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4258A -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 Google Patents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4258A
TW202224258A TW109143718A TW109143718A TW202224258A TW 202224258 A TW202224258 A TW 202224258A TW 109143718 A TW109143718 A TW 109143718A TW 109143718 A TW109143718 A TW 109143718A TW 202224258 A TW202224258 A TW 2022242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ip line
millimeter
antenna
wave
uniform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3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3010B (zh
Inventor
朱衛
翹韜 梁
莊皓琳
林晉輝
楊婷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江陰康瑞成型技術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江陰康瑞成型技術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江陰康瑞成型技術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3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30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4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4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010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種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具有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及/或接收陣列天線;該梳狀天線元件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及一微帶線輻射組件,該天線本體一端能夠連通於可產生毫米波之毫米波電路,該微帶線輻射組件由多個間隔排列於該天線本體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尾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組成,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係由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之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漸增加,使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對外輻射能量的分佈趨近於平均。

Description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尤指一種具有較佳增益,可有效提昇毫米波作用距離之天線結構。
隨著消費者對於汽車的使用安全日益重視,以及相關科技發展逐漸成熟,各種可偵測車輛周遭的動態狀況(如:車輛、行人或其它障礙物的相對位置、相對速度與角度等訊息)以輔助駕駛防止碰撞意外之汽車防撞偵測裝置亦逐漸被廣泛應用;目前一般常見的防撞偵測裝置所應用的技術手段,大約可分為以下幾種:
超聲波:係為一種利用超聲波來測量到物體的距離的機制,利用一超聲波傳感器經由換能器發送和接收超聲脈衝波,此種超聲波傳感器可以在啟動時,或在每個量程讀數之前皆依據溫度、電壓等參數變化而進行校準,具有一定的準確性;但在使用時,由於過於細小的被偵測物難以有效反射超聲波,因此物體太小可能無法反射足夠的超聲波以供該超聲波傳感器的檢測需求,形成應用上的限制。
紅外線:係利用光反射的測距原理,經由一紅外LED發光,由另一個紅外接收元件接收並測量紅外光的強度,藉由其強度的大小來判斷距離;但紅外線測距的角度小且缺乏整體性,由於偵測的基礎原理是利用光線的反射,因此當使用在反射效率較差的表面(如:深色表面)時,會嚴重影響偵測的結果,形成應用上的缺失。
雷射:係利用一發射器發射雷射光束並記下時間(T1),當雷射光束打到物體上之後反射回來,由傳感器接收到返回光的時間為(T2),假設雷射光束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V,則可計算出該傳感器與被測物之間的距離為:S=V*(T2-T1)/2;然而,雷射裝置在使用時,若發射器表面沾黏水、灰等雜質時,會將雷射光線反射回去,產生假信號,且雷射測距的測量精度較差,係為其使用的缺點。
毫米波:係利用波長在1mm~10mm(頻率在30GHz~300GHz)範圍之間的電磁波,量測其發射與接收的時間差,進而可計算其距離;若要適用於車用長距離的偵測,使用77GHz毫米波頻段應較為適合,而目前應用於車用環車雷達的毫米波頻段大約落在24GHz,由於毫米波的波長最長,因此較不受環境氣候的影響,最適合應用在遠距離的偵測。
傳統應用在毫米波裝置中,藉以進行發射或接收毫米波的天線結構,有如第1圖所示,其毫米波天線B之結構主要係可直接蝕刻於電路板C上,包括:分別由複數梳狀天線元件2所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B1及接收陣列天線B2二部份;在第1圖所揭露的實施例中,該發射陣列天線B1係由三個梳狀天線元件2組成,而該接收陣列天線B2係由四個梳狀天線元件2組成(位於該接收陣列天線B2二旁側之梳狀天線元件2係為隔離作用,並未導入毫米波),在實際應用時,可依照該毫米波發射強度及接收靈敏度,而分別調整該等梳狀天線元件2的數量,以滿足不同之需求。
上述傳統的梳狀天線元件2結構,主要係由多個微帶線輻射單元22串接而成,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係為具有固定大小之矩形(或可為正方形)結構,且等間距地正向排列於一條狀之天線本體21上,藉以形成一由串聯饋入架構所組成的梳狀天線元件2;此種串聯饋入架構的梳狀天線元件2若應用於發射陣列天線B1在發射毫米波的狀態下,其由電路板C上預設毫米波電路C1所輸出的毫米波能量先由該梳狀天線元件2頭端(接近該毫米波電路C1之一端)饋入,經過第一個(最接近該毫米波電路C1)微帶線輻射單元22時向外輻射一部分能量,剩餘的能量繼續沿該天線本體21朝向末(尾)端(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之一端)饋送,並分別由中間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逐一向外輻射部分能量(另有一小部分在傳輸的過程中損耗),直到最末(尾)端的一個微帶線輻射單元22將全部剩餘的能量輻射出去。
由上述可知,在毫米波能量經由梳狀天線元件2對外發射的過程中,該梳狀天線元件2中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向外輻射的能量並不相同,基於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之面積大小與對外輻射能量的效率成正比的前題下,由於此種梳狀天線元件2之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具有相同面積、形狀及排列方式,因此於實際應用時,當毫米波電路C1輸出之毫米波導入該天線本體21時具有最大能量,使最接近該毫米波電路C1之微帶線輻射單元22會輻射較多能量,也承擔較大的負荷,隨著毫米波能量逐一被微帶線輻射單元22向外輻射而逐漸衰減,愈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之微帶線輻射單元22會逐漸輻射較少能量,也承擔較小的負荷,如此在各微帶線輻射單元22輻射能量分佈不均的狀態,會嚴重影響該梳狀天線元件2之整體對外輻射能量的效率。
反之,此種梳狀天線元件2若應用於接收陣列天線B2在接收毫米波的狀態下,亦會有接收感應輻射能量分佈不均的情形。
有鑑於習見之毫米波天線結構有上述缺點,發明人乃針對該些缺點研究改進之道,終於有本發明產生。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具有分別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及/或接收陣列天線;各該梳狀天線元件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該天線本體係以一端連通於一電路板上能產生毫米波之毫米波電路,該微帶線輻射組件係由多個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所組成,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分別具有不同大小面積,且其大小面積之排列方式,係由設於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之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朝向另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逐漸增加,藉以使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輻射能量趨近於分佈平均的狀態,進而可提昇該梳狀天線元件之整體增益。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為矩形形狀,且該矩形之長寬比例為1.2~1.3:1的範圍,使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共振點可保持在接近76.5GHz的位置,而相鄰漸增的二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大小比例係設為1.1~1.2:1的範圍,藉以更有效率地向外輻射毫米波能量。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與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呈一歪斜角度地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上,可藉以達到降低對向干擾的效果;且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與該天線本體銜接的部位具有一矩形之凹缺口,可以降低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之反射係數。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行的技術手段包括: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該梳狀天線元件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該天線本體一端能夠連通一能產生毫米波之毫米波電路;該微帶線輻射組件係由多個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所組成,且位於該天線本體相對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面積,不小於相對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面積。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排列方式,係由設於較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相對小於較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
依上述結構,其中至少局部之相鄰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具有相同的面積。
依上述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形狀為選自矩形、多邊形及橢圓形等形狀中之一。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為矩形,且其長與寬比例為1.2~1.3:1。
依上述結構,其中相鄰漸增之二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比例為1.1~1.2:1。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形狀為正方形。
依上述結構,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與該天線本體銜接的部位具有一矩形之凹缺口。
依上述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皆係以相同方向及歪斜角度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上。
依上述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兩者,分別與該天線本體之間的歪斜角度為45度。
依上述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徵可獲致更具體的瞭解,茲依下列附圖說明如下:
請參第2圖所示,可知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毫米波天線A的結構包括: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A1及/或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組成的接收陣列天線A2等部份,在本實施例中,該發射陣列天線A1由三個梳狀天線元件1組成,該接收陣列天線A2係由四個梳狀天線元件1組成,且於實際應用時,該發射陣列天線A1及/或接收陣列天線A2可依照所需的毫米波發射強度及接收靈敏度,而分別調整各梳狀天線元件1的數量;其中各該梳狀天線元件1分別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11,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12,該天線本體11係以一端連通於一電路板C上之毫米波電路C1,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係由多個依序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11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所組成。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分別具有不同大小面積,且其排列方式,係將設於較接近該等毫米波電路C1一端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的面積設成較小,且逐漸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而朝向另一端設置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123…的面積設成相對逐漸增加;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的形狀可為矩形、多邊形或橢圓形等。
請參第3圖所示,揭露了該梳狀天線元件1的一較佳實施例態樣,其中該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係為矩形之結構,其長邊長度為L121,短邊長度為W121,當該長邊長度L121與該短邊長度W121的比例為1.2~1.3:1時,該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的共振點保持在接近76.5GHz的位置,而相鄰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亦為相似矩形之結構,且具有一固定的間隔距離Y,其長邊長度為L122,短邊長度為W122,該長邊長度L122與短邊長度W122的比例亦為1.2~1.3:1;同時,該次一位置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之面積(長邊長度L122*短邊長度W122)與該原位置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之面積(長邊長度L121*短邊長度W121)比例為1.1~1.2:1。
由上述類推可知,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係可分別為矩形形狀,其長寬比例限制在1.2~1.3:1的範圍,相鄰二漸增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比例係限制在1.1~1.2:1的範圍,且具有固定的間隔距離Y;藉由此種向外逐漸加大面積的設計,當該毫米波電路C1所輸出的毫米波能量,傳輸至最接近該毫米波電路C1之該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此時該毫米波能量最強,且輻射面積最小),由該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向外輻射一部分能量之後,剩餘的能量,繼續沿該天線本體21朝向該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饋送(此時該毫米波能量次之,且輻射面積稍大),使該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可利用較大的輻射面積來彌補該毫米波能量的衰減,藉以使該次一位置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向外輻射之能量,可趨近於該原位置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向外輻射之能量,同理,該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向外輻射能量之後,剩餘的能量再繼續由該再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3向外輻射,利用該再次一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3具有更大的輻射面積來彌補該毫米波能量的再度衰減,可使各位置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之輻射能量趨近於分佈平均的狀態,以提昇該梳狀天線元件1之整體增益。
在實際應用時,更可利用將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分別僅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11上的設計 ,並使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之間形成一相同方向的歪斜角度間隔排列連結,藉以達到降低對向干擾的效果,圖示的歪斜角度為45度。
請參第4圖所示,揭露了該梳狀天線元件1的另一較佳實施例態樣,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係為矩形(正方形),且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與該天線本體11銜接的部位具有一矩形(正方形)之凹缺口1241,該天線本體11末端係穿過該凹缺口1241中央,再連結於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接近中央的部位,藉由該凹缺口1241由周邊饋入之設計,可以降低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之反射係數;因此,當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分別向外輻射能量之後的最後剩餘能量,經由該天線本體11傳輸至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時,藉由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由接近中央的部位向外均勻傳播擴散的方式,可將該剩餘能量完全向外輻射,以進一步提昇整體增益。
在實際應用時,該天線本體11可於接近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的一端設有一彎折之彎折部111 ,使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可經由該彎折部111而與前述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形成相同的歪斜角度排列,以進一步降低對向干擾。
請參第5圖所示,可知本發明第二種實施例之毫米波天線A0的結構包括: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0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A10及/或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0組成的接收陣列天線A20等部份,在本實施例中,各該梳狀天線元件10分別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11,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120,該天線本體11係以一端連通於一電路板C上之毫米波電路C1,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0係由多個依序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11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所組成。
該第二種實施例之梳狀天線元件10與前述第一種實施例之梳狀天線元件1相較,其差異在於: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0中之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至少局部具有相同之面積;在第5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0中具有最接近該毫米波電路C1之二相同最小面積且相鄰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一最大面積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3,位於該天線本體11上最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的位置,二相同次大面積且相鄰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2,位於該天線本體11介於最小面積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與最大面積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3之間的位置,藉此形成另一種符合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依面積逐漸增減排列裝置,而具有類似功能之梳狀天線元件10組合結構。
請參第6圖所示,可知本發明第三種實施例之毫米波天線A00的結構包括: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00組成的發射陣列天線A100及/或由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100組成的接收陣列天線A200等部份,在本實施例中,各該梳狀天線元件100分別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11,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1200,該天線本體11係以一端連通於一電路板C上之毫米波電路C1,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00係由多個依序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11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11遠離該毫米波電路C1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所組成。
該第三種實施例之梳狀天線元件100與前述第一種實施例之梳狀天線元件1相較,其差異在於:該微帶線輻射組件1200之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121、122、123及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124係共同地以小於(或大於)45度的歪斜角度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11上,藉此形成又一種具有類似功能之梳狀天線元件100組合結構。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確可經由提昇各梳狀天線元件之增益,達到增加毫米波作用距離及較佳抗干擾能力之功效,實為一具新穎性及進步性之發明,爰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惟上述說明之內容,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說明,舉凡依本發明之技術手段與範疇所延伸之變化、修飾、改變或等效置換者,亦皆應落入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內。
1、10、100、2:梳狀天線元件
11、21:天線本體
111:彎折部
12、120、1200:微帶線輻射組件
121、122、123: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
124: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
1241:凹缺口
22:微帶線輻射單元
A、A0、A00、B:毫米波天線
A1、A10、A100、B1:發射陣列天線
A2、A20、A200、B2:接收陣列天線
C:電路板
C1:毫米波電路
L121、 L122:長邊長度
W121、W122:短邊長度
Y:間隔距離
第1圖係習見毫米波天線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毫米波天線第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中位於天線本體中段之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4圖係第2圖中位於天線本體末(尾)端之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之毫米波天線第二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之毫米波天線第三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1:梳狀天線元件
11:天線本體
12:微帶線輻射組件
121、122、123: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
124: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
A:毫米波天線
A1:發射陣列天線
A2:接收陣列天線
C:電路板
C1:毫米波電路

Claims (17)

  1. 一種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包括:至少一梳狀天線元件,該梳狀天線元件具有一長條狀之天線本體,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上之微帶線輻射組件,該天線本體一端能夠連通一能產生毫米波之毫米波電路;該微帶線輻射組件係由多個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中段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以及一設於該天線本體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之一端的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所組成,且位於該天線本體相對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面積,不小於相對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一端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面積。
  2. 如請求項1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之排列方式,係由設於較接近該毫米波電路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相對小於較遠離該毫米波電路之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
  3. 如請求項1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至少局部之相鄰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具有相同的面積。
  4.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形狀為選自矩形、多邊形及橢圓形等形狀中之一。
  5. 如請求項4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該等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為矩形,且其長與寬比例為1.2~1.3:1。
  6.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相鄰漸增之二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的面積比例為1.1~1.2:1。
  7. 如請求項4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的形狀為正方形。
  8.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與該天線本體銜接的部位具有一矩形之凹缺口。
  9. 如請求項7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與該天線本體銜接的部位具有一矩形之凹缺口。
  10. 如請求項1或2或3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皆係以相同方向及歪斜角度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上。
  11. 如請求項6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皆係以相同方向及歪斜角度間隔排列設置於該天線本體上。
  12. 如請求項10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兩者,分別與該天線本體之間的歪斜角度為45度。
  13. 如請求項11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及該末端微帶線輻射單元兩者,分別與該天線本體之間的歪斜角度為45度。
  14. 如請求項10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
  15. 如請求項11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
  16. 如請求項12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
  17. 如請求項13之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其中各中間微帶線輻射單元係分別以其上一端角連結於該天線本體。
TW109143718A 2020-12-10 2020-12-10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TWI773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718A TWI773010B (zh) 2020-12-10 2020-12-10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3718A TWI773010B (zh) 2020-12-10 2020-12-10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4258A true TW202224258A (zh) 2022-06-16
TWI773010B TWI773010B (zh) 2022-08-01

Family

ID=83062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3718A TWI773010B (zh) 2020-12-10 2020-12-10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301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50852U (zh) * 2013-05-09 2013-10-23 合肥师范学院 微带天线阵列
CN109768394A (zh) * 2017-11-09 2019-05-17 北京木牛领航科技有限公司 微带天线结构及辐射电磁信号的方法
CN111316499A (zh) * 2018-12-04 2020-06-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结构、微波旋转雷达及可移动平台
CN110867643B (zh) * 2019-10-30 2024-02-06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宽波束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CN110854516A (zh) * 2019-10-30 2020-02-28 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远距离天线、天线阵以及应用该天线阵雷达
CN111224237A (zh) * 2020-01-13 2020-06-02 南京邮电大学 毫米波柔性天线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010B (zh) 202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6043B (zh) 用于车辆的天线设备
CN104515976B (zh) 具有天线罩的雷达传感器
CN112042053B (zh) 雷达系统
JPWO2005055366A1 (ja) 車載用レーダ
CN103576152A (zh) 一种滑动聚束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实现方法和装置
US20160047907A1 (en) Modular Planar Multi-Sector 90 Degrees FOV Radar Antenna Architecture
US20210091463A1 (en) Stripline feed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embedded resistor plane for millimeter wave applications
TWI773010B (zh)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TWI773011B (zh) 毫米波天線之抗干擾結構
WO2022120702A1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的辐射能量均布结构
WO2022120701A1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的抗干扰结构
US10585187B2 (en) Automotive radar with end-fire antenna fed by an optically generated signal transmitted through a fiber splitter to enhance a field of view
TWM612128U (zh) 毫米波天線之輻射能量均佈結構
TWM610429U (zh) 毫米波天線之抗干擾結構
CN214589266U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的抗干扰结构
CN214589267U (zh) 一种毫米波天线的辐射能量均布结构
CN210778965U (zh) 一种用于77GHz毫米波车载雷达的波束形成天线
TWI704535B (zh) 天線陣列及包含此天線陣列的汽車防撞雷達
JP7167633B2 (ja) レーダセンサ用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レーダセンサ
JP5396052B2 (ja) レーダ送受信機
JP3272523B2 (ja) 送受信アンテナ分離型レーダー装置
JP2009047633A (ja) レーダ装置
KR101833038B1 (ko) 차량 추돌 방지를 위한 차량용 레이더 안테나시스템
Dash et al. Antenna Array Ambiguity Function Based Study of Integration Effect on a 2D Automotive MIMO RADAR Antenna Placed Behind a Painted Bumper
CN216698717U (zh) 天线罩、传感器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