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887A - 按鍵結構及鍵盤 - Google Patents

按鍵結構及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887A
TW202217887A TW109136369A TW109136369A TW202217887A TW 202217887 A TW202217887 A TW 202217887A TW 109136369 A TW109136369 A TW 109136369A TW 109136369 A TW109136369 A TW 109136369A TW 202217887 A TW202217887 A TW 2022178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
keycap
layer
switch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3607B (zh
Inventor
賴政宏
許志和
詹金龍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6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3607B/zh
Priority to US17/317,889 priority patent/US2022012278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3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360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7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887A/zh
Priority to US18/132,433 priority patent/US20230245843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7Actuators transpar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4Protecting cove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一開關及設置於該開關之上之一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包含一撓性內層、一硬質透光蓋片及一撓性透光層。該撓性內層具有一鍵帽部分及自該鍵帽部分向外延伸之一連接部分。該鍵帽部分位於該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立體字符結構。該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立體字符結構。該撓性透光層覆蓋該撓性內層及該硬質透光蓋片。一種鍵盤包含該按鍵結構及承載該按鍵結構之一裝置殼體。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裝置殼體。該硬質透光蓋片比該撓性透光層硬,可保護該立體字符結構,避免長期按壓該撓性透光層後損傷該立體字符結構。

Description

按鍵結構及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結構及鍵盤,尤指一種具有保護外層之按鍵結構及具有該按鍵結構之鍵盤。
一般鍵盤具有多個鍵帽,可供使用者按壓以實現輸入。鍵帽上通常具有一些字符(包含文字、符號等),可供使用者能辨識,以能迅速按壓正確的鍵帽。字符可透過印刷、雕刻、具有鏤空的層狀結構等方式形成而具立體結構。當手指接觸、按壓鍵帽時,手指可能會摩擦字符。經長期摩擦,字符可能受損,甚至消失。有些鍵盤具有一保護外層,覆蓋所有鍵帽上。然而,當手指對著欲按壓的鍵帽而接觸、按壓該保護外層時,該部分的保護外層仍可能會摩擦該鍵帽上的字符,同樣地,於長期摩擦後,字符仍會受損,甚至消失。
鑑於先前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按鍵結構,使用硬質透光蓋片覆蓋字符結構上,以保護該字符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按鍵結構包含一開關及設置於該開關之上之一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包含一撓性內層、一硬質透光蓋片及一撓性透光層。該撓性內層具有一鍵帽部分及自該鍵帽部分向外延伸之一連接部分。該鍵帽部分位於該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立體字符結構。該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立體字符結構。該撓性透光層覆蓋該撓性遮光層撓性內層及該硬質透光蓋片。藉此,該硬質透光蓋片可提供該立體字符結構保護,避免使用者按壓時,使用者手指壓擠該撓性透光層而對該立體字符結構產生摩擦,造成該字符結構損傷。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鍵盤,包含前述之按鍵結構,故能利用該硬質透光蓋片保護該字符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鍵盤包含一按鍵結構及承載該按鍵結構之一裝置殼體。該按鍵結構包含一開關及設置於該開關之上之一多層結構。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裝置殼體並包含一撓性內層、一硬質透光蓋片及一撓性透光層。該撓性內層具有一鍵帽部分及自該鍵帽部分向外延伸之一連接部分。該鍵帽部分位於該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立體字符結構。該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立體字符結構。該撓性透光層覆蓋該撓性遮光層撓性內層及該硬質透光蓋片。同樣地,該硬質透光蓋片可提供該立體字符結構保護,避免使用者按壓時,使用者手指壓擠該撓性透光層而對該立體字符結構產生摩擦,造成該字符結構損傷。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圖1至圖4。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鍵盤1包含一鍵盤本體12、一多層結構14及一下撓性層16。多層結構14及下撓性層16分別設置於鍵盤本體12上下側並彼此相結合以完整包覆鍵盤本體12,產生防水、防塵的效果。多層結構14具有撓性,使用者可透過按壓多層結構14以實現對鍵盤本體12的輸入操作。
鍵盤本體12包含一裝置殼體122及由裝置殼體122承載之一底板124、複數個鍵帽(包含一第一鍵帽126a及一第二鍵帽126b)、複數個升降機構(包含一第一升降機構128a及一第二升降機構128b)、一開關電路板130及複數個彈性復位件(包含一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及一第二彈性復位件132b)。裝置殼體122包含一上殼1222及一下殼1224,上殼1222與下殼1224連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間122a。底板124放置於下殼1224、容置空間122a內。該複數個鍵帽設置於底板124之上並自上殼1222露出。該複數個升降機構連接至該複數個鍵帽與底板124之間,以使該複數個鍵帽能相對於底板124沿一垂直方向Dv (以雙頭箭頭表示於圖中)上下移動。每一個鍵帽對應一個升降機構,例如剪刀腳支架、蝴蝶支架或其他能提供對應的鍵帽上下移動之機構等;於實作上,長度較長的鍵帽(例如空白鍵、輸入鍵、倒退鍵、移位鍵等)的升降機構可由多個剪刀腳支架、蝴蝶支架或其組合實作。開關電路板130放置於底板124上、容置空間122a內,並具有複數個開關(包含一第一開關130a及一第二開關130b),每一個開關對應一個鍵帽;於實作上,長度較長的鍵帽可對應多個開關。該複數個彈性復位件設置於該複數個鍵帽與底板124之間、容置空間122a內。每一個彈性復位件對應一個鍵帽;於實作上,長度較長的鍵帽可對應多個彈性復位件。彈性復位件可被擠壓而彈性變形(例如被向下移動的對應鍵帽擠壓),其產生的回彈力可驅使對應的鍵帽向上移動、回到原位。
其中,上殼1222為一結構框架,第一鍵帽126a位於第一開關130a之上並自上殼1222之一第一窗口1222a露出,第一升降機構128a連接至第一鍵帽126a與底板124之間,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位於第一鍵帽126a與第一開關130a之間。當第一鍵帽126a沿垂直方向Dv朝向第一開關130a移動時(例如使用者經由多層結構14按壓第一鍵帽126a),第一鍵帽126a會擠壓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以觸發第一開關130a。當第一鍵帽126a不再被按壓時,回彈的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驅使第一鍵帽126a向上移動、回到原位。同樣地,第二鍵帽126b位於第二開關130b之上並自上殼1222之一第二窗口1222b露出,第二升降機構128b連接至第二鍵帽126b與底板124之間,第二彈性復位件132b位於第二鍵帽126b與第二開關130b之間。當第二鍵帽126b沿垂直方向Dv朝向第二開關130b移動時,第二鍵帽126b會擠壓第二彈性復位件132b以觸發第二開關130b。當第二鍵帽126b不再被按壓時,回彈的第二彈性復位件132b驅使第二鍵帽126b向上移動、回到原位。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鍵帽部分1422於垂直方向Dv上於上殼1222上之投影落於第一窗口1222a內,第二鍵帽部分1424於垂直方向Dv上於上殼1222上之投影落於第二窗口1222b內。
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開關電路板130由一薄膜電路板實作,其包含一上電路載板、一下電路載板及設置於該上電路載板及該下電路載板間之一中間絕緣板,開關由相對位於該上電路載板及該下電路載板上之接點實作,為簡化圖式,開關以單一方塊表示於圖中。於實作上,開關電路板130亦得以其他結構實現,例如於印刷電路板或軟性電路板上設置觸碰開關。又例如,於電路板上形成對應開關接點,彈性復位件具有導電部,使得當彈性復位件被向下擠壓時,導電部能導通開關接點。另外,於實作上,開關亦可由其他結構來觸發。例如,以圖4視角而言,第一開關130a偏離中間設置(以不再被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蓋住),第一鍵帽126a對應第一開關130a具有向下突出的突部,使得當第一鍵帽126a向下移動時,該突部能觸發第一開關130a。又例如,於前例中,該突部改設置於第一升降機構128a上(例如剪刀腳的其中一支架上),使得當第一鍵帽126a向下移動時,第一鍵帽126a帶動第一升降機構128a疊合以使該突部觸發第一開關130a。
如圖3及圖4所示,多層結構14包含一撓性內層142、疊置於撓性內層142之上之一撓性透光層144及夾置兩者間之一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一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的剛性大於撓性內層142。撓性內層142具有一第一鍵帽部分1422、一第二鍵帽部分1424及直接連接第一鍵帽部分1422及第二鍵帽部分1424之一連接部分1426。於結構邏輯上,連接部分1426可視為自第一鍵帽部分1422向外延伸(相對於第一鍵帽部分1422),亦可視為自第二鍵帽部分1424向外延伸(相對於第二鍵帽部分1424);又,於第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分1426圍繞第一鍵帽部分1422及第二鍵帽部分1424 (如圖3所示)。第一鍵帽部分1422覆蓋第一鍵帽126a (即位於第一開關130a之上)且形成一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第二鍵帽部分1424覆蓋第二鍵帽126b (即位於第二開關130b之上)且形成一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其中,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及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以圓孔表現,以簡化圖式。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設置於第一鍵帽部分1422上且覆蓋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設置於第二鍵帽部分1424上且覆蓋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撓性透光層144覆蓋撓性內層142、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
藉此,當使用者按壓第一鍵帽126a時,其手指實際接觸的是多層結構14 (或謂撓性透光層144)對應第一鍵帽126a的部分。即使於按壓過程中,手指可能會搓動多層結構14,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因為有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的保護,所以不會受到手指搓動的影響,至少可大幅減少手指搓動對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的結構損傷(包含造成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結構變形)。同樣地,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對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亦具有相同保護作用,不另贅述。另外,為簡化圖式及說明,第一實施例係以第一鍵帽126a及第二鍵帽126b具有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及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為例說明,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多層結構14亦可對應每一個鍵帽均具有立體字符結構及對應的硬質透光蓋片,不另贅述。
此外,如圖2至圖5所示,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鍵帽126a具有一水平鍵面1262a,第一鍵帽部分1422固定設置於水平鍵面1262a上,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於垂直方向Dv上於第一鍵帽126a上之投影落於水平鍵面1262a內,亦即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小於水平鍵面1262a;於實作上,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的外徑可設計為小於水平鍵面1262a的外徑約0.4mm,即單側0.2mm,此可滿足大部組裝公差需求,使得於多層結構14組裝至鍵盤本體12後,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能有效落於水平鍵面1262a內,避免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於一水平方向Dh (以雙頭箭頭表示於圖中,其與垂直方向Dv垂直)突出水平鍵面1262a,影響使用者按壓手感。第一鍵帽126a還具有一鍵裙1264a,自水平鍵面1262a向下彎曲、延伸。多層結構14 (或其撓性內層142)與鍵裙1264a可分開,使得當第一鍵帽126a被按壓時,多層結構14可平順彈性變形,亦不會對第一鍵帽126a產生過度的拉扯而影響第一鍵帽126a的上下移動,如圖5所示。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當第一鍵帽126a未被按壓時,第一鍵帽部分1422與鍵裙1264a間於水平方向Dh上有一空隙G1。
此外,如圖2至圖4所示,多層結構14位於上殼1222上方且固定至上殼1222之一外表面1222c上。下撓性層16位於下殼1224下方。多層結構14的周圍14a與下撓性層16的周圍16a相結合(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膠黏)以包覆裝置殼體122。並且,於第一實施例中,多層結構14還包含一硬質框片150,撓性內層142疊置於硬質框片150上,例如但不限於透過黏膠層151a (僅繪示於圖4及圖5中,以簡化圖面)黏著兩者。多層結構14經由硬質框片150固定至上表面1222 (例如但不限於透過黏膠層151b,僅繪示於圖4及圖5中,以簡化圖面)。其中,硬質框片150具有一第一通孔150a及一第二通孔150b,連接部分1426固定設置於硬質框片150上。相較於撓性內層142及撓性透光層144,硬質框片150具有較大的剛性,故可增加多層結構14的結構剛性。第一鍵帽部分1422於垂直方向Dv上於硬質框片150上之投影落於第一通孔150a內,第二鍵帽部分1424於垂直方向Dv上於硬質框片150上之投影落於第二通孔150b內。藉此,當第一鍵帽126a被按壓時,多層結構14可平順彈性變形;第二鍵帽126b亦同,不另贅述。
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撓性內層142由不透光材質製作,例如但不限於編織物、熱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TPU)、聚氨酯(Polyurethane, PU)等等。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為一開孔結構。第一鍵帽126a可透光,例如整體以可透光材質製作、或僅於對應該開孔結構的部分可透光。鍵盤本體12對應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包含一光源134a,設置於第一鍵帽126a下方。光源134a發射的光線可向上穿過第一鍵帽126a、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撓性透光層144,而射出多層結構14,可提供使用者視覺上的效果。同理,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亦可為一開孔結構。第二鍵帽126b可透光。鍵盤本體12對應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包含另一光源134b,設置於第二鍵帽126b下方。光源134b發射的光線可向上穿過第二鍵帽126b、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及撓性透光層144,而射出多層結構14,可提供使用者視覺上的效果。光源134a、134b (例如但不限於發光二極體)設置於位於底板124下方之印刷電路板或軟性電路板上;其中,為使光源134a、134b發射光線能向上行進,底板124對應光源134a、134b處形成開孔。於實作上,光源134a、134b亦可整合至開關電路板130上。另外,若彈性復位件132a、132b會遮蓋到光源134a、134b,彈性復位件132a、132b可由透光材質製作,例如但不限於可透光的橡膠圓突。
此外,於實作上,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的輪廓可為文字、符號、數字、圖形等;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亦同,不另贅述。另外,於實作上,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不以透光來提供使用者視覺上效果者為限。例如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由凹槽實現,凹槽容置可反光材料,此時第一鍵帽126a無需可透光;其中,此凹槽可由第一鍵帽部分1422單獨形成(例如壓印第一鍵帽部分1422形成)、或可由第一鍵帽部分1422形成之開孔與第一鍵帽126a (的水平鍵面1262a)共同形成。另外,撓性內層142不透光,故亦作為遮光層,可遮蔽自第一鍵帽126a及第二鍵帽126b周緣逸出的光線(來自光源134a、134b)。
於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鍵帽部分1422以膠黏的方式(例如但不限於黏膠層143)固定設置於水平鍵面1262a上,連接部分1426亦以膠黏的方式(即經由黏膠層151a)固定設置於硬質框片150上,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也以膠黏的方式(例如但不限於透過黏膠層147)固定設置於第一鍵帽部分1422上;其中,前述黏膠層143、147、151a、151b,僅繪示於圖4及圖5中,以簡化圖面。但實作以圴不以此為限。例如透過撓性透光層144與撓性內層142間之結合,即可有效固定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 (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撓性透光層144可為但不限於透光的矽氧樹脂(silicone)。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及硬質框片150可為但不限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FR4環氧樹脂玻璃纖維等。黏膠層143、147亦視需求(例如需能透光)採用適當材質。
另外,於第一實施例中,鍵盤1包含多個鍵帽,故其按鍵結構為多鍵的按鍵結構。邏輯上,單一鍵帽及對應的結構可視為單鍵的按鍵結構,如圖4中以虛線框圈示之單鍵的按鍵結構10a、10b。兩者之結合可視為一雙鍵的按鍵結構。於實作上,前述單鍵的按鍵結構10a、10b或雙鍵的按鍵結構亦得適用至其他應用,例如按鈕開關、設備控制面板上的按鍵或按鈕等等。本文關於鍵盤1之變化例說明亦適用於此,不另贅述。
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多層結構14覆蓋上殼1222,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如圖6及圖7所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鍵盤3與鍵盤1結構相似,故鍵盤3原則上沿用鍵盤1之元件符號。於鍵盤3中,多層結構34覆蓋該複數個鍵帽,但是固定至上殼1222之一內表面1222d上;亦即,多層結構34設置於裝置殼體122內,並於對應鍵帽的部分會自上殼1222露出或突出,例如第一鍵帽部分1422突出第一窗口1222a,第二鍵帽部分1424突出第二窗口1222b,連接部分1426位於上殼1222下方。其中,多層結構34經由撓性透光層144上的黏膠層145黏著於內表面1222d上,但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多層結構34位於容置空間122a內的部分可由上殼1222及下殼1224夾持(例如透過下殼1224設置有向上突出的結構以抵持多層結構34),同樣能實現多層結構34與裝置殼體122固定的效果。又例如,於多層結構34中,將硬質框片150改設置於撓性透光層144上,此修改後的多層結構34可經由硬質框片150固定至內表面1222d (同樣的,可透過但不限於膠黏的方式實現)。
此外,於第一實施例中,鍵帽(例如第一鍵帽126a)由升降機構(例如第一升降機構128a)及彈性復位件(例如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共同支撐,但於實作上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鍵帽126a僅由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支撐。又例如,若多層結構14本身足以維持鍵帽外形時(例如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可提升結構剛性),第一鍵帽126a亦可進一步省略,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直接抵靠第一鍵帽部分1422,如圖8所示。又例如,若多層結構14可提供足夠的結構彈性時,第一彈性復位件132a亦可進一步省略,如圖9所示;其中,多層結構14'為前述鍵盤1中多層結構14之變化例。相對於多層結構14,多層結構14'更包含一突出物152,朝向該第一開關130a突出。當多層結構14'對應第一鍵帽部分1422的部分被按壓時,突出物152能向下移動以觸發第一開關130a。於實作上,突出物152可透過膠黏的方式固定至撓性內層142下表面,又或是突出物152與撓性內層142一體成形,例如透過熱壓形塑撓性內層142以形成突出物152。
另外,於鍵盤1中,多層結構14於實作上可透過,但不限於疊層片狀材料、塑形而形成。例如,如圖10所示(其未繪示割面線以簡化圖面),準備一轉載膜1400,其上承載用於形成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之一透光膜片1402。接著,在透光膜片1402上形成用於形成黏膠層147之黏著層1404 (例如熱熔膠、雙面膠或其他膠體)。加工透光膜片1402 (及其上的黏著層1404)以形成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例如透過雷射光移除不需要的部分(以虛線框表示於圖中)。
如圖11所示(其未繪示割面線以簡化圖面),準備用於形成硬質框片150之一膜片1406,其上形成用於形成黏膠層151a之黏著層1408 (例如熱熔膠、雙面膠或其他膠體)。將用於形成撓性內層142之膜片1410,黏著於黏著層1408上。其中,膜片1406 (連同黏著層1408)可先被加工形成硬質框片150 (例如透過沖切方式移除不需要的部分,以虛線框表示於圖中),再將膜片1410黏著於黏著層1408上。或是,於膜片1410黏著於黏著層1408上後,再使加工以形成硬質框片150 (例如透過雷射光移除不需要的部分,以虛線框表示於圖中)。
如圖12所示(其未繪示割面線以簡化圖面),將圖10及圖11中疊層結構透過黏著層1404黏合後,移除轉載膜1400;接著,於黏合後的疊層結構(的第一硬質透光蓋片146及第二硬質透光蓋片148)上披覆一層膠1412。如圖13所示,再圖12所示之結構放置於成型模具4中,加壓、加熱(例如120攝氏度、持續120秒)以形成撓性透光層144。此時,成型後的疊層結構已實現大部分的多層結構14。接著,對此成型後的疊層結構的第一鍵帽部分1422及第二鍵帽部分1424 (由膜片1410形成)進行雷射雕刻 (如圖13中虛線框示的部分),以形成第一立體字符結構1422a及第二立體字符結構1424a。其中,於實作上,膠1412可透過射出的方式形成於圖12所示之黏合後的疊層結構上,例如成型模具4以射出模具的方式製作。另外,於鍵盤1中,多層結構14是固定至上殼1222之外表面1222c上,故經成型模具4成型後的多層結構14,其硬質框片150上可形成黏膠層151b,以便黏著於外表面1222c上;又或,黏膠層151b改形成於外表面1222c上,以供硬質框片150黏著其上。同理,經成型模具4成型後的多層結構14,其撓性內層142朝向鍵帽的表面上形成黏膠層143,以便黏著於第一鍵帽126a及第二鍵帽126b上;又或,黏膠層143形成於第一鍵帽126a及第二鍵帽126b上,以供撓性內層142黏著其上。此外,前述多層結構14'、34亦能以相似方式製作,不另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3:鍵盤 10a,10b:按鍵結構 12:鍵盤本體 122:裝置殼體 122a:容置空間 1222:上殼 1222a:第一窗口 1222b:第二窗口 1222c:外表面 1222d:內表面 1224:下殼 124:底板 126a:第一鍵帽 1262a:水平鍵面 1264a:鍵裙 126b:第二鍵帽 128a:第一升降機構 128b:第二升降機構 130:開關電路板 130a:第一開關 130b:第二開關 132a:第一彈性復位件 132b:第二彈性復位件 134a,134b:光源 14,14',34:多層結構 14a:周圍 142:撓性內層 1422:第一鍵帽部分 1422a:第一立體字符結構 1424:第二鍵帽部分 1424a:第二立體字符結構 1426:連接部分 143,145,147,151a,151b:黏膠層 144:撓性透光層 146:第一硬質透光蓋片 148:第二硬質透光蓋片 150:硬質框片 150a:第一通孔 150b:第二通孔 152:突出物 16:下撓性層 16a:周圍 1400:轉載膜 1402:透光膜片 1404,1408:黏著層 1406:膜片 1410:膜片 1412:膠 4:成型模具 Dv:垂直方向 Dh:水平方向 G1:空隙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一鍵盤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鍵盤之部分爆炸圖。 圖3為圖2中多層結構之爆炸圖。 圖4為圖1中鍵盤沿線X-X之剖面圖。 圖5為圖4中鍵盤於第一鍵帽被按壓後之剖面圖。 圖6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鍵盤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鍵盤沿線Y-Y之剖面圖。 圖8為圖4中按鍵結構變化例之剖面圖。 圖9為圖4中按鍵結構變化例之剖面圖。 圖10為構成圖2中多層結構之一疊層結構之截面示意圖。 圖11為構成圖2中多層結構之另一疊層結構之截面示意圖。 圖12為圖10及圖11中疊層結構黏合後之截面示意圖。 圖13為圖12中黏合後的疊層結構進行成型加工之截面示意圖。
1:鍵盤
10a,10b:按鍵結構
122a:容置空間
1222:上殼
1222a:第一窗口
1222b:第二窗口
1222c:外表面
1222d:內表面
1224:下殼
124:底板
126a:第一鍵帽
1262a:水平鍵面
1264a:鍵裙
126b:第二鍵帽
128a:第一升降機構
128b:第二升降機構
130:開關電路板
130a:第一開關
130b:第二開關
132a:第一彈性復位件
132b:第二彈性復位件
134a,134b:光源
14:多層結構
14a:周圍
142:撓性內層
1422:第一鍵帽部分
1422a:第一立體字符結構
1424:第二鍵帽部分
1424a:第二立體字符結構
1426:連接部分
143,147,151a,151b:黏膠層
144:撓性透光層
146:第一硬質透光蓋片
148:第二硬質透光蓋片
150:硬質框片
150a:第一通孔
150b:第二通孔
Dv:垂直方向
Dh:水平方向
G1:空隙

Claims (18)

  1. 一種按鍵結構,包含: 一第一開關;以及 一多層結構,設置於該第一開關之上,該多層結構包含: 一撓性內層,具有一第一鍵帽部分及自該第一鍵帽部分向外延伸之一連接部分,該第一鍵帽部分位於該第一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第一立體字符結構; 一第一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第一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第一立體字符結構;以及 一撓性透光層,覆蓋該撓性內層及該第一硬質透光蓋片。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第一鍵帽,設置於該第一開關之上、該多層結構之下,其中該第一鍵帽部分覆蓋該第一鍵帽,該第一鍵帽能沿一垂直方向朝向該第一開關移動以觸發該第一開關。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鍵帽具有一水平鍵面,該第一鍵帽部分固定設置於該水平鍵面上,該第一硬質透光蓋片於該垂直方向上於該第一鍵帽上之投影落於該水平鍵面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鍵帽具有一鍵裙,該鍵裙自該水平鍵面向下彎曲、延伸,該多層結構與該鍵裙可分開。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當該第一鍵帽未被按壓時,該第一鍵帽部分與該鍵裙間於一水平方向上有一空隙。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多層結構包含一突出物,朝向該第一開關突出,該多層結構對應該第一鍵帽部分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該突出物向下移動並觸發該第一開關。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彈性復位件,設置於該第一鍵帽部分及該第一開關之間,其中該多層結構對應該第一鍵帽部分的部分可被按壓,以使該多層結構接觸並壓擠該彈性復位件以觸發該第一開關。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連接部分圍繞該第一鍵帽部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多層結構包含一硬質框片,該硬質框片具有一第一通孔,該連接部分固定設置於該硬質框片上,該第一鍵帽部分於一垂直方向上於該硬質框片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一通孔內。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第二開關,其中該撓性內層具有一第二鍵帽部分,該連接部分連接該第一鍵帽部分及該第二鍵帽部分,該第二鍵帽部分位於該第二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第二立體字符結構,該多層結構包含一第二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第二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第二立體字符結構,該撓性透光層覆蓋該第二硬質透光蓋片,該硬質框片具有一第二通孔,該第二鍵帽部分於該垂直方向上於該硬質框片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二通孔內。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結構框架,其中該結構框架具有一第一窗口,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結構框架,該第一鍵帽部分於一垂直方向上於該結構框架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一窗口內。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按鍵結構,更包含一第二開關,其中該撓性內層具有一第二鍵帽部分,該連接部分連接該第一鍵帽部分及該第二鍵帽部分,該第二鍵帽部分位於該第二開關之上且形成一第二立體字符結構,該多層結構包含一第二硬質透光蓋片,設置於該第二鍵帽部分上且覆蓋該第二立體字符結構,該撓性透光層覆蓋該第二硬質透光蓋片,該結構框架具有一第二窗口,該第二鍵帽部分於該垂直方向上於該結構框架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二窗口內。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撓性內層由不透光材質製作。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結構,其中該第一立體字符結構為一開孔結構。
  15. 一種鍵盤,包含: 如請求項1至14其中之一請求項所述之按鍵結構;以及 一裝置殼體,承載該按鍵結構,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裝置殼體。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裝置殼體包含一上殼及一下殼,該上殼與該下殼連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開關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該上殼具有一第一窗口,該第一鍵帽部分於一垂直方向上於該上殼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一窗口內,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上殼之一外表面上。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鍵盤,更包含一下撓性層,其中該多層結構位於該上殼上方,該下撓性層位於該下殼下方,該多層結構與該下撓性層結合以包覆該裝置殼體。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裝置殼體包含一上殼及一下殼,該上殼與該下殼連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間,該第一開關設置於該容置空間內,該上殼具有一第一窗口,該第一鍵帽部分於一垂直方向上於該上殼上之投影落於該第一窗口內,該多層結構固定至該上殼之一內表面上。
TW109136369A 2020-10-21 2020-10-21 按鍵結構及鍵盤 TWI733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369A TWI733607B (zh) 2020-10-21 2020-10-21 按鍵結構及鍵盤
US17/317,889 US20220122788A1 (en) 2020-10-21 2021-05-12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keyboard therewith
US18/132,433 US20230245843A1 (en) 2020-10-21 2023-04-10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keyboard therewit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369A TWI733607B (zh) 2020-10-21 2020-10-21 按鍵結構及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3607B TWI733607B (zh) 2021-07-11
TW202217887A true TW202217887A (zh) 2022-05-01

Family

ID=7791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369A TWI733607B (zh) 2020-10-21 2020-10-21 按鍵結構及鍵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20220122788A1 (zh)
TW (1) TWI733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399B (zh) * 2022-08-26 2024-02-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3607B (zh) 2021-07-11
US20230245843A1 (en) 2023-08-03
US20220122788A1 (en)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5692B (zh) 具背光功能之鍵盤
EP2323150B1 (en) Keyboard structure
US20170069443A1 (en) Film-based housing and switch for keyboard assembly
TWI501276B (zh) 發光鍵盤裝置
US20100232861A1 (en) Protective sheet and input device
WO2012153587A1 (ja) 2段式スイッチ
TWI636475B (zh) 發光鍵盤
TWM498913U (zh) 按鍵結構及鍵盤模組
US9142370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TWI445034B (zh) 鍵盤
CN110808185A (zh) 按键模块
US20230245843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and keyboard therewith
US10020139B2 (en) Key structure
TW202009969A (zh) 鍵盤
CN114429877B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US11587744B2 (en) Keyboard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TWI604491B (zh) 鍵盤
JPH06275169A (ja) キーボードスイッチ
TW201919083A (zh) 發光鍵盤
JP5462668B2 (ja) 入力装置
TWI763537B (zh) 發光按鍵
CN113223885B (zh) 键盘及按键结构
TWI775439B (zh) 具顯示面板的按鍵結構
JP5619369B2 (ja) シートスイッチ
JP7011518B2 (ja) 操作パネ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