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7732A -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7732A
TW202107732A TW109105505A TW109105505A TW202107732A TW 202107732 A TW202107732 A TW 202107732A TW 109105505 A TW109105505 A TW 109105505A TW 109105505 A TW109105505 A TW 109105505A TW 202107732 A TW202107732 A TW 2021077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openings
emitting diode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5231B (zh
Inventor
張東炎
賈月華
蒙成
王晶
吳俊毅
王篤祥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廈門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廈門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廈門三安光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7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7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5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523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5Post-treatment of devices, e.g. annealing, recrystallisation or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7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with a plurality of electrode region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and being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ed by another electrod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75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05Refle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08Processes
    • H01L2933/0016Processes relating to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3Wafer bonding; Removal of the growth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the electrode extending partially in or entirely throug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發光二極體包含發光外延結構、透光性介電層、黏附層及金屬層單元。發光外延結構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包括堆疊地設置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主動層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透光性介電層位於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且包括多個第一開口。黏附層位於透光性介電層遠離發光外延結構的表面並包括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的位置對應的第二開口,且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的五分之一。金屬層單元位於黏附層遠離透光性介電層的表面,且經由該等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內,而與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接觸。

Description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發光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包含金屬層單元及透光性介電層的發光二極體。
參閱圖1,以往發光二極體的增光技術,通常藉由鍵合工藝將一個晶片外延單元(包含第一類型半導體層106、發光層107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108)由一個吸光外延基板上轉移至另一個永久基板101上,並且在該晶片外延單元與該永久基板101間製作鏡面反射層102,以利用該鏡面反射層102將光束反射至該晶片外延單元的出光面,從而提升整體亮度。該鏡面反射層102的材質通常選用對於該晶片外延單元所發射出的光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例如能夠反射紅光或紅外光常用的金(Au)或銀(Ag)。銅或銀的鏡面反射層102通常與一透光性介電層104搭配,以形成全方向反射鏡(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簡稱ODR)結構,從而增加反射效果。另外,該透光性介電層104具有多個開口10,以填充金鍺、金鎳、金鈹、金鋅等材料,而在該等開口10內形成常見的金屬歐姆接觸件105。利用一黏附層103的一表面蓋在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與該透光性介電層104上,而在該黏附層103的另一表面製作該鏡面反射層102,該黏附層103實現鏡面反射層102與透光性介電層104之間的黏附作用。其中,該黏附層103通常是氧化鋅錫(簡稱IZO)層或氧化銦錫(簡稱ITO)層等。在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108及該永久基板101上還分別形成第一電極109及第二電極100。
然而,由於該鏡面反射層102並未與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直接接觸且該黏附層103的電阻大於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致使該發光二極體的運作存在有電壓過高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低操作電壓的發光二極體。
於是,本發明發光二極體包含發光外延結構、透光性介電層、黏附層及金屬層單元。該發光外延結構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第一表面為出光面,並包括堆疊地設置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主動層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該透光性介電層位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且包括多個暴露部分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開口。該黏附層位於該透光性介電層遠離該發光外延結構的一表面,並包括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的位置對應的第二開口,且該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的五分之一。該金屬層單元位於該黏附層遠離該透光性介電層的一表面,且經由該等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而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接觸。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發光裝置。
本發明發光裝置,包含上述的發光二極體。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步驟(1),提供一發光外延結構,包含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為出光面,並包含堆疊地設置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主動層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步驟(2),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一開口的透光性介電層,以及在該透光性介電層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二開口的黏附層,其中,該等第一開口暴露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且該等第二開口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的位置對應,且該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的五分之一;步驟(3),製作金屬層單元,該金屬層單元形成在該黏附層的一表面,且經由該等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內,以接觸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透過該黏附層的第二開口的設計,使該金屬層單元能夠經由該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第一開口,而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接觸,因此,本發明發光二極體不存在有如圖1所示的發光二極體的鏡面反射層102與金屬歐姆接觸件105間的黏附層103的設計,致使本發明發光二極體在運作下不存在有電壓過高或上升的問題。再者,透過該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的五分之一的設計,能夠減少該黏附層吸光。此外,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不會影響在該金屬層單元與該透光性介電層間的黏附層的特性。
本發明的特徵及優點將在隨後的說明書中闡述,並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發明而瞭解。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現有技術的發光二極體,例如紅光或紅外光的發光二極體,包含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例如金鋅或氟化鎂的該透光性介電層104、例如金或銀的該鏡面反射層102,及在該透光性介電層104與該鏡面反射層102間的一層整面的該黏附層103,其中,該黏附層103通常是透明導電層,具體的是例如氧化銦錫(ITO)層或氧化鋅錫(IZO)層等的氧化物層。在該黏附層103為一整面連續層且存在於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與該鏡面反射層102間的情況下,該黏附層103本身的電阻大於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會造成串聯電阻增加,導致電壓升高。此外,該黏附層103存在於該晶片外延單元與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或者該鏡面反射層102之間時,同樣的會造成上述的技術問題。
因此,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結構設計與現有技術的發光二極體的黏附層103、金屬歐姆接觸件105以及鏡面反射層102的搭配設計不同,以至於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發光二極體的黏附層103,尤其是黏附層103為IZO層,存在於該金屬歐姆接觸件105與該鏡面反射層102之間時,導致現有技術的發光二極體於運作時電壓會升高的技術問題。
參閱圖2,本發明的發光二極體的實施例一包含一發光外延結構、一透光性介電層205、一黏附層204,及一金屬層單元。
該發光外延結構包括堆疊地設置的一層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一層主動層207及一層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該發光外延結構包括相對的一個第一表面20及一個第二表面21,其中,該第一表面20為出光面。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包括該第二表面21,而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包括該第一表面20。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及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獨立地可以為p型半導體層或n型半導體層,且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與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為相異電性。舉例來說,當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為p型半導體層時,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為n型半導體層,反之,當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為n型半導體層時,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為p型半導體層。該p型半導體層包括鋁銦磷覆蓋層及設置在該鋁銦磷覆蓋層上的磷化鎵電流擴展層。該n型半導體層包括鋁銦磷覆蓋層及設置在該鋁銦磷覆蓋層上的鋁鎵銦磷窗口層。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為一層與該主動層207連接的p型半導體層且該磷化鎵電流擴展層包括該第二表面21,而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為一層與該主動層207連接的n型半導體層且該鋁鎵銦磷窗口層包括該第一表面20。進一步地,該鋁鎵銦磷窗口層的第一表面20可被粗化處理,以提升出光效率。
該主動層207為中性半導體層、p型半導體層或n型半導體層。當施以電流通過該發光外延結構的主動層207時,該主動層207被激發而發光。當該主動層207以氮化物為基礎的材料時,會發出藍光或綠光,而當該主動層207以鋁鎵銦磷為基礎的材料時,會發出紅光、橙光、黃光的琥珀色系的光,又,當該主動層207以鋁鎵砷為基礎的材料時,會發出紅外光。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主動層207為鋁鎵銦磷層。
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位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且包括多個貫穿該透光性介電層205而暴露部分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的第一開口22。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位於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磷化鎵電流擴展層上。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第一開口22供具有歐姆接觸功能的金屬層單元設置,因此,該透光性介電層205需要選擇高電阻值的絕緣材料例如氟化物、氧化物或氮化物等。具體的該絕緣材料可以是氟化鎂、氧化矽、氧化鋅或氮化矽等中至少之一種。該透光性介電層205能夠用於反射該主動層207的光輻射返回至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表面20或側壁出光,因此,優選的選用低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折射率的材料,以增加該主動層207的光輻射穿過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至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表面時發生反射的機率。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折射率優選為1.5以下,更佳的為1.4以下。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例如氟化鎂層。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厚度為50nm以上,例如50~500nm,更優選的是50~150nm,或者,更優選的是100~150nm。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透光率至少為60%、70%、80%或90%。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為單層或多層不同材料或由兩種不同折射率的上述絕緣材料重複堆疊而成。可選的是,該發光二極體包括多層堆疊地設置的透光性介電層205,並且每一層透光性介電層205在同樣的位置具有多個第一開口22。當設置多層透光性介電層205時,該等透光性介電層205的材料或折射率可為相同或不同,或者,由兩種不同折射率的該等透光性介電層205重複堆疊而成。更優選地,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光學厚度為(該主動層207的發光波長/4)的整數倍數範圍內。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截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等。優選的,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是2~10微米,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是均勻的或不均勻變化的。該透光性介電層205包括多個分別圍繞出該等第一開口22的圍繞面1。該圍繞面1傾斜或垂直於該第一開口22內暴露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傾斜的角度大於90°,例如110°~170°。該圍繞面1垂直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即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由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朝向遠離該第二表面21的方向是不變的。或者作為一個替換性的實施方式,如圖3所示,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傾斜於該第一開口22內暴露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即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由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朝向遠離該第二表面21的方向是變化的。更優選的是,每一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D1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小於遠離該第二表面21的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D2。D2大於D1的值至少為1nm,例如D2大於D1的值介於1~20nm,或者,D2大於D1的值至少為20nm,例如D2大於D1的值介於20~100nm,或者,D2大於D1的值介於20~1000nm。更優選的是,每一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由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朝向遠離該第二表面21的方向是漸變的。
該黏附層204位於該透光性介電層205遠離該發光外延結構的一表面。該黏附層204可以延伸進入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第一開口22,而覆蓋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參閱圖3),在如此的設計下,可以增加該金屬層單元與該透光性介電層205間的黏附性,此外,當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傾斜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時,可以進一步增加該黏附層204覆蓋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的面積,從而增加該金屬層單元與該透光性介電層205間的黏附面積。該黏附層204包括多個貫穿該黏附層204且分別與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該等第一開口22的位置對應並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22連通的第二開口23。每一第二開口23暴露每一第一開口22內的至少部分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或者進一步暴露部分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或者進一步暴露第一開口22周圍的部分透光性介電層205。該等第一開口22與該等第二開口23間的水平寬度尺寸關係不受彼此限制。該等第二開口23的水平寬度尺寸可以大於或等於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也就是說,該等第二開口23暴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以及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或者,該等第二開口23的水平寬度尺寸可以小於或等於該等第一開口22的水平寬度尺寸,也就是說,形成該黏附層204的過程中可以覆蓋在至少部分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或者黏附層204完全覆蓋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並且該黏附層204觸及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在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表面側上的該黏附層204的厚度可以大於等於在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上的該黏附層204的厚度。
該黏附層204可以是透明導電黏附層,例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鋅錫(IZO)等的透明導電氧化物層。更優選的是,該黏附層204的材料為能夠在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以及例如金或銀等的金屬層單元之間具有黏附性好的材料。更優選的是,該黏附層204的折射率會高於該透光性介電層205。更優選的是,該黏附層204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厚度的五分之一。該黏附層204的厚度至多10nm,例如0.1nm至10nm,或者,1nm至5nm,或者,5nm至10nm。例如作為該黏附層204的IZO層或ITO層的透光率通常會低於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透光率,當該黏附層204的厚度高於10nm時,該黏附層204吸光越嚴重,當該黏附層204的厚度低於0.1nm時,該黏附層204的黏附性效果差。該黏附層204為形成有該等第二開口23的連續膜層,或者,該黏附層204為多個間隔設置而呈離散狀的黏附件所構成的層。更優選的,該黏附層204的厚度較薄,例如0.5~2nm之間時,該黏附層204為多個間隔設置而呈離散狀的黏附件所構成的層。
該金屬層單元包括至少一層金屬層203。該金屬層203位於該黏附層204遠離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一表面上,並填充該等第二開口23以及該等第一開口22。當該金屬層單元包括複數層金屬層203時,該等金屬層203是逐層層疊在該黏附層204的表面上。
在將該黏附層204設計為具有第二開口23且位置對應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第一開口22的情況下,該金屬層單元的金屬層203中部分位於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第一開口22以及該黏附層204的第二開口23內而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接觸為金屬歐姆接觸部24(參閱圖3),而部分位於該黏附層204的表面上為鏡面反射部25(參閱圖3),如此的設計,能夠避免傳統的結構中黏附層204存在於該金屬歐姆接觸部24與該鏡面反射部25之間,從而可以有效使該發光二極體在低電壓下運作。
該金屬層203的金屬歐姆接觸部24的材料例如金鋅(AuZn)、金鎳鍺(AuGe)、金鎳(AuNi)、金鍺鎳(AuGeNi)或金鈹(AuBe)等。該金屬歐姆接觸部24是通過高溫熔合處理,而形成在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表面上。金屬歐姆接觸部24也可同時形成在該黏附層204的表面。該鏡面反射部25的材質為金或銀。
該金屬層單元還包括一設置在該金屬層203一側且相反於該黏附層204的鍵合層(圖未示)。該鍵合層用於將該發光外延單元黏結至一導電基板上,且可以是Au-Au鍵合層、Au-In鍵合層等。該金屬層單元還包括一設置在該鍵合層與該金屬層203間的金屬阻擋層(圖未示)。該金屬阻擋層主要用於阻擋該金屬層203的金屬歐姆接觸部24或鏡面反射部25的金屬朝向該鍵合層擴散。該金屬阻擋層的材料例如金(Au)、鈦(Ti)、鉑(Pt)、鉻(Cr)或上述任意的組合等。
在本實施例中,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為氟化鎂(MgF2 )層,且該氟化鎂層的厚度為100~150nm,並具有較低的折射率和高的熱傳導率(折射率n為1.38,熱傳導係數14~15 W/mk)。該黏附層204為濺射型IZO層,且該濺射型IZO層的厚度為1~10nm。該金屬層203的鏡面反射部25為Au,且包括一定比例的Zn。該金屬層203的金屬歐姆接觸部24可以選用AuZn。該金屬阻擋層為包含Ti層及Pt層的疊層結構或包含Ti層、Pt層及Au層的疊層結構,而該鍵合層為包含Ti層、Pt層及Au層的疊層結構。
在上述發光二極體中,採用該氟化鎂層和金的鏡面反射部25形成全方向反射鏡(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簡稱ODR)結構,且該金屬歐姆接觸部24採用AuZn,致使在光輸出(light output,簡稱LOP)的表現上有大幅度提升。此外,由於該氟化鎂層的黏附性較差,因此,該黏附層204採用IZO層。
作為一個替代性的實施例,該透光性介質層205也可以是二氧化矽層,而該黏附層204同樣採用IZO層,且IZO層的厚度介於0.1~10nm範圍內。
作為一個替換性的實施例,該黏附層204採用ITO層,且ITO層也具有改善該透光性介電層205與該金屬層203的鏡面反射部25之間的黏附性。
參閱圖13,本發明的發光二極體還包含設置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表面20上的部分區域的第一電極單元209及設置在該鍵合基板202遠離該發光外延結構的一側的第二電極201。該第一電極單元209和該第二電極201分別提供一外部電路(圖未示)連接,實現外部電流流經該發光外延結構,獲得光輻射。進一步的,為了該第一電極單元209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之間形成良好歐姆接觸,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還可包括,設置在該鋁鎵銦磷窗口層的該第一表面20上的歐姆接觸層(圖未示),例如n型砷化鎵歐姆接觸層。該歐姆接觸層位在該第一電極單元209與該鋁鎵銦磷窗口層的該第一表面20之間。
參閱圖4至圖13,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的一實施例包括步驟S1至步驟S3。
參閱圖4,在步驟S1中,提供一發光外延結構。該發光外延結構包含堆疊地設置的一層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一層主動層207及一層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該發光外延結構包括對相的一個第一表面20及一個第二表面21,其中,該第一表面20為出光面。
具體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設置在一臨時基板300的表面。該臨時基板300為藍寶石基板、氮化鎵基板或砷化鎵基板等。該發光外延結構如上所述,故不再贅述。
參閱圖7及圖10,在步驟S2中,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一開口22的透光性介電層205,以及在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二開口23的黏附層204。每一第一開口22暴露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的一部分,而每一第二開口23暴露各自的第一開口22的至少部分,而使得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裸露出該黏附層204。
具體的說,參閱圖4至圖7,步驟S2包括步驟S21、步驟S22及步驟S23。
參閱圖4,在步驟S21中,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上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犧牲層單元301。每一犧牲層單元301包括單層犧牲層或包括多層犧牲層。該犧牲層可以是金屬層、介質層或者光刻膠層。該金屬層可以是鈦層或鈦鎢層等。該介質層可以是氧化矽層或氮化矽層等。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犧牲層單元301包括單層犧牲層,且該犧牲層為金屬層,而該等犧牲層單元301構成圖形化的犧牲膜,且圖形化的犧牲膜是通過光微影製程所形成。
參閱圖5在步驟S22中,在該等犧牲層單元301以及裸露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表面形成一層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可以是氟化鎂層或氧化矽層。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可通過蒸鍍工藝製作,且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的厚度介於50~500nm之間。在形成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後,於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上通過濺射工藝,形成一層黏附覆蓋層204’。該黏附覆蓋層204’可以是IZO層,且該黏附覆蓋層204’的厚度為10nm以下,優選的是0.1~10nm。
更優選的,由於IZO化學性質活潑,因此,該黏附覆蓋層204’易被剝離該等犧牲層單元301的溶液腐蝕,特別是,該黏附覆蓋層204’的厚度較薄時,基於此,參閱圖6,可在剝離該等犧牲層單元301的工藝進行之前,在該黏附覆蓋層204’的表面形成一層金屬保護層302’,以保護該黏附覆蓋層204’的表面,從而防止該黏附覆蓋層204’被蝕刻。優選的是,該金屬保護層302’為惰性材料的金屬保護層,或者,更優選的是,該金屬保護層302’為金屬反射層,例如金層或銀層。
參閱圖7,在步驟23中,通過剝離該等犧牲層單元301的工藝,去除該等犧牲層單元301,同時,去除位置對應該等犧牲層單元301上的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以及該黏附覆蓋層204’,而分別形成具有多個第一開口22的透光性介電層205及具有多個第二開口23的黏附層204,且該等第二開口23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22的位置對應。具體的說,剝離該等犧牲層單元301的工藝可以是濕法蝕刻工藝,當設置有該金屬保護層302’時,該金屬保護層302’轉變成具有多個第三開口31的金屬層302,且該等第三開口31分別與該等第二開口23的位置對應。
圖8至圖10說明本實施例一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的一變化態樣。參閱圖8,在步驟S21中,每一犧牲層單元301包括多層堆疊地設置的犧牲層,該等犧牲層分別定義為第一犧牲層3011及第二犧牲層3012。每一第一犧牲層3011的水平寬度尺寸小於各自的第二犧牲層3012的水平寬度尺寸,而呈下窄上寬的結構。
參閱圖9及圖10,在步驟S22中,在該等犧牲層單元301以及裸露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形成一層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由於該第二犧牲層3012的水平寬度尺寸大於該第一犧牲層3011的水平寬度尺寸,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覆蓋該第二犧牲層3012的側壁以及裸露的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而呈不連續層,從而在沿著第二犧牲層3012的下部的第一犧牲層3011周圍的空隙處能夠形成界定出該等第一開口22且傾斜該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的圍繞面1(參閱圖10)。在該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上形成一層黏附保護層204’,該黏附保護層204’覆蓋該第二犧牲層3012上的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的側壁以及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上的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而呈不連續層,從而在沿著第二犧牲層3012的下部的第一犧牲層3011周圍的空隙處能夠形成第二開口23,第二開口23圍繞第二犧牲層3012的周圍產生,在第二開口23處黏附層204也具有傾斜的側壁。參閱圖10,黏附層204覆蓋在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圍繞面1上,可以增加透光性介電層205與後續製作的金屬層單元之間的黏附面積,從而增加發光元件的可靠性。如圖10所示,通過剝離工藝去除該犧牲層單元301及在該犧牲層單元301上的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黏附覆蓋層204’與金屬保護層302’,而形成透光性介電層205、黏附層204及金屬層302。更優選的是,如圖9所示,剝離在該犧牲層單元301之前,先製作一層金屬保護層302’以保護黏附覆蓋層204’避免在剝離工藝過程中被蝕刻,較佳的適用於保護IZO層。
優選的是,在該變化態樣中,該第一犧牲層3011和第二犧牲層3012為容易蝕刻去除的材質,例如氧化矽或氮化矽等材料。
更優選的,所述的剝離該等犧牲層單元301的溶液不會對透光性介電覆蓋層205’及黏附覆蓋層204’造成蝕刻。
如圖17所示的TEM圖,顯示了在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單元206的表面通過犧牲層單元301製作透光性介電層205、黏附層204以及黏附層204表面覆蓋的一金屬層302(例如Au層),金屬層302在最上層,並且只能看到一個開口,且界定出該開口的側壁同樣被金屬層302覆蓋,同時,暴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該開口的水平寬度大小為6微米左右,並且該側壁是傾斜的。
參閱圖11,在步驟S3中,製作金屬層單元,該金屬層單元形成在該黏附層204的一表面並且經由該黏附層204的該等第二開口23延伸至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該等第一開口22內,以接觸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
該金屬層單元包括至少一金屬層203。當該金屬層單元包括複數層金屬層203時,該等金屬層203是逐層層疊在該黏附層204的表面上,並且填充該等第二開口23至接觸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並整面覆蓋在黏附層204的一側。
參閱圖10及圖11,該金屬層單元的金屬層203的製作方是,優選的,先在該金屬層302的表面以及該等第一開口22內及該等第二開口23內至少製作一層歐姆接觸層再製作一層金屬反射層,或者直接在該金屬層302的表面生長一層歐姆接觸層以及金屬反射層,之後進行高溫熔合處理,將歐姆接觸層的例如Zn的易擴散金屬擴散至第一開口22處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的第二表面21形成歐姆接觸。在生長多層金屬層(例如歐姆接觸層及金屬反射層)之後,該金屬層302與後續生長的多層金屬層在上述高溫熔合處理後合併為金屬層單元的金屬層203。可選的,該歐姆接觸層的易擴散金屬經過熔合工藝可擴散至黏附層204的表面。
參閱圖12,在步驟S4中,去除該臨時基板300,並在該金屬層單元相反於該黏附層204的一表面上形成具有導電性的鍵合基板202。該鍵合基板202,例如矽基板、金屬基板或合金基板等。
參閱圖13,在步驟S5中,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表面20上設置第一電極單元209,且在該鍵合基板202相反於該金屬層單元的一表面上設置第二電極201。
參閱圖14,該第一電極單元209包括焊盤部分2091及接觸電極2092。該接觸電極2092包括位於該焊盤部分2091的下方的中心部,及多個自該中心部間隔地沿著該發光外延單元的第一表面20延伸的條狀擴展部。
實施例二
該實施例二的發光二極體以圖13所示的實施例一的發光二極體進行改進。在該實施例二中,第一電極單元209和第二電極201都自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的一側引出,與一外部裝置電性連接。
具體的,如圖15所示,該發光二極體包括上述的發光外延結構,其中,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主動層207和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逐層堆疊,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表面20為出光面,該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6包括該第二表面21,且具有多個獨立的凹部210,而每一凹部210自該第二表面21延伸並穿過該主動層207至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每一凹部210的水平寬度尺寸為1μm以上,每一凹部210佔據第二表面21側的面積為1~20%。
該透光性介電層205和該黏附層204至少形成在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205也可延伸至覆蓋界定出凹部的凹部面211。該透光性介電層205具有多個第一開口22,而該黏附層204僅位於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且具有多個第二開口23。金屬層203位於該黏附層204的表面側並填充該等第一開口22、該等第二開口23至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接觸。該等第一開口22和該等第二開口23的位置對應。該透光性介電層205與該黏附層204暴露多個凹部210的位置。
該金屬層單元至少包括一層金屬層203,且該金屬層203包括歐姆接觸部24及金屬反射部25,該歐姆接觸部24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23而與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直接接觸,而該金屬反射部25連接該歐姆接觸部24及黏附層204。該金屬層單元還可以包括金屬阻擋層。
該發光二極體還包含覆盖在金屬層203的表面上的絕緣層303。該絕緣層303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矽或氮化矽或氟化物。
該發光二極體還包含在絕緣層303的表面上的第二金屬層304。該第二金屬層304填充該等凹部210而與該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208接觸。
該第一電極單元209設置在第二金屬層304的表面上。該第二電極201設置在金屬層203的表面上。第一電極單元209和第二電極201位於發光外延結構的周圍的同一側,用於外部打線。
該鍵合基板202設置在該第二金屬層304遠離該絕緣層303的一側上。該鍵合基板202為導電或不導電的基板。一鍵合層設置在該第二金屬層304與該鍵合基板202間,用於將該第二金屬層304與該鍵合基板202鍵合在一起。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三是類似於該實施例二,且與該實施例二主要不同在於:參閱圖16,在該實施例三中,該鍵合基板202為導電性基板,而該第二電極201設置在該導電性基板相反於該第二金屬層304的一表面上,並用於與一外部電器裝置電性連接。
綜上所述,透過該黏附層204的第二開口23的設計,使該金屬層單元能夠經由該等第二開口23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22,而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21接觸,因此,本發明發光二極體不存在有如圖1所示的發光二極體的鏡面反射層與金屬歐姆接觸件間的黏附層103的設計,致使本發明發光二極體在運作下不存在有電壓過高或上升的問題。再者,透過該黏附層204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205的厚度的五分之一的設計,能夠減少吸光。此外,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不會影響在該金屬層單元與該透光性介電層205間的黏附層204的特性,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20:第一表面 21:第二表面 210:凹部 211:凹部面 206: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207:主動層 208: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205:透光性介電層 205’:透光性介電覆蓋層 204:黏附層 204’:黏附覆蓋層 302:金屬層 31:第三開口 302’:金屬保護層 203:金屬層 24:金屬歐姆接觸部 25:鏡面反射部 202:鍵合基板 201:第二電極 209:第一電極單元 2091:焊盤部分 2092:接觸電極 1:圍繞面 22:第一開口 D1:水平寬度尺寸 D2:水平寬度尺寸 23:第二開口 301:犧牲層單元 3011:第一犧牲層 3012:第二犧牲層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以往的發光二極體的結構; 圖2是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實施例一的一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實施例一的一變化態樣的一側視圖; 圖4至圖13是該實施例一及該變化態樣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圖1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一的第一電極單元; 圖15是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實施例二的一側視圖; 圖16是本發明發光二極體的實施例三的一側視圖;及 圖17是一俯視圖,說明該實施例一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的步驟S2獲得的結構的TEM圖。
206: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207:主動層
208: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205:透光性介電層
204:黏附層
203:金屬層
202:鍵合基板
201:第二電極
209:第一電極單元
20:第一表面
21:第二表面
22:第一開口
23:第二開口

Claims (25)

  1. 一種發光二極體,包含: 一發光外延結構,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為出光面,並包括堆疊地設置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主動層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至少一透光性介電層,位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並包括多個暴露部分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的第一開口; 一黏附層,位於該透光性介電層遠離該發光外延結構的一表面,並包括多個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的位置對應的第二開口,其中,該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厚度的五分之一;及 一金屬層單元,位於該黏附層遠離該透光性介電層的一表面,且經由該等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而與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接觸。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黏附層的厚度範圍為0.1nm至5nm或者5nm至10nm。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範圍為50nm以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黏附層為透明導電黏附層。
  5. 如請求項1及4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黏附層為氧化鋅錫層或氧化銦錫層。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為單層或多層,該透光性介電層為多層時,每一層為氟化鎂層或氧化矽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包括多個分別圍繞出該等第一開口的圍繞面,且該圍繞面相對於於第一開口內該發光外延單元的第二表面的角度為等於90°或大於90°。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包括多個分別圍繞出該等第一開口的圍繞面,且該圍繞面傾斜於該第一開口內的發光外延單元的第二表面,且傾斜的角度為110°~170°。
  9. 如請求項1及8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黏附層覆蓋部分或全部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圍繞面。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包括多個分別界定出該等第一開口的圍繞面,該圍繞面的厚度是漸變的,且該等第一開口的水平寬度尺寸為至少1nm。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透光性介電層包括多個分別界定出該等第一開口的圍繞面,該圍繞面的厚度是漸變的,且該等第一開口的水平寬度尺寸為至少20nm。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金屬層單元具有位於該等第一開口內且在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或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的表面上的歐姆接觸部。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金屬層單元具有與該黏附層接觸的金屬反射部。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歐姆接觸部的材料為金鋅、金鍺、金鍺鎳、金鈹或金鎳。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金屬反射部的材料具有金或銀。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發光波長為紅光或紅外光。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還包含一位於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一表面的第一電極單元,及一連接該金屬層單元的第二電極。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發光外延結構包括多個自第二表面延伸並穿過該主動層至靠近第一表面的凹部。
  19.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發光二極體。
  20. 一種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提供一發光外延結構,包含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該第一表面為出光面,並包含堆疊地設置的第一類型半導體層單元、主動層及第二類型半導體層單元; 步驟(2),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一開口的透光性介電層,以及在該透光性介電層上形成包含多個第二開口的黏附層,其中,該等第一開口暴露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的一部分,且該等第二開口分別與該等第一開口的位置對應,且該黏附層的厚度至多為該透光性介電層的厚度的五分之一; 步驟(3),製作金屬層單元,該金屬層單元形成在該黏附層的一表面,且經由該等第二開口延伸至該等第一開口內,以接觸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2)中,在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多個間隔設置的犧牲層單元,接著,在該等犧牲層單元的表面以及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上依序形成一透光性介電覆蓋層及一黏附覆蓋層,然後,移除該等犧牲層單元,而形成包含該等第一開口的透光性介電層及包含該等第二開口的黏附層。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中,每一犧牲層單元包括至少一層犧牲層,且該犧牲層為金屬層、介質層或者光刻膠層。
  23.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中,每一犧牲層單元包括堆疊設置的第一犧牲層及第二犧牲層,且該第二犧牲層相對該第一犧牲層遠離該發光外延結構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一犧牲層的水平寬度尺寸小於該第二犧牲層的水平寬度尺寸。
  24. 如請求項21所述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中,在步驟(2)中,於移除該等犧牲層單元之前,在該黏附覆蓋層的表面形成金屬保護層,該金屬保護層不會被剝離犧牲層單元的工藝去除。
  25. 如請求項24所述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其中,該金屬保護層為金屬反射層。
TW109105505A 2019-08-06 2020-02-2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TWI765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2072.X 2019-08-06
CN201910722072.XA CN110459660B (zh) 2019-08-06 2019-08-06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制作工艺、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7732A true TW202107732A (zh) 2021-02-16
TWI765231B TWI765231B (zh) 2022-05-21

Family

ID=6848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505A TWI765231B (zh) 2019-08-06 2020-02-20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42568B2 (zh)
CN (2) CN112736179B (zh)
TW (1) TWI765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537B (zh) * 2019-11-29 2021-12-28 东莞市中晶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共阴极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61754B (zh) * 2020-03-06 2021-08-27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1710767A (zh) * 2020-06-24 2020-09-25 扬州乾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形化反射镜的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20891B (zh) * 2020-09-21 2022-09-09 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13594321B (zh) * 2021-04-05 2023-12-01 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光源及其驱动电路
CN113841261A (zh) * 2021-06-10 2021-12-24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CN113299808B (zh) * 2021-07-05 2022-05-17 扬州乾照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22218A (zh) * 2022-01-24 2022-03-01 南昌硅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方位反射电极的GaN基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04913A (en) * 2009-07-31 2011-02-01 Tekcore Co Ltd Vertical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KR20120068772A (ko) * 2009-09-16 2012-06-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237464B (zh) * 2010-04-26 2013-07-03 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37960B (zh) * 2010-08-20 2012-08-22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AlGaInP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JP5659728B2 (ja) * 2010-11-22 2015-01-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US20120193785A1 (en) * 2011-02-01 2012-08-02 Megica Corporation Multichip Packages
JP6056150B2 (ja) * 2011-04-08 2017-01-1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TW201347225A (zh) * 2012-05-10 2013-11-16 wei-rong Zhong 類垂直式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
CN102683534B (zh) * 2012-05-21 2015-02-25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垂直式交流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9461212B2 (en) * 2012-07-02 2016-10-04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for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810609B (zh) * 2012-08-16 2015-01-21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紫外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11395B (zh) * 2013-05-08 2016-02-17 北京大学 一种激光剥离薄膜led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16216A1 (ja) * 2013-07-29 2015-02-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受発光素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センサ装置
CN104934510A (zh) * 2014-03-20 2015-09-23 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顶电极遮挡的AlGaInP发光二极管结构
CN204144301U (zh) * 2014-07-25 2015-02-04 北京中科天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
CN104362232B (zh) * 2014-10-28 2019-03-29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二极管
US9472719B2 (en) * 2015-02-18 2016-10-18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iode
CN108258097B (zh) * 2017-12-29 2020-01-03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US10468361B2 (en) * 2015-08-27 2019-11-05 Mikro Mesa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iodes having a supporting layer attached to temporary adhesive
CN205790049U (zh) * 2016-06-02 2016-12-07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垂直型发光二极管芯片
US9935057B2 (en) * 2016-08-05 2018-04-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ultiple driver pin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TWI621261B (zh) * 2016-08-31 2018-04-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發光二極體觸控顯示裝置
KR102302593B1 (ko) * 2017-07-13 2021-09-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이를 포함하는 패키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748881B2 (en) * 2017-12-05 2020-08-18 Seoul Viosys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LED stack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2524809B1 (ko) * 2017-12-19 2023-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외선 반도체 발광소자
TWI661585B (zh) * 2017-12-21 2019-06-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發光二極體封裝
EP3716346B1 (en) * 2017-12-22 2023-11-08 Seoul Viosys Co., Ltd Chip scale package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2573271B1 (ko) * 2018-04-27 2023-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CN209071375U (zh) * 2018-11-13 2019-07-05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36179B (zh) 2023-04-07
CN110459660A (zh) 2019-11-15
TWI765231B (zh) 2022-05-21
US11942568B2 (en) 2024-03-26
CN112736179A (zh) 2021-04-30
CN110459660B (zh) 2021-04-16
US20210043798A1 (en)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231B (zh) 發光二極體及其製作方法、發光裝置
US10411162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penetrating trenches
TWI795205B (zh) 發光元件
TWI819258B (zh) 發光二極體晶片
US8338848B2 (en) LED structure
CN110088922B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20040075002A (ko) 평면형 전방향 반사기를 가진 광 방사 다이오드
US20230268466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11764332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220069170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731016B (zh) 发光二极管
US10396248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1805301B1 (ko) 광추출효율 향상을 위한 p-형 오믹 접합 전극 패턴을 구비한 자외선 발광 다이오드 소자
CN112420891B (zh) 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TW201705538A (zh) 具有高效率反射結構之發光元件
JP2000124502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644180B (zh) 倒装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