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9934A -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9934A
TW202209934A TW110124343A TW110124343A TW202209934A TW 202209934 A TW202209934 A TW 202209934A TW 110124343 A TW110124343 A TW 110124343A TW 110124343 A TW110124343 A TW 110124343A TW 202209934 A TW202209934 A TW 2022099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wer
voltage
edge ring
plasma process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鳥井夏実
永海幸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93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74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the RF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37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controlling of the discharge by modulation of energy
    • H01J37/32146Amplitude modulation, includes pul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091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the radio frequency energy being capacitively coupled to the plasm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009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plasma specially adapted for examination or treatment of objects, e.g. plasma sources
    • H01J37/32082Radio frequency generated discharge
    • H01J37/32174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the RF discharge
    • H01J37/32183Match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623Mechanical discharge control means
    • H01J37/32642Focus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4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2715Workpiece hol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2917Plasma diagnostics
    • H01J37/32935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tubes by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object and/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0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change their surface-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r shape, e.g. etching, polishing, cutting
    • H01L21/306Chemical or electrical treatment, e.g. electrolytic etching
    • H01L21/3065Plasma etching; Reactive-ion e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 H01L21/6833Details of electrostatic chu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於電漿處理中適當地控制基板之邊緣區域的傾斜角度,並抑制基板與邊緣環之間的放電。電漿處理裝置,具備:處理室;平台,設置於處理室之內部,具有電極、設置於電極上之靜電吸盤、及以包圍著載置於靜電吸盤上之基板的方式配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邊緣環;高頻電源,供給用於由處理室之內部的氣體產生電漿之高頻電力;直流電源,對邊緣環施加負極性的直流電壓;以及控制部,控制直流電壓。實行包含如下步驟之處理:(a)停止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直流電壓的施加;以及(b)開始高頻電力的供給,經過預先決定之延遲時間後,開始直流電壓的施加。

Description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於專利文獻1揭露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具備配置於處理室內而載置晶圓之載置台、及於載置台上以包圍晶圓的方式配置之邊緣環,對晶圓施行電漿處理。在此電漿處理裝置,藉由對因電漿而消耗之邊緣環施加負的直流電壓,而追求解決鞘層之變形,使離子在晶圓的全表面中垂直地入射。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第2008-227063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揭露之技術,於電漿處理中適當地控制基板之邊緣區域的傾斜角度,並抑制基板與邊緣環之間的放電。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係對基板施行電漿處理之裝置,具備:處理室;平台,設置於該處理室之內部,包括電極、設置於該電極上之靜電吸盤、及以包圍著載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基板的方式配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邊緣環;高頻電源,供給用於由該處理室之內部的氣體產生電漿之高頻電力;直流電源,對該邊緣環施加負極性的直流電壓;以及控制部,控制該高頻電力與該直流電壓;該控制部,控制該裝置俾實行包含如下步驟之處理:(a)停止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直流電壓的施加;以及(b)開始該高頻電力的供給,經過預先決定之延遲時間後,開始該直流電壓的施加。 [本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揭露之內容,可於電漿處理中適當地控制基板之邊緣區域的傾斜角度,並抑制基板與邊緣環之間的放電。
在半導體元件之製程中,對半導體晶圓(下稱「晶圓」)施行電漿處理。在電漿處理,藉由激發處理氣體而產生電漿,藉由該電漿處理晶圓。
電漿處理,以電漿處理裝置施行。電漿處理裝置,一般而言,具備處理室、平台、高頻(Radio Frequency:RF)電源。在一例中,高頻電源,具備第1高頻電源及第2高頻電源。第1高頻電源,為了產生處理室內的氣體之電漿而供給第1高頻電力。第2高頻電源,為了將離子引入至晶圓,而對下部電極供給偏壓用的第2高頻電力。處理室,將其內部空間,界定為產生電漿之處理空間。平台,設置於處理室內。平台,具備下部電極及靜電吸盤。靜電吸盤,設置於下部電極上。於靜電吸盤上,以包圍著載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晶圓的方式配置邊緣環。邊緣環,係為了改善對於晶圓之電漿處理的均勻度而設置。
邊緣環,伴隨實施電漿處理之時間的經過而消耗。一旦邊緣環消耗,則邊緣環的厚度減少。一旦邊緣環的厚度減少,則在邊緣環及晶圓之邊緣區域的上方中,鞘層的形狀有所變化。如此地,一旦鞘層的形狀變化,則晶圓之邊緣區域中的離子之入射方向,對鉛直方向傾斜。其結果,在晶圓之邊緣區域形成的開口,對晶圓的厚度方向傾斜。
為了於晶圓之邊緣區域中,形成和晶圓的厚度方向平行地延伸之開口,而必須控制邊緣環及晶圓之邊緣區域的上方中之鞘層的形狀,調整往晶圓之邊緣區域的離子之入射方向的傾斜度(以下有稱作「傾斜角度」的情況)。因而,為了控制邊緣環及晶圓之邊緣區域的上方中之鞘層的形狀,例如在專利文獻1,提出一種構成為從直流電源對邊緣環施加負的直流電壓之電漿處理裝置。
而在習知之電漿處理裝置,產生高的偏壓,故對晶圓脈波狀地供給高頻電力時,有發生因晶圓與邊緣環之間的電位差所造成之放電的疑慮。因此,電漿處理裝置,安裝如下功能:和高頻電源之脈波同步,在供給高頻電力時施加直流電壓,進一步在停止高頻電力的供給時使邊緣環電性中和。
然而,在脈波狀地供給高頻電力時,由於高頻電力之反射(反射電力)的影響,偏壓並未立即上升。此外,在停止高頻電力的供給時,晶圓之電荷並未立即去除。因此,若和高頻電力同步,對邊緣環立即施加直流電壓,或使邊緣環電性中和,則在晶圓與邊緣環之間產生電位差,有發生放電的疑慮。而其結果,有晶圓蒙受損傷的情況。
本發明揭露之技術,可於電漿處理中適當地控制基板之邊緣區域的傾斜角度,並抑制基板與邊緣環之間的放電。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參考圖式並予以說明。另,本說明書及圖式中,在實質上具有相同功能構成之要素中,給予相同符號,藉以將重複的說明省略。
<電漿處理裝置> 首先,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予以說明。圖1係顯示電漿處理裝置1的構成之概要的縱剖面圖。圖2係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電漿處理裝置1,為電容耦合型之電漿處理裝置。在電漿處理裝置1,對作為基板的晶圓W施行電漿處理。電漿處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施行蝕刻處理、成膜處理、擴散處理等。
如圖1所示,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略圓筒形狀的處理室10。處理室10,於其內部中界定產生電漿之處理空間S。處理室10,例如由鋁構成。處理室10,連接至接地電位。
於處理室10之內部,收納有載置晶圓W的平台11。平台11,具備下部電極12、靜電吸盤13、及邊緣環14。另,亦可於下部電極12的底面側,例如設置由鋁構成之電極板(未圖示)。
下部電極12,係以導電性金屬,例如鋁等構成,具有略圓板形狀。
於下部電極12之內部,形成有冷媒流路15a。從設置於處理室10之外部的急冷器單元(未圖示),經由冷媒入口配管15b,將冷媒往冷媒流路15a供給。供給至冷媒流路15a的冷媒,經由冷媒出口流路15c而返回急冷器單元。於冷媒流路15a之中,藉由使冷媒,例如冷卻水等循環,而可將靜電吸盤13、邊緣環14、及晶圓W冷卻至期望的溫度。
靜電吸盤13,設置於下部電極12上。靜電吸盤13,為將可藉由靜電力吸附保持晶圓W與邊緣環14雙方的構件。靜電吸盤13,將中央部的頂面形成為較邊緣部的頂面更高。靜電吸盤13之中央部的頂面,成為載置晶圓W的晶圓載置面;靜電吸盤13之邊緣部的頂面,成為載置邊緣環14的邊緣環載置面。
於靜電吸盤13之內部中,在中央部,設置用於將晶圓W吸附保持之第1電極16a。於靜電吸盤13之內部中,在邊緣部,設置用於將邊緣環14吸附保持之第2電極16b。靜電吸盤13,具有將電極16a、16b夾入至由絕緣材料構成的絕緣材之間的構成。
對第1電極16a,施加來自直流電源(未圖示)之直流電壓。藉由藉此產生的靜電力,將晶圓W吸附保持在靜電吸盤13之中央部的頂面。同樣地,對第2電極16b,施加來自直流電源(未圖示)之直流電壓。藉由藉此產生的靜電力,將邊緣環14吸附保持在靜電吸盤13之邊緣部的頂面。
另,本實施形態中,設置第1電極16a的靜電吸盤13之中央部,與設置第2電極16b之邊緣部成為一體,但此等中央部與邊緣部亦可為不同構件。
邊緣環14為環狀構件,以包圍著載置於靜電吸盤13之中央部的頂面之晶圓W的方式配置。邊緣環14,係為了改善電漿處理之均勻度而設置。因此,邊緣環14,由與電漿處理相應而適當選擇之材料構成,例如可由Si或SiC構成。
將如同上述地構成之平台11,扣接於設置在處理室10之底部的略圓筒形之支持構件17。支持構件17,例如由陶瓷或石英等絕緣體構成。
另,圖示雖省略,但平台11,亦可包含構成為將靜電吸盤13、邊緣環14、及晶圓W中之至少1者調節為期望的溫度之調溫模組。調溫模組,亦可包含加熱器、流路、或其等之組合。使冷媒、熱傳氣體等調溫流體,於流路流通。
於平台11之上方,以與平台11相對向的方式,設置沖淋頭20。沖淋頭20,具有面向處理空間S而配置之電極板21、及設置於電極板21的上方之電極支持體22。電極板21,作為與下部電極12成對的上部電極而作用。如同後述,在將第1高頻電源50與下部電極12電性連接之情況,沖淋頭20,連接至接地電位。另,沖淋頭20,經由絕緣性遮蔽構件23,支持在處理室10的上部(頂棚面)。
於電極板21,形成有用於將從後述氣體擴散室22a輸送的處理氣體往處理空間S供給之複數個氣體噴出口21a。電極板21,例如,由具有產生的焦耳熱少之低電阻率的導電體或半導體構成。
電極支持體22,以可任意裝卸的方式支持電極板21。電極支持體22,例如具有在鋁等導電性材料之表面形成有具有耐電漿性的膜之構成。該膜,可為藉由陽極氧化處理形成的膜、或由氧化釔形成的膜等陶瓷製的膜。於電極支持體22之內部,形成氣體擴散室22a。從氣體擴散室22a,形成和氣體噴出口21a連通的複數個氣體流通孔22b。此外,於氣體擴散室22a,形成與後述氣體供給管33連接的氣體導入孔22c。
此外,將往氣體擴散室22a供給處理氣體的氣體供給源群30,經由流量控制機器群31、閥群32、氣體供給管33、氣體導入孔22c,而連接至電極支持體22。
氣體供給源群30,具有電漿處理所需之複數種氣體供給源。流量控制機器群31包含複數個流量控制器,閥群32包含複數個閥。流量控制機器群31之複數個流量控制器,分別為質量流量控制器或壓力控制式之流量控制器。於電漿處理裝置1中,將來自由氣體供給源群30選出的一個以上之氣體供給源的處理氣體,經由流量控制機器群31、閥群32、氣體供給管33、氣體導入孔22c,而往氣體擴散室22a供給。而後,供給至氣體擴散室22a的處理氣體,經由氣體流通孔22b、氣體噴出口21a,往處理空間S內沖淋狀地分散供給。
在處理室10的底部,於處理室10的內壁與支持構件17之間,設置擋板40。擋板40,例如藉由將氧化釔等陶瓷被覆於鋁材而構成。於擋板40,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處理空間S,經由該擋板40而與排氣口41連通。於排氣口41,例如連接真空泵等排氣裝置42,構成為藉由該排氣裝置42而可將處理空間S內減壓。
此外,於處理室10的側壁,形成晶圓W的搬出入口43,該搬出入口43成為可藉由閘閥44而開閉。
電漿處理裝置1,進一步具備第1高頻電源50、第2高頻電源51、及匹配器52。第1高頻電源50與第2高頻電源51,經由匹配器52而和下部電極12相連接。另,第1高頻電源50與第2高頻電源51,構成本發明之高頻電源。
第1高頻電源50,係產生電漿產生用之高頻電力的電源。從第1高頻電源50,可將27MHz~100MHz之頻率,於一例中為40MHz之高頻電力HF,對下部電極12供給。第1高頻電源50,經由匹配器52之第1匹配電路53,而與下部電極12連接。第1匹配電路53,係用於將第1高頻電源50之輸出阻抗與負載側(下部電極12側)之輸入阻抗加以匹配的電路。另,第1高頻電源50,亦可不與下部電極12電性連接,亦可經由第1匹配電路53而與上部電極即沖淋頭20連接。
第2高頻電源51,產生用於將離子引入至晶圓W之高頻電力(高頻偏壓電力)LF,將該高頻電力LF供給至下部電極12。高頻電力LF的頻率,可為400kHz~13.56MHz之範圍內的頻率,於一例中為400kHz。第2高頻電源51,經由匹配器52之第2匹配電路54,而與下部電極12連接。第2匹配電路54,係用於將第2高頻電源51之輸出阻抗與負載側(下部電極12側)之輸入阻抗加以匹配的電路。
另,下述說明中,有將對下部電極12供給來自第1高頻電源50之高頻電力HF與來自第2高頻電源51之高頻電力LF中的一方或雙方之狀態,稱作「RF開啟(RF ON)」的情況。此外,有將未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HF與高頻電力LF的任一者之狀態,稱作「RF關閉(RF OFF)」的情況。此外,有將高頻電力HF與高頻電力LF一併稱作「高頻電力RF」的情況。
如圖1及圖2所示,電漿處理裝置1,更具備直流(DC:Direct Current)電源60、切換單元61、第1RF濾波器62、及第2RF濾波器63。直流電源60,經由切換單元61、第2RF濾波器63、及第1RF濾波器62,而與邊緣環14電性連接。另,在本實施形態,對直流電源60設置2個RF濾波器62、63,但RF濾波器的數量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例如亦可為1個。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直流電源60,經由切換單元61、第1RF濾波器62、及第2RF濾波器63,而與邊緣環14連接,但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例如,亦可為將直流電源60,經由切換單元61、第2RF濾波器63、第1RF濾波器62、及下部電極12,而與邊緣環14電性連接。
直流電源60,係產生對邊緣環14施加之負極性的直流電壓DC之電源。此外,直流電源60,為可變直流電源,可調整直流電壓DC之高低。
切換單元61,構成為可停止對於邊緣環14的來自直流電源60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具體而言,切換單元61,切換邊緣環14,與直流電源電路64或電性中和電路65的連接。
直流電源電路64,係與直流電源60連接,用於從該直流電源60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的電路。在一例中,直流電源電路64,具備切換元件64a與阻尼元件64b。於切換元件64a,例如使用電場效應電晶體(FET)。然則,於切換元件64a,除了使用FET以外,亦可使用絕緣閘極型雙極性電晶體(IGBT)或繼電器。而在使切換元件64a為閉路之狀態(開啟之狀態)下,邊緣環14與直流電源60連接,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另一方面,在使切換元件64a為開路之狀態(關閉之狀態)下,並未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另,下述說明中,有將切換元件64a開啟之狀態稱作「DC開啟(DC ON)」,將切換元件64a關閉之狀態稱作「DC關閉(DC OFF)」的情況。此外,阻尼元件64b,例如為電阻或線圈等,關於其值、位置,可由設計者任意決定。
電性中和電路65,係用於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的電路。在一例中,電性中和電路65,具備切換元件65a與阻尼元件65b。於切換元件65a,例如使用電場效應電晶體(FET)。然則,於切換元件65a,除了使用FET以外,亦可使用絕緣閘極型雙極性電晶體(IGBT)或繼電器。而在使切換元件65a為閉路之狀態(開啟之狀態)下,邊緣環1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連接,邊緣環14的電荷往電性中和電路65流動,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另一方面,在使切換元件65a為開路之狀態(關閉之狀態)下,並未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另,下述說明中,有將切換元件65a開啟之狀態稱作「電性中和開啟(電性中和ON)」,將切換元件65a關閉之狀態稱作「電性中和關閉(電性中和OFF)」的情況。此外,阻尼元件65b,例如為電阻或線圈等,關於其值、位置,可由設計者任意決定。
第1RF濾波器62與第2RF濾波器63,分別為將高頻降低或遮斷之濾波器,係為了保護直流電源60而設置。第1RF濾波器62,例如將來自第1高頻電源50之40MHz的高頻降低或遮斷。第2RF濾波器63,例如將來自第2高頻電源51之400kHz的高頻降低或遮斷。另,第1RF濾波器62與第2RF濾波器63的電路構成,可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任意設計。
如圖1所示,電漿處理裝置1,更具備脈波訊號源70。脈波訊號源70,對第1高頻電源50、第2高頻電源51、及直流電源60,發送脈波訊號,亦即控制脈波時序的訊號。第1高頻電源50與第2高頻電源51,分別依據脈波訊號,脈波狀地供給高頻電力HF與高頻電力LF。此外,在直流電源60,依據脈波訊號,脈波狀地施加直流電壓DC。而在脈波訊號源70,可控制高頻電力HF及高頻電力LF與直流電壓DC的同步時序。另,此脈波訊號源,亦可分別內建於第1高頻電源50、第2高頻電源51、直流電源60。
電漿處理裝置1,更具備測定邊緣環14的自偏電壓(或者下部電極12或晶圓W的自偏電壓)之測定器(未圖示)。另,測定器的構成,可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任意設計。
於上述電漿處理裝置1,設置控制部100。控制部100,例如為具備CPU或記憶體等的電腦,具有程式收納部(未圖示)。於程式收納部,收納有控制電漿處理裝置1中的電漿處理之程式。另,上述程式,記錄於電腦可讀取的記錄媒體,亦可由該記錄媒體安裝至控制部100。
<電漿處理方法> 接著,針對使用如同以上地構成之電漿處理裝置1施行的電漿處理予以說明。
首先,將晶圓W搬入處理室10之內部,將晶圓W載置於靜電吸盤13上。其後,藉由對靜電吸盤13之第1電極16a施加直流電壓DC,而以庫侖力將晶圓W於靜電吸盤13靜電吸附,予以保持。此外,於晶圓W的搬入後,藉由排氣裝置42將處理室10之內部減壓至期望的真空度。
接著,從氣體供給源群30,經由沖淋頭20而對處理空間S供給處理氣體。此外,藉由第1高頻電源50對下部電極12供給電漿產生用之高頻電力HF,激發處理氣體,產生電漿。此時,亦可藉由第2高頻電源51供給離子導入用之高頻電力LF。而後,藉由產生之電漿的作用,對晶圓W施行電漿處理。
在結束電漿處理時,首先,停止來自第1高頻電源50之高頻電力HF的供給及氣體供給源群30所進行之處理氣體的供給。此外,在電漿處理中供給高頻電力LF的情況,亦停止該高頻電力LF的供給。接著,停止往晶圓W的背面之熱傳氣體的供給,停止靜電吸盤13所進行之晶圓W的吸附保持。
其後,將晶圓W從處理室10搬出,結束對於晶圓W之一連串的電漿處理。
另,電漿處理中,亦有未使用來自第1高頻電源50之高頻電力HF,僅使用來自第2高頻電源51之高頻電力LF產生電漿的情況。
<傾斜角度控制方法> 接著,於上述電漿處理中,針對控制傾斜角度之方法予以說明。傾斜角度,係往晶圓W之邊緣區域的離子之入射方向的相對於鉛直方向之傾斜度(角度)。
於一例中,在邊緣環14處於未消耗之狀態的情況,鞘層的形狀,於晶圓W及邊緣環14的上方中保持為平坦。因此,離子往與晶圓W的全表面略垂直之方向(鉛直方向)入射。亦即,傾斜角度為0(零)。
另一方面,若邊緣環14消耗,其厚度減少,則於晶圓W之邊緣區域及邊緣環14之上方中,鞘層的厚度變小,該鞘層的形狀改變為下方凸出的形狀。其結果,對於晶圓W之邊緣區域的離子之入射方向,對鉛直方向傾斜。而後,於晶圓W之邊緣區域,形成對其厚度方向傾斜的開口。
此外,對於晶圓W之中央區域,在晶圓W之邊緣區域及邊緣環14之上方中,鞘層的厚度變大,亦可能有該鞘層的形狀成為往上方凸出的形狀之情況。
在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調整來自直流電源60之直流電壓DC,控制傾斜角度。
如圖2所示,在直流電源60,將對邊緣環14施加的直流電壓DC,設定為具有將自偏電壓Vdc之絕對值與設定值ΔV的和作為其絕對值之負極性的電壓,亦即,設定為-(|Vdc|+ΔV)。圖2中,晶圓W與邊緣環14的上方之點線,分別表示晶圓W的電位與邊緣環14的電位。自偏電壓Vdc,為晶圓W的自偏電壓,係一方或雙方之高頻電力RF所供給,且為未對下部電極12施加來自直流電源60之直流電壓DC時的下部電極12的自偏電壓。設定值ΔV,藉由控制部100給予。
控制部100,利用預先決定之函數或表格,從邊緣環14的消耗量(由邊緣環14的厚度之初始值算起的減少量)、與由電漿處理的製程條件(例如處理時間)推定之邊緣環14的消耗量,指定設定值ΔV。亦即,控制部100,藉由將邊緣環14的消耗量與自偏電壓輸入至上述函數,或利用邊緣環14的消耗量與自偏電壓參考上述表格,而決定設定值ΔV。
控制部100,在設定值ΔV的決定中,亦可將邊緣環14之初始厚度,與例如利用雷射測定器或相機等測定器實測出的邊緣環14之厚度的差,使用作為邊緣環14的消耗量。抑或,控制部100,為了決定設定值ΔV,亦可利用預先決定之其他函數或表格,由特定的參數,決定邊緣環14的消耗量。此特定的參數,可為自偏電壓Vdc、高頻電力HF或高頻電力LF的波高值Vpp、負載阻抗、邊緣環14或邊緣環14之周邊電氣特性等中之任一者。邊緣環14或邊緣環14之周邊電氣特性,可為邊緣環14或邊緣環14之周邊任意處的電壓、電流值、包含邊緣環14的電阻值等中之任一者。其他函數或表格,係以決定特定的參數與邊緣環14的消耗量之關係的方式預先決定。為了決定邊緣環14的消耗量,而於實際的電漿處理之實行前或電漿處理裝置1之維修時,在用於決定消耗量之測定條件,亦即高頻電力HF、高頻電力LF、處理空間S內之壓力、及往處理空間S供給的處理氣體之流量等的設定下,使電漿處理裝置1動作。而後,取得上述特定的參數,將該特定的參數輸入至上述其他函數,抑或使用該特定的參數參考上述表格,藉以指定邊緣環14的消耗量。
在電漿處理裝置1,於電漿處理中,亦即,在供給高頻電力HF及高頻電力LF中的一方或雙方之高頻電力的期間中,從直流電源60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藉此,控制邊緣環14及晶圓W之邊緣區域的上方中之鞘層的形狀,降低往晶圓W之邊緣區域的離子之入射方向的傾斜度,控制傾斜角度。其結果,涵蓋晶圓W之全區域,形成與該晶圓W的厚度方向呈略平行之開口。
更詳而言之,電漿處理中,藉由測定器(未圖示)測定自偏電壓Vdc。此外,從直流電源60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對邊緣環14施加之直流電壓DC的值,如同上述為-(|Vdc|+ΔV)。|Vdc|,係緊接其前藉由測定器取得的自偏電壓Vdc之測定值的絕對值;ΔV,係藉由控制部100決定的設定值。如此地由在電漿處理中測出之自偏電壓Vdc,決定對邊緣環14施加之直流電壓DC。如此一來,即便自偏電壓Vdc發生變化,仍修正藉由直流電源60產生之直流電壓DC,適當地修正傾斜角度。
<高頻電力及直流電壓的控制方法> 接著,針對上述電漿處理中,高頻電力RF的供給時序、直流電壓DC的施加時序、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時序予以說明。高頻電力RF的供給,係對下部電極12供給來自第1高頻電源50之高頻電力HF與來自第2高頻電源51之高頻電力LF中的一方或雙方之狀態。高頻電力RF的供給時序,即為上述RF開啟與RF關閉的時序。直流電壓DC的施加,係將邊緣環14與直流電源60(直流電源電路64)連接之狀態;直流電壓DC的施加時序,即為上述DC開啟與DC關閉的時序。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係將邊緣環1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連接之狀態;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時序,即為上述電性中和開啟與電性中和關閉的時序。
[延遲時間Dt的原理] 此處,如同上述,為了控制傾斜角度,而調整從直流電源60對邊緣環14施加之直流電壓DC,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設定電位差,即設定值ΔV。此時,例如若上述電位差變得過大,抑或施加直流電壓DC的時序偏離而產生未預期的電位差,則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有發生放電的疑慮。而其結果,有晶圓W蒙受損傷的情況。
而在本實施形態,藉由應用對於直流電源60側之脈波時序的延遲時間(Dead Time)功能加以利用,而於直流電源60的輸出端中形成浮動電位狀態,於邊緣環14中具有對晶圓W的電位變化之追蹤性。
另,切換單元61一般具備之延遲時間功能,係在切換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時,使往一方的電路之切換具有延遲俾使此等2個電路不同時開啟的的功能。若2個電路同時開啟,則發生短路,故設置此等延遲時間功能。脈波狀地供給高頻電力RF時,從脈波訊號源70發送脈波訊號,於第1高頻電源50、第2高頻電源51、及直流電源60中作為同步訊號使用。上述延遲時間功能,對此脈波訊號設置延遲時間。而於此延遲時間中,直流電源60並非為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而係成為不定狀態。另,下述說明中,有將一般之延遲時間稱作「延遲時間Do」,將本實施形態之延遲時間稱作「延遲時間Dt」的情況。
在本實施形態,控制RF開啟關閉(RF ON/OFF)、DC開啟關閉(DC ON/OFF)、電性中和開啟關閉(電性中和ON/OFF)各自的時序。圖3,作為本實施形態的比較例,顯示習知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說明圖。圖3中,具有上述切換單元61一般具備之延遲時間Do,但並未設置本實施形態之延遲時間Dt。另一方面,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說明圖。圖3及圖4中,於晶圓W及邊緣環14之上方圖示的點線圖表,分別示意晶圓W的電位及邊緣環14的電位之經時變化。亦即,點線圖表之縱軸為電位,橫軸為時間。另,在圖3及圖4,為了容易理解技術,而將第1RF濾波器62與第2RF濾波器63的圖示省略。
過去,如圖3(a)所示,在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時(RF開啟),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開啟、電性中和關閉)。此一情況,若進行RF開啟,則發生高頻電力RF的反射,往下部電極12供給之高頻電力RF和緩地上升。因此,藉由高頻電力RF在晶圓W產生的電位,亦對於RF開啟的時序和緩而慢慢地上升。相對於此,直流電源60一般上升快速,故邊緣環14的電位急遽地上升,與直流電源60的電位成為相同。因此,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產生較預期更大的電位差,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有發生放電的疑慮。
此外,過去,如圖3(b)所示,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時(RF關閉),停止往邊緣環14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DC關閉),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電性中和開啟)。此一情況,若進行RF關閉,則以硬體(裝置)、電漿的時間常數和緩地電性中和,故晶圓W的電位和緩而慢慢地下降。相對於此,邊緣環14的電位急遽地下降,成為略0(零)V。因此,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產生較預期更大的電位差,在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有發生放電的疑慮。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在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RF開啟),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時(DC開啟),從進行RF開啟而經過第1延遲時間Dt1後,進行DC開啟。此處,一般切換單元61所具備之延遲時間Do的情況,直流電源60係並非為開啟狀態或關閉狀態之不定狀態,因而宜盡可能減短延遲時間Do。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第1延遲時間Dt1,如圖4(a)所示,藉由先使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為開路,並使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為開路的狀態,而於不定狀態時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亦即,藉由先設定不使用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雙方之閒置狀態,而於第1延遲時間Dt1間,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在此浮動電位狀態,邊緣環14成為與晶圓W相同的電位變化,故在經過第1延遲時間Dt1的時間點,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小。而後,經過第1延遲時間Dt1後,進行DC開啟。此一情況,邊緣環14的電位,成為與晶圓W的電位(電漿及鞘層的電位)相等,亦即,可使其成為根據高頻電力RF(除去產生之反射者)的自偏電壓Vdc。而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上升。因此,可抑制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
此外,本實施形態,在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RF關閉),停止往邊緣環14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DC關閉),進一步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時(電性中和開啟),從進行DC關閉而經過第2延遲時間Dt2後,進行電性中和開啟。亦即,在第2延遲時間Dt2,如圖4(b)所示,藉由先使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為開路,並使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為開路的狀態,而於不定狀態時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亦即,藉由先設定不使用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雙方之閒置狀態,而於第2延遲時間Dt2間,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而後,經過此第2延遲時間Dt2中的浮動電位狀態後,進行電性中和開啟。此一情況,邊緣環14的電位,欲與晶圓W的電位成為相等,追蹤該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下降。因此,可抑制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
[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時序] 如同上述,在本實施形態,藉由分別在RF開啟時與RF關閉時設置延遲時間Dt1、Dt2,而抑制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以下,針對上述電漿處理中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時序,具體地予以說明。
圖5,係顯示高頻電力RF與直流電壓DC之經時變化的說明圖。圖5中之上圖表的縱軸為高頻電力RF,橫軸為時間t。圖5中之下圖表的縱軸為直流電壓DC,橫軸為時間t。圖6,係顯示圖5中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狀態之表。圖7,係顯示圖5中之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的狀態之說明圖。
(步驟S1) 步驟S1,係施行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之步驟。在步驟S1,使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為開路(DC關閉),並使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為閉路(電性中和開啟)。如此一來,則將邊緣環1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連接,經由電性中和電路65將邊緣環14的電荷去除。另,在此步驟S1,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RF關閉)。
(步驟S2) 步驟S2,係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後(RF開啟),至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開啟)前為止之間,亦即第1延遲時間Dt1的步驟。在步驟S2,將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維持為開路(DC關閉),使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為開路(電性中和關閉)。亦即,藉由使邊緣環14為未連接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雙方的狀態,而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若進行RF開啟,則發生高頻電力RF之反射,故晶圓W的電位和緩地上升。而在直流電源60為浮動電位狀態下,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上升。因此,在經過第1延遲時間Dt1的時間點,減小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可抑制放電。
(步驟S3) 步驟S3,係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RF開啟),並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開啟),對晶圓W施行電漿處理的步驟。在步驟S3,將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維持為開路(電性中和關閉),並使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為閉路(DC開啟)。如此一來,藉由直流電壓DC適當地控制晶圓W之邊緣區域的傾斜角度,可適當地調整離子之入射方向,對晶圓W均一地施行電漿處理。
(步驟S4) 步驟S4,係在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RF關閉),停止往邊緣環14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後(DC關閉),至施行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電性中和開啟)前為止之間,亦即第2延遲時間Dt2的步驟。在步驟S4,將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維持為開路(電性中和關閉),並使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為開路(DC關閉)。亦即,藉由使邊緣環14為未連接直流電源電路6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雙方的狀態,而使直流電源60之輸出端成為浮動電位。若進行RF關閉,則晶圓W的電位和緩地下降。而在直流電源60為浮動電位狀態下,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下降。因此,在經過第2延遲時間Dt2的時間點,減小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可抑制放電。
(步驟S5) 步驟S5,係施行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之步驟。在步驟S5,與步驟S1同樣地,將直流電源電路64之切換元件64a維持為開路(DC關閉),並使電性中和電路65之切換元件65a為閉路(電性中和開啟)。如此一來,則將邊緣環14與電性中和電路65連接,經由電性中和電路65將邊緣環14的電荷去除。
(步驟S6) 步驟S6,係再度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後(RF開啟),至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開啟)前為止之間,亦即第1延遲時間Dt1的步驟。亦即,為與步驟S2同樣的步驟。
如同上述地重複施行步驟S1~S4,結束一連串的電漿處理。
依本實施形態,則在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RF開啟),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施加時(DC開啟),從進行RF開啟而經過第1延遲時間Dt1後,進行DC開啟。此一情況,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上升。因此,可抑制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
此外,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RF關閉),停止往邊緣環14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DC關閉),進一步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時(電性中和開啟),從進行DC關閉而經過第2延遲時間Dt2後,進行電性中和開啟。此一情況,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而和緩地下降。因此,可抑制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
另,以既有功能設置本實施形態之功能的情況,一般使用2種脈波的時序訊號等,可判斷包含DC開啟的狀態、DC關閉的狀態、浮動電位狀態之3種狀態的時序訊號成為必要。因此,裝置構成變得非常繁複。
此點,在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用延遲時間Dt1、Dt2,無論為何種直流電源,皆可決定邊緣環14的電位之對晶圓W的電位之追蹤時序。此外,在直流電源60側形成浮動電位的時序,故可使用與高頻電力RF相同的脈波時序訊號。換而言之,可使用既有之脈波訊號源70,無須重新製作脈波訊號源70。
<延遲時間Dt的具體例> 接著,針對上述RF開啟時之第1延遲時間Dt1與RF關閉時之第2延遲時間Dt2的具體例予以說明。
首先,進行延遲時間Dt1、Dt2的比較,針對一般切換單元61所具備之延遲時間Do的具體例予以說明。決定延遲時間Do的要因,為切換單元61所具有之FET的切換速度。詳而言之,延遲時間Do,係在FET之上升時間及下降時間,加上空檔時間(裕度)的時間。例如,經過至直流電源電路64之FET完全關閉為止(下降)的時間後,對電性中和電路65指示開啟的時序之情況,該下降之時間與加上裕度之時間,成為延遲時間Do。此等上升時間及下降時間,因元件之種類而異,例如為1ns~10ns。此外,延遲時間Do,例如為1ns~100ns。
在延遲時間Dt1、Dt2共通的限制條件,係相對於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的時間(DC開啟時間)之延遲時間Dt1、Dt2的比例。延遲時間Dt1、Dt2,係未施加直流電壓DC之時間,故若延遲時間Dt1、Dt2變長,則從與高頻電力RF同步之直流電壓DC的施加狀態偏離。因而,依據DC開啟時間,決定延遲時間Dt1、Dt2。另,由電漿處理之製程評價結果,判斷延遲時間Dt1、Dt2的最低限度之比例。
RF開啟時之第1延遲時間Dt1的具體決定方法,如同下述。亦即,預先測定從供給高頻電力RF後算起之反射時間,將此反射時間以上決定為第1延遲時間Dt1。抑或,亦可測定邊緣環14的電位,依據高頻電力RF與邊緣環14的電位,決定第1延遲時間Dt1。而後,將第1延遲時間Dt1,例如決定為0.1μs~1000μs,更宜為0.1μs~100μs或1μs~300μs。另,第1延遲時間Dt1的上限值,決定為如同後述地利用電漿使第2直流電壓DC2與第1直流電壓DC1的電位差電性中和之情況所需的時間。
RF關閉時之第2延遲時間Dt2的具體決定方法,如同下述。亦即,測定邊緣環14的電位,以使該邊緣環14的電位充分下降後將邊緣環14電性中和之方式,決定第2延遲時間Dt2。抑或,亦可測定高頻電力RF,僅依據該高頻電力RF而決定第2延遲時間Dt2。而第2延遲時間Dt2,例如決定為0.1μs~1000μs,更宜為0.1μs~100μs或1μs~300μs。
<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具備直流電源60、直流電源電路64及電性中和電路65,但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之電源系統,並未限定於此一形態。圖8~圖10,係於另一實施形態中,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另,在圖8~圖10,為了容易理解技術,而將第1RF濾波器62與第2RF濾波器63的圖示省略。
如圖8所示,電漿處理裝置1,亦可取代直流電源60、直流電源電路64及電性中和電路65,而具備直流電源200與直流電源電路210。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並未具備電性中和電路。直流電源電路210,具備切換元件210a與阻尼元件210b。
此一情況,如圖8(a)所示,在緊接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後(RF開啟),使切換元件210a為開路,不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關閉)。
其後,如圖8(b)所示,經過延遲時間Dt後,使切換元件210a為閉路,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DC關閉)。此一情況,使邊緣環14的電位追蹤晶圓W的電位後,對邊緣環14施加直流電壓DC。其結果,減小晶圓W與邊緣環14之間的電位差,可抑制放電。而後,對晶圓W施行電漿處理。
其後,如圖8(c)所示,對下部電極12停止高頻電力RF的施加時(RF關閉),使切換元件210a為開路,停止往邊緣環14之直流電壓DC。
亦可如圖9所示,取代直流電源60、直流電源電路64及電性中和電路65,而具備第1直流電源300、第2直流電源301、第1直流電源電路310、第2直流電源電路311、及電性中和電路320。第1直流電源300,對邊緣環14施加第1直流電壓DC1。第2直流電源301,對邊緣環14施加與第1直流電壓DC1不同之第2直流電壓DC2。第1直流電源電路310,具備切換元件310a與阻尼元件310b。第2直流電源電路311,具備切換元件311a與阻尼元件311b。電性中和電路320,具備切換元件320a與阻尼元件320b。
例如,供給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時(RF開啟),欲以高速切換對邊緣環14施加之直流電壓DC的情況,切換第1直流電源電路310與第2直流電源電路311,切換第1直流電壓DC1與第2直流電壓DC2。例如,第1直流電壓DC1較第2直流電壓DC2更小的情況,可在如圖9(a)所示地對邊緣環14施加第1直流電壓DC1後,如圖9(b)所示地對邊緣環14施加第2直流電壓DC2。
而於本實施形態中,亦如同上述實施形態般地,於RF開啟時設置第1延遲時間Dt1,於RF關閉時設置第2延遲時間Dt2。具體而言,在對下部電極12供給高頻電力RF後,至對邊緣環14施加第1直流電壓DC1前為止之間,設置第1延遲時間Dt1。此外,在停止往下部電極12之高頻電力RF的供給,停止往邊緣環14之第2直流電壓DC2的施加後,至進行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前為止之間,設置第2延遲時間Dt2。進一步,亦可於第1直流電壓DC1的施加與第2直流電壓DC2之間,亦設置延遲時間Dt。
另,第1直流電壓DC1較第2直流電壓DC2更小的情況,從第2直流電壓DC2往第1直流電壓DC1的切換,必須夾入電性中和電路320所進行之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亦即,必須依序施行第2直流電壓DC2的施加、邊緣環14的電性中和、第1直流電壓DC1的施加。
此外,在將對邊緣環14施加之電壓從第2直流電壓DC2切換為第1直流電壓DC1的情況中,利用電漿使第2直流電壓DC2與第1直流電壓DC1的電位差電性中和之情況,亦可如圖10所示,將電性中和電路320省略。此一情況,在對邊緣環14施加第2直流電壓DC2,至施加第1直流電壓DC1前為止之間,設置延遲時間Dt。
上述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1,係電容耦合型之電漿處理裝置,但本發明所應用之電漿處理裝置,並未限定於此等形態。例如,電漿處理裝置,亦可為電感耦合型之電漿處理裝置。
應知曉本次揭露之實施形態,全部的觀點僅為例示,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上述實施形態,亦可不脫離添附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其主旨地,以各式各樣的形態進行省略、置換、變更。
1:電漿處理裝置 10:處理室 11:平台 12:下部電極 13:靜電吸盤 14:邊緣環 15a:冷媒流路 15b:冷媒入口配管 15c:冷媒出口流路 16a,16b:電極 17:支持構件 20:沖淋頭 21:電極板 21a:氣體噴出口 22:電極支持體 22a:氣體擴散室 22b:氣體流通孔 22c:氣體導入孔 23:絕緣性遮蔽構件 30:氣體供給源群 31:流量控制機器群 32:閥群 33:氣體供給管 40:擋板 41:排氣口 42:排氣裝置 43:搬入出口 44:閘閥 50:第1高頻電源 51:第2高頻電源 52:匹配器 53,54:匹配電路 60,200,300,301:直流電源 61:切換單元 62,63:RF濾波器 64,210,310,311:直流電源電路 64a,65a,210a,310a,311a,320a:切換元件 64b,65b,210b,310b,311b,320b:阻尼元件 65,320:電性中和電路 70:脈波訊號源 100:控制部 DC:直流電壓 RF:高頻電力 S:處理空間 S1~S6:步驟 Vdc:自偏電壓 W:晶圓 ΔV:設定值
圖1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電漿處理裝置的構成之概要的縱剖面圖。 圖2係於本實施形態中對邊緣環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 圖3(a)、(b)係顯示習知之RF開啟關閉(RF ON/OFF)、DC開啟關閉(DC ON/OFF)、電性中和開啟關閉(電性中和ON/OFF)的說明圖。 圖4(a)、(b)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說明圖。 圖5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中之高頻電力與直流電壓的經時變化之說明圖。 圖6係顯示圖5中之RF開啟關閉、DC開啟關閉、電性中和開啟關閉的狀態之表。 圖7係顯示圖5中之直流電源電路與電性中和電路的狀態之說明圖。 圖8(a)~(c)係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對邊緣環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 圖9(a)、(b)係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對邊緣環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 圖10係於其他實施形態中對邊緣環施加直流電壓之電源系統的說明圖。
DC:直流電壓
RF:高頻電力
S1~S6:步驟
△V:設定值

Claims (14)

  1. 一種電漿處理裝置,對基板施行電漿處理,包含: 處理室; 平台,設置於該處理室之內部,包括電極、設置於該電極上之靜電吸盤、及以包圍著載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基板的方式配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邊緣環; 高頻電源,供給用來由該處理室之內部的氣體產生電漿之高頻電力; 直流電源,對該邊緣環施加負極性的直流電壓;以及 控制部,控制該高頻電力與該直流電壓; 該控制部,控制該電漿處理裝置俾實行包含如下步驟之處理: (a)停止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直流電壓的施加;以及 (b)開始該高頻電力的供給,經過預先決定之延遲時間後,開始該直流電壓的施加。
  2. 如請求項1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依據該延遲時間相對於該直流電壓的施加時間之比例,決定該延遲時間。
  3. 如請求項2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測定從供給該高頻電力算起之反射時間,將該反射時間以上決定為該延遲時間。
  4. 如請求項2或3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測定該邊緣環的電位,依據該邊緣環的電位,決定該延遲時間。
  5. 如請求項2~4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延遲時間為0.1μs~1000μs。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更包含直流電源電路,用於對該邊緣環施加該直流電壓; 而未包含用於將該邊緣環電性中和之電性中和電路。
  7.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更包含: 直流電源電路,用於對該邊緣環施加該直流電壓; 電性中和電路,用於將該邊緣環電性中和;以及 切換單元,切換該邊緣環,與該直流電源電路或該電性中和電路的連接; 該控制部,控制該電漿處理裝置俾實行包含如下步驟之處理: 於該(a)步驟中,停止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直流電壓的施加,進一步將該邊緣環電性中和; 於該(b)步驟中,開始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邊緣環的電性中和,經過預先決定之第1延遲時間後,開始該直流電壓的施加;以及 (c)停止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直流電壓的施加,經過預先決定之第2延遲時間後,開始該邊緣環的電性中和。
  8. 如請求項7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依據該第2延遲時間相對於該直流電壓的施加時間之比例,決定該第2延遲時間。
  9. 如請求項8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測定該邊緣環的電位,依據該邊緣環的電位,決定該第2延遲時間。
  10. 如請求項8或9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控制部,測定該高頻電力,依據該高頻電力,決定該第2延遲時間。
  11. 如請求項8~10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2延遲時間為0.1μs~1000μs。
  12. 如請求項1~11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直流電源,包含: 第1直流電源,施加第1直流電壓;以及 第2直流電源,施加與該第1直流電壓不同之第2直流電壓; 在該直流電壓的施加中,施加該第1直流電壓或該第2直流電壓。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電漿處理裝置,其中, 該高頻電源,包含: 第1高頻電源,供給用於產生該電漿之第1高頻電力; 第2高頻電源,供給用於將離子引入至載置於該靜電吸盤的基板之第2高頻電力; 在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中,供給該第1高頻電力及該第2高頻電力中的一方或雙方。
  14. 一種電漿處理方法,利用電漿處理裝置對基板施行電漿處理; 該電漿處理裝置,包含: 處理室; 平台,設置於該處理室之內部,包括電極、設置於該電極上之靜電吸盤、及以包圍著載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基板的方式配置於該靜電吸盤上之邊緣環; 高頻電源,供給用於由該處理室之內部的氣體產生電漿之高頻電力;以及 直流電源,對該邊緣環施加負極性的直流電壓; 該電漿處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a)停止該高頻電力的供給,並停止該直流電壓的施加;以及 (b)開始該高頻電力的供給,經過預先決定之延遲時間後,開始該直流電壓的施加。
TW110124343A 2020-07-16 2021-07-02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TW202209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2121 2020-07-16
JP2020122121A JP2022018776A (ja) 2020-07-16 2020-07-16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934A true TW202209934A (zh) 2022-03-01

Family

ID=79293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343A TW202209934A (zh) 2020-07-16 2021-07-02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46181B2 (zh)
JP (1) JP2022018776A (zh)
KR (1) KR20220009892A (zh)
CN (1) CN113948364A (zh)
TW (1) TW20220993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17669A (ja) * 2021-02-01 2022-08-1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回路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WO2024071074A1 (ja) * 2022-09-30 2024-04-0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3890B2 (ja) 2007-03-12 2011-12-07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分布補正方法
JP6441994B2 (ja) * 2017-05-16 2018-12-19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多孔質膜をエッチングする方法
JP7481823B2 (ja) * 2018-11-05 2024-05-13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エッチング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WO2020214607A1 (en) * 2019-04-15 2020-10-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ectrostatic chucking process
JP7462383B2 (ja) * 2019-04-15 2024-04-0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US20210210355A1 (en) * 2020-01-08 2021-07-08 Tokyo Electron Limited Methods of Plasma Processing Using a Pulsed Electron Be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18776A (ja) 2022-01-27
CN113948364A (zh) 2022-01-18
US20220020576A1 (en) 2022-01-20
KR20220009892A (ko) 2022-01-25
US11646181B2 (en) 2023-05-09
US20230260766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7037B (zh) 電漿蝕刻方法及電漿蝕刻裝置
US10755894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US10431433B2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US10056230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US9021984B2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30260766A1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lasma processing method
JP6488150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TW202126122A (zh) 電漿處理方法及電漿處理裝置
JP2021176187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CN115841938A (zh) 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和蚀刻方法
US20210233793A1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system
TW202331780A (zh) 電漿處理裝置及電漿處理方法
JP2021177539A (ja) エ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エッチング方法
JP2023043151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JP7419611B1 (ja) 伝熱ガスのリーク量低減方法
US11664263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WO2024070268A1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エッチング方法
WO2023042804A1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プラズマ処理方法
KR20230026286A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에칭 방법
TW202331917A (zh) 電漿處理方法及電漿處理裝置
JP2023027754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エッチング方法
CN116344311A (zh) 基板处理装置、基板处理方法和等离子体产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