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1385A - 頭戴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頭戴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1385A
TW202221385A TW110140747A TW110140747A TW202221385A TW 202221385 A TW202221385 A TW 202221385A TW 110140747 A TW110140747 A TW 110140747A TW 110140747 A TW110140747 A TW 110140747A TW 202221385 A TW202221385 A TW 2022213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frame
mounted display
display device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5207B (zh
Inventor
王俊文
黃聖翔
徐仲淼
黃榮義
葉王鴻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1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1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207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頭戴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殼體、光機模組、第二殼體、按鈕、彈性卡勾以及鏡架。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凹槽與連通於第一凹槽的第一開孔。光機模組與第二殼體配置於第一殼體上,且分別位於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第二殼體具有第二凹槽與連通於第二凹槽的第二開孔,且第二開孔對應第一開孔配置。按鈕配置於第一凹槽內。彈性卡勾連接按鈕,並自第一開孔經過第二開孔以延伸至第二凹槽內。鏡架可拆地配置於第二殼體上。鏡架包括鏡框及連接鏡框的鏡腿,且鏡框具有定位卡凸及位於定位卡凸上的定位孔。定位卡凸插入第二凹槽,且彈性卡勾卡合於定位孔。當按鈕被按壓時,彈性卡勾隨按鈕移動以移出定位孔。

Description

頭戴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頭戴顯示裝置。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是透過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的虛擬環境,並透過頭戴顯示裝置將三維的虛擬影像呈現在使用者的眼前,以令使用者沉浸在三維的虛擬環境中。一般來說,頭戴顯示裝置按其穿戴方式可概分為頭盔型、頭箍型、眼罩型及眼鏡型。以眼鏡型的頭戴顯示裝置為例,其鏡架鉸接於光機模組,不利於使用者按其喜好、臉型或其他需求進行替換,故欠缺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彈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頭戴顯示裝置,有助於提高使用上的彈性及操作上的便利性。
本發明提出一種頭戴顯示裝置,其包括第一殼體、光機模組、第二殼體、按鈕、彈性卡勾以及鏡架。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凹槽與連通於第一凹槽的第一開孔。光機模組與第二殼體配置於第一殼體上,且分別位於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第二殼體具有第二凹槽與連通於第二凹槽的第二開孔,且第二開孔對應第一開孔配置。按鈕配置於第一凹槽內。彈性卡勾連接按鈕,並自第一開孔經過第二開孔以延伸至第二凹槽內。鏡架可拆地配置於第二殼體上。鏡架包括鏡框及連接鏡框的鏡腿,且鏡框具有定位卡凸及位於定位卡凸上的定位孔。定位卡凸插入第二凹槽,且彈性卡勾卡合於定位孔。當按鈕被按壓時,彈性卡勾隨按鈕移動以移出定位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殼體還具有側向凸緣,且鏡腿分離於或接觸側向凸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殼體還具有對應側向凸緣配置的側向卡槽,且鏡框還具有側向卡榫。側向卡榫插入側向卡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頂面與連接第一頂面的第一對接面。第一凹槽位於第一頂面,且第一開孔位於第一對接面。第二殼體具有第二頂面與連接第二頂面的第二對接面,且第二對接面接觸第一對接面。第二凹槽位於第二頂面,且第二開孔位於第二對接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頂面高於第二頂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按鈕的局部凸出於第一頂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殼體還具有凸出於第二頂面的限位部,且限位部具有面向第一對接面的限位面。第二頂面位於限位面與第一對接面之間,且限位面、第二頂面及第一對接面界定出用以容納鏡框的容置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第二殼體上的鏡片,其中第二殼體位於鏡片與第一殼體之間,且鏡框還具有面向第二頂面的定位凹陷。鏡片與限位部插入定位凹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開孔位於第一開孔與定位孔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彈性卡勾接觸第一開孔內的第一導引斜面及第二開孔內的第二導引斜面,且第一導引斜面與第二導引斜面互為平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第一殼體內的彈簧,其中按鈕接觸彈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連接第一殼體的支撐架及連接支撐架的襯墊,其中支撐架與光機模組配置於第一殼體的同一側,且第一殼體與襯墊分別位於支撐架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架包括連接第一殼體的底座、連接底座的定型架、連接定型架的鼻托架以及連接鼻托架的襯墊架,且定型架與鼻托架位於底座與襯墊架之間。襯墊配置於襯墊架上,且定型架與襯墊分別位於襯墊架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支撐架還包括配置於底座上的第一定位磁鐵,且第一殼體對應第一定位磁鐵設有第二定位磁鐵。第一定位磁鐵對位於第二定位磁鐵,使得支撐架透過第一定位磁鐵與第二定位磁鐵產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於第一殼體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第一殼體上的光感應器,其中底座具有對應光感應器配置的光通孔以露出光感應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殼體還具有第一鎖附部,且第二殼體還具有對應第一鎖附部配置的第二鎖附部,使得第二殼體透過第一鎖附部與第二鎖附部產生的鎖附力鎖附固定於第一殼體上。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頭戴顯示裝置中,使用者可按個人的喜好、臉型或其他需求替換不同規格、不同尺寸或不同外型設計的鏡架,故具有極佳的使用彈性。另一方面,鏡架卡合固定於第二殼體上,使用者可藉由按壓按鈕的方式解除鏡架與第二殼體之間的卡合關係,進而將鏡架拆離第二殼體,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頭戴顯示裝置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圖1C是圖1A的鏡架拆離第二殼體的示意圖。圖1D是圖1B的鏡架拆離第二殼體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頭戴顯示裝置100可為眼鏡型的頭戴顯示裝置,不僅較為輕便,且易於使用者穿戴。
具體而言,頭戴顯示裝置100包括第一殼體110、光機模組120、第二殼體130、按鈕140以及鏡架150,其中光機模組120與第二殼體130配置於第一殼體110上,且分別位於第一殼體110的相對兩側。按鈕140配置於第一殼體110上,且鏡架150卡合固定於第二殼體130上。按鈕140作為解除鏡架150與第二殼體130之間的卡合關係的實體操作構件,如圖1C與圖1D所示,使用者可藉由按壓按鈕140的方式解除鏡架150與第二殼體130之間的卡合關係,進而將鏡架150拆離第二殼體130,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
圖2A是圖1A的俯視示意圖。圖2B是圖2A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圖2C是圖2B的按鈕被按壓時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頭戴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連接按鈕140的彈性卡勾160,其中第一殼體110具有第一凹槽111與連通於第一凹槽111的第一開孔112,且按鈕140配置於第一凹槽111內。按鈕140的局部凸出於第一凹槽111外,以便於使用者操作。另一方面,第二殼體130具有第二凹槽131與連通於第二凹槽131的第二開孔132,且第二開孔132對應第一開孔112配置。
如圖1D所示,鏡架150包括鏡框151及連接鏡框151的鏡腿152,且鏡框151具有定位卡凸151a及位於定位卡凸151a上的定位孔151b。如圖2B所示,定位卡凸151a插入第二凹槽131,且彈性卡勾160自第一開孔112經過第二開孔132以延伸至第二凹槽131內。另一方面,彈性卡勾160的末端插入並卡合於定位孔151b,以使鏡架150卡合固定於第二殼體130上。
如圖1C及圖2C所示,當按鈕140被按壓時,彈性卡勾160隨按鈕140移動並受推擠產生彈性變形,以移出定位孔151b。在解除彈性卡勾160與定位孔151b之間的卡合關係後,使用者可將鏡架150拆離第二殼體130,並選擇性地將不同規格、不同尺寸或不同外型設計的其他鏡架安裝至第二殼體130上,或者是重新將鏡架150安裝至第二殼體130上,故具有極佳的操作彈性。
如圖2B與圖2C所示,第二開孔132位於第一開孔112與定位孔151b之間,且作為第一開孔112與第二凹槽131之間的連通路徑。第一開孔112與第二開孔132可用以容納彈性卡勾160,並對彈性卡勾160產生導向的作用,以使彈性卡勾160插入第二凹槽131。詳細而言,第一開孔112具有第一導引斜面112a,其中第二開孔132具有平行於第一導引斜面112a的第二導引斜面132a,且第二導引斜面132a的位置高於第一導引斜面112a。
如圖2B所示,彈性卡勾160接觸第一開孔112內的第一導引斜面112a,受到第一導引斜面112a的導引,彈性卡勾160插入第二開孔132並接觸第二開孔132內的第二導引斜面132a,受到第二導引斜面132a的導引,彈性卡勾160插入第二凹槽131並插入第二開孔132。
如圖2B與圖2C所示,頭戴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一殼體110內的彈簧170,其中彈簧170可為壓縮彈簧,且接觸按鈕140。當按鈕140被按壓時,彈簧170受推擠而產生彈性變形。一旦施加於按鈕140上的按壓力被移除,彈簧170的彈力推動按鈕140回復到初始位置。
圖3A為圖1C的頭戴顯示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圖3B為圖1D的頭戴顯示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請參考圖2B、圖3A及圖3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10具有第一頂面113與連接第一頂面113的第一對接面114,其中第一凹槽111位於第一頂面113,且第一開孔112位於第一對接面114。另外,按鈕140的局部凸出於第一頂面113,以便於使用者操作。第二殼體130具有第二頂面133與連接第二頂面133的第二對接面134,其中第二凹槽131位於第二頂面133,且第二開孔132位於第二對接面134。
詳細而言,第一對接面114面對第二對接面134,且第一對接面114接觸第二對接面134。第一頂面113與第二頂面133朝向空間中的同一方位,其中第一頂面113與第二頂面133之間存在高低落差,且第一頂面113高於第二頂面133。另一方面,第二殼體130還具有凸出於第二頂面133的限位部135,且限位部135具有面向第一對接面114的限位面136。限位面136分離於第一對接面114,且第二頂面133位於限位面136與第一對接面114之間。
在本實施例中,限位面136、第二頂面133及第一對接面114界定出用以容納鏡框151的容置槽137,當鏡框151插入容置槽137時,鏡框151被定位於限位面136與第一對接面114之間,且定位卡凸151a插入第二凹槽131,以防止鏡框151在第二殼體130上任意地滑移。另外,頭戴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二殼體130上的鏡片180,其中鏡片180可為裝飾鏡片或修飾鏡片,且黏貼固定於第二殼體130上。
請參考圖1C及圖2B,第二殼體130位於鏡片180與第一殼體110之間,且鏡框151還具133有面向第二頂面133的定位凹陷151c。鏡片180與限位部135插入定位凹陷151c,使得鏡框151包覆住鏡片180的邊緣及鏡片180與限位部135之間的縫隙,以達到結構防護與外觀修飾等目的。
圖4是圖2A沿剖線J-J的剖面示意圖。請參考圖2B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鏡框151還具有面向第二頂面133的承靠面151d及對應承靠面151d配置的多個第一鏡框磁性部153,且定位卡凸151a凸出於承靠面151d。另外,第二殼體130還具有對應第二頂面133配置的多個第二鏡框磁性部138,當鏡框151安裝於第二殼體130上時,承靠面151d可接觸第二頂面133,且所述多個第一鏡框磁性部153對位於所述多個第二鏡框磁性部138,使得鏡框151透過所述多個第一鏡框磁性部153與所述多個第二鏡框磁性部138產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於第二殼體130上,以提高安裝上的準確度與可靠度。
請參考圖1A、圖2B及圖3A,第一殼體110還具有第一鎖附部115,且第二殼體130還具有對應第一鎖附部115配置的第二鎖附部139,使得第二殼體130透過第一鎖附部115與第二鎖附部139產生的鎖附力鎖附固定於第一殼體110上。舉例來說,第一鎖附部115與第二鎖附部139分別為第一殼體110上的螺絲孔與第二殼體130上的螺絲孔,且藉由螺絲鎖入第一鎖附部115與第二鎖附部139以產生鎖附固定第一殼體110與第二殼體130的鎖附力。
請參考圖2A、圖3A及圖3B,在本實施例中,頭戴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連接第一殼體110的支撐架190及連接支撐架190的襯墊101,其中支撐架190與光機模組120配置於第一殼體110的同一側,且第一殼體110與襯墊101分別位於支撐架190的相對兩側。詳細而言,襯墊101可為海綿、泡棉、橡膠、矽膠或其他軟質材料組成,以提高使用者穿戴頭戴顯示裝置100時的舒適性。
支撐架190包括連接第一殼體110的底座191、連接底座191的定型架192、連接定型架192的鼻托架193以及連接鼻托架193的襯墊架194,其中定型架192與鼻托架193位於底座191與襯墊架194之間,且鼻托架193位於定型架192與襯墊架194之間。定型架192可用以承載並定型遮光罩體(圖未示),且鼻托架193配合人臉的輪廓設計,以提高使用者穿戴頭戴顯示裝置100時的舒適性。另外,襯墊101配置於襯墊架194上,其中定型架192分離於襯墊架194,且定型架192與襯墊101分別位於襯墊架194的相對兩側。
如圖2B及圖3A所示,支撐架190還包括配置於底座191上的第一定位磁鐵195,且第一殼體110對應第一定位磁鐵195設有第二定位磁鐵116。第一定位磁鐵195對位於第二定位磁鐵116,使得支撐架190透過第一定位磁鐵195與第二定位磁鐵116產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於第一殼體110上。如圖2B、圖3A及圖3B所示,頭戴顯示裝置100更包括配置於第一殼體110上的光感應器102,其中底座191具有對應光感應器102配置的光通孔191a以露出光感應器102,使得光線可穿過光通孔191a並傳遞到光感應器102。
如圖1B及圖1D所示,第一殼體110還具有側向凸緣117,且鏡腿152分離於承靠凸緣117。如圖1D、圖3B及圖4所示,第二殼體130還具有對應側向凸緣117配置的側向卡槽1301,其中鏡框151還具有側向卡榫151e,且側向卡榫151e插入側向卡槽1301,以提高安裝上的準確度與可靠度。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5B是圖5A的頭戴顯示裝置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A及圖5B,本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100A與前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100的差異在於:鏡架的尺寸。詳細而言,圖5B所示的鏡架150a的二個鏡腿152a之間的距離窄於圖2B所示的鏡架150的二個鏡腿152之間的距離,故鏡腿152a可接觸到第一殼體110的側向凸緣117。
圖6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100B與前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100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鏡架150b係採用頭帶154連接鏡框151。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鏡架安裝有鏡片的示意圖。請參考圖7,鏡架150c的設計與圖1C所示的鏡架150或圖5A所示的鏡架150a的設計相同或相近,且一對鏡片103嵌合於鏡架150c的鏡框151。依此類推,在圖1C所示的鏡架150或圖5A所示的鏡架150a拆離於第二殼體130後,使用者可將一對鏡片103嵌合於圖1C所示的鏡架150或圖5A所示的鏡架150a。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頭戴顯示裝置中,使用者可按個人的喜好、臉型或其他需求替換不同規格、不同尺寸或不同外型設計的鏡架,故具有極佳的使用彈性。另一方面,鏡架卡合固定於第二殼體上,使用者可藉由按壓按鈕的方式解除鏡架與第二殼體之間的卡合關係,進而將鏡架拆離第二殼體,故具有極佳的操作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頭戴顯示裝置 101:襯墊 102:光感應器 103:鏡片 110:第一殼體 111:第一凹槽 112:第一開孔 112a:第一導引斜面 113:第一頂面 114:第一對接面 115:第一鎖附部 116:第二定位磁鐵 117:側向凸緣 120:光機模組 130:第二殼體 131:第二凹槽 132:第二開孔 132a:第二導引斜面 133:第二頂面 134:第二對接面 135:限位部 136:限位面 137:容置槽 138:第二鏡框磁性部 139:第二鎖附部 1301:側向卡槽 140:按鈕 150、150a~150c:鏡架 151:鏡框 151a:定位卡凸 151b:定位孔 151c:定位凹陷 151d:承靠面 151e:側向卡榫 152、152a:鏡腿 153:第一鏡框磁性部 154:頭帶 160:彈性卡勾 170:彈簧 180:鏡片 190:支撐架 191:底座 191a:光通孔 192:定型架 193:鼻托架 194:襯墊架 195:第一定位磁鐵 I-I、J-J:剖線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頭戴顯示裝置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鏡架拆離第二殼體的示意圖。 圖1D是圖1B的鏡架拆離第二殼體的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俯視示意圖。 圖2B是圖2A沿剖線I-I的剖面示意圖。 圖2C是圖2B的按鈕被按壓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3A為圖1C的頭戴顯示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3B為圖1D的頭戴顯示裝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圖。 圖4是圖2A沿剖線J-J的剖面示意圖。 圖5A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5B是圖5A的頭戴顯示裝置在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頭戴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鏡架安裝有鏡片的示意圖。
100:頭戴顯示裝置
101:襯墊
110:第一殼體
117:側向凸緣
130:第二殼體
137:容置槽
1301:側向卡槽
140:按鈕
150:鏡架
151:鏡框
151c:定位凹陷
151e:側向卡榫
152:鏡腿
180:鏡片
190:支撐架
192:定型架
194:襯墊架

Claims (18)

  1. 一種頭戴顯示裝置,包括: 第一殼體,具有第一凹槽與連通於該第一凹槽的第一開孔; 光機模組,配置於該第一殼體上; 第二殼體,配置於該第一殼體上,其中該光機模組與該第二殼體分別位於該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且該第二殼體具有第二凹槽與連通於該第二凹槽的第二開孔,該第二開孔對應該第一開孔配置; 按鈕,配置於該第一凹槽內; 彈性卡勾,連接該按鈕,並自該第一開孔經過該第二開孔以延伸至該第二凹槽內;以及 鏡架,可拆地配置於該第二殼體上,其中該鏡架包括鏡框及連接該鏡框的鏡腿,且該鏡框具有定位卡凸及位於該定位卡凸上的定位孔,該定位卡凸插入該第二凹槽,且該彈性卡勾卡合於該定位孔,當該按鈕被按壓時,該彈性卡勾隨該按鈕移動以移出該定位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還具有側向凸緣,且該鏡腿分離於或接觸該承靠凸緣。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還具有對應該側向凸緣配置的側向卡槽,且該鏡框還具有側向卡榫,該側向卡榫插入該側向卡槽。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頂面與連接該第一頂面的第一對接面,該第一凹槽位於該第一頂面,且該第一開孔位於該第一對接面,該第二殼體具有第二頂面與連接該第二頂面的第二對接面,且該第二對接面接觸該第一對接面,該第二凹槽位於該第二頂面,且該第二開孔位於該第二對接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頂面高於該第二頂面。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按鈕的局部凸出於該第一頂面。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殼體還具有凸出於該第二頂面的限位部,且該限位部具有面向該第一對接面的限位面,該第二頂面位於該限位面與該第一對接面之間,且該限位面、該第二頂面及該第一對接面界定出用以容納該鏡框的容置槽。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殼體上的鏡片,其中該第二殼體位於該鏡片與該第一殼體之間,且該鏡框還具有面向該第二頂面的定位凹陷,該鏡片與該限位部插入該定位凹陷。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鏡框還具有面向該第二頂面的承靠面及對應該承靠面配置的多個第一鏡框磁性部,且該定位卡凸凸出於該承靠面,該第二殼體還具有對應該第二頂面配置的多個第二鏡框磁性部,且該些第一鏡框磁性部對位於該些第二鏡框磁性部,使得該鏡框透過該些第一鏡框磁性部與該些第二鏡框磁性部產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於該第二殼體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開孔位於該第一開孔與該定位孔之間。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彈性卡勾接觸該第一開孔內的第一導引斜面及該第二開孔內的第二導引斜面,且該第一導引斜面與該第二導引斜面互為平行。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二殼體上的鏡片,其中該第二殼體位於該鏡片與該第一殼體之間。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殼體內的彈簧,其中該按鈕接觸該彈簧。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連接該第一殼體的支撐架及連接該支撐架的襯墊,其中該支撐架與該光機模組配置於該第一殼體的同一側,且該第一殼體與該襯墊分別位於該支撐架的相對兩側。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架包括連接該第一殼體的底座、連接該底座的定型架、連接該定型架的鼻托架以及連接該鼻托架的襯墊架,且該定型架與該鼻托架位於該底座與該襯墊架之間,該襯墊配置於該襯墊架上,且該定型架與該襯墊分別位於該襯墊架的相對兩側。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支撐架還包括配置於該底座上的第一定位磁鐵,且該第一殼體對應該第一定位磁鐵設有第二定位磁鐵,該第一定位磁鐵對位於該第二定位磁鐵,使得該支撐架透過該第一定位磁鐵與該第二定位磁鐵產生的磁吸力吸附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更包括配置於該第一殼體上的光感應器,其中該底座具有對應該光感應器配置的光通孔以露出該光感應器。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頭戴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還具有第一鎖附部,且該第二殼體還具有對應該第一鎖附部配置的第二鎖附部,使得該第二殼體透過該第一鎖附部與該第二鎖附部產生的鎖附力鎖附固定於該第一殼體上。
TW110140747A 2020-11-19 2021-11-02 頭戴顯示裝置 TWI8152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6138P 2020-11-19 2020-11-19
US63/116,138 2020-1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1385A true TW202221385A (zh) 2022-06-01
TWI815207B TWI815207B (zh) 2023-09-11

Family

ID=8306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0747A TWI815207B (zh) 2020-11-19 2021-11-02 頭戴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152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594231U (zh) * 2016-04-19 2016-09-21 深圳聚众创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现实眼镜
TWI689751B (zh) * 2017-06-21 2020-04-01 美商帕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眼鏡之可拆卸地可附接擴增實境系統
KR102374408B1 (ko) * 2017-09-08 202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상 현실에서의 포인터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5207B (zh) 202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19241A1 (zh)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的脸托配件
CN108693644B (zh) 具有柔性杆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TWI599796B (zh) 具有輸入與輸出結構的可戴式裝置
US9128284B2 (en) Device mountable lens component
EP281940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123517B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
KR20150118979A (ko) 머리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모듈식 프레임 구성
KR101814883B1 (ko) 가상안경 일체형 스마트폰 케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가상 실현 제공 장치
CN111856750B (zh) 鼻托组件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WO2016172964A1 (zh) 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EP3371644B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TW202221385A (zh) 頭戴顯示裝置
CN110865455B (zh) 鼻垫结构与应用其的头戴装置
WO2021199097A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眼鏡フレーム
CN113448094B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
CN113031270B (zh) 一种眼镜
CN216351543U (zh) 显示镜片、显示模组及头戴式设备
CN114488540A (zh) Ar显示配件和ar眼镜组件
CN107076988B (zh) 眼罩及具有该眼罩的头戴式电子装置
JP4973423B2 (ja)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US11714454B1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wearable assembly
KR102539026B1 (ko) 안경 착용자의 이용 편의성이 개선된 웨어러블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TWI817252B (zh) 頭戴顯示裝置
CN216351542U (zh) 显示模组及头戴式设备
TW202417932A (zh) 頭戴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