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3919A -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3919A
TW202013919A TW108129378A TW108129378A TW202013919A TW 202013919 A TW202013919 A TW 202013919A TW 108129378 A TW108129378 A TW 108129378A TW 108129378 A TW108129378 A TW 108129378A TW 202013919 A TW202013919 A TW 2020139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parameter
parameter set
channel
correspondence
sid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9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趙振山
盧前溪
暉閔 林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3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39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其中方法包括: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Description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本發明涉及訊息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
車聯網系統是基於長期演進終端到終端(LTE-D2D,Long Term Evaluation- Device to Device)的一種側行鏈路傳輸技術(SL,Sidelink, 側行鏈路)。在第三代合作夥伴專案(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Rel-14中對車聯網技術(V2X)進行了標準化,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模式3和模式4;在5G NR系統中,採用靈活的幀結構設計,引入了多種基本參數集,在系統處理中,如何使用多種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以及接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網路設備、晶片、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程式產品以及電腦程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包括: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具體地,所述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具體地,所述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或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六對應關係或所述第七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的。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包括:網路設備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具體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所述網路設備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具體地,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第一處理單元,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第一通信單元,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具體地,所述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具體地,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或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六對應關係或所述第七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的。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第二處理單元,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第二通信單元,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具體地,所述第二通信單元,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具體地,所述第二通信單元,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具體地,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地,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具體地,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第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記憶體。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該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上述第二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種晶片,用於實現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具體地,該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該晶片的設備執行如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當其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或其各實現方式中的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就能夠在終端設備通過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基於選取的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如此,就解決了當存在多個基本參數集的情況下,如何選取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發送以及接收的問題,從而使得終端的交互效率有所保證。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應用於圖1、2所提供的車聯網系統中,所述車輛網系統為基於LTE-設備到設備(D2D,Device-to-Device)的一種側行鏈路傳輸技術(SL,Sidelink, 側行鏈路),具有更高的頻譜效率以及更低的傳輸時延。在3GPP Rel-14中對車聯網技術(V2X)進行了標準化,定義了兩種傳輸模式:模式3和模式4。其中,模式3:如圖1所示,終端設備,即車載終端的傳輸資源是由基地收發站分配的,車載終端根據基地收發站分配的資源在側行鏈路上進行資料的發送;基地收發站可以為終端分配單次傳輸的資源,也可以為終端分配半靜態傳輸的資源。模式4:如圖2所示,車載終端採用偵聽(sensing)加預留(reservation)的傳輸方式。車載終端在資源池中通過偵聽的方式獲取可用的傳輸資源集合,終端從該集合中隨機選取一個資源進行資料的傳輸。
應理解,本文中術語“系統”或“網路”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換使用。本文中術語“和/或”,僅僅是一種描述關聯物件的關聯關係,表示可以存在三種關係,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單獨存在A,同時存在A和B,單獨存在B這三種情況。另外,本文中字元“/”,一般表示前後關聯物件是一種“或”的關係。
實施例一、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如圖3所示,包括:
步驟101: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步驟102: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可以根據預配置或者網路側的配置獲取並保存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所述基本參數集包括:子載波間隔、迴圈首碼(CP,Cyclic Prefix)長度或者類型等訊息;例如,在5G新空中介面(NR,New Radio)中,可支援的子載波間隔大小可以包括有15kHz,30kHz,60kHz,120kHz等,可支援的CP類型包括正常CP、擴展CP。
下面分別針對對應關係以及指示訊息的兩種情況進行說明:
第一種情況,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種情況下,終端設備通過網路側配置的或者預配置的至少一種對應關係,使得終端設備從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選取一個基本參數集作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包括:
場景1、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所述第一資源池和第一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第一側行通道採用第一資源池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資源池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在V2x中,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配置一個或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相應的基本參數集,例如,資源池1使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資源池2使用60kHz子載波間隔,擴展CP。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可以確定不同的資源池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表示的是資源池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就可以確定該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也就確定了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網路側還可以通過RRC信令的方式配置各個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二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載波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可以支援多個載波,例如在Rel-15的V2X中可以支援8個載波,可以分別針對這8個載波配置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考慮到與舊版相容Rel-14或者Rel-15的終端,在有Rel-14或者Rel-15的載波上採用15kHz、正常CP的基本參數集;在其他載波上可以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僅為一種示例,具體在哪個載波採用哪種基本參數集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關於不同的載波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的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不同的載波頻段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NR-V2X支持兩個載波頻段,頻率範圍1(FR1, Frequency range 1)和頻率範圍2(FR2,Frequency range 1);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在不同的載波頻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在FR1頻段,如3.4GHz,採用30kHz子載波間隔,在FR2 頻段,如30GHz,採用120kHz子載波間隔。
在本場景中,還可以根據載波類型,確定不同類型所對應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的,當所述第一載波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時;可以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採用與所述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配置的第二對應關係,還可以為第一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第二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參數集。所述第一類載波為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第二類載波為專有載波。例如,V2X既可以工作在專有載波(5.9GHz)上,也可以工作在上行載波上。在上行載波上傳輸的上行資料使用30kHz子載波間隔,當V2X資料在該載波上傳輸時,V2X資料也採用和上行資料相同的30kHz子載波間隔進行傳輸。當V2X資料在專有載波上傳輸時,使用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基本參數集,該基本參數集與上行資料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應理解,上述實施例中以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為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同樣適用於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上傳輸的情況,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頻寬部分和對應關係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贅述。
場景3、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是第一類側行通道,根據所述第一類側行通道和第三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三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所述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可以為多種,其中第一類側行通道為終端設備所使用的通道。比如,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可以包括有PSB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通道,這裡不進行贅述。相應的,針對PSH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採用一種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其他種類的通道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4、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具有第一種業務特徵,根據第一種業務特徵和第四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四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業務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側行通道可以傳輸多種業務特徵的資料,當其傳輸的資料具備第一業務特徵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業務特徵從第四對應關係中選取得到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可以為兩個基本參數集;相應的,假設有兩類待傳輸業務;也就是說,預定義了兩種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的業務屬於第一類業務時,採用第一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業務屬於第二類業務時,採用第二基本參數集。
所述待傳輸業務的特性包括以下中的一種: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服務品質(QoS,Quality of Service)訊息;比如,劃分不同種類的待傳輸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時延需求進行劃分,比如,可以劃分為高時延待傳輸業務、低時延待傳輸業務;或者採用QoS進行劃分,比如通過QCI進行業務劃分,假設QCI 1-5為第一類業務,QCI6-9為第二類業務,當然,還可以存在其他的劃分方式,可以為三類或更多類的業務,每一類業務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將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分為兩類,類型1:時延小於等於10ms,類型2:時域大於10ms。對於類型1,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60kHz子載波間隔,對於類型2,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1的業務時,採用60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2的業務時,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
場景5、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以第一類同步源類型作為同步源,根據第一類同步源類型和第五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五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例如,在V2X中包括以下幾種同步源類型{GNSS,eNB,UE},當採用不同類型的同步源時,通道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eNB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正常CP,當採用GNSS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擴展CP。需要理解的是,這裡僅為示例,在實際處理時,可以為其他的對應方式,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種情況下,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中的一種。當然,還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側行通道還可能為其他類型的通道,只是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第二種情況,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如下:
可以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顯式指示、或者隱式指示,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1、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第二通道可以傳輸第一指示訊息,通過第二通道傳輸的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這樣,就通過第二通道顯式指示了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當然,還可以為其他情況,比如,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為預設也可以為網路配置的。
例如,第二通道採用顯式指示,可以為直接根據第二通道中攜帶的指示訊息來確定,例如採用1位元的訊息,通過1位元的訊息用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當然,如果基本參數集大於2個的時候,可以採用更多的位元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例如,可以使用3位元來進行指示,假設000用於指示第一基本參數集,001用於指示第二基本參數集,010用於指示第三基本參數集;需要理解的是,還可以存在更多的位元用於指示更多的基本參數集,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例如: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第八對應關係,該第八對應關係包括至少一個索引訊息以及該至少一個索引訊息對應的基本參數集。在第二通道中攜帶一個索引訊息,通過該索引訊息以及第八對應關係,即可以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第二通道採用隱式指示,可以包括:通過第二通道的解調參考信號DMRS進行指示,或者,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指示。
其中,所述通過第二通道的DMRS進行指示,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需要理解的是,第六對應關係也可以為網路側配置的,或者為預設的。比如,通過PSCCH DMRS指示:可以通過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蓋碼)、資源位置、跟序列(Root sequence)等指示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具體來說,不同的DMRS序列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迴圈位移也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OCC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資源位置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以及不同的跟序列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各個參數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還可以僅採用一個參數來對應基本參數集。
和/或,所述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指示,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側配置第七對應關係,基於第二通道採用的擾碼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比如,第二通道,即PSCCH的訊息位元,需要經過加擾處理,可以通過第二通道所採用的不同的擾碼序列來隱式的指示第一側行通道,比如PSSCH,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在實際傳輸中,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時分複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傳輸,第二通道佔據前K個符號,第一側行通道佔據剩餘的符號,此時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例如PSSCH和PSCCH,可以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PSCCH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PSSCH採用30kHz的子載波間隔。
其中,關於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根據對應關係進行設置,其中,第二通道確定基本參數集的方式,可以採用前述多個場景的方式來確定,比如,可以為第一對應關係至第五對應關係中至少一種來確定第二通道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進一步地,本上述第二種情況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或者,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當然,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存在更多的第一側行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配對方式,這裡不再進行窮舉。
可見,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在終端設備通過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基於選取的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如此,就解決了當存在多個基本參數集的情況下,如何選取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發送以及接收的問題,從而使得終端的交互效率有所保證。
實施例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資料傳輸方法,如圖4所示,包括:
步驟201:網路設備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步驟202: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所述方法還包括: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也就是說,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所述網路側還會預先為終端設備配置一個或多個基本參數集;其中,配置的方式可以為通過系統信令發送,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送,這裡不做窮舉。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所述基本參數集包括:基本參數集包括子載波間隔、迴圈首碼(CP,Cyclic Prefix)長度或者類型等訊息;其中,在5G新空中介面(NR,New Radio)中,可支援的子載波間隔大小可以包括有15kHz,30kHz,60kHz,120kHz等,可支援的CP類型包括正常CP、擴展CP。
下面分別針對對應關係以及指示訊息的兩種情況進行說明:
第一種情況,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種情況下,終端設備通過網路側配置的或者預配置的至少一種對應關係,使得終端設備從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選取一個基本參數集作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包括:
場景1、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終端設備的第一側行通道採用第一資源池的時候,可以根據網路側配置的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資源池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在V2x中,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配置一個或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相應的基本參數集,例如,資源池1使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資源池2使用60kHz子載波間隔,擴展CP。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可以確定不同的資源池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表示的是資源池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就可以確定該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也就確定了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網路側還可以通過RRC信令的方式配置各個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終端設備的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載波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可以支援多個載波,例如在Rel-15的V2X中可以支援8個載波,可以分別針對這8個載波配置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考慮到與舊版相容Rel-14或者Rel-15的終端,在有Rel-14或者Rel-15的載波上採用15kHz、正常CP的基本參數集;在其他載波上可以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僅為一種示例,具體在哪個載波採用哪種基本參數集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關於不同的載波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的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不同的載波頻段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NR-V2X支持兩個載波頻段,頻率範圍1(FR1, Frequency range 1)和頻率範圍2(FR2,Frequency range 1);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在不同的載波頻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在FR1頻段,如3.4GHz,採用30kHz子載波間隔,在FR2 頻段,如30GHz,採用120kHz子載波間隔。
在本場景中,還可以根據載波類型,確定不同類型所對應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的,配置的第二對應關係,還可以為第一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第二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參數集。所述第一類載波為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第二類載波為專有載波。例如,V2X既可以工作在專有載波(5.9GHz)上,也可以工作在上行載波上。在上行載波上傳輸的上行資料使用30kHz子載波間隔,當V2X資料在該載波上傳輸時,V2X資料也採用和上行資料相同的30kHz子載波間隔進行傳輸。當V2X資料在專有載波上傳輸時,使用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基本參數集,該基本參數集與上行資料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應理解,上述實施例中以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為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同樣適用於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上傳輸的情況,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頻寬部分和對應關係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贅述。
場景3、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所述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可以為多種,例如,可以包括有PSB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通道,這裡不進行贅述。相應的,針對PSH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採用一種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其他種類的通道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4、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側行通道可以傳輸多種業務特徵的資料,例如,當終端設備其傳輸的資料具備第一業務特徵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業務特徵從第四對應關係中選取得到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可以為兩個基本參數集;相應的,假設有兩類待傳輸業務;也就是說,預定義了兩種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的業務屬於第一類業務時,採用第一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業務屬於第二類業務時,採用第二基本參數集。
所述待傳輸業務的特性包括以下中的一種: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服務品質(QoS,Quality of Service)訊息;比如,劃分不同種類的待傳輸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時延需求進行劃分,比如,可以劃分為高時延待傳輸業務、低時延待傳輸業務;或者採用QoS進行劃分,比如通過QCI進行業務劃分,假設QCI 1-5為第一類業務,QCI6-9為第二類業務,當然,還可以存在其他的劃分方式,可以為三類或更多類的業務,每一類業務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將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分為兩類,類型1:時延小於等於10ms,類型2:時域大於10ms。對於類型1,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60kHz子載波間隔,對於類型2,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1的業務時,採用60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2的業務時,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
場景5、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例如,在V2X中包括以下幾種同步源類型,{GNSS,eNB,UE},當採用不同類型的同步源時,通道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eNB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正常CP,當採用GNSS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擴展CP,需要理解的是,這裡僅為示例,在實際處理時,可以為其他的對應方式,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種情況下,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中的一種。當然,還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側行通道還可能為其他類型的通道,只是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第二種情況,所述網路設備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場景1、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第二通道可以傳輸第一指示訊息,通過第二通道傳輸的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這樣,就通過第二通道顯式指示了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當然,還可以為其他情況,比如,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為預設也可以為網路配置的。
例如,第二通道採用顯式指示,可以為直接根據第二通道中攜帶的指示訊息來確定,例如採用1位元的訊息,通過1位元的訊息用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當然,如果基本參數集大於2個的時候,可以採用更多的位元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例如,可以使用3位元來進行指示,假設000用於指示第一基本參數集,001用於指示第二基本參數集,010用於指示第三基本參數集;需要理解的是,還可以存在更多的位元用於指示更多的基本參數集,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例如: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第八對應關係,該第八對應關係包括至少一個索引訊息以及該至少一個索引訊息對應的基本參數集。在第二通道中攜帶一個索引訊息,通過該索引訊息以及第八對應關係,即可以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第二通道採用隱式指示,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
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也就是說,網路設備可以通過第二通道的DMRS進行隱式指示。需要理解的是,第六對應關係也可以為網路側配置的,或者為預設的。比如,通過PSCCH DMRS指示:可以通過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蓋碼)、資源位置、跟序列(Root sequence)等指示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具體來說,不同的DMRS序列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迴圈位移也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OCC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資源位置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以及不同的跟序列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各個參數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還可以僅採用一個參數來對應基本參數集。
和/或,網路設備可以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進行隱式指示。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側配置第七對應關係,使得終端設備基於第二通道採用的擾碼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比如,第二通道,即PSCCH的訊息位元,需要經過加擾處理,可以通過第二通道所採用的不同的擾碼序列來隱式的指示第一側行通道,比如PSSCH,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在實際傳輸中,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時分複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傳輸,第二通道佔據前K個符號,第一側行通道佔據剩餘的符號,此時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第一側行通道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第二通道採用30kHz的子載波間隔
其中,關於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根據對應關係進行設置,其中,第二通道確定基本參數集的方式,可以採用前述多個場景的方式來確定,比如,可以為第一對應關係至第五對應關係中至少一種來確定第二通道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進一步地,本上述第二種情況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或者,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當然,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存在更多的第一側行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配對方式,這裡不再進行窮舉。
可見,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在終端設備通過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基於選取的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如此,就解決了當存在多個基本參數集的情況下,如何選取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發送以及接收的問題,從而使得終端的交互效率有所保證。
實施例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如圖5所示,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51,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第一通信單元52,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其中,所述終端設備可以根據預配置或者網路側的配置獲取並保存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所述基本參數集包括:子載波間隔、迴圈首碼(CP,Cyclic Prefix)長度或者類型等訊息;例如,在5G新空中介面(NR,New Radio)中,可支援的子載波間隔大小可以包括有15kHz,30kHz,60kHz,120kHz等,可支援的CP類型包括正常CP、擴展CP。
下面分別針對對應關係以及指示訊息的兩種情況進行說明:
第一種情況,第一處理單元51,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種情況下,終端設備通過網路側配置的或者預配置的至少一種對應關係,使得終端設備從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選取一個基本參數集作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包括:
場景1、
第一處理單元51,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所述第一資源池和第一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第一側行通道採用第一資源池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資源池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在V2x中,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配置一個或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相應的基本參數集,例如,資源池1使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資源池2使用60kHz子載波間隔,擴展CP。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可以確定不同的資源池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表示的是資源池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就可以確定該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也就確定了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網路側還可以通過RRC信令的方式配置各個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第一處理單元51,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二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第一處理單元51,當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載波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可以支援多個載波,例如在Rel-15的V2X中可以支援8個載波,可以分別針對這8個載波配置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考慮到與舊版相容Rel-14或者Rel-15的終端,在有Rel-14或者Rel-15的載波上採用15kHz、正常CP的基本參數集;在其他載波上可以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僅為一種示例,具體在哪個載波採用哪種基本參數集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關於不同的載波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的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不同的載波頻段對應了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NR-V2X支持兩個載波頻段,頻率範圍1(FR1, Frequency range 1)和頻率範圍2(FR2,Frequency range 1);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在不同的載波頻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在FR1頻段,如3.4GHz,採用30kHz子載波間隔,在FR2 頻段,如30GHz,採用120kHz子載波間隔。
在本場景中,還可以根據載波類型,確定不同類型所對應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的,當所述第一載波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時;可以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採用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配置的第二對應關係,還可以為第一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第二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所述第一類載波為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第二類載波為專有載波。例如,V2X既可以工作在專有載波(5.9GHz)上,也可以工作在上行載波上。在上行載波上傳輸的上行資料使用30kHz子載波間隔,當V2X資料在該載波上傳輸時,V2X資料也採用和上行資料相同的30kHz子載波間隔進行傳輸。當V2X資料在專有載波上傳輸時,使用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基本參數集,該基本參數集與上行資料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應理解,上述實施例中以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為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同樣適用於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上傳輸的情況,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頻寬部分和對應關係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贅述。場景3、
第一處理單元51,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是第一類側行通道,根據所述第一類側行通道和第三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三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所述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可以為多種,其中第一類側行通道為終端設備所使用的通道。比如,至少一種類型訊息可以包括有PSB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通道,這裡不進行贅述。相應的,針對PSH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採用一種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其他種類的通道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4、
第一處理單元51,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具有第一種業務特徵,根據第一種業務特徵和第四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四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業務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側行通道可以傳輸多種業務特徵的資料,當其傳輸的資料具備第一業務特徵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業務特徵從第四對應關係中選取得到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可以為兩個基本參數集;相應的,假設有兩類待傳輸業務;也就是說,預定義了兩種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的業務屬於第一類業務時,採用第一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業務屬於第二類業務時,採用第二基本參數集。
所述待傳輸業務的特性包括以下中的一種: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服務品質(QoS,Quality of Service)訊息;比如,劃分不同種類的待傳輸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時延需求進行劃分,比如,可以劃分為高時延待傳輸業務、低時延待傳輸業務;或者採用QoS進行劃分,比如QoS通過QoS參數QCI進行業務劃分,假設QCI 1-5為第一類業務,QCI6-9為第二類業務,當然,還可以存在其他的劃分方式,可以為三類或更多類的業務,每一類業務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將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分為兩類,類型1:時延小於等於10ms,類型2:時域大於10ms。對於類型1,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60kHz子載波間隔,對於類型2,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1的業務時,採用60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2的業務時,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
場景5、
第一處理單元51,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以第一類同步源類型作為同步源,根據第一類同步源類型和第五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五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例如,在V2X中包括以下幾種同步源類型,{GNSS,eNB,UE},當採用不同類型的同步源時,通道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eNB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正常CP,當採用GNSS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擴展CP,需要理解的是,這裡僅為示例,在實際處理時,可以為其他的對應方式,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種情況下,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中的一種。當然,還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側行通道還可能為其他類型的通道,只是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第二種情況,第一處理單元51,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如下:
第一處理單元51,可以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顯式指示、或者隱式指示,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1、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第一處理單元51,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第二通道可以傳輸第一指示訊息,通過第二通道傳輸的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這樣,就通過第二通道顯式指示了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當然,還可以為其他情況,例如,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為預設也可以為網路配置的。
例如,第二通道採用顯式指示,可以為直接根據第二通道中攜帶的指示訊息來確定,例如採用1位元的訊息,通過1位元的訊息用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當然,如果基本參數集大於2個的時候,可以採用更多的位元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例如,可以使用3位元來進行指示,假設000用於指示第一基本參數集,001用於指示第二基本參數集,010用於指示第三基本參數集;需要理解的是,還可以存在更多的位元用於指示更多的基本參數集,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例如: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第八對應關係,該第八對應關係包括至少一個索引訊息以及該至少一個索引訊息對應的基本參數集。在第二通道中攜帶一個索引訊息,通過該索引訊息以及第八對應關係,即可以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第二通道採用隱式指示,可以包括:第一處理單元51,通過第二通道的解調參考信號DMRS進行指示,或者,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指示。
其中,所述通過第二通道的DMRS進行指示,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需要理解的是,第六對應關係也可以為網路側配置的,或者為預設的。例如,通過PSCCH DMRS指示:可以通過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蓋碼)、資源位置、跟序列(Root sequence)等指示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具體來說,不同的DMRS序列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迴圈位移也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OCC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資源位置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以及不同的跟序列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各個參數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還可以僅採用一個參數來對應基本參數集。
和/或,所述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指示,包括:第一處理單元51,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側配置第七對應關係,基於第二通道採用的擾碼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例如,第二通道,即PSCCH的訊息位元,需要經過加擾處理,可以通過第二通道所採用的不同的擾碼序列來隱式的指示第一側行通道,例如PSSCH,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在實際傳輸中,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時分複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傳輸,第二通道佔據前K個符號,第一側行通道佔據剩餘的符號,此時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例如PSSCH和PSCCH,可以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PSCCH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PSSCH採用30kHz的子載波間隔。
其中,關於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根據對應關係進行設置,其中,第二通道確定基本參數集的方式,可以採用前述多個場景的方式來確定,比如,可以為第一對應關係至第五對應關係中至少一種來確定第二通道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進一步地,本上述第二種情況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或者,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當然,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存在更多的第一側行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配對方式,這裡不再進行窮舉。
可見,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在終端設備通過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基於選取的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如此,就解決了當存在多個基本參數集的情況下,如何選取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發送以及接收的問題,從而使得終端的交互效率有所保證。
實施例四、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網路設備,如圖6所示,包括:
第二處理單元61,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第二通信單元62,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第二通信單元62,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也就是說,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所述網路側還會預先為終端設備配置一個或多個基本參數集;其中,配置的方式可以為通過系統信令發送,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送,這裡不做窮舉。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所述基本參數集包括:基本參數集包括子載波間隔、迴圈首碼(CP,Cyclic Prefix)長度或者類型等訊息;其中,在5G新空中介面(NR,New Radio)中,可支援的子載波間隔大小可以包括有15kHz,30kHz,60kHz,120kHz等,可支援的CP類型包括正常CP、擴展CP。
下面分別針對對應關係以及指示訊息的兩種情況進行說明:
第一種情況,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種情況下,終端設備通過網路側配置的或者預配置的至少一種對應關係,使得終端設備從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選取一個基本參數集作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具體包括:
場景1、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終端設備的第一側行通道採用第一資源池的時候,可以根據網路側配置的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資源池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在V2x中,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配置一個或多個資源池,每個資源池具有相應的基本參數集,例如,資源池1使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資源池2使用60kHz子載波間隔,擴展CP。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可以確定不同的資源池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表示的是資源池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第一對應關係就可以確定該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也就確定了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可以通過網路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網路側還可以通過RRC信令的方式配置各個資源池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當終端設備的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對應關係選取第一載波對應的第一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可以支援多個載波,例如在Rel-15的V2X中可以支援8個載波,可以分別針對這8個載波配置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考慮到與舊版相容Rel-14或者Rel-15的終端,在有Rel-14或者Rel-15的載波上採用15kHz、正常CP的基本參數集;在其他載波上可以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僅為一種示例,具體在哪個載波採用哪種基本參數集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方式確定。
另外,關於不同的載波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的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不同的載波頻段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NR-V2X支持兩個載波頻段,頻率範圍1(FR1, Frequency range 1)和頻率範圍2(FR2,Frequency range 1);第二對應關係可以為在不同的載波頻段可以使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在FR1頻段,如3.4GHz,採用30kHz子載波間隔,在FR2 頻段,如30GHz,採用120kHz子載波間隔。
在本場景中,還可以根據載波類型,確定不同類型所對應的基本參數集。
具體的,配置的第二對應關係,還可以為第一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第二類載波上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與上行資料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所述第一類載波為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第二類載波為專有載波。例如,V2X既可以工作在專有載波(5.9GHz)上,也可以工作在上行載波上。在上行載波上傳輸的上行資料使用30kHz子載波間隔,當V2X資料在該載波上傳輸時,V2X資料也採用和上行資料相同的30kHz子載波間隔進行傳輸。當V2X資料在專有載波上傳輸時,使用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的基本參數集,該基本參數集與上行資料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應理解,上述實施例中以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為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同樣適用於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頻寬部分(BWP,Bandwidth Part)上傳輸的情況,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第一頻寬部分和對應關係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贅述。
場景3、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所述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可以為多種,例如,至少一種類型訊息可以包括有PSB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還可以有其他類型的通道,這裡不進行贅述。相應的,針對PSHCH或者傳輸PSSS/SSSS的通道採用一種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正常CP;其他種類的通道採用其他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4、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本場景中,側行通道可以傳輸多種業務特徵的資料,例如,當終端設備其傳輸的資料具備第一業務特徵的時候,可以根據第一業務特徵從第四對應關係中選取得到第一基本參數集。
例如,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可以為兩個基本參數集;相應的,假設有兩類待傳輸業務;也就是說,預定義了兩種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的業務屬於第一類業務時,採用第一基本參數集,當待傳輸業務屬於第二類業務時,採用第二基本參數集。
所述待傳輸業務的特性包括以下中的一種: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服務品質(QoS,Quality of Service)訊息;例如,劃分不同種類的待傳輸業務,可以根據業務的時延需求進行劃分,例如,可以劃分為高時延待傳輸業務、低時延待傳輸業務;或者採用QoS進行劃分,例如QoS通過QoS參數QCI進行業務劃分,假設QCI 1-5為第一類業務,QCI6-9為第二類業務,當然,還可以存在其他的劃分方式,可以為三類或更多類的業務,每一類業務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
例如,將待傳輸業務的時延需求分為兩類,類型1:時延小於等於10ms,類型2:時域大於10ms。對於類型1,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60kHz子載波間隔,對於類型2,其對應的基本參數集為採用15kHz子載波間隔。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1的業務時,採用60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當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是類型2的業務時,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進行資料傳輸。
場景5、
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例如,在V2X中包括以下幾種同步源類型,{GNSS,eNB,UE},當採用不同類型的同步源時,通道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例如,採用eNB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正常CP,當採用GNSS作為同步源時,採用擴展CP,需要理解的是,這裡僅為示例,在實際處理時,可以為其他的對應方式,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種情況下,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中的一種。當然,還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側行通道還可能為其他類型的通道,只是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第二種情況,第二通信單元62,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場景1、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也就是說,第二通道可以傳輸第一指示訊息,通過第二通道傳輸的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這樣,就通過第二通道顯式指示了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本場景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當然,還可以為其他情況,例如,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為預設也可以為網路配置的。
例如,第二通道採用顯式指示,可以為直接根據第二通道中攜帶的指示訊息來確定,例如採用1位元的訊息,通過1位元的訊息用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當然,如果基本參數集大於2個的時候,可以採用更多的位元來指示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例如,可以使用3位元來進行指示,假設000用於指示第一基本參數集,001用於指示第二基本參數集,010用於指示第三基本參數集;需要理解的是,還可以存在更多的位元用於指示更多的基本參數集,只是本實施例中不再進行窮舉。
例如: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配置第八對應關係,該第八對應關係包括至少一個索引訊息以及該至少一個索引訊息對應的基本參數集。在第二通道中攜帶一個索引訊息,通過該索引訊息以及第八對應關係,即可以確定第一側行通道的基本參數集。
場景2、
第二通道採用隱式指示,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
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也就是說,網路設備可以通過第二通道的DMRS進行隱式指示。需要理解的是,第六對應關係也可以為網路側配置的,或者為預設的。例如,通過PSCCH DMRS指示:可以通過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OCC(Orthogonal Cover Code正交覆蓋碼)、資源位置、跟序列(Root sequence)等指示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具體來說,不同的DMRS序列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迴圈位移也可以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OCC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不同的資源位置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以及不同的跟序列對應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其中各個參數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部分使用,還可以僅採用一個參數來對應基本參數集。
和/或,網路設備可以通過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進行隱式指示,包括: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也就是說,可以通過預配置或者網路側配置第七對應關係,基於第二通道採用的擾碼來確定第一側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例如,第二通道,即PSCCH的訊息位元,需要經過加擾處理,可以通過第二通道所採用的不同的擾碼序列來隱式的指示第一側行通道,例如PSSCH,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在實際傳輸中,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時分複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方式傳輸,第二通道佔據前K個符號,第一側行通道佔據剩餘的符號,此時第一側行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採用不同的基本參數集。如,第一側行通道採用15kHz的子載波間隔,第二通道採用30kHz的子載波間隔。
其中,關於第二通道所採用的基本參數集,可以根據對應關係進行設置,其中,第二通道確定基本參數集的方式,可以採用前述多個場景的方式來確定,比如,可以為第一對應關係至第五對應關係中至少一種來確定第二通道所使用的基本參數集,這裡不再進行贅述。
進一步地,本上述第二種情況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或者,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當然,還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存在更多的第一側行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配對方式,這裡不再進行窮舉。
可見,通過採用上述方案,就能夠在終端設備通過通道進行資料傳輸的時候,基於選取的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的傳輸。如此,就解決了當存在多個基本參數集的情況下,如何選取基本參數集進行資料發送以及接收的問題,從而使得終端的交互效率有所保證。
圖7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設備700示意性結構圖。圖7所示的通信設備700包括處理器710,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7所示,通信設備7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720。其中,處理器710可以從記憶體7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記憶體7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7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710中。
可選地,如圖7所示,通信設備700還可以包括收發器730,處理器710可以控制該收發器730與其他設備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發送訊息或資料,或接收其他設備發送的訊息或資料。
其中,收發器730可以包括發射機和接收機。收發器730還可以進一步包括天線,天線的數量可以為一個或多個。
可選地,該通信設備7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通信設備7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通信設備700具體可為本申請實施例的終端設備、或者網路設備,並且該通信設備700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行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的晶片的示意性結構圖。圖8所示的晶片800包括處理器810,處理器810可以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選地,如圖8所示,晶片80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820。其中,處理器810可以從記憶體820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 記憶體820可以是獨立於處理器810的一個單獨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處理器810中。
可選地,該晶片800還可以包括輸入介面830。其中,處理器810可以控制該輸入介面83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獲取其他設備或晶片發送的訊息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800還可以包括輸出介面840。其中,處理器810可以控制該輸出介面840與其他設備或晶片進行通信,具體地,可以向其他設備或晶片輸出訊息或資料。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晶片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該晶片可以實現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提到的晶片還可以稱為系統級晶片,系統晶片,晶片系統或片上系統晶片等。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系統900的示意性框圖。如圖9所示,該通信系統900包括終端設備910和網路設備920。
其中,該終端設備91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以及該網路設備920可以用於實現上述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的功能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應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處理器可能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在實現過程中,上述方法實施例的各步驟可以通過處理器中的硬體的集成邏輯電路或者軟體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處理器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離散閘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離散硬體元件。可以實現或者執行本申請實施例中的公開的各方法、步驟及邏輯框圖。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結合本申請實施例所公開的方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體現為硬體解碼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用解碼處理器中的硬體及軟體模組組合執行完成。軟體模組可以位於隨機記憶體,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或者電可讀寫可程式設計記憶體、寄存器等本領域成熟的存儲媒介中。該存儲媒介位於記憶體,處理器讀取記憶體中的訊息,結合其硬體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驟。
可以理解,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可以是揮發性記憶體或非揮發性記憶體,或可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記憶體兩者。其中,非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rasable PROM,EPROM)、電可擦除可程式設計唯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揮發性記憶體可以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快取記憶體。通過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許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應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統和方法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應理解,上述記憶體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說明,例如,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還可以是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tatic RAM,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M,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ronous DRAM,SDRAM)、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強型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連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記憶體匯流排隨機存取記憶體(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說,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記憶體旨在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和任意其它適合類型的記憶體。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行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產品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行動終端/終端設備,並且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行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腦程式。
可選的,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網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網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該電腦程式可應用於本申請實施例中的行動終端/終端設備,當該電腦程式在電腦上運行時,使得電腦執行本申請實施例的各個方法中由行動終端/終端設備實現的相應流程,為了簡潔,在此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演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體、或者電腦軟體和電子硬體的結合來實現。這些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軟體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申請的範圍。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為描述的方便和簡潔,上述描述的系統、裝置和單元的具體工作過程,可以參考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對應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統、裝置和方法,可以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元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徵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介面,裝置或單元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機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請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並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基於這樣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申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行動硬碟、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所述以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為準。
100:通信系統 110:網路設備 120:終端設備 200:本發明之一種傳輸資料的方法 201、202、301:步驟 600:通信系統 601:第一接收單元 602:監聽單元 603:第二接收單元 610:處理器 620:記憶體 630:收發器 700:晶片 701:第一發送單元 702:第二發送單元 710:處理器 720:記憶體 730:輸入介面 740:輸出介面 900:通信系統 910:終端設備 920:網路設備
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一;
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二;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流程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流程示意圖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終端設備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種網路設備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設備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晶片的示意性框圖。
圖9是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通信系統架構的示意性圖三。
101、102:步驟

Claims (59)

  1.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終端設備,包括: 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根據所述第一資源池和第一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二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 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採用與所述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是第一類側行通道,根據所述第一類側行通道和第三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三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具有第一種業務特徵,根據第一種業務特徵和第四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四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業務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以第一類同步源類型作為同步源,根據第一類同步源類型和第五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五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8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包括: 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或1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或所述第七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的。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18.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應用於網路設備,包括: 網路設備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所述網路設備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或1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所述網路設備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 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至2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至24項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27.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 第一處理單元,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第一通信單元,根據所述基本參數集在第一側行通道進行資料傳輸。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第一資源池中的資源時,根據所述第一資源池和第一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一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在第一載波上傳輸時,根據所述第一載波和第二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二對應關係為至少一個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載波是用於傳輸上行資料的載波; 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採用與上行資料相同的基本參數集。
  3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所述第一側行通道是第一類側行通道時,根據所述第一類側行通道和第三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三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類型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所述第一側行通道傳輸的資料具有第一種業務特徵時,根據第一種業務特徵和第四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四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業務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當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以第一類同步源類型作為同步源時,根據第一類同步源類型和第五對應關係,在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中確定第一基本參數集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其中,所述第五對應關係為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至34項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網路設備配置的。
  3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第二通道的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 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所述第一處理單元, 根據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中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3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二通道對應的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以及第六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為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4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處理單元,根據所述第二通道的擾碼訊息以及第七對應關係,確定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其中,所述第七對應關係是至少一個擾碼訊息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對應關係。
  4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9或40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六對應關係或所述第七對應關係為預配置的,或者由所述網路設備配置的。
  4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至4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4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7至40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44. 一種網路設備,包括: 第二處理單元,確定配置訊息,所述配置訊息用於終端設備確定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第二通信單元,向所述終端設備發送所述配置訊息。
  4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單元,為所述終端設備配置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
  4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或45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配置訊息,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至少一個資源池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一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載波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二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通道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三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待傳輸業務的特徵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四對應關係; 至少一種同步源類型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五對應關係。
  4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或實體側行控制通道PSCCH,或實體側行廣播通道PSBCH。
  4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單元,通過第二通道為終端設備發送指示訊息。
  4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指示訊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訊息用於指示所述第一側行通道使用的基本參數集。
  5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配置訊息,還用於指示以下至少之一: DMRS的序列、迴圈移位、正交覆蓋碼OCC、資源位置、根序列中的至少一項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六對應關係; 至少一個擾碼和至少一個基本參數集之間的第七對應關係。
  5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任一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實體側行共用通道PSSCH,所述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控制通道PDCCH。
  5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8至50項任一項所述的網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側行通道為PSCCH,所述第二通道為PDCCH。
  53. 一種終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 其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項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54. 一種網路設備,包括:處理器和用於存儲能夠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的記憶體, 其中,該記憶體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用於調用並運行所述記憶體中存儲的電腦程式,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6項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55. 一種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所述晶片的設備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7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56. 一種晶片,包括:處理器,用於從記憶體中調用並運行電腦程式,使得安裝有所述晶片的設備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57.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所述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用於存儲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6項任一項所述方法的步驟。
  58.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電腦程式指令,該電腦程式指令使得電腦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59. 一種電腦程式,所述電腦程式使得電腦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TW108129378A 2018-08-17 2019-08-16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TW2020139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8/101197 2018-08-17
PCT/CN2018/101197 WO2020034222A1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3919A true TW202013919A (zh) 2020-04-01

Family

ID=6952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9378A TW202013919A (zh) 2018-08-17 2019-08-16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8817A1 (zh)
EP (2) EP4203374A1 (zh)
JP (1) JP2022511254A (zh)
KR (1) KR20210045455A (zh)
CN (2) CN112567854A (zh)
AU (1) AU2018437157A1 (zh)
TW (1) TW202013919A (zh)
WO (1) WO20200342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42014T3 (es) * 2018-10-29 2023-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US11641650B2 (en) * 2020-12-10 2023-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ing advance (TA) determination for sidelink (SL) commun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7921B2 (ja) * 2013-08-06 2017-08-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WO2015167289A1 (ko) * 2014-04-30 2015-1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411872B2 (en) * 2014-08-05 2019-09-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7003156A1 (ko) * 2015-06-29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를 송신 또는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352402B1 (en) * 2015-09-15 2021-01-20 LG Electronics Inc.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for v2x oper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US10383147B2 (en) * 2015-12-28 2019-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CN107040354B (zh) * 2016-02-04 2020-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dmrs的配置方法、网元、上行dmrs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190075548A1 (en) * 2016-03-04 2019-03-07 Lg Electronics Inc. V2x transmission resource selecting method implement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CN107371258B (zh) * 2016-05-13 2023-09-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US11122542B2 (en) * 2016-06-24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CN107666681B (zh) * 2016-07-29 2022-08-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07733818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端到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20010072A (ja) * 2016-11-02 2020-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8023698B (zh) * 2016-11-03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066475A1 (en) * 2017-09-28 2019-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REFERENCE SOURCE SELEC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ULTI-CARRIER SIDE LINK COMMUNICATION
WO2020032653A1 (ko) * 2018-08-08 2020-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무선 링크 모니터링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4051703A (zh) * 2019-06-14 2022-02-15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25821A (zh) 2021-08-06
EP3823394A1 (en) 2021-05-19
EP4203374A1 (en) 2023-06-28
CN113225821B (zh) 2023-04-07
JP2022511254A (ja) 2022-01-31
US20210168817A1 (en) 2021-06-03
EP3823394B1 (en) 2023-03-29
KR20210045455A (ko) 2021-04-26
CN112567854A (zh) 2021-03-26
EP3823394A4 (en) 2021-06-30
AU2018437157A1 (en) 2021-03-11
WO2020034222A1 (zh)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7725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8282870B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20047856A1 (zh) 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143059A1 (zh)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8192015A1 (zh) 时频资源传输方向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604989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464048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0082304A1 (zh) 切换资源池的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WO2020025040A1 (zh)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0029973A1 (zh) 一种信息的处理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6197396A1 (zh) 一种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资源分配方法
WO2020025042A1 (zh) 资源配置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163938A1 (zh) 天线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TW202013919A (zh)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終端設備及網路設備
WO202008722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170877A1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终端、接入网设备及系统
WO2018107457A1 (zh) 数据复用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WO202006359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308235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222106A1 (zh) 传输物理侧行反馈信道psfch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141629A1 (zh) 资源确定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
WO2021248456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0087541A1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2150990A1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3013548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