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0404A -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0404A
TW202220404A TW109139502A TW109139502A TW202220404A TW 202220404 A TW202220404 A TW 202220404A TW 109139502 A TW109139502 A TW 109139502A TW 109139502 A TW109139502 A TW 109139502A TW 202220404 A TW202220404 A TW 2022204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default
terminal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欣霖
黃昱智
許裕彬
朱庭毅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Priority to TW109139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20404A/zh
Priority to CN202011311453.8A priority patent/CN114499774A/zh
Priority to US17/102,415 priority patent/US2022015090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220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4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儲存多個傳輸政策,各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包含一第一與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該裝置依據多個終端裝置的多個訊號強度決定其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決定一選定政策,且決定各終端裝置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各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第一及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該裝置對各終端裝置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各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傳輸資料。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採用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的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多重存取(multiple access)技術可區分為協調式的與非協調式的。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需要由一接收機(亦即,提供通訊服務的裝置,例如:基地台、存取點、衛星)事先在多個終端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機器類型通訊裝置)間協調傳輸資源(例如:時槽),會使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因而衍生出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則不需事先在多個終端裝置間協調傳輸資源,而是由終端裝置隨機地去傳輸資料。
時槽式Aloha(slotted Aloha)技術為一種習知的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依據時槽式Aloha技術,每一個終端裝置可選擇一或多個時槽傳輸資料。若有多個終端裝置使用同一時槽傳輸資料而發生碰撞,接收機將無法解出該時槽的資料,因而不會傳送回應訊號至該些終端裝置。這些終端裝置未收到回應訊號,因此會於一段時間區間後再次選擇其他時槽以傳輸資料。採用時槽式Aloha技術雖然能避免使用大量的系統資源,但會因為資料碰撞而導致傳輸效益過低。非規則重複時槽式Aloha(Irregular Repetition Slotted Aloha;IRSA)技術為另一種習知的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其藉由採用干擾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機制、重複傳送機制以及在接收機內設置緩衝器(buffer)以暫存尚未解碼的資料來改善時槽式Aloha技術的傳輸效益,但改善的幅度仍然有限。
有鑑於此,本領域仍亟需一種不會使用大量系統資源具有高傳輸效益的非協調式多重存取技術。
本發明的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該裝置包含一儲存器、一處理器及一收發器,其中該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及該收發器。該儲存器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該處理器依據複數個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以及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該收發器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俾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方法,其係適用於一電子計算裝置。該電子計算裝置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a)依據複數個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b)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c)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d)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俾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其係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例如:基地台、衛星)以及複數個終端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機器類型通訊裝置)。該電子計算裝置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該等終端裝置附接(attach)至該電子計算裝置。該電子計算裝置依據該等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以及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一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該電子計算裝置還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且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至少包含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術能從一傳輸資源中解碼出兩筆以不同訊號強度所傳送的資料的特性。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設置多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此外,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對應至一第二強度等級。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再基於該無線通訊系統中的所有終端裝置的一實際強度分布選取該等傳輸政策其中之一作為一選定政策,且使該無線通訊系統中的一些終端裝置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而另一些終端裝置則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藉由前述機制,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能提高同一傳輸資源中的兩筆資料係以不同的信號強度傳送的機率,因此能使該無線通訊系統具有高傳輸效益。此外,由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不需要事先在多個終端裝置間協調傳輸資源,因此不會使用大量系統資源。
以下結合圖式闡述本發明的詳細技術及實施方式,俾使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理解所請求保護的發明的技術特徵。
以下將透過實施方式來解釋本發明所提供的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然而,該等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在如該等實施方式所述的任何環境、應用或方式方能實施。因此,關於以下實施方式的說明僅在於闡釋本發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應理解,在以下實施方式及圖式中,與本發明非直接相關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此外,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以及元件間的尺寸比例僅為便於繪示及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為一無線通訊系統1,其架構示意圖係描繪於第1A圖。無線通訊系統1包含一電子計算裝置,其係為一個用以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下稱「決定裝置」)11。無線通訊系統1還包含複數個終端裝置13a、……、13b。決定裝置11可為一能夠提供通訊服務的裝置(例如:基地台、存取點、衛星,但不以此為限),而終端裝置13a、……、13b則可為需要通訊服務的裝置(例如:使用者裝置、機器類型通訊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決定裝置11包含一儲存器111、一處理器113及一收發器115,且處理器113電性連接至儲存器111及收發器115。儲存器111可為一記憶體、一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碟、一隨身碟、一光碟(Compact Disk;CD)、一數位多工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一硬碟(Hard Disk Drive;HDD)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任何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非暫態儲存媒體或裝置。處理器113可為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的其他計算裝置。收發器115可為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的任何無線傳輸介面(例如:天線),其係用以連接至一能夠提供通訊服務的裝置。
儲存器111儲存三個傳輸政策10、12、14。前述傳輸政策10、12、14的數目僅為舉例而已,本發明未限制儲存器111所儲存的傳輸政策的數目,只要為複數個即可。傳輸政策10、12、14各自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各該預設強度分布可為一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強終端裝置(例如:對決定裝置而言,訊號強度高於一門檻值的終端裝置)與弱終端裝置(例如:對決定裝置而言,訊號強度低於一門檻值的終端裝置)的分布狀態(例如:這二類終端裝置的數目的比例、這二類終端裝置各自的占比)。為便於理解,請參第1B圖所示的傳輸政策10、12、14的一具體範例,但該具體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於該具體範例中,傳輸政策10所對應的該預設強度分布為「強終端裝置的數目:弱終端裝置的數目=1:1」,傳輸政策12所對應的該預設強度分布為「強終端裝置的數目:弱終端裝置的數目=1:3」,且傳輸政策14所對應的該預設強度分布為「強終端裝置的數目:弱終端裝置的數目=1:7」。
此外,傳輸政策10、12、14分別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12a、14a,且分別包含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10b、12b、14b。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12a、14a可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第二預設傳輸機制10b、12b、14b可對應至一第二強度等級,且該第一強度等級與該第二強度等級不同。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12a、14a各自包含複數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且第二預設傳輸機制10b、12b、14b各自包含複數個第二傳輸次數規定。為便於理解,請參第1B圖所示的具體範例,但該具體範例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以傳輸政策10的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為例,其包含三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分別為針對一筆資料可重複傳輸兩次(例如:挑選兩個時槽)的機率為0.665、針對一筆資料可重複傳輸三次(例如:挑選三個時槽)的機率為0.1515以及針對一筆資料可重複傳輸八次(例如:挑選八個時槽)的機率為0.1835。於第1B圖的該具體範例中,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12a、14a及第二預設傳輸機制10b、12b、14b各自以一多項式的方式記載,但應理解該記載方式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經由一附接程序(attach procedure)而附接至決定裝置11。於本實施方式中,終端裝置13a、……、13b已知決定裝置11所具有的傳輸政策10、12、14。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終端裝置13a、……、13b事先並不知道決定裝置11所具有的傳輸政策10、12、14,因此收發器115可在終端裝置13a、……、13b附接至決定裝置11後傳送傳輸政策10、12、14至終端裝置13a、……、13b。
在附接程序,決定裝置11便能得知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訊號強度(未繪示)。決定裝置11的處理器113依據終端裝置13a、……、13b所分別對應的該等訊號強度決定終端裝置13a、……、13b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未繪示)。類似的,該實際強度分布可為無線通訊系統1中的強終端裝置(亦即,對決定裝置11而言,訊號強度高的終端裝置)與弱終端裝置(亦即,對決定裝置11而言,訊號強度低的終端裝置)的分布狀態(例如:這二類終端裝置的數目的比例、這二類終端裝置各自的占比)。
接著,決定裝置11的處理器113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從傳輸政策10、12、14中決定一選定政策(未繪示)。決定裝置11的處理器113再決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未繪示),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為該選定政策所包含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決定裝置11的處理器113以終端裝置13a、……、13b的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作為無線通訊系統1的該網路傳輸機制。在處理器113決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後,收發器115對終端裝置13a、……、13b分別傳送指示訊號20a、……、20b,藉此通知終端裝置13a、……、13b各自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例如: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的代碼)。終端裝置13a、……、13b各自便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舉例而言,若一終端裝置的使用者傳輸機制為第一預設傳輸機制10a,該終端裝置實作上可在每一筆資料要傳送前以一亂數產生器產生介於整數0與整數1之間的一數值以決定該筆資料可重複傳輸的次數。若該數值介於0與0.665之間,則該筆資料可重複傳送兩次(例如:挑選兩個時槽)。若該數值介於0.666與0.8165之間,則該筆資料可重複傳送三次(例如:挑選三個時槽)。若該數值介於0.8166與1之間,則該筆資料可重複傳送八次(例如:挑選八個時槽)。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3係從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選取與該實際強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由於該選定政策為傳輸政策10、12、14其中之一,因此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亦分別對應至該第一強度等級及該第二強度等級。處理器113可基於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訊號強度而決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要使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或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具體而言,若該第一強度等級高於該第二強度等級,則處理器113可決定終端裝置13a、……、13b中屬於強終端裝置者使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而終端裝置13a、……、13b中屬於若終端裝置者使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如前所述,在處理器113決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後,收發器115對終端裝置13a、……、13b分別傳送指示訊號20a、……、20b,藉此通知終端裝置13a、……、13b各自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終端裝置13a、……、13b各自便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茲不贅言。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處理器113先判斷該實際強度分布是否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的某一個夠接近。若處理器113判斷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皆不夠接近,則處理器111可直接指定該等預設強度分布其中之一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由於該選定政策為傳輸政策10、12、14其中之一,因此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亦分別對應至該第一強度等級及該第二強度等級。處理器113決定終端裝置13a、……、13b皆要依據一預設比例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類似的,在處理器113決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後,收發器115對終端裝置13a、……、13b分別傳送指示訊號20a、……、20b,藉此通知終端裝置13a、……、13b各自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終端裝置13a、……、13b各自便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舉例而言,若該實際強度分布為一懸殊的比例(例如:強終端裝置的數目:弱終端裝置的數目=0:100),處理器113會判斷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皆不夠接近。該實際強度分布為一懸殊的比例意味著終端裝置13a、……、13b在訊號強度上為同質性的(homogeneous)裝置。據此,處理器113可指定傳輸政策10作為選定政策,並指定終端裝置13a、……、13b皆要依據一預設比例(例如:輪流使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亦即1:1)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茲假設該第一強度等級高於該第二強度等級。終端裝置13a、……、13b各自在以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傳送資料時,會基於該第一強度等級將傳送資料時的功率值調高。類似的,終端裝置13a、……、13b以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傳送資料時,會基於該第二強度等級將傳送資料時的功率值調低。
處理器113接收終端裝置13a、……、13b所傳來的資料後,便會針對每一個傳輸資源(例如:時槽)進行解碼。具體而言,處理器113係採用非正交多重存取(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術來解碼每一個傳輸資源的資料。若一傳輸資源中只有一筆資料(不論該筆資料是以第一強度等級或第二強度等級傳送),處理器113有辦法解碼出該傳輸資源中的該筆資料。此外,由於採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術,若一傳輸資源中有二筆資料係以不同的強度等級傳送,處理器113亦有辦法解碼出該傳輸資源中的該二筆資料。具體而言,若一傳輸資源中有二筆資料係以不同的強度等級傳送,處理器113先從該傳輸資源的疊合訊號中解碼出以較高強度等級所傳送的第一資料,再從該疊合訊號中消除(Cancel)該第一資料成份後進行解碼,以得到以較低強度等級所傳送的第二資料。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決定裝置11還提供一收費機制。決定裝置11可基於終端裝置13a、……、13b各自的平均重傳次數(亦即,平均而言,同一筆資料重複傳送的次數)計算一傳輸費用。茲以終端裝置13a、……、13b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13a)為例說明。收發器115接收終端裝置13a的複數筆資料D1、……、Dn,處理器113依據資料D1、……、Dn計算終端裝置13a的一平均傳送次數,處理器113再基於該平均傳送次數計算終端裝置13a的一傳輸費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決定裝置11還可監控終端裝置13a、……、13b是否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且針對未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的終端裝置予以懲處。茲以終端裝置13a、……、13b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13a)為例說明。收發器115接收終端裝置13a的資料D1、……、Dn,處理器113依據資料D1、……、Dn計算終端裝置13a的一平均傳送次數,處理器113還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終端裝置13a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由於終端裝置13a未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因此處理器113中止對終端裝置13a的服務。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針對未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的終端裝置(例如:終端裝置13a),處理器113則是基於該平均傳送次數計算一加收費用。
由上述說明可知,決定裝置11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術能從一傳輸資源中解碼出兩筆以不同訊號強度所傳送的資料的特性。決定裝置11設置多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此外,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對應至一第二強度等級。決定裝置11基於無線通訊系統1中的所有終端裝置13a、……、13b的一實際強度分布選取傳輸政策10、12、14其中之一作為一選定政策,且使無線通訊系統1中的一些終端裝置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而另一些終端裝置則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藉由前述機制,決定裝置11能提高同一傳輸資源中的兩筆資料係以不同的信號強度傳送的機率,因此能使無線通訊系統1具有高傳輸效益。此外,由於決定裝置11不需要事先在終端裝置13a、……、13b間協調傳輸資源,因此不會使用大量系統資源。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為一種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圖係描繪於第2圖。該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計算裝置(例如:決定裝置11)。該電子計算裝置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對應至一第二強度等級。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二傳輸次數規定。
於本實施方式中,該方法包含步驟S201至步驟S207。於步驟S201,由該電子計算裝置依據複數個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於步驟S203,由該電子計算裝置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於步驟S205,由該電子計算裝置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於步驟S207,由該電子計算裝置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俾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於本實施方式中,該等終端裝置事先已知該電子計算裝置所具有的該等傳輸政策。於其他實施方式中,若該等終端裝置事先並不知道該電子計算裝置所具有的該等傳輸政策,則該方法還包含一步驟以傳送該等傳輸政策至各該終端裝置。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203係從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選取與該實際強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而步驟S205係基於各該終端裝置的該訊號強度決定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為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之一。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步驟S203判斷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皆不夠接近,因此直接指定該等預設強度分布其中之一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於該等實施方式中,步驟S205所決定的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各該終端裝置將會依據一預設比例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提供一收費機制。具體而言,針對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該方法可包含一步驟以接收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一步驟以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以及一步驟以基於該平均傳送次數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傳輸費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提供一懲處機制,以懲處未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的終端裝置。具體而言,針對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該方法可包含一步驟以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一步驟以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一步驟以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一步驟以中止對該特定終端裝置的服務。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還提供另一懲處機制,以懲處未遵循對應的使用者傳輸機制的終端裝置。具體而言,針對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該方法可包含一步驟以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一步驟以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一步驟以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一步驟以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加收費用。
除了上述步驟,第二實施方式還能執行決定裝置11所能執行的所有運作及步驟,具有同樣的功能,且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二實施方式如何基於上述的決定裝置11以執行此等運作及步驟,具有同樣的功能,並達到同樣的技術效果,故不贅述。
需說明者,本發明專利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的某些用語(包含:預設傳輸機制、強度等級、資料)前被冠以「第一」或「第二」,該等「第一」及「第二」係用來區隔該等用語彼此不同。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至少包含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術能從一傳輸資源中解碼出兩筆以不同訊號強度所傳送的資料的特性。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設置多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此外,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對應至一第二強度等級。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再基於該無線通訊系統中的所有終端裝置的一實際強度分布選取該等傳輸政策其中之一作為一選定政策,且使該無線通訊系統中的一些終端裝置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而另一些終端裝置則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藉由前述機制,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能提高同一傳輸資源中的兩筆資料係以不同的信號強度傳送的機率,因此能使該無線通訊系統具有高傳輸效益。此外,由於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不需要事先在多個終端裝置間協調傳輸資源,因此不會使用大量系統資源。
上述各實施方式係用以例示性地說明本發明的部分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的技術特徵,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疇及範圍。任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輕易完成的改變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的範圍,本發明的權利保護範圍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1:無線通訊系統 11:決定裝置 13a、……、13b:終端裝置 111:儲存器 113:處理器 115:收發器 10、12、14:傳輸政策 10a、12a、14a:第一預設傳輸機制 10b、12b、14b: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20a、……、20b:指示訊號 D1、……、Dn:資料 S201、S203、S205、S207:步驟
第1A圖描繪第一實施方式的無線通訊系統1的架構示意圖。
第1B圖描繪傳輸政策10、12、14的一具體範例。
第2圖係描繪第二實施方式的方法的主要流程圖。
S201、S203、S205、S207: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包含: 一儲存器,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至該儲存器,且依據複數個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以及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 一收發器,電性連接至該處理器,且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俾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二傳輸次數規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係從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選取與該實際強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該處理器係基於各該終端裝置的該訊號強度決定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為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之一。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各該終端裝置係依據一預設比例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收發器還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該處理器還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該處理器還基於該平均傳送次數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傳輸費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收發器還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該處理器還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該處理器還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該處理器還中止對該特定終端裝置的服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收發器還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且該處理器還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加收費用。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收發器還傳送該等傳輸政策至各該終端裝置。
  9. 一種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方法,適用於一電子計算裝置,該電子計算裝置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a)依據複數個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 (b)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 (c)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該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 (d)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俾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二傳輸次數規定。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步驟(b)係從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選取與該實際強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該步驟(c)係基於各該終端裝置的該訊號強度決定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為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之一。
  12.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各該終端裝置係依據一預設比例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13.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還包還下列步驟: 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 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以及 基於該平均傳送次數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傳輸費用。
  14.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 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 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 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 中止對該特定終端裝置的服務。
  15.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 接收該等終端裝置中的一特定終端裝置的複數筆資料; 依據該等資料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平均傳送次數; 判斷該平均傳送次數不符合該特定終端裝置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以及 計算該特定終端裝置的一加收費用。
  16.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還包含下列步驟: 傳送該等傳輸政策至各該終端裝置。
  17. 一種無線通訊系統,包含: 一電子計算裝置,儲存複數個傳輸政策,其中各該傳輸政策對應至一預設強度分布,且各該傳輸政策包含一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一第二預設傳輸機制;以及 複數個終端裝置,附接至該電子計算裝置, 其中,該電子計算裝置依據該等終端裝置所分別對應的複數個訊號強度決定該等終端裝置間的一實際強度分布,基於該實際強度分布與該等預設強度分布而從該等傳輸政策中決定一選定政策,以及決定各該終端裝置的一使用者傳輸機制,其中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一網路傳輸機制包含該等使用者傳輸機制, 其中,該電子計算裝置還對各該終端裝置個別地傳送一指示訊號以通知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且各該終端裝置依據對應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進行資料傳輸。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中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一傳輸次數規定,且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包含複數個第二傳輸次數規定。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電子計算裝置係從該等預設強度分布中選取與該實際強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對應的該傳輸政策作為該選定政策,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該電子計算裝置係基於各該終端裝置的該訊號強度決定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為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之一。
  20. 如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系統,其中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分別對應至一第一強度等級及一第二強度等級,且各該使用者傳輸機制包含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及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其中各該終端裝置係依據一預設比例以該第一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一預設傳輸機制以及以該第二強度等級採用該選定政策的該第二預設傳輸機制。
TW109139502A 2020-11-12 2020-11-12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TW2022204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502A TW202220404A (zh) 2020-11-12 2020-11-12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CN202011311453.8A CN114499774A (zh) 2020-11-12 2020-11-20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US17/102,415 US20220150900A1 (en) 2020-11-12 2020-11-23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network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502A TW202220404A (zh) 2020-11-12 2020-11-12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404A true TW202220404A (zh) 2022-05-16

Family

ID=8145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502A TW202220404A (zh) 2020-11-12 2020-11-12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0900A1 (zh)
CN (1) CN114499774A (zh)
TW (1) TW20222040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7448B (en) * 2000-09-27 2004-04-28 Airspan Networks Inc Transfer of different data typ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564986B2 (en) * 2013-11-06 2017-0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atency reduction and range extension system for radio networks
US9807640B2 (en) * 2013-12-17 2017-10-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resource coordination
CN111200474B (zh) * 2019-12-23 2022-04-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传输机制混合传输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74A (zh) 2022-05-13
US20220150900A1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803B (zh) 一種進行混合自動重送請求回饋的方法和終端
US11343811B2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70270102A1 (en)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of a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US8385338B2 (en) Implementation to avoid the acknowledgement-implosion in a multicast group
CN103986566A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网络
CN102077624A (zh) 确定传输模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083473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a carrier, and terminal device
EP35952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JP7410318B2 (ja) V2x通信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媒体
WO2017075833A1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71138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TW202110268A (zh) 用於執行側鏈路傳輸的方法及使用其的用戶設備
US11323200B2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 and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2022033821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eng et al. Distributed receiver-oriented adaptive multichannel MAC for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US20220124726A1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139372B (zh) 一种反馈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327324B1 (ko) 시스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
CN111565093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TW202220404A (zh)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CN111132086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18082529A1 (zh) 上行接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22151442A1 (zh) 一种资源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88580A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2352011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