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943A -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0943A
TW202200943A TW110102418A TW110102418A TW202200943A TW 202200943 A TW202200943 A TW 202200943A TW 110102418 A TW110102418 A TW 110102418A TW 110102418 A TW110102418 A TW 110102418A TW 202200943 A TW202200943 A TW 2022009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rea
regions
areas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畑誠一郎
蒂姆 比爾德
登 伯格 簡 賈斯珀 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0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94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5/00Filtering devices having feature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or for applications not specifically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33/00; Auxiliary devices for filtration; Filter housing constructions
    • B01D35/16Cleaning-out devices, e.g. for removing the cake from the filter casing or for evacuating the last remnants of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90Cleaning of purification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84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provided with safety means
    • B01D46/0086Filter condition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1D46/44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 B01D46/46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automat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過濾器之壽命變短且清掃該過濾器之過濾器清掃裝置。 本技術提供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根據本技術,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過濾器之壽命變短且清掃該過濾器之過濾器清掃裝置。

Description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本揭示之技術(以下亦稱為「本技術」)係關於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先前,業已知悉例如將淨化空氣之過濾器再生(清掃)之技術。 於先前之空氣清淨機中,加熱過濾器而將過濾器再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036887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先前之空氣清淨機中,由於過濾器之整個區域被統一加熱,故有過濾器之壽命變短之問題。
對此,本技術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過濾器之壽命縮短且清掃該過濾器之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技術提供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可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可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可行的是,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且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之中之與由前述判定部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前述區域對應的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2通電。 可行的是,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未較短。 可行的是,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更長。 可行的是,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包含: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可行的是,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可包含:吹風機,其朝前述過濾器吹拂空氣;測定部,其測定通過前述複數個區域至少1個之空氣之通過量;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 前述過濾器清掃裝置可包含:攝像部,其拍攝前述複數個區域;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結果,判定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是否為污染區域。 前述複數個區域可一維排列。 前述複數個區域可二維排列。 前述複數個區域可三維排列。 本技術亦提供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並且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本技術亦提供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 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自前述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本技術亦提供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 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 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本技術亦提供一種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包含: 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之工序;及 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於前述判定之工序中,可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於前述供給之工序中,可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針對本技術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此外,於本說明書及圖式中,針對在實質上具有同一功能構成之構成要素,藉由賦予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說明。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係顯示本技術之代表性實施形態者,並非藉此狹義地解釋本發明之範圍。於本說明書中,即便為記載了本技術之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各者發揮複數個效果之情形,但本技術之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各者只要發揮至少1個效果即可。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效果中級而言僅為例示,而並非被限定者,亦可具有其他之效果。
又,按照以下之順序進行說明。 1.導入 2.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3.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4.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5.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6.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7.本技術之變化例
1.<導入> 先前,例如淨化空氣之過濾器藉由加熱而被再生並被重複利用,但有再生次數越變多,則過濾器之壽命越縮短之問題。 對此,發明者等人深入探討之後,如以下詳述般成功開發出能夠抑制過濾器之壽命變短且清掃該過濾器之技術。
2.<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利用圖面進行說明。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惟,控制裝置除外)之立體圖。圖2A係圖1之A1-A1剖視圖。圖2B係圖1之B1-B1剖視圖。圖2C係圖1之C1-C1剖視圖。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側視圖。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一個區域之立體圖。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功能(清掃裝置之功能)之方塊圖。
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設置於例如空氣清淨機、空氣調節機、除臭機、除濕器、加濕器等室內之空調機、無塵室、吸煙室、食品工廠、廚房等設備、冰箱、冷凍庫、清潔機、送風機、洗衣機等家電、或車輛、航空機、船舶等移動體。 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如圖1及圖5所示,具備過濾器10、及清掃該過濾器10之清掃裝置20(過濾器清掃裝置)。
過濾器10作為一例,係捕捉粒子(例如奈米粒子)或分子(例如有機分子)之過濾器。 過濾器10用於例如淨化空氣之用途。 過濾器10作為一例,配置於供過濾器系統設置之上述室內空調機、設備、家電、移動體等之氣流AF之流路上。 針對過濾器10,作為一例,利用纖維狀過濾器(例如HEPA過濾器、ULPA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Triporous(註冊商標)過濾器等包含多孔質碳材料之過濾器、或包含含有各種沸石或多孔質二氧化矽等之多孔質無機材料之過濾器。 過濾器10如圖1所示般,作為一例具有圓柱形狀。 氣流AF向過濾器10之流入方向及流出方向作為一例與過濾器10之軸向大致一致。 針對過濾器10之細節,於後文描述。
清掃裝置20如圖1及圖5所示般,包含:複數個(例如3個)網狀電極200(例如第1~第3網狀電極200-1、200-2、200-3)、控制裝置30、及電阻測定部40。
複數個網狀電極200如圖1~圖3所示般,於過濾器10之內部以各網狀電極200之面內方向與過濾器10之軸正交且相互分開之方式配置。具體而言,如圖1及圖2所示,第1~第3網狀電極200-1~200-3之第1網狀電極200-1位於氣流AF之流路之最下游側,第3網狀電極200-3位於氣流AF之流路之最上游側。 各網狀電極200作為一例,於俯視下具有如覆蓋過濾器10之大致全域之圓形之網狀構造。 各網狀電極200包含例如金屬、合金等之導電性材料。
(第1網狀電極) 第1網狀電極200-1作為一例,如圖2A所示般,具有於俯視下包含複數個(例如8個)電極區域1A~1H之整體上為圓形之網狀構造。 8個電極區域1A~1H係將該網狀構造於周向分割為8個(例如8等分)之區域。亦即,各電極區域具有大致扇形之形狀。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作為一例為相同(例如45゚)。此外,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可互不相同。 各電極區域具有沿該扇形之外緣延伸之3條配線、及於該扇形之各頂點將配線彼此連接之連接部。 8個電極區域1A~1H共有配置於該網狀構造之中心之連接部100-1。 於第1網狀電極200-1之周向相鄰之電極區域彼此共有配置於該扇形之弧之一端之連接部,且共有形成該扇形之中心角之2條配線之一者。
電極區域1A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2、100-3,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2,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弧狀之配線100-2-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3;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3。
電極區域1B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3、100-4,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3;弧狀之配線100-2-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3;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4,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4。
電極區域1C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4、100-5,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4,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4;弧狀之配線100-4-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4,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5;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5。
電極區域1D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5、100-6,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5;弧狀之配線100-5-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5,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6;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6。
電極區域1E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6、100-7,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6;弧狀之配線100-6-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6,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7;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7。
電極區域1F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7、100-8,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7;弧狀之配線100-7-8,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7,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8;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8,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8。
電極區域1G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8、100-9,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8,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8;弧狀之配線100-8-9,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8,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9;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9。
電極區域1H具有:連接部100-1;連接部100-9、100-2,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9;弧狀之配線100-9-2,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2,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
(第2網狀電極) 第2網狀電極200-2作為一例,如圖2B所示般,具有於俯視下包含複數個(例如8個)電極區域2A~2H之整體上圓形之網狀構造。於俯視下,8個電極區域2A~2H分別位於與8個電極區域1A~1H(參照圖2A)對應之位置關係。 8個電極區域2A~2H係將該網狀構造於周向分割為8個(例如8等分)之區域。亦即,各電極區域具有大致扇形(例如同一扇形)之形狀。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作為一例為相同(例如45゚)。此外,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可互不相同。 各電極區域具有沿該扇形之外緣延伸之3條配線、及於該扇形之各頂點將配線彼此連接之連接部。 8個電極區域2A~2H共有配置於該網狀構造之中心之連接部100-10。 於第2網狀電極200-2之周向相鄰之電極區域彼此共有配置於該扇形之弧之一端之連接部,且共有形成該扇形之中心角之2條配線之一者。 於各電極區域中,於各配線之中途設置開關SW(例如SW1~SW16之任一者),切換連接於該配線之兩端之連接部間之導通、非導通。開關SW之導通關斷控制係藉由控制裝置30進行。
電極區域2A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1、100-12,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1,其經由開關SW1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1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1-12,其經由開關SW2將連接部100-11與連接部100-12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2,其經由開關SW3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2連接。
電極區域2B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2、100-13,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2,其經由開關SW3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2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2-13,其經由開關SW4將連接部100-12與連接部100-13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3,其經由開關SW5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3連接。
電極區域2C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3、100-14,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3,其經由開關SW5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3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3-14,其經由開關SW6將連接部100-13與連接部100-14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4,其經由開關SW7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4連接。
電極區域2D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4、100-15,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4,其經由開關SW7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4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4-15,其經由開關SW8將連接部100-14與連接部100-15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5,其經由開關SW9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5連接。
電極區域2E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5、100-16,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5,其經由開關SW9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5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5-16,其經由開關SW10將連接部100-15與連接部100-16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6,其經由開關SW11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6連接。
電極區域2F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6、100-17,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6,其經由開關SW11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6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6-17,其經由開關SW12將連接部100-16與連接部100-17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7,其經由開關SW13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7連接。
電極區域2G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7、100-18,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7,其經由開關SW13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7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7-18,其經由開關SW14將連接部100-17與連接部100-18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8,其經由開關SW15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8連接。
電極區域2H具有:連接部100-10;連接部100-18、100-11,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0-18,其經由開關SW15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8連接;弧狀之配線100-18-11,其經由開關SW16將連接部100-18與連接部100-11連接;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0-11,其經由開關SW1將連接部100-10與連接部100-11連接。
(第3網狀電極) 第3網狀電極200-3作為一例,如圖2C所示般,具有於俯視下包含複數個(例如8個)電極區域3A~3H之整體上圓形之網狀構造。於俯視下,8個電極區域3A~3H分別位於與8個電極區域2A-2H(參照圖2B)對應之位置關係。 8個電極區域3A~3H係將該網狀構造於周向分割為8個(例如8等分)之區域。亦即,各電極區域具有大致扇形(例如同一扇形)之形狀。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作為一例為相同(例如45゚)。此外,各電極區域之扇形之中心角可互不相同。 各電極區域具有沿該扇形之外緣延伸之3條配線、及於該扇形之各頂點將配線彼此連接之連接部。 8個電極區域3A~3H共有配置於該網狀構造之中心之連接部100-19。 於第3網狀電極200-3之周向相鄰之電極區域彼此共有配置於該扇形之弧之一端之連接部,且共有形成該扇形之中心角之2條配線之一者。
電極區域3A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0、100-21,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0,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0;弧狀之配線100-20-21,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0,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1;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1,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1。
電極區域3B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1、100-22,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1,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1;弧狀之配線100-21-22,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1,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2;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2,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2。
電極區域3C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2、100-23,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1,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2;弧狀之配線100-22-2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2,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3;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3。
電極區域3D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3、100-24,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3,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3;弧狀之配線100-23-24,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3,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4;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4,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4。
電極區域3E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4、100-25,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4,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4;弧狀之配線100-24-2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4,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5;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5。
電極區域3F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5、100-26,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5,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5;弧狀之配線100-25-2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5,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6;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6。
電極區域3G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6、100-27,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6,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6;弧狀之配線100-26-2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6,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7;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7。
電極區域3H具有:連接部100-19;連接部100-27、100-20,其等分別配置於扇形之弧之兩端;直線狀之配線100-19-27,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7;弧狀之配線100-27-20,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7,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0;及直線狀之配線100-19-20,其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19,且另一端連接於連接部100-20。
(過濾器) 過濾器10如圖2及圖3所示般,作為一例,具有藉由第1~第3網狀電極200-1、200-2、200-3而繞軸分割為8個(例如8等分)且於軸向分割為2個(例如2等分)而成之16個區域(第1~第16區域)。
過濾器10之各區域係於過濾器10之軸向對向之2個電極區域間之區域。 如例如圖4所示,過濾器10之第1區域10-1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A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A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2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B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B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3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C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C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4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D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D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5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E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E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6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F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F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7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G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G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8區域係第1網狀電極200-1之電極區域1H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H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9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A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A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0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B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B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1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C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C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2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D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D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3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E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E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4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F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F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5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G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G之間之區域。 例如,過濾器10之第16區域係第2網狀電極200-2之電極區域2H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電極區域3H之間之區域。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30例如由包含CPU、晶片組等之硬體構成。 控制裝置30功能性地如圖5所示般,作為一例,包含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及通電控制部30-2。 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基於利用後述之電阻測定部40之測定結果,自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判定污染區域。 污染區域判定部30-1作為一例,將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污染級別為複數個級別(例如10個等級之污染級別0~9),可將任意之污染級別設定為上述臨限值。此外,污染級別之數值越大,表示污染度越高。污染級別0表示過濾器10大致完全未污染之狀態(新品狀態或極為接近新品之狀態)。利用污染區域判定部30-1之判定方法之細節於後文描述。
通電控制部30-2僅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中之由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判定為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此時,通電控制部30-2較佳為對過濾器10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供給污染級別成為0之能量。
具體而言,通電控制部30-2可向對向之2個網狀電極之包含對向之電極區域之複數個電極區域對中至少1個電極區域對選擇性地施加電壓。
詳細而言,通電控制部30-2可個別地控制開關SW1~SW16(參照圖8B)之導通關斷。
進而,通電控制部30-2可對第2網狀電極200-2及第1網狀電極200-1之對向之(對應之)連接部間施加電壓V。通電控制部30-2可對第2網狀電極200-2及第1網狀電極200-1之對向之(對應之)連接部間施加電壓V。 例如,如圖8所示,通電控制部30-2可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1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2及/或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0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可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3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4及/或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2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可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5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6及/或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4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可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7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8及/或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6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
此處,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1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2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並且將開關SW1、SW2、SW3設為導通,將其他之開關SW4~SW16設為關斷。此時,僅電極區域2A成為+V之等電位面,且僅電極區域1A成為-V之等電位面。藉此,僅對電流區域2A與電流區域1A之間之區域、即過濾器10之第1區域10-1(參照圖4)施加電壓V,且流通電流。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1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1網狀電極200-1之連接部100-2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並且將開關SW1、SW15、SW16設為導通,將其他之開關SW2~SW14設為關斷。此時,僅電極區域2H成為+V之等電位面,且僅電極區域1H成為-V之等電位面。藉此,僅對電流區域2H與電流區域1H之間之區域、即過濾器10之第8區域10-8施加電壓V,且流通電流。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1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0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並且將開關SW1、SW2、SW3設為導通,將其他之開關SW4~SW16設為關斷。此時,僅電極區域2A成為+V之等電位面,且僅電極區域3A成為-V之等電位面。藉此,僅對電流區域2A與電流區域3A之間之區域、即過濾器10之第9區域施加電壓V,且流通電流。 例如,通電控制部30-2將第2網狀電極200-2之連接部100-11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且將第3網狀電極200-3之連接部100-20連接於電源電壓V之-端子V-,並且將開關SW1、SW15、SW16設為導通,將其他之開關SW2~SW14設為關斷。此時,僅電極區域2H成為+V之等電位面,且僅電極區域3H成為-V之等電位面。藉此,僅對電流區域2H與電流區域3H之間之區域、即過濾器10之第16區域施加電壓V,且流通電流。
根據以上之說明可知,通電控制部30-2藉由對第2網狀電極200-2及第1網狀電極200-1之對向之(對應之)至少一對連接部間、及/或第2網狀電極200-2及第1網狀電極200-1之對向(對應之)至少一對連接部間施加電壓V,且適宜地個別地控制開關SW1~SW16之導通關斷,而可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中任意之至少1個區域通電。
如此,通電控制部30-2藉由對過濾器10之至少1個區域選擇性地通電,而於該區域產生焦耳熱,可將該區域再生(淨化)。
(電阻測定部) 電阻測定部40如圖3所示般測定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各者之電阻。電阻測定部40具有:配置於過濾器10之內部之第1及第2網狀電極200-1、200-2間之電流計群400-1-2、及配置於過濾器10之內部之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之電流計群400-2-3。
電流計群400-1-2包含分別配置於過濾器10之第1~第8區域之複數個(例如3個)電流計400a(總計24個)。電流計群400-2-3包含分別配置於過濾器10之第9~第16區域之複數個(例如3個)電流計400a(總計24個)。 作為一例,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複數個(例如3個)電流計400a大致均等地配置於該區域之與過濾器10之軸正交之面內。
電阻測定部40根據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各電流計400a之計測值(電流值I),算出該區域之該電流計400a配置之面內位置之電阻值(V/I),並將該算出結果輸出至污染區域判定部30-1。
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獲得基於配置於過濾器10之內部之各電流計400a之計測值之來自電阻測定部40之算出結果(電阻值)、與預先測定出之過濾器10為新品狀態或極為接近新品之狀態(以下,亦包含兩狀態而稱為「基準狀態」)時之電阻值之差分(變化量),以10等級(變化量0~9)評估該變化量。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例如該變化量為0之情形設為污染級別0,將該變化量為9之情形設為污染級別9。此處,若過濾器10被污染,則過濾器10之電阻(電阻值)變化。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越高,該電阻(電阻值)之變化量越變大。 污染區域判定部30-1於基於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複數個電流計400a之計測值之電阻值中至少1個電阻值、與過濾器10為基準狀態時之電阻值之差分為臨限值(例如污染級別5)以上之情形下,將該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1之控制,參照圖6之流程圖進行說明。藉由此處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實施本技術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之一例。
於最初之步驟S1中,通電控制部30-2向對向之網狀電極間施加電壓。 具體而言,通電控制部30-2於將所有開關SW設為導通之狀態、亦即第2網狀電極200-2之所有連接部導通之狀態下,對第1及第2網狀200-1、200-2間、以及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施加電源電壓V。藉此,對過濾器10之各區域施加電源電壓V。
於下一步驟S2中,電阻測定部40測定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電阻。 具體而言,電阻測定部40根據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各電流計之計測值算出電阻,並將該算出結果輸出至污染區域判定部30-1。
於下一步驟S3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獲取來自電阻測定部40之基於各電流計之計測值之電阻值、與過濾器10為基準狀態時之該電阻值之差分,並基於該差分,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於下一步驟S4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例如污染級別5)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於最後之步驟S5中,通電控制部30-2僅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藉此,藉由對污染區域施加電源電壓V,將該污染區域加熱,而將其再生(淨化)。 此處,通電控制部30-2較佳為於在步驟S5之通電時,與在步驟S1之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電壓施加時間未較短。 或,通電控制部30-2較佳為於在步驟S5之通電時,與在步驟S1之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電壓施加時間更長。
以上所說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具備: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10、及清掃過濾器10之清掃裝置20,且清掃裝置20自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並僅對該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賦予)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藉此,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供給能量,另一方面,不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以外之區域供給能量。 其結果為,可提供能夠抑制過濾器10之壽命縮短且清掃該過濾器10之清掃裝置20及過濾器系統。
清掃裝置將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藉此,污染區域之判定基準明瞭,且能夠簡單地判定污染區域。
清掃裝置較佳為供給污染級別成為0之能量。藉此,可使過濾器10之性能接近初始之性能。
清掃裝置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例如2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過濾器10之內部以隔著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第1及第2網狀電極200-1、200-2或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通電部,其包含可對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之複數個開關SW及通電控制部30-2;電阻測定部40,其當該通電部進行對網狀電極對之所有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電阻;及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其基於利用該電阻測定部40之測定結果,自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通電部進行僅對網狀電極對之所有電極區域間之中之與由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2通電。
可行的是,第2通電時與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未較短。藉此,能夠於污染區域之判定時,不對過濾器10過度地供給能量,且能夠於污染區域之清掃(再生)時對過濾器10供給充分的能量。
可行的是,第2通電時與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更長。藉此,能夠於污染區域之判定時,不對過濾器10過度地供給能量,且能夠於污染區域之清掃(再生)時對過濾器10供給充分的能量。
利用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本技術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之一例)包含: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之工序;及僅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之工序。 藉此,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供給能量,另一方面,不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以外之區域供給能量。 其結果為,可提供能夠抑制過濾器10之壽命變短且清掃該過濾器10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於上述判定之工序中,將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藉此,污染區域之判定基準明瞭,且可簡單地判定污染區域。
於上述供給之工序中,可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藉此,可使過濾器10之性能極為接近初始之性能。
3.<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參照圖7~圖12進行說明。
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如圖7及圖11所示般,具備過濾器10、及清掃裝置20A。
清掃裝置20A如圖11所示般,除包含圖5所示之清掃裝置20之構成以外,亦包含複數個(例如2個)光纖裝置(例如第1及第2光纖裝置500-1、500-2)、及控制各光纖裝置之發光控制部30-3。
第1及第2光纖裝置500-1、500-2設置於過濾器10之內部。 詳細而言,如圖7~圖9所示,第1光纖裝置500-1配置於第1及第2網狀電極200-1、200-2間。 更詳細而言,第1光纖裝置500-1配置於與在第1及第2網狀電極200-1、200-2間通過電流計400a之電流路徑(大致平行於過濾器10之軸向)上偏移之位置。 第2光纖裝置500-2配置於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 更詳細而言,第2光纖裝置500-2配置於與在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通過電流計400a之電流路徑(大致平行於過濾器10之軸向)上偏移之位置。
各光纖裝置作為一例,如圖8B、圖8C所示般,包含:環狀之光纖之光纖環500b、及自該光纖環500b朝外方(例如8方向)延伸之複數個(例如8個)光纖分支500a(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 於各光纖環500b,連接有供給來自光源之光之供給用光纖。來自該光源之光可為例如具有殺菌效果之紫外線,亦可為具有溫熱效果之遠紅外線。 各光纖分支500a具有主幹部及自該主幹部分支之複數個(例如3個)支部,各支部之端面成為發光面(參照圖10)。
光纖環500b與各光纖分支500a經由開關SW'連接。開關SW'具有例如用於對光進行遮光、導光之電磁開閉式之快門,藉由該快門之開閉,控制光波導自光纖環500b內向各光纖分支500a內之導通關斷。
光纖分支500a係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過濾器10內。具體而言,第1光纖裝置500-1之複數個(例如8個)光纖分支500a各者配置於過濾器10之第1~第8區域內。 例如,自如圖10所示般配置於過濾器10之第1區域10-1內之光纖分支500a之複數個支部之端面放出之光作為一例,照射於第1區域10-1內之大致全域。關於過濾器10之其他區域亦同樣地,自配置於該區域內之光纖分支500a之複數個支部之端面放出之光照射於該區域之大致全域。
於第2實施形態中,於控制裝置30A中,亦將利用污染區域判定部30-1之判定結果(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之哪一者為污染區域之資訊)輸送至發光控制部30-3。發光控制部30-3僅使第1及第2光纖裝置500-1、500-2之光纖分支500a中之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發光。
以下,參照圖12之流程圖,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動作。藉由此處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實施本技術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之一例。
於最初之步驟S11中,通電控制部30-2向對向之網狀電極間施加電壓。 具體而言,通電控制部30-2於將所有開關SW設為導通之狀態、亦即第2網狀電極200-2之所有連接部導通之狀態下,對第1及第2網狀200-1、200-2間、以及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施加電源電壓V。藉此,對過濾器10之各區域施加電源電壓V。
於下一步驟S12中,電阻測定部40測定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電阻。 具體而言,電阻測定部40根據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各電流計之計測值算出電阻,並將該算出結果輸出至污染區域判定部30-1。
於下一步驟S13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獲取來自電阻測定部40之基於各電流計之計測值之電阻值、與過濾器10為基準狀態時之該電阻值之差分,並基於該差分,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於下一步驟S14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例如污染級別5)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於下一步驟S15中,通電控制部30-2僅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藉此,藉由對污染區域施加電源電壓V,將該污染區域加熱,而將其再生(淨化)。 此處,通電控制部30-2較佳為於在步驟S15之通電時,與在步驟S11之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電壓施加時間未較短。 或,通電控制部30-2較佳為於在步驟S15之通電時,與在步驟S11之通電時相比,對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電壓施加時間更長。
於最後之步驟S16中,發光控制部30-3僅使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發光。 具體而言,僅將進行光波導向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之導通關斷之開關SW'打開,將其他開關SW'關閉。
於以上所說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清掃裝置20A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清掃裝置20同樣地,進行由向污染區域之通電實現之清掃(再生)。 進而,清掃裝置20A包含:光纖分支500a(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過濾器10內;及發光控制部20-3,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光纖分支500a之發光;且發光控制部20-3僅使複數個光纖分支500a中之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發光。 如此,清掃裝置20A由於對污染區域供給(賦予)熱能量及光能量之兩者,故可獲得熱能量特有之清掃效果及光能量特有之清掃效果之兩者。 進而,清掃裝置20A例如亦能夠較清掃裝置20,減少向污染區域供給之熱能量。即,清掃裝置20A亦能夠減小因對於過濾器10之污染區域之加熱造成之損傷,且清掃該污染區域。
4.<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進行說明。 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構成與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相同,僅控制不同。 具體而言,於第3實施形態中,僅進行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之發光,不進行向與污染區域對應之電極區域間之電壓施加。
以下,參照圖13之流程圖,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動作。藉由此處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實施本技術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之一例。
於最初之步驟S21中,通電控制部30-2向對向之網狀電極間施加電壓。 具體而言,通電控制部30-2於將所有開關SW設為導通之狀態、亦即第2網狀電極200-2之所有連接部導通之狀態下,對第1及第2網狀200-1、200-2間、以及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間施加電源電壓V。藉此,對過濾器10之各區域施加電源電壓V。
於下一步驟S22中,電阻測定部40測定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電阻。 具體而言,電阻測定部40根據配置於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各電流計之計測值算出電阻,並將該算出結果輸出至污染區域判定部30-1。
於下一步驟S23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獲取來自電阻測定部40之基於各電流計之計測值之電阻值、與過濾器10為基準狀態時之該電阻值之差分,並基於該差分,算出過濾器10之各區域之污染級別。
於下一步驟S24中,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具體而言,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將污染級別為例如污染級別5以上之區域判定為污染區域。
於最後之步驟S25中,發光控制部30-3僅使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發光。 具體而言,僅將進行光波導向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之導通關斷之開關SW'打開,講其他開關SW'關閉。
於以上所說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清掃裝置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過濾器10之內部以隔著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第1及第2網狀電極200-1、200-2、或第2及第3網狀電極200-2、200-3);通電部,其包含可對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之複數個開關SW及通電控制部30-2;電阻測定部40,其當該通電部進行對網狀電極對之所有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電阻;污染區域判定部30-1,其基於利用該電阻測定部40之測定結果,自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光纖分支500a,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過濾器10內;及發光控制部30-3,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例如16個)光纖分支500a之發光;且發光控制部30-3僅使複數個光纖分支500a中之與污染區域對應之光纖分支500a發光。 藉此,能夠對過濾器10僅供給光能量,而清掃過濾器10。亦即,能夠抑制對於過濾器10之損傷,且獲得由光能量實現之清掃效果。
5.<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參照圖14進行說明。 於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如圖14A及圖14B所示,清掃裝置包含:複數個(例如4個)吹風機(例如吹風機600-1~600-4),其等對過濾器10自互不相同之方向吹拂空氣;及測定部,其包含測定通過過濾器10之複數個(例如16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之至少1個(例如2個)之空氣之通過量之複數個(例如16個)風量感測器(例如700-1~700-16)。
且說,過濾器10之各區域係被夾於對向之電極區域間之區域(參照圖2、圖3)。 對此,將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記述為第1區域1A-2A、第2區域1B-2B、第3區域1C-2C、第4區域1D-2D、第5區域1E-2E、第6區域1F-2F、第7區域1G-2G、第8區域1H-2H、第9區域2A-3A、第10區域2B-3B、第11區域2C-3C、第12區域2D-3D、第13區域2E-3E、第14區域2F-3F、第15區域2G-3G、及第16區域2H-3H。
吹風機600-1配置於可對過濾器10之第1~第8區域1A-2A~1H~2H自與過濾器10之軸向正交之第1方向吹拂空氣之位置。 吹風機600-2配置於可對過濾器10之第1~第8區域1A-2A~1H~2H自與過濾器10之軸向及上述第1方向之任一方向均正交之第2方向吹拂空氣之位置。 吹風機600-3配置於可對過濾器10之第9~第16區域2A-3A~2H~3H自與過濾器10之軸向正交之第3方向吹拂空氣之位置。 吹風機600-4配置於可對過濾器10之第9~第16區域2A-3A~2H~3H自與過濾器10之軸向及上述第3方向之任一方向均正交之第4方向吹拂空氣之位置。 各吹風機具有可朝過濾器10之徑向之全域吹拂空氣之大小之空氣吹出口。
複數個(例如4個)風量感測器700-1~700-4配置於自吹風機600-2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徑向不同之複數個部位(例如4個部位)各者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配置於自吹風機600-2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區域1A-2A及第8區域1H-2H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2配置於自吹風機600-2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2區域1B-2B及第7區域1G-2G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3配置於自吹風機600-2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3區域1C-2C及第6區域1F-2F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4配置於自吹風機600-2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4區域1D-2D及第5區域1E-2E之空氣之流路上。
複數個(例如4個)風量感測器700-5~700-8配置於自吹風機600-1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徑向不同之複數個部位(例如4個部位)各者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5配置於自吹風機600-1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2區域1B-2B及第3區域1C-2C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6配置於自吹風機600-1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區域1A-2A及第4區域1D-2D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7配置於自吹風機600-1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8區域1H-2H及第5區域1E-2E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8配置於自吹風機600-1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7區域1G-2G及第6區域1F-2F之空氣之流路上。
複數個(例如4個)風量感測器700-9~700-12配置於自吹風機600-4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徑向不同之複數個部位(例如4個部位)各者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9配置於自吹風機600-4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9區域2A-3A及第16區域2H-3H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0配置於自吹風機600-4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0區域2B-3B及第15區域2G-3G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1配置於自吹風機600-4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1區域2C-3C及第14區域2F-3F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2配置於自吹風機600-4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2區域2D-3D及第13區域2E-3E之空氣之流路上。
複數個(例如4個)風量感測器700-13~700-16配置於自吹風機600-3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徑向不同之複數個部位(例如4個部位)各者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3配置於自吹風機600-3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0區域2B-3B及第11區域2C-3C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4配置於自吹風機600-3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9區域2A-3A及第12區域2D-3D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5配置於自吹風機600-3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6區域2H-3H及第13區域2E-3E之空氣之流路上。 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6配置於自吹風機600-3吹出且通過過濾器10之第15區域2G-3G及第14區域2F-3F之空氣之流路上。
此處,於圖14A及圖14B中,作為一例,以箭頭表示自各吹風機吹出之空氣及流入各風量感測器之空氣,箭頭之大小越大,表示風量越強。 可根據8個風量感測器700-1~700-8之測定值,判定過濾器10之第1~第8區域1A-2A~1H~2H各者之污染級別。 具體而言,於圖14A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2之測定值較低時,通過第2區域1B-2B及第7區域1G-2G之空氣之風量較弱。亦即,可知第2區域1B-2B及第7區域1G-2G之至少一者之污染級別(堵塞度)較高。 進而,於圖14A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8之測定值較高時,通過第6區域1F-2F及第7區域1G-2G之空氣之風量較強。亦即,可知第6區域1F-2F及第7區域1G-2G均污染級別(堵塞度)較低。 因此,可知第2區域1B-2B之污染級別較高。對此,污染區域判定部於圖14A中可將例如第2區域1B-2B判定為污染區域。
又,可根據8個風量感測器700-9~700-16之測定值,判定過濾器10之第9~第16區域2A-3A~2H~3H各者之污染級別。 具體而言,於圖14B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0之測定值較低時,第10區域2B-3B及第15區域2G-3G之至少一者之污染級別(堵塞度)較高。 進而,於圖14B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3之測定值較高時,第10區域2B-3B及第11區域2C-3C均污染級別(堵塞度)較低。 因此,可知第15區域2G-3G之污染級別較高。 進而,於圖14B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1之測定值較低時,第14區域2F-3F之污染級別(堵塞度)較高。 又,於圖14B中,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15之測定值較低時,第16區域2H-3H及第13區域2E-3E之至少一者之污染級別(堵塞度)較高。 進而,於圖14B中,可知於例如風量感測器700-9之測定值較高時,第16區域2H-3H及第9區域2A-3A均污染級別(堵塞度)較低。 因此,可知第13區域2E-3E之污染級別(堵塞度)較高。 根據以上事實,污染區域判定部於圖14B中將例如第14~第16區域2E-3E~2G-3G判定為污染區域。 此外,於上述第4實施形態中,進而,可設置例如可於氣流AF向過濾器10之流入路徑或氣流AF自過濾器10之流出路徑出沒之至少1個吹風機,且自該吹風機朝大致平行於過濾器10之軸之方向吹拂空氣。藉此,可提高污染區域之判定精度。
於以上所說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前述清掃裝置包含:吹風機,其朝過濾器10吹拂空氣;測定部,其包含測定通過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之至少1個之空氣之通過量之複數個風量感測器700;及污染區域判定部,其基於利用該測定部之測定結果,判定複數個區域各者是否為污染區域。 藉此,由於在污染區域之判定時,不對過濾器10供給熱能量,故可減小對於過濾器10之損傷。 此外,於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亦較佳為於過濾器10設置複數個網狀電極及/或複數個光纖分支,進行由熱能量及/或光能量實現之清掃。 惟,於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以過濾器10之空氣之通過量判定污染區域。因而,於污染區域之清掃時,當無須進行向對向之網狀電極之電極區域間之電壓施加時,可不於過濾器10設置複數個網狀電極。
6.<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 以下,針對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參照圖15及圖16進行說明。
於第5實施形態中,清掃裝置如圖15所示般,包含拍攝過濾器10之複數個(例如16個)區域(例如第1~第16區域)之複數個(例如2個)攝像部(例如第1及第2攝像部800-1、800-2)。 第1攝像部800-1配置於例如可拍攝過濾器10之氣流AF之流入側之面10A、且不妨礙氣流AF向過濾器10之流入之位置。 第2攝像部800-2配置於例如可拍攝過濾器10之氣流AF之流出側之面10B、且不妨礙氣流AF自過濾器10之流出之位置。 各攝像部例如包含影像感測器、及使由對象物反射之光集光至該影像感測器之透鏡而構成。
於圖16A中顯示利用例如淺色之過濾器10之情形之由第1攝像部800-1拍攝到之該過濾器10之氣流AF之流入側之面10A之攝像圖像(白色圖像或彩色圖像)之一例。 於該攝像圖像中,顏色越深之部分,被認為附著越多之髒污,污染級別越高。 污染區域判定部於圖16A中,可將例如分別包含最深顏色部分之第1區域1A-2A及第2區域1B-2B(均參照圖14)判定為污染區域。
於圖16B中,顯示利用例如淺色之過濾器10之情形之由第2攝像部800-1拍攝到之該過濾器10之氣流AF之流出側之面10B之攝像圖像(白色圖像或彩色圖像)之一例。 於該攝像圖像中,顏色越深之部分,表示附著越多之髒污,污染級別越高。 污染區域判定部於圖16B中,可將例如分別包含最深顏色部分之第14區域2F-3F及第15區域2G-3G(均參照圖14)判定為污染區域。
於以上所說明之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清掃裝置包含:攝像部,其拍攝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及污染區域判定部,其基於利用該攝像部之攝像結果,自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藉此,可根據利用攝像部之複數個區域之攝像結果(攝像圖像)之顏色之深淺,判定污染區域。 此外,於上文中,利用例如淺色之過濾器,將攝像圖像之顏色更深之部分判定為污染區域,反之,利用例如深色之過濾器,將攝像圖像之顏色更淺之部分判定為污染區域。 此外,於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中,亦較佳為於過濾器10設置複數個網狀電極及/或複數個光纖分支,進行由熱能量及/或光能量實現之清掃。
7.<本技術之變化例> 以上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構成可適宜地變更。
例如,可於在技術上不發生矛盾之範圍內,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至少一部分之構成相互組合。
例如,上述各實施形態之網狀電極之數目、各網狀電極之電極區域之數目及形狀等可適宜地變更。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藉由網狀電極而三維排列(三維地區分),但例如可二維排列(二維地區分),亦可一維排列(一維地區分、亦即於1方向分割)。 過濾器10並限定於圓柱狀,可為例如剖面為圓形以外之柱狀、平板狀、彎曲形狀等其他形狀。
於上述第1~第3實施形態中,測定對過濾器10之各區域施加電壓時之電阻值(電阻),但可取代其,而測定例如該區域中流通之電流,獲取與處於基準狀態之過濾器10中流通之電流之差分,將該差分評估為污染級別。
此外,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清掃裝置僅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污染區域之區域供給能量,但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本技術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及本技術之過濾器系統之清掃裝置可與上述各實施形態之清掃裝置同樣地檢測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過濾器10之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並且基於檢測出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調整對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包含0)。例如,污染級別越高之區域,可越增大供給之能量。 藉此,由於可以與污染級別相應之能量清掃過濾器10之各區域,故能夠謀求節能且清掃過濾器10。
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過濾器10配置於氣流AF之流路,但並不限定於此。 例如,過濾器10可無論有無空氣之流通均配置於氣相,捕捉該氣相中之粒子或分子。而且,清掃裝置(過濾器清掃裝置)可清掃該過濾器10。 例如,過濾器10可配置於液相(例如水中),捕捉該液相中之粒子或分子。而且,清掃裝置(過濾器清掃裝置)可清掃該過濾器10。該情形下,過濾器10可用於例如淨化水之用途。
本技術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2)如(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3)如(1)或(2)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且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之中之與由前述判定部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前述區域對應的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2通電。 (5)如(4)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未較短。 (6)如(4)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更長。 (7)如(4)至(6)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8)如(1)至(3)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9)如(1)至(3)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吹風機,其朝前述過濾器吹拂空氣;測定部,其測定通過前述複數個區域至少1個之空氣之通過量;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 (10)如(1)至(3)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攝像部,其拍攝前述複數個區域;及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結果,判定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是否為污染區域。 (11)如(1)至(10)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一維排列。 (12)如(1)至(10)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二維排列。 (13)如(1)至(10)中任一項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三維排列。 (14)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並且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15)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自前述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16)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 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17)一種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包含: 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之工序;及 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之工序。 (18)如(17)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中於前述判定工序中,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19)如(17)或(18)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中於前述供給之工序中,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1A,2A,3A:電極區域/電流區域 1A-2A:第1區域 1B~1H:電極區域 1B-2B:第2區域 1C-2C:第3區域 1D-2D:第4區域 1E-2E:第5區域 1F-2F:第6區域 1G-2G:第7區域 1H-2H:第8區域 2A-3A:第9區域 2B~2H:電極區域 2B-3B:第10區域 2C-3C:第11區域 2D-3D:第12區域 2E-3E:第13區域 2F-3F:第14區域 2G-3G:第15區域 2H-3H:第16區 3B~3H:電極區域 10:過濾器 10-1:第1區域 10A:氣流之流入側之面 10B:氣流之流出側之面 20:清掃裝置(過濾器清掃裝置) 20-3:發光控制部 20A:清掃裝置 30,30A:控制裝置 30-1:污染區域判定部(判定部) 30-2:通電控制部(通電部之一部分) 30-3:發光控制部 40:電阻測定部(測定部) 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100-9,100-10,100-11,100-12,100-13,100-14,100-15,100-16,100-17,100-18,100-19,100-20,100-21,100-22,100-23,100-24,100-25,100-26,100-27:連接部 100-1-2,100-1-3,100-1-4,100-1-5,100-1-6,100-1-7,100-1-8,100-1-9,100-10-11,100-10-12,100-10-13,100-10-14,100-10-15,100-10-16,100-10-17,100-10-18,100-19-20,100-19-21,100-19-22,100-19-23,100-19-24,100-19-25,100-19-26,100-19-27:直線狀之配線 100-2-3,100-4-5,100-5-6,100-6-7,100-7-8,100-8-9,100-9-2,100-11-12,100-12-13,100-13-14,100-14-15,100-15-16,100-16-17,100-17-18,100-18-11,100-20-21,100-21-22,100-22-23,100-23-24,100-24-25,100-25-26,100-26-27,100-27-20:弧狀之配線 200-1:第1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200-2:第2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200-3:第3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400-1-2,400-2-3:電流計群 400a:電流計 500-1:第1光纖裝置 500-2:第2光纖裝置 500a:光纖分支 500b:光纖環 600-1~600-4:吹風機 700-1~700-16:風量感測器 800-1:第1攝像部 800-2:第2攝像部 AF:氣流 SW1~SW16,SW´:開關 V:電源電壓 V+:電源電壓之+端子 V-:電源電壓之-端子
圖1係顯示包含本技術之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立體圖。 圖2A係圖1之A1-A1剖視圖。圖2B係圖1之B1-B1剖視圖。圖2C係圖1之C1-C1剖視圖。 圖3係顯示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側視圖。 圖4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區域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功能之方塊圖。 圖6係用於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之流程圖。 圖7係顯示包含本技術之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立體圖。 圖8A係圖7之A2-A2剖視圖。圖8B係圖7之B2-B2剖視圖。圖8C係圖7之C2-C2剖視圖。 圖9係顯示包含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側視圖。 圖10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區域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功能之方塊圖。 圖12係用於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之流程圖。 圖13係用於說明本技術之第3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控制之流程圖。 圖14A及圖14B係顯示分別包含本技術之第4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剖視圖(其1及其2)。 圖15係顯示包含本技術之第5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側視圖。 圖16A、B係顯示包含本技術之第6實施形態之過濾器系統之過濾器之一部分之構成例之剖視圖(其1及其2)。
10:過濾器
200-1:第1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200-2:第2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200-3:第3網狀電極(網狀電極)
AF:氣流

Claims (19)

  1. 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2.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3.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4.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 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 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 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及 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且 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之中之與由前述判定部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前述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2通電。
  5. 如請求項4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更大,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未較短。
  6. 如請求項4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第2通電時與前述第1通電時相比,對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之電壓未較小,且該電壓之施加時間更長。
  7. 如請求項4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 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 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 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8.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 網狀電極群,其具有至少一對網狀電極對,該網狀電極對包含於前述過濾器之內部以隔著前述複數個區域中至少2個區域之方式配置之一對網狀電極; 通電部,其可對前述一對網狀電極之相互對向之電極區域間選擇性地施加電壓; 測定部,其當前述通電部進行對前述網狀電極對之所有前述電極區域間施加電壓之第1通電時,測定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中流通之電流或該區域之電阻; 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 分支型之端面發光型光纖,其以至少支部之端面配置於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方式,設置於前述過濾器內;及 發光控制部,其可個別地控制複數個前述端面發光型光纖之發光;且 前述發光控制部使前述複數個端面發光型光纖中之與前述污染區域對應之端面發光型光纖發光。
  9.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 吹風機,其朝前述過濾器吹拂空氣; 測定部,其測定通過前述複數個區域至少1個之空氣之通過量;及 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測定部之測定結果,自前述複數個區域判定前述污染區域。
  10.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包含: 攝像部,其拍攝前述複數個區域;及 判定部,其基於利用前述攝像部之攝像結果,判定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是否為污染區域。
  11.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係一維排列。
  12.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二維排列。
  13. 如請求項1之過濾器清掃裝置,其中前述複數個區域三維排列。
  14. 一種過濾器清掃裝置,其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且 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15. 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 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自前述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且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
  16. 一種過濾器系統,其具備: 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及 清掃前述過濾器之清掃裝置;且 前述清掃裝置可檢測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各者之污染級別,且可對前述過濾器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個別地供給能量; 基於檢測出之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之前述污染級別,調整對前述複數個區域各者供給之能量之大小。
  17. 一種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包含: 自捕捉粒子或分子之過濾器之複數個區域判定污染區域之工序;及 對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被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之一部分之區域供給用於降低污染級別之能量之工序。
  18. 如請求項17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中於前述判定工序中,將前述複數個區域中之前述污染級別為臨限值以上之區域判定為前述污染區域。
  19. 如請求項17之過濾器之清掃方法,其中於前述供給之工序中,供給前述污染級別成為0之前述能量。
TW110102418A 2020-02-12 2021-01-22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TW2022009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1228 2020-02-12
JP2020-021228 2020-0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943A true TW202200943A (zh) 2022-01-01

Family

ID=7729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418A TW202200943A (zh) 2020-02-12 2021-01-22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2495A1 (zh)
EP (1) EP4104915B1 (zh)
JP (1) JPWO2021161716A1 (zh)
CN (1) CN115052674A (zh)
AU (1) AU2021219404B2 (zh)
CA (1) CA3166873A1 (zh)
TW (1) TW202200943A (zh)
WO (1) WO20211617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0971A (en) * 1981-05-29 1983-08-30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Inc. Method and means for measuring particulate matter on a filter
JP4260345B2 (ja) * 2000-07-03 2009-04-30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JP2010207719A (ja) * 2009-03-10 2010-09-24 Denso Wave Inc 産業機器のコントローラ
JP201201298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Isuzu Motors Ltd ディーゼルパティキュレートフィルタシステム
DE102010043538A1 (de) * 2010-11-08 2012-05-10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Filter mit Auswertevorrichtung
JP2013087740A (ja) * 2011-10-21 2013-05-13 Nissin Electric Co Ltd 粒子状物質除去装置
WO2015042960A1 (en) * 2013-09-30 2015-04-02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dust accumulation in a hvac filtering system
WO2018151701A1 (en) * 2017-02-14 2018-08-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ilter assembly with charge electro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1219404B2 (en) 2023-10-05
WO2021161716A1 (ja) 2021-08-19
JPWO2021161716A1 (zh) 2021-08-19
AU2021219404A1 (en) 2022-07-07
CA3166873A1 (en) 2021-08-19
CN115052674A (zh) 2022-09-13
EP4104915A1 (en) 2022-12-21
EP4104915B1 (en) 2024-06-05
EP4104915A4 (en) 2023-07-12
US20230072495A1 (en) 2023-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99090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KR102215000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WO2010023979A1 (ja) イオン検出装置及びイオン発生装置
KR20030051607A (ko) 재생 가능한 공기 정화 장치
JP2012154620A (ja) 空気汚染センサシステム
TW202200943A (zh) 過濾器清掃裝置、過濾器系統及過濾器之清掃方法
KR101974880B1 (ko) 창문용 털필터 공기정화기
KR102068115B1 (ko) 입자 측정 시스템
JPH0316163B2 (zh)
TWI687631B (zh) 空氣清淨機
KR102149056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공기정화 방법
KR20170027917A (ko) 보조 송풍 장치를 구비한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KR20180083113A (ko) 필터 오염도를 실시간으로 확인할 수 있는 에어컨
JP7147263B2 (ja)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KR102356587B1 (ko) 이동식 스마트 공기정화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정화시스템
CN210135615U (zh) 一种能够延长烟机出风系统寿命的烟机
KR102215001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KR100528119B1 (ko) 공기 청정장치
KR20170072582A (ko) 공기청정기 및 이의 토출 방향 제어 방법
CN107261655B (zh) 通过分离微粒和有机物净化空气的空气净化器和方法
KR102450497B1 (ko) 세척 기능을 가지는 건물용 살균 공조 장치 및 이의 이용방법
KR102562543B1 (ko) 공기정화장치
KR20200129252A (ko) 공기정화장치
KR102365773B1 (ko) 원자력 발전소의 에어 클리닝 유닛의 가열기 용량 시험 장치 및 원자력 발전소의 에어 클리닝 유닛의 가열기 용량 시험 방법
KR101953065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먼지 관능검사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