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597A -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3597A
TW202103597A TW109119471A TW109119471A TW202103597A TW 202103597 A TW202103597 A TW 202103597A TW 109119471 A TW109119471 A TW 109119471A TW 109119471 A TW109119471 A TW 109119471A TW 202103597 A TW202103597 A TW 2021035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se layer
zone
area
ya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9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瑪士 G 貝爾
克里斯多福 J 恰爾頓
史都華 W 迪利
史蒂芬 E 蓋斯特
尼可拉 A 瓊斯
安娜-路易斯 莫利紐茲
趙洋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59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2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 A43B1/04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abrics made therefrom braided, knotted, knitted or croche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009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at least partially of alveolar or honeycomb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00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0027Footw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de at least partially from a material having special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6Laminated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6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A43B23/027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having differe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with a part of the upper particularly flexible, e.g. permitting articulation or tor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4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23/028Resilient uppers, e.g. shock absor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4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Uppers with inserted gussets
    • A43B23/042Uppers made of one piec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0Needle be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21/207Wearing apparel or garment blank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06Needle bars; Sinker ba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10B2501/043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般態樣包含一種具有一第一區帶之物件,該第一區帶包含一編織基底層之一第一區域及一編織第二層,其中該第二層主要安置於該基底層之一側上。該物件可進一步包含可包含該基底層之一第二區域之一第二區帶,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基底層之該第一區域具有一共同紗線,且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第二層具有一共同紗線。該第一區帶可具有一第一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一伸長率,且該第二區帶可具有一第二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二伸長率。

Description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揭露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多種物件由紡織品形成。舉例而言,服裝物件(例如襯衫、短褲、短襪、鞋類、夾克及其他外衣、內褲及其他內衣、帽子及其他頭飾)、容器(例如背包、袋)及用於傢俱之室內裝飾品(例如椅子、長椅、汽車座椅)通常至少部分地由紡織品形成。此等紡織品通常藉由織造或串套(例如編織)一紗線或複數個紗線、通常透過涉及織布機或編織機器之一機械程序來形成。可由一紡織品形成之一特定物件係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 習知鞋類物件一般包含兩個主要元件:一鞋面及一鞋底結構。鞋面固定至鞋底結構且在鞋類物件內部形成用於舒適地且牢固地收納一腳之一空間。鞋底結構固定至鞋面之一下表面以定位於鞋面與地面之間。例如,在一些運動鞋類物件中,鞋底結構可包含一中底及一外底。中底可由一聚合物發泡體材料形成,該材料使地面反作用力減弱以在步行、跑步及其他走動活動期間減少對腳部及腿部之應力。外底可固定至中底之一下表面且形成鞋底結構之一地面接合部分,其由一耐用及耐磨材料形成。 鞋類物件之鞋面一般於腳部之腳背及腳趾區域上方沿腳部之內側及外側且圍繞腳部之腳跟區域延伸。一般藉由鞋類之一腳跟區域中之一腳踝開口提供出入鞋面內部之空間。一鞋帶系統通常併入至鞋面中以調整鞋面之貼合,藉此促進腳部自鞋面內之空間進入及自鞋面內之空間移除。另外,鞋面可包含一鞋舌,其在鞋帶系統下方延伸以增強鞋類之可調性,且鞋面可併入一腳跟穩定器以限制腳跟之移動。
本發明之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物件,其具有一第一區帶,該第一區帶包含一編織基底層之一第一區域及一編織第二層,其中該第二層主要安置於該基底層之一側上。該物件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區帶,其可包含該基底層之一第二區域,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基底層之該第一區域具有一共同紗線,且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第二層具有一共同紗線。該第一區帶可具有一第一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一伸長率,且該第二區帶可具有一第二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二伸長率。該第一伸長率可大於該第二伸長率至少5%。 本發明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物件,其具有一第一區帶,該第一區帶包含一編織基底層及主要安置於該基底層之一側上之一編織第二層之一第一區域。該物件可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區帶,其包含該基底層及主要安置於該基底層之一側上之該第二層之一第二區域,其中該第一區帶具有一第一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一伸長率,且其中該第二區帶具有一第二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二伸長率。該第一伸長率可大於該第二伸長率至少5%。 本發明之另一一般態樣包含一種方法,其中該方法可包含:在一編織機器上使用一第一紗線來編織一基底層之一遍次,該編織機器具有一第一針床及一第二針床,其中該基底層至少部分地形成於該第二針床上。該方法可進一步包含:至少部分地在該編織機器之該第一針床上使用一第二紗線來編織一第二層之至少一遍次,及將該第二紗線自該第一針床傳送至該第二針床。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参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6年7月6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359,108號之權利,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本申請案亦主張2017年5月9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503,704號之權利,該案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下文參考其中相同元件一般由相同符號識別之圖式來描述各種態樣。可藉由參考下列[實施方式]來更佳理解態樣之各種元件之關係及功能。然而,態樣不受限於圖式中所繪示或下文將明確描述之此等態樣。亦應瞭解,圖式未必按比例繪製,且在某些例項中,可省略未必用於理解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之細節,諸如習知製造及組裝。 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係關於至少部分地由紡織品形成之物件。一物件之一實例係一服裝物件(例如襯衫、短褲、短襪、鞋類、夾克及其他外衣、內褲及其他內衣、帽子及其他頭飾或其類似者)。該物件可為經結構設計用於一鞋類物件中之一鞋面。該鞋面可結合任何類型之鞋類使用。鞋類物件之說明性非限制性實例包含一籃球鞋、一自行車鞋、一交叉訓練鞋、一足球(英式足球)鞋、一美式橄欖球鞋、一保齡球鞋、一高爾夫鞋、一登山鞋、一滑雪靴或滑雪板靴、一網球鞋、一跑步鞋及一步行鞋。該鞋面亦可併入至一非運動鞋(諸如一禮鞋、一平底便鞋及一涼鞋)中。 參考圖1,一鞋類物件100一般被描繪成包含一鞋底110及一鞋面120。鞋面120包含一外側104及一內側105。其中鞋底110接合鞋面120之鞋之區域可指稱咬合線116。鞋面120可使用任何適當技術(諸如透過使用一黏合劑、藉由縫合等等)依一固定方式接合至鞋底110。可預期,鞋面120可圍繞一穿著者之腳部部分地或完全地延伸及/或可與鞋底整合,且可或可不使用一鞋墊。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底110包含一中底(未展示)及一外底。鞋類物件100可額外地包括一喉部126及一腳踝開口128,其可由一鞋領130環繞且可導致一空間132。鞋類物件100之空間132可經結構設計以容納一人之一腳部。喉部126一般安置於鞋面120之中足區域102中。中足區域102一般係定位於一腳跟區域101與一腳趾區域103之間之鞋面120之一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鞋舌可安置於鞋之喉部126中,但一鞋舌係一選用組件。鞋舌可為任何類型之鞋舌,諸如一縫有三角形襯料的鞋舌或一卷鞋舌。若不包含一鞋舌,則喉部126之外側及內側可接合在一起。儘管未展示,但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類物件100可包含一選用緊固元件,諸如一鞋帶(其可與鞋帶孔洞136相關聯)。可使用任何適當類型之緊固元件。 如圖1中所描繪,鞋面120可包含一基底層140,其在本文中被描繪為一紡織品層,但基底層未必受限於紡織品材料。基底層140可由一編織材料、一織物材料、一或多個網狀層、一固體材料及/或任何其他適當材料形成。基底層140可包括一或多個線、絲線、紗線、網狀組件或其類似者(本文中指稱一「紗線」)。基底層140可具有形成鞋面120之一內表面之一第一側(例如,面向鞋類物件100之空間132)及形成鞋面120之一外表面之一第二側。在一些實施例中,另一物件或層(諸如一緩衝層)可包含於空間與基底層140之間。基底層140可形成為一整體單件式元件。例如,可在一單一緯編織程序(例如,使用一橫編機或圓編機)、一經編織程序或任何其他適當編織程序期間形成基底層140使得編織程序在無需顯著後編織程序或步驟的情況下實質上形成基底層140之編織結構。儘管未展示,但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20之基底層140可經結構設計以實質上環繞一穿著者之腳部使得其在腳底(亦稱為鞋底或腳部之底面)下方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鞋面120可包含一第二層150。儘管不受限於包含一網,但第二層150被描繪成一網狀層。在本文中,一「網狀層」可包含(但不限於)由依特定間隔串套、加撚、打結或織造在一起之紗線形成之一開式網狀織物或層,且可相對於典型編織織物及/或基底層140具有一相對較低針跡密度(即,每量測區域之環圈(loops)之數目)。在一些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二層150形成於一編織機器上。如所描繪,第二層150可具有展現不同功能及/或視覺特性之一或多個區域(例如一第一區域152、一第二區域154、一第三區域156及一第四區域158,如圖2中所展示)。第二層150之各「區域」可與鞋面120之一「區帶」相關聯(即,在本文中,一「區域」單獨係指一層,而一「區帶」係指鞋面或其他物件)。第二層150可經形成為一整體單件式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層150及基底層140一起形成為一整體單件式元件(其可指稱一「編織組件」)且可在一編織機器上藉由一單一編織程序來形成。例如,基底層140及第二層150可同時及/或一體地形成於一多床橫編機上。 第二層150被描繪成定位於鞋面120之一外表面上,但可預期,第二層150可至少部分地定位於另一表面(例如內表面)上。此外,第二層150可具有實質上相同於基底層140之邊界尺寸使得實質上基底層140之至少一表面之全部被第二層150覆蓋。替代地,且如由圖1描繪,第二層150可未出現於基底層140之一隔離區域(第五區域142)中。儘管未展示,但亦可預期,鞋類物件100可具有其中存在第二層150但不存在基底層140之一或多個位置。 圖2展示隔離之鞋類物件100 (圖1之鞋類物件100)之鞋面120,且潛在地,鞋面120在其形成(例如,在一編織機器上)之後且在與鞋類物件100之其他元件(諸如鞋底110)組合之前會呈現。實質上在一單一製程(例如一單一編織程序)期間,鞋面120可形成為一整體單件式元件。 鞋面120經展示具有包含第二層150之四個區帶,其中各區帶與第二層150之四個區域152、154、156及158之一者相關聯。第二層150之第一區域152可包含一相對較大結構(例如,如下文更詳細描述之相對較大單元160)。例如,此結構可將一所要位準之支撐及彈性提供給鞋面120。第二層150之第二區域154可具有一相對緻密結構(例如相對較小單元160)。此結構可相對剛性及/或無彈性(至少相對於第一區域152),其在其中需要與一緻密結構相關聯之支撐、強度、耐用性及/或其他特定性質之鞋面120之區域中可為有利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域152可具有一第一彈性,且第二區域154可具有一第二彈性,使得當相同拉伸負載被施加至兩個區域時,具有第一區域152之一區帶比具有第二區域154之一區帶延長多至少5%、多至少10%、多至少20%、多至少50%或甚至多至少100% (或更大)。如所展示,使第二層150之第二區域154自咬合線116延伸至喉部126及/或相鄰於喉部126之一鞋口區域127可為有利的,其可將耐用性及結構整體性提供給在一鞋類物件之典型使用期間共同地經歷一高度及高頻應力的一區域。此外,第二區域154可與一緊固元件(諸如一鞋帶)相互作用以確保鞋面120之一緊貼及舒適貼合。例如,收緊鞋帶可收緊腳部周圍之第二區域154 (及其相關聯區帶)。類似地,第三區域156 (其被描繪成包含具有兩個結構(下文更詳細描述)之第二層150之一區域)可展現相對於其他區域之增大強度及耐用性及一減小之彈性量及/或可提供一所要視覺效應。第四區域158可具有用於實現鞋面120之該區帶中所要之特性之另一結構(或實質上相同於來自另一區域之一結構的一結構)。儘管為了解釋目的已繪示第二層150之四個區域,但第二層150可具有多於或少於四個區域。 基底層140之一第五區域142可包含與第二層150隔離且未被第二層150覆蓋之基底層140之一部分。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層150終止於第五區域142之邊緣處,但可預期,第二層150之結構可褪去或依其他方式自第四區域158緩慢過渡至一過渡區帶中之第五區域142中。第五區域142可比併入第二層150之一區域之區帶之至少一者延長多至少20%、多至少50%、多至少100%、多至少200%或甚至多至少300% (或更大)。包含其中需要可撓性、彈性及可主要與隔離之基底層140相關聯之某些其他特性之基底層140之第五區域142及/或其他未覆蓋、隔離區域可為有利的。 圖3展示具有一第二層350及一下伏基底層340之一實施例之一物件300。第二層350可具有一第一紗線部分352、一第二紗線部分354及一第三紗線部分356,其等各經描繪成沿一實質上平行方向依一蛇形圖案延伸。此等紗線部分可由不同材料或相同材料形成,且可預期,其等可由相同連續紗線或分離紗線形成。如圖3中所展示,第二層350之第一紗線部分352可與至少另一紗線部分(諸如第二紗線部分354)纏結。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紗線部分354與另兩個紗線部分(第一紗線部分352及第三紗線部分356)纏結。可預期,一紗線可與第二層350之兩個以上紗線部分纏結。如所展示,第二層350之結構界定單元360,其可具有在其中第二層350之紗線部分纏結及/或重疊之點處界定之隅角。 第二層350之結構可形成任何適當數目個單元360。圖3中將單元360描繪成實質上呈一四邊形(即,一四側多邊形,諸如一正方形或矩形),但可預期,第二層350可包含具有含有不同數目個側之不同形狀之單元。例如,第二層350可經形成有三角形單元、五邊形單元、六邊形單元等等。此外,第二層350可具有含有一不同性質(例如不同單元大小或形狀)之不同區域,且可預期,第二層350可具有形成彼此相鄰之不同形狀之單元之一圖案。可針對某些特性選擇單元360之形狀。例如,具有一三角形形狀之單元可至少沿一方向具有不同於四邊形單元之一彈性。亦可針對某些性質選擇單元360之大小。例如,小單元可相對於由較大單元形成之一結構形成一更緊密、更剛性及較小彈性之結構。單元360可在使用物件300時回應於物件300之運動及/或拉伸而改變大小。 基底層340及第二層350可具有不同功能及/或視覺特性。例如,基底層340可比第二層350更有彈性。彈性差異可藉由使用由不同材料形成及/或具有不同尺寸之紗線、藉由改變紗線相互作用之方式(例如,藉由選擇展現一特定彈性度之一特定編織結構)或其等之一組合來實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層340及第二層350可額外地或替代地具有不同程度之強度、耐用性、熱阻、流體(例如水或空氣)磁導率、重量、可撓性或其類似者。此外,第二層350可具有不同於基底層340之視覺性質(例如一不同顏色)使得第二層350及基底層340之組合係美觀的。可預期,當使用物件300時(例如,用作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其移動可引起第二層350視覺上相對於下伏基底層340移動,其可產生一所要視覺效應。 第二層350及基底層340之紗線可由任何適當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層350之紗線可由當與形成下伏基底層340之紗線相比時相對無彈性之一材料形成。為了說明,當經受相同拉伸負載時,形成基底層340之紗線可比形成第二層350之紗線延長多至少5%、多至少50%、多至少100%或甚至多至少500% (且潛在地大於500%以上)。基底層340及第二層350之組合可有利於實現物件300之特性之一所要組合。例如,基底層340可相對較軟且耐磨,其等係可為經結構設計以接觸一穿著者之一鞋面或其他物件之一內表面所需之特性。基底層340亦可為相對彈性的,其在用於一鞋面時(例如)可促進穿著者之腳部周圍之一緊貼及舒適貼合。第二層350 (其可定位於基底層340之一外表面上)可相對無彈性以貫穿鞋面之整體或在選擇位置處將結構整體性及耐用性提供給鞋面。 圖4展示其中一第二層450包含兩個結構(描繪為一第一結構452及一第二結構454)之一物件400之一實施例。如所描繪,第一結構452及第二結構454各形成其等自身單元。可預期,可包含兩個以上結構。第一結構452及第二結構454被描繪成實質上相同,但此並非必需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構452可具有不同於第二結構454之特性(視覺特性或功能特性)。形成第一結構452之紗線可或可不與形成第二結構454之紗線串套。該等結構之兩者可附接至基底層440,但替代地,該等結構之一者或兩者可具有擺脫基底層440 (例如,相對於基底層440鬆散)之部分。第一結構452可與第二結構454互鎖。換言之,當自圖4中所展示之視點觀看第一結構452及第二結構454時,在一些位置中,第一結構452可位於第二結構454前面(例如,更接近於觀看者),且在其他位置中,第一結構452可位於第二結構454後面(例如,更接近於基底層440)。如所描繪,第一結構452之單元可自第二結構454之單元偏移。 圖5展示具有一第二層550之一物件500,第二層550具有三個不同區域:一第一區域552、一第二區域554及一第三區域556。一基底層540可包含一第四區域542,其中基底層540之第四區域542可相對於第二層550隔離。第二層550之區域之兩者或多者可具有至少一不同性質。例如,在第一區域552中,第二層550具有兩個結構(類似於如圖4中所展示)。在第二區域554中,第二層550具有含有相對較大單元之一單一結構。在第三區域556中,當與第二區域554之單元比較時,第二層550具有相對較小單元。第二層550終止於相鄰於基底層540之第四區域542使得第四區域542包含基底層540之一未覆蓋且隔離部分。第四區域542可展現僅與基底層540相關聯之性質。圖5繪示物件500可具有一不同結構,且因此在不同區帶中具有不同功能及/或視覺性質。儘管第二層550之全部區域被描繪成位於基底層540之相同側上,但可預期,第二層550之至少一區域可位於基底層540之相對側上。此外,可預期,第二層550之兩個或兩個以上區域可在基底層上隔開使得基底層540之一隔離區域安置於該等區域之間。 如圖6中所展示,一物件600可具有使用單元之隅角處之一系列拴緊紗線642及/或單元之隅角之間之一系列拴緊紗線644來附接至一基底層640的一第二層650。在一些實施例中(未展示),一拴緊紗線642可包含於實質上各個單元660之各個隅角處,但此並非必需的。拴緊紗線642可經選擇性地放置以實現第二層650與基底層640之間的一特定固定位準。在一些例項中,當期望第二層650相對於基底層640保持實質上在相同位置中時,在各隅角處提供附接可為有利的。在其他例項中,允許第二層650之若干單元相對於基底層640保持自由可為有利的(其可允許取決於物件600之動作而改變特性及/或可允許數個層之間的各自移動),其產生期望視覺及/或功能效應。可進一步預期,拴緊紗線之若干者或全部可定位於另一位置處,諸如第二層650之單元之隅角之間,如由圖6之拴緊紗線644所展示。 拴緊紗線642及/或644可為形成基底層640之紗線。例如,如下文參考圖7至圖8更詳細描述,形成第二層650之紗線652 (圖6之紗線652)可在一編織程序期間與形成基底層640之紗線整合(例如纏結)。然而,可預期,拴緊紗線642及/或644可與第二層650及基底層640分離,及/或可在形成第二層650及基底層640之後繡花及/或依其他方式安裝。可額外地或替代地使用其他附接形式。例如,第二層650可藉由一黏合劑、使用一短針或機械夾鉗、藉由縫合或其類似者來附接至基底層640。 圖7展示繪示在一編織機器上形成具有一基底層及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方法的一圖式,其中編織機器具有一第一針床762及一第二針床764。第一針床762可通常指稱一橫編機上之一「前床」,且第二針床764可通常指稱一「後床」(或反之亦然)。圖7之圖式不意在表示一物件之整體,但經展示僅用於繪示實質上可重複之一特定序列。所描繪之序列之各重複無需相同。此外,圖7展示各針床之僅一系列之六個(6)連續針,且應認識到,可橫跨各針床之額外針重複(潛在地在重複之間具有一些變動)所描述之步驟。 參考圖7,一第一紗線742可主要與一基底層相關聯,且一第二紗線752可主要與一第二層相關聯。步驟A (其未必為序列之第一步驟)展示編織於第一針床762之一針上且接著編織於隔開約兩個針之第二針床764之一針上的第二紗線752。此間隔不受限於兩個(2)針,且其可與第二層之單元之大小相關。步驟B至步驟E描繪在第二針床764之數個針之各者上重複編織第一紗線742。此可形成具有一單一平紋編織結構之基底層。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第一紗線742於再次編織第二紗線752之前完成四個(4)遍次。基底層之連續遍次之數目亦可與第二層之單元大小相關聯。在編織基底層之一部分之後,可在步驟F中將定位於第一針床762之一針上之第二紗線752之環圈傳送至第二針床764之一針。一旦繼續編織程序,此可提供第二層與基底層之間的一附接點(例如其中定位一拴緊紗線之一點)。圖7中之第二紗線752之四個描繪之環圈各可與第二層之單元之一隅角相關聯。 可實質上在圖7之步驟G至步驟K中重複此序列,但如所描繪,步驟G處之第二紗線752之序列可相對於步驟A偏移。此處,此偏移經展示成等於第一針床762之六個(6)針之間的距離。當完成編織程序時,此偏移可對應於單元之一尺寸。例如,圖7中所描述之序列可形成具有類似於圖3之物件300之結構之一結構的一物件。 圖8展示繪示在具有一第一針床862及一第二針床864之一編織機器上形成具有一基底層及含有多個結構(例如,如圖4中所展示)之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方法的一圖式。一第一紗線842可主要與一基底層相關聯,且一第二紗線852及一第三紗線854可主要與一第二層相關聯。第二紗線852可主要與第二層之一第一結構相關聯,且第三紗線854可與第二層之一第二結構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紗線852及第三紗線854可為實質上相同紗線,且可預期,其等可為相同連續紗線。在所描繪之步驟A中,第二紗線852編織於第一針床862之一針上且接著編織於隔開約2個針之第二針床864之一針上。類似地,在步驟B中,第三紗線854被描繪成經歷相同於第二紗線852之序列但偏移達一針。此偏移可產生具有彼此偏移之單元之兩個結構(如由圖4最佳繪示)。此偏移不受限於一針,且其無需貫穿物件之整體恆定。 在圖8中,步驟C至步驟F描繪在第二針床864之數個針之各者上重複編織第一紗線842。此可形成具有一單一平紋編織結構之描述之基底層。在編織基底層之一部分之後,可在步驟G中將定位於第一針床862之一針上之第二紗線852之環圈傳送至第二針床864之一針。此可形成基底層與第二層之間的一附接點。類似地,在步驟H中,可將定位於第一針床862上之第三紗線854之環圈傳送至第二針床864。 參考步驟I,第二紗線852可再次編織於第一針床862及第二針床864之各者之一針上。然而,第二紗線852可相對於其先前遍次偏移。例如,其可相對於其先前遍次偏移達六個(6)針,其可與第二層之數個單元之一尺寸對應。第二層之單元大小亦可與編織第二紗線852及/或第三紗線854之間之基底層之遍次(例如自步驟C至步驟F及步驟K至步驟N之單一平紋遍次) 之數目相關。步驟J類似地涉及依自步驟B中之其先前遍次偏移的一方式編織第三紗線854。步驟K至步驟N涉及再次編織基底層之第一紗線842以形成一單一平紋結構。此編織程序實質上可經重複以形成一多結構(例如一兩個結構)區域。 發明者已發現,改變第二層之結構(如本文中所描述)可實現特定有利特性。例如,在一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來形成具有五個區帶之一物件。在本文中,該物件之各區帶可與一第二層之一區域相關聯。一區帶(例如控制區帶)包含僅一編織基底層而無一第二層(即,與第二層隔離)。第一區帶包含基底層及具有相對較大單元之一第二層。第二區帶、第三區帶及第四區帶包含一基底層與具有減小單元大小使得第四區帶包含最小單元的第二層。區帶之各者形成約為1英寸乘6英寸之一條。接著使用一測試機器(即,一英斯特型(Instron) 5965測試系統)來單獨地測試該等區帶,該測試機器施加一特定負載且接著依每分鐘50毫米之一裝載速度且依75毫米之一標距量測數個區帶之各者之伸長率。表1包含自此等測試恢復之資料。 表1
  依施加負載之伸長率(%)
   25N 50N 75N 100N
      控制 1 143.10 183.39 207.48 230.34
2 124.76 163.06 186.02 206.20
3 113.09 150.09 170.17 185.82
平均數 126.99 165.51 187.89 207.45
SD 15.13 16.79 18.73 22.29
      第一區帶 1 69.17 82.21 92.55 104.36
2 72.90 85.14 94.51 103.87
3 66.78 78.95 89.66 99.91
平均數 69.62 82.10 92.24 102.71
SD 3.09 3.09 2.44 2.44
   第二區帶 1 54.44 66.67 75.18 82.06
2 51.63 62.52 70.98 77.76
3 51.44 62.56 70.25 76.47
平均數 52.50 63.91 72.14 78.77
SD 1.68 2.38 2.66 2.93
   第三區帶 1 35.34 49.48 59.65 66.92
2 33.50 47.00 55.91 63.59
3 33.59 47.77 56.61 64.13
平均數 34.15 48.08 57.39 64.88
SD 1.04 1.27 1.99 1.79
   第四區帶 2 16.81 24.90 30.98 36.10
3 19.18 28.56 34.76 40.20
4 18.63 27.97 35.05 41.22
平均數 18.21 27.14 33.60 39.17
SD 1.24 1.96 2.27 2.71
如表1中所展示,伸長率與單元大小相關,其中一較小單元大小減小伸長率。有利地,如本文中所描述之一第二層之單元大小可經選擇以實現特定伸長率性質。 在一第二測試中,區帶經測試以判定其等恢復特性。在此測試中,一測試機器(即,英斯特型(Instron) 5965測試系統)使用一100牛頓負載來拉動該等區帶之各者達100循環。標記長度經設定為100毫米。最初依約9.8牛頓進行移位量測(P0 )且接著在100個循環之後再次進行(P1 )。表2包含自此測試恢復之資料。拉伸恢復指數藉由將最初量測之長度(P0 )與最終量測之長度(P1 )之間的差除以標記長度與最初長度之間的差來判定。 表2
樣本 蹤跡 P0 (mm) P1 (mm) 拉伸-恢復指數(%)
控制 1 53.40 122.10 44.78%
2 33.45 111.00 58.11%
平均數 43.43 116.55 50.98%
第一區帶 1 34.85 62.14 20.24%
2 23.45 49.72 21.28%
平均數 29.15 55.93 20.74%
   第二區帶 1 13.78 34.48 18.19%
2 17.42 31.59 12.07%
3 16.17 36.27 17.30%
平均數 15.79 34.11 15.83%
   第三區帶 1 7.61 18.01 9.66%
2 5.70 17.81 11.46%
3 6.32 18.21 11.19%
平均數 6.54 18.01 10.77%
   第四區帶 1 3.16 13.68 10.20%
2 3.66 12.07 8.12%
3 4.05 11.91 7.56%
平均數 3.62 12.55 8.62%
如由資料指示,第二層之單元大小與一較低拉伸恢復指數相關。有利地,如本文中所描述之第二層之結構可因此經結構設計以實現特定恢復性質。例如,第二層可在(例如)一鞋類物件之特定區域中將一所要鎖定效應提供給一特定區帶,同時其他區帶可經結構設計以具有其中需要一高移動自由度之一相對較高彈性。 在以上實施例中,當與不具第二層之區帶相比時,具有一第二層(例如一網狀層)之區帶一般被描述成具有一相對較低彈性及高抗拉伸性。然而,亦可預期,當與其他區帶相比時,具有網狀層之區帶可為相對彈性的。 例如,參考圖9,一物件900可包含一第一區帶952及一第二區帶954。第一區帶952具有一基底層940之一第一區域942及一第二層950,此可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實施例。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可包含一第一紗線,且第二層950可包含一第二紗線。當與形成基底層940之下伏第一區域942之(若干)第一紗線相比時,第二層950之(若干)第二紗線可為相對無彈性的。第二層950可使用上文所描述之方法(例如,藉由在一第一針床上編織基底層同時將第二紗線保持於一第二針床上,且接著將第二紗線傳送至該第一針床)來形成,且可包含上文相對於一第二層所描述之特性或其他態樣之任何者。 物件900之第二區帶954可包含基底層940之一第二區域944。第二層950可終止於相鄰於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使得其不覆蓋第二區域944之一表面。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可與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共用至少一共同紗線(例如第一紗線)及/或至少一共同緯圈,且可預期,形成第一區域942及第二區域944之編織結構可為不同的。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亦可與定位於第一區域942中之第二層950共用至少一共同紗線(例如第二紗線)及/或至少一共同緯圈。換言之,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可至少部分地由形成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之紗線及形成第二層950之紗線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此可導致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相對於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具有一較高針跡密度(即,織物之一量測區域中之編織環圈之總數)。另外或替代地,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可併入第二紗線(例如至少部分地形成第二層950之紗線),其可導致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具有不同於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之一彈性。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與物件之第二區帶954相比時,物件900之第一區帶952可包含一相對較高彈性。換言之,第一區帶952可具有一第一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一伸長率,且第二區帶954可具有一第二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二伸長率。該第一伸長率可比該第二伸長率多(例如)至少5%、多至少10%、多至少20%、多至少50%或甚至多至少100% (或更大)。 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之紗線可經分佈使得形成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之第一紗線主要與第二區域944之一外表面相關聯及/或使得形成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之第二紗線主要與基底層940之第二區域944之一內表面相關聯(或反之亦然)。有利地,自一外部視角,第二紗線可被隱藏使得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及第二區域944可具有一均勻外觀(其可為審美所需的),同時仍展現上文所描述之功能特性。替代地,第二紗線可被暴露(當與外表面相關聯時)以產生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與第二區域944之間之外觀上之一對比。替代地,第一紗線及第二紗線兩者可與兩個表面相關聯。 儘管未要求,但物件900亦可包含具有在編織結構及/或紗線組合物中類似於基底層940之第一區域942之基底層之一第三區域946的一第三區帶956。第二層950可終止於相鄰於基底層940之第三區域946使得基底層940之第三區域946與第三區帶956中之其他層隔離。因此,當與第一區帶952及第二區帶954相比時,第三區帶956可具有一相對較高彈性,且相應地可在經受一特定拉伸負載時比第一區帶952及第二區帶954之伸長率延長多至少5%、多至少10%、多至少20%、多至少50%或甚至多至少100% (或更大)。此外,儘管未展示,但可預期,第二層950可具有多個區域(類似於參考圖5之物件500所描述)。 參考圖10,用於一鞋類物件之一編織鞋面1020可具有一第一區帶1052、一第二區帶1054及一第三區帶1056,其等可具有類似於圖9之第一區帶952、第二區帶954及第三區帶956之特性的相對特性。三個區帶可定位於鞋面1020之任何適當位置中。如所展示,例如,第一區帶1052可自一咬合線1016延伸至一鞋口區域1027,且可在該特定區域中提供適當剛性、耐用性及結構支撐。第二區帶1054可定位於一腳跟區域1001中,如所展示,藉此將所要特性提供至該區域。另外或替代地,第二區帶1054可定位於鞋口區域1027中,其可有利於提供充分剛性、強度及耐用性,其中鞋面1020經結構設計以耦合至一緊固元件(諸如一鞋帶)。第三區帶1056可定位於一腳趾區域1003中,其中需要一相對較高彈性用於提供鞋類物件之舒適度及所要效能。僅為了非限制性繪示目的而在鞋面1020之特定區域中展示各自區帶,且可預期三個區帶(或多於或少於三個區帶)可相對於鞋面1020而依任何特定方式配置。 在本發明中,依絕對方式或依近似方式給定之範圍意在涵蓋兩者,且本文中所使用之任何定義意在闡明且不意在限制。雖然闡述本實施例之廣泛範疇之數值範圍及參數為近似值,但已儘可能精確地報告特定實例中所闡述之數值。然而,任何數值固有地含有必然由其各次試驗測量中所發現的標準差所導致之特定誤差。再者,本文所揭示之全部範圍應被理解為涵蓋歸入其內之任何及全部子範圍(包含全部分率值或完整值)。 此外,本發明涵蓋本文中所描述各種態樣之若干或全部之任何及全部可能性組合。應瞭解,熟悉技術者將明白對文中所描述之態樣之各種改變及修改。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且不減小其預期優點之情況下作出此等改變及修改。因此期望可藉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涵蓋此等改變及修改。
100:鞋類物件 101:腳跟區域 102:中足區域 103:腳趾區域 104:外側 105:內側 110:鞋底 116:咬合線 120:鞋面 126:喉部 127:鞋口區域 128:腳踝開口 130:鞋領 132:空間 136:鞋帶孔洞 140:基底部分 142:第五區域 150:第二層 152:第一區域 154:第二區域 156:第三區域 158:第四區域 160:單元 300:物件 340:基底層 350:第二層 352:第一紗線部分 354:第二紗線部分 356:第三紗線部分 360:單元 400:物件 440:基底層 450:第二層 452:第一結構 454:第二結構 500:物件 540:基底層 542:第四區域 550:第二層 552:第一區域 554:第二區域 556:第三區域 600:物件 640:基底層 642:拴緊紗線 644:拴緊紗線 650:第二層 652:紗線 660:單元 742:第一紗線 752:第二紗線 762:第一針床 764:第二針床 842:第一紗線 852:第二紗線 854:第三紗線 862:第一針床 864:第二針床 900:物件 940:基底層 942:第一區域 944:第二區域 946:第三區域 950:第二層 952:第一區帶 954:第二區帶 956:第三區帶 1001:腳跟區域 1003:腳趾區域 1016:咬合線 1020:編織鞋面 1027:鞋口區域 1052:第一區帶 1054:第二區帶 1056:第三區帶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某些態樣之一鞋類物件。 圖2展示用於圖1之鞋類物件之一鞋面。 圖3展示具有一基底層及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實施例。 圖4展示具有一基底層及含有多個結構之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實施例。 圖5展示具有一基底層及含有多個區域之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實施例。 圖6展示具有一基底層及含有拴緊紗線之一第二層之一物件。 圖7展示繪示製造具有一基底層及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方法的一圖式。 圖8展示繪示製造具有一基底層及含有多個結構之一第二層之一物件之一方法的一圖式。 圖9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具有多個區帶之一物件,其中一基底層具有含有不同彈性之多個區域。 圖10展示用於併入與如參考圖9所描述之物件相關聯之某些態樣之一鞋類物件之一鞋面。
100:鞋類物件
101:腳跟區域
102:中足區域
103:腳趾區域
104:外側
105:內側
110:鞋底
116:咬合線
120:鞋面
126:喉部
127:鞋口區域
128:腳踝開口
130:鞋領
132:空間
136:鞋帶孔洞
140:基底部分
142:第五區域
150:第二層

Claims (10)

  1. 一種物件,該物件包括: 一第一區帶,該第一區帶包含一編織基底層之一第一區域及一編織第二層,其中該第二層實質上安置於該基底層之一側上,其中該第二層的針跡密度低於在該第一區帶中的該基底層的針跡密度,其中該第二層的一部分經由一第一編織環圈及一第二編織環圈而直接固定至該基底層的一第一緯圈及一第二緯圈,且其中至少兩個分離緯圈位於該第一緯圈及該第二緯圈之間;及 一第二區帶,其包含該基底層之一第二區域,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基底層之該第一區域具有一共同紗線,且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及該第二層具有一共同紗線, 其中該第一區帶具有一第一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一伸長率,及 其中該第二區帶具有一第二彈性度使得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具有一第二伸長率,該第一伸長率大於該第二伸長率至少5%。
  2. 如請求項1之物件,其中該第一伸長率大於該第二伸長率至少20%。
  3. 如請求項1之物件, 其中該基底層之該第一區域至少部分地使用一第一紗線來形成且該第二層至少部分地使用一第二紗線來形成,該第一紗線具有不同於該第二紗線之特性的一特性, 其中該第一紗線係該基底層之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之該共同紗線,及 其中該第二紗線係該第二層及該基底層之該第二區域之該共同紗線。
  4. 如請求項3之物件,其中該第一紗線實質上安置於該第二區帶中之該基底層之一第一側上,且其中該第二紗線實質上安置於該第二區帶中之該基底層之一相對第二側上。
  5. 如請求項1之物件,其進一步包括包含該基底層之一第三部分之一第三區帶,其中該第二層終止於相鄰於該基底層之該第三部分,且其中該第三區帶在經受該拉伸負載時包含一第三伸長率,該第三伸長率大於該第一伸長率及該第二伸長率兩者之至少5%。
  6. 如請求項1之物件,其中該第二層包含該第一區帶之一第一部分中之一第一區域及該第一區帶之一第二部分中之一第二區域,其中該第一區域具有不同於該第二區域之至少一性質。
  7. 如請求項6之物件,其中該第一區帶之該第一區域在經受一拉伸負載時具有大於該第一區帶之該第二區域之一伸長率之至少5%的一伸長率。
  8. 如請求項6之物件,其中該第二層之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各實質上安置於該基底層之相同側上。
  9. 如請求項6之物件,其中該第二層之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在該基底層上隔開。
  10. 如請求項6之物件,其中該第二層之該第一區域包含各形成其等各自單元之一第一結構及一第二結構,且其中該第一結構之該等單元相對於該第二結構之該等單元偏移。
TW109119471A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035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59108P 2016-07-06 2016-07-06
US62/359,108 2016-07-06
US201762503704P 2017-05-09 2017-05-09
US62/503,704 2017-05-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597A true TW202103597A (zh) 2021-02-01

Family

ID=5933789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730A TW201804924A (zh)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6209957U TWM563172U (zh)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紡織品物件
TW109119471A TW202103597A (zh)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730A TW201804924A (zh)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物件及其製造方法
TW106209957U TWM563172U (zh) 2016-07-06 2017-07-06 具有多層之紡織品物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77260A1 (zh)
EP (1) EP3481982B1 (zh)
CN (2) CN109415854B (zh)
TW (3) TW201804924A (zh)
WO (1) WO20180094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81982B1 (en) * 2016-07-06 2022-04-20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with multiple layers
US11445779B2 (en) * 2016-07-21 2022-09-20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ultiple layers, retention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2261887B (zh) * 2018-04-10 2022-12-30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制品的鞋面
FR3082103B1 (fr) 2018-06-08 2020-08-28 Decathlon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chaussure, et chaussure susceptible d'etre obtenue par ledit procede
CN109023756B (zh) * 2018-10-08 2023-09-15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中绣线的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US11819064B2 (en) * 2018-11-30 2023-11-21 Nike, Inc. Upper torso garment with varied tuck binder knit structure
USD949541S1 (en) * 2019-09-13 2022-04-26 Nike, Inc. Sho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22391A (en) * 1923-02-23 1929-07-30 Pfrommer Bruno Knitted fabric
US2320989A (en) * 1940-08-27 1943-06-08 Harrison Mills Inc Knitting machine
US3115693A (en) * 1959-05-11 1963-12-31 Du Pont Process of making a knitted fabric
JP4505212B2 (ja) * 2003-01-10 2010-07-21 美津濃株式会社 シューズ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ダブルラッセル経編地
US7347011B2 (en) * 2004-03-03 2008-03-2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textile upper
US7546698B2 (en) * 2006-05-25 2009-06-16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thread structural elements
US7870681B2 (en) * 2006-05-25 2011-01-18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n upper with thread structural elements
US8572866B2 (en) * 2009-10-21 2013-11-05 Nike, Inc. Shoe with composite upper and foam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TW201143646A (en) * 2010-01-22 2011-12-16 Kowa Co Foot wear
JP5719569B2 (ja) * 2010-11-09 2015-05-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ポケットを有する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
EP2640210B1 (en) * 2010-11-15 2017-10-25 Flagship Brands LLC Knit sock with targeted compression zone
US9351532B2 (en) * 2011-09-06 2016-05-31 Convers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upper having a mesh material
DE102012004150A1 (de) * 2012-02-28 2013-08-29 Bauerfeind Ag Maschenware mit unterschiedlichen Zonen im Kraft-Dehnungsverhalten
DE102012206062B4 (de) * 2012-04-13 2019-09-12 Adidas Ag Schuhoberteil
US9861160B2 (en) * 2012-11-30 2018-01-0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EP2934215B1 (en) * 2012-12-21 2019-03-13 NIKE Innovate C.V. Woven footwear upper with lockout
DE102013207156A1 (de) * 2013-04-19 2014-10-23 Adidas Ag Schuh, insbesondere ein Sportschuh
US9538803B2 (en) * 2013-05-31 2017-01-10 Nike, Inc. Method of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10863794B2 (en) * 2013-06-25 2020-12-15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multiple braided structures
US20150033447A1 (en) * 2013-07-31 2015-02-05 Interloop Limited Socks
TWI634849B (zh) * 2013-09-13 2018-09-11 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用於鞋類物件之具有可調式襯墊線的編織組件
US9877536B2 (en) * 2014-05-30 2018-01-30 Nike, Inc. Method of making an article of footwear including knit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of warp knit construction forming a seamless bootie with wrap-around portion
EP3283676B1 (en) * 2015-04-16 2021-12-01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of footwear incorporating a knitted component having floated yarn portion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3481982B1 (en) * 2016-07-06 2022-04-20 NIKE Innovate C.V. Article with multiple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77260A1 (en) 2018-06-28
TWM563172U (zh) 2018-07-11
CN109415854B (zh) 2022-03-25
EP3481982B1 (en) 2022-04-20
TW201804924A (zh) 2018-02-16
CN207152045U (zh) 2018-03-30
WO2018009414A1 (en) 2018-01-11
CN109415854A (zh) 2019-03-01
EP3481982A1 (en) 2019-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25486B2 (ja) レンチキュラーニット構造を組み込む製品用のニット構成要素およ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TWI724318B (zh) 編織組件及由一編織組件形成之物品
TWI542749B (zh) 編織具有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一編織組件之方法
CN105455286B (zh) 包含带有一体的针织踝部鞋领口的针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TWI516215B (zh) 設置具一整體式編織舌件之編織組件之鞋類物件
CN205696052U (zh) 包含具有浮动部分的编织部件的鞋类物品
CN109415854B (zh) 具有多层的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TWI710329B (zh) 用於一鞋類物件之包含編織組件之鞋面、用於形成該物件之方法及包含編織組件之物件
TWI721366B (zh) 編織組件及具有拉伸結構之鞋面、及其編織方法
CN110536619B (zh) 具有双侧和足下部分的针织鞋面
TWM580342U (zh) 用於鞋類物件之編織組件
TWM573965U (zh) 用於鞋類物件之編織組件
JP6649537B2 (ja) 単繊維区域を有するニット構成要素を組み込んだ履物製品
TWI744480B (zh) 編織組件
TWM558809U (zh) 刺繡物件
TWI834425B (zh) 編織組件、包含一編織組件之物品、處理一編織組件的方法及形成一編織組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