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6774A - 送風機 - Google Patents

送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6774A
TW202146774A TW110120105A TW110120105A TW202146774A TW 202146774 A TW202146774 A TW 202146774A TW 110120105 A TW110120105 A TW 110120105A TW 110120105 A TW110120105 A TW 110120105A TW 202146774 A TW202146774 A TW 2021467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bell mouth
lower body
column
blow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9315B (zh
Inventor
鄭載赫
崔碩浩
朴亨鎬
金厚辰
千仁範
李昌勳
金柱賢
金容民
崔致英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662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5812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662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44819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662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5812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072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1015516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001181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40923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6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6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9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93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1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in which secondary air is induced by injector action of the primary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01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0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 F04D29/62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624Mounting; Assembling; Disassembling of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26Mounting or removal of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70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 F04D29/701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703Suction grids; Strainers; Dust separation; Clean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pecially for fans, e.g. fan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80Self-contained air pur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the Coanda effect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送風機,包括:下主體,縱向地延伸,形成有供空氣通過的吸入孔;風扇,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用以產生空氣的流動;以及過濾器,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位於所述風扇的上游,沿所述下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相對於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偏心。

Description

送風機
本發明涉及送風機,尤其涉及一種設置有空氣淨化用過濾器的送風機。
送風機可以通過產生空氣的流動,使空氣在室內空間循環或形成朝使用者的氣流。近年來,不斷地對能夠給使用者帶來舒適感的送風機的空氣吐出結構進行了研究。
關於此,韓國專利公開KR2011-0099318和KR2020-0085846號揭露了一種送風機和利用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吹送空氣的風扇。
另一方面,習知的送風機具有空氣淨化過濾器。但是,現實情況是,欠缺在安裝過濾器的空間中最大化過濾器的體積的方法的研究。
另外,習知的送風機設置有格柵,安裝以在從送風機分離過濾器之後防止使用者的手指進入風扇。但是,現實情況是,欠缺關於能夠降低因設置格柵而引起之增加空氣的流動阻力或產生噪音的方法的研究。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和其他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利用康達效應來吹送空氣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容易設置和分離過濾器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使過濾器的體積在設置過濾器的空間最大化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最小化從過濾器流向風扇的空氣的流動阻力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手指通過格柵進入風扇的內部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因格柵引起之增加空氣的流動阻力或產生噪音的送風機。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空氣通過風扇與喇叭口之間的間隙飛散,或能夠最小化從風扇吐出的空氣再流入風扇的送風機。
根據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之本發明的一態樣,提供一種送風機,包括:一下主體,縱向地延伸,形成有供空氣通過的一吸入孔;一風扇,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用以產生空氣的流動;以及一過濾器,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位於所述風扇的上游,沿所述下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其中,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相對於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偏心。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送風機還可以包括:複數個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外側面與所述下主體的內側面之間,並沿所述過濾器的縱向方向延伸,所述複數個柱與所述過濾器的外側面接觸。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以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為基準,所述複數個柱可以設置在沿所述過濾器的圓周方向的180度範圍內。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複數個柱可以包括:第一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後方;第二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左側上;以及第三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右側上;所述第二柱的後端與所述第三柱的後端之間的間隔可以小於所述過濾器的外徑,所述第二柱的前端與所述第三柱的前端之間的間隔可以大於等於所述過濾器的外徑。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可以在前後方向上與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對齊,並且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的前方。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過濾器形成為筒狀,所述第二柱和所述第三柱可以分別包括:支撐區間,其延伸軌跡為弧線,所述支撐區間的曲率與所述過濾器的外周面的曲率相同;以及進入區間,其延伸軌跡為直線;所述第二柱的所述進入區間與所述第三柱的所述進入區間之間的間隔可以隨著從後方向前方靠近而變大。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沿所述第二柱的所述進入區間和所述第二柱的所述支撐區間的邊界延伸的假想直線可以與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交叉。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送風機還可以包括:底座,在所述下主體的下側與所述下主體結合,所述底座的一部分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以及至少一個保持器,設置在所述底座的上側,所述複數個柱與所述至少一個保持器結合,其中,所述過濾器和所述複數個柱可以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底座具有圓形狀的橫截面,所述保持器可以在所述底座的徑向上與所述柱對齊。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可以與所述底座的縱向軸線、所述風扇的旋轉中心軸為同軸。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複數個柱還可以包括:外壁,朝向所述下主體的內周面;內壁,朝向所述過濾器的外周面,與所述外壁結合;分隔壁,設置在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將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的空間劃分為至少兩個子空間;以及電纜,設置於所述至少兩個子空間。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送風機還可以包括喇叭口,所述喇叭口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上側,形成向所述風扇提供空氣的吸入口,所述過濾器可以包括沿垂直方向貫穿所述過濾器而形成的孔,所述吸入口的直徑小於所述孔的直徑。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吸入口的所有區域可以與所述孔重疊。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還可以包括格柵,所述格柵在所述喇叭口的下側與所述喇叭口結合。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喇叭口還可以包括槽,所述槽從所述喇叭口的下側向上側凹陷而形成,所述槽與所述格柵結合,其中,所述格柵的下端的位置可以高於或等於所述喇叭口的下端的位置。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喇叭口形成為環形狀,還可以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從所述喇叭口的外周面沿所述喇叭口的徑向方向延伸,並與所述格柵結合,所述支撐件可以與所述下主體的內周面連接或結合。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過濾器形成為筒狀,所述過濾器的厚度可以小於所述喇叭口的內側末端與所述支撐件的外側末端之間的距離。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支撐件還可以包括:內部分,形成所述支撐件的內側末端,相對於所述喇叭口形成台階;外部分,形成所述支撐件的外側末端,相對於所述內部分形成台階;所述內部分可以面向所述過濾器的上側,在所述喇叭口、所述內部分、所述外部分和所述過濾器之間可以形成有防漏部。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喇叭口還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從所述喇叭口的下端向上側延伸,形成所述喇叭口的內徑;以及第二部分,從所述喇叭口的下端向上側延伸,形成所述喇叭口的外徑,其中,所述風扇的下端可以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所述風扇的下端的位置可以低於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上端的位置。
另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所述喇叭口還可以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從所述第二部分的上端向上側凸出,並沿所述喇叭口的圓周方向延伸,中,所述支撐件可以設置在所述凸出部的下側。
以下,對本發明的送風機的效果進行說明。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利用康達效應吹送空氣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容易設置和分離過濾器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使設置過濾器的體積的空間最大化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最小化從過濾器吹向風扇的空氣的流動阻力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手指通過格柵進入風扇內部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因格柵引起之空氣的流動阻力增加或噪音的產生的送風機。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可以提供一種防止空氣通過風扇與喇叭口之間的間隙飛散,或能夠最小化從風扇吐出的空氣再流入風扇中的送風機。
通過以下的詳細說明,會清楚應用本發明的可能性的追加範圍。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明確理解,可以在本發明的思想和範圍內作出各種各樣的變更和修正,因此應當理解為如具體實施方式和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特定實施例是僅作為示例而記載的。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對於相同或相似的結構元件賦予相同的元件符號,並省去對其重複的說明。
在對本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進行說明的過程中,如果判斷為對於相關的習知技術的具體說明混淆本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的要旨,則省去對其詳細的說明。並且,所附圖式僅是為了容易地理解本說明書中揭露的實施例,而並非由所附圖式來限定本說明書中揭露的技術思想,而是應當理解為涵蓋本發明的思想及保護範圍中落入的所有變更、均等物乃至代替物。
包括第一、第二等序數的術語可以使用於說明多樣的結構元件,但是所述結構元件並不限定於所述術語。所述術語僅是作為將一個結構元件與其他結構元件進行區別的目的來使用。
圖式上標示的上、下、左、右、前以及後的方向標示僅是為了說明上的便利,而並非意在藉此來限定本說明書中揭露的技術思想。
參照圖1,送風機10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送風機100可以設置有底座102、下主體110、第一上主體120、以及第二上主體130。
底座102可以形成送風機100的底面,並放置在室內空間的地面上。底座102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圓板形狀。
下主體110可以設置在底座102的上側。下主體110可以形成送風機100的側面下部。下主體110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筒狀。例如,下主體110的直徑可以隨著從下主體110的下部接近上部而變小。作為另一例,下主體110的直徑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保持恆定。吸入孔112可以形成為貫穿下主體110的側面。例如,複數個吸入孔112可以沿下主體110的圓周方向均勻地設置。藉此,空氣可以通過複數個吸入孔112從送風機100的外部向內部流入。
上主體120、130可以設置在下主體110的上側。上主體120、130可以提供與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連通的流路。
參照附圖,例如,上主體120、130可以設置有彼此隔開的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
作為另一例,上主體120、130可以是單個的上主體。在此情況下,上主體120、130可以在下主體110的上側沿上下方向延伸,或形成為圓形、橢圓、或跑道(track)形的環或開放環(open ring)形狀。相對於下主體110的單個上主體120、130的位置,可以考慮上主體120、130的形狀、形成於上主體120、130的空氣的吐出孔的位置、形狀以及數量等而確定。
以下,為了便於說明,以上主體120、130包括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的情形為基準進行說明。並且,關於所述說明不僅適用於上主體120、130的數量為兩個的情形,也可以同樣地適用於上主體120、130由單個的上主體構成的情形。
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可以設置在下主體110的上側。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可以形成送風機100的側面上部。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並在左右方向上彼此隔開。間隙109可以形成在第一上主體120與第二上主體130之間並提供空氣的流路。另外,間隙109可以稱為吹風間隙﹑凹槽或通道。另外,第一上主體120可以稱為第一塔,第二上主體130可以稱為第二塔。
第一上主體120可以從第二上主體130向左側隔開。第一上主體12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朝向間隙109,並且可以界定間隙109的邊界的一部分。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可以是從第一上主體120朝間隙109的方向,亦即向右側凸出的曲面。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可以與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相對。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可以是在與從第一上主體120朝間隙109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的曲面,亦即向左側凸出的曲面。
例如,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例如,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朝間隙109的方向(亦即向右側傾斜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
此時,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的曲率可以大於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的曲率。此外,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可以與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相遇而形成邊緣。所述邊緣可以由第一上主體120的前端120f和後端120r構成。例如,前端120f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後方傾斜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例如,後端120r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前方傾斜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
第二上主體130可以從第一上主體120向右側隔開。第二上主體130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朝向間隙109,並可以界定間隙109的邊界的一部分。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可以是在從第二上主體130朝間隙109的方向上凸出的曲面,亦即向左側凸出的曲面。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可以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相對。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可以是在與從第二上主體130朝間隙109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的曲面,亦即向右側凸出的曲面。
例如,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例如,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朝間隙109的方向(亦即向左側傾斜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
此時,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的曲率可以大於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的曲率。此外,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可以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相遇而形成邊緣。所述邊緣可以由第二上主體130的前端130f和後端130r構成。例如,前端130f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後方傾斜一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例如,後端130r可以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前方傾斜預定角度(銳角)而延伸。
另外,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可以在其之間設有間隙109而左右對稱。此外,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和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可以設置在沿下主體110的外周面111延伸的虛擬曲面上。換言之,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外表面122和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外表面132可以平滑地連接到下主體110的外周面111。此外,第一上主體120的上表面和第二上主體130的上表面可以構成為水平面。在此情況下,送風機100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圓錐形狀。藉此,能夠降低送風機100因受到外部衝擊而翻倒的危險性。
溝槽141設置在第一上主體120與第二上主體130之間,並可以沿前後方向延伸。溝槽141可以是向下凹入的曲面。溝槽141可以具有與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的下邊連接的第一邊141a(參照圖5)以及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的下邊連接的第二邊141b(參照圖5)。溝槽141可以形成間隙109的邊界的一部分。在後述的風扇150的作用下,下主體110的內部流動的空氣可以分配到在其之間設有溝槽141的第一上主體120的內部空間和第二上主體130的內部空間。另外,溝槽141可以稱作連接槽或連接面。
另一方面,蓋113可以可拆卸地結合於下主體110。蓋113可以是下主體110的一部分。當蓋113從下主體110分離時,使用者可以接近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藉此,使用者可以將後述的過濾器103安裝在下主體110中,或可以藉由從下主體110分離過濾器103來清洗過濾器、或可以修理過濾器或更換過濾器。例如,吸入孔112也可以形成在蓋113中。
另外,顯示器(未圖示)可以設置在下主體110的前方部,提供能夠顯示送風機100的運轉資訊或接收使用者的指令的介面部。例如,所述顯示器可以設置有觸控板。
參照圖2,下主體110可以提供安裝後述的過濾器103、風扇150以及空氣引導件160的內部空間。
過濾器103可以可拆卸地設置在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例如,過濾器103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筒狀。亦即,過濾器103可以包括沿上下方向貫穿過濾器103而形成的孔103p。在此情況下,室內空氣可以利用後述的風扇150的作動而經過吸入孔112(參照圖1)流入下主體110的內部。此外,流入下主體110內部的室內空氣可以從過濾器103的外周面向內周面流動並被淨化,並且經過孔103p向上側流動。
風扇150可以安裝在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中,且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上側。換句話說,過濾器103可以設置在風扇150的上游。風扇150可以產生向送風機100的內部流入或從送風機100向外部吐出的空氣的流動。風扇150可以包括風扇殼體151(參照圖21)、風扇馬達152、轂153、護罩154、以及葉片155。另一方面,風扇150可以稱為風扇元件或風扇模組。
風扇殼體151可以形成為風扇150的外觀。風扇殼體151可以包括吸入口(未圖示),所述吸入口沿上下方向貫穿風扇殼體151而形成。所述吸入口形成於風扇殼體151的下端,並且可以形成在喇叭口171(參照圖13)的內側。
風扇馬達152可以提供旋轉力。風扇馬達152可以是離心風扇馬達或斜流風扇馬達。風扇馬達152可以被後述的馬達蓋162支撐。此時,風扇馬達152的旋轉軸可以向風扇馬達152的下側延伸,並貫穿馬達蓋162的底面。轂153可以結合有所述轉軸,並與所述轉軸一起旋轉。護罩154可以從轂153隔開。複數個葉片155可以設置在護罩154與轂153之間。
因此,當風扇馬達152驅動時,空氣可以通過所述吸入口向風扇馬達152的軸方向(亦即,所述轉軸的縱向)流入,並向風扇馬達152的半徑方向和其上側吐出。
空氣引導件160可以提供使從風扇150吐出的空氣流動的流路160p。例如,流路160p可以是環形的流路。空氣引導件160可以包括引導件主體161、馬達蓋162、以及導葉163。另外,空氣引導件160可以稱為擴散器。
引導件主體161可以形成為空氣引導件160的外觀。馬達蓋162可以設置在空氣引導件160的中央部。例如,引導件主體161可以形成為筒狀。此外,馬達蓋162可以形成為碗形狀。在此情況下,前述的環形的流路160p可以形成在引導件主體161與馬達蓋162之間。導葉163可以將從風扇150供應到流路160p的空氣引向上側。複數個導葉163可以設置在環形的流路160p中,並可以在引導件主體161的圓周方向上彼此隔開。此時,複數個導葉163中的每一個可以從馬達蓋162的外表面向引導件主體161的內周面延伸。
分配單元140可以設置在空氣引導件160的上側,並可以設置在下主體110與上主體120、130之間。分配單元140可以提供通過空氣引導件160的空氣流動的流路140p。通過空氣引導件160的空氣可以通過分配單元140向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分配。換言之,空氣引導件160可以將利用風扇150流動的空氣引向分配單元140,分配單元140將從空氣引導件160流入的空氣向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引導。前述的溝槽141(參照圖1)可以形成為分配單元14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另外,分配單元可以稱為中間主體、內主體或塔底座。
例如,第一上主體120和第二上主體130可以左右對稱。
第一上主體120可以設置使通過空氣引導件160的空氣的一部分流動的第一流路120p。所述第一流路120p可以形成在第一上主體120的內部空間。第二上主體130可以設置使通過空氣引導件160的空氣的剩餘部分流動的第二流路130p。第二流路130p可以形成在第二上主體130的內部空間。第一流路120p和第二流路130p可以與分配單元140的流路140p和空氣引導件160的流路160p連通。
參照圖1和圖3,第一狹縫120s可以將第一流路120p中流動的空氣向間隙109吐出。第一狹縫120s可以與第一上主體120的後端120r相鄰,並貫穿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而形成。第一狹縫120s可以沿第一上主體120的後端120r延伸。例如,第一狹縫120s可以從在送風機100的前方觀察後方的使用者的視線中被遮蔽。
此時,第一狹縫120s可以形成為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前方傾斜一預定角度(銳角)。
例如,第一狹縫120s可以與第一上主體120的後端120r平行。作為另一例,第一狹縫120s可以不與第一上主體120的後端120r平行,並且第一狹縫120s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大於後端120r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
參照圖1和圖4,第二狹縫130s可以將第二流路130p(參照圖2)中流動的空氣向間隙109吐出。第二狹縫130s可以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後端130r相鄰,並貫穿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而形成。第二狹縫130s可以沿第二上主體130的後端130r延伸。例如,第二狹縫130s可以從在送風機100的前方觀察後方的使用者的視線被遮蔽。
此時,第二狹縫130s可以形成為相對於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線向前方傾斜一預定角度(銳角)。
例如,第二狹縫130s可以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後端130r平行。作為另一例,第二狹縫130s可以不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後端130r平行。在此情況下,第二狹縫130s可以相對於垂直線V傾斜一第一角度a1(例:4度),後端130r相對於垂直線V傾斜小於第一角度a1的一第二角度a2(例:3度)。
另外,第一狹縫120s(參照圖3)和第二狹縫130s可以彼此面對並左右對稱。
再次參照圖2和圖3,葉片124、134可以設置在第一上主體120的內部空間和第二上主體130的內部空間並引導空氣的流動。
第一葉片124可以將從第一流路120p上升的空氣引向第一狹縫120s。第一葉片124可以與第一狹縫120s相鄰,並固定在第一上主體120的內側面。第一葉片124可以具有向上凸出的形狀。第一葉片124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開的複數個第一葉片124。複數個第一葉片124中的每一個具有與第一狹縫120s相鄰的一端,複數個第一葉片124可以沿第一狹縫120s彼此隔開。複數個第一葉片124中的每一個的形狀可以彼此不同。
例如,在複數個第一葉片124中,相對地位於下側的葉片的曲率可以大於相對地位於上側的葉片的曲率。此時,在複數個第一葉片124中,相對地位於下側的葉片的與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與所述一端的位置相同或更低,相對地位於上側的葉片的與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與所述一端的位置相同或更高。
因此,第一葉片124可以將從第一流路120p上升的空氣順暢地向第一狹縫120s引導。
第二葉片134可以將從第二流路130p上升的空氣引向第二狹縫130s。第二葉片134可以與第二狹縫130s相鄰,並固定在第二上主體130的內側面。第二葉片134可以具有向上凸出的形狀。第二葉片134可以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開的複數個第二葉片134。所述複數個第二葉片134中的每一個具有與第二狹縫130s相鄰的一端,複數個第二葉片134可以沿第二狹縫130s彼此隔開。所述複數個第二葉片134中的每一個的形狀可以彼此不同。
例如,在複數個第二葉片134中,相對地位於下側的葉片的曲率可以大於相對地位於上側的葉片的曲率。此時,在複數個第二葉片134中,相對地位於下側的葉片之與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與所述一端的位置相同或更低,相對地位於上側的葉片之與所述一端相反的另一端的位置可以與所述一端的位置相同或更高。
因此,第二葉片134可以將從第二流路130p上升的空氣順暢地引向第二狹縫130s。
參照圖5和圖6,風門210可以可移動地結合於第一上主體120及/或第二上主體130。風門210可以從第一上主體120及/或第二上主體130向間隙109凸出。風門210可以形成為平坦或具有曲率。例如,風門210可以是向外側凸出的板。例如,風門210可以包括第一風門210a和第二風門210b。
第一風門210a可以通過第一插槽120h(參照圖7)向間隙109凸出,或者通過第一插槽120h插入第一上主體120的內部。第一風門210a封閉第一插槽120h,從而能夠防止第一流路120p中流動的空氣通過第一插槽120h向外部洩漏。其中,第一插槽120h可以形成為與第一上主體120的前端120f相鄰,並貫穿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第一插槽120h可以沿第一上主體120的前端120f延伸。
例如,第一插槽120h可以與前端120f平行。作為另一例,第一插槽120h可以不與前端120f平行,並且第一插槽120h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可以大於前端120f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另外,第一插槽120h可以稱為第一板體狹縫。
第二風門210b可以通過第二插槽130h(參照圖7)向間隙109凸出,或者通過第二插槽130h插入第二上主體130的內部。第二風門210b封閉第二插槽130h,從而能夠防止第二流路130p中流動的空氣通過第二插槽130h向外部洩漏。其中,第二插槽130h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前端130f相鄰,並可以貫穿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而形成。第二插槽130h可以沿第二上主體130的前端130f延伸。
例如,第二插槽130h可以與前端130f平行。作為另一例,第二插槽130h可以不與前端130f平行,並且第二插槽130h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大於前端130f相對於垂直線的斜率。另外,第二插槽130h可以稱為第二板體狹縫。
第一插槽120h和第二插槽130h彼此面對,第一風門210a和第二風門210b可以彼此接觸或隔開。
因此,當第一風門210a和第二風門210b設於間隙109中時,第一風門210a和第二風門210b可以覆蓋或封閉間隙109前方的至少一部分。
另一方面,使用者可以手動地使風門210相對於第一上主體120及/或第二上主體130移動。或者,可以通過設置在送風機100內部的馬達和動力傳遞構件246(參照圖12),使風門210自動地相對於第一上主體120及/或第二上主體130移動。
參照圖7,第一上主體120的前端120f和第一插槽120h間的距離D可以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前端130f和第二插槽130h間的距離D相同。
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和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可以彼此面對並形成間隙109的左右邊界。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可以向右側凸出,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向左側凸出。換言之,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之間的間隔可以隨著從後方靠近前方先變小後再越大。另外,所述間隔可以是間隙109的寬度。
第一間隔B1可以定義為第一上主體120的前端120f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前端130f之間的間隔。第二間隔B2可以定義為第一上主體120的後端120r與第二上主體130的後端120r之間的間隔。例如,第二間隔B2可以與第一間隔B1相同或不同。基準間隔B0可以是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之間的間隔中最小的間隔。例如,基準間隔B0可以是20~30mm。
例如,在前後方向上,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的中心與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的中心之間的間隔可以是基準間隔B0。作為另一例,在前後方向上,位於比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的中心更前方的位置的部分與位於比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的中心更前方的位置的部分之間的間隔可以是基準間隔B0。作為又一例,在前後方向上,位於比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的中心更後方的位置的部分與位於比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的中心更後方的位置的部分之間的間隔可以是基準間隔B0。
在此情況下,間隙109的後方部的寬度可以是第二間隔B2,間隙109的中央部的寬度可以是基準間隔B0,間隙109的寬度可以隨著從後方部靠近中央而變小。此外,間隙109的前方部的寬度可以是第一間隔B1,間隙109的寬度可以隨著從中央部靠近前方而變大。
藉此,利用風扇150(參照圖4)流動的空氣的一部分通過第一狹縫120s向間隙109吐出,其餘部分通過第二狹縫130s向間隙109吐出,從而可以使空氣在間隙109混合。此外,在康達效應的作用下,吐出到間隙109的空氣可以沿第一上主體120的第一邊界面121和第二上主體130的第二邊界面131向前方流動。
參照圖8和圖9,在送風機100的第一狀態下,風門210的前端210f可以插入或隱藏於插槽120h、130h中。在此情況下,風門210的前端210f可以在邊界面121、131形成連續的面。
藉此,與風扇150(參照圖4)的動作對應地吐出到間隙109的空氣可以沿上主體120、130的邊界面121、131向前方流動。此時,向前方流動的空氣可以沿邊界面121、131的曲率左右分散。此外,如上所述的空氣的流動可以形成使上主體120、130周圍的空氣向間隙109流入或沿外表面22、132向前方移動的氣流。其結果,送風機100能夠向使用者等提供豐富風量的氣流。
參照圖10和圖11,在送風機100的第二狀態下,第一風門210a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第一插槽120h以置於間隙109中,第二風門210b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第二插槽130h以置於間隙109中。在此情況下,第一風門210a的前端210f和第二風門210b的前端210f可以彼此接觸。
藉此,與風扇150(參照圖4)的動作對應地吐出到間隙109的空氣可以先沿上主體120、130的邊界面121、131向前方流動後,被第一風門210a和第二風門210b阻擋而上升。
另外,可以通過調節風門210從插槽120h凸出的長度,或者通過調節風門210的前端210f相對於沿前後方向延伸的輔助線LL’的位置,來調節從送風機100吐出的空氣的風向。
參照圖12,格柵173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與風扇150之間。格柵173可以阻斷異物質等流入風扇150內部。若過濾器103從下主體110分離,則格柵173可以阻斷使用者的手指進入風扇150的內部。
參照圖13至圖15,格柵元件170可以包括格柵173、喇叭口171、以及支撐件172。此時,喇叭口171和支撐件172可以形成為一體,或者單獨構成而彼此結合。
喇叭口171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環狀。吸入口170a可以形成在喇叭口171的內側,並且可以向風扇150(參照圖12)提供空氣。在空氣的流動方向上,吸入口170a的直徑可以隨著從上游到下游而變小,空氣可以經由吸入口170a順暢地向風扇150流入。例如,喇叭口171可以包括塑膠或ABS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resin)材質。
槽171a可以從喇叭口171的底面向上側凹陷而形成,並沿喇叭口171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並且,槽171a可以沿前後方向延伸地形成。
支撐件172可以從喇叭口171的外周面沿喇叭口171的徑向方向延伸而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連接或結合。亦即,支撐件172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環形狀。例如,支撐件172可以包括塑膠或ABS樹脂材質。
例如,支撐件172的內部分172a形成支撐件172的內徑並且相對於喇叭口171形成台階,支撐件172的外部分172b形成支撐件172的外徑並且相對於內部分172a形成台階。並且,所述內部分172a可以面向過濾器103的上側。亦即,喇叭口171、內部分172a、外部分172b以及過濾器103之間可以形成有防漏部172t(參照圖13和圖16)。藉此,防漏部172t可以最小化空氣通過格柵元件170與過濾器103之間的間隙向外部流出。
並且,第一結合槽(未圖示,參照圖12)可以形成於外部分172b的上端,分配單元140可以插入或結合於所述第一結合槽。另外,第二結合槽(未圖示,參照圖13)可以形成在外部分172b的下端,下主體110可以插入或結合於所述第二結合槽。
格柵173可以在喇叭口171的下側與喇叭口171結合。格柵173可以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一線174和第二線175。第一線174可以沿前後方向延伸,第二線175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線174可以沿左右方向彼此隔開,第二線175可以沿前後方向彼此隔開。例如,第一線174的數量可以大於第二線175的數量。在此情況下,第二線175的一部分設置在第一線174的兩端上,而剩餘的部分設置在第一線174的兩端之間。
並且,第一線174和第二線175可以採用焊接等方式而彼此結合。在此情況下,第二線175可以在第一線174的上側結合或固定於第一線174。例如,格柵173可以包括金屬材質。另一方面,第一線174的一部分可以插入前述的槽171a中。此時,第一線174的一部分直徑可以大於槽171a的寬度,第一線174的一部分可以以干涉配合方式與槽171a結合。亦即,槽171a可以引導第一線174對喇叭口171的結合。
在第一線174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有支腿174a。支腿174a可以從第一線174的末端向內部分172a彎曲。此時,支腿174a的長度可以與內部分172a的台階相對於喇叭口171的高度實質上相同。環174b可以形成在支腿174a的末端,並且與內部分172a結合。例如,環174b可以掛在設置於內部分172a的下側的鈎(未圖示)上。作為另一例,如螺釘的緊固構件可以貫穿環174b並緊固於形成在內部分172a的下側的孔(未圖示)。另一方面,所述鈎或所述孔可以稱為緊固部。
因此,插入槽171a中的格柵173的下端可以設置為高於喇叭口171的下端,或設置在與喇叭口171的下端相同的高度上。亦即,由於格柵元件170的高度不會因格柵173而增加,因此能夠最小化因格柵173而引起的空氣流動阻力的增加或噪音的產生。
參照圖15和圖16,喇叭口17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711和第二部分1712。
第一部分1711可以從喇叭口171的下端1713向上側延伸,並且形成喇叭口171的內徑。例如,第一部分1711可以形成為朝喇叭口171的內側凸出。亦即,流入喇叭口171的空氣可以沿第一部分1711向風扇150提供。
第二部分1712可以從喇叭口171的下端1713向上側延伸,並且形成喇叭口171的外徑。例如,第二部分1712可以形成為向喇叭口171的外側凸出。
第一部分1711和第二部分1712彼此連接,喇叭口171的截面可以是「U」形狀。此時,喇叭口171的下端1713位於過濾器103的頂面上,喇叭口171可以形成為向過濾器103的頂面凸出。
另一方面,護罩154可以形成風扇150的下端。在此,護罩154的直徑可以是從護罩154的下端到規定部位(未圖示)為止恆定,而隨著從所述規定部位向護罩154的上端靠近而變大。
在此情況下,護罩154的下端可以設置在第一部分1711與第二部分1712之間。在上下方向上,護罩154的下端的位置可以低於第一部分1711的上端和第二部分1712的上端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一部分1711和第二部分1712可以包圍護罩154的下端。並且,第一部分1711的上端可以與護罩154的下端的內側相鄰,第二部分1712的上端可以與護罩154的下端的外側相鄰。
藉此,第一部分1711、護罩154以及第二部分1712形成迷宮式密封(labyrinth seal),藉此能夠最小化空氣通過風扇150與喇叭口171之間的間隙飛散。
另一方面,凸出部1712a可以從第二部分1712的上端向上側凸出,並沿喇叭口171的圓周方向延伸。在此情況下,支撐件172設置在凸出部1712a的下側,並從第二部分1712的側面沿喇叭口171的徑向方向延伸。
藉此,凸出部1712a能夠最小化從風扇150吐出的空氣再流入風扇150中,從而能夠提高風扇的效率和性能。
參照圖17,底座102可以包括下部分1021、上部分1022、以及中部分1023。
下部分1021可以形成送風機100的底面,並可以安放在室內空間的地面上。下部分1021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圓板或圓盤形狀。
上部分1022可以在下部分1021的上側與下部分1021連接。例如,上部分1022和下部分1021可以形成為一體。上部分1022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筒狀。
中部分1023可以在上部分1022的外周面沿上部分1022的徑向方向延伸。中部分1023可以形成為整體上呈環形狀。第一中部分1023a可以設置在第二中部分1023b的下側,並且比第二中部分1023b更向上部分1022的徑向凸出。在此情況下,下主體110(參照圖20)的下端可以安置於第一中部分1023a,下主體110的內周面可以與第二中部分1023b的側面接觸。此時,在上下方向上,第二中部分1023b的外徑可以與下主體110的內徑實質上相同。
藉此,若下主體110與底座102結合,則上部分1022和第二中部分1023b可以從外部隱藏,而下部分1021和第一中部分1023a可以向外部露出。
另一方面,過濾器103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上。在此情況下,柱180可以通過接觸或結合於過濾器103的外側,以固定過濾器103相對於上部分1022的位置。例如,柱180和上部分1022可以形成為一體。作為另一例,柱180和上部分1022可以單獨構成,並利用後述的保持器1024而彼此結合。作為另一例,一部分柱180和上部分1022可以形成為一體,而剩餘的柱180和上部分1022利用保持器1024而彼此結合。
柱180可以沿過濾器103的縱向(亦即上下方向)延伸。柱180可以沿過濾器103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
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上。保持器1024可以沿上部分1022的圓周方向延伸。換句話說,保持器1024的延伸軌跡可以是弧線。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有至少一個。保持器1024可以是包括沿上部分1022的圓周方向彼此隔開的保持器。例如,所述保持器的數量可以與柱180的數量相同。保持器1024可以在上部分1022的徑向上或過濾器103的徑向上與柱180對齊。
例如,保持器1024可以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向上側凸出,並與柱180的外側下部面對。在此情況下,保持器孔1024a可以形成為貫穿保持器1024。並且,如螺釘的緊固構件可以貫穿保持器孔1024a並緊固於柱180。藉此,柱180可以固定在底座102上。另一方面,保持器1024的外周面和上部分1022的外周面可以平滑地連接。
作為另一例,保持器1024可以從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向下側凹陷,柱180的下部可以插入保持器1024。在此情況下,上孔(未圖示)可以形成為貫穿上部分1022。並且,如螺釘的緊固構件可以貫穿所述上孔並緊固於插入保持器1024的柱180。藉此,柱180可以固定於底座102。
參照圖17和圖18,柱180和至少一個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對於底座102的進入路徑或脫離路徑之外。在此,過濾器103可以通過在底座102的上側向後方移動而安裝於底座102,可以通過向前方移動而從底座102分離。亦即,柱180中與過濾器103接觸的部分可以設置在以過濾器103的縱向軸線為基準沿過濾器103的圓周方向的180度範圍內。例如,柱180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左側、右側以及後方。
第一柱181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後方部分上。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後方部分,並與第一柱181結合。亦即,第一柱181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後方,並可以利用保持器1024而固定在底座102的上側。此時,第一柱181可以沿過濾器103的外周面延伸。具體而言,第一柱181可以包括第一外壁1811和第一內壁1812。
第一外壁1811和第一內壁1812的延伸軌跡可以是弧線。第一外壁1811可以在第一內壁1812的後方與第一內壁1812結合。第一外壁1811可以朝向下主體110,並且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相鄰或接觸。第一外壁1811的曲率可以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第一內壁1812可以朝向過濾器103,並且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接觸。第一內壁1812的曲率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
第二柱182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左側部分上。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左側部分上,並與第二柱182結合。亦即,第二柱182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左側上,並通過保持器1024固定在底座102的上側。此時,第二柱182可以沿過濾器103的外周面延伸。具體而言,第二柱182可以包括第二外壁1821和第二內壁1822。
第二外壁1821可以在第二內壁1822的左側與第二內壁1822結合。第二外壁1821可以朝向下主體110,並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相鄰或接觸。第二外壁1821的曲率可以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第二內壁1822可以朝向過濾器103,第二內壁1822的一部分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接觸。在此情況下,第二內壁1822的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
第三柱183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右側部分上。保持器1024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頂面1022a的右側部分上,並與第三柱183結合。亦即,第三柱183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右側上,並通過保持器1024固定在底座102的上側。此時,第三柱183可以沿過濾器103的外周面延伸。具體而言,第三柱183可以包括第三外壁1831和第三內壁1832。
第三外壁1831可以在第三內壁1832的右側與第三內壁1832結合。第三外壁1831可以朝向下主體110,並且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相鄰或接觸。第三外壁1831的曲率可以與下主體110的內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第三內壁1832可以朝向過濾器103,第三內壁1832的一部分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接觸。在此情況下,第三內壁1832的所述一部分的曲率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
藉此,過濾器103可以通過在第二柱182與第三柱183之間向後方移動而安裝在底座102上。在此情況下,第一柱181、第二柱182以及第三柱183可以支撐過濾器103的外周面。亦即,柱180能夠最小化因在風扇150(參照圖16)產生的振動等而引起的過濾器103的振動。另外,柱180可以最小化過濾器103相對於底座102的位置變動,藉以最小化通過過濾器103的空氣流動阻力的增加或過濾效率的下降。
另一方面,控制部(未圖示)可以設置在上部分1022的內部空間(未圖示)中。所述控制部可以與送風機100的部件電連接以控制送風機100的動作。並且,電纜(未圖示)可以與送風機100的電子部件連接以提供電力或信號。
在此情況下,所述電纜可以設置在柱180的內部,藉此可以防止所述電纜與過濾器103之間的干擾。亦即,在進行過濾器103對於底座102的組裝或分解過程中,能夠防止過濾器103或所述電纜因彼此之間的接觸而受損。並且,能夠防止過濾器103因所述電纜而從相對於底座102的規定位置脫離。例如,所述電纜可以設置在第一柱181的內部。
第一分隔壁1813可以設置在第一外壁1811與第一內壁1812之間。第一分隔壁1813可以從第一內壁1812的內側向第一外壁1811延伸。第一分隔壁1813可以將第一外壁1811與第一內壁1812之間的空間劃分為兩個以上的子空間。所述空間可以沿第一柱181的縱向方向延伸形成。
例如,第一分隔壁1813可以包括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第一左側分隔壁1813b、以及第一右側分隔壁1813c。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可以設置在第一柱181的中心。第一左側分隔壁1813b可以設置在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與第一柱181的左側邊緣之間。第一右側分隔壁1813c可以設置在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與第一柱181的右側邊緣之間。藉此,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第一左側分隔壁1813b以及第一右側分隔壁1813c可以將第一外壁1811與第一內壁1812之間的空間劃分為四個子空間。例如,電源電纜可以設置在所述四個子空間中的兩個子空間中,信號電纜可以設置在剩餘的兩個子空間中。
並且,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可以從第一內壁1812的內側向第一外壁1811延伸而與第一外壁1811的內側接觸。第一左側分隔壁1813b可以從第一內壁1812的內側向第一外壁1811延伸,而與第一外壁1811的內側隔開。第一右側分隔壁1813c可以從第一內壁1812的內側向第一外壁1811延伸,而與第一外壁1811的內側隔開。
另外,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的厚度可以大於第一左側分隔壁1813b的厚度和第一右側分隔壁1813c的厚度。在此情況下,凸柱1813d可以設置於第一中間分隔壁1813a的內部,並引導第一外壁1811和第一內壁1812的結合。
參照圖18和圖19,第二柱182的第二內壁1822的一部分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接觸,而剩餘的部分與過濾器103隔開。
支撐區間L1可以作為第二內壁1822的一部分,其延伸軌跡可以是弧線。支撐區間L1可以與第二柱182的後端182b連接,並且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接觸。亦即,支撐區間L1的曲率可以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的曲率實質上相同。
進入區間L2可以作為第二內壁1822的剩餘的部分,其延伸軌跡可以是直線。進入區間L2可以與第二柱182的前端182a連接,並且與過濾器103的外周面隔開。亦即,進入區間L2可以設置在支撐區間L1的前方。
第二柱182中位於支撐區間L1的厚度可以大於第二柱182中位於進入區間L2的厚度。第二柱182的後端182b的厚度可以是第二柱182的前端182a的厚度的約兩倍以上。例如,第二柱182的後端182b的厚度可以是10mm,第二柱182的前端182a的厚度可以是4mm。藉此,過濾器103可以輕鬆地進入進入區間L2。
此外,第三柱183和第二柱182可以左右對稱。第二柱182和第三柱183可以各自形成為整體上呈楔形狀。例如,第二柱182的進入區間L2和第三柱183的進入區間之間的間隔,可以隨著從後方靠近前方而變大。作為另一例,在前後方向上,第二柱182的進入區間L2和第三柱183的進入區間之間的間隔可以恆定。
另外,沿進入區間L2和支撐區間L1的邊界延伸的假想的直線P可以與第一中心軸Ob交叉。直線P可以與第一中心軸Ob正交。在此,第一中心軸Ob可以是底座102的縱向軸線和下主體110的縱向軸線。進一步地,第一中心軸Ob可以與風扇150的旋轉中心軸為同軸。
亦即,作為第二柱182的前端182a與第三柱183的前端183a之間的間隔的第一間隔P1可以大於作為第二柱182的後端182b與第三柱183的後端183b之間的間隔的第二間隔P2。第一間隔P1可以大於等於過濾器103的外徑。第二間隔P2可以小於過濾器103的外徑。
過濾器103的內半徑F1可以是從第二中心軸Of到過濾器103的內側面的距離,過濾器103的外半徑F2可以是從第二中心軸Of到過濾器103的外側面的距離。在此,第二中心軸Of可以是過濾器103的縱向軸線。此時,過濾器103的厚度t可以是從外半徑F2減去內半徑F1的值。另一方面,第二柱182和第三柱183可以相對於與第一中心軸Ob和第二中心軸Of交叉且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線左右對稱。
參照圖20至圖22,第一中心軸Ob和第二中心軸Of可以彼此隔開。第二中心軸Of可以在前後方向上與第一中心軸Ob對齊,並且設置在第一中心軸Ob的前方。換句話說,第二中心軸Of可以相對於第一中心軸Ob向前方偏心。藉此,可以在過濾器103對於底座102的組裝或分離的過程中,防止受柱180的干擾。另一方面,過濾器103的前後寬度可以大於過濾器103的左右寬度。
在前後方向上,第一中心軸Ob與第二中心軸Of之間的間隔G可以是3~7mm。若間隔G小於3mm,則難以充分地增大過濾器103的直徑。若間隔G超過7mm,則過濾器103無法充分佔有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
或者,間隔G可以是過濾器103的外徑(亦即,外半徑F2的兩倍)的1.5~3.5%。若間隔G小於過濾器103的所述外徑的1.5%,則難以充分地增大過濾器103的直徑。若間隔G超過過濾器103的所述外徑的3.5%,則過濾器103無法充分地佔有下主體110的內部空間。
參照圖18和圖23,通過第二中心軸Of相對於第一中心軸Ob向前方偏心,能夠最大化過濾器103的體積。第一中心軸Ob與第一柱180的第一內壁1812之間的距離可以是F3。
參照圖23,作為過濾器103’的縱向軸線的第二中心軸Of’可以與第一中心軸Ob為同軸,過濾器103’可以被第一柱181支撐。並且,過濾器103’的外半徑可以與F3相同。例如,過濾器103’的外徑可以是190mm。
參照圖18,第二中心軸Of可以相對於第一中心軸Ob向前方偏心,過濾器103可以被第一柱181、第二柱182以及第三柱183支撐。並且,過濾器103的外半徑可以是比F3大的F2。在此,F2和F3之差可以等於第二中心軸Of與第一中心軸Ob之間的間隔G。例如,間隔G可以是5mm,過濾器103的外徑可以是200mm。
因此,過濾器103的外徑和過濾器103的厚度增大,藉此可以提高過濾效率。
重新參照圖20和圖21,喇叭口171可以設置在過濾器103的上側。在此情況下,流入下主體110內部的空氣可以從過濾器103的外周面103b向內周面103a流動並被淨化,之後經由孔103p向喇叭口171的吸入口170a(參照圖13)流入。
喇叭口171的內側末端可以形成吸入口170a的邊界,並可以是前述的喇叭口171的第一部分1711(參照圖16)的末端。吸入口170a的直徑BD可以小於過濾器103的內徑(亦即,內半徑F1的兩倍)。吸入口170a的直徑BD和過濾器103的所述內徑之差的一半可以大於第二中心軸Of與第一中心軸Ob之間的間隔G。亦即,喇叭口171的吸入口170a可以位於過濾器103的孔103p的上側。換句話說,在上下方向上,吸入口170a的所有區域可以與孔103p重疊。
藉此,即便第二中心軸Of相對於第一中心軸Ob向前方偏心,吸入口170a的所有區域位於孔103p的上側,從而能夠最小化從過濾器103流向風扇150的空氣的流動阻力。
喇叭口171的內側末端與支撐件172的外側末端之間的距離可以是格柵元件170(參照圖13)的寬度Bw。在此,支撐件172的外側末端可以是前述的支撐件172的外部分172b(參照圖13)。過濾器103的厚度t可以小於格柵元件170的寬度Bw。過濾器103的厚度t和格柵元件170的寬度Bw之差的一半可以大於第二中心軸Of與第一中心軸Ob之間的間隔G。亦即,過濾器103的內周面103a和外周面103b之間的部分可以設置在喇叭口171的內側末端與支撐件172的外側末端之間的部分的下側。換句話說,在上下方向上,過濾器103的內周面103a和外周面103b之間所有的部分可以與喇叭口171的內側末端與支撐件172的外側末端之間的部分重疊。
藉此,即便第二中心軸Of相對於第一中心軸Ob向前方偏心,過濾器103的內周面103a設置在喇叭口171的內側末端的外側,過濾器103的外周面103b設置在支撐件172的外側末端的內側,藉此能夠最小化通過過濾器103的空氣的流動干擾。
前面說明的本發明的任何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並非彼此排他或區別。前面說明的本發明的任何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的各自的結構元件或功能可以並用或組合。
例如,這表示在特定實施例及/或附圖中說明的A結構元件和在其他實施例及/或附圖中說明的B結構元件可以結合。亦即,其表示即便是對於結構元件間的結合未直接地說明,但除了被說明為無法結合的情況以外均可以結合。
以上的詳細說明在所有層面上不應被理解為是限制性的,而是應當被理解為是例示性的。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當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合理解釋來決定,本發明的等效範圍內的所有變更應當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100:送風機 102:底座 1021:下部分 1022:上部分 1022a:頂面 1023:中部分 1023a:第一中部分 1023b:第二中部分 1024:保持器 1024a:保持器孔 103,103’:過濾器 103a:內周面 103b:外周面 103p:孔 109:間隙 110:下主體 111:外周面 112:吸入孔 113:蓋 120:第一上主體(上主體) 120h:第一插槽 120f:前端 120r:後端 120p:第一流路 120s:第一狹縫 121:第一邊界面(邊界面) 122:第一外表面 124:第一葉片(葉片) 130:第二上主體(上主體) 130h:第二插槽 130f:前端 130r:後端 130p:第二流路 130s:第二狹縫 131:第二邊界面(邊界面) 132:第二外表面 134:第二葉片(葉片) 140:分配單元 140p:流路 141:溝槽 141a:第一邊 141b:第二邊 150:風扇 151:風扇殼體 152:風扇馬達 153:轂 154:護罩 155:葉片 160:空氣引導件 160p:流路 161:引導件主體 162:馬達蓋 163:導葉 170:格冊元件 170a:吸入口 171:喇叭口 1711:第一部分 1712:第二部分 1712a:凸出部 1713:下端 171a:槽 172:支撐件 172a:內部分 172b:外部分 172t:防漏部 173:格柵 174:第一線 174a:支腿 174b:環 175:第二線 180:柱 181:第一柱(柱) 1811:第一外壁 1812:第一內壁 1813:第一分隔壁 1813a:第一中間分隔壁 1813b:第一左側分隔壁 1813c:第一右側分隔壁 1813d:凸柱 182:第二柱(柱) 182a:前端 182b:後端 1821:第二外壁 1822:第二內壁 183:第三柱(柱) 183a:前端 183b:後端 1831:第三外壁 1832:第三內壁 210:風門 210a:第一風門 210b:第二風門 210f:前端 246:動力傳遞構件 V:垂直線 D:距離 B0:基準間隔 B1:第一間隔 B2:第二間隔 BD:直徑 Bw:寬度 F1:內半徑 F2:外半徑 F3:距離 G:間隔 L1:支撐區間 L2:進入區間 LL’:輔助線 Ob:第一中心軸 Of,Of’:第二中心軸 P:直線 P1:第一間隔 P2:第二間隔 a1:第一角度 a2:第二角度 t:厚度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立體圖; 圖2是沿圖1的II-II’線所截取的剖視圖; 圖3是顯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中省略了第一上主體的外壁的狀態的左視圖; 圖4是沿圖1的IV-IV’線所截取的剖視圖; 圖5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風門封閉間隙的前方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6是圖5的送風機的前視圖; 圖7是圖5的送風機的俯視圖; 圖8和圖9是用於說明在送風機的第一狀態下形成的擴散風的示意圖,其中,圖8是送風機的俯視圖,圖9是用虛線箭頭表示擴散氣流的送風機的立體圖; 圖10和圖11是用於說明在送風機的第二狀態下形成的上升風的示意圖,其中,圖10是送風機的俯視圖,圖11是用虛線箭頭表示上升氣流的送風機的立體圖; 圖12是顯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中省略了第一上主體的外壁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格柵組件的立體圖; 圖1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格柵的俯視圖; 圖1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格柵組件的俯視圖的一部分; 圖1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格柵組件的縱向剖視圖; 圖17是用於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過濾器對於底座的組裝和分解過程的示意圖; 圖1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過濾器、柱以及下主體的橫向剖視圖; 圖1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二柱的放大圖; 圖20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過濾器的送風機的側剖視圖; 圖21是圖20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圖22是顯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過濾器的送風機的正剖視圖;以及 圖23是用於與本發明進行比較的示意圖。
100:送風機
102:底座
109:間隙
110:下主體
111:外周面
112:吸入孔
113:蓋
120:第一上主體(上主體)
120h:第一插槽
120f:前端
120r:後端
121:第一邊界面(邊界面)
122:第一外表面
130:第二上主體(上主體)
130h:第二插槽
130f:前端
130s:第二狹縫
131:第二邊界面(邊界面)
132:第二外表面
140:分配單元
141:溝槽

Claims (20)

  1. 一種送風機,包括: 一下主體,縱向地延伸,具有供空氣通過的一吸入孔; 一風扇,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用以產生空氣的流動;以及 一過濾器,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位於所述風扇的上游,並沿所述下主體的縱向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相對於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偏心。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送風機,還包括: 複數個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外側面與所述下主體的內側面之間,並沿所述過濾器的縱向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複數個柱與所述過濾器的所述外側面接觸。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送風機,其中,以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為基準,所述複數個柱設置在沿所述過濾器的圓周方向的180度範圍內。
  4.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複數個柱包括: 一第一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後側; 一第二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左側上;以及 一第三柱,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右側上; 其中,所述第二柱的後端與所述第三柱的後端之間的間隔小於所述過濾器的外徑,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柱的前端與所述第三柱的前端之間的間隔大於或等於所述過濾器的外徑。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送風機,其中,在前後方向上,所述過濾器的縱向軸線與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對齊,並且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的前方。
  6.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過濾器為筒狀,所述第二柱和所述第三柱的每一個包括: 一支撐區間,沿著弧線延伸,所述支撐區間的曲率與所述過濾器的外周面的曲率相同;以及 一進入區間,在直線上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柱的所述進入區間與所述第三柱的所述進入區間之間的間隔從其所述後側往其所述前側而變大。
  7. 根據請求項6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沿所述第二柱的所述進入區間和所述支撐區間的邊界延伸的一假想直線與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交叉。
  8.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送風機,還包括: 一底座,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下側並與所述下主體結合,並且一部分設置在所述下主體的內部;以及 至少一個保持器,設置在所述底座的上側,所述複數個柱與所述保持器結合, 其中,所述過濾器和所述複數個柱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9.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底座具有圓形的橫截面,並且所述保持器在所述底座的徑向方向上與所述複數個柱對齊。
  10. 根據請求項8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下主體的縱向軸線與一底座的所述縱向軸線以及所述風扇的旋轉中心軸線為同軸。
  11. 根據請求項3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第一柱包括: 一外壁,面向所述下主體的內周面; 一內壁,面向所述過濾器的外周面,並與所述外壁結合; 一分隔壁,設置在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將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的空間劃分為至少兩個子空間;以及 一電纜,設置在所述至少兩個子空間中。
  1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送風機,還包括: 一喇叭口,設置在所述過濾器的上側,並具有供應空氣至所述風扇的一吸入口, 其中,所述過濾器包括一孔,形成為沿垂直方向貫穿所述過濾器,並且所述吸入口的直徑小於所述孔的直徑。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送風機,其中,在垂直方向上,所述吸入口的所有的區域與所述孔重疊。
  14.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送風機,還包括:一格柵,設置在所述喇叭口的下側,並與所述喇叭口結合。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喇叭口還包括: 一槽,從所述喇叭口的下端往上側凹陷,並且所述格柵與所述槽結合, 其中,所述格柵的下端的位置等於或高於所述喇叭口的所述下端的位置。
  16.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喇叭口為環形狀,並還包括: 一支撐件,從所述喇叭口的外周面沿所述喇叭口的徑向方向延伸,並且所述格柵與所述支撐件結合, 其中,所述支撐件與所述下主體的內周面連接或結合。
  17. 根據請求項16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過濾器為筒狀,所述過濾器的厚度小於所述喇叭口的一內側末端與所述支撐件的一外側末端之間的距離。
  18. 根據請求項16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支撐件還包括: 一內部分,形成所述支撐件的一內側末端,並且相對於所述喇叭口形成一台階;以及 一外部分,形成所述支撐件的一外側末端,並且相對於所述內部分形成一台階, 其中,所述內部分面向所述過濾器的上側,以及 其中,在所述喇叭口、所述內部分、所述外部分和所述過濾器之間形成一防漏部。
  19. 根據請求項16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喇叭口還包括: 一第一部分,從所述喇叭口的下端向上側延伸,並形成所述喇叭口的內徑;以及 一第二部分,從所述喇叭口的所述下端向上側延伸,並成所述喇叭口的外徑, 其中,所述風扇的下端設置在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以及 其中,所述風扇的下端的位置低於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上端的位置。
  20. 根據請求項19所述的送風機,其中,所述喇叭口還包括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從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上端向上側凸出,並沿所述喇叭口的圓周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支撐件設置在所述凸出部的下側。
TW110120105A 2020-06-02 2021-06-02 送風機 TWI8193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66278A KR102658126B1 (ko) 2020-06-02 2020-06-02 에어클린팬
KR1020200066279A KR102644819B1 (ko) 2020-06-02 2020-06-02 에어클린팬
KR10-2020-0066280 2020-06-02
KR10-2020-0066278 2020-06-02
KR1020200066280A KR102658127B1 (ko) 2020-06-02 2020-06-02 에어클린팬
KR10-2020-0066279 2020-06-02
KR1020200072338A KR20210155168A (ko) 2020-06-15 2020-06-15 에어클린팬
KR10-2020-0072338 2020-06-15
KR10-2020-0118174 2020-09-15
KR1020200118174A KR102409238B1 (ko) 2020-09-15 2020-09-15 에어클린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6774A true TW202146774A (zh) 2021-12-16
TWI819315B TWI819315B (zh) 2023-10-21

Family

ID=7609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105A TWI819315B (zh) 2020-06-02 2021-06-02 送風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2437A1 (zh)
EP (1) EP3919754A3 (zh)
JP (1) JP2021188619A (zh)
CN (1) CN113757189B (zh)
TW (1) TWI8193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27455A (zh) * 2021-08-31 2023-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送风机
KR102655313B1 (ko) * 2022-11-04 2024-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블로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6132A (en) * 1932-01-27 1933-01-12 Vickers Armstrong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pparatus for straining liquids or gases
JP2988581B2 (ja) * 1997-02-28 1999-12-13 木村工機株式会社 大空間空調用ファンコイルユニット
US6494940B1 (en) * 2000-09-29 2002-12-17 Hamilton Beach/Proctor-Silex, Inc. Air purifier
PL2276933T3 (pl) * 2009-03-04 2011-10-31 Dyson Technology Ltd Wentylator
GB0903682D0 (en) 2009-03-04 2009-04-15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US20120051884A1 (en) * 2010-08-28 2012-03-01 Zhongshan Longde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Air blowing device
US10184495B2 (en) * 2012-11-28 2019-01-22 Lasko Holdings, Inc. Air movement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air blending
CN107131574B (zh) * 2014-10-24 202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器
CN204469444U (zh) * 2015-01-05 2015-07-15 中山市兆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过滤器
KR101769817B1 (ko) * 2015-10-30 2017-08-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습청정장치
EP3211346B1 (en) * 2016-02-26 2021-10-27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EP3791948A3 (en) * 2016-06-15 2021-07-21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CN106051948B (zh) * 2016-07-18 2021-07-30 中山市兆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机空气净化器
WO2018056749A1 (ko) 2016-09-22 2018-03-29 민상규 접이식 가상현실 장비
CN107514698A (zh) * 2017-08-18 2017-1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立式空调器
GB2568937B (en) 2017-12-01 2020-08-12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EP3751925A4 (en) 2018-02-08 2020-12-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KR102129085B1 (ko) 2018-12-12 2020-07-01 서울과학기술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영상 데이터를 합성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GB201900025D0 (en) * 2019-01-02 2019-02-13 Dyson Technology Ltd A fan assembly
KR102209741B1 (ko) 2020-06-01 2021-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음식과 관련된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42903B1 (ko) 2020-06-01 2021-05-14 홍덕산업(주) 내산화성이 우수한 전기 도금 비드와이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19754A3 (en) 2022-02-23
US20210372437A1 (en) 2021-12-02
CN113757189A (zh) 2021-12-07
JP2021188619A (ja) 2021-12-13
TWI819315B (zh) 2023-10-21
CN113757189B (zh) 2023-07-21
EP3919754A2 (en) 2021-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46774A (zh) 送風機
US4693673A (en) Ceiling fan
CN113915760B (zh) 空气净化器
TWI786630B (zh) 送風機
US20240026890A1 (en) Blower having a movable air flow converter
KR20220007359A (ko) 공기청정기
KR20220083652A (ko) 에어클린팬
JP6954096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空気清浄機能付送風装置
KR102619416B1 (ko) 에어클린팬
CN217029419U (zh) 一种涡轮风机气流通道结构
JP2005233126A (ja) ファン装置
KR102429658B1 (ko) 에어클린팬
US20240077084A1 (en) Blower
CN218894771U (zh) 一种送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照明装置
JP3508632B2 (ja) トルネード型吸気・送風装置
TW201934880A (zh) 離心扇之扇輪
KR102572844B1 (ko) 블로워
KR102658127B1 (ko) 에어클린팬
KR102658126B1 (ko) 에어클린팬
KR102553488B1 (ko) 블로어
CN106704245B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KR20210155168A (ko) 에어클린팬
JPH08178405A (ja) 換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240026683A (ko) 공기청정기
KR20230033510A (ko) 블로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