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5576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5576A
TW202225576A TW110133474A TW110133474A TW202225576A TW 202225576 A TW202225576 A TW 202225576A TW 110133474 A TW110133474 A TW 110133474A TW 110133474 A TW110133474 A TW 110133474A TW 202225576 A TW202225576 A TW 2022255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op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frame
hing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3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904B (zh
Inventor
林哲賢
朱哲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5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5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90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Noodl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鉸鏈結構、一連動機構以及一支撐架。第二機體透過鉸鏈結構樞接第一機體。連動機構包括一承架、一第一滑動件、一連桿、一第二滑動件以及一連接件。承架設置於第一機體,且承架連接鉸鏈結構。第一滑動件滑設於鉸鏈結構及承架。連桿樞接承架及第一滑動件。第二滑動件滑設於承架,且第二滑動件耦接連桿。連接件滑設於承架,且連接件耦接第二滑動件。支撐架連接連接件,且支撐架包括一滑動端及相對於滑動端的一擺動端。滑動端滑設於第一機體。支撐架收納於第一機體或擺動端移出第一機體並支撐於第二機體。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折疊式電子裝置。
自筆記型電腦問世以來,在生活、辦公、學習等許多面向為人們帶來了莫大的幫助,人們可以使用筆記型電腦完成資訊瀏覽、多媒體播放、訊息交流或繪圖作業。
以進行繪圖作業而言,近幾年筆記型電腦發展出了360度旋轉的筆記型電腦,兩機體可以相對於彼此展開、閉合達360度。然而,現有的360度筆記型電腦缺乏了足夠的支撐,並不便於使用者操作。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一鉸鏈結構、一連動機構以及一支撐架。第二機體透過鉸鏈結構樞接第一機體。連動機構包括一承架、一第一滑動件、一連桿、一第二滑動件以及一連接件。承架設置於第一機體,且承架連接鉸鏈結構。第一滑動件滑設於鉸鏈結構及承架。連桿樞接承架及第一滑動件。第二滑動件滑設於承架,且第二滑動件耦接連桿。連接件滑設於承架,且連接件耦接第二滑動件。支撐架連接連接件。支撐架包括一滑動端及相對於滑動端的一擺動端,且滑動端滑設於第一機體。支撐架收納於第一機體或擺動端移出第一機體並支撐於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在一第一模式下,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閉合,滑動端及擺動端相對靠近第一機體,且擺動端分離於第二機體。在一第二模式下,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鉸鏈結構帶動第一滑動件滑動,第一滑動件帶動連桿擺動,連桿帶動第二滑動件滑動,第二滑動件帶動連接件及支撐架滑動,且承架引導連接件及支撐架擺動,以使擺動端移動遠離第一機體並支撐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架具有一導槽。連接件具有一導桿。導桿滑設於導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槽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對於第一端的一第二端。第一端相對遠離鉸鏈結構,且第二端相對靠近鉸鏈結構。在第一模式下,導桿位於第一端。在第二模式下,導桿位於第二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滑槽,支撐架具有一滑桿,滑桿滑設於第一滑槽。導桿穿過導槽,且導桿耦接第二滑動件。在第一模式下,導桿相對遠離第一滑槽。在第二模式下,導桿相對靠近第一滑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具有一驅動斜面。第一滑動件具有對應於驅動斜面的一受動斜面。在第一模式下,驅動斜面分離於受動斜面,且受動斜面位於驅動斜面的移動路徑上。在第二模式下,第一滑動件透過受動斜面及驅動斜面被鉸鏈結構推動,驅動斜面分離於受動斜面,且受動斜面移離驅動斜面的移動路徑之外。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具有一復位斜面。第一滑動件具有對應於復位斜面的一被動斜面。在第一模式下,復位斜面分離於被動斜面,且被動斜面位於復位斜面的移動路徑之外。在第二模式下,被動斜面位於復位斜面的移動路徑上,且復位斜面抵靠於被動斜面。在一第三模式下,第一滑動件透過被動斜面及復位斜面被鉸鏈結構推動,且連接件及支撐架相對移動靠近第一機體並支撐第二機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架具有一導槽。連接件具有一導桿。支撐架具有一滑桿。滑桿滑設於第一機體。導桿穿過導槽且滑設於第二滑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桿的移動路徑相異於滑桿的移動路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架具有一導槽。第二滑動件具有一第二滑槽。連接件具有一導桿。導桿穿過導槽且滑設於第二滑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滑動件包括一滑塊以及一套筒。滑塊滑設於承架。套筒連接滑塊,且套設於鉸鏈結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桿具有一樞接部、連接樞接部的一端的一第一擺臂以及連接樞接部的另一端的一第二擺臂。樞接部樞接於承架。第一擺臂樞接第一滑動件。第二擺臂耦接第二滑動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包括一第一轉軸、一第二轉軸以及一驅動件。第一轉軸連接第一機體。第二轉軸連接第二機體。驅動件套設於第一轉軸,且驅動件耦接於連動機構。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支撐架能夠收納於第一機體或擺動端移出第一機體並支撐於第二機體,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示意圖。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三模式的局部示意圖。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四模式的局部示意圖。在此提供直角坐標x-y-z以便於理解各視圖的視角。請參考圖1、圖2、圖3以及圖4,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例如為筆記型電腦,包括一第一機體110、一第二機體120、一鉸鏈結構130、一連動機構140以及一支撐架150。第二機體120透過鉸鏈結構130樞接第一機體110,使得第二機體120能夠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以在圖1、圖2、圖3或是圖4所示的模式之間轉換。連動機構140耦接於鉸鏈結構130,以受鉸鏈結構130驅動而產生機構上的狀態改變。支撐架150可運動地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且耦接於連動機構140,以受連動機構140的驅動而產生位置上的變化。
在圖1及圖4所示的模式下,支撐架150收納於第一機體110內,且分離於第二機體120,其中,圖1所示的第一模式例如為閉合模式,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閉合,第二機體120的觸控螢幕121面對第一機體110,且第一機體110覆蓋觸控螢幕121,圖4所示的第四模式例如為完全展開模式,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360度,且觸控螢幕121外露於第二機體120以供使用者觸控操作。
在圖2及圖3所示的模式下,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鉸鏈結構130及連動機構140帶動支撐架150的一部分相對移出第一機體110並支撐於第二機體120,使用上相當便利,其中,圖2所示的第二模式例如為第一操作模式,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較小的角度,圖3所示的第三模式例如為第二操作模式,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較大的角度,支撐架150能夠對第二機體120提供穩定的支撐,讓使用者在操作觸控螢幕121時,第二機體120不會晃動,有助於提升第二機體120的穩定度,提供較佳的操作手感。
在本實施例中,鉸鏈結構130例如為同動式雙軸鉸鏈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圖5及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4、圖5以及圖6,鉸鏈結構130包括一第一轉軸133、一第二轉軸134、一驅動件135、一驅動斜面131以及一復位斜面132。第一轉軸133連接第一機體110,且第二轉軸134連接第二機體120。驅動件135套設於第一轉軸133,驅動斜面131及復位斜面132位於驅動件135上,且驅動件135耦接於連動機構140。
連動機構140包括一承架141、一第一滑動件142、一連桿143、一第二滑動件144以及一連接件145。承架141設置於第一機體110內,且承架141連接於鉸鏈結構130的第一轉軸133。第一滑動件142滑設於承架141以及鉸鏈結構130的驅動件135,且第一滑動件142耦接於鉸鏈結構130的驅動件135以受驅動件135驅動。連桿143樞接承架141,且連桿143樞接於第一滑動件142,以受第一滑動件142驅動。第二滑動件144滑設於承架141。連接件145滑設於承架141,且連接件145耦接第二滑動件144,以受第二滑動件144驅動。
第一滑動件142包括一滑塊142c、一套筒142d、一受動斜面142a以及一被動斜面142b。滑塊142c滑設於承架141。套筒142d連接於滑塊142c,且套筒142d套設於驅動件135,受動斜面142a及被動斜面142b位於套筒142d上。受動斜面142a在作動上對應於驅動斜面131,且被動斜面142b在作動上對應於復位斜面132。
連桿143具有一樞接部143a、連接樞接部143a的一端的一第一擺臂143b以及連接樞接部143a的另一端的一第二擺臂143c。連桿143的樞接部143a樞接於承架141,連桿143的第一擺臂143b樞接於第一滑動件142的滑塊142c,且連桿143的第二擺臂143c耦接於第二滑動件144。
第一機體110具有一第一滑槽111,承架141具有一導槽141a,連接件145具有一導桿145a,第二滑動件144具有一第二滑槽144a,且支撐架150具有一滑桿153。滑桿153滑設於第一機體110的第一滑槽111。導桿145a滑設於導槽141a,且導桿145a穿過導槽141a並滑設於第二滑動件144的第二滑槽144a,以耦接於第二滑動件144。導槽141a具有一第一端E1及相對於第一端E1的一第二端E2。第一端E1相對遠離鉸鏈結構130,且第二端E2相對靠近鉸鏈結構130。導桿145a的移動路徑相異於滑桿153的移動路徑,導桿145a的移動路徑例如但不限於傾斜於滑桿153的移動路徑。舉例而言,滑桿153的移動路徑即為y軸的軸向,而導桿145a的移動路徑並非沿著y軸的軸向。也就是說,第一滑槽111的移動路徑與導槽141a的移動路徑並不相同。
支撐架150連接連接件145,且支撐架150包括一滑動端151及相對於滑動端151的一擺動端152。滑動端151滑設於第一機體110。支撐架150能夠收納於第一機體110內或擺動端152移出第一機體110並支撐於第二機體120。
圖7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圖8是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圖9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圖10是圖4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圖11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五模式的局部示意圖。圖1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六模式的局部示意圖。圖13是圖1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圖14是圖1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請參考圖1、圖5以及圖7,在圖1及圖7所示的模式下,第二機體120相對於第一機體110閉合,驅動斜面131分離於受動斜面142a,受動斜面142a位於驅動斜面131的移動路徑上,復位斜面132分離於被動斜面142b,且被動斜面142b位於復位斜面132的移動路徑之外,導桿145a位於第一端E1並相對遠離第一滑槽111的長度延伸方向,滑動端151及擺動端152相對靠近第一機體110並收納於第一機體110,且擺動端152分離於第二機體120。換個角度來說,第一滑槽111的長度延伸方向是沿著y軸延伸的,以第一滑槽111為z軸的原點(數值為0)來定義,導槽141a位於z軸的正值方向,第一端E1在z軸上的數值相對大於第二端E2在z軸上的數值,故導桿145a位於第一端E1時相對較為遠離第一滑槽111的長度延伸方向(或可稱相對較為遠離y軸)。
圖1及圖7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可轉換至圖11及圖13所示的第五模式,在圖11及圖13所示的第五模式下,驅動斜面131始抵靠於受動斜面142a。換句話說,電子裝置100在從圖1及圖7所示的第一模式轉換至圖11及圖13所示的第五模式的過程當中,驅動斜面131尚未驅動第一滑動件142,其中第二機體120例如但不限於已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180度。
圖11及圖13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可轉換至圖12及圖14所示的第六模式,在圖12及圖14所示的第六模式下,驅動件135已透過驅動斜面131與受動斜面142a之間的配合推動第一滑動件142滑移,且使被動斜面142b位於復位斜面132的移動路徑上,此時,復位斜面132尚分離於被動斜面142b。此外,第一滑動件142帶動第一擺臂143b相對於承架141旋轉,且使第二擺臂143c帶動第二滑動件144相對於承架141滑動,第二滑動件144透過使導桿145a往第二端E2的方向移動從而帶動連接件145及支撐架150運動,其中藉由導槽141a的引導使導桿145a逐漸移動靠近第一滑槽111的長度延伸方向(或可稱逐漸靠近y軸,或者是說z軸的數值相對而言逐漸減少),以使支撐架150的擺動端152移出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例如但不限於已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220度。
圖12及圖14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可轉換至圖2及圖8所示的第二模式,在圖2及圖8所示的第二模式下,第二機體120已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例如但不限於270度,第一滑動件142透過受動斜面142a及驅動斜面131之間的配合而被鉸鏈結構130推動,驅動斜面131分離於受動斜面142a,且受動斜面142a移離至驅動斜面131的移動路徑之外,導桿145a位於第二端E2,且導桿145a相對靠近第一滑槽111的長度延伸方向(或可稱相對較為靠近y軸,或者是說z軸的數值相對而言較小),被動斜面142b位於復位斜面132的移動路徑上,且復位斜面132抵靠於被動斜面142b。換句話說,鉸鏈結構130已帶動第一滑動件142滑動,第一滑動件142已帶動連桿143擺動,連桿143已帶動第二滑動件144滑動,第二滑動件144已帶動連接件145及支撐架150滑動,且承架141已引導連接件145及支撐架150擺動,以使擺動端152移動遠離第一機體110並支撐住第二機體120,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因此,支撐架150能夠對第二機體120提供穩定的支撐,讓使用者在操作觸控螢幕121時,第二機體120不會晃動,有助於提升第二機體120的穩定度,提供較佳的操作手感。
圖2及圖8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可轉換至圖3及圖9所示的第三模式,在圖3及圖9所示的第三模式下,第二機體120已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例如但不限於310度,第一滑動件142透過被動斜面142b及復位斜面132被鉸鏈結構130推動,導桿145a逐漸移動遠離第二端E2,使得連接件145及支撐架150相對移動靠近第一機體110並支撐第二機體120。換句話說,此機制能夠讓支撐架150的擺動端152逐漸移動靠近第一機體110,除可讓出空間供第二機體120朝向第一機體110翻轉外,亦可讓第二機體120在相對於第一機體110翻轉的過程中,支撐架150的擺動端152持續支撐住第二機體120,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因此,支撐架150能夠對第二機體120提供穩定的支撐,讓使用者在操作觸控螢幕121時,第二機體120不會晃動,有助於提升第二機體120的穩定度,提供較佳的操作手感。
圖3及圖9所示的電子裝置100可轉換至圖4及圖10所示的第四模式,在圖4及圖10所示的第四模式下,第二機體120已相對於第一機體110展開例如但不限於360度,滑動端151及擺動端152相對靠近第一機體110並收納於第一機體110,且擺動端152分離於第二機體120。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電子裝置中,在第一模式下,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閉合,滑動端及擺動端相對靠近第一機體並收納於第一機體,且擺動端分離於第二機體,在第二模式下,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鉸鏈結構帶動第一滑動件滑動,第一滑動件帶動連桿擺動,連桿帶動第二滑動件滑動,第二滑動件帶動連接件及支撐架滑動,且承架引導連接件及支撐架擺動,以使擺動端移動遠離第一機體並支撐第二機體,具有極佳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在第一模式轉換至第二模式的過程當中,第二機體相對於第一機體展開,鉸鏈結構及連動機構帶動支撐架的擺動端相對移出第一機體並支撐住第二機體,支撐架能夠對第二機體提供穩定的支撐,讓使用者在操作觸控螢幕時,第二機體不會晃動,有助於提升第二機體的穩定度,提供較佳的操作手感。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11:第一滑槽 120:第二機體 121:觸控螢幕 130:鉸鏈結構 131:驅動斜面 132:復位斜面 133:第一轉軸 134:第二轉軸 135:驅動件 140:連動機構 141:承架 141a:導槽 142:第一滑動件 142a:受動斜面 142b:被動斜面 142c:滑塊 142d:套筒 143:連桿 143a:樞接部 143b:第一擺臂 143c:第二擺臂 144:第二滑動件 144a:第二滑槽 145:連接件 145a:導桿 150:支撐架 151:滑動端 152:擺動端 153:滑桿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x-y-z:直角坐標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的電子裝置於第一模式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二模式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三模式的局部示意圖。 圖4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四模式的局部示意圖。 圖5及圖6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7是圖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圖8是圖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圖9是圖3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圖10是圖4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圖11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五模式的局部示意圖。 圖12是圖1的電子裝置轉換至第六模式的局部示意圖。 圖13是圖11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圖14是圖12的電子裝置的局部右側示意圖。
111:第一滑槽
130:鉸鏈結構
131:驅動斜面
132:復位斜面
133:第一轉軸
134:第二轉軸
135:驅動件
140:連動機構
141:承架
141a:導槽
142:第一滑動件
142a:受動斜面
142b:被動斜面
142c:滑塊
142d:套筒
143:連桿
143a:樞接部
143b:第一擺臂
143c:第二擺臂
144:第二滑動件
144a:第二滑槽
145:連接件
145a:導桿
150:支撐架
151:滑動端
152:擺動端
153:滑桿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x-y-z:直角坐標

Claims (13)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第一機體; 一第二機體; 一鉸鏈結構,該第二機體透過該鉸鏈結構樞接該第一機體; 一連動機構,包括: 一承架,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且連接該鉸鏈結構; 一第一滑動件,滑設於該鉸鏈結構及該承架; 一連桿,樞接該承架及該第一滑動件; 一第二滑動件,滑設於該承架,且耦接該連桿;以及 一連接件,滑設於該承架,且耦接該第二滑動件;以及 一支撐架,連接該連接件,包括一滑動端及相對於該滑動端的一擺動端,且該滑動端滑設於該第一機體,其中該支撐架收納於該第一機體或該擺動端移出該第一機體並支撐於該第二機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一第一模式下,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閉合,該滑動端及該擺動端相對靠近該第一機體,且該擺動端分離於該第二機體,在一第二模式下,該第二機體相對於該第一機體展開,該鉸鏈結構帶動該第一滑動件滑動,該第一滑動件帶動該連桿擺動,該連桿帶動該第二滑動件滑動,該第二滑動件帶動該連接件及該支撐架滑動,且該承架引導該連接件及該支撐架擺動,以使該擺動端移動遠離該第一機體並支撐該第二機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承架具有一導槽,該連接件具有一導桿,且該導桿滑設於該導槽。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槽具有一第一端及相對於該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該第一端相對遠離該鉸鏈結構,且該第二端相對靠近該鉸鏈結構,在該第一模式下,該導桿位於該第一端,在該第二模式下,該導桿位於該第二端。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具有一第一滑槽,該支撐架具有一滑桿,該滑桿滑設於該第一滑槽,且該導桿穿過該導槽並耦接該第二滑動件,在該第一模式下,該導桿相對遠離該第一滑槽,在該第二模式下,該導桿相對靠近該第一滑槽。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結構具有一驅動斜面,且該第一滑動件具有對應於該驅動斜面的一受動斜面,在該第一模式下,該驅動斜面分離於該受動斜面,且該受動斜面位於該驅動斜面的移動路徑上,在該第二模式下,該第一滑動件透過該受動斜面及該驅動斜面被該鉸鏈結構推動,該驅動斜面分離於該受動斜面,且該受動斜面移離該驅動斜面的移動路徑之外。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結構具有一復位斜面,且該第一滑動件具有對應於該復位斜面的一被動斜面,在該第一模式下,該復位斜面分離於該被動斜面,且該被動斜面位於該復位斜面的移動路徑之外,在該第二模式下,該被動斜面位於該復位斜面的移動路徑上,且該復位斜面抵靠於該被動斜面,在一第三模式下,該第一滑動件透過該被動斜面及該復位斜面被該鉸鏈結構推動,該連接件及該支撐架相對移動靠近該第一機體並支撐該第二機體。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承架具有一導槽,該連接件具有一導桿,且該支撐架具有一滑桿,其中該滑桿滑設於該第一機體,且該導桿穿過該導槽且滑設於該第二滑動件。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導桿的移動路徑相異於該滑桿的移動路徑。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承架具有一導槽,該第二滑動件具有一第二滑槽,且該連接件具有一導桿,該導桿穿過該導槽且滑設於該第二滑槽。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滑動件包括: 一滑塊,滑設於該承架;以及 一套筒,連接該滑塊,且套設於該鉸鏈結構。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桿具有一樞接部、連接該樞接部的一端的一第一擺臂以及連接該樞接部的另一端的一第二擺臂,該樞接部樞接於該承架,該第一擺臂樞接該第一滑動件,且該第二擺臂耦接該第二滑動件。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鉸鏈結構包括: 一第一轉軸,連接該第一機體; 一第二轉軸,連接該第二機體;以及 一驅動件,套設於該第一轉軸,且該驅動件耦接於該連動機構。
TW110133474A 2020-12-29 2021-09-08 電子裝置 TWI795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31744P 2020-12-29 2020-12-29
US63/131,744 2020-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576A true TW202225576A (zh) 2022-07-01
TWI795904B TWI795904B (zh) 2023-03-11

Family

ID=8310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475A TWI767836B (zh) 2020-12-29 2021-09-08 電子裝置
TW110133474A TWI795904B (zh) 2020-12-29 2021-09-08 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3475A TWI767836B (zh) 2020-12-29 2021-09-08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767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940B (zh) * 2022-07-27 2023-07-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1400B2 (ja) * 2012-02-13 2016-08-02 スタッフ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699155B (zh) * 2018-03-02 2020-07-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與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I730758B (zh) * 2019-05-21 2021-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縫鉸鏈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M612238U (zh) * 2021-01-12 2021-05-2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同步式鉸鏈
TWM614166U (zh) * 2021-04-21 2021-07-01 富世達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同步式鉸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5904B (zh) 2023-03-11
TWI767836B (zh) 2022-06-11
TW202225577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115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541737B1 (ko) 휴대용 컴퓨터
TWI329252B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2002749A (zh)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JP6094237B2 (ja) 情報機器のチルト機構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TWI482571B (zh) 可攜式電腦
US112216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1092280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04136B (zh) 樞軸機構及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US11169575B2 (en) Retractable feet for computing devices
TWI795904B (zh) 電子裝置
US6698957B2 (en) Foldable keyboard with point stick
US8922984B2 (en) Portable computer
TWM504981U (zh) 電子裝置
US8325161B2 (en) Stylus
TWI751693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M603543U (zh) 轉軸模組與折疊式電子裝置
TWM601367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37254B (zh) 電子裝置
TWI76878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89884B (zh) 樞軸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473601B2 (en) Foldable three-section clamping device
TWI841297B (zh) 多功能電子裝置
US20240103570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