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9774A -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774A
CN114499774A CN202011311453.8A CN202011311453A CN114499774A CN 114499774 A CN114499774 A CN 114499774A CN 202011311453 A CN202011311453 A CN 202011311453A CN 114499774 A CN114499774 A CN 114499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cheme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devices
de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14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欣霖
黄昱智
许裕彬
朱庭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CN114499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各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包含一第一与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该装置依据多个终端装置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其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决定一选定政策,且决定各终端装置的用户传输机制。各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第一及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该装置对各终端装置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各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传输数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采用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重存取(multiple access)技术可区分为协调式的与非协调式的。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需要由一接收机(亦即,提供通讯服务的装置,例如:基站、存取点、卫星)事先在多个终端装置(例如:用户装置、机器类型通讯装置)间协调传输资源(例如:时槽),会使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因而衍生出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则不需事先在多个终端装置间协调传输资源,而是由终端装置随机地去传输数据。
时槽式Aloha(slotted Aloha)技术为一种习知的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依据时槽式Aloha技术,每一个终端装置可选择一或多个时槽传输数据。若有多个终端装置使用同一时槽传输数据而发生碰撞,接收机将无法解出该时槽的数据,因而不会传送响应信号至该些终端装置。这些终端装置未收到响应信号,因此会于一段时间区间后再次选择其他时槽以传输数据。采用时槽式Aloha技术虽然能避免使用大量的系统资源,但会因为数据碰撞而导致传输效益过低。非规则重复时槽式Aloha(Irregular Repetition Slotted Aloha;IRSA)技术为另一种习知的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其藉由采用干扰消除(interferencecancellation)机制、重复传送机制以及在接收机内设置缓冲器(buffer)以暂存尚未解码的数据来改善时槽式Aloha技术的传输效益,但改善的幅度仍然有限。
有鉴于此,本领域仍亟需一种不会使用大量系统资源具有高传输效益的非协调式多重存取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该装置包含一存储器、一处理器及一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存储器及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该处理器依据多个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以及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该收发器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俾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方法,其适用于一电子计算装置。该电子计算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依据多个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b)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c)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以及(d)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俾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含一电子计算装置(例如:基站、卫星)以及多个终端装置(例如:用户装置、机器类型通讯装置)。该电子计算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该些终端装置附接(attach)至该电子计算装置。该电子计算装置依据该些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以及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一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该电子计算装置还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且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至少包含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术能从一传输资源中解码出两笔以不同信号强度所传送的数据的特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设置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此外,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对应至一第二强度等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再基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终端装置的一实际强度分布选取该些传输政策其中之一作为一选定政策,且使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终端装置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而另一些终端装置则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藉由前述机制,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能提高同一传输资源中的两笔数据是以不同的信号强度传送的机率,因此能使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高传输效益。此外,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不需要事先在多个终端装置间协调传输资源,因此不会使用大量系统资源。
以下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详细技术及实施方式,俾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所请求保护的发明的技术特征。
附图说明
图1A描绘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1的架构示意图。
图1B描绘传输政策10、12、14的一具体范例。
图2描绘第二实施方式的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符号说明
1:无线通信系统
11:决定装置
13a、……、13b:终端装置
111:存储器
113:处理器
115:收发器
10、12、14:传输政策
10a、12a、14a:第一预设传输机制
10b、12b、14b: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20a、……、20b:指示信号
D1、……、Dn:数据
S201、S203、S205、S207: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透过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发明所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然而,该些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需在如该些实施方式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仅在于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在以下实施方式及附图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此外,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以及元件间的尺寸比例仅为便于绘示及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为一无线通信系统1,其架构示意图描绘于图1A。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一电子计算装置,其为一个用以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下称「决定装置」)11。无线通信系统1还包含多个终端装置13a、……、13b。决定装置11可为一能够提供通讯服务的装置(例如:基站、存取点、卫星,但不以此为限),而终端装置13a、……、13b则可为需要通讯服务的装置(例如:用户装置、机器类型通讯装置,但不以此为限)。
决定装置11包含一存储器111、一处理器113及一收发器115,且处理器113电性连接至存储器111及收发器115。存储器111可为一存储器、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碟、一随身碟、一光盘(Compact Disk;CD)、一数字多工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一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非瞬时存储媒体或装置。处理器113可为各种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悉的其他计算装置。收发器115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无线传输接口(例如:天线),其用以连接至一能够提供通讯服务的装置。
存储器111存储三个传输政策10、12、14。前述传输政策10、12、14的数目仅为举例而已,本发明未限制存储器111所存储的传输政策的数目,只要为多个即可。传输政策10、12、14各自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各该默认强度分布可为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强终端装置(例如:对决定装置而言,信号强度高于一门槛值的终端装置)与弱终端装置(例如:对决定装置而言,信号强度低于一门槛值的终端装置)的分布状态(例如:这二类终端装置的数目的比例、这二类终端装置各自的占比)。为便于理解,请参图1B所示的传输政策10、12、14的一具体范例,但该具体范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于该具体范例中,传输政策10所对应的该预设强度分布为「强终端装置的数目:弱终端装置的数目=1:1」,传输政策12所对应的该预设强度分布为「强终端装置的数目:弱终端装置的数目=1:3」,且传输政策14所对应的该预设强度分布为「强终端装置的数目:弱终端装置的数目=1:7」。
此外,传输政策10、12、14分别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10a、12a、14a,且分别包含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10b、12b、14b。第一预设传输机制10a、12a、14a可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第二默认传输机制10b、12b、14b可对应至一第二强度等级,且该第一强度等级与该第二强度等级不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传输机制10a、12a、14a各自包含多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且第二预设传输机制10b、12b、14b各自包含多个第二传输次数规定。为便于理解,请参图1B所示的具体范例,但该具体范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传输政策10的第一预设传输机制10a为例,其包含三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分别为针对一笔数据可重复传输两次(例如:挑选两个时槽)的机率为0.665、针对一笔数据可重复传输三次(例如:挑选三个时槽)的机率为0.1515以及针对一笔数据可重复传输八次(例如:挑选八个时槽)的机率为0.1835。于图1B的该具体范例中,第一默认传输机制10a、12a、14a及第二预设传输机制10b、12b、14b各自以一多项式的方式记载,但应理解该记载方式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经由一附接程序(attach procedure)而附接至决定装置11。于本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3a、……、13b已知决定装置11所具有的传输政策10、12、14。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3a、……、13b事先并不知道决定装置11所具有的传输政策10、12、14,因此收发器115可在终端装置13a、……、13b附接至决定装置11后传送传输政策10、12、14至终端装置13a、……、13b。
在附接程序,决定装置11便能得知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信号强度(未绘示)。决定装置11的处理器113依据终端装置13a、……、13b所分别对应的该些信号强度决定终端装置13a、……、13b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未绘示)。类似的,该实际强度分布可为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强终端装置(亦即,对决定装置11而言,信号强度高的终端装置)与弱终端装置(亦即,对决定装置11而言,信号强度低的终端装置)的分布状态(例如:这二类终端装置的数目的比例、这二类终端装置各自的占比)。
接着,决定装置11的处理器113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从传输政策10、12、14中决定一选定政策(未绘示)。决定装置11的处理器113再决定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一用户传输机制(未绘示),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为该选定政策所包含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决定装置11的处理器113以终端装置13a、……、13b的该些用户传输机制作为无线通信系统1的该网络传输机制。在处理器113决定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用户传输机制后,收发器115对终端装置13a、……、13b分别传送指示信号20a、……、20b,藉此通知终端装置13a、……、13b各自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例如: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的代码)。终端装置13a、……、13b各自便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举例而言,若一终端装置的用户传输机制为第一预设传输机制10a,该终端装置实作上可在每一笔数据要传送前以一随机数生成器产生介于整数0与整数1之间的一数值以决定该笔数据可重复传输的次数。若该数值介于0与0.665之间,则该笔数据可重复传送两次(例如:挑选两个时槽)。若该数值介于0.666与0.8165之间,则该笔数据可重复传送三次(例如:挑选三个时槽)。若该数值介于0.8166与1之间,则该笔数据可重复传送八次(例如:挑选八个时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3是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中选取与该实际强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由于该选定政策为传输政策10、12、14其中之一,因此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亦分别对应至该第一强度等级及该第二强度等级。处理器113可基于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信号强度而决定终端装置13a、……、13b各自要使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或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具体而言,若该第一强度等级高于该第二强度等级,则处理器113可决定终端装置13a、……、13b中属于强终端装置者使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而终端装置13a、……、13b中属于若终端装置者使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如前所述,在处理器113决定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用户传输机制后,收发器115对终端装置13a、……、13b分别传送指示信号20a、……、20b,藉此通知终端装置13a、……、13b各自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终端装置13a、……、13b各自便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兹不赘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3先判断该实际强度分布是否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中的某一个够接近。若处理器113判断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皆不够接近,则处理器111可直接指定该些预设强度分布其中之一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由于该选定政策为传输政策10、12、14其中之一,因此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亦分别对应至该第一强度等级及该第二强度等级。处理器113决定终端装置13a、……、13b皆要依据一预设比例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类似的,在处理器113决定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用户传输机制后,收发器115对终端装置13a、……、13b分别传送指示信号20a、……、20b,藉此通知终端装置13a、……、13b各自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终端装置13a、……、13b各自便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举例而言,若该实际强度分布为一悬殊的比例(例如:强终端装置的数目:弱终端装置的数目=0:100),处理器113会判断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皆不够接近。该实际强度分布为一悬殊的比例意味着终端装置13a、……、13b在信号强度上为同构型的(homogeneous)装置。据此,处理器113可指定传输政策10作为选定政策,并指定终端装置13a、……、13b皆要依据一预设比例(例如:轮流使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亦即1:1)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兹假设该第一强度等级高于该第二强度等级。终端装置13a、……、13b各自在以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传送数据时,会基于该第一强度等级将传送数据时的功率值调高。类似的,终端装置13a、……、13b以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传送数据时,会基于该第二强度等级将传送数据时的功率值调低。
处理器113接收终端装置13a、……、13b所传来的数据后,便会针对每一个传输资源(例如:时槽)进行解码。具体而言,处理器113是采用非正交多重存取(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来解码每一个传输资源的数据。若一传输资源中只有一笔数据(不论该笔数据是以第一强度等级或第二强度等级传送),处理器113有办法解码出该传输资源中的该笔数据。此外,由于采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术,若一传输资源中有二笔数据是以不同的强度等级传送,处理器113亦有办法解码出该传输资源中的该二笔数据。具体而言,若一传输资源中有二笔数据是以不同的强度等级传送,处理器113先从该传输资源的迭合信号中解码出以较高强度等级所传送的第一数据,再从该迭合信号中消除(Cancel)该第一数据成份后进行解码,以得到以较低强度等级所传送的第二数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决定装置11还提供一收费机制。决定装置11可基于终端装置13a、……、13b各自的平均重传次数(亦即,平均而言,同一笔数据重复传送的次数)计算一传输费用。兹以终端装置13a、……、13b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3a)为例说明。收发器115接收终端装置13a的多笔数据D1、……、Dn,处理器113依据数据D1、……、Dn计算终端装置13a的一平均传送次数,处理器113再基于该平均传送次数计算终端装置13a的一传输费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决定装置11还可监控终端装置13a、……、13b是否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且针对未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的终端装置予以惩处。兹以终端装置13a、……、13b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3a)为例说明。收发器115接收终端装置13a的数据D1、……、Dn,处理器113依据数据D1、……、Dn计算终端装置13a的一平均传送次数,处理器113还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终端装置13a的该用户传输机制。由于终端装置13a未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因此处理器113中止对终端装置13a的服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针对未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的终端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3a),处理器113则是基于该平均传送次数计算一加收费用。
由上述说明可知,决定装置11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术能从一传输资源中解码出两笔以不同信号强度所传送的数据的特性。决定装置11设置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此外,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对应至一第二强度等级。决定装置11基于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所有终端装置13a、……、13b的一实际强度分布选取传输政策10、12、14其中之一作为一选定政策,且使无线通信系统1中的一些终端装置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而另一些终端装置则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藉由前述机制,决定装置11能提高同一传输资源中的两笔数据是以不同的信号强度传送的机率,因此能使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高传输效益。此外,由于决定装置11不需要事先在终端装置13a、……、13b间协调传输资源,因此不会使用大量系统资源。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一种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图描绘于图2。该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计算装置(例如:决定装置11)。该电子计算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对应至一第二强度等级。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二传输次数规定。
于本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含步骤S201至步骤S207。于步骤S201,由该电子计算装置依据多个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于步骤S203,由该电子计算装置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于步骤S205,由该电子计算装置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于步骤S207,由该电子计算装置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俾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于本实施方式中,该些终端装置事先已知该电子计算装置所具有的该些传输政策。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若该些终端装置事先并不知道该电子计算装置所具有的该些传输政策,则该方法还包含一步骤以传送该些传输政策至各该终端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是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中选取与该实际强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而步骤S205是基于各该终端装置的该信号强度决定各该用户传输机制为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之一。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判断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皆不够接近,因此直接指定该些预设强度分布其中之一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于该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5所决定的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各该终端装置将会依据一默认比例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提供一收费机制。具体而言,针对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该方法可包含一步骤以接收该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一步骤以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以及一步骤以基于该平均传送次数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传输费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提供一惩处机制,以惩处未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的终端装置。具体而言,针对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该方法可包含一步骤以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一步骤以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一步骤以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以及一步骤以中止对该特定终端装置的服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提供另一惩处机制,以惩处未遵循对应的用户传输机制的终端装置。具体而言,针对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该方法可包含一步骤以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一步骤以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一步骤以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以及一步骤以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加收费用。
除了上述步骤,第二实施方式还能执行决定装置11所能执行的所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且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了解第二实施方式如何基于上述的决定装置11以执行此等运作及步骤,具有同样的功能,并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故不赘述。
需说明者,本发明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的某些用语(包含:默认传输机制、强度等级、数据)前被冠以「第一」或「第二」,该些「第一」及「第二」是用来区隔该些用语彼此不同。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至少包含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利用非正交多重存取技术能从一传输资源中解码出两笔以不同信号强度所传送的数据的特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设置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此外,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对应至一第二强度等级。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再基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所有终端装置的一实际强度分布选取该些传输政策其中之一作为一选定政策,且使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些终端装置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而另一些终端装置则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藉由前述机制,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能提高同一传输资源中的两笔数据是以不同的信号强度传送的机率,因此能使该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高传输效益。此外,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不需要事先在多个终端装置间协调传输资源,因此不会使用大量系统资源。
上述各实施方式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及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存储器,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一处理器,电性连接至该存储器,且依据多个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以及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以及
一收发器,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器,且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俾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二传输次数规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中选取与该实际强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该处理器基于各该终端装置的该信号强度决定各该用户传输机制为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终端装置依据一默认比例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还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该处理器还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该处理器还基于该平均传送次数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传输费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还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该处理器还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该处理器还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该处理器还中止对该特定终端装置的服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还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且该处理器还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以及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加收费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发器还传送该些传输政策至各该终端装置。
9.一种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方法,适用于一电子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计算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依据多个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
(b)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
(c)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该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以及
(d)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俾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二传输次数规定。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中选取与该实际强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该步骤(c)基于各该终端装置的该信号强度决定各该用户传输机制为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之一。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终端装置依据一默认比例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
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以及
基于该平均传送次数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传输费用。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
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
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以及
中止对该特定终端装置的服务。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接收该些终端装置中的一特定终端装置的多笔数据;
依据该些数据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平均传送次数;
判断该平均传送次数不符合该特定终端装置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以及
计算该特定终端装置的一加收费用。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列步骤:
传送该些传输政策至各该终端装置。
1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电子计算装置,存储多个传输政策,其中各该传输政策对应至一预设强度分布,且各该传输政策包含一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一第二预设传输机制;以及
多个终端装置,附接至该电子计算装置,
其中,该电子计算装置依据该些终端装置所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强度决定该些终端装置间的一实际强度分布,基于该实际强度分布与该些预设强度分布而从该些传输政策中决定一选定政策,以及决定各该终端装置的一用户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的至少其中之一,且一网络传输机制包含该些用户传输机制,
其中,该电子计算装置还对各该终端装置个别地传送一指示信号以通知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且各该终端装置依据对应的该用户传输机制进行数据传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一传输次数规定,且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包含多个第二传输次数规定。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计算装置从该些默认强度分布中选取与该实际强度分布最接近者所对应的该传输政策作为该选定政策,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该电子计算装置基于各该终端装置的该信号强度决定各该用户传输机制为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分别对应至一第一强度等级及一第二强度等级,且各该用户传输机制包含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及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其中各该终端装置依据一默认比例以该第一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一预设传输机制以及以该第二强度等级采用该选定政策的该第二预设传输机制。
CN202011311453.8A 2020-11-12 2020-11-20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44997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9502A TW202220404A (zh) 2020-11-12 2020-11-12 無線通訊系統與決定一網路傳輸機制的裝置及方法
TW109139502 2020-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74A true CN114499774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5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1453.8A Pending CN114499774A (zh) 2020-11-12 2020-11-20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50900A1 (zh)
CN (1) CN114499774A (zh)
TW (1) TW20222040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1753A1 (en) * 2000-09-27 2002-05-23 Martin Lysejko Transfer of different data typ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50124711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atency reduction and range extension system for radio networks
US20150173084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Transpacific Ip Management Group Ltd.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resource coordination
CN111200474A (zh) * 2019-12-23 2020-05-2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传输机制混合传输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1753A1 (en) * 2000-09-27 2002-05-23 Martin Lysejko Transfer of different data types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50124711A1 (en) * 2013-11-06 2015-05-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atency reduction and range extension system for radio networks
US20150173084A1 (en) * 2013-12-17 2015-06-18 Transpacific Ip Management Group Ltd.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resource coordination
CN111200474A (zh) * 2019-12-23 2020-05-2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传输机制混合传输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立明;: "分布式环境下端到端的多路并行传输机制研究",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no. 06 *
吴婷;: "基于稳定调度重传机制的WSN数据传输算法研究", 系统仿真技术, no. 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50900A1 (en) 2022-05-12
TW202220404A (zh) 202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803B (zh) 一種進行混合自動重送請求回饋的方法和終端
EP345760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ue unit,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EP4030669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208320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86566A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网络
CN10880949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US20230049307A1 (en) Device-to-Device Based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Device
KR2019006239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수신단 기기 및 송신단 기기
US2023006830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econd Communication Node
WO2019051759A1 (zh)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17163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uffer status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86817B (zh)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285520A (zh) 配置授权的自适应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43813A (zh) 一种SRS resource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8982722B1 (en) Determin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ain
CN111565093B (zh)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EP3751937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49977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与决定一网络传输机制的装置及方法
US2022033032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2584532A (zh) 上行信道的信息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6348952A (zh) 一种音频信号处理、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80318611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285789B (zh) 辅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指示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EP3209057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78773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