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3051A -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3051A
TW202213051A TW109134320A TW109134320A TW202213051A TW 202213051 A TW202213051 A TW 202213051A TW 109134320 A TW109134320 A TW 109134320A TW 109134320 A TW109134320 A TW 109134320A TW 202213051 A TW202213051 A TW 2022130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module
electrodes
trace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4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401B (zh
Inventor
葉佳錡
李璟林
朱盛煌
黃彥衡
Original Assignee
業成光電(無錫)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104000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18120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業成光電(無錫)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業成光電(無錫)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4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3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05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模組,其包括顯示模組與觸控模組。所述顯示模組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之間的複數側面。所述觸控模組包括複數觸控電極與複數觸控走線。所述複數觸控電極所述位於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複數觸控走線連接所述複數觸控電極並彎折地沿所述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天線結構,所述天線結構位於所述第二表面的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的空白區域且與所述複數觸控走線電性絕緣。本發明還提供應用所述觸控顯示模組的觸控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設置在觸控顯示裝置中的天線可利用電磁轉換進行信號接收與發射,所述天線藉由柔性電路板(FPC)與所述觸控顯示裝置的電路板相連以構成通路。所述天線需設計在無金屬遮蔽的區域。將所述天線貼附在觸控顯示裝置的的非顯示區,如此一來要求所述非顯示區給所述天線留出足夠的面積,然,為實現窄邊框的觸控顯示裝置應儘量減小所述天線結構佔用所述觸控顯示裝置的顯示空間,如此使得所述天線擺放位置與所述顯示觸控裝置的顯示空間相互制約。
鑒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觸控顯示模組,以解決該觸控顯示模組中天線結構的擺放不受該觸控顯示模組的顯示空間的限制。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觸控顯示模組,包括一顯示模組與一觸控模組,該顯示模組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以及連接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複數側面,該觸控模組包括: 複數觸控電極,位於該第一表面上;與 複數觸控走線,連接該等觸控電極並彎折地沿該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該第二表面; 該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一天線結構,該天線結構位於該第二表面的未設置該等觸控走線的一空白區域且與該等觸控走線電性絕緣。
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上述的觸控顯示模組; 一蓋板;以及 一光學膠層,位於該蓋板與該觸控顯示模組之間,將該蓋板貼合在該觸控模組遠離該顯示模組的一側。
相對於習知技術,在該觸控顯示模組中,該等觸控電極位於該第一表面上,且該天線結構位於該第二表面的未設置該複數觸控走線的空白區域中,則使得該天線結構位於該顯示模組的未設置有該等觸控電極的一側,從而使得該天線結構位於該顯示模組的非進行觸控顯示的一側。如此,該天線結構的擺放位置不受該觸控顯示模組的觸控顯示區域的限制;並且該天線結構位於該顯示模組的第二表面上,不佔用觸控顯示區域,這有利於該觸控顯示模組實現窄邊框設計。
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可以藉由多種不同形式實現,而並不應解釋為僅局限於這裡所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發明更為全面與完整的公開,並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充分地瞭解本發明的範圍。
參照圖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顯示裝置400,其包括蓋板200、觸控顯示模組100與光學膠層300,所述光學膠層300位於所述蓋板200與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之間。所述蓋板200用以保護所述觸控顯示裝置400。
結合參照圖1與圖2,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包括顯示模組10與觸控模組20,所述觸控模組20具有觸控感應功能。所述光學膠層300將所述蓋板200貼合在所述觸控模組20遠離所述顯示模組10的一側。所述顯示模組1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表面11與所述第二表面12之間的複數側面13。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11為顯示模組10進行圖像顯示一側的表面。所述觸控模組20包括複數觸控電極21與與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電性連接的複數觸控走線2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為透明導電材質。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位於所述第一表面11上;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連接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並彎折地沿所述顯示模組10的至少一側面13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所在的區域定義為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用於感測觸摸操作的觸控區。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還包括天線結構30,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第二表面12上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空白區域且與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電性絕緣。所述天線結構30可利用電磁轉換進行信號接收與發射。在圖2中,僅示意了所述第二表面12上一部分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區域。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組10為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其包括薄膜電晶體基板(圖未示)、與所述薄膜電晶體基板相對設置的彩色濾光基板(圖未示)以及位於所述薄膜電晶體基板與所述彩色濾光基板之間的液晶層(圖未示)。所述彩色濾光基板相對所述薄膜電晶體基板更靠近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顯示模組10可以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OLED)。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位於所述第一表面11上,且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第二表面12的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空白區域中,則使得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未設置有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的一側,從而使得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非進行觸控顯示的一側。如此,所述天線結構30的擺放位置不受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的觸控顯示區域的限制;並且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第二表面12上,不佔用觸控顯示區域,這有利於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實現窄邊框設計。
如圖1所示,所述觸控模組20還包括絕緣的基材23。所述基材23為透明的絕緣材質,所述基材23可以為但不限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基材23位於所述第一表面11上並彎折地沿所述顯示模組10的至少一側面13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基材23包括第一部231以及由所述第一部231彎折延伸的第二部232,所述第一部231與所述顯示模組10平行且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部232自所述第一部231彎折並沿所述顯示模組10的至少一側面13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
如圖1所示,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包括複數第一電極211與複數第二電極212。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設置於所述基材23的表面上。具體地,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分別位於所述第一部231靠近與遠離所述顯示模組10的表面上,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位於不同層。
如圖1與圖2 所示,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包括與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一走線221及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二走線222,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電性絕緣。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均設置於所述基材23的表面上。具體地,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設置於所述第二部232上,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第二走線222分別位於所述第二部232遠離所述側面13以及靠近所述側面13的表面上, 每一條第一走線221電性連接一個第一電極211並彎折地沿至少一側面13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每一條第二走線222電性連接一個第二電極212並彎折地沿至少一側面13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在圖2中,只示意了所述第二表面12上的部分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的區域與部分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區域。在一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分佈,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分佈,每一第一電極211沿第一方向延伸成長條形,每一第二電極212沿第二方向延伸成長條形。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交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的形狀不限於長條形。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為透明導電材質,比如氧化銦錫。形成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的材料不限於透明導電材質,也可以為不透明的材質,比如金屬網格等,只要形成的第一電極211與第二電極212具有足夠的透光性而不影響顯示模組10的圖像顯示即可。在圖2中僅示意了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部分區域,並沒有將每一條第一走線221與每一條第二走線222示意出來。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的觸控感應方式為互容式,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互為觸控感應電極與觸控驅動電極。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包括電路板(圖未示),所述電路板均與所述顯示模組10與觸控模組20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上設置有觸控檢測晶片(圖未示) ,每一第一電極211藉由一條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觸控檢測晶片電性連接,每一第二電極212藉由一條第二走線222與所述觸控檢測晶片電性連接,則利用所述觸控檢測晶片控制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實現觸控感應。
參照圖3,所述天線結構30包括天線層31與與所述天線層31層疊設置的接地層32,且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之間夾設有所述基材2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均設置在所述基材23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空白區域,如圖2所示。具體地,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位於所述第二表面12上且均設置於所述第二部232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空白區域。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均與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電性絕緣。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結構30的天線層31與接地層32整合至所述觸控模組20的基材23上未設置複數觸控走線22的區域,且位於所述觸控模組20的第二表面12的第二部232未設置複數觸控走線22的區域。這樣所述天線結構30整合至所述觸控模組20中的基材23中,不用另外佔用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其他空間。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中之一者與所述天線層31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中另一者與所述接地層32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具體地,當所述天線層31位於所述第二部232遠離所述第二表面12一側的未設置複數第一走線221的空白區域,且所述接地層32位於所述第二部232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2一側的未設置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空白區域時,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天線層31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與所述接地層32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當所述接地層32位於所述第二部232遠離所述第二表面12一側的未設置複數第一走線221的空白區域,且所述天線層31位於所述第二部232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2一側的未設置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空白區域時,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與所述天線層31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接地層32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的材質可以為但不限於銅或者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層31與接地層32二者的其中一個整合至所述觸控模組20的第二部232的表面上未設置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的區域,另外一個整合至所述觸控模組20的第二部232表面上未設置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區域。
參照圖4,所述天線層31包括輻射部33、與所述輻射部33電性連接的信號饋入部34以及連接部35。所述連接部35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連接部351與第二連接部352,所述信號饋入部34位於所述第一連接部351與所述第二連接部352之間,所述連接部35與所述輻射部33均與所述接地層32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結構30用於收發電磁波信號,所述信號饋入部34用於饋入電流信號,所述輻射部33用於收發電磁波信號。所述連接部35可與所述輻射部33耦合。
結合參照圖5與6,所述基材23在具有所述連接部35與所述輻射部33的位置分別開設有至少一通孔233,每一個通孔233貫穿所述基材23且填充有導電材料234,以使所述連接部35與所述輻射部33分別與所述接地層32電性連接。所述導電材料234可以為但不限於藉由點膠方式形成的銀膠或碳膠,或者所述導電材料234為藉由鍍膜方式形成在所述通孔233的孔壁上的導電薄膜。所述導電薄膜的材質可以為但不限於銀膠、碳膠或氧化銦錫等。
如圖2所示,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還包括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第二表面12上的軟性電路板50。所述電路板上還設置有射頻晶片(圖中未示)。所述天線層31藉由所述軟性電路板50與所述射頻晶片電性連接,所述接地層32藉由所述軟性電路板與所述電路板的接地信號端連接。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均藉由走線與所述軟性電路板50電性連接,所述走線的電阻值為50歐姆。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電性連接且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射頻晶片電性連接,以形成所述天線結構30接收與發射電磁波信號的通路。
如圖1所示,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還包括光學膠層40,所述光學膠層4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與所述觸控模組20之間。所述光學膠層40用於將所述觸控模組20貼合在所述顯示模組10第一表面11上。所述觸控顯示裝置400還包括位於所述第二部232具有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一側的第一絕緣層60以及位於所述第二部232具有複數第一走線221一側的第二絕緣層70。所述第一絕緣層60與所述第二絕緣層70可以為透明或不透明材質。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位於不同層。在本實施例的變更實施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可位於同一層。在變更例中,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位於所述第一部231遠離所述顯示模組10的表面。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均位於所述第一部231遠離或靠近所述顯示模組10的表面上絕緣交叉。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設置於所述第二部232上,且包括與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一走線221及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二走線222。每一條第一走線221電性連接一個第一電極211並彎折地沿所述第二部232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每一條第二走線222電性連接一個第二電極212並彎折地沿所述第二部232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12。在此實施例中,所述接地層32與所述天線層31中的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二部232具有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第二走線222的一側,所述接地層32與所述天線層31中的另外一個設置在所述第二部232未設置所述複數第一走線221與所述複數第二走線222的一側。在此實施例中,具有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11與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12的所述複數觸控電極的觸控感應的方式為互容式或者自容式。在此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絕緣層60位於遠離所述第二部232具有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一側,上述第二絕緣層70位於靠近所述第二部232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一側。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位於基材23的第二部232的同一表面上,且所述天線層31與所述接地層32部分重疊且電性接觸。
綜上所述,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第二表面12的未設置所述複數觸控走線22的空白區域中,則使得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未設置有所述複數觸控電極21的一側,從而使得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非進行觸控顯示的一側。如此,所述天線結構30的擺放位置不受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的觸控顯示區域的限制;並且所述天線結構30位於所述顯示模組10的第二表面12上,不佔用觸控顯示區域,這有利於所述觸控顯示模組100實現窄邊框設計。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圖示中出現的上、下、左及右方向僅為了方便理解,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與範圍。
400:觸控顯示裝置 300、40:光學膠層 200:蓋板 100:觸控顯示模組 10:顯示模組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面 20:觸控模組 21:觸控電極 211:第一電極 212:第二電極 22:觸控走線 221:第一走線 222:第二走線 23:基材 231:第一部 232:第二部 233:通孔 30:天線結構 31:天線層 32:接地層 33:輻射部 34:信號饋入部 35:連接部 351:第一連接部 352:第二連接部 50:軟性電路板 60:第一絕緣層 70:第二絕緣層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位於顯示模組的第二表面上的天線結構與複數觸控走線的局部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天線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天線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天線層與所述接地層藉由通孔電性連接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天線層與所述接地層藉由通孔電性連接的又一示意圖。
400:觸控顯示裝置
300、40:光學膠層
200:蓋板
100:觸控顯示模組
10:顯示模組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面
20:觸控模組
21:觸控電極
211:第一電極
212:第二電極
22:觸控走線
221:第一走線
222:第二走線
23:基材
231:第一部
232:第二部
30:天線結構
60:第一絕緣層
70:第二絕緣層

Claims (10)

  1. 一種觸控顯示模組,包括一顯示模組與一觸控模組,該顯示模組具有相對設置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以及連接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的複數側面,其改良在於,該觸控模組包括: 複數觸控電極,位於該第一表面上;及 複數觸控走線,連接該等觸控電極並彎折地沿該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該第二表面; 該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一天線結構,該天線結構位於該第二表面的未設置該等觸控走線的一空白區域且與該等觸控走線電性絕緣。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觸控模組還包括絕緣的一基材,該基材位於該第一表面上並彎折地沿該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該第二表面;該等觸控電極與該等觸控走線均設置於該基材的表面上;該天線結構包括一天線層及與該天線層電性連接的一接地層,且該天線層與該接地層之間夾設有該基材,該天線層及與該接地層均設置在該基材表面的未設置該等觸控走線的一空白區域。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基材包括一第一部以及由該第一部彎折延伸的一第二部,該第一部與該顯示模組平行且相對設置,該第二部自該第一部彎折並沿該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該第二表面,該等觸控電極包括複數第一電極與複數第二電極,該等第一電極與該等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該第一部靠近與遠離該顯示模組的表面;該等觸控走線包括複數第一走線與複數第二走線,該等第一走線與該等第二走線分別位於該第二部遠離該側面以及靠近該側面的表面上,且每一條第一走線及每一條第二走線分別與一個第一電極及一個第二電極電性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等第一走線與該等第二走線中之一者與該天線層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該等第一走線與該等第二走線中另一者與該接地層由同一層導電材料圖案化形成。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天線層包括用於收發電磁波信號的一輻射部、與該輻射部電性連接的一信號饋入部以及一連接部,該連接部包括間隔設置的一第一連接部與一第二連接部,該信號饋入部位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之間,該連接部及該輻射部均與該接地層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基材在具有該連接部與該輻射部的位置分別開設至少一個通孔,每一個通孔貫穿該基材且填充有一導電材料,以使該連接部與該輻射部分別與該接地層電性連接。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基材包括一第一部以及由該第一部彎折延伸的一第二部,該第一部與該顯示模組平行且相對設置,該第二部連接該第一部並彎折地沿該顯示模組的至少一側面延伸至該第二表面;該觸控電極包括複數第一電極及複數第二電極,該等第一電極與該等第二電極均位於該第一部遠離或靠近該顯示模組的表面;該等觸控走線設置於該第二部上,且包括與該等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一走線及與該等第二電極電性連接的複數第二走線。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一電路板,該電路板電性連接該顯示模組及該觸控模組,該電路板上設置有一射頻晶片;該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位於該顯示模組的該第二表面上的一軟性電路板,該天線層藉由該軟性電路板與該射頻晶片電性連接,該接地層藉由該軟性電路板與該電路板的接地信號端連接。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其中,該觸控顯示模組還包括位於該第一部與該顯示模組之間的一光學膠層、位於該第二部具有該等第二走線一側的一第一絕緣層以及位於該第二部具有該等第一走線一側的一第二絕緣層。
  10.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改良在於,包括: 如請求項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觸控顯示模組; 一蓋板;以及 一光學膠層,位於該蓋板與該觸控顯示模組之間,將該蓋板貼合在該觸控模組遠離該顯示模組的一側。
TW109134320A 2020-09-28 2020-09-30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7544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0006.3 2020-09-28
CN202011040006.3A CN112181200B (zh) 2020-09-28 触控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401B TWI754401B (zh) 2022-02-01
TW202213051A true TW202213051A (zh) 2022-04-01

Family

ID=7394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4320A TWI754401B (zh) 2020-09-28 2020-09-30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44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1436B2 (en) * 2015-06-11 2018-05-15 Dell Products L.P. Touch user interface at a display edge
TWM514050U (zh) * 2015-09-23 2015-12-11 Jtouch Corp 具天線之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KR102499120B1 (ko) * 2016-02-17 2023-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8595052B (zh) * 2018-04-27 2021-05-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框具有触控按键的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401B (zh) 2022-02-01
CN112181200A (zh)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898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splicing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65883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626062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392429B (zh) 撓性印刷電路,觸控式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器
WO2021249345A1 (zh) 柔性线路板及显示装置
US11500489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circuit board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11412613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43040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589461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23361A (zh) 觸控面板及其天線訊號控制方法
TWI469009B (zh) 觸摸屏及觸控顯示裝置
JP2007200177A (ja) 電子装置
WO2020156595A9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WO2021051739A1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I754401B (zh) 觸控顯示模組以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20156475A1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2181200B (zh) 触控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245568A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3216168U (ja) タッチパッドの信号伝送ケーブル組み合わせ構造
KR200491899Y1 (ko) 터치센서 주변부의 신호도선 연결구조
CN11767792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0855A (zh) 电路基板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14967988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210062292A (ko)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595179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