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8911A -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8911A
TW202218911A TW110141058A TW110141058A TW202218911A TW 202218911 A TW202218911 A TW 202218911A TW 110141058 A TW110141058 A TW 110141058A TW 110141058 A TW110141058 A TW 110141058A TW 202218911 A TW202218911 A TW 2022189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
unit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悠斗
大島章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91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60L53/16Connectors, e.g. plugs or so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5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0Transpor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2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thing itsel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a programmable schedu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充電管理系統,可管理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輛之受電部。充電管理系統(20)具備:取得部(231);及判定部(236)。取得部(231)取得連接狀態資訊,該連接狀態資訊表示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的受電部。判定部(236)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連接於受電部,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輛的歸還。

Description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特別是,本發明係關於管理電動車輛的充電之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18250號公報)係揭露配合利用者(使用者)的期望而暫時出借電動車(電動車輛)的汽車共享服務之用的運用系統。運用系統具有受理來自利用者的利用預約之功能,以及將電動車分配給該利用預約之功能等。
在專利文獻1的運用系統,較佳為管理由利用者歸還的電動車輛之充電。此時,由利用者歸還電動車輛時,必須管理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已歸還的電動車輛之受電部的連接狀態。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充電管理系統管理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輛之受電部的連接狀態。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充電管理系統具備:取得部;及判定部。前述取得部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的受電部。前述判定部依據前述取得部所取得的前述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前述充電連接器連接於前述受電部,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前述電動車輛的歸還。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充電系統具備:前述充電管理系統;及前述充電器。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充電管理方法具有:取得工序;及判定工序。前述取得工序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的受電部。前述判定工序,依據在前述取得工序所取得的前述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前述充電連接器連接於前述受電部,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前述電動車輛的歸還。
本發明的一態樣之程式為使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前述充電管理方法之用的程式。
(1)實施形態 (1-1)概要 圖1表示一實施形態的管理系統10。管理系統10為管理由1個以上的使用者使用1個以上的移動體100之情況的系統。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假設管理系統10為管理多個使用者使用多個移動體100(100A~100D)之情況的系統。管理系統10管理移動體100,使得使用者可使用配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期望、希望)之移動體100。尚且,在此的「使用」可包含不必支付費用的使用、及必須支付費用的使用。例如,多個移動體100為企業的所有物,該企業的員工也就是使用者使用移動體100時,不必支付費用。另外,企業允許非該企業員工之使用者使用移動體100,也就是說,出租移動體100時,非企業員工之使用者必須針對移動體100之使用支付對價。
在本實施形態,移動體100具有:蓄電池110;及受電部111(參考圖1)。蓄電池110為可充放電的2次電池(例如電池)。蓄電池110可用作為移動體100的動力源。也就是說,蓄電池110用於使移動體100的驅動裝置(例如馬達)驅動。受電部111為與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可裝卸地連接的部分。受電部111在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被連接的狀態接受來自充電器41的電力,將已接受的電力對於蓄電池110充電。移動體100作為一例為使用蓄積在蓄電池110的電能而移動的電動車輛。作為電動車輛的一例,可舉出藉由電動機的輸出而移動的電動車、或者組合引擎的輸出及電動機的輸出而移動的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也就是說,電動車輛可意指將電能作為動力源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使用的汽車。移動體100不限定於四輪車,可為二輪車(電動摩托車)、三輪車或電動自行車。以下,為了易於理解說明,將移動體100設為電動車,必要時將移動體100稱為電動車100。
管理系統10作為一例可應用於汽車共享服務或租車服務。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管理系統10可用於提供將企業等法人所保有的車輛向使用者出借的服務。此時,使用者不限於屬於該法人的人物(員工等),可包含不屬於法人的人物。也就是說,管理系統10可用於將屬於該法人的人物(員工等)未預定使用的車輛向不屬於法人的人物出借的服務。
管理系統10如圖1所示包含:充電管理系統20;使用管理系統30;電力供給系統40;及終端裝置50。充電管理系統20;使用管理系統30;電力供給系統40;終端裝置50係可連接到通訊網絡60。電力供給系統40包含充電器41。在本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及充電器41構成充電系統。
終端裝置50為使用者將電動車100的使用相關的要求給予移動體管理系統11之用的裝置。
使用管理系統30為管理由1個以上的使用者使用1個以上的電動車100之情況的系統。作為一例,使用管理系統30配合來自使用者的要求,從多輛電動車100選擇與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一致的電動車100,再分配到使用者。具體而言,使用管理系統30依據來自使用者的要求,而針對多輛電動車100決定使用時程,參考使用時程,將電動車100分配給使用者。
充電管理系統20為管理由電力供給系統40對於1個以上的電動車100充電的系統。作為一例,充電管理系統20藉由適當控制1個以上的電動車100之充電,而減少必須使用電動車100時,電動車100的蓄電池110之殘餘量不足的機率。具體而言,充電管理系統20參考由使用管理系統30給予的使用時程而針對多輛電動車100決定充電時程,再依照充電時程而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
電力供給系統40具備電動車100的充電所利用的1個以上的充電器41(41A~41D)。各充電器41可利用來自商用交流電源或分散型電源(太陽電池、蓄電池、燃料電池、風力發電機等)等電源的電力,而將電動車100充電。在電力供給系統40,在各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已連接到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狀態,各充電器41依照來自充電管理系統20的指示而將電動車100充電。藉此,將1個以上的電動車100按照充電時程充電。
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連接到通訊網絡60而構築移動體管理系統11。移動體管理系統11管理包含1個以上的電動車100之使用時程及充電時程的時程資訊,依據來自時程資訊及來自使用者的要求,而向使用者分配符合該要求的電動車100。
圖2表示管理系統10的動作之一例。使用者使用終端裝置50而執行電動車100的使用之要求(使用要求)(M11)。來自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從終端裝置50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使用管理系統30依照來自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將要求資訊給予充電管理系統20(M12)。要求資訊作為一例包含電動車100的使用之要求期間。要求期間為使用者要求的電動車100之使用期間。充電管理系統20依據從針對多輛電動車100的使用時程及要求資訊所得的電動車100之要求期間中的蓄電池110之可利用電力量,而產生判定用資訊(S11)。判定用資訊為判定在多輛電動車100之中於要求期間是否有可使用的電動車100之用的資訊。充電管理系統20將判定用資訊給予使用管理系統30(M13)。使用管理系統30參考來自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判定用資訊,而判定是否可使用電動車100(也就是說,判定是否有與來自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一致的電動車100)(S12)。然後,使用管理系統30在有可使用的電動車100時,將針對可使用的電動車100之資訊傳送到終端裝置50,然後將可使用的電動車100向使用者提示(M14)。使用者在終端裝置50從可使用的電動車100選擇希望使用的電動車100的話,使用者所選擇的電動車100之資訊會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M15)。配合該操作,使用管理系統30確定使用者所選擇的電動車100之使用,然後將確定使用電動車100的資訊通知終端裝置50及充電管理系統20(M16、M17)。然後,使用管理系統30更新針對多輛電動車100的使用時程(S13)。又,充電管理系統20更新針對多輛電動車100的充電時程(S14)。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藉由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M18),而依照充電時程將連接於各充電器41的電動車100充電(S15)。
又,使用者將已使用的電動車100歸還時,使用終端裝置50,執行歸還通知,告知已將使用過的電動車100歸還的資訊(M19)。歸還通知包含使用者ID及歸還場所資訊。使用者ID為識別使用者的識別資訊。歸還場所資訊為識別(也就是找出)使用者歸還電動車100的場所之資訊。在本實施形態,使用者歸還已使用的電動車100時,從預先指定的多個歸還場所選擇1個歸還場所,然後在已選擇的歸還場所將電動車100停放(也就是歸還)。然後,使用者將在該歸還場所設置的充電器41之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已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然後,使用者使用終端裝置50,作為上述的歸還通知而將包含自己的使用者ID、及已選擇的歸還場所之歸還場所資訊的歸還資訊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尚且,對於上述預先指定的多個歸還場所,分別給予預先決定的歸還場所資訊。使用者傳送歸還通知時,傳送該預先決定的歸還場所資訊。
來自使用者的歸還通知從終端裝置50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使用管理系統30將歸還通知所包含的使用者ID及歸還場所資訊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M20)。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將在藉由該歸還場所資訊所找出的歸還場所設置的充電器41之連接狀態資訊的要求傳送到電力供給系統40(M21)。然後,電力供給系統40將該充電器41的連接狀態資訊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M22)。連接狀態資訊為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資訊。充電管理系統20依據該連接狀態資訊,而判定該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在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時,判定使用者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S16)。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在使用者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時,針對多輛電動車100更新充電時程(S17),以包含已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充電。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藉由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M23),而依照充電時程將連接於各充電器41的電動車100充電(S18)。
在本實施形態的管理系統10,以這種方式,對於使用者分配電動車100。然後,在管理系統10,充電管理系統20具有連接確認系統,在由使用者歸還電動車100時,確認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已歸還的電動車100。該連接確認系統(充電管理系統20)藉由取得部231及判定部236實現(參考圖3)。也就是說,連接確認系統具備:取得部231;及判定部236。取得部231從充電器41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判定部236依據取得部231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
若藉由這種連接確認系統(充電管理系統20),則可管理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
(1-2)詳細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的管理系統10更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管理系統10包含:充電管理系統20;使用管理系統30;電力供給系統40;及終端裝置50。充電管理系統20、使用管理系統30、電力供給系統40、及終端裝置50可連接到通訊網絡60。特別是,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連接到通訊網絡60,而構築移動體管理系統11。又,電力供給系統40具備充電器41,充電管理系統20及充電器41構成充電系統。
通訊網絡60可包含網路。通訊網絡60不只可由依據單一的通訊協定之網絡構成,也可由依據不同的通訊協定之多個網絡構成。通訊協定可從周知的各種有線及無線通訊規格選擇。圖1簡化呈現,但通訊網絡60可包含中繼式集線器、交換式集線器、橋接器、匣道器、路由器等資料通訊機器。
終端裝置50用於對於移動體管理系統11輸入資訊、及顯示來自移動體管理系統11的資訊。終端裝置50如同圖4所示具備:輸入輸出部51;通訊部52;及處理部53。終端裝置50可由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者攜帶型終端(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穿戴式終端等)實現。在本實施形態,終端裝置50為智慧型手機。
輸入輸出部51具備操作終端裝置50之用的輸入裝置。輸入裝置例如可包含鍵盤、滑鼠、軌跡球、觸控墊等。又,輸入輸出部51具備顯示資訊之用的影像顯示裝置。影像顯示裝置可包含液晶顯示器或有機EL顯示器等薄型的顯示器裝置。
通訊部52為通訊介面。通訊部52可連接到通訊網絡60,而具有進行經由通訊網絡60的通訊之功能。通訊部52依據規定的通訊協定。規定的通訊協定可從周知的各種有線及無線通訊規格予以選擇。
處理部53構成為控制終端裝置50的全體、也就是控制輸入輸出部51及通訊部52。處理部53具有將配合輸入輸出部51的操作而由使用者所輸入的資訊,從通訊部52經由通訊網絡60傳送到移動體管理系統11的功能。又,處理部53具有將經由通訊網絡60而在提示部52接收的來自移動體管理系統11的資訊,藉由輸入輸出部51而向使用者提示的功能。
處理部53例如可由包含1個以上的處理器(微處理器)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之電腦系統而實現。也就是說,藉由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記憶在1個以上的記憶體之1個以上的(電腦)程式(應用程式),而發揮處理部53的功能。程式在此預先記錄在處理部53的記憶體,但可經由網路等電通訊迴路,或者記錄在記憶卡等暫時性記錄媒體而予以提供。
電力供給系統40為作為電動車100的動力源使用之蓄電池110的充電之用的系統。電力供給系統40如圖1所示設置在設施400。設施400可包含電動車100的停車場410、及附設在停車場410的建築物420。尚且,作為設施400的範例,可舉出住宅(例如獨棟住宅、集合住宅)、非住宅(例如工廠、商業設施、遊樂園設施、醫院、事務所、大樓)。
如圖5所示,電力供給系統40具備:利用於電動車100的充電之多個充電器41(41A~41D);電源設備42;多個電流感測器43;匣道器44;及管理裝置45。
停車場410具有多個個別停車空間416(416A~416D)(參考圖1)。多個個別停車空間416分別為可停放1輛電動車100的空間。個別停車空間416為可將電動車100充電的充電場所。又,個別停車空間416為向使用者出借的電動車100被歸還的歸還場所。在個別停車空間416的周圍,設置對應到該個別停車空間416的1個充電器41。也就是說,在多個個別停車空間416(416A~416D),將多個充電器41(41A~41D)以一對一對應的方式設置。在各個別停車空間416停放的電動車100使用對應到該個別停車空間416的充電器41予以充電。
充電器41連接到電源設備42。充電器41藉由從電源設備42取得的電力,而可對於連接於充電器41的電動車100之蓄電池110予以充電。充電器41可與在對應的個別停車空間410a停放的電動車100連接。充電器41大致分為可利用普通充電與急速充電這2種充電設備。在本實施形態,接受200V(或100V)的單相交流之供給,而將蓄電池110充電之普通充電用的充電設備由充電器41所利用。又,普通充電的模式藉由充電控制方式而分類為「Mode1(模式1)」、「Mode2(模式2)」及「Mode3(模式3)」(IEC61851-1)。「Mode1(模式1)」為從不具有控制電路的充電設備對於電動車供給電力的方式。「Mode2(模式2)」為在充電纜線內建控制電路的方式。「Mode3(模式3)」為在充電設備內建控制電路的方式。將充電器41設為採用「Mode3(模式3)」的方式。
充電器41如圖6所示具備:充電連接器411;通訊部412;及處理部415。
充電連接器411為對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可裝卸地連接的部分,經由纜線而連接於充電器41的框體。充電連接器411將從電源設備42供給到充電器41的電力供給到與充電連接器411連接的電動車100。充電連接器411具有多個連接端子。多個連接端子係與設置在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多個連接端子連接。充電連接器411側的多個連接端子與受電部111側的多個連接端子互相對應。充電連接器411側的多個連接端子包含:供電端子;及訊號端子。供電端子為輸出電力的端子,並且與受電部111側的多個連接端子之中對應的連接端子(供電端子)連接。訊號端子為在充電器41與電動車100之間傳送接收連接狀態訊號(例如CPLT(控制導引)訊號)的端子,並且與受電部111側的多個連接端子之中對應的連接端子(訊號端子)連接。連接狀態訊號係指表示充電連接器411與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間的連接狀態(例如連接及未連接)之訊號。
通訊部412係與匣道器44連接,並且經由管理裝置45及充電管理系統20與匣道器44而進行通訊。
處理部415為控制充電器41的動作之控制電路。處理部415例如由包含1個以上的處理器(微處理器)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之電腦系統所實現。也就是說,藉由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記憶在1個以上的記憶體之1個以上的(電腦)程式(應用程式),而發揮處理部415功能。程式在此預先記錄在處理部415的記憶體,但也可經由網路等電通訊迴路,或者記錄在記憶卡等暫時記錄媒體而予以提供。
處理部415具備:連接狀態檢出部413;及控制部414。
連接狀態檢出部413檢出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然後取得該檢出結果作為連接狀態資訊。更詳細而言,連接狀態檢出部413經由充電連接器411側的訊號端子,而在與電動車100的充電電路之間,傳送接收確認充電連接器411與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間的連接狀態之用的訊號(連接狀態訊號(CPLT訊號))。在本實施形態,連接狀態檢出部413具有CPLT(控制導引)功能,使用CPLT功能在與電動車100的充電電路之間傳送接收連接狀態訊號(CPLT訊號)。尚且,CPLT功能係指利用CPLT訊號的傳送接收而確認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與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確實連接,然後開始將電動車100充電的功能。
連接狀態檢出部413依據從充電連接器411側的訊號端子所得到的連接狀態訊號之電壓位準,而檢出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受電部111。連接狀態訊號的電壓位準在充電連接器411與受電部111未連接的狀態,為第1電壓位準(例如12V)。又,連接狀態訊號的電壓位準在充電連接器411與受電部111連接的狀態,為比第1電壓位準低的第2電壓位準(例如6V或者9V)。因此,連接狀態檢出部413在連接狀態訊號的電壓位準為第1電壓位準時,檢出為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受電部111。又,連接狀態檢出部413在連接狀態訊號的電壓位準為第2電壓位準時,檢出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
控制部414依照來自管理裝置45的指示,而將連接狀態檢出部413的檢出結果(連接狀態資訊)向管理裝置45輸出,又,控制來自充電連接器411的電力之供給的開始及停止。
電源設備42可連接到電力系統200,而從商用交流電源210得到電力。又,電源設備42可連接到分散型電源300,而朝向分散型電源300供電或從分散型電源300接受電力供給。分散型電源300為交流電源或者直流電源。作為交流電源的範例,可舉出風力發電系統等交流發電系統。作為直流電源的範例,可舉出太陽電池、燃料電池、及二次電池(蓄電池)。作為二次電池的範例,例如可舉出鎳氫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電源設備42可將從商用交流電源210或分散型電源300接受的電力,分配到各充電器41。尚且,電源設備42可採用以往周知的構成,故在本實施形態未詳細說明。
多個電流感測器43包含:第1電流感測器431;及多個第2電流感測器432A~432D。第1電流感測器431可設置在電力系統200與電源設備42之間的電路,而量測從電力系統200向電源設備42供給的電流。第2電流感測器431A~431D可設置在電源設備42與充電器41A~41D之間的電路,而量測從電源設備42向充電器41A~41D供給的電流。尚且,電流感測器43可採用以往周知的構成,故在本實施形態未詳細說明。
管理裝置45可控制多個充電器41。具體而言,管理裝置45如圖5所示連接於匣道器44,並且經由多個充電器41及多個電流感測器43與匣道器44而通訊。藉此,管理裝置45可控制各充電器41,或者可取得表示電力供給系統40的動作狀態之動作狀態資訊,或者可取得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與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間的連接狀態之連接狀態資訊。在本實施形態,電力供給系統40的動作狀態可藉由利用多個電流感測器43(第1電流感測器431、多個第2電流感測器432A~432D)所得到的電流測定之結果予以表示。管理裝置45可經由匣道器44而連接於通訊網絡60,並且經由匣道器44及通訊網絡60而與充電管理系統20通訊。管理裝置45可依照來自充電管理系統20的指示,從各充電器41取得充電連接器411的連接狀態資訊,將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又,管理裝置45依照來自充電管理系統20的指示,而控制各充電器41。藉此,可將電動車100依照充電時程充電。
使用管理系統30為管理由1個以上的使用者對於1輛以上的電動車100之使用的系統。在本實施形態,使用管理系統30針對多輛電動車100決定使用時程,參考使用時程,而管理電動車100的使用。
圖8表示使用時程的一例。在圖8,使用時程表示多輛(在此為4輛)電動車100A~100D的指定期間內之使用預定期間。在圖8,指定期間為一日。尚且,指定期間可不必為一日,可為一週、一個月、一年等,也可配合管理系統10的運用狀況而適當設定。使用預定期間為電動車100的使用者預定使用的期間。使用預定期間為使用者保有電動車100的期間。換言之,使用預定期間為使用者獨享使用電動車100的權利之期間。因此,使用者可在使用預定期間之間,在預先決定的契約之範圍內自由使用電動車100。例如,使用者在使用預定期間之間可利用電動車100移動,或者將電動車100停放在停車場而去飲食或購物。
在圖8,針對電動車100A,設定08:00~12:00的使用預定期間U11、及14:00~18:00的使用預定期間U12。針對移動體100B,設定08:00~10:00的使用預定期間U21、及16:00~18:00的使用預定期間U22。針對電動車100C,設定08:00~12:00的使用預定期間U31、及14:00~16:00的使用預定期間U32。針對電動車100D,設定08:00~18:00的使用預定期間U41。
又,使用管理系統30針對使用時程所包含的各個使用預定期間,保持使用預定量。使用預定量對應到使用預定期間的電動車100之使用所導致的蓄電池110之殘量的減少量。尚且,使用預定量未必為在使用預定期間之間使電動車100以規定速度移動所需的電力量,可考慮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等各種條件而設定。例如,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可包含種類、用途、初始位置、目的地、移動預定距離、移動預定人數、及使用態樣之至少一種。作為一例,若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之用途為購物,則使用預定量可設定為在使用預定期間之間使電動車100以規定速度移動所需的電力量之50%。
使用管理系統30如圖7所示具備:通訊部31;記憶部32;及處理部33。使用管理系統30可由伺服器予以實現。
通訊部31為通訊介面。通訊部31可連接到通訊網絡60,具有經由通訊網絡60而進行通訊的功能。通訊部31依據規定的通訊協定。規定的通訊協定可從周知的各種有線及無線通訊規格選擇。
記憶部32用於記憶處理部33利用的資訊。作為一例,在記憶部32記憶使用時程。又,除了使用時程,也記憶使用時程所包含的各個使用預定期間之使用預定量。記憶部32包含1個以上的記憶裝置。記憶裝置例如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
處理部33為控制使用管理系統30的動作之控制電路。處理部33例如可由包含1個以上的處理器(微處理器)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之電腦系統予以實現。也就是說,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1個以上的記憶體所記憶的1個以上的(電腦)程式(應用程式),而發揮處理部33的功能。程式在此預先記錄在處理部33的記憶體,但可經由網路等電通訊迴路,或者記錄在記憶卡等暫時記錄媒體而提供。
處理部33如圖7所示具備:受理部331;判定部332;通知部333;更新部334;及控制部335。在圖7,受理部331、判定部332、通知部333、及更新部334並未表示具有實體的構成,而是表示由處理部33所實現的功能。針對受理部331、判定部332、通知部333、及更新部334如下說明。
充電管理系統20為管理1輛以上的電動車100之充電的系統。在本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在多個電動車100的充電中利用電力供給系統40。電動車100的充電基本上在使用預定期間外進行。因此,充電管理系統20參考使用管理系統30所產生的使用時程而決定充電時程。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依照已決定的充電時程,而控制電動車100的充電。
圖9表示參考圖8的使用時程而決定的充電時程之一例。尚且,在圖9,也表示使用時程。在圖9,充電時程表示多輛(在此為4輛)電動車100A~100D的指定期間內之充電預定期間。在圖9,指定期間為一日。尚且,指定期間不必為一日,可為一週、一個月、一年等,也可配合管理系統10的運用狀況適當設定。充電預定期間為預定將電動車100充電的期間。充電預定期間在指定期間設定為不與使用預定期間重複。
在圖9,針對電動車100A,設定00:00~02:00的充電預定期間C11、12:00~14:00的充電預定期間C12、及20:00~00:00的充電預定期間C13。針對電動車100B,設定00:00~04:00的充電預定期間C21、10:00~16:00的充電預定期間C22、18:00~20:00的充電預定期間C23、及22:00~00:00的充電預定期間C24。針對電動車100C,設定00:00~06:00的充電預定期間C31、12:00~14:00的充電預定期間C32、及16:00~22:00的充電預定期間C33。針對電動車100D,設定02:00~08:00的充電預定期間C41、及18:00~00:00的充電預定期間C42。
充電管理系統20如圖3所示具備:通訊部21;記憶部22;及處理部23。充電管理系統20可由伺服器實現。
通訊部21為通訊介面。通訊部21可連接到通訊網絡60,而具有經由通訊網絡60而進行通訊的功能。通訊部21依據規定的通訊協定。規定的通訊協定可從周知的各種有線及無線通訊規格選擇。
記憶部22用於記憶處理部23利用的資訊。作為一例,在記憶部22,記憶充電時程。又,在記憶部22,記憶從使用管理系統30取得的使用時程。記憶部22包含1個以上的記憶裝置。記憶裝置例如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
處理部23為控制充電管理系統20的動作之控制電路。處理部23例如由包含1個以上的處理器(微處理器)及1個以上的記憶體的電腦系統予以實現。也就是說,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1個以上的記憶體所記憶的1個以上的(電腦)程式(應用程式),而發揮作為處理部23的功能。程式在此預先記錄在處理部23的記憶體,但可經由網路等電通訊迴路,或者記錄在記憶卡等暫時記錄媒體而提供。
處理部23如圖3所示具備:取得部231;提示部232;決定部233;控制部234;通知部235;及判定部236。在圖3,取得部231、提示部232、決定部233、控制部234、通知部235、及判定部236並未表示具有實體的構成,而是表示由處理部23所實現的功能。
以下,說明充電管理系統20的構成要素(取得部231、提示部232、決定部233、控制部234、通知部235、及判定部236)、及使用管理系統30的構成要素(受理部331、判定部332、通知部333、更新部334、及控制部335)。如圖2所示,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互相傳送接收資訊。因此,在以下,為了方便說明,而依照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的動作之流程,說明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的各個構成要素。
首先,參考圖2~圖7,依照使用者租借電動車100時的動作之流程,說明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的各個構成要素。
使用管理系統30的受理部331從終端裝置50受理移動體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的要求(使用要求)(M11)。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至少包含電動車100的使用之要求期間。要求期間為使用者要求電動車100的使用之期間。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可包含使用者的屬性資訊、及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使用者的屬性資訊可為針對使用者是否屬於法人的資訊。又,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可包含種類、用途、初始位置、目的地、移動預定距離、移動預定人數、及使用態樣的至少一種。
使用管理系統30的判定部332判定是否有符合受理部331已受理的使用要求(也就是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S12)。在本實施形態,判定部332從多輛電動車100選擇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判定部332從多輛電動車100選擇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時,參考從充電管理系統20得到的判定用資訊。判定部332為了從充電管理系統20得到判定用資訊,對於充電管理系統20給予要求資訊(M12)。要求資訊包含電動車100的使用之要求期間。在本實施形態,要求資訊包含在要求期間之間利用電動車100所需的必要電力量。
在此,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可包含使用者的屬性資訊、及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可包含種類、用途、初始位置、目的地、移動預定距離、移動預定人數、及使用態樣之至少一種。作為種類的範例,可舉出電動車100的車種、及電動車100的類別(普通汽車、輕型汽車等)。作為用途的範例,可舉出旅行、或購物、接送、配送等。作為初始位置的範例,可舉出在使用預定期間開始時配置電動車100的場所。該場所可為電動車100的充電場所。作為目的地的範例,可舉出使用者利用電動車100而造訪的場所。例如、使用者利用電動車100去購物時,使用者造訪的店舗成為目的地。又,使用者利用電動車100去旅行時,使用者造訪的觀光地或住宿設施成為目的地。移動預定距離為使用者藉由電動車100所移動的預定之距離。例如,初始位置與目的地之間的往返所需的距離成為移動預定距離。移動預定人數為預定藉由電動車100而移動的人數。作為一例,移動預定人數為預定搭乘電動車100的人數。使用態樣為電動車100的使用之態樣。在此,作為使用態樣,假設企業員工使用的態樣(業務內的使用)或非企業員工利用的態樣(業務外的使用、汽車共享或租車)。
判定部332可從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要求必要電力量。例如,若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包含移動預定距離,則可從移動預定距離推測必要電力量。又,移動預定距離可從初始位置或目的地推測。例如,電動車100的種類或移動預定人數可影響電動車100的電費。電費可影響必要電力量。因此,必要電力量可配合移動體(電動車100)的種類而變更。又,必要電力量可配合移動體(電動車100)的用途而變更。作為電動車100的用途之範例,可舉出旅行、或購物等。旅行係假設比購物更長的距離之移動,故若用途為旅行,則相較於用途為購物的情況,可設定更多的必要電力量。又,要求資訊可包含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所包含的使用者之屬性資訊、電動車100之屬性資訊。也就是說,必要電力量未必為要求期間之間使電動車100動作(移動)所需的電力量,而是可考慮電動車100的屬性資訊等各種條件而設定。
充電管理系統20的取得部231從將分別具備作為動力源而使用的蓄電池110之多個電動車100之使用予以管理的使用管理系統30取得包含電動車100的使用之要求期間的要求資訊(M12)。在本實施形態,使用管理系統30的判定部332將要求資訊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充電管理系統20的取得部231經由通訊網絡60,接受要求資訊。又,取得部231從使用管理系統30取得電動車100的使用時程。此時,取得部231也將使用時程所包含的使用預定期間之使用預定量從使用管理系統30取得。
充電管理系統20的提示部232將判定用資訊向使用管理系統30提示(M13)。判定用資訊為判定在要求期間是否可使用電動車100之用的資訊。提示部232依據在電動車100的要求期間之蓄電池110的可利用電力量而產生判定用資訊(S11)。在本實施形態,判定用資訊包含基本資訊。基本資訊包含表示電動車100的要求期間可利用的電力量(第1可利用電力量)之資訊。又,判定用資訊必要時包含影響資訊。影響資訊為表示在要求期間確保蓄電池110的可利用電力量(第1可利用電力量)時,在1個以上的使用預定期間,對於電動車100的使用之影響的資訊。特別是,影響資訊包含表示在要求期間確保蓄電池110的可利用電力量(第1可利用電力量)時,在1個以上的使用預定期間,蓄電池110的可利用電力量(第2可利用電力量)之資訊。以這種方式,提示部232可將基本資訊及影響資訊包含在判定用資訊而向使用管理系統30提示。
使用管理系統30的判定部332利用從充電管理系統20的提示部232所得到的判定用資訊,而判定是否具有符合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的電動車100(也就是在要求期間是否有可使用的電動車100)(S12)。判定部332將電動車100的可利用電力量(第1可利用電力量)為在要求期間之間利用電動車100所需的必要電力量以上的電動車100,予以選擇作為在要求期間可使用的移動體(電動車)100之選項。然而,即使第1可利用電力量為必要電力量以上,在第2可利用電力量未達使用預定量時,較佳為於要求期間將電動車100設成不可使用。因此,判定部332係將要求期間之後的使用預定期間之第2可利用電力量未達使用預定量的移動體(電動車)100從在要求期間可使用的移動體(電動車)100之選項排除。
尚且,判定部332針對即使為要求期間之後的使用預定期間之第2可利用電力量未達使用預定量的移動體(電動車)100,在具有向使用者提示的附帶條件下,也設為在要求期間可使用的移動體(電動車)100之選項。附帶條件為使用者已知移動體100的第2可利用電力量未達使用預定量。也可說是使用者已知必須自己將移動體100充電。此時,使用管理系統30作為使用者已知移動體100的第2可利用電力量未達使用預定量的回報,可提示將對於移動體100的使用所需的費用提供折扣。
以這種方式,在本實施形態,判定部332依據判定用資訊,而將在要求期間可使用的移動體(電動車)100,予以選擇作為符合電動車100相關的使用者之使用要求的電動車100。
使用管理系統30的通知部333將用於將判定部332所選擇的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也就是在要求期間可使用的電動車100)向使用者通知的通知資訊,傳送到終端裝置50(M14)。藉此,終端裝置50將判定部332所選擇的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的資訊,藉由輸入輸出部51而向使用者提示。使用者可使用輸入輸出部51,而從向輸入輸出部51提示的電動車100選擇期望的電動車100。終端裝置50將使用者已選擇的電動車100之資訊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M15)。尚且,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不存在時,可發出主旨為符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之電動車100不存在的通知。
使用管理系統30的更新部334將使用者已選擇的電動車100之資訊從終端裝置50接收(M15)。更新部334將針對使用者已選擇的電動車100確定使用預定期間的資訊,向終端裝置50及充電管理系統20通知(M16、M17)。更新部334變更使用時程,針對使用者已選擇的電動車100,設定對應到要求期間的期間作為使用預定期間。以這種方式,更新部334將使用時程配合使用者的使用要求予以變更(更新)(S13)。進一步,更新部334設定要求期間的必要電力量作為已設定的使用預定期間之使用預定量。
充電管理系統20的決定部233在針對使用者已選擇的電動車10確定使用預定期間的資訊由更新部334通知時,配合該使用預定期間的確定,使用時程也會變更,進而決定(更新)充電時程(S14)。也就是說,為了減少使用時程必須增加新的使用預定期間而導致電動車100的蓄電池110之殘量不足的機率,故對充電時程予以再設定(更新)。作為一例,能夠以補足使用時程結束時的蓄電池110之殘量的減少分量之方式變更充電時程。以這種方式,決定部233將充電時程配合使用時程的變更(更新)而變更(更新)。
充電管理系統20的控制部234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M18)。更詳細而言,控制部234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也就是說,控制部234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控制多輛電動車100的蓄電池110之至少一個的充電。具體而言,控制部234在充電時程的各充電預定期間,使對應的充電器41將電動車100充電。藉此,電力供給系統40會依照充電時程而將電動車100充電(S15)。
接著,參考圖2~圖4及圖10,依照使用者將已使用的電動車100歸還時的動作之流程,說明充電管理系統20及使用管理系統30的各個構成要素。
使用管理系統30的受理部331從終端裝置50將告知移動體100已歸還到歸還場所的歸還通知經由通訊部31予以受理(M19)。尚且,歸還通知包含使用者ID及歸還場所資訊。使用者ID為識別使用者的識別資訊。歸還場所資訊為識別(找出)使用者已歸還電動車100的場所之資訊。然後,受理部331將已接受的歸還資訊經由通訊部31而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M20)。在本實施形態,使用者歸還已使用的電動車100時,從有空位的個別停車空間416之中選擇1個個別停車空間(例如416A),再將電動車100停放到(也就是歸還)已選擇的個別停車空間410A。對於多個個別停車空間416分別分配識別(找出)該場所的場所資訊。使用者將已選擇的個別停車空間416A設為歸還場所(之後,也記載為歸還場所416A。),並且將該個別停車空間416A的場所資訊設為歸還場所資訊,再將已使用的電動車100歸還到已選擇的個別停車空間416A。然後,使用者將在已選擇的個別停車空間416A所設置的充電器41A之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已歸還到已選擇的個別停車空間416A之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然後,使用者使用終端裝置50,將包含自己的使用者ID、及已選擇的歸還場所416A之歸還場所資訊的歸還資訊,作為上述的歸還通知,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然後,使用管理系統30的受理部331將來自終端裝置50的歸還資訊經由通訊部31予以接受。
充電管理系統20的取得部231將來自使用管理系統30的歸還資訊(也就是使用者ID及歸還場所資訊)經由通訊部21而取得(M20)。取得部231從使用管理系統30取得歸還資訊的話,將在藉由歸還資訊所包含的歸還場所資訊所找出的歸還場所416A所設置的充電器41A之連接狀態資訊的要求,經由通訊部21而傳送到電力供給系統40(M21)。尚且,連接狀態資訊的要求包含歸還資訊所包含的歸還場所資訊。
電力供給系統40的管理裝置45將來自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連接狀態資訊之要求經由匣道器44予以取得(M21)。然後,管理裝置45從在藉由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之要求所包含的歸還場所資訊所找出的歸還場所416A所設置的充電器41A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再將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經由匣道器44傳送到充電管理系統20(M22)。
充電管理系統20的取得部231將來自電力供給系統40的連接狀態資訊經由通訊部21予以取得(M22)。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的判定部236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也就是說,判定部256在連接狀態資訊表示充電器41A的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時,判定使用者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也就是完成歸還)(S16)。另外,判定部256在連接狀態資訊表示充電器41A的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時,判定使用者尚未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也就是未完成歸還)(S19)。
充電管理系統20的決定部233在判定部236判定為完成歸還時(S16),伴隨該完成歸還,更新充電時程(S17)。也就是說,為了將已完成歸還的電動車100之蓄電池110充電,而將充電時程再設定(更新)。以這種方式,決定部233變更(更新)充電時程,而將已完成歸還的電動車100充電。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的控制部234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M23)。藉此,電力供給系統40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執行電動車100的充電(S18)。
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在判定部236判定未完成歸還(S19)時,進行相關處理,用於將未完成歸還通知傳送到終端裝置50(也就是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電動車100的使用者之終端裝置)(N24)。更詳細而言,通知部235將向終端裝置50傳送未完成歸還通知的要求(通知傳送要求),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尚且,未完成歸還通知為告知歸還場所416A的充電器41A之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之通知。
使用管理系統30的通知部333將來自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傳送要求經由通訊部31受理(M24)的話,將未完成歸還通知經由通訊部31傳送到終端裝置50(M25)。
終端裝置50在通訊部52接收來自使用管理系統30的未完成歸還通知時(M25),將該未完成歸還通知的內容(歸還場所416A的充電器41A之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電動車100的受電部111)經由輸入輸出部51告知使用者。藉此,促使使用者對於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連接充電器41A的充電連接器411。
然後,使用者在藉由終端裝置50確認未完成歸還通知的內容時,對於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連接充電器41A的充電連接器411。然後,使用者使用終端裝置50將歸還資訊再次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M26)。藉此,在使用管理系統30、充電管理系統20及電力供給系統40之間,進行與上述的處理(M19~M22)之流程相同的處理(M26~M29)之流程,此時,充電管理系統20的判定部236判定為完成歸還(S20)。然後,與上述的處理(S18、M23、S18)之流程相同,充電管理系統20的決定部233更新充電時程以便包含已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充電(S21)。然後,充電管理系統20的控制部234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控制電力供給系統40(M30)。藉此,電力供給系統40依照已更新的充電時程而將多輛電動車100充電(S22)。
(1-3)總結 如上述,充電管理系統20具備:取得部231;及判定部236。取得部231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電動車輛)的受電部111。判定部236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若依照這種充電管理系統20,則可管理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由使用者所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
(1-4)系統以外的態樣 充電管理系統20可藉由執行充電管理方法而實現。上述的充電管理方法具備:取得工序;及判定工序。取得工序為取得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100(電動車輛)的受電部111之連接狀態資訊的工序。判定工序為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100的歸還之工序。若依照該充電管理方法,則可管理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已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
又,充電管理系統20可利用電腦系統而實現。也就是說,充電管理系統20所執行的方法(充電管理方法)可藉由電腦系統執行程式而予以實現。該程式為使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充電管理方法之用的電腦程式。若依照這種程式,則與充電管理系統相同,可管理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已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
又,充電管理系統20可由記錄電腦程式的暫時記錄媒體等予以具體實現。
(2)變形例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若可達成本發明的課題,則可配合設計等而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列舉上述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以下所說明的變形例可適當組合予以應用。
(2-1)變形例1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的判定部236判定為未完成歸還時,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進行相關處理,用於對於使用者(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電動車100的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傳送未完成歸還通知。上述的未完成歸還係指歸還場所416A的充電器41A之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故電動車100的歸還尚未完成。
然而,在充電管理系統20的判定部236判定為未完成歸還時,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可進行相關處理,用於將請求連接通知傳送到共同使用電動車100的共同使用者之中與上述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上述的請求連接通知係指請求將歸還場所416A的充電器41A之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已向歸還場所416A歸還的電動車100之受電部111的通知。也就是說,電動車100為未完成歸還時,藉由不對於上述的使用者而是對於其他使用者的終端裝置50傳送請求連接通知,而不由上述的使用者而是由其他使用者將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電動車100。
更詳細而言,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將請求連接通知的要求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的通知部333,通知部333接受該要求,再對於上述的其他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傳送請求連接通知。尚且,使用管理系統30的記憶部32管理上述的共同使用者之全員的終端裝置50之通訊位址,通知部333依據記憶部32所記憶的通訊位址,而對於上述的其他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傳送請求連接通知。
尚且,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可不經由使用管理系統30,即對於上述的其他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傳送請求連接通知。此時,充電管理系統20的記憶部22管理上述的共同使用者之全員的終端裝置50之通訊位址,通知部235依據記憶部22所記憶的通訊位址,而對於上述的其他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傳送請求連接通知。
(2-2)變形例2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在判定部236判定為未完成歸還時,將通知傳送要求傳送到使用管理系統30(M24)。然後,使用管理系統30的通知部333接受上述的通知傳送要求,對於使用者的終端裝置50傳送完成歸還通知(M25)。然而,充電管理系統20的通知部235可將未完成歸還通知不經由使用管理系統30即傳送到使用者的終端裝置50。
(2-3)變形例3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的取得部231將連接狀態資訊的要求傳送到電力供給系統40的管理裝置45(M28)。然後,管理裝置45接受上述的要求而從充電器41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將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傳送到取得部231(M29)。然而,取得部231可將連接狀態資訊的要求不經由管理裝置45即傳送到充電器41,充電器41可接受上述的要求而將連接狀態資訊傳送到取得部231。
(2-4)變形例4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充電管理系統20的控制部234經由電力供給系統40的管理裝置45而控制多個充電器41,但可不經由管理裝置45即控制多個充電器41。
(3)態樣 從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可知,可取得以下的態樣。
第1態樣的充電管理系統(20)具備:取得部(231);及判定部(236)。取得部(231)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100)的受電部(111)。判定部(236)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管理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已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輛(100)之受電部(111)。藉此,可將電動車輛(100)適切充電。
在第2態樣的充電管理系統(20),如同第1態樣,取得部(231)取得歸還資訊,其表示使用者已歸還電動車輛(100)。判定部(236)在取得部(231)已取得歸還資訊時,依據取得部(231)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在使用者已歸還電動車輛(100)的時間點,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
第3態樣的充電管理系統(20)如同第1或者第2態樣,具備通知部(235)。通知部(235)在判定部(236)判定使用者尚未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時,進行相關處理,用於將未連接通知傳送到使用者的終端裝置(50)。未連接通知為告知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受電部(111)的通知。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將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電動車輛(100)的受電部(111)之資訊告知已歸還電動車輛(100)的使用者。
在第4態樣的充電管理系統(20),如同第3態樣,通知部(235)在判定部(236)判定為使用者尚未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時,進行相關處理,用於將請求連接通知傳送到共同使用電動車輛(100)的共同使用者之中與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之終端裝置(50)。連接依頼通知為請求將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受電部(111)的通知。
若依照該構成,則在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未連接於電動車輛(100)的受電部(111)時,可請求共同使用電動車輛(100)的共同使用者之中與已歸還電動車輛(100)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將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電動車輛(100)。
第5態樣的充電管理系統(20)如同第1~第4態樣之中的任一者具備控制部(234)。控制部(234)在判定部(236)判定使用者已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時,依照充電時程,控制充電器(41)以便將電動車輛(100)充電。
若依照該構成,則得到電動車輛(100)的歸還已完成的判定(也就是,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電動車輛(100)的判定)之後,進行電動車輛(100)的充電。因此,可避免忘記將充電連接器(411)連接到電動車輛(100)而導致無法將電動車輛(100)充電。
第6態樣的充電系統具備如同第1~第5態樣之任一者的充電管理系統(20)、及充電器(41)。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提供具備上述的充電管理系統(20)及充電器(41)的充電系統。
第7態樣的充電管理方法具有:取得工序;及判定工序。取得工序取得連接狀態資訊,其表示充電器(41)的充電連接器(411)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100)的受電部(111)。判定工序依據藉由取得工序所取得的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充電連接器(411)連接於受電部(111),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電動車輛(100)的歸還。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管理已由使用者歸還的電動車輛(100)是否連接於充電器(41)的連接狀態。藉此,可將電動車輛(100)有效充電。
第8態樣的程式使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第7態樣的充電管理方法。
若依照該構成,則可提供使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上述的充電管理方法之用的程式。
20:充電管理系統 41:充電器 50:終端裝置 100:電動車(電動車輛) 111:受電部 231:取得部 234:控制部 236:判定部 411:充電插座
【圖1】圖1為一實施形態的管理系統之構成概略圖。 【圖2】圖2為同上的管理系統之動作的序列圖。 【圖3】圖3為同上的管理系統所包含的充電管理系統之方塊圖。 【圖4】圖4為同上的管理系統所包含的終端裝置之方塊圖。 【圖5】圖5為同上的管理系統所包含的電力供給系統之方塊圖。 【圖6】圖6為同上的電力管理系統所包含的充電器之方塊圖。 【圖7】圖7為同上的管理系統所包含的使用管理系統之方塊圖。 【圖8】圖8為同上的管理系統之使用時程的一例之說明圖。 【圖9】圖9為同上的管理系統之充電時程的一例之說明圖。 【圖10】圖10為充電管理系統的其他動作之序列圖。
20:充電管理系統
21:通訊部
22:記憶部
23:處理部
231:取得部
232:提示部
233:決定部
234:控制部
235:通知部
236:判定部

Claims (8)

  1. 一種充電管理系統,包含: 取得部,取得連接狀態資訊,該連接狀態資訊表示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的受電部;及 判定部,依據該取得部所取得的該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該充電連接器連接於該受電部,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
  2. 如請求項1的充電管理系統,其中 該取得部取得歸還資訊,其表示該使用者已歸還該電動車輛 , 該判定部在該取得部取得該歸還資訊時,依據該取得部所取得的該連接狀態資訊,而判定該使用者是否已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
  3. 如請求項1或2的充電管理系統,更包含通知部, 於該判定部判定該使用者尚未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時, 於通知部進行一處理,該處理用於將告知該充電連接器未連接於該受電部的未連接通知,傳送到該使用者的終端裝置。
  4. 如請求項3的充電管理系統,其中 該通知部在該判定部判定該使用者尚未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時,進行另一處理,該另一處理用於將請求使該充電連接器連接到該受電部的請求連接通知,傳送到共同使用該電動車輛的共同使用者之中該使用者以外的另一使用者之終端裝置。
  5. 如請求項1或2的充電管理系統,更包含控制部, 在該判定部判定該使用者已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時,該控制部依照充電時程,控制該充電器而將該電動車輛充電。
  6. 一種充電系統,包含: 如請求項1或2的充電管理系統;及 該充電器。
  7. 一種充電管理方法,包含: 取得工序,取得連接狀態資訊,該連接狀態資訊表示充電器的充電連接器是否連接於電動車輛的受電部;及 判定工序,依據在該取得工序所取得的該連接狀態資訊是否表示該充電連接器連接於該受電部,而判定使用者是否已完成該電動車輛的歸還。
  8. 一種程式,用於使1個以上的處理器執行如請求項7的充電管理方法。
TW110141058A 2020-11-06 2021-11-04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TW202218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6085 2020-11-06
JP2020186085A JP2022075352A (ja) 2020-11-06 2020-11-06 充電管理システム、充電システム、充電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911A true TW202218911A (zh) 2022-05-16

Family

ID=8145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058A TW202218911A (zh) 2020-11-06 2021-11-04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1222A1 (zh)
EP (1) EP4242958A4 (zh)
JP (1) JP2022075352A (zh)
CN (1) CN116438725A (zh)
TW (1) TW202218911A (zh)
WO (1) WO20220975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2914B2 (ja) * 2002-01-29 2007-12-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物品貸出管理システム
JP2006158087A (ja) * 2004-11-29 2006-06-15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車両用充電システム
JP5088749B2 (ja) * 2009-01-15 2012-12-05 Necフィール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物品貸出・返却システム、物品貸出・返却方法および物品貸出・返却プログラム
KR101800287B1 (ko) * 2013-01-21 2017-11-2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쉐어링 전기차 반납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쉐어링 전기차 관리 시스템
JP6583178B2 (ja) 2016-07-2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カーシェアリングサービスの運用システム
JP7029664B2 (ja) * 2018-02-08 2022-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通知処理装置、通知処理方法及び情報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1222A1 (en) 2023-12-07
CN116438725A (zh) 2023-07-14
WO2022097599A1 (ja) 2022-05-12
EP4242958A1 (en) 2023-09-13
EP4242958A4 (en) 2024-03-27
JP2022075352A (ja) 2022-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2343B (zh) 充电站预约系统和方法
US102459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rging a vehicle using a dynamic power grid, an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vehicle
US7949435B2 (en) User interface and user control in a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JP6389761B2 (ja) 電力補充ステーションに隣接する電気自動車の識別
US7747739B2 (en) Connection locator in a power aggreg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s
US20120112698A1 (en)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ystem
US11913801B2 (en) Universal automate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egistering and verifying the existenc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and other power outlets by random users and for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of such parametric data and outlets by all users
JP5418163B2 (ja) 情報管理装置、情報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14063492A (ja) 交換可能なev充電可能駐車スペースを管理すること
JP6885300B2 (ja) 料金設定装置、料金設定方法、料金設定システム、料金設定プログラム
KR20180007765A (ko) 충전서비스모드에 따라 차별화된 충전비용을 정산하는 충전방법과 급속충전시스템
KR102276690B1 (ko) 스마트 전기 충전 시스템
WO2021090915A1 (ja) 充電システム、充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04645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naging vehicle-grid integration
TW202218911A (zh) 充電管理系統、充電系統、充電管理方法及程式
JP7479004B2 (ja) 通知システム、通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038913A1 (ja) エネルギー供給を制御するシステム
US20240192012A1 (en) Universal automate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egistering and verifying the existenc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and other power outlets by random users and for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of such parametric data and outlets by all users
CA3160842A1 (en) A universal automate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egistering and verifying the existenc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and other power outlets by random users and for retrieval and utilization of such parametric data and outlets by all users
JP2022029249A (ja) 車両充電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U2013273723A1 (en) Electric vehicle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