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8076A -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8076A
TW202008076A TW108125126A TW108125126A TW202008076A TW 202008076 A TW202008076 A TW 202008076A TW 108125126 A TW108125126 A TW 108125126A TW 108125126 A TW108125126 A TW 108125126A TW 202008076 A TW202008076 A TW 2020080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frame
temperature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5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炳一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Tg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Tg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Tgo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07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01L21/0334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orientation, disposition, behaviour, shape, i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ne
    • H01L21/033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orientation, disposition, behaviour, shape, in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involved to create the mask, e.g. lift-off masks, sidewalls, or to modify the mask, e.g. pre-treatment, post-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3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inorgan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課題] 本發明是關於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解決手段]本發明涉及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由至少一個遮罩與用於支撐遮罩的框架形成為一體,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框架;(b)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c)使遮罩與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對應;(d)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e)將遮罩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以及(f)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Description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更加詳細而言,涉及能夠將遮罩與框架形成一體,並能夠改善遮罩與框架的黏著性,且使各個遮罩之間的對準(align)精確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發明背景 最近,正在進行薄板製造中的有關電鑄(Electroforming)方法的研究。電鑄方法是在電解液中浸漬陽極和陰極,並施加電源,使金屬薄板在陰極的表面上電沉積,因而是能夠製造電極薄板並且有望大量生產的方法。
另一方面,作為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製造工藝中形成像素的技術,主要使用FMM(Fine Metal Mask,精細金屬遮罩)方法,該方法將薄膜形式的金屬遮罩(Shadow Mask,陰影遮罩)緊貼於基板並且在所需位置上沉積有機物。
在現有的OLED製造工藝中,將遮罩製造成條狀、板狀等後,將遮罩焊接固定到OLED像素沉積框架並使用。一個遮罩上可以具備與一個顯示器對應的多個單元。另外,為了製造大面積OLED,可將多個遮罩固定於OLED像素沉積框架,在固定於框架的過程中,拉伸各個遮罩,以使其變得平坦。調節拉伸力以使遮罩的整體部分變得平坦是非常困難的作業。特別是,為了使各個單元全部變得平坦,同時對準尺寸僅為數μm至數十μm的遮罩圖案,需要微調施加到遮罩各側的拉伸力並且即時確認對準狀態的高度作業要求。
儘管如此,在將多個遮罩固定於一個框架過程中,仍然存在遮罩之間以及遮罩單元之間對準不好的問題。另外,在將遮罩焊接固定於框架的過程中,遮罩膜的厚度過薄且面積大,因此存在遮罩因荷重而下垂或者扭曲的問題,以及焊接過程中因焊接部分發生的皺紋、毛邊(burr)等使遮罩單元的對準錯開的問題等。
在超高清的OLED中,現有的QHD(Quarter High Definition,四分之一高清)畫質為500-600PPI(pixel per inch,每英吋像素),像素的尺寸達到約30-50μm,而4K 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超高清)、8K UHD高清具有比之更高的~860PPI,~1600PPI等的解析度。如此,考慮到超高清的OLED的像素尺寸,需要將各單元之間的對準誤差縮減為數μm程度,超出這一誤差將導致產品的不良,所以產率可能極低。因此,需要開發能夠防止遮罩的下垂或者扭曲等變形並且使對準精確的技術,以及將遮罩固定於框架的技術等。
發明概要 因此,本發明是為瞭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能夠形成遮罩與框架的一體式結構。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能夠防止遮罩下垂或者扭曲等變形並且使對準精確。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顯著縮短製造時間,並且顯著提升產率。 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上述目的藉由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達成,該方法將至少一個遮罩與用於支撐遮罩的框架形成一體,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框架;(b)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c)使遮罩與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對應;(d)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e)將遮罩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以及(f)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而且,本發明的上述目的藉由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達成,該方法將至少一個遮罩與用於支撐遮罩的框架形成一體,其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框架;(b)將遮罩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c)使遮罩與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對應;(d)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e)將遮罩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以及(f)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步驟(d)中,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維持第二溫度,且遮罩進入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內,藉以能夠使遮罩的溫度從第一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第一溫度具有比OLED像素沉積工藝的溫度高或者相同的溫度,第二溫度為比第一溫度低3℃至10℃的溫度,且第三溫度可以為至少低於第二溫度的溫度。
第一溫度是45℃至60℃中的任意一個溫度,第二溫度是比第一溫度低3℃至10℃的溫度,第三溫度是比第二溫度低且20℃至30℃中的任意一個溫度,且OLED像素沉積工藝的溫度可以是25℃至45℃中的任意一個溫度。
使遮罩與遮罩單元區域對應時,可以不對遮罩進行拉伸。
步驟(d)中,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可以使與框架對應的遮罩在預定收縮狀態下進行對準。
步驟(e)中,在遮罩因預定收縮而受到張力(tension)平坦地展開的狀態下,可以向遮罩的焊接部照射鐳射,藉以使遮罩黏合到框架上。
步驟(f)中,若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則黏合到框架的遮罩會因收縮而受到張力(tension)。
進行步驟(c)之前,將遮罩附著於托盤上,且將托盤裝載於框架上,藉以能夠使遮罩對應於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
與遮罩的焊接部對應的托盤部分可以形成有雷射貫穿孔。
托盤為平板形狀,且可以包括與遮罩接觸的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為100nm以下(大於0)的材料。
托盤可包括(wafer)、玻璃(glass)、氧化矽(silica)、耐熱玻璃、石英(quartz)、氧化鋁(Al2O3)中的任意一種材料。
向托盤的上部照射的鐳射穿過雷射貫穿孔可以照射到遮罩的焊接部。
遮罩及框架可以是恆範鋼(invar)、超恆範鋼(super invar)、鎳、鎳-鈷中的任意一種材料。 發明效果
根據如上構成的本發明,遮罩和框架能夠形成一體式結構。
另外,根據本發明,能夠防止遮罩下垂或者扭曲等的變形,並且使對準精確。
另外,根據本發明,能夠顯著縮短製造時間,並且顯著提升產率。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後述的對於本發明的詳細說明將參照附圖,該附圖將能夠實施本發明的特定實施例作為示例示出。充分詳細地說明這些實施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施本發明。應當理解,本發明的多種實施例雖然彼此不同,但是不必相互排斥。例如,在此記載的特定形狀、結構及特性與一實施例有關,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為其他實施例。另外,應當理解,各個公開的實施例中的個別構成要素的位置或配置,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能夠進行變更。因此,後述的詳細說明不應被視為具有限制意義,只要適當地說明,則本發明的範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的所有範圍限定。圖中相似的附圖標記從多方面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為了方便起見,長度、面積、厚度及其形狀可以誇大表示。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以便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容易地實施本發明。
圖1是示出現有的OLED像素沉積用遮罩10的概略圖。
參照圖1,現有的遮罩10可以以條式(Stick-Type)或者板式(Plate-Type)製造。圖1的(a)中示出的遮罩10作為條式遮罩,可以將條的兩側焊接固定於OLED像素沉積框架並使用。圖1的(b)中示出的遮罩100作為板式遮罩,可以使用於大面積的像素形成工藝。
在遮罩10的主體(Bod,或者遮罩膜11)中,具備多個顯示單元C。一個單元C與智慧手機等的一個顯示器(display)對應。單元C中形成有像素圖案P,以便與顯示器的各個像素對應。放大單元C時,顯示與R、G、B對應的多個像素圖案P。作為一例,在單元C中形成有像素圖案P,以便具有70×140解析度。即,大量的像素圖案P形成集合,以構成一個單元C,並且多個單元C可以形成於遮罩10。
圖2是示出現有的將遮罩10黏合於框架20的過程的概略圖。圖3是示出在現有的拉伸F1~F2遮罩10的過程中發生單元之間的對準誤差的概略圖。以圖1的(a)示出的具備6個單元C(C1~C6)的條式遮罩10為例進行說明。
參照圖2的(a),首先,應將條式遮罩10平坦地展開。沿著條式遮罩10的長軸方向施加拉伸力F1~F2,隨著拉伸,展開條式遮罩10。在該狀態下,將條式遮罩10裝載在方框形狀的框架20上。條式遮罩10的單元C1~C6將位於框架20的框內部空白區域部分。框架20的尺寸可以足以使一個條式遮罩10的單元C1~C6位於框內部空白區域,也可以足以使多個條式遮罩10的單元C1~C6位於框內部空白區域。
參照圖2的(b),微調施加到條式遮罩10的各側的拉伸力F1~F2,同時對準後,隨著焊接W條式遮罩10側面的一部分,將條式遮罩10和框架20彼此連接。圖2的(c)示出彼此連接的條式遮罩10和框架的側截面。
參照圖3,儘管微調施加到條式遮罩10的各側的拉伸力F1~F2,但是顯示出遮罩單元C1~C3彼此之間對準不好的問題。例如,單元C1~C3的圖案P之間的距離D1~D1''、D2~D2''彼此不同,或者圖案P歪斜。由於條式遮罩10具有包括多個(作為一例,為6個)單元C1~C6的大面積,並且具有數十μm的非常薄的厚度,所以容易因荷重而下垂或者扭曲。另外,調節拉伸力F1~F2,以使各個單元C1~C6全部變得平坦,同時通過顯微鏡即時確認各個單元C1~C6之間的對準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作業。
因此,拉伸力F1~F2的微小誤差可能引起條式遮罩10各單元C1~C3的拉伸或者展開程度的誤差,由此,導致遮罩圖案P之間的距離D1~D1''、D2~D2''不同。雖然完美地對準以使誤差為0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為了避免尺寸為數μm至數十μm的遮罩圖案P對超高清OLED的像素工藝造成壞影響,優選對準誤差不大於3μm。將如此相鄰的單元之間的對準誤差稱為像素定位精度(pixel position accuracy,PPA)。
另外,將大概6-20個條式遮罩10分別連接在一個框架20,同時使多個條式遮罩10之間,以及條式遮罩10的多個單元C-C6之間的對準狀態精確是非常困難的作業,並且只能增加基於對準的工藝時間,這成為降低生產性的重要理由。
另一方面,將條式遮罩10連接固定到框架20後,施加到條式遮罩10的拉伸力F1~F2能夠反向地作用於框架20。即,由於拉伸力F1~F2而繃緊拉伸的條式遮罩10連接在框架20後,能夠將張力(tension)作用於框架20。通常,該張力不大,不會對框架20產生大的影響,但是在框架20的尺寸實現小型化且強度變低的情況下,這種張力可能使框架20細微變形。如此,可能發生破壞多個單元C~C6間的對準狀態的問題。
鑒於此,本發明提出能夠使遮罩100與框架200形成一體式結構的框架200以及框架一體型遮罩。與框架200形成一體的遮罩100能夠防止下垂或者扭曲等變形,並且精確地對準於框架200。當遮罩100連接到框架200時,不對遮罩100施加任何拉伸力,因此遮罩100連接到框架200後,可以不對遮罩200施加引起變形的張力。並且,能夠顯著地縮短將遮罩100一體地連接到框架200的製造時間,並且顯著提升產率。
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主視圖(圖4的(a))以及側剖視圖(圖4的(b)),圖5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的主視圖(圖5的(a))以及側剖視圖(圖5的b)。
參照圖4以及圖5,框架一體型遮罩可以包括多個遮罩100以及一個框架200。換句話說,將多個遮罩100分別黏合於框架200的形態。以下,為了便於說明,以四角形狀的遮罩100為例進行說明,但是遮罩100在黏合於框架200之前,可以是兩側具備用於夾持的突出部的條式遮罩形狀,黏合於框架200後,可以去除突出部。
各個遮罩100形成有多個遮罩圖案P,一個遮罩100可以形成有一個單元C。一個遮罩單元C可以與智慧手機等的一個顯示器對應。遮罩100可以以電鑄(electroforming)方式形成,以便能夠以薄的厚度形成。遮罩100可以是熱膨脹係數約為1。0×10-6/℃的恆範鋼(invar)或約為1。0×10-7/℃的超級恆範鋼(super invar)材料。由於這種材料的遮罩100的熱膨脹係數非常低,因熱能而遮罩的圖案形狀變形的可能性小,在製造高解析度的OLED中,可以用作FMM、陰影遮罩(Shadow Mask)。此外,考慮到最近開發在溫度變化值不大的範圍內實施像素沉積工藝的技術,遮罩100也可以是熱膨脹係數比之略大的鎳(Ni)、鎳-鈷(Ni-Co)等材料。遮罩的厚度可以為2μm至50μm。
框架200可以以黏合多個遮罩100的形式形成。包括最週邊邊緣在內,框架200可以包括沿著第一方向(例如,橫向)、第二方向(例如,豎向)形成的多個角部。這種多個角部可以在框架200上劃分待黏合遮罩100的區域。
框架200可以包括大概呈四角形狀、方框形狀的邊緣框架部210。邊緣框架部210的內部可以是中空形狀。即,邊緣框架部210可以包括中空區域R。框架200可以由恆範鋼、超級恆範鋼、鋁、鈦等金屬材料形成,考慮到熱變形,優選由與遮罩具有相同熱膨脹係數的恆範鋼、超級恆範鋼、鎳、鎳-鈷等材料形成,這些材料均可應用於所有作為框架200的構成要素的邊緣框架部210、遮罩單元片材部220。
另外,框架200具備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並且可以包括連接到邊緣框架部210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可以與遮罩100相同地通過電鑄形成,或者通過使用其他的成膜工藝形成。另外,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可以通過鐳射劃線、蝕刻等在平面狀片材(sheet)上形成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後,連接到邊緣框架部21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可以將平面狀的片材連接到邊緣框架部210後,通過鐳射劃線、蝕刻等形成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本說明書中主要對首先在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形成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後,連接到邊緣框架部210的情況進行說明。
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可以包括邊緣片材部221以及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中的至少一種。邊緣片材部221以及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是指在同一片材上劃分的各個部分,它們彼此之間形成為一體。
邊緣片材部221可以實質上連接到邊緣框架部210。因此,邊緣片材部221可以具有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的大致四角形狀、方框形狀。
另外,第一柵格片材部223可以沿著第一方向(橫向)延伸形成。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以直線形態形成,其兩端可以連接到邊緣片材部221。當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包括多個第一柵格片材部223時,各個第一柵格片材部223優選具有相同的間距。
另外,進一步地,第二柵格片材部225可以沿著第二方向(豎向)延伸形成,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以直線形態形成,其兩端可以連接到邊緣片材部221。第一柵格片材部223和第二柵格片材部225可以彼此垂直交叉。當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包括多個第二柵格片材部225時,各個第二柵格片材部225優選具有相同的間距。
另一方面,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之間的間距和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之間的間距,可以根據遮罩單元C的尺寸而相同或不同。
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以及第二柵格片材部225雖然具有薄膜形態的薄的厚度,但是垂直於長度方向的截面的形狀可以是諸如矩形、平行四邊形的四邊形形狀、三角形形狀等,邊、角的一部分可以形成圓形。截面形狀可以在鐳射劃線、蝕刻等過程中進行調節。
邊緣框架部210的厚度可以大於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厚度。由於邊緣框架部210負責框架200的整體剛性,可以以數mm至數十cm的厚度形成。
就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而言,實際上製造厚片材的工藝困難,過厚,則有可能在OLED像素沉積工藝中有機物源600(參照圖11)堵塞通過遮罩100的路徑。相反,過薄,則有可能難以確保足以支撐遮罩100的剛性。由此,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優選比邊緣框架部210的厚度薄,但是比遮罩100更厚。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厚度可以約為0。1mm至1mm。並且,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的寬度可以約為1~5mm。
在平面狀片材中,除了邊緣片材部221、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佔據的區域以外,可以提供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CR11~CR56)。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遮罩單元區域CR可以是指在邊緣框架部210的中空區域R中,除了邊緣片材部221、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佔據的區域以外的空白區域。
隨著遮罩100的單元C與該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實質上可以用作通過遮罩圖案P沉積OLED的像素的通道。如前所述,一個遮罩單元C與智慧手機等的一個顯示器對應。一個遮罩100中可以形成有用於構成一個單元C的遮罩圖案P。或者,一個遮罩100具備多個單元C且各個單元C可以與框架200的各個單元區域CR對應,但是為了精確地對準遮罩100,需要避免大面積遮罩100,優選具備一個單元C的小面積遮罩100。或者,也可以是具有多個單元C的一個遮罩100與遮罩200的一個單元區域CR對應。此時,為了精確地對準,可以考慮具有2-3個單元C的遮罩100與遮罩200的一個單元區域CR對應。
遮罩200具備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可以將各個遮罩100以各個遮罩單元C與各個遮罩單元區域CR分別對應的方式黏合。各個遮罩100可以包括形成有多個遮罩圖案P的遮罩單元C以及遮罩單元C周邊的虛擬部(相當於除了單元C以外的遮罩膜110部分)。虛擬部可以只包括遮罩膜110,或者可以包括形成有與遮罩圖案P類似形態的規定的虛擬圖案的遮罩膜110。遮罩單元C與框架200的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虛擬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黏合於框架200(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由此,遮罩100和框架200可以形成一體式結構。
另一方面,根據另一實施例,框架不是以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黏合於邊緣框架部210的方式製造,而是可以使用在邊緣框架部210的中空區域R部分直接形成與邊緣框架部210成為一體的柵格框架(相當於柵格片材部223、225)的框架。這種形態的框架也包括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CR,可以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以製造框架一體型遮罩。
以下,對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過程進行說明。
首先,可以提供圖4以及圖5中所述的框架200。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200的製造過程的概略圖。
參照圖6的(a),提供邊緣框架部210。邊緣框架部210可以是包括中空區域R的方框形狀。
其次,參照圖6的(b),製造遮罩單元片材部220。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使用電鑄或者其他的成膜工藝,製造平面狀的片材後,通過鐳射劃線、蝕刻等,去除遮罩單元區域CR部分,從而可以製造。本說明書中,以形成6×5的遮罩單元區域CR(CR11~CR56)為例進行說明。可以存在5個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以及4個第二柵格片材部225。
然後,可以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在對應的過程中,可以在拉伸F1~F4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所有側部以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平坦伸展的狀態下,使邊緣片材部221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在一側部也能以多個點(作為圖6的(b)的例,1~3點)夾持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並進行拉伸。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是所有側部,而是沿著一部分側部方向,拉伸F1、F2遮罩單元片材部220。
然後,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時,可以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邊緣片材部221以焊接W方式黏合。優選地,焊接W所有側部,以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牢固地黏合於邊緣框架部210。應當最大限度地接近框架部210的角部側進行焊接W,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邊緣框架部210和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之間的翹起空間,並提升黏合性。焊接W部分可以以線(line)或者點(spot)形狀生成,具有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相同的材料,並可以成為將邊緣框架部210和遮罩單元片材部220連接成一體的媒介。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的製造過程的概略圖。圖6的實施例首先製造具備遮罩單元區域CR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後,黏合於邊緣框架部210,而圖7的實施例將平面狀的片材黏合於邊緣框架部210後,形成遮罩單元區域CR部分。
首先,與圖6的(a)相同地提供包括中空區域R的邊緣框架部210。
然後,參照圖7的(a),可以使平面狀的片材(平面狀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是還未形成遮罩單元區域CR的平面狀態。在對應的過程中,可以在拉伸F1~F4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所有側部以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平坦伸展狀態下,使其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在一側部也能以多個點(作為圖7的(a)的例,1~3點)夾持單元片材部220’並進行拉伸。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是所有側部,而是沿著一部分側部方向,拉伸F1、F2遮罩單元片材部220’。
然後,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與邊緣框架部210對應時,可以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邊緣部分以焊接W方式進行黏合。優選地,焊接W所有側部,以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牢固地黏合於邊緣框架部220。應當最大限度地接近邊緣框架部210的角部側進行焊接W,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邊緣框架部210和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之間的翹起空間,並提升黏合性。焊接W部分可以以線(line)或者點(spot)形狀生成,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具有相同材料,並可以成為將邊緣框架部210和遮罩單元片材部220’連接成一體的媒介。
然後,參照圖7的(b),在平面狀的片材(平面狀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上形成遮罩單元區域CR。通過鐳射劃線、蝕刻等,去除遮罩單元區域CR部分的片材,從而可以形成遮罩單元區域CR。本說明書中,以形成6×5的遮罩單元區域CR(CR11~CR56)為例進行說明。當形成遮罩單元區域CR時,可以構成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其中,與邊緣框架部210焊接W的部分成為邊緣片材部221,並且具備5個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以及4個第二柵格片材部225。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遮罩100的概略圖。
參照圖8的(a),可以提供形成有多個遮罩圖案P的遮罩100。遮罩100可包括形成有多個遮罩圖案P的遮罩單元C及遮罩單元C周邊之虛擬部DM。虛擬部DM與除了單元C以外的遮罩膜110部分對應,可以只包括遮罩膜110,或可以包括形成有與遮罩圖案P形態類似的規定的虛擬部圖案之遮罩膜110。與遮罩100之邊緣對應地,虛擬部DM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可黏合於框架200[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可藉由電鑄方式製造恆範鋼、超恆範鋼材料之遮罩100。
電鑄中,用作陰極(cathode)的母板(mother plate)使用導電性材料。作為導電性材料,金屬可以在表面上生成金屬氧化物,可以在製造金屬過程中流入有雜質,多晶矽基材可以存在夾雜物或者晶界(Grain Boundary),導電性高分子基材含有雜質的可能性高,並且強度、耐酸性等可能脆弱。將諸如金屬氧化物、雜質、夾雜物、晶界等的妨礙在母板(或者陰極)表面均勻形成電場的要素稱為“缺陷”(Defect)。由於缺陷(Defect),無法對所述材料的陰極施加均勻的電場,有可能導致不均勻地形成一部分鍍膜(遮罩100)。
在實現UHD級別以上的超高畫質像素中,鍍膜以及鍍膜圖案[遮罩圖案P]的不均勻有可能對形成像素產生不好的影響。例如,目前QHD畫質的情況爲500~600 PPI(pixel per inch),像素尺寸達到約30~50㎛,4K UHD、8K UHD高畫質的情況具有比前者高的~860 PPI、~1600 PPI等的解析度。直接適用於VR機器上的微顯示器或者插入到VR機器而使用的微顯示器以約2000 PPI以上級別的超高畫質爲目標,像素的尺寸約為5~10㎛。FMM、陰影遮罩的圖案寬度可以形成為數μm至數十μm尺寸,優選小於30μm的尺寸,因此數μm尺寸的缺陷也是在遮罩的圖案尺寸中佔據很大比重程度的尺寸。另外,為了去除所述材料的陰極的缺陷,可以進行用於去除金屬氧化物、雜質等的附加的工藝,該過程中有可能又引發陰極材料被蝕刻等的其他缺陷。
因此,本發明可以使用單晶材料的母板(或者陰極)。特別是,優選為單晶矽材料。可以對單晶矽材料的母板進行1019 /cm3 以上的高濃度摻雜,以便具有導電性。摻雜可以對整個母板進行,也可以僅對母板的表面部分進行。
另外,單晶材料可使用Ti、Cu、Ag等金屬;GaN、SiC、GaAs、GaP、AlN、InN、InP、Ge等半導體;石墨(graphite)、石墨烯(graphene)等碳材料;包含CH3 NH3 PbCl3 、CH3 NH3 PbBr3 、CH3 NH3 PbI3 、SrTiO3 等之鈣鈦礦(perovskite)結構等超導電體用單晶陶瓷;飛行器零部件用單晶超耐熱合金等。金屬、碳材料基本上是導電性材料。就半導體材料的情況而言,爲了具有導電性,可執行1019以上的高濃度摻雜。其他材質可藉由執行摻雜或形成氧空位(oxygen vacancy)等,形成導電性。摻雜可對母板的整體上進行,亦可僅對母板的表面部分進行。
單晶材料由於沒有缺陷,電鑄時在表面全部形成均勻的電場,因此生成均勻的鍍膜[遮罩100]。通過均勻的鍍膜製造的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可以進一步改善OLED像素的畫質水準。並且,由於無需進行去除、消除缺陷的附加工藝,能夠降低工藝費用,並提升生產性。
另外,若是矽材料或藉由氧化(Oxidation)、氮化(Nitridation)可在表面形成絕緣薄膜之單晶材料,則具有根據需要僅藉由母板的表面氧化、氮化過程就可以形成絕緣部的優點。絕緣部也可以使用光刻膠形成。在形成有絕緣部的部分中,防止鍍膜[遮罩100]的電沉積,藉以使鍍膜上形成圖案[遮罩圖案P]。
另外,本發明母板的材料只要在降低陰極的缺陷之範圍內,幷不一定要局限於上述之單晶材料,特以明示。
遮罩圖案P的寬度可以小於40μm,遮罩100的厚度可以是2~50μm。由於框架200具備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CR11~CR56),因此也可以形成多個具有與各個遮罩單元區域CR(CR11~CR56)分別對應的遮罩單元C(C11~56)的遮罩100。
圖9는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附著有遮罩100的托盤50的概略圖。
參照圖9,為了使遮罩100與框架200對應,可以將遮罩100附著於托盤50(tray)的狀態移動。從母板剝離被電沉積的遮罩100,並可以將其附著於托盤50上。托盤50優選為平板形狀,藉以使遮罩100平坦地附著於托盤50上。為了使遮罩100整體上平坦地附著於托盤50上,托盤50可以為尺寸大於遮罩100的較大的平板形狀。
爲了使遮罩100附著於托盤50的一面時不産生褶皺、皺紋而平坦地展開,可利用靜電力、磁力、真空等。利用靜電的方法是將帶電體與托盤50的一面摩檫以誘導靜電的方法。而且,利用靜電力的方法是向托盤50的上面或下面佈置的透明電極(transparent electrode)施加電壓,若遮罩100上也施加電壓,則誘導生成靜電,因此遮罩100被平坦地展開的同時,具有規定的附著力,藉以將遮罩100附著於托盤50的一面之方法。利用磁力的方法是在佈置有遮罩100的托盤50的面之相反面上利用多個磁鐵且用磁力帶動遮罩100移動的同時,使遮罩100展開的方法。利用真空的方法是在托盤50上佈置的遮罩100的一端到另一端使用真空裝置帶動遮罩100移動的同時,使遮罩100展開的方法。
特別是,爲了使本發明的托盤50與遮罩100間的界面之間不産生空隙(air gap),與遮罩100接觸的一面可以是拋光面。具體來說,托盤50一面的表面粗糙度Ra可以是100nm以下。普通玻璃材料的托盤的表面粗糙度Ra是約20~30㎛,因此與遮罩100的界面之間存在空隙,故對㎛級別的遮罩圖案P的對準誤差產生影響。然而,本發明的托盤50由於其表面粗糙度Ra是nm級,因此不存在空隙或空隙幾乎不存在,故對遮罩圖案P的對準誤差不產生影響。
爲了實現表面粗糙度Ra為100nm以下的托盤50,托盤50可以使用晶圓(wafer)。晶圓(wafer)的表面粗糙度Ra是約10nm,且市面上的產品較多,表面處理工藝已被習知,故較適合用作托盤50。除此之外,若對表面進行細微拋光加工,其表面粗糙度Ra可滿足100nm以下,則托盤50亦可以使用玻璃(glass)、氧化矽(silica)、耐熱玻璃、石英(quartz)、氧化鋁(Al2O3)等材料。以下,假設將晶圓作爲托盤50來使用的情況進行說明。
表面粗超度Ra為100nm以下的托盤50與遮罩100的界面之間由於沒有空隙而能夠緊密地接觸,因此向遮罩100的焊接部照射鐳射L以進行鐳射焊接時,容易生成焊接焊珠WB。遮罩100的焊接部可表示照射鐳射L以形成焊接焊珠WB的目標區域。焊接部可相當於遮罩100的邊緣或者虛擬部DM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區域。在被鐳射焊接的遮罩的焊接部部分生成焊接焊珠WB,焊接焊珠WB可具有與遮罩100/框架200相同的材料且與遮罩100/框架200連接成一體。
另一方面,晶圓材料的托盤50有可能對鐳射L光不透明。藉此,本發明的托盤50上可形成有雷射貫穿孔51,以使從托盤50的上部照射的鐳射L到達遮罩100的焊接部。
參照圖19的(a)、(b),雷射貫穿孔51可與焊接部WP的位置及個數對應地形成於托盤50上。焊接部可以規定的間隔在遮罩100的邊緣或虛擬部DM的部分佈置多個,因此雷射貫穿孔51亦可以與其對應且相隔規定間隔地形成多個。作為一例,焊接部在遮罩100的兩側(左側/右側)虛擬部DM的部分以規定間隔佈置多個,因此雷射貫穿孔51亦可以在托盤50的兩側(左側/右側)以規定間隔形成多個。
雷射貫穿孔51幷非一定與焊接部的位置及個數對應。例如,亦可以僅對雷射貫穿孔51中的一部分照射鐳射L以進行焊接。而且,不與焊接部對應的雷射貫穿孔51中一部分,在對準遮罩100與托盤50時,亦可代替對準標記而使用。若托盤50的材料對鐳射L光透明,則亦可以不形成雷射貫穿孔51。
以下,詳細說明將遮罩100與框架200對應並對準之後進行黏合的一系列過程。惟,為了方便說明,下面說明托盤50上附著遮罩100並進行移動的例子,當然,也可以藉由其他方法使遮罩100移動且與框架200對應。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使遮罩與框架的單元區域對應的狀態的概略圖。
然後,參照圖10的(a)及(b),可以使遮罩100與框架200的一個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使遮罩100與框架200的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的過程中,對於遮罩100不施加任何拉伸力。
顛倒上面附著有遮罩100之托盤50,且將托盤50裝載於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上,藉以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而且,一邊控制托盤50的位置一邊利用顯微鏡觀察遮罩100是否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若托盤50被裝載於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上,則遮罩100可佈置到托盤50與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之間,同時用托盤50擠壓遮罩100。
另一方面,可以在框架200下部進一步佈置下部支撐體70。下部支撐體70具有可進入框架邊緣部210的中空區域R內部的尺寸且具有平坦的形狀。而且,下部支撐體70的上面亦可形成有與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形狀對應的規定支撐槽(未圖示)。此時,邊緣片材部221、第一柵格片材部223及第二柵格片材部225插入支撐槽內,藉以使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更好地固定。
下部支撐體70可擠壓與遮罩100接觸的遮罩單元區域CR的相反面。即,下部支撐體70沿上部方向支撐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藉以防止遮罩100的黏合過程中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向下部下垂。與此同時,下部支撐體70與托盤50以相互相反的方向擠壓遮罩100的邊緣及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故不破壞遮罩100的對準狀態並能夠使其保持對準。
如此,僅藉由托盤50上附著遮罩100且將托盤50裝載於框架200上的工序就可以完成遮罩100與框架200的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的過程,因此該過程對遮罩100不施加任何拉伸力。
由於框架200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具有薄的厚度,在對遮罩100施加拉伸力的狀態下,黏合於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時,遮罩100中殘存的拉伸力作用於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以及遮罩單元區域CR,也有可能使它們變形。因此,應該在對遮罩100不施加拉伸力的狀態下,將遮罩100黏合於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由此,可以防止因施加到遮罩100的拉伸力作為張力(tension)反向作用於框架200而導致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變形。
只是,在對遮罩100不施加拉伸力的狀態下,將其黏合於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以製造框架一體型遮罩,並將這個框架一體型遮罩應用於像素沉積工藝時,有可能發生一種問題。在約25~45℃下進行的像素沉積工藝中,遮罩100以規定長度熱膨脹。即使是恆範鋼材料的遮罩100,隨著提升用於形成像素沉積工藝環境的溫度10℃,也會發生約1~3ppm的長度變化。例如,當遮罩100的總長度為500mm時,可以增加約5~15μm的長度。如此,遮罩100因自重而下垂或者在固定於框架200的狀態下拉伸而引起扭曲等變形,同時圖案P的對準誤差變大。
因此,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不是常溫,而是比常溫更高的溫度下,在對遮罩100不施加拉伸力的狀態下,使其與框架200的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並黏合。本說明書中表達爲,將工藝區域的溫度或者遮罩100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後,使遮罩與框架對應,而且使遮罩100與框架200對應之後,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比第一溫度低規定溫度的第二溫度ET2,再將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上。
“工藝區域”是指佈置有遮罩100、框架200等構成要素並且實施遮罩100的黏合工藝等的空間。工藝區域可以是密閉的腔室內的空間,也可以是開放的空間。還可以僅指執行將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上的工藝的作業臺部(未圖示)的周邊空間。而且,“第一溫度”可以是指將框架一體型遮罩使用於OLED像素沉積工藝時,高於或者等於像素沉積工藝的溫度。考慮到像素沉積工藝溫度約為25~45℃,第一溫度可以是約45℃至60℃。工藝區域的溫度上升可以通過在腔室內設置加熱裝置,或者工藝區域周圍設置加熱裝置的方法等進行。
再次參照圖10,可以將包括框架200的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之後,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或者,也可以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之後,將包括框架200的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或者,也可以使遮罩100自身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之後,再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另外,圖式中示出僅使一個遮罩100與一個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也可以使多個遮罩100與每個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後,將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
現有的圖1的遮罩10包括6個單元C1~C6,因此具有較長的長度,而本發明的遮罩100包括一個單元C,因此具有較短的長度,因此PPA扭曲的程度能夠變小。假設包括多個單元C1~C6、。。。的遮罩10的長度為1m,並且在1m的總長度中發生10μm的PPA誤差,則本發明的遮罩100可以隨著相對長度減小(相當於單元C數量減少)而將上述誤差範圍變成1/n。例如,本發明的遮罩100長度為100mm,則具有從現有的遮罩10的1m減小為1/10的長度,因此在100mm的總長度中發生1μm的PPA誤差,顯著降低對準誤差。
另一方面,遮罩100具備多個單元C,並且即使使各個單元C與框架200的各個單元區域CR對應也處於對準誤差最小化的範圍內,則遮罩100也可以與框架200的多個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或者,具有多個單元C的遮罩100也可以與一個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在這種情況下,也考慮到基於對準的工藝時間和生產性,遮罩100優選具備盡可能少量的單元C。
在本發明中,由於只需匹配遮罩100的一個單元C並確認對準狀態即可,因此與同時匹配多個單元C(C1~C6)並需要確認全部對準狀態的現有方法相比,可以顯著縮短製造時間。
即,本發明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與現有方法相比,能夠明顯縮短時間,該現有方法通過使包含於6個遮罩100的各個單元C11~C16分別與一個單元區域CR11~CR16對應並確認各個對準狀態的6次過程,同時匹配6個單元C1~C6,並且全部確認需要確認6個單元C1~C6的對準狀態。
另外,在本發明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中,使30個遮罩100分別與30個單元區域CR(CR11~CR56)對應並對準的30次的過程中的產品產率,可以明顯高於使分別包括6個單元C1~C6的5個遮罩10(參照圖2的(a))與框架20對應並對準的5次過程中的現有產品的產量。由於在每次對應於6個單元C的區域中對準6個單元C1~C6的現有方法是明顯繁瑣且困難的作業,產品產率低。
另一方面,使遮罩100與框架200對應後,也可以在框架200上通過規定的黏合劑臨時固定遮罩100。然後,可以進行遮罩100的黏合步驟。
圖11是示出本發明一實施例涉及的將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的單元區域CR上的過程的概略圖。
然後,參照圖11,可以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ET2。第二溫度可以是比第一溫度低約3℃至10℃的溫度。工藝區域的第二溫度的降低可以藉由在腔室中設置冷卻裝置,或在工藝區域周邊設置冷卻裝置方法、常溫自然冷卻的方法等進行。
或者,將遮罩100本身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之後,使遮罩100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時,從一開始就可以使包括框架200的工藝區域的溫度保持在第二溫度。因此,若遮罩100一邊與遮罩單元區域CR對應一邊進入工藝區域內,則可以使遮罩100的溫度從第一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ET。
圖10中將遮罩100對應於框架200上時的狀態為將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ET1,使遮罩100拉伸到熱膨脹係數大小的狀態。亦可以是拉伸已經平坦的遮罩100,使其表面上生成nm或㎛水準的細微的皺紋、曲折等的狀態。如此般之狀態下,由於皺紋、曲折,將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之前難以進行對準,即使對準之後再將遮罩100黏合到框架200上,遮罩圖案P、單元C之間仍然有可能產生對準誤差。
因此,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將工藝區域的溫度從第一溫度小幅下降ET2。若降低至比第一溫度低約3℃至10℃的第二溫度ET2,則遮罩100收縮的同時會受到張力(tension)。由於此,遮罩100的皺紋、曲折等再次消失,能夠平坦地展開。由於將溫度小幅僅下降約3℃至10℃溫度ET2,因此遮罩100的變形程度是不會影響到遮罩圖案P、單元C的對準,而只發生僅使遮罩100平坦地展開之收縮。
然後,可以使平坦地展開的遮罩100與框架200完整地對準。可以用顯微鏡實時確認對準狀態並進行對準。接著,可以使遮罩100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200上。黏合優選可藉由鐳射焊接進行。應當最大限度地接近框架部210的角部側進行鐳射焊接,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框架200和遮罩100之間的翹起空間,並提升黏合性。進行鐳射焊接的遮罩的焊接部部分生成焊接焊珠WB,且焊接焊珠WB具有與遮罩100/框架200相同的材料,並可與 遮罩100/框架200連接成一體。
本發明在對遮罩100不施加拉伸力的狀態下,將其焊接在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上,因此對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或者邊緣片材部221]、第一柵格片材部223、第二柵格片材部225]不施加張力。
圖12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使遮罩100依序黏合於單元區域CR的過程的概略圖。
將一個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的工藝完成時,可以重複使剩餘遮罩100按順序與剩餘遮罩單元C對應並且黏合於框架200的過程。由於已經黏合於框架200的遮罩100可以提供基準位置,能夠顯著縮短使剩餘遮罩100按順序與單元區域CR對應並且確認對準狀態的過程中的時間。並且,黏合於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遮罩100和黏合於相鄰的遮罩單元區域的遮罩100之間的PPA不超過3μm,能夠提供對準精確的超高清OLED像素形成用遮罩。
圖13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將遮罩100黏合於框架200的單元區域CR後降低工藝區域的溫度LT的過程的概略圖。
然後,參照圖13,能夠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LT。“第三溫度”是指比第二溫度更低的溫度。以低於第二溫度為前提,第三溫度可以為約20℃至30℃,優選地,第三溫度可以為常溫。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可以通過在腔室中設置冷卻裝置、在工藝區域周邊設置冷卻裝置方法、常溫自然冷卻的方法等進行。
當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LT時,遮罩100可以以規定長度進行熱收縮。遮罩100可以沿著所有側面方向等方性(Isotrope)地熱收縮。但是,由於遮罩100以焊接W方式固定連接到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因此遮罩100的熱收縮自發地對周圍的遮罩單元片材部220施加張力TS。由於遮罩100自發地施加張力,遮罩100可以更加緊密地黏合於框架200上。
另外,各個遮罩100全部黏合於對應的遮罩單元區域CR後,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LT,因此同時引起所有遮罩100的熱收縮,從而可以防止框架200發生變形或者圖案P的對準誤差變大的問題。更具體而言,即使張力TS施加於遮罩單元片材部220,多個遮罩100沿著相反方向施加張力TS,因此抵消該力量,在遮罩單元片材部220不發生變形。例如,在附著於CR11單元區域的遮罩100與附著於CR12單元區域的遮罩100之間的第一柵格片材部223中,向附著於CR11單元區域的遮罩100的右側方向作用的張力TS與向附著於CR12單元區域的遮罩100的左側方向作用的張力TS相互抵消。由此,最大限度地降低基於張力TS的框架200(或者遮罩單元片材部220)的變形,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遮罩100(或者遮罩圖案P)的對準誤差。
圖14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利用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的OLED像素沉積裝置1000的概略圖。
參照圖14,OLED像素沉積裝置1000包括:磁板300,容納有磁體310,並且排布有冷卻水管350;沉積源供給部500,從磁板300的下部供給有機物原料600。
磁板300與沉積源沉積部500之間可以插入有用於沉積有機物源600的玻璃等目標基板900。目標基板900上可以以緊貼或非常接近的方式配置有使有機物源600按不同像素沉積的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或者FMM)。磁體310可以產生磁場,並通過磁場,緊貼到目標基板900。
沉積源供給部500可以往返左右路徑並供給有機物源600,由沉積源供給部500供給的有機物源600可以通過形成於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的圖案P黏合於目標基板900的一側。通過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的圖案P後沉積的有機物源600,可以用作OLED的像素700。
為了防止由於陰影效應(Shadow Effect)發生的像素700的不均勻沉積,框架一體型遮罩100、200的圖案可以傾斜地形成S(或者以錐形S形成)。沿著傾斜表面,在對角線方向上通過圖案的有機物源600,也可以有助於像素700的形成,因此,能夠整體上厚度均勻地沉積像素700。
在高於像素沉積工藝溫度的第一溫度下,遮罩100黏合固定於框架200,因此即使提升至用於沉積像素工藝的溫度,也對遮罩圖案P的位置幾乎不構成影響,遮罩100和相鄰的遮罩100之間的PPA能夠保持為不超過3μm。
如上所述,本發明列舉了優選實施例進行圖示和說明,但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範圍內,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進行各種變形和變更。這種變形及變更均落在本發明和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
50‧‧‧托盤(tray) 51‧‧‧雷射貫穿孔 70‧‧‧下部支撐體 100‧‧‧遮罩 110‧‧‧遮罩膜 200‧‧‧框架 210‧‧‧邊緣框架部 220‧‧‧遮罩單元片材部 221‧‧‧邊緣片材部 223‧‧‧第1柵格片材部 225‧‧‧第2柵格片材部 1000‧‧‧像素沉積裝置 C‧‧‧單元,遮罩單元 CR‧‧‧遮罩單元區域 DM‧‧‧虛設部,遮罩虛擬部 ET1‧‧‧將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 ET2‧‧‧將工藝區域的溫度從第一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L‧‧‧鐳射 LT‧‧‧將工藝區域的溫度從第二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R‧‧‧邊緣框架部的中空區域 P‧‧‧ 遮罩圖案 TS‧‧‧張力 W‧‧‧焊接 WB‧‧‧焊接焊珠
圖1是示出現有的OLED像素沉積用遮罩的概略圖。 圖2是示出現有的將遮罩黏合到框架的過程的概略圖。 圖3是示出在現有的拉伸遮罩的過程中,發生單元之間的對準誤差的概略圖。 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主視圖以及側剖視圖。 圖5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的主視圖以及側剖視圖。 圖6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製造過程的概略圖。 圖7是示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涉及的框架的製造過程的概略圖。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遮罩的形狀以及使遮罩與框架的單元區域對應的狀態的概略圖。 圖9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使遮罩與框架的單元區域對應並黏合的過程的概略圖。 圖10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將遮罩黏合於框架的單元區域後,降低工藝區域溫度的過程的概略圖。 圖11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利用框架一體型遮罩的OLED像素沉積裝置的概略圖。 圖12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使遮罩依序黏合於單元區域的過程的概略圖。 圖13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將遮罩黏合於框架的單元區域後降低工藝區域的溫度的過程的概略圖。 圖14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涉及的利用框架一體型遮罩的像素沉積裝置的概略圖。
50‧‧‧托盤(tray)
51‧‧‧雷射貫穿孔
70‧‧‧下部支撐體
100‧‧‧遮罩
110‧‧‧遮罩膜
200‧‧‧框架
210‧‧‧邊緣框架部
221‧‧‧邊緣片材部
223‧‧‧第1柵格片材部
225‧‧‧第2柵格片材部
ET1‧‧‧將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
ET2‧‧‧將工藝區域的溫度從第一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P‧‧‧遮罩圖案
W‧‧‧焊接
C11‧‧‧單元、遮罩單元
CR12、CR13、CR21、CR22、CR23‧‧‧遮罩單元區域

Claims (15)

  1. 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所述框架一體型遮罩由至少一個遮罩與用於支撐遮罩的框架形成為一體,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框架; (b)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 (c)使遮罩與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對應; (d)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e)將遮罩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以及 (f)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2. 一種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所述框架一體型遮罩由至少一個遮罩與用於支撐遮罩的框架形成為一體,其中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提供具有至少一個遮罩單元區域的框架; (b)將遮罩的溫度提升至第一溫度; (c)使遮罩與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對應; (d)將遮罩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e)將遮罩的邊緣的至少一部分黏合到框架;以及 (f)將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三溫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d)中,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的溫度維持第二溫度,遮罩進入包括框架的工藝區域內,使遮罩的溫度從第一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第一溫度具有比OLED像素沉積工藝的溫度高或者相同的溫度, 第二溫度為比第一溫度低3℃至10℃的溫度, 第三溫度為至少低於第二溫度的溫度。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第一溫度是45℃至60℃中的任意一個溫度, 第二溫度是比第一溫度低3℃至10℃的溫度, 第三溫度是比第二溫度低且20℃至30℃中的任意一個溫度, OLED像素沉積工藝的溫度是25℃至45℃中的任意一個溫度。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使遮罩與遮罩單元區域對應時,不對遮罩進行拉伸。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d)中,將工藝區域的溫度降低至第二溫度,以使與框架對應的遮罩在預定收縮狀態下進行對準。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e)中,在遮罩因預定收縮而受到張力(tension)被平坦地展開的狀態下,向遮罩的焊接部照射鐳射,藉以使遮罩黏合到框架上。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步驟(f)中,若將中工藝區域的第三溫度,則黏合到框架上的遮罩因收縮而受到張力(tension)。
  10.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進行步驟(c)之前,將遮罩附著於托盤上,且將托盤裝載於框架上,使遮罩對應於框架的遮罩單元區域。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與遮罩的焊接部對應的托盤部分形成有雷射貫穿孔。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托盤為平板形狀,且包括與遮罩接觸的一面的表面的粗糙度(Ra)為100nm以下(大於0)的材料。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托盤包括(wafer)、玻璃(glass)、氧化矽(silica)、耐熱玻璃、石英(quartz)、氧化鋁(Al2O3)中的任意一種材質。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向托盤的上部照射的鐳射穿過雷射貫穿孔照射到遮罩的焊接部。
  15. 如請求項1或者2所述的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其中遮罩及框架是恆範鋼(invar)、超恆範鋼(super invar)、鎳、鎳-鈷中的任意一種材料。
TW108125126A 2018-07-20 2019-07-16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TW2020080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4650A KR102236539B1 (ko) 2018-07-20 2018-07-20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018-0084650 2018-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076A true TW202008076A (zh) 2020-02-16

Family

ID=6918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5126A TW202008076A (zh) 2018-07-20 2019-07-16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2236539B1 (zh)
CN (1) CN112514104A (zh)
TW (1) TW202008076A (zh)
WO (1) WO20200226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15838S (zh) 2021-05-07 2021-12-01 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之部分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34580B1 (ko) * 2003-03-27 2005-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증착 마스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4439203B2 (ja) * 2003-05-09 2010-03-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面付けマスク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5105328A (ja) * 2003-09-30 2005-04-21 Canon Inc マスク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マスク構造体ならびに蒸着装置
WO2014157068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蒸着マスク準備体、蒸着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50048368A (ko) * 2013-10-28 2015-05-07 이경상 표시소자용 증착 마스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5127441A (ja) 2013-12-27 2015-07-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蒸着マスク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215838S (zh) 2021-05-07 2021-12-01 景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之部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14104A (zh) 2021-03-16
WO2020022661A1 (ko) 2020-01-30
KR20200009785A (ko) 2020-01-30
KR102236539B1 (ko)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39156B (zh) 框架一体型掩模的制造方法及框架
CN111218644B (zh) 框架一体型掩模的制造方法及框架一体型掩模的掩模分离/替换方法
KR20200006349A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337004B1 (ko) Oled 화소 형성용 마스크 및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TW202015158A (zh) 遮罩移送系統及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KR102202531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939791A (zh)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KR102241769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TW202008076A (zh)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TW202018999A (zh) 遮罩的製造方法、遮罩及框架一體型遮罩
TW202020578A (zh) 遮罩支撐模板及其製造方法與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TW202032833A (zh) 遮罩的製造方法,遮罩支撐模板的製造方法及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KR102314853B1 (ko) Oled 화소 형성용 마스크 및 마스크 지지 트레이
KR102314856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TW202020193A (zh) 遮罩移送系統及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TWI826497B (zh) 遮罩支撑模板與其製造方法及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
KR102254375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TW202013064A (zh) 框架一體型遮罩的製造方法及oled 像素形成用遮罩
KR102342735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마스크 지지에 사용되는 트레이
KR101986530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217813B1 (ko) Oled 화소 형성용 마스크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004115A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152688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1986524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KR102283201B1 (ko) 프레임 일체형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