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3138A - 透明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3138A
TW202133138A TW109144562A TW109144562A TW202133138A TW 202133138 A TW202133138 A TW 202133138A TW 109144562 A TW109144562 A TW 109144562A TW 109144562 A TW109144562 A TW 109144562A TW 202133138 A TW202133138 A TW 2021331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area
power line
common pow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8594B (zh
Inventor
申起燮
金昌秀
金義泰
李昭易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3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3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59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92Details of a display terminals using a flat panel, the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trol arrangement of the display terminal and to the interface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04Matrix technologies
    • G09G2300/0408Integration of the drivers onto the display substrat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3Compensation electrodes or other additional electrodes in matrix displays related to distortions or compensation signals, e.g. for modifying TFT threshold voltage in column driv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揭露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可以提高非顯示區域的透光率,並同時降低電力線的電阻。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一基板,設置有一顯示區域和一非顯示區域,其中複數個子像素設置在顯示區域中,非顯示區域圍繞顯示區域;以及複數條電力線,設置在基板上方的非顯示區域中並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該顯示區域包含設置有複數個子像素的第一非透射區域、以及設置在第一非透射區域之間的第一透射區域,該非顯示區域包含設置有複數條電力線的第二非透射區域、以及設置在第二非透射區域之間的第二透射區域。

Description

透明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透明顯示裝置。
隨著資訊導向型社會的進步,對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的需求也以各種形式增加。近來,諸如液晶顯示器(LCD)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DP)裝置、有機發光顯示(OLED)裝置以及量子點發光顯示器(QLED)裝置之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已被廣泛地運用。
最近,關於透明顯示裝置的研究正在積極地進行,以便使用者在顯示裝置傳送之後,能看到佈置在顯示裝置對面的目標或影像。
透明顯示裝置可以包括在其上顯示影像的顯示區域和非顯示區域。複數條訊號線或複數個連接電極可以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在透明顯示裝置中,複數條訊號線或複數個連接電極可以由透明金屬材料形成,以提高非顯示區域的透光率。但是,由於透明金屬材料一般具有較高的電阻,因此透明顯示裝置存在一個問題,即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的複數條訊號線或複數個連接電極的電阻增加。
同時,在透明顯示裝置中,複數條訊號線或複數個連接電極可以由低電阻的金屬材料形成,以降低其電阻。在這種情況下,具有低電阻的金屬材料一般是不透明的,透明顯示裝置還有一個問題,亦即非顯示區域的低透光率。
鑒於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發明,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其可以提高非顯示區域的透光率,且同時降低電力線的電阻。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其可以最小化非顯示區域的識別。
除了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目的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從本發明的以下描述中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技術特徵。
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可以透過設置一種透明顯示裝置來實現上述和其他目的,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基板,設置有顯示區域和非顯示區域,其中複數個子像素設置在顯示區域中,非顯示區域圍繞顯示區域;以及複數條電力線,設置在基板上的非顯示區域中,並沿第一方向平行延伸。顯示區域包含設置有複數個子像素的第一非透射區域、以及設置在第一非透射區域之間的第一透射區域,非顯示區域包含設置有複數條電力線的第二非透射區域、以及設置在第二非透射區域之間的第二透射區域。第一透射區域和第二透射區域的形狀相同。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態樣,可以透過提供一種透明顯示裝置來實現上述和其他目的,該透明顯示裝置包括:基板,設置有顯示區域、第一非顯示區域和第二非顯示區域,其中,複數個子像素設置在顯示區域中,第一非顯示區域上設置有焊墊,第二非顯示區域藉由插入顯示區域設置平行於第一非顯示區域;陽極電極,設置在基板上的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發光層,設置在陽極電極上;陰極電極,設置在發光層上;以及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二非顯示區域中,並與陰極電極電性連接。第二非顯示區域包含:第二非透射區域,設置有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以及第二透射區域,設置在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之間。
根據本發明,複數條電力線可以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並且透射區域可以設置在複數條共同電力線之間。由於透射區域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因此可以提高非顯示區域的透光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由於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的透射區域和設置在顯示區域中的透射區域具有相同的形狀,因此可以在非顯示區域中體現與顯示區域中相似的透光率。
此外,根據本發明,濾色片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並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中的濾色片相同的形狀進行圖案化,從而最小化非顯示區域中的透光率與顯示區域中的透光率之間的差異。因此,可以最小化非顯示區域的識別。
另外,根據本發明,由於設置在非顯示區域中的電力線由複數個金屬層形成,因而可以增加電力線的總面積。因此,即使每一條電力線的寬度都很窄,也可以防止電阻增大。
另外,根據本發明,設置在焊墊區域與顯示區域之間的每一條金屬線,例如共同電力線和參考線,可以藉由使用設置在各自不同層上的兩個連接電極,來與焊墊電性連接。因此,根據本發明,可以增加共同電力線和參考線各自的總面積,並可以降低其電阻。
另外,根據本發明,即使兩個連接電極中的任何一個出現缺陷,金屬線和焊墊也可以透過兩個連接電極中的另一個來彼此連接。因此,可以穩定地向子像素施加電壓,並可以提高面板良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可以在陽極電極沉積之前測試驅動電晶體的缺陷。由於可以在陽極電極沉積之前進行修復處理,因此可以防止修復良率被陽極電極降低。同時,還可以縮短生產節拍時間(tact time)。
除了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效益外,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從本發明的以下描述中清楚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效益和技術特徵。
100:透明顯示裝置
110:透明顯示面板
111:第一基板
112:第二基板
115:陽極輔助電極
120:陽極電極
125:堤部
130:有機發光層
131:綠光發射層
132:紅光發射層
133:藍光發射層
140:陰極電極
150:封裝層
160:黏著層
170:濾色片層
180: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
181: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
182: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
183: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
185: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
190:第一參考連接電極
195:第二參考連接電極
205:閘極驅動器
210:源極驅動積體電路
220:可撓性薄膜
230:電路板
240:時序控制器
A,B,C:區域
ACT:主動層
BM:黑色矩陣
CCT:陰極接觸部分
CF1:第一濾色片、濾色片
CF2:第二濾色片、濾色片
CF3:第三濾色片、濾色片
CH1:第一接觸孔
CH2:第二接觸孔
CH3:第三接觸孔
CH4:第四接觸孔
CH5:第五接觸孔
CH6:第六接觸孔
CH7:第七接觸孔
CH8:第八接觸孔
CH9:第九接觸孔
CH10:第十接觸孔
CH11:第十一接觸孔
CH12:第十二接觸孔
CH13:第十三接觸孔
CH14:第十四接觸孔
CH15:第十五接觸孔
CH16:第十六接觸孔
CH17:第十七接觸孔
CT1:第一接觸部分
CT2:第二接觸部分
CT3:第三接觸部分
CT4:第四接觸部分
CT5:第五接觸部分
DA:顯示區域
DE:汲極電極
DP:第四焊墊
EA:發射區域
EA1:第一發射區域、發射區域
EA2:第二發射區域、發射區域
EA3:第三發射區域、發射區域
GE:閘極電極
GI:閘極絕緣層
GL:閘極線
ILD1:第一層間絕緣層
ILD2:第二層間絕緣層
NDA:非顯示區域
NDA1:第一非顯示區域
NDA2:第二非顯示區域
NDA3:第三非顯示區域
NDA4:第四非顯示區域
NEA:非發射區域
NTA:非透射區域
NTA1:第一非透射區域
NTA2:第二非透射區域
P:像素
P1:第一子像素
P2:第二子像素
P3:第三子像素
PA:焊墊區域
PAD:焊墊
PC:焊墊連接電極
PLN1:第一平坦層
PLN2:第二平坦層
SE:源極電極
T:驅動電晶體
TA:透射區域
TA1:第一透射區域
TA2:第二透射區域
VDD:像素電力線
VDD1:第一像素電力線
VDD1-1:第一金屬層
VDD1-2:第二金屬層
VDD2:第二像素電力線
VDD21:第二像素電力線
VDD2-1:第一金屬層
VDD2-2:第二金屬層
VDD22:第二像素電力線
VDDL:像素電力線、第三像素電力線
VDDL-1:第一金屬層
VDDL-2:第二金屬層
VDDL-3:第三金屬層
VDDP:第一焊墊
VREF:參考線
VREF1:第一參考線
VREF1-1:第一金屬層
VREF1-2:第二金屬層
VREFP:第三焊墊
VSS:共同電力線
VSS1:第一共同電力線
VSS1-1:第一金屬層
VSS1-2:第二金屬層
VSS2: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21: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2-1:第一金屬層
VSS2-2:第二金屬層
VSS2-3:第三金屬層
VSS22: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L:共同電力線、第三共同電力線
VSSL-1:第一金屬層
VSSL-2:第二金屬層
VSSL-3:第三金屬層
VSSP:第二焊墊
W1,W2,W3,W4,W5,W6,W7:寬度
從以下結合圖示所採取的詳細描述中,將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術特徵和其他優點,其中: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透明顯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圖;
圖3是圖2中之區域A的放大圖;
圖4是沿圖3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5是圖2中之區域B的放大圖;
圖6是沿圖5之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7是沿圖5之II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8是沿圖5之IV-IV'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9是圖2中之區域C的放大圖;
圖10是沿圖9之V-V'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11是沿圖9之VI-V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12是沿圖9之VII-V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以及
圖13是示出圖11之修改示例的剖面圖。
通過以下參照圖示描述的實施例,將闡明本發明的優點和技術特徵及實施例的實施方法。然而,本發明可以不同的形式體現,並且不應理解為僅限於本文所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發明周密和完整,並將本發明的範圍充分傳達給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此外,本發明僅由請求項的範圍界定。
圖中所揭露用於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和數字只是一個示例,因此,本發明不限於圖示的細節。元件符號指的是整個發明說明書中的同類元件。在下面的描述中,當確定對相關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詳細描述會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重要觀點時,將省略詳細描述。在使用本發明說明書所述的「包括」、「有」的情況下,除非使用「僅~」,否則可以添加另一部分。單數形式的詞語可以包括複數形式,除非有提出相反的說法。
儘管沒有明確的描述,但是在建構元件時,該元件包括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當將位置關係描述為「在…上」、「在…之上」、「在…之下」和「在…旁邊」時,一個或多個部分可以佈置在其他兩個部分之間,除非使用「只」或「直接」。
可以理解的是,雖然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應受到這些詞語的限制。這些詞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的情況下,第一元件可以稱為第二元件,而且同樣地,第二元件可以稱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發明的元件時,可以使用詞語「第一」、「第二」等。這些詞語旨在從其他元件中識別出相應的元件,並且相應元件的基礎、順序或數量不受這些詞語的限制。元件「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的表達應理解為該元件可以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但是除非特別提及可以間接地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第三元件可以插入介於相應的元件之間。
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可以部分地或整體地耦接到一起 或彼此組合,並且以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充分理解的方式,在技術上廣泛地彼此運作和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彼此獨立地執行,或者以相互依賴的關係一起執行。
以下,將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的透明顯示裝置的示例。在所有圖式中,將盡可能使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圖1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的立體圖。
以下,X軸表示與閘極線平行的線,Y軸表示與資料線平行的線,Z軸表示透明顯示裝置100的高度方向。
儘管已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100的描述體現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但是透明顯示裝置100可以體現液晶顯示裝置(LCD)、電漿顯示面板(PDP)、量子點發光顯示裝置(QLED)或電泳顯示裝置。
參考圖1,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裝置100包括:透明顯示面板110、源極驅動積體電路(source drive integrated circuit,IC)210、可撓性薄膜220、電路板230、以及時序控制器240。
透明顯示面板110包括彼此面對的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封裝基板。第一基板111可以是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使用半導體製程形成的矽晶圓基板。第二基板112可以是塑膠薄膜、玻璃基板或封裝薄膜。第一基板111和第二基板112可以由透明材料製成。
閘極驅動器根據從時序控制器240提供的閘極控制信號向閘極線供應閘極信號。閘極驅動器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一側,或透過面板中的閘極驅動(gate driver in panel,GIP)的方法,設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兩側周邊的非顯示區域。在另一種方式中,閘極驅動器可以在驅動晶片中製造、可以安裝在可撓性薄膜上、並可以透過帶式自動接合(tape automated bonding,TAB)方法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顯示區域的一側,或者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周邊兩側的非顯示區域。
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從時序控制器240接收數位影音資料和源極控制訊號。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根據源極控制訊號將數位影音資料轉換為類比資料電壓,並將類比資料電壓施加給資料線。如果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在驅動晶片中製造,則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可以透過薄膜覆晶封裝(chip on film,COF)方法或塑膠基板接合製程(chip on plastic,COP)方法安裝在可撓性薄膜220 上。
焊墊,例如電源焊墊和資料焊墊,可以形成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非顯示區域中。可以在可撓性薄膜220中形成將焊墊與源極驅動積體電路210連接的線以及將焊墊與電路板230的線連接的線。可撓性薄膜220使用異向性導電薄膜附接到焊墊上,由此,焊墊可以與可撓性薄膜220的線連接。
圖2是示出透明顯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圖2中之A區域的放大圖;以及圖4是沿圖3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第一基板111可以包括顯示區域DA,其中形成像素P以顯示影像;以及非顯示區域NDA,其不顯示影像。
如圖3所示,顯示區域DA包括透射區域TA和非透射區域NTA。透射區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通過的區域,而非透射區NTA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未能透射的區域。例如,透射區域TA可以是透光率大於α%,例如90%的區域,而非透射區域NTA可以是透光率小於β%,例如50%的區域。此時,α大於β。由於透射區域TA,使用者可以觀看佈置在透明顯示面板110的後表面上的物體或背景。
非透射區NTA可以設置有像素電力線VDDL、共同電力線VSSL、參考線、資料線、閘極線GL、以及像素P。
閘極線GL在顯示區域DA中於第一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並可以交叉於像素電力線VDDL、共同電力線VSSL和資料線。
像素電力線VDDL、共同電力線VSSL、參考線和資料線可以在第二方向(Y軸方向)上延伸。此時,像素電力線VDDL和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交錯地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透射區域TA可以設置在像素電力線VDDL與共同電力線VSSL之間。
像素P發出預設光以顯示影像。發射區域EA可以對應於在像素P中的一個發光區域。
每一個像素P可以包括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第一子像素P1可以設置以包括發射綠光的第一發射區EA1,第二子像素P2可以設置以包括發射紅光的第二發射區EA2,而第三子像素P3可以設置以包括發射藍光的第三發射區EA3,但這些子像素不限於此。每一個像素P還可以包括發射白光W的子像素。子像素P1、P2和P3的排列順序可以以各種方式變換。
以下,為了描述的方便,將基於第一子像素P1為發出綠光的綠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P2為發出紅光的紅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P3為發出藍光的藍色子像素進行描述。
如圖4所示,第一子像素P1、第二子像素P2和第三子像素P3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包括電路元件和發光二極體,該電路元件包括電容器、薄膜電晶體等。該薄膜電晶體包括:開關電晶體、感測電晶體和驅動電晶體T。
開關電晶體根據供應給閘極線GL的閘極信號進行切換,並作用以將從資料線供應的資料電壓供應給驅動電晶體T。
感測電晶體作用以感測驅動電晶體T的臨界電壓差異,這造成影像品質下降的原因。
驅動電晶體T根據從開關電晶體供應的資料電壓進行切換,以從自像素電力線VDDL供應的電源產生資料電流,並作用以將產生的資料電流供應給像素的陽極電極120。
驅動電晶體T包括:主動層ACT、閘極電極GE、源極電極SE、以及汲極電極DE。
詳細來說,主動層ACT可以設置在第一基板111上。主動層ACT可以由矽半導體材料或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形成。緩衝層(圖未示出)可以設置在主動層ACT與第一基板111之間。
閘極絕緣層GI可以設置在主動層ACT上方。閘極絕緣層GI可以形成無機薄膜,例如,氧化矽(SiOx)薄膜、氮化矽(SiNx)薄膜或由SiOx和SiNx組成的多層薄膜。
閘極電極GE可以設置在閘極絕緣層GI上方。閘極電極GE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一種或它們的合金所製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
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可以設置在閘極電極GE上方。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可以形成無機層,例如,氧化矽(SiOx)層、氮化矽(SiNx)層或由SiOx和SiNx組成的多層。
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可以設置在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上方。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中的一個可以透過穿過閘極絕緣層GI、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二接觸孔CH2以連接到主動層ACT。
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一種或它們的合金所製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
第一平坦層PLN1可以設置在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上方,以平坦化由驅動電晶體T造成的階差(step difference)。第一平坦層PLN1可以由有機層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酰胺樹脂、聚酰亞胺樹脂等。
陽極輔助電極115可以設置在第一平坦層PLN1上方。陽極輔助電極115可以透過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三接觸孔CH3連接到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的其中之一。例如,陽極輔助電極115可以透過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三接觸孔CH3連接到汲極電極DE。
陽極輔助電極115可以由Mo、Al、Cr、Au、Ti、Ni、Nd和Cu中的任一種或它們的合金所製成的單層或多層形成。
第二平坦層PLN2可以形成在陽極輔助電極115上方。第二平坦層PLN2可以由有機層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酰胺樹脂、聚酰亞胺樹脂等。
發光二極體設置在第二平坦層PLN2上方,該發光二極體由陽極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陰極電極140以及堤部125組成。
可以對每一個子像素P1、P2和P3設置陽極電極120。陽極電極120不設置在透射區域TA中。
陽極電極120可以與驅動電晶體T連接。詳細來說,陽極電極120可以通過穿過第二平坦層PLN2的第一接觸孔CH1與陽極輔助電極115連接。由於陽極輔助電極115通過第三接觸孔CH3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或汲極電極DE連接,因此陽極電極120可以與驅動電晶體T電性連接。
陽極電極120可以由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形成,例如:鋁和鈦的沉積結構(Ti/Al/Ti)、鋁和ITO的沉積結構(ITO/Al/ITO)、Ag合金以及Ag合金和ITO的沉積結構(ITO/Ag合金/ITO)。Ag合金可以是銀(Ag)、鈀(Pb)和銅(Cu)的合金。
堤部125可以設置在第二平坦層PLN2上方。另外,堤部125可以形成以覆蓋陽極電極120的每一邊緣並部分地曝露陽極電極120。因此,堤部125可以防止由於電流集中在陽極電極120的端部而造成的發光效率劣化。
堤部125分別界定子像素P1、P2和P3的發射區域EA1、EA2和EA3。子像素P1、P2和P3的每一個發射區域EA1、EA2和EA3表示陽極電極120、有機發光層130和陰極電極140依次沉積的區域,然後來自陽極電極120的電洞和來自陰極電極140的電子在有機發光層130中彼此結合而發光。在這種情況下,不形成堤部125而曝露陽極電極120的區域可以是發射區域EA,而其他區域是非發射區域NEA。
堤部125可以由有機層形成,例如: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酚醛樹脂、聚酰胺樹脂、聚酰亞胺樹脂等。
有機發光層130可以設置在陽極電極120上。有機發光層130可以包括:電洞傳輸層、發光層、以及電子傳輸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電壓施加於陽極電極120和陰極電極140,則電洞和電子會分別透過電洞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移動到發光層,並在發光層中彼此結合而發光。
如圖4所示,有機發光層130可以包括各由每一個子像素P1、P2和P3所形成的發光層。例如,發射綠光的綠光發射層131可以形成在第一子像素P1中,發射紅光的紅光發射層132可以形成在第二子像素P2中,而發射藍光的藍光發射層133可以形成在在第三子像素P3中。在這種情況下,有機發光層130的發光層不形成在透射區域TA中。
陰極電極140可以設置在有機發光層130和堤部125上方。陰極電極140可以設置在包含發射區域EA的透射區域TA和非透射區域NTA中,但不限於此。陰極電極140可以只設置在包含發射區域EA的非透射區域NTA中,並可以不設置在透射區域TA中以提高透光率。
陰極電極140可以是共同形成子像素P1、P2和P3的共同層,以對子像素P1、P2和P3施加相同的電壓。陰極電極140可以由透明的導電材料(TCO)如ITO和IZO形成,其可以透光,或可以由半透射的導電材料如Mg、Ag或Mg和Ag的合金形成。如果陰極電極140由半透射導電材料形成,則可以藉由微共振腔提高發光效率。
封裝層150可以設置在發光二極體上方。封裝層150可以形成在陰極電極140上方以覆蓋陰極電極140。封裝層150作用以防止氧氣或水滲透到有機發光層130和陰極電極140中。為此,封裝層150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無機薄膜和至少一個有機薄膜。
同時,雖然在圖4中未示出,但另外一個覆蓋層可以形成在陰極電極140與封裝層150之間。
濾色片層170可以設置在封裝層150上方。濾色片層170可以設置在面對第一基板111的第二基板112的一個表面上方。在這種情況下,設置有封裝層150的第一基板111和設置有濾色片層170的第二基板112透過黏著層160彼此接合。此時,黏著層160可以是液態透明光學膠(OCR)層或固態透明光學膠(OCA)薄膜。
濾色片層170可以為每一個子像素P1、P2和P3形成為圖案化。詳細來說,濾色片層170可以包括第一濾色片CF1、第二濾色片CF2和第三濾色片CF3。第一濾色片CF1可以對應於第一子像素P1的發射區域EA1,並可以是透射綠光的綠色濾色片。第二濾色片CF2設置以對應於第二子像素P2的發射區域EA2,並可以是透射紅光的紅色濾色片。第三濾色片CF3設置以對應於第三子像素P3的發射區域EA3,並可以是透射藍光的藍色濾色片。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的特徵在於不使用偏光片,且濾色片層170形成在第二基板112中。如果將偏光片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則透明顯示面板110的透光率會被偏光片降低。同時,如果偏光片沒有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則會出現外部入射光朝電極反射的問題。
由於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偏光片沒有附接到透明顯示面板110,因此可以防止透光率降低。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濾色片層170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12中,以部分地吸收外部入射光,從而防止入射光朝電極反射。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在不降低透光率的情況下降低外部光反射率。
同時,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濾色片CF1、CF2和CF3之中。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子像素P1、P2和P3之間,以防止相鄰子像素P1、P2和P3之間發生顏色混合。另外,黑色矩陣BM可以防止外部入射光朝子像素P1、P2和P3之間設置的複數條線路反射,例如:閘極線、資料線、像素電力線、共同電力線和參考線等。
黑色矩陣BM可以包括吸收光的材料,例如,吸收可見光波長範圍的光的黑色染料。
再次參考圖2,非顯示區域NDA可以設置有焊墊區域PA,焊墊 PAD設置於其中;以及至少一個閘極驅動器205。
詳細來說,非顯示區域NDA可以包括: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其中設置有焊墊PAD;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其藉由插入顯示區域DA設置平行於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以及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和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連接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和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
閘極驅動器205連接至閘極線GL,並向閘極線GL供應閘極信號。閘極驅動器205可以以面板中的閘極驅動(gate driver in panel,GIP)的方式設置在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和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的至少其中之一中。例如,如圖2所示,閘極驅動器205可以形成在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中,而另一閘極驅動器205可以形成在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中,但不限於此。閘極驅動器205可以形成在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和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的任何一個中。
焊墊PAD可以包括:第一焊墊VDDP、第二焊墊VSSP、第三焊墊VREFP、以及第四焊墊DP,並可以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也就是說,第一非顯示區NDA1可以包括焊墊區域PA。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包括複數條訊號線,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和P3連接。例如,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以及參考線VREF。
像素電力線VDD可以將第一電源供應給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各子像素P1、P2和P3的驅動電晶體T。
為此,像素電力線VDD可以包括: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以及複數個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連接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和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
共同電力線VSS可以將第二電源供應給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子像素P1、P2和P3的陰極電極140。此時,第二電源可以是供應給子像素P1、P2和P3的常用共同電源。
為此,共同電力線VSS可以包括: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以及複數條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連接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二 共同電力線VSS2。
參考線VREF可以將初始電壓(或感測電壓,sensing voltage)供應給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每一個子像素P1、P2和P3的驅動電晶體T。
為此,參考線VREF可以包括:第一參考線VREF1,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以及複數條第二參考線VREFL,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
以下,將參照圖5至圖8更詳細地描述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一參考線VREF1。
圖5是圖2中之B區域的放大圖;圖6是沿圖5之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7是沿圖5之III-I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以及圖8是沿圖5之IV-IV'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焊墊PAD、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第一參考線VREF1、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和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均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
參照圖2、圖5和圖6,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設置為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延伸,特別是在焊墊區域PA與顯示區域DA之間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延伸。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與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一焊墊VDDP連接,並可以從第一焊墊VDDP供應第一電源。第一焊墊VDDP可以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並可以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連接。例如,如圖6中所示,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和第一焊墊VDDP可以設置在同一層上,並可以彼此連接而不相互間隔。
另外,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複數條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連接,並可以透過複數條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將第一電源供應給各子像素P1、P2和P3的驅動電晶體T。
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由複數個金屬層構成。例如,如圖6中所示,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DD1-1和設置在第一金屬層VDD1-1上方的第二金屬層VDD1-2。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可以彼此部分重疊,並可以通過第四接觸孔CH4彼此連接。
此時,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一金屬層VDD1-1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 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它們同時形成。
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二金屬層VDD1-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DD1-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二金屬層VDD1-2通過複數個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四接觸孔CH4連接至第一金屬層VDD1-1。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設置在非顯示區域NDA中的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設置為雙層,因此可以增加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總面積,從而降低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電阻。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二金屬層VDD1-2通過複數個第四接觸孔CH4連接至第一金屬層VDD1-1,因此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可以彼此穩定地連接。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彼此不完全接觸。如果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彼此完全接觸,則即使第二平坦層PLN2沉積在第二金屬層VDD1-2上方,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彼此接觸的區域的上表面可以形成為朝第一基板111凹陷而不平坦化。因此,形成在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上方的層可能出現問題,例如:不能穩定地沉積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陰極電極140和封裝層150。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可以通過複數個第四接觸孔CH4彼此接觸,而不會完全接觸。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如果第二平坦層PLN2形成在第二金屬層VDD1-2上方,則即使在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彼此接觸的區域中,也可以設置平坦化的上表面。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穩定地沉積形成在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和第二金屬層VDD1-2上方的該些層,例如,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陰極電極140和封裝層150。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透射區域 TA之間,因此可以與每一個子像素P1、P2和P3的驅動電晶體T連接。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在顯示區域DA中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因此,其一端可以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連接。
此時,如圖6所示,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連接為同一層,但可以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連接為複數層。
例如,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包括第二金屬層VDDL-2和設置在第二金屬層VDDL-2下方的第三金屬層VDDL-3。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可以在顯示區域DA中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到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第二金屬層VDDL-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DDL-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而其另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與設置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閘極電極GE同時形成。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在一端通過第一金屬層VDDL-1連接到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五接觸孔CH5連接到第一金屬層VDDL-1。第一金屬層VDDL-1可以通過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六接觸孔CH6連接到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因此,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與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電性連接。
另外,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在另一端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七接觸孔CH7連接到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的第一金屬層VDD1-1。
同時,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形成為一個線型圖案,但是不限於此。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 以包括複數個線型圖案。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三金屬層VDDL-3可以透過設置在另一層上方的金屬層(例如,第一金屬層VDDL-1)與複數個線型圖案電性連接。
參照圖2、圖5和圖7,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設置為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延伸,更具體地,在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與顯示區域DA之間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延伸。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與第二焊墊VSSP連接,並從第二焊墊VSSP供應第二電源。另外,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複數條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連接,並可以透過複數條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將第二電源供應給子像素P1、P2和P3的陰極電極140。
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由複數個金屬層構成。例如,如圖7中所示,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SS1-1和設置在第一金屬層VSS1-1上方的第二金屬層VSS1-2。第一金屬層VSS1-1和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彼此部分地重疊,並可以通過第五接觸部分CT5彼此連接。
此時,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一金屬層VSS1-1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它們同時形成。
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通過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五接觸部分CT5與第一金屬層VSS1-1連接。第五接觸部分CT5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一平坦層PLN1,並部分地曝露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的上表面。此時,第五接觸部分CT5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的上表面。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的外露上表面直接接觸。因此,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可以具有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與第一金屬層VSS1-1穩定地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設置為雙層,因此可以增加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總面積,從而可以降低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電阻。
同時,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與設置在焊墊區域PA中的第二焊墊VSSP電性連接。此時,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和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設置在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之間。如果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和第一參考線VREF1形成在同一層上,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二焊墊VSSP不能形成在單一主體的同一層上。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複數個設置在不同層上的連接電極,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電性連接。
詳細來說,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設置在各自不同的層上的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和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電性連接。
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NDA1中。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設置在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一基板111之間,並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電性連接。
例如,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設置在同一層上。另外,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閘極電極GE同時形成。
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而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的另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詳細來說,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在一端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八接觸孔CH8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一金屬層VSS1-1。另外,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在另一端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九接觸孔CH9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
同時,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作為一個電極可以形成在第二焊墊VSSP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之間,但不限於此。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包括複數個電極。
例如,圖7中所示,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包括: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1;另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2;以及再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3。
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1可以通過第八接觸孔CH8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而另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2可以通過第九接觸孔CH9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1和另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2可以與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設置在同一層上。
設置在與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1和另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2不同層的上方的再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3的一端可以通過第十接觸孔CH10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1,而其另一端可以通過第十一接觸孔CH11連接到另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2。此時,再一個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3可以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
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並可以部分地與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重疊。另外,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設置在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上方,並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電性連接。
例如,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電極120設置在同一層上。另外,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由與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電極120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電極120同時形成。
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而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的另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詳細來說,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在一端通過第一接觸部分CT1連接到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第一接觸部分CT1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二平坦層PLN2,並部分地曝露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的上表面。此時,第一接觸部分CT1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第二金屬層VSS1-2的上表面。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的外露上表面直接接觸。因此,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具有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第一共同電 力線VSS1。同時,第一接觸部分CT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形成以重疊於第五接觸部分CT5。
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在另一端通過第二接觸部分CT2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第二接觸部分CT2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一平坦層PLN1,並部分地曝露第二焊墊VSSP的上表面。如圖2中所示,第二焊墊VSSP可以包含複數個焊墊部件。此時,兩個相鄰設置的焊墊部件可以透過焊墊連接電極PC而彼此連接。第二接觸部分CT2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由焊墊連接電極PC連接的第二焊墊VSSP的上表面。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與第二焊墊VSSP的外露上表面直接接觸。因此,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具有與第二焊墊VSSP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第二焊墊VSSP。
另外,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通過第一非顯示區NDA1中的陰極接觸部分CCT與陰極電極140電性連接。陰極接觸部分CCT可以部分地去除堤部125,並部分地曝露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的上表面。陰極接觸部分CCT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的上表面。因此,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具有與陰極電極140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陰極電極140。
因此,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通過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與陰極電極140電性連接。因此,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將從第二焊墊VSSP轉發的第二電源供應給陰極電極140。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設置在各自不同層上的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和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將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彼此電性連接。此時,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可以設置在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二焊墊VSSP的下方,並且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可以設置在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二焊墊VSSP的上方。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增加共同電力線VSS的總面積,從而可以降低共同電力線VSS的電阻。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和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中的任何一個發生缺陷,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和第二焊墊VSSP也可以通過另一個彼此連接。因此,由於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穩定地將第一電源供應給子像素P1、P2和P3,因此可以提高面板良率。
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透射區域TA之間。此時,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在透射區域TA之間交錯地設置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和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來最小化顯示區域DA中的非透射區域NTA。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增加透射區域TA來提高透光率。
同時,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在顯示區域DA中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因此其一端可以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連接,而其另一端可以與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連接。例如,如圖7中所示,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和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可以設置在同一層上,並可以彼此連接而不相互間隔開。
參照圖2、圖5和圖8,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特別是在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之間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延伸。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與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三焊墊VREFP連接,並可以從第三焊墊VREFP供應初始電壓(或感測電壓,sensing voltage)。另外,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複數條第二參考線VREFL連接,並可以透過複數條第二參考線VREFL將初始電壓(或感測電壓,sensing voltage)供應給各子像素P1、P2和P3的電晶體T。
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由複數個金屬層構成。例如,如圖8中所示,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REF1-1以及設置在第一金屬層VREF1-1上方的第二金屬層VREF1-2。第一金屬層VREF1-1和第二金屬層VREF1-2可以部分地彼此重疊,並可以通過第十二接觸孔CH12彼此連接。
此時,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一金屬層VREF1-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一金屬層VREF1-1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它們同時形成。
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二金屬層VREF1-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REF1-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二金屬層VREF1-2可以通過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 的第十二接觸孔CH12連接到第一金屬層VREF1-1。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設置在非顯示區域NDA中的第一參考線VREF1設置為雙層,因此可以增加第一參考線VREF1的總面積,從而可以降低第一參考線VREF1的電阻。
同時,第一參考線VREF1可以與設置在焊墊區域PA中的第三焊墊VREFP電性連接。此時,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可以設置在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之間。如果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一像素電力線VDD1形成在同一層上,則第一參考線VREF1和第三焊墊VREFP不能形成在單一主體中的同一層上。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複數個設置在不同層上的連接電極,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電性連接。
詳細來說,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各自設置在不同層上的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和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電性連接。
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NDA1中。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設置在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一基板111之間,並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電性連接。
例如,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設置在同一層上。另外,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閘極電極GE同時形成。
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參考線VREF1,而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的另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三焊墊VREFP。詳細來說,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在一端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十三接觸孔CH13連接到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一金屬層VREF1-1。另外,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在另一端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第十四接觸孔CH14連接到第三焊墊VREFP。
同時,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作為一個電極可以形成在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之間,但不限於此。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包括複數個電極。
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重疊。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設置在第一參考線VREF1上方,並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電性連接。
例如,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電極120設置在同一層上。另外,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由與發光二極體的陽極電極120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電極120同時形成。
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的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一參考線VREF1,而其另一端可以連接到第三焊墊VREFP。詳細來說,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在一端通過第三接觸部分CT3連接到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二金屬層VREF1-2。第三接觸部分CT3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二平坦層PLN2,並部分地曝露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二金屬層VREF1-2的上表面。此時,第三接觸部分CT3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第一參考線VREF1的第二金屬層VREF1-2的上表面。因此,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具有與第一參考線VREF1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第一參考線VREF1。
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在另一端通過第四接觸部分CT4連接到第三焊墊VREFP。第四接觸部分CT4可以部分地去除第一平坦層PLN1,並部分地曝露第三焊墊VREFP的上表面。此時,第四接觸部分CT4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曝露第三焊墊VREFP的上表面。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與第三焊墊VREFP的外露上表面直接接觸。因此,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具有與第三焊墊VREFP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第三焊墊VREFP。
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與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形成在同一層上,但與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間隔開。因此,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與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沒有電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設置在各自不同層上的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和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將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第一參考線VREF1和第三焊墊VREFP彼此連接。此時,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可以設置在第一參考線VREF1和第三焊墊VREFP的下方,而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可以設置在第一參考線VREF1和第三焊墊VREFP的上方。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增加第一 參考線VREF1的總面積,從而可以降低第一參考線VREF1的電阻。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和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中的任何一個發生缺陷,第一參考線VREF1和第三焊墊VREFP也可以透過另一個彼此連接。因此,由於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穩定地將初始電壓(或感測電壓)供應給子像素P1、P2和P3,因此可以提高面板良率。
另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在陽極電極120沉積之前測試驅動電晶體T的缺陷。
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僅利用與陽極電極120設置在同一層上的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連接。另外,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僅利用與陽極電極120設置在同一層上的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連接。
在這種情況下,檢測驅動電晶體T的缺陷的過程別無選擇,只能在陽極電極120沉積後進行。如果在驅動電晶體T中發生缺陷,則可以進行修復處理,以修復已發生缺陷的部分。此時,應去除沉積在已發生缺陷的層上的層,以進行修復處理。例如,如果缺陷發生在設置有陽極輔助電極115的層中,則應去除第二平坦層PLN2和陽極電極120以進行修復處理。此時,可能在對應區域中無法進行發光。
這樣,如果在陽極電極120形成後再進行修復處理,則由於設置在陽極輔助電極115上方的陽極電極120和第二平坦層PLN2,致使修復良率降低,增加了生產節拍時間(tact time)。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和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連接。另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即使沒有形成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5,也可以透過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180將第一共同電力線VSS1與第二焊墊VSSP連接。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藉由利用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和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第三焊墊VREFP連接。另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即使沒有形成第二參考連接電極195,也可以透過第一參考連接電極190將第一參考線VREF1與 第三焊墊VREFP連接。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在陽極電極120沉積之前測試驅動電晶體T的缺陷。也就是說,由於修復處理是在第二平坦層PLN2和陽極電極120沉積之前進行,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防止由於第二平坦層PLN2和陽極電極120而降低修復良率。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減少生產節拍時間(tact time)。
以下,將參照圖9至圖13對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和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圖9是圖2中之C區域的放大圖;圖10是沿圖9之V-V'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11是沿圖9之VI-V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圖12是沿圖9之VII-V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以及圖13是說明圖11的修改示例的剖面圖。
如圖9所示,顯示區域DA可以包括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以及第一透射區域TA1,設置在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之間。第一透射區TA1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通過的區域,而第一非透射區NTA1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未能透射的區域。
第一非透射區NTA1可以設置有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參考線、資料線、閘極線GL、以及像素P1、P2和P3。
閘極線GL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延伸,並可以交叉於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和資料線。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和資料線可以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此時,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和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交錯地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第一透射區域TA1可以設置在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與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之間。
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可以包括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以及第二透射區域TA2,設置在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之間。第二透射區域TA2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通過的區域,而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是大部分外部入射光未能透射的區域。
第二非透射區NTA2可以設置有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以及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
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從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沿第一方向 (X軸方向)延伸。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如圖9所示,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數量可以是兩條,但不限於此。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數量可以是三條或以上。
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設置為與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間隔開。此時,第二透射區域TA2可以設置在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與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之間。
設置在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與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之間的第二透射區域TA2可以具有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透射區域TA1基本相同的形狀。在這種情況下,形狀基本相同是指平面上的形狀具有相同的屬性。形狀的大小或比例可以相等或不同。
例如,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透射區域TA1可以為矩形,並可以為圓角,但不限於此。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透射區域TA2也可以為矩形,並也可以為圓角。
在設置有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和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的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2可以等於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
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和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中的每一條都可以設置在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因此,如圖9中所示,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和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具有與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的寬度W2相等的寬度W3,或者具有比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的寬度W2更窄的寬度W3。
因此,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寬度W3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相等,也比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更窄。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寬度不寬。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寬度W3可以形成為等於或窄於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寬度W1,從而可以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獲得寬闊的第二透射區域TA2。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形 成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從而可以增加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總面積。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由複數條金屬層形成,以增加其總面積。
詳細來說,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設置有複數個金屬層。例如,如圖10中所示,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DD2-1;以及第二金屬層VDD2-2,設置在第一金屬層VDD2-1上方。第一金屬層VDD2-1和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彼此部分地重疊,並可以通過第十五接觸孔CH15彼此連接。
此時,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一金屬層VDD2-1可以由低電阻的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一金屬層VDD2-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一金屬層VDD2-1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它們同時形成。
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由低電阻的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通過複數個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十五接觸孔CH15與第一金屬層VDD2-1連接。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中的每一條都設置有雙層,因此增加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總面積。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寬度W3形成為狹窄,從而也可以防止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電阻增加。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通過複數個第十五接觸孔CH15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一金屬層VDD2-1連接,因此第一金屬層VDD2-1和第二金屬層VDD2-2可以穩定地彼此連接。
每一個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從顯示區域DA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並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連接。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 以連接到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和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詳細地說,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從顯示區域DA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因此可以與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的一端連接。另外,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從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因此可以與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的一端連接。因此,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和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彼此電性連接。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形成在同一層上。詳細來說,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DDL-1;以及第二金屬層VDDL-2,位於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一金屬層VDDL-1可以從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一金屬層VDD2-1延伸,而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的第二金屬層VDDL-2可以從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的第二金屬層VDD2-2延伸。
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可以從顯示區域DA只延伸至第二金屬層VDDL-2。
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從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延伸。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NDA2中。如圖9中所示,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數量可以是兩條,但不限於此。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數量可以是三條或以上。
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設置為與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間隔開。此時,第二透射區域TA2可以設置在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1與另一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2之間。
設置在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與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之間的第二透射區域TA2的形狀基本上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透射區域TA1的形狀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形狀基本相同是指平面上的形狀具有相同的屬性。形狀的大小或比例可以彼此相等或不同。
例如,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透射區域TA1可以為矩形,並可以為圓角,但不限於此。在這種情況下,第二透射區域TA2也可以為矩形,並也可以為圓角。
在設置有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和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22的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4可以等於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
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和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中的每一條都可以設置在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因此,如圖9中所示,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和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中的每一條的寬度W5都可以等於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的寬度W4、或窄於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的寬度W4。
因此,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寬度W5可以等於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或窄於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的寬度W1。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寬度並不寬。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寬度W5可以形成為等於或窄於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寬度W1,從而可以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獲得寬闊的第二透射區域TA2。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形成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從而可以增加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總面積。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由複數條金屬層形成,以增加其總面積。
詳細來說,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設置有複數個金屬層。例如,如圖11中所示,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SS2-1;以及第二金屬層VSS2-2,設置在第一金屬層VSS2-1上方。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還可以包括設置在第二金屬層VSS2-2上方的第三金屬層VSS2-3。第一金屬層VSS2-1和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彼此部分地重疊,並可以通過第十六接觸孔CH16彼此連接。第三金屬層VSS2-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與第二金屬層VSS2-2重疊,並可以直接鄰接到第二金屬層VSS2-2上。
此時,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一金屬層VSS2-1可以由低電阻的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一金屬層VSS2-1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一金屬層VSS2-1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源極電極SE和汲極電極DE 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它們同時形成。
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由低電阻的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輔助電極115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由與陽極輔助電極115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輔助電極115同時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通過複數個穿過第一平坦層PLN1的第十六接觸孔CH16與第一金屬層VSS2-1連接。
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2-3可以由低電阻的不透明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三金屬層VSS2-3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陽極電極120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三金屬層VSS2-3可以由與陽極電極120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陽極電極120同時形成。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中的每一條都設置有複數個層,因此增加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總面積。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即使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寬度W5形成為狹窄,從而也可以防止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電阻增加。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通過複數個第十六接觸孔CH16與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一金屬層VSS2-1連接,因此第一金屬層VSS2-1和第二金屬層VSS2-2可以穩定地彼此連接。
同時,每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通過陰極接觸部分CCT與陰極電極140電性連接。陰極接觸部分CCT可以部分地去除堤部125,並部分地曝露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三金屬層VSS2-3的上表面。陰極接觸部分CCT可以沿第一方向(X軸方向)縱向地曝露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三金屬層VSS2-3的上表面。因此,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具有與陰極電極140接觸的寬廣接觸區域,從而穩定地連接到陰極電極140。
每一條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從顯示區域DA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並與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連接。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連接到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和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詳細地說,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從顯示區域DA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 伸,因此可以與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的一端連接。另外,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中的每一條都可以從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Y軸方向)延伸,因此與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的一端連接。因此,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1、另一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2和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彼此電性連接。
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與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形成在同一層上。詳細來說,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包括第一金屬層VSSL-1;以及第二金屬層VSSL-2,位於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的第一金屬層VSSL-1可以從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一金屬層VSS2-1延伸,而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的第二金屬層VSSL-2可以從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的第二金屬層VSSL-2延伸。
如圖9中所示,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設置在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與顯示區域DA之間。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在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重疊的區域中包括第一金屬層VSSL-1和第二金屬層VSSL-2的其中之一。
例如,如圖11中所示,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可以在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重疊的區域中只包括第一金屬層VSSL-1和第二金屬層VSSL-2。此時,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在與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重疊的區域中只包括第一金屬層VDD2-1和第二金屬層VDD2-2。
雖然圖11顯示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在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重疊的區域中包括第一金屬層VSSL-1和第二金屬層VSSL-2中的任一個,但本發明不限於圖11的示例。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3中所示,可以藉由利用設置在不同於第一金屬層VSSL-1和第二金屬層VSSL-2的層上方的第三金屬層VSSL-3,在與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重疊的區域中連接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的第三金屬層VSSL-3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設置在同一層上。第三金屬層VSSL-3可以由與驅動電晶體T的閘極電極GE相同的材料製成,並可以與閘極電極GE同時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的第三金屬層VSSL-3可以通過穿過第一層間絕緣層ILD1和第二層間絕緣層ILD2的複數個第十七接觸孔CH17連接到第一金屬層VSSL-1。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形成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並且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VSS2可以彼此間隔開,以形成第二透射區域TA2。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可以形成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並且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可以彼此間隔開以形成第二透射區域TA2。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在非顯示區域NDA2中也設置有與顯示區域DA一樣的第二透射區域TA2,因此可以提高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透光率。
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和顯示區域DA中具有類似的透光率。為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在單位面積內的第一透射區域TA1的面積和設置在單位面積內的第二透射區域TA2的面積可以設計為彼此相等。
詳細來說,在一個實施例中,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透射區域TA2的形狀可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第一透射區域TA1的形狀相同。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透射區域TA2的第一方向(X軸方向)的寬度W7可以等於第一透射區域TA1的第一方向(X軸方向)的寬度W6。因為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與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之間的間隔距離等於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與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之間的間隔距離。透射區域TA1和TA2在第一方向上(X軸方向)的寬度可以由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與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之間的間隔距離決定。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的寬度W2可以等於第一非透射區域NTA1的第二方向(Y軸方向)的寬度W1。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類似於顯示區域DA的透光率可以體現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
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還可以包括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的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的濾色片層170和黑色矩陣BM。
更詳細地說,形成在第二像素電力線VDD2、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2、第三像素電力線VDDL和第三共同電力線VSSL上方的濾色片CF1、CF2和CF3、以及形成在濾色片CF1、CF2和CF3之間的黑色矩陣BM可以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的第二非透射區域NTA2中。此時,濾色片CF1、CF2和CF3可以以與設置在顯示區域DA中的濾色片CF1、CF2和CF3的形狀相同的形狀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形成為圖案化。
如圖12所示,濾色片層170和黑色矩陣BM可以不設置在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的第二透射區域TA2中,以提高透光率。
因此,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的透光率與顯示區域DA中的透光率之間的差異可以被最小化。
同時,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可以僅設置在非顯示區域NDA的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和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每一條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可以形成為雙層結構,且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中的每一條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可以與複數個連接電極連接。因此,即使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僅設置在第一非顯示區域NDA1和第二非顯示區域NDA2中,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可以確保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中的每一條都有足夠的面積,並使電阻最小化。
在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中,由於像素電力線VDD、共同電力線VSS和參考線VREF沒有設置在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和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中,因此可以提高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和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中的透光率。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透明顯示面板110即使在第三非顯示區域NDA3和第四非顯示區域NDA4中也可以具有與顯示區域DA的透光率類似的透光率。
對於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和圖示的限制,在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以在本發明中進行各種替換、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請求項所界定,並且旨在從請求項的含義、範圍和均等概念衍生的所有變化或修改都 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上述各種實施例可以結合起來提供更進一步的實施例。本發明說明書中所參考的或本申請資料表中所列出的所有美國專利案、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美國專利申請案、外國專利案、外國專利申請案和非專利出版物均以引用的方式全部納入本文中。如有必要,可以對實施例的各個方面進行修改,以採用各種專利案、申請案和公開案的概念來提供更進一步的實施例。
根據上述詳細的描述,可以對實施例進行包含這些以及其它的改變。一般來說,在以下請求項中,所使用的詞語不應解釋為將請求項限制在說明書和請求項中所揭露的具體實施例中,而應解釋為包括所有可能的實施例以及這些請求項所享有的全部均等範圍。因此,請求項不受本發明限制。
110:透明顯示面板
205:閘極驅動器
DA:顯示區域
DP:第四焊墊
GL:閘極線
NDA:非顯示區域
NDA1:第一非顯示區域
NDA2:第二非顯示區域
NDA3:第三非顯示區域
NDA4:第四非顯示區域
PA:焊墊區域
PAD:焊墊
VDD:像素電力線
VDD1:第一像素電力線
VDD2:第二像素電力線
VDDL:像素電力線、第三像素電力線
VDDP:第一焊墊
VREF:參考線
VREF1:第一參考線
VSS:共同電力線
VSS1:第一共同電力線
VSS2:第二共同電力線
VSSL:共同電力線、第三共同電力線
VSSP:第二焊墊
VREFP:第三焊墊
A,B,C:區域

Claims (19)

  1.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設置有一顯示區域和一非顯示區域,其中複數個子像素設置在該顯示區域中,該非顯示區域與該顯示區域相鄰;以及
    複數條電力線,設置在該基板上方的該非顯示區域中,並在第一方向上平行延伸,
    其中,該顯示區域包含:複數個第一非透射區域,設置有該複數個子像素;以及一第一透射區域,設置在該些第一非透射區域之間,以及
    該非顯示區域包含:複數個第二非透射區域,設置有該複數條電力線;以及一第二透射區域,設置在該些第二非透射區域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射區域和該第二透射區域在該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寬度。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設置在一單位區域內的該第一透射區域的面積與設置在該單位區域內的該第二透射區域的面積相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條電力線中的每一條的寬度等於或窄於該第二非透射區域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濾色片,設置在該第二非透射區域中的該複數條電力線上方。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
    一陽極電極,設置在該基板上方的該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
    一發光層,設置在該陽極電極上方;以及
    一陰極電極,設置在該發光層上方,
    其中,該複數條電力線包含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提供第一電源給該陰極電極。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陰極接觸部分,將該陰極電極與該第一共同電力線電性連接,
    其中,該陰極接觸部分設置在該第二非透射區域中。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共同電力線包含一第一金屬層;以及一第二金屬層,設置在該第一金屬層上方,以及
    其中,該第二金屬層的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一金屬層重疊,並通過複數個接觸孔連接至該第一金屬層。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一驅動電晶體,設置在該顯示區域中的該陽極電極與該基板之間,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一源極電極和一汲極電極,其中,該第二共同電力線的該第一金屬層和該第二金屬層的其中之一在與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的同一層上由與該源極電極和該汲極電極相同的材料製成。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條電力線進一步包括複數條第一像素電力線,提供第二電源給該陽極電極,以及
    該透明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
    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從該顯示區域向第二方向延伸,並分別與該複數條第一像素電力線連接;以及
    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從該顯示區域向該第二方向延伸,並分別與該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連接,
    其中,該些第二像素電力線和該些第二共同電力線交替地設置在該顯示區域中,並且該第一透射區域設置在該第二像素電力線與該第二共同電力線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還包括:
    複數條閘極線,設置以與該顯示區域中的該複數條第二共同電力線和該複數條第二像素電力線交叉,
    其中,該複數個子像素包括:一第一子像素,設置以與該第二共同電力線和該閘極線彼此交叉處的一第一交叉區域重疊;一第三子像素,設置以與該第二像素電力線和該閘極線彼此交叉處的一第二交叉區域重疊;以及一第二子像素,設置在該第一子像素與該第三子像素之間。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非顯示區域包含:一第一非顯示區域,設置有複數個焊墊;以及一第二非顯示區域,藉由插入該顯示區域設置平行與該第一非顯示區域,並且該第二非透射區域和該第二透射區域設置在該第二非顯示區域中。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射區域和該第二透射區域具有相同的形狀。
  14. 一種透明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設置有一顯示區域、一第一非顯示區域和一第二非顯示區域,其中,複數個子像素設置在該顯示區域中,一焊墊設置在該第一非顯示區域上,該第二非顯示區域藉由插入該顯示區域設置平行於該第一非顯示區域;
    一陽極電極,設置在該基板上方的該複數個子像素的每一個中;
    一發光層,設置在該陽極電極上方;
    一陰極電極,設置在該發光層上方;以及
    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設置在該基板上方的該第二非顯示區域中,並與該陰極電極電性連接,
    其中,該第二非顯示區域包含:一第二非透射區域,設置有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以及一第二透射區域,設置在該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共同電力線的寬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二非透射區域的寬度。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條第一共同電力線在該第二非透射區域中分別平行延伸,以及該顯示區域包含設置有該複 數個子像素的第一非透射區域,並且一第一透射區域和該第二透射區域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寬度。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透射區域和該第二透射區域具有相同的形狀。
  18. 如請求項14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共同電力線,設置在該基板上的該第一非顯示區域中,並與該陰極電極電性連接;
    一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將該第二共同電力線與該焊墊電性連接;以及
    一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設置在與該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不同的層上,將該第二共同電力線與該焊墊電性連接,
    其中,該第一共同電力連接電極設置在該第二共同電力線與該基板之間,並且該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設置在該第二共同電力線上方。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透明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共同電力連接電極與該陽極電極設置在同一層上。
TW109144562A 2019-12-27 2020-12-16 透明顯示裝置 TWI768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76454 2019-12-27
KR1020190176454A KR20210083804A (ko) 2019-12-27 2019-12-27 투명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3138A true TW202133138A (zh) 2021-09-01
TWI768594B TWI768594B (zh) 2022-06-21

Family

ID=7385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562A TWI768594B (zh) 2019-12-27 2020-12-16 透明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800766B2 (zh)
EP (1) EP3843155A1 (zh)
KR (1) KR20210083804A (zh)
CN (1) CN113053955A (zh)
TW (1) TWI7685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53379A (ja) 2020-12-07 2023-12-21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核形成抑制被膜及び下地金属被膜を用いた導電性堆積層のパターニング
CN114882791A (zh) * 2021-02-05 2022-08-09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透明显示装置
JP2023019434A (ja) * 2021-07-29 2023-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5843193A (zh) * 2021-08-11 2023-03-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49390A (zh) * 2022-03-11 2022-06-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3217B2 (ja) 2002-05-24 2007-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345743B2 (ja) 2005-02-14 2009-10-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
KR101094292B1 (ko) * 2010-05-28 2011-12-1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50104660A (ko) * 2014-03-05 2015-09-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00273B1 (ko) * 2015-10-19 2023-02-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483229B1 (ko) * 2015-12-31 2022-12-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636147B1 (ko) * 2015-12-31 2024-02-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571020B1 (ko) 2016-11-10 2023-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와 그의 구동방법
KR20180077953A (ko) * 2016-12-29 2018-07-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장치
KR102492735B1 (ko) * 2017-09-12 2023-0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24429B1 (ko) * 2017-10-31 2023-04-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0803B1 (ko) * 2017-12-29 2019-09-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189605B2 (en) * 2018-02-28 2021-11-30 X Display Company Technology Limited Displays with transparent bezels
KR102551867B1 (ko) * 2018-05-29 2023-07-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00139300A (ko) * 2019-06-03 2020-12-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11430779B2 (en) * 2019-11-04 202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83804A (ko) 2021-07-07
CN113053955A (zh) 2021-06-29
US20210202680A1 (en) 2021-07-01
TWI768594B (zh) 2022-06-21
US11800766B2 (en) 2023-10-24
EP3843155A1 (en) 2021-06-30
US20240008334A1 (en) 2024-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8594B (zh) 透明顯示裝置
EP3843153B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TWI745200B (zh) 透明顯示裝置
TWI782373B (zh) 透明顯示裝置
US10580847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894392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11937460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KR20210083043A (ko) 투명 표시 장치
KR10264621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2020888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49139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165837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220208887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20891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392979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0095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