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5149A -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75149A
CN115175149A CN202110357763.1A CN202110357763A CN115175149A CN 115175149 A CN115175149 A CN 115175149A CN 202110357763 A CN202110357763 A CN 202110357763A CN 115175149 A CN115175149 A CN 115175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g
slave device
cis
slave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77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超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577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751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820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27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175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75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属于蓝牙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CIG中添加第二从设备,并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向n个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更新后CIG参数。设备添加过程中,主设备与原有从设备之间的CIS链路无需断开重建,提高从设备的添加效率,实现CIS的动态增加。

Description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蓝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背景技术
面向连接的同步流(Connected Isochronous Stream,CIS)和面向连接的同步流组(Connected Isochronous Group,CIG)作为蓝牙5.2标准协议发布的主要特性之一,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实现一主多从的音频传输。
主设备在与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前,首先对CIG以及该CIG中所有的CIS进行CIG参数设置,然后与各个从设备逐一建立CIS链路。其中,CIG中建立好一条CIS链路后,CIG的状态即变为激活状态(Active),相应的,在CIG存续时间内,CIG参数将无法变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添加方法,所述方法用于主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以及,
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所述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添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所述更新后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所述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蓝牙芯片。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蓝牙芯片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与CIG中的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通过CIS链路与各个从设备进行数据收发过程中,若接收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通过将新的从设备的CIS添加至CIG,并基于添加CIS后CIG参数的变化情况,对CIG中原有从设备进行CIG参数更新,使得原有从设备和新的从设备均能够基于更新后的CIG参数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设备添加过程中,主设备与原有从设备之间的CIS链路无需断开重建,一方面避免因CIS链路断开导致从设备处音频播放中断,另一方面提高从设备的添加效率,实现CIG中CIS的动态增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添加设备前主设备与从设备间数据收发过程的示意图;
图4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添加设备后主设备与从设备间数据收发过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添加设备前后CIS同步延迟和CIG同步延迟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CIG事件起始计数确定过程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设备添加方法实施过程的时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名词进行说明。
CIS和CIG:在连接中,每路流被称为CIS,当多路CIS需要进行同步时,多路CIS即被配置为一个CIG,且属于同一CIG的CIS共享时序参考数据,从而基于时序参考数据实现独立音频数据流的同步播放。比如,终端通过蓝牙耳机的左右耳机进行音频播放时,左右耳机分别对应一路CIS,而这两路CIS则属于同一CIG,相应的,左右耳机基于时序参考数据实现音频同步播放。
其中,主设备可以创建多个CIG,且CIG支持双向数据传输,比如当蓝牙耳机设置有麦克风时,CIS可以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音频数据,以及向终端发送麦克风采集到的音频数据。
CIG参数:包含CIG以及CIG中各个CIS的相关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CIG参数中包含CIG标识,CIG中各条CIS的CIS标识。此外,CIG参数中还包含各条CIS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以及CIG同步延迟(CIG_Sync_Delay),以便CIG中的各条CIS实现同步。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中包括主设备110(master)和至少两个从设备120(slave),其中,主设备也可以被称为Central,从设备也可以被称为Peripherals。
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均是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且主设备110处于主设备模式,而从设备120处于从设备模式。其中,工作在主设备模式的电子设备可以主动搜索周围其他蓝牙设备并选择需要连接的蓝牙设备,而工作在从设备模式的电子模式则只能够被其他电子设备搜索而无法主动搜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11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个人计算机等等,从设备120可以是智能音箱、蓝牙耳机、电视、智能手机等等。图1中以主设备110为智能手机,从设备120包括蓝牙耳机121以及蓝牙音箱122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对此构成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110支持同时与多个从设备120建立蓝牙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110和从设备120均支持CIG/CIS功能(即支持蓝牙5.2及以上的标准协议),主设备110与多个从设备120建立CIS链路后,即可同时向多个从设备120发送相同音频数据流,使多个从设备120同步播放音乐。CIG/CIS功能可以应用于真无线(TWS)耳机、多房间音响同步等音频共享(Audio Share)场景。
示意性的,如图1所示,主设备110可以同时与蓝牙耳机121以及蓝牙音箱122建立蓝牙连接,其中,主设备110与左/右蓝牙耳机121之间建立有两条CIS链路,主设备110与蓝牙音箱122之间建立有一条CIS链路,且蓝牙耳机121与蓝牙音箱122属于同一CIG,即CIG中包含三路CIS。主设备110通过蓝牙耳机121和蓝牙音箱进行音频播放时,主设备110通过三条CIS链路分别向左/右蓝牙耳机121以及蓝牙音箱122传输音频数据流(即图中的音频数据流1、2、3)。
相关技术中,CIG中的各个CIS基于相同的服务数据单元同步参考(SDU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实现各个独立音频流的同步播放,因此为了确保各路CIS保持同步,蓝牙5.2标准协议规定,当CIS链路建立后,在CIG的存续时间内,各个CIS的CIG参数不允许改变。相应的,若需要向CIG中添加新的CIS,则需要断开各条CIS链路,并在重新设置CIG参数后重新建立CIS链路。
示意性的,如图1所示,主设备110首先与蓝牙耳机121建立两条CIS链路(左右耳机各自对应一条CIS链路),从而通过蓝牙耳机121同步播放音频。当需要同时通过蓝牙耳机121和蓝牙音箱122播放音频时,由于需要向CIG中添加CIS,因此,主设备110首先需要断开与蓝牙耳机121之间的两条CIS链路,移除原先设置的CIG参数,然后基于蓝牙耳机121和蓝牙音箱122重新设置CIG参数。进一步的,主设备110基于重新设置的CIG参数,与蓝牙耳机121和蓝牙音箱122依次建立三条CIS链路。显然,基于当前的蓝牙标准协议无法实现CIS动态添加,添加CIS的流程繁琐耗时,且会对造成已有CIS中断,影响用户体验。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私有命令,在正在传输音频数据流的CIG中添加新CIS的相关参数,并利用私有命令实现对已有CIS的CIG参数的动态更新,实现CIS动态添加,且添加过程中无需断开已有CIS以及CIS重建,提高了CIS的添加效率,降低CIS添加过程中已有CIS的影响。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主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面向连接的同步流组CIG,且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首先设置CIG参数,并在完成CIG参数设置后,依次与各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共建立n条CIS链路。与各个第一从设备完成CIS链路建立后,主设备即可通过CIS链路向各个第一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一从设备数量为至少一个,即CIG由至少一条CIS构成。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当第一从设备为左/右蓝牙耳机时,主设备分别与左/右蓝牙耳机建立两条CIS链路,即CIG由两条CIS构成;当第一从设备为蓝牙音箱时,主设备与蓝牙音箱建立一条CIS链路,即CIG由一条CIS构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对初始状态下,CIG中CIS的数量进行限定。
可选的,原始CIG参数中包含CIG标识以及各条CIS的CIS标识。并且,为了实现各个第一从设备同步,原始CIG参数中还包含用于同步的延迟数据。比如,当包含两个第一从设备时,原始CIG参数中包含:CIG_ID=0x00,CIS_ID[0]=0x00,CIS_ID[1]=0x01,CIG_Sync_Delay(CIG同步延迟)以及两条CIS各自对应的CIS_Sync_Delay(CIS同步延迟)。
示意性的,主设备与从设备A和从设备B建立CIS链路后,主设备与各个从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过程如图3所示。其中,主设备向从设备传输数据的突发数(Burst Number,BN)被设置为1(BN_C_To_P=1),从设备向主设备传输数据的突发数被设置为1(BN_P_To_C=1),且子事件数(Number of SubEvent,NSE)被设置为1(NSE=1)。
步骤202,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CIG中添加第二从设备,并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搜索到第一从设备以外的蓝牙设备,且接收到对该蓝牙设备连接操作时,主设备确定接收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并将该蓝牙设备确定为待添加至CIG的第二从设备。进一步的,主设备创建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并将该CIS添加至CIG中。
可选的,主设备直接将第二从设备添加至CIG中,或者,主设备基于CIG中当前包含的CIS以及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确定该CIG是否支持添加新的CIS,若支持,则将第二从设备添加至CIG,若不支持,则进行提示。关于确定CIG是否支持添加新CIS的具体方式,下述实施例将进行详述。
添加第二从设备后,由于CIG中CIS的数量发生变化,因此原始CIG对应的原始CIG参数可能无法适用于当前CIG,为了保证动态添加从设备后,CIG中各个CIS仍旧能够保持同步,主设备首先需要对原始CIG参数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CIG参数,并基于更新后CIG参数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可选的,原始CIG参数与更新后CIG参数中包含的CIG标识相同,包含的CIS标识的数量不同,且包含的CIG_Sync_Delay以及每条CIS各自对应的CIS_Sync_Delay不同。
结合上述步骤中的示例,添加一个第二从设备后,更新后CIG参数中包含:CIG_ID=0x00,CIS_ID[0]=0x00,CIS_ID[1]=0x01,CIS_ID[2]=0x10,CIG_Sync_Delay以及三条CIS各自对应的CIS_Sync_Delay。
步骤203,向n个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更新后CIG参数。
基于更新的更新后CIG参数完成CIS链路建立后,主设备需要对原始CIG中的各个第一从设备进行CIG参数更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采用私有命令,向各个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第一从设备采用更新后CIG参数替换原始CIG参数后,即可与其他第一从设备以及第二从设备保持同步(比如同步音频播放)。
需要说明的是,主设备向第一从设备发送CIG参数更新数据的过程中,第一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CIS链路保持,即CIG参数更新过程并不会影响第一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流传输。
示意性的,主设备与从设备A和从设备B建立有CIS链路,在图3的基础上,主设备与从设备C建立CIS链路后,主设备与各个从设备进行数据收发的过程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与CIG中的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通过CIS链路与各个从设备进行数据收发过程中,若接收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通过将新的从设备的CIS添加至CIG,并基于添加CIS后CIG参数的变化情况,对CIG中原有从设备进行CIG参数更新,使得原有从设备和新的从设备均能够基于更新后的CIG参数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设备添加过程中,主设备与原有从设备之间的CIS链路无需断开重建,一方面避免因CIS链路断开导致从设备处音频播放中断,另一方面提高从设备的添加效率,实现CIG中CIS的动态增加。
随着CIG中CIS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主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延迟,另一方面会增加主设备的数据传输量,若不对动态添加CIS进行限制,主设备与过多从设备建立CIS链路会影响数据流传输质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设置有CIG加入条件,只有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主设备才会向CIG中动态添加CIS,下面采用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方法用于图1所示的主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本步骤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考步骤201,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02,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基于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添加请求时,主设备与第二从设备之间建立低功耗蓝牙异步连接(BLE ACL link),并获取第二从设备的配置(profile)参数,从而基于该配置参数检测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503,若不满足,则进行提示,提示当前连接的从设备已经达到上限。
由于增加CIS会对传输延迟以及各路CIS的传输带宽造成影响,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基于添加CIS后的传输延迟以及传输带宽,确定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可选的,本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一、基于配置参数,确定加入第二从设备后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传输延迟,PDU传输延迟包括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以及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基于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与主设备进行PDU数据包传输时的传输耗时,从而基于该传输耗时以及加入第二从设备前的PDU传输延迟,确定出加入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其中,该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比特率、编码方式信息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由于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支持双向传输,因此主设备基于主设备设备向第二从设备发送PDU数据包时的传输耗时,以及添加第二从设备前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确定添加第二从设备后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主设备基于第二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PDU数据包时的传输耗时,以及添加第二从设备前第二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确定添加第二从设备后第二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二、基于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传输带宽,SDU传输带宽是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
对于新添加的CIS,若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大于下层传输PDU时的传输带宽,主设备与第二从设备将无法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上层为主控(Host),下层为控制器(Controller)。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建立CIS后数据的正常传输,终端需要基于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SDU传输带宽,并检测PDU传输带宽是否大于等于SDU传输带宽。
三、响应于PDU传输延迟小于为CIG设置的最大传输延迟,且各路CIS的PDU传输带宽大于SDU传输带宽,确定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设置原始CIG参数过程中为CIG设置最大传输延迟,该最大传输延迟包括Max_Transport_Latency_C_To_P(主设备到从设备)和Max_Transport_Latency_P_To_C(从设备到主设备)。
主设备确定出PDU传输延迟后,检测PDU传输延迟是否小于最大传输延迟。其中,主设备检测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是否小于Max_Transpor t_Latency_C_To_P,检测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是否小于Max_Transp ort_Latency_P_To_C。
当添加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小于最大传输延迟(双向传输延迟均满足),且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大于SDU传输带宽时终端时,主设备确定满足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还可以将CIG中CIS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之一,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503,响应于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向CIG中添加第二从设备。
当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时,主设备即将第二从设备添加至CIG中。其中,添加第二从设备后,该CIG中包含原有CIS以及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新增CIS。
步骤504,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向第二从设备发送更新后CIG参数。
同一CIG中各路CIS基于相同的SDU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实现独立音频流的同步播放,而SDU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与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CIG参数更新时,终端需要确定加入第二从设备后各路CIS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以及CIG同步延迟(CIG_Sync_Delay),从而向第二从设备发送包含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的更新后CIG参数。其中,该CIS同步延迟中至少包含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CIS同步延迟。
关于确定更新后CIG参数的过程,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采用与确定原始CIG参数同样的方式,基于第一从设备和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更新后CIG参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为主设备首先与设备A和设备B建立CIS链路,此时,如图6所示,原始CIG参数中包含设备A(CIS A)对应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 for CISA)、设备B(CIS B)对应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 for CIS B)以及CIG对应的CIG同步延迟(CIG_Sync_Delay)。当主设备将设备C添加至CIG后,如图6所示,更新后CIG参数中包含设备A(CIS A)对应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 for CIS A)、设备B(CIS B)对应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 for CIS B)、设备C(CIS C)对应的CIS同步延迟(CIS_Sync_Delay for CIS C)以及CIG对应的CIG同步延迟(CIG_Sync_Delay)。可见,更新后CIG参数中,除了增加设备C对应的CIS同步延迟外,设备A和设备B对应的CIS同步延迟发生变化,且CIG同步延迟发生变化。
通过上述步骤,主设备完成从设备的动态添加,进一步的,通过下述步骤505至507对原有从设备进行CIG参数更新。
步骤505,确定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
为了避免CIG参数更新对第一从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主设备确定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并将该开始时刻告知各个第一从设备,以便第一从设备从该开始时刻开始启用更新后CIG参数,而在该开始时刻之前继续使用原始CIG参数。
在CIG中存在CIG事件(CIG Event)这一概念,每次CIG事件中CIG中的各条CIS完成至少BN次,最多NSE次数据收发,BN与NSE的取值与具体CIS参数相关。并且主设备进行数据收发过程中,会记录CIG事件的执行次数,即每执行一次CIG事件后,对CIG事件计数进行加一操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采用CIG事件计数指示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一、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CIG事件计数用于表示CIG事件的执行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完成CIS添加后,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示意性的,结合上述步骤中的示例,如图7所示,一次CIG事件即CIS A和CIS B的数据收发过程,当完成CIS添加时,主设备获取到当前CIG事件计数为y。
二、基于当前CIG事件计数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CIG事件起始计数用于指示开始时刻,且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当前CIG事件计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在当前CIG事件计数的基础上,确定第二从设备通过CIS链路开始收发数据时的CIG事件起始计数。其中,确定出的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当前CIG事件计数。比如,CIG事件起始计数=当前CIG事件计数+k,k为正整数。
示意性的,如图7所示,主设备基于当前CIG事件计数y,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为y+1,指示第一从设备在CIG事件计数达到y+1时,使用更新后CIG参数。
步骤506,生成包含开始时刻以及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
确定出开始时刻以及更新后CIG参数后,主设备生成包含开始时刻以及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生成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中包含CIG事件起始计数和更新后CIG参数。
步骤507,向n个第一从设备发送CIG参数更新数据。
进一步的,主设备向各个第一从设备发送CIG参数更新数据。第一从设备接收到该CIG参数更新数据后,可以在CIG事件计数达到CIG事件起始计数前,仍旧基于原始CIG参数进行数据收发,并在CIG事件计数达到CIG事件起始计数时,基于更新后CIG参数进行数据收发。
步骤508,响应于完成CIG参数更新,与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
完成对第一从设备的CIG参数更新后,主设备通过与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为新创建的CIS建立数据通路(datapath)。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设备向第二从设备发送CIS空包(CIS NULL PDU)后,第二从设备确定CIS建立完成,并向主设备反馈CIS空包;主设备接收到反馈的CIS空包后确定CIS建立完成。
步骤509,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为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接收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时,主设备通过数据通路创建指令,为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创建数据通路,其中,该数据通路位于Host与Controller之间的同步适配层(ISOchronous Adaptation Layer,ISOAL),且该数据通路由Host通过Setup ISO Data Path指令指示Controller创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从设备接收到主设备发送的空包后,同样会为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510,通过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数据通路和CIS链路,与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完成CIS链路以及数据通道创建后,主设备与第二从设备之间即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设备的Host通过数据通路将SDU下发至Controller,由Controller将SDU封装为PDU,从而通过CIS链路将PDU发送至从设备;从设备通过CIS链路接收到PDU后,通过Controller对PDU进行解封装,得到SDU,并通过数据通路将解封得到的SDU上报至Host,由Host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主设备根据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并在满足条件时,将第二从设备添加至当前CIG,避免主设备同时与过多从设备建立CIS,导致传输延迟过大,甚至无法传输的问题。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通过在CIG参数更新数据中添加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使第一从设备能够在准确的时间点进行CIG参数更新,保证更新后CIG中各路CIS进行数据传输后音频播放的同步性。
上述实施例中,以设备添加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主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设备中设置有蓝牙芯片,且该蓝牙芯片中包含主控和控制器,主控与控制器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上述设备添加方法。
可选的,该蓝牙芯片采用双芯片架构或单芯片架构。其中,采用双芯片架构时,主控与控制器位于不同的组件,比如主控设置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上,控制器设置在蓝牙模块,主控与控制器通过主控和控制器接口(Host ControllerInterface,HCI)进行通信;采用单芯片架构时,主控和控制器设置在同一芯片上,且主控与控制器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进行通信。
在进行设备动态添加时,控制器,用于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主控,用于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通过控制器向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控制器,还用于向n个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第一从设备基于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更新后CIG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时,控制器,用于:
基于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
响应于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向CIG中添加第二从设备;
与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向第二从设备发送更新后CIG参数。
可选的,确定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时,控制器,具体用于:
基于配置参数,确定加入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PDU传输延迟包括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以及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基于配置参数,确定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SDU传输带宽,SDU传输带宽是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
响应于PDU传输延迟小于为CIG设置的最大传输延迟,且PDU传输带宽大于SDU传输带宽,确定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可选的,向第二从设备发送更新后CIG参数时,控制器具体用于:
确定加入第二从设备后各路CIS的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
向第二从设备发送包含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的更新后CIG参数。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设备A的主控(Host A)向设备A的控制器(Controller A)发送HCI_LE_ADD_CIS_Parameters命令(私有命令),控制器接收到该指令后,即根据该命令中包含的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若满足条件,则向Host A发送一个状态为successful的Command Complete指令。Host A接收到该指令后,即通过HCI_LE_Create_CIS命令指示Controller A创建CIS。Controller A接收到命令后,向设备D的主控(Host D)发送LL_CIS_REQ,由Host D向设备D的控制器(Controller D)发送LE CISRequest。Controller D接受该请求后,即向Host D发送HCI_LE_Accept_CIS。
Controller A接收到Host D发送的LL_CIS_RSP后,即向Host D发送LL_CIS_IND,该LL_CIS_IND中即包含更新后CIG参数,从而完成设备A与设备D之间的CIS链路构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向第一从设备发送更新后CIG参数时,控制器,用于:
确定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
生成包含开始时刻以及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
向n个第一从设备发送CIG参数更新数据。
可选的,确定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时,控制器具体用于:
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CIG事件计数用于表示CIG事件的执行次数,其中,CIG中各条CIS均完成数据收发的事件为CIG事件。
基于当前CIG事件计数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CIG事件起始计数用于指示开始时刻,且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当前CIG事件计数;
生成包含CIG事件起始计数和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Controller A向设备B和C的控制器(Controller B、C)发送LL_CIS_UPDATE命令(私有命令),指示设备B和设备C更新CIG参数,其中,LL_CIS_UPDATE命令中包含instant=cigEventCount(即CIG事件起始计数)。相应的,ControllerB、C完成CIG参数更新后,向各自的主控(Host B、C)发送LE CIS Update Complete,指示更新完毕(包含更新后的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还用于响应于完成CIG参数更新,与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为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
主控和控制器,还用于通过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数据通路和CIS链路,与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示意性的,如图8所示,Controller A和Controller D之间进行空包交互(CISNULL PDU),告知各自的HostCIS链路已建立(LE CIS Established)。Host A和Host D即向各自对应的Controller发送LE Setup ISO Data Path命令,从而在Host和Controller之间建立Data Path。完成Data Path建立后,设备A和设备D即可进行数据传输(CIS Data PDU),由Controller将接收到的ISO DATA发送至Host,由Host进行进一步处理。
其中,主控和控制器实现设备添加的详细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901,用于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第二建立模块902,用于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发送模块903,用于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所述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建立模块902,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基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
添加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
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所述PDU传输延迟包括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以及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SDU传输带宽,所述SDU传输带宽是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
响应于所述PDU传输延迟小于为所述CIG设置的最大传输延迟,且所述PDU传输带宽大于所述SDU传输带宽,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可选的,所述建立单元,用于:
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各路CIS的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
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包含所述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的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可选的,所述发送模块903,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所述开始时刻以及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CIG事件计数用于表示CIG事件的执行次数,且每次CIG事件中所述CIG中的各条CIS完成数据收发;
基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用于指示所述开始时刻,且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生成包含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和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包交互模块,用于响应于完成CIG参数更新,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为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数据通路和CIS链路,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与CIG中的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通过CIS链路与各个从设备进行数据收发过程中,若接收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通过将新的从设备的CIS添加至CIG,并基于添加CIS后CIG参数的变化情况,对CIG中原有从设备进行CIG参数更新,使得原有从设备和新的从设备均能够基于更新后的CIG参数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设备添加过程中,主设备与原有从设备之间的CIS链路无需断开重建,一方面避免因CIS链路断开导致从设备处音频播放中断,另一方面提高从设备的添加效率,实现CIG中CIS的动态增加。
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方框图。该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设备等。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和蓝牙芯片1030。
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0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10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0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NPU用于实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功能;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0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10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0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0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100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
蓝牙芯片1030是用于实现蓝牙功能的组件。其中,蓝牙芯片1030包含Host和Controller两部分(对应不同蓝牙协议栈),Host和Controller可以运行在同一芯片上(单芯片架构),也可以运行在不同芯片上(双芯片架构)。比如,Host运行在处理器上,而Controller运行在蓝牙模块上;或者,Host和Controller均运行在蓝牙芯片1030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即由蓝牙芯片1030通过执行指令实现。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电子设备1000中还包括显示屏、传感器、扬声器、麦克风、电源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蓝牙芯片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设备添加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本文中描述的步骤编号,仅示例性示出了步骤间的一种可能的执行先后顺序,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也可以不按照编号顺序来执行,如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同时执行,或者两个不同编号的步骤按照与图示相反的顺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设备添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主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以及,
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所述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基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
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以及,
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所述PDU传输延迟包括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以及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SDU传输带宽,所述SDU传输带宽是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以及,
响应于所述PDU传输延迟小于为所述CIG设置的最大传输延迟,且所述PDU传输带宽大于所述SDU传输带宽,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CIG参数,包括:
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各路CIS的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以及,
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包含所述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的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
生成包含所述开始时刻以及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以及,
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包括:
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CIG事件计数用于表示CIG事件的执行次数,其中,所述CIG中各条CIS均完成数据收发的事件为所述CIG事件;以及,
基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用于指示所述开始时刻,且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
所述生成包含所述开始时刻以及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包括:
生成包含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和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完成CIG参数更新,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为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以及,
通过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数据通路和CIS链路,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8.一种设备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与n个第一从设备建立CIS链路,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属于同一CIG,且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原始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n为正整数;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并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包含更新后CIG参数的CIG参数更新数据,以便各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在各自对应的CIS链路上收发数据,且所述第二从设备在CIS链路上收发数据时基于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添加请求,基于所述第二从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是否满足CIG加入条件;
添加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向所述CIG中添加所述第二从设备;
建立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二从设备建立CIS链路,并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的PDU传输延迟,所述PDU传输延迟包括主设备到从设备的PDU传输延迟以及从设备到主设备的PDU传输延迟;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后对应CIS的PDU传输带宽以及SDU传输带宽,所述SDU传输带宽是上层向下层下发SDU时的传输带宽;
响应于所述PDU传输延迟小于为所述CIG设置的最大传输延迟,且所述PDU传输带宽大于所述SDU传输带宽,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满足CIG加入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单元,用于:
确定加入所述第二从设备后各路CIS的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
向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包含所述CIS同步延迟以及CIG同步延迟的所述更新后CIG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从设备开始收发数据的开始时刻;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包含所述开始时刻以及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向n个所述第一从设备发送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获取当前CIG事件计数,CIG事件计数用于表示CIG事件的执行次数,其中,所述CIG中各条CIS均完成数据收发的事件为所述CIG事件;
基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确定CIG事件起始计数,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用于指示所述开始时刻,且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大于所述当前CIG事件计数;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
生成包含所述CIG事件起始计数和所述更新后CIG参数的所述CIG参数更新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包交互模块,用于响应于完成CIG参数更新,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空包交互;
第三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从设备发送的空包,为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CIS链路建立数据通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从设备对应的数据通路和CIS链路,与所述第二从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15.一种蓝牙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
16.一种具有蓝牙功能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蓝牙芯片。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由蓝牙芯片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设备添加方法。
CN202110357763.1A 2021-04-01 2021-04-01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Pending CN115175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7763.1A CN115175149A (zh) 2021-04-01 2021-04-01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PCT/CN2022/078820 WO2022206270A1 (zh) 2021-04-01 2022-03-02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7763.1A CN115175149A (zh) 2021-04-01 2021-04-01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75149A true CN115175149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57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7763.1A Pending CN115175149A (zh) 2021-04-01 2021-04-01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75149A (zh)
WO (1) WO20222062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3412A (zh) * 2023-03-02 2023-05-30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低功耗音频网络的通信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43554A (zh) * 2018-12-18 2023-0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信道的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12789883B (zh) * 2018-12-22 2022-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190389A (zh) * 2018-12-24 2022-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于tws耳机单双耳切换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10834154B1 (en) * 2019-04-17 2020-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stream parameters based on modulation sche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3412A (zh) * 2023-03-02 2023-05-30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低功耗音频网络的通信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6193412B (zh) * 2023-03-02 2024-02-06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蓝牙低功耗音频网络的通信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6270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89866B (zh) 应用于tws耳机单双耳切换的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1200769B (zh) 一种用于蓝牙耳机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蓝牙耳机设备
EP3629562A1 (e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9347581A (zh) 蓝牙耳机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89330B (zh)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0830970B (zh) 蓝牙设备间的音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8003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Bluetooth data channel
CN110149620B (zh) 一种智能耳机的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耳机及存储介质
WO2022206270A1 (zh) 设备添加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WO2024082906A1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蓝牙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16948A1 (zh) 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音频共享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CN111954123A (zh) 无线音频设备信息同步的方法、系统、介质及无线音频设备
WO2023165246A1 (zh) 蓝牙协议的通信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存储介质及产品
WO2023103732A1 (zh) 耳机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16311A1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22648A1 (zh) 音频数据接收、发送方法、音频接收装置和音频发送装置
CN114885261A (zh) 耳机组件、无线音频播放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WO2022252917A1 (zh) 建立蓝牙链路的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及设备
TWI789236B (zh) 可避免聲音中斷的藍牙通信系統及相關的藍牙設備群
CN112105005A (zh) 一种控制蓝牙设备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EP3434025B1 (en) Method adapted to be implemented in a master device of a sound system, corresponding method adapted to be implemented in an audio rendering device of a sound system, corresponding master device, audio rendering device, system, computer readable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a
KR102548042B1 (ko) 통신 방법, 장치 및 기기
CN111491278B (zh) 一种通过蓝牙设备播放音频的方法及终端
WO2022252928A1 (zh) 投屏方法、装置、无线终端、投屏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0750A1 (zh) 蓝牙切换方法和装置、蓝牙连接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