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453B -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453B
TWI811453B TW108134091A TW108134091A TWI811453B TW I811453 B TWI811453 B TW I811453B TW 108134091 A TW108134091 A TW 108134091A TW 108134091 A TW108134091 A TW 108134091A TW I811453 B TWI811453 B TW I8114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elmet
extension
attachment portion
safety helm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309A (zh
Inventor
艾咪 路易斯 朋馬林
Original Assignee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181533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01815332D0/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GB190997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01909979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典商米帕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45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6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 A42B3/062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 A42B3/063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 A42B3/064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with reinforcing means using layered structure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406Accessories for helmet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一種安全帽包括:內殼體及外殼體,其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及一連接器,其連接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以便允許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該連接器包括:一附接部分,其經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一者;其中:該附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且經附接至該附接部分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包括一或多個通道,該等伸出部延伸至該一或多個通道中,該等伸出部及通道經構形使得在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該等伸出部可在該等伸出部之一延伸方向上於該等通道內移動,且該等伸出部包括一鄰接部件,該鄰接部件經構形以鄰接該通道之一鄰接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Description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本發明係關於安全帽。特定而言,本發明係關於其中一內殼體及一外殼體能夠回應於一衝擊而相對於彼此滑動之安全帽,及彼等層之間的連接器。
已知安全帽用於各種活動中。此等活動包含戰鬥及工業用途,舉例而言,諸如用於士兵之保護性安全帽,及由建築者、礦工或工業機械之操作者使用之硬帽或安全帽。安全帽亦常見於體育活動中。舉例而言,保護性安全帽用於以下各項中:冰上曲棍球、自行車運動、摩托車運動、賽車、滑雪、滑板滑雪、滑冰、滑板運動、馬術活動、美式足球、棒球、橄欖球、板球、長曲棍球、攀岩、軟彈氣槍及彩彈遊戲。
安全帽可係固定大小的或可調整的,以適合頭部之不同大小及形狀。在某些類型之安全帽中(例如,通常在冰上曲棍球安全帽中),可藉由移動安全帽之部分來改變安全帽之外部及內部尺寸而提供可調整性。此可藉由使一安全帽具有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之兩個或更多個部分而達成。在其他情形中(例如,通常在自行車運動安全帽中),安全帽具備用於將安全帽固定至使用者之頭部之一附接裝置,且該附接裝置可在尺寸上變化以適合使用者之頭部,而安全帽之主體或殼體保持大小不變。用於將安 全帽安座在一使用者之頭部上之此等附接裝置可與額外條帶裝置(諸如一下頦條帶)一起使用,以進一步將安全帽緊固於適當位置中。此等調整機構之組合亦係可能的。
安全帽通常由一外殼體及一能量吸收層製成,該外殼體通常係硬的且由一塑膠或一複合材料製成,該能量吸收層被稱為一襯裡。現今,必須設計一保護性安全帽以便滿足尤其涉及在一規定負載下大腦之重心中可能發生之最大加速度之特定法律要求。通常,執行測試,其中使所謂配備有一安全帽之一仿真頭顱經受朝向頭部之一徑向打擊。此已導致現代安全帽在對頭顱之徑向打擊之情形中具有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亦已在開發用以減少自斜向打擊(亦即,其組合切向及徑向分量兩者)傳輸之能量(藉由吸收或耗散旋轉能量及/或將其重新定向為平移能量而非旋轉能量)之安全帽方面取得進展(例如,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此兩者之全部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此等斜向衝擊(在缺乏保護之情形下)導致大腦之平移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兩者。角加速度導致大腦在頭顱內旋轉,此對將大腦連接至頭顱之身體元件且亦對大腦本身造成損傷。
旋轉損傷之實例包含: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諸如腦震盪;及更嚴重創傷性腦損傷,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由於血管破裂引起之出血,及瀰漫性軸索損傷(DAI),其可歸納為神經纖維由於腦組織中之高剪切變形而過度拉伸。
取決於旋轉力之特性(諸如持續時間、振幅及增加速率),可能遭受腦震盪、SDH、DAI或此等損傷之一組合。一般而言,SDH發生於短持續時間及大振幅之加速度之情形中,而DAI發生於較長及較寬泛之加 速度負載之情形中。
其中一內殼體及一外殼體能夠在一斜向衝擊下相對於彼此滑動以減輕由加速度之角分量導致之損傷之安全帽係已知的(例如WO 2001/045526及WO 2011/139224)。然而,當前解決方案通常需要複雜組件以允許安全帽殼體保持連接,同時仍允許滑動。此可使得此等安全帽製造昂貴。同樣,當前解決方案通常係笨重的,且在安全帽中佔據一大量空間。此外,現有安全帽不能容易地調適以允許滑動。本發明旨在至少部分地解決此等問題中之一或多者。
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安全帽,其包括:內殼體及外殼體,其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及一連接器,其連接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以便允許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該連接器包括:一附接部分,其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一者;其中:該附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且附接至該附接部分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包括一或多個通道,該等伸出部延伸至該一或多個通道中,該等伸出部及通道經構形使得在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該等伸出部可在該等伸出部之一延伸方向上在該等通道內移動,且該等伸出部包括一鄰接部件,該鄰接部件經構形以鄰接該通道之一鄰接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視情況,該鄰接部件包括自該伸出部之一細長主要部分向外延伸之一或多個突出部,該等突出部經構形以鄰接該通道之該鄰接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視情況,該等突出部成角度地遠離該伸出部之一遠端。
視情況,該鄰接部件係可彈性變形的,使得當該鄰接部件處於一變形狀態時該伸出部可插入至該通道中,且當該鄰接部件處於一非變形狀態時該鄰接部件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視情況,該等突出部經構形以藉由相對於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彎曲而彈性地變形。另一選擇係,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可經構形以彈性地變形。
視情況,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包括在該伸出部之該延伸方向上延伸之一狹槽,該等突出部係毗鄰該狹槽設置,且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經構形以藉由彎曲而變形以便使該狹槽變窄。
視情況,該通道包括較用於容納該伸出部的該通道之一主要部分窄之一入口,且該通道之該鄰接部分係形成至該通道之該入口之一壁。
視情況,該通道包括一彈簧部件,其經構形以減緩或放慢該伸出部退出該通道之該移動。
視情況,該通道之該壁由在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內設置之一托架提供。
視情況,該托架由相對於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而言相對硬之一材料形成。
視情況,圍繞該托架模製形成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之材料。
視情況,該等伸出部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之一延伸方向或實質上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
視情況,該連接器進一步包括另一附接部分,其附接至該 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另一者;及一或多個彈力結構,其在該等附接部分之間延伸且經構形以連接該等附接部分以便當該等彈力結構變形時允許該等附接部分相對於彼此移動。
視情況,該等附接部分之間的該相對移動之方向平行於該安全帽之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之間的該相對滑動之一方向。
視情況,該等彈力結構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外殼體及內殼體之一延伸方向或實質上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
視情況,第一附接部分與第二附接部分經構形以便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分隔開,該分隔藉由該等附接部分之間的該相對移動而增加/減小。
視情況,該等附接部分及該等彈力結構經配置以便由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二等分。
視情況,該等附接部分經構形以實質上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移動。
視情況,該另一附接部分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環繞該附接部分。
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提供一種在第一態樣之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其用於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以便允許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該連接器包括:一附接部分,其經構形以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一者;其中:該附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該等伸出部經構形以延伸至該附接部分經構形以附接到的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中之一或多個通道中,該等伸出部經構形以便在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在該等伸出部之一延伸方向上在該等通道內移動,且該等伸出部 包括一鄰接部件,該鄰接部件經構形以鄰接該通道之一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提供一種在第一態樣之技術方案之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該托架包括:一通道,其經構形使得連接器之一伸出部可延伸至該通道中,且經構形使得在內殼體與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該伸出部可在該等伸出部之一延伸方向上在該通道內移動;其中該通道包括一鄰接部分,該鄰接部分經構形以鄰接該伸出部之一鄰接部件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提供一種零件套組,其包括:第二態樣之連接器及第三態樣之托架。視情況,該零件套組進一步包括一安全帽,其包括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一內殼體及一外殼體。
1:第一安全帽/保護性安全帽/安全帽/第二安全帽/實例安全帽
2:外殼體/硬外殼體/剛性殼體/安全帽外殼體/安全帽殼體
2':較軟內層/內層
2":較硬外層
3:內殼體/能量吸收層/安全帽內殼體/安全帽殼體
3':相對厚內層/內層
3":相對薄外層/外層
4:中間層/滑動促進器
5:連接部件/固定部件
5a: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b: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c: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5d:固定部件/懸掛部件
6:中間殼體/選用調整裝置/調整裝置
7:選用通氣孔/通氣孔
8:第一部分
9:第二部分
10:頭顱
11:縱向軸
12:位移
13:附接裝置
41:孔
50:連接器/實例連接器/前部及後部連接器/既定連接器
51:第一附接部分/附接部分/第一連接部分
52:第二附接部分/附接部分
53:彈力結構/中心彈力結構
55:孔口
56:凹部
57:孔口
58:卡扣配合連接件/卡扣配合連接器
70:伸出部
71:突出部
72:細長主要部分
73:狹槽
80:通道
81:入口
82:壁/第一壁
83:壁/第二壁
84:彈簧部件
84a:遠端
85:突出部
86:開口/細長開口
90:選用舒適襯墊層/舒適襯墊
91:條帶
92:條帶附接部分
I:斜向衝擊/前斜向衝擊
K:斜向衝擊/衝擊力/力
KR:徑向力
KT:切向力/安全帽-旋轉切向力
下文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參考附圖闡述本發明,附圖中:圖1繪示穿過用於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之一安全帽之一剖面;圖2係展示圖1之安全帽之功能原理之一圖式;圖3A、圖3B及圖3C展示圖1之安全帽之結構之變化形式;圖4係另一保護性安全帽之一示意圖;圖5繪示連接圖4之安全帽之附接裝置之一替代方式;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包括連接器之一安全帽之內部;圖7及圖8分別展示在一中立位置中之前部及後部連接器;圖9展示在一變形位置中之圖7之連接器;圖10至圖15展示不同實例彈力結構; 圖16展示連接至一安全帽之內殼體之一實例連接器;圖1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連接器及通道之一第一實施例;圖18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連接器之一第二實施例;圖19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連接器之一第三實施例;圖20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通道之一第二實施例;圖21係通道之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一正交視圖。
圖22展示一實例托架;圖23展示一實例連接器;圖24展示一實例連接器;圖25展示連接器與一部分透明中間層之一卡扣配合連接。
為了清晰起見,已在圖式中放大圖中所繪示之安全帽中之各層之厚度比例及層之間的間距,且當然可根據需要及要求對其等進行調適。
圖1繪示WO 01/45526中論述之種類之一第一安全帽1,其意欲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此類型之安全帽可係上文論述之安全帽之類型中之任一者。
保護性安全帽1構造有一外殼體2及配置在外殼體2內部之一內殼體3。可設置意欲與佩戴者之頭部接觸之一額外附接裝置。
配置於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係一中間層4或一滑動促進器,且因此使得可在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位移。特定而言,如下文所論述,一中間層4或滑動促進器可經構形使得在一衝擊期間可在兩個部分之間發生滑動。舉例而言,其可經構形以在與安全帽1上之一衝擊相關聯之力 下實現滑動,預期該衝擊對安全帽1之佩戴者並非係致命的。在某些配置中,可期望將滑動層或滑動促進器構形為使得摩擦係數係介於0.001與0.3之間及/或低於0.15。
在圖1繪示中,配置於安全帽1之邊緣部分中的可係一或多個連接部件5,其互連外殼體2與內殼體3。在某些配置中,連接部件5可藉由吸收能量而抵消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相互位移。然而,此並非係必需的。此外,即使在此特徵存在之情形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一衝擊期間由內殼體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在其他配置中,連接部件5可係根本不存在的。
此外,此等連接部件5之位置可變化。舉例而言,連接部件可遠離邊緣部分而定位,且透過中間層4連接外殼體2與內殼體3。
外殼體2可係相對薄且堅固的,以便耐受各種類型之衝擊。外殼體2可由一聚合物材料(舉例而言,諸如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製成。有利地,該聚合物材料可係使用諸如玻璃纖維、Aramid、Twaron、碳纖維、Kevlar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材料經纖維增強的。
內殼體3係顯著更厚的且充當一能量吸收層。如此,其能夠消減或吸收對頭部之衝擊。其可有利地由以下各項製成:發泡體材料,如膨脹聚苯乙烯(EPS)、膨脹聚丙烯(EPP)、膨脹聚氨酯(EPU)、乙烯基腈發泡體;或舉例而言形成一蜂巢狀結構之其他材料;或諸如以商標名PoronTM及D3OTM營銷之應變率敏感發泡體。該構造可以不同方式變化,該等不同方式在下文中與(舉例而言)若干層不同材料一起出現。
內殼體3經設計用於吸收一衝擊之能量。安全帽1之其他元 件(例如,在內殼體3內設置之硬外殼體2或所謂「舒適襯墊」)將在一有限程度上吸收彼能量,但彼作用並非係其等之主要用途,且其等對能量吸收之貢獻與內殼體3之能量吸收相比係最小的。事實上,儘管某些其他元件(諸如舒適襯墊)可由「可壓縮」材料製成且如此在其他內容脈絡中被視為「吸收能量的」,但在安全帽之領域中公認的係:出於減小對安全帽之佩戴者之傷害的目的,可壓縮材料在一衝擊期間於吸收一有意義量之能量的意義上未必係「吸收能量的」。
若干種不同材料及實施例可用作中間層4或滑動促進器,舉例而言,油、凝膠、Teflon、微球體、空氣、橡膠、聚碳酸酯(PC)、諸如毛氈之一織物材料等。此一層可具有大致0.1mm至5mm之一厚度,但亦可使用其他厚度,此取決於所選擇材料及所期望效能。一低摩擦塑膠材料(諸如PC)層對於中間層4係較佳的。此可被模製至外殼體2的內側表面(或更一般而言,其直接徑向向內之任一層的內側表面),或模製至內殼體3的外表面(或更一般而言,其直接徑向向外之任一層的外側表面)。中間層的數目及其等之定位亦可變化,且在下文中論述此之一實例(參考圖3B)。
作為連接部件5,可使用(舉例而言)可變形橡膠、塑膠或金屬條帶。此等條帶可以一適合方式錨定於外殼體及內殼體中。
圖2展示保護性安全帽1之功能原理,其中假定安全帽1及一佩戴者之一頭顱10係半圓柱形的,其中頭顱10被安放於一縱向軸11上。當安全帽1經受一斜向衝擊K時,扭轉力及扭矩被傳輸至頭顱10。衝擊力K引起對保護性安全帽1之一切向力KT及一徑向力KR兩者。在此特定內容脈絡中,僅安全帽-旋轉切向力KT及其影響係所關注的。
如可見,力K引起外殼體2相對於內殼體3之一位移12,連接 部件5變形。藉助此一配置可獲得被傳輸至頭顱10之扭轉力之高達75%左右且平均大致25%之一減小。此係內殼體3與外殼體2之間之滑動運動減小以其他方式被轉移至大腦之旋轉能量之量之一結果。
滑動運動亦可發生在保護性安全帽1之圓周方向上,儘管此未被繪示。此可係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圓周角旋轉(亦即,在一衝擊期間,外殼體2可相對於內殼體3旋轉達一圓周角)之一結果。儘管圖2展示當外殼體滑動時中間層4相對於內殼體3保持固定,但另一選擇係,當內殼體3相對於中間層4滑動時中間層4可相對於外殼體2保持固定。又一選擇係,外殼體2及內殼體3兩者可相對於中間層4滑動。
保護性安全帽1之其他配置亦係可能的。圖3中展示數個可能的變體。在圖3a中,內殼體3由一相對薄外層3"及一相對厚內層3'構造。外層3"可較內層3'硬,以幫助促進相對於外殼體2之滑動。在圖3b中,內殼體3以與圖3a中相同之方式構造。然而,在此情形中,存在兩個中間層4,其間存在一中間殼體6。若如此期望,則兩個中間層4可以不同方式體現且由不同材料製成。舉例而言,一個可能性係使外中間層中具有較內中間層中低之摩擦。在圖3c中,外殼體2以不同於先前之方式體現。在此情形中,一較硬外層2"覆蓋一較軟內層2'。舉例而言,內層2'可係與內殼體3相同之材料。儘管圖1至圖3展示在層之間在一徑向方向上無分隔,但在層之間可存在某些分隔,使得(特定而言)在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層之間提供一空間。
圖4繪示WO 2011/139224中論述之種類之一第二安全帽1,其亦意欲提供抵抗斜向衝擊之保護。此類型之安全帽亦可係上文論述之安全帽之類型中之任一者。
在圖4中,安全帽1包括類似於圖1之安全帽之內殼體3之一能量吸收層3。能量吸收層3之外表面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相同之材料提供(亦即,可不存在額外外殼體),或該外表面可係等效於圖1中展示之安全帽之外殼體2之一剛性殼體2(參見圖5)。在彼情形中,剛性殼體2可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一材料製成。圖4之安全帽1具有複數個選用通氣孔7,其等延伸穿過能量吸收層3及外殼體2兩者,藉此允許空氣流穿過安全帽1。
設置一附接裝置13用於將安全帽1附接至一佩戴者之頭部。如先前所論述,此當能量吸收層3及剛性殼體2不能在大小上調整時可係合意的,此乃因其允許藉由調整附接裝置13之大小而容納不同大小之頭部。附接裝置13可由一彈性或半彈性聚合物材料(諸如PC、ABS、PVC或PTFE)或諸如棉布之一天然纖維材料製成。舉例而言,一紡織帽或一網可形成附接裝置13。
儘管,附接裝置13展示為包括具有自前側、後側、左側及右側延伸之其他條帶部分之一頭帶部分,但附接裝置13之特定構形可根據安全帽之構形而變化。在某些情形中,附接裝置可係更類似於可能具有孔或間隙(例如,對應於通氣孔7之位置)之一連續(成型)薄片以允許空氣流穿過安全帽。
圖4亦繪示用於針對特定佩戴者調整附接裝置13之頭帶之直徑之一選用調整裝置6。在其他配置中,該頭帶可係一彈性頭帶,在此情形中可不包含調整裝置6。
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設置一滑動促進器4。滑動促進器4經調適以抵靠能量吸收層或抵靠經提供用於將安全帽附接至一佩戴者之頭部之附接裝置13而滑動。
滑動促進器4經提供以輔助能量吸收層3以與上文所論述之相同之方式相對於一附接裝置13滑動。滑動促進器4可係具有一低摩擦係數之一材料,或可塗佈有此一材料。
如此,在圖4安全帽中,滑動促進器可設置於能量吸收層3面向附接裝置13之最內側上或與其整合。
然而,同樣可設想,出於在能量吸收層3與附接裝置13之間提供可滑動性之相同目的,滑動促進器4可設置於附接裝置13之外表面上或與其整合。亦即,在特定配置中,附接裝置13自身可經調適以充當一滑動促進器4且可包括一低摩擦材料。
換言之,自能量吸收層3徑向向內設置滑動促進器4。亦可自附接裝置13徑向向外設置滑動促進器。
當附接裝置13形成為一帽或網時(如上文所論述),滑動促進器4可提供為低摩擦材料貼片。
低摩擦材料可係一蠟狀聚合物(諸如PTFE、ABS、PVC、PC、耐龍、PFA、EEP、PE及UHMWPE)或可注入有一潤滑劑之一粉末材料。低摩擦材料可係一織物材料。如所論述,可將此低摩擦材料施加至滑動促進器及能量吸收層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附接裝置13可藉助於固定部件5(諸如,圖4中之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及/或外殼體2。此等可經調適以藉由以一彈性、半彈性或塑性方式變形來吸收能量。然而,此並非係必需的。此外,即使在此特徵存在之情形下,所吸收之能量之量與在一衝擊期間由能量吸收層3吸收之能量相比通常係最小的。
根據圖4中展示之實施例,四個固定部件5a、5b、5c及5d 係具有第一部分8及第二部分9之懸掛部件5a、5b、5c、5d,其中懸掛部件5a、5b、5c、5d之第一部分8經調適以固定至附接裝置13,且懸掛部件5a、5b、5c、5d之第二部分9經調適以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
圖5展示類似於圖4中之安全帽之一安全帽當放置於一佩戴者之頭部上時之一實例。圖5之安全帽1包括由與能量吸收層3不同之一材料製成之一硬外殼體2。與圖4相比,在圖5中,附接裝置13藉助於兩個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固定部件5a、5b經調適以彈性地、半彈性地或塑性地吸收能量及力。
圖5中展示對安全帽產生一旋轉力之一前斜向衝擊I。斜向衝擊I致使能量吸收層3相對於附接裝置13滑動。附接裝置13藉助於固定部件5a、5b固定至能量吸收層3。儘管為了清晰起見,僅展示兩個此等固定部件,但實務上可存在諸多此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5可藉由彈性地或半彈性地變形來吸收旋轉力。在其他配置中,變形可係塑性的,甚至導致固定部件5中之一或多者之切斷。在塑性變形之情形中,在一衝擊之後至少將需要替換固定部件5。在某些情形中,可發生固定部件5中之塑性及彈性變形之一組合,亦即,某些固定部件5斷裂,從而塑性地吸收能量,而其他固定部件5彈性地變形且吸收力。
一般而言,在圖4及圖5之安全帽中,在一衝擊期間,能量吸收層3藉由以與圖1安全帽之內殼體相同之方式進行壓縮而充當一衝擊吸收體。若使用一外殼體2,則其將幫助在能量吸收層3上散佈衝擊能量。滑動促進器4亦將允許附接裝置與能量吸收層之間的滑動。此允許以一受控方式耗散原本將作為旋轉能傳輸至大腦之能量。可藉由摩擦熱量、能量吸收層變形或者固定部件之變形或位移而耗散該能量。經減小能量傳輸導致經 減小旋轉加速度會影響大腦,因此減小大腦在頭顱內之旋轉。藉此減小包含MTBI及更嚴重創傷性大腦損傷(諸如硬腦膜下血腫、SDH、血管破裂、腦震盪及DAI)之旋轉損傷之風險。
圖6展示包括一內殼體3及一外殼體2之一安全帽1之一實例。在內殼體3內部的係一選用舒適襯墊層90。
在實例安全帽1中,使用一連接器50來實現安全帽1之內殼體3與外殼體2之間的滑動。可替代上文關於圖1至圖5中展示之安全帽所闡述之連接部件5而使用連接器50,或者除連接部件5外亦使用連接器50。一實例連接器50展示於圖7至圖9中且包括用於附接至外殼體2之一第一附接部分51及用於附接至內殼體3之一第二附接部分52。然而,在其他實例中,第一附接部分51可附接至內殼體3且第二附接部分52可附接至外殼體2。第一附接部分51經構形以相對於第二附接部分52移動。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允許安全帽1之內殼體3與外殼體2之間的滑動。
附接部分51、52之間的相對移動之方向可平行於安全帽之內殼體與外殼體之間的該相對滑動之一方向。附接部分51、52可經構形以實質上在垂直於安全帽1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移動。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可經構形以便在垂直於安全帽1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分隔開,該分隔藉由附接部分51、52之間的相對移動而增加/減小。
可藉由在內殼體3之外表面與外殼體2之內表面之間設置一滑動促進器4來輔助滑動。舉例而言,滑動促進器4可係一層低摩擦材料,諸如聚碳酸酯。此低摩擦層可係在外殼體2之一內表面及/或內殼體3之一外 表面上。若滑動促進器4以一層低摩擦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之形式提供,則其可在與連接器50相同之位置處附接至外殼體2之內表面。
下文將主要參考圖6中展示之配置闡述實例連接器50,其中第一附接部分51連接至外殼體2且第二附接部分52附接至內殼體3。然而,應理解,其中第一附接部分51連接至內殼體3且第二附接部分52附接至外殼體2之替代配置亦係可能的。
如在圖7中所展示,第一附接部分51可經構形以固定地附接至外殼體2。附接可係在實質上正交於外殼體2之延伸方向之一方向上。舉例而言,如在圖7中所展示,在附接點處,外殼體2實質上延伸於頁面之平面中,而第一附接部分51垂直地連接至頁面之平面(在圖之一實質上左至右方向)。另一選擇係,第一附接部分51可經構形以在平行於外殼體2之延伸方向之一方向上固定地附接至外殼體2。
在圖6中展示之實例安全帽1中,第一附接部分51在外殼體2之多個條帶附接點2A(一條帶91在其處附接至外殼體2)中之一者處附接至外殼體2。以此方式,已有的條帶附接點可用於連接安全帽1之內殼體3與外殼體2,因此有效地利用了空間。此外,此允許連接器50可追溯性地裝配至已有的安全帽中。
圖7至圖9分別展示前部及後部連接器50之近視圖。在圖7至圖9中,未展示舒適襯墊90。在圖6中展示之實例安全帽中,在安全帽中設置四個條帶附接點2A及四個對應連接器50。然而,可設置任何數目之條帶附接點2A及連接器50,例如2個或6個。通常,在安全帽1之右側及左側上設置相同數目之條帶附接點2A。此等可係如在圖6、圖7及圖8中展示例如放置為位於佩戴者之耳部之兩側之前部及後部條帶附接點。
第一附接部分51可包括一凹部56,其經構形以容納用於將一條帶91附接至安全帽1之一條帶附接部分92。如在圖7至圖9中所展示,條帶91之條帶附接部分92可經構形以裝配至第一附接部分51之凹部56中。因此,設置連接器50不需要太多額外空間。
第一附接部分51之凹部56可由第一附接部分51之一第一壁及一毗鄰第二壁形成。第一壁可經構形以當連接器50附接至外殼體2時具有實質上垂直於外殼體2之延伸方向之一高度方向。第二壁可經構形以當連接器50附接至外殼體2時形成於實質上平行於外殼體2之延伸方向之一平面中。視情況,可平行於且面向第二壁提供一第三壁,該凹部係所有三個壁之間的空間。
第一附接部分51可包括一或多個孔口57,固定構件可穿過一或多個孔口57將第一附接部分51固定至外殼體2。一固定構件(例如一螺栓)可在條帶附接點2A處穿過條帶附接部分92、第一附接部分51及外殼體2以將該等結構緊固在一起。
因此,第一附接部分51之凹部56可包括一或多個孔口57,且一或多個孔口57可進一步經構形使得固定構件可穿過以將條帶附接部分92固定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可在如上文所闡述之第一附接部分51之第二壁及/或第三壁中設置孔口55。
另一選擇係或另外,條帶附接部分92可藉由其他構件(諸如一卡扣配合構形)附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舉例而言,條帶附接部分92及第一附接部分51可包括卡扣在一起以當條帶附接部分92插入至第一附接部分51之凹部56中時連接條帶附接部分92與第一附接部分51的互相嚙合之結構。
在替代實例安全帽中,第一附接部分51可不連接至條帶附接部分92。第一連接部分51可在與條帶附接部分92不同之一位置處連接至外殼體2或外殼體2之內側表面上之滑動促進器4。在此一情形中,第一附接部分51可不包含一凹部56。
連接器50可包括延伸於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一或多個彈力結構53。彈力結構可經構形以連接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以便當彈力結構53變形時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相對於第二附接部分52移動。彈力結構53可自第一附接部分51之第一壁延伸至第二附接部分52。
第二附接部分52可設置在彈力結構53之與第一附接部分51對置之一端處。第二附接部分52可形成為數個離散區段,該等區段中之每一者對應於一彈力結構53,如在圖7至圖9中所展示。另一選擇係,第二附接部分52可形成為一個連續元件,如在圖10至圖15中所展示。
彈力結構53可在實質上平行於外殼體2及內殼體3之一延伸方向或實質上垂直於安全帽1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附接部分51、52及彈力結構53可經配置以便由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二等分。
舉例而言,如在圖10中所展示,第二附接部分52可配置為至少部分地環繞第一附接部分51。舉例而言,第二附接部分52可係實質上弧形的。此一配置最適合於在內殼體3或外殼體2之邊緣處設置連接器50。弧之開放側可經配置以背向內殼體3或外殼體2之邊緣。在其他實例中,第二附接部分52可經配置以完全環繞第一附接部分51。舉例而言,第二附接部分52可形成一閉環,例如,圍繞第一附接部分51之一環圈。藉助此一配 置,連接器50可經設置而遠離內殼體3之一邊緣。舉例而言,連接器50可完全嵌入於內殼體3中,例如靠近安全帽1之頂端。
每一彈力結構53可經構形以變形(例如藉由壓縮/擴張)以便在彈力結構的位置處改變(例如減小/增加)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距離。當連接器被連接至安全帽時,彈力結構53之延伸方向可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第一附接部分51、第二附接部分52及彈力結構53可經構形以便當連接器50被連接至安全帽時,被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亦即一切向方向)二等分。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可經構形以當連接器被連接至安全帽時,實質上在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移動。
當連接器50被連接至安全帽時,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可在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被分隔開。該分隔可藉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而增加/減小。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距離之減小/增加的方向經構形以對應於在安全帽外殼體2與安全帽內殼體3之間發生滑動所沿之一方向,亦即在垂直於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亦即一切向方向)上。藉由圖7與圖9之間的比較來展示此移動。圖7展示在一中立位置中之一連接器50,而圖9展示當在安全帽外殼體2與安全帽內殼體3之間發生滑動時的同一連接器50。
在圖10中展示之連接器的彈力結構53包括在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至少一個角部分,該角部分之一角經構形以改變以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
彈力結構53可通常包括在彼此傾斜之方向上延伸的兩個部 分。這兩個部分可在各別端處連接以形成角部分。該角部分可係一相對銳角(例如具有直接交匯之兩個筆直區段),或可係彎曲的。
如在圖10中所展示,角部分可係實質上V形的。V形狀之兩個端可分別被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V形狀之端意指形成V形狀之兩個筆直區段的非連接端。實質上,V形狀可適用於上文所闡述之銳角或曲形,(例如)其亦闡述一U形狀。
如在圖11中所展示,角部分可係實質上Z形的,Z形狀之兩個端分別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如在圖11中所展示,Z形狀之兩個端可係直接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另一選擇係,Z形狀之兩個端可(舉例而言)係藉由彈力結構53之其他實質上筆直區段間接地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在此實例中,Z形狀包括兩個連接在一起的V形狀。然而,可連續地連接任何數目之V形狀。
圖12中展示之連接器50之彈力結構53包括在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至少一個彎折部分。彎折部分可通常包括連續地連接之三個部分。中心部分在相對兩個端部分延伸所沿之方向實質上傾斜之一方向上延伸。換言之,彎折部分包括兩個成角度部分,該兩個成角度部分經配置使得該等成角度部分中之一者相對於中心部分形成一內部角且另一者形成一外部角。亦即,彎折部分包括在相反方向上之兩個彎曲部。
該彎折部分之一彎折量可經構形以改變為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此處,彎折量之一改變意指彎折部分相應地壓縮或擴張,例如,彎折部分之端部分與中心部分之間的角改變。彎折部分可係實質上S形的。S形之兩個端可分別連接至一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
連接器50之彈力結構53可包括至少一個環狀部分。如在圖13中所展示,環狀部分可包括在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至少一個環、環圈或橢圓部分(當處於一非變形狀態時)。環狀部分之形狀可經構形以改變為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環狀部分之兩個對置側可分別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及第二附接部分。橢圓部分之改變之形狀可意指橢圓之偏心率之一改變(舉例而言,自圓形變為非圓形),或可意指橢圓以某一其他方式變形為一非橢圓形狀。環狀部分可相應地在一或多個方向上壓縮或擴張。
圖14中展示之彈力結構53包括在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至少兩個相交部分。相交部分可交叉於一交點處。兩個相交部分相交之角可經構形以改變為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相交部分可相交以形成一實質上X形部分。X形狀之一第一兩個端可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且X形狀之一第二兩個端可連接至第二附接部分52。
如在圖14中所展示,相交部分可相交於一單個交點處。在此實例中,相交部分由兩個彎曲部分(在此情形中,弧形部)形成。然而,此等部分可替代地係筆直的。
另一選擇係,相交部分可相交於一個以上交點(例如兩個點)處。兩個相交部分可係兩個彎曲的部分(例如弧形部),其在相反方向上彎曲以便形成兩個重疊之U形狀,一個U形狀面向一個方向,另一U形狀面向實質上相反方向。
另一選擇係,相交部分可相交以形成一實質上Y形部分。Y形狀之兩端可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中之一者,且Y形 狀之第三端可連接至第一附接部分51及第二附接部分52中之另一者。
如在圖15中所展示,彈力結構53可包括在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至少一個筆直部分,該筆直部分經構形以彎曲為允許第一附接部分51與第二附接部分52之間的相對移動。筆直部分可在附接部分51、52之間實質上徑向地或相對一徑向方向傾斜地延伸。
在以上實例中之每一者中,所闡述彈力結構之特定形狀可形成於涵蓋彈力結構53之延伸方向之一平面中。然而,連接器50未必係平坦的,其等可係彎曲的,例如經成形為遵循安全帽1之內殼體3及/或外殼體2之一曲率。在彼情形中,以上特定形狀可形成於涵蓋彈力結構53之延伸方向之一彎曲表面中。
在提供多個彈力結構53用於一既定連接器50之情形中,不同彈力結構53可具有不同彈力。換言之,彈力結構53之勁度可彼此不同以便提供不同彈簧力。
在彈力結構53之間提供不同勁度會允許對安全帽殼體2、3之相對移動之較大控制。舉例而言,適當地選擇勁度可允許在一個方向上之移動自由度大於另一方向上之移動自由度。
另一選擇係,勁度可經選擇以便在所有方向上提供均勻彈力。舉例而言,圖7中所展示之實例具有三個彈力結構53,彼等中之兩者係在連接器50之對置側上。因此,若每一彈力結構53具有相同勁度,則在圖之側對側方向上之勁度將係上下方向上之勁度之大約兩倍大。因此,將側面處之兩個彈力結構之勁度減小約一半將導致連接器50之一整體上更均勻彈力。
存在可控制彈力結構53之勁度之諸多不同方式。舉例而 言,可使用具有不同勁度之不同材料來形成彈力結構53。彈力結構53可具有(舉例而言)不同形狀(例如,上文所闡述之彼等中之一者)、不同長度、不同厚度或不同寬度。彈力結構53可包含其中自彈力結構53移除材料以減小勁度之孔口、凹口或其他構形。對於具有不同厚度(亦即,在平行於內殼體3之厚度方向之方向上)之彈力結構,連接器50之對置側上之兩個彈力結構53可較中心彈力結構53薄。
連接器50可由一彈力材料(例如一聚合物,諸如橡膠或塑膠,舉例而言,熱塑性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或聚矽氧)形成。連接器50可藉由注射模製形成。整個連接器50可由一彈力材料形成。另一選擇係,彈力結構53可由一彈力材料形成,且第一附接部分51及/或第二附接部分52可由一不同(例如較硬)材料形成。在此情形中,連接器50可藉由共模製一彈力材料及一較硬材料形成。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安全帽中,第二附接部分52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70且內殼體3包括一或多個通道80,伸出部70延伸至一或多個通道80中。此一配置展示於圖16中。第二附接部分52可藉由與對應通道80嚙合之伸出部70附接至內殼體3。在其他實例中,通道可設置於外殼體2中且第二附接部分52可附接至外殼體2。
伸出部70及通道80經構形使得在內殼體3與外殼體2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伸出部70可在伸出部70之一延伸方向上在通道80內移動。伸出部70包括一鄰接部件,其經構形以鄰接通道80之一鄰接部分以防止伸出部70離開通道80。
圖1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連接器50之一第一實施例。圖17具體展示包括一伸出部70之一連接器之一第二附接部分52之一部分。如所 展示,伸出部70在實質上平行於內殼體3及外殼體2之延伸方向之一方向上或實質上垂直於安全帽1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伸出部70實質上在連接器50之彈力結構53之延伸方向上延伸。伸出部70在實質上垂直於第二附接部分52之一方向上延伸。
伸出部70包括一鄰接部件。在此實施例中,該鄰接部件包括自伸出部70之一細長主要部分72向外延伸之兩個突出部71。在其他實例中,可設置一或多個突出部71。在此實施例中,突出部71係細長的。如所展示,突出部71成角度地遠離伸出部70之一遠端。亦即,突出部71在自伸出部70之遠端朝向近端之一方向上延伸。
突出部71經構形以藉由相對於伸出部70之細長主要部分72彎曲而彈性地變形。具體而言,突出部71經構形以抵靠伸出部70之細長主要部分72變平以減小伸出部之寬度,且允許其裝配至安全帽1之內殼體3中之通道80中。
圖18及圖19分別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連接器、具體而言其伸出部70之第二及第三實施例。在此等實施例中,類似於第一實施例,鄰接部件包括自伸出部70之一細長主要部分72向外延伸之突出部71。然而,在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中,伸出部之細長主要部分72而非突出部71經構形以彈性地變形。特定而言,伸出部70之細長主要部分72包括在伸出部70之一延伸方向上延伸之一狹槽73。突出部71係毗鄰狹槽73設置。伸出部70之細長主要部分72經構形以藉由彎曲而變形以便使狹槽73變窄。狹槽73設置為在伸出部70之一厚度方向上穿過整個伸出部70(至圖之頁面中)。在圖18之第二實施例中,狹槽73在伸出部70之一遠端處係開口的。另一方面,在圖19之第三實施例中,狹槽73在伸出部之一遠端處係閉合的。
在結合圖17至圖19所闡述之實施例中之每一者中,鄰接部件經構形以鄰接通道80之一鄰接部分以便防止伸出部離開通道。具體而言,伸出部70上之突出部71經構形以鄰接通道80之鄰接部分以防止伸出部離開通道80。
在結合圖17至圖19所闡述之實施例中之每一者中,鄰接部件係可彈性變形的,使得當鄰接部件處於一變形狀態時伸出部70可插入至通道80中,且當鄰接部件處於一非變形狀態時鄰接部件防止伸出部離開通道80。在圖17之第一實施例中,具體而言,突出部71係可變形的,而在圖18及圖19之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中,伸出部70之細長主要部分72係可變形的。
圖17亦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通道80之一第一實施例。通道80包括一入口81,伸出部70可穿過該入口插入。通道80亦包括用於容納經插入伸出部70之一主要部分。通道80之入口81可較通道80之主要部分窄。因此,通道80之鄰接部分可係形成至通道80之入口81之一壁82。換言之,形成通道80之入口之壁82與伸出部70上之突出部71彼此接觸以防止伸出部70離開通道80。
突出部71經構形使得當其等接觸通道80之鄰接部分時,其等不能以伸出部70可離開通道80之此一方式變形。舉例而言,在圖17之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中,突出部71成角度地遠離伸出部70之遠端,使得當其等鄰接通道80之鄰接部分時,其等展開,從而增加伸出部70之寬度。在圖18及圖19之連接器之第二及第三實施例中,突出部71之後表面實質上垂直於伸出部70之延伸方向,使得突出部抵靠通道80之鄰接部分之鄰接不提供朝向狹槽73引導之將使伸出部70變窄之一力。
如在圖17中所展示,通道80之壁82、83可由內殼體3內之一托架提供。當構造一安全帽1時,托架可由與內殼體3相比相對硬之一材料形成,可圍繞托架模製形成內殼體3之材料。
圖20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通道80之一第二實施例。通道80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實質上相同,但在通道80內另外設置一彈簧部件84。彈簧部件84在平行於伸出部70至通道80中之插入方向(例如,與其相反)之一方向上提供一彈簧力及/或阻尼力。彈簧部件84經構形以減緩或放慢伸出部70退出通道80之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彈簧部件84自入口81延伸至通道80之主要部分中。彈簧部件84之一遠端84a提供通道80之鄰接部分。當伸出部70自通道80收縮時,突出部71鄰接彈簧部件84之遠端84a且壓縮彈簧部件84。因此,彈簧部件84之反應力阻撓伸出部70之移動。
另一選擇係,彈簧部件84可自通道80之一遠端延伸至通道80之主要部分中。因此,彈簧力及/或阻尼力可藉由對彈簧部件84之延伸之反應力來提供。
圖21中展示圖17及圖20中展示之托架之一正交視圖。如所展示,托架可包括形成至通道80之入口81之一第一壁82。第一壁82可在至通道80之入口81之兩側延伸,以提供對內殼體3之額外支撐。托架進一步包括形成通道80之主要部分之一第二壁83,其在一端處連接至第一壁82。托架亦可包括突出部85。可圍繞此等突出部85模製形成內殼體3之材料,使得托架更緊固地固持在內殼體3內。
圖22展示一托架之一替代實例,且圖23及圖24展示一連接器50之一伸出部70之一對應替代實例。如在圖22中所圖解說明,托架可包 括毗鄰通道80之一或多個開口86。至少一個開口86可係細長的且在與通道80相同之方向上延續。相比之下,至少一個開口86可係相對短的。可在如所展示之通道之對置側上設置開口86。如在圖23及圖24中所展示,伸出部70可包括一或多個對應突出部71,其經構形以當伸出部70係在通道80內時位於開口86中。突出部71經構形以在對應開口86之端處與壁(托架之部分)嚙合以防止伸出部70離開通道80。突出部71可經構形以當伸出部70沿通道80上下移動時沿一細長開口86上下移動。
舉例而言,伸出部70在通道80內之所允許運動範圍可由開口之位置、大小及/或形狀以及突出部71之位置來控制。舉例而言,較伸出部70之近端處之一突出部71,在伸出部70之遠端處之一突出部71可允許更大的運動範圍。
圖23亦展示可適用於本文中所揭示之連接器50中之任一者之一選用特徵,該特徵係在連接器50之第一連接部分51上之一卡扣配合連接件58。如所展示,卡扣配合連接器58可至少部分地環繞第一連接部分51中之孔口57。卡扣配合連接件58可包括複數個凸緣(例如三個),該等凸緣裝配穿過一對應孔41且圍繞一中間層4(諸如一低摩擦PC層)之一部分卡扣,如在圖25中所圖解說明。
鑒於以上教示,上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變化形式係可能的。應理解,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形下,可以不同於本文中具體闡述之方式實踐本發明。
50:連接器
52:第二附接部分/附接部分
53:彈力結構
70:伸出部
71:突出部
72:細長主要部分
80:通道
81:入口
82:壁/第一壁
83:壁/第二壁

Claims (21)

  1. 一種安全帽,其包括:內殼體及外殼體,其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及一連接器,其連接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以便允許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該連接器包括:一第一附接部分,其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一者;一第二附接部分,其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另一者;及一或多個彈力結構,該一或多個彈力結構在該等附接部分之間延伸且經構形以連接該等附接部分,以便當該等彈力結構變形時,允許該等附接部分相對於彼此移動;其中:該第一附接部分及該第二附接部分經構形以實質上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移動;該第一附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該一或多個伸出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延伸進入附接於該第一附接部分的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且經附接至該第一附接部分之該內殼體或外殼體包括一或多個通道,該等伸出部延伸至該一或多個通道中,該等伸出部及通道經構形使得在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而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上之滑動期間,該等伸出部可在該等伸出部之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的一延伸方向上於該等通道內移動,且該等伸出部包括一鄰接部件,該鄰接部件經構形以在該等伸出部 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上移動時,鄰接該通道之一鄰接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2. 如請求項1之安全帽,其中該鄰接部件包括自該伸出部之一細長主要部分向外延伸的一或多個突出部,該等突出部經構形以鄰接該通道之該鄰接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3. 如請求項2之安全帽,其中該等突出部係成角度地遠離該伸出部之一遠端。
  4. 如請求項2或3之安全帽,其中該鄰接部件係可彈性變形的,使得當該鄰接部件處於一變形狀態時,該伸出部可插入至該通道中,且當該鄰接部件處於一非變形狀態時,該鄰接部件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5. 如請求項4之安全帽,其中該等突出部經構形以藉由相對於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彎曲而彈性地變形。
  6. 如請求項4之安全帽,其中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經構形以彈性地變形。
  7. 如請求項6之安全帽,其中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包括在該伸出部之該延伸方向上延伸之一狹槽,該等突出部係毗鄰該狹槽設置,且該伸出部之該細長主要部分經構形以藉由彎曲來變形,以便使該狹槽變窄。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通道包括較用於容納該伸出部之該通道之一主要部分窄之一入口,且該通道之該鄰接部分係形成至該通道之該入口之一壁。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通道包括一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經構形以減緩或放慢該伸出部退出該通道之該移動。
  10.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通道之一壁係由經設置於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內之一托架提供。
  11. 如請求項10之安全帽,其中該托架係由相對於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而言相對硬之一材料形成。
  12. 如請求項11之安全帽,其中圍繞該托架模製形成包括該通道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之材料。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等伸出部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之一延伸方向或在實質上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等彈力結構在實質上平行於該外殼體及內殼體之一延伸方向或在實質上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 之一方向上延伸。
  1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第一附接部分及第二附接部分經構形以便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方向上被分隔開,該分隔係藉由該等附接部分之間的該相對移動而增加/減小。
  1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等附接部分及該等彈力結構經配置以便由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二等分。
  1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安全帽,其中該第二附接部分經配置以至少部分地環繞該第一附接部分。
  18. 一種在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其用於連接內殼體與外殼體以便允許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該連接器包括:一第一附接部分,其經構形以被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一者;一第二附接部分,其附接至該內殼體及該外殼體中之另一者;及一或多個彈力結構,該一或多個彈力結構在該等附接部分之間延伸且經構形以連接該等附接部分,以便當該等彈力結構變形時,允許該等附接部分相對於彼此移動;其中:該第一附接部分及該第二附接部分經構形以實質上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一平面中相對於彼此移動; 該第一附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伸出部,該等伸出部經構形以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之方向上延伸至該第一附接部分經構形以被附接到之該內殼體或該外殼體中的一或多個通道中,該等伸出部經構形以便在該內殼體與該外殼體相對於彼此而垂直於該安全帽的一徑向方向上之滑動期間,在該等伸出部在垂直於該安全帽的一徑向方向之一延伸方向上於該等通道內移動,且該等伸出部包括一鄰接部件,該鄰接部件經構形以在該等伸出部在垂直於該安全帽之一徑向方向上移動時,鄰接該通道之一部分,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19. 一種在依附於請求項10、11或12或者請求項13至17時於如該等請求項之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該托架包括:一通道,其經構形使得連接器之一伸出部可延伸至該通道中,且經構形使得在內殼體與外殼體相對於彼此滑動期間,該伸出部可在該伸出部之一延伸方向上於該通道內移動;其中該通道包括一鄰接部分,該鄰接部分經構形以鄰接該伸出部之一鄰接部件,以防止該伸出部離開該通道。
  20. 一種零件套組,其包括:如請求項18之連接器及如請求項19之托架。
  21. 如請求項20之零件套組,進一步包括一安全帽,該安全帽包括經構形以相對於彼此滑動之一內殼體及一外殼體。
TW108134091A 2018-09-20 2019-09-20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TWI811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815332.0 2018-09-20
GBGB1815332.0A GB201815332D0 (en) 2018-09-20 2018-09-20 Helmet
GBGB1909979.5A GB201909979D0 (en) 2019-07-11 2019-07-11 Helmet
GB1909979.5 2019-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309A TW202019309A (zh) 2020-06-01
TWI811453B true TWI811453B (zh) 2023-08-11

Family

ID=6799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091A TWI811453B (zh) 2018-09-20 2019-09-20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0223B2 (zh)
EP (1) EP3852565A1 (zh)
CN (1) CN112911959B (zh)
CA (1) CA3110763C (zh)
TW (1) TWI811453B (zh)
WO (1) WO2020058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8043B1 (en) * 2019-12-18 2023-08-16 George TFE SCP Helmet
EP4103006A1 (en) * 2020-02-12 2022-12-21 Mips Ab Helmet
USD995925S1 (en) 2020-09-23 2023-08-15 Studson, Inc. Protective helmet
USD1004850S1 (en) 2021-03-17 2023-11-14 Studson, Inc. Protective helmet
USD995924S1 (en) 2021-03-17 2023-08-15 Studson, Inc. Protective helme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738A (zh) * 2014-05-21 2017-02-22 莱亚特有限公司 头盔
CN108294394A (zh) * 2017-03-27 2018-07-20 古正煇 旋转冲击缓冲安全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18869T2 (de) 1999-12-21 2005-07-21 Neuroprevention Scandinavia Ab Schutzhelm
US6857809B2 (en) 2001-03-30 2005-02-22 Robert Granata Articulating fastener assembly
FR2861439B1 (fr) 2003-10-23 2007-06-15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fixation avec jeux d'une premiere piece a une seconde piece
SE534868C2 (sv) 2010-05-07 2012-01-24 Mips Ab Hjälm med glidningsfrämjare anordnad vid ett energiabsorberande lager
WO2013013180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Robert Knight Biomechanics aware protective gear
US9095179B2 (en) * 2012-10-19 2015-08-04 Brainguard Technologies, Inc. Shear reduction mechanism
DE102013214269B3 (de) 2013-07-22 2014-06-2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ängsverschiebliche Clipverbindung
US20150223547A1 (en) * 2014-02-11 2015-08-13 Angel Technologies, Llc Protective helmet with impact-absorbing layer
EP3357364B1 (en) 2015-07-17 2024-05-15 Anomaly Action Sports S.r.l. Protective helmet
GB201603566D0 (en) 2016-03-01 2016-04-13 Mips Ab Helmet
GB201621272D0 (en) * 2016-12-14 2017-01-25 Mips Ab Helmet
US10893717B2 (en) * 2017-03-29 2021-01-19 Mips Ab Helme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5738A (zh) * 2014-05-21 2017-02-22 莱亚特有限公司 头盔
CN108294394A (zh) * 2017-03-27 2018-07-20 古正煇 旋转冲击缓冲安全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1959B (zh) 2024-01-09
EP3852565A1 (en) 2021-07-28
US11730223B2 (en) 2023-08-22
TW202019309A (zh) 2020-06-01
CN112911959A (zh) 2021-06-04
CA3110763C (en) 2023-10-17
CA3110763A1 (en) 2020-03-26
US20220022586A1 (en) 2022-01-27
WO2020058446A1 (en)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8094B (zh) 头盔
TWI811453B (zh) 安全帽、安全帽中使用之連接器、安全帽中使用之托架及零件套組
KR102302929B1 (ko) 헬멧
EP3755172B1 (en) Connector
TWI718751B (zh) 連接器、用於一頭盔之襯層、頭盔及組裝一連接器之方法
JP2024036678A (ja) ヘルメット・パッド
TWI830001B (zh) 保護性頭盔及裝配保護性頭盔之方法
RU2801660C1 (ru) Шлем
US20230037810A1 (en) Helmet
TW202128044A (zh) 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