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2056A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2056A
TW202202056A TW110105399A TW110105399A TW202202056A TW 202202056 A TW202202056 A TW 202202056A TW 110105399 A TW110105399 A TW 110105399A TW 110105399 A TW110105399 A TW 110105399A TW 202202056 A TW202202056 A TW 2022020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inner layer
outer layer
lay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5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0001B (zh
Inventor
賈克伯 維克納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2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2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0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6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 A42B3/062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 A42B3/063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 A42B3/064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3/00Hook or eye fasteners
    • A44B13/0029Hook or eye faste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way of fastening to the support
    • A44B13/0035Hook or eye faste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way of fastening to the support using pro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4/00Buckles, buttons, clasps, etc.
    • Y10T24/44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 Y10T24/44017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specific mounting means for attaching to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 Y10T24/44026Clasp, clip, support-clamp, or required component thereof with specific mounting means for attaching to rigid or semirigid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for cooperating with aperture in supporting structure or structure-to-be-secured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根據本發明之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且其中該第一凸緣部分係實質上圓頂形的。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發明係關於設備之內部分與外部分之間的連接器。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可在兩個組件之間包含滑動界面之設備,諸如頭盔。
已知頭盔用於各種活動中。此等活動包含戰鬥及工業用途,舉例而言,諸如用於士兵之保護性頭盔,及由建築者、礦工或工業機械之操作者使用之安全帽或頭盔。
頭盔亦常見於體育活動中。舉例而言,保護性頭盔可用於以下各項中:冰上曲棍球、自行車運動、摩托車運動、賽車、滑雪、滑板滑雪、滑冰、滑板運動、馬術活動、美式足球、棒球、橄欖球、足球、板球、長曲棍球、攀岩、高爾夫、軟彈氣槍、輪滑德比(roller derby)及彩彈遊戲。
頭盔可係固定大小的或可調整的,以適合頭部之不同大小及形狀。在某些類型之頭盔中(例如,通常在冰上曲棍球頭盔中),可藉由移動頭盔之零件來改變頭盔之外尺寸及內尺寸而提供可調整性。此可藉由使頭盔具有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之兩個或更多個零件而達成。在其他情形中(例如,通常在自行車運動頭盔中),頭盔具備用於將頭盔固定至使用者之頭部之附接裝置,且該附接裝置可在尺寸上變化以適合使用者之頭部,而頭盔之主體或殼體保持大小不變。在某些情形中,頭盔內之舒適襯墊可充當附接裝置。附接裝置亦可以複數個實體分離零件(舉例而言,彼此不互連之複數個舒適襯墊)之形式提供。用於將頭盔安放在使用者之頭部上之此等附接裝置可與額外條帶裝置(諸如下顎條帶)一起使用,以進一步將頭盔緊固於適當位置中。此等調整機構之組合亦係可能的。
頭盔通常由外殼體及能量吸收層製成,該外殼體通常係硬的且由塑膠或複合材料製成,該能量吸收層被稱為襯裡。在諸如橄欖球爭球帽(rugby scrum cap)之其他配置中,頭盔可不具有硬外殼體,且該頭盔整體上可係撓性的。在任一情形中,現今,必須設計保護性頭盔以便滿足尤其涉及在規定負載下大腦之重心中可能發生之最大加速度之特定法律要求。通常,執行測試,其中使配備有頭盔之所謂的仿真頭顱經受朝向頭部之徑向打擊。此已導致現代頭盔在對頭顱之徑向打擊之情形中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亦已在開發用以減少自斜向打擊(亦即,其組合切向及徑向分量兩者)傳輸之能量(藉由吸收或耗散旋轉能量及/或將其重新定向為平移能量而非旋轉能量)之頭盔方面取得進展(例如,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此兩者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此等斜向衝擊(在缺乏保護之情形下)導致大腦之平移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兩者。角加速度導致大腦在頭顱內旋轉,此對將大腦連接至頭顱之身體元件且亦對大腦自身造成損傷。
旋轉損傷之實例包含: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諸如腦震盪;及嚴重創傷性腦損傷(STBI),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由於血管破裂引起之出血,及彌漫性軸索損傷(DAI),其可歸納為神經纖維由於腦組織中之高剪切變形而過度拉伸。
取決於旋轉力之特性(諸如持續時間、振幅及增加速率),可能遭受腦震盪、SDH、DAI或此等損傷之組合。一般而言,SDH發生於短持續時間及大振幅之加速度之情形中,而DAI發生於較長及較寬泛之加速度負載之情形中。
在可減少由斜向衝擊導致之傳輸至大腦之旋轉能量之頭盔(諸如在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中揭示之彼等頭盔)中,頭盔之兩個零件可經構形以在斜向衝擊之後相對於彼此滑動。可提供在將頭盔之零件連接在一起之同時准許該等零件在衝擊下相對於彼此移動之連接器。
為了提供此頭盔,可期望提供可相對於彼此滑動之兩個組件,從而提供滑動界面。亦可期望能夠在不實質上增加製造成本及/或努力之情形下提供此滑動界面。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且其中該第一凸緣部分係實質上圓頂形的。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第一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單獨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經構形以直接連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該第二區段經構形以將該連接器之其餘部分連接至該第一區段,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一區段包括:該第一凸緣部分,其位於該第一區段之周邊部分處;凹入部分,其在該周邊部分內位於該第一區段之中心區域處;通孔,其穿過該凹入部分;且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二區段包括:另一凸緣部分,其經構形以位於該第一區段之該凹入部分內;及頸部部分,其經構形以穿過該第一區段之該通孔,該頸部部分連接至該連接器之該其餘部分。
視情況,該第一區段之該第一凸緣部分與該第二區段之該凸緣部分在位於其中時一起形成實質上扁平連續表面。
根據本發明之第三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該第二附接零件包括:第一部分,其中具有通孔;及第二部分,其穿過該通孔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另一者;其中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經構形使得可將該第一部分螺旋穿過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且該第一附接零件經構形使得不可將該第一附接零件螺旋穿過該孔。
視情況,該第二部分可自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中之該通孔移除,且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部分在位於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中之該通孔內時不可螺旋穿過該孔。
視情況,該第二部分係緊固構件且包括卡扣銷。
視情況,該第一部分包括自其凸出之伸長尾部。
根據本發明之第四態樣,提供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及彈性部件,其連接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其中:該彈性部件經構形以配置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且當該連接器附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時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內層及該外層之平面之方向上延伸;且當該連接器附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時,該彈性部件在處於中立狀態中時在垂直於該內層及該外層之平面之方向上偏置,使得當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時,該第二附接零件按壓在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上。
視情況,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第一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且其中該第一凸緣部分係實質上圓頂形的。
視情況,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單獨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經構形以直接連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該第二區段經構形以將該連接器之其餘部分連接至該第一區段,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一區段包括:第一凸緣部分,其位於該第一區段之周邊部分處,由間隙分離,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凹入部分,其在該周邊部分內位於該第一區段之中心區域處;通孔,其穿過該凹入部分;且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二區段包括:凸緣部分,其經構形以位於該第一區段之該凹入部分內;及頸部部分,其經構形以穿過該第一區段之該通孔,該頸部部分連接至該連接器之該其餘部分。
視情況,該第二附接零件包括:第一部分,其中具有通孔;及第二部分,其穿過該通孔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另一者;其中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伸長部分經構形使得該伸長部分可螺旋穿過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且該第一附接零件經構形使得不可將該第一附接零件螺旋穿過該孔。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一種設備,該設備包括:內層及外層,其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移動;及如前述態樣中之任一者之至少一個連接器,該至少一個連接器連接該內層與該外層。
視情況,該內層與該外層經構形以在滑動界面處相對於彼此移動。
視情況,該設備係一件保護性帽子。
視情況,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
視情況,該內層係經構形以與佩戴者之頭部介接之界面層。
根據本發明之第六態樣,提供一種裝配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之設備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將第二附接零件螺旋穿過內層或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直至第一附接零件毗鄰該孔;在該孔處,經由第一凸緣部分將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及將該第二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
為了清晰起見,已在圖式中放大圖中所繪示之頭盔中之各層之厚度比例,且當然可根據需要及要求對其等進行調適。
圖1繪示WO 01/45526中論述之種類之第一頭盔1,其意欲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此類型之頭盔可係上文論述之頭盔之類型中之任一者。
保護性頭盔1構造有外殼體2及配置於外殼體2內部之內殼體3,該內殼體意欲與佩戴者之頭部接觸。
配置於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係滑動層4 (亦稱為滑動促進器或低摩擦層),該滑動層可達成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位移。特定而言,如下文所論述,滑動層4或滑動促進器可經構形使得在衝擊期間可在兩個零件之間發生滑動。舉例而言,其可經構形以在與頭盔1上之衝擊相關聯之力下達成滑動,預期該衝擊對頭盔1之佩戴者並非係致命的。在某些配置中,可期望將滑動層4構形為使得摩擦係數係介於0.001與0.3之間及/或低於0.15。
在圖1繪示中,配置於頭盔1之邊緣部分中的可係一或多個連接部件5,其互連外殼體2與內殼體3。在某些配置中,連接器可藉由吸收能量而抵消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相互位移。然而,此並非係必需的。此外,即使在此特徵存在之情形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衝擊期間由內殼體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在其他配置中,連接部件5可係根本不存在的。
此外,此等連接部件5之位置可變化(舉例而言,遠離邊緣部分而定位,且透過滑動層4連接外殼體2與內殼體3)。
外殼體2較佳地係相對薄且堅固的,以便耐受各種類型之衝擊。外殼體2可由聚合物材料(舉例而言,諸如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製成。有利地,該聚合物材料可係使用諸如玻璃纖維、芳綸、Twaron、碳纖維或Kevlar等材料經纖維增強的。
內殼體3係顯著較厚的且充當能量吸收層。如此,其能夠消減或吸收對頭部之衝擊。其可有利地由以下各項製成:發泡體材料,如膨脹聚苯乙烯(EPS)、膨脹聚丙烯(EPP)、膨脹聚氨酯(EPU)、乙烯基腈發泡體;或舉例而言形成蜂巢狀結構之其他材料;或諸如以商標名PoronTM 及D3OTM 營銷之應變率敏感發泡體。該構造可以不同方式變化,該等不同方式在下文中與(舉例而言)若干層不同材料一起出現。
內殼體3經設計用於吸收衝擊之能量。頭盔1之其他元件(例如,硬外殼體2或設置於內殼體3內之所謂的「舒適襯墊」)將在有限程度上吸收彼能量,但此並非其等之主要目的,且其等對能量吸收之貢獻與內殼體3之能量吸收相比係最小的。事實上,儘管某些其他元件(諸如舒適襯墊)可由「可壓縮」材料製成,且如此在其他內容脈絡中被視為「吸收能量的」,但在頭盔之領域中公認的係,在出於減小對頭盔之佩戴者之傷害之目的而在衝擊期間吸收一有意義量之能量之意義上,可壓縮材料未必係「吸收能量的」。
若干種不同材料及實施例可用作滑動層4或滑動促進器,舉例而言,油、鐵氟龍(Teflon)、微球體、空氣、橡膠、聚碳酸酯(PC)、諸如毛氈之織物材料等。此層可具有大致0.1 mm至5 mm之厚度,但亦可使用其他厚度,此取決於所選擇材料及所期望效能。滑動層之數目及其等之定位亦可變化,且此之實例在下文中論述(參考圖3B)。
作為連接部件5,可使用(舉例而言)可變形塑膠或金屬條帶,其以適合方式錨定於外殼體及內殼體中。
圖2展示保護性頭盔1之工作原理,其中假定頭盔1及佩戴者之頭顱10係半圓柱形的,其中頭顱10安放於縱向軸11上。當頭盔1經受斜向衝擊K時,扭轉力及扭矩傳輸至頭顱10。衝擊力K引起對保護性頭盔1之切向力KT 及徑向力KR 兩者。在此特定內容脈絡中,僅頭盔旋轉切向力KT 及其效應係所關注的。
如可見,力K引起外殼體2相對於內殼體3之位移12,連接部件5變形。使用此配置可獲得傳輸至頭顱10之扭轉力之顯著減小。典型減小可大致係25%,但在某些例項中高達90%之減小可係可能的。此係內殼體3與外殼體2之間的滑動運動減小轉成徑向加速度之能量之量之結果。
滑動運動亦可發生在保護性頭盔1之圓周方向上,儘管此未被繪示。此可係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圓周角旋轉(亦即,在衝擊期間,外殼體2可相對於內殼體3旋轉達圓周角)之結果。
保護性頭盔1之其他配置亦係可能的。圖3中展示數個可能的變體。在圖3A中,內殼體3由相對薄外層3''及相對厚內層3'構造而成。外層3''較佳地比內層3'硬,以幫助促進相對於外殼體2之滑動。在圖3B中,內殼體3以與圖3A中相同之方式構造而成。然而,在此情形中,存在兩個滑動層4,其間存在中間殼體6。若如此期望,則兩個滑動層4可以不同方式體現且由不同材料製成。舉例而言,一種可能性係使外滑動層中具有比內滑動層中低之摩擦。在圖3C中,外殼體2以與先前不同之方式體現。在此情形中,較硬外層2''覆蓋較軟內層2'。舉例而言,內層2'可係與內殼體3相同之材料。
圖4繪示WO 2011/139224中論述之種類之第二頭盔1,其亦意欲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此類型之頭盔亦可係上文所論述之頭盔之類型中之任一者。
在圖4中,頭盔1包括類似於圖1之頭盔之內殼體3之能量吸收層3。能量吸收層3之外表面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相同之材料提供(亦即,可不存在額外外殼體),或該外表面可係等效於圖1中展示之頭盔之外殼體2之剛性殼體2 (參見圖5)。在彼情形中,剛性殼體2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材料製成。圖4之頭盔1具有係選用之複數個通氣孔7,其等延伸穿過能量吸收層3及外殼體2兩者,藉此允許空氣流穿過頭盔1。
界面層13 (亦稱為附接裝置)經提供以與佩戴者之頭部介接(及/或將頭盔1附接至佩戴者之頭部)。如先前所論述,此在能量吸收層3及剛性殼體2不能在大小上調整時可係合意的,此乃因其允許藉由調整附接裝置13之大小而容納不同大小之頭部。附接裝置13可由彈性或半彈性聚合物材料(諸如PC、ABS、PVC或PTFE)或諸如棉布之天然纖維材料製成。舉例而言,紡織帽或網可形成附接裝置13。
儘管附接裝置13展示為包括具有自前側、後側、左側及右側延伸之其他條帶部分之頭帶部分,但附接裝置13之特定構形可根據頭盔之構形而變化。在某些情形中,附接裝置可係更類似於可能具有孔或間隙(例如,對應於通氣孔7之位置)以允許空氣流穿過頭盔之連續(成型)薄片。
圖4亦繪示用於針對特定佩戴者調整附接裝置13之頭帶之直徑之選用調整裝置6。在其他配置中,該頭帶可係彈性頭帶,在此情形中,可不包含調整裝置6。
滑動促進器4設置成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滑動促進器4經調適以抵靠能量吸收層或抵靠經提供用於將頭盔附接至佩戴者之頭部之附接裝置13而滑動。
滑動促進器4經提供以輔助能量吸收層3以與上文論述之相同之方式相對於附接裝置13滑動。滑動促進器4可係具有低摩擦係數之材料,或可塗佈有此材料。
如此,在圖4頭盔中,滑動促進器4可面向附接裝置13而設置於能量吸收層3之最內側上或與其整合。
然而,同樣可設想,出於在能量吸收層3與附接裝置13之間提供可滑動性之相同目的,滑動促進器4可設置於附接裝置13之外表面上或與其整合。亦即,在特定配置中,附接裝置13自身可經調適以充當滑動促進器4且可包括低摩擦材料。
換言之,滑動促進器4設置成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滑動促進器亦可設置成自附接裝置13徑向向外。
當附接裝置13形成為帽或網時(如上文所論述)時,滑動促進器4可提供為低摩擦材料貼片。
低摩擦材料可係蠟狀聚合物(諸如PTFE、ABS、PVC、PC、耐龍(Nylon)、PFA、EEP、PE及UHMWPE)或可注入有潤滑劑之粉末材料。低摩擦材料可係織物材料。如所論述,可將此低摩擦材料施加至滑動促進器及能量吸收層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附接裝置13可藉助於固定部件5 (諸如,圖4中之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及/或外殼體2。此等固定部件可經調適以藉由以彈性、半彈性或塑性方式變形來吸收能量。然而,此並非係必需的。此外,即使在此特徵存在之情形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衝擊期間由能量吸收層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
根據圖4中所展示之配置,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係具有第一部分8及第二部分9之懸掛部件5a、5b、5c、5d,其中懸掛部件5a、5b、5c、5d之第一部分8經調適以固定至附接裝置13,且懸掛部件5a、5b、5c、5d之第二部分9經調適以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
圖5展示當放置於佩戴者之頭部上時類似於圖4中之頭盔之頭盔之配置。圖5之頭盔1包括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材料製成之硬外殼體2。與圖4相比,在圖5中,附接裝置13藉助於兩個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固定部件5a、5b經調適以彈性地、半彈性地或塑性地吸收能量及力。
圖5中展示對頭盔產生旋轉力之前斜向衝擊I。斜向衝擊I致使能量吸收層3相對於附接裝置13滑動。附接裝置13藉助於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儘管為了清晰起見,僅展示兩個此等固定部件,但實務上可存在諸多此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5可藉由彈性地或半彈性地變形來吸收旋轉力。在其他配置中,變形可係塑性的,甚至導致固定部件5中之一或多者之切斷。在塑性變形之情形中,在衝擊之後,至少將需要替換固定部件5。在某些情形中,可發生固定部件5中之塑性與彈性變形之組合,亦即,某些固定部件5破裂,從而塑性地吸收能量,而其他固定部件彈性地變形且吸收力。
一般而言,在圖4及圖5之頭盔中,在衝擊期間,能量吸收層3藉由以與圖1頭盔之內殼體相同之方式進行壓縮而充當衝擊吸收體。若使用外殼體2,則其將幫助在能量吸收層3上方散佈衝擊能量。滑動促進器4亦將允許附接裝置與能量吸收層之間的滑動。此允許以受控方式耗散原本將作為旋轉能量傳輸至大腦之能量。可藉由摩擦熱、能量吸收層變形或者固定部件之變形或位移而耗散該能量。經減小能量傳輸導致經減小旋轉加速度會影響大腦,因此減小大腦在頭顱內之旋轉。包含MTBI及STBI (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血管破裂、腦震盪及DAI)之旋轉損傷之風險藉此減小。
下文闡述可在頭盔內使用之連接器。應瞭解,此等連接器可用於各種內容脈絡中且並不限於在頭盔內使用。舉例而言,其等可用於提供衝擊保護之其他裝置中,諸如用於運動裝備之身體鎧裝或襯墊。在頭盔之內容脈絡中,連接器可(特定而言)用於替代上文所論述之配置之先前已知之連接部件及/或固定部件。
在配置中,連接器可與圖6中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6中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4及圖5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頭盔具有相對硬之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頭部附接裝置以頭盔襯裡15之形式提供。襯裡15可包含如上文所論述之舒適襯墊。一般而言,襯裡15及/或任何舒適襯墊與由能量吸收層3吸收之能量相比可不吸收衝擊之顯著比例之能量。
襯裡15可係可移除的。此可使得能夠清洗襯裡及/或可使得能夠佈建經修改以適合特定佩戴者之襯裡。
在襯裡15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設置由相對硬之材料(亦即,比能量吸收層3硬之材料)形成之內殼體14。內殼體14可模製至能量吸收層3且可由上文結合形成外殼體2所論述之材料中之任一者製成。在替代配置中,內殼體14可由織物材料形成,視情況塗佈有低摩擦材料。
在圖6之配置中,低摩擦界面提供於內殼體14與襯裡15之間。此可藉由用於形成襯裡15之外表面之材料或用於形成內殼體14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之適宜選擇而實施。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低摩擦塗層施加至內殼體14及襯裡15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潤滑劑施加至內殼體14及襯裡15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如所展示,襯裡15可藉助於下文進一步詳細論述之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連接器20之位置之選擇及待使用之連接器20之數目可取決於頭盔之其餘部分之構形。
在諸如圖6中展示之配置中,可將至少一個連接器20連接至內殼體14。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連接器20中之一或多者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中之另一零件,諸如能量吸收層3及/或外殼體2。亦可將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中之兩個或更多個零件。
圖7繪示頭盔1之另一替代配置。如所展示,此配置之頭盔1包含舒適襯墊16之複數個獨立區段。舒適襯墊16之每一區段可由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之其餘部分。
舒適襯墊16之區段可具有設置於舒適襯墊16之區段與頭盔1之其餘部分之間的滑動界面。在此配置中,舒適襯墊16之區段可提供與圖6中展示之配置之襯裡15之彼功能類似之功能。上文所論述之用於在襯裡與頭盔之間佈建滑動界面之選項亦適用於舒適襯襯墊之區段與頭盔之間的滑動界面。
亦應瞭解,圖7之配置(亦即,佈建在舒適襯墊16之區段與頭盔之其餘部分之間具備滑動界面的舒適襯墊16之複數個獨立安裝區段)可與任何形式之頭盔相結合,包含諸如圖1至圖5中繪示之亦具有設置於頭盔之兩個其他零件之間的滑動界面之彼等頭盔。
圖8及圖9展示等效於圖6及圖7之彼等配置之配置,惟內殼體14施加至襯裡15 (圖8中)或舒適襯墊16 (圖9中)除外。在圖9之情形中,與圖6至圖8之實質上全殼體配置相比,內殼體14可僅係一部分殼體或殼體之複數個區段。事實上,在圖8及圖9兩者中,內殼體14亦可表徵為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上之相對硬之塗層。關於圖8及圖9,內殼體14由相對硬之材料(亦即,比能量吸收層3硬之材料)形成。舉例而言,該材料可係PTFE、ABS、PVC、PC、耐龍、PFA、EEP、PE及UHMWPE。可將該材料接合至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之外側以簡化製造製程。此接合可係經由任何方式,諸如藉由黏合劑或藉由高頻焊接或縫合。在替代配置中,內殼體14可由織物材料形成,視情況塗佈有低摩擦材料。
在圖8及圖9中,低摩擦界面設置於內殼體14與能量吸收層3之間。此可藉由用於形成能量吸收層3之外表面之材料或用於形成內殼體14之材料中之至少一者之適宜選擇而實施。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低摩擦塗層施加至內殼體14及能量吸收層3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潤滑劑施加至內殼體14及能量吸收層3之對置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在圖8及圖9中,可將至少一個連接器20連接至內殼體14。另一選擇係或另外,可將連接器20中之一或多者連接至襯裡15或舒適襯墊16之其餘部分中之另一零件。
在另一配置中,連接器可與圖10中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10中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1、圖2、圖3A及圖3B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頭盔具有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相對硬之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另一選擇係,連接器可連接至與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中之一者或兩者相關聯的提供低摩擦之一或多個中間滑動層。
在仍另一配置中,連接器可與圖11中展示之類型之頭盔1一起使用。圖11中展示之頭盔具有與上文關於圖3B所論述之彼構形類似之構形。特定而言,頭盔具有相對硬之外殼體2及能量吸收層3,該能量吸收層被劃分成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至少一個連接器20可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之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另一選擇係,連接器可連接至與能量吸收層3之外零件3A及內零件3B中之一者或兩者相關聯的提供低摩擦之一或多個中間滑動層。
圖12繪示頭盔1之仍另一替代配置。在此配置中,一或多個外板17可安裝至具有至少能量吸收層3及自能量吸收層3向外形成之相對硬之層2之頭盔1。應理解,外板17之此配置可添加至根據上文所論述之配置中之任一者(亦即,在頭盔1之層中之至少兩者之間具有滑動界面)之任一頭盔。
外板17可以如下方式安裝至相對硬之層2:至少在對外板17之衝擊下,在相對硬之層2之外表面與和相對硬之層2之外表面接觸的外板17之表面之至少一部分之間提供低摩擦界面。在某些配置中,中間低摩擦層可設置於硬層2與板17之間。
此外,安裝外板17之方式可使得,在對外板17之衝擊下,外板17可跨越相對硬之層2 (或中間低摩擦層)滑動。每一外板17可由一或多個連接器20連接至頭盔1之其餘部分。
在此配置中,在頭盔1上之衝擊之情況下,可預期,該衝擊將落在一個或有限數目個外板17上。因此,藉由構形頭盔使得一或多個外板17可相對於相對硬之層2及未受到衝擊之任何外板17移動,接受衝擊之表面(亦即,一個或有限數目個外板17)可相對於頭盔1之其餘部分移動。在斜向衝擊或切向衝擊之情形下,此可減少旋轉力轉移至頭盔之其餘部分。繼而,此可減少賦予頭盔之佩戴者之大腦上之旋轉加速度及/或減少大腦損傷。
圖13至圖1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一實例連接器20之不同視圖。如上文所解釋,連接器20係用於連接諸如頭盔之設備之內層與外層。
連接器20包括:第一附接零件21,其用於將連接器20附接至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及第二附接零件22,其用於將連接器20附接至內層或外層中之另一者。第一附接零件21與第二附接零件22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內層與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在本發明之實例中,第一附接零件21與第二附接零件22由彈性部件23連接。下文將更詳細闡述第一附接零件21、第二附接零件22及彈性部件23之特徵。
圖13及圖14更詳細展示第一附接零件21。如所展示,第一附接零件21包括第一凸緣部分211。第一凸緣部分211藉由頸部部分212附接至彈性部件23。如在圖14中最佳地展示,頸部部分212以大約90度之角度彎曲,使得穿過第一凸緣部分211之中心軸實質上垂直於穿過彈性部分23之中心軸。
頸部部分212意指,儘管第一附接零件21與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之間的附接係在實質上垂直於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之方向上進行,但連接器20自身實質上平行於設備之內層或外層延伸,如圖14中所展示。
第一附接零件21進一步包括第二凸緣部分213。如所展示,此等第二凸緣部分可配置於頸部部分212上。第一凸緣部分211及第二凸緣部分213可經配置以彼此相對且由間隙214分離。如圖14中所展示,間隙214可經構形以容納第一附接零件21所連接至的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之一部分,並將彼部分保持在間隙214內。在某些實例中,彈性部件23之部分可充當第二凸緣部分。圖14中所展示之實例係此實例,儘管亦提供額外第二凸緣部分213。因此,第一凸緣部分211及第二凸緣部分213能夠使第一附接零件21相對於設備之內層或外層固定就位。
如圖13至圖15中所展示,第一凸緣部分211可係實質上圓頂形的。應注意,該圓頂形狀可具有如圖中所展示之圓形輪廓,但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該輪廓可替代地係卵形或橢圓形的。術語圓頂形狀可係指實質上平滑、彎曲、凸出形狀。圓頂之周邊部分之底側表面可跨越間隙214面向第二凸緣部分213。
如圖14中所展示,當第一附接零件21連接至頭盔之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使得內層或外層保持在凸緣部分211與213之間的間隙內時,第一凸緣部分211之圓頂形狀產生具有小輪廓之相對流線型配置。較佳地,圓頂形第一凸緣部分211係實質上扁平的。舉例而言,圓頂形第一凸緣部分211可具有介於0.5毫米與2毫米之間(例如約1毫米)的厚度。圓頂形狀之平滑度(亦即,缺乏尖銳拐角)減小在第一凸緣部分211與設備之佩戴者接觸之情況下將感受到的點壓力。此外,圓頂之形狀可防止佩戴者之頭髮被第一附接零件21夾住。
第二附接零件22包括其中具有通孔222之第一部分221,如在圖15中最佳地展示。如圖13及圖14中所展示,第二部分223 (其可係緊固構件)穿過通孔222且經構形以附接至頭盔之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較佳地,第二部分223可自通孔222移除以與第一部分221分離。第一部分221可實質上在與連接第一附接零件21與第二附接零件22之彈性部件23相同之方向上延伸。通孔222可垂直於第一部分221之延伸方向而設置。通孔亦可在實質上平行於穿過第一附接零件21之中心軸之方向上延伸。
如圖14中所展示,緊固構件223可包括經構形以與第二附接零件22所連接至的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中之卡扣籃31嚙合之卡扣銷224。如所展示,卡扣銷224可連接至比通孔222大之凸緣部分225 (例如板),以便將卡扣銷224保持在通孔222內。與第一部分221相比,第二部分223可由相對硬之材料形成。通孔222之定向可意指,儘管第二附接零件22與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之間的附接係在實質上垂直於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之方向上進行,但連接器20自身實質上平行於設備之內層或外層延伸,如圖14中所展示。
如圖15中所展示,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經構形使得可將第一部分221螺旋穿過第一附接零件21將連接至的設備之內層或外層中之孔41。
如圖13至圖15中所展示,第一部分221可具有一或多個實質上扁平表面,該一或多個實質上扁平表面經配置使得通孔222形成於該等表面中。
較佳地,第一部分221之厚度(在通孔222之方向上)與第一部分221之寬度及長度相比係相對小的。較佳地,第一部分221之寬度仍不應大於第一部分221之長度。舉例而言,第一部分221可在形狀上係伸長的,從而在平行於彈性部件23之方向上延伸。第一部分221可在形狀上係實質上長方形的,如圖中所展示。然而,可使用其他形狀,例如卵形或矩形。此等形狀可允許第一部分更容易螺旋穿過孔41。
相比而言,第一附接零件21經構形使得不可將第一附接零件21螺旋穿過該孔41。孔41經構形以圍繞第一附接零件21之頸部部分212,使得孔41之邊緣位於間隙214內,第一凸緣部分211與第二凸緣部分213之間。
因此,第一凸緣部分211之寬度大於孔41之寬度。第一凸緣部分211之寬度與孔41之寬度之間的差較佳地係足夠大的,使得第一凸緣部分211可不容易變形以適合穿過孔41。
較佳地,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二部分223經構形使得當位於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中之通孔222內時,第二部分223無法螺旋穿過孔41。在上文所闡述之配置之情形下,一旦連接器20正確附接,便難以拆離。
如所展示,第一部分221之剖面形狀可係實質上矩形的。矩形形狀減小第一部分221之厚度,同時為通孔222提供足夠空間。然而,可使用任何形狀。如圖15中所展示,孔41之形狀可實質上對應於第一部分221之剖面形狀。然而,此未必係必要的。
彈性部件23可經構形以彈性地、半彈性地或塑性地變形,以允許第一附接零件21與第二附接零件22相對於彼此移動。因此,彈性部件23可由彈性材料形成,諸如天然或合成橡膠(例如聚矽氧橡膠)、PP (聚丙烯)、PU (聚氨酯)或類似者、TPE (熱塑性彈性體),或其組合及混合物。彈性部件23可經構形以在任何方向上彎曲。然而,可允許彈性部件23經構形以實質上僅在平行於設備之內層及外層之平面中彎曲。彈性部件23亦可經構形以沿著其軸伸展。
如圖13中所展示,當連接器20附接至內層及外層時,彈性部件23可在處於中立狀態中時在垂直於內層及外層之平面之方向上偏置。因此,當第一附接零件21附接至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時,可將第二附接零件22按壓在該內層或外層上,如圖14中所展示。因此,彈性部件23在垂直於穿過彈性部件23之中心軸之方向上彎曲。此配置意指,連接器20在安裝期間保持實質上平行於第一附接零件21所連接至的內層或外層,從而使得更容易地將第二附接零件22連接至內層或外層中之另一者。
彈性部分23較佳地係伸長部件,如圖13至圖15中所展示。彈性部件23之剖面形狀可係卵形(如圖中所展示)、圓形,或任何其他形狀。彈性部分23之剖面形狀應使得其可螺旋穿過孔41。彈性部分23之尺寸應使得其允許第一附接零件21與第二附接零件22視需要相對於彼此移動所需的至少一變形量。舉例而言,此可允許在任何方向上介於5 mm與30 mm之間或較佳地10 mm至15 mm之位移。
如圖中所展示,第一附接零件21可由與彈性部分23相同之材料形成。如圖中所展示,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可由與彈性部分23相同之材料形成。彈性部件23可形成為具有第一附接零件21及/或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之一個彈性部件。另一選擇係,此等零件可由附接或共模製在一起的不同材料製成。
圖16至圖19展示根據本發明之第二實例連接器20。第二實例連接器20包括與第一實例連接器20之彼等實質上相同之彈性部分23及第二附接零件22。然而,如圖16中所展示,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進一步包括自其凸出之伸長尾部226。如所展示,尾部226實質上在與第一部分221相同之方向上延伸。尾部226經構形以藉由提供可更容易被抓握並拉動穿過孔41之零件來輔助將第一部分221螺旋穿過孔41。
如圖16中所展示,該第一附接零件21不同於第一實例連接器20之第一附接零件21。在第二實例連接器20中,第一附接零件21包括分別展示於圖17及圖18中之單獨第一區段215及第二區段216。第一區段215包括在第一區段215之周邊部分處之第一凸緣部分217。第一區段215進一步包括在周邊部分內位於第一區段215之中心部分處之凹入部分218,以及穿過凹入部分218之通孔219。
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二區段216包括經構形以位於第一區段215之凹入部分218內之凸緣部分2110,及經構形以穿過第一區段215之通孔219之頸部部分212。頸部部分212連接至連接器20之其餘部分。較佳地,第一區段215之第一凸緣部分217與第二區段216之凸緣部分2110在位於其中時一起可形成一實質上扁平連續表面。換言之,第一區段215之第一凸緣部分217之頂部表面與第二區段216之凸緣部分2110可實質上彼此齊平。扁平度(亦即,缺乏實質波狀部或拐角)減小在第一附接零件21之表面與設備之佩戴者接觸之情況下將感受到的點壓力。
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一區段215及第二區段216可經構形以便藉由將連接器20之其餘部分螺旋穿過通孔219直至凸緣部分2110位於凹入部分218中來裝配在一起。因此,第二附接零件22之第一部分221可具有用以穿過通孔219之大小及形狀。
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一區段215可包括第二凸緣部分2112,第二凸緣部分2112及第一凸緣部分217兩者皆毗鄰間隙214。間隙214可用於容納第一附接零件21將連接至的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之一部分,並將內層或外層保持在間隙214內。另一選擇係,第二凸緣部分可設置於頸部部分212上,或彈性部件23可充當第二凸緣部分。
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一區段215可由相對硬之材料(諸如PP (聚丙烯)、PA (聚醯胺)、POM (聚甲醛)、PC (聚碳酸酯)、木材或諸如鋁或鋼之金屬)形成。然而,頸部部分212可由彈性材料形成。舉例而言,此材料可係與形成彈性部件23之材料相同之材料。彈性部件23可形成為具有第一附接零件21之頸部部分212之一個彈性部件。另一選擇係,此等零件可由附接或共模製在一起的不同材料製成。
應理解,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之連接器20可包括不同於上文所闡述之彼等之第一附接零件21、第二附接零件22及/或彈性部分。舉例而言,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之連接器20可包括選自上文所闡述之第一附接零件21、第二附接零件22及彈性部分23之僅一個或僅兩個零件,其中其餘零件係不同的。
如上文所闡述,設備之內層及/或外層之特徵可經構形以附接至第一及第二實例連接器20之第一附接零件21及第二附接零件22。舉例而言,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可包括用於附接第一附接零件21之孔41。內層或外層中之一者可包括用於將第二附接零件22之緊固構件附接至其之機構,諸如卡扣籃31。
鑒於以上配置,孔41形成於相對薄層中可係較佳的,但並非必要的。此可使得更容易附接第一附接零件21。在某些實例中,孔41可形成於層之凹入部分中。該凹入部分可經構形以容納第一附接零件。此配置可進一步幫助減小在第一凸緣部分211與設備之佩戴者接觸之情況下將感受到的點壓力,或防止佩戴者之頭髮被第一附接零件21夾住。此外,孔41之邊緣可經修圓(例如而非修成方形)。圓邊緣可藉由用於形成孔41之打孔工具之形狀形成。此特徵可藉由減少孔41與連接器之間的磨損增加設備之壽命。
類似地,用於附接緊固構件之機構31設置於相對厚層中可係較佳的。此可允許機構31更緊固地固定於該層中。
設備之較佳配置可為係能量吸收層3之外層及係界面層13之內層,諸如圖1中所展示及上文所闡述之配置。圖14、圖19及圖20展示在設備內作為連接配置之部分之實例連接器20。圖14展示設備之外層,該外層係能量吸收層3。圖14、圖19及圖20展示設備之內層,該內層係界面層13。
現將參考圖14、圖15、圖19及圖20,以及其中第一附接零件21連接至界面層13且第二附接零件連接至能量吸收層3之配置來闡述裝配根據本發明之設備之方法。如圖15中部分地展示,該方法包括:將第二附接零件22螺旋穿過界面層13中之孔41直至第一附接零件21毗鄰孔41。如圖19及圖20中之特寫所展示,接著在孔41處,經由第一凸緣部分211、217及第二凸緣部分213、2112將第一附接零件21附接至界面層。此可係卡扣配合附接。如圖14中所展示,例如經由緊固構件223及對應機構31將第二附接零件22附接至能量吸收層3。
該方法可包含如下步驟:藉由將緊固構件223定位於通孔222中來裝配第二附接零件22。此可在第二附接零件22穿過孔41之步驟之後進行。在第二實例連接器20之情形中,該方法可包含如下步驟:藉由將第二部分216定位於第一部分215內來裝配第一附接零件21。此可在第二附接零件22穿過孔41之步驟之前進行。另一選擇係,此可在第二附接零件22穿過孔41之步驟之後或在其期間進行。舉例而言,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一部分215可預附接至界面層,接著可將第二附接零件螺旋穿過第一附接零件21之第一部分215以及孔41。
應瞭解,連接器20可用於將設備之任何兩個零件(例如上文所闡述之層中之任何者)連接在一起。此外,在連接器20被闡述為使第一零件連接至設備之第一零件(例如界面層)且使第二零件連接至設備之第二零件(例如能量吸收層)之情形下,應瞭解,可使用適合修改來將此顛倒。
鑒於以上教示,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變化形式係可能的。應理解,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形下,可以其他方式及本文中具體闡述之方式實踐本發明。
1:第一頭盔/保護性頭盔/頭盔/第二頭盔 2:外殼體/剛性殼體/硬外殼體/層/硬層 2':較軟內層/內層 2'':較硬外層 3:內殼體/能量吸收層 3':相對厚內層/內層 3'':相對薄外層/外層 3A:外零件 3B:內零件 4:滑動層/滑動促進器 5:連接部件/固定部件 5a: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b: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c: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d: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6:中間殼體/選用調整裝置/調整裝置 7:通氣孔 8:第一部分 9:第二部分 10:頭顱 11:縱向軸 12:位移 13:界面層/附接裝置 14:內殼體 15:頭盔襯裡/襯裡 16:舒適襯墊 17:外板/板 20:連接器/第一實例連接器/第二實例連接器 21:第一附接零件 22:第二附接零件 23:彈性部件/彈性部分 31:卡扣籃/機構 41:孔 211:第一凸緣部分/凸緣部分/圓頂形第一凸緣部分 212:頸部部分 213:第二凸緣部分/凸緣部分 214:間隙 215:第一區段/第一部分 216:第二區段/第二部分 217:第一凸緣部分 218:凹入部分 219:通孔 221:第一部分 222:通孔 223:第二部分/緊固構件 224:卡扣銷 225:凸緣部分 226:伸長尾部/尾部 2110:凸緣部分 2112:第二凸緣部分 I:前斜向衝擊/斜向衝擊 K:斜向衝擊/衝擊力/力 KR :徑向力 KT :切向力/頭盔旋轉切向力
下文參考附圖更詳細闡述本發明,其中: 圖1繪示穿過用於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之頭盔之剖面; 圖2係展示圖1之頭盔之工作原理之圖式; 圖3A、圖3B及圖3C展示圖1之頭盔之結構之變化形式; 圖4及圖5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6至圖9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其他配置; 圖10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1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2示意性地繪示頭盔之另一配置; 圖13展示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14展示連接至設備之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15展示螺旋穿過設備之零件中之孔之第一實例連接器之第三視圖; 圖16展示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一視圖; 圖17展示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一零件; 圖18展示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二零件; 圖19展示連接至設備之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二視圖; 圖20展示連接至設備之第二實例連接器之第三視圖。
20:連接器/第一實例連接器/第二實例連接器
21:第一附接零件
22:第二附接零件
23:彈性部件/彈性部分
211:第一凸緣部分/凸緣部分/圓頂形第一凸緣部分
212:頸部部分
213:第二凸緣部分/凸緣部分
214:間隙
221:第一部分
223:第二部分/緊固構件
224:卡扣銷
225:凸緣部分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 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 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 其中: 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 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且其中 該第一凸緣部分係實質上圓頂形的。
  2. 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 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 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 其中: 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 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第一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 單獨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經構形以直接連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該第二區段經構形以將該連接器之其餘部分連接至該第一區段,其中: 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一區段包括: 該第一凸緣部分,其位於該第一區段之周邊部分處; 凹入部分,其在該周邊部分內位於該第一區段之中心區域處; 通孔,其穿過該凹入部分;且 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二區段包括: 另一凸緣部分,其經構形以位於該第一區段之該凹入部分內,及 頸部部分,其經構形以穿過該第一區段之該通孔,該頸部部分連接至該連接器之該其餘部分。
  3. 如請求項2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區段之該第一凸緣部分與該第二區段之該凸緣部分在位於其中時一起形成實質上扁平連續表面。
  4. 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 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 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 其中: 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以一方式連接以便當該內層與該外層相對於彼此移動時允許該第一附接零件與第二附接零件相對於彼此移動,且 該第二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部分,其中具有通孔;及 第二部分,其穿過該通孔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另一者;其中: 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經構形使得可將該第一部分螺旋穿過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且該第一附接零件經構形使得不可將該第一附接零件螺旋穿過該孔。
  5. 如請求項4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部分可自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中之該通孔移除,且經構形使得該第二部分在位於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中之該通孔內時不可螺旋穿過該孔。
  6. 如請求項4或5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部分係緊固構件且包括卡扣銷。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部分包括自其凸出之伸長尾部。
  8. 一種用於連接設備之內層與外層之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 第一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一者; 第二附接零件,其用於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及 彈性部件,其連接該第一附接零件與該第二附接零件;其中: 該彈性部件經構形以配置於該內層與該外層之間且當該連接器附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時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內層及該外層之平面之方向上延伸;且 當該連接器附接至該內層及該外層時,該彈性部件在處於中立狀態中時在垂直於該內層及該外層之平面之方向上偏置,使得當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時,該第二附接零件按壓在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上。
  9. 如請求項4或8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等第一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且其中 該第一凸緣部分係實質上圓頂形的。
  10. 如請求項4或8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凸緣部分,其毗鄰間隙,該間隙用於容納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之一部分,該第一凸緣部分將該內層或該外層保持在該間隙內; 單獨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該第一區段經構形以直接連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該第二區段經構形以將該連接器之其餘部分連接至該第一區段,其中: 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一區段包括: 該第一凸緣部分,其位於該第一區段之周邊部分處; 凹入部分,其在該周邊部分內位於該第一區段之中心區域處; 通孔,其穿過該凹入部分;且 該第一附接零件之該第二區段包括: 另一凸緣部分,其經構形以位於該第一區段之該凹入部分內,及 頸部部分,其經構形以穿過該第一區段之該通孔,該頸部部分連接至該連接器之該其餘部分。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連接器,其中該第二附接零件包括: 第一部分,其中具有通孔;及 第二部分,其穿過該通孔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另一者;其中: 該第二附接零件之該第一部分經構形使得可將該第一部分螺旋穿過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且該第一附接零件經構形使得不可將該第一附接零件螺旋穿過該孔。
  12. 一種設備,其包括: 內層及外層,其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移動;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至少一個連接器,其連接該內層與該外層。
  13. 如請求項12之設備,其中該內層與該外層經構形以在滑動界面處相對於彼此移動。
  14. 如請求項12或13之設備,其中該設備係一件保護性帽子。
  15. 如請求項14之設備,其中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
  16. 如請求項15之設備,其中該內層係經構形以與佩戴者之頭部介接之界面層。
  17. 一種裝配如請求項12至16中任一項之設備之方法,該方法包括: 將第二附接零件螺旋穿過內層或外層中之該一者中之孔直至第一附接零件毗鄰該孔; 在該孔處,經由第一凸緣部分將該第一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該一者;及 將該第二附接零件附接至該內層或該外層中之另一者。
TW110105399A 2020-02-17 2021-02-17 保護性頭盔及裝配保護性頭盔之方法 TWI830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002143.2 2020-02-17
GBGB2002143.2A GB202002143D0 (en) 2020-02-17 2020-02-17 Conn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2056A true TW202202056A (zh) 2022-01-16
TWI830001B TWI830001B (zh) 2024-01-21

Family

ID=69956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399A TWI830001B (zh) 2020-02-17 2021-02-17 保護性頭盔及裝配保護性頭盔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3377A1 (zh)
EP (1) EP4106569A1 (zh)
CN (1) CN115151157A (zh)
CA (1) CA3164964A1 (zh)
GB (1) GB202002143D0 (zh)
TW (1) TWI830001B (zh)
WO (1) WO20211651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236898A1 (en) * 2021-11-01 2023-05-04 Mips Ab Connector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0206B2 (ja) 1999-12-21 2008-04-23 ニューロプリベンション スカンディナビア アクチボラゲット 防護ヘルメット
AU2008217734A1 (en) * 2007-02-20 2008-08-28 Mips Ab Apparatus at a protective helmet
SE534868C2 (sv) 2010-05-07 2012-01-24 Mips Ab Hjälm med glidningsfrämjare anordnad vid ett energiabsorberande lager
US10254087B2 (en) * 2013-07-24 2019-04-09 Jung-Won Lee Bulletproof, shock-absorbing helmet
US9918507B2 (en) * 2014-11-25 2018-03-20 Charles Eaton Protective helmet
EP3583863B1 (en) * 2018-06-18 2021-08-25 Bell Sports, Inc. Cycling helmet with rotational impact attenuation
CN109965438B (zh) * 2019-02-26 2021-09-10 古正煇 头盔的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43377A1 (en) 2023-02-09
EP4106569A1 (en) 2022-12-28
TWI830001B (zh) 2024-01-21
GB202002143D0 (en) 2020-04-01
WO2021165154A1 (en) 2021-08-26
CA3164964A1 (en) 2021-08-26
CN115151157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2137B (zh) 頭盔、頭盔襯墊、頭盔舒適墊及接頭
TWI718751B (zh) 連接器、用於一頭盔之襯層、頭盔及組裝一連接器之方法
CA3124197C (en) Connector for helmet and helmet including such a connector
EP3755172B1 (en) Connector
TWI811453B (zh)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CN111936003B (zh) 连接器
US20230232929A1 (en) Helmet
TWI830001B (zh) 保護性頭盔及裝配保護性頭盔之方法
TWI779433B (zh) 連接器及包含彼之保護性裝置
US20230037810A1 (en) Helmet
RU2801660C1 (ru) Шле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