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7446A -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7446A
TW202027446A TW108135071A TW108135071A TW202027446A TW 202027446 A TW202027446 A TW 202027446A TW 108135071 A TW108135071 A TW 108135071A TW 108135071 A TW108135071 A TW 108135071A TW 202027446 A TW202027446 A TW 2020274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municate
peer
communication
peri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29510B (zh
Inventor
蘇世昌
Original Assignee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7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7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95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951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設備的無線通信方法,可包括: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和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將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幀發送到的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的第一通信階段。

Description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本公開一般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並且更具體地,涉及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當兩個或更多個無線電服務(例如藍牙,LTE和WLAN)共同位於傳統電子設備中時,該設備(稱為共存(co-located )無線電設備)通常使用時分雙工模式操作來防止無線電業務之間的干擾。在一些場景中,由於設備端處的共存無線電的其他發送信號/分組的強傳輸,用於多個無線電服務的弱發送/接收能力時段佈置可能對接收的信號/分組造成嚴重干擾。另外,在一些場景中,弱發送/接收能力時段佈置可能導致錯過發送響應於接收的信號/分組的確認,導致對等無線電重新發送信號/分組,這導致低效的幀交換。 因此,需要一種新穎的無線通信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以下概述僅是說明性的,並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進行限制。也就是說,提供以下概述以介紹本文描述的新穎和非顯而易見的技術的概念,要點,益處和優點。下面在詳細描述中進一步描述選擇的實現。因此,以下發明內容並非旨在標識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必要特徵,也不旨在用於確定所要求保護的主題的範圍。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設備的無線通信方法,可包括: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和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將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幀發送到的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的第一通信階段。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設備的無線通信方法,可包括:接收第一幀,所述第一幀包括來自第一通信網絡中的設備的第一通信信息,以啟動與所述設備的第一通信階段;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是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可包括:發射器;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序代碼;和處理器,用於執行程序代碼;其中當由所述處理器加載並執行時,所述程序代碼指示所述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和控制所述發射器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將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幀發送到的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的第一通信階段。
本發明實施例,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由此可減少所述設備與對等體在第一網絡中進行通信時受到來自第二網絡中的通信的干擾的機會。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大體上”是指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該技術問題,基本達到該技術效果。此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通過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以下該為實施本發明的較佳方式,目的在於說明本發明的精神而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接下面的描述為本發明預期的最優實施例。這些描述用於闡述本發明的大致原則而不應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在參考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的基礎上進行認定。
第1A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在該實施例中,第一網絡是無線LAN(WLAN)網絡,第二網絡是長期演進(LTE)網絡,並且該設備可以是共存無線電設備,諸如在WLAN網絡和LTE網絡中通信的智能電話。然而,這僅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如上所述,設備10利用時分雙工(TDD)模式操作在共存WLAN和LTE無線電網絡中進行通信以防止相互干擾。如第1A圖所示,設備10首先調度WL​​AN無線電以啟動第一TDD WLAN階段(在第1A圖中標註為#1),然後調度LTE網絡以啟動第一TDD LTE階段(在第1A圖中標註為#2)。當設備10僅使用WLAN網絡和LTE網絡通信時,第二TDD WLAN階段將跟隨第一TDD LTE階段,以使設備10在WLAN網絡中進行通信。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容易理解,設備10不限於僅適用於兩個網絡進行通信,並且第1A圖中所示的圖示只是為了幫助理解。
在本發明提出的無線通信方法中,設備10的控制電路(或處理器)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與接入點(AP)20在第一通信網絡(即,該實施例中的WLAN網絡)中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和接收能力時段RX1,並且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用於在第二通信網絡(即,LTE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更具體地,為了在LTE網絡中進行通信,通信信息(例如,下行鏈路控制信息,DCI)通常由基站調度並在PDCCH中承載。設備10中的LTE UE可以對尋址的DCI進行解碼,並且導出設備10的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以用於在LTE網絡中進行通信。因此,設備的控制電路獲得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的第二通信信息,例如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中的哪一個首先出現,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的開始時間等 。
接下來,設備10的控制電路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更具體地,當設備10的控制電路獲知TDD LTE階段的接收能力時段RX2首先出現時,它可以佈置如第1A圖所示的設備10的最長接收能力時段RX1用於與AP20進行通信。通過這種精心安排,從WLAN網絡中的AP 20發送的分組/信號受到來自共存的LTE UE無線電的分組/信號的傳輸的干擾的機會大大減少,並且可以改善AP 20和設備10之間的分組傳輸的成功率。同樣地,如第1A圖所示設備10佈置成與WLAN網絡中的AP 20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也可以精心佈置。因此,第一通信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能力時段RX1和發送能力時段TX1的長度和開始時間。
設備10的控制電路在TDD WLAN階段期間(在第1A圖中標註為#1)發送包括第一通信信息的幀F1,以向AP 20通知接收能力時段RX1和發送能力時段TX1。應注意,在該實施例中,幀F1可以是動作幀;然而,這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且幀F1的類型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接收幀F1之後,AP 20相應地將ACK幀發送到設備10以確認幀F1被成功接收。但是,第1A圖僅用於說明目的,接收能力時段RX1的長度不必與接收能力時段RX2重疊。參照第1B圖,其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1B圖所示,設備的控制電路將可接收能力時段RX1替代設置為與發送能力時段TX1一樣長。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參照第2圖,在接收到幀F1之後,AP 20獲知設備用於在WLAN網絡中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和接收能力時段RX1,因此可以調度AP 20與設備10之間的幀交換。AP 20可以將分組P1發送到設備10,分組P1的長度與設備10用於在LTE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RX2重疊,並且不干擾LTE UE無線電或不被LTE UE無線電干擾。例如,如第2圖所示,從AP 20發送的分組P1的長度到達設備10用於在LTE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RX2的末尾,其被認為是從AP 20發送到設備10的最長分組P1。如在先前技術中提到,如果設備10在設備10正在向LTE網絡中的另一設備(例如基站)發送信號/分組時接收到分組P1,則信號/分組的功率​​可能足夠強以破壞分組P1的接收。然而,如第2圖所示,分組P1是在設備10仍在用於LTE網絡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RX2從另一設備(例如,基站)接收信號/分組時被設備10接收,但在設備10處接收的分組P1不受共存的LTE UE無線電的干擾。因此,大大減少了來自其他設備的信號/分組對分組P1進行破壞的可能性。從AP 20發送的分組P1的長度僅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參照第3圖,在接收到幀F1之後,AP 20獲知設備10用於在WLAN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和接收能力時段RX1。AP 20可以調度並開始到設備10的P1幀交換,並且整個幀交換序列不超出WLAN階段#1的結尾。在這種情況下,從AP 20發送到設備10的分組P1的接收將不會受到設備10中的共存無線電的干擾,並且設備10可以將ACK / BA幀發送到AP 20以確認成功接收到分組P1。
如先前技術中所提到的,在沒有設備10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的時間信息的情況下,AP 20可以開始幀交換序列並且期望來自設備10的確認幀,但是如果設備10不處在發送能力期間,設備10不能發送確認幀,導致幀交換失敗。通過本發明提出的無線通信方法,還精心安排了對應於分組P1的確認。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4圖所示,在接收能力時段RX1結束之後,設備10用於與WLAN網絡中的AP 20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出現以及發送能力時段TX2出現。因此,設備10可以在成功接收到分組P1之後立即在發送能力時段TX1中發送與分組P1相對應的立即確認幀(ACK / BA)。對應於分組P1的確認幀(ACK / BA)的傳輸時間不是本發明的限制。
第5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5圖所示,在接收到分組P1之後,設備10不立即發送與分組P1對應的確認幀(ACK / BA)。相反,對應於分組P1的確認幀在由設備10發送到AP 20的幀F2中攜帶,其中幀F2被佈置為使用AP 20在TDD LTE階段之後啟動第二TDD WLAN階段(註釋為#3),並且與幀F1一樣還包括設備10用於與WLAN網絡中的AP 20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的信息。
第6A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通信網絡和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在該實施例中,第一無線電是WLAN,第二共存無線電是藍牙(BT),並且該設備可以是在WLAN網絡和BT網絡中通信的智能電話。這僅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設備10利用TDD模式操作在WLAN網絡和BT網絡中進行通信以防止相互干擾。如第6A圖所示,設備10首先調度WL​​AN網絡以啟動第一TDD WLAN階段(在第6A圖中標記為#1),然後調度BT網絡以啟動第一TDD BT階段(在第6A圖中標記為#2) 。當設備10僅使用WLAN網絡和BT網絡通信時,第二TDD WLAN階段將跟隨第一TDD BT階段,以便設備10在WLAN網絡中進行通信。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容易理解,設備10不限於僅使用兩個網絡用於通信,並且第6A圖中所示的圖示只是為了理解。
在本發明提出的無線通信方法中,設備10的控制電路(或處理器)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佈置為與第一通信網絡(即,該實施例中的WLAN網絡)中的接入點(AP)20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和接收能力時段RX1,並且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用於在第二通信網絡(即,BT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更具體地,為了在BT網絡中進行通信,通常存在主設備和從設備,其中主設備可以確定從設備何時應該處於接收或傳輸時隙中。用於在BT網絡中通信的設備10的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可以由主設備預先確定。因此,設備10的控制電路獲得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的第二通信信息,例如,發送能力時段TX2和接收能力時段RX2中的哪一個先出現,發送能力時段TX2的開始時間和接收能力時段RX2的開始時間等。
接下來,設備10的控制電路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更具體地,當設備10的控制電路獲知TDD BT階段的發送能力時段TX2首先出現時,如果使用了在TX2階段使用BT無線電同步執行傳輸,如第6A圖所示,則可以安排設備10的最長發送能力時段TX1用於與AP 20進行通信。通過這種精心設計,共存的無線電分組/信號(WLAN,BT)之間的干擾大大減少,並且可以提高AP 20和設備10之間的成功幀交換的效率。同樣地,如第6A圖所示,設置為與AP 20在WLAN網絡中的通信的設備10的接收能力時段RX1也可以精心地佈置。因此,第一通信信息可以包括接收能力時段RX1和發送能力時段TX1的長度和開始時間。如在第1A圖的實施例中提到的那樣,發送能力時段TX1的長度不必與發送能力時段TX2重疊。參照第6B圖,其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6B圖所示,設備的控制電路改為將發送能力時段TX1設置為與接收能力時段RX1一樣長。
設備10的控制電路發送包括第一通信信息的幀F1,以在TDD WLAN階段(在第6A圖中註釋為#1)期間向AP 20通知接收能力時段和發送能力時段的時間。應注意,在該實施例中,幀F1可以是動作幀;然而,這僅用於說明目的,並且幀F1的類型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接收到幀F1之後,AP 20相應地向設備10發送ACK幀以告知設備10幀F1被成功接收。
如第1A圖和第6A圖所示,只要接收能力RX1不與共存無線電的TX2重疊,設備10中的WLAN無線電的接收就不會受到來自共存無線電的發送信號的干擾。並且只要發送能力TX1不與共存無線電的RX2重疊,設備10中的共存無線電的接收將不會受到來自設備10中的WLAN無線電的發送信號的干擾。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參照第7圖,在接收到幀F1之後,AP 20獲知設備用於在WLAN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TX1和接收能力時段RX1,因此可以調度AP 20與設備10之間的幀交換序列。設備10可以將分組P1發送到AP 20,分組P1的發送可以適應設備10的時段TX1。例如,如第7圖所示,如果在TX2時段期間與BT無線電進行同步傳輸,則從設備10發送的分組P1的長度達到設備10發送能力時段TX2 TDD BT階段#2,TDD BT階段#2被認為是從設備10發送到AP20的最長分組P1。發送到AP 20的分組P1的長度僅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第8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8圖所示,設備10可以調度和開始到AP 20的P1的幀交換序列,整個交換時間不超過WLAN階段#1的結尾。
第9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9圖所示,設備10可以與AP 20調度WLAN幀交換序列,發送合適大小的P1幀以使得從AP 20發送的確認幀(ACK / BA)適合重疊的RX1 / RX2時段(只要在設備10中採用共存WLAN / BT同時接收)。確認ACK的傳輸時間對應於分組P1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如第10圖所示,設備10可以與AP 20調度延遲確認WLAN幀交換序列,發送合適大小的P1幀以充分利用TX1時段,因為這是延遲確認幀交換,AP 20不需要在收到P1後立即發送確認(BA)幀。相反,AP 20等待直到設備10向AP 20發送確認請求信號BAR以請求對應於分組P1的確認ACK,然後AP 20發送BA幀以確認分組P1的接收。如第10圖所示,設備10可以將BA請求體現在F1幀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從設備10發送的幀F1和F2還可以包括用於向AP 20通知用於向設備10發送信號的建議傳輸參數(例如,傳輸功率或MCS)的信息,以便減少來自AP 20的信號被其他強信號破壞的機會。
請注意,設備10不限於使用單獨的天線在第一通信網絡和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在一些實施例中,設備10中的共存無線電(例如,WLAN,BT和LTE)可以共享天線,只要在裝置10中採用同時發送(在重疊的TX1 / TX2時段期間)或同時接收(在重疊的RX1 / RX2時段期間)。
第11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100的圖。 電子設備1100可用於實現第1圖至第10圖的實施例中所示的設備10用於執行本發明提出的無線通信方法。參照第11圖,電子設備1100包括用於存儲程序代碼PROG的記憶體1101,處理器1102,發射器1103和接收器1104,其中處理器1102可用於實現第1圖至第10圖的實施例中提到的控制電路。當由處理器1102加載並執行時,程序代碼PROG指示處理器1102執行第1圖至第10圖的實施例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為簡潔起見,這裡省略了詳細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大約”,“大約”和“基本上”可以用於表示目標值的±10%以內。術語“大約”,“大約”和“基本上”可以包括目標值。應當理解,術語“大約”,“大約”和“基本上”可以用於指代小於目標值的±10%的範圍,例如:目標值的±5%,±2.5%目標值的±1%,目標值的±1%。
在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序數術語來修改申請專利範圍要素本身並不意味著一個申請專利範圍要素優先於另一個或者時間的任何優先權,優先權或順序。執行方法的行為的順序,但僅用作標籤以將具有特定名稱的一個申請專利範圍元素與具有相同名稱的另一個元素(但是用於使用序數術語)區分,以區分申請專利範圍元素。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20:接入點; 10:設備; 1100:電子設備; 1102:處理器; 1103:發射器; 1104:接收器; 1101:記憶體。
第1A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1B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2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3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5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示出第1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6A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通信網絡和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6B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應用於用於在第一網絡和第二網絡中進行通信的設備10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7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8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9圖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示出第6A圖中所示的無線通信方法的圖。 第11圖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電子設備1100的圖。
20:接入點
10:設備

Claims (21)

  1. 一種應用於設備的無線通信方法,包括: 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和 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將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幀發送到的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的第一通信階段。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發送所述第一幀之後,在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從所述對等體接收信號;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中,將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發送到所述對等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發送所述第一幀之後,在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從所述對等體接收信號;和 發送包括至少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的第二幀到所述對等體以啟動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第二通信階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發送所述第一幀之後,在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發送信號給所述對等體;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從所述對等體接收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發送所述第一幀之後,在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發送信號給所述對等體;和 發送包括至少一個確認請求信號的第二幀到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的第二通信階段,其中所述確認請求信號被佈置為請求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幀還包括傳輸功率和/或調製和編碼方案信息,以向所述對等體通知所需的傳輸功率和/或用於向所述設備傳輸信號的調製和編碼方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期間,通過所述設備的發射機天線發送資料;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所述發送期間,通過所述設備的所述發射天線發送資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接收能力期間,通過所述設備的接收機天線接收資料;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所述接收期間,通過所述設備的所述接收天線接收資料。
  11. 一種應用於對等體的無線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幀,所述第一幀包括來自第一通信網絡中的設備的第一通信信息,以啟動與所述設備的第一通信階段;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信息是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的,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重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重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幀之後,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將信號發送給所述設備;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中,從所述設備接收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幀之後,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將信號發送給所述設備;和 接收第二幀,所述第二幀來自所述設備且至少包括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以啟動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第二通信階段。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幀之後,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從所述設備接收信號;和 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將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發送給所述設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幀之後,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進行通信的所述發送能力時段從所述設備接收信號;和 接收第二幀,所述第二幀來自所述設備且至少包括確認請求信號,以啟動所述設備與所述對等體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的第二通信階段,其中所述確認請求信號被佈置為請求對應於所述信號的確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無線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幀還包括傳輸功率和/或調製和編碼方案信息,以向所述對等體通知所需的傳輸功率和/或用於向所述設備傳輸信號的調製和編碼方案。
  19. 一種電子設備,包括: 發射器; 記憶體,用於存儲程序代碼;和 處理器,用於執行程序代碼; 其中當由所述處理器加載並執行時,所述程序代碼指示所述處理器執行以下步驟: 根據第二通信信息生成第一通信信息,其中所示第一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設備被配置在第一通信網絡中與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以及所述第二通信信息被佈置為指示所述設備在與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不同的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和接收能力時段;和 控制所述發射器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將包括所述第一通信信息的第一幀發送到的所述對等體,以啟動與所述對等體的第一通信階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所述接收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重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電子設備,其中當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在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接收能力時段之前時,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一通信網絡中與所述對等體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與所述設備被佈置為在所述第二通信網絡中進行通信的發送能力時段重疊。
TW108135071A 2018-01-17 2019-09-27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TWI7295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18090P 2018-01-17 2018-01-17
US16/247,432 2019-01-14
US16/247,432 US10834739B2 (en) 2018-01-17 2019-01-14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7446A true TW202027446A (zh) 2020-07-16
TWI729510B TWI729510B (zh) 2021-06-01

Family

ID=6721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071A TWI729510B (zh) 2018-01-17 2019-09-27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4739B2 (zh)
CN (1) CN111436146A (zh)
DE (1) DE102019200406A1 (zh)
TW (1) TWI7295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0297B2 (en) * 2019-05-24 2022-12-27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ssociated wireles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01099B2 (en) * 2007-05-10 2010-09-21 Broadcom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transceiving between wireless interface devices of a host device with acknowledge priority
US20120120944A1 (en) * 2010-11-15 2012-05-17 Xue Ya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8537799B2 (en) * 2010-12-31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collocated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537798B2 (en) * 2010-12-31 2013-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mechanism for collocated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670345B2 (en) * 2011-06-27 2014-03-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existence based on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usage
HUE038014T2 (hu) * 2011-12-27 2018-09-28 Intel Corp Eljárás és rendszer több együtt elhelyezkedõ rádió együttes alkalmazhatóságára
US20130225068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existence-aware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multi-radios
US20140341100A1 (en) * 2013-05-15 2014-1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aided coexistence/concurrency at mobile devices
US9445431B2 (en) * 2013-08-08 2016-09-13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s supporting WiFi and LTE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control thereof
US9699801B2 (en) * 2013-08-20 2017-07-04 Blackberry Limited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co-located wireless technologies
US10257840B2 (en) * 2014-10-22 2019-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eration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 the presence of periodic interference
US20160119924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itigation of periodic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10039148B2 (en) 2014-12-12 2018-07-31 Apple Inc. Application-aware multiple wireless radio-access technology coexistence solution and time sharing between multiple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US10375657B2 (en) * 2015-04-18 2019-08-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US20160345345A1 (en) * 2015-05-21 2016-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iming detection, sharing, and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10122406B2 (en) * 2015-06-29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existence over a shared band with dual antenna sharing
DE102015115698B4 (de) * 2015-09-17 2023-08-10 Apple Inc.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mpfangen von Signalen in einem Frequenzbereich
JP2019083357A (ja) * 2016-03-16 2019-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772052B2 (en) * 2017-06-16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coexistent radio systems in a wireless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6146A (zh) 2020-07-21
US20190223193A1 (en) 2019-07-18
DE102019200406A1 (de) 2019-07-18
TWI729510B (zh) 2021-06-01
US10834739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7132B2 (ja) 同時送受信ネットワークモード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833875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1678401B2 (en) 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697090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144553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553986B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equipment, and terminal equipment
US10567135B2 (en)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O2018171378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
WO20180609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ous control of harq timing configurations
JP6690012B2 (ja) 装置間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0371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
US10880044B2 (en)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9032087A1 (en) MULTI-MODE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WIRELESS NETWORKS
TWI634762B (zh) 用於聚合媒體接取控制協定資料單元(a-mpdu)之適應性區塊應答機制
TWI729510B (zh) 無線通信方法及相關電子設備
US119680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EP3734872B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WO2010035637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ルータ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1490340B2 (en) Setting directional or non-directional antenna mode based on transmission power
JP2020129812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