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6922A -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6922A
TW202026922A TW108140851A TW108140851A TW202026922A TW 202026922 A TW202026922 A TW 202026922A TW 108140851 A TW108140851 A TW 108140851A TW 108140851 A TW108140851 A TW 108140851A TW 202026922 A TW202026922 A TW 2020269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rawing data
mentioned
information
manufactur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卓哉
稲木宏信
林雄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6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692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6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having vectorial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活用過去所製作之大量圖面資料而更有效率地製作新圖面。
圖面管理系統具備有供進行產品之訂購的使用者來使用之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供接受來自使用者之訂購的製造商來使用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以及經由網路通信線路20而與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及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進行通信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圖面管理伺服器40具備有: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其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加以排名;及圖面清單編輯手段,其將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者依序來加以清單化;藉由圖面清單編輯手段所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可從使用者側終端裝置與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進行閱讀。

Description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圖面管理系統及圖面管理方法者。
使用者對於製造既定之產品之製造商進行根據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之訂購要求的訂購/受訂業務,一直以來係作為需要專屬人員作業者而為效率不佳的業務。尤其,在欲訂購之產品並非目錄商品而為例如根據新規格而伴隨著稍微的規格變更之產品之情形時,要進行:使用者側之訂購承辦人要與製造商側之業務承辦人和設計承辦人、製造承辦人等進行多次的溝通後來確定產品的規格,並根據該確定規格來製作產品的圖面。尤其,在具有大批訂購量之使用者之情形時,藉由如此之訂購/受訂業務被頻繁地進行,圖面資料會大量地被製作。
再者,作為表示用以管理多個圖面資料之系統構成的先前技術文獻,例如存在有下述之專利文獻1等。於該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關於設計支援系統之發明,該設計支援系統適於在將現場安裝施工等所發生之設計變更等內容反映至工廠之設計資料庫時相關圖面的檢索處理,且根據該發明,針對設定資料庫與特定之施工用圖面(紙質)之對應關係建立,可不需經由人工便加以進行。而且,關於專利文獻1所代表之習知的圖面管理系統,事先將包含過去所製作的圖面之資料類預先保存於電腦伺服器,再利用某 些手段效率佳地擷取資料類而加以利用之技術,已公知有各種的態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10-283393號公報
然而,在產品之訂購/受訂業務時活用已被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來謀求該訂購/受訂業務之效率化的技術,尚未被提出。尤其,在成為產品之訂購側之使用者與成為所受訂之產品之製造側之製造商的雙方共有大量的圖面資料而製作新規格之產品圖面時,欲活用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來效率佳地製作新圖面之系統構建的嘗試並未被實施。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之習知技術所存在之課題而被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圖面管理系統:藉由成為產品之訂購側之使用者與成為受訂產品之製造側之製造商的雙方共有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而於製作新規格之產品圖面時,可活用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而效率更佳地製作新圖面。
本發明的圖面管理系統係在對製造既定之產品的製造商進行根據使用者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的訂購要求時,利用該製造商與該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來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受訂作業所使用者;其特徵在於具備有:使用者側終 端裝置,其供要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的使用者來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其供接受來自上述使用者之訂購的製造商來使用;以及圖面管理伺服器,其經由網路通信線路而與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及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進行通信;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具備有: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其對上述使用者所訂購要求之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與在上述製造商和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加以排名;及圖面清單編輯手段,其將藉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者依序來加以清單化;藉由上述圖面清單編輯手段所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可從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與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進行閱讀。
又,本發明的圖面管理方法係藉由使用圖面管理系統,而於對製造既定之產品之製造商進行根據使用者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的訂購要求時,利用在該製造商與該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來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受訂作業者;該圖面管理系統具備有: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其供進行產品之訂購之使用者來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其供接受來自上述使用者之訂購之製造商來使用;以及圖面管理伺服器,其經由網路通信線路而與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及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進行通信;如此的圖面管理方法之特徵在於:藉由使係為電腦之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執行圖面資料分析處理及圖面清單編輯處理,而使藉由上述圖面清單編輯處理所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可從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與上 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進行閱讀;其中,該圖面資料分析處理對上述使用者所訂購要求之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與在上述製造商和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加以排名,而該圖面清單編輯處理將藉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處理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者依序來加以清單化。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如下的圖面管理系統及圖面管理方法:藉由成為產品之訂購側之使用者與成為所受訂之產品之製造側之製造商的雙方共有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而於製作新規格之產品圖面時,可活用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而效率更佳地製作新圖面。
1A: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
1B:使用者(B公司)側終端裝置
10:使用者側終端裝置
11:使用者登錄要求部
12:系統登入要求部
13: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部
14: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
15:過去圖面閱讀部
16:應答資訊收發部
17: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
20:網路通信線路
30:製造商側終端裝置
31:系統登入要求部
32: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取得部
33:標籤資訊設定要求部
34: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
35:過去圖面閱讀部
36:應答資訊收發部
37: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
40:圖面管理伺服器
41: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
42: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
43: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
44: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
45: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
46: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
51:使用者資訊登錄部
52:系統登入判定部
53: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
54:標籤資訊設定管理部
55:圖面資料分析部
56:圖面清單編輯部
57:應答資訊收發部
58:圖面資料登錄管理部
α1、α2:(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區域
β1、β2、β3、β4:(進行圖像資訊之擷取)區域
γ:標籤資訊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執行處理所使用之資訊之構造例的圖。
圖3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其表示初始設定處理。
圖4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其表示系統登入處理。
圖5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 其表示標籤資訊設定處理。
圖6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其表示訂購要求處理。
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其表示新圖面資料登錄處理。
圖8係用以說明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進行之資料分析的圖,圖8(a)表示過去的圖面資料之顯示例,而圖8(b)表示將過去的圖面資料分割至文本分析與圖像分析之各區域而加以掌握的示意圖。
圖9係表示複數個標籤資訊被賦予至過去的圖面資料之情況的圖。
以下,使用圖式對用以實施本發明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之實施形態並非限定各請求項之發明者,而且在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特徵之組合的所有並非皆為發明之解決手段所必須。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構成例的圖。又,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執行處理所使用之資訊之構造例的圖。再者,本實施形態例示如下之情形而進行說明:於製造既定之產品之製造商成為系統整體之管理者,作為系統之利用者之使用者進行根據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的訂購要求之情形時,製造商側製作與要求規格相應之產品的圖面,並將該圖面管理系統使用於執行對使用者進行提案之訂購/受訂業務。但是,本發明的圖面管理系統當然可應用於例如系統整體之管理者為其 他人,而製造商與使用者之雙方為該圖面管理系統之利用者之情形等之其他的所有用途。
圖1所示之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係構成為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圖面管理伺服器40經由網際網路等網路通信線路20所連接;其中,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係作為供進行產品之訂購作業之使用者側之承辦人進行操作之電腦終端、或者智慧型手機等之攜帶型資訊終端,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係作為供自使用者側之承辦人接受產品之訂購而成為受訂者側之製造商側之承辦人進行操作之電腦終端、或者智慧型手機等之攜帶型資訊終端,而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整體之控制管理。再者,在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與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間之聯絡資訊的交流處理等雖亦可利用既有之郵件系統等來進行,但由於為了藉由郵件來進行訊息之收發所必需之郵件發送執行伺服器等的機器屬於既有技術的範疇,因此省略圖示。
於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安裝有用以利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的軟體,藉由執行該軟體,可實現使用者登錄要求部11、系統登入要求部12、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部13、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過去圖面閱讀部15、應答資訊收發部16、及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17。
使用者登錄要求部11具有在軟體的初次啟動時等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使用者登錄之功能。
系統登入要求部12具有已完成使用者登錄之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想要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存取權限 的許可而要求進行登入處理的功能。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可假定A公司所使用之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與B公司所使用之使用者(B公司)側終端裝置1B等,分別進行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存取而利用圖面管理系統的情形。尤其,圖面管理系統所利用的圖面資料,由於係處理充滿了各公司各自之產品之規格資訊或專有技術資訊之機密事項者,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被構成為要在進行根據利用系統登入要求部12之存取權限之許可要求之登入處理之後,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存取才會被允許。
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部13具有在作為產品之訂購者之使用者側之承辦人進行根據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之訂購要求時,將該訂購產品之規格資訊發送至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的功能。由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部13進行發送之資訊,包含有使用訂購產品之公司內部裝置之型號或名稱、所要訂購之產品之尺寸或負重強度等之使用條件等的各種資訊。
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具有如下之功能:要求藉由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功能,而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側擷取與所訂購之產品之規格條件近似之過去的圖面資料,並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而閱讀所清單化之一覽資料。
過去圖面閱讀部15具有如下之功能:於藉由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之功能而要求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來進行閱讀之被清單化之過去圖面之一覽資料之閱讀被允許的情形時,將該一覽資料顯示於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側。
應答資訊收發部16具有於在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與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間 交流處理資訊之情形時,進行例如郵件資訊等之收發的功能。如上所述般,於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中,雖亦可使用既有之郵件發送執行伺服器等之機器來進行於各終端間之郵件的收發,但應答資訊收發部16於在所謂圖面管理系統之密閉之系統空間內交流處理資訊之情形時有用。亦即,於進行與本實施形態所處理之包含有機密資訊的圖面資料相關之資訊傳遞時,利用應答資訊收發部16特別有用。
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17具有要求使新製作的圖面資料保存積存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功能。藉由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之積存量增加,今後之訂購業務時可利用的圖面資料之量會增大,而使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功能累積性地提升。
其次,於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安裝有用以利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軟體,藉由執行該軟體,可實現系統登入要求部31、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取得部32、標籤資訊設定要求部33、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34、過去圖面閱讀部35、應答資訊收發部36、及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37。
系統登入要求部31具有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想要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存取權限之許可而要求登入處理的功能。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可假定製造商側兼任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管理者,因此如上述之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般,被構成為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沒有必要進行用於使用者登錄之初始設定處理。但是,本系統由於係處理機密資訊者,因此被構成為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亦於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存取時,在藉由 進行登入處理而接收到系統之利用許可後,可利用圖面管理系統。
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取得部32具有接收自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所發送之訂購產品之規格資訊的功能。由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取得部32接收之資訊,包含有使用所訂購之產品之使用者側之裝置的型號或名稱、所訂購之產品之尺寸或負重強度等之使用條件等的各種資訊。
標籤資訊設定要求部33具有預先設定對被保存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所賦予之標籤資訊,並將其設定保存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功能。該標籤資訊係作為用以擷取存在於圖面中之專業文字資訊之一部分,而可大致地掌握該圖面為什麼樣的圖面之標識來發揮功能的資訊。又,標籤資訊係被設定為對於複數個圖面資料被賦予一個以上之複數個者。使用者側之訂購承辦人或製造商側之受訂承辦人等即使並非製作該圖面之設計者或開發該產品之技術承辦人,亦可藉由觀看表示大體之資訊之標籤資訊,便容易地掌握該圖面為關於什麼樣的產品的圖面。又,該標籤資訊藉由利用於圖面資料之檢索處理或分析處理等,可較佳地作為用以效率佳地執行該等處理之工具來加以利用。
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34具有如下之功能:要求藉由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功能而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側擷取與所訂購之產品之規格條件近似之過去的圖面資料,並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而閱讀被清單化之一覽資料。
過去圖面閱讀部35具有如下之功能:於藉由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34之功能而要求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來進行閱讀之被清單化之過去圖面之一覽資料之閱覽已被允許的情形 時,將該一覽資料顯示於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側。
應答資訊收發部36具有於在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與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間交流處理資訊的情形時,進行例如郵件資訊等之收發的功能。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中,雖亦可使用既有之郵件發送執行伺服器等的機器來進行在各終端間之郵件的收發,但應答資訊收發部36於在所謂圖面管理系統之密閉之系統空間內交流處理資訊之情形時有用。亦即,於進行與本實施形態所處理之包含有機密資訊的圖面資料相關之資訊傳遞時,利用應答資訊收發部36特別有用。
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37具有要求使新製作的圖面資料保存積存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功能。藉由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之積存量增加,今後之受訂業務時可利用的圖面資料之量會增大,而使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功能累積性地提升。
其次,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設置有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42、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5、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使用者資訊登錄部51、系統登入判定部52、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53、標籤資訊設定管理部54、圖面資料分析部55、圖面清單編輯部56、應答資訊收發部57、及圖面資料登錄管理部58。
如圖2所示,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具有「使用者ID(Identification;標識符)」、「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屬性」、「郵 件地址」、「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統)版本」等項目。「使用者ID」係用以識別使用者而特定為相同者之資訊。「使用者名稱」係與「使用者ID」關聯地被建立連結之資訊,且係顯示使用者之企業名稱等之名稱的資訊。「使用者屬性」係用以更詳細地識別使用者之所屬的資訊,例如係「○○工廠資材部 承辦人○○○○」等資訊。「郵件地址」係使用者所登錄之郵件地址,且係利用郵件發送訊息時亦會被利用之資訊。「OS版本」係表示執行該使用者之軟體之OS之版本的資訊。
如圖2所示,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42具有「使用者ID」、「密碼」、「使用者ID設定更新時日」、「密碼設定更新時日」等項目。「使用者ID」與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之「使用者ID」同樣地,係用以識別使用者而特定為相同者之資訊。「密碼」係用以登入軟體之被初始設定的關鍵(key)資訊、或者係使用者藉由變更初始設定而獨自設定之關鍵資訊。再者,關於「使用者ID」與「密碼」,可於使用者側任意地變更,於進行過變更之情形時,「使用者ID」與「密碼」分別被覆寫成新的「使用者ID」與「密碼」,而且「使用者ID設定更新時日」與「密碼設定更新時日」之項目分別被變更。
如圖2所示,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具有「標籤資訊」、「標籤資訊管理編號」、「標籤資訊設定時日」、「標籤資訊顯示次數」等項目。如上所述,「標籤資訊」係作為用以擷取存在於圖面中之專業文字資訊之一部分,而可大致地掌握該圖面為什麼樣的圖面之標識來發揮功能的資訊,且例如為「特殊連接公差」、「接頭規格」、「反基準」、「軸數定義外」、「C-cap」等資訊。「標籤資訊管 理編號」係針對每個標籤資訊被賦予之序號,且為用於標籤資訊之管理的資訊。「標籤資訊設定時日」係用以掌握各標籤資訊為何時被設定登錄者的資訊。「標籤資訊顯示次數」係表示各標籤資訊於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時如何被利用的資訊。藉由分析該「標籤資訊顯示次數」,於刪除不需要之標籤資訊或設定新的標籤資訊時有用。
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與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5係針對每個使用者而儲存有過去所製作的圖面資料的資料庫,且如圖2所示般,具有「使用者ID」、「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屬性」、「委託編號」、「登錄時日」、「產品編碼」、「圖面編號」、「製造商屬性」、「標籤資訊」、「利用歷程資訊」、「加註資訊」等項目。「使用者ID」係用以識別訂購該圖面資料之使用者而特定為相同者的資訊。「使用者名稱」係與「使用者ID」相關地建立連結的資訊,且係顯示訂購該圖面資料之使用者之企業名稱等之名稱的資訊。「使用者屬性」係用以更詳細地識別訂購該圖面資料之使用者之所屬的資訊,且例如係「○○工廠 資材部 承辦人○○○○」等資訊。「委託編號」係表示該圖面資料被訂購時個別之識別編號的資訊。「登錄時日」係表示該圖面資料被登錄之時日的資訊。「產品編碼」係表示對於該圖面資料之產品個別地被賦予之識別碼編號的資訊。「圖面編號」係表示對於該圖面資料個別地被賦予之識別編號的資訊。「製造商屬性」係用以更詳細地識別接受該圖面資料之製造商之所屬的資訊,且例如係「○○工廠 產品設計部 設計承辦人○○○○」等資訊。「標籤資訊」係用以表示對於該圖面資料被賦予之標籤資訊的資訊,且例如係「特殊連接公 差」、「接頭規格」、「反基準」、「軸數定義外」、「C-cap」等資訊。「利用歷程資訊」係表示該圖面資料於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時已被利用多少程度的資訊。藉由分析該「利用歷程資訊」,例如於該圖面資料所示之產品之利用頻率較多之情形時,可進行檢討該產品之標準化、目錄化等的利用。「加註資訊」係表示對於該圖面資料被賦予之加註事項的資訊。例如,使用者之承辦人欲特別留下記錄而於圖面上所手寫之資訊等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被電子資訊化,並作為「加註資訊」而預先保存於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或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5。
如圖2所示,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具有「文本分析學習模型」、「圖像分析學習模型」、「過去利用歷程學習模型」等項目。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保存有藉由活用複數個圖面資料之機械學習所生成之學習模型。「文本分析學習模型」係表示在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時,藉由對圖面資料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而對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進行文本擷取並藉由執行文本分析所得到之學習模型的資訊。「圖像分析學習模型」係表示在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時,藉由根據預先所設定之模型圖面資訊與由圖像擷取所得到的圖像資訊之一致度來進行圖面種類之判定所得到之學習模型的資訊。「過去利用歷程學習模型」係表示在後述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時,藉由活用所要求之產品規格資訊與針對該規格資訊所採用之過去圖面資料之資訊所得到之學習模型的資訊。再者,關於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所使 用之機械學習,例如可採用使用統計處理、或利用自動編碼器來構成深度神經網路並使用深度學習來實現機械學習等之所有機械學習的手段。
返回圖1,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使用者資訊登錄部51具有將自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之使用者登錄要求部11所發送之與使用者ID或使用者名稱被建立連結之使用者屬性等作為使用者資訊而登錄至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並進行管理的功能。
系統登入判定部52具有如下之功能:取得自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之系統登入要求部12所發送之使用者ID與密碼,使其與被保存於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42之使用者ID與密碼比對,來進行是否為一致的判定,藉此判斷並管理是否允許來要求登入之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登入。
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53具有接收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發送而來之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並加以收到的功能。又,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53具有若收到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便以對後述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圖面資料分析之方式進行要求的功能。
標籤資訊設定管理部54具有取得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標籤資訊設定要求部33所發送之標籤資訊之設定要求,並對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登錄新的標籤資訊之功能。又,標籤資訊設定管理部54具有根據被保存於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之「標籤資訊顯示次數」等資訊,例如刪除利用頻率較低之標籤資訊、或 為了實現更高之利用實績而變更標籤資訊之內容的功能。
圖面資料分析部55具有如下之功能:根據來自收到從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發送而來之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之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53的要求,對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或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5進行存取,使過去所製作的圖面資料與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進行比對並加以分析,藉此擷取最接近本次所要求之產品之規格資訊之過去的圖面資料。
作為圖面資料分析部55要執行的圖面資料之分析的具體內容,存在有如下的圖面資料分析方法:例如對使用者所訂購要求之產品的產品規格、與在製造商和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而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來加以排名。
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可列舉藉由對在製造商與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而將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加以文本擷取並執行文本分析者。又,可藉由機械學習使圖面管理伺服器40學習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之文本分析所文本擷取之文字資訊,來生成文本分析學習模型,並將該文本分析學習模型保存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
又,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可列舉自在製造商與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將圖像資訊進行圖像擷取,並執行圖像分析。又,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像分析,可根據預先所設定之模型圖面資訊 與由圖像擷取所得到的圖像資訊之一致度,來進行圖面種類(例如前視圖或側視圖、立體圖等)之判定。此外,可藉由機械學習使圖面管理伺服器40學習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進行的圖像分析所圖像擷取的圖像資訊,來生成圖像分析學習模型,並將該圖像分析學習模型保存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
藉由上述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面資料分析,過去的圖面資料係作為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而被擷取。又,所擷取的圖面資料,可藉由個別地進行與受訂產品之要求規格的比對而得到一致率。如此所得到之分析結果,藉由圖像清單編輯部56按照一致率而從高至低依序被清單化。藉由圖像清單編輯部56而被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藉由在圖面管理伺服器40側允許來自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之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或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34之要求,可自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與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任一者進行閱讀。
應答資訊收發部57具有在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與圖面管理伺服器40之間交流處理資訊之情形時,進行例如郵件資訊等之收發的功能。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中,雖亦可使用既有之郵件發送執行伺服器等之機器來進行郵件於各終端間之收發,但應答資訊收發部57,於在所謂圖面管理系統之密閉之系統空間內交流處理資訊之情形時有用。亦即,於進行與本實施形態所處理之包含有機密資訊的圖面資料相關之資訊傳遞時,利用應答資訊收發部57特別地有用。
圖面資料登錄管理部58具有如下之功能:收到來自 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的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17或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的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37之要求,並對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與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5。要求使其等將所登錄要求的圖面資料加以保存積存。藉由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的積存量增加,在今後之受訂業務時可利用的圖面資料之量會增大,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功能便會累積性地提高。
以上,已使用圖1及圖2,而對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構成例及圖面管理系統之執行處理所使用之資訊的構造例進行說明。其次,使用圖3至圖9,對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動作例進行說明。此處,圖3至圖7係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處理例的序列圖,尤其圖3表示初始設定處理,圖4表示系統登入處理,圖5表示標籤資訊設定處理,圖6表示訂購要求處理,而圖7表示新圖面資料登錄處理。又,圖8係用以說明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之資料分析的圖,圖8(a)表示過去的圖面資料之顯示例,而圖8(b)表示將過去的圖面資料分割至文本分析與圖像分析之各區域而加以掌握的示意圖。此外,圖9係表示複數個標籤資訊被賦予至過去的圖面資料之情況的圖。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雖例示使用者為A公司之情形來進行說明,但以下所說明之動作例亦可應用於B公司或其以外之複數個使用者。
首先,使用圖3,對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對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最初所要進行之初始設定處理進行說明。欲利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A公司的承辦人、必須進行圖3 所示之初始設定處理。因此,A公司之承辦人會開啟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並啟動初始設定畫面(步驟S101)。然後,於該初始設定畫面輸入使用者資訊(步驟S102)。此時輸入之使用者資訊,係使用者ID或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屬性、郵件地址等資訊。再者,作為管理者側之製造商側之承辦人,為了在事前允許A公司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要進行之初始設定,而事先對A公司預先設定使用者ID等之資訊,並事先將該資訊以書面等形式交付給A公司的承辦人。A公司之承辦人於在初始設定畫面輸入使用者資訊之後(步驟S102),操作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而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使用者登錄要求(步驟S103)。收到來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使用者登錄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根據所發送而來之使用者ID或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屬性、郵件地址等之使用者資訊來進行使用者資訊登錄判定(步驟S104),而於該判定結果例如因使用者資訊輸入的錯誤等而無法登錄,判定為NG之情形時(步驟S105),藉由對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發送使用者登錄NG通知,而對A公司之承辦人通知無法進行初始設定之情形(步驟S106)。
因此,A公司之承辦人會在初始設定畫面重新再次輸入正確的使用者資訊(步驟S111),再次操作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並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使用者登錄要求(步驟S112)。收到來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使用者登錄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根據所發送而來之使用者ID或使用者名稱、使用者屬性、郵件地址等之使用者資訊來進行使用者資訊登錄判定(步驟S113),而於該判定結果藉由正確之使用者資訊的發送而 判定為OK之情形時(步驟S114),圖面管理伺服器40藉由將所發送而來之使用者資訊保存於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來進行使用者資訊登錄(步驟S115),而且藉由對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發送使用者登錄完成通知,而對A公司之承辦人通知初始設定已完成之情形(步驟S116)。收到使用者登錄完成通知之A公司之承辦人,使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初始設定畫面結束,初始設定處理便完成(步驟S117)。藉由完成圖3所示之初始設定處理,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被識別為可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之終端,A公司之承辦人便可利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
如圖3所示,A公司之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被識別為可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之終端。又,作為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管理者的製造商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亦被識別為可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存取之終端。然而,本圖面管理系統由於為處理圖面資料之機密資訊者,因此A公司與製造商之公司內的任何人都可以操作各終端1A、30而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內之資訊進行存取之情形係一個問題。因此,於自各終端1A、30利用本圖面管理系統時,要使圖4所示之系統登入處理結束才可進行系統的利用。因此,接著參照圖4,對用以供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與使用者側終端裝置30登入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系統登入處理進行說明。
欲利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A公司之承辦人,開啟A公司之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並使登入畫面啟動(步驟S121)。於該登入畫面輸入系統登入資訊(步驟S122),並對 圖面管理伺服器40發送系統登入要求(步驟S123)。再者,輸入至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登入畫面之系統登入資訊,係使用者ID及密碼。密碼係被設定為於圖3所示之初始設定後在系統管理者側以手動、或者在圖面管理伺服器40側以自動地被設定,且在事前自管理者側被聯絡給A公司之承辦人的關鍵資訊。A公司之承辦人根據事前所發送之密碼對登入畫面輸入使用者ID及密碼,藉此進行系統登入資訊輸入(步驟S122)及系統登入要求(步驟S123)。
收到系統登入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根據所接收到之作為系統登入資訊之使用者ID及密碼來進行系統登入判定(步驟S124)。於該判定結果例如因密碼輸入的錯誤等而不允許登入,判定為NG之情形時(步驟S125),藉由將系統登入NG通知發送至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而對A公司之承辦人通知無法登入系統之情形(步驟S126)。
因此,A公司之承辦人於系統登入畫面重新地再次輸入正確之登入資訊(步驟S131),而再次操作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系統登入要求(步驟S132)。收到來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系統登入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根據所發送而來之使用者ID及密碼來進行系統登入判定(步驟S133),並於該判定結果藉由正確之系統登入資訊的發送而判定為OK之情形時(步驟S134),藉由將系統登入完成通知發送至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而對A公司之承辦人通知系統登入已完成之情形(步驟S135)。收到系統登入完成通知之A公司之承辦人,使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系統登入畫面結束,系統 登入處理便完成(步驟S136)。
再者,對本系統之登入處理係於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亦同樣地進行者,製造商之承辦人開啟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而啟動系統登入畫面,輸入正確之登入資訊(步驟S141),並對圖面管理伺服器40進行系統登入要求(步驟S142)。如此一來,收到來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系統登入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根據所發送而來之使用者ID及密碼來進行系統登入判定(步驟S143),並於該判定結果藉由正確之系統登入資訊的發送而判定為OK之情形時(步驟S144),藉由將系統登入完成通知發送至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而對製造商之承辦人通知系統登入已完成之情形(步驟S145)。收到系統登入完成通知之製造商的承辦人,使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系統登入畫面結束,系統登入處理便完成(步驟S146)。
藉由完成以上所說明的圖4所示之系統登入處理,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及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對於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登入被允許,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利用狀態得以確立。再者,作為系統登入資訊之使用者ID及密碼,可從被初始設定者任意地變更。例如,於密碼的變更由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或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要求之情形時,收到該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藉由將所發送而來之新的密碼等之系統登入資訊保存於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42來進行系統登入資訊之更新,並於本次以後之系統登入處理,利用變更後之最新的系統登入資訊來進行系統登入處理。
其次,對圖5所示之標籤資訊設定處理進行說明。該標籤資訊設定處理係製造商側之承辦人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 所進行之處理。又,標籤資訊係擷取存在於圖面中之專門的文字資訊之一部分,來作為可用以大致地掌握該圖面為什麼樣的圖面之標識而發揮功能之資訊,而且係被設定為對於複數個圖面資料被賦予一個以上之複數個者。藉由於事前設定如此之標籤資訊,而可順利地執行於後說明之訂購要求處理。首先,製造商之承辦人於使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系統登入之狀態下啟動標籤資訊設定畫面(步驟S151),並於該標籤資訊設定畫面輸入想要事前登錄之標籤資訊(步驟S152)。作為此時所要輸入之標籤資訊的例子,例如為「特殊連接公差」、「接頭規格」、「反基準」、「軸數定義外」、「C-cap」等之文字資訊。輸入標籤資訊後(步驟S152),將標籤資訊設定要求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153)。接收到標籤資訊設定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154),將所接收之標籤資訊保存於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步驟S155),並將標籤資訊設定完成通知發送至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步驟S156)。於收到了標籤資訊設定完成通知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中,製造商之承辦人確認標籤資訊已被設定之情形,關閉利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啟動之標籤資訊設定畫面,藉此完成標籤資訊設定處理(步驟S157)。
再者,藉由使用圖3至圖5所說明之各處理的完成,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事前之設定完成,而可進行正式之系統的利用。因此,接著使用圖6,來進行訂購要求處理的說明。
圖6所示之訂購要求處理,係作為使用者之A公司之承辦人根據該公司之規格來客製目錄產品以外之產品而購買新的產品時有用的處理。A公司之承辦人在開啟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並進行使用圖4所說明之系統登入之後,啟動訂購要求畫 面(步驟S161)。然後,對該訂購要求畫面輸入要訂購之產品的規格資訊(步驟S162),將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至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步驟S163)。於接收到來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訂購產品規格資訊之發送的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中,取得該訂購產品規格資訊(步驟S164),而成為操作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可確認來自A公司之承辦人之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的狀態。
於該階段,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可對自A公司之承辦人所發送而來之訂購產品規格資訊之內容進行詳細調查,並進行規格資訊之整理(步驟S165)。例如,於A公司之承辦人將手寫的指示包含於訂購產品規格資訊而發送而來時等,較佳係考慮會在之後藉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要進行之資料分析,而將手寫的指示內容加以數位化。又,作為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增加參考製造者側的知識見解,而將來自A公司之承辦人之訂購產品規格資訊修訂為受訂產品規格資訊。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將如此所製作之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從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166)。
若圖面管理伺服器40收到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發送之受訂產品規格資訊(步驟S167),圖面管理伺服器40便根據該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及被保存於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之資訊,圖面資料分析部55便執行處理而藉此執行圖面資料分析(步驟S168)。
此處,對步驟S168所示的圖面資料分析之內容進行說明。於圖面資料分析部55要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步驟S168), 進行如下之處理:根據來自收到從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發送而來之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之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53之要求,而對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進行存取,將過去在A公司與製造商之間所製作的圖面資料與受訂產品之規格資訊加以比對並進行分析,藉此擷取最接近本次所要求之產品之規格資訊之過去的圖面資料。而且,該比對分析可使用各種的方法。
作為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步驟S168)之具體內容,例如存在有如下的圖面資料分析方法:對使用者所訂購要求之產品的產品規格、與在製造商和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來加以排名。
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可列舉藉由對在製造商與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而將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加以文本擷取,並執行文本分析。又,可藉由機械學習使圖面管理伺服器40學習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之文本分析所文本擷取之文字資訊,來生成文本分析學習模型,並將該文本分析學習模型保存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
又,圖面資料分析部55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可列舉自在製造商與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對圖像資訊進行圖像擷取,並執行圖像分析。又,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像分析,可根據預先所設定之模型圖面資訊與藉由圖像擷取所得到的圖像資訊之一致度,來進行圖面種類(例如 前視圖或側視圖、立體圖等)之判定。此外,可藉由機械學習使圖面管理伺服器40學習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進行的圖像分析所圖像擷取的圖像資訊,來生成圖像分析學習模型,並將該圖像分析學習模型保存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
將上述之光學文字辨識(OCR)或圖像擷取之具體例,顯示於圖8。於圖8(a)顯示有用以製造由製造商所提供之產品之機械圖面的一例。於如此種類之機械圖面中,在右下表示有圖的名稱或作圖者姓名、零件清單等之顯示。又,圖中存在有作為線之集合體的線圖或表示註記內容的文字列。於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中,被構成為藉由利用如此之機械圖面之作圖規則,在圖面管理伺服器40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或圖像擷取時,預先設定應該對圖面中之哪個區域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而對哪個區域進行圖像擷取。具體而言,如圖8(b)所示,圖的名稱或作圖者姓名、零件清單等的顯示由於基本上被配置於圖面資料之右下,因此藉由將符號α1所表示之區域作為顯示有圖的名稱或作圖者姓名、零件清單等之區域而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來對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進行文本擷取,並執行文本分析。又,於在圖面中存在有非線圖之文字之集合體之情形時,若於該部位存在有表示註記內容之文字列,圖面資料分析部55便會加以識別,並藉由對符號α2所示之區域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而對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進行文本擷取,並執行文本分析。此外,關於可作為線之集合體而加以掌握之線圖,如符號β1~β4所示,進行針對各線圖分別設定圖像擷取區域,並針對各線圖對圖像資訊進行圖像擷取,並執行圖像分析。再者,藉由利用被保存於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 46之「文本分析學習模型」或「圖像分析學習模型」,圖面資料分析部55可根據在符號β1~β4所示之各區域進行圖像擷取所得的圖像資訊,於識別所擷取的圖像資訊為表示何種形式的圖,例如為前視圖、為側視圖、或為立體圖之後,再執行圖像分析。
此外,圖面資料分析部55擷取預先被設定而保存於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43之標籤資訊,而且將該標籤資訊與上述之藉由進行光學文字辨識(OCR)所文本擷取的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進行比對,藉此於存在有相同(或類似)之文字資訊之情形時,可採用該文字資訊來作為標籤資訊,並對圖面資料賦予該被採用之標籤資訊。將如此之標籤資訊之賦予例,顯示於圖9。此處,關於製造商所製造之產品之機械圖面,即便為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只要並非該圖面的製作者,亦非常難看一眼便掌握該圖面係以何種經緯所製作,且於過去之製造中係如何地被利用。尤其在受訂階段,作為使用者側之A公司之承辦人雖可確定本公司產品之規格但並無法容易地掌握要訂購之產品的細節。另一方面,關於製造商側之承辦人,業務承辦人要詳細地掌握圖面之內容並不容易,且即便為開發承辦人,只要並非自己所作圖的圖面,亦不容易立刻便掌握其內容。但是,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9所示,藉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具有的功能,以符號γ所示之標籤資訊被賦予至所擷取的圖面資料。該標籤資訊γ係於製造產品時簡潔地表示有具特徵性之關鍵字者,且係作為於大致地掌握圖面資料之內容時非常地有用之標識而發揮功能者。藉由作為使用者側之A公司之承辦人或製造商側之承辦人利用該標籤資訊γ,可容易地掌握所擷取之過去圖面的內容,並於訂購/受訂產品之新的圖面製作時,可使作業效率大幅地提高。
藉由上述的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面資料分析,過去的圖面資料作為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而被擷取。又,所擷取的圖面資料,可藉由個別地與受訂產品之要求規格之比對來得到一致率。如此所得到之分析結果,藉由圖像清單編輯部56而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被清單化(步驟S169)。然後,圖面資料清單化完成通知自圖面管理伺服器40被發送至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步驟S170、步驟S171),接收到該圖面資料清單化完成通知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從各自所具有之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34發送圖面資料閱讀要求(步驟S172、步驟S173),且接收到圖面資料閱讀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藉由在圖面管理伺服器40側允許來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14、或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34之要求,被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藉由圖像清單編輯部56而可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及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之任一者進行閱讀(步驟S174、步驟S175)。
接近A公司之承辦人所要求之產品規格之過去圖面資料,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而被擷取,藉此一邊參照該過去圖面資料,一邊最終地製作滿足本次要求之產品規格的新圖面。此時,由於可預測A公司之承辦人必須進一步與製造商之承辦人的溝通,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中,準備為了該種溝通之功能。亦即,如圖6之自步驟S181起所示,操作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A公司的承辦人,可藉由利用應答資訊收發部16來對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進行評論等之資訊的發送(步驟S181)。於接收到該評論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中(步驟S182),例如製造商側之承辦人製作 與本次之要求規格對應之新穎的圖面(步驟S183),而可將該新穎圖面發送至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步驟S184)。於接收到該新圖面資料之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中(步驟S185),可於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之畫面上對新圖面資料進行閱讀(步驟S186)。經由如此之交流處理,根據A公司所訂購之產品規格的產品圖面便完成,新穎之訂購/受訂作業結束,而新穎之產品的正式受訂、製造開始、產品交貨等作業便得以順利進行。
以上,關於藉由使用圖6所說明之訂購要求處理而完成之新穎的圖面資料,將該圖面資料作為過去圖面而積存於系統,藉此使系統之性能提高。尤其,被積存於進行機械學習之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之各學習模型之繼續性地生成係有助於本系統之性能之提高者。因此,接著使用圖7,對用以將被新製作的圖面加以登錄保存而可對本次以後之處理提供幫助之新圖面資料登錄處理進行說明。
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使新圖面完成之製造商承辦人(步驟S191),使圖面資料登錄畫面啟動(步驟S192),將新圖面資料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193)。又,製造商承辦人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的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37,將新圖面資料登錄要求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195)。接收到新圖面資料(步驟S194)並接收到新圖面資料登錄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收到新圖面資料登錄要求(步驟S196),並且進行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步驟S197),並對該新圖面資料賦予標籤資訊(步驟S198)。再者,關於在步驟S197所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及在步驟S198所執行之標籤資訊之賦予處理,由於已使用圖6、圖 8、圖9進行說明,因此此處省略詳細說明。若對於新圖面資料,圖面資料分析及標籤資訊之賦予處理完成,圖面管理伺服器40便將該新圖面資料保存於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並且將在該分析過程所生成之「文本分析學習模型」、「圖像分析學習模型」、「過去利用歷程學習模型」等項目,保存至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其後,對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發送新圖面資料登錄完成通知(步驟S199、步驟S200),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所進行之新圖面資料登錄處理便完成。
再者,關於上述之新圖面資料登錄處理,不僅自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進行,且亦可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進行,而其處理內容被顯示於圖7之步驟S201以後。亦即,作為使用者側之A公司之承辦人操作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來輸入圖面資料(步驟S201),並將該圖面資料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202)。又,A公司之承辦人使用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的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17,將該圖面資料之登錄要求發送至圖面管理伺服器40(步驟S204)。接收到該圖面資料(步驟S203)且接收到該圖面資料登錄要求的圖面管理伺服器40,收到該圖面資料登錄要求(步驟S205),並且進行由圖面資料分析部55所進行的圖面資料分析(步驟S206),並對該圖面資料賦予標籤資訊(步驟S207)。再者,關於在步驟S206所執行的圖面資料分析、及在步驟S207所執行之標籤資訊之賦予處理,由於已使用圖6、圖8、圖9進行說明,因此此處省略詳細說明。若對於該圖面資料,圖面資料分析及標籤資訊之賦予處理完成,圖面管理伺服器40便將該該圖面資料 保存至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44,並且將該分析的過程中所生成之「文本分析學習模型」、「圖像分析學習模型」、「過去利用歷程學習模型」等項目,保存至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46。其後,對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發送該圖面資料登錄完成通知(步驟S208、步驟S209),自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1A所進行之該圖面資料登錄處理便完成。
以上,已針對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之一形態例具體地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於要新訂購/受訂產品時可有效率地進行該業務的部分非常地有益。尤其,於習知之新規格產品之訂購/受訂業務中,由於在使用者與製造商之間過去所製作之多數的圖面資料並未被統一地管理,因此過去之技術見解或專有技術無法有效地加以活用。因此,儘管僅對過去訂購/受訂過之具有實績之產品進行稍微之規格的變更,仍進行不利用過去的圖面資料而重新進行規格內容之調整及製造圖面之製作等非常不具效率之訂購/受訂業務的操作。但是,由於藉由活用本實施形態的圖面管理系統,可將過去所製作之大量的圖面資料統計性地加以處理,而可一邊利用與新穎之規格內容之一致率等一邊進行訂購/受訂業務,因此可縮短業務時間或有效地活用過去之技術見解及專有技術。
以上,雖已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所記載之範圍。針對上述實施形態可施加各種的變更或改良。
例如,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例示有如下之構成:供進行產品之訂購作業之使用者側之承辦人進行操作之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供自使用者側之承辦人接受產品之訂購而 成為受訂者側之製造商側之承辦人進行操作之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及圖面管理伺服器40,分別被描述成1台個人電腦,並經由網際網路等之網路通信線路20所連接。但是,該等各終端,亦可分割成複數台個人電腦等而被構成。
又,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已例示圖面管理伺服器40所具有之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41等資料庫被設定於在圖面管理伺服器40內所設置之保存區域之狀態,但關於符號41~46所示之各資料庫,例如可採用被設置於雲端上的保存區域等之各種形態。
又,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已例示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必須進行圖3所示之初始設定處理,且使用者側終端裝置10(1A、1B、…)及製造商側終端裝置30必須進行圖4所示之系統登入處理的構成。然而,例如於本發明的圖面管理系統整體在既有之安全環境下資訊以被保護之狀態被使用之情形時,可省略圖3所示之初始設定處理或圖4所示之系統登入處理。
又,關於圖1與圖2所示之系統構成、圖3至圖7所示之系統處理流程之內容、甚至圖8、圖9所示之畫面顯示例等,只不過例示本發明可採取之一形態。關於本發明可採取之形態,可於可發揮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的形態變更。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可明確地得知施加有變更或改良之形態,亦可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1A:使用者(A公司)側終端裝置
1B:使用者(B公司)側終端裝置
10:使用者側終端裝置
11:使用者登錄要求部
12:系統登入要求部
13:訂購產品規格資訊發送部
14: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
15:過去圖面閱讀部
16:應答資訊收發部
17: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
20:網路通信線路
30:製造商側終端裝置
31:系統登入要求部
32:受訂產品規格資訊取得部
33:標籤資訊設定要求部
34:過去圖面清單取得部
35:過去圖面閱讀部
36:應答資訊收發部
37:圖面資料登錄要求部
40:圖面管理伺服器
41:使用者資訊管理資料庫
42:登入權限資訊管理資料庫
43:標籤資訊管理資料庫
44:使用者(A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
45:使用者(B公司)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
46:機械學習資訊管理資料庫
51:使用者資訊登錄部
52:系統登入判定部
53:產品規格資訊管理部
54:標籤資訊設定管理部
55:圖面資料分析部
56:圖面清單編輯部
57:應答資訊收發部
58:圖面資料登錄管理部

Claims (10)

  1. 一種圖面管理系統,係在對製造既定之產品的製造商進行根據使用者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的訂購要求時,利用在該製造商與該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來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受訂作業所使用者;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
    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其供要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的使用者來使用;
    製造商側終端裝置,其供接受來自上述使用者之訂購的製造商來使用;以及
    圖面管理伺服器,其經由網路通信線路而與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及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進行通信;
    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具備有:
    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其對上述使用者所訂購要求之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與在上述製造商和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擷取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加以排名;及
    圖面清單編輯手段,其將藉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者依序來加以清單化;
    藉由上述圖面清單編輯手段所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可從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與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進行閱讀。
  2. 如請求項1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所具備之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對上述製造商與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進行 光學文字辨識(OCR),藉此對圖面資料中之文字資訊進行文本擷取,並執行文本分析。
  3. 如請求項2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藉由機械學習,對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進行之文本分析而被文本擷取之文字資訊進行學習,來生成文本分析學習模型。
  4. 如請求項1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所具備之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自在上述製造商與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各者將圖像資訊加以圖像擷取,並執行圖像分析。
  5. 如請求項4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進行的圖像分析,根據預先所設定之模型圖面資訊與藉由圖像擷取所得到的圖像資訊之一致度,來進行圖面種類的判定。
  6. 如請求項5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藉由機械學習,對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手段進行的圖像分析而被圖像擷取的圖像資訊進行學習,來生成圖像分析學習模型。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具備有標籤資訊設定管理手段,該標籤資訊設定管理手段事先將表示在上述製造商與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之特徵事項的關鍵字預先設定為複數個標籤資訊,並設定該複數個標籤資訊中針對每一個圖面資料符合條件之1個以上的標籤資訊。
  8.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可依複數個使用者之每一個來設置,
    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依複數個使用者之每一個而具備有將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加以保存之複數個使用者過去圖面管理資料庫,並且一個使用者僅可對自己的圖面資料進行存取而無法對其他使用者的圖面資料進行存取。
  9.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圖面管理系統,其中,
    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及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均具備有圖面資料登錄要求手段,該圖面資料登錄要求手段係於新產品的圖面資料藉由上述產品之訂購/受訂作業所製作時,使新產品的圖面資料保存於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
  10. 一種圖面管理方法,係藉由使用圖面管理系統,而於對製造既定之產品之製造商進行根據使用者所期望之產品規格之產品的訂購要求時,利用在該製造商與該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來進行上述產品之訂購/受訂作業者;該圖面管理系統具備有: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其供進行產品訂購之使用者來使用;製造商側終端裝置,其供接受來自上述使用者之訂購之製造商來使用;以及圖面管理伺服器,其經由網路通信線路而與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及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進行通信;
    如此的圖面管理方法,其特徵在於:
    藉由使係為電腦之上述圖面管理伺服器執行圖面資料分析處理及圖面清單編輯處理,而使藉由上述圖面清單編輯處理所清單化的圖面資料群,可從上述使用者側終端裝置與上述製造商側終端裝置之任一者進行閱讀;其中,該圖面資料分析處理對上述使用者訂購要求之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與在上述製造商和上述使用者之間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圖面資料進行比較檢索,自過去所製作之複數個 圖面資料擷取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相關的圖面資料群,並且將所擷取的圖面資料群按照與上述產品之產品規格之一致率從高至低依序加以排名,而該圖面清單編輯處理將藉由上述圖面資料分析處理所排名的圖面資料群按照一致率從高至低者依序來加以清單化。
TW108140851A 2018-12-07 2019-11-11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TW202026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613 2018-12-07
JP2018229613A JP6714067B2 (ja) 2018-12-07 2018-12-07 図面管理システム、図面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6922A true TW202026922A (zh) 2020-07-16

Family

ID=70974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851A TW202026922A (zh) 2018-12-07 2019-11-11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14067B2 (zh)
TW (1) TW202026922A (zh)
WO (1) WO20201160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4791B (zh) * 2021-04-13 2024-02-20 笔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矩阵运算的建筑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US20230044152A1 (en) 2021-08-05 2023-02-09 Rakuten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odal transformer-based catagoriz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9568B2 (ja) * 2001-04-06 2009-02-04 スターコラボ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コンテンツのオンライン取引支援システム、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2004185241A (ja) * 2002-12-02 2004-07-02 Data Logic:Kk Cad情報変換システムとその方法と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7172386A (ja) * 2005-12-22 2007-07-05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受発注システム
JP4595026B1 (ja) * 2009-12-14 2010-12-08 佳弘 平野 内装企画計画支援システム
WO2014068729A1 (ja) * 2012-10-31 2014-05-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統合解析装置およびデータ統合解析方法
JP2018073087A (ja) * 2016-10-28 2018-05-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バイス設計受付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1769A (ja) 2020-06-11
WO2020116027A1 (ja) 2020-06-11
JP6714067B2 (ja) 2020-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0267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193970B (zh) 知晓元数据的搜索引擎
CN109614238B (zh) 一种目标对象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541974A (zh) 用于为过程控制系统提供搜索服务的系统、方法及制造品
KR102343477B1 (ko) 유저 인터페이스 자율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60299771A1 (en) Collaborative generation of configuration technical data for a product to be manufactured
JP2018152063A (ja) 学習結果識別装置、学習結果識別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20200278471A1 (en)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exploration and/or production entity relationships
JP2007304685A (ja) ソフトウェア部品の検索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2026922A (zh) 圖面管理系統、圖面管理方法
US1132805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tool orchestration
US10192031B1 (en) System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DICOM structured reports
JP5064964B2 (ja) ワークフロー管理方法
JP2021096515A (ja) 文書管理装置及び文書管理プログラム
KR101200442B1 (ko) 도서용 마크 데이터 입력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8008700A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2023034888A (ja) ユーザに対して因果ループ図を表示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403864B2 (ja) サービス設計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ビス設計支援方法
CN113094393A (zh) 数据汇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JP202108640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指示書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786124A (zh) 一种问题排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401421B (zh) 芯片测试数据查询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3127494B (zh) 一种知识图谱的更新方法及装置
JP6777907B1 (ja) 業務支援装置、及び業務支援システム
US20230128217A1 (en) Cloud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