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3408A -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3408A
TW202203408A TW110118855A TW110118855A TW202203408A TW 202203408 A TW202203408 A TW 202203408A TW 110118855 A TW110118855 A TW 110118855A TW 110118855 A TW110118855 A TW 110118855A TW 202203408 A TW202203408 A TW 20220340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se
anode
layer
cathode region
dielectri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8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0096B (zh
Inventor
黃至偉
Original Assignee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0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009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40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with adaptable interconnections
    • H01L23/5256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with adaptable interconnections comprising fuses, i.e. connections having their state changed from conductive to non-conducti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02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 H01L21/76816Aspects relating to the layout of the pattern or to the size of vias or tren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3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conductors
    • H01L21/76877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 H01L21/76879Filling of holes, grooves or trenches, e.g. vias, with conductive material by selective deposition of conductive material in the vias, e.g. selective C.V.D. on semiconductor material, pl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20/00Read-only memory [ROM] devices
    • H10B20/20Programmable ROM [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ield-effect components
    • H10B20/25One-time programmable ROM [OTPROM] devices, e.g. using electrically-fusible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電子熔絲元件及該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熔絲鏈,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該熔絲鏈的材料以及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為相同。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該熔絲鏈的一下部夾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熔絲鏈上。

Description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7月7日申請之美國正式申請案第16/922,628號的優先權及益處,該美國正式申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電子熔絲(e-fuse)元件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積體電路(IC)元件通常在製造製程期間與所有電子內部連接組一起製造。然而,由於用於形成如此IC元件的發展成本高、製造時間長以及製造工具成本高,所以使用者通常要求可在現場配置或程式化電路。如此的電路係稱為可程式化電路,且其通常包含可程式化鏈(programmable links)。該等可程式化鏈為電子內連接,在IC元件已經被製造與封裝以便活化(activate)或去活化(deactivate)各個選定的電子節點之後,使用者在選定的電子節點處折斷或創建了電子內部連接。
該等可程式化鏈的其中一種係為一電子熔絲(e-fuse)元件。電子熔絲元件係利用在用於各式不同應用之半導體積體電路中,舉例來說,該等半導體積體電路係包括記憶體陣列冗餘(memory array redundancy)、電路的製造後程式化以及封裝識別編碼(package identification coding)。然而,電子熔絲元件使用習知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技術的製造係需要多個沉積與遮罩(masking)步驟,其係昂貴又耗費時間。因此,應當降低包含製造積體電子熔絲元件之該等處理步驟的複雜度,以降低製造具有電子熔絲之IC元件的成本及時間。再者,應當可最小化被該等電子熔絲元件所占據的覆蓋面積(footprint area)。
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僅係提供背景技術,並未承認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揭示本揭露之標的,不構成本揭露之先前技術,且上文之「先前技術」之任何說明均不應作為本案之任一部分。
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熔絲鏈(fuse link),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semiconductor base)上。該熔絲鏈的材料以及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為相同。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該熔絲鏈的一下部夾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熔絲鏈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陽極/陰極區具有一刻面部(faceted portion)。在一實施例中,該熔絲鏈係摻雜有一n型摻雜物。在一實施例中,從頂視圖來看,該熔絲鏈與該上陽極/陰極區係呈環形形狀。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一下間隙子層,設置在該矽化物層上,其中該矽化物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下間隙子層而分開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第一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一第二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其中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一熔絲介電層直接接觸該熔絲鏈的一第一側壁,以及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熔絲介電層直接接觸該熔絲鏈的一第二側壁。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第一熔絲介電層而分開設置;以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二導電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第二熔絲介電層而分開設置。
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環形熔絲鏈,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該環狀熔絲鏈的材料與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係相同。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係被該環狀熔絲鏈的一下部所圍繞;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圍繞該環狀熔絲鏈的該下部設置。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上陽極/陰極區呈環狀,以及該上陽極/陰極區直接接觸該環狀熔絲鏈的一上表面。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鄰接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內側壁,以及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鄰接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外側壁。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第一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一第二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其中該第一矽化物層與該第二矽化物層係與該環狀熔絲鏈分開設置。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第一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內側壁上,其中該第一熔絲介電層延伸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一第二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外側壁上,其中該第二熔絲介電層延伸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以及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係與該環狀熔絲鏈分開設置。在一實施例中,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一下間隙子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之間,以及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之間;以及一上間隙子層,覆蓋該第一熔絲介電層、該第一導電層、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以及該第二導電層。。
本揭露的再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遮罩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蝕刻該半導體基底並使用該遮罩層當作一遮罩,以形成一熔絲鏈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該方法亦包括磊晶生長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在該半導體基板上以及鄰近該熔絲鏈的一下部處。該熔絲鏈位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方法還包括磊晶生長一上陽極/陰極區,以取代該遮罩層。
在一實施例中,從頂視圖來看,該遮罩層與該熔絲鏈具有重疊的環形形狀。在一實施例中,形成該遮罩層還包括:形成一環狀結構在該半導體基底上;以及形成一遮罩材料以覆蓋該半導體基底藉由該該環狀結構暴露的一部分。此外,形成該遮罩層包括:沉積一內間隙子層以及一外間隙子層在該遮罩材料上,其中該環狀結構的一內側壁係被該內間隙子層所覆蓋,以及該環狀結構的一外側壁係被該外間隙子層所覆蓋;以及蝕刻該遮罩材料並使用該內間隙子層與該外間隙子層當作一遮罩,以形成該遮罩層在該半導體基底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植入具有一n型摻雜物的該熔絲鏈;以及移除該內間隙子層與該外間隙子層,其係在該熔絲鏈的植入之後執行。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形成一第一矽化物層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形成一第二矽化物層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形成一下間隙子層以覆蓋該第一矽化物層與該第二矽化物層,其係在該上陽極/陰極區生長之前執行。在一實施例中,該方法還包括:形成一第一熔絲介電層以及一第二熔絲介電層在該下間隙子層上以及在該熔絲鏈的各相對側壁上;以及形成一第一導電層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以及形成一第二導電層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此外,該方法包括形成一上間隙子層以覆蓋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其係在該上陽極/陰極區生長之前執行。
本揭露提供多個實施例的垂直電子熔絲元件。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熔絲鏈以及多個下陽極/陰極區,而該熔絲鏈與該等下陽極/陰極區設置一半導體基板上,且該熔絲鏈的一下部夾置在該等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熔絲鏈上。由於該熔絲鏈配置在該等下陽極/陰極區與該上陽極/陰極區之間的垂直方向上,所以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可與其他半導體元件整合在一起,例如一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元件,且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可與該等FinFET元件一體形成,而無須額外的處理步驟。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及優點,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它技術特徵及優點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可作為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以下描述了組件和配置的具體範例,以簡化本揭露之實施例。當然,這些實施例僅用以例示,並非意圖限制本揭露之範圍。舉例而言,在敘述中第一部件形成於第二部件之上,可能包含形成第一和第二部件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也可能包含額外的部件形成於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間,使得第一和第二部件不會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之實施例可能在許多範例中重複參照標號及/或字母。這些重複的目的是為了簡化和清楚,除非內文中特別說明,其本身並非代表各種實施例及/或所討論的配置之間有特定的關係。
此外,為易於說明,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之下(beneath)」、「下面(below)」、「下部的(lower)」、「上方(above)」、「上部的(upper)」等空間相對關係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其他)元件或特徵的關係。所述空間相對關係 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的取向外亦囊括元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所述裝置可具有其他取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取向)且本文中所用的空間相對關係描述語可同樣相應地進行解釋。
圖1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的剖視示意圖。如圖1所示,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包括一熔絲鏈101a與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以及一上陽極/陰極區163,熔絲鏈101a與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101’上,上陽極/陰極區163則設置在熔絲鏈101a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如圖1所示之熔絲鏈101a的兩區段為一連續環狀(annular)結構的不同部分,所以該兩區段係實體連接在一起,其係將於後詳細描述。熔絲鏈101a亦被稱為一環狀熔絲鏈。在此例中,下陽極/陰極區414a1係被熔絲鏈101a的一下部BP所圍繞,以及如圖1所示之下陽極/陰極區141a2之兩區段係為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部分,該連續環狀結構係圍繞熔絲鏈101a的下部BP。
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鏈101a的下部BP係夾置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與141a2之間。尤其是,下陽極/陰極區141a1鄰接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以及下陽極/陰極區141a2鄰接熔絲鏈101a的側壁SW2。側壁SW1亦被稱為熔絲鏈101a的內側壁。側壁SW2亦被稱為熔絲鏈101a的外側壁。類似地,如圖1所示之上陽極/陰極區163的兩區段可為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之兩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陽極/陰極區136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上表面TS。
再者,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包括矽化物層145a1、145a2以及一下間隙子層147,矽化物層145a1、145a2設置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上,下間隙子層147覆蓋矽化物層145a1、145a2。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145a1設置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上,以及如圖1所示之矽化物層145a2的兩區段為設置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2上之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兩部分,而下陽極/陰極區141a2亦為一連續環狀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145a1、145a2係共形被下間隙子層147所覆蓋,以及矽化物層145a1、145a2與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SW2藉由下間隙子層147而分開設置。
仍請參考圖1,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包括熔絲介電層151a11、151a12、151a2以及導電層153a11、153a12、153a2,熔絲介電層151a11、151a12、151a2設置在下間隙子層147上,導電層153a11、153a12、153a2設置在熔絲介電層151a11、151a12、151a2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與151a12設置在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上,且熔絲介電層151a11與151a12延伸到下間隙子層147被熔絲鏈101a所圍繞的部分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之熔絲介電層151a2的兩區段係實體連接在一起,並設置在熔絲鏈101a的側壁SW2上,且熔絲介電層151a2延伸到下間隙子層147圍繞熔絲鏈101a的部分上。
類似於熔絲介電層151a2,依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53a2的兩區段係實體連接在一起,其原因是它們為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兩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層153a11、153a12、153a2與熔絲鏈101a及下間隙子層147係藉由熔絲介電層151a11、151a12、151a2而分開設置。
此外,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包括一上間隙子層157、一層間介電層159以及一介電層161,上間隙子層157係覆蓋導電層153a11、153a12、153a2,層間介電層159設置在上間隙子層157上並圍繞上陽極/陰極區163設置,介電層161穿經層間介電層159與上間隙子層157。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以及導電層153a11係與熔絲介電層151a12以及導電層153a12藉由介電層161而分開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61並未延伸進入矽化物層145a1與145a2中。換言之,下間隙子層147的一部分係夾置在介電層161與矽化物層145a1、145a2之間。
再者,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包括一導電接觸點167以及另一個介電層165,導電接觸點167設置在上陽極/陰極區163上,層間介電層165設置在介電層161與層間介電層159上並圍繞導電接觸點147。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之導電接觸點167的兩區段係實體連接在一起,其原因是該兩區段為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67電性連接到上陽極/陰極區163。
圖2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之製備方法10的流程示意圖,方法10包括步驟S11、S13、S15、S17、S19、S21、S23、S25、S27、S29、S31以及S33。方法10的步驟S11到S33係結合下列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3、圖5、圖7、圖9及圖12為依據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之各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以及圖4、圖6、圖8、圖10、圖11及圖13為依據一些實施例中形成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之各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應當理解,圖4、圖6、圖8、圖10、圖11及圖13分別為沿圖3、圖5、圖7、圖9及圖12之剖線I-I’的剖視示意圖。
如圖3及圖4所示,係提供一半導體基底101。半導體基底101可為一半導體晶圓,例如一矽晶圓。另外或此外,半導體基底101可包括元素(elementary)半導體材料、化合物(compound)半導體材料,及/或合金半導體材料。元素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括晶體矽、多晶矽、非晶矽、鍺及/或鑽石,但並不以此為限。化合物半導體元件的例子可包括碳化矽、砷化鎵、磷化鎵、磷化銦、砷化銦,及/或銻化銦(indium antimonide),但並不以此為限。合金半導體材料可包括SiGe、GaAsP、AlInAs、AlGaAs、GaInAs、GaInP,及/或GaInAsP,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1具有一磊晶層(epitaxial layer)。舉例來說,半導體基底101具有一磊晶層,係鋪設在一塊狀(bulk)半導體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1為一絕緣體上覆半導體基底,其係可具有一基底、一埋入氧化物層以及一半導體層,該埋入式氧化物層係位在該基底上,該半導體層係位在該埋入式氧化物層上,而該絕緣體上覆半導體基底係例如一絕緣體上覆矽(SOI)基底、一絕緣體上覆矽鍺(SGOI)基底,或絕緣體上覆鍺(GOI)基底。絕緣體上覆半導體基底可使用植氧分離(separation by implantation of oxygen,SIMOX)技術、晶圓接合(wafer bonding)或其他適合的方法進行製造。
仍請參考圖3及圖4,依據一些實施例,圓柱形結構103a、103b係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1上,以及形成環狀結構105a、105b以分別圍繞圓柱形結構103a、103b。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1。雖然僅繪示兩個圓柱形結構以及兩個環狀結構,但應當理解,多於兩個圓柱形結構以及多於兩個環狀結構係可實施在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碳化矽、氮氧化矽、碳氧化矽(silicon oxycarbide,SiOC)、碳氮化矽(silicon carbonitride,SiCN)、碳氮氧化矽(silicon oxide carbonitride,SiOCN)、其他可應用的材料或其組合。再者,圓柱形結構103a、103b可藉由一沉積製程以及一圖案化製程所形成。舉例來說,一材料層(圖未示)可沉積在半導體基底101上,以及可圖案化該材料層以形成圓柱形結構103a、103b。
沉積製程可包括一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一物理氣相沉積(PVD)製程、一原子層沉積(ALD)製程、一旋轉塗佈製程、其他可應用的製程或其組合。圖案化製程可包括一微影製程以及一接下來的蝕刻製程。微影製程可形成多個光阻圖案(圖未示)在該材料層的一上表面上。微影製程可包括光阻塗佈(例如旋轉塗佈)、軟烘烤(soft baking)、遮罩對準(mask aligning)、曝光、曝光前烘烤(post-exposure baking)、顯影光阻、沖洗(rising)以及乾燥(例如硬烘烤(hard baking))。蝕刻製程可為一乾蝕刻製程、一濕蝕刻製程或其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各側壁係分別完全被環狀結構105a、105b所圍繞,且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各側壁係分別直接接觸環狀結構105a、105b。使用於形成環狀結構105a、105b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詳細描述。然而,應當理解,環狀結構105a、105b的材料係不同於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
然後,如圖5及圖6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移除圓柱形結構103a、103b以形成開口110a、110b在環狀結構105a、105b內,以及一遮罩材料107係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1上以及在環狀結構105a、105b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3。
在一些實施例中,圓柱形結構103a、103b係藉由一蝕刻製程而被移除,例如一乾蝕刻製程。如前所述,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係不同於環狀結構105a、105b的材料,以及選擇該等材料以使圓柱形結構103a、103b相對於環狀結構105a、105b的蝕刻選擇性是高的。因此,圓柱形結構103a、103b可藉由蝕刻製程所移除,同時環狀結構105a、105b可被大致留下,並獲得暴露半導體基底101之開口110a、110b。
用於形成遮罩材料107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材料107的材料係不同於環狀結構105a、105b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材料107係藉由選擇地生長或沉積一介電材料在環狀結構105a、105b的各上表面上以及在半導體基底101藉由環狀結構105a、105b而暴露的該等部分上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狀結構105a、105b的各側壁係部分暴露。意即,環狀結構105a、105b之各側壁的該等部分並未被遮罩材料107所覆蓋。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材料107係藉由一磊晶(epitaxial (epi))製程所形成。
接著,如圖7及圖8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以及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設置在遮罩材料107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5。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沉積在環狀結構105a、105b上的各內側壁SW3上,並直接接觸環狀結構105a、105b的各內側壁SW3;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沉積在環狀結構105a、105b的各外側壁SW4上,並直接接觸環狀結構105a、105b的各外側壁SW4。
再者,一開口120a係被內間隙子113a1所圍繞,以及另一開口120b係被內間隙子層113b1所圍繞。使用於形成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圓柱形結構103a、103b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係同時形成,且由相同材料所製。然而,應當理解,依據一些實施例,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的材料係不同於遮罩材料107的材料與環狀結構105a、105b的材料。
接下來,如圖9及圖10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遮罩材料107係藉由使用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當作一遮罩而蝕刻,以形成一遮罩層107’在半導體基底101上,然後,半導體基底101係藉由使用遮罩層107’當作一遮罩而蝕刻,以形成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在半導體基板101’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7及步驟S19。每一蝕刻製程可包括一乾蝕刻製程、一濕蝕刻製程或其組合。
應當理解,係移除環狀結構105a、105b與遮罩材料107藉由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而暴露(例如並未被覆蓋)之該等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係選擇環狀結構105a、105b、遮罩材料107、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以及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的材料,以使遮罩材料107與環狀結構105a、105b相對於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的蝕刻選擇性是高的。因此,環狀結構105a、105b以及遮罩材料107的該等暴露部分係藉由蝕刻製程而移除,同時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可大致地留下。
仍請參考圖9及圖10,凹陷130a1、130a2、130b1、130b2、130c係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1中以及在半導體基板101’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陷130a1係被熔絲鏈101a所圍繞,以及熔絲鏈101a係被凹陷130a2所圍繞。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陷130b1係被熔絲鏈101b所圍繞,以及熔絲鏈101b係被凹陷130b2所圍繞。再者,依據一些實施例,凹陷130c係形成在熔絲鏈101c與101d之間。
應當理解,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係從半導體基底101所形成。因此,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的材料與半導體基底101的材料(例如半導體基板101’的材料)係為相同。此外,遮罩層107’係從遮罩材料107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並未蝕刻遮罩材料107與半導體基底101在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之各周圍區中的一些部分。
如圖11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凹陷130a1、130a2、130b1、130b2、130c形成之後,係執行一離子植入製程,以經由凹陷130a1、130a2、130b1、130b2、130c佈植多個摻雜物進入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1。在一些實施例中,N型摻雜物係佈植進入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中,而N型摻雜物係例如磷(P)或砷(As)。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P型摻雜物係佈植進入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中,而P型摻雜物係例如硼(B)、鎵(Ga)或銦(In)。熔絲鏈101a、101b、101c、101d。的導電形態係取決於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的設計需求。
如圖12及圖13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離子植入製程135執行之後,係移除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係藉由一蝕刻製程而移除。蝕刻製程可為一濕蝕刻製程、一乾蝕刻製程或其組合。
圖14到圖21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其係繪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形成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的各依序的中間階段。雖然圖14到圖21僅繪示在圖12及圖13中之結構的一部分,但應當理解,其係易於圖例說明;而且在圖12及圖13中之結構的其他部分可具有類似於在圖14到圖21中所圖例的各特徵。
如圖14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內間隙子層113a1、113b1與外間隙子層113a2、113b2移除之後,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係磊晶生長在半導體基板101’上以及鄰近熔絲鏈101a處。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3。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係分別磊晶生長在凹陷130a1、130a2中。
如上所述,如圖14所示之下陽極/陰極區141a2的兩區段係為一連續環狀結構的不同兩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陽極/陰極區141a1係被熔絲鏈101a的下部BP所圍繞,而且熔絲鏈101a的下部BP係被下陽極/陰極區141a2所圍繞。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係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相對側壁SW1與SW2(例如內側壁SW1以及外側壁SW2)。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應變材料(strained material)係藉由一磊晶製程而生長位在半導體基板101’的凹陷130a1、130a2上,以形成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包括Ge、SiGe、InAs、InGaSa、InSb、GaAs、GaSb、InAlP、InP或類似物。磊晶製程可包括一快速熱化學氣相沉積(RTCVD)製程、一超高真空化學氣相沈積(UHVCVD)製程、一分子束磊晶法(MBE)製程、一金屬有機空化學氣相沈積(MOCVD),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
接著,如圖15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另一個內間隙子層143a1形成在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上,並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且另一個外間隙子層143a2形成在熔絲鏈101a的側壁SW2上,並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側壁SW2。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43a1形成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上,以及外間隙子層143a2形成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2上。在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形成之後,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與SW2係完全被覆蓋。
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係由介電材料所製,例如氧化矽、氮化矽、碳化矽、氮氧化矽、碳氧化矽(silicon oxycarbide,SiOC)、碳氮化矽(silicon carbonitride,SiCN)、碳氮氧化矽(silicon oxide carbonitride,SiOCN)、其他可應用的材料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的材料係不同於遮罩層107’的材料。再者,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可藉由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其他可應用的製程或其組合所形成。
如圖16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形成之後,矽化物層145a1、145a2分別形成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5。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145a1係直接接觸內間隙子層143a1,以及矽化物層145a2係直接接觸外間隙子層143a2。
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145a1、145a2係由一金屬矽化物材料所製,例如矽化鈷、矽化鈦、矽化鉭、矽化鎳、矽化銅、矽化鎢、矽化鉬或其他可應用的材料。再者,矽化物層145a1、145a2可藉由一矽化(silicidation)製程所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製程包括依序執行的一金屬材料沉積製程以及一退火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製程的沉積製程包括一PVD製程、一ALD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一溫度下執行矽化製程的退火製程,該溫度係介於大約400℃到大約700℃之間。在退火製程之後,係移除未反應的金屬材料。
然後,如圖17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移除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以及形成一下間隙子層147以覆蓋矽化物層145a1、145a2。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7。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間隙子層147係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與SW2。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選擇蝕刻製程以移除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例如一反應性離子蝕刻(RIE)製程。內間隙子層143a1與外間隙子層143a2的移除係暴露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與SW2,且多個環狀間隙(圖未示)形成在矽化物層145a1與熔絲鏈101a之間以及形成在矽化物層145a2與熔絲鏈101a之間。然後,下間隙子層147沉積在矽化物層145a1、145a2上,以及下間隙子層147的一些部分延伸進入該等環狀間隙。因此,下間隙子層147係夾置在矽化物層145a1、145a2與熔絲鏈101a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145a1、145a2與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SW2係藉由下間隙子層147而分開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間隙子層147係由一介電材料所製,例如氧化矽、氮化矽、碳化矽、氮氧化矽、碳氧化矽(silicon oxycarbide,SiOC)、碳氮化矽(silicon carbonitride,SiCN)、碳氮氧化矽(silicon oxide carbonitride,SiOCN)、其他可應用的材料或其組合。此外,下間隙子層147係藉由一定向(directional)沉積製程所形成,例如一高密度電漿(HDP)沉積製程、一氣體團簇離子束(gas cluster ion beam,GCIB)沉積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沉積製程。定向沉積製程較佳地沉積下間隙子層147的材料在多個暴露的水平表面,而不是在側向的各側壁上。在接下來的平坦化製程期間,將在之後移除形成在遮罩層107’之各上表面上的下間隙子層147的材料,而平坦化製程係例如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
接下來,如圖18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形成在下間隙子層147上,以及導電層153a1、153a2形成在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9。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的一些部分係延伸到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與SW2上,以及導電層153a1、153a2與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SW2係藉由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而分開設置。
每一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可為一單一層或多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係由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SiON)、具有高介電常數(high-k)的介電材料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係藉由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一電漿加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製程、一旋轉塗佈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所沉積。
再者,依據一些實施例,導電層153a1、153a2係由一導電材料所製,例如鋁(Al)、銅(Cu)、鎢(W)、鈦(Ti)、鉭(Ta)或其他可應用的材料。導電層153a1、153a2可藉由一沉積製程所形成,而沉積製程係例如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一HDPCVD製程、一MOCVD製程或一PECVD製程。
在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與導電層153a1、153a2的材料沉積之後,係藉由一單一蝕刻製程或多個蝕刻製程移除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與導電層153a1、153a2的多餘材料,而蝕刻製程係例如乾蝕刻製程。因此,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的各上表面與導電層153a1、153a2的各上表面係較低於遮罩層107’的上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與導電層153a1、153a2的各上表面係較低於熔絲鏈101a的上表面,以使熔絲鏈101a的側壁SW1與SW2部分暴露。
接著,如圖19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形成一上間隙子層157以覆蓋熔絲介電層151a1、151a2與導電層153a1、153a2,以及一層間介電層159形成在上間隙子層157上。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31。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間隙子層157係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之側壁SW1與SW2的各上部。用於形成上間隙子層157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下間隙子層147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描述。
層間介電層159可為一單一層或多層。在一些實施例中,層間介電層159的材料包括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oxysilane,TEOS)氧化物、磷矽酸鹽玻璃(phosphosilicate glass,PSG)、硼磷矽酸鹽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低介電材料或其他可應用的介電材料。層間介電層159可由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一旋轉塗佈製程或其他可應用製程所形成。後來,一平坦化製程可執行在層間介電層15上,直到遮罩層107’的上表面暴露為止,而平坦化製程係例如一CMP製程。
如圖20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形成一介電層161以穿經層間介電層159、上間隙子層157、導電層153a1與153a2以及熔絲介電層151a1與151a2。介電層161可由下列材料所製: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他可應用的介電材料;以及介電層161的形成可包括形成一圖案化遮罩(圖未示)在圖19的結構上;蝕刻層間介電層159、上間隙子層157、導電層153a1與153a2以及熔絲介電層151a1與151a2,以藉由使用圖案化遮罩當作一遮罩而形成多個開口(圖未示);沉積一介電材料在該等開口中以及在層間介電層159與遮罩層107’上;以及研磨介電材料,直到遮罩層107’的上表面暴露為止。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用於形成介電層161之蝕刻製程期間,係部分蝕刻下間隙子層147。因此,介電層161的下表面可較低於下間隙子層147的上表面。然而,應當理解,介電層161並未穿經下間隙子層147。意即,介電層161與矽化物層145a1、145a2係藉由下間隙子層147而分開設置。在介電層161形成之後,係獲得導電層153a1、153a2以及熔絲介電層151a11、151a12。
如圖21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層間介電層161形成之後,係磊晶生長一上陽極/陰極區163以取代遮罩層107’。 對應的步驟係繪示在如圖2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33。更特別地是,依據一些實施例,係移除遮罩層107’,以及上陽極/陰極區163係磊晶生長在熔絲鏈101a的上表面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蝕刻製程以移除遮罩層107’,而蝕刻製程係係如一濕蝕刻製程。依據一些實施例,在遮罩層107’移除之後,熔絲鏈101a的上表面TS以及層間介電層159的各側壁係藉由一環狀開口(圖未示)而暴露,以及上陽極/陰極區163係磊晶生長在環狀開口中。傭於形成上陽極/陰極區163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其磊晶生長期間,上陽極/陰極區163係原位摻雜N型或P型摻雜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其磊晶生長期間,上陽極/陰極區163並未摻雜。反而是,在上陽極/陰極區163生長之後,上陽極/陰極區163係在接下來的製程中摻雜,例如一離子植入製程。特別是,如圖21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其磊晶生長期間,由於上陽極/陰極區163在(111)定向表面上具有較慢的生長率,所以上陽極/陰極區163具有多個刻面部(faceted portions)。在一些實施例中,上陽極/陰極區163係直接接觸熔絲鏈101a的上表面TP。
如圖1所示,依據一些實施例,在上陽極/陰極區163磊晶生長之後,一層間介電層165形成在圖21的結構上,以及一導電接觸點形成在層間介電層165中以及在上陽極/陰極區16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67係覆蓋並直接接觸上陽極/陰極區163的該等刻面部。使用於形成層間介電層1654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層間介電層159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敘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67係由下列材料所製:銅(Cu)、銅合金、鋁(Al)、鋁合金、鎢(W)、鎢合金、鈦(Ti)、鈦合金、鉭(Ta)、鉭合金或其組合。或者是,可使用其他可應用的材料。再者,導電接觸點167的形成可包括形成一圖案化遮罩(圖未示)在層間介電層165上;藉由使用圖案化遮罩當作一遮罩而蝕刻層間介電層165,以形成一開口(圖未示),進而部分暴露上陽極/陰極區163;沉積導電接觸點167的材料在開口中以及在層間介電層165上;以及研磨導電接觸點167的材料,直到層間介電層165的上表面暴露為止。在導電接觸點167形成之後,係獲得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
在本揭露中係提供一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的多個實施例。由於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的熔絲鏈101a配置在下陽極/陰極區141a1、141a2與上陽極/陰極區163之間的垂直方向上,所以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可與其他半導體元件整合在一起,例如一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元件,且垂直電子熔絲元件100可與該等FinFET元件一體形成,而無須額外的處理步驟。
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係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熔絲鏈(fuse link),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semiconductor base)上。該熔絲鏈的材料以及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為相同。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該熔絲鏈的一下部夾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熔絲鏈上。
在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中,係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具有一環形熔絲鏈,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該環狀熔絲鏈的材料與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係相同。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亦具有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係被該環狀熔絲鏈的一下部所圍繞;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圍繞該環狀熔絲鏈的該下部設置。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具有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上。
在本揭露的再另一實施例中,係提供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遮罩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蝕刻該半導體基底並使用該遮罩層當作一遮罩,以形成一熔絲鏈在一半導體基板上。該方法亦包括磊晶生長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在該半導體基板上以及鄰近該熔絲鏈的一下部處。該熔絲鏈位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該方法還包括磊晶生長一上陽極/陰極區,以取代該遮罩層。
在本揭露的該等實施例具有一些有益的優點。藉由該熔絲鏈延伸在該等下陽極/陰極區與該上陽極/陰極區之間的垂直方向上,所以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可與其他半導體元件整合在一起,例如一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元件,且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可與該等FinFET元件一體形成,而無須額外的處理步驟。
雖然已詳述本揭露及其優點,然而應理解可進行各種變化、取代與替代而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例如,可用不同的方法實施上述的許多製程,並且以其他製程或其組合替代上述的許多製程。
再者,本申請案的範圍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述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與步驟之特定實施例。該技藝之技術人士可自本揭露的揭示內容理解可根據本揭露而使用與本文所述之對應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或是達到實質上相同結果之現存或是未來發展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據此,此等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係包含於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方法 100:垂直電子熔絲元件 101:半導體基底 101’:半導體基板 101a:熔絲鏈 101b:熔絲鏈 101c:熔絲鏈 101d:熔絲鏈 103a:圓柱形結構 103b:圓柱形結構 105a:環狀結構 105b:環狀結構 107:遮罩材料 107’:遮罩層 110a:開口 110b:開口 113a1:內間隙子層 113a2:外間隙子層 113b1:內間隙子層 113b2:外間隙子層 120a:開口 120b:開口 130a1:凹陷 130a2:凹陷 130b1:凹陷 130b2:凹陷 130c:凹陷 135:離子植入製程 141a1:下陽極/陰極區 141a2:下陽極/陰極區 145a1:矽化物層 145a2:矽化物層 147:下間隙子層 151a1:熔絲介電層 151a11:熔絲介電層 151a12:熔絲介電層 151a2:熔絲介電層 153a1:導電層 153a11:導電層 153a12:導電層 153a2:導電層 157:上間隙子層 159:層間介電層 161:介電層 163:上陽極/陰極區 165:介電層 167:導電接觸點 A:區域 BP:下部 S11:步驟 S13:步驟 S15:步驟 S17:步驟 S19:步驟 S21:步驟 S23:步驟 S25:步驟 S27:步驟 S29:步驟 S31:步驟 S33:步驟 SW1:側壁 SW2:側壁 SW3:內側壁 SW4:外側壁 TS:上表面
參閱實施方式與申請專利範圍合併考量圖式時,可得以更全面了解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的元件。 圖1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剖視示意圖。 圖2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之製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環狀結構在一半導體基底(semiconductor substrate)上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4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環狀結構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5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一遮罩材料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6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一遮罩材料之一中間階段沿圖5之剖線I-I’的剖視示意圖。 圖7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沉積多個內間隙子層以及多個外間隙子層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8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沉積多個內間隙子層以及多個外間隙子層之一中間階段沿圖7之剖線I-I’的剖視示意圖。 圖9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熔絲鏈在一半導體基板上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10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熔絲鏈在一半導體基板上之一中間階段沿圖9之剖線I-I’的剖視示意圖。 圖11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植入該等熔絲鏈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12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移除該等內間隙子層與該等外間隙子層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13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移除該等內間隙子層與該等外間隙子層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2之剖線I-I’的剖視示意圖。 圖14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4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磊晶生長多個下陽極/陰極區在該半導體基板上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15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5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該等內間隙子層與該等外間隙子層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16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6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矽化物層在該等下陽極/陰極區上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17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7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一下間隙子層在該等矽化物層上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18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8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熔絲介電層與多個導電層在該下間隙子層上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19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19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一上間隙子層在該等熔絲介電層與該等導電層上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20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20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形成多個介電層以穿經該等導電層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圖21為在圖13中之區域A的部分放大剖視示意圖,且圖21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垂直電子熔絲元件期間,磊晶生長一上陽極/陰極以取代該遮罩層之一中間階段的示意圖。
100:垂直電子熔絲元件
101’:半導體基板
101a:熔絲鏈
141a1:下陽極/陰極區
141a2:下陽極/陰極區
145a1:矽化物層
145a2:矽化物層
147:下間隙子層
151a11:熔絲介電層
151a12:熔絲介電層
151a2:熔絲介電層
153a11:導電層
153a12:導電層
153a2:導電層
157:上間隙子層
159:層間介電層
161:介電層
163:上陽極/陰極區
165:介電層
167:導電接觸點
BP:下部
SW1:側壁
SW2:側壁
TS:上表面

Claims (20)

  1. 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包括: 一熔絲鏈,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熔絲鏈的材料與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係相同; 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熔絲鏈的一下部係夾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陽極/陰極區之間;以及 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熔絲鏈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其中該上陽極/陰極區具有一刻面部。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其中該熔絲鏈係摻雜有一n型摻雜物。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其中從頂視圖來看,該熔絲鏈與該上陽極/陰極區係呈環形形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 一下間隙子層,設置在該矽化物層上,其中該矽化物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下間隙子層而分開設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第一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 一第二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其中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一熔絲介電層直接接觸該熔絲鏈的一第一側壁,以及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熔絲介電層直接接觸該熔絲鏈的一第二側壁。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第一熔絲介電層而分開設置;以及 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二導電層與該熔絲鏈係藉由該第二熔絲介電層而分開設置。
  8. 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包括: 一環形熔絲鏈,設置在一半導體基板上,其中該環狀熔絲鏈的材料與該半導體基板的材料係相同; 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係被該環狀熔絲鏈的一下部所圍繞; 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圍繞該環狀熔絲鏈的該下部設置;以及 一上陽極/陰極區,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其中該上陽極/陰極區呈環狀,以及該上陽極/陰極區直接接觸該環狀熔絲鏈的一上表面。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其中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鄰接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內側壁,以及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鄰接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外側壁。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第一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 一第二矽化物層,設置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其中該第一矽化物層與該第二矽化物層係與該環狀熔絲鏈分開設置。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第一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內側壁上,其中該第一熔絲介電層延伸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 一第二熔絲介電層,設置在該環狀熔絲鏈的一外側壁上,其中該第二熔絲介電層延伸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第一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以及 一第二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其中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係與該環狀熔絲鏈分開設置。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還包括: 一下間隙子層,設置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之間,以及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之間;以及 一上間隙子層,覆蓋該第一熔絲介電層、該第一導電層、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以及該第二導電層。
  15. 一種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 形成一遮罩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 蝕刻該半導體基底並使用該遮罩層當作一遮罩,以形成一熔絲鏈在一半導體基板上; 磊晶生長一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以及一第二下陽極/陰極區在該半導體基板上以及鄰近該熔絲鏈的一下部處,其中該熔絲鏈位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與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之間;以及 磊晶生長一上陽極/陰極區,以取代該遮罩層。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從頂視圖來看,該遮罩層與該熔絲鏈具有重疊的環形形狀。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形成該遮罩層還包括: 形成一環狀結構在該半導體基底上; 形成一遮罩材料以覆蓋該半導體基底藉由該該環狀結構暴露的一部分; 沉積一內間隙子層以及一外間隙子層在該遮罩材料上,其中該環狀結構的一內側壁係被該內間隙子層所覆蓋,以及該環狀結構的一外側壁係被該外間隙子層所覆蓋;以及 蝕刻該遮罩材料並使用該內間隙子層與該外間隙子層當作一遮罩,以形成該遮罩層在該半導體基底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還包括: 植入具有一n型摻雜物的該熔絲鏈;以及 移除該內間隙子層與該外間隙子層,其係在該熔絲鏈的植入之後執行。
  19.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還包括: 形成一第一矽化物層在該第一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形成一第二矽化物層在該第二下陽極/陰極區上;以及 形成一下間隙子層以覆蓋該第一矽化物層與該第二矽化物層,其係在該上陽極/陰極區生長之前執行。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垂直電子熔絲元件的製備方法,還包括: 形成一第一熔絲介電層以及一第二熔絲介電層在該下間隙子層上以及在該熔絲鏈的各相對側壁上; 形成一第一導電層在該第一熔絲介電層上以及形成一第二導電層在該第二熔絲介電層上;以及 形成一上間隙子層以覆蓋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其係在該上陽極/陰極區生長之前執行。
TW110118855A 2020-07-07 2021-05-25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50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922,628 2020-07-07
US16/922,628 US11469176B2 (en) 2020-07-07 2020-07-07 Vertical electrical fuse device including fuse link disposed over semiconductor bas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0096B TWI750096B (zh) 2021-12-11
TW202203408A true TW202203408A (zh) 2022-01-16

Family

ID=7917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8855A TWI750096B (zh) 2020-07-07 2021-05-25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469176B2 (zh)
CN (1) CN113921497A (zh)
TW (1) TWI750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3716B (zh) * 2023-12-19 2024-04-09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背照式半导体结构刻蚀方法及刻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5137B2 (en) * 2007-07-26 2010-03-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fuse having sublithographic cavities thereupon
US7759766B2 (en) * 2007-08-22 2010-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fuse having a thin fuselink
KR101649967B1 (ko) 2010-05-04 2016-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퓨즈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728542B1 (en) 2016-05-25 2017-08-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programmable e-fuse co-integrated with vertical FETs
US10439031B2 (en) 2016-10-31 2019-10-08 Globalfoundries Inc. Integration of vertical-transport transistors and electrical fuses
US10043746B1 (en) * 2017-02-06 2018-08-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brication of vertical fuses from vertical fins
US20200111741A1 (en) * 2018-10-09 2020-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ertical electrical fuse
US10833007B2 (en) * 2019-01-08 2020-11-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ircular ring shape fus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17386B2 (en) 2023-11-14
US20220013458A1 (en) 2022-01-13
CN113921497A (zh) 2022-01-11
TWI750096B (zh) 2021-12-11
US20220045002A1 (en) 2022-02-10
US11469176B2 (en)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1462B2 (en) Nanowire FET including nanowire channel spacers
US11183570B2 (e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noise isolation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1050479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2032718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0615277B2 (en) VFET CMOS dual epitaxy integration
CN112309869B (zh) 具有环状半导体鳍片的半导体元件结构的制备方法
US2020017632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US10355133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stacked wire structure
TWI763591B (zh) 具有銅錳襯層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43751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CN114078846A (zh) 半导体器件的接触插塞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TWI750096B (zh) 垂直電子熔絲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US11777012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nnular semiconductor fin
TW202243202A (zh) 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裝置
CN112233980A (zh) 半导体元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TWI855768B (zh) 具有熔絲與電阻器的半導體元件結構
CN219873540U (zh) 半导体装置
US20230343840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30307296A1 (en) Stacked device with buried interconnect
US20220367200A1 (en) CMP Process and Methods Thereof
TW202226394A (zh) 具有冠狀結構與互連部之下電容器電極的半導體元件結構及其製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