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2095A -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2095A
TW202112095A TW109130579A TW109130579A TW202112095A TW 202112095 A TW202112095 A TW 202112095A TW 109130579 A TW109130579 A TW 109130579A TW 109130579 A TW109130579 A TW 109130579A TW 202112095 A TW202112095 A TW 2021120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frame
count
station
st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0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斯霍克 蘭格納斯
瑞莎朗 納利波
西瑞尼維斯 坎達拉
李旭峯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09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包含: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回應於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以及回應於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

Description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本揭露內容的態樣是關於無線網路通信。
大體而言,基本服務集(basic service set;BSS)包含諸如無線路由器的存取點(access point;AP),以及諸如使用者裝置(例如,電話、膝上型電腦、TV等)的一或多個站。存取點使得BSS內的站能夠連接至有線網路。在諸如wi-fi網路的多鏈路BSS中,存取點(AP)可在其操作通道可能位於不同頻帶上的多個鏈路上操作,儘管通道的子集可能在相同頻帶上。多通道BSS的實例可為2.4吉赫(GHz)頻帶中的20兆赫(MHz)操作、5吉赫頻帶中的80兆赫操作以及6吉赫頻帶中的160兆赫操作,其中的兩者或大於兩者可同時進行。存取點可經由信標(beacon)、探測回應等公告其多鏈路操作。站(station)可在結合階段期間向存取點通知其能力或站類型。
參與多鏈路BSS的站大體上可分類如下:1)舊式站(legacy station),其與802.11ax、802.11ac、802.11n等相容,且與經由基線機制操作的單一鏈路上的存取點相關聯;2)單一鏈路站(single link station;SL STA),諸如在單一鏈路上操作的極高通量站(extremely-high-throughput station;EHT STA)(例如,用於在無活動動作運行時節省功率、用於共存等);以及3)多鏈路站(Multi-link station;ML STA),其為在多鏈路操作上與存取點相關聯的極高通量站。此分類可隨時間推移改變,且相同站可為時間t0處的SL STA及時間t1處的ML STA,取決於其操作模式及其在時間t0及時間t1處支援的鏈路集合。換言之,站在其上操作的鏈路的選擇可為時變的(time-variant)。因此,期望設計實現此動態操作的機制。
此背景技術章節中所揭露的上述資訊僅用於增強對本揭露內容的背景的理解,且因此其可含有未構成先前技術的資訊。
本揭露內容的實例實施例的態樣是針對一種用於解決隨著在IEEE 802.11標準的當前修正中引入多鏈路操作而呈現的問題中的一些的系統及方法。
本揭露內容的實例實施例的態樣是針對增強異步多通道操作中的非STR STA的媒體利用率。本揭露內容的另外態樣是針對改良對多鏈路網路中的非STR站及舊式站的媒體存取的公平性,特定而言,考慮到多鏈路站的傳輸機會聚合(transmit opportunity aggregation)。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以及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判定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為閒置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維持所述第二鏈路的競爭窗口與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的競爭窗口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懸置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在完成所述第二鏈路上的傳輸之後恢復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懸置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生成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的新的起始值,其中所述新的起始值為小於所述第二鏈路的競爭窗口的隨機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具有時間對準的起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填充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中更短的一者以均衡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的框持續時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大於所述聚合臨限值,在所述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自所述多鏈路網路的存取點接收經聚合臨限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物理標頭(physical header)、一或多個MAC標頭以及一或多個資料酬載(payload)的封裝(encapsulation)。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受限鏈路或未受限鏈路;回應於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所述未受限鏈路,分別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以及回應於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所述受限鏈路,在所述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傳輸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包含: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同時傳輸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在所述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判定所述第二鏈路為閒置的。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以及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請求發送框;以及回應於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兩者上接收到清除發送框,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針對來自所述多鏈路網路的存取點的所述清除發送框來監視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在所述第一鏈路上而非在所述第二鏈路上接收到清除發送框:在所述第一鏈路上傳輸所述第一框且不在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未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中的任一者上接收到清除發送框:限制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的傳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維持所述第二鏈路的競爭窗口與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的競爭窗口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中的至少一者包含物理標頭、一或多個mac標頭以及一或多個資料酬載的封裝。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含,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將所述第二鏈路的狀態識別為閒置。
下文結合隨附圖式闡述的詳細描述預期作為對根據本揭露內容提供的用於通道估計的系統及方法的一些實例實施例的描述,且不意欲表示可建構或利用本揭露內容的僅有形式。描述結合所示出實施例闡述本揭露內容的特徵。然而,應理解,藉由亦意欲涵蓋於本揭露內容的範圍內的不同實施例可實現相同或等效功能及結構。如本文中在別處所標示,相似元件數字意欲指示相似元件或特徵。
圖1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通信網路100的方塊圖。
根據一些實施例,通信網路100(例如,無線網路)(其可為基本服務集(BSS))包含存取點(AP)110及一或多個站(station;STA)120。存取點110為連接至有線網路10且充當BSS 100內的站的入口網站的無線網路裝置。因此,存取點可將有線信號變換為無線信號,且反之亦然。存取點110可包含路由器,或可經由路由器耦接至有線網路10。BSS 100內的每一站120可為無線端末裝置(例如,客戶端裝置),諸如行動電話、平板電腦、電腦、電視、無線感測器等。
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110為多天線系統,且可經由兩個或大於兩個通道/鏈路130與BSS 100內的每一站120通信。存取點110可為BSS 100內的站建立操作通道130。因此,存取點可選擇操作通道130,使得存取點110在其BSS中的每一對鏈路上具有同時傳輸-接收(simultaneous transmit-receive;STR)能力。如本文中所使用,STR能力是指支援在一個鏈路130上接收同時在另一鏈路130上傳輸的能力(例如,在兩個鏈路上同時接收及傳輸)。裝置(例如,存取點110或站120)的STR能力可取決於數個因素,諸如RF設計及操作參數,包含通道位置、每一通道的頻寬、天線分佈等。貫穿本揭露內容,術語「鏈路」、「通道」以及媒體可互換地使用,以指代由無線網路100用以發送及接收資料的頻帶。
為實現多通道操作的全部潛力,期望參與站110/裝置120在多個通道130上具有同時雙向通信能力。在具有此能力的情況下,上行鏈路通信及下行鏈路通信可以以異步方式在存取點110與站120之間同時發生。然而,即使為多無線裝置的站120亦可能因由操作的不足頻率分離所致的裝置中功率洩漏而缺少此能力。
根據一些實例,對多鏈路操作的約束可包含STR約束(constraint)、同時傳輸-傳輸(simultaneous transmit-transmit;STT)約束,以及同時接收-接收(simultaneous receive-receive;SRR)約束。當操作受STR約束時,站120可能不能夠偵測框(frame)的物理前置碼/標頭(physical preamble/header)(例如,802.11 PHY前置碼)或在傳輸於鏈路B上時解碼鏈路A上的物理標頭。此可例如在鏈路A正在較低5吉赫頻帶中操作且鏈路B正在較高5吉赫頻帶中操作時發生。當操作受STT約束時,多鏈路站(ML STA)120可能因互調問題而不能夠在通道/鏈路130的某一組合上同時傳輸。此外,對於一些通道組合,多鏈路站120可能因RF限制而不能夠在具有單一天線的彼等通道上同時傳輸。另外,當操作受SRR約束時,多鏈路站120可能因RF限制而不能夠在具有單一天線的一些通道130上同時接收。在此類情況下,站120可能不在鏈路130上維護網路分配向量(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NAV),此是由於所述站120可能不能夠在鏈路130上同時偵測/解碼封包。因此,在一對鏈路130上具有SRR約束的多鏈路站120可回落至單一鏈路操作。在IEEE 802.11中,NAV可表示傳輸站意欲使媒體保持忙碌的時間量。
基於此等多鏈路操作約束,可將站120分類為:同時傳輸-接收站(simultaneous transmit-receive station;STR STA),其可能夠在鏈路對上進行STR、STT以及SRR;非同時傳輸-接收站(non-simultaneous transmit-receive station;non-STR STA),其可能不能夠進行STR,但可能夠在鏈路對上進行STT及SRR;非同時傳輸-傳輸站(non-simultaneous transmit-transmit station;non-STT STA),其可能不能夠進行STR或STT,但可能夠在所述鏈路對上進行SRR;以及單鏈路站(SL STA),其在鏈路對的僅一個鏈路上操作。SL STA可包含因SRR約束而在單一鏈路上操作、處於省電模式等的舊式站以及極高通量站。單一裝置110/單一裝置120可能夠在一對鏈路上進行STR,且在一對不同鏈路上進行非STR。
根據一些實例,每一框(或資料框)可為物理協定資料單元(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PPDU),其包含(例如,封裝)物理(physical;PHY)前置碼/標頭(例如,PHY層標頭)及一或多個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協定資料單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每一MPDU可包含MAC標頭(例如,MAC層標頭)及資料酬載。
圖2A至圖2C示出可能在與非STR STA的異步多鏈路操作中發生的衝突,其中每一通道上的媒體存取為完全獨立的。圖2A示出因非STR STA傳輸所致的衝突,圖2B示出因存取點的傳輸所致的衝突,且圖2C示出因非-STR STA的封包偵測失敗所致的衝突。圖2A至圖2C中所示出的STR衝突自由STA 1標示的非STR STA的視角繪示等時線。
圖2A示出非STR STA在其變為閒置之後在通道B上競爭且在贏得競爭之後傳輸的情形。在通道A上,存取點正傳輸至非STR STA,其中非STR STA因其自身在通道B上的傳輸而未能成功接收。
圖2B示出存取點在其變為閒置之後在鏈路B上競爭且在贏得競爭之後傳輸的情形。在鏈路A上,非STR STA正傳輸至AP。因此,非STR STA未能在鏈路B上接收AP的傳輸。
圖2C示出非STR STA完成鏈路A上的傳輸且恢復在兩個鏈路上的競爭的情形。就在非STR STA完成鏈路A上的傳輸之後,非STR STA可能未能偵測鏈路B上的進行中的BSS內傳輸(亦即,來自同一BSS內的另一站(STA 2)的傳輸)。此偵測失敗可因以下原因而發生:(a)非STR STA未能在鏈路B上接收(例如自第二站至存取點的框的)物理標頭,此是由於非STR STA彼時正在鏈路A上傳輸,或(b)由非STR STA接收到的鏈路B上的進行中的傳輸的能量低於802.11標準中所定義的能量偵測臨限值。此鏈路B上的進行中的傳輸可為上行鏈路傳輸(例如,發送至存取點的框)或下行鏈路傳輸(例如,自存取點發送的框)。若非STR STA繼續嘗試鏈路B上的媒體存取且傳輸,則在BSS中在(a)在進行中的傳輸為上行鏈路框的情況下的存取點處或(b)在進行中的傳輸為預期用於(例如,目的地為)所述站的下行鏈路框的情況下的BSS內的另一站(STA 2)處將存在衝突。在任一情況下,傳輸失敗可能導致遵循IEEE 802.11標準後移程序的傳輸器的後移窗口(backoff window)的大小增加,此降低通量利用率及總體系統效能。
根據一些實例,當非STR STA或存取點在另一通道(例如,鏈路B)上處於忙碌狀態時,圖2A至圖2C的STR衝突可藉由懸置在自非STR STA至存取點及自存取點至非STR STA的通道(例如,鏈路A)上的傳輸嘗試來解決。舉例而言,在非STR STA處,為解決圖2A中所示出的情形,用於媒體存取的後移程序(例如,802.11後移程序)可在站處於傳輸或接收狀態時在一個通道(例如,通道B)上懸置,或在另一通道上(例如,在通道A上)懸置。另外,為阻止圖2B中所示出的情形,當存取點正在另一通道/鏈路(例如,通道A)上接收BSS內框時,存取點可能不嘗試在一個通道/鏈路(例如,通道B)上傳輸至任何非STR STA,此是由於此BSS內框可能來自非STR STA。
圖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使用上述基線策略的多鏈路操作。在圖3中,非STR STA(亦即,STA 1)在其在鏈路A上處於接收狀態時懸置其在鏈路B上的後移程序。此處,後移懸置由當同一BSS中的上行鏈路傳輸(例如,由自STA 2至存取點的框指示)時懸置的後移遞減計數(例如,9、8、7)指示,且當在鏈路A上出現的相鄰BSS(例如,來自重疊BSS(Overlapping BSS;OBSS)的框)中存在傳輸時再次懸置。然而,此等懸置可能不為必需的,此是由於在兩種情況下,即使非STR STA已恢復其在鏈路B上的競爭並傳輸,亦將因鏈路A上的傳輸未預期用於(例如,經指派用於)非STR STA而不存在STR衝突。此可能導致媒體未充分利用,且因此,可能期望將非STR STA的媒體利用率改良超過該基線策略。
根據一些實施例,藉由利用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opportunistic backoff recommencement)來改良非STR STA媒體利用率。
大體而言,對於站而言,解碼鏈路上的一的MAC標頭以識別框的經指派接收者(識別為例如站自身或BSS內的另一站)會花費一些時間(例如,大於100微秒)。然而,讀取框的物理標頭可花費明顯更少的時間(例如,大約20微秒至50微秒)。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點在鏈路(例如,鏈路A)上傳輸的框的物理標頭包含指示在另一鏈路(例如,圖3中的鏈路B)上的傳輸是否將導致STR衝突的資訊。觀測鏈路上的此傳輸的站可快速地解譯物理標頭中的此資訊且判定是否恢復媒體存取(例如,恢復後移遞減計數)。
圖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在改良媒體存取利用率中的效果。
在圖4的實例中,非STR STA競爭鏈路A及鏈路B兩者上的存取。此由兩個鏈路上的獨立遞減計數計時器(亦即,鏈路A上的「9、8、7」及鏈路B上的「4、3、1……」)指示。然而,非STR STA在鏈路A上接收框且懸置鏈路A及鏈路B兩者上的遞減計數以避免任何衝突。非STR STA讀取經由鏈路A接收到的框的物理標頭,且判定所述框未預期/經指派用於非STR STA且物理標頭未識別鏈路B上的任何傳輸。因此,非STR STA在短時間(例如,約20微秒至50微秒)之後恢復鏈路B上的遞減計數(如由「1、0」指示)。一旦鏈路B的遞減計數到達零,則非STR STA在鏈路B上傳輸。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允許非STR STA改良(例如,最大化)存取利用率,同時避免衝突。
在非STR STA處,要避免的關鍵STR衝突情形為當在鏈路A上接收到的框為預期去至此非STR STA的下行鏈路框時,非STR STA恢復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見例如圖2A)。在其他情況下,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可如圖4中所示出而恢復。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在因出現於鏈路(例如,通道A)上的框而懸置後移遞減計數之後,當在通道A上接收到框(所述框為相鄰BSS框、BSS內上行鏈路框(亦即,預期用於BSS的存取點的框)或預期去往另一站的BSS內下行鏈路框)時,非STR STA恢復另一鏈路(例如,通道B)上的後移。相鄰BSS框可為來自另一鄰近無線網路的框,其具有足夠高的能量以由非STR STA偵測為資料框。
根據802.11ax協定,框的物理標頭具有BSS色彩指示符以識別框來自哪一BSS。此BSS色彩指示符可為附加至每一框的物理標頭的6位元標識符,且允許非STR STA判定鏈路上的框為BSS內的或來自相鄰BSS。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可基於BSS色彩指示符來識別哪些框來自其他網路,且忽略所述框以用BSS內信號改良空間再用。另外,802.11ax物理標頭亦包含上行鏈路位元/下行鏈路位元以指示框(例如,BSS內框)為上行鏈路框或下行鏈路框。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至少所有下行鏈路框(例如,來自存取點的所有下行鏈路單使用者傳輸)的物理標頭包含允許非STR STA識別框是預期用於非STR STA或另一站的站標識符資訊。在一些實例中,站標識符可較小且具有48位元或小於48位元。在一些實施例中,物理標頭中的站標識符不同於(例如,短於)MAC標頭的站位址。舉例而言,物理標頭中的站標識符可為12位元長,而MAC位址可為48位元長。兩個不同網路(BSS)可使用同一站標識符來識別兩個不同裝置;然而,站標識符及BSS色彩可共同唯一地識別特定站。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藉由讀取BSS色彩指示符、上行鏈路位元/下行鏈路位元以及框的物理標頭的站標識符,非STR STA可判定鏈路上的框為相鄰BSS框、BSS內上行鏈路框或預期用於另一站的BSS內下行鏈路框,且因此判定是否恢復後移遞減計數。在一些實施例中,站及存取點兩者能夠編碼物理標頭中的站標識符。
在一些實施例中,解碼物理標頭明顯快於解碼MAC標頭(例如,40微秒對比150微秒或若干毫秒)。因此,基於寫碼於物理標頭中的資訊(相較於MAC標頭資訊)來作出競爭決策可實質上改良媒體存取效率且提高非STR STA的媒體利用率。為進一步減少解碼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非STR STA將框識別為網路間框或網路內上行鏈路框時,非STR STA不解碼物理標頭中的站標識符。
在存取點處,要避免的關鍵STR衝突情形為當在另一鏈路上自非STR STA接收到框時,存取點嘗試在鏈路上傳輸至非STR STA(見例如圖2B)。如上文所提及,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點具有STR能力且多鏈路站指示其對存取點的STR能力(例如,在結合階段期間)。此知識可由存取點利用以改良媒體利用率。
根據一些實施例,由站生成的框(亦即,上行鏈路框)的物理標頭包含站標識符。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存取點判定在一個鏈路上接收到的框是來自特定非STR STA時,存取點在另一鏈路上獲得媒體存取後不傳輸至所述STA。以此方式,存取點可在一個鏈路(例如,鏈路A)上傳輸至非STR STA,同時在另一鏈路(例如,鏈路B)上自另一非STR STA接收。
在具有舊式物理標頭(亦即,不包含BSS色彩指示符、上行鏈路位元/下行鏈路位元以及站標識符的物理標頭)的802.11框(其常見於控制/管理框及舊式裝置的傳輸中)的情況下,根據一些實施例,由非STR STA利用以在最早時間恢復後移遞減計數的資訊不可用。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當非STR STA及存取點判定物理標頭未包含BSS色彩指示符、上行鏈路位元/下行鏈路位元或站標識符時,非STR STA及存取點等待解碼802.11 MAC標頭資訊以判定框的接收者。在如此動作之後,存取點及非STR STA遵循上文所描述的方法。解碼802.11 MAC標頭可比解碼物理標頭花費更長時間(例如,長3倍或大於3倍),此會降低媒體利用率;然而,藉由採用此途徑來避免衝突可相較於所屬技術的解決方案而改良媒體存取效率。
在一些實例中,非STR STA可與存取點協商針對預期用於(例如,目的地為)非STR STA的單獨尋址的框及群組尋址的框的物理協定資料單元(PPDU)格式。因此,若偵測到的框不屬於所協商格式,則後移可重新開始。舉例而言,非STR STA可僅與存取點協商極高通量(extremely high throughput;EHT)格式及非高通量(non-high-throughput;non-HT)格式。因此,當框的PPDU類型不為EHT格式或非HT格式中的一者時,非STR STA可重新開始後移遞減計數。舉例而言,其可為高通量(high throughput;HT)格式、特高通量(very high throughput;VHT)格式或高效率(High Efficiency;HE)格式中的一者。
圖5示出根據一些實例的可能由於非STR STA及單鏈路站(SL STA)兩者在不同通道上的同時傳輸而發生的存取點處的衝突。
在圖5的實例中,非STR STA(STA 1)正在鏈路A上傳輸,在此期間僅能夠在單一鏈路上接收及傳輸的單鏈路站(STA 2)開始在鏈路B上傳輸。非STR STA無法接收/感測鏈路B上的傳輸且可能因自單一鏈路STA(隱藏端)接收到的低功率而發現鏈路B為閒置的(idle)。請求發送/清除發送(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RTS-CTS:有助於減少802.11協定中的框衝突)不解決此問題。由於當單鏈路站開始在鏈路B上傳輸時非STR STA正忙於在鏈路A上傳輸單鏈路,故非STR STA將尚未在鏈路B上接收到來自存取點的清除發送(clear-to-send;CTS)廣播,且將未察覺鏈路B上的傳輸。在此情形下,若非STR STA獲得對鏈路B的存取且傳輸,則會導致存取點處的衝突,從而導致對單鏈路站的傳輸及非STR STA的傳輸的接收失敗。
此衝突可藉由利用存取點對具有STR約束的非STR STA的知識來解決,此是由於此約束由非STR STA在其開始在此鏈路對上操作時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非STR STA處的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非STR STA處的能量偵測以及存取點對剩餘TXOP的廣播中的一或多者來解決衝突。
根據一些實施例,存取點在其回饋(例如,圖5中所繪示的應答(acknowledgment;ACK或塊Ack))中向非STR STA指示存取點正在另一鏈路上接收BSS內框(例如,圖5中的在鏈路B上自STA2至AP的框)。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接收此指示後,非STR STA可懸置其在另一鏈路(例如,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且開始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其可類似於2019 802.11ax標準草案中的多使用者增強型分佈式通道存取(multi-user enhanced distributed channel access;MU EDCA)計時器)。在一些實例中,懸置遞減計數可為至多5.43毫秒。一旦懸置遞減計數到達零,則非STR STA藉由恢復鏈路(例如,鏈路B)上的退回遞減計數來返回至正常操作。在懸置鏈路上的遞減計數期間,若非STR STA接收到BSS內框,則其停止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且恢復後移程序。使用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確保在通道變為閒置而無其他BSS內框傳輸的情況下,非STR STA未長時間懸置後移遞減計數。懸置遞減計數值可由存取點在其公告多鏈路通道存取模式資訊的同一框(例如,信標)中公告,或可使用5.43毫秒的預設值,其可為最長PPDU持續時間。存取點可在啟動時且以規律間隔(例如,每100毫秒)向BSS內的站廣播信標。
作為使用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的替代方案或除此之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非STR STA利用懸置模式能量偵測臨限值來判定當其剛剛完成鏈路A上的傳輸時,其是否可在鏈路B上傳輸。根據一些實施例,在此特定情形中使用新的能量偵測臨限值以使得非STR STA能夠偵測鏈路B上的來自其他站的傳輸不同於(例如,大於)在正常操作中所使用的框偵測臨限值。舉例而言,懸置模式能量偵測臨限值可為約-72分貝毫瓦(dBm)至約-82分貝毫瓦,此低於正常操作期間的能量偵測臨限值(例如,-62分貝毫瓦)。當偵測到的能量大於或等於此臨限值時,非STR STA判定鏈路B上存在傳輸(亦即,鏈路B為忙碌的),且非STR STA不嘗試在此鏈路上進行任何傳輸。然而,根據一些實施例,當偵測到的能量小於臨限值時,非STR STA可發起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即使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尚未到達零。在懸置遞減計數時使用此框偵測方案允許非STR STA恢復鏈路B上的傳輸,而不必等待懸置遞減計數的整個持續時間,此可進一步改良媒體存取效率。
根據一些實施例,除經由應答(ACK或塊Ack)的忙碌狀態指示以外,存取點另外在另一鏈路上提供剩餘傳輸機會(TXOP)。TXOP定義站在其獲得對傳輸媒體的競爭之後可發送框的持續時間。因此,非STR STA可精確地判定懸置後移遞減計數多少時間。
使用上文所描述的懸置遞減計數計時器、剩餘TXOP的廣播及/或更低能量偵測機制可增強非STR STA在異步多通道操作中的媒體利用率。
圖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及多鏈路忙碌狀態指示在具有非STR STA、STR STA以及SL STA的網路中避免衝突及改良媒體存取利用率中的效果。在圖6中,第一站STA 1為非STR STA,第二站STA 2為STR STA,且第三站STA3為SL STA。圖6中所繪示的實例是自非STR STA的視角的。
根據一些實施例,在鏈路A上的自非STR STA至存取點的傳輸之後,存取點在對應應答(ACK或塊Ack)中提供多通道忙碌狀態回饋,所述回饋指示存取點在鏈路B上的進行中的(對來自第二站STA 2的框的)接收。由於忙碌狀態指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非STR STA推遲競爭通道B上的媒體存取,直至使其競爭狀態與鏈路B上的BSS內框同步為止。在此情況下,此BSS內框為自存取點至鏈路B上的存取點的針對第二站的STA2傳輸的應答。
在鏈路A及鏈路B兩者變為閒置之後,非STR STA競爭通道A及通道B兩者上的媒體存取(如由鏈路A上的後移遞減計數「9、8、7」及鏈路B上的「6、5」所指示),且開始在鏈路A上接收框,其為存取點至第二站STA 2的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鏈路A上偵測到此框後,非STR STA懸置/暫停鏈路B上的遞減計數,且讀取框的物理標頭。在(例如,基於物理標頭中的BSS色彩指示符、上行鏈路位元/下行鏈路位元以及站標識符)識別框為預期用於另一站的BSS內下行鏈路框後,非STR STA恢復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
在圖6的實例中,類似於存取點,第二站STA 2具有STR能力且因此可同時進行傳輸及接收。在圖6的實例中,第二站STA 2贏得鏈路B上的競爭且傳輸至存取點。非STR STA(例如,藉由解碼物理標頭)感測(例如,識別)來自第二站STA 2的傳輸且不在鏈路B上傳輸。
接下來,在各別鏈路變為閒置之後,非STR STA再次開始兩個鏈路上的後移遞減計數。接著,非STR STA偵測其開始在鏈路A(亦即,第三站的對存取點的STA 3傳輸)上接收到的框且懸置鏈路B中的後移遞減計數。非STR STA讀取在鏈路A上偵測到的框的物理標頭且將所述框識別為BSS內上行鏈路框。因此,非STR STA恢復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且在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之後,非STR STA在鏈路B上傳輸。
因此,非STR STA避免通道A及通道B上的任何衝突,同時亦改良(例如,提高)其媒體利用率。
圖7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示出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過程200的流程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鏈路站(例如,非STR STA)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202)。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上接收第一框(步驟204),且因此懸置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206)。多鏈路站解碼第一框(例如,解碼第一框的物理標頭)以將第一框識別為網路間框、網路內上行鏈路框或網路內下行鏈路框中的一者(步驟208)。回應於將第一框識別為網路間框或網路內上行鏈路框(步驟210),多鏈路站恢復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212)。當第一框為網路內下行鏈路框時,多鏈路裝置將第一框的接收者識別為多鏈路站或另一站(步驟214)。當第一框的經指派接收者為另一站時(步驟216),多鏈路站恢復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212)。然而,當經指派接收者為多鏈路站自身時(步驟216),多鏈路站停止/懸置第二鏈路上的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218)。
圖8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示出在多鏈路網路中藉由利用存取點應答來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過程300的流程圖。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完成在第一鏈路上的對存取點的傳輸,故多鏈路站(例如,非STR STA)在第一鏈路上自存取點接收應答(ACK或塊Ack)(步驟302)。多鏈路站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304)。多鏈路站解碼應答以判定存取點是否正在第二鏈路上接收第一網路內框(步驟306)。當應答指示存取點正在第二鏈路上接收(步驟308)時,多鏈路站懸置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310)且發起懸置遞減計數(步驟312)。當懸置遞減計數到達零時,多鏈路站恢復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314)。若應答指示存取點未正在第二鏈路上接收(步驟308),則多鏈路站繼續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及正常後移程序(步驟316)。
TXOP 聚合
傳輸機會(TXOP)聚合為一機制,藉由所述機制,多鏈路站可同步化(在時間上對準)其在閒置(亦即,不忙碌)的一對鏈路上的傳輸。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兩個或大於兩個通道閒置時,一旦對應兩個或大於兩個後移遞減計數中的第一者到達零,多鏈路站即開始在兩個或大於兩個通道上同時傳輸。此後,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的最早鏈路稱為主鏈路,且參與多鏈路聚合的其後移遞減計數尚未到達零的鏈路稱為經聚合鏈路。
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例的在一對閒置鏈路上進行的TXOP聚合。圖9自多鏈路站的視角示出,且TXOP指示多鏈路站的傳輸且忙碌(BUSY)指示鏈路上的其他訊務(traffic)。
在圖9的實例中,一旦兩個通道變為閒置,則多鏈路站競爭鏈路A及鏈路B兩者上的存取。此處,鏈路B的後移遞減計數在鏈路A的後移遞減計數之前到達零,且多鏈路站開始在鏈路B上傳輸。在所屬技術中,直至對應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之後,鏈路A上的傳輸才會開始。然而,根據一些實施例,一旦一個通道(亦即,鏈路B)上的遞減計數到達零,多鏈路站即開始在兩個閒置通道(亦即,甚至鏈路A)上傳輸。在圖9的實例中,鏈路B為主鏈路且鏈路A為經聚合鏈路。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鏈路及經聚合鏈路上的框(例如,PPDU)具有對準的起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儘管TXOP聚合可提昇聚合多鏈路站的通道/媒體存取,但其可能減少在與多鏈路站相同的通道上競爭的單鏈路站(例如,舊式站(legacy station))的通道存取。在圖9的實例中,由於多鏈路站在鏈路A上的早期經聚合傳輸,故爭奪存取至鏈路A的單鏈路站可能丟失。因此,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提供用於在啟用聚合模式的情況下解決多鏈路BSS中的單一鏈路及舊式站的公平性的機制。
大體而言,多鏈路BSS的鏈路獨立地操作且因此網路忙碌狀態可為跨鏈路獨立的。或許有可能的是,在給定時間處,經聚合鏈路可能因比主鏈路更高的平均後移遞減計數值而忙碌。
根據一些實施例,多鏈路站僅在經聚合鏈路的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預定義聚合臨限值時才利用所述經聚合鏈路以傳輸。此臨限值可由存取點設定且經由定期廣播信標(類似於802.11ax MU EDCA)來公告。在一些實例中,存取點可基於在每一鏈路上相關聯的單鏈路站的數目來動態地設定所述鏈路的聚合臨限值以維持公平性。
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聚合臨限值在多鏈路BSS中防止TXOP聚合及改良公平性中的效果。圖10自多鏈路站的視角示出,且TXOP指示多鏈路站的傳輸且忙碌指示鏈路上的其他訊務。
在圖10的實例中,多鏈路站在通道變為閒置之後競爭鏈路A及鏈路B兩者上的存取,且具有針對每一鏈路運行的分離的後移遞減計數。鏈路B的後移遞減計數在鏈路A的後移遞減計數之前到達零,且多鏈路站在時間t0處開始鏈路B上的傳輸。然而,由於鏈路B的後移遞減計數(其在時間t0處為7)未低於聚合臨限值(例如為4),故多鏈路站未聚合鏈路B且未開始此鏈路上的傳輸。在此實例中,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可繼續遞減計數,然而,另一站贏得鏈路A上的競爭,且此鏈路自多鏈路站的視角變為忙碌。因此,防止此情形下的聚合已提高對鏈路A上的其他競爭裝置的公平性。
根據一些實施例,多鏈路站進行特定經聚合鏈路後移程序以確保通道存取的公平性。在基線802.11規格中,成功傳輸之後的典型後移程序為將競爭窗口(contention window;CW)重置為CW最小參數(其由存取點公告),且生成後移遞減計數經重置為的新的隨機計數。針對經聚合鏈路進行此相同操作可能導致對單鏈路站的顯著不公平性,尤其在擁塞情形下。如本文中所使用,後移遞減計數為0與稱為競爭窗口的最大值之間的隨機所選數。最小競爭窗口值可取決於存取類別,且每一鏈路可具有針對每一存取類別的獨立競爭窗口參數。根據一些實例,遞減計數的每一計數可表示單一時槽(time slot),其可為約9微秒或約20微秒。
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在經聚合鏈路上成功傳輸之後,多鏈路站未重置競爭窗口,而是保持與經由經聚合鏈路上的聚合獲得的傳輸機會(TXOP)之前相同的競爭窗口。在一些實施例中,後移遞減計數自其在TXOP聚合之前的值恢復,且在其他實施例中,為經聚合鏈路(例如,隨機地)選擇新的後移遞減計數值。在經聚合鏈路上的失敗傳輸(例如,因另一站贏得競爭所致)之後,後移程序可以與現有802.11規格相同的方式表現。
圖11A至圖11B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由多鏈路站進行的經聚合鏈路後移程序。圖11A示出在TXOP聚合之後剩餘相同的後移遞減計數,且圖11B示出在TXOP聚合之後重置為新的隨機計數的後移遞減計數。
參考圖11A至圖11B,多鏈路站競爭鏈路A及鏈路B上的存取。在時間t1處,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且鏈路B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小於聚合臨限值。因此,根據一些實施例,多鏈路站聚合鏈路A且在兩個通道上同時傳輸。參考圖11A,一旦鏈路A上的傳輸結束,則在時間t2處,多鏈路站再次競爭對鏈路A的存取。在一些實施例中,後移遞減計數自其在TXOP聚合之前的值(例如,6)恢復。參考圖11B,在時間t2處,多鏈路站選擇具有與在TXOP聚合之前相同的競爭窗口的新的隨機後移遞減計數值。
在多鏈路BSS中,可能面對單鏈路站及舊式站主要在特定鏈路上操作的情形。為解決此情形下的公平性,作為經聚合鏈路後移程序的替代方案,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在鏈路的聚合上施加限制。此後,未受限鏈路表示鏈路可經聚合且受限鏈路為無法經聚合的鏈路。
根據一些實施例,在受限聚合模式下時,多鏈路站將聚合限制為一個方向。換言之,當受限鏈路的後移遞減計數降至零時,若閒置,則其可聚合未受限鏈路,且當未受限鏈路的後移遞減計數降至零時,即使受限鏈路閒置,其亦無法聚合受限鏈路。根據一些實施例,存取點判定將哪一鏈路標記為受限鏈路且哪一鏈路未受限,且經由例如信標將此向BSS內站廣播。
圖12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受限聚合模式下的多鏈路通道存取操作。
在圖12中,鏈路A主要由BSS間單鏈路站及舊式站操作。因此,存取點已將鏈路A識別為受限鏈路且將鏈路B識別為未受限鏈路。在時間t1處,受限鏈路A的後移遞減計數已到達零,且未受限鏈路B閒置。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鏈路站聚合未受限鏈路B且在兩個通道上同時傳輸。在時間t2處,未受限鏈路B的後移遞減計數已到達零。然而,由於限制鏈路A的聚合,故多鏈路裝置未聚合鏈路A,且僅在鏈路B上傳輸。
根據一些實施例,多鏈路TXOP聚合過程可結合802.11的RTC/CTS(亦即,請求發送/清除發送)機制進行。
圖13A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具有RTS-CTS交握的多鏈路TXOP聚合的實例情形。圖13B及圖13C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當鏈路中的一者上的RTS發生故障時TXOP聚合的兩個不同情形。
參考圖13A至圖13C,在一些實施例中,假定經聚合鏈路原本為閒置的,則多鏈路站(例如,非STR STA)可在站正在其上競爭的鏈路中的一者上的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時聚合RTS框。在此實例中,鏈路A為經聚合鏈路。
根據一些實施例,當在兩個鏈路上(例如,自存取點)接收到CTS框時,在兩個鏈路上進行傳輸。當僅在後移遞減計數為0的鏈路上(例如,鏈路B)接收到CTS框時,則僅在所述鏈路上進行傳輸且不聚合另一鏈路(例如,鏈路A)(見例如圖13B)。另外,當僅在經聚合鏈路(例如,鏈路A)上接收到CTS時,不進行傳輸(見例如圖13C)。由於將不進行資料傳輸,故可在經聚合鏈路上傳輸CF-End以重置經聚合鏈路上的所有裝置的NAV,且通知所述裝置其自由地競爭所述通道上的存取。常規後移程序適用於鏈路B。
在上文所提供的TXOP聚合的實例中,主鏈路及經聚合鏈路兩者上的傳輸機會(TXOP)相等且完全對準(亦即,同時開始及結束)。在一些實例中,如此做可有助於避免具有在相反方向上的傳輸的經聚合鏈路上的衝突。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填充框以對準TXOP可能導致低效多鏈路利用率。根據一些實施例,為改良操作效率,在經聚合鏈路上所利用的TXOP可小於主鏈路,所述主鏈路的後移遞減計數變為零。
圖14A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STR STA情況下不具有對準(例如,不具有填充)的TXOP聚合。此處,存在接收站或存取點的每鏈路應答。
圖14B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非STR STA情況下不具有對準(例如,不具有填充)的TXOP聚合。在圖14B的實例中,在後移遞減計數為零的鏈路(例如,鏈路B)上存在統一應答,其充當兩個通道的應答。此處,可利用封包擴展 (packet extension)來考慮在主鏈路上準備統一塊應答時的處理負擔。在一些實例中,當無足夠時間來處理接收到的框時,可採用封包擴展,藉此站不在媒體上發送任何物,且亦未預期任何物作為回應。
圖15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聚合臨限值的TXOP聚合的過程5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鏈路站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502)。回應於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步驟504),多鏈路站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步驟506)。回應於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步驟508)。回應於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大於聚合臨限值,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第二鏈路上傳輸(步驟510)。
圖1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受限鏈路及未受限鏈路的TXOP聚合的過程6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鏈路站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602)。回應於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步驟604),多鏈路站判定第二鏈路是受限或未受限(步驟606)。回應於將第二鏈路識別為未受限鏈路,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步驟608)。回應於將第二鏈路識別為受限鏈路,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第二鏈路上傳輸(步驟610)。
圖17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RTS-CTS交握的TXOP聚合的過程7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鏈路站分別發起與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步驟702)。回應於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步驟704),多鏈路站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步驟706)。
回應於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上傳輸RTS框(步驟708)。多鏈路站接著監視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以在每一鏈路上接收CTS框(步驟710及步驟712)。回應於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兩者上接收到清除發送框,多鏈路站分別在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步驟714)。當僅在第一鏈路上接收到CTS框時,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第二鏈路上傳輸(步驟716)。當在鏈路中的任一者上均未接收到CTS時,多鏈路站限制/取消兩個鏈路上的傳輸(亦即,不在任一鏈路上發送框)(步驟718)。
回應於判定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大於聚合臨限值,多鏈路站僅在第一鏈路上(且不在第二鏈路上)傳輸RTS框(步驟720)。當在第一鏈路上接收到CTS(步驟722)時,多鏈路站在第一鏈路上傳輸第一框且不在第二鏈路上傳輸(步驟716)。當未在第一鏈路上接收到CTS時,多鏈路站限制/取消兩個鏈路上的傳輸(亦即,不在任一鏈路上發送框)(步驟718)。
大體而言,多鏈路存取點在分佈於多個頻帶上的多個鏈路上建立BSS。在設置階段期間(例如,在結合階段期間),感興趣的站向BSS的存取點提供關於其STR能力的資訊,且對由多鏈路存取點操作的鏈路子集進行多鏈路設置。由於頻率及頻譜位置的不同分離,此STR能力對於每一對鏈路可為獨立的(例如,不同的)。鏈路對上的STR能力可取決於通道設計、實施以及操作。通道設計可例如包含通道分離、每一通道上的操作頻寬、操作頻帶、跨鏈路天線分佈(例如,所有鏈路的所有天線、每鏈路的分離天線等)及/或類似者。
表1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儲存於存取點處的不同多鏈路站的STR能力資訊的資料庫。
表1:
設置鏈路 啟用鏈路集合 存取點處的站的 STR 能力資訊
STA 1 {A,B,D} {A,B} {A-B: STR}
STA2 {A,B,C} {A,B,C} {A-B:STR, B-C: STR, A-C:STR}
在表1的實例中,每一站的設置鏈路指示在與存取點相關聯的初始期間由站設置的鏈路。隨時間推移,且以動態方式,僅可啟用設置鏈路的子集以用於框交換(例如,以節省功率)。設置鏈路及啟用鏈路的實例繪示於表1中。資料庫亦為BSS中的每一站維護每一對啟用鏈路的STR能力。
由於可用於站的操作模式及通道可隨時間推移改變,故站的STR能力可隨時間推移動態地改變。
根據一些實施例,即使在初始多鏈路設置之後,多鏈路站亦具有指示其對一對啟用/設置鏈路的同時傳輸及接收(transmit and receive;STR)操作的支援的任何改變的能力。在一些實例中,此機制類似於定義於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ax標準中的操作模式(operating mode;OM)指示,且可藉由定義類似於802.11ax OM控制的新領域來達成。在不具有此能力的情況下,多鏈路站將必須拆除多鏈路設置且用對STR操作的經更新支援來重新進行整個設置,此將導致多鏈路操作中的顯著負擔及中斷。此能力有助於多鏈路站自STR模式快速轉變至非STR模式,且反之亦然。在一些實例中,應允許多鏈路站對任何一對啟用/設置鏈路的此更新在啟用鏈路中的任一者上進行。
多鏈路通道存取模式對於每一鏈路對可為獨立的,且對於同一對鏈路,STR能力可在此鏈路對上操作的多鏈路站當中變化。存取點可能夠基於在鏈路對上操作的相關聯多鏈路站的STR能力來選擇所述鏈路對的多鏈路通道存取機制。根據一些實施例,存取點具有以時變方式選擇多鏈路通道存取機制且經由信標公告選擇的靈活性。在一些實例中,此類似於如何在信標中公告EDCA參數集及MU EDCA參數集。作為實例,對於圖1中所繪示的多鏈路BSS,存取點可如下表所繪示為每一鏈路對選擇多鏈路存取模式。
表2:
鏈路對 通道存取模式
A - B 針對所有STA啟用聚合
A - C 無聚合
B - C 僅針對非STR STA啟用聚合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取點能夠針對某些類型的站或針對某些訊務啟用TXOP聚合。舉例而言,存取點可針對非STR STA或針對所有站啟用多鏈路聚合。
圖18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含有所有鏈路對的存取模式定義的多鏈路存取模式公告框。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鏈路對具有對應框,所述框指示所述鏈路對的通道存取模式。
因此,如上文所提供,本揭露內容的實施例解決隨著在IEEE 802.11標準的當前修正中引入多鏈路操作而呈現的問題中的一些。本揭露內容的一些態樣是針對增強異步多通道操作中的非STR STA的媒體利用率。本揭露內容的另外態樣是針對改良對多鏈路網路中的非STR站及舊式站的媒體存取的公平性,特定而言,考慮到多鏈路站的傳輸機會聚合。因此,可改良網路內的所有站的媒體利用率,因而改良整個網路效能。
由多鏈路網路的站及存取點中的每一者進行的操作可由「處理電路」進行,所述處理電路可包含用於處理資料或數位信號的硬體、韌體以及軟體的任何組合。處理電路硬體可包含例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通用或專用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以及諸如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可程式化邏輯裝置。在處理電路中,如本文中所使用,藉由經組態(亦即,硬連線(hard-wired))以進行所述功能的硬體或藉由經組態以執行儲存於非暫時性儲存媒體中的指令的更一般目的硬體(諸如CPU)進行每一功能。處理電路可製造於單一印刷線路板(printed wiring board;PWB)上或分佈於若干互連PWB上。處理電路可含有其他處理電路;例如,處理電路可包含在PWB上互連的兩個處理電路FPGA及CPU。
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通道/鏈路、元件及/或區段,但此等元件、組件、區、層及/或區段不應受此等術語限制。此等術語僅用以區分一個通道/鏈路、元件、組件或區段與另一通道/鏈路、元件、組件或區段。因此,下文所論述的第一鏈路、第一元件、第一組件或第一區段在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稱為第二鏈路、第二元件、第二組件、第二區、第二層或第二區段。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a/an)」亦意欲包含複數形式。應進一步理解,術語「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在用於本說明書中時指定所陳述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的存在或添加。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及/或」包含相關聯的所列項目中的一或多者的任何及所有組合。另外,當描述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時「可」的使用是指「本揭露內容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此外,術語「例示性」意欲指代實例或圖示。如本文中所使用,可認為術語「使用(use/using/used)」分別與術語「利用(utilize/utilizing/utilized)」同義。
出於本揭露內容的目的,「X、Y以及Z中的至少一者」及「由X、Y以及Z所組成的族群中選出的至少一者」可視為僅X、僅Y、僅Z,或X、Y以及Z中的兩者或大於兩者的任何組合,諸如例如XYZ、XYY、YZ以及ZZ。
應理解,當將元件或組件稱為「連接至」、「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組件或「與」另一元件或組件「相鄰」時,所述元件或組件可連接至、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組件或與另一元件或組件相鄰,或可存在一或多個介入元件或組件。當將元件或組件稱為「直接連接至」、「直接耦接至」另一元件或組件或「與」另一元件或組件「緊密相鄰」時,不存在介入元件或組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實質上」、「約」以及類似術語用作表示近似的術語且並不用作表示程度的術語,且意欲考慮將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辨識的量測值或計算值的固有偏差。另外,此書面描述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的具體數量或範圍亦可涵蓋將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辨識的量測值或計算值的固有偏差。
此外,本文中所列舉的任何數值範圍均意欲包含所列舉範圍內所歸入的具有相同數值精確度的所有子範圍。舉例而言,「1.0至10.0」的範圍意欲包含所列舉的最小值1.0與所列舉的最大值10.0之間(且包含所列舉的最小值1.0及所列舉的最大值10.0)的所有子範圍,亦即,具有等於或大於1.0的最小值及等於或小於10.0的最大值,諸如(例如)2.4至7.6。本文中所列舉的任何最大數值限制意欲包含歸入於其中的所有更低數值限制,且本說明書中所列舉的任何最小數值限制意欲包含歸入於其中的所有更高數值限制。因此,申請者保留修正本說明書(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的權力,以明確地列舉本文中所明確列舉的範圍內所歸入的任何子範圍。所有此類範圍意欲固有地描述於本說明書中。
儘管已參考本發明的實施例示出及描述本發明,但將對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不脫離如藉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對其形成形式及細節的各種合適變化。
10:有線網路 100:通信網路 110:存取點 120:站 130:通道/鏈路 200、300、500、600、700:過程 202、204、206、208、210、212、214、216、218、302、304、306、308、310、312、314、316、502、504、506、508、510、602、604、606、608、610、702、704、706、708、710、712、714、716、718、720、722:步驟 t0、t1、t2:時間
將參考本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以及隨附圖式來瞭解及理解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例實施例的此等及其他特徵,其中: 圖1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通信網路的方塊圖。 圖2A至圖2C示出可能在與非STR站的異步多鏈路操作中發生的衝突,其中每一通道上的媒體存取為完全獨立的。 圖3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使用上述基線策略的多鏈路操作。 圖4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在改良媒體存取利用率中的效果。 圖5示出根據一些實例的可能由於非STR STA及單鏈路站兩者在不同通道上的同時傳輸而發生的存取點處的衝突。 圖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機會性後移重新開始及多鏈路忙碌狀態指示在具有非STR STA、STR STA以及SL STA的網路中避免衝突及改良媒體存取利用率中的效果。 圖7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示出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8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示出在多鏈路網路中藉由利用存取點應答來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過程的流程圖。 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例的在一對閒置鏈路上進行的傳輸機會(transmit opportunity;TXOP)聚合。 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聚合臨限值在多鏈路BSS中防止TXOP聚合及改良公平性中的效果。 圖11A至圖11B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由多鏈路站進行的經聚合鏈路後移程序。 圖12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受限聚合模式下的多鏈路通道存取操作。 圖13A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具有RTS-CTS交握的多鏈路TXOP聚合的實例情形。 圖13B及圖13C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當鏈路中的一者上的RTS發生故障時TXOP聚合的兩個不同情形。 圖14A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STR STA情況下不具有對準的TXOP聚合。 圖14B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非STR STA情況下不具有對準的TXOP聚合。 圖15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聚合臨限值的TXOP聚合的過程。 圖16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受限鏈路及未受限鏈路的TXOP聚合的過程。 圖17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在多鏈路網路中利用RTS-CTS交握的TXOP聚合的過程。 圖18示出根據本揭露內容的一些實施例的含有所有鏈路對的存取模式定義的多鏈路存取模式公告框。
500:過程
502、504、506、508、510: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 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 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以及 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 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判定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為閒置的。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維持所述第二鏈路的競爭窗口與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的競爭窗口相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 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懸置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 在完成所述第二鏈路上的傳輸之後恢復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 在傳輸所述第二框之前懸置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 生成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的新的起始值, 其中所述新的起始值為小於所述第二鏈路的競爭窗口的隨機值。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具有時間對準的起始時間及結束時間。
  7. 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 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 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受限鏈路或未受限鏈路; 回應於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所述未受限鏈路, 分別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以及 回應於將所述第二鏈路識別為所述受限鏈路, 在所述第一鏈路上傳輸所述第一框且不在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傳輸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包括: 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同時傳輸所述第一框及所述第二框。
  9. 一種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別發起與所述多鏈路網路的第一鏈路及第二鏈路相關聯的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及第二後移遞減計數;以及 回應於所述第一後移遞減計數到達零, 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是否小於或等於聚合臨限值;以及 回應於判定所述第二後移遞減計數小於或等於所述聚合臨限值, 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請求發送框;以及 回應於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兩者上接收到清除發送框, 在所述第一鏈路及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第一框及第二框。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回應於在所述第一鏈路上而非在所述第二鏈路上接收到所述清除發送框: 在所述第一鏈路上傳輸所述第一框且不在所述第二鏈路上傳輸。
TW109130579A 2019-09-10 2020-09-07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TW202112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98470P 2019-09-10 2019-09-10
US62/898,470 2019-09-10
US201962900162P 2019-09-13 2019-09-13
US62/900,162 2019-09-13
US201962928271P 2019-10-30 2019-10-30
US62/928,271 2019-10-30
US201962933039P 2019-11-08 2019-11-08
US62/933,039 2019-11-08
US201962947955P 2019-12-13 2019-12-13
US62/947,955 2019-12-13
US202062959414P 2020-01-10 2020-01-10
US62/959,414 2020-01-10
US202062989386P 2020-03-13 2020-03-13
US62/989,386 2020-03-13
US202062992719P 2020-03-20 2020-03-20
US62/992,719 2020-03-20
US202063021069P 2020-05-06 2020-05-06
US63/021,069 2020-05-06
US16/945,608 US11357025B2 (en) 2019-09-10 2020-07-31 Multi link TXOP aggregation
US16/945,608 2020-07-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095A true TW202112095A (zh) 2021-03-16

Family

ID=72148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579A TW202112095A (zh) 2019-09-10 2020-09-07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357025B2 (zh)
EP (1) EP3793314B1 (zh)
KR (1) KR20210031386A (zh)
CN (1) CN112566274A (zh)
TW (1) TW20211209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41660B2 (en) * 2019-11-12 2023-05-02 Nxp Usa, Inc. Multi-antenna processing in multi-link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985720B2 (en) * 2019-11-22 2024-05-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ing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CN113287364B (zh) * 2019-12-20 2023-0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EP4358632A1 (en) * 2021-06-17 2024-04-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requested by non-ap sta for p2p transmission to ap in wireless lan system
KR20230013412A (ko) * 2021-07-19 2023-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링크의 매체 동기화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KR20230014072A (ko) * 2021-07-20 2023-01-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nstr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021608A1 (ja) * 2021-08-18 2023-02-2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US20230126846A1 (en) * 2021-10-26 2023-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group-addressed frame reception at constrained non-ap mlds
US20230156796A1 (en) * 2021-11-15 2023-05-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link
WO2023177235A1 (ko) * 2022-03-18 2023-09-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das에서 분산된 안테나 포트 간에 str 또는 nstr 지원 여부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RP20140220A2 (hr) * 2014-03-10 2015-09-11 Fakultet Elektrotehnike, Strojarstva I Brodogradnje Uređaji sa samopodesivim protokolom pristupa mediju
KR102216662B1 (ko) 2014-05-26 2021-02-18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데이터 동시 송수신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US10637619B2 (en) * 2014-11-03 2020-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access for LTE on unlicensed spectrum
EP3216299B1 (en) * 2014-11-07 2020-12-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Listen-before-talk channel access
EP3226641B1 (en) 2014-11-19 2023-08-09 Atlas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pdu based on bbs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US10462819B2 (en) * 2015-08-14 2019-10-29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listen before talk
US10856203B2 (en) 2017-01-19 2020-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link aggregation setup and reconfiguration
US10251125B2 (en) * 2017-04-26 2019-04-02 Intel IP Corporation Power restriction period for high efficiency WiFi
US10959263B2 (en) 2017-11-03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 before talk for millimeter wave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US10939476B1 (en) * 2018-05-08 2021-03-02 Marvell Asia Pte., Ltd. WiFi backoff timer
US11076385B2 (en) 2018-08-10 2021-07-27 Intel Corporation Block acknowledgement and fragmentation i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 between multi-link logical entities
WO2020069380A1 (en) 2018-09-28 2020-04-0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Wlan operation using multiple component channels
US11612002B2 (en) * 2019-03-28 2023-03-21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ous independent channel acces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2188640A (zh) * 2019-07-05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保护方法及装置
EP3997955A4 (en) * 2019-07-10 2022-07-20 ZTE Corporation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US11357066B2 (en) * 2019-08-28 2022-06-07 Nxp Us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link use capabilities of multi-link devices
US11516841B2 (en) * 2019-09-06 2022-11-29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Enhanced high-throughput multi-link channel access and operation
US20230164842A1 (en) * 2020-04-13 2023-05-25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link channel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76398A1 (en) 2021-03-11
KR20210031386A (ko) 2021-03-19
EP3793314B1 (en) 2023-06-07
US20220264597A1 (en) 2022-08-18
US11357025B2 (en) 2022-06-07
CN112566274A (zh) 2021-03-26
EP3793314A1 (en) 2021-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12164A (zh) 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及系統
TW202112095A (zh) 在多鏈路網路中提供多鏈路操作通道存取的方法
EP3968724A1 (en)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multiple random backoff oper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6828116B2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キャニング方法
TWI709345B (zh) 同處一地基本服務集
CN107615793B (zh) 以高信道效率、分散式方式在对等站点间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1084906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aving powe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US20230328589A1 (en)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same
US20220287121A1 (en) Link sett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link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208388A (zh) 无线网络的多链路通信
KR20210007881A (ko) 무선랜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링크 전송을 위한 링크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295541A1 (en) Power reduction mode oper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an system supporting channel for downlin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2017505082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下りリンク用チャネルを含む無線チャネルを設定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20230276516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20190112193A (ko)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US100515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communication in a decentralized and power efficient manner
US20230354377A1 (e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22029554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frame through extended channel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353417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supporting downlink frame transmission interval and device for same
KR20200126936A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의 확장 여부 결정을 통한 프레임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64217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reserved time interval with CSMA/CA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3114921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