、EA表面之再處理時,亦有需要進行光電陰極3的位置調整之情形。
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除了具有在上述之第一實施形態之對位方法中所說明的(1)電子束射出步驟、(2)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外,還具有:(3)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係以使光電陰極3之來自光源2的照射位置,從Z方向觀看時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重疊之方式使電極套組4移動,而將光電陰極3與電極套組4進行對位;及(4)光電陰極載置步驟,係將光電陰極3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
再者,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依照(3)光電陰極對位步驟、(4)光電陰極載置步驟、(1)電子束射出步驟、(2)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的順序進行。
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係對準相當於來自光源2之照射位置之光電陰極3之中心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的步驟。在第8A圖所示之例中,光電陰極3的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n係錯開。此時,光電陰極3係被光電陰極固持座6固持,位於Z方向上側,並未載置於電極套組4的光電陰極接受部41上。
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只朝Z方向移動。因此,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的對位,係以使電極套組4相對於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在X-Y平面上移動之方式來進行。
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n與光電陰極3的中心軸o是否有重疊,係例如以配置在比第一平台51X更靠Z方向下側之未圖示之攝像機(camera)等攝像裝置一面監視一面進行。
第8B圖係顯示進行過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之電子槍1C的一例。亦即,顯示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對準的狀態。
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係可在將電子槍1C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前進行,亦可在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後進行。在第8A圖及第8B圖中,係顯示了在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後進行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之例。當要在將電子槍1C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後進行光電陰極對位步驟的情形下,攝像裝置係備置在真空腔CB內。此外,當要在設置於合作夥伴裝置E之前進行光電陰極對位步驟的情形下,雖亦可在真空腔CB內具備攝像裝置,但取而代之亦可不具備攝像裝置,而將攝像裝置配置於真空腔CB之外進行監視。
光電陰極載置步驟係將光電陰極3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步驟。在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中,係藉由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使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朝Z方向下側移動。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係已對準。因此,只要使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3移動,就可將光電陰極3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又於此時,光電陰極3係被按壓構件73按壓而接觸光電陰極接受部41。
此外,光電陰極接受部41亦可具備未圖示的導件,以藉由光電陰極3朝Z方向下側的移動,使得光電陰極3的中心軸o不會偏離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n。導件若可透過光電陰極3朝Z方向下側移動,從而使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n對準即可。作為導件之例,係可列舉作成Z方向上側擴展的楔形(taper)形狀者。
接著,進行電子束射出步驟。在第8C圖中,係顯示了在光電陰極載置步驟後,從光源2照射激發光L至光電陰極3,而射出電子束B之例。
在進行電子束射出步驟之後,進行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係已在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的對位中說明,故省略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於電子槍1C進行。電子槍1C中的光電陰極3,係在被按壓構件73按壓的狀態下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
在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中,光電陰極3必須一面射出電子束B一面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因此,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的按壓構件73,較佳為將光電陰極3及光電陰極固持座6朝Z方向下側按壓,且使光電陰極3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者。在第7圖及第8A圖至第8D圖所示之例中,係使用彈簧狀的按壓構件73。因此,按壓構件73即使在朝Z方向收縮的狀態下亦能夠進行X-Y平面內的移動。藉此,光電陰極3係可在載置於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狀態下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
此外,在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中,於進行光電陰極3的更換或EA表面的再處理時,光電陰極3係藉由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朝Z方向上側移動。如此一來,在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中,追隨電極套組4之移動的光電陰極3將會返回原來的位置。亦即,會變成光電陰極3之中心軸o與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中心軸n錯開的狀態。因此,為使電子束B在合作夥伴裝置E中被檢出,乃再度進行從光電陰極對位步驟開始的各步驟。此時,在再度的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中,於真空腔CB內具備有攝像裝置的情形下,只要可藉由攝像裝置一面監視一面進行對位即可。另一方面,當在真空腔CB內未具備有攝像裝置的情形下,只要在最初的光電陰極對位步驟時,記憶藉由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進行對位後的位置即可。例如,當要自動地進行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驅動的情形下,電子槍1C係具備未圖示的記憶部,且使記憶部記憶該位置即可。此外,當要手動地進行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驅動的情形下,係可藉由刻度等來讀取並記憶(記錄)移動量即可。
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及對位方法,除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1B及對位方法所可達成的功效外,還可獲得以下的相乘功效。 (1)由於具備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故可進行光電陰極3與電極套組4的對位。 (2)由於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具備按壓構件73,故可使光電陰極3以確實地接觸光電陰極接受部41之方式載置。 (3)在將光電陰極3朝Z方向按壓的狀態下,光電陰極3係可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因此,可一面維持電子束B的射出,一面進行電子束B之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m的對位。
(電子槍的第四實施形態) 茲參照第9圖來說明第四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D。第9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四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D之一例的圖式。
第四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D進一步具備包含透鏡(lens)62的光電陰極固持座6A,此點與第三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C不同,其他點則與第三實施形態相同。因此,在第四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D中,係以與第三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四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當然在第四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此外,第9圖所示之例,雖已參照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第四實施形態當然可採用在第一、二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電子槍1之對於光電陰極3之激發光L的照射,亦有通過透鏡來進行的情形。透鏡係使來自光源2的激發光L收斂至光電陰極3者。收斂的激發光L係在光電陰極3聚焦,且從光電陰極3射出電子束B。因此,在將光電陰極3設置於電子槍1時,通常需要進行與透鏡的位置調整。
第四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D係具備包含透鏡61的光電陰極固持座6A。透鏡61係在焦點對準光電陰極3的位置被光電陰極固持座6A固持著。在第9圖所示之例中,係顯示了在光電陰極3與透鏡61之間設有間隔件62之例。另外,光電陰極固持座6A的詳細內容,在日本發明專利第6679014號公報中有更詳細地記載,日本發明專利第6679014號公報所記載的事項,係包含在本說明書中。
因此,通過將光電陰極固持座6A配置在激發光L的光程上,就可使透鏡61的焦點經常對準光電陰極3,而無須進行光電陰極3與透鏡61的位置調整。
此外,透鏡61的焦點係藉由光電陰極固持座6A而對準了光電陰極3。因此,即使激發光L的光軸與光電陰極3的中心錯開,當偏移較小的情形下,亦可忽視該偏移的影響,而可從光電陰極3的中心射出電子束B。
(對位方法的第四實施形態) 茲說明第四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第四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係藉由具備包含透鏡61之光電陰極固持座6A的電子槍1D進行對位,此點與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不同,其他點則與第三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相同。因此,在第四實施形態的對位方法中,係以與第三實施形態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省略關於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之事項之重複的說明。藉此,即使第四實施形態之對位方法的實施形態中未明確地說明,當然可採用在第三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此外,第四實施形態當然可採用在第一、第二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事項。
在第9圖所示之例中,係以按壓構件73按壓光電陰極固持座6A及光電陰極3。因此,在對準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m時,光電陰極3係可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而移動。
此外,固持光電陰極3的光電陰極固持座6A係具備有透鏡61。所以,當如上所述激發光L的光軸與光電陰極3之中心的偏移較小的情形下,可從光電陰極3的中心射出電子束B。因此,在對準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m時,若電極套組4的移動愈小,則激發光L之光軸與光電陰極3之中心的錯開愈小,故可不使光源2移動而射出電子束B。另外,在對準電子束B的射出軸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m時,當電極套組4的移動變大的情形下,亦可視需要使光源2移動。
第四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D及對位方法,除第一至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至1C及對位方法所可達成的功效外,還可獲得以下的相乘功效。 (1)光電陰極固持座6A係具備透鏡61。因此,可使透鏡61的焦點經常對準光電陰極3,而無須進行光電陰極3與透鏡61的位置調整。 (2)即使光電陰極3追隨電極套組4的移動而移動,激發光L的焦點亦藉由透鏡61而對準光電陰極3。因此,當電極套組4的移動較小的情形下,亦可不使光源2隨著電極套組4的移動而移動。
(電子槍用元件的實施形態) 關於上述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至1D中之光源2、真空腔CB、光電陰極3、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係可直接使用既有之電子槍的元件。亦即,在上述之實施形態的電子槍1A至1D中,關於光源2、真空腔CB、光電陰極3、光電陰極固持座6、及光電陰極驅動裝置7係使用既有的元件,關於電極套組4及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係可作為元件來提供。
(電子射線應用裝置的實施形態) 搭載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電子槍1A至1D的合作夥伴裝置E,係可列舉搭載電子槍1A至1D之已知的裝置。可列舉例如自由電子雷射加速器、電子顯微鏡、電子射線全像術裝置、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電子射線繞射裝置、電子射線檢查裝置、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電子射線微影術裝置、電子射線加工裝置、電子射線固化裝置、電子射線滅菌裝置、電子射線殺菌裝置、電漿產生裝置、原子狀元素產生裝置、旋轉偏極電子射線產生裝置、陰極發光裝置、及逆光子放射攝譜術裝置等。
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進行上述之各實施形態之自由組合、或各實施形態之任意之構成要件的變形、或任意之構成要件的省略。再者,亦可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追加任意的構成要件。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若使用本案所揭示之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及對位方法,即使將電子槍設置在偏離合作夥伴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之光軸之調整位置的位置上,亦仍能夠進行電子束之射出軸的調整。因此,對於電子槍領域的業者極為有用。
1,1A,1B,1C,1D:電子槍 2:光源 3:光電陰極 4:電極套組 5: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5X:X方向驅動裝置 5Y:Y方向驅動裝置 6,6A:光電陰極固持座 7:光電陰極驅動裝置 41:光電陰極接受部 42:陽極 43:固定構件 44:中間電極 45:電子束通過孔 46:入口 47:出口 48:漂移空間 51X:第一平台 51Y:第二平台 52X:第一驅動源 52Y:第二驅動源 53X:第一動力傳遞機構 53Y:第二動力傳遞機構 54:導件 55:無孔壁 56:伸縮構件 57X:第一反彈構件 57Y:第二反彈構件 61:透鏡 62:間隔件 71:第五驅動源 72:第五動力傳遞機構 73:按壓構件 B:電子束 CB:真空腔 E:合作夥伴裝置 L:激發光 m:合作夥伴裝置E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 n:光電陰極接受部41的中心軸 o:光電陰極3的中心軸
第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之一例的圖式。 第2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Z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所具備之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一例的圖式。 第2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驅動源傳遞動力至真空腔CB內之動力傳遞機構之一例的圖式。 第2C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Z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所具備之電極套組驅動裝置5之另一例的圖式。 第3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中之電子束射出步驟之一例的圖式。 第3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A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中之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之一例的圖式。 第4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二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B之一例的圖式。 第5圖係示意性地顯示第二實施形態中之中間電極之一例的圖式。 第6圖係用以說明焦點距離調整之一例的圖式。 第7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之一例的圖式。 第8A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前之電子槍1C和合作夥伴裝置E的圖式。 第8B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中之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之一例的圖式。 第8C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中之電子束射出步驟之一例的圖式。 第8D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C與合作夥伴裝置E之對位中之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之一例的圖式。 第9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從Y方向觀看時之第四實施形態之電子槍1D之一例的圖式。
1,1A:電子槍
2:光源
3:光電陰極
4:電極套組
5X:X方向驅動裝置
41:光電陰極接受部
42:陽極
43:固定構件
51Y:第二平台
51X:第一平台
52X:第一驅動源
53X:第一動力傳遞機構
54:導件
B:電子束
E:合作夥伴裝置
L:激發光

Claims (14)

  1. 一種電子槍, 前述電子槍係包括: 光源; 真空腔; 光電陰極,係因應來自前述光源的受光而射出電子束; 電極套組;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前述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係相對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係配置有前述光電陰極; 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前述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前述X方向和前述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前述電極套組在前述X-Y平面上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槍,係在前述真空腔內配置有前述光電陰極、前述電極套組、及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的一部分。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子槍,其中,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包括平台, 前述陽極係載置於前述平台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子槍,其中,前述平台係包括: 第一平台,係朝X方向移動;及 第二平台,係朝Y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槍,其中,前述電極套組係包括配置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與前述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
  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槍,其包括使前述光電陰極朝正交於X方向和Y方向之Z方向移動的光電陰極驅動裝置; 前述光電陰極驅動裝置係包括按壓構件,該按壓構件係在前述光電陰極載置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時,將前述光電陰極按壓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 藉由前述按壓構件所按壓的前述光電陰極係因應前述電極套組的移動,追隨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而移動。
  7.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槍,其包括光電陰極固持座, 前述光電陰極固持座係固持前述光電陰極, 且包括相對於前述光電陰極離開地配置,將來自前述光源的光予以聚光於前述光電陰極的透鏡。
  8. 一種電子槍用元件, 前述電子槍用元件係包括: 電極套組;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前述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係相對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前述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前述X方向和前述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前述電極套組在前述X-Y平面上移動。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包括平台; 前述陽極係載置於前述平台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前述平台係包括: 第一平台,係朝X方向移動;及 第二平台,係朝Y方向移動。
  11. 如請求項8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槍用元件,其中,前述電極套組係包括配置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與前述陽極之間的中間電極。
  12. 一種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包括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槍; 前述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係 自由電子雷射加速器、 電子顯微鏡、 電子射線全像攝影裝置、 電子射線圖案化裝置、 電子射線繞射裝置、 電子射線檢查裝置、 電子射線金屬層積造型裝置、 電子射線微影術裝置、 電子射線加工裝置、 電子射線固化裝置、 電子射線滅菌裝置、 電子射線殺菌裝置、 電漿產生裝置、 原子狀元素產生裝置、 旋轉偏極電子射線產生裝置、 陰極發光裝置、或 逆光子放射攝譜術裝置。
  13. 一種對位方法,係使從電子槍所射出之電子束的射出軸對位於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 前述電子槍係包括: 光源; 光電陰極; 電極套組;及 電極套組驅動裝置; 前述電極套組係包括: 光電陰極接受部;及 陽極,係相對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離開地配置; 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係在將一個方向設為X方向、正交於前述X方向的方向設為Y方向、包含前述X方向和前述Y方向的平面設為X-Y平面時, 使前述電極套組在前述X-Y平面上移動; 前述對位方法係包括: 電子束射出步驟,係將來自前述光源的光照射於前述光電陰極,且從前述光電陰極射出電子束;及 電子束射出軸調整步驟,係一面射出電子束,一面藉由前述電極套組驅動裝置使載置有前述光電陰極的前述電極套組移動,而將電子束的射出軸與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之電子光學系統的光軸進行對位。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對位方法,其更包括: 光電陰極對位步驟,係以使前述光電陰極之來自前述光源的照射位置,在從正交於X方向和Y方向的Z方向觀看時與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的中心重疊之方式使前述電極套組移動,而將前述光電陰極與前述電極套組進行對位;及 光電陰極載置步驟,係將前述光電陰極載置於前述光電陰極接受部。
TW110130997A 2020-09-09 2021-08-23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TW2022281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1320 2020-09-09
JP2020151320A JP6828937B1 (ja) 2020-09-09 2020-09-09 電子銃、電子銃用部品、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位置合わ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178A true TW202228178A (zh) 2022-07-16

Family

ID=74529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0997A TW202228178A (zh) 2020-09-09 2021-08-23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2879B2 (zh)
EP (1) EP4120312A4 (zh)
JP (1) JP6828937B1 (zh)
KR (1) KR20220149576A (zh)
CN (1) CN115380354A (zh)
IL (1) IL300890A (zh)
TW (1) TW202228178A (zh)
WO (1) WO202205453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7320A (en) 1967-10-24 1969-12-30 Ibm Biased bridge coupled bipolar amplifier
DE3100497A1 (de) 1981-01-09 1982-08-26 Leifheit International Günter Leifheit GmbH, 5408 Nassau "bodenkehrmaschine"
JPH09298032A (ja) 1996-04-30 1997-11-18 Hamamatsu Photonics Kk 電子ビーム発生装置
JP3537779B2 (ja) 2001-04-13 2004-06-1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フォトカソードの製作方法
JP2002313273A (ja) * 2001-04-17 2002-10-25 Hitachi Ltd 電子顕微鏡装置
US6794807B2 (en) * 2001-10-15 2004-09-21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n gun for cathode ray tube
US7573053B2 (en) 2006-03-30 2009-08-11 Uchicago Argonne, Llc Polarized pulsed front-end beam source for electron microscope
JP5808021B2 (ja) 2013-07-16 2015-11-10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活性化容器及びキット、該キットを含む電子親和力の低下処理装置、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並びに、フォトカソード電子ビーム源を含む電子銃、自由電子レーザー加速器、透過型電子顕微鏡、走査型電子顕微鏡、電子線ホログラフィー顕微鏡、電子線描画装置、電子線回折装置及び電子線検査装置
JP2018181403A (ja) 2017-04-03 2018-11-15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検査装置及び照射装置
CN110462780B (zh) * 2017-04-05 2022-05-06 日商光电魂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射线产生装置以及电子射线应用装置
EP3796361A4 (en) 2018-05-17 2021-08-04 Photo Electron Soul Inc. INCIDENTAL AXIS ALIGNMENT PROCEDURE FOR AN ELECTRON CANNON WITH A PHOTOCA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ELECTRON CANNON WITH A PHOTOCATHOD
JP6466020B1 (ja) 2018-10-16 2019-02-06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電子銃による電子射出方法、および、電子ビームの焦点位置調整方法
JP6578529B1 (ja) 2019-06-10 2019-09-25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電子銃の制御方法
JP6679014B1 (ja) 2019-08-20 2020-04-15 株式会社Photo electron Soul フォトカソードキット、電子銃および電子線適用装置
US20220359146A1 (en) * 2019-09-24 2022-11-10 Photo Electron Soul Inc. Electron gun, electron beam appl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verify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300890A (en) 2023-04-01
EP4120312A1 (en) 2023-01-18
KR20220149576A (ko) 2022-11-08
US20230207249A1 (en) 2023-06-29
JP6828937B1 (ja) 2021-02-10
CN115380354A (zh) 2022-11-22
WO2022054535A1 (ja) 2022-03-17
JP2022045629A (ja) 2022-03-22
US11842879B2 (en) 2023-12-12
EP4120312A4 (en) 2023-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78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harged particle beams
JP6501285B2 (ja) 電子線発生装置、および、電子線適用装置
JP2006324119A (ja) 電子銃
JP2007522622A (ja) 焦点制御付き陰極ヘッド
US10886101B2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US20220199350A1 (en) Electron beam appl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 beam emission method for electron beam application device
TW202228178A (zh) 電子槍、電子槍用元件、電子射線應用裝置及對位方法
EP4036953B1 (en) Method for verify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emission axis of electron beam emitted from photocathode
CN117157727A (zh) 电子枪、电子射线应用装置以及照射位置移动方法
JP2003513407A (ja) 改良された熱電界放出の整列
US20220406558A1 (en) Electron gun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EP1113482B1 (en) High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 apparatus
US20100148656A1 (en) Electron column using cnt-tip and method for alignment of cnt-tip
JP7080533B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WO2023085133A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JP7105022B1 (ja) 電子銃、電子線適用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の形成方法
TW202247229A (zh) 電子槍、電子射線應用裝置以及電子束的射出方法
KR20200082299A (ko) 시료 관찰 장치 및 방법
JP2000223060A (ja) エミッション顕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