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6526A -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6526A
TW202216526A TW110138832A TW110138832A TW202216526A TW 202216526 A TW202216526 A TW 202216526A TW 110138832 A TW110138832 A TW 110138832A TW 110138832 A TW110138832 A TW 110138832A TW 202216526 A TW202216526 A TW 2022165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detector
information
changing device
posture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8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川優希
白井豊土
野﨑晃央
謝花聡
高山仁志
諾爾艾斯金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6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52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8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signal treatment or control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 B62J45/41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0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 B62K25/0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for front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25Stroke; Height; Displacement
    • B60G2400/252Stroke; Height; Displacement vert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08Frames for saddles; Connections between saddle frames and seat pillars; Seat pillars
    • B62J2001/085Seat pillars having mechanisms to vary seat height, independently of the cyc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4Suspensions with automatic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5Suspensions with ride-height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025/047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suspension lock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human-powered vehicle)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包含第一構件、第二構件、偵測器、及控制器。第二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移動。偵測器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位置資訊。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獲得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移動資訊。

Description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本發明相關於人力車輛(human-powered vehicle)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人力車輛包含被建構成改變騎乘者的姿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舉例而言,此種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包含高度可調整的座桿(seatpost)、懸吊裝置(suspension )、或高度可調整的把手柱(stem)。此種裝置包含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及偵測單元。第二元件可在可調整模式中相對於第一元件於特定方向移動,及在鎖定模式中相對於第一元件被定位於特定位置。偵測單元被建構成偵測第二元件相對於第一元件的位置。騎乘者的姿勢取決於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而被改變。
然而,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能會有異常狀態,例如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的過度阻力、液壓結構故障、及偵測單元故障。類似地,第二元件最好是被停止於目標位置或靠近目標位置的位置。因此,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最好是正常地操作。
依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包含第一構件、第二構件、偵測器、及控制器。第二構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移動。偵測器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位置資訊。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獲得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移動資訊。
以根據第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利用移動資訊來判定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異常狀態及/或正常地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移動資訊包含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速度資訊及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加速度資訊中之至少一者。
以根據第二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利用速度資訊及/或加速度資訊來判定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異常狀態及/或正常地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位置資訊包含第一資訊及第二資訊中之至少一者。第一資訊指示第二構件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第二資訊指示第二構件從參考位置於縱向方向的移動距離。
以根據第三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利用第一資訊及/或第二資訊來判定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異常狀態及/或正常地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三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第二資訊計算移動資訊。
以根據第四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第二構件的移動距離計算移動資訊。
依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偵測器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絕對位置的位置資訊。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絕對位置計算移動資訊。
以根據第五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第二構件的絕對位置計算移動資訊。
依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判定偵測器的故障及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至少一者。
以根據第六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辨識偵測器的故障及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六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與預定值比較,以判定偵測器的故障及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
以根據第七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移動資訊判定偵測器的故障及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七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低於預定值,則將偵測器的故障及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通報給使用者。
以根據第八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讓使用者知道偵測器的故障及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
依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液壓結構。液壓結構具有鎖定狀態及可調整狀態,其中在鎖定狀態中,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被鎖定,而在可調整狀態中,第二構件可相對於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移動。控制器被建構成判定液壓結構的故障。
以根據第九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辨識液壓結構的故障。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九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於鎖定狀態中是在預定範圍內,則斷定液壓結構故障。
以根據第十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移動資訊判定液壓結構的故障。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十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於鎖定狀態中是在預定範圍內,則通報使用者液壓結構的故障。
以根據第十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讓使用者知道液壓結構的故障。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致動器。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控制致動器。
以根據第十二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根據移動資訊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十二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液壓結構。液壓結構具有鎖定狀態及可調整狀態,其中在鎖定狀態中,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被鎖定,而在可調整狀態中,第二構件可相對於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移動。致動器被建構成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在鎖定狀態與可調整狀態之間改變。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判定致動器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定時(timing)。
以根據第十三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移動資訊正常地操作液壓結構。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十三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計算致動器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
以根據第十四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移動資訊獲得致動器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此可使第二構件根據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移動狀態停止於目標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移動資訊包含第二構件相對於第一構件的速度資訊。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速度資訊計算致動器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
以根據第十五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使用速度資訊獲得致動器將液壓結構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此可使第二構件根據第二構件的速度停止於目標位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構件及第二構件中之一者被建構成被設置於人力車輛的車架。
以根據第十六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安裝於人力車輛的車架。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十六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構件包含第一管件,且第二構件包含第二管件,第一管件與第二管件被伸縮式地(telescopically)配置。
以根據第十七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結構應用於被伸縮式地配置的第一管件及第二管件。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高度可調整的座桿,此高度可調整的座桿包含所述的第一構件、所述的第二構件、所述的偵測器、及所述的控制器。
以根據第十八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結構應用於高度可調整的座桿。
依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懸吊裝置,此懸吊裝置包含所述的第一構件、所述的第二構件、所述的偵測器、及所述的控制器。
以根據第十九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可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結構應用於懸吊裝置。
依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控制系統包含根據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被建構成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操作裝置。
以根據第二十方面的控制系統,可經由操作裝置控制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如在圖1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控制系統10包含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操作裝置13。操作裝置13被建構成操作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操作裝置13被建構成接收使用者輸入U。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建構成回應由操作裝置13接收到的使用者輸入U而移動。
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延伸。第二構件16於縱向方向D1延伸。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可於縱向方向D1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構件14包含第一管件14T,且第二構件16包含第二管件16T。第一管件14T與第二管件16T被伸縮式地(telescopically)配置。第二管件16T被可移動地耦接於第一管件14T。第二管件16T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管件14T內。但是,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的每一個可具有管狀形狀以外的其他形狀。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鞍座安裝結構MS,以將鞍座(saddle)固定地安裝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一者。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一者被建構成被設置於人力車輛2的車架2A。在此實施例中,鞍座安裝結構MS被附接於第二構件16以將鞍座固定地安裝於第二構件16。第一構件14被建構成被設置於人力車輛2的車架2A。但是,鞍座安裝結構MS可被附接於第一構件14以將鞍座固定地安裝於第一構件14。在此種實施例中,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被設置於人力車輛2的車架2A。
如在圖2中所見的,第一構件14包含第一端部14A及第一附加端部14B。第一構件14從第一端部14A於縱向方向D1延伸至第一附加端部14B。第二構件16包含第二端部16A及第二附加端部16B。第二構件16從第二端部16A於縱向方向D1延伸至第二附加端部16B。第一構件14的第一端部14A在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安裝於車架2A的狀態中被設置於第一附加端部14B的上方。第二構件16的第二端部16A在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安裝於車架2A的狀態中被設置於第二附加端部16B的上方。因此,第一端部14A也可被稱為第一構件14的上端部。第二端部16A也可被稱為第二構件16的上端部。鞍座安裝結構MS被附接於第二構件16的第二端部16A。但是,鞍座安裝結構MS可被附接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其他部件。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具有可移動範圍MR。舉例而言,可移動範圍MR是根據第二構件16的第二端部16A而被界定。可移動範圍MR為第二構件16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的範圍。可移動範圍MR包含第一機械極限ML1及第二機械極限ML2。可移動範圍MR是於縱向方向D1被界定在第一機械極限ML1與第二機械極限ML2之間。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第一止動件ST11、第一接收構件ST12、第二止動件ST21、及第二接收構件ST22。第一止動件ST11被固定於第二構件16的第二附加端部16B。第一接收構件ST12被固定於第一構件14的第一附加端部14B。第二止動件ST21被附接於第一構件14的第一管件14T。第二接收構件ST22被附接於第二構件16的第二管件16T。
第二構件16在第一止動件ST11與第一接收構件ST12接觸的狀態中處於第一機械極限ML1。第二構件16在第二止動件ST21與第二接收構件ST22接觸的狀態中處於第二機械極限ML2。第一止動件ST11與第一接收構件ST12界定第一機械極限ML1。第二止動件ST21與第二接收構件ST22界定第二機械極限ML2。
如在圖3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第一液壓容室C1、第二液壓容室C2、及閥構件17。第二液壓容室C2被建構成與第一液壓容室C1流體連通。閥構件17被建構成控制第一液壓容室C1與第二液壓容室C2之間的流體連通。在此實施例中,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液壓結構18。液壓結構18包含第一液壓容室C1、第二液壓容室C2、及閥構件17。
液壓結構18包含通道PW。通道PW被設置在第一液壓容室C1與第二液壓容室C2之間。閥構件17被建構成將液壓結構18的流體連通狀態在閥構件17關閉通道PW的關閉狀態與閥構件17打開通道PW的打開狀態之間改變。第一液壓容室C1及第二液壓容室C2內充填有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例如,油)。
液壓結構18包含閥結構21。閥構件17可相對於閥結構21於縱向方向D1在關閉位置P10與打開位置P11之間移動。液壓結構18在閥構件17處於關閉位置P10時處於關閉狀態。液壓結構18在閥構件17處於打開位置P11時處於打開狀態。
液壓結構18具有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被鎖定的鎖定狀態。液壓結構18具有第二構件16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的可調整狀態。液壓結構18在液壓結構18處於關閉狀態時處於鎖定狀態。液壓結構18在液壓結構18處於打開狀態時處於可調整狀態。
第一構件14包含附接於第一管件14T的帽蓋結構14C。帽蓋結構14C包含第二止動件ST21。第二構件16包含附接於第二管件16T的多個鍵16K。此多個鍵16K在圓周上被配置於規則間隔處。所述的多個鍵16K包含第二接收構件ST22。第一構件14包含於縱向方向D1延伸的多個導槽14G。鍵16K被配置於導槽14G內以限制第二構件16不能相對於第一構件14轉動。
如在圖4中所見的,液壓結構18包含第一支座22及第一內管24。第一支座22被固定於第一構件14的第一附加端部14B。第一內管24被固定於第一支座22且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內。第一內管24從第一支座22於縱向方向D1延伸。第一支座22包含第一接收構件ST12。
如在圖3中所見的,閥結構21被固定於第一內管24的端部。閥結構21包含內部空腔21A。第一內管24包含空腔24A。閥構件17被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腔21A及空腔24A內。閥構件17與閥結構21於內部空腔21A內界定閥容室C3。
如在圖5中所見的,液壓結構18包含第二支座28、中間支座30、及第二內管32。第二支座28被固定於第二構件16的第二端部16A。第二支座28是與鞍座安裝結構MS成整體地被設置且將鞍座安裝結構MS耦接於第二構件16。中間支座30被固定於第二構件16的第二附加端部16B。第二內管32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內且被設置在第二支座28與中間支座30之間。第二支座28及中間支座30被固定於第二構件16以將第二內管32固持於第二構件16內。第二構件16、第二內管32、第二支座28、與中間支座30界定內部空間33。中間支座30包含第一止動件ST11。
液壓結構18包含浮動活塞34。浮動活塞34被可移動地設置於內部空間33內,以將內部空間33分割成第二液壓容室C2及偏壓容室C4。偏壓容室C4內充填有可壓縮流體(例如,氣體,諸如空氣),以產生偏壓力而加長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可壓縮流體在第二構件16處於第一機械極限ML1及第二機械極限ML2(見例如圖2)的每一個的狀態中於偏壓容室C4內被壓縮以產生偏壓力。由偏壓容室C4所產生的偏壓力將第二構件16朝向第二機械極限ML2偏壓。
如在圖3中所見的,中間支座30包含支座開口30A。第一內管24延伸通過支座開口30A。閥結構21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內管32的空腔32A內。閥結構21與第二內管32的內周邊表面32B可滑動地接觸。如在圖5中所見的,閥結構21、第二內管32、及第二支座28於第二內管32內界定第一液壓容室C1。
如在圖3中所見的,第一內管24、閥結構21、第二內管32、及中間支座30界定第一中間容室C5及第二中間容室C6。第一液壓容室C1經由至少一個孔與閥容室C3連通。閥容室C3被建構成經由至少一個孔與第一中間容室C5連通。第一中間容室C5經由至少一個孔與第二中間容室C6連通。第二中間容室C6經由至少一個孔與第二液壓容室C2連通。通道PW包含閥容室C3、第一中間容室C5、第二中間容室C6、及所述的多個孔。
閥結構21包含閥底座21B及閥座21C。閥座21C被附接於閥底座21B成為可與閥構件17接觸。閥構件17在閥構件17處於關閉位置P10的關閉狀態中與閥座21C接觸以關閉通道PW。閥構件17在閥構件17處於打開位置P11的打開狀態中與閥座21C間隔開以打開通道PW。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偏壓構件36,以將閥構件17朝向關閉位置P10偏壓。偏壓構件36被設置於第一內管24內。舉例而言,偏壓構件36包含彈簧。
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在閥構件17關閉通道PW的關閉狀態中不在第一液壓容室C1與第二液壓容室C2之間流動。因此,在關閉狀態中,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於縱向方向D1相對於彼此被固定地定位。
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可在閥構件17打開通道PW的打開狀態中經由通道PW在第一液壓容室C1與第二液壓容室C2之間流動。舉例而言,當騎乘者的重量於打開狀態中施加於第二構件16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從第一液壓容室C1經由通道PW流至第二液壓容室C2。因此,浮動活塞34被相對於第一構件14壓向偏壓容室C4,因而在所述的可壓縮流體在偏壓容室C4內被壓縮的情況下增大第二液壓容室C2的體積。此在騎乘者的重量施加於第二構件16的情況下抵抗偏壓容室C4的偏壓力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向下移動,因而容許騎乘者在打開狀態中使用騎乘者的重量降低鞍座。
在偏壓容室C4內被壓縮的可壓縮流體偏壓第二構件16,以使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向上移動且將浮動活塞34於縱向方向D1向下移動。當騎乘者的重量於打開狀態中從第二構件16釋放時,所述的實質上不可壓縮的流體由於偏壓容室C4的偏壓力而從第二液壓容室C2經由通道PW流至第一液壓容室C1。此在騎乘者的重量從第二構件16釋放的情況下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向上移動,因而容許騎乘者在打開狀態中藉著釋放騎乘者的重量而升高鞍座。
如在圖6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凸輪從動件40。凸輪從動件40被耦接於閥構件17以移動閥構件17。在此實施例中,凸輪從動件40被與閥構件17的至少一部份成整體地設置在一起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但是,凸輪從動件40可為與閥構件17分開的構件。
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凸輪構件42。凸輪構件42可繞旋轉軸線A1旋轉以於移動方向D2引導凸輪從動件40。因此,凸輪構件42可繞旋轉軸線A1旋轉以將閥構件17於移動方向D2移動。凸輪構件42可繞旋轉軸線A1旋轉以將閥構件17於移動方向D2在關閉位置P10(見例如圖3)與打開位置P11(見例如3)之間移動。凸輪構件42包含引導表面42A,此引導表面42A被建構成回應凸輪構件42的旋轉而於移動方向D2引導凸輪從動件40。
在此實施例中,移動方向D2是沿著縱向方向D1被界定。移動方向D2係平行於縱向方向D1被界定。但是,移動方向D2可不平行於縱向方向D1。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致動器44。致動器44被建構成將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一者相對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另一者移動。致動器44被建構成使第一管件14T及第二管件16T中之一者可相對於第一管件14T及第二管件16T中之另一者移動。致動器44被建構成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在鎖定狀態與可調整狀態(見例如圖3)之間改變。致動器44被建構成將閥構件17於移動方向D2在關閉位置P10(見例如圖3)與打開位置P11(見例如圖3)之間移動。致動器44被建構成旋轉凸輪構件42以將閥構件17於移動方向D2在關閉位置P10(見例如圖3)與打開位置P11(見例如圖3)之間移動。致動器44被建構成將閥構件17保持於關閉位置P10(見例如圖3)及打開位置P11(見例如圖3)的每一個。如此,致動器44被建構成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在鎖定狀態與可調整狀態之間改變。致動器44被建構成保持鎖定狀態及可調整狀態的每一個。
致動器44包含液壓裝置、氣動(pneumatic)裝置、電馬達、電磁線圈(solenoid)、形狀記憶合金、及壓電(piezoelectric)元件中之至少一者。在此實施例中,致動器44包含被建構成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的馬達。但是,致動器44可不包含馬達而包含或是除馬達之外還包含液壓裝置、氣動裝置、電磁線圈、形狀記憶合金、及壓電元件中之至少一者。
致動器44包含可繞致動旋轉軸線A2旋轉的輸出軸46。致動器44包含馬達48及齒輪減速器50。馬達48被建構成將輸出軸46繞致動旋轉軸線A2旋轉。輸出軸46被耦接於馬達48的轉子。齒輪減速器50被建構成與輸出軸46的旋轉速率相比減小凸輪構件42的旋轉速率。馬達48的例子包括直流電馬達及步進馬達(stepper motor)。
如在圖7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控制器52。控制器52被建構成回應傳輸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而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一者相對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另一者移動。控制器52被建構成回應傳輸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而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控制器52被建構成回應傳輸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而控制致動器44以旋轉凸輪構件42。
控制器52包含處理器52P、記憶體52M、電路板52C、及系統匯流排52B。處理器52P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及記憶體控制器。記憶體52M被電連接於處理器52P。記憶體52M包含僅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ROM包含非過渡性(non-transitory)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RAM包含過渡性(transitory)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記憶體52M包含多個儲存區域,而每一個儲存區域具有於ROM及RAM中的位址。處理器52P控制記憶體52M以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52M的儲存區域及從記憶體52M的儲存區域讀取資料。處理器52P及記憶體52M被電安裝在電路板52C上。處理器52P及記憶體52M被電連接於系統匯流排52B。記憶體52M(例如,ROM)儲存程式。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52P內,且因而使控制器52的組態(configuration)及/或演算法(algorithm)被執行。
在此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3包含使用者介面13A。使用者介面13A被建構成接收使用者輸入U。使用者介面13A包含被建構成回應使用者輸入U而被啟動的電開關SW。舉例而言,使用者介面13A包含按鈕開關。但是,使用者介面13A可包含其他使用者介面。
操作裝置13包含訊號控制器54。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回應使用者輸入U而產生控制訊號CS。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在電開關SW被按壓時產生控制訊號CS。訊號控制器54包含處理器54P、記憶體54M、電路板54C、及匯流排54B。處理器54P及記憶體54M被電安裝在電路板54C上。處理器54P包含CPU及記憶體控制器。記憶體54M被電連接於處理器54P。記憶體54M包含ROM及RAM。記憶體54M包含多個儲存區域,而每一個儲存區域具有於ROM及RAM中的位址。處理器54P控制記憶體54M以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54M的儲存區域及從記憶體54M的儲存區域讀取資料。電路板54C及使用者介面13A被電連接於匯流排54B。使用者介面13A是以匯流排54B及電路板54C而被電連接於處理器54P及記憶體54M。記憶體54M(例如,ROM)儲存程式。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54P內,且因而使訊號控制器54的組態及/或演算法被執行。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無線通訊器WC1。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與其他無線通訊器無線通訊。操作裝置13包含被建構成與其他無線通訊器無線通訊的附加無線通訊器WC2。控制器52被建構成被連接於無線通訊器WC1以與附加無線通訊器WC2無線通訊。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被連接於附加無線通訊器WC2以與無線通訊器WC1無線通訊。附加無線通訊器WC2被建構成經由無線通訊頻道傳輸由訊號控制器54所產生的控制訊號CS。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經由所述的無線通訊頻道接收來自附加無線通訊器WC2的控制訊號CS。
無線通訊器WC1被電安裝在控制器52的電路板52C上。無線通訊器WC1經由電路板52C及系統匯流排52B而被電連接於處理器52P及記憶體52M。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將傳輸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傳輸至控制器52。無線通訊器WC1包含訊號傳輸電路、訊號接收電路、及天線。附加無線通訊器WC2包含訊號傳輸電路、訊號接收電路、及天線。因此,無線通訊器WC1也可被稱為無線通訊電路或電路系統。附加無線通訊器WC2具有與無線通訊器WC1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附加無線通訊器WC2也可被稱為附加無線通訊電路或電路系統。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通報裝置56。通報裝置56被建構成將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相關的資訊通報使用者。通報裝置56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控制器52及無線通訊器WC1。通報裝置56被電安裝在電路板52C上。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相關的資訊的例子包括無線通訊器WC1的通訊狀態。
在此實施例中,通報裝置56包含發光單元,此發光單元被建構成發射指示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有關的資訊的光。發光單元包含發光二極體(LED)。但是,通報裝置56可不包含發光單元而包含或是除發光單元外還包含其他裝置。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電源PS1。電源PS1被建構成供應電力至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電源PS1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致動器44、控制器52、無線通訊器WC1、及通報裝置56。電源PS1被建構成供應電力至致動器44、控制器52、無線通訊器WC1、及通報裝置56。
操作裝置13包含電源PS2。電源PS2被建構成供應電力至訊號控制器54及附加無線通訊器WC2。電源PS2被建構成被電連接於訊號控制器54及附加無線通訊器WC2。
控制系統10包含電源PS3及電力佈線結構WS。電源PS3被建構成經由電力佈線結構WS而供應電力至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操作裝置13。電源PS1、PS2、及PS3的例子包括一次電池(primary battery)及二次電池(secondary battery)。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有線通訊器WD1及連接埠CP1。有線通訊器WD1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而與其他有線通訊器通訊。連接埠CP1被建構成與電力佈線結構WS所包含的電纜線EC1電連接。連接埠CP1被建構成經由電纜線EC1接收來自電源PS3的電力。
操作裝置13包含附加有線通訊器WD2及附加連接埠CP2。附加有線通訊器WD2被建構成經由有線通訊頻道而與其他有線通訊器通訊。附加連接埠CP2被建構成與電力佈線結構WS所包含的附加電纜線EC2電連接。有線通訊器WD1被建構成經由由電纜線EC1及附加電纜線EC2所構成的有線通訊頻道而與附加有線通訊器WD2通訊。附加連接埠CP2被建構成經由附加電纜線EC2接收來自電源PS3的電力。
有線通訊器WD1與附加有線通訊器WD2被建構成使用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技術而彼此通訊。電力佈線結構WS包含被可拆卸地連接於由多個通訊介面所形成的串聯匯流排(serial bus)的接地線及電壓線。電力從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操作裝置13經由電壓線被供應。在此實施例中,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操作裝置13二者可都是使用電力線通訊技術而經由電壓線彼此通訊。
電力線通訊(PLC)是在也同時被用於至電組件的電力傳輸或電力分佈的導體上載運資料。PLC使用獨特的識別資訊,例如被指定給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操作裝置13的每一個的獨特的識別符(identifier)。根據此獨特的識別資訊,有線通訊器WD1及附加有線通訊器WD2的每一個可在經由電力佈線結構WS所包含的電纜線被傳送的多個控制訊號中辨識出自身所必需的控制訊號。
如果有線通訊器WD1經由電力佈線結構WS而被電連接於附加有線通訊器WD2,則控制器52被建構成經由電力佈線結構WS及有線通訊器WD1接收來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而不用無線通訊器WC1。如果有線通訊器WD1未經由電力佈線結構WS被電連接於附加有線通訊器WD2,則控制器52被建構成經由無線通訊器WC1而無線接收來自操作裝置13的控制訊號CS。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建構成經由無線通訊頻道及有線通訊頻道的每一個與操作裝置13通訊。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建構成使得無線通訊頻道及有線通訊頻道中之一者可比無線通訊頻道及有線通訊頻道中之另一者被優先使用。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無線通訊器WC1及有線通訊器WD1中之一者可從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被省略。
致動器44包含位置感測器44S、馬達驅動器44D、及附加電路板44C。馬達驅動器44D及有線通訊器WD1被電安裝在附加電路板44C上。馬達48經由附加電路板44C而被電連接於位置感測器44S及馬達驅動器44D。位置感測器44S被建構成感測凸輪構件42的旋轉角度。位置感測器44S的例子包括電位計(potentiometer)及旋轉編碼器(rotary encoder)。在此實施例中,位置感測器44S被建構成感測凸輪構件42的絕對旋轉位置。馬達驅動器44D被建構成根據控制訊號CS及由位置感測器44S所感測到的絕對旋轉位置而控制馬達48。
致動器44的附加電路板44C被電連接於控制器52的電路板52C。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中間佈線結構58。致動器44的附加電路板44C是以中間佈線結構58而被電連接於控制器52的電路板52C。
如在圖1中所見的,中間佈線結構58於縱向方向D1延伸。如在圖4中所見的,第一構件14包含於縱向方向D1延伸的溝槽14H。中間佈線結構58被設置於溝槽14H內。
如在圖7中所見的,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控制訊號CS及額外資訊而產生打開命令CM1。馬達驅動器44D被建構成回應打開命令CM1而控制馬達48,以將閥構件17從關閉位置P10移動至打開位置P11。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控制訊號CS及額外資訊而產生關閉命令CM2。馬達驅動器44D被建構成回應關閉命令CM2而控制馬達48,以將閥構件17從打開位置P11移動至關閉位置P11。
如在圖2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偵測器59。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位置資訊FP。位置資訊FP包含第一資訊F1及第二資訊F3中之至少一者。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第二資訊F3指示第二構件16從參考位置RP於縱向方向D1的移動距離MD。
在此實施例中,位置資訊FP包含第一資訊F1、第二資訊F3、及第一附加資訊F2。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但是,第一附加資訊F2可從位置資訊FP被省略。第一資訊F1及第二資訊F3中之一者可從位置資訊FP被省略。
偵測器59包含第一偵測器60。第一偵測器60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控制器52被建構成儲存參考絕對位置AP1。在此實施例中,參考絕對位置AP1實質上與第一機械極限ML1重合。但是,參考絕對位置AP1可偏離第一機械極限ML1。
偵測器59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器62。第一附加偵測器62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於縱向方向D1與參考絕對位置AP1間隔開。控制器52被建構成儲存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在此實施例中,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實質上與第二機械極限ML2重合。但是,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可偏離第二機械極限ML2。
偵測器59包含第二偵測器64。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從參考位置RP於縱向方向D1的移動距離MD的第二資訊F3。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偵測第二構件16每單位時間T1(例如,100毫秒(msec))的移動距離MD1。移動距離MD為從第二構件16處於參考位置RP的定時起被偵測的多個移動距離MD1的總計。控制器52被建構成儲存第二資訊F3及參考位置RP。控制器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儲存最新的移動距離MD1。參考位置RP可為參考絕對位置AP1及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中之一者。
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除了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外還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方向。亦即,第二資訊F3指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一移動方向D31。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參考絕對位置AP1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二移動方向D32。第二移動方向D32為第一移動方向D31的相反方向。第一移動方向D31及第二移動方向D32平行於縱向方向D1。
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64偵測到第一移動方向D31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正值。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64偵測到第二移動方向D32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負值。如此,第一移動方向D31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的正方向。第二移動方向D32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的負方向。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藉著累計(integrating)偵測到的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正值及/或負值)直到第二資訊F3被重設(reset)為零而獲得第二資訊F3。移動方向與正或負值之間的關係可藉著例如設定而被改變。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二資訊F3及參考位置RP而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目前位置CP。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第二資訊F3添加於參考位置RP以獲得目前位置CP。控制器52被建構成儲存計算所得的目前位置CP。
如在圖8中所見的,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FP而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資訊FM。移動資訊FM包含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速度資訊FV及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加速度資訊FA中之至少一者。在此實施例中,移動資訊FM包含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速度資訊FV。移動資訊FM包含加速度資訊FA。但是,移動資訊FM可只包含速度資訊FV及加速度資訊FA中之一者。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二資訊F3計算移動資訊FM。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二構件16從參考位置RP於縱向方向D1的移動距離MD計算移動資訊FM。控制器52被建構成添加每單位時間T1週期性地偵測到的移動距離MD1以獲得距參考位置RP的移動距離MD。
控制器52被建構成藉著將移動距離MD1的絕對值除以單位時間T1(例如,100msec)而週期性地獲得速度資訊FV。亦即,速度資訊FV指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速度。控制器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儲存最新的速度資訊FV。
控制器52被建構成藉著將速度資訊FV相對於時間微分(differentiating)而週期性地獲得加速度資訊FA。亦即,加速度資訊FA指示第二構件16的加速度。控制器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儲存最新的加速度資訊FA。
如在圖8中所見的,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資訊F1而將參考絕對位置AP1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參考絕對位置AP1的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將參考絕對位置AP1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二構件16處於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斷定(conclude)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二構件16處於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將參考絕對位置AP1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參考絕對位置AP1係處於預定範圍R1的末端。但是,參考絕對位置AP1可被界定於預定範圍R1的末端以外的其他位置。預定範圍R1可被界定成為只有參考絕對位置AP1。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資訊F1重設第二資訊F3。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參考絕對位置AP1的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重設第二資訊F3。參考絕對位置AP1被設置於預定範圍R1內。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將第二資訊F3重設為零。如此,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參考絕對位置AP1的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則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第二資訊F3添加於參考絕對位置AP1以獲得目前位置CP。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附加資訊F2將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將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附加預定範圍R2於縱向方向D1與預定範圍R1間隔開。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二構件16處於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斷定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二構件16處於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將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係處於附加預定範圍R2的末端。但是,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可被界定於附加預定範圍R2的末端以外的其他位置。附加預定範圍R2可被界定成為只有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附加資訊F2重設第二資訊F3。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重設第二資訊F3。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被設置於附加預定範圍R2內。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將第二資訊F3重設為零。如此,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則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第二資訊F3添加於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以獲得目前位置CP。
可移動範圍MR包含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而控制器52被建構成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停止於該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控制器52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到達該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中的一個位置時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停止。參考絕對位置AP1、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及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於縱向方向D1以規則間隔被配置。停止位置SP1至SP9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
如在圖1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第一偵測對象70。第一偵測對象7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偵測器60被建構成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第一偵測器60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一偵測對象70的情況下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6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偵測對象70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偵測對象70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偵測器60及第一偵測對象70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其他部份。第一偵測器60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9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附加偵測器62被建構成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第一附加偵測器62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情況下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附加偵測器6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其他部份。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1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進一步包含第二偵測對象74。第二偵測對象7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二偵測器64被建構成偵測第二偵測對象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第二偵測器64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二偵測對象74的情況下偵測第二偵測對象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偵測器6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二偵測對象74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二偵測對象74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二偵測器64及第二偵測對象74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其他部份。第二偵測器64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10中所見的,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60與第二偵測器64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第一偵測器60、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及第二偵測器64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但是,第一偵測器60、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及第二偵測器64中之至少一者可為與另一者分開的單元。
第一偵測器60、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及第二偵測器64構成光學感測器。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偵測器59的例子包括光學追蹤感測器。偵測器59包含光發射器76A及光接收器76B。光發射器76A被建構成對第二構件16發射光。舉例而言,光發射器76A包含被建構成發射雷射光的雷射單元。光接收器76B被建構成接收由第一偵測對象70(見例如圖9)、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及第二偵測對象74中之一者所反射的光。光接收器76B被建構成根據由第一偵測對象70(見例如圖9)、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及第二偵測對象74中之一者所反射的光而週期性地產生影像資料。光接收器76B被建構成週期性比較影像資料以獲得第二構件16每單位時間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舉例而言,光接收器76B包含影像感測器及影像處理器。影像感測器被建構成將光轉換成訊號。影像處理器被建構成將影像感測器的訊號轉換成影像資料,且比較影像資料以獲得第二構件16每單位時間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影像感測器的例子包括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及CCD(電荷耦合裝置)影像感測器。控制器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從光接收器76B接收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
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包含被安裝於第一構件14的安裝構件77。安裝構件77被固定於第一構件14的外周邊表面。安裝構件77包含凹部77A。第一偵測器60、第一附加偵測器62、第二偵測器64、控制器52、無線通訊器WC1、及通道裝置56被設置於安裝構件77的凹部77A內。電路板52C被固定於安裝構件77。
第一構件14包含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的徑向外側的第一開口14D。安裝構件77包含第二開口77B。第二開口77B將凹部77A連接於第一開口14D。從光發射器76A發射的光通過第二開口77B及第一開口14D。由第一偵測對象70、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及第二偵測對象74中之一者所反射的光通過第一開口14D及第二開口77B。
如在圖9中所見的,舉例而言,第一偵測對象70包含第一圖案以使得光接收器76B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包含第一附加圖案以使得光接收器76B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舉例而言,第一偵測對象70的第一圖案與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第一附加圖案不同。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對象70的第一圖案包含被建構成不反射從光發射器76A發射的光的低反射部。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第一附加圖案包含被建構成不反射從光發射器76A發射的光的低反射部。第一偵測對象70的低反射部具有與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低反射部的反射率不同的反射率。如此,光接收器76B被建構成分開地偵測第一資訊F1及第一附加資訊F2的每一個。
第二偵測對象74包含第二圖案以使得光接收器76B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第二偵測對象74的第二圖案不同於第一偵測對象70的第一圖案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第一附加圖案。第二偵測對象74的反射率高於第一偵測對象70的反射率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反射率。光接收器76B被建構成根據基於由第二偵測對象74所反射的光週期性地產生的影像之間的差異而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
如在圖11至15中所見的,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偵測器59的故障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至少一者。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液壓結構18的故障。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FM與預定值比較,以判定偵測器59的故障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至少一者。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低於預定值,則將偵測器59的故障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通報給使用者。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偵測器59的故障及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異常移動。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FM與預定值比較以判定偵測器59的故障。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移動資訊FM與預定值比較以判定第二構件16的異常移動。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低於預定值,則將偵測器59的故障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通報給使用者。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執行偵測器故障判定(圖11中的步驟S40)。在偵測器故障判定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第一偵測器60是否正常地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且/或第一附加偵測器62是否正常地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舉例而言,如果第一偵測對象70變髒且/或被至少部份地移除,則第一偵測器60可能無法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如果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變髒且/或被至少部份地移除,則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可能無法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加速度資訊FA判定第一偵測器60是否正常地第一偵測對象70。
當第二構件16到達相應於第一偵測對象70的第一機械極限ML1(見例如圖8)時,第二構件16停止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因此,當第二構件16到達第一機械極限ML1時,速度資訊FV及加速度資訊FA幾乎為零。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加速度資訊FA等於或高於預定值FA0,則斷定第一偵測器60可正常地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加速度資訊FA低於預定值FA0,則斷定第一偵測器60無法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
如同第一偵測器60,當第二構件16到達相應於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第二機械極限ML2(見例如圖8)時,第二構件16停止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因此,當第二構件16到達第二機械極限ML2時,速度資訊FV及加速度資訊FA幾乎為零。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加速度資訊FA等於或高於預定值FA0,則斷定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可正常地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加速度資訊FA低於預定值FA0,則斷定第一附加偵測器62無法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FM控制致動器44。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控制器52斷定第一偵測器60無法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則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控制器52斷定第一附加偵測器62無法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則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執行阻力情況判定(圖11及14中的步驟S30)。在阻力情況判定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是否存在異常相對移動。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當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相對移動時在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所發生的阻力是否超過預定位準。舉例而言,當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在液壓結構18的內部壓力減小及/或外來物質附著於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的密封部份的狀態中於縱向方向D1相對移動時,阻力會超過預定位準。如果阻力在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時超過預定位準,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速度資訊FV會變低。因此,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速度資訊FV判定阻力是否超過預定位準。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速度資訊FV等於或高於預定值FVMAX0,則斷定阻力不超過預定位準。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速度資訊FV低於預定值FVMAX0,則斷定阻力超過預定位準。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執行液壓結構故障判定(圖12及15中的步驟S50)。在液壓結構故障判定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判定空氣是否於第一液壓容室C1、第二液壓容室C2、閥容室C3、第一中間容室C5、及第二中間容室C6(見例如圖3)中之至少一者內。如果有空氣於第一液壓容室C1、第二液壓容室C2、閥容室C3、第一中間容室C5、及第二中間容室C6中之至少一者內,則此空氣會作用成為彈簧而甚至是在液壓結構18處於鎖定狀態時也會造成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相對移動。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鎖定狀態中的速度資訊FV判定液壓結構18是否處於此種情況。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於鎖定狀態中等於或低於預定值FV0,則斷定液壓結構18正常地作用。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速度資訊FV於鎖定狀態中等於或低於預定值FV0,則斷定沒有空氣於所述的多個液壓容室中之至少一者內。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於鎖定狀態中是在預定範圍內,則斷定液壓結構18故障。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於鎖定狀態中大於預定值FV0,則斷定液壓結構18故障。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速度資訊FV於鎖定狀態中高於預定值FV0,則斷定有空氣於所述的多個液壓容室中之至少一者內。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將偵測器故障判定、阻力情況判定、及液壓結構故障判定的結果通報使用者。明確地說,通報裝置56被建構成將阻力情況判定、偵測器故障判定、及液壓結構故障判定的結果通報使用者。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阻力情況判定、偵測器故障判定、及液壓結構故障判定的判定結果控制通報裝置56,以將阻力情況判定、偵測器故障判定、及液壓結構故障判定的結果通報使用者。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第一偵測器60可正常地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且/或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可正常地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時保持通報裝置56關閉。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第一偵測器60可能無法偵測第一偵測對象70且/或第一附加偵測器62可能無法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時控制通報裝置56以發射第一光。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阻力不超過預定位準時保持通報裝置56關閉。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阻力超過預定位準時控制通報裝置56以發射第二光。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沒有空氣於液壓結構18的所述的多個液壓容室中之至少一者內時保持通報裝置56關閉。控制器52被建構成在控制器52斷定有空氣於液壓結構18的所述的多個液壓容室中之至少一者內時控制通報裝置56以發射第三光。亦即,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於鎖定狀態中是在預定範圍內,則對使用者通報液壓結構18故障。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移動資訊FM於鎖定狀態中大於預定值FV0,則對使用者通報液壓結構18故障。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光、第二光、及第三光具有彼此不同的方式(例如,不同顏色、不同閃光型態等)。但是,第一光、第二光、及第三光中之至少一者可具有與第一光、第二光、及第三光中之另一者相同的方式。
控制器52被建構成執行制動點(braking-point)判定(圖12中的步驟S60)。在制動點判定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FM判定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定時(timing)。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移動資訊FM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速度資訊FV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
在此實施例中,控制器52被建構成從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見例如圖8)選擇於第一移動方向D31最靠近目前位置CP的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控制器52被建構成從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選擇於第二移動方向D32最靠近目前位置CP的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舉例而言,控制器52被建構成藉著從目前位置CP減去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的每一個停止位置而計算在目前位置CP與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的每一個停止位置之間的距離。控制器52被建構成選擇相應於由控制器52所計算的多個距離中的最大正值的停止位置成為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控制器52被建構成選擇相應於由控制器52所計算的多個距離中的最小負值的停止位置成為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
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或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及速度資訊FV而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位置。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及速度資訊FV而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第一制動位置BP1(見例如圖8)。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及速度資訊FV而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第二制動位置BP2(見例如圖8)。
控制器52被建構成計算第二構件16從致動器44開始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開始定時至液壓結構18的狀態被完全改變至鎖定狀態的完成定時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的制動距離。控制器52被建構成儲存界定開始定時至完成定時的時滯(time lag)。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速度資訊FV及時滯而計算第二構件16從開始定時至完成定時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一移動方向D31移動的第一制動距離BD1(見例如圖8)。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速度資訊FV及時滯而計算第二構件16從開始定時至完成定時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二移動方向D32移動的第二制動距離BD2(見例如圖8)。
控制器52被建構成藉著從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減去第一制動距離BD1而獲得第一制動位置BP1。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液壓結構18處於可調整狀態且第二構件16正於第一移動方向D31移動,則當目前位置CP為第一制動位置BP1時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如此,第二構件16可被停止於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或是停止於靠近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的位置,甚至是在制動距離取決於第二構件16的速度有變化時。
控制器52被建構成藉著從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減去第二制動距離BD2而獲得第二制動位置BP2。控制器52被建構成如果液壓結構18處於可調整狀態且第二構件16正於第二移動方向D32移動,則當目前位置CP為第二制動位置BP2時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如此,第二構件16可被停止於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或是停止於靠近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的位置,甚至是在制動距離取決於第二構件16的速度有變化時。
以下參考圖11至15敘述由控制器52所執行的控制。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控制器52判定是否接收到控制訊號CS(步驟S1)。如果控制器52斷定未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52保持監視控制訊號CS(步驟S1)。如果控制器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位置資訊FP(步驟S1及步驟S2)。明確地說,如果控制器525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第一資訊F1、第一附加資訊F2、及第二資訊F3。控制器52根據參考位置RP及第二資訊F3開始計算目前位置CP(步驟S3)。明確地說,控制器52將第二資訊F3添加於參考位置RP以獲得目前位置CP。
另外,如果控制器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步驟S1及步驟S20)。明確地說,如果控制器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速度資訊FV及加速度資訊FA。
如在圖13中所見的,在移動資訊偵測中,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偵測第二構件16每單位時間T1的移動距離MD1成為第二資訊F3(步驟S21)。控制器52藉著將偵測到的移動距離MD1除以單位時間T1而計算速度資訊FV(步驟S22)。控制器52儲存計算得到的速度資訊FV(步驟S23)。控制器52藉著將偵測到的速度資訊FV與先前的速度資訊FV1之間的差異除以單位時間T1而計算加速度資訊FA(步驟S24)。控制器52儲存計算得到的加速度資訊FA(步驟S25)。控制器52重複地執行步驟S21至步驟S25直到完成液壓結構故障判定。移動資訊偵測是與圖11及12所示的流程圖同時被執行。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控制器52在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後執行阻力情況判定(步驟S30)。如在圖14中所見的,在阻力情況判定中,控制器52偵測在參考判定時間DT10期間的速度資訊FV的極大值(步驟S31至步驟S34)。明確地說,控制器52開始測量判定時間DT1(步驟S31)。控制器52將速度資訊FV與被儲存於控制器52內的極大速度FVMAX比較(步驟S32)。極大速度FVMAX在一開始被設定為零。如果控制器52斷定速度資訊FV高於極大速度FVMAX,則控制器52將速度資訊FV儲存成為極大速度FVMAX,且然後控制器52將判定時間DT1與參考判定時間DT10比較(步驟S32至步驟S34)。如果控制器52斷定速度資訊FV等於或低於極大速度FVMAX,則控制器52將判定時間DT1與參考判定時間DT10比較(步驟S32及步驟S34)。如果判定時間DT1比參考判定時間DT10短,則控制器52重複地執行步驟S32至步驟S34(步驟S32至步驟S34)。
如果判定時間DT1等於參考判定時間DT10或比參考判定時間DT10長,則控制器52將極大速度FVMAX與預定值FVMAX0比較(步驟S34及步驟S35)。如果控制器52斷定極大速度FVMAX低於預定值FVMAX0,則控制器52控制通報裝置56以通報使用者有過度阻力,且然後控制偵測器59以停止測量判定時間DT1(步驟S35至步驟S37)。如果控制器52斷定極大速度FVMAX等於或高於預定值FVMAX0,則控制器52停止測量判定時間DT1(步驟S35及步驟S37)。控制器52將判定時間DT1重設為零(步驟S38)。控制器52將極大速度FVMAX重設為零(步驟S39)。阻力情況判定是與圖11及12所示的流程圖同時被執行。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在阻力情況判定開始之後,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鎖定狀態改變至可調整狀態(步驟S4)。明確地說,如在圖3中所見的,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閥構件17從關閉位置P10移動至打開位置P11。因此,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可在可調整狀態中相對於彼此於縱向方向D1移動。舉例而言,當騎乘者的重量經由被安裝於鞍座安裝結構MS的鞍座而施加於第二構件16時,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二移動方向D32移動。當騎乘者的重量從第二構件16釋放時,第二構件16藉著偏壓容室C4內的可壓縮流體的偏壓力而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一移動方向D31移動。
如在圖11中所見的,控制器52判定第一偵測器60是否偵測到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步驟S5)。明確地說,控制器52判定第一偵測器60是否偵測到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參考絕對位置AP1的預定範圍R1內的位置的第一資訊F1。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則控制器52將參考絕對位置AP1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步驟S5及步驟S6)。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則控制器52重設第三資訊F3(步驟S5及步驟S7)。程序進入圖12中的步驟S12。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如果第一資訊F1未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則控制器52判定第一附加偵測器62是否偵測到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步驟S5及步驟S8)。明確地說,控制器52判定第一附加偵測器62是否偵測到指示第二構件16處於在包含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附加預定範圍R2內的位置的第一附加資訊F2。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則控制器52將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儲存成為參考位置RP(步驟S8及步驟S9)。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則控制器52重設第三資訊F3(步驟S8及步驟S10)。程序進入圖12中的步驟S12。
如在圖11中所見的,如果第一資訊F1指示第二構件16未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且如果第一附加資訊F2指示第二構件16未到達附加絕對參考位置AP2,則控制器52執行偵測器故障判定(步驟S5、步驟S8、及步驟S40)。在偵測器故障判定中,控制器52將加速度資訊FA與預定值FA0比較(步驟S41)。如果加速度資訊FA等於或高於預定值FA0,則程序進入步驟S60(圖12的步驟S41及步驟S60)。如果加速度資訊FA低於預定值FA0,則控制器52控制通報裝置56以通報使用者偵測器故障(步驟S41及步驟S42)。程序進入步驟S12(圖12)。
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制動點判定中,控制器52藉著從目前位置CP減去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的每一個停止位置而計算目前位置CP與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的每一個停止位置之間的距離(步驟S61)。控制器52從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中選擇於第一移動方向D31最靠近目前位置CP的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步驟S62)。控制器52從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中選擇於第二移動方向D32最靠近目前位置CP的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步驟S63)。
控制器52根據第一最靠近停止位置及速度資訊FV而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第一制動位置BP1(步驟S64)。控制器52根據第二最靠近停止位置及速度資訊FV而計算致動器44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的第二制動位置BP2(步驟S65)。
控制器52將目前位置CP與第一制動位置BP1比較(步驟S66)。如果目前位置CP與第一制動位置BP1重合,則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步驟S66及步驟S12)。如此,第二構件16被停止於幾乎是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中最靠近的停止位置。
如果控制器52斷定目前位置CP不與第一制動位置BP1重合,則控制器52將目前位置CP與第二制動位置BP2比較(步驟S66及步驟S67)。如果目前位置CP與第二制動位置BP2重合,則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步驟S67及步驟S12)。如此,第二構件16被停止於幾乎是所述的多個停止位置SP1至SP9中最靠近的停止位置。
如果控制器52斷定目前位置CP不與第二制動位置BP2重合,則程序回至步驟S61(步驟S67)。控制器52在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可調整狀態改變至鎖定狀態之後執行液壓結構故障判定(步驟S50)。
如在圖15中所見的,在液壓結構故障判定中,控制器52開始測量判定時間DT2(步驟S51)。控制器52將速度資訊FV與被儲存於控制器52內的預定值FV0比較(步驟S52)。預定值FV0被設定為零。如果控制器52斷定速度資訊FA高於預定值FV0,則控制器52控制通報裝置56以通報使用者液壓結構18故障,且然後將判定時間DT2與參考判定時間DT20比較(步驟S52至步驟S54)。如果控制器52斷定速度資訊FA等於或低於預定值FV0,則控制器52將判定時間DT2與參考判定時間DT20比較(步驟S52及步驟S54)。控制器52在判定時間DT2比參考判定時間DT20短的情況下重複地執行步驟S52至步驟S54(步驟S52至步驟S54)。
如果判定時間DT2等於參考判定時間DT20或比參考判定時間DT20長,則控制器52停止測量判定時間DT2(步驟S54及步驟S55)。控制器52將判定時間DT2重設為零(步驟S56)。
如在圖12中所見的,在液壓結構故障判定之後,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59以停止偵測位置資訊FP及移動資訊FM(步驟S13)。程序返回至圖11中的步驟S1。 第二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16至20敘述根據第二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除了偵測器59外,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具有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結構及/或組態相同的結構及/或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16及17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包含第一構件14、第二構件16、偵測器259、及控制器52。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偵測器2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位置資訊FP。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FP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資訊FM。偵測器259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偵測器59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偵測器259包含第一偵測器260。第一偵測器260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
偵測器259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器262。第一附加偵測器262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於縱向方向D1與參考絕對位置AP1間隔開。
偵測器259包含第二偵測器264。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從參考位置RP於縱向方向D1的移動距離MD的第三資訊F3。
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除了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外還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方向。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一移動方向D31。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參考絕對位置AP1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二移動方向D32。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264偵測到第一移動方向D31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正值。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264偵測到第二移動方向D32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負值。
如在圖16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進一步包含第一偵測對象270。第一偵測對象27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偵測器260被建構成偵測第一偵測對象2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第一偵測器260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一偵測對象270的情況下偵測第一偵測對象2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26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偵測對象270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偵測對象270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偵測器260及第一偵測對象270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的其他部份。第一偵測器260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18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進一步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附加偵測器262被建構成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的情況下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附加偵測器26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的其他部份。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16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進一步包含第二偵測對象274。第二偵測對象27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二偵測器264被建構成偵測第二偵測對象2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第二偵測器264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二偵測對象274的情況下偵測第二偵測對象2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偵測器26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二偵測對象274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二偵測對象274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二偵測器264及第二偵測對象274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212的其他部份。第二偵測器264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19中所見的,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260與第二偵測器264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第一偵測器260、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及第二偵測器264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但是,第一偵測器260、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及第二偵測器264中之至少一者可為與另一者分開的單元。
第一偵測器260、第一附加偵測器262、及第二偵測器264構成磁性感測器。偵測器2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偵測器259被建構成測量磁場的量級(magnitude)。偵測器259的例子包括霍爾效應(hall-effect)感測器。
舉例而言,偵測器259包含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第一偵測器259A被建構成測量磁場的量級。第二偵測器259B被建構成測量磁場的量級。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的例子包括霍爾效應感測器。但是,偵測器259可為單一磁性感測器或是可包含三個或更多個磁性感測器。
如在圖20中所見的,第一偵測對象270被建構成產生磁場。舉例而言,第一偵測對象270是藉著多極磁化(multi-pole magnetiztion)而形成。第一偵測對象270包含多個第一磁性部件270A及270B。第一磁性部件270A具有與第一磁性部件270B的磁極相同的磁極。舉例而言,第一磁性部件270A具有北磁極,且第一磁性部件270B具有北磁極。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259A與第二偵測器259B之間的節距PT0與第一磁性部件270A與第一磁性部件270B之間的節距PT1不同。
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被建構成產生磁場。舉例而言,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是藉著多極磁化而形成。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包含多個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A及272B。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A具有與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B的磁極相同的磁極。舉例而言,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A具有南磁極,且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B具有南磁極。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259A與第二偵測器259B之間的節距PT0與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A與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B之間的節距PT2不同。
第二偵測對象274被建構成產生磁場。舉例而言,第二偵測對象274是藉著多極磁化而形成。第二偵測對象274包含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A及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B。所述的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A與所述的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B於縱向方向D1被交替地配置。所述的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A及所述的多個第二磁性部件274B於縱向方向D1被設置在第一偵測對象270與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之間。
第二磁性部件274A具有與第二磁性部件274B的磁極不同的磁極。舉例而言,第二磁性部件274A具有北磁極,而第二磁性部件274B具有南磁極。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259A與第二偵測器259B之間的節距PT0與第二磁性部件274A與第二磁性部件274B之間的節距PT3不同。第一磁性部件270A與第一磁性部件270B之間的節距PT1與第二磁性部件274A與第二磁性部件274B之間的節距PT3相同。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A與第一附加磁性部件272B之間的節距PT2與第二磁性部件274A與第二磁性部件274B之間的節距PT3相同。
舉例而言,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的每一個被建構成輸出取決於磁場的磁極及量級的電壓。例如,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的每一個被建構成回應由北磁極所產生的磁場的較大量級而線性地輸出較大電壓。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的每一個被建構成回應由南磁極所產生的磁場的較小量級而線性地輸出較低電壓。
第一偵測器259A及第二偵測器259B中之一者的輸出可指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距離MD。第一偵測器259A的輸出與第二偵測器259B的輸出之間的關係相對於第一偵測對象270、第一附加偵測對象272、及第二偵測對象274的每一個不同。另外,第一偵測器259A的輸出與第二偵測器259B的輸出之間的關係相對於第二構件16的第一移動方向D31及第二移動方向D32不同。因此,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偵測器259的輸出(例如,第一偵測器259A的輸出及第二偵測器259B的輸出)而辨識第一資訊F1、第一附加資訊F2、及第二資訊F3。
在第二實施例中由控制器52所執行的控制與在第一實施例中由控制器52所執行的控制相同。因此,該控制的敘述為簡潔起見在此被省略。 第三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21至26敘述根據第三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除了偵測器59及液壓結構18外,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具有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結構及/或組態相同的結構及/或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21及22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包含第一構件14、第二構件16、偵測器359、及控制器52。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偵測器3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位置資訊FP。控制器52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FP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資訊FM。偵測器359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偵測器59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如在圖22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包含具有外螺紋的螺桿332以取代液壓結構18。中間支座30包含螺紋孔334。螺桿332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致動器44。
致動器44被建構成旋轉螺桿332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明確地說,致動器44被建構成旋轉螺桿332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一移動方向D31或第二移動方向D32移動。
如在圖21及22中所見的,偵測器359包含第一偵測器360。第一偵測器360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
偵測器359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器362。第一附加偵測器362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是否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於縱向方向D1與參考絕對位置AP1間隔開。
偵測器359包含第二偵測器364。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從參考位置RP於縱向方向D1的移動距離MD的第三資訊F3。
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除了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外還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方向。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一移動方向D31。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當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朝向參考絕對位置AP1移動時偵測第二構件16的第二移動方向D32。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364偵測到第一移動方向D31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正值。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在第二偵測器364偵測到第二移動方向D32時將移動距離MD偵測成為負值。
如在圖23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進一步包含第一偵測對象370。第一偵測對象37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偵測器360被建構成偵測第一偵測對象3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第一偵測器360包含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藉著接觸第一偵測對象370而偵測第一偵測對象370以獲得第一資訊F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36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偵測對象370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偵測對象370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偵測器360及第一偵測對象370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的其他部份。第一偵測器360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非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24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進一步包含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一附加偵測器362被建構成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包含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藉著接觸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而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以獲得第一附加資訊F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附加偵測器362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的其他部份。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非接觸式偵測器。
如在圖23及24中所見的,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對象370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構成偵測對象373。偵測對象373包含可移動部件373A及偏壓構件373B。可移動部件373A被可移動地附接於第二構件16。第二構件16包含凹部375。可移動部件373A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二構件16的凹部375內。偏壓構件373B被設置於凹部375內以將可移動部件373A朝向第一構件14偏壓。可移動部件373A被建構成與第一構件14的內周邊表面14S接觸。可移動部件373A被建構成在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縱向方向D1移動的情況下順著第一構件14的內周邊表面14S滑動。
第一偵測器360包含被建構成偵測第一偵測對象370與第一偵測器360接觸的電阻式(resistive)感測器360A。電阻式感測器360A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的內周邊表面14S。電阻式感測器360A包含一對電極膜及多個電絕緣體。該對電極膜互相間隔開。所述的多個電絕緣體被設置在該對電極膜之間。當該對電極膜中之一者被偵測對象373的可移動部件373A壓時,該對電極膜中之該一者與該對電極膜中的另一者接觸。因此,第一偵測器360被建構成偵測偵測對象373的可移動部件373A與電阻式感測器360A接觸。亦即,第一偵測器360被建構成在第一偵測對象370到達第一偵測器360的偵測區域時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參考絕對位置AP1的第一資訊F1。
如在圖24中所見的,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包含被建構成偵測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與第一附加偵測器362接觸的電阻式感測器362A。電阻式感測器362A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的內周邊表面14S。電阻式感測器362A被建構成偵測偵測對象373的可移動部件373A與電阻式感測器362A接觸。亦即,第一附加偵測器362被建構成在第一附加偵測對象372到達第一附加偵測器362的偵測區域時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到達附加參考絕對位置AP2的第一附加資訊F2。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具有與第一偵測器360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因此,該結構為簡潔起見將不在此處被詳細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21中所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進一步包含第二偵測對象374。第二偵測對象37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偵測第二偵測對象3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第二偵測器364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在不接觸第二偵測對象374的情況下偵測第二偵測對象374以獲得第二資訊F3。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偵測器364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第二偵測對象374被設置於第二構件16。第二偵測對象374被設置在第二構件16的外周邊表面上。但是,第二偵測器364及第二偵測對象374可被設置於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312的其他部份。第二偵測器364可包含其他偵測器,例如接觸式偵測器。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偵測器360、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及第二偵測器364為彼此分開的單元。但是,第一偵測器360、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及第二偵測器364中之至少兩者可被彼此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一單元。
如在圖25中所見的,第二偵測器364包含光學感測器。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方向MD。第二偵測器364的例子包括光學編碼器。第二偵測器364包含光發射器376A及光接收器376B。光發射器376A被建構成對第二構件16發射光。舉例而言,光發射器376A包含被建構成發射光的發光二極體。光接收器376B被建構成接收由第二偵測對象374所反射的光。舉例而言,光接收器376B包含光偵測器及放大器。光偵測器被建構成將光轉換成電力。放大器被建構成放大光偵測器的輸出。光偵測器的例子包括光二極體。控制器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接收光接收器376B的輸出,且被建構成根據光接收器376B的輸出而獲得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
第二偵測對象374包含使得光接收器376B偵測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及移動方向的圖案。第二偵測對象374包含構成所述圖案的多個反射部件及多個非反射部件。所述的多個反射部件及所述的多個非反射部件於縱向方向D1被交替地配置。所述的多個反射部件於縱向方向D1被配置於固定節距處。第二偵測器364被建構成偵測反射部件上所反射的光以獲得第二構件16的移動距離MD。
如在圖26中所見的,操作裝置13包含第一使用者介面313A及第二使用者介面313B。第一使用者介面313A被建構成接收第一使用者輸入U1。第一使用者介面313A包含被建構成回應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被啟動的第一電開關SW1。第二使用者介面313B被建構成接收第二使用者輸入U2。第二使用者介面313B包含被建構成回應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被啟動的第二電開關SW2。舉例而言,第一使用者介面313A及第二使用者介面313B的每一個包含按鈕開關。但是,第一使用者介面313A及第二使用者介面313B的每一個可包含其他使用者介面。
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回應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產生第一控制訊號CS1。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在第一電開關SW1被按壓時產生第一控制訊號CS1。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回應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產生第二控制訊號CS2。訊號控制器54被建構成在第二電開關SW2被按壓時產生第二控制訊號CS2。
以下參考圖27至29敘述由控制器52所執行的控制。如在圖27及28中所見的,控制器52判定是否接收到第一控制訊號CS1或第二控制訊號CS2(步驟S301或步驟S371)。如果控制器52斷定未接收到第一控制訊號CS1或第二控制訊號CS2,則控制器52保持監視第一控制訊號CS1或第二控制訊號CS2(步驟S301或步驟S371)。
如在圖27中所見的,如果控制器52斷定接收到第一控制訊號CS1,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359以開始偵測位置資訊FP、開始計算目前位置CP、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及執行阻力情況判定(步驟S301、步驟S2、步驟S3、步驟S20、及步驟S30)。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一移動方向D31移動(步驟S304)。圖27中的步驟S5至步驟S10及步驟S40與圖11中的步驟S5至步驟S10及步驟S40相同。
如在圖28中所見的,如果控制器52斷定接收到第二控制訊號CS2,則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359以開始偵測位置資訊FP、開始計算目前位置CP、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及執行阻力情況判定(步驟S371、步驟S372、步驟S373、步驟S320、及步驟S330)。圖28中的步驟S372、步驟S373、步驟S320、及步驟S330與圖27中的步驟S2、步驟S3、步驟S20、及步驟S30相同。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於第二移動方向D32移動(步驟S374)。圖28中的步驟S375至步驟S380及步驟S340與圖11中的步驟S5至步驟S10及步驟S40相同。
如在圖29中所見,圖29中的步驟S60與圖12中的步驟S60相同。如果目前位置CP與第一制動位置BP1或第二制動位置BP2重合,則控制器52控制致動器44以停止將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步驟S66、步驟S67、及步驟S312)。在液壓結構故障判定之後,控制器52控制偵測器359以停止偵測位置資訊FP及移動資訊FM(步驟S13)。程序返回至圖27的步驟S301。 第四實施例
以下參考圖30至36敘述根據第四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412。除了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的絕對位置外,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412具有與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的結構及/或組態相同的結構及/或組態。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元件實質上相同的作用或功能的元件在此處會被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且為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處被再次地詳細敘述及/或顯示。
如在圖30至32中所見的,用於人力車輛2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412包含第一構件14、第二構件16、偵測器59、及控制器452。第二構件16被建構成可相對於第一構件14移動。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位置資訊FP。在第四實施例中,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指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絕對位置AP的位置資訊FP。因此,由偵測器59所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可被直接使用成為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目前位置CP。控制器452被建構成根據位置資訊FP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移動資訊FM。控制器452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控制器52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
如在圖33中所見的,舉例而言,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412進一步包含取代第一偵測對象70、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及第二偵測對象74的偵測對象470。偵測對象470被設置於第一構件14及第二構件16中之至少一者。偵測器59被建構成偵測偵測對象470以獲得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絕對位置AP。偵測對象470包含偵測圖案,使得光接收器76B偵測絕對位置AP。如此,偵測器59可使用偵測對象470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絕對位置AP。
偵測對象470包含第一對象端部470A及第二對象端部470B。偵測對象470從第一對象端部470A於縱向方向D1延伸至第二對象端部470B。第一對象端部470A的位置實質上相應於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偵測對象70的位置。第二對象端部470B的位置實質上相應於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的位置。
如在圖34中所見的,控制器452被建構成根據絕對位置AP計算移動資訊FM。偵測器59被建構成每單位時間T1週期性地偵測第二構件16相對於第一構件14的絕對位置AP。控制器452被建構成週期性地將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儲存成為目前位置CP。控制器452被建構成藉著從先前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0減去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而計算移動距離MD1。控制器452被建構成藉著將移動距離MD1除以單位時間T1而計算速度資訊FV。控制器452被建構成藉著將速度資訊FV相對於時間微分而週期性地獲得加速度資訊FA。
以下參考圖35及36敘述由控制器452所執行的控制。
如在圖35中所見的,控制器452判定是否接收到控制訊號CS(步驟S1)。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未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保持監視控制訊號CS(步驟S1)。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位置資訊FP(步驟S1及步驟S302)。明確地說,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週期性地偵測絕對位置AP。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每單位時間T1週期性地偵測絕對位置AP。控制器452將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儲存成為目前位置CP。
另外,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步驟S1及步驟S320)。明確地說,如果控制器452斷定接收到控制訊號CS,則控制器452控制偵測器59以開始偵測速度資訊FV及加速度資訊FA。
如在圖36中所見的,在移動資訊偵測中,控制器452藉著從先前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0減去偵測到的絕對位置AP而計算移動距離MD1(步驟S321)。步驟S22至步驟S25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步驟S22至步驟S25相同。
如在圖35中所見的,控制器452在開始偵測移動資訊FM之後執行阻力情況判定(步驟S30)。控制器452控制致動器44以將液壓結構18的狀態從鎖定狀態改變至可調整狀態(步驟S4)。圖11中的步驟S5至步驟S10從第四實施例中的流程被省略,因為偵測器59偵測絕對位置AP,因此控制器452不需重設第二資訊F3。
圖12、14、及15中所示的流程圖可被使用成為控制器452的流程。因此,有關該等流程圖的敘述為簡潔起見在此處被省略。 修改
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312、或412包含高度可調整的座桿。高度可調整的座桿包含第一構件14、第二構件16、偵測器59、259、或359、及控制器52或452。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312、或412的結構可應用於其他裝置,例如懸吊裝置或高度可調整的把手柱。
如在圖37中所見的,舉例而言,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312、或412可包含懸吊裝置512。懸吊裝置512包含第一構件14、第二構件16、偵測器59、259、或359、及控制器52或452。懸吊裝置512包含高度調整結構564。高度調整結構564被建構成改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於縱向方向D1的相對位置。致動器44被建構成致動高度調整結構564以改變第一構件14與第二構件16之間於縱向方向D1的相對位置。
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偵測器64、264、及364包含非接觸式偵測器。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偵測器64、264、及364中之至少一者可包含接觸式偵測器。
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312、及412的結構可彼此互相組合。舉例而言,螺桿332可應用於第一、第二、及第四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及412以取代液壓結構18。第一偵測器360、第一附加偵測器362、及偵測對象373可應用於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及212以取代第一偵測器60或260、第一附加偵測器62或262、第一偵測對象70或270、及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或272。第四實施例的偵測對象470可應用於第一、第二、及第三實施例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12、212、及312以取代第一偵測對象70或270、第一附加偵測對象72或272、及第二偵測對象74或274。
非接觸式偵測器可以是光學感測器及磁性感測器以外的其他偵測器。接觸式偵測器可以是電阻式感測器以外的其他偵測器,例如機械開關(例如,輕觸(tact)開關)。
在圖14所示的阻力情況判定(步驟S30)中,速度資訊FV被用來判定過度阻力。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可使用加速度資訊FA取代速度資訊FV或是除速度資訊FV外還使用加速度資訊FA來判定過度阻力。
在圖11所示的偵測器故障判定(步驟S40)中,加速度資訊FA被用來判定偵測器故障。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可使用速度資訊FV取代加速度資訊FA或是除加速度資訊FA外還使用速度資訊FV來判定偵測器故障。
在圖15所示的液壓結構故障判定(步驟S50)中,速度資訊FV被用來判定液壓結構故障。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可使用加速度資訊FA取代速度資訊FV或是除速度資訊FV外還使用加速度資訊FA來判定液壓結構故障。
在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中,控制器被建構成執行阻力情況判定、偵測器故障判定、液壓結構故障判定、及制動點判定。但是,如果需要及/或想要,阻力情況判定、偵測器故障判定、液壓結構故障判定、及制動點判定中之至少一者可從第一至第四實施例的流程被省略。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部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術語「一(a或an)」、「一個或多個」、與「至少一個」在此處可被可互換地使用。
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一個或多個」所想要的選項。舉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為兩個,則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兩個選項二者」。舉另一個例子而言,如果選項的數目等於或大於三個,則此處的揭示中所用的詞組「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表示「只有一個單一選項」或是「等於或大於兩個選項的任何組合」。例如,詞組「A及B中之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涵蓋(1)只有A、(2)只有B、及(3)A及B二者。詞組「A、B、及C中之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涵蓋(1)只有A、(2)只有B、(3)只有C、(4)A及B二者、(5)B及C二者、(6)A及C二者、及(7)A、B、及C全部。換句話說,詞組「A及B中之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在此處的揭示中不表示「A中之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及B中之至少一者(或至少一個)」。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本申請案中所敘述的所有數值均可被解讀成為包含諸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等術語。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2:人力車輛 2A:車架 10:控制系統 12: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13:操作裝置 13A:使用者介面 14:第一構件 14A:第一端部 14B:第一附加端部 14C:帽蓋結構 14D:第一開口 14G:導槽 14H:溝槽 14S:內周邊表面 14T:第一管件 16:第二構件 16A:第二端部 16B:第二附加端部 16K:鍵 16T:第二管件 17:閥構件 18:液壓結構 21:閥結構 21A:內部空腔 21B:閥底座 21C:閥座 22:第一支座 24:第一內管 24A:空腔 28:第二支座 30:中間支座 30A:支座開口 32:第二內管 32A:空腔 32B:內周邊表面 33:內部空間 34:浮動活塞 36:偏壓構件 40:凸輪從動件 42:凸輪構件 42A:引導表面 44:致動器 44C:附加電路板 44D:馬達驅動器 44S:位置感測器 46:輸出軸 48:馬達 50:齒輪減速器 52:控制器 52B:系統匯流排 52C:電路板 52M:記憶體 52P:處理器 54:訊號控制器 54B:匯流排 54C:電路板 54M:記憶體 54P:處理器 56:通報裝置 58:中間佈線結構 59:偵測器 60:第一偵測器 62:第一附加偵測器 64:第二偵測器 70:第一偵測對象 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 74:第二偵測對象 76A:光發射器 76B:光接收器 77:安裝構件 77A:凹部 77B:第二開口 212: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259:偵測器 259A:第一偵測器 259B:第二偵測器 260:第一偵測器 262:第一附加偵測器 264:第二偵測器 270:第一偵測對象 270A:第一磁性部件 270B:第一磁性部件 2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 272A:第一附加磁性部件 272B:第一附加磁性部件 274:第二偵測對象 274A:第二磁性部件 274B:第二磁性部件 312: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313A:第一使用者介面 313B:第二使用者介面 332:螺桿 334:螺紋孔 359:偵測器 360:第一偵測器 360A:電阻式感測器 362:第一附加偵測器 362A:電阻式感測器 364:第二偵測器 370:第一偵測對象 372:第一附加偵測對象 373:偵測對象 373A:可移動部件 373B:偏壓構件 374:第二偵測對象 375:凹部 376A:光發射器 376B:光接收器 412: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452:控制器 470:偵測對象 470A:第一對象端部 470B:第二對象端部 512:懸吊裝置 564:高度調整結構 A1:旋轉軸線 A2:致動旋轉軸線 AP:絕對位置 AP0:絕對位置 AP1:參考絕對位置 AP2:附加參考絕對位置 BD1:第一制動距離 BD2:第二制動距離 BP1:第一制動位置 BP2:第二制動位置 C1:第一液壓容室 C2:第二液壓容室 C3:閥容室 C4:偏壓容室 C5:第一中間容室 C6:第二中間容室 CM1:打開命令 CM2:關閉命令 CP:目前位置 CP1:連接埠 CP2:附加連接埠 CS:控制訊號 CS1:第一控制訊號 CS2:第二控制訊號 D1:縱向方向 D2:移動方向 D31:第一移動方向 D32:第二移動方向 DT1:判定時間 DT2:判定時間 DT10:參考判定時間 DT20:參考判定時間 EC1:電纜線 EC2:附加電纜線 F1:第一資訊 F2:第一附加資訊 F3:第二資訊 FA:加速度資訊 FA0:預定值 FM:移動資訊 FP:位置資訊 FV:速度資訊 FV0:預定值 FV1:先前的速度資訊 FVMAX:極大速度 FVMAX0:預定值 MD:移動距離 MD1:移動距離 ML1:第一機械極限 ML2:第二機械極限 MR:可移動範圍 MS:鞍座安裝結構 P10:關閉位置 P11:打開位置 PS1:電源 PS2:電源 PS3:電源 PT0:節距 PT1:節距 PT2:節距 PT3:節距 PW:通道 R1:預定範圍 R2:附加預定範圍 RP:參考位置 S1~S10:步驟 S12:步驟 S13:步驟 S20~S25:步驟 S30~S39:步驟 S40~S42:步驟 S50~S56:步驟 S60~S67:步驟 S301:步驟 S302:步驟 S304:步驟 S312:步驟 S320:步驟 S321:步驟 S330:步驟 S340:步驟 S371~S380:步驟 SP1~SP9:停止位置 ST11:第一止動件 ST12:第一接收構件 ST21:第二止動件 ST22:第二接收構件 SW:電開關 SW1:第一電開關 SW2:第二電開關 T1:單位時間 U:使用者輸入 U1:第一使用者輸入 U2:第二使用者輸入 WC1:無線通訊器 WC2:附加無線通訊器 WD1:有線通訊器 WD2:附加有線通訊器 WS:電力佈線結構
[圖1]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人力車輛的控制系統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附帶有控制系統的操作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2]為沿圖1的線II-II所取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剖面圖。
[圖3]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4]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5]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6]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內部結構的部份立體圖。
[圖7]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8]為指示被界定於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內的多個位置的示意圖。
[圖9]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10]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11至15]為圖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流程圖。
[圖16]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人力車輛的控制系統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附帶有控制系統的操作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17]為沿圖16的線XVII-XVII所取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剖面圖。
[圖18]為圖16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19]為圖16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20]為指示圖16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偵測器及偵測對象的配置的示意圖。
[圖21]為根據第三實施例的人力車輛的控制系統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附帶有控制系統的操作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22]為沿圖21的線XXII-XXII所取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剖面圖。
[圖23]為圖2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24]為圖2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25]為圖2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26]為圖2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27至29]為圖21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流程圖。
[圖30]為根據第四實施例的人力車輛的控制系統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立體圖,其中附帶有控制系統的操作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31]為沿圖30的線XXXI-XXXI所取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剖面圖。
[圖32]為圖30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33]為圖30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圖34]為指示被界定於圖30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內的多個位置的示意圖。
[圖35及36]為圖30所示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流程圖。
[圖37]為根據修改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的立體圖。

Claims (20)

  1. 一種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用於人力車輛,該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包含: 第一構件; 第二構件,其被建構成可相對於該第一構件於縱向方向移動; 偵測器,其被建構成偵測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位置資訊;及 控制器,其被建構成根據該位置資訊獲得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移動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移動資訊包含以下之至少一者: 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速度資訊,及 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加速度資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位置資訊包含以下之至少一者: 指示該第二構件是否到達參考絕對位置的第一資訊,及 指示該第二構件從參考位置於該縱向方向的移動距離的第二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第二資訊計算該移動資訊。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偵測器被建構成偵測指示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絕對位置的該位置資訊,及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絕對位置計算該移動資訊。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判定該偵測器的故障及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的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至少一者。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將該移動資訊與預定值比較,以判定該偵測器的該故障及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的該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該移動資訊低於該預定值,則將該偵測器的該故障及該第一構件與該第二構件之間的該異常相對移動中之該至少一者通報給使用者。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 液壓結構,其具有: 鎖定狀態,其中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於該縱向方向被鎖定,及 可調整狀態,其中該第二構件可相對於該第一構件於該縱向方向移動,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判定該液壓結構的故障。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該移動資訊於該鎖定狀態中是在預定範圍內,則斷定該液壓結構故障。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如果該移動資訊於該鎖定狀態中是在該預定範圍內,則通報使用者該液壓結構的該故障。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 致動器,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移動資訊控制該致動器。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 液壓結構,其具有: 鎖定狀態,其中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於該縱向方向被鎖定,及 可調整狀態,其中該第二構件可相對於該第一構件於該縱向方向移動,其中 該致動器被建構成將該液壓結構的狀態在該鎖定狀態與該可調整狀態之間改變,且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移動資訊判定該致動器將該液壓結構的該狀態從該可調整狀態改變至該鎖定狀態的定時(timing)。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移動資訊計算該致動器將該液壓結構的該狀態從該可調整狀態改變至該鎖定狀態的位置。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移動資訊包含該第二構件相對於該第一構件的速度資訊,且 該控制器被建構成根據該速度資訊計算該致動器將該液壓結構的該狀態從該可調整狀態改變至該鎖定狀態的該位置。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第一構件及該第二構件中之一者被建構成被設置於該人力車輛的車架。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其中 該第一構件包含第一管件,且該第二構件包含第二管件,該第一管件與該第二管件被伸縮式地配置。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 高度可調整的座桿,其包含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該偵測器、及該控制器。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進一步包含: 懸吊裝置,其包含該第一構件、該第二構件、該偵測器、及該控制器。
  20. 一種控制系統,用於人力車輛,該控制系統包含: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所述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 操作裝置,其被建構成操作該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
TW110138832A 2020-10-27 2021-10-20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TW2022165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81,936 US12030575B2 (en) 2020-10-27 2020-10-27 Rider-posture changing device and control system of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7/081,936 2020-10-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6526A true TW202216526A (zh) 2022-05-01

Family

ID=81077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8832A TW202216526A (zh) 2020-10-27 2021-10-20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030575B2 (zh)
DE (1) DE102021126131A1 (zh)
TW (1) TW2022165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13430A1 (de) 2021-11-29 2023-06-01 Shimano Inc. Vorrichtung zur Änderung der Fahrerhaltung für ein menschli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2018B2 (en) 2008-11-25 2016-08-23 Fox Factory, Inc. Seat post
US8781690B2 (en) * 2011-11-28 2014-07-15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 position indicator
EP3825215B1 (en) 2012-04-25 2024-03-20 Fox Factory, Inc. Suspension control
US10040499B2 (en) * 2015-10-01 2018-08-07 Shimano Inc. Electrical seatpost assembly
EP4075207A1 (en) * 2015-11-03 2022-10-19 Konrad Meissner Contact responsive metronome
US10513300B2 (en) * 2017-01-11 2019-12-24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seat post with adjustable height
US10556634B2 (en) * 2017-07-05 2020-02-11 Shimano In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US11001323B2 (en) * 2017-08-23 2021-05-11 Shimano Inc. Electric seatpost assembly
US10633048B2 (en) * 2017-12-20 2020-04-28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saddle with multi-density zones
US10829173B2 (en) * 2017-12-21 2020-11-10 Shimano Inc.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US11180211B2 (en) * 2017-12-27 2021-11-23 Shimano Inc. Bicycle telescopic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26938A1 (en) 2022-04-28
DE102021126131A1 (de) 2022-04-28
US12030575B2 (en) 202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9890B (zh) 用於自行車的控制系統
EP3334646B1 (e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vehicle
JP6562940B2 (ja) 入力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ロボットアーム
US11136083B2 (en) Bicycle telescopic apparatus
EP3825215B1 (en) Suspension control
TW202216526A (zh) 人力車輛的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CN101479135B (zh) 踏板操作量检测设备
US10472012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TWI807015B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伸縮式裝置、高度可調整座管及自行車組件控制系統
KR20160075544A (ko) 차량 도어 제어 시스템
US9428247B2 (en) Control device
US9535467B2 (en)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using joystick
JP5607826B2 (ja) ペダル用センサ装置およびペダル操作に関する情報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12126224A (ja) 倒立振子型移動体
US20170341692A1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KR20200040858A (ko) 스풀 밸브 장치 및 스풀 밸브
US11548580B2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41962B2 (en) Bicycle seatpost assembly
EP3342691A1 (en) Electric balancing swing car
JP2014506315A (ja) 中立位置の検出部を備えた圧力調整装置
TW202206325A (zh) 人力交通工具之騎乘者姿勢改變裝置及控制系統
JP4639118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液圧制御装置
CN111746689B (zh) 伸缩设备控制器、伸缩设备操作系统和伸缩设备
CN107200091A (zh) 车辆高度调整装置
EP2048049B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amount of pedal 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