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3887A -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 Google Patents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3887A
TW202223887A TW110136371A TW110136371A TW202223887A TW 202223887 A TW202223887 A TW 202223887A TW 110136371 A TW110136371 A TW 110136371A TW 110136371 A TW110136371 A TW 110136371A TW 202223887 A TW202223887 A TW 2022238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im
bit cell
true
supplemen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曉楠 陳
中澤 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404,37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62615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388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2Disposition of storage elements, e.g. in the form of a matrix array
    • G11C5/025Geometric lay-out considerations of storage- and peripheral-blocks in a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5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ments simulating biological cells, e.g. neur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06Data managing, e.g. manipulating data before writing or reading out, data bus switches or control circui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0/00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 H10B10/12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devices comprising a MOSFET load elemen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3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 G11C11/407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for memory cell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 G11C11/409Read-write [R-W] circuits 
    • G11C11/4096Input/output [I/O] data management or control circuits, e.g. reading or writing circuits, I/O drivers or bit-line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AREA)

Abstract

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用於乘法累加運算的CIM位元單元電路。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用於以真和補充形式儲存權重資料的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真傳遞閘極電路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用於在乘積節點上產生權重資料和啟動輸入的二進位乘積。RWL電路將乘積節點耦合到接地電壓以用於初始化。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複數個連續閘極,每個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被佈置在包括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

Description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本申請案根據專利法主張於2020年12月2日提出申請且名稱為「COMPUTE-IN-MEMORY (CIM) BIT CELL CIRCUITS EACH DISPOSED IN AN ORIENTATION OF A CIM BIT CELL CIRCUIT LAYOUT INCLUDING A READ WORD LINE (RWL) CIRCUIT IN A CIM BIT CELL ARRAY CIRCUIT」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20,582號的優先權,該申請案以其整體經由引用併入本文。
本案的領域整體係關於用於高速並行資料處理的電路中的記憶體中計算(CIM)陣列,諸如神經網路。
機器學習是能夠用於提高處理設備中的一些應用的效能的人工智慧(AI)的實例。神經網路是一種類型的處理器配置,其中應用能夠經由基於歷史資訊評估輸入資料、接收對評估準確度的回饋、以及相應地調整歷史資訊來學習。實現機器學習的神經網路的運算由分別類似於腦神經突觸的節點的陣列來執行。每個節點執行乘法累加(MAC)運算,其中一組輸入之每一者輸入與乘法運算中的權重資料相乘,並且表示權重輸入的乘積相加在一起。每個評估能夠包括數千次計算。基於回饋來修改初始權重資料以增加應用的準確度。
圖1是被配置為執行MAC運算的神經網路的節點100的圖示。節點100接收一組輸入X 0-X M,該組輸入X 0-X M分別與權重值W 0-W M中的對應的權重值相乘。權重值W 0-W M是基於來自先前計算的回饋,並且隨時間被更新以提高關於特定類型的輸入資料的計算準確度。以累加函數∑累加(例如,增加)乘法的乘積P 0-P M以產生總和SUM,並且節點100產生輸出OUT,該輸出為總和SUM的函數AF(例如啟動函數)。
在記憶體中計算(CIM)陣列中,輸入資料和權重資料可以分別由二進位資料的位表示。陣列的每個位元單元包括用於儲存權重資料的記憶體位元單元和乘法電路。CIM位元單元中的兩個一位元二進位資料值的乘法可以被實現為基於邏輯與運算(例如與或與非(NAND))或被實現為基於邏輯或運算(例如,或、或非(NOR))或非排他性或(XNOR))。圖2是圖示了所接收輸入X和輸入W的乘法以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產生XNOR輸出的真值表。輸入X為啟動輸入,並且輸入W為儲存的權重資料。在處理電路中執行MAC指令的CIM陣列位元單元電路提高機器學習應用的效能並且佔據積體電路(IC)的大面積。CIM陣列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的佈局決定CIM陣列佔據的總面積和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的操作的均勻性。
本文中揭示的態樣包括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包括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的讀字線(RWL)電路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亦揭示相關方法。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CIM陣列電路」)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以執行乘法累加(MAC)運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用於以真和補充形式儲存權重資料的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用於在乘積節點上產生權重資料和啟動輸入的乘積的真傳遞閘極電路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在實例中,乘積為真權重資料和啟動輸入的非排他性或(XNOR)。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RWL電路,該RWL電路被耦合到乘積節點和接地電壓軌以用於初始化乘積資料。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複數個閘極,該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複數個閘極包括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並且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在單獨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RWL電路並且被佈置在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CIM陣列電路中,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經由增加的均勻性操作,這提高CIM陣列電路的效能和可靠性。
在示例性態樣中,揭示一種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的真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真下拉電晶體。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的補充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補充下拉電晶體。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真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真電晶體。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補充電晶體。RWL電路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的RWL電晶體。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複數個閘極,該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向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向方向正交的第二軸向方向上彼此分離,其中複數個閘極包括第二軸向方向上的連續閘極,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在另一示例性態樣中,揭示一種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半導體襯底、半導體襯底中的P型擴散區和半導體襯底中的N型擴散區。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晶體。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的真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真下拉電晶體。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的補充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補充下拉電晶體。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真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真電晶體。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補充電晶體。RWL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真下拉電晶體、補充下拉電晶體、第一真電晶體、第一補充電晶體和RWL電晶體分別包括N型擴散區的部分。
在另一示例性態樣中,揭示一種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半導體襯底和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中的P型擴散區和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中的N型擴散區。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RWL電路、以及複數個閘極。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的真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真下拉電晶體。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的補充上拉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的補充下拉電晶體。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真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真電晶體。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補充電晶體。RWL電路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的RWL電晶體。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向方向上彼此分離,其中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之每一者電路包括被佈置在P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和被佈置在N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並且複數個閘極包括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之每一者電路。
在另一示例性態樣中,揭示一種製作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的方法,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方法包括在半導體襯底中形成P型擴散區和N型擴散區。方法包括形成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應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及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方法包括形成真傳遞閘極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真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真電晶體。方法包括形成補充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的第二補充電晶體。方法包括:形成RWL電路,RWL電路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的RWL電晶體;及形成複數個閘極,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其中複數個閘極包括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並且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案的若干示例性態樣。在本文中使用詞語「示例性」來意指「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示例性的」的任何態樣不必解釋為比其他態樣優選或有利。
本文中揭示的態樣包括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包括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的讀字線(RWL)電路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亦揭示相關方法。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CIM陣列電路」)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以執行乘法累加(MAC)運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用於以真和補充形式儲存權重資料的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用於在乘積節點上產生權重資料和啟動輸入的乘積的真傳遞閘極電路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在實例中,乘積為真權重資料和啟動輸入的非排他性或(XNOR)。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RWL電路,該RWL電路被耦合到乘積節點和接地電壓軌以用於初始化乘積資料。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複數個閘極,該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複數個閘極包括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並且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在單獨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RWL電路並且被佈置在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CIM陣列電路中,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經由增加的均勻性操作,這提高CIM陣列電路的效能和可靠性。
圖3是圖示了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示意圖,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執行真權重資料TWD和啟動資料AD的二進位乘法運算。啟動資料AD用於產生啟動資料AD(0)-AD(3),該啟動資料AD(0)-AD(3)分別提供給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回應於啟動資料AD(0)-AD(3),用於MAC運算的二進位乘法由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執行,並且乘積資料PD提供給讀取位元線RBL。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300(未圖示)產生在讀取位元線RBL上累加作為累加結果ACC的乘積資料PD。增加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操作的均勻性增加MAC運算的可靠性和效能。
每個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內的乘法運算為真權重資料TWD和啟動資料AD的布林XNOR運算。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在真輸出節點302處儲存真權重資料TWD,並且在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306的補充輸出節點304處儲存補充權重資料CWD。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在乘積節點308上產生乘積資料PD,該乘積節點回應於啟動資料AD由電容器310被耦合(例如電容性耦合)到讀取位元線RBL。
如前述,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將真權重資料TWD儲存在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306中。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306在交叉式耦合配置中包括真上拉電晶體312T、真下拉電晶體314T、補充上拉電晶體312C和補充下拉電晶體314C。在圖3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實例中,電晶體312T、312C、314T和314C之每一者電晶體是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場效應電晶體(FET)(MOSFET)。然而,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在此態樣不限制。
真上拉電晶體312T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316。就此而論且除非另行指定,否則將真上拉電晶體312T耦合到供電電壓軌316是指借助於一或多個導電體提供電連接或路徑。借助於此耦合,真上拉電晶體312T接收供電電壓V DD。就此而言,真上拉電晶體312T亦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302。真下拉電晶體314T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302且亦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318,該接地電壓軌接收接地電壓V SS。補充上拉電晶體312C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316且亦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304。補充下拉電晶體314C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304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318。真上拉電晶體312T和真下拉電晶體314T由補充輸出節點304控制,並且補充上拉電晶體312C和補充下拉電晶體314C由真輸出節點302控制。
經由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302的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和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304的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在乘積節點308上產生乘積資料PD。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包括第一真電晶體322P和第二真電晶體322N,該第一真電晶體和第二真電晶體均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302且被耦合到乘積節點308。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包括第一補充電晶體324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324N,該第一補充電晶體和第二補充電晶體均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304且被耦合到乘積節點308。第一真電晶體322P、第二真電晶體322N、第一補充電晶體324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324N由啟動資料AD(0:3)控制,其分別為乘以真權重資料TWD的啟動資料AD的真或補充版本。以此方式,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在乘積節點308上產生XNOR運算的乘積資料PD。
啟動資料AD提供為單個位元二進位值,其中二進位「1」對應於正電壓(例如2伏特(V)),並且二進位「0」對應於接地(例如0V)。啟動資料AD以真形式提供為AD(0)和AD(3),並且以補充形式提供為AD(1)和AD(2)。作為實例,在啟動資料AD為二進位「1」的情況下,AD(0)和AD(3)為二進位「0」,並且AD(1)和AD(2)為二進位「1」。回應於AD(0)為「0」且AD(1)為「1」,真權重資料TWD經由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傳遞到乘積節點308。在啟動資料AD為二進位「0」的情況下,補充權重資料CWD經由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傳遞到乘積節點308。就此而言,在CIM位元單元電路300中產生的乘積資料PD對應於圖2中的XNOR運算的真值表,其中輸入為啟動資料AD和真權重資料TWD。
如前述,電容器310將乘積節點308耦合到讀取位元線RBL。在電容器310的情況下,耦合是指電容性耦合而非提供電連接。乘積節點308亦經由RWL電路326被耦合(例如經由經導電路徑的電連接)到接地電壓軌318,該RWL電路包括RWL電晶體328。回應於讀字線RWL組合控制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的啟動資料AD啟動來重設/初始化真權重數據TWD。
圖4A是對應於圖3所示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的頂部頂視圖。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404上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402中。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402在本文中亦稱為「CIM陣列402」。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PL 400(「CIM單元佈局PL 400」)的相應定向OA、OB、OC和OD上。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對應於圖3中的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306的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和對應於乘積節點308的乘積節點408。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亦包括對應於圖3中的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的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亦包括對應於圖3中的RWL電路326的RWL電路412。
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的定向OA-OD是基於相對於X軸方向或Y軸方向翻轉的CIM單元佈局PL 400,以使得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和RWL電路412的特徵的相對位置在相對於距離和相對地點的不同定向OA-OD當中保持一致。例如,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的定向OA與在Y軸方向上的線LY 400的相對側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B)的定向OB成鏡像。另需注意的是,定向OB對應於跨Y軸方向上的線LY 400翻轉(例如,類似翻書)的定向OA,這使得定向OA上的特徵關於線LY 400與定向OB上的特徵對稱。類似地,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的定向OA關於X軸方向上的線LX 400與CIM位元單元電路400(C)的定向OC成鏡像,並且定向OD為關於線LX 400的定向OB的映射。因此,RWL電路412在所有定向OA-OD上的相同相對位置中。
鑒於相應定向OA-OD的類似性,參考圖4A的定向OA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描述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的特徵,如圖4B所示。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節點415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的真上拉電晶體414T。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節點420的真下拉電晶體418T。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包括被耦合到供電電壓節點415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416C的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亦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節點420的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在真輸出節點416T處儲存真權重資料TWD,並且在補充輸出節點416C處儲存補充權重資料CWD。供電電壓節點415從供電電壓軌(未圖示)接收供電電壓V DD。接地電壓節點420從接地電壓軌(未圖示)接收接地電壓V SS
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見圖4A)包括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二真電晶體426N,該第一真電晶體和第二真電晶體均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和乘積節點PN。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包括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該第一補充電晶體和第二補充電晶體均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416C且被耦合到乘積節點PN。RWL電路412(見圖4A)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節點420和乘積節點PN的RWL電晶體422。RWL電晶體422經由(例如第二金屬層中的)金屬跡線MTL被耦合到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乘積節點PN,該金屬跡線將RWL電晶體422耦合到乘積節點PN的中心點P CTR。金屬跡線MTL僅在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中示出。
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二真電晶體426N基於啟動資料AD將真輸出節點416T耦合到乘積節點PN,該啟動資料為單個二進位資料位元。啟動資料AD以真形式和補充形式提供為AD(0)-AD(3),並且在本文中稱為AD(0)-AD(3)。在圖4B中的實例中,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二真電晶體426N為不同類型的電晶體(例如分別為P型FET(PFET)和N型FET(NFET)),並且分別接收為相對極性的啟動資料AD(0)和AD(1),以使得真輸出節點416T基於為第一極性的啟動資料AD(0)和為第二極性的啟動資料AD(1)被耦合到乘積節點PN。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亦基於啟動資料AD(2)和AD(3)將補充輸出節點416C耦合到乘積節點PN。在實例中,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亦為不同類型的電晶體,並且接收啟動資料AD(2)和AD(3),這使得補充輸出節點416C基於為第一極性的啟動資料AD(2)和為第二極性的AD(3)被耦合到乘積節點PN。由於此配置,經由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見圖4A)供應到乘積節點PN的乘積電壓PV對應於真權重資料TWD和啟動資料AD的XNOR。
進一步參考圖4B,CIM單元佈局PL 400包括P型擴散區430P和N型擴散區430N。P型擴散區430P為連續地摻雜有三價雜質(例如硼、鎵、銦等)的半導體襯底404的不間斷區域,並且N型擴散區430N為連續地摻雜有五價雜質(例如磷、砷、銻等)的半導體襯底404的不間斷區域。在圖4B的實例中,真上拉電晶體414T、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為被佈置在P型擴散區430P中的所有PFET。因此,真上拉電晶體414T、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包括P型擴散區430P的相應部分432P 。
類似地,在圖4B中的實例中,真下拉電晶體418T、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第二真電晶體426N、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和RWL電晶體422為N型擴散區430N中被佈置的所有NFET,並且包括N型擴散區430N的相應部分432N。
圖4B亦圖示使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和RWL電晶體422的相應電晶體互聯的(例如第一金屬層級中的)金屬跡線434。圖4B亦圖示在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中的Y軸方向上延伸的閘極436(1)-436(5)。閘極436(1)-436(5)根據從X軸方向上的閘極436(1)-436(5)的中心到中心量測的閘極間距P GATE彼此分離。X軸方向與Y軸方向正交。
在CIM單元佈局PL 400內,閘極436(1)-436(5)為五(5)個連續閘極(即在X軸方向上連續)。連續閘極436(1)-436(5)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和RWL電路412中的至少一個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換句話說,連續閘極436(1)-436(5)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且控制真上拉電晶體414T、真下拉電晶體418T、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第一真電晶體426P、第二真電晶體426N、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和RWL電晶體422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
具體地,閘極436(1)被耦合到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中的RWL電晶體422,並且連續閘極436(1)-436(5)中的下一閘極(即閘極436(2))被耦合到真上拉電晶體414T和真下拉電晶體418T。閘極436(3)被耦合到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的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二真電晶體426N兩者。然而,閘極436(3)電性分成被耦合到第一真電晶體426P的第一部分436(3A)和被耦合到第二真電晶體426N的第二部分436(3B)。第一真電晶體426P和第二真電晶體426N在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中同時啟動,其中相對電壓極性在第一部分436(3A)和第二部分436(3B)上。
閘極436(4)被耦合到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的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閘極436(4)電性分成被耦合到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的第一部分436(4A)和被耦合到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的第二部分436(4B)。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同時啟動,其中相對電壓極性在第一部分436(4A)和第二部分436(4B)上。閘極436(5) 被耦合到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和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
如前述,RWL電晶體422為從乘積節點PN的中心點P CTR的距離D RWL,並且金屬跡線MTL將RWL電晶體422耦合(電性)到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中的乘積節點PN。金屬跡線MTL延伸距離D RWL,該距離小於X軸方向上閘極436(1)-436(5)的閘極間距P GATE的四倍(即< 4X)。閘極間距P GATE為X軸方向上連續閘極436(1)-436(5)的中心到中心距離。
(例如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中的)線LY 400的一側(例如左側)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中的第一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430P、N型擴散區430N、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RWL電路412和複數個閘極436(1)-436(5)與以下成鏡像:(例如CIM位元單元電路400(B)中的)線LY 400的一側(例如右側)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中的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430P、N型擴散區430N、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RWL電路412和複數個閘極436(1)-436(5)。
由於定向OA-OD的對稱性,金屬跡線MTL在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延伸距離D RWL。金屬跡線MTL的電阻是基於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距離D RWL。由於此對稱性,在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當中減小重設/初始化乘積節點PN的乘積節點PN與RWL電晶體422之間的金屬跡線MTL中的電流ID RWL的變化。因此,在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當中減小乘積節點PN的重設/初始化時間的變化。減小重設/初始化時間的變化提供更快、更可靠的重設/初始化操作。下文參考圖5和圖6將在圖4A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當中重設/初始化時間的一致性與圖3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子陣列電路500的一般實體佈局600進行比較。
圖5是圖示了CIM子陣列電路500的實例的示意圖,該CIM子陣列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讀取位元線RBL的圖3中的一行502三(3)個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300之每一者相應CIM位元單元電路的乘積資料PD累加在MAC運算中的讀取位元線RBL上。CIM子陣列電路500為示出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如何在陣列(未圖示)中互聯的實例。提供圖5以示出,除讀取位元線RBL被耦合到所有CIM位元單元電路300外,讀字線RWL亦被耦合到子陣列電路500中的所有CIM位元單元電路300,以允許行502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經由讀字線RWL的啟動組合控制真傳遞閘極電路320T和補充傳遞閘極電路320C的啟動資料AD來重設/初始化。
圖6是對應於圖5中的CIM子陣列電路500的子陣列602的實體佈局600的頂視圖。在圖6中,子陣列602包括被佈置在X軸方向上的行603中的CIM CELL(0)、CIM CELL(1)和CIM CELL(2)。子陣列602亦包括RWL電路604。CIM CELL(0)-CIM CELL(2)和對應於圖3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RWL電路604的特徵經由圖6中的相同標記如圖3中所使用。CIM CELL(0)-CIM CELL(2)之每一者類似於圖3中所示的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然而,由於RWL電晶體328由相同閘極606上提供的讀字線RWL控制,因此CIM CELL(0)-CIM CELL(2)的RWL電晶體328與CIM CELL(0)-CIM CELL(2)分離,並且在RWL電路604中封包在一起。RWL電晶體328被佈置在Y軸方向上,其為方向閘極608被佈置在實體佈局600上,因此閘極606能夠控制所有RWL電晶體328。此外,被佈置在較大陣列(未圖示)中的Y軸方向上的複數個子陣列602將使RWL電路604對準,以使得其相應RWL電晶體328能夠經由相同閘極606一起啟動。
儘管包括RWL電路604的實體佈局600可以簡化將讀字線RWL路由到CIM CELL(0)-CIM CELL(2)之每一者的RWL電晶體328,但此佈局導致從RWL電路604到CIM CELL(0)-CIM CELL(2)的非對稱距離D0-D2。X軸方向上從CIM CELL(0)到RWL電路604的距離D0大於從CIM CELL(1)到RWL電路604的距離D1,並且從CIM CELL(1)到RWL電路604的距離D1大於從CIM CELL(2)到RWL電路604的距離D2。距離D0-D2決定用於將CIM CELL(0)-CIM CELL(2)耦合到RWL電路604的金屬跡線(未圖示)的長度,以提供用於重設/初始化相應乘積節點PN的電流路徑。金屬跡線的電阻取決於長度,並且金屬跡線中的電流隨電阻增加而減少。因此,由於更大距離D0,CIM CELL(0)將具有相較CIM CELL(2)的更小重設/初始化電流,從而導致更長重設/初始化時間。因此,重設/初始化子陣列602中的所有CIM位元單元電路300的時間經由CIM CELL(2)延遲,這降低處理器的效能。若未允許CIM CELL(0)足夠時間來重設/初始化,則重設/初始化操作可能為不可靠的。
因此,儘管RWL電路604與CIM CELL(0)-CIM CELL(2)分離的實體佈局600允許RWL電晶體328和閘極606的有效放置,但重設/初始化操作的效能和可靠性在實體佈局600中變差。圖4A中的CIM陣列402併入RWL電路412,並且相較具有圖6中的實體佈局600的一般陣列提供更高效能和可靠性。
圖7是基於圖6中的習知實體佈局600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700的佈局頂視圖。圖7中的佈局頂視圖圖示了子陣列704(A)-704(D)的P型擴散區702P和N型擴散區702N,該子陣列分別對應於圖6的子陣列602。P型擴散區702P形成於N阱706中,該N阱在X軸方向上延伸。圖7中亦示出用於RWL電路710(A)-710(D)的N型擴散區708,該RWL電路對應於圖6中的RWL電路604。RWL電路710(A)-710(D)與子陣列704(A)-704(D)中的相應子陣列相關聯。N阱706被佈置在X軸方向上,而RWL電路710(A)-710(D)中的N型擴散區708被佈置在Y軸方向上以對應於閘極606(未圖示)的方向。經由將RWL電路710(A)定位在子陣列704(A)的左端上且RWL電路710(B)定位在子陣列704(B)的右端上,一個N阱706能夠延伸穿過子陣列704(A)和704(B)兩者。類似地,一個N阱706延伸穿過子陣列704(C)和704(D)兩者。由於N型擴散區708,N阱706不能夠在相較兩個子陣列704更遠的X軸方向上延伸,每個子陣列包括X軸方向上的CELL(0)-CIM CELL(2)或全部六(6)個CIM CELLS。N阱結712因此放置在X軸方向上的每兩(2)個子陣列704。
相比圖7,圖8是基於圖4A中的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的CIM位元單元電路802的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800的佈局頂視圖。圖8中的佈局頂視圖圖示了分別與圖4A中的CIM陣列402中的P型擴散區430P和N型擴散區430N對應的P型擴散區804P和N型擴散區804N。如上文關於圖4A和圖4B所論述,RWL電路412經由包括進入N型擴散區430N的RWL電晶體422以及真下拉電晶體418T、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第二真電晶體426N和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併入CIM單元佈局PL 400中。因此,N阱806繼續經由複數個連續CIM位元單元電路802在X軸方向上不間斷。就此而言,N阱806包括被連續地佈置在X軸方向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中的七(7)個或更多個的P型擴散區430P。
圖9是圖示了對應於圖8中的CIM位元單元陣列800的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900的另一視圖的佈局頂視圖。圖9示出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中的P型擴散區902P(A)-902P(D),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分別對應於圖4A中的CIM陣列402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400(A)-400(D)。圖9亦示出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中的N型擴散區902N(A)-902N(D)。相比示出N阱806的圖8,圖9示出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未圖示)以用於將供電電壓V DD提供給被佈置在X軸方向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的金屬跡線906。圖9亦示出被佈置在X軸方向上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未圖示)以用於將接地電壓V SS提供給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的金屬跡線908。圖9亦示出被佈置在X軸方向上以用於將讀字線RWL提供給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的金屬跡線910。
由於RWL電路412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內而非被佈置在圖6中的RWL電路604中,因此金屬跡線906、908和910可以針對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中的超過六(6)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不間斷延伸。因此,金屬跡線906被耦合到被連續地佈置在X軸方向上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並且被配置為將供電電壓V DD提供給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中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金屬跡線908亦被耦合到被連續地佈置在X軸方向上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並且被配置為將供電電壓V SS提供給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904(0)-904(7)。
圖10A和圖10B是圖示了製作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402的方法的流程圖1000,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半導體襯底404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400。方法包括在半導體襯底404中形成P型擴散區430P和N型擴散區430N(方塊1002)。方法包括形成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真上拉電晶體414T,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415和真輸出節點416T;真下拉電晶體418T,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和接地電壓節點420;補充上拉電晶體414C,被耦合到供應電壓節點415和補充輸出節點416C;及補充下拉電晶體418C,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416C和接地電壓節點420(方塊1004)。方法包括形成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該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和乘積節點PN的第一真電晶體426P,以及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416T和乘積節點PN的第二真電晶體426N(方塊1006)。方法包括形成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416C和乘積節點PN的第一補充電晶體428P,以及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416C和乘積節點PN的第二補充電晶體428N(方塊1008)。方法包括形成RWL電路412,該RWL電路包括被耦合到接地電壓節點420和乘積節點PN的RWL電晶體422(方塊1010)。方法亦包括形成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的複數個閘極436(1)-436(5),其中複數個閘極436(1)-436(5)包括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436(1)-436(5),並且連續閘極436(1)-436(5)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406、真傳遞閘極電路410T、補充傳遞閘極電路410C和RWL電路412中的至少一個電路(方塊1012)。
圖11圖示了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1100,該無線通訊設備包括由一或多個積體電路(IC)1102形成的射頻(RF)部件,其中IC 1102中的任一個IC能夠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態樣中的任一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作為實例,無線通訊設備1100可以包括上述設備中的任一個設備或設置在上述設備中的任一個設備中。如圖11中所示,無線通訊設備1100包括收發器1104和資料處理器1106。資料處理器1106可以包括用於儲存資料和程式碼的記憶體。收發器1104包括傳輸器1108和接收器1110,該傳輸器和接收器支援雙向通訊。一般來說,無線通訊設備1100可以包括用於任何數目的通訊系統和頻帶的任何數目的傳輸器1108及/或接收器1110。收發器1104的全部或部分可以實施在一或多個類比IC、RFIC、混合訊號IC等上。
傳輸器1108或接收器1110可以用超外差架構或直接轉換架構實施。在超外差架構中,訊號在多級中在RF與基頻之間頻率轉換,例如在一級中從RF到中間頻率(IF)且接著在另一級中從IF到基頻。在直接轉換架構中,訊號在一級中在RF與基頻之間頻率轉換。超外差架構和直接轉換架構可以使用不同電路塊及/或具有不同需求。在圖11中的無線通訊設備1100中,傳輸器1108和接收器1110使用直接轉換架構來實施。
在傳輸路徑中,資料處理器1106處理待傳輸的資料,並且將I和Q類比輸出訊號提供給傳輸器1108。在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1100中,資料處理器1106包括用於將由資料處理器1106產生的數位訊號轉換為I類比輸出訊號和Q類比輸出訊號(例如I輸出電流和Q輸出電流)以供進一步處理的數位類比轉換器(DAC)1112(1)、1112(2)。
在傳輸器1108內,低通濾波器1114(1)、1114(2)分別濾波I類比輸出訊號和Q類比輸出訊號,以去除由先前數位類比轉換引起的非期望訊號。放大器(AMP)1116(1)、1116(2)放大分別來自低通濾波器1114(1)、1114(2)的訊號,並且提供I基頻訊號和Q基頻訊號。上轉換器1118經由混合器1120(1)、1120(2)上轉換來自TX LO訊號產生器1122的具有I傳輸(TX)本端振盪器(LO)訊號和Q傳輸本端振盪器訊號的I基頻訊號和Q基頻訊號,以提供上轉換訊號1124。濾波器1126濾波上轉換訊號1124,以去除由頻率上轉換引起的非期望訊號以及接收頻帶中的雜訊。功率放大器(PA)1128放大來自濾波器1126的上轉換訊號1124,以獲得期望輸出功率級並提供傳輸RF訊號。傳輸RF訊號經由雙工器或開關1130路由且經由天線1132傳輸。
在接收路徑中,天線1132接收由基地台傳輸的訊號並提供所接收RF訊號,該訊號經由雙工器或開關1130路由並且提供給低雜訊放大器(LNA)1134。雙工器或開關1130設計為使用特定接收(RX)到TX雙工器頻率分離,以使得RX訊號與TX訊號隔離。所接收RF訊號經由LNA 1134放大並且經由濾波器1136濾波,以獲得期望RF輸入訊號。下轉換混合器1138(1)、1138(2)將濾波器1136的輸出與來自RX LO訊號產生器1140的I RX LO訊號和Q RX LO訊號(即LO_I和LO_Q)混合,以產生I基頻訊號和Q基頻訊號。I基頻訊號和Q基頻訊號經由AMP 1142(1)、1142(2)放大並且進一步經由低通濾波器1144(1)、1144(2)濾波,以獲得I類比輸入訊號和Q類比輸入訊號,該訊號被提供給資料處理器1106。在此實例中,資料處理器1106包括用於將類比輸入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以供資料處理器1106進一步處理的模數轉換器(ADC)1146(1)、1146(2)。
在圖11的無線通訊設備1100中,TX LO訊號產生器1122產生用於頻率上轉換的I TX LO訊號和Q TX LO訊號,而RX LO訊號產生器1140產生用於頻率下轉換的I RX LO訊號和Q RX LO訊號。每個LO訊號為具有特定基頻的週期訊號。TX鎖相迴路(PLL)電路1148從資料處理器1106接收時序資訊,並且產生用於調節來自TX LO訊號產生器1122的TX LO訊號的頻率及/或相位的控制訊號。類似地,RX PLL電路1150從資料處理器1106接收時序資訊,並且產生用於調節來自RX LO訊號產生器1140的RX LO訊號的頻率及/或相位的控制訊號。
無線通訊設備1100可以提供於或整合到任何基於處理器的設備中,該無線通訊設備分別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的任一圖式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態樣中的任一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機上盒;娛樂單元;導航設備;通訊設備;固定位置資料單元;移動位置資料單元;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行動電話;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通信期初始協定(SIP)電話;平板電腦;平板手機;伺服器;電腦;可攜式電腦;行動計算裝置;可穿戴式計算設備(例如智慧手錶、健康或健身追蹤器、眼鏡等);桌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監視器;電腦監視器;電視;調諧器;無線電;衛星無線電;音樂播放機;數位音樂播放機;可攜式音樂播放機;數位視訊播放機;視訊播放機;數位視訊光碟(DVD)播放機;可攜式數位視訊播放機;汽車;車輛部件;航空電子系統;無人機;及多旋翼飛行器。
就此而言,圖12圖示了基於處理器的系統1200的實例,該基於處理器的系統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的任一圖式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任何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在此實例中,基於處理器的系統1200包括一或多個中央處理器單元(CPU)1202,該中央處理器單元亦可以稱作CPU或處理器核心,分別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1204。CPU 1202可以具有高速緩衝記憶體1206,該高速緩衝記憶體被耦合到處理器1204以用於快速存取臨時儲存資料。作為實例,處理器1204能夠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的任一圖式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任何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CPU 1202被耦合到系統匯流排1208,並且能夠使包括於基於處理器的系統1200中的主設備和從設備互耦。如眾所周知,CPU 1202經由在系統匯流排1208上方交換位址、控制和資料資訊與這些其他設備通訊。例如,CPU 1202能夠將匯流排交易請求傳達給記憶體控制器1210作為從設備的實例。儘管圖12中未圖示,但能夠提供多個系統匯流排1208,其中每個系統匯流排1208構成不同構造。
其他主設備和從設備能夠連接到系統匯流排1208。如圖12示,作為實例,這些設備能夠包括記憶體系統1212,該記憶體系統包括記憶體控制器1210和一或多個記憶體陣列1214、一或多個輸入裝置1216、一或多個輸出設備1218、一或多個網路周邊設備1220和一或多個顯示控制器1222。記憶體系統1212、一或多個輸入裝置1216、一或多個輸出設備1218、一或多個網路周邊設備1220和一或多個顯示控制器1222之每一者能夠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任一圖式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態樣中的任一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輸入裝置1216能夠包括任何類型的輸入裝置,包括但不限於輸入鍵、開關、語音處理器等。輸出設備1218能夠包括任何類型的輸出設備,包括但不限於音訊、視訊、其他視覺指示器等。網路周邊設備1220能夠為被配置為允許資料交換到網路1224和從網路1224交換的任何設備。網路1224能夠為任何類型的網路,包括但不限於有線或無線網路、私有或公共網路、區域網(LAN)、無線區域網(WLAN)、廣域網絡(WAN)、BLUETOOTH™網路和網際網路。網路周邊設備1220能夠被配置為支援任何類型的期望通訊協定。
CPU 1202亦可以被配置為經由系統匯流排1208存取顯示控制器1222,以控制發送給一或多個顯示器1226的資訊。顯示控制器1222將待經由一或多個視訊處理器1228顯示的資訊發送給顯示器1226,該視訊處理器處理待以適合於顯示器1226的格式顯示的資訊。顯示器1226能夠包括任何類型的顯示器,包括但不限於陰極射線管(CRT)、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器、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器等。顯示控制器1222、顯示器1226及/或視訊處理器1228能夠包括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圖4B、圖8和圖9中的任一圖式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任何態樣分別包括讀字線電路且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增加用於改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效能和可靠性的均勻性。
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中揭示的態樣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電路和演算法可以實施為電子硬體、儲存在記憶體中或另一電腦可讀取媒體中的指令並且由處理器或其他處理設備或兩者的組合來執行。作為實例,本文中描述的主設備和從設備可以用於任何電路、硬體部件、IC或IC晶片中。本文中揭示的記憶體可以為任何類型和大小的記憶體,並且可以被配置為儲存任何類型的期望資訊。為了清楚地說明此互換性,上文大體上就其功能性而言描述了各種說明性部件、方塊、模組、電路和步驟。此類功能性如何實施取決於特定應用、設計選擇及/或強加在整個系統上的設計約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經由針對每個特定應用的各種方式來實施所描述功能性,但此類實施決策不應解釋為引起脫離本案的範疇。
結合本文中揭示的態樣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組和電路可以經由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裝置、離散閘極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部件或設計為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處理器可以為微處理器,但交替地,處理器可以為任何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亦可以實施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複數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結合DSP核心或任何其他此類配置的組合)。
本文中揭示的態樣可以硬體實施且以儲存於硬體中的指令實施,並且可以常駐於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ROM)、電可程式設計ROM(EP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設計ROM(EEPROM)、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CD-ROM或所屬領域中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電腦可讀取媒體。示例性儲存媒體被耦合到處理器,以使得處理器能夠從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入儲存媒體。交替地,儲存媒體可以整合於處理器。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常駐於ASIC中。ASIC可以常駐於遠端站中。交替地,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在遠端站、基地台或伺服器中常駐為離散部件。
亦應注意,描述在本文中的示例性態樣中的任一示例性態樣中描述的操作步驟以提供實例和論述。除所說明順序外,所描述操作可以經由許多不同循序執行。此外,單個操作步驟中描述的操作可以實際地在許多不同步驟中執行。另外,可以組合示例性態樣中論述的一或多個操作步驟。應理解,流程圖中說明的操作步驟可以經許多不同修改,如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容易地顯見。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將理解,資訊和訊號可以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和技藝中的任一種來表示。例如,可以貫穿以上描述參考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訊號、位元、符號和晶片可以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粒子、光場或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
提供本案的先前描述以使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進行或使用本案。本案的各種修改將對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容易地顯見,並且本文中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適用於其他變化。因此,本案不意圖限於本文中描述的實例和設計,而是將符合與本文中揭示的原理和新穎特徵一致的最廣泛範疇。
在以下編號條款中描述實施實例: 1.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 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及 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讀字線(RWL)電路,包括RWL電晶體,RWL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及 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複數個閘極包括在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 2. 根據條款1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控制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3. 根據條款1或2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以下至少一個:真上拉電晶體、真下拉電晶體、補充上拉電晶體、補充下拉電晶體、第一真電晶體、第二真電晶體、第一補充電晶體、第二補充電晶體、以及RWL電晶體。 4. 根據條款3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RWL電晶體的一個閘極是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真上拉電晶體和真下拉電晶體的一個閘極的下一連續閘極。 5. 根據條款1至4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連續閘極根據閘極間距在一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並且 一金屬跡線被耦合到RWL電晶體和乘積節點,並且在一第二軸線方向上延伸小於四倍閘極間距。 6. 根據條款1至5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真輸出節點上的真權重資料對應的真電壓; 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真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和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電壓;並且 向乘積節點供應的乘積電壓對應於真權重資料和啟動資料的非排他性或(XNOR)。 7.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半導體襯底; 在半導體襯底中的P型擴散區; 在半導體襯底中的N型擴散區;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 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 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及 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 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讀字線(RWL)電晶體,被耦合到乘積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其中真下拉電晶體、補充下拉電晶體、第一真電晶體、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RWL電晶體分別包括N型擴散區的一部分。 8. 根據條款7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真上拉電晶體、補充上拉電晶體、第二真電晶體以及第二補充電晶體之每一者電晶體包括P型擴散區的一部分。 9. 根據條款7或8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真輸出節點上的真權重資料對應的真電壓; 真傳遞閘極電路的第一真電晶體和第二真電晶體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以及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第一補充電晶體和第二補充電晶體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電壓;並且 向乘積節點供應的乘積電壓對應於真權重資料和啟動資料的非排他性或(XNOR)。 10.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 半導體襯底;及 在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P型擴散區,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中; N型擴散區,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中;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 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及 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讀字線(RWL)電路,包括RWL電晶體,RWL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及 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補充閘極電路之每一者電路包括被佈置在P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和被佈置在N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並且 複數個閘極包括在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11. 根據條款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在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中: 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真輸出節點上的真權重資料對應的真電壓; 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真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和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電壓;並且 向乘積節點供應的乘積電壓對應於真權重資料和啟動資料的非排他性或(XNOR)。 12. 根據條款10或11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第一CIM位元單元電路與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二軸線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線的相對側上的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成鏡像。 13. 根據條款12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一線的第一側上的第一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N型擴散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RWL電路、以及複數個閘極與以下成鏡像: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一線的第二側上的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N型擴散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RWL電路、以及複數個閘極。 14. 根據條款12或13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第三CIM位元單元電路與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線的相對側上的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成鏡像。 15. 根據條款10至14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亦包括第一金屬跡線,其中第一金屬跡線被耦合到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二軸線方向上連續地佈置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並且被配置為提供供電電壓。 16. 根據條款15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亦包括第二金屬跡線,其中第二金屬跡線被耦合到多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並且被配置為向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提供接地電壓。 17. 根據條款10至16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N阱區包括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第二軸線方向上連續地佈置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 18. 根據條款10至17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被整合到射頻(RF)前端模組中。 19. 根據條款10至17中任一項該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被整合到設備中,設備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機上盒;娛樂單元;導航設備;通訊設備;固定位置資料單元;移動位置資料單元;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行動電話;蜂巢式電話;智慧型電話;通信期初始協定(SIP)電話;平板電腦;平板手機;伺服器;電腦;可攜式電腦;行動計算裝置;可穿戴式計算設備;桌上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監視器;電腦監視器;電視;調諧器;無線電;衛星無線電;音樂播放機;數位音樂播放機;可攜式音樂播放機;數位視訊播放機;視訊播放機;數位視訊光碟(DVD)播放機;可攜式數位視訊播放機;汽車;車輛部件;航空電子系統;無人機;及多旋翼飛行器。 20. 一種製作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的方法,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該方法包括: 在半導體襯底中形成P型擴散區和N型擴散區; 形成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真輸出節點; 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供電電壓軌和補充輸出節點;及 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接地電壓軌; 形成真傳遞閘極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真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形成補充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及 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補充輸出節點和乘積節點; 形成讀字線(RWL)電路,讀字線電路包括RWL電晶體,RWL電晶體被耦合到接地電壓軌和乘積節點;及 形成複數個閘極,複數個閘極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複數個閘極包括在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並且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100:節點 300:CIM位元單元電路 302:真輸出節點 304:補充輸出節點 306: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 308:乘積節點 310:電容器 312C:補充上拉電晶體 312T:真上拉電晶體 314C:補充下拉電晶體 314T:真下拉電晶體 316:供電電壓軌 318:接地電壓軌 320C:補充傳遞閘極電路 320T:真傳遞閘極電路 322N:第二真電晶體 322P:第一真電晶體 324N:第二補充電晶體 324P:第一補充電晶體 326:RWL電路 328:RWL電晶體 400(A):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B):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C):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D):CIM位元單元電路 402: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404:半導體襯底 406: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 408:乘積節點 410C:補充傳遞閘極電路 410T:真傳遞閘極電路 412:RWL電路 414C:補充上拉電晶體 414T:真上拉電晶體 415:供電電壓節點 416C:補充輸出節點 416T:真輸出節點 418C:補充下拉電晶體 418T:真下拉電晶體 420:接地電壓節點 422:RWL電晶體 426N:第二真電晶體 426P:第一真電晶體 428N:第二補充電晶體 428P:第一補充電晶體 430N:N型擴散區 430P:P型擴散區 432N:相應部分 432P:相應部分 434:金屬跡線 436(1):閘極 436(2):閘極 436(3):閘極 436(3A):閘極 436(3B):閘極 436(4):閘極 436(4B):閘極 436(5):閘極 500:CIM子陣列電路 502:行 600:實體佈局 602:子陣列 603:行 604:RWL電路 606:閘極 608:方向閘極 700: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702N:N型擴散區 702P:P型擴散區 704(A):子陣列 704(B):子陣列 704(C):子陣列 706:N阱 708:N型擴散區 710(A):RWL電路 710(B):RWL電路 710(C):RWL電路 710(D):RWL電路 712:N阱結 800: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802:CIM位元單元電路 804N:N型擴散區 804P:P型擴散區 806:N阱 900: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902N(A):N型擴散區 902N(B):N型擴散區 902N(C):N型擴散區 902N(D):N型擴散區 902P(A):P型擴散區 902P(B):P型擴散區 902P(C):P型擴散區 902P(D):P型擴散區 904(0):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1):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2):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3):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4):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5):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6):CIM位元單元電路 904(7):CIM位元單元電路 906:金屬跡線 908:金屬跡線 910:金屬跡線 1000:流程圖 1002:方塊 1004:方塊 1006:方塊 1008:方塊 1010:方塊 1012:方塊 1100:無線通訊設備 1102:積體電路(IC) 1104:收發器 1106:資料處理器 1108:傳輸器 1110:接收器 1112(1):數位類比轉換器(DAC) 1112(2):數位類比轉換器(DAC) 1114(1):濾波器 1114(2):濾波器 1116(1):放大器(AMP) 1116(2):放大器(AMP) 1118:上轉換器 1120(1):混合器 1120(2):混合器 1122:TX LO訊號產生器 1124:上轉換訊號 1126:濾波器 1128:功率放大器(PA) 1130:雙工器或開關 1132:天線 1134:低雜訊放大器(LNA) 1136:濾波器 1138(1):下轉換混合器 1138(2):下轉換混合器 1140:RX LO訊號產生器 1142(1):AMP 1142(2):AMP 1144(1):低通濾波器 1144(2):低通濾波器 1146(1):模數轉換器 1146(2):模數轉換器 1148:TX鎖相迴路(PLL)電路 1150:RX PLL電路 1200:系統 1202:中央處理器單元(CPU) 1204:處理器 1206:高速緩衝記憶體 1208:系統匯流排 1210:記憶體控制器 1212:記憶體系統 1214:記憶體陣列 1216:輸入裝置 1218:輸出設備 1220:網路周邊設 1222:顯示控制器 1224:網路 1226:顯示器 ACC:累加結果 AD(0):啟動資料AD AD(1):啟動資料AD AD(2):啟動資料AD AD(3):啟動資料AD CWD:補充權重資料 D RWL:距離 D0:非對稱距離 D1:非對稱距離 D2:非對稱距離 ID RWL:電流 LX 400:線 LY 400:線 MTL:金屬跡線 OA:定向 OB:定向 OC:定向 OD:定向 P 0:乘積 P 1:乘積 P 2:乘積 P CTR:中心點 P GATE:閘極間距 P M:乘積 P V:乘積電壓 PD:乘積資料 PL 400:CIM單元佈局 PN:乘積節點 RBL:讀取位元線 RWL:讀字線 TWD:真權重資料 V DD:供電電壓 V SS:接地電壓 W:輸入 W 0:權重值 W 1:權重值 W 2:權重值 W M:權重值 X:輸入 X 0:輸入 X 1:輸入 X 2:輸入 X M:輸入 X 3:輸入 Y:方向 Z:方向
圖1是用於執行乘法累加(MAC)運算的神經網路節點的方塊圖;
圖2是圖示了針對兩個二進位輸入的值的每個組合在非排他性或(XNOR)運算中產生的二進位乘積的真值表;
圖3是用於CIM陣列電路的能夠執行MAC運算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的示意圖;
圖4A是如圖3所示的四個示例性CIM位元單元電路的頂視圖,每個CIM位元單元電路在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相應定向上,包括讀字線(RWL)電晶體以減小效能變化;
圖4B是圖4A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中的一個定向上的CIM位元單元電路的頂視圖;
圖5是分別用於儲存真權重資料和補充權重資料並基於啟動輸入資料產生XNOR乘積資料的三(3)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示意圖;
圖6是分別被配置為執行對應於圖1中的神經網路節點的MAC運算的一組三(3)個CIM位元單元電路和對應於一般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的三(3)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一組三(3)個RWL電晶體的頂視圖;
圖7是被佈置在圖5中的CIM位元單元電路的子陣列中的半導體襯底中的包括P型擴散區的N阱區和包括N型擴散區的P阱區的佈局頂視圖,N阱區限於對應於六(6)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距離;
圖8是根據圖4A中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被佈置在半導體襯底中的包括P型擴散區的N阱區和包括N型擴散區的P阱區的頂視圖,N阱區在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對應於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距離;
圖9是圖示了CIM位元單元電路的P型擴散區的時序圖,該CIM位元單元電路被佈置在對應於圖4A的陣列中的半導體襯底中並且包括用於向被佈置在第一軸線方向上的至少七(7)個連續CIM位元單元電路提供供電電壓和接地電壓的金屬跡線;
圖10A和圖10B是圖示了製作圖4A中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11是包括射頻(RF)模組的示例性無線通訊設備的方塊圖,該射頻模組包括圖4A中的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及
圖12是包括示例性CIM陣列電路的示例性積體電路(IC)封裝的方塊圖,該示例性CIM陣列電路包括CIM位元單元電路,該CIM位元單元電路如圖4A所示且根據本文中揭示的態樣中的任一態樣包括被佈置在共同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以用於增加運算均勻性的記憶體電路、真傳遞閘極電路、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RWL電路。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400(A):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B):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C):CIM位元單元電路
400(D):CIM位元單元電路
402: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404:半導體襯底
406: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
408:乘積節點
410C:補充傳遞閘極電路
410T:真傳遞閘極電路
412:RWL電路

Claims (20)

  1.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一供電電壓軌和一真輸出節點; 一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接地電壓軌; 一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供電電壓軌和一補充輸出節點;及 一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接地電壓軌; 一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讀字線(RWL)電路,包括一RWL電晶體,該RWL電晶體被耦合到該接地電壓軌和該乘積節點;及 複數個閘極,在一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該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一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該複數個閘極包括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該等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該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2. 根據請求項1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等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控制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該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3. 根據請求項1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等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以下至少一個:該真上拉電晶體、該真下拉電晶體、該補充上拉電晶體、該補充下拉電晶體、該第一真電晶體、該第二真電晶體、該第一補充電晶體、該第二補充電晶體、以及該RWL電晶體。
  4. 根據請求項3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複數個閘極中的被耦合到該RWL電晶體的一個閘極是該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該真上拉電晶體和該真下拉電晶體的一個閘極的一下一連續閘極。
  5. 根據請求項1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等連續閘極根據閘極間距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並且 一金屬跡線被耦合到該RWL電晶體和該乘積節點,並且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延伸小於四倍該閘極間距。
  6. 根據請求項1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該真輸出節點上的一真權重資料對應的一真電壓; 該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該真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和該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一電壓;並且 向該乘積節點供應的一乘積電壓對應於該真權重資料和該啟動資料的一非排他性或(XNOR)。
  7.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半導體襯底; 在該半導體襯底中的一P型擴散區; 在該半導體襯底中的一N型擴散區; 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一供電電壓軌和一真輸出節點; 一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一接地電壓軌和該真輸出節點; 一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供電電壓軌和一補充輸出節點;及 一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接地電壓軌和該補充輸出節點; 一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及 一讀字線(RWL)電晶體,被耦合到該乘積節點和該接地電壓軌; 其中該真下拉電晶體、該補充下拉電晶體、該第一真電晶體、該第一補充電晶體、以及該RWL電晶體分別包括該N型擴散區的一部分。
  8. 根據請求項7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該真上拉電晶體、該補充上拉電晶體、該第二真電晶體以及該第二補充電晶體之每一者電晶體包括該P型擴散區的一部分。
  9. 根據請求項7之CIM位元單元電路,其中: 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該真輸出節點上的一真權重資料對應的一真電壓; 該真傳遞閘極電路的該第一真電晶體和該第二真電晶體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以及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該第一補充電晶體和該第二補充電晶體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一電壓;並且 向該乘積節點供應的一乘積電壓對應於該真權重資料和該啟動資料的一非排他性或(XNOR)。
  10. 一種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 一半導體襯底;及 在該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P型擴散區,被佈置在該半導體襯底中; 一N型擴散區,被佈置在該半導體襯底中; 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一供電電壓軌和一真輸出節點; 一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接地電壓軌; 一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供電電壓軌和一補充輸出節點;及 一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接地電壓軌; 一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讀字線(RWL)電路,包括一RWL電晶體,該RWL電晶體被耦合到該接地電壓軌和該乘積節點;及 複數個閘極,在一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該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一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 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該補充閘極電路之每一者電路包括被佈置在該P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和被佈置在該N型擴散區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並且 該複數個閘極包括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該等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該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11.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在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之每一者CIM位元單元電路中: 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被配置為儲存與該真輸出節點上的一真權重資料對應的一真電壓; 該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該真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和該複數個閘極中被耦合到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的至少一個閘極基於啟動資料來接收一電壓;並且 向該乘積節點供應的一乘積電壓對應於該真權重資料和該啟動資料的一非排他性或(XNOR)。
  12.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一第一CIM位元單元電路與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線的相對側上的一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成鏡像。
  13. 根據請求項12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一線的一第一側上的該第一CIM位元單元電路的該P型擴散區、該N型擴散區、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該RWL電路、以及該複數個閘極與以下成鏡像: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一線的一第二側上的該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的該P型擴散區、該N型擴散區、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該RWL電路、以及該複數個閘極。
  14. 根據請求項12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一第三CIM位元單元電路與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線的相對側上的該第二CIM位元單元電路成鏡像。
  15.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亦包括一第一金屬跡線,其中該第一金屬跡線被耦合到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連續地佈置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並且被配置為提供一供電電壓。
  16. 根據請求項15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亦包括一第二金屬跡線,其中該第二金屬跡線被耦合到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該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並且被配置為向該多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的該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提供一接地電壓。
  17.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其中: 一N阱區包括該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中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連續地佈置的至少七(7)個CIM位元單元電路的該P型擴散區。
  18.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被整合到一射頻(RF)前端模組中。
  19. 根據請求項10之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被整合到一設備中,該設備從由以下組成的群組中選出:一機上盒;一娛樂單元;一導航設備;一通訊設備;一固定位置資料單元;一行動位置資料單元;一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一行動電話;一蜂巢式電話;一智慧型電話;一通信期初始協定(SIP)電話;一平板電腦;一平板手機;一伺服器;一電腦;一可攜式電腦;一行動計算裝置;一可穿戴式計算設備;一桌上型電腦;一個人數位助理(PDA);一監視器;一電腦監視器;一電視;一調諧器;一無線電;一衛星無線電;一音樂播放機;一數位音樂播放機;一可攜式音樂播放機;一數位視訊播放機;一視訊播放機;一數位視訊光碟(DVD)播放機;一可攜式數位視訊播放機;一汽車;一車輛部件;一航空電子系統;一無人機;及一多旋翼飛行器。
  20. 一種製作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的方法,該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包括一半導體襯底上的複數個CIM位元單元電路,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該半導體襯底中形成一P型擴散區和一N型擴散區; 形成一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包括: 一真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一供電電壓軌和一真輸出節點; 一真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接地電壓軌; 一補充上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供應電壓軌和一補充輸出節點;及 一補充下拉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接地電壓軌; 形成一真傳遞閘極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一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真電晶體,被耦合到該真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一形成補充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包括: 一第一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及 一第二補充電晶體,被耦合到該補充輸出節點和該乘積節點; 形成一讀字線(RWL)電路,該讀字線電路包括一RWL電晶體,該RWL電晶體被耦合到該接地電壓軌和該乘積節點;及 形成複數個閘極,該複數個閘極在一第一軸線方向上延伸,並且在與該第一軸線方向正交的一第二軸線方向上彼此分離; 其中該複數個閘極包括在該第二軸線方向上的連續閘極,並且該等連續閘極之每一者連續閘極被耦合到該記憶體位元單元電路、該真傳遞閘極電路、該補充傳遞閘極電路以及該RWL電路中的至少一個電路。
TW110136371A 2020-12-02 2021-09-30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TW2022238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20582P 2020-12-02 2020-12-02
US63/120,582 2020-12-02
US17/404,378 US11626156B2 (en) 2020-12-02 2021-08-17 Compute-in-memory (CIM) bit cell circuits each disposed in an orientation of a cim bit cell circuit layout including a read word line (RWL) circuit in a cim bit cell array circuit
US17/404,378 2021-08-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3887A true TW202223887A (zh) 2022-06-16

Family

ID=7846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371A TW202223887A (zh) 2020-12-02 2021-09-30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256611A1 (zh)
TW (1) TW202223887A (zh)
WO (1) WO20221196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3522B2 (en) * 2017-09-08 2022-03-01 Analog Devices, Inc. Analog switched-capacitor neural network
US11669446B2 (en) * 2018-06-18 2023-06-0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Configurable in memory computing engine, platform, bit cells and layouts theref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6611A1 (en) 2023-10-11
WO2022119627A1 (en) 2022-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26402B2 (en) Ternary computation memory systems and circuits employing binary bit cell-XNOR circuits particularly suited to deep neural network (DNN) computing
US10410714B2 (en) Multi-level cell (MLC)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MLC SRAM) cells configured to perform multiplication operations
US10283526B2 (en) Standard cell circuits employing voltage rail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metal shunts for reducing or avoiding increases in voltage drop
TW202217602A (zh) 特別用於乘法累加(mac)操作的採用低功率記憶體內運算(cim)電路採用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位元單元的cim
US10090244B2 (en) Standard cell circuits employing high aspect ratio voltage rails for reduced resistance
TW202211233A (zh) 採用針對準確性和功率效率而最佳化的位元單元電路的多位元記憶體內計算(cim)陣列
US20180301447A1 (en)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mos) standard cells employing electrically coupled source regions and supply rails to relax source-drain tip-to-tip spacing between adjacent mos standard cells
US10438654B2 (en) Transpose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bit cells configured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read operations
US10490558B2 (en) Reducing or avoiding mechanical stress i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strap cells
TW202215434A (zh) 用於縮小面積的採用電容性儲存電路的記憶體內計算(cim)單元電路和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
US11152347B2 (en) Cell circuits formed in circuit cells employing offset gate cut areas in a non-active area for routing transistor gate cross-connections
TW202223887A (zh) 分別被佈置在cim位元單元陣列電路中包括讀字線(rwl)電路的cim位元單元電路佈局的定向上的記憶體中計算(cim)位元單元電路
US11626156B2 (en) Compute-in-memory (CIM) bit cell circuits each disposed in an orientation of a cim bit cell circuit layout including a read word line (RWL) circuit in a cim bit cell array circuit
US11469239B1 (en) 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 (SRAM) array circuits including bilateral well tap cells with reduced width folded finger structure
CN116529816A (zh) 各自被布置在存内计算(cim)位单元阵列电路中包括读取字线(rwl)电路的cim位单元电路布局的定向上的cim位单元电路
US11581037B2 (en) Digital compute-in-memory (DCIM) bit cell circuit layouts and DCIM arrays for multiple operations per column
US11791272B2 (en) Integrated circuits (ICs) with multi-row columnar die interconnects and IC packages including high density die-to-die (D2D) interconnects
US20220102360A1 (e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bit cell circuits with a minimum distance between a storage circuit active region and a read port circuit active region to reduce area and sram bit cell array circuits
KR20240056723A (ko) 감소된 커플링 저항을 위해 수직으로 인접한 인터커넥트 층들 사이에 직접 커플링되는 금속 라인들을 이용하는 집적 회로(ic)들 및 관련 방법들
TW202209324A (zh) 採用非對稱寬度讀取和寫入字線的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位元單元和相關方法
TW202236572A (zh) 用於增加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元件陣列密度的mos電容器(moscap)電路和mos元件陣列體連接單元
TW202406075A (zh) 採用多圖案金屬化以優化金屬互連間距用於改進性能的積體電路(ics)以及相關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