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6774A - 氣體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氣體感測系統 - Google Patents

氣體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氣體感測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6774A
TW202136774A TW109109453A TW109109453A TW202136774A TW 202136774 A TW202136774 A TW 202136774A TW 109109453 A TW109109453 A TW 109109453A TW 109109453 A TW109109453 A TW 109109453A TW 202136774 A TW202136774 A TW 2021367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coustic wave
surface acoustic
gas sensor
sens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247B (zh
Inventor
沈季燕
洪添燦
邱靖傑
楊閔文
Original Assignee
義守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守大學 filed Critical 義守大學
Priority to TW109109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424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36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6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247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氣體感應器,包含一基板,及一設置於該基板上的感應層。該基板包括一電路板,及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表面聲波元件。該感應層是設置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且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該感應層結合還原氧化石墨烯、金屬氧化物與導電高分子,讓該感應層不但能於室溫下進行感應且更為靈敏。本發明提供一種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該氣體感應器的氣體感測系統。

Description

氣體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氣體感測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感應元件及其製作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氣體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一種氣體感應系統。
由於工業化的原因,空氣中的懸浮物或是有害物質常常經由呼吸系統吸入體內(例如:懸浮物、氨氣、硫化物、氮氧化物等),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很重大的影響。因此,利用氣體感測器來偵測環境中的有毒物質就變的相當重要。
另外,在醫學診斷上,一些疾病在臨床上被檢測出來往往都已經是疾病後期,若是能利用感測技術,及早偵測出疾病發病(例如:氣喘、呼吸道相關疾病)的可能性,就可以即時治療或預防。
其中,氣喘是現今常見的呼吸道慢性炎症疾病,檢測呼吸疾病迄今都需要藉由繁複耗時的醫療儀器系統來進行肺功能檢查。已有醫學報導指出,氣喘患者呼出的一氧化氮(NO)氣體濃度會高於一般正常人,正常人吐出的一氧化氮濃度介於5~35ppb之間(小孩略低,在5~25ppb之間)。而氣喘患者的病人吐出的一氧化氮濃度較高,介於25~80ppb之間,並且在氣喘惡化時吐出的一氧化氮濃度會越高。
一般常用來檢測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括光譜術、質譜術、層析法,以及化學螢光法,上述方法各有優缺點,但共同者是皆需要體積大的昂貴設備進行分析,並需要訓練有素的技術人員操作。至於一般的一氧化氮感測器,通常是採用阻抗式設計,受到目標物刺激時直接輸出電訊號,雖然成本較低而價格便宜,但卻有靈敏度及穩定性皆低、響應時間長等缺點。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高靈敏度且能於室溫下進行感測的氣體感應器。
本發明氣體感應器,包含一基板,及一設置於該基板上的感應層。該基板包括一電路板,及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表面聲波元件。該感應層是設置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且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在於該感應層中,提供一新穎的奈米複合薄膜材料,其中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的重量比為1:1:2至3:1:5之間。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包含前述氣體感應器的氣體感測系統。
該氣體感測系統包含一具有一氣體流道的承載單元、一氣體感應器,及一檢測單元。該氣體感應器設置於該承載單元內且能感應由該氣體流道流入的氣體,該氣體感應器包括一基板,及一設置於該基板上的感測層,該基板具有一電路板,及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表面聲波元件,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該檢測單元與該氣體感應器形成電連接。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承載單元包括一底座、一能相對於該底座開合的上蓋,及一設置於該上蓋朝向該底座之一側的密封環,該氣體感應器是設置於該底座上,該上蓋閉合於該底座上時,該密封環是壓抵於該底座上並圍繞出一空間,該表面聲波元件是位於該空間內。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氣體流道是位於該上蓋,並具有一進氣口、一連通該進氣口的第一孔洞、一間隔於該第一孔洞的第二孔洞,及一連通該第二孔洞的出氣口,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二孔洞是位於該密封環的環繞範圍內,並對應於該表面聲波元件的設置位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包含一基板製作步驟,及一感應層製作步驟。該基板製作步驟是於一電路板設置一表面聲波元件。該感應層製作步驟是將氧化鎢凝膠、還原氧化石墨烯加入於吡咯單體,利用原位化學氧化聚合形成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凝膠,再將該奈米複合凝膠塗佈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乾燥形成一感應層,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的重量比為1:1:2至3:1:5之間。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將過硫酸銨加入於含氧化鎢、還原氧化石墨烯和吡咯單體的混合液,並維持在10℃以下讓吡咯單體進行聚合反應。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將該奈米複合凝膠以旋塗的方式塗佈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待乾燥後放置於烘箱中進行退火。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結合還原氧化石墨烯、金屬氧化物與導電高分子,讓該感應層不但能於室溫下進行感應且更為靈敏。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在進行詳細說明前應注意的是,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作表示。
參閱圖1,為本發明氣體感應器2的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基板21,及一設置於該基板21上的感應層22。該基板21包括一電路板211,及一設置於該電路板211上的表面聲波元件212。
首先說明本發明氣體感應器2的製造方法。包含一基板製作步驟,及一感應層製作步驟。
該基板製作步驟是於該電路板211上設置該表面聲波元件212。於本實施例中,是將該表面聲波元件212以半導體舉離技術(Lift-off)與濺鍍(Sputtering)技術製作於以石英晶圓製成的該電路板211上。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了降低感測氣體時環境因素(例如:溫度、壓力、濕度)的干擾, 因此於本實施例中,該表面聲波元件212是設計成如圖2所示的雙通道(Dual-channel)架構,當然,於實際實施時,也可以設計成單通道的架構,不以此為限。其中,每一通道元件各有十個電訊號,左右各有五個,兩個為正訊號,其他八個為負訊號,故一個通道要打十條線,在每個通道兩側的負訊號為接地電極,主要功能是用來屏蔽((Shielding)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訊號發生相互干擾。該電路板211上的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使用的金屬材料為鋁,主要原因為鋁為較輕的金屬,對於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質量負載效應比較小,並且鋁的價格也比較便宜。
為了能順利量測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特性,須將該表面聲波元件212固定於該電路板211上,利用金線將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電極與該電路板211相連接。而為了防止連接的金線脫落,電極兩側的金線會進行上膠封裝的程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封裝的膠不能沾附到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IDT任何部分,否則可能會影響該電路板211的運作。該基板21製作完成後,還需經過響應特性測試、電路阻抗匹配、電路之振盪條件測試,以確認該基板21之響應時間、振盪穩定度等性質。由於上述測試過程與測試條件並非本案重點,於此不再贅述。另外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該電路板211是選擇匹配過後的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在-9~-10dB的晶片。
接著進行該感應層製作步驟,其中,先進行該感應層22的配製,該感應層22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於本實施例中,是先個別製備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後,再進行奈米複合薄膜的配製。
以下說明氧化石墨烯(GO)的製備方式。取石墨粉末5g、2.5g的過硫酸鉀(K2 S2 O8 )、2.5g的五氧化二磷(P2 O5 )、20毫升的硫酸(H2 SO4 )混合在50毫升的錐形瓶中,在80°C下攪拌六小時並冷卻攪拌整夜。在冰浴中,分別加入5克的硝酸鈉 (NaNO3 )、50毫升的硫酸(H2 SO4 )和石墨粉末於500毫升的容量瓶中混合。在0-5°C下攪拌混合物30分鐘,並緩慢加入過錳酸鉀30g,避免溫度上升超過15°C,然後移開冰浴,在35°C下攪拌混合物2小時。將懸浮液用230 毫升的去離子水稀釋,並立刻把溫度升至98°C攪拌2小時後,再將此溶液進一步用100 毫升的去離子水稀釋。保持攪拌,同時加入 50 毫升過氧化氫 (30 wt%),去除多餘的過錳酸鉀。將混合物用1% 鹽酸(HCl)漂洗、離心分離,然後用去離子水洗滌至自然的pH值。過濾後,在真空55°C下乾燥,得到氧化石墨烯。
得到氧化石墨烯之後,進行還原氧化石墨烯(rGO)之製備。超音波浴中,讓300 毫克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100 毫升的去離子水。加入水合聯氨 (1 毫升/每100 毫克氧化石墨烯 )在95 °C下反應1小時,即可得到還原氧化石墨烯。經由過濾收集產物,再用去離子水洗滌數次去除過量的聯氨。乾燥後,在 60°C 真空烘箱中篩析,得到黑色粉末的還原氧化石墨烯。
接著製備氧化鎢(WO3 )凝膠,取3克的六氯化鎢(WCl6 , Aldrich Chemical, >99.9%) 與50毫升的乙醇攪拌混合,即可得到檸檬黃色的溶液。10分鐘後,因為W6+ 被乙醇還原,溶液轉變成藍色。然後逐滴添加5毫升的0.5M ammonia hydroxide (NH4 OH, Fisher Scientist, reagent grade)溶液,攪拌24小時,即可得到白色的tungsten(VI) oxide凝膠。用去離子水清洗沉澱物,可移除氯離子,直到清洗液以0.1 M 的硝酸銀溶液滴定、並離心,沒有沉澱物產生為止。清洗過後的沉澱物以氨水 (ammonia hydroxide, NH4 OH) 使其膠體化,並添加25
Figure 02_image001
的介面活性劑 (Sigma, Triton X-100) 於此溶液,即可得到50毫升的WO3 凝膠。
再來製備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rGO/WO3 /PPy) 奈米複合凝膠。rGO/WO3 /PPy 奈米複合凝膠是用原位化學氧化聚合的合成方法。準備不同重量比例的PSS (聚苯乙烯磺酸)於蒸餾水中,並在反應的容器內加入磁石、1wt% rGO、不同重量百分比的WO3 凝膠,與表面活性劑溶液(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以超音波處理3個小時,在溶液內形成軟的模板。新鮮蒸餾的0.5 克的吡咯單體緩慢逐滴加入到攪拌的溶液中,在冰浴中持續攪拌30分鐘。將2.04 克的APS(過硫酸銨)溶解在10毫升的蒸餾水中,再緩慢地加入到溶液中。此聚合反應在5℃下持續攪拌3小時,即得rGO/WO3 /PPy 奈米複合凝膠。由以上的製備流程可知,於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奈米複合凝膠所含的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的使用量為0.3克:0.15克:0.5克,其重量比是介於1:1:2至3:1:5之間,上述製備過程如圖3所示。
待rGO/WO3 /PPy 奈米複合凝膠製備完成後,就可以將該奈米複合凝膠塗佈於已設置於該基板21上。該基板21包含該電路板211,以及設置在該電路板211上的表面聲波元件212。由於該基板21表面的雜質可能會影響感應與量測的準確度,因此需要先將原本附著在該基板21上的雜質清洗乾淨,以利後續作業。其清洗之程序如下:
1. 將該基板21置入裝有丙酮(acetone)之燒杯中,接著以超音波震洗機(Ultrasonic cleaner)震洗3分鐘,目的是為了除去該基板21上的雜質。
2. 丙酮後,再將該基板21置入裝有乙醇(alcohol)之燒杯中震洗3分鐘,目的是為了除去該基板21上殘存之丙酮。
3. 再以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震洗3分鐘,目的是去除該基板21上殘留的乙醇。
4. 最後以乾空氣將該基板21表面吹乾。
完成上述清洗程序後,可以開始進行塗佈作業。由於該奈米複合薄膜屬於高分子導電聚合物、半導體金屬氧化物和rGO的複合材料,具有導電性,因此若奈米複合凝膠在塗佈的過程中沾染到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IDT上,將會造成元件短路的現象,因此將清洗乾燥後的元件置於顯微鏡下,使用耐熱絕緣膠帶(本實施例使用鹿頭牌KA200)將要塗佈以外的區域覆蓋,用以防止奈米複合凝膠塗佈到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IDT上。之後使用吸量管吸入凝膠,滴一滴到無耐熱絕緣膠帶覆蓋的區域,再經由旋塗的方式以2500 rpm的轉速旋轉60秒鐘完成奈米複合凝膠的塗佈。接著將完成塗佈後的該基板21,放置在室溫充滿氮氣的密封容器內1天的時間,再撕除耐熱絕緣膠帶,之後放進真空烘箱以100°C退火1小時。經由上述步驟,即完成該氣體感應器2的製作。
參閱圖4及圖5,該氣體感應器2搭配一承載單元3及一檢測單元4使用,即為本發明之氣體感測系統。該承載單元3包括一底座31、一能相對於該底座31開合的上蓋32,及一設置於該上蓋32朝向該底座31之一側的密封環33。該氣體感應器2是設置於該底座31上,該上蓋32形成有一氣體流道,該氣體流道具有一進氣口321、一連通該進氣口321的第一孔洞322、一間隔於該第一孔洞322的第二孔洞323,及一連通該第二孔洞323的出氣口324。該第一孔洞322與該第二孔洞323與該密封環33同側設置,且位於該密封環33的環繞範圍內,並對應於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設置位置。該上蓋32閉合於該底座31上時,該密封環33是壓抵於該底座31上並圍繞出一空間,該表面聲波元件212是位於該空間的範圍內。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之氣體感測系統的架構示意圖,本較佳實施例中用來感測的氣體為一氧化氮(NO),以乾空氣做為載氣(Carrier gas)。實驗溫度為接近室溫的23℃左右,並利用氣體控制閥來控制待檢測氣體的流入與流出,最後以該檢測單元4擷取實驗資料進行計算與分析。
如圖4及圖5所示,要進行檢測時,讓待檢測氣體由該承載單元3的進氣口321進入後,再經由該第一孔洞322進入由該密封環33所圍繞出的空間內,使待檢測氣體能與該表面聲波元件212接觸進行感應,再經由該第二孔洞323與該出氣口324排出。該密封環33可以防止氣體由該底座31與該上蓋32之間快速漏出,而能確保該表面聲波元件212與待檢測氣體的接觸。
該表面聲波元件212應用於感測技術時,會因為壓電材料、感測塗層以及與待測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而產生變化。他們不僅會對元件的波速(頻率)產生影響,也會對聲波的振幅、相位造成影響。藉由測量頻率的變化,可以判讀出感測器主要是對哪種機制造成影響。對於表面聲波元件212而言,主要的擾動機制有三種,分別為質量負載(Mass loading)、聲電效應(Acoustoelectric effect)以及彈性效應(Elastic effect)。
質量負載:因為待測物分子被吸附在表面聲波元件212表面,因而產生質量負載,使得表面聲波元件212波速產生變化,進而使元件中心頻率產生位移。通常質量負載是氣體感測器所發生的三種效應中最容易被觀察到的,其反應式如式(1):
Figure 02_image003
(1)
其中
Figure 02_image005
是元件工作角頻率,h是塗層厚度,
Figure 02_image007
為質量靈敏度,
Figure 02_image009
為每單位面積的質量變化。由式(1)可得知,當質量增加時,會造成SAW元件的波速降低。
彈性效應:當感測塗層本身具有彈性才需要考慮這個效應。因為本發明之感應層為高分子材料,所以必須考慮彈性效應的影響。當塗層產生形變時,同時也會對能量產生儲存或是散失,因而影響到SAW傳遞的能量與波速;若感測塗層厚度在一定範圍內
Figure 02_image011
,彈性效應對SAW變化的關係式如式(2)所示:
Figure 02_image013
(2)
其中
Figure 02_image015
為感應層彈性係數,h為感應層的厚度,
Figure 02_image017
為感應層的剪切模數。
聲電效應:聲電效應的產生主要決定在所使用的塗層是否具有導電性。其中,該表面聲波元件212的傳遞是跟隨著電位波一起傳遞。如果塗層具有導電性,會造成該表面聲波元件212在傳遞的時候,伴隨的電位波會與塗層表面電荷發生感應,進而造成塗層電場產生變化。根據聲電效應產生的波速變化可以歸納出式(3):
Figure 02_image019
(3)
其中K2 為壓電基板的機電耦合係數,Cs 為壓電基板單位長度的靜態電容值,σs 為感測塗層的片導電率。本發明所使用的壓電基板為ST-X Quartz,
Figure 02_image021
(傳播速度)為3158 m/s,K2 為0.0011。
從式(3)可知,當
Figure 02_image023
≈0時,聲電效應的影響為最大。本發明所使用的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當中材料包括rGO、WO3 和PPy都具有導電性,因此本發明需要考慮到聲電效應。
最後,根據以上三種擾動效應整合成式(4)來表示三種擾動效應對表面聲波元件212波速的影響:
Figure 02_image025
(4)
式(4)中可以觀察出質量負載與聲電效應導致表面聲波波速呈現負向變化,而彈性效應則造成波速呈現正向變化。且因
Figure 02_image027
,所以可以測量頻率變化而得知聲波波速所受的影響。式(4)顯示表面聲波元件212感測能力和頻率響應,也就是靈敏度有直接關係。
本發明所分析的特性包括線性響應(Linearity)、靈敏性(Sensitivity)、回復性(Reversibility)、再現性(Repeatability)、長期穩定性(Long-term Stability)、響應時間、回復時間以及選擇性(Selectivity)。圖7顯示了將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塗佈於該表面聲波元件212後,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不同濃度一氧化氮(NO)氣體的頻率響應結果,每一點數據為三次實驗平均值,圖7顯示頻率響應量隨著NO濃度上升而線性增加。此外,亦可觀察到頻率響應為正向,因此可以推論本發明所研製具有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其主要的感測機制為三大機制中的彈性效應。由此證明在室溫乾燥空氣下,具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可靈敏地偵測1 - 110ppb濃度的NO;依據本案先前技術中所述,正常人的吐出的一氧化氮濃度介於5~35 ppb之間,而氣喘患者的病人吐出的一氧化氮濃度較高,介於25~80ppb之間,因此本發明所研製的氣體感應器2確實具有應用於檢測氣喘的潛力。
另外,下表列出了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不同濃度的頻率響應、響應時間和回復時間。本發明的響應時間定義為輸入待測氣體後,響應頻率上升至最大響應量90%之所需時間;回復時間定義為去除待測氣體後,響應頻率回到基準線的90%之所需時間。由下表可知,本發明的響應時間和回復時間都在2分鐘之內。
NO 濃度(ppb) 1 5 20 50 80 110
頻率響應(Hz) 440 707 888 1190 1691 1788
反應時間(秒) 119 120 128 128 112 108
回復時間(秒) 97 101 123 115 119 120
其中,靈敏度的定義如式(5)所示:
靈敏度=
Figure 02_image029
(5)
其中,Δf為線性區頻率響應變化量,ΔC為線性區NO濃度變化量,亦即靈敏度等於圖7所繪的趨近線斜率,經過計算,具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的靈敏度為11 ppb/Hz。此外,氣體感應器2偵測1ppb NO氣體時,頻率響應量為440 Hz,信噪比(S/N)為9.8 dB。氣體感應器2最小可偵測濃度是定義在S/N為3時的濃度,以此推估本發明之氣體感應器2可能的最小可偵測濃度是0.3 ppb。
一個具有良好感測特性的的氣體感應器2,除了對待測氣體有好的靈敏度外,也需要有再現性與長期穩定性。本發明對具有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進行再現性實驗;輸入50 ppb的NO 連續做三次實驗,每個實驗間隔1小時,結果如圖9所示,第一次響應量為1190 Hz,第二次響應量為1100 Hz,第三次響應量為1050 Hz。再現性定義如式(6):
再現性=
Figure 02_image031
(6)
其中,f1 是第一次偵測的頻率響應量,fn+1 是第n+1次偵測的頻率響應量。具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顯示到第三次偵測的再現性為92.4%,這表示此氣體感應器2具有良好的再現性。
另外,圖9顯示此氣體感應器2每隔10天對50ppb NO進行實驗,於30天後所測量的頻率響應仍維持首日響應量的90%,證明其長期穩定性亦佳。
選擇性也是探討感測器特性的重要項目之一,為了進一步研究本發明的氣體感應器2是否具有選擇性,選用5 ppm NO2 、30ppm NH3 和55ppm CO2 作為干擾性氣體,選擇性實驗結果如圖9所示,縱軸Selectivity (Hz/ppb)定義為(頻率響應量/氣體濃度)。選擇性的定義如式(7):
選擇性=
Figure 02_image033
(7)
其中,SNO 和Sint 分別是氣體感應器2偵測NO和干擾氣體的靈敏度。
由圖10可以看出比起5 ppm NO2 、30ppm NH3 等更高濃度含氮原子氣體及55ppm CO2 ,50ppb NO具有高於99%的選擇性,顯示具有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於室溫乾燥空氣且其他干擾性氣體存在下具有檢測ppb等級NO潛力。
綜上所述,由以上的實驗結果發現,本發明所研製的氣體感應器2,透過其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設計,在1-110ppb NO範圍內頻率響應量隨著NO濃度上升而線性正向增加,其主要的感測機制為三大機制中的彈性效應,靈敏度為11 ppb/Hz,響應時間和恢復時間都在2分鐘以內。本發明之氣體感應系統偵測1ppb NO氣體時,頻率變化響應量為440Hz和雜訊比(S/N)為9.8 dB,故最小可偵測濃度估計約為0.3 ppb。另外,經由再現性實驗偵測到第三次的再現性為92.4%,於30天後所測量的頻率響應仍維持首日響應量的90%。對於ppb等級的NO2 、NH3 和CO2 也顯示高於99%的選擇性。經由以上結果中可以看出,本發明所研製的具rGO/WO3 /PPy奈米複合薄膜的氣體感應器2,對檢測ppb等級的NO有好的線性響應、靈敏性、回復性、再現性、長期穩定性和選擇性,並具有應用於生醫檢測氣喘之潛力。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氣體感應器 21:基板 211:電路板 212:表面聲波元件 22:感應層 3:承載單元 31:底座 32:上蓋 321:進氣口 322:第一孔洞 323:第二孔洞 324:出氣口 33:密封環 4:檢測單元
圖1是一示意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應器之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示意圖,說明圖1中一表面聲波元件的結構; 圖3是一流程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應器之製造方法的較佳實施例; 圖4是一示意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之較佳實施例; 圖5是一示意圖,為圖4中的上蓋開啟的態樣; 圖6是一架構圖,說明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的整體架構及感測時的氣體流向; 圖7是一曲線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不同濃度一氧化氮氣體的頻率響應; 圖8是一曲線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50ppb的一氧化氮氣體實驗連續3次的頻率響應; 圖9是一曲線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50ppb的一氧化氮氣體的長期響應特性;及 圖10是一柱狀圖,為本發明氣體感測系統在乾燥空氣環境下對其他不同濃度干擾性氣體的選擇性。
2:氣體感應器
212:表面聲波元件
22:感應層
31:底座
32:上蓋
321:進氣口
322:第一孔洞
323:第二孔洞
324:出氣口
33:密封環
4:檢測單元

Claims (9)

  1. 一種氣體感應器,包含: 一基板,包括一電路板,及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表面聲波元件,及 一感應層,設置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氣體感應器,其中,於該感應層中,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的重量比為1:1:2至3:1:5之間。
  3. 一種氣體感測系統,包含: 一承載單元,具有一氣體流道; 一氣體感應器,設置於該承載單元內且能感應由該氣體流道流入的氣體,該氣體感應器包括一基板,及一設置於該基板上的感測層,該基板具有一電路板,及至少一設置於該電路板上的表面聲波元件,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及 一檢測單元,與該氣體感應器電連接。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氣體感測系統,其中,該承載單元包括一底座、一能相對於該底座開合的上蓋,及一設置於該上蓋朝向該底座之一側的密封環,該氣體感應器是設置於該底座上,該上蓋閉合於該底座上時,該密封環是壓抵於該底座上並圍繞出一空間,該表面聲波元件是位於該空間的範圍內。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氣體感測系統,其中,該氣體流道是位於該上蓋,並具有一進氣口、一連通該進氣口的第一孔洞、一間隔於該第一孔洞的第二孔洞,及一連通該第二孔洞的出氣口,該第一孔洞與該第二孔洞是位於該密封環的環繞範圍內,並對應於該表面聲波元件的設置位置。
  6. 一種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包含: 一基板製作步驟,於一電路板設置一表面聲波元件;及 一感應層製作步驟,將氧化鎢凝膠、還原氧化石墨烯加入於吡咯單體,利用原位化學氧化聚合形成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凝膠,再將該奈米複合凝膠塗佈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乾燥形成一感應層,該感應層為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之奈米複合薄膜。
  7. 如請求項6所述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其中,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還原氧化石墨烯:氧化鎢:聚吡咯的重量比為1:1:2至3:1:5之間。
  8. 如請求項6所述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其中,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將過硫酸銨加入於含氧化鎢、還原氧化石墨烯和吡咯單體的混合液,並維持在10℃以下讓吡咯單體進行聚合反應。
  9. 如請求項6所述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其中,於該感應層製作步驟中,是將該奈米複合凝膠以旋塗的方式塗佈於該表面聲波元件上,待乾燥後放置於烘箱中進行退火。
TW109109453A 2020-03-20 2020-03-20 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 TWI754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9453A TWI754247B (zh) 2020-03-20 2020-03-20 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9453A TWI754247B (zh) 2020-03-20 2020-03-20 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6774A true TW202136774A (zh) 2021-10-01
TWI754247B TWI754247B (zh) 2022-02-01

Family

ID=7960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9453A TWI754247B (zh) 2020-03-20 2020-03-20 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42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7976C (zh) * 2003-12-30 2009-12-09 3M创新有限公司 表面声波传感器组件和传感器盒
CN103862751A (zh) * 2014-02-24 2014-06-1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制造复合纳米薄膜的方法
CN103926278B (zh) * 2014-04-24 2017-01-18 电子科技大学 石墨烯基三元复合薄膜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92646B (zh) * 2015-08-19 2017-09-2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膜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4247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liveira et al. Detection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s on the surface of gold electrode based on Cratylia mollis lectin affinity
Krishnamoorthy et al. An interleukin-6 ZnO/SiO2/Si surface acoustic wave biosensor
US10830738B2 (en) Ultrasensitive high Q-factor AT-cut-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emtogram mass sensor
US11378549B2 (en) Gas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gas sensing system
CN101477029A (zh) 提高谐振式超薄悬臂梁传感器灵敏度的表面应力敏感方法
Piccinini et al. Biofunctionalization of graphene‐based FET sensors through heterobifunctional nanoscaffolds: technology validation toward rapid COVID‐19 diagnostics and monitoring
Darwish et al. Electrochemical immunosensor based on antibody-nanoparticle hybrid for specific detection of the dengue virus NS1 biomarker
Penza et al. SAW chemical sensing using poly-ynes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 films
Penza et al.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Langmuir-Blodgett polypyrrole film investigated by surface acoustic waves
Jin et al. Real-time selective monitoring of allergenic Aspergillus molds using pentameric antibody-immobi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TWI754247B (zh) 氣體感應器的製造方法
Yang et al. Trace level analysis of nerve agent simulant DMMP with silicon nanowire FET sensor
Piedimonte et al. Differential Impedance Sensing platform for high selectivity antibody detection down to few counts: A case study on Dengue Virus
Ashley et al. Chemically sensitized thin-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s as humidity sensors
Hung et al. Piezoelectric microsensor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Yao et al. Bio-chemical sensor using polyaniline nanofibers for sensing amino-group type of gas
Shen et al. Room temperature detection properties of a surface acoustic wave gas sensor with Cu2+/PANI/SnO2 nanocomposite thin film to nitric oxide
JP5408580B2 (ja) 匂いセンシングシステム
Baracu et al.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s for NO 2 detection based on sulfur-doped graphene
CN107632065B (zh) 检测氰化氢气体的氢氧化铜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30400436A1 (en) Gas sensor devices containing cryptophane a sensing layer
Mahadeva et al. Detection of urea and rancidity of milk using inter-digitated cellulose-tin oxide hybrid composite
Noda et al. Sensitivity improvement in the detec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by applying oxidizing agents to the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method
RU2821168C1 (ru)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датчика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кислот и щелочей в жидкости или газе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214585089U (zh) 一种基于聚丙烯酸薄膜的声表面波氨气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