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9677A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29677A TW202029677A TW108143574A TW108143574A TW202029677A TW 202029677 A TW202029677 A TW 202029677A TW 108143574 A TW108143574 A TW 108143574A TW 108143574 A TW108143574 A TW 108143574A TW 202029677 A TW202029677 A TW 20202967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ime
- transmission
- fec
- error cor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65—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broadcast
- H04H20/71—Wireless systems
- H04H20/72—Wireless systems of terrestrial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4—Multiresolu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3—Channel coding or modulation of digital bit-stream, e.g. QPSK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12—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errestrial transmission, e.g. DVB-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Signal structure ensuring backward compatibility with legacy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可提升傳輸效率的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提供一種送訊裝置,其係具備:第1時間交錯器,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錯誤訂正碼區塊,係依據第2方式;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進行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本技術係可適用於例如,對應於ISDB-T方式等之播送方式的傳輸系統。
Description
本技術係有關於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特別是有關於,可提升傳輸效率的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例如,在日本,適合於地表數位電視播送之次世代化的進階化之研討正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技術方式之研討正被進行(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乃至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6562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8-6782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8-1018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話說回來,在次世代的播送方式的運用開始時,雖然會設有從現行的播送方式往次世代的播送方式的轉移期間,但於該轉移期間中,仍被要求能夠提升傳輸效率。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能夠提升傳輸效率。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送訊裝置,係為一種送訊裝置,其係具備:第1時間交錯器,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依據第2方式;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進行前記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本技術的一側面之送訊裝置,係亦可為獨立的裝置,也可為構成1個裝置的內部區塊。又,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送訊方法,係為對應於上述本技術之一側面的送訊裝置的送訊方法。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送訊裝置、及送訊方法中,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錯誤訂正碼區塊,會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又,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依據第2方式;在前記第1時間交錯被進行之際,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會被適用。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收訊裝置,係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前記第1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第1時間去交錯。
本技術的一側面之收訊裝置,係亦可為獨立的裝置,也可為構成1個裝置的內部區塊。又,本技術之一側面的收訊方法,係為對應於上述本技術之一側面的收訊裝置的收訊方法。
於本技術的一側面的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中,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前記第1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被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第1時間去交錯。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說明本技術的實施形態。此外,說明是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2.變形例
3.電腦的構成
<1.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傳輸系統之構成例)
圖1係適用了本技術的傳輸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此外,所謂系統,係指複數個裝置做邏輯性集合而成者。
於圖1中,傳輸系統1係為支援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等之播送方式的系統。傳輸系統1係由:被設置在各播送台之關連設施中的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N為1以上之整數)、和被設置在送訊所的送訊裝置10、和被各使用者所擁有的收訊裝置20-1乃至20-M(M為1以上之整數)所構成。
又,於該傳輸系統1中,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和送訊裝置10,係透過通訊線路12-1乃至12-N而被連接。此外,通訊線路12-1乃至12-N,係可為例如專線。
資料處理裝置11-1,係對播送台A所製作的播送內容(例如播送節目等)之資料,實施編碼等之必要的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傳輸資料,透過通訊線路12-1而發送至送訊裝置10。
於資料處理裝置11-2乃至11-N中,係與資料處理裝置11-1同樣地,由播送台B或播送台Z等之各播送台所製作的播送內容之資料係被處理,其結果所得之傳輸資料,係透過通訊線路12-2乃至12-N而被發送至送訊裝置10。
送訊裝置10,係透過通訊線路12-1乃至12-N,而將從播送台側之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所被發送過來的傳輸資料予以接收。送訊裝置10,係對來自資料處理裝置11-1乃至11-N之傳輸資料實施編碼或調變等之必要的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播送訊號,從被設置在送訊所中的送訊用之天線而予以發送。
藉此,來自送訊所側的送訊裝置10的播送訊號,係藉由所定之頻帶的電波,而分別被發送至收訊裝置20-1乃至20-M。
收訊裝置20-1乃至20-M係例如,以電視受像機或機上盒(STB:Set Top Box)等之固定收訊機的方式而被構成,被設置在各使用者的自宅等。
收訊裝置20-1,係藉由所定之頻帶的電波,將從送訊裝置10所被發送過來的播送訊號予以接收並實施解調或解碼、解碼等之必要的處理,藉由而將使用者所致之選台操作所相應之播送內容(例如播送節目等)予以再生。
於收訊裝置20-2乃至20-M中,係與收訊裝置20-1同樣地,來自送訊裝置10之播送訊號係被處理,使用者所致之選台操作所相應之播送內容係被再生。
如此一來,於收訊裝置20中,播送內容之映像係被顯示於顯示器,與該映像同步的聲音係從揚聲器被輸出,因此使用者就可欣賞播送節目等之播送內容。
此外,於傳輸系統1中,M台的收訊裝置20中係有,支援現行方式者,與支援次世代方式者,是混合存在。於是,在以下的說明中,將支援現行方式的收訊裝置20,稱作現行收訊裝置20L,將支援次世代方式的收訊裝置20,稱作次世代收訊裝置20N,而加以區別。
甚至,也想定會有支援現行方式與次世代方式之雙方方式的收訊裝置20,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該當收訊裝置20,稱作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但是,現行收訊裝置20L、和次世代收訊裝置20N、和雙方式收訊裝置20D,在不需要特別區分的情況下,則簡稱為收訊裝置20。
話說回來,在日本,適合於地表數位電視播送之次世代化的進階化的研討,正在進行。此處,作為從現行的播送方式(現行方式)往次世代的播送方式(次世代方式)之轉移方法之1,研討了使用現行的頻帶,來導入具有相容性之次世代方式。
在該播送方式的轉移期間中,想定會是,將現行方式的播送訊號(以下亦稱為現行播送訊號),與次世代方式的播送訊號(以下亦稱為次世代播送訊號),採用分階層多工(LDM:Layered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而予以傳輸的方式。
亦即,在播送方式的轉移期間中,藉由使用分階層多工方式(LDM方式),是在作為上層(UL:Upper Layer)的高功率階層中,傳輸現行播送訊號,在作為下層(LL:Lower Layer)的低功率階層中,傳輸次世代播送訊號。
此處,圖2係模式性圖示了分階層多工方式所致之播送訊號之傳輸。於圖2中,縱軸係表示訊號位準,橫軸係表示頻率。
在圖2中係圖示了1個頻道的頻帶,如縱方向的虛線所示,各頻帶係由複數個區段(例如現行方式(ISDB-T方式)的情況下係為13個區段)所構成。此處,使用分階層多工方式,抑制次世代播送訊號的功率,而多工至現行播送訊號中,藉此,就可在與現行播送訊號相同的頻帶中,重疊次世代播送訊號而予以傳輸。
於圖2中,在高功率階層(UL)中所被傳輸之現行2K播送(的現行播送訊號)中,係傳輸對應於2K映像的2K內容,在低功率階層(LL)中所被傳輸之次世代4K播送(的次世代播送訊號),係傳輸對應於4K映像的4K內容,可在同一頻道(頻帶)中,將2K與4K之內容的播送訊號予以傳輸。此外,例如,現行2K播送,係被現行收訊裝置20L所接收,次世代4K播送,係被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所接收。
此處,在支援分階層多工方式的收訊裝置20中,根據從送訊裝置10所被發送過來的播送訊號,首先,將高功率階層之UL訊號予以解碼而推定UL訊號之送訊點,其後,利用已被推定出來的UL訊號之送訊點,來進行低功率階層之LL訊號的解對映或解碼。
例如,如圖3的訊號空間之例子所示,根據以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而被調變的現行播送訊號,來推定圖中黑色方塊所示的UL訊號之送訊點,使用該UL訊號之送訊點,來進行圖中白色圓圈所示的LL訊號的解對映或解碼。具體而言,在圖3的例子中,係以4個UL訊號之訊號點(圖中黑色方塊)之每一者為中心,8個LL訊號之訊號點(圖中白色圓圈)是被配置成圓形狀。
如此,由LL訊號係可根據UL訊號而被獲得,因此UL訊號與LL訊號間,若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為不同,則在收訊裝置20中,為了進行LL訊號之解碼,必須要將UL訊號的解碼結果,先進行時間交錯然後再進行時間去交錯才行。因此,如果UL訊號與LL訊號間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為不同,則會導致收訊裝置20的構成或處理變得複雜。
亦即,若考慮收訊裝置20的實現性,由於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的不同,就會導致只有在從現行方式往次世代方式的轉移期間中才會被使用到的專用之記憶體(大規模的記憶體)變成必須,而且處理會變得複雜,因此UL訊號與LL訊號的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的共通化,係為必須。
於是,在本技術中,在從現行方式往次世代方式的轉移期間中,會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的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
又,在次世代方式中,實體層訊框(的資料訊框)中所含之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是與實體層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為不一致的情況下,表示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會被使用。藉由利用該指標,在這些開頭位置不一致的情況下,仍可進行有效率的資料傳輸。
具體而言,例如,作為實體層訊框是可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訊框,作為錯誤訂正區塊是可使用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區塊,作為指標是可使用FEC區塊指標,在以下的說明中,以這些為一例來做說明。
另一方面,在現行方式中,該當指標係沒有機能,在轉移期間中,在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的情況下,UL訊號與LL訊號的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雖然被共通化,但會導致對應於次世代播送訊號的LL訊號之傳輸效率降低。
因此,在本技術中,係在轉移期間中,除了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同時還把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指標,適用於該當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藉此就可使傳輸效率被提升。
此外,在轉移期間後,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指標會直接繼續被使用,因此,只要將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從對應於現行方式者,切換成對應於次世代方式者即可。
若將以上做個整理,則在現行(轉移前)、轉移期間、次世代(轉移後)中所被適用的方式(傳輸規格)之關係,係為如圖4所示的關係。
亦即,在轉移前,係使用ISDB-T(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Broadcasting - Terrestrial)方式等之現行方式,因此會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器(時間去交錯器)、與錯誤訂正碼(FEC),FEC區塊指標係被設成未使用。亦即,對應於現行方式之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係與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一致,因此不需要FEC區塊指標。
在轉移期間中,是將現行方式的現行播送訊號、與次世代方式的次世代播送訊號以分階層多工方式(LDM方式)進行傳輸,但以UL訊號與LL訊號的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之型樣的共通化為目的,而會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器(時間去交錯器),這是如同前面所述。
又,在轉移期間中,係使用分階層多工方式,而將對應於現行播送訊號之UL訊號、與對應於次世代播送訊號之LL訊號予以傳輸,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錯誤訂正碼(FEC)中,不需要使用FEC區塊指標。另一方面,在轉移期間中,在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錯誤訂正碼(FEC)中,FEC區塊指標,會被適用於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這是如同前面所述。
於轉移後,次世代方式會被使用,因此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時間交錯器(時間去交錯器)、和錯誤訂正碼(FEC)會被使用,而且FEC區塊指標也會被使用。亦即,在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區塊中,其開頭位置,會有與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不一致的情況,因此表示該當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FEC區塊指標,會被使用。
以下,於轉移期間中,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並且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指標(FEC區塊指標),會被適用於該當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的本技術,一面參照圖5乃至圖13而一面詳細說明。
此外,在本揭露中,為了簡化說明,作為現行方式(ISDB-T方式),是只針對現行2K播送而進行說明,但實際上,在現行方式(ISDB-T方式)中,在13個區段之中,12個區段是被使用於適合固定收訊機之播送(現行2K播送),剩下的1區段是被使用於適合行動收訊機之播送(所謂的1Seg播送)。
(時間去交錯的例子)
圖5係圖示了,於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將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區塊指標,適用於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去交錯的例子。此外,於圖5中,時間的方向係假設為,從左往右前進之方向。
此處,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等中,對已接收之OFDM訊框的處理會被依序進行,但該OFDM訊框之大小,係對應於ISDB-T方式等之現行方式的訊框大小。亦即,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等中,由於在轉移期間中是進行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去交錯,因此其OFDM訊框之大小,係對應於現行方式。
又,OFDM訊框,係除了含有資料訊框,還含有傳輸控制訊號。資料訊框中係含有複數個FEC區塊。又,FEC區塊係為固定長度,但相較於對應於現行方式之FEC區塊,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區塊的固定長度係為較長。
於圖5中,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等中,係每一OFDM訊框地,將實施過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的複數個FEC區塊予以抽出,進行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去交錯。作為該時間去交錯之對象的FEC區塊,係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區塊。
圖5的A係圖示了時間去交錯前的FEC區塊。於圖5的A中,複數個FEC區塊,是藉由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所定之型樣而在時間方向上被交錯,時間順序係被洗牌。此處,圖中被塗滿圖案的方格之每一者,係表示FEC區塊之一部分,係被重排成原本的時間順序,藉由收集相同圖案的方格,而構成了1個FEC區塊。
圖5的B係圖示了時間去交錯後的FEC區塊。於圖5的B中,藉由進行時間去交錯,而每一OFDM訊框地,時間順序被洗牌的複數個FEC區塊之每一者,係被恢復成原本的時間順序。
此時,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與FEC區塊之開頭位置雖然並不一致,但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等中,藉由使用FEC區塊指標,就可辨識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例如,藉由該FEC區塊指標,作為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係指定了從OFDM訊框之開頭起算的資料載波數。
具體而言,在第1個OFDM訊框中,作為FEC區塊指標P1,從該當OFDM訊框之開頭起算的資料載波數係被指定;在第2個OFDM訊框中,作為FEC區塊指標P2,從該當OFDM訊框之開頭起算的資料載波數係被指定。
此外,於圖5中,雖然說明收訊側的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所被進行之時間去交錯,但在送訊側的送訊裝置10中,會進行對應於該當時間去交錯的時間交錯。亦即,在送訊裝置10中,係將圖5的B所示的複數個FEC區塊,以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所定之型樣而將時間順序進行洗牌,而在時間方向上進行交錯(圖5的A)。
如此,於轉移期間中,除了使用對應於現行方式之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同時還將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區塊中所被用的FEC區塊指標,適用於該當時間交錯(時間去交錯),藉此就可使傳輸效率被提升。
亦即,藉由適用FEC區塊指標,即使OFDM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FEC區塊之開頭位置,是與OFDM訊框之開頭位置不一致,在收訊裝置20中,仍可從OFDM訊框抽出FEC區塊。換言之,本技術係可看成如下。亦即,1個FEC區塊無法跨越複數個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而配置的情況下,對位於OFDM訊框之最後之部分的無法配置FEC區塊的領域,必須進行例如補零、或是NULL值等等。相對於此,在本技術中,由於1個FEC區塊,是被容許跨越複數個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而被配置,因此不需要例如補零或配置NULL值等,即使是OFDM訊框之最後之部分仍可配置FEC區塊之一部分,因此就結果而言,可抑制傳輸效率之降低。
(送訊裝置之構成)
圖6係為圖1的送訊裝置10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於圖6中,送訊裝置10係由:FEC部111-1、FEC部111-2、功率控制部112、加算部113、功率正規化部114、訊號處理部115-1、訊號處理部115-2、選擇器116、OFDM調變部117、選擇器118、FEC指標計算部119、TMCC生成部120-1、TMCC生成部120-2、功率控制部121、加算部122、功率正規化部123、及選擇器124所構成。
此外,於圖6中,藉由FEC部111乃至選擇器116而構成了資料訊號之系列,藉由選擇器118乃至選擇器124而構成了傳輸控制訊號之系列,由這些系列所得的訊號係分別被輸入至OFDM調變部117。
首先,說明上段所示的資料訊號之系列。
FEC部111-1,係為對應於現行方式之規格的FEC編碼調變部。FEC部111-1,係對於作為傳輸資料而被輸入至其的2K內容之訊號(2K訊號),實施前向錯誤訂正(FEC),將其結果所得之2K FEC訊號,供給至加算部113。
FEC部111-2,係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FEC編碼調變部。FEC部111-2,係對於作為傳輸資料而被輸入至其的4K內容之訊號(4K訊號),實施前向錯誤訂正(FEC),將其結果所得之4K FEC訊號,供給至功率控制部112及訊號處理部115-2。
功率控制部112,係對從FEC部111-2所被供給之4K FEC訊號進行功率控制,將其結果所得之訊號(4K FEC訊號),供給至加算部113。
加算部113,係將從FEC部111-1所被供給之2K FEC訊號,與從功率控制部112所被供給之4K FEC訊號,進行加算,將其結果所得之加算訊號,供給至功率正規化部114。在功率正規化部114中,係將從加算部113所被供給之加算訊號之功率進行正規化,然後供給至訊號處理部115-1。
亦即,被輸入至該訊號處理部115-1的訊號,係在轉移期間中,是以分階層多工方式而被傳輸,因此在功率控制部112、加算部113、及功率正規化部114中係進行,用來將2K內容之訊號(2K FEC訊號)以高功率階層(UL)進行傳輸,將4K內容之訊號(4K FEC訊號)以低功率階層(LL)進行傳輸所需之處理。
訊號處理部115-1,係為對應於現行方式之規格的訊號處理部。訊號處理部115-1係由:階層合成部141-1、時間交錯器142-1、及頻率交錯器143-1所構成。
階層合成部141-1,係對被輸入至其的訊號,進行對應於區段的階層合成之相關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訊號,供給至時間交錯器142-1。
時間交錯器142-1,係針對從階層合成部141-1所被供給之訊號,進行時間交錯(時間方向之交錯),將該時間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頻率交錯器143-1。此處,藉由時間交錯器142-1而被進行的時間交錯,係為圖5所示的時間去交錯所對應之時間交錯。
頻率交錯器143-1,係針對從時間交錯器142-1所被供給之訊號,進行頻率交錯(頻率方向之交錯),將該頻率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選擇器116。
另一方面,被輸入至訊號處理部115-2的訊號,係為轉移後以次世代方式而被傳輸之4K內容之訊號(4K FEC訊號)。訊號處理部115-2,係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訊號處理部。訊號處理部115-2係由:階層合成部141-2、時間交錯器142-2、及頻率交錯器143-2所構成。
階層合成部141-2,係進行階層合成之相關處理。時間交錯器142-2,係針對被輸入至其的訊號,進行時間交錯。頻率交錯器143-2,係針對被輸入至其的訊號,進行頻率交錯。該頻率交錯後的訊號,係被供給至選擇器116。
選擇器116,係依照被供給至其的切換訊號,而將其輸入,切換至訊號處理部115-1側、或訊號處理部115-2側。選擇器116,係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已被訊號處理部115-1所處理過的LDM對應資料訊號,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已被訊號處理部115-2所處理過的次世代資料訊號,而分別輸出至OFDM調變部117。
此外,切換訊號,在此時點上之運用係為,在進行從現行方式往次世代方式的轉移期間所相應之運用的情況下,則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在進行往次世代方式之轉移後之運用的情況下,則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例如,切換訊號,係亦可從未圖示的控制電路而被通知,或者從外部被通知。此外,於送訊裝置10中,關於從其他選擇器所被供給的切換訊號,也是同樣如此。
接著,說明下段所示的傳輸控制訊號之系列。
選擇器118,係在被供給至其的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ISDB-T方式等之現行方式的訊框大小,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次世代方式的訊框大小,而分別供給至FEC指標計算部119。
FEC指標計算部119,係基於從選擇器118所被供給之訊框大小,而計算FEC區塊指標,並供給至TMCC生成部120-2。
此處,例如,基於對應於現行方式或次世代方式之OFDM訊框之訊框大小,作為表示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FEC區塊指標,而會求出從OFDM訊框之開頭起算的資料載波數。
TMCC生成部120-1,作為對應於現行方式之規格的傳輸控制訊號,係生成TMCC(Transmission Multiplexing Configuration Control)訊號(以下亦稱為現行TMCC訊號),並供給至加算部122。此外,TMCC訊號係為含有各階層之調變方式或錯誤訂正編碼率等之傳輸參數等之資訊的控制訊號。
TMCC生成部120-2,作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傳輸控制訊號,係生成TMCC訊號(以下亦稱為次世代TMCC訊號),並供給至功率控制部121及選擇器124。該次世代TMCC訊號中係含有,從FEC指標計算部119所被供給之FEC區塊指標。
功率控制部121,係對從TMCC生成部120-2所被供給之訊號(次世代TMCC訊號)進行功率控制,將其結果所得之訊號,供給至加算部122。
加算部122,係將從TMCC生成部120-1所被供給之訊號(現行TMCC訊號),與從功率控制部121所被供給之訊號(次世代TMCC訊號),進行加算,將其結果所得之加算訊號,供給至功率正規化部123。在功率正規化部123中,係將從加算部122所被供給之加算訊號之功率進行正規化,然後供給至選擇器124。
亦即,被輸入至該選擇器124的訊號(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係在轉移期間中,是以分階層多工方式中而被傳輸,因此在功率控制部121、加算部122、及功率正規化部123中係進行,用來將對應於現行方式之傳輸控制訊號(現行TMCC訊號)以高功率階層(UL)進行傳輸,將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傳輸控制訊號(次世代TMCC訊號)以低功率階層(LL)進行傳輸所需之處理。
又,被輸入至選擇器124的另一方之訊號,亦即,從TMCC生成部120-2所被供給之訊號(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係被當作在轉移後以次世代方式而被傳輸的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傳輸控制訊號(次世代TMCC訊號)。
選擇器124,係在被供給至其的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功率正規化部123的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TMCC生成部120-2的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而分別輸出至OFDM調變部117。
此處,在進行相應於轉移期間之運用的情況下,對OFDM調變部117,係從資料訊號之系列側的選擇器116被供給LDM對應資料訊號,從傳輸控制訊號之系列側的選擇器124被供給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
此情況下,OFDM調變部117,係基於LDM對應資料訊號、及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構成(生成)OFDM訊框來作為實體層訊框。又,在OFDM調變部117中,係對OFDM訊框構成,進行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或GI(Guard Interval)之插入等之處理,其結果所得之訊號,係被當作播送訊號,從送訊用的天線(未圖示)被送出(送訊)。
如此,於轉移期間中,係藉由送訊裝置10,使用分階層多工方式,而在高功率階層(UL)中,傳輸現行2K播送(的現行播送訊號),在低功率階層(LL)中,傳輸次世代4K播送(的次世代播送訊號)。
又,在進行相應於轉移後之運用的情況下,對OFDM調變部117,係從資料訊號之系列側的選擇器116被供給次世代資料訊號,從傳輸控制訊號之系列側的選擇器124被供給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
此情況下,OFDM調變部117,係基於次世代資料訊號、及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構成OFDM訊框來作為實體層訊框。又,在OFDM調變部117中,係對OFDM訊框構成,進行IFFT、或GI之插入等之處理,其結果所得之訊號,係被當作播送訊號,從送訊用的天線(未圖示)被送出。
如此,在轉移後,藉由送訊裝置10,就只會傳輸轉移後的次世代4K播送(的次世代播送訊號)。
此外,於圖6中雖然例示了將FEC區塊指標含入至TMCC訊號中的情況,但不限於此,FEC區塊指標亦可被含入至其他訊號中。例如,亦可將FEC區塊指標,含入至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的標頭等中。但是,在含入至該當標頭中的情況下,相較於含入至TMCC訊號中的情況,傳輸資料量會較為減少。
又,雖然細節將於後述,但在TMCC訊號中可以含入,用來把此時點上之運用,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運用、還是相應於轉移後之運用,通知給收訊裝置20所需之運用判定訊號。
(送訊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7的流程圖,說明被圖6的送訊裝置10所執行的送訊處理之流程。
於步驟S101中,FEC部111-1及FEC部111-2,係進行FEC編碼調變處理。此處,藉由FEC部111-1,而對2K訊號進行FEC編碼調變處理。又,藉由FEC部111-2,而對4K訊號進行FEC編碼調變處理。
在步驟S102的判定處理中,係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
於步驟S102中,若判定為是轉移期間中,則處理係往步驟S103前進,步驟S103乃至S107、S111、及S112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在功率控制部112、加算部113、及功率正規化部114中係進行,用來將2K FEC訊號以高功率階層(UL)進行傳輸,將4K FEC訊號以低功率階層(LL)進行傳輸所需之FEC LDM調變處理(S103)。
然後,時間交錯器142-1,係對FEC LDM調變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進行時間交錯(S104)。又,頻率交錯器143-1,係對時間交錯後的訊號,進行頻率交錯(S105)。
接下來,TMCC生成部120-1及TMCC生成部120-2,係進行TMCC編碼調變處理(S106)。此處,藉由TMCC生成部120-1,而對現行TMCC訊號進行TMCC編碼調變處理。又,藉由TMCC生成部120-2,而對次世代TMCC訊號進行TMCC編碼調變處理。
又,在功率控制部121、加算部122、及功率正規化部123中係進行,用來將現行TMCC訊號以高功率階層(UL)進行傳輸,將次世代TMCC訊號以低功率階層(LL)進行傳輸所需之TMCC LDM調變處理(S107)。此外,此處還會進行TMCC編碼調變處理,而將表示這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運用的運用判定訊號予以含入(S111)。
然後,OFDM調變部117,係基於LDM對應資料訊號、及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進行OFDM調變處理(S112)。該OFDM調變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係作為播送訊號而透過送訊用之天線而被送出。
另一方面,於步驟S102中,若判定為是轉移後,則處理係往步驟S108前進,步驟S108乃至S112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時間交錯器142-2,係對4K FEC訊號,進行時間交錯(S108)。又,頻率交錯器143-2,係對時間交錯後的訊號,進行頻率交錯(S109)。
接下來,TMCC生成部120-2,係對次世代TMCC訊號進行TMCC編碼調變處理(S110)。此外,此處會將表示這是相應於轉移後之運用的運用判定訊號予以含入(S111)。
然後,OFDM調變部117,係基於次世代資料訊號、及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進行OFDM調變處理(S112)。該OFDM調變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係作為播送訊號而透過送訊用之天線而被送出。
以上說明了送訊處理的流程。
(收訊裝置之構成)
圖8係為圖1的收訊裝置20的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此外,圖8所示的收訊裝置20,係作為例如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構成。
於圖8中,收訊裝置20係由:OFDM解調部211、TMCC解調解碼部212、TMCC LDM解調部213、轉移期間判定部214、選擇器215、TMCC解調解碼部216、頻率去交錯器217-1、頻率去交錯器217-2、選擇器218、RAM219、時間去交錯器220-1、時間去交錯器220-2、選擇器221、RAM222、FEC解調解碼部223、FEC LDM解調部224、選擇器225、及FEC解調解碼部226所構成。
此外,於圖8中,藉由TMCC解調解碼部212乃至TMCC解調解碼部216而構成了傳輸控制訊號之系列,藉由頻率去交錯器217乃至FEC解調解碼部226而構成了資料訊號之系列,對這些系列係分別有來自OFDM解調部211之訊號被輸入。
對OFDM解調部211,係有透過收訊用之天線(未圖示)而被接收之播送訊號,會被輸入。在OFDM解調部211中,係對被輸入至其的播送訊號,進行GI之去除或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OFDM訊框之解調等之處理,其結果所得之訊號係被輸出至後段的區塊。
此處,從OFDM解調部211所被輸出的訊號之中,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係被供給至TMCC解調解碼部212及TMCC LDM解調部213,LDM對應資料訊號係被供給至頻率去交錯器217-1。又,從OFDM解調部211所被輸出的訊號之中,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係被供給至選擇器215,次世代資料訊號係被供給至頻率去交錯器217-2。
TMCC解調解碼部212,係對從OFDM解調部211所被供給之訊號(LDM對應傳輸控制訊號),對TMCC訊號所被配置之各載波按照所定之解調方式進行解調,將該解調之結果予以解碼所得之運用判定訊號,供給至轉移期間判定部214。
該運用判定訊號係為,表示此時點上之運用,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運用、還是相應於轉移後之運用的訊號。此外,該運用判定訊號係可為例如,藉由所定之位元而被表示,無論在轉移期間中或轉移後,都是分配相同的位元位置。
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係基於從TMCC解調解碼部212所被供給之運用判定訊號,來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之運用,將其判定的結果所相應之切換訊號,分別供給至選擇器215、選擇器218、選擇器221、及選擇器225。
又,來自TMCC解調解碼部212之訊號,係被供給至TMCC LDM解調部213。TMCC LDM解調部213,係基於來自OFDM解調部211及TMCC解調解碼部212之訊號,而進行LDM解調,並將其解調的結果所相應之訊號,供給至選擇器215。
此處,於轉移期間中,分階層多工方式會被使用,現行TMCC訊號是在高功率階層(UL)中被傳輸,次世代TMCC訊號是在低功率階層(LL)中被傳輸,但藉由該LDM解調,在低功率階層(LL)中被傳輸的次世代TMCC訊號的解調或解碼就成為可能。
對選擇器215係有,來自OFDM解調部211之訊號(次世代傳輸控制訊號)、和來自TMCC LDM解調部213之訊號,會被輸入。選擇器215,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TMCC LDM解調部213之訊號,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OFDM解調部211之訊號,而分別輸出至TMCC解調解碼部216。
TMCC解調解碼部216,係對應於次世代方式,對從選擇器215所被供給之訊號,依照所定之解調方式而進行解調,將該解調之結果予以解碼,而取得次世代TMCC訊號。TMCC解調解碼部216,係在已取得之次世代TMCC訊號中所含之參數之中,將FEC區塊指標,供給至時間去交錯器220-1及時間去交錯器220-2。
頻率去交錯器217-1,係為對應於現行方式之規格的頻率去交錯器。另一方面,頻率去交錯器217-2,係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頻率去交錯器。對於頻率去交錯器217-1、217-2,係設有選擇器218及RAM219。
選擇器218,係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其輸入,切換至頻率去交錯器217-1側,而另一方面,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其輸入,切換至頻率去交錯器217-2側。藉此,隨著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對應於現行方式或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頻率去交錯器217,就可使用RAM219。
時間去交錯器220-1,係為對應於現行方式之規格的時間去交錯器。另一方面,時間去交錯器220-2,係為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時間去交錯器。對於時間去交錯器220-1、220-2,係設有選擇器221及RAM222。
選擇器221,係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其輸入,切換至時間去交錯器220-1側,而另一方面,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將其輸入,切換至時間去交錯器220-2側。藉此,隨著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對應於現行方式或次世代方式之規格的時間去交錯器220,就可使用RAM222。
亦即,於轉移期間中,頻率去交錯器217-1,係將從OFDM解調部211所被供給之訊號(LDM對應資料訊號),適宜地寫入至RAM219、或予以讀出等等,藉此而進行頻率去交錯(頻率方向的去交錯),並將該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時間去交錯器220-1。
對時間去交錯器220-1,係有來自頻率去交錯器217-1之訊號,以及來自TMCC解調解碼部216的FEC區塊指標,會被供給。時間去交錯器220-1,係將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適宜地寫入至RAM222、或予以讀出等等,藉此而進行時間去交錯(時間方向的去交錯),將該時間去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FEC解調解碼部223及FEC LDM解調部224。
此處,藉由時間去交錯器220-1而被進行的時間去交錯,係為對應於圖5所示的時間去交錯。又,此時,即使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與FEC區塊之開頭位置為不一致的情況下,藉由使用FEC區塊指標,就可辨識FEC區塊之開頭位置,而可將OFDM訊框中所含之複數個FEC區塊,以FEC區塊單位予以讀出。
FEC解調解碼部223,係對應於現行方式,對從時間去交錯器220-1所被供給之訊號,依照所定之解調方式而進行解調,將該解調之結果予以解碼所得之訊號,供給至FEC LDM解調部224。
FEC LDM解調部224,係基於從時間去交錯器220-1及FEC解調解碼部223所被供給之訊號,而進行LDM解調,並將其解調的結果所相應之訊號,供給至選擇器225。
此處,於轉移期間中,分階層多工方式會被使用,2K內容之訊號(2K FEC訊號)是在高功率階層(UL)中被傳輸,4K內容之訊號(4K FEC訊號)是在低功率階層(LL)中被傳輸,但藉由該LDM解調,在低功率階層(LL)中被傳輸的4K FEC訊號的解調或解碼就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在轉移後,頻率去交錯器217-2,係將從OFDM解調部211所被供給之訊號(次世代資料訊號),適宜地寫入至RAM219、或予以讀出等等,藉此而進行頻率去交錯,並將該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時間去交錯器220-2。
對時間去交錯器220-2,係有來自頻率去交錯器217-2之訊號,以及來自TMCC解調解碼部216的FEC區塊指標,會被供給。時間去交錯器220-2,係將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適宜地寫入至RAM222、或予以讀出等等,藉此而進行時間去交錯,並將該時間去交錯後的訊號,供給至選擇器225。
此外,此時,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與FEC區塊之開頭位置為不一致的情況下,藉由使用FEC區塊指標,就可辨識FEC區塊之開頭位置。
對選擇器225係有,來自FEC LDM解調部224之訊號、和來自時間去交錯器220-2之訊號,會被輸入。選擇器225,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期間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FEC LDM解調部224之訊號,在切換訊號是相應於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時間去交錯器220-2之訊號,而分別供給至FEC解調解碼部226。
亦即,在進行相應於轉移期間之運用的情況下,作為來自FEC LDM解調部224之訊號,從分階層多工方式下的在低功率階層(LL)中所被傳輸之次世代播送訊號所得出的4K FEC訊號,係被輸入至FEC解調解碼部226。另一方面,在進行相應於轉移後之運用的情況下,從轉移後的次世代4K播送之次世代播送訊號所得出的4K FEC訊號,係被輸入至FEC解調解碼部226。
FEC解調解碼部226,係對應於次世代方式,對從選擇器225所被供給之4K FEC訊號,依照所定之解調方式而進行解調,將該解調之結果予以解碼所得之4K訊號,輸出至後段的電路(例如解碼器等)。
藉此,例如,於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在轉移期間中,從分階層多工方式下的在低功率階層(LL)中所被傳輸之次世代播送訊號所得出的4K訊號會被處理,在轉移後,從轉移後的次世代4K播送之次世代播送訊號所得出的4K訊號會被處理。因此,在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係可在轉移期間中及轉移期間後,可以欣賞次世代4K播送所致之4K內容。
(第1收訊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9的流程圖,說明藉由圖8的收訊裝置20(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執行的第1收訊處理之流程。
於步驟S201中,OFDM解調部211,係對透過收訊用之天線而被接收之播送訊號,進行OFDM解調處理。
於步驟S202中,TMCC解調解碼部212,係基於OFDM解調處理之結果,來進行TMCC解調解碼處理。藉由該TMCC解調解碼處理,運用判定訊號會被偵測。
於步驟S203中,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係基於已被偵測到的運用判定訊號,來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
於步驟S20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期間中,則處理係往步驟S204前進,步驟S204乃至S208、及S212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TMCC解調解碼部212是進行對應於現行方式之TMCC解調解碼處理,同時,TMCC LDM解調部213是進行TMCC LDM解調處理(S204),藉此,就會利用高功率階層的UL訊號而進行對低功率階層的LL訊號之處理。藉此,藉由TMCC解調解碼部216來進行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TMCC解調解碼處理(S205),就會獲得含有FEC區塊指標的次世代TMCC訊號。
然後,頻率去交錯器217-1,係對OFDM解調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進行頻率去交錯(S206)。又,時間去交錯器220-1,係對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進行時間去交錯(S207)。
接下來,FEC解調解碼部223是進行對應於現行方式之FEC解調解碼處理,同時,FEC LDM解調部224是進行FEC LDM解調處理(S208),藉此,就會利用高功率階層的UL訊號,而進行對低功率階層的LL訊號之處理。藉此,藉由FEC解調解碼部226來進行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解調解碼處理(S212),就會獲得4K訊號,並輸出至後段的電路。
另一方面,於步驟S20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後,則處理係往步驟S209前進,步驟S209乃至S212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TMCC解調解碼部216,係基於OFDM解調處理之結果,而進行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TMCC解調解碼處理(S209)。藉由該TMCC解調解碼處理,會獲得含有FEC區塊指標的次世代TMCC訊號。
然後,頻率去交錯器217-2,係對OFDM解調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進行頻率去交錯(S210)。又,時間去交錯器220-2,係對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進行時間去交錯(S211)。
其後,藉由FEC解調解碼部226,對時間去交錯後的訊號,進行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FEC解調解碼處理(S212),就會獲得4K訊號,並輸出至後段的電路。一旦步驟S212之處理結束,則圖9所示的第1收訊處理就結束。
以上說明了第1收訊處理的流程。
(收訊裝置之構成)
圖10係為圖1的收訊裝置20的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此外,圖10所示的收訊裝置20,係作為例如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構成。
圖10所示之構成的第2例,係相較於圖8所示之構成的第1例,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係被摘除,轉移期間與轉移後之切換訊號,是從外部而被設定之構成,這點有所不同。此處,例如,若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是電視受像機的情況下,係可從電視機上盒的韌體等,具有解調機能的電路(解調IC)之外部,設定切換訊號。
然後,於圖10所示之構成的第2例中,係與圖8所示之構成的第1例同樣地,切換訊號會分別被供給至選擇器215、選擇器218、選擇器221、及選擇器225,在各選擇器中,係依照切換訊號,來選擇輸入訊號並予以輸出。
(第2收訊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11的流程圖,說明藉由圖10的收訊裝置20(次世代收訊裝置20N或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執行的第2收訊處理之流程。
圖11所示的第2收訊處理,相較於圖9所示的第1收訊處理係為,步驟S233的判定處理,是與步驟S203的判定處理不同。
在步驟S233的判定處理中,基於來自電視機上盒之韌體等之外部的設定,而判定是否進行切換動作的設定,亦即,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
於步驟S23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期間中,則處理係往步驟S234前進,步驟S234乃至S238、及S242之處理會被執行。另一方面,於步驟S23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後,則處理係往步驟S239前進,步驟S239乃至S242之處理會被執行。
此外,步驟S233以外之處理,亦即圖11的步驟S231、S232、及S234乃至S242之處理,係與圖9的步驟S201、S202、及S204乃至S212之處理相同。
以上說明了第2收訊處理的流程。
(收訊裝置之構成)
圖12係為圖1的收訊裝置20的構成之第3例的區塊圖。此外,圖10所示的收訊裝置20,係作為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構成。
圖12所示之構成的第3例,係相較於圖8所示之構成的第1例,選擇器241及選擇器242係被追加,可選擇相應於現行方式之訊號之構成,這點有所不同。
此處,例如,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係基於從TMCC解調解碼部212所被供給之訊號(例如運用判定訊號),而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否為現行方式(轉移前)之運用,並將其判定的結果所相應之切換訊號,供給至選擇器241及選擇器242。
選擇器241,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是相應於現行方式(轉移前)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0',並供給至時間去交錯器220-1。亦即,對應於現行方式之FEC區塊之開頭位置,係與OFDM訊框(的資料訊框)之開頭位置一致,因而不需要FEC區塊指標,所以此處係輸入'0'。
又,選擇器241,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並非相應於現行方式(轉移前)之訊號的情況下(是相應於轉移期間或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來自TMCC解調解碼部216之訊號(FEC區塊指標),並供給至時間去交錯器220-1或時間去交錯器220-2。
選擇器242,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是相應於現行方式(轉移前)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對應於現行方式之來自FEC解調解碼部223之訊號(2K訊號),並輸出至後段的電路(例如解碼器等)。藉此,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就可欣賞現行2K播送所致之2K內容。
又,選擇器242,係在來自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之切換訊號並非相應於現行方式(轉移前)之訊號的情況下(是相應於轉移期間或轉移後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選擇對應於次世代方式之來自FEC解調解碼部226之訊號(4K訊號),並輸出至後段的電路。藉此,在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中,就可欣賞次世代4K播送所致之4K內容。
(第3收訊處理之流程)
接著,參照圖13的流程圖,說明藉由圖12的收訊裝置20(雙方式收訊裝置20D)而被執行的第3收訊處理之流程。
圖13所示的第3收訊處理,相較於圖9所示的第1收訊處理係為,步驟S263的判定處理,是與步驟S203的判定處理不同。
在步驟S263的判定處理中,係除了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轉移期間還是轉移後以外,還會判定是否為現行方式(轉移前)。
於步驟S263中,若判定為是現行方式(轉移前)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264前進,步驟S264乃至S266之處理會被執行。
亦即,頻率去交錯器217-1,係對OFDM解調處理的結果所得之訊號(現行資料訊號),進行頻率去交錯(S264)。又,時間去交錯器220-1,係對頻率去交錯後的訊號,進行時間去交錯(S265)。
然後,藉由FEC解調解碼部223來進行對應於現行方式之FEC解調解碼處理(S266),就會從2K FEC訊號獲得2K訊號,並輸出至後段的電路。
此外,於步驟S26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期間中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267前進,步驟S267乃至S271、及S275之處理會被執行,但這些處理係和圖9的步驟S204乃至S208、及S212之處理相同。
又,於步驟S263中,若判定為是轉移後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272前進,步驟S272乃至S275之處理會被執行,但這些處理係和圖9的步驟S209乃至S212之處理相同。
以上說明了第3收訊處理的流程。
此外,在圖12所示之構成的第3例中雖然揭露了,轉移期間判定部214,係基於從TMCC解調解碼部212所被供給之訊號,來判定此時點上之運用是否為現行方式(轉移前),並將其判定的結果所相應之切換訊號予以輸出之構成,但與圖10所示之構成的第2例同樣地,亦可從外部來做設定。具體而言,亦可例如藉由電視機上盒之韌體等,而對選擇器241、242,設定表示現行方式(轉移前)的切換訊號。
又,在圖13所示的第3收訊處理中雖然揭露了,於轉移期間中,藉由雙方式收訊裝置20D,來接收次世代4K播送之例子,但亦可接收現行2K播送。
<2.變形例>
(其他播送方式的例子)
作為上述的說明,作為地表數位電視播送的播送方式,雖然說明了ISDB-T方式,但本技術係亦可適用於其他播送方式。又,不限於地表波(地表波播送),亦可適用於例如利用播送衛星(BS:Broadcasting Satellite)或通訊衛星(CS: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的衛星播送,或者使用纜線的有線播送(CATV:Common Antenna TeleVision)等之播送方式。
(收訊裝置的其他構成)
又,在上述的說明中,收訊裝置20(圖1),係假設為電視受像機或機上盒(STB)等作為固定收訊機而被構成來做說明,但固定收訊機中係亦可還包含有例如:錄影機、遊戲機、個人電腦、網路儲存裝置等之電子機器。甚至,作為收訊裝置20(圖1),係不限於固定收訊機,亦可包含有例如:智慧型手機或行動電話機、平板型電腦等之行動收訊機、車載電視等之搭載於車輛的車載機器、頭戴式顯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等之可穿戴式電腦等之電子機器。
又,亦可將具有圖6所示之構成的送訊裝置10,視為調變裝置或調變部(例如調變電路)等來看待。同樣地,亦可將具有圖8等所示之構成的收訊裝置20,視為解調裝置或解調部(例如解調電路或解調IC)等來看待。甚至,於圖6所示的送訊裝置10中,OFDM調變部117係亦可視為,透過送訊用之天線而將播送訊號予以發送的送訊部來看待。同樣地,於具有圖8等所示之構成的收訊裝置20中,OFDM解調部211係亦可視為,透過收訊用之天線而將播送訊號予以接收的收訊部來看待。
(包含通訊線路之構成)
又,於傳輸系統1(圖1)中,雖然未圖示,但就像是對網際網路等之通訊線路,會有各種伺服器連接般地,亦可為,具有通訊機能的收訊裝置20(圖1),透過網際網路等之通訊線路,對各種伺服器進行存取而進行雙方通訊,藉此而可接收內容或應用程式等之各種資料。
(其他)
此外,本揭露中所使用的用語係為一例,並非意圖性地排除使用其他用語。例如,在上述的說明中,訊框係有的時候可以置換成例如封包等之其他用語。
又,於本揭露中,所謂「2K映像」係為,大約1920×108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所謂「4K映像」係為,大約3840×216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又,在上述的說明中,作為播送內容,雖然說明了以現行2K播送(現行方式)而被傳輸的2K映像之2K內容,與以次世代4K播送(次世代方式)而被傳輸的4K映像之4K內容,但作為以次世代方式而被傳輸的播送內容,係亦可為8K映像等之更高畫質的內容。其中,所謂「8K映像」係為,大約7680×4320像素前後之畫面解析度所對應之映像。
<3.電腦的構成>
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圖14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圖示。
於電腦1000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01、ROM(Read Only Memory)10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003,係藉由匯流排1004而被彼此連接。在匯流排100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1005。輸出入介面1005上係連接有:輸入部1006、輸出部1007、記錄部1008、通訊部1009、及驅動機1010。
輸入部1006,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等所成。輸出部1007係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記錄部1008,係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1009係由網路介面等所成。驅動機1010係驅動: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1000中,藉由CPU1001來把ROM1002或記錄部1008中所被記錄的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及匯流排1004,而載入至RAM10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電腦1000(CPU1001)所執行的程式,係可記錄在例如封裝媒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中而提供。又,程式係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衛星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的傳輸媒體而提供。
在電腦1000中,程式係藉由將可移除式記錄媒體1011裝著至驅動機1010,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安裝至記錄部1008。又,程式係可透過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以通訊部1009接收之,安裝至記錄部1008。除此以外,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1002或記錄部1008中。
此處,於本揭露中,電腦依照程式所進行的處理,係並不一定要依照以流程圖方式而被記載之順序而時間序列性地進行。亦即,電腦依照程式所進行的處理,係也包含平行地或個別地執行的處理(例如平行處理或是物件導向之處理)。又,程式係亦可被1個電腦(處理器)所處理,也可被複數個電腦做分散處理。
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又,本技術係可採取如下的構成。
(1)
一種送訊裝置,係
具備:第1時間交錯器,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依據第2方式;
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進行前記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2)
如前記(1)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送訊部,係將前記實體層訊框,作為適用了分階層多工方式之播送訊號而予以發送。
(3)
如前記(2)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發送;
前記指標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4)
如前記(2)或(3)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第1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前記第1方式與前記第2方式的轉移期間中,進行前記第1時間交錯。
(5)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第2時間交錯器,係進行依據前記第2方式之第2時間交錯;
前記第2時間交錯器,係在往前記第2方式之轉移後,進行前記第2時間交錯。
(6)
如前記(5)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基於表示是否為前記轉移期間的切換訊號,而從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切換成前記第2時間交錯器。
(7)
如前記(6)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發送;
前記切換訊號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8)
如前記(4)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9)
如前記(1)乃至(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實體層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包含FEC區塊;
前記指標係包含FEC區塊指標。
(10)
一種送訊方法,係由送訊裝置:
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11)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第1時間去交錯器,其中,
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前記第1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第1時間去交錯。
(12)
如前記(11)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收訊部,係將作為適用了分階層多工方式之播送訊號而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13)
如前記(12)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前記指標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14)
如前記(12)或(13)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第1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係在前記第1方式與前記第2方式的轉移期間中,進行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
(15)
如前記(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第2時間去交錯器,係進行依據前記第2方式之第2時間去交錯;
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器,係在往前記第2方式之轉移後,進行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
(16)
如前記(15)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基於表示是否為前記轉移期間的切換訊號,而從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切換成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器。
(17)
如前記(16)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前記切換訊號,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或是從外部而被設定。
(18)
如前記(14)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19)
如前記(11)乃至(1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實體層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包含FEC區塊;
前記指標係包含FEC區塊指標。
(20)
一種收訊方法,其中,
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的收訊裝置,係
將從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時間去交錯。
1:傳輸系統
10:送訊裝置
11,11-1~11-N:資料處理裝置
20,20-1~20-M:收訊裝置
20D:雙方式收訊裝置
20L:現行收訊裝置
20N:次世代收訊裝置
111-1,111-2:FEC部
112:功率控制部
113:加算部
114:功率正規化部
115-1,115-2:訊號處理部
116:選擇器
117:OFDM調變部
118:選擇器
119:FEC指標計算部
120-1,120-2:TMCC生成部
121:功率控制部
122:加算部
123:功率正規化部
124:選擇器
141-1,141-2:階層合成部
142-1,142-2:時間交錯器
143-1,143-2:頻率交錯器
211:OFDM解調部
212:TMCC解調解碼部
213:TMCC LDM解調部
214:轉移期間判定部
215:選擇器
216:TMCC解調解碼部
217-1,217-2:頻率去交錯器
218:選擇器
219:RAM
220-1,220-2:時間去交錯器
221:選擇器
222:RAM
223:FEC解調解碼部
224:FEC LDM解調部
225:選擇器
226:FEC解調解碼部
241:選擇器
242:選擇器
1000:電腦
1001:CPU
1002:ROM
1003:RAM
1004:匯流排
1005:輸出入介面
1006:輸入部
1007:輸出部
1008:記錄部
1009:通訊部
1010:驅動器
1011: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圖1]適用了本技術的傳輸系統之一實施形態之構成之例子的圖示。
[圖2]分階層多工方式所致之播送訊號之傳輸的模式性圖示。
[圖3]UL訊號與LL訊號的訊號空間之例子的圖示。
[圖4]現行方式與次世代方式,和其轉移期間中的傳輸規格之例子的圖示。
[圖5]將FEC區塊指標適用於時間去交錯之例子的圖示。
[圖6]送訊裝置的構成之例子的區塊圖。
[圖7]送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8]收訊裝置的構成之第1例的區塊圖。
[圖9]第1收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0]收訊裝置的構成之第2例的區塊圖。
[圖11]第2收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2]收訊裝置的構成之第3例的區塊圖。
[圖13]第3收訊處理之流程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14]電腦之構成例的圖示。
10:送訊裝置
111-1,111-2:FEC部
112:功率控制部
113:加算部
114:功率正規化部
115-1,115-2:訊號處理部
116:選擇器
117:OFDM調變部
118:選擇器
119:FEC指標計算部
120-1,120-2:TMCC生成部
121:功率控制部
122:加算部
123:功率正規化部
124:選擇器
141-1,141-2:階層合成部
142-1,142-2:時間交錯器
143-1,143-2:頻率交錯器
Claims (20)
- 一種送訊裝置,係 具備:第1時間交錯器,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依據第2方式; 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進行前記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送訊部,係將前記實體層訊框,作為適用了分階層多工方式之播送訊號而予以發送。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發送; 前記指標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第1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係在前記第1方式與前記第2方式的轉移期間中,進行前記第1時間交錯。
-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第2時間交錯器,係進行依據前記第2方式之第2時間交錯; 前記第2時間交錯器,係在往前記第2方式之轉移後,進行前記第2時間交錯。
- 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基於表示是否為前記轉移期間的切換訊號,而從前記第1時間交錯器,切換成前記第2時間交錯器。
- 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送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發送; 前記切換訊號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 如請求項8所記載的送訊裝置,其中, 前記實體層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包含FEC區塊; 前記指標係包含FEC區塊指標。
- 一種送訊方法,係由送訊裝置: 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 一種收訊裝置,係具備第1時間去交錯器,其中, 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第1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係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前記第1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第1時間去交錯。
- 如請求項11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收訊部,係將作為適用了分階層多工方式之播送訊號而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 如請求項12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前記指標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
- 如請求項12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第1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係在前記第1方式與前記第2方式的轉移期間中,進行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
- 如請求項14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第2時間去交錯器,係進行依據前記第2方式之第2時間去交錯; 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器,係在往前記第2方式之轉移後,進行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
- 如請求項15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基於表示是否為前記轉移期間的切換訊號,而從前記第1時間去交錯器,切換成前記第2時間去交錯器。
- 如請求項16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收訊部,係將含有前記資料訊框及傳輸控制訊號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 前記切換訊號,係被包含在前記傳輸控制訊號中,或是從外部而被設定。
- 如請求項14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第1方式係包含ISDB-T方式; 前記第2方式係包含前記ISDB-T方式的次世代方式。
- 如請求項18所記載的收訊裝置,其中, 前記實體層訊框係包含OFDM訊框; 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係包含FEC區塊; 前記指標係包含FEC區塊指標。
- 一種收訊方法,其中, 送訊裝置係具備時間交錯器,其係對於在實體層訊框中作為資料訊框而含有的依據第2方式之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依據第1方式之時間交錯之際,將表示前記資料訊框之開頭中所含之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之開頭位置之偏置的指標,予以適用; 將從前記送訊裝置所被發送過來的前記實體層訊框予以接收的收訊裝置,係 將從前記實體層訊框中所被抽出的時間交錯後的前記錯誤訂正碼區塊,進行相應於前記偏置的恢復成原本之時間順序的時間去交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30974A JP7379815B2 (ja) | 2018-12-10 | 2018-12-10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JP2018-230974 | 2018-12-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29677A true TW202029677A (zh) | 2020-08-01 |
TWI741420B TWI741420B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1076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3574A TWI741420B (zh) | 2018-12-10 | 2019-11-29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400316A1 (zh) |
JP (3) | JP7379815B2 (zh) |
TW (1) | TWI741420B (zh) |
WO (1) | WO20201217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68733B1 (ja) | 2020-06-02 | 2021-05-12 | 株式会社オリジン | 接合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WO2024095907A1 (ja) * | 2022-10-31 | 2024-05-10 |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WO2024106194A1 (ja) * | 2022-11-18 | 2024-05-23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070408A1 (en) * | 2007-09-07 | 2009-03-12 | At&T Knowledge Ventures,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elivery of media content |
US8514761B2 (en) | 2010-09-21 | 2013-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in ATSC-M/H mobile devices |
JP6228419B2 (ja) * | 2012-10-11 | 2017-11-08 | 日本放送協会 | 送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300480B2 (ja) | 2013-09-26 | 2018-03-28 | 日本放送協会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チップ |
JP6482269B2 (ja) | 2014-12-24 | 2019-03-13 | 日本放送協会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デジタル放送システム及びチップ |
KR102465856B1 (ko) * | 2015-03-27 | 2022-11-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코어 레이어의 피지컬 레이어 파이프들의 경계를 이용한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장치 및 방송 신호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
US10277439B2 (en) | 2016-07-18 | 2019-04-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stage channel interleav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
JP6778534B2 (ja) * | 2016-07-22 | 2020-11-04 | 日本放送協会 | Ofdm信号送信装置及びofdm信号受信装置 |
JP6970501B2 (ja) | 2016-12-19 | 2021-11-24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2018
- 2018-12-10 JP JP2018230974A patent/JP737981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26 US US17/290,550 patent/US2021040031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9-11-26 WO PCT/JP2019/046053 patent/WO20201217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1-29 TW TW108143574A patent/TWI74142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23
- 2023-07-03 JP JP2023109283A patent/JP7521657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7-09 JP JP2024110461A patent/JP2024138399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1420B (zh) | 2021-10-01 |
US20210400316A1 (en) | 2021-12-23 |
WO2020121797A1 (ja) | 2020-06-18 |
JP2024138399A (ja) | 2024-10-08 |
JP2023129750A (ja) | 2023-09-15 |
JP7379815B2 (ja) | 2023-11-15 |
JP2020096230A (ja) | 2020-06-18 |
JP7521657B2 (ja) | 2024-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1420B (zh)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
KR102295042B1 (ko) | 디지털 텔레비전 시스템에 대한 시스템 물리적 계층 파이프 | |
WO2018051818A1 (ja)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US8363755B2 (en) |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system | |
US962820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a broadcas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he broadcast service data, and frame including the broadcast service data | |
TWI820096B (zh) |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送訊裝置、及送訊方法 | |
TWI768267B (zh) | 送訊裝置、送訊方法、收訊裝置、及收訊方法 | |
JP7529086B2 (ja)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JP2749299B2 (ja) | 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多重方式とその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 |
WO2021054179A1 (ja)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
US9559723B2 (en) | Transmitting apparatus,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s method thereof | |
KR20160135157A (ko) | 디지털 텔레비전 시스템을 위한 낮은 인접 채널 간섭 모드 | |
TWI730520B (zh) | 收訊裝置、收訊方法、送訊裝置、及送訊方法 | |
WO2023218981A1 (ja) |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