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8044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8044A
TW202128044A TW109145086A TW109145086A TW202128044A TW 202128044 A TW202128044 A TW 202128044A TW 109145086 A TW109145086 A TW 109145086A TW 109145086 A TW109145086 A TW 109145086A TW 202128044 A TW202128044 A TW 2021280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ayer
helmet
peripheral portion
outer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5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9433B (zh
Inventor
艾米 波默林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8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8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9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94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7/00Press-button or snap fasteners
    • A44B17/0064Details
    • A44B17/0076Socket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6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 A42B3/062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 A42B3/063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 A42B3/064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1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shock-absorbing mea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連接裝置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錨定點,其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一者;彈性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軸環繞該錨定點且連接至該錨定點;周邊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二軸環繞該彈性部分且連接至該彈性部分,並且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及附接構件,其位於與該錨定點相對的該連接器之表面上,用於將該連接器附接至未連接至該錨定點之該內層或該外層;其中該彈性部分經構形以在其中該連接器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之經連接狀態中沿該第一方向自該周邊部分突出,且變形以允許該錨定點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該周邊部分移動。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介於裝置之內零件與外零件之間的連接器。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可在兩個組件之間包含滑動界面之裝置,諸如頭盔。
已知頭盔用於各種活動中。此等活動包含戰鬥及工業用途,諸如用於士兵之保護性頭盔及例如施工人員、礦工或工業機械裝置之操作者所使用之安全帽或頭盔。頭盔亦常見於體育活動中。舉例而言,保護性頭盔可用於以下各項中:冰上曲棍球、自行車運動、摩托車運動、賽車、滑雪、滑板滑雪、滑冰、滑板運動、馬術活動、美式足球、棒球、橄欖球、英式足球、板球、長曲棍球、攀岩、高爾夫、軟彈氣槍、滾軸溜冰運動(roller derby)及彩彈遊戲。
頭盔可係固定大小或可調整的,以適合不同大小及形狀之頭部。在某些類型之頭盔中(例如,常見於冰上曲棍球頭盔中),可藉由移動頭盔之零件以改變頭盔之外尺寸及內尺寸而提供可調整性。此可藉由使頭盔具有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之兩個或更多個零件而達成。在其他情形中(例如,常見於自行車運動頭盔中),頭盔具備用於將頭盔固定至使用者之頭部之附接器件,且該附接器件可在尺寸上變化以適合使用者之頭部,同時頭盔之主體或殼體保持大小不變。在某些情形中,頭盔內之舒適襯墊可充當附接器件。附接器件亦可以複數個實體分開之零件(例如彼此不互連之複數個舒適墊)之形式提供。用於將頭盔安放在使用者之頭部上之此類附接器件可與額外搭接帶(諸如下顎帶)一起用來進一步將頭盔固定於適當位置中。此等調整機構之組合亦係可能的。
頭盔通常由外殼體及稱作襯裡之能量吸收層製成,外殼體通常係硬的且由塑膠或複合材料製成。在其他配置(諸如橄欖球爭球帽(rugby scrum cap))中,頭盔可不具有硬外殼體,且頭盔作為整體可係撓性的。現今,在任何情形中,保護性頭盔必須經設計以便滿足尤其與可在規定負載下在大腦之重心中發生之最大加速度相關之某些法律要求。通常,執行測試,其中使配備有頭盔之所謂的假頭顱經受朝向頭部之徑向打擊。此已導致現代頭盔在對著頭顱之徑向打擊之情形中具有良好能量吸收能力。在開發頭盔中亦已取得進展(例如,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其兩者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以藉由吸收或耗散旋轉能量及/或將其重導向為平移能量而非旋轉能量來減少自傾斜打擊(亦即,其組合切向及徑向分量兩者)傳輸之能量。
此類傾斜衝擊(在不存在保護之情況下)導致大腦之平移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兩者。角加速度致使大腦在頭顱內旋轉而對將大腦連接至頭顱且亦連接至大腦本身之身體元件造成損傷。
旋轉損傷之實例包含: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諸如腦震盪;及嚴重創傷性腦損傷(STBI),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因血管破裂導致之出血,以及可概括為神經纖維由於腦組織之高剪切變形而過度拉伸之彌漫性軸索損傷(DAI)。
取決於旋轉力之特性(諸如持續時間、振幅及增加率),可遭受腦震盪、SDH、DAI或此等損傷之組合。大體而言,SDH發生於持續時間短且振幅大之加速度之情形中,而DAI發生於時間較長且較廣泛之加速度負載之情形中。
在諸如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中所揭示之彼等之可減小因傾斜衝擊導致之傳輸至大腦之旋轉能量之頭盔中,頭盔之兩個零件可經構形以在傾斜衝擊之後相對於彼此滑動。可提供在將頭盔之零件連接在一起之同時准許該等零件在衝擊下相對於彼此移動之連接器。
為了提供此頭盔,提供可相對於彼此滑動以提供滑動界面之兩個組件可係合意的。能夠在不實質上增加製造成本及/或努力之情況下提供此滑動界面亦可係合意的。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裝置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錨定點,其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一者;彈性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軸環繞該錨定點且連接至該錨定點;周邊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二軸環繞該彈性部分且連接至該彈性部分,並且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及附接構件,其位於與該錨定點相對的該連接器之表面上,用於將該連接器附接至未連接至該錨定點之該內層或該外層;其中該彈性部分經構形以在其中該連接器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之經連接狀態中沿該第一方向自該周邊部分突出,且變形以允許該錨定點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該周邊部分移動。
視情況,該附接構件設置於該周邊部分之表面上。此可改良包含該連接器之連接配置之穩定性。
視情況,該附接構件係鉤環附接構件。此可簡化該連接器之安裝。
視情況,在未經變形狀態中,該彈性部分係實質上平坦的,且該經連接狀態係該彈性部分之經變形狀態。此特徵可提供較緊湊之連接器且主動地將裝置之組件拉動到一起以實現較緊湊之裝置。另一選擇係,在未經變形狀態中,該彈性部分沿該第一方向自該周邊部分突出。此特徵可提供相對容易安裝之連接器。
視情況,該彈性部分延伸跨越由周邊區域環繞的該連接器之中心區域。
視情況,該彈性部分實質上覆蓋整個該中心區域。此可防止可干擾該連接器之效能之不想要的材料(諸如灰塵)之進入。另一選擇係,該彈性部分包括其間具有間隙之多個區段。視情況,該多個區段相對於該第一軸沿徑向方向延伸。此可減少該連接器所需之材料量及/或允許較精細地控制該連接器之彈性。
視情況,該周邊部分形成閉環。視情況,該周邊部分係實質上環形的,且該第二軸穿過該周邊部分之中心。此等特徵改良該連接器之穩定性。
視情況,該錨定點與該第一軸對準。
視情況,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係重合的。
視情況,該彈性部分及該周邊部分具有圍繞該等重合之第一軸及第二軸之旋轉對稱性。此配置可確保該連接器均勻地起作用,而無論滑動移動之方向如何。
視情況,該周邊部分係由剛性材料形成。
視情況,該連接器進一步包括由剛性材料形成之插入件,該插入件經構形以插入至該周邊部分中以便防止該周邊部分變形。此可改良該連接器之穩定性。視情況,該周邊部分係由彈性材料形成。
視情況,該彈性部分與該周邊部分係整體地形成。此可提供較穩健之連接器及/或可減少所需之零件之數目。
視情況,該錨定點包括經構形以與該內層或該外層進行卡扣配合之卡扣配合連接器。此可提供相對簡單之連接機構以減少安裝時間,及/或提供相對穩健之連接機構。
視情況,該連接器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覆蓋由該周邊區域環繞的該連接器之中心區域以便防止不想要的材料進入該中心區域之帽。
視情況,該連接器進一步包括連接至該周邊部分且經構形以將該周邊部分錨定於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突出部。此可提供該連接器與裝置之間的較強連接。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裝置,其包括:內層;外層;滑動界面,其介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及根據第一態樣之連接器,其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以便回應於對該裝置之衝擊而允許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在該滑動界面處進行相對滑動。
視情況,周邊部分配置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此可改良該連接器之安裝之容易性,例如,允許在不需要顯著重新設計該裝置之情況下對該裝置進行改裝。
視情況,該內層或該外層包括與該連接器之附接構件互補之另一附接構件。
視情況,該裝置係頭盔。
視情況,該外層係硬殼體且該內層係能量吸收層。另一選擇係,該內層係硬殼體且該外層包括連接至該硬殼體之一或多個板。另一選擇係,該內層及該外層兩者皆係能量吸收層。另一選擇係,該外層係能量吸收層且該內層係界面層,該界面層經構形以與穿戴者之頭部介接。視情況,該界面層包括舒適襯墊。
圖中所繪示之頭盔中之各個層之厚度之比例已在圖式中為了清晰起見而放大且當然可根據需要及要求而調適。
圖1繪示用於提供對抗傾斜衝擊之保護之在WO 01/45526中論述之種類之第一頭盔1。此類型之頭盔可係上文所論述之頭盔類型中之任一者。
保護性頭盔1構造有外殼體2及配置於外殼體2內側之用於與穿戴者之頭部接觸之內殼體3。
滑動層4 (亦稱作滑動促進器或低摩擦層)配置於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其使得可在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位移。特定而言,如下文所論述,滑動層4或滑動促進器可經構形使得可在衝擊期間在兩個零件之間發生滑動。舉例而言,其可經構形以使得能夠在與對頭盔1之衝擊相關聯之力下滑動,預期頭盔1之穿戴者可承受該衝擊。在某些配置中,將滑動層4構形為使得摩擦係數介於0.001與0.3之間及/或在0.15以下可係合意的。
在圖1繪示中,互連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一或多個連接部件5可配置於頭盔1之邊緣部分中。在某些配置中,連接器可藉由吸收能量而抵消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相互位移。然而,此並非係必須的。此外,甚至在存在此特徵之情況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衝擊期間由內殼體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在其他配置中,連接部件5可根本不存在。
此外,此等連接部件5之位置可變化(舉例而言,定位為遠離邊緣部分,及穿過滑動層4連接外殼體2與內殼體3)。
較佳地,外殼體2係相對薄且堅固的,以便耐受各種類型之衝擊。外殼體2可係由聚合物材料(諸如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製成。有利地,該聚合物材料可係使用諸如玻璃纖維、Aramid、Twaron、碳纖維或Kevlar等材料經纖維增強的。
內殼體3係相當較厚的且充當能量吸收層。如此,其能夠阻尼或吸收對頭部之衝擊。有利地,其可由發泡材料(例如膨脹聚苯乙烯(EPS)、膨脹聚丙烯(EPP)、膨脹聚氨酯(EPU)、乙烯基腈發泡體)或形成例如蜂巢狀結構之其他材料或者應變率敏感型發泡體(諸如以商標名PoronTM 及D3OTM 銷售之發泡體)製成。該構造可以不同方式變化,其在下文以例如若干個不同材料層之形式出現。
內殼體3經設計以用於吸收衝擊之能量。頭盔1之其他元件將在有限程度上吸收彼能量(例如,硬外殼體2或設置於內殼體3內之所謂的「舒適襯墊」),但此並非其主要目的且其對能量吸收之貢獻與內殼體3之能量吸收相比係最小的。事實上,儘管某些其他元件(諸如舒適襯墊)可由「可壓縮」材料製成且如此被視為「能量吸收性的」,但在其他內容脈絡中,在頭盔領域中公認,在出於減小對頭盔之穿戴者之傷害之目的而在衝擊期間吸收有意義量之能量的意義上,可壓縮材料未必係「能量吸收性的」。
若干種不同材料及實施例可用作滑動層4或滑動促進器,例如油、鐵氟龍(Teflon)、微球體、空氣、橡膠、聚碳酸酯(PC)、織物材料(諸如毛氈)等。此層可粗略地具有0.1 mm至5 mm之厚度,但亦可使用其他厚度,此取決於所選擇之材料及所期望之效能。滑動層之數目及其定位亦可變化,且下文論述此之實例(參考圖3B)。
作為連接部件5,可使用例如以適合方式錨定於外殼體及內殼體中之可變形塑膠或金屬條帶。
圖2展示保護性頭盔1之功能原理,其中假設頭盔1及穿戴者之頭顱10係半圓柱形的,其中頭顱10安裝於縱向軸11上。在頭盔1經受傾斜衝擊K時,扭轉力及扭矩傳輸至頭顱10。衝擊力K導致對保護性頭盔1之切向力KT 及徑向力KR 兩者。在此特定內容脈絡中,僅關注頭盔旋轉切向力KT 及其效應。
如可看到,力K導致外殼體2相對於內殼體3之位移12,連接部件5被變形。利用此配置可獲得傳輸至頭顱10之扭轉力之顯著減小。典型減小可粗略地係25%,但在某些例項中高達90%之減小可係可能的。此係內殼體3與外殼體2之間的滑動運動減少轉成徑向加速度之能量之量的結果。
滑動運動亦可發生在保護性頭盔1之圓周方向上,儘管此未被繪示。此可係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圓周角旋轉(亦即,在衝擊期間,外殼體2可相對於內殼體3旋轉達一圓周角)之結果。
保護性頭盔1之其他配置亦係可能的。圖3中展示幾個可能變體。在圖3A中,內殼體3係由相對薄之外層3''及相對厚之內層3'構造而成。外層3''較佳地比內層3'硬,以幫助促進相對於外殼體2之滑動。在圖3B中,內殼體3係以與圖3A中相同之方式構造而成。然而,在此情形中,存在兩個滑動層4,其間存在中間殼體6。若如此期望,則兩個滑動層4可以不同方式體現且由不同材料製成。舉例而言,一種可能性係外滑動層中具有比內滑動層中低之摩擦。在圖3C中,外殼體2係以不同於先前之方式體現。在此情形中,較硬外層2''覆蓋較軟內層2'。舉例而言,內層2'可係與內殼體3相同之材料。
圖4繪示WO 2011/139224中論述之種類之第二頭盔1,其亦用於提供對抗斜向衝擊之保護。此類型之頭盔亦可係上文所論述之頭盔類型中之任一者。
在圖4中,頭盔1包括能量吸收層3,其類似於圖1之頭盔之內殼體3。能量吸收層3之外表面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相同之材料提供(亦即,可不存在額外的外殼體),或者該外表面可係等效於圖1中展示之頭盔之外殼體2之剛性殼體2 (參見圖5)。在彼情形中,剛性殼體2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材料製成。圖4之頭盔1具有複數個通氣口7,其等係選用的,延伸穿過能量吸收層3及外殼體2兩者,藉此允許空氣流穿過頭盔1。
界面層13 (亦稱作附接器件)經提供以與穿戴者之頭部介接(及/或將頭盔1附接至穿戴者之頭部)。如先前所論述,當能量吸收層3及剛性殼體2不能在大小上調整時此可係合意的,此乃因其允許藉由調整附接器件13之大小而容納不同大小之頭部。附接器件13可係由彈性或半彈性聚合物材料(諸如PC、ABS、PVC或PTFE)或天然纖維材料(諸如棉布)製成。舉例而言,紡織帽或網可形成附接器件13。
儘管附接器件13展示為包括具有自前側、後側、左側及右側延伸之另外帶條部分之頭箍部分,但附接器件13之特定構形可根據頭盔之構形而變化。在某些情形中,附接器件可係更類似於可能具有孔或間隙(例如,對應於通氣口7之位置)之連續(成形)薄片以允許空氣流穿過頭盔。
圖4亦繪示用於針對特定穿戴者調整附接器件13之頭箍之直徑之選用調整器件6。在其他配置中,該頭箍可係彈性頭箍,在彈性頭箍之情形中,可不包含調整器件6。
滑動促進器4設置成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滑動促進器4經調適以抵靠能量吸收層或抵靠經提供用於將頭盔附接至穿戴者之頭部之附接器件13而滑動。
滑動促進器4經提供以輔助能量吸收層3以如上文所論述之相同方式相對於附接器件13滑動。滑動促進器4可係具有低摩擦係數之材料,或可塗佈有此材料。
如此,在圖4頭盔中,滑動促進器4可面向附接器件13而設置於能量吸收層3之最內側上或與其整合。
然而,同樣可設想,出於在能量吸收層3與附接器件13之間提供可滑動性之相同目的,滑動促進器4可設置於附接器件13之外表面上或與其整合。亦即,在特定配置中,附接器件13自身可經調適以充當滑動促進器4且可包括低摩擦材料。
換言之,滑動促進器4係設置成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該滑動促進器亦可設置成自附接器件13徑向向外。
當附接器件13形成為帽或網(如上文所論述)時,滑動促進器4可提供為低摩擦材料片塊。
低摩擦材料可係蠟狀聚合物(諸如ΡTFΕ、ABS、PVC、PC、耐龍(Nylon)、PFA、EΕΡ、PE及UHMWPE)或可注入有潤滑劑之粉末材料。低摩擦材料可係織物材料。如所論述,可將此低摩擦材料施加至滑動促進器及能量吸收層中之一者或兩者。
附接器件13可藉助於固定部件5 (諸如圖4中之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及/或外殼體2。此等可經調適以藉由以彈性、半彈性或塑性方式變形來吸收能量。然而,此並非係必須的。此外,甚至在存在此特徵之情況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衝擊期間由能量吸收層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
根據圖4中展示之配置,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係具有第一部分8及第二部分9之懸置部件5a、5b、5c、5d,其中懸置部件5a、5b、5c、5d之第一部分8經調適以固定至附接器件13,且懸置部件5a、5b、5c、5d之第二部分9經調適以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
圖5展示當置於穿戴者之頭部上時與圖4中之頭盔類似之頭盔之配置。圖5之頭盔1包括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材料製成之硬外殼體2。與圖4相比,在圖5中,附接器件13藉助於兩個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固定部件5a、5b經調適以彈性地、半彈性地或塑性地吸收能量及力。
圖5中展示對頭盔形成旋轉力之前傾斜衝擊I。傾斜衝擊I致使能量吸收層3相對於附接器件13滑動。附接器件13藉助於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儘管為了清晰起見僅展示兩個此類固定部件,但實際上可存在諸多此類固定部件。固定部件5可藉由彈性地或半彈性地變形來吸收旋轉力。在其他配置中,變形可係塑性的,甚至導致固定部件5中之一或多者之切斷。在塑性變形之情形中,在衝擊之後至少將需要替換固定部件5。在某些情形中,可發生固定部件5中之塑性與彈性變形之組合,亦即,某些固定部件5破裂,從而塑性地吸收能量,同時其他固定部件彈性地變形及吸收力。
大體而言,在圖4及圖5之頭盔中,在衝擊期間,能量吸收層3藉由以與圖1頭盔之內殼體相同之方式壓縮而充當衝擊吸收體。若使用外殼體2,則其將幫助在能量吸收層3上擴散衝擊能量。滑動促進器4亦將允許附接器件與能量吸收層之間的滑動。此允許以受控方式耗散原本將作為旋轉能量傳輸至大腦之能量。該能量可藉由摩擦熱、能量吸收層變形或者固定部件之變形或位移來耗散。經減小之能量傳輸導致經減小旋轉加速度影響大腦,因此減小大腦在頭顱內之旋轉。包含MTBI及STBI (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血管破裂、腦震盪及DAI)之旋轉損傷之風險藉此減小。
下文闡述可用於頭盔內之連接器。應瞭解,此等連接器可用於各種內容脈絡中且並不限於在頭盔內使用。舉例而言,其等可用於提供衝擊保護之其他器件(諸如用於體育設備之身體護甲或襯墊)中。在頭盔之內容脈絡中,連接器可(特定而言)用於替代上文所論述之配置之先前已知之連接部件及/或固定部件。
在一配置中,連接器可與圖6中所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6中所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4及圖5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該頭盔具有相對硬之外殼體2以及能量吸收層3。頭部附接器件以頭盔襯裡15之形式提供。襯裡15可包含如上文所論述之舒適襯墊。大體而言,襯裡15及/或任何舒適襯墊與由能量吸收層3吸收之能量相比可能不吸收衝擊之顯著比例之能量。
襯裡15可係可移除的。此可使得能夠清洗襯裡及/或可使得能夠佈建經修改以適合特定穿戴者之襯裡。
在襯裡15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設置由相對硬之材料(亦即比能量吸收層3硬之材料)形成之內殼體14。內殼體14可模製至能量吸收層3且可由上文結合外殼體2之形成所論述之材料中之任一者製成。在替代配置中,內殼體14可由視情況塗佈有低摩擦材料之織物材料形成。
在圖6之配置中,低摩擦界面設置於內殼體14與襯裡15之間。此可藉由用於形成襯裡15之外表面之材料或用於形成內殼體14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之適當選擇而實施。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低摩擦塗層施加至內殼體14及襯裡15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潤滑劑施加至內殼體14及襯裡15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如所展示,襯裡15可藉由下文進一步詳細論述之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連接器20之位置之選擇及待使用之連接器20之數目可取決於頭盔之其餘部分之構形。
在諸如圖6中所展示之配置中,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內殼體14。另一選擇係或另外,連接器20中之一或多者可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之另一零件,諸如能量吸收層3及/或外殼體2。連接器20亦可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之兩個或更多個零件。
圖7繪示頭盔1之又一替代配置。如所展示,此配置之頭盔1包含舒適襯墊16之複數個獨立區段。舒適襯墊16之每一區段可藉由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之其餘部分。
舒適襯墊16之區段可具有設置於舒適襯墊16之區段與頭盔1之其餘部分之間的滑動界面。在此配置中,舒適襯墊16之區段可提供與圖6中所展示之配置之襯裡15之彼功能類似之功能。上文所論述之用於在襯裡與頭盔之間佈建滑動界面之選項亦適用於舒適襯墊之區段與頭盔之間的滑動界面。
亦應瞭解,圖7之配置(亦即,佈建在舒適襯墊16之區段與頭盔之其餘部分之間具備滑動界面的舒適襯墊16之複數個獨立安裝區段)可與任何形式之頭盔組合,包含諸如圖1至圖5中所繪示之亦具有設置於頭盔之另兩個零件之間的滑動界面之彼等頭盔。
圖8及圖9展示與圖6及圖7之彼等配置等效之配置,除了內殼體14係施加至襯裡15 (圖8中)或舒適襯墊16 (圖9中)。在圖9之情形中,與圖6至圖8之實質上全殼體配置相比,內殼體14可僅係部分殼體或殼體之複數個區段。事實上,在圖8及圖9兩者中,內殼體14亦可表徵為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上之相對硬之塗層。關於圖8及圖9,內殼體14由相對硬之材料(亦即比能量吸收層3硬之材料)形成。舉例而言,該材料可係ΡTFΕ、ABS、PVC、PC、耐龍、PFA、EΕΡ、PE及UHMWPE。可將該材料接合至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之外側以簡化製造製程。此接合可透過任何手段,諸如藉由黏合劑或者藉由高頻焊接或縫合。在替代配置中,內殼體14可由視情況塗佈有低摩擦材料之織物材料形成。
在圖8及圖9中,低摩擦界面設置於內殼體14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此可藉由用於形成能量吸收層3之外表面之材料或用於形成內殼體14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之適當選擇而實施。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低摩擦塗層施加至內殼體14及能量吸收層3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潤滑劑施加至內殼體14及能量吸收層3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在圖8及圖9中,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內殼體14。另一選擇係或另外,連接器20中之一或多者可連接至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之其餘部分之另一零件。
在另一配置中,連接器可與圖10中所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10中所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1、圖2、圖3A及圖3B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該頭盔具有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相對硬之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另一選擇係,連接器可連接至與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中之一者或兩者相關聯之提供低摩擦之一或多個中間滑動層。
在再一配置,連接器可與圖11中所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11中所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3B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該頭盔具有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相對硬之外殼體2及劃分成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之能量吸收層3。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之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另一選擇係,連接器可連接至與能量吸收層3之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中之一者或兩者相關聯之提供低摩擦之一或多個中間滑動層。
圖12繪示頭盔1之再一替代配置。在此配置中,一或多個外板17可安裝至至少具有能量吸收層3及自能量吸收層3向外形成之相對硬之層2之頭盔1。應理解,外板17之此配置可添加至根據上文所論述之配置中之任一者(亦即在頭盔1之層中之至少兩者之間具有滑動界面)之任何頭盔。
外板17可以至少在對外板17之衝擊下在相對硬之層2之外表面與和相對硬之層2之外表面接觸的外板17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之間提供低摩擦界面之方式安裝至相對硬之層2。在某些配置中,可在硬層2與板17之間設置中間低摩擦層。
另外,安裝外板17之方式可使得在對外板17之衝擊下,外板17可跨越相對硬之層2 (或中間低摩擦層)滑動。每一外板17可藉由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
在此配置中,在對頭盔1上之衝擊之情況下,可預期該衝擊將落在一個或有限數目個外板17上。因此,藉由將頭盔構形成使得一或多個外板17可相對於相對硬之層2及未受到衝擊之任何外板17移動,接收衝擊之表面(亦即一個或有限數目個外板17)可相對於頭盔1之其餘部分移動。在傾斜衝擊或切向衝擊之情形中,此可減少旋轉力向頭盔之其餘部分之轉移。繼而,此可減小施加在頭盔之穿戴者之大腦上之旋轉加速度及/或減少大腦損傷。
現在將闡述連接器20之可能配置。為了方便起見,將大體將連接器闡述為將界面層(例如,襯裡15或襯墊層16)連接至頭盔之能量吸收層,諸如圖8及圖9中所展示。然而,應瞭解,連接器20可用於將裝置之任兩個零件(例如,上文所闡述之層中之任一者)連接在一起。此外,在下文將連接器20闡述為具有連接至裝置之第一零件(例如,能量吸收層)之第一組件及連接至裝置之第二零件(例如,界面層)之第二組件之情況下,應瞭解,利用適合修改,此情況可顛倒。
圖13至圖1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例連接器20之不同視圖。如上文所解釋,連接器20適用於連接裝置(諸如頭盔)之內層與外層。
連接器20通常包括經構形以連接至頭盔之界面層之錨定點21。連接器20進一步包括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軸A環繞錨定點21且連接至錨定點21之彈性部分22。連接器20之周邊部分23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二軸B環繞彈性部分22且連接至彈性部分22。周邊部分23亦經構形以連接至頭盔之能量吸收層3及/或與能量吸收層3相關聯之中間低摩擦層4。連接器20進一步包括在與錨定點21相對的連接器之表面上用於將連接器20附接至能量吸收層3之附接構件24。彈性部分22經構形以變形以允許錨定點21沿垂直於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周邊部分23移動。
在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之實例中,錨定點21包括沿相互不同之方向延伸之兩個臂21a。如所展示,臂21a可相對於第一軸A垂直地延伸。臂21a可經構形以穿過錨定點21附接到的層中之孔插入,然後延伸以便防止連接器20與該層斷開連接。因此,臂21a可由彈性材料(例如,與彈性部分22相同之材料)形成。臂21a可具有經構形以使自該孔移除更困難之形狀。舉例而言,如所展示,該等臂可包括經構形以裝配於該孔內之在錨定點21之中心部分處之窄部分及進一步向外之比該孔寬之較寬部分。另外,該較寬部分可遠離該中心部分進一步漸縮,使得臂21a可更容易地裝配至該孔內。如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臂21a之最外部分可再次比漸縮部分之最窄部分寬,儘管在圖33中所展示的此實例連接器之變化形式中情形並非如此。臂21a可係實質上平坦的。此可減小穿戴者感覺到之來自臂21a之點壓力。
然而,替代配置係可能的,舉例而言,錨定點21可替代地藉由膠水、鉤環配置或磁體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
如圖16中所展示,錨定點21可形成於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之一部分內。另一選擇係,錨定點21可由連接至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或與該材料整合之相對剛性之材料形成。
應理解,術語錨定點通常係指經構形以將連接器20附接(或錨定)至頭盔1之零件之任何結構。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錨定點21與連接器20相比可係相對小的,以便實質上位於連接器20上之一點(例如,第一軸A上之一點)處。
周邊部分23主要經提供以用於將連接器20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然而,周邊部分23亦可為連接器20提供強度及穩定性。因此,與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相比,周邊部分可由相對剛性之材料形成。剛性材料可經構形以在對頭盔1之衝擊下保持其形狀,而彈性部分22在相同衝擊下變形。舉例而言,剛性材料可係ΡTFΕ、ABS、PVC、PC、耐龍、PFA、EΕΡ、PE、UHMWPE,及金屬。
如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周邊部分23可係實質上環形形狀的。周邊部分23因此界定由環形物環繞之中心區域。圖13至圖15中所展示之環形形狀係其中周邊部分23形成環繞中心區域之閉環之連接器20之實例。然而,其他實例可具有不同形狀,諸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或任何其他任意形狀。此外,在其他實例中,周邊部分23可並非係圍繞中心區域閉合的,同時仍環繞該中心區域。第二軸B可穿過中心區域之中心,例如,環形周邊區域23之中心。
如圖16中所展示,周邊部分23可係實質上平坦的。換言之,周邊部分23可具有與其長度及寬度相比相對小的厚度。長度及寬度方向可界定平面(在圖16中係水平的),其中厚度方向(在圖16中係垂直的)垂直於該平面。厚度方向對應於上文所界定之第一方向。
周邊部分23可具有實質上平坦外表面(亦即,背對錨定點21)。此表面可經構形以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該平坦表面可在垂直於第一方向之平面中。
附接構件24可設置於周邊部分23之表面上,如圖16中所展示。在此實例中,附接構件係設置於周邊部分23之表面上之鉤環材料(例如,Velcro™)。注意,鉤環材料可僅部分地覆蓋周邊部分23及/或可另外覆蓋由周邊部分23環繞之中心部分。
在其他實例中,可提供不同附接構件,諸如卡扣銷(snap pin)、磁體,或黏合劑。
在圖13至圖16之實例連接器20中,錨定點21及附接構件被設置成自連接器面朝外,亦即,沿相互相反之方向。因此,連接器20經構形以配置於頭盔之內層與外層之間的空間中。在此實例中,至少周邊部分23及彈性部分22經構形以配置於頭盔之內層與外層之間。
在圖13至圖15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第一軸A穿過錨定點21。在本實例中,第一軸A與第二軸B重合。換言之,兩個軸係相同的。然而,此並非係必須的。在本實例中,周邊部分23及彈性部分22具有圍繞重合之第一軸及第二軸之旋轉對稱性。
在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之實例中,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之一部分延伸於周邊部分23下面(亦即,在界面層之側上而非在能量吸收層之側上)且周邊部分23之一部分環繞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之彼部分。此幫助提供彈性部分22與周邊部分23之間的牢固連接。此外,可例如藉由將不同材料共模製在一起而使彈性部分22與周邊部分23整體地形成。
圖13至圖16展示在未連接至頭盔1時之連接器20,在此狀態中彈性部分22處於未經變形狀態中。圖17展示在連接至頭盔1之界面層15及能量吸收層3兩者時圖13至圖15之連接器20。在未連接至頭盔1及連接至頭盔1之兩種情況下,本實例之彈性部分22經構形以沿第一方向自周邊部分23突出。
如所展示,彈性部分22係實質上杯狀的。換言之,彈性部分22界定與由周邊部分23界定之中心區域重合之凹形區域。在此實例中,由彈性部分22界定之凹形區域完全由彈性部分22圍繞第一軸A環繞。換言之,彈性部分22係連續的,亦即,其中不具有間隙或孔。此外,彈性部分22經配置使得杯形狀自周邊部分側向錨定點側漸縮。
如圖17中所展示,彈性部分22定位於界面層15之外側上。換言之,彈性部分22配置於毗鄰於滑動界面(其介於界面層15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的界面層15之側上。穿孔15a設置於界面層15中,以允許連接器20經由臂21a連接至其。在某一實例中,該等臂可由黏貼物(例如,背面塗有黏合劑之紙或膜)覆蓋以便將該等臂固持於其被螺旋穿過之層上之適當位置中及/或使該等臂之邊緣光滑以在經配置以與頭部接觸之情況下減小對頭部之點壓力。
如圖17中所展示,周邊部分23定位於能量吸收層3之內側上。換言之,周邊部分23配置於毗鄰於滑動界面的能量吸收層3之側上。連接器20經由附接構件24連接至能量吸收層之面向內側表面。如圖17中所展示,周邊部分之面向外表面面對且鄰接能量吸收層之面向內表面。儘管未明確展示,但能量吸收層可具備與連接器20之附接構件24互補之附接構件(例如,對置鉤環材料、對置帶極性磁體、卡扣銷殼)。此外,儘管圖17繪示連接器20附接到的能量吸收層3之實質上平坦表面,但另一選擇係,連接器20 (亦即,周邊部分23)可位於能量吸收層3之表面之凹陷部分中。
在連接至頭盔1時,彈性部分22可處於未經變形或經變形狀態中。彈性部分22能夠變形/進一步變形以允許錨定點21沿垂直於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周邊部分23移動。
圖18展示在許多方面類似於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二實例連接器20。特定而言,第二實例連接器20之彈性部分22在未經變形狀態中(例如,在未連接至頭盔1時)沿第一方向自周邊部分23突出。然而,在本實例中,彈性部分22係以藉由間隙分離之多個區段之形式提供。具體而言,在此實例中,存在形成X形狀之四個區段。錨定點21位於X形狀之中心處,儘管此並非係必須的。更大體而言,彈性部分22之多個區段可相對於由彈性部分22環繞之第一軸A沿徑向方向延伸。此外,彈性部分22可具有圍繞第一軸A之旋轉對稱性。可提供任何數目個區段。
如同先前實例連接器20,當被連接時,本實例之彈性部分22經構形以沿第一方向自周邊部分23突出穿過外殼體2。彈性部分22因此在被連接時實質上保持處於其未經變形狀態中。然而,可發生某種變形。彈性部分22能夠變形(或進一步變形)以允許錨定點21沿垂直於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周邊部分23移動。
此外,本實例連接器20之錨定點21不同於先前實例連接器20之彼錨定點。特定而言,本實例連接器之錨定點包括用於插入卡扣銷之穿孔。界面層可包括對應卡扣銷殼。
圖19及圖20展示第三實例連接器20。此連接器20在許多方面類似於第二實例連接器20。因此,將闡述主要差異。
如圖19及圖20中所展示,第三實例之連接器20之周邊部分23包括實質上相對於第二軸B徑向地延伸之突出部。另外,連接器20包括經構形以插入至周邊部分23中之插入件26。插入件26係由剛性材料(例如,上文關於先前實例之周邊部分23所闡述之彼等材料)製成且經構形以防止周邊部分23變形及/或位移。因此,本實例之周邊部分23係由彈性材料(例如,形成連接器20之彈性部分22之彈性材料)形成。在此實例中,插入件26可經構形以插入至周邊部分23之突出部中。如所展示,插入件26可包括實質上在形狀上對應於由周邊部分23界定之中心區域之中心部分及自其伸出之突出部,該等突出部在形狀上實質上對應於周邊部分23之突出部。
圖21及圖22展示第四實例連接器20。與先前實例相比,在此實例中,當處於未經變形狀態中時,彈性部分22係實質上平坦的。換言之,彈性部分22不沿第一(厚度)方向自周邊部分23實質上突出。然而,當連接至頭盔之兩個層時,彈性部分22確實由於界面層15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的間隔而沿第一(厚度)方向自周邊部分23突出。在此情形中,先前平坦之連接器呈上文所闡述之杯狀連接器之形式。
如圖21及圖22中所展示,第四實例連接器之彈性部分22覆蓋整個中心區域。換言之,彈性部分22係實質上圓盤形的。在其中周邊部分並非環形之其他實例中,彈性部分22可通常形成為薄片。此外,儘管彈性部分22延伸於周邊部分23之頂部上方,在某些實例中,彈性部分亦可環繞周邊部分23。作為圓盤形狀,與周邊部分23之頂部之重疊係相對大的,因此將彈性部分22充分地固定至周邊部分23。
圖23及圖24展示具有錨定點21之替代配置之第五及第六實例連接器20。在此等實例中,錨定點21之穿孔係由相對硬之材料(例如,與周邊部分23相同之材料)形成。此材料可例如與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共模製。如圖23中所展示,錨定點21包括圓形穿孔。如圖24中所展示,錨定點21包括實質上圓形穿孔,其中另外(例如,四個)經切除部分自圓形部分徑向延伸(例如,以形成十字形形狀)。在兩個情形中,穿孔可經構形以與相關聯於其附接到的層(例如,能量吸收層3)之卡扣銷進行卡扣配合。
圖25及圖26展示第七實例連接器20。此連接器20在許多方面類似於第四實例連接器20。因此,將闡述主要差異。如圖25及圖26中所展示,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延伸於周邊部分下面而非頂部上方。此外,形成彈性部分22之材料在一個側上完全覆蓋周邊部分,而非僅部分地覆蓋周邊部分。此提供彈性部分22至周邊部分23之間的更牢固附接。
圖27及圖28展示第八實例連接器20。此連接器20在許多方面類似於先前實例連接器20。因此,將闡述主要差異。在本實例中,彈性部分22係以藉由間隙分離之多個區段之形式提供。具體而言,在此實例中,存在形成Y形狀之三個區段。錨定點21位於Y形狀之中心處,儘管此並非係必須的。更大體而言,彈性部分22之多個區段可相對於由彈性部分22環繞之第一軸A沿徑向方向延伸。此外,彈性部分22可具有圍繞第一軸A之旋轉對稱性。可提供任何數目個區段。因此,第九實例連接器之彈性部分22可具有四個區段而非三個。四個區段可形成X形狀,如圖29之第九實例連接器中所展示。
通常,上文所闡述之連接器20可經構形使得周邊部分實質上位於平行於其附接到的層之平面(亦即,實質上垂直於頭盔之徑向方向之平面)中。上文所闡述之第一及/或第二軸可經構形以實質上沿頭盔之徑向方向延伸。連接器20可准許實質上垂直於頭盔之徑向方向之層之間的相對移動。
上文闡述用於將周邊部分23附接至頭盔之各種配置。然而,另一選擇係,周邊部分23可係能量吸收層3之一部分或與能量吸收層3整體地形成。
某些實例頭盔(諸如圖1至圖11中所展示之彼等頭盔)經構形以覆蓋頭部之頂部部分,且上文所闡述之頭盔結構適當地位於頭盔中以覆蓋頭部之頂部部分。舉例而言,頭盔可經提供以實質上覆蓋穿戴者之前額、頭部之頂部、頭部之後部及/或鬢部。頭盔可實質上覆蓋穿戴者之頭蓋骨。
某些實例頭盔可經構形以替代頂部部分或除頂部部分之外亦覆蓋頭部之其他部分。舉例而言,諸如圖32中所展示之頭盔等頭盔可覆蓋穿戴者之臉頰及/或下顎。此類頭盔可經構形以實質上覆蓋穿戴者之下頜。圖32中所展示之類型之頭盔通常稱為全臉頭盔。如圖32中所展示,臉頰墊30可設置於頭盔1之任一側(亦即,左側及右側)上。臉頰墊30可配置於頭盔1之外殼體2內以保護穿戴者之面部之側面免受衝擊。
臉頰墊30可具有與上文所闡述之實例頭盔相同之分層式結構。舉例而言,臉頰墊30可包括如上文所闡述之一或多個能量吸收層及/或如上文所闡述之界面層。臉頰墊30可包括可如上文所闡述相對於彼此移動之內層及外層。
上文所闡述之連接器可將臉頰墊30連接至頭盔1之外殼體2之一部分以使得臉頰墊與外殼體之間能夠相對滑動,或者可連接臉頰墊30之內層與外層以使得內層與外層之間能夠滑動。
儘管以上實例係關於其中裝置係頭盔之情形,但裝置可係替代保護性服飾。舉例而言,裝置可包括用於身體之其他部分(諸如小腿、膝蓋、大腿、前臂、肘部、上臂、肩部、胸部及背部)之身體護甲100,如圖30及圖31中所展示。身體護甲之個別物項可經提供以保護個別身體部分(如圖30中所展示),或替代地可組合成包括多個裝甲區域101以保護多於一個身體部分之服飾(如圖31中所展示)。此身體護甲100可經穿戴以用於與上文所論述之頭盔所用相同之活動,包含用於戰鬥、體育及自行車運動。
身體護甲100可具有與上文所闡述之實例頭盔相同之分層式結構。舉例而言,如圖30中所展示,身體護甲100可包括:內層3;外層2;滑動界面,其介於內層3與外層2之間;及至少一個連接器20,其連接至內層及外層以便回應於對裝置100之衝擊而允許內層3與外層2之間在滑動界面處進行相對滑動。在所展示之實例中,外層係外殼體2且內層3係能量吸收層,此類似於圖10中所展示之頭盔配置。然而,其他配置當然係可能的,例如,類似於圖1至圖12中之另一者中所展示或上文所闡述之彼等之配置。上文所闡述之頭盔之額外特徵亦可提供於身體護甲中。在於上文所論述之頭盔之內容脈絡中使用「頭部」之情況下,在身體護甲之內容脈絡中受保護之不同身體部分類似地同樣適用。
應理解,可組合上文所闡述之實例中之每一者之特徵。舉例而言,以上實例中之任一者可經修改以包含關於該等實例中之任一其他實例所闡述之特徵。舉例而言,周邊部分23及/或彈性部分22之不同配置中之任一者可互換。此外,用於將周邊部分對準或錨定於外殼體2中之配置中之任一者可與所闡述之連接器20中之任一者一起使用及與其他配置組合地使用。仍然,任何類型之緊固構件可用於將以上連接器中之任一者之錨定點21連接至頭盔1。
1:第一頭盔/保護性頭盔/第二頭盔/頭盔 2:外殼體/硬外殼體/相對硬之外殼體/剛性殼體/相對硬之層/硬層/外層 2':較軟內層/內層 2'':較硬外層 3:內殼體/能量吸收層/內層 3':相對厚之內層/內層 3'':相對薄之外層/外層 3A:外零件 3B:內零件 4:滑動層/滑動促進器/中間低摩擦層 5:連接部件/固定部件 5a:固定部件/懸置部件 5b:固定部件/懸置部件 5c:固定部件/懸置部件 5d:固定部件/懸置部件 6:中間殼體/選用調整器件/調整器件 7:通氣口 8:第一部分 9:第二部分 10:頭顱 11:縱向軸 12:位移 13:界面層/附接器件 14:內殼體 15:頭盔襯裡/襯裡/界面層 15a:穿孔 16:舒適襯墊/襯墊層 17:外板/板 20:連接器/實例連接器/第一實例連接器/第二實例連接器/第三實例連接器/第四實例連接器/第五實例連接器/第六實例連接器/第七實例連接器/第八實例連接器 21:錨定點 21a:臂 22:彈性部分 23:周邊部分/環形周邊區域 24:附接構件 26:插入件 30:臉頰墊 100:身體護甲/裝置 101:裝甲區域 A:第一軸 B:第二軸 I:前傾斜衝擊/傾斜衝擊 K:傾斜衝擊/衝擊力/力 KR :徑向力 KT :頭盔旋轉切向力/切向力
下文參考附圖詳細地闡述本發明,附圖中: 圖1繪示穿過用於提供對抗傾斜衝擊之保護之頭盔之剖面; 圖2係展示圖1之頭盔之功能原理之圖式; 圖3A、圖3B及圖3C展示圖1之頭盔之結構之變化形式; 圖4及圖5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6至圖9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外配置; 圖10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1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2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3展示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14展示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15展示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三視圖; 圖16展示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四視圖; 圖17展示包含第一實例連接器之連接配置; 圖18展示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19展示第三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20展示第三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21展示第四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22展示第四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23展示第五實例連接器; 圖24展示第六實例連接器; 圖25展示第七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26展示第七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27展示第八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28展示第八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29展示第九實例連接器; 圖30展示身體護甲之第一實例; 圖31展示身體護甲之第二實例; 圖32展示頭盔之又一實例; 圖33展示圖13至圖16之連接器之變化形式。
20:連接器/實例連接器/第一實例連接器
21:錨定點
21a:臂
22:彈性部分
23:周邊部分/環形周邊區域
A:第一軸
B:第二軸

Claims (33)

  1. 一種用於連接裝置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 錨定點,其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一者; 彈性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軸環繞該錨定點且連接至該錨定點; 周邊部分,其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圍繞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二軸環繞該彈性部分且連接至該彈性部分,並且經構形以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及 附接構件,其位於與該錨定點相對的該連接器之表面上,用於將該連接器附接至未連接至該錨定點之該內層或該外層, 其中該彈性部分經構形以在其中該連接器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之經連接狀態中沿該第一方向自該周邊部分突出,且變形以允許該錨定點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方向相對於該周邊部分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連接器,其中該錨定點包括沿相互不同之方向延伸之兩個臂,該等臂經構形以穿過該錨定點附接到的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孔插入且延伸以便防止該連接器與該內層或該外層斷開連接。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其中該錨定點係由彈性材料形成。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周邊部分係由剛性材料形成。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附接構件設置於該周邊部分之表面上。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附接構件係鉤環附接構件。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在未經變形狀態中,該彈性部分係實質上平坦的,且該經連接狀態係該彈性部分之經變形狀態。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在未經變形狀態中,該彈性部分沿該第一方向自該周邊部分突出。
  9. 如請求項7或8之連接器,其中該彈性部分延伸跨越由周邊區域環繞的該連接器之中心區域。
  10. 如請求項9之連接器,其中該彈性部分實質上覆蓋整個該中心區域。
  11. 如請求項9之連接器,其中該彈性部分包括其間具有間隙之多個區段。
  12. 如請求項11之連接器,其中該多個區段相對於該第一軸沿徑向方向延伸。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周邊部分形成閉環。
  14. 如請求項13之連接器,其中該周邊部分係實質上環形的,且該第二軸穿過該周邊部分之中心。
  15. 如請求項14之連接器,其中該錨定點與該第一軸對準。
  1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係重合的。
  17. 如請求項16之連接器,其中該彈性部分及該周邊部分具有圍繞該等重合之第一軸及第二軸之旋轉對稱性。
  1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由剛性材料形成之插入件,該插入件經構形以插入至該周邊部分中以便防止該周邊部分變形。
  19. 如請求項18之連接器,其中該周邊部分係由彈性材料形成。
  2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彈性部分與該周邊部分係整體地形成。
  2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錨定點包括經構形以與該內層或該外層進行卡扣配合之卡扣配合連接器。
  2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經構形以覆蓋由該周邊區域環繞的該連接器之中心區域以便防止不想要的材料進入該中心區域之帽。
  2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進一步包括連接至該周邊部分且經構形以將該周邊部分錨定於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突出部。
  24. 一種裝置,其包括: 內層; 外層; 滑動界面,其介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及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連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以便回應於對該裝置之衝擊而允許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在該滑動界面處進行相對滑動。
  25. 如請求項24之裝置,其中周邊部分配置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
  26. 如請求項24或25之裝置,其中該內層或該外層包括與該連接器之附接構件互補之另一附接構件。
  27. 如請求項24至26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係頭盔。
  28. 如請求項24至26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裝置係身體護甲。
  29. 如請求項27或28之裝置,其中該外層係硬殼體且該內層係能量吸收層。
  30. 如請求項27或28之裝置,其中該內層係硬殼體且該外層包括連接至該硬殼體之一或多個板。
  31. 如請求項27或28之裝置,其中該內層及該外層兩者皆係能量吸收層。
  32. 如請求項27或28之裝置,其中該外層係能量吸收層且該內層係界面層,該界面層經構形以在頭盔之情形中與穿戴者之頭部介接或在身體護甲之情形中與其他身體部分介接。
  33. 如請求項31之裝置,其中該界面層包括舒適襯墊。
TW109145086A 2019-12-18 2020-12-18 連接器及包含彼之保護性裝置 TWI7794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1918754.1A GB201918754D0 (en) 2019-12-18 2019-12-18 Connector
GB1918754.1 2019-1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8044A true TW202128044A (zh) 2021-08-01
TWI779433B TWI779433B (zh) 2022-10-01

Family

ID=69186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5086A TWI779433B (zh) 2019-12-18 2020-12-18 連接器及包含彼之保護性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3020A1 (zh)
EP (1) EP4076075A1 (zh)
CN (1) CN115151153A (zh)
CA (1) CA3164983A1 (zh)
GB (1) GB201918754D0 (zh)
TW (1) TWI779433B (zh)
WO (1) WO20211223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21202111B2 (en) * 2020-04-30 2022-08-04 Draeger Safety Ag & Co. Kgaa Safety helmet with a resiliently attached shock-absorbing shell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6548B1 (en) 1999-12-21 2004-07-21 Neuroprevention Scandinavia AB Protective helmet
EP2114180B1 (en) * 2007-02-20 2013-11-13 Mips AB Apparatus for a protective helmet
SE534868C2 (sv) 2010-05-07 2012-01-24 Mips Ab Hjälm med glidningsfrämjare anordnad vid ett energiabsorberande lager
GB201409041D0 (en) * 2014-05-21 2014-07-02 Leatt Corp Helmet
GB201603566D0 (en) * 2016-03-01 2016-04-13 Mips Ab Helmet
US10455883B2 (en) * 2016-07-01 2019-10-29 B & B Technologies L.P. Shock absorbing helmet liner
GB201621272D0 (en) * 2016-12-14 2017-01-25 Mips Ab Helmet
WO2018148753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onstant force impact protection device
CA3058266C (en) * 2017-03-29 2020-07-14 Mips Ab Helmet
EP3391765B1 (en) * 2017-04-18 2020-03-25 Ku, Cheng-Huei Safety helmet with rotary impact buffering function
BE1025854B1 (fr) * 2018-05-09 2019-07-23 Forhed Sprl Casque de protection comportant un système mécanique de réglage de taillant
US20220071332A1 (en) * 2018-12-21 2022-03-10 Mips Ab Connector for helmet and helmet including such a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76075A1 (en) 2022-10-26
CA3164983A1 (en) 2021-06-24
TWI779433B (zh) 2022-10-01
US20230023020A1 (en) 2023-01-26
CN115151153A (zh) 2022-10-04
GB201918754D0 (en) 2020-01-29
WO2021122388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137B (zh) 頭盔、頭盔襯墊、頭盔舒適墊及接頭
TWI743362B (zh) 頭盔
TW201840280A (zh) 頭盔
TWI747112B (zh) 連接器及設備
JP7457065B2 (ja) コネクター
TWI718751B (zh) 連接器、用於一頭盔之襯層、頭盔及組裝一連接器之方法
TWI720370B (zh) 連接器
TW202019309A (zh) 安全帽
TWI725601B (zh) 臉頰襯墊及頭盔
CN115811949A (zh) 连接器
TWI779433B (zh) 連接器及包含彼之保護性裝置
TW202202056A (zh) 連接器
RU2801660C1 (ru) Шле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