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5207A -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 Google Patents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5207A
TW202125207A TW109131682A TW109131682A TW202125207A TW 202125207 A TW202125207 A TW 202125207A TW 109131682 A TW109131682 A TW 109131682A TW 109131682 A TW109131682 A TW 109131682A TW 202125207 A TW202125207 A TW 2021252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forementione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siz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1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理貴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520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6Libraries, e.g. tape libraries, jukebox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4Disk device
    • G06F3/0676Magnetic disk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2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tap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記錄裝置,其係具備:導出部,係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前述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前述記錄介質所讀取之前述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前述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及控制部,係進行按每個前述合併之個數合併前述資料並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之控制。

Description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以往,作為提高從記錄介質的最初依序所讀取時的訪問性能之方法,揭示有將資料及與資料相關之元資料作為1個集合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技術(參閱日本特開2010-152603號公報)。
將複數個資料記錄於記錄介質時,對資料的每個賦予元資料,將資料和元資料一一合併記錄之形態中,有可能導致元資料的總容量增加,且傳送速度降低。因此,藉由將一定個數的資料和與資料的每個相關之1個元資料合作為1個集合記錄於記錄介質,希望減小元資料的總容量,且抑制傳送速度的降低。
另一方面,從記錄介質讀取資料時,需要讀取包含所期望資料之集合中所包含之所有資料。因此,1個集合中所包含之資料的個數過多時,有可能讀取所期望資料之外的不必要的資料之時間增加,且資料的讀取時間變長。
又,同時從記錄介質讀取複數個資料時,需要使再生元件從複數個資料各自所包含之開頭集合移動至末尾集合。因此,1個集合中所包含之資料的個數過少時,元資料的容量相對於從開頭集合至末尾集合的總容量之比例變大,因此有可能移動再生元件之距離增加,且資料的讀取時間變長。
本揭示提供一種能夠縮短記錄於記錄介質中之資料的讀取時間之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本揭示的第1形態係一種記錄裝置,其係具備:導出部,係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記錄介質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及控制部,係進行按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控制。
本揭示的第2形態在上述第1形態中,條件資訊可以進一步包括範圍資訊,前述範圍資訊表示在期間內讀取複數個資料時假定為可檢索到之記錄介質上的範圍。
本揭示的第3形態在上述形態中,導出部導出每個不同的條件資訊的合併之個數儲存於儲存部,控制部可以進行按儲存於與作為記錄對象之複數個資料的條件資訊對應之儲存部之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而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控制。
本揭示的第4形態在上述形態中,記錄介質可以為磁帶。
本揭示的第5形態係一種記錄方法,其係由電腦執行如下處理者,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記錄介質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進行按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控制。
本揭示的第6形態係一種記錄程式,其係用於使電腦執行如下處理者,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記錄介質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進行按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控制。
本揭示的第7形態係一種記錄複數個資料之磁帶,其係按依據包括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磁帶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所導出之、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磁帶時的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記錄資料者。
本揭示的第8形態係一種記錄裝置,其係具備:記憶體,係儲存用於由電腦執行之命令;及處理器裝置,係構成為執行所儲存之命令,處理器裝置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記錄介質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進行按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之控制。 [發明的效果]
依上述形態,本揭示的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能夠縮短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資料的讀取時間。
以下,參閱圖式對用於實施本揭示的技術之形態例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參閱圖1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記錄讀取系統10的構成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記錄讀取系統10包括資訊處理裝置12及磁帶庫(Tape Library)14。磁帶庫14連接於資訊處理裝置12。又,資訊處理裝置12與複數台終端16連接於網路N,又能夠經由網路N進行通信。
磁帶庫14具備複數個磁槽(slot)(省略圖示)及複數個磁帶驅動器18,在各磁槽中儲存作為記錄介質的一例之磁帶T。另外,作為磁帶T的例子,可以舉出LTO(Linear Tape-Open:線性磁帶開放)磁帶。
當利用資訊處理裝置12進行對磁帶T之資料的寫入或讀取時,寫入或讀取對象的磁帶T從磁槽裝載於任一磁帶驅動器18中。若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2完成對裝載於磁帶驅動器18中之磁帶T之寫入或讀取,則磁帶T從磁帶驅動器18於原來被儲存之磁槽中被卸載。
磁帶驅動器18具備磁頭H。磁頭H具備進行對磁帶T之資料的記錄及再生之記錄再生元件RWD。
接著,參閱圖2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2的硬體構成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2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核心處理集合)20、作為暫時儲存區域之記憶體21及非易失性儲存部22。又,資訊處理裝置12包括液晶顯示器等顯示部23、鍵盤和滑鼠等輸入部24、連接於網路N之網路I/F(InterFace:接口)25及連接磁帶庫14之外部I/F26。CPU20、記憶體21、儲存部22、顯示部23、輸入部24、網路I/F25及外部I/F26連接於匯流排27。
儲存部22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驅動器)及快閃記憶體等來實現。在作為記錄介質之儲存部22儲存有記錄程式30。CPU20從儲存部22讀出記錄程式30之後展開於記憶體21中並執行所展開之記錄程式30。另外,作為資訊處理裝置12的例子,可以舉出伺服器(server)電腦等。又,資訊處理裝置12係於磁帶T中記錄資料之記錄裝置的一例。
圖3示出資料及與其資料相關之元資料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2寫入磁帶T之狀態的一例。元資料包括表示相對應之資料的資料名等識別資訊、資料的大小及時間戳等資料的屬性之屬性資訊。
如在圖3中將資料標記為D,將元資料標記為M,在磁帶T中作為1個集合(以下,稱作“包組”)記錄有藉由後述之導出部42所導出之合併之個數的資料和與資料的每個相關之1個元資料。圖3的例子中,合併之個數為5。按每包組,藉由資訊處理裝置12讀取來自磁帶T的資料。亦即,即使讀取包組內的一部分資料時,該包組內的所有資料亦均作為訪問對象。
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中的磁帶T中,能夠同時讀取之資料作為記錄在預定之範圍內者。再者,“同時”只要在預定之期間內即可,例如,藉由1個用戶輸入1次讀取複數個資料之指示,連續讀取複數個資料時亦屬於“同時”。又,例如,藉由複數個用戶各自輸入在預定期間內讀取資料之指示,複數個用戶各自讀取所期望之複數個資料時亦屬於“同時”。以下,描述為“同時”時亦相同。
因此,從磁帶T同時讀取複數個資料時,資訊處理裝置12藉由檢索記錄有複數個資料中最初所讀取之資料之位置至預定之範圍內,能夠讀取所期望的所有資料。以下,將同時讀取複數個資料時所檢索之磁帶T上的範圍稱作“檢索範圍”。圖3的例子中,資料D1和能夠同時所讀取之資料D2~D10記錄在檢索範圍內。
接著,參閱圖4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2的功能性構成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資訊處理裝置12包括接收部40、導出部42及控制部44。藉由由CPU20執行記錄程式30而作為接收部40、導出部42及控制部44發揮功能。又,在儲存部22的既定的儲存區域儲存有後述之對應表46。
接收部40經由網絡I/F25接收從終端16發送之記錄於磁帶T之複數個資料及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
又,接收部40接收藉由用戶且經由輸入部24所輸入之、表示從磁帶T同時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資訊(以下,稱作“同時讀取資料數”)。亦即,用戶依據使用案例假定同時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並作為同時讀取資料數輸入。
又,接收部40接收藉由用戶且經由輸入部24所輸入之、表示檢索範圍之範圍資訊。亦即,用戶依據使用案例假定檢索範圍並作為範圍資訊輸入。作為範圍資訊,例如可以使用檢索範圍內的資料的個數(例如資料100個等),或者可以使用檢索範圍內的資料及元資料中的至少1個的大小(例如,資料的容量為100兆字節、或組合資料和元資料之容量為1兆字節等)。
導出部42、依據包含由接收部40所接收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磁帶T時的合併之個數。作為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例如可以使用利用由接收部40所接收之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所計算之各個平均值、最小值或最大值等代表值。
當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記錄於磁帶T之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較大時,同時讀取資料數較多時、以及檢索範圍內的資料數較多時,元資料對後述之找尋距離帶來影響較大。因此,期望藉由增加每包組的資料數,減小元資料的影響。
另一方面,當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記錄於磁帶T之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較小時,同時讀取資料數較少時、以及檢索範圍內的資料數較少時,因以包組單位進行讀取而產生之不必要的數據的影響較大。因此,期望藉由較少每包組的資料數,減小同一包組中所包含之不必要的數據的影響。
因此,導出部42依據條件資訊導出最適當化的每包組的資料數、亦即最適當化的合併之個數。以下,對基於導出部42之合併之個數的導出處理的具體例進行說明。
首先,導出部42藉由變更每包組的資料數來求出如下,亦即同時讀取範圍資訊所表示之檢索範圍中所包含之複數個資料中,與同時讀取資料數的個數對應的任意規定之數據時的包含記錄再生原件RWD之磁頭H所移動之距離。以下,於讀取所有任意規定之資料時,將包含記錄再生元件RWD之磁頭H所移動之距離稱作“找尋距離”。亦即,找尋距離係從包含任意規定之資料中最初所讀取之資料之包組的開頭位置至包含任意規定之資料中最後所讀取之資料之包組的末尾位置的距離。找尋距離能夠由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而求出,找尋距離越長,能夠視為所期望的資料的讀取時間越長。
參閱圖5~圖7,對上述處理的一例進行說明。將圖5~圖7的例中所使用之條件資訊設為條件A,並如下示出條件A的各條件。 <條件A> ・資料的大小:200千位元組 ・元資料的大小:2千位元組 ・同時讀取資料數:2個 ・範圍資訊:檢索範圍內的資料數為10個
圖5係導出部42將每包組的資料數設為1求出讀取資料D1及D6時的找尋距離時的圖。圖5中的找尋距離由6個資料及6個元資料的大小求出,其係1212千位元組。
圖6係導出部42將每包組的資料數設為3求出讀取資料D1及D6時的找尋距離時的圖。圖6中的找尋距離由6個資料及2個元資料的大小求出,其係1204千位元組。
圖7係導出部42將每包組的資料數設為5求出讀取資料D1及D6時的找尋距離時的圖。由於按每包組進行資料的讀取,藉此在圖7的例子中,讀取到資料D10的範圍為止的資料。因此,圖7中的找尋距離由10個資料及2個元資料的大小求出,其係2004千位元組。
同時所讀取之資料的位置在檢索範圍內是隨機的,藉此作為讀取對象之資料若發生變化,則找尋距離亦不同。例如,圖5~圖7的例子中,讀取資料D1及D10時的找尋距離與讀取資料D1及D6時的找尋距離不同。
因此,接著,導出部42改變作為讀取對象之資料,求出每包組的每個資料數的找尋距離。導出部42重複該處理來求出每包組的每個資料數的找尋距離的平均亦即平均找尋距離。將藉此所獲得的之結果的一例在圖8中示為條件A。再者,使用與條件A不同的條件資訊執行合併之個數的導出處理時,如在圖8中示為條件B,每包組的每個資料數的平均找尋距離得到不同的結果。
接著,導出部42作為合併之個數導出平均找尋距離最小時的每包組的資料數。圖8的例子中,條件A中的合併之個數導出M個,條件B中的合併之個數導出N個。
接著,導出部42使所導出之合併之個數與條件資訊建立關聯地儲存於對應表46。亦即,對應表46中依序儲存有每個已經執行導出處理之條件的合併之個數。
圖9係對應表46的一例。對應表46中建立關聯地存儲有識別資訊、條件資訊及合併之個數。圖9的例中,作為條件資訊使用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所表示之檢索範圍內的資料數。再者,可以將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本身作為獨立項目儲存於對應表46,但如上述,決定適當的合併之個數之條件之一為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因此,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中,藉由將與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相關之條件設為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減少儲存於對應表46之項目的數量及記錄的數量。
控制部44進行按藉由導出部42所導出之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由接收部40接收之複數個資料及元資料並記錄於磁帶T之控制。
接著,參閱圖10對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12的作用進行說明。藉由由CPU20執行記錄程式30來執行圖10所示之記錄處理。例如,當由用戶經由輸入部24輸入了資料的記錄指示時,執行圖10所示之記錄處理。再者,預先藉由接收部40接收記錄於磁帶T之複數個資料及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
在圖10的步驟S10中,如上述,導出部42計算資料及元資料的大小,來計算1個元資料的大小相對於1個資料的大小之比例。
在步驟S12中,導出部42參閱對應表46判定在步驟S10中所計算之比例、藉由接收部40所接收之同時讀取資料數及與包含範圍資訊之條件資訊對應之合併之個數是否儲存在對應表46。
當與條件資訊對應之合併之個數儲存在對應表46時(步驟S12為是),在步驟S14中,導出部42從對應表46獲取與條件資訊對應之合併之個數。
另一方面,當與條件資訊對應之合併之個數未儲存在對應表46時(步驟S12為否),在步驟S16中,如上述,導出部42依據條件資訊導出合併之個數。在步驟S18中,導出部42使在步驟S16中所導出之合併之個數與條件資訊建立關聯地儲存於對應表46。
在步驟S20中,控制部44進行按在步驟S14中獲取或在步驟S16中導出之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複數個資料及元資料並記錄於磁帶T之控制。若步驟S20的處理結束,則本記錄處理結束。
如以上說明,依本例示性實施形態,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記錄介質所讀取之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且按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因此,能夠以符合條件資訊之適當的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能夠縮短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資料的讀取時間。
又,依本例示性實施形態,導出每個不同的條件資訊的合併之個數並儲存於儲存部,按儲存於與作為記錄對象之複數個資料的條件資訊對應之儲存部之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資料並記錄於記錄介質。因此,當記錄對象的資料的條件資訊為已經執行合併之個數的導出處理之條件資訊時,無需再次執行導出處理,從而能夠縮短資料寫入於記錄介質之時間。
另外,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對適用磁帶作為記錄介質之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設為適用除磁帶以外的記錄介質作為記錄介質之形態。
又,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關於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對藉由用戶所輸入之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以設為資訊處理裝置12儲存從磁帶T讀取之資料的讀取日誌,並依據讀取日誌,計算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之形態。亦可以設為資訊處理裝置12經由外部I/F獲取從磁帶T讀取之資料的讀取日誌,並依據讀取日誌,計算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之形態。關於該等情況下的同時讀取資料數及範圍資訊所表示之檢索範圍例示有應用分別由讀取日誌計算之平均值、最小值或最大值等代表值之形態。
又,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對獲取條件資訊之後,導出合併之個數之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以設為資訊處理裝置12關於假定為所輸入之各種組合的條件資訊,預先導出每個不同條件資訊的合併之個數,並儲存於儲存部之形態。亦即,該形態例中,在圖10的步驟S12最初執行之時點,每個所導出之條件資訊的合併之個數包含於對應表46中。
又,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對使所導出之合併之個數與條件資訊建立關聯地儲存於儲存部之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可以設為不將合併之個數儲存於儲存部,而是每次輸入條件資訊時,導出合併之個數之形態。
又,以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所示之條件資訊為一例,並不限定於以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所示之例子。例如,可以設為使用以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所示之條件資訊所包含之條件中的至少1個之形態,亦可以設為追加了其他條件之形態。
又,在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例如作為導出部42及控制部44之類的執行各種處理之處理部(processing unit:處理單元)的硬體結構,能夠使用以下所示之各種處理器(processor)。如上所述,上述各種處理器中除了執行軟體(程式)而作為各種處理部發揮功能之通用的處理器亦即CPU以外,還可以包括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等在製造後能夠變更電路構成之處理器亦即可程式邏輯元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應用積體電路)等具有為了執行特定的處理而專用設計之電路構成之處理器亦即專用電路等。
1個處理部可以由該等各種處理器中的1個構成,亦可以由相同種類或不同種類的2個以上的處理器的組合(例如,複數個FPGA的組合或CPU與FPGA的組合)構成。又,亦可以由1個處理器構成複數個處理部。作為由1個處理器構成複數個處理部之例子,第1,有如下形態:如以用戶端(Client)及伺服器等電腦為代表,以1個以上的CPU與軟體的組合構成1個處理器,該處理器作為複數個處理部發揮功能。第2,有如下形態:如以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SoC)等為代表,使用由1個IC(Integrated Circuit)晶片實現包括複數個處理部之系統整體的功能之處理器之形態。如此,各種處理部係使用上述各種處理器中的1個以上作為硬體結構而構成。
另外,作為該等各種處理器的硬體結構,更具體而言,能夠使用將半導體元件等電路元件組合而成之電路(circuitry)。
又,在上述例示性實施形態中,對記錄程式30預先儲存(安裝)於儲存部22之態樣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記錄程式30亦可以以記錄於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唯讀光碟)、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 Memory:唯讀式數位多功能影音光碟)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等記錄介質中之形態提供。又,記錄程式30亦可以設為經由網路從外部裝置下載之形態。
關於2019年9月17日申請的日本國專利申請2019-168507號的揭示,將其整體藉由參閱併入本說明書中。又,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所有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與藉由參閱併入各個文獻、專利申請及技術規格之情況被具體且各個記入之情況相同程度地,藉由參閱併入本說明書中。
10:記錄讀取系統 12:資訊處理裝置 14:磁帶庫 16:終端 18:磁帶驅動器 20:CPU 21:記憶體 22:儲存部 23:顯示部 24:輸入部 25:網路I/F 26:外部I/F 40:接收部 42:導出部 44:控制部 46:對應表 H:磁頭 N:網路 RWD:記錄再生元件 S10、S12、S14、S16、S18、S20:步驟 T:磁帶
圖1係表示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記錄讀取系統的構成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硬體構成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3係表示在磁帶記錄資料及元資料之狀態的一例之圖。 圖4係表示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功能性構成的一例之方塊圖。 圖5係表示每包組資料數為1時的找尋距離(seek distance)之圖。 圖6係表示每包組資料數為3時的找尋距離之圖。 圖7係表示每包組資料數為5時的找尋距離之圖。 圖8係表示每包組的每個資料數的平均找尋距離之圖。 圖9係表示對應表的一例之圖。 圖10係表示例示性實施形態之記錄處理的一例之流程圖。
12:資訊處理裝置
40:接收部
42:導出部
44:控制部
46:對應表

Claims (7)

  1. 一種記錄裝置,其係具備: 導出部,係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前述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前述記錄介質所讀取之前述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前述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及 控制部,係進行按每個前述合併之個數合併前述資料並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之控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條件資訊可以進一步包括範圍資訊,前述範圍資訊表示在前述期間內讀取前述複數個資料時假定為可檢索到之前述記錄介質上的範圍。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導出部導出每個不同的前述條件資訊的前述合併之個數並儲存於儲存部, 前述控制部進行按儲存於與作為記錄對象之前述複數個資料的前述條件資訊對應之前述儲存部之每個前述合併之個數,合併前述資料並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之控制。
  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之任一項所述之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記錄介質係磁帶。
  5. 一種記錄方法,其係由電腦執行如下處理: 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前述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前述記錄介質所讀取之前述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前述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 進行按每個前述合併之個數合併前述資料並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之控制。
  6. 一種記錄程式,其係用於使電腦執行如下處理: 依據包括記錄於記錄介質之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前述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前述記錄介質所讀取之前述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導出將前述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時的合併之個數, 進行按每個前述合併之個數合併前述資料並記錄於前述記錄介質之控制。
  7. 一種記錄複數個資料之磁帶,其係按依據包括前述複數個資料的大小、與前述複數個資料的每個相關之元資料的大小及在預定期間內從前述磁帶所讀取之前述資料的個數的假定值之條件資訊所導出之、前述複數個資料合併記錄於前述磁帶時的每個合併之個數,合併記錄前述資料。
TW109131682A 2019-09-17 2020-09-15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TW2021252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68507 2019-09-17
JP2019168507 2019-09-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5207A true TW202125207A (zh) 2021-07-01

Family

ID=7488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1682A TW202125207A (zh) 2019-09-17 2020-09-15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7525A1 (zh)
EP (1) EP4033488A4 (zh)
JP (1) JPWO2021054243A1 (zh)
CN (1) CN114402283A (zh)
TW (1) TW202125207A (zh)
WO (1) WO202105424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1558A (en) * 1990-09-12 1994-06-14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And Computing Services, Inc. Method of storing data on a magnetic tape
JP3618552B2 (ja) * 1998-06-30 2005-0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
US8363519B2 (en) * 2006-06-30 2013-01-2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Hot data zones
WO2010073776A1 (ja) * 2008-12-25 2010-07-01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記録媒体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を読み出す装置及び方法
JP5106377B2 (ja) * 2008-12-25 2012-12-26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記録媒体に記録されたデータの移行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6124734B2 (ja) * 2013-08-20 2017-05-10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高速に読み出し可能なテープメディアにファイルを書込む方法
CN104516677B (zh) * 2013-09-26 2018-05-04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磁盘数据读写方法及磁盘存储装置
JP6391061B2 (ja) * 2014-06-17 2018-09-19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テープ上へのファイル書き込み方法
JP6041839B2 (ja) * 2014-09-04 2016-12-1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メタ情報を保管する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テープ記録システム
JP6095012B2 (ja) * 2014-11-26 2017-03-15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メタ情報書込方法、メタ情報読出方法、ファイル管理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構造
JP6589981B2 (ja) * 2015-05-25 2019-10-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媒体
JP7060792B2 (ja) * 2017-05-01 2022-04-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ファイル格納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181949A1 (ja) * 2018-03-22 2019-09-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読取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読取方法、読取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JP7002383B2 (ja) 2018-03-22 2022-02-04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位置計測用光源の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JP7167192B2 (ja) * 2019-01-28 2022-11-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JP7154380B2 (ja) * 2019-03-13 2022-10-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読取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読取方法、読取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磁気テープ
EP3940699A4 (en) * 2019-03-13 2022-08-24 FUJIFILM Corporation RECORDING DEVICE, REA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PROGRAM, READING METHOD, READING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WO2020195639A1 (ja) * 2019-03-27 2020-10-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出装置、導出方法、導出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CN114521249A (zh) * 2019-09-20 2022-05-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及磁带
EP4113269A4 (en) * 2020-02-28 2023-08-09 FUJIFILM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2283A (zh) 2022-04-26
WO2021054243A1 (ja) 2021-03-25
US20220197525A1 (en) 2022-06-23
EP4033488A4 (en) 2022-11-16
JPWO2021054243A1 (zh) 2021-03-25
EP4033488A1 (en) 2022-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1189A (zh) 記錄裝置、讀取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記憶媒體、讀取方法、讀取程式記憶媒體以及磁帶
US2022038246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117638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JP7321279B2 (ja)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US20210350824A1 (en) Recording device,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program, and magnetic tape
TW202125207A (zh) 記錄裝置、記錄方法、記錄程式及磁帶
WO2020066389A1 (ja) 記録装置、読取装置、記録方法、記録プログラム、読取方法、読取プログラム、及び磁気テープ
US2022038247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16839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17634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41376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4009493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16307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04712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3006439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US20230186945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WO202217254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04443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30238022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JP2024035507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22044458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2204137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TW202135049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
JP2024044866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TW202139184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資訊處理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