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657A -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 Google Patents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657A
TW202014657A TW107136074A TW107136074A TW202014657A TW 202014657 A TW202014657 A TW 202014657A TW 107136074 A TW107136074 A TW 107136074A TW 107136074 A TW107136074 A TW 107136074A TW 202014657 A TW202014657 A TW 2020146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s
angle
waveguide
phase shift
shift energ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0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4386B (zh
Inventor
陳建璋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71360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438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4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438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4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65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包含一工作腔體,及一波導管單元,該工作腔體圍繞界定出一腔體空間且概呈矩形,該波導管單元包括一第一波導管,及一與該第一波導管間隔設置之第二波導管,該第一、二波導管分別具有一概呈三邊形之連接座,及三個分別與該連接座之周緣連接的管體,該三管體圍繞界定出三個分別位於相鄰兩管體間的夾角,該三夾角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且其中一個夾角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

Description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能量均勻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目前對物件的加熱乾燥方法分為熱風乾燥法、真空乾燥法及微波乾燥法,其中,微波乾燥法的原理是將微波發送至加熱腔中,微波在加熱腔中不斷地反射共振形成駐波,而在駐波的作動下使加熱腔中之物件內的水分子產生劇烈的運動而發熱,以蒸發物件的水分,且由於過程中僅會使含水物件的溫度升高,不會加熱物件附近的空氣,因此,可大幅降低乾燥所需消耗之能量。
但微波乾燥法的缺點在於使用單一個波導管發出微波時,可能會使得物件未均勻的被微波照射,導致物件產生加熱不均勻的問題,而連續式的加熱乾燥微波設備是以多個波導管同時對物件發出微波,使物件能同時接收到多個微波而均勻加熱,但若以多個波導管同時發出微波,則該些波導管所發出之微波會因干擾產生駐波,反而造成波導管的損壞及降低使用壽命。
於是本案發明人先前提出一種微波加熱乾燥裝置(台灣發明專利證書號:I548848),藉由第一、二波導管不對稱的設置,使該加熱腔中的能量均勻地分佈,以使欲加熱乾燥之物件能均勻受熱,且透過不對稱之設置,可避免微波於該第一、二波導管中產生駐波,以防止 該第一、二波導管互相干擾而影響其使用壽命。
惟,在先申請的微波電場能量於2kw的條件下,電場強度僅達0.8x104V/m,難以實現於含水量高之物件的應用,因此,現有技術確實有待提出更佳解決方案之必要性。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種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包含一工作腔體,及一波導管單元。
該工作腔體圍繞界定出一腔體空間且概呈矩形,該波導管單元包括一第一波導管,及一與該第一波導管間隔設置之第二波導管,該第一、二波導管分別具有一概呈三邊形之連接座,及三個分別與該連接座之周緣連接的管體,該三管體圍繞界定出三個分別位於相鄰兩管體間的夾角,該三夾角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且其中一個夾角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波導管單元的數量為複數個。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是透過彼此的其中一管體對向間隔設置在一起。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對向間隔設置之兩管體的距離為1個波長。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工作腔體包括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一第三平面,及一第四平面,該第一、二平面對向設置,該第三、四平面對向設置且位於該第一、二平面間,該第一、二、三、四平面圍繞界定出該腔體空間,該腔體空間定義有一沿該第一平面中心至該二平面中心延伸且位於該第三、四平面間的第一中心線,以及一沿該第三平面中心至該四平面中心延 伸且位於該腔體空間之高度中間的第二中心線,該第一、二波導管是設置於該第一中心線上,而該第一、二波導管之對向間隔設置的兩管體分別定義有一沿該第一波導管之管體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法線,以及一沿該第二波導管之管體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法線。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可相對該第一中心線在一正轉位置及一負轉位置間轉動,當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該正轉位置時,該第一、二波導管朝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上的第一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正的第一角度,而該第二波導管上的第二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正的第二角度,當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該負轉位置,該第一、二波導管朝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上的第一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負的第一角度,而該第二波導管上的第二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負的第二角度。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之正的第一、二角度或負的第一、二角度其轉動交錯角度總和分別介於±60度間。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之正的第一角度與正的第二角度的轉動角度相同,而該第一、二波導管之負的第一角度與負的第二角度的轉動角度相同。
本發明的又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所傳送之頻率會產生一波長,及一波峰,該第一、二波導管會駐波相移能量於該腔體空間中形成一疊加該波峰之作用區,且該作用區內的波值能量為大於等於該波峰,該作用區位於該第二中心線,且作用高度為該第二中心線上方至下方各4公分以上。
本發明的再一技術手段,是在於上述之第一、二波導管所傳送之微波頻率介於1MHz~80GHz間。
本發明之有益功效在於,藉由該第一、二波導管上之三管體的結構設計,並將其中一個夾角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且該三夾角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以及偶數個波導管設置,該第一、二波導管之轉動交錯角度總和介於±60度,使其微波電場能量於2kw的條件下達4.2x104V/m之高,而其作用面積高達8公分以上,適用於高吸水性樹脂的均勻乾燥處理,或是含水率高之汙泥乾燥處理,以實現含水量高之物件的乾燥作業。
3‧‧‧工作腔體
30‧‧‧腔體空間
301‧‧‧第一中心線
302‧‧‧第二中心線
31‧‧‧第一平面
32‧‧‧第二平面
33‧‧‧第三平面
34‧‧‧第四平面
5‧‧‧波導管單元
51‧‧‧第一波導管
511‧‧‧第一法線
512‧‧‧正的第一角度
513‧‧‧負的第一角度
52‧‧‧第二波導管
521‧‧‧第二法線
522‧‧‧正的第二角度
523‧‧‧負的第二角度
53‧‧‧連接座
54‧‧‧管體
541‧‧‧夾角
A‧‧‧正轉位置
B‧‧‧負轉位置
C‧‧‧作用區
圖1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發明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之較佳實施例中一工作腔體的態樣;圖2是一立體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波導管單元之第一、二波導管的態樣;圖3是上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波導管單元設置於一腔體空間之態樣;圖4是上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二波導管上之第一、二法線的態樣;圖5是上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一正轉位置之態樣;圖6是上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一負轉位置之態樣;及圖7是一上視示意圖,說明本較佳實施例中一作用區的電場分佈態樣。
有關本發明之相關申請專利特色與技術內容,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 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1,為本發明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的較佳實施例,其包含一工作腔體3,及一波導管單元5。
該工作腔體3概呈矩形且圍繞界定出一腔體空間30,其包括一第一平面31、一第二平面32、一第三平面33,及一第四平面34,該第一、二平面31、32對向設置,該第三、四平面33、34對向設置且位於該第一、二平面31、32間,該第一、二、三、四平面31、32、33、34圍繞界定出該腔體空間30。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工作腔體3長寬約為60x60公分,高度約為30公分。
再者,該腔體空間30定義有一沿該第一平面31中心至該二平面32中心延伸且位於該第三、四平面33、34間的第一中心線301,以及一沿該第三平面33中心至該四平面34中心延伸且位於該腔體空間30之高度中間的第二中心線302。
配合參閱圖2、3,及4,該波導管單元5包括一第一波導管51,及一與該第一波導管51間隔設置之第二波導管52,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分別具有一概呈三邊形之連接座53,及三個分別與該連接座53之周緣連接的管體54,於此,該波導管單元5之第一、二波導管51、52是設置於該第一中心線301上,且其管體54長度約為1個波長。於此,圖式並未繪出用以產生微波之磁控管,實際實施時,該磁控管是設置於該連接座53上,且該連接座53與該三管體54相連通,而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所傳送之微波是由該三管體54下方分別向外傳送。
較佳地,該波導管單元5的數量可為複數個,其內含偶數個波導管,於此為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實際實施時,可設置多個該波導管單元5,以滿足不同面積大小之工作腔體3的物件加熱需求。於此,該第一、 二波導管51、52所傳送之微波頻率介於1MHz~80GHz。
該連接座53具有一第一邊長、一第二邊長,及一連接該第一、二邊長之第三邊長,該三管體54分別與該第一、二、三邊長(圖未示出)連接。該三管體54圍繞界定出三個分別位於相鄰兩管體54間的夾角541,該三夾角541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且其中一個夾角541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而另外兩個夾角541的角度非為平分剩餘之角度,因此,與該三管體54連接的連接座53非正三角形。
此外,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是透過彼此的其中一管體54對向間隔設置在一起,而對向間隔設置之兩管體54的距離為1個波長。於此,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所傳送之微波頻率在2.45GHz波長約為12.3公分。
再者,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對向間隔設置的兩管體54分別定義有一沿該第一波導管51之管體54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且與該第一中心線301互為平行的第一法線511,以及一沿該第二波導管52之管體54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且與該第一中心線301互為平行的第二法線521。其中,該第一、二法線511、521會隨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的轉動而隨之轉動。
配合參閱圖5、6,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可相對該第一中心線301在一正轉位置A及一負轉位置B間轉動,且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為一起作動,當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位於該正轉位置A時,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朝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51上的第一法線511與該第一中心線301呈一正的第一角度512,而該第二波導管52上的第二法線521與該第一中心線301呈一正的第二角度522。
反之,當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位於該 負轉位置B,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朝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51上的第一法線511與該第一中心線301呈一負的第一角度513,而該第二波導管52上的第二法線521與該第一中心線301呈一負的第二角度523。
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正的第一、二角度512、522或負的第一、二角度513、523其轉動交錯角度總和分別介於±60度間。於此,正、負為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的旋轉方向(如圖3中之箭頭的+、-符號)。
進一步地,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正的第一角度512與正的第二角度522的轉動角度相同,而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負的第一角度513與負的第二角度523的轉動角度相同。
舉例來說,當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朝順時針方向轉動30度,即位於該正轉位置A,且該正的第一角度512與該正的第二角度522各為正15度,加總為正30度,反之,當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朝逆時針方向轉動30度,即位於該負轉位置B,且該負的第一角度513與該負的第二角度523各為負15度,加總為負30度。
再請參閱圖7,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所傳送之頻率會產生一波長,及一波峰,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會駐波相移能量於該腔體空間30中形成一疊加該波峰之作用區C,且該作用區C內的波值能量為大於等於該波峰,較佳地,該作用區C位於該第二中心線302,且作用面積高度為該第二中心線302上方至下方各4公分以上。
配合參閱附件1,為不同高度之作用區C的電場分佈圖,由電場圖可以看到該腔體空間30中的電場分佈集中於該作用區C,並且無明顯突出的能量分佈,可 使得位於該腔體空間30中之物件被均勻的加熱及乾燥。
藉由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上之三管體54的結構設計,並將其中一個夾角541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且該三夾角541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以及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轉動交錯角度總和介於±60度等,使其微波電場能量於2kw的條件下,可達4.2x104V/m,相較於在先申請的微波電場能量於2kw的條件下,電場強度僅達0.8x104V/m,可知本發明相較於先申請案的電場強度高達5倍之多,且其作用區C之作用面積高達8公分以上。
本發明可應用在高吸水性樹脂(Superabsorbent polymers,SAP)的均勻乾燥處理,以及含水率高之汙泥乾燥處理等含水率高的產業,進而實現含水量高之物件的乾燥作業。
綜上所述,本發明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藉以該工作腔體3,及該波導管單元5間相互設置,透過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上之三管體54的結構設計,並將其中一個夾角541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且該三夾角541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以及偶數個波導管設置,該第一、二波導管51、52之轉動交錯角度總和介於±60度等,使其微波電場能量於2kw的條件下可達4.2x104V/m之高,且其作用面積高達8公分以上,特別適用於含水率高的產業需求,以實現含水量高之物件乾燥作業,故確實可以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附件1:為不同高度之作用區的電場分佈態樣示意圖。
30‧‧‧腔體空間
301‧‧‧第一中心線
31‧‧‧第一平面
32‧‧‧第二平面
33‧‧‧第三平面
34‧‧‧第四平面
5‧‧‧波導管單元
54‧‧‧管體
541‧‧‧夾角

Claims (10)

  1. 一種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包含:一圍繞界定出一腔體空間且概呈矩形之工作腔體;及一波導管單元,包括一第一波導管,及一與該第一波導管間隔設置之第二波導管,該第一、二波導管分別具有一概呈三邊形之連接座,及三個分別與該連接座之周緣連接的管體,該三管體圍繞界定出三個分別位於相鄰兩管體間的夾角,該三夾角的角度總和為360度,且其中一個夾角的角度介於90~150度間。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波導管單元的數量為複數個。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是透過彼此的其中一管體對向間隔設置在一起。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對向間隔設置之兩管體的距離為1個波長。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工作腔體包括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一第三平面,及一第四平面,該第一、二平面對向設置,該第三、四平面對向設置且位於該第一、二平面間,該 第一、二、三、四平面圍繞界定出該腔體空間,該腔體空間定義有一沿該第一平面中心至該二平面中心延伸且位於該第三、四平面間的第一中心線,以及一沿該第三平面中心至該四平面中心延伸且位於該腔體空間之高度中間的第二中心線,該第一、二波導管是設置於該第一中心線上,而該第一、二波導管之對向間隔設置的兩管體分別定義有一沿該第一波導管之管體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法線,以及一沿該第二波導管之管體的中間部分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法線。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可相對該第一中心線在一正轉位置及一負轉位置間轉動,當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該正轉位置時,該第一、二波導管朝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上的第一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正的第一角度,而該第二波導管上的第二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正的第二角度,當該第一、二波導管位於該負轉位置,該第一、二波導管朝逆時針方向轉動,該第一波導管上的第一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負的第一角度,而該第二波導管上的第二法線與該第一中心線呈一負的第二角度。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之正的第一、二角度或負的第一、二角度其轉動交錯角度總和分別介於±60度間。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之正的第一角度與正的第二角度的轉動角度相同,而該第一、二波導管之負的第一角度與負的第二角度的轉動角度相同。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所傳送之頻率會產生一波長,及一波峰,該第一、二波導管會駐波相移能量於該腔體空間中形成一疊加該波峰之作用區,且該作用區內的波值能量為大於等於該波峰,該作用區位於該第二中心線,且作用高度為該第二中心線上方至下方各4公分以上。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其中,該第一、二波導管所傳送之微波頻率介於1MHz~80GHz間。
TW107136074A 2018-10-12 2018-10-12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TWI664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6074A TWI664386B (zh) 2018-10-12 2018-10-12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6074A TWI664386B (zh) 2018-10-12 2018-10-12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4386B TWI664386B (zh) 2019-07-01
TW202014657A true TW202014657A (zh) 2020-04-16

Family

ID=6804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074A TWI664386B (zh) 2018-10-12 2018-10-12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4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4649B (zh) * 2021-03-31 2022-09-23 北京印刷学院 用于微波烘干系统中的微波发射阵列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7781Y (zh) * 2003-04-10 2004-03-31 李月章 微波土壤杀菌灭虫装置
CN104374175A (zh) * 2013-08-12 2015-02-25 苏州维艾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芯材的红外微波在线连续烘干装置
JP6582428B2 (ja) * 2015-02-09 2019-10-02 西光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波乾燥機及び被乾燥物の乾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4386B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90127989A (ko) 모듈식 마이크로파 소스들을 사용한 대칭적인 그리고 불규칙한 형상의 플라즈마들
US20150215996A1 (en) Microwave heating device and firing facility
BR102014020758A2 (pt) eletrodoméstico para secagem de artigos
ZA200305200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eramics.
TW202014657A (zh) 駐波相移能量均勻裝置
TW201934947A (zh) 微波乾燥裝置
JP4658995B2 (ja) マイクロ波連続加熱装置
CN202918530U (zh) 微波加热装置
CN104494028B (zh) 一种提高复合材料微波固化电磁场分布均匀性的方法
US11558936B2 (en) Microwave processing device
KR101450427B1 (ko) 소스에서 목적물로 방사선을 전송하기 위한 다목적 기구
TWI648905B (zh) Standing wave phase shift concentrating device
JP2017528884A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を介した直接加熱
CN112616213A (zh) 一种用于基布烘干的高效率波导缝隙天线阵
RU95114165A (ru) Универсальная сверх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ая сушиль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варианты)
JP2007505451A5 (zh)
RU2200921C1 (ru) Способ сублимационной сушки
CN113597038A (zh)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微波表面波均匀加热装置
CN114665242B (zh) 利用可调人工磁导体改善微波腔内电磁场均匀性的装置及方法
TWM603654U (zh) 多腔體連續式微波加熱系統
TWI548848B (zh) 微波加熱乾燥裝置
CN109951911A (zh) 矩形阵馈式微波加热炉
RU2580963C1 (ru) Способ сублимационной сушки
CN114709586B (zh) 一种能连续平移微波腔内电磁场的微波谐振腔实现方法
CN109945250A (zh) 均匀阵馈式微波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