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6811A - 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 - Google Patents

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6811A
TW202046811A TW109112199A TW109112199A TW202046811A TW 202046811 A TW202046811 A TW 202046811A TW 109112199 A TW109112199 A TW 109112199A TW 109112199 A TW109112199 A TW 109112199A TW 202046811 A TW202046811 A TW 202046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modulation schem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2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7835B (zh
Inventor
布賴恩 雷丁
喬爾 林斯基
羅賓 海頓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8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2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0Media network packe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方法、裝置及系統,該等方法、裝置及系統用於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使得該等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可經動態地調適,同時維持一現有無線連接。一些實施方案包括經由一第一通道用信號傳送一串流參數集,在一特定調變方案用以調變經由一第二通道傳輸之封包時,該串流參數集控管在該第二通道上之通信。一傳輸裝置可針對多個調變方案中之每一者選擇一各別串流參數集。舉例而言,除了一初始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集以外,該傳輸裝置亦可選擇替代性調變方案及針對該等各別調變方案最佳化的串流參數集。該傳輸裝置在切換針對該第二通道之調變方案之前經由該第一通道用信號傳送該等調變方案及該等各別串流參數集。該傳輸裝置經啟用以藉由在其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之下一封包中包括該調變方案之一指示而在運作中改變該調變方案及該等串流參數集。

Description

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無線通信,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如下技術: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使得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可經動態地調適同時維持現有無線連接。
無線區域網路(WLAN)、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或物聯網(IoT)網路可由共用無線通信媒體之多個裝置形成。此類網路可為裝置可經由無線鏈路直接彼此通信之特用網路的實例。舉例而言,網路可為Bluetooth®網路,且裝置可為與Bluetooth®相容的裝置。Bluetooth®相容裝置可為實施如由IEEE 802.15標準或藍芽特別興趣群組(SIG)標準界定之Bluetooth®無線通信協定,例如包括藍芽4.0規範及藍芽5.0規範中之一或多者的任何裝置。Bluetooth®指一組短程無線通信協定,包括如例如界定於藍芽SIG規範版本4.0及5.0中的基本速率(BR)核心組態、增強型資料速率(EDR)組態及低能量(LE)核心組態。BR實體層(PHY)及LE PHY兩者在未經許可之工業、科學及醫療(ISM) 2.4 GHz短程射頻頻帶(2400至2483.5 MHz)內操作。藍芽相容裝置可根據主控/從屬架構向彼此傳輸無線封包及自彼此接收無線封包。另外或替代地,藍芽相容裝置可根據廣播裝置/掃描儀架構傳輸及接收藍芽封包。
在一些現有藍芽通信模式中,在不首先終止傳輸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的無線鏈路且隨後運用新調變方案重新建立無線鏈路情況下,傳輸裝置不能動態地改變有效負載之調變方案,且因此不能改變資料速率。類似地,在不首先終止無線鏈路且隨後運用新串流參數重新建立無線鏈路的情況下,傳輸裝置不能動態地改變關聯通道的組態設置(或「串流參數」)。不能動態地切換調變方案與串流參數歸因於終止及重新建立無線鏈路需要的時間導致不必要潛時。由於改變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情況下涉及之時間損失,通常為如下狀況:相對保守之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經選擇以提供增大的敏感度從而保證可靠性,即使在其並非必要的時。使用保守調變方案可使傳輸更長封包時的額外時間資源成為必需,因此減小系統的輸貫量。
本發明之系統、方法及裝置各自具有若干新穎態樣,其中無單一態樣單獨擔負本文中所揭示之所需屬性。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一個新穎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中。該方法包括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方法包括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該方法亦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封包。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該方法接著包括經由該第二通道接收一封包,該封包包括該第二調變方案的一指示及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該方法亦包括基於該指示判定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方法進一步包括回應於該判定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在維持該連接時,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該第三封包並自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本發明中描述之標的物之另一新穎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無線通信裝置中。該無線通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數據機;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與該至少一個模式耦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且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經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無線通信裝置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封包。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經由該第二通道接收一封包,該封包包括該第二調變方案的一指示及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基於該指示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回應於該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在維持連接時,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該第三封包並自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連接包括一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且該第一通道係與該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相關聯。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連接包括一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類似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一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更新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更新包括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其中自該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至該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之該切換包含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查詢該映射表,及基於該查詢識別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另一新穎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中。該方法包括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該方法亦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該方法另外包括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以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基於判定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且在維持該連接時,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該第二通道輸出一第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三封包包括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該第三封包包括指示該第二調變方案之一調變方案欄位。
本發明中描述之標的物之另一新穎態樣可實施於一種無線通信裝置中。該無線通信裝置包括至少一個數據機;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與該至少一個數據機耦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且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經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以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基於判定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且在維持該連接時,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該第二通道輸出一第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三封包包括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該第三封包包括指示該第二調變方案之一調變方案欄位。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連接包括一ACL鏈路,且該第一通道係與該ACL鏈路相關聯。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連接包括一CIS鏈路,且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回應封包,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其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回應封包。類似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回應封包,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在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維持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映射表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且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該第二通道之至少一個通道狀況,且該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係基於該至少一個通道狀況。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一或多個實施方案之細節在隨附圖式及以下描述中闡述。其他特徵、態樣以及優點將自描述、圖式以及申請專利範圍變得顯而易見。應注意,以下諸圖之相對尺寸可能未按比例繪製。
優先權資訊
本申請案主張題為「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STREAM PARAMETERS BASED ON MODULATION SCHEME」且在2019年4月17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387,036號的優先權。
出於描述本發明之新穎態樣的目的,以下描述係關於某些實施方案。然而,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易於認識到,本文中之教示可以許多不同方式來應用。所描述實施方案可實施於任何裝置、系統或網路中,該裝置、系統或網路能夠根據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802.11標準、IEEE 802.15標準及如由藍芽特別興趣群組(SIG)界定之Bluetooth®標準中的一或多者傳輸及接收射頻(RF)信號。所描述實施方案可實施於能夠根據以下技藝或技術中之一或多者傳輸且接收RF信號的任何裝置、系統或網路中: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時多重存取(TDMA)、分頻多重存取(FDMA)、正交FDMA (OFDMA)、單載波FDMA (SC-FDMA)、單一使用者(SU)多輸入多輸出(MIMO)及多使用者(MU) MIMO。所描述實施方案亦可使用適合用於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PAN)、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物聯網(IOT)網路中之一或多者中的其他無線通信協定或RF信號實施。
各種實施方案大體上係關於如下技術: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使得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可經動態地調適同時維持現有無線連接。一些實施方案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經由第一通道用信號傳送串流參數(亦被稱作「通道參數」或「組態設定」)集,該串流參數集在特定調變方案用以調變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封包時控管第二通道上的通信。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裝置選擇針對多個調變方案中之每一者的各別串流參數集。舉例而言,除了預設、初始或基準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以外,傳輸裝置亦可選擇替代性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對應串流參數集針對各別調變方案經最佳化例如以達成輸貫量、潛時及可靠性的有利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裝置在切換針對第二通道(例如,攜載資料之通道)之調變方案之前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各別串流參數集以經由第一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與調變方案一起使用。傳輸裝置經啟用以藉由在其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下一封包之標頭中包括調變方案之指示而在運作中改變針對第二通道之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且同時維持連接。舉例而言,傳輸裝置可監視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品質,且判定將有利的是隨著通道狀況改變而切換調變方案例如以切換至較高資料速率以提供增大之輸貫量,或切換至較低資料速率以達成更大敏感度及可靠性。基於讀取標頭及識別調變方案,接收裝置接著可基於較早信號傳送來識別對應串流參數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及接收裝置維持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各別串流參數集之各別表。
可實施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特定實施方案以實現下列潛在優勢中之一或多者。如上文所描述,所描述之技術可用以隨著通道狀況改變而動態地切換調變方案同時維持連接,例如以切換至較高資料速率以提供增大之輸貫量,或者切換至較低資料速率以達成更大敏感度及可靠性。此外,所描述之技術亦啟用對應串流參數集之動態切換,該等串流參數集針對各別調變方案最佳化例如以達成輸貫量、潛時及可靠性的有利組合。另外,一些實施方案提供與諸如Wi-Fi之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改良之共存,此係因為傳輸裝置可增大針對第二通道上之通信的調變方案且因此增大資料速率,藉此減小或最小化對於第二通道必要的時間、頻率或天線資源且使更多資源能夠專用於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另外,一些實施方案准許新擴展長度的封包之使用從而准許更多資料被每一封包攜載,每一封包在與較高資料速率組合時增大系統的輸貫量。
圖1展示實例無線通信網路100之立體簡圖。在各種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網路100可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或無線個人區域網路(PAN)之實例。無線通信網路(下文中為「無線網路」) 100可包括多個無線通信裝置,該多個無線通信裝置包括站台(STA) 102。STA 102中之每一者亦可被稱作行動台(MS)、行動裝置、行動手持機、無線手持機、存取終端機(AT)、使用者裝備(UE)、用戶台(SS)或用戶單元,以及其他可能性。STA 102可表示各種裝置,諸如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其他手持型裝置、迷你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顯示裝置(例如,TV、電腦監視器、導航系統外加其他者)、音樂或其他音訊或立體聲裝置(例如,音訊耳機或耳塞)、遠端控制裝置(「遙控器」)、印表機、複印機、廚房或其他家用電器、鑰匙卡(例如,用於被動式免鑰入車啟動(PKES)系統),以及其他可能性。
無線網路100為特用網路之實例。STA 102可經由無線鏈路104直接彼此通信。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網路100為Bluetooth®網路之實例,且STA 102為Bluetooth®相容裝置。Bluetooth®裝置可為實施如由IEEE 802.15標準或藍芽特別興趣群組(SIG)標準界定之Bluetooth®無線通信協定(例如包括藍芽4.0規範及藍芽5.0規範)中之一或多者的任何裝置,諸如藍芽相容STA 102。藍芽指一組短程無線通信協定,包括如例如界定於藍芽SIG規範版本4.0及5.0中的基本速率(BR)核心組態、增強型資料速率(EDR)組態及低能量(LE)核心組態。BR、EDR及LE實體層(PHY)在未經許可之工業、科學及醫療(ISM) 2.4 GHz短程射頻頻帶(2400-2483.5 MHz)中操作,且可利用頻率遷越展頻無線電技術。
藍芽相容STA 102 (下文中「STA 102」)可根據主控/從屬架構經由無線鏈路104 (下文中亦被稱作「藍芽鏈路」)將藍芽通信(例如,以藍芽封包形式)傳輸至彼此且自彼此接收該等藍芽通信。另外或替代地,STA 102可根據廣播裝置/掃描儀架構傳輸及接收藍芽封包。在主控/從屬架構中,STA 102中被稱作主控裝置的一者提供時脈同步至被稱作從屬裝置的其他STA 102。在典型操作期間,實體無線電通道可由多個STA 102 (被稱作「微網」)共用。藍芽微網之STA 102經同步至由主控裝置指定的共同時脈及頻率(通道)遷越圖案。主控STA 102可同時具有與多個從屬STA 102的無線鏈路。類似地,從屬STA 102可經准許以每次具有至一個以上主控STA 102的無線鏈路。另外,STA 102可經准許以同時具有主控裝置及從屬裝置兩者的角色;舉例而言,STA 102在其係關於與另一STA 102之第一無線鏈路時可為主控裝置,而同時在其係關於與另一STA 102之第二無線鏈路時為從屬裝置。
根據藍芽規範,呈協定資料單元(PDU)之形式的封包可經由邏輯鏈路控制及調適協定(L2CAP)通道傳達,該L2CAP通道覆蓋在邏輯鏈路及邏輯輸送上層,該等邏輯鏈路及邏輯輸送又構建於實體鏈路、實體通道及實體輸送上。BR邏輯輸送包括同步連接定向(SCO)邏輯輸送、擴展之SCO (eSCO)邏輯輸送、非同步連接定向(ACL)邏輯輸送、主動從屬廣播(ASB)邏輯輸送以及無連接從屬廣播(CSB)邏輯輸送。同步邏輯輸送及非同步邏輯輸送兩者可表示主控STA 102與各別從屬STA 102之間的點對點鏈路。主控STA 102以規則時間間隔使用保留時槽來維持同步邏輯輸送以傳輸SCO及eSCO封包。主控STA 102可在按時槽基礎上建立ACL邏輯輸送以在並非經保留用於SCO及eSCO封包之時槽中傳輸ACL封包至任何從屬STA 102。
BR PHY支援具有1 Mbps之位元速率的BR模式及具有2或3 Mbps之位元速率的EDR模式。每一BR封包(PDU)通常包括三個部分:存取碼、標頭及有效負載(其可具有零長度)。存取碼包括用於DC偏移補償之前置碼、用於時序獲取及同步的同步字及視情況尾部。存取碼亦用於識別用途,此係由於在單一實體通道中傳輸之所有封包共用同一存取碼。封包標頭包括鏈路控制資訊,該鏈路控制資訊包括邏輯輸送位址及封包類型識別。在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傳輸中,邏輯輸送位址指示意欲接收封包之目的地從屬STA 102 (或在多播或廣播傳輸之狀況下多個從屬裝置),而在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傳輸中,邏輯輸送位址指示傳輸封包的源STA 102。
藍芽LE核心組態經特別設計以使STA 102相較於BR或EDR支援STA 102能夠具有較低電流消耗、複雜度及成本。舉例而言,藍芽LE對於需要較低資料速率及工作循環之使用狀況及應用可特別有利。LE STA 102可支援至少三個PHY模式(「PHY」):LE 1M、LE 2M及經LE寫碼,從而分別支援1兆位元/秒(Mbps)、2 Mbps及125千位元/秒(kpbs)或500 kpbs (依據寫碼)的位元速率。LE支援分頻多重存取(FDMA)及分時多重存取(TDMA)方案兩者。被分離2 MHz之四十個實體通道可用於FDMA方案中。對於TDMA,可使用輪詢方案,在該輪詢方案中,一個裝置以預定時間進行傳輸,且對應裝置在預定時間間隔之後做出回應。LE邏輯輸送包括LE非同步連接(LE ACL)、LE廣告廣播(ADVB)及LE週期廣告廣播(PADVB)邏輯輸送。
圖2A展示經組態用於在一或多個藍芽LE實體通道上進行傳輸之實例PDU 200。舉例而言,PDU 200可經組態以經由廣告週期性資料或等時通道進行傳輸。PDU 200可包括大量欄位,該等欄位包括PHY前置碼202、存取位址204 (包括實體通道存取碼)、PHY標頭206 (包括邏輯輸送及邏輯鏈路識別符)、有效負載208及視需要訊息完整性檢查(MIC) 202 (從而鑑認有效負載中之資料)。
圖2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經組態以供在一或多個實體通道上傳輸的實例PDU 220。舉例而言,PDU 220可經組態以供經由廣告週期性資料或等時通道進行傳輸。PDU 220可包括大量實體層欄位,該等欄位包括例如PHY前置碼222、經寫碼存取位址224 (包括實體通道存取碼)、可選存取碼尾部226、速率指示符228、PHY標頭230 (包括邏輯輸送及邏輯鏈路識別符)、有效負載232,及視需要MIC 234 (用於鑑認有效負載中之資料)、循環冗餘檢查(CRC) 236、終止(TERM) 238或恆定載頻調擴展216 (包括方向找尋資訊)中的一者、一些或全部。
速率指示符228藉由以下操作使傳輸裝置能夠動態地改變調變且因此改變封包的資料速率:指示用以調變後續標頭230及有效負載232的調變(MIC 234、CRC 236及TERM 238亦可使用與標頭及有效負載相同之調變來調變)。速率指示符208可指示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中的一者。舉例而言,速率指示符208可指示上述LE 1M、LE 2M及經LE寫碼模式中的一者。另外或替代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速率指示符208可指示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½寫碼情況下的π/4正交相移鍵控(QPSK)模式(具有2 Mbps之關聯資料速率)、¾寫碼情況下的π/4 QPSK模式(具有3 Mbps的關聯資料速率)、無寫碼情況下的π/4差分QPSK (DQPSK)模式(具有4 Mbps之關聯資料速率)、5/6寫碼情況下的8相移鍵控(8PSK)模式(具有5 Mbps的關聯資料速率),或無寫碼情況下的差分8PSK (D8PSK)模式(具有6 Mbps的關聯資料速率)。
在藍芽LE核心組態中,界定若干類型之實體通道,包括上文提及之廣告週期性資料及等時通道。實體通道被劃分成被稱作事件的時間單元,在該等時間單元期間,STA 102可彼此通信。此等事件可又再分成子事件(本文中亦被簡稱為「事件」)。舉例而言,此類事件可包括廣告事件、連接事件及等時事件。STA 102在特定實體通道上傳輸與特定類型之事件相關聯的特定類型之封包。舉例而言,每一連接事件經由連接建立程序由主控STA 102起始。頻道遷越可在每一連接事件開始時發生。連接事件可用以經由資料通道在STA 102之間傳輸非同步資料PDU (「資料封包」)。
圖3展示經組態用於在資料通道上傳輸之實例資料封包標頭300。舉例而言,在經組態用於在資料通道上傳輸時,資料封包標頭300可為分別參看圖2A及圖2B描述的PDU 200中之標頭206及PDU 220中之標頭230的實例。資料封包標頭300可包括大量欄位,包括例如邏輯鏈路識別符(LLID) 302、下一預期序號(NESN) 304、序號(SN) 306、更多資料(MD)指示308、循環首碼(CP) 310、保留欄位(RES) 312及長度314 (指示關聯PDU有效負載的長度)。在本文中描述之一些實施方案中,資料封包標頭300進一步包括長度擴展(LengthExt) 316 (藉由指示關聯PDU有效負載之較大擴展長度啟用較大PDU有效負載的傳輸)及視需要第二RES 318或恆定載頻調擴展(CTE)資訊欄位(CTEInfo) 320。
廣告事件可用以經由一或多個廣告通道傳輸廣告通道PDU (「廣告封包」)以經由資料通道建立逐對雙向通信、經由次級廣告通道進行週期性廣播,或經由等時通道進行等時廣播。舉例而言,若廣告裝置(「廣告商」)正使用可連接廣告事件,則起始裝置(「起始件」)可使用相同廣告通道發出連接請求,該起始裝置在該廣告通道上接收廣告封包。若廣告商接收並接受連接請求,則連接經建立,且起始件變成主控裝置,而廣告商變成從屬裝置。舉例而言,ADV_EXT_IND及ADV_AUX_IND PDU (「封包」)可在出於掃描目的之擴展廣告事件期間或為了起始其他裝置經傳輸,而AUX_SYNC_IND PDU (「封包」)可在亦為了掃描目的之週期性廣告事件期間予以傳輸。
圖4展示經組態用於在廣告通道上傳輸之實例廣告封包標頭400。舉例而言,在經組態用於在廣告通道上傳輸時,廣告封包標頭400可為分別參看圖2A及圖2B描述的PDU 200中之標頭206或PDU 220中之標頭230的實例。廣告封包標頭400可包括大量欄位,包括例如PDU類型402、RES 404、通道選擇欄位(ChSel) 406、廣告(傳輸)裝置位址(TxAdd) 408、目標接收端裝置位址(RxAdd) 410,及長度412 (指示關聯PDU有效負載的長度)。
等時事件可用以經由等時通道在STA 102之間傳輸等時PDU (「等時封包」)。LE等時實體通道由PHY通道之偽隨機序列且由傳輸STA 102所提供之額外同步參數特徵化,不管該傳輸STA是否為處於連接組態之主控裝置或其是否係無連接組態的廣播裝置。此等同步參數包括通道映射,該通道映射指示用於微網中之通道集合、用作至完全通道集合中之索引的偽隨機數,及第一資料封包的時序。
等時資料傳送組合同步及非同步資料傳送兩者的特徵。舉例而言,在等時資料傳送系統中,每一傳輸以開始封包開始。資料區塊接著經非同步地傳輸。典型地,資料必須以保證頻寬傳輸以確保在指定時間約束內遞送。因此,等時資料傳送在包括以下各者之應用中可為有利的:話音訊務、串流傳輸視訊及串流傳輸音訊(例如,在行動智慧型電話與無線耳塞之間)。
存在兩種一般類別之等時通信,即已連接STA 102之間的彼等等時通信及未經連接STA 102之間的彼等等時通信。在已連接STA 102之間的等時事件交換期間,主控STA 102及從屬STA 102可經由被稱作已連接等時串流(CIS)之點對點邏輯輸送進行通信,從而以單向或雙向方式來交換等時資料。主控及從屬STA 102可形成包括一或多個時間相關CIS的已連接等時群組(CIG)。CIS由以規則間隔發生之多個事件及子事件界定,前述事件及子事件包括例如用於傳輸及接收等時資料的子事件。主控STA 102可廣告CIG,且一旦建立了與從屬STA 102之連接便可使用LE ACL通道來設置針對一或多個關聯CIS的邏輯通道。
圖5展示經組態用於在等時通道上傳輸之實例CIS封包標頭500。舉例而言,當經組態用於在等時通道上傳輸時,CIS封包標頭500可為分別參看圖2A及圖2B描述的PDU 200中之標頭206或PDU 220中之標頭230的實例。CIS封包標頭500可包括大量欄位,該等欄位包括例如LLID 502、NESN 504、SN 506、近等時事件欄位(CIE) 508、第一RES 510、空值PDU指示符(NPI) 512、第二RES 514,及長度516 (指示關聯PDU有效負載的長度)。在本文中所描述之一些實施方案中,CIS封包標頭500進一步包括LengthExt 518 (藉由指示關聯PDU有效負載之較大擴展長度來啟用較大PDU有效負載的傳輸),且視需要包括第三RES 520。
圖6展示實例無線通信裝置6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600可為用於諸如上文參看圖1所描述之STA 102中之一者的STA中之裝置之實例。無線通信裝置600能夠傳輸(或輸出以供傳輸)及接收無線通信(例如,呈無線封包的形式)。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可經組態以傳輸及接收呈協定資料單元(PDU)之形式的封包,該等協定資料單元符合IEEE 802.15標準或由藍芽SIG界定之Bluetooth®標準中的一或多者。無線通信裝置600可係或可包括晶片、晶片上系統(SoC)、晶片組、封裝體或包括一或多個數據機602,例如藍芽相容數據機的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一或多個數據機602 (統稱為「數據機602」)另外包括WLAN數據機(例如,802.11相容數據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600亦包括一或多個無線電604 (統稱為「無線電6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606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器、處理區塊或處理元件606 (統稱為「處理器606」)及一或多個記憶體區塊或元件608 (統稱為「記憶體608」)。
數據機602通常經組態以實施PHY層。舉例而言,數據機602經組態以調變封包,且將經調變封包輸出至無線電604以供經由無線媒體傳輸。數據機602類似地經組態以獲得由無線電604接收之經調變封包,且將該等封包解調變以提供經解調變封包。除了調變器及解調變器以外,數據機602亦可進一步包括數位信號處理(DSP)電路系統、自動增益控制(AGC)、寫碼器、解碼器、多工器及解多工器。
無線電604一般包括至少一個射頻(RF)傳輸器(或「傳輸器鏈」)及至少一個RF接收器(或「接收器鏈」),前述兩者可組合為一或多個收發器。舉例而言,RF傳輸器及接收器可包括各種DSP電路系統,該等DSP電路系統分別包括至少一個功率放大器(PA)及至少一個低雜訊放大器(LNA)。RF傳輸器及接收器可又耦接至一或多個天線。自數據機602輸出之符號被提供至無線電604,該無線電接著經由耦接天線傳輸該等符號。類似地,經由天線接收之符號由無線電604獲得,該無線電隨後將該等符號提供至數據機602。
處理器606可包括智慧型硬體區塊或裝置,諸如處理核心、處理區塊、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器、微控制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諸如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之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LD)、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處理器606處理經由無線電604及數據機602接收之資訊,且處理待經由數據機602及無線電604輸出之資訊以供經由無線媒體傳輸。舉例而言,處理器606可實施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其經組態以執行與訊框、PDU或封包之產生及傳輸相關的各種操作。MAC層經組態以執行或促進訊框之寫碼及解碼以及資源分配,外加其他操作或技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處理器606可通常控制數據機602以使數據機執行上文所描述之各種操作。
記憶體604可包括有形儲存媒體,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或唯讀記憶體(ROM)或其組合。記憶體604亦可儲存含有指令之非暫時性處理器或電腦可執行軟體(SW)程式碼,該等指令在由處理器606執行時使處理器執行本文中針對無線通信所描述之各種操作,包括MPDU、訊框或封包之產生、傳輸、接收及解譯。舉例而言,本文中所揭示之組件之各種功能或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操作、程序或演算法之各種區塊或步驟可實施為一或多個電腦程式之一或多個模組。
圖7展示實例MAC層700的方塊圖。舉例而言,MAC層700可為由參看圖6描述之處理器606實施的MAC層之實例。在所說明實施方案中,MAC層700包括裝置管理器702、鏈路管理器704、基頻資源管理器706及鏈路控制器708。裝置管理器702控制藍芽系統之一般行為,且負責探索並負責連接至其他藍芽裝置且通常負責並非直接與資料輸送相關之所有操作。鏈路管理器704管理邏輯鏈路(包括關聯邏輯輸送)之建立、修改及終止以及與實體鏈路相關的參數之更新。基頻資源管理器706管理對無線媒體之存取,且經組態以執行排程並強制執行QoS要求。鏈路控制器708管理封包之編碼及解碼。
圖8展示實例STA 800之方塊圖。舉例而言,STA 800可為參看圖1描述之STA 102的實例實施方案。STA 800包括無線通信裝置802。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802可為參看圖6描述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的實例實施方案。STA 800亦包括與無線通信裝置802耦接以傳輸且接收無線通信之一或多個天線804。STA 800另外包括與無線通信裝置802耦接之應用程式處理器806及與應用程式處理器806耦接之記憶體808。在一些實施方案中,STA 800進一步包括使用者介面(UI) 810 (諸如,觸控式螢幕或小鍵盤)及顯示器812,該顯示器可與UI 810整合以形成觸控式螢幕顯示器。在一些實施方案中,STA 800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感測器814,諸如一或多個慣性感測器、加速計、溫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或海拔高度感測器。上述組件中之各者可經由至少一個匯流排直接或間接地與組件中之其他者通信。
在一些實例中,藍芽相容STA 800亦可經組態以用於與其他網路,諸如與Wi-Fi WLAN或WWAN (例如,諸如LTE、4G或5G網路之蜂巢式網路)進行無線通信,該等其他網路又可提供對包括網際網路之外部網路的存取。因此且如本文中所使用,諸如分別參看圖1、圖6及圖8描述之裝置102、600或802中之一者的無線通信裝置可指能夠在藍芽網路以及另一類型之無線網路(諸如,Wi-Fi BSS)兩者內或在WWAN小區內操作。為了管理皆在ISM 2.4 GHz頻帶中操作之藍芽與WLAN系統之間的共存,經共用無線媒體之使用可經分時多工以確保干擾數據機中之僅一者將在任何給定時間獲得對實體無線媒體的存取。自適應跳頻亦改良與共置靜態(非遷越)系統的共存。
如上文所述,圖2A及圖2B分別展示經組態用於在一或多個實體通道上傳輸的PDU 200及220之實例。在不首先終止傳輸裝置與接收裝置之間的無線鏈路且隨後運用新調變方案重新建立無線鏈路情況下,PDU 200之使用並不准許傳輸裝置動態地改變有效負載208之調變方案,且因此不改變資料速率。類似地,PDU 200之使用在不首先終止無線鏈路且隨後運用新的串流參數重新建立無線鏈路情況下並不使傳輸裝置能夠動態地改變串流參數集(或「組態設置」)。不能動態地切換調變方案與串流參數歸因於終止及重新建立鏈路需要的時間導致不必要潛時。由於改變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情況下涉及之時間損失,通常為如下狀況:相對保守之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經選擇以提供增大的敏感度從而保證可靠性,即使在其並非必要的時。使用保守調變方案可使傳輸更長封包時的額外時間資源成為必需,因此減小輸貫量。
與PDU 200形成對比,PDU 220包括實體層速率指示符228,該實體層速率指示符使傳輸裝置能夠動態地指示PDU 220之有效負載232的調變,且因此指示資料速率。速率指示符228因此使傳輸裝置能夠在不終止連接情況下潛在地在按封包基礎上在運作中改變調變方案。然而,即使調變方案可經動態地改變,用於一個調變方案的鏈路之特定組態,包括針對關聯通道之串流參數對於不同調變方案通常並非最佳的。
各種實施方案大體上係關於如下技術: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使得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可經動態地調適同時維持現有無線連接。一些實施方案更具體而言係關於經由第一通道用信號傳送串流參數(亦被稱作「通道參數」或「組態設置」)集,該串流參數集在特定調變方案用以調變經由第二通道控傳輸之封包時控管第二通道上的通信。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裝置選擇針對多個調變方案中之每一者的各別串流參數集。舉例而言,除了預設、初始或基準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以外,傳輸裝置亦可選擇替代性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該等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針對各別調變方案經最佳化例如以達成輸貫量、潛時及可靠性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裝置在切換針對第二通道(例如,攜載資料之通道)之調變方案之前用信號傳送調變方案及各別串流參數集以經由第一通道(例如,控制通道)與調變方案一起使用。傳輸裝置經啟用以藉由在其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基於新調變方案進行調變的下一封包標頭中包括新調變方案之指示而在運作中改變針對第二通道之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且同時維持連接。舉例而言,傳輸裝置可監視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品質切判定將為有利的是隨著通道狀況改變而切換調變方案,例如以切換至較高資料速率以在通道狀況准許時提供增大之輸貫量,或切換至較低資料速率以達成更大敏感度及可靠性(例如,若干擾為有問題的,或接收裝置正移動遠離傳輸裝置)。基於讀取標頭及識別調變方案,接收裝置接著可基於較早信號傳送來識別對應串流參數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傳輸及接收裝置維持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各別串流參數集之各別表。
可實施本發明中所描述之標的物之特定實施方案以實現下列潛在優勢中之一或多者。如上文所描述,所描述之技術可用以隨著通道狀況改變而動態地切換調變方案同時維持連接,例如以切換至較高資料速率以提供增大之輸貫量,或者切換至較低資料速率以達成更大敏感度及可靠性。此外,所描述之技術亦啟用對應串流參數集之動態切換,該等串流參數集針對各別調變方案最佳化例如以達成輸貫量、潛時及可靠性的有利組合。另外,一些實施方案提供與諸如Wi-Fi之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的改良之共存,此係因為傳輸裝置可增大針對第二通道上之通信的調變方案且因此增大資料速率,藉此減小或最小化對於第二通道必要的時間、頻率或天線資源且使更多資源能夠專用於其他無線電存取技術。另外,一些實施方案准許新擴展長度的封包之使用從而准許更多資料被每一封包攜載,每一封包在與較高資料速率組合時增大系統的輸貫量。
圖9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圖示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900的流程圖。舉例而言,程序900可用以用信號傳送與資料通信相關聯之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可由諸如上文參看圖6所描述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的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執行。在一些此等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可由在STA內操作之無線通信裝置執行,該STA係諸如上文參看圖1及圖8分別所描述之STA 102或800中之一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900可至少部分由MAC層,諸如參看圖7描述之MAC層700執行。
程序900在區塊902中開始,在該區塊中,建立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該連接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舉例而言,第一通道可充當控管第二通道上之通信的控制通道,第二通道可充當資料通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主控裝置(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之從屬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之建立包括經由第一通道輸出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串流參數(亦被稱作「通道參數」或「組態設定」)的第一集合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圖10展示根據程序900之一些實例的圖示封包在兩個不同實體通道上之傳輸的時序圖1000。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1 經由第一通道1002在區塊902中傳輸第一封包1006。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非同步連接定向(ACL)鏈路,且第一通道為與ACL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藍芽LE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增強型同步連接定向(SCO)(E-SCO)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E-SCO鏈路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選自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的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為初始或預設調變方案,該方案與侵略性較低之調變、更大可靠性、更大敏感度及相對低的資料速率相關聯。類似地,第一串流參數集可為串流參數的相對保守之集合,例如,可針對與第一調變方案相關聯之相對低的資料速率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適合於該相對低的資料速率之串流參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封包以控制PDU (「控制封包」)之形式傳輸,該封包包括指示第一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圖11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控制PDU的實例有效負載1100。控制PDU可為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且有效負載1100可為PDU 200中有效負載208的實例。有效負載1100可包括一或多個欄位,該一或多個欄位包括控制資料(CtrlData)欄位1102且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包括通道欄位1104及作業碼欄位1106。通道欄位1104可指示針對各種控制PDU的通道。作業碼欄位1106可包括針對各種控制PDU的作業碼。
控制資料欄位1102包括指示針對第二通道之調變方案及待與調變方案一起使用之串流參數集的資訊。圖11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實例控制資料欄位1102。在說明之實例中,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集係與CIS相關聯。控制資料欄位1102可包括大量欄位,該等欄位包括例如指示待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之調變方案的PHY資訊(PHY Info)欄位1110 (調變方案欄位的實例)。控制資料欄位1102亦包括串流參數欄位(例如,CIS參數欄位) 1112。在第一封包之情形下,PHY Info欄位1110指示第一調變方案,且CIS參數欄位1112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控制資料欄位可進一步包括以下各項中之一者、一些或全部:CIG識別符(CIG ID) 1114、CIS識別符(CIS ID) 1116、CIS偏移最低值1118、CIS偏移最大值1120或連接事件計數1122。
圖11C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實例串流(例如,CIS)參數欄位1112。此外,在所說明之實例中,串流參數包括CIS參數或由CIS參數組成。CIS參數欄位1112可在眾多各別欄位中包括大量串流參數,該等串流參數包括以下各項中之一者、一些或全部:指示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最大封包大小的有效負載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1130、指示供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傳輸之最大封包大小的有效負載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1132、指示每一等時間隔中最大子事件數目的子事件數目(NSE)欄位1134、指示子事件間隔之子事件間隔(子間隔)欄位1136、指示待用於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叢發數目的叢發數目(BN)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1138、指示待用於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傳輸之叢發數目的BN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1140、指示可用以傳輸或重傳CIS資料PDU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CIS事件之數目的清空逾時(FT)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1142、指示可用以傳輸或重傳CIS資料PDU至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之CIS事件之數目的FT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1144,或指示等時通道間隔(等時事件之間的間隔)之等時間隔欄位1146。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於在區塊902中傳輸第一封包之後可經由第一通道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接收第一回應封包。第一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指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回應封包以控制PDU之形式傳輸,該控制PDU包括指示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舉例而言,控制PDU可為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且可包括有效負載,諸如參看圖11A至圖11C描述的有效負載1100。有效負載1100可包括一或多個欄位,該一或多個欄位包括指示能夠使用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CtrlData)欄位1102。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2 經由第一通道1002接收第一回應封包1008。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902中傳輸第一封包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開始在第二通道上傳輸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的封包。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刻t3 開始傳輸封包1010a,該等封包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在第二通道1004上傳輸。每一封包1010a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每一封包1010a可包括指示用以調變至少有效負載之第一調變方案的速率指示符欄位。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每一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回看圖9,在區塊904中,程序900以經由第一通道輸出第二封包以供傳輸而繼續。第二封包可在第一封包之後的任何時間傳輸,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類似於第一封包,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二串流參數集,從而使用第二調變方案傳輸及接收封包。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4 經由第一通道1002在區塊904中傳輸第二封包1012 (如上文所指示,時間t3 t4 可被分離跨越任何數目個封包1010a之傳輸的任何持續時間)。
第二封包可能並不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指示,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應相對於第二通道採取任何動作。換言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封包並不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其應開始基於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隨後經由第二通道接收的封包。類似地,在此等實施方案中,第二封包並不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其應開始使用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經由第二通道通信。確切而言,第二封包用以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可由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使用以調變待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封包的第二調變方案,且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待結合第二調變方案使用的第二串流參數集。如參看圖2B及圖10所描述,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每一封包1010a或1010b可包括速率指示符欄位228,該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調變封包之後續部分的調變方案包括有效負載。
第二調變方案亦可選自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另一者的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調變方案相較於第一調變方案可與更具侵略性之調變及較高資料速率相關聯。類似地,第二串流參數集可為串流參數,例如可針對與第二調變方案相關聯之相對較高資料速率經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利用該相對較高資料速率的串流參數之相對更自由集合。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但可通常包括多個不同串流參數。在第二通道係與CIS相關聯之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一CIS參數集,且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二CIS參數集,第二CIS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CIS參數集中之對應CIS參數的至少一個CIS參數。
再者,第二封包可以控制封包之形式傳輸,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的PDU 200之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類似地,第二封包包括指示第二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中的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之第二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維持例如呈映射表之形式的資料結構,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因此,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構建映射表,該映射表將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一串流參數集且將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二串流參數集。此外,映射表可將任何數目個額外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在於區塊904中傳輸第二封包之後可經由第一通道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接收第二回應封包。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舉例而言,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指示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5 經由第一通道1002接收第二回應封包1014。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904中傳輸第二封包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繼續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封包,該等封包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舉例而言,如圖10中所展示,在一些個例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繼續經由第二通道傳輸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的封包1010a。另外或替代地,於在區塊904中傳輸第二封包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繼續經由第二通道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封包,該等封包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
在某時間點,在區塊906中,程序900以判定是否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繼續。切換調變方案之判定可在任何時間進行,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通常經組態以在週期基礎上,諸如每事件(例如,等時事件)間隔一次地基於通道狀況或各種量度來在區塊906中判定是否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調變方案之間切換。在一些其他個例中,可為有利的是判定是否在不同基礎上切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區塊906中關於是否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或通常自當前調變方案切換至另一調變方案)的判定係基於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估計位元誤差率(BER)、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觀測確認(ACK)速率,或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觀測否定確認(NACK)速率。區塊906中之判定可進一步係基於與待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或其他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估計速率,或係基於與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或其他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過去的觀測速率。
若在區塊906中判定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則程序900在區塊908中以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輸出包括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有效負載的封包以供傳輸而繼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傳輸封包,同時維持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換言之,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及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維持前述裝置之間的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連接,同時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將後續封包調變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6 在第二通道1004上傳輸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傳輸的封包1010b (例如,時間t4 t6 可被分離跨越任何數目個封包1010a之傳輸的任何持續時間)。
每一封包1010b亦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每一封包1010b可包括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該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至少調變封包1010b之有效負載的第二調變方案。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每一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在封包1010b中由例如速率指示符欄位228指示的調變方案不僅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如何解調變封包之後續部分而且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現用於經由第二通道進行通信。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接著可繼續傳輸或接收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傳輸之封包1010b,除非且直至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再次判定將調變方案切換回至第一調變方案或另一調變方案。
圖12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圖示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1200的流程圖。舉例而言,程序1200可用以識別調變方案及與資料通信相關聯的對應串流參數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1200可由諸如上文參看圖6所描述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的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執行。在一些此等實施方案中,程序1200可由在STA內操作之無線通信裝置執行,該STA係諸如上文參看圖1及圖8分別所描述之STA 102或800中之一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程序1200可至少部分由MAC層,諸如參看圖7描述之MAC層700執行。
程序1200在區塊1202中開始,在該區塊中,建立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該連接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從屬裝置(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之主控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之建立包括經由第一通道接收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1 經由第一通道1002在區塊1202中接收第一封包1006。
如上文參看圖9所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ACL鏈路,且第一通道為與ACL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類似地,連接可包括藍芽LE CIS鏈路,且第二通道可為與CIS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E-SCO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E-SCO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係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中之一者,該等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一者: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封包可以控制封包之形式接收,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第一封包包括指示第一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第一封包之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第一封包之有效負載中的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待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的第一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1202中中接收第一封包且識別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產生或更新例如呈映射表之形式的資料結構,該資料結構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因此,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構建將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映射表。
儘管圖12中未展示,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於在區塊1202中接收第一封包之後可經由第一通道輸出第一回應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以供傳輸。第一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舉例而言,第一回應封包可包括控制資料,該控制資料指示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輸出第一回應封包1008以在時間t2 經由第一通道1002傳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1202中接收第一封包且識別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在區塊1204中開始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舉例而言,在區塊1204中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可包括基於第一時序排程(例如,第一再傳輸窗排程)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區塊1204中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進一步包括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解碼封包的部分。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開始在時間t3 在第二通道1004上接收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的封包1010a。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基於第一調變方案而解調變封包1010a。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亦可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或輸出以供輸出)經調變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
每一封包1010a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每一封包1010a可包括指示用以調變至少有效負載之第一調變方案的速率指示符欄位。又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每一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返回參看圖12,在區塊1206中,程序1200以經由第一通道接收第二封包繼續。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類似於第一封包,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二串流參數集,從而使用第二調變方案傳輸及接收封包。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4 經由第一通道1002在區塊1206中接收第二封包1012。
如上文所述,第二封包可能並不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其相對於第二通道採取任何動作。換言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封包並不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其應開始基於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隨後經由第二通道接收的封包。類似地,在此類實施方案中,第二封包並不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其應開始使用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經由第二通道通信。確切而言,第二封包係用以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可由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使用以調變待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封包的第二調變方案,且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待結合第二調變方案使用的第二串流參數集。
第二調變方案可係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中的第二者,該等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例如為以下各者中之另一者: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但可通常包括多個不同串流參數。在第二通道係與CIS相關聯之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一CIS參數集,且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二CIS參數集,第二CIS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CIS參數集中之對應CIS參數的至少一個CIS參數。
再者,第二封包可以控制封包之形式傳輸,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的PDU 200之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類似地,第二封包包括指示第二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中的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之第二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1206中接收到第二封包及識別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更新映射表以另外包括第二調變方案至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映射。
儘管圖12中未展示,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於在區塊1206中接收第二封包之後可經由第一通道輸出第二回應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以供傳輸。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舉例而言,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指示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5 輸出第二回應封包1014以用於經由第一通道1002傳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於在區塊1206中接收到第二封包之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繼續經由第二通道接收封包,該等封包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另外,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繼續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基經由第二通道傳輸(或輸出以供傳輸)經調變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舉例而言,如圖10中所展示,在一些個例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繼續經由第二通道接收封包1010a,該等封包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傳輸。
在區塊1208中,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經由第二通道接收封包,該封包包括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的有效負載。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接收封包,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換言之,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及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維持前述裝置之間的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連接,同時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將後續封包調變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通信裝置可在時間t6 在第二通道1004上接收封包1010b,該封包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
程序1200在區塊1210中以基於封包中之調變方案欄位判定用以調變封包1010b之調變方案繼續。區塊1210中之判定可包括判定封包1010b是否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舉例而言,封包1010b亦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每一封包1010b可包括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該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至少調變封包1010b之有效負載的第二調變方案。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每一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由例如封包1010b中之速率指示符欄位228指示之調變方案不僅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如何解調變封包之後續部分,而且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現用於經由第二通道通信。如圖10中所展示,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接著繼續接收或傳輸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傳輸的封包1010b,除非且直至第一無線通信裝置經由第二通道接收根據第一調變方案或另一調變方案而調變的封包,該封包將向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指示再次切換串流參數集。
在區塊1210中,若判定封包1010b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則程序1200在區塊1212中以基於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封包且在區塊1214中自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繼續。第一無線通信裝置經組態以分別在區塊1212及1214中執行解調變及切換,同時維持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在區塊1212中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可包括基於不同於與第一串流參數集相關聯之第一時序排程的第二時序排程(例如,第二再傳輸窗排程)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區塊1212中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進一步包括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解碼封包的部分。另外,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可開始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或輸出以供傳輸)經調變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了識別第二串流參數集,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查詢映射表,且基於儲存於映射表中之映射識別第二串流參數集。
圖13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的用於無線通信中之實例無線通信裝置13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300經組態以執行上文參看圖9所描述之程序9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為上文參看圖6所描述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的例示實施方案。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為晶片、SoC、晶片組、封裝體,或包括一或多個數據機(例如,藍芽數據機、Wi-Fi (IEEE 802.11)數據機或蜂巢式數據機)的裝置。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為用於STA中的裝置,該STA係諸如上文參看圖1及圖8分別所描述之STA 102或800中之一者。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為包括此類晶片、SoC、晶片組、封裝體或裝置以及至少一個傳輸器、至少一個接收器及至少一個天線的STA。
無線通信裝置1300包括封包交換模組1302及連接管理器13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進一步包括映射模組1308。模組1302、1304及13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實施於硬體或韌體中。舉例而言,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至少部分由一或多個數據機(諸如,數據機602)實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模組1302、1304及1306中之至少一些至少部分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諸如,記憶體608)中的軟體。舉例而言,模組1302、1304及13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實施為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諸如,處理器606)執行以執行各別模組之功能或操作的非暫時性指令(或「程式碼」)。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模組1302、1304及1306中之一或多者的部分可如至少部分由MAC層,諸如參看圖7描述之MAC層700實施。
封包交換模組1302通常經組態以經由無線通信通道傳輸及接收無線封包。舉例而言,回應於來自連接管理器1304之指令,封包交換模組1302經組態以經由第一通道傳輸第一封包或輸出該第一封包以供傳輸(例如,經由無線電及一或多個耦接天線),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串流參數(亦被稱作「通道參數」或「組態設定」)的第一集合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舉例而言,第一通道可充當控管第二通道上之通信的控制通道,第二通道可充當資料通道。
連接管理器1304通常經組態以管理連接,該等連接包括與一或多個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無線鏈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管理器1304經組態以基於第一封包建立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該連接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300可為相對於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的主控裝置(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無線通信裝置1300的從屬裝置)。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ACL鏈路,且第一通道為與ACL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藍芽LE CIS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E-SCO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E-SCO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選自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的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為初始或預設調變方案,該方案與侵略性較低之調變、更大可靠性、更大敏感度及相對低的資料速率相關聯。類似地,第一串流參數集可為串流參數的相對保守之集合,例如,可針對與第一調變方案相關聯之相對低的資料速率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適合於該相對低的資料速率之串流參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傳輸呈控制封包之形式的第一封包或輸出該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第一封包包括指示第一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第一封包之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第一封包之有效負載中的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待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的第一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第一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基於第一封包經由第一通道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接收第一回應封包。第一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指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回應封包以控制PDU之形式傳輸,該控制PDU包括指示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舉例而言,控制PDU可為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且可包括有效負載,諸如參看圖11A至圖11C描述的有效負載1100。有效負載可包括一或多個欄位,該一或多個欄位包括指示能夠使用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CtrlData欄位。
在傳輸第一封包之後,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開始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經調變封包或輸出該等經調變封包以供傳輸。每一封包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每一經調變封包可包括指示用以調變至少有效負載之第一調變方案的速率指示符欄位。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每一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為了使無線通信裝置1300能夠稍後改變調變方案及串流參數至第二調變方案及對應串流參數集,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經由第一通道傳輸第二封包或輸出該第二封包以供傳輸。第二封包可在第一封包之後的任何時間傳輸,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類似於第一封包,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二串流參數集,從而使用第二調變方案傳輸及接收封包。
第二封包用以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可由第一無線通信裝置使用以調變待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封包的第二調變方案,且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告知待結合第二調變方案使用的第二串流參數集。如參看圖2B及圖10所描述,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每一封包可包括速率指示符欄位,該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調變包括有效負載之封包之連續部分的調變方案。
第二調變方案亦可選自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另一者的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調變方案相較於第一調變方案可與更具侵略性之調變及較高資料速率相關聯。類似地,第二串流參數集可為串流參數,例如可針對與第二調變方案相關聯之相對較高資料速率經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利用該相對較高資料速率的串流參數之相對更自由集合。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但可通常包括多個不同串流參數。在第二通道係與CIS相關聯之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一CIS參數集,且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二CIS參數集,第二CIS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CIS參數集中之對應CIS參數的至少一個CIS參數。
第二封包亦可以控制封包之形式傳輸,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所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類似地,第二封包包括指示第二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第二封包之有效負載中的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之第二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封包交換模組1302可基於第二封包經由第一通道自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接收第二回應封包。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舉例而言,第二回應封包可包括指示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控制資料。
如上文所指示,連接管理器1304可經組態以週期性地判定是否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切換調變方案之判定可在任何時間進行,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管理器1304通常經組態以在週期基礎上,諸如每事件(例如,等時事件)間隔一次地基於通道狀況或各種量度來判定是否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調變方案之間切換。在一些其他個例中,可為有利的是判定是否在不同基礎上切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關於是否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或通常自當前調變方案切換至另一調變方案)的判定係基於以下各者中之一或多者: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估計BER、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觀測ACK速率,或與基於第一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觀測NACK速率。判定可進一步係基於與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或其他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所估計速率,或係基於與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或其他調變方案傳輸之封包相關聯的過去之觀測速率。
若連接管理器1304判定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則該連接管理器輸出指令至封包交換模組1302。隨後,對於待傳輸之下一封包,封包交換模組1302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有效負載,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封包或輸出該封包以供傳輸。以此方式,無線通信裝置1300及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維持前述裝置之間的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連接,同時無線通信裝置1300將後續封包調變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
經由第二通道傳輸之此及後續封包亦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此等封包可各自包括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該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至少封包之有效負載的第二調變方案。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在封包中由例如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的調變方案不僅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通知如何解調變封包之後續部分而且向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現用於經由第二通道進行通信。
映射模組1306經組態以維持例如呈映射表之形式的資料結構,該資料結構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舉例而言,映射模組1306可構建映射表,該映射表將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一串流參數集且將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二串流參數集。映射模組1306可將任何數目個額外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
圖14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的用於無線通信中之實例無線通信裝置1400之方塊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400經組態以執行上文參看圖12所描述之程序12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為上文參看圖6所描述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的實例實施方案。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為晶片、SoC、晶片組、封裝體,或包括一或多個數據機(例如,藍芽數據機、Wi-Fi (IEEE 802.11)數據機或蜂巢式數據機)的裝置。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為用於STA,諸如上文分別參看圖1及圖8所描述之STA 102或800中之一者中的裝置。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為包括此類晶片、SoC、晶片組、封裝體或裝置以及至少一個傳輸器、至少一個接收器及至少一個天線的STA。
無線通信裝置1400包括封包交換模組1402及連接管理器14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進一步包括映射模組1406。模組1402、1404及14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至少部分實施於硬體或韌體中。舉例而言,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至少部分由一或多個數據機(諸如,數據機602)實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模組1402、1404及1406中之至少一些至少部分實施為儲存於記憶體(諸如,記憶體608)中的軟體。舉例而言,模組1402、1404及1406中之一或多者之部分可實施為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諸如,處理器606)執行以執行各別模組之功能或操作的非暫時性指令(或「程式碼」)。在一些此類實施方案中,模組1402、1404及1406中之一或多者的部分可如至少部分由MAC層,諸如參看圖7描述之MAC層700實施。
封包交換模組1402通常經組態以經由無線通信通道傳輸及接收無線封包。舉例而言,封包交換模組1402經組態以經由第一通道接收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一調變方案。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第一調變方案的封包之傳輸及接收。舉例而言,第一通道可充當控管第二通道上之通信的控制通道,第二通道可充當資料通道。
封包交換模組1402經進一步組態以經由第一通道接收後續封包。舉例而言,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經由第一通道接收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第二調變方案。類似於在第一通道上接收之第一封包,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第二通道相關聯之第二串流參數集,以供使用第二調變方案傳輸及接收封包。第二封包可向封包交換模組1402告知第二調變方案以及待結合第二調變方案使用之第二串流參數集,該第二調變方案可由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使用以調變待經由第二通道傳輸的封包。
連接管理器1404通常經組態以管理連接,該等連接包括與一或多個其他無線通信裝置之無線鏈路。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管理器1404經組態以基於第一封包建立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該連接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舉例而言,無線通信裝置1400可為相對於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的從屬裝置(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可為相對於無線通信裝置1400的主控裝置)。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ACL鏈路,且第一通道為與ACL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藍芽LE CIS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通道。在一些其他實施方案中,連接包括E-SCO鏈路,且第二通道為與E-SCO鏈路相關聯的實體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二調變方案可選自包括例如以下各者中之一者的多個可能調變及寫碼方案模式:LE 1M模式、LE 2M模式、經LE寫碼模式、½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¾寫碼情況下的π/4-QPSK模式、無寫碼情況下的π/4-DQPSK模式、5/6寫碼情況下的8PSK模式,或無寫碼情況下的D8PSK模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調變方案可為初始或預設調變方案,該方案與侵略性較低之調變、更大可靠性、更大敏感度及相對低的資料速率相關聯。類似地,第一串流參數集可為串流參數的相對保守之集合,例如,可針對與第一調變方案相關聯之相對低的資料速率最佳化或以其他方式適合於該相對低的資料速率之串流參數。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但可通常包括多個不同串流參數。在第二通道係與CIS相關聯之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一CIS參數集,且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第二CIS參數集,第二CIS參數集包括不同於第一CIS參數集中之對應CIS參數的至少一個CIS參數。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封包及第二封包中之每一者可以控制封包之形式接收,該控制封包可為具有有效負載之參看圖2A描述之PDU 200的實例,該有效負載可為參看圖11A描述之有效負載1100的實例。第一封包及第二封包中之每一者可包括指示各別調變方案之調變方案欄位及指示各別串流參數集之串流參數欄位。舉例而言,有效負載可包括控制資料欄位,諸如參看圖11B描述的CtrlData欄位1102。控制資料欄位可包括例如呈諸如參看圖11C描述之PHY Info欄位1110之PHY資訊欄位之形式的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待與第二通道一起使用的調變方案。控制資料欄位亦可包括例如呈參看圖11C描述之CIS參數欄位1112之形式的串流參數欄位,該串流參數欄位指示串流參數集。
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經組態以在接收到第一封包之後經由第一通道將第一回應封包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或輸出該第一回應封包以供傳輸。類似地,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經組態以在接收到第二封包之後經由第一通道將第二回應封包傳輸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或輸出該第二回應封包以供傳輸。第一回應封包及第二回應封包中之每一者可包括無線通信裝置1400支援在各別回應封包中識別出之各別調變方案及各別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舉例而言,第一回應封包及第二回應封包中之每一者可包括控制資料,從而指示無線通信裝置1400支援各別調變方案及各別串流參數集。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接收到第一封包且識別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後,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開始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舉例而言,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可包括基於第一時序排程(例如,第一再傳輸窗排程)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封包交換模組1402基於第一調變方案而解調變所接收之封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進一步包括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解碼封包的部分。封包交換模組1402亦經組態以根據第一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經調變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或輸出該等經調變封包以供傳輸。
經由第二通道接收之每一封包可為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的實例。如參看圖2B所描述,封包可包括速率指示符欄位,該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用以至少調變封包之有效負載的調變方案。如上文所述,在第二通道為與CIS鏈路相關聯之實體層通道的實施方案中,有效負載可為攜載等時資料的等時有效負載。另外,如參看圖5所描述,封包之等時標頭可包括長度擴展欄位,從而使能夠藉由指示較大之擴展長度的有效負載而傳輸較大等時有效負載。
在經由第一通道接收到第一封包及第二封包之後,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經由第二通道接收封包,該封包包括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之有效負載。封包交換模組1402接收封包,同時與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相關聯之鏈路被維持。換言之,第一無線通信裝置及第二無線通信裝置維持前述裝置之間的包括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之連接,同時第二無線通信裝置將封包調變自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第二調變方案。如上文所指示,封包交換模組1402能夠基於封包中之調變方案欄位,例如諸如參看圖2B描述之PDU 220中之實體層速率指示符欄位228判定用以調變封包的調變方案。
由例如封包中之速率指示符欄位指示的調變方案不僅向封包交換模組1402告知如何解調變封包之後續部分,而且向封包交換模組1402指示第二串流參數集現用於經由第二通道通信。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接著自基於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封包交換模組1402經組態以執行解調便且切換,同時維持與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連接。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可包括基於不同於與第一串流參數集相關聯之第一時序排程的第二時序排程(例如,第二再傳輸窗排程)偵聽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進一步包括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解碼封包的部分。另外,封包交換模組1402可開始根據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封包,且基於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第二通道傳輸(或輸出以供傳輸)經調變封包至第二無線通信裝置。
映射模組1406經組態以維持例如呈映射表之形式的資料結構,該資料結構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舉例而言,在經由第一通道接收到第一封包且識別第一調變方案及第一串流參數集之後,映射模組1406可產生或更新例如呈映射表之形式的資料結構,該資料結構將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第一串流參數集。類似地,在經由第一通道接收到第二封包且識別第二調變方案及第二串流參數集之後,映射模組1406可更新映射表以另外包括第二調變方案至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映射。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回應於封包交換模組1402經由第二通道接收指示第二調變方案之封包,封包交換模組1402發送請求至映射模組1406,該請求包括第二調變方案之識別。映射模組1406基於第二調變方案查詢映射表,且基於儲存於映射表中之映射識別第二串流參數集。映射模組1406接著轉遞第二串流參數集或第二串流參數集之指示至封包交換模組1402。
如本文中所使用,提及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或「中之一或多者」的片語係指彼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個成員)。舉例而言,「a、b或c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以下可能性:僅a、僅b、僅c、a及b之組合、a及c之組合、b及c之組合以及a及b及c之組合。
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方案描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邏輯、邏輯區塊、模組、電路、操作及演算法程序可實施為電子硬體、韌體、軟體,或硬體、韌體或軟體之組合,包括本說明書中所揭示之結構及其結構等效物。硬體、韌體及軟體之互換性已大體按功能性加以描述,且說明於上文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程序中。是否將此功能性以硬體、韌體或軟體實施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上之設計約束。
本發明中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之各種修改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可為易於顯而易見的,且本文中所界定之一般原理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應用於其他實施方案。因此,申請專利範圍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所展示之實施方案,而是應符合與本文所揭示之本發明內容、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的最廣泛範疇。
另外,在單獨實施方案之上下文中描述於此說明書中之各種特徵亦可在單個實施方案中以組合形式實施。相反,在單一實施方案之情形下所描述之各種特徵亦可分別在多個實施方案中或在任何合適之子組合中實施。因而,儘管上文可將特徵描述為以特定組合起作用且甚至最初按此來主張,但來自所主張組合之一或多個特徵在一些情況下可自該組合刪除,且所主張之組合可係針對子組合或子組合之變化。
類似地,儘管在圖式中以特定次序來描繪操作,但不應將此理解為需要以所展示的特定次序或以順序次序執行此等操作,或執行所有所說明操作以達成合乎需要之結果。此外,圖式可示意性地描繪呈流程圖或流程框圖之形式的一或多個實例程序。然而,未描繪之其他操作可併入於示意性說明之實例程序中。舉例而言,可在經說明之操作中之任一者之前、之後、同時或之間執行一或多個額外操作。在一些情況下,多任務及並行處理可為有利的。此外,不應將上文所描述之實施方案中之各種系統組件的分離理解為在所有實施方案中皆要求此分離,且應理解,所描述之程式組件及系統可大體一同整合於單一軟體產品中或封裝至多個軟體產品中。
100:實例無線通信網路 102:站台(STA) 104:無線鏈路 200:實例協定資料單元(PDU) 202:實體層(PHY)前置碼 204:存取位址 206:實體層(PHY)標頭 208:有效負載 210:訊息完整性檢查(MIC) 220:實例協定資料單元(PDU) 222:實體層(PHY)前置碼 224:經寫碼存取位址 226:可選存取碼尾部 228:速率指示符 230:實體層(PHY)標頭 232:有效負載 234:訊息完整性檢查(MIC) 236:循環冗餘檢查(CRC) 238:終止(TERM) 240:載頻調擴展 300:實例資料封包標頭 302:邏輯鏈路識別符(LLID) 304:下一預期序號(NESN) 306:序號(SN) 308:更多資料(MD)指示 310:循環首碼(CP) 312:保留欄位(RES) 314:長度 316:長度擴展(LengthExt) 318:第二保留欄位(RES) 320:恆定載頻調擴展(CTE)資訊欄位(CTEInfo) 400:實例廣告封包標頭 402:協定資料單元(PDU)類型 404:保留欄位(RES) 406:通道選擇欄位(ChSel) 408:廣告(傳輸)裝置位址(TxAdd) 410:目標接收端裝置位址(RxAdd) 412:長度 500:實例已連接等時串流(CIS)封包標頭 502:邏輯鏈路識別符(LLID) 504:下一預期序號(NESN) 506:序號(SN) 508:近等時事件欄位(CIE) 510:第一保留欄位(RES) 512:空值協定資料單元(PDU)指示符(NPI) 514:第二保留欄位(RES) 516:長度 518:LengthExt 520:第三保留欄位(RES) 600:實例無線通信裝置 602:數據機 604:無線電 606:處理器/處理區塊/處理元件 608:記憶體 700:實例媒體存取控制(MAC)層 702:裝置管理器 704:鏈路管理器 706:基頻資源管理器 708:鏈路控制器 800:實例站台(STA) 802:無線通信裝置 804:天線 806:應用程式處理器 808:記憶體 810:使用者介面(UI) 812:顯示器 814:感測器 900: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 902:區塊 904:區塊 906:區塊 908:區塊 1000:封包在兩個不同實體通道上之傳輸的時序圖 1002:第一通道 1004:第二通道 1006:第一封包 1008:第一回應封包 1010a:封包 1010b:封包 1012:第二封包 1014:第二回應封包 1100:實例有效負載 1102:控制資料(CtrlData)欄位 1104:通道欄位 1106:作業碼欄位 1110:實體層(PHY)資訊(PHY Info)欄位 1112:已連接等時串流(CIS)參數欄位/實例串流參數欄位 1114:已連接等時群組(CIG)識別符(ID) 1116:已連接等時串流(CIS)識別符(ID) 1118:已連接等時串流(CIS)偏移最低值 1120:已連接等時串流(CIS)偏移最大值 1122:連接事件計數 1130:有效負載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 1132:有效負載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 1134:子事件數目(NSE)欄位 1136:子事件間隔欄位 1138:叢發數目(BN)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 1140:叢發數目(BN)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 1142:清空逾時(FT)主控裝置至從屬裝置欄位 1144:清空逾時(FT)從屬裝置至主控裝置欄位 1146:等時間隔欄位 1200: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 1202:區塊 1204:區塊 1206:區塊 1208:區塊 1210:區塊 1212:區塊 1214:區塊 1300:實例無線通信裝置 1302:封包交換模組 1304:連接管理器 1306:映射模組 1400:無線通信裝置 1402:封包交換模組 1404:連接管理器 1406:映射模組
圖1展示實例無線通信網路之立體簡圖。
圖2A展示經組態用於在一或多個實體通道上傳輸之實例協定資料單元(PDU)。
圖2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經組態以在一或多個實體通道上傳輸的實例PDU。
圖3展示經組態用於在資料通道上傳輸之實例資料封包標頭300。
圖4展示經組態用於在廣告通道上傳輸之實例廣告封包標頭400。
圖5展示經組態用於在等時通道上傳輸之實例連接等時串流(CIS)封包標頭。
圖6展示實例無線通信裝置之方塊圖。
圖7展示實例媒體存取控制(MAC)層之方塊圖。
圖8展示實例站台(STA)之方塊圖。
圖9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圖示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的流程圖。
圖10展示根據參看圖9描述之程序之一些實例的圖示封包在兩個不同實體通道上之傳輸的時序圖。
圖11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控制PDU的實例有效負載。
圖11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實例控制資料欄位。
圖11C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實例串流參數欄位。
圖12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之圖示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的流程圖。
圖13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的用於無線通信中之實例無線通信裝置之方塊圖。
圖14展示根據一些實施方案的用於無線通信中之實例無線通信裝置之方塊圖。
各種圖式中之相同參考數字及名稱指示相同元件。
1200:用於無線通信之實例程序
1202:區塊
1204:區塊
1206:區塊
1208:區塊
1210:區塊
1212:區塊
1214:區塊

Claims (32)

  1. 一種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該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一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 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 經由該第二通道接收一第三封包,該第三封包包括該第二調變方案的一指示及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 基於該指示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及 回應於該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且在維持該連接時,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該第三封包並自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連接包括一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且其中該第一通道係與該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相關聯。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連接包括一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其中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及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一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更新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更新包括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其中自該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至該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之該切換包含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查詢該映射表,及基於該查詢識別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8.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個數據機; 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與該至少一個數據機耦接;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且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經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封包,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該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一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 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封包,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 經由該第二通道接收一第三封包,該第三封包包括該第二調變方案的一指示及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 基於該指示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及 回應於該判定該第三封包已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解調變該第三封包並自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切換至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該第二通道上之封包。
  9.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連接包括一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且其中該第一通道係與該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相關聯。
  10.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連接包括一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其中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11.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12.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及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回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一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13.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一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14.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更新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更新包括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其中自該基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至該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偵聽封包之該切換包含基於該第二調變方案查詢該映射表,及基於該查詢識別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15. 如請求項8之無線通信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或多個收發器,其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數據機; 一或多個天線,其耦接至該一或多個收發器以無線地傳輸自該等收發器輸出之信號且無線地接收用於輸入至該等收發器中之信號;及 一殼體,其包圍該無線通信裝置、該一或多個收發器,及該一或多個天線之至少一部分。
  16. 一種用於由一第一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該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一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 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以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及 基於判定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且在維持該連接時,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該第二通道輸出一第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三封包包括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該第三封包包括指示該第二調變方案之一調變方案欄位。
  17.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連接包括一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且其中該第一通道係與該ACL鏈路相關聯。
  18.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連接包括一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其中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19.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20.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回應封包,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及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回應封包,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21.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該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22.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維持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映射表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且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23. 如請求項1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判定該第二通道之至少一個通道狀況,其中該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係基於該至少一個通道狀況。
  24. 一種無線通信裝置,其包含: 至少一個數據機; 至少一個處理器,其與該至少一個數據機耦接;及 至少一個記憶體,其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以通信方式耦接且儲存處理器可讀程式碼,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在由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時經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建立與一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連接,該連接包括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該連接之該建立包括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一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一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一調變方案,該第一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一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一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 經由該第一通道輸出一第二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二封包指示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之一第二調變方案,該第二封包進一步指示與該第二通道相關聯之一第二串流參數集以用於使用該第二調變方案的該等封包之該傳輸及該接收,該第二串流參數集包括不同於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中之一對應串流參數的至少一個串流參數; 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以用於經由該第二通道傳輸及接收封包;及 基於判定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且在維持該連接時,基於該第二串流參數集經由該第二通道輸出一第三封包以供傳輸,該第三封包包括根據該第二調變方案而調變之一有效負載,該第三封包包括指示該第二調變方案之一調變方案欄位。
  25.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連接包括一非同步連接定向鏈路,且其中該第一通道係與該ACL鏈路相關聯。
  26.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連接包括一已連接等時串流(CIS)鏈路,且其中該第二通道係與該CIS鏈路相關聯。
  27.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一串流參數集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中之每一者包括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最大封包大小、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最大封包大小、每一等時間隔中之一最大子事件數目、一子事件間隔、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叢發數目、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叢發數目、用於傳輸至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之一清空逾時、用於自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傳輸之一清空逾時,或一等時通道間隔。
  28.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使該無線通信裝置進行以下操作: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一回應封包,該第一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一調變方案及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及 經由該第一通道接收一第二回應封包,該第二回應封包包括該第二無線通信裝置支援該第二調變方案及該第二串流參數集之一指示。
  29.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第三封包包括一實體層欄位及一後續實體層有效負載,該實體層欄位包括該調變方案欄位,該調變方案欄位指示用以調變該實體層有效負載之該第二調變方案。
  30.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維持一映射表,該映射表將調變方案映射至對應串流參數集,該映射表將該第一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一串流參數集且將該第二調變方案映射至該第二串流參數集。
  31.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可讀程式碼經進一步組態以判定該第二通道之至少一個通道狀況,其中該判定是否自該第一調變方案切換至該第二調變方案係基於該至少一個通道狀況。
  32. 如請求項24之無線通信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一或多個收發器,其耦接至該至少一個數據機; 一或多個天線,其耦接至該一或多個收發器以無線地傳輸自該等收發器輸出之信號且無線地接收用於輸入至該等收發器中之信號;及 一殼體,其包圍該無線通信裝置、該一或多個收發器,及該一或多個天線之至少一部分。
TW109112199A 2019-04-17 2020-04-10 用於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的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 TWI827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387,036 US10834154B1 (en) 2019-04-17 2019-04-17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stream parameters based on modulation scheme
US16/387,036 2019-04-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811A true TW202046811A (zh) 2020-12-16
TWI827835B TWI827835B (zh) 2024-01-01

Family

ID=70482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2199A TWI827835B (zh) 2019-04-17 2020-04-10 用於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的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4154B1 (zh)
TW (1) TWI827835B (zh)
WO (1) WO202021446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6826B2 (en) * 2019-06-17 2022-06-07 Hall Labs Llc Medical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discovery
CN115175149A (zh) * 2021-04-01 2022-10-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US11929779B2 (en) * 2021-09-22 2024-03-12 Apple Inc. Feedback-based frequency hopp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8635B2 (en) * 2007-03-21 2011-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RQ acknowledgment detection validation by re-decoding
EP2654265B1 (en) * 2008-06-07 2018-12-12 Coherent Logix Incorporate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se with multimedia streams
US8909236B2 (en) * 2008-08-22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sioning femtocell deployment information
CN103580788A (zh) * 2012-07-27 2014-02-1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195819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US9763120B2 (en) * 2014-12-24 2017-09-12 EVA Automation, Inc. Redundant links for reliable communication
CN107113090B (zh) * 2015-01-26 2019-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的生成方法和设备
US20160309481A1 (en) * 2015-04-16 2016-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tion of channel access delay in wireless systems
US20160359925A1 (en) * 2015-06-08 2016-12-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003896B2 (en) * 2015-08-18 2018-06-19 Gn Hearing A/S Method of exchanging data packages of different size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RU2018119747A (ru) * 2015-10-29 2019-12-03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Надежный алгоритм связ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устройств и датчиков в системах мониторинга
US9930477B2 (en) * 2015-12-10 2018-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548106A (zh) * 2016-06-24 2018-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覆盖等级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US10333649B1 (en) * 2016-07-12 2019-06-25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based on packet length
US10652659B2 (en) * 2017-10-05 2020-05-1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time synchronization of audio over bluetooth low energy
CN110710235B (zh) * 2017-12-15 2022-11-01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建立和终止无线链路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36520A1 (en) 2020-10-22
WO2020214467A3 (en) 2020-11-12
US10834154B1 (en) 2020-11-10
WO2020214467A2 (en) 2020-10-22
TWI827835B (zh) 202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97298B (zh) 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多链路通信的信令
US10148453B2 (en) Using update slot to synchronize to Bluetooth LE isochronous channel and communicate state changes
CN111800219B (zh)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CN110611957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13977B (zh) 利用通信共存的低时延音频流式传输
TWI397338B (zh) 回應行動電子設備之共址並存請求之方法以及通信裝置
TWI827835B (zh) 用於基於調變方案之串流參數的動態組態的方法及無線通信裝置
CN110381463B (zh) 一种旁链路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136285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338260A1 (en) Communication within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s-txops) using short preamble
US999269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high network data rates
KR20200054034A (ko) Nr v2x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피드백 절차 수행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052854B (zh) 蓝牙设备及其控制器和通信方法
WO2023192751A1 (en) Bluetooth low energy coexistence link configuration
WO202327244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2022033027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update for communicating within synchronized transmission opportunities (s-txops)
WO2019066863A1 (en) WAKE RADIO PACKAGE FOR USE IN BAND BELOW GIGAHERTZ
WO2024031540A1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31463A1 (zh) Sl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30028874A1 (en) Ultra-low latency (ull) communications using a dedicated resource unit (ru)
CN118018993A (zh) 蓝牙设备及其控制器和通信方法
WO2023059496A1 (en) Wi-fi aware power save
CN116528267A (zh) 蓝牙通信方法、装置、设备、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CN117811715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