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7290A -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7290A
TW202007290A TW107126336A TW107126336A TW202007290A TW 202007290 A TW202007290 A TW 202007290A TW 107126336 A TW107126336 A TW 107126336A TW 107126336 A TW107126336 A TW 107126336A TW 202007290 A TW202007290 A TW 2020072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st
power supply
temperature
load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口一真
赤尾剛志
中野拓磨
辻将之
藤田創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6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007290A/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7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290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能夠更早期地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之霧氣產生裝置,霧氣產生裝置100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116A或保持霧氣源的霧氣基材116B;負載132,係以來自電源110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霧氣源霧化;感測器112,係輸出與負載132之溫度關聯的值;以及控制部106,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110對負載132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並根據指標來判斷儲存部116A或霧氣基材116B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該指標係根據單一的供電週期中的感測器112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者。

Description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霧氣產生裝置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一般的電子香煙、加熱式香煙或霧化器(nebulizer)等用以產生使用者抽吸的霧氣之霧氣產生裝置中,由於霧化而成為霧氣之霧氣源不足時,若使用者進行抽吸,則無法將充分的霧氣供應給使用者。此外,電子香煙、加熱式香煙於此情形下可能會產生無法釋出預期之香吸嚐味之霧氣的問題。
在作為對該問題的解決策略上,專利文獻1揭示有根據供電初期的加熱器溫度的上升速度與臨限值,判定霧氣形成基質已耗盡之技術。專利文獻2揭示有根據在加熱器未動作的期間從供電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後的加熱器溫度或供電初期之加熱器的上升溫度,判定霧氣形成基質已耗盡之技術。專利文獻3揭示有根據芯部的電阻值來檢測芯部內的液體殘餘量的技術。
然而,專利文獻1或2所記載的技術係著眼於微小量,且必需將臨限值設定為不受雜訊或誤差等影響,因此,會有判定變慢的可能。再者,專術文獻3係未針對提早判定芯部內的液體殘餘量已耗盡之手法進行揭示或暗示。
再者,專利文獻1至3中,未揭示且未暗示以能夠區別在霧氣形成基材的槽部、芯部、以及槽部到芯部的路徑之中,在何部分發生了霧氣源不足等問題的方式,推定或檢測槽部及芯部之至少一者的狀態的課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085203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7/084818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7/021150號
本揭示係有鑒於上述之問題點而完成者。
本揭示所欲解決的第1課題係提供能夠更早期地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之霧氣產生裝置及使該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本揭示所欲解決的第2課題係提供能夠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儲存部及保持部之至少一者的狀態之霧氣產生裝置及使該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為解決上述第1課題,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並根據指標來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而該指標係根據單一的供電週期(cycle)中的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者。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單一的供電週期中的負載之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能夠更早期地檢測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
於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指標與根據未發生前述枯竭或不足時之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的比較,判斷前述枯竭或不足的發生。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將發生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時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作為臨限值來利用,所以能夠高精度地檢測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使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開始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結 束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個以上的時間點、以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部分期間之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的導出賦予的影響成為零或降低。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不取得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開始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結束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個以上的時間點、以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部分期間之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從用於負載之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的導出的資料屏除混入有因室溫的變化等所造成的雜訊的資料,所以發生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時的溫度變動不會被雜訊掩飾,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使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中的升溫期間與冷卻期間之一方或雙方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的導出賦予的影響成為零或降低。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不取得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中的升溫期間與冷卻期間之一方或雙方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從用於標準偏差、離散等的導出的資料屏除升溫期間與冷卻期間中的資料,所以發生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時的溫度變動不會被升溫期間或冷卻期間的溫度變化掩飾,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 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並根據從僅在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導出的前述指標,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並使前述第一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之導出賦予的影響,小於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之導出賦予的影響。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可利用根據在供電週期中所取得的樣本之中僅後半部分所得到的負載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不易判讀到保持部中霧氣源過剩的情況等的供電週期前半之意外的溫度變動,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發生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導出從前述第一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屬於前述指標的第一指標,且導出從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屬於前述指標的第二指標,並根據前述第二指標與前 述第一指標的差分,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可利用根據在供電週期中所取得的樣本之中的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的標準偏差、離散等的差分來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僅於保持部中霧氣源枯竭時發生的供電週期後半中的溫度變動受到強調,而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第一階段係短於前述第二階段。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將供電週期中所取得的資料以後半部分較長的方式進行分割,所以能夠排除供電週期中不包含溫度變動的部分,而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從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導出的前述指標,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可利用專注於負載的溫度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產生的溫度變動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並根據前述第一 階段中之從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前述指標、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及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平均值之中的至少一者,判斷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是否達到恆定狀態。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負載的溫度的平均值、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負載的溫度是否達到恆定狀態,所以能夠以不需要專用的感測器、演算法之簡便的方法來判斷負載的溫度是否達到恆定狀態。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指標、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或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的平均值,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除了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之外,可再加上併用平均溫度來判斷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檢測精度。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僅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或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的平均值高於從前述霧氣源產生霧氣的溫度時,檢測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僅在負載的平均溫度超過霧氣源之沸點等時檢測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所以不易判讀到意外的溫度變動,而能夠提升有關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檢測精度。
再者,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 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根據指標來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步驟,而該指標係根據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者。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並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變動,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 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變動,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步驟。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於藉由處理器執行時,使前述處理器執行上述方法。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單一的供電週期中的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所以能夠更早期地檢測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
為解決上述第2課題,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並至少根據第一值及第二值來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與前述保持部之至少一者的狀態,該第一值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第一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或從該輸出值導出之與前述第一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之變動有關之值,該第二值係前述第一供電週期之後的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第二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或從該輸 出值導出之與前述第二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之變動有關之值。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過去與現在的負載的溫度變動來推定儲存部與保持部的狀態,所以能夠早期且正確地判斷儲存部與保持部的狀態。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與前述第二值之至少一者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比從前述霧氣源為飽和狀態的前述保持部產生霧氣之第一溫度還高的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下述之中的至少一者: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以及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霧化速度與從前述儲存部朝前述保持部之前述霧氣源的供給速度的關係。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與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特定出儲存部、保持部、儲存部與保持部之間之何者發生了問題。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下述之中的至少一者: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及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霧化速度大於從前述儲存部朝前述保持部之前述霧氣源的供給速度。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的供 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特定出儲存部或儲存部與保持部之間發生了問題。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且前述第二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特定出儲存部發生了問題。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且前述第二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一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霧化速度大於從前述儲存部朝前述保持部之前述霧氣源的供給速度。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且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霧氣源的沸點等呈穩定,所以能夠特定出儲存部與保持部之間發生了問題。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二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 不足或枯竭。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特定出儲存部發生了問題。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前述第二溫度呈恆定狀態,且前述第二值中,顯示前述第二值的平均值及根據前述第二值的偏差而得的值之中的至少一者大於臨限值時,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且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且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動盪,所以能夠檢測保持部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二值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比從前述霧氣源為飽和狀態的前述保持部產生霧氣之溫度還高的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檢測保持部中的霧氣源的枯竭的預兆。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第一值及前述第二值之雙方中,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在 比從前述霧氣源產生霧氣之溫度還高的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檢測過去及現在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在比霧氣源的沸點等還高的溫度呈穩定,所以能夠檢測保持部中的霧氣源的枯竭的預兆。
一實施形態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第一供電週期或前述第二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連續的輸出值、前述輸出值的平均值、以及根據前述輸出值之偏差所得之值之中的至少一者,判定前述第一值或前述第二值顯示前述負載的溫度呈恆定狀態。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供電週期前半之負載的溫度的平均值、標準偏差、離散等來判斷負載的溫度是否達到恆定狀態,所以能夠以不需要專用的感測器、演算法之簡便的方法來判斷負載的溫度是否達到恆定狀態。
再者,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 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至少根據第一值及第二值來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與前述保持部之至少一者的狀態的步驟,該第一值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第一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或從該輸出值導出之與前述第一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之變動有關之值,該第二值係前述第一供電週期之後的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第二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或從該輸出值導出之與前述第二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之變動有關之值。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根據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導出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於複數個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負載的溫度在比從前述霧氣源為飽和狀態之前述保持部產生霧氣的溫度還高的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或是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 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前述控制部根據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導出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於複數個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負載的溫度在比從前述霧氣源產生霧氣的溫度還高的溫度呈恆定狀態時,推定或檢測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或是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的步驟。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前述負載或前述儲存部的狀態;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顯示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而未顯示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時,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是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抑制對前述負載的供電。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保持部,係將前述儲存部供給之前述霧氣源以前述負載可加熱的態樣來保持;感測器,係輸出前述負載或前述儲存部的狀態;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於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顯示前述儲存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或枯竭,而未顯示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時,推定或檢測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是於既定次數的前述供電週期後,抑制對前述負載的供電的步驟。
依據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提供一種程式,係於藉由處理器執行時,使前述處理器執行上述方法。
依據該實施形態,由於能夠根據過去與現在的負載的溫度變動來推定儲存部與保持部的狀態,所以能夠早期且正確地判斷儲存部與保持部的狀態。
100A、100B‧‧‧霧氣產生裝置
102‧‧‧本體
104A‧‧‧匣盒
104B‧‧‧霧氣發生物品
106‧‧‧控制部
108‧‧‧通知部
110‧‧‧電源
112、112A至112D‧‧‧感測器
114‧‧‧記憶體
116A‧‧‧儲存部
116B‧‧‧霧氣基材
118A、118B‧‧‧霧化部
120‧‧‧空氣吸入流路
121‧‧‧霧氣流路
122‧‧‧吸口部
124‧‧‧箭頭
130‧‧‧保持部
132‧‧‧負載
134、200‧‧‧電路
202‧‧‧第一電路
204‧‧‧第二電路
206‧‧‧第一場效電晶體
208‧‧‧變換部
210‧‧‧第二場效電晶體
212‧‧‧分流電阻
214‧‧‧場效電晶體
216‧‧‧二極體
218‧‧‧電感
220‧‧‧電容
300、320、500、700、900、1100、1300、1400、1500、1800‧‧‧處理
302、304、306、308、310、312、314、316、318、320、322、324、502、504、506、702、704、706、708、902、904、1102、1104、1106、1302、1304、1306、1308、1402、1502、1504、1510、1512、1514、1516、1518、1520、1522、1524、1526、1528、1530、1532、1534‧‧‧步驟
400、420、600、800、1000、1200、1600、1700‧‧‧圖表
402‧‧‧升溫期間
404‧‧‧冷卻期間
405、406、407、435、436、437‧‧‧時刻
411‧‧‧溫度
412‧‧‧溫度
422、424‧‧‧負載的溫度曲線
432、442、452‧‧‧第一階段
434、444、454‧‧‧第二階段
440、450‧‧‧分割時刻
602、604、1206、1606‧‧‧供電週期
612、614、814、1012‧‧‧標準偏差曲線
622、624、822、824‧‧‧標準偏差的差
1022、1024、1032、1034、1612、1622‧‧‧標準偏差
1216‧‧‧負載的平均溫度曲線
1702、1704、1706、1708、1710‧‧‧變遷態樣
c1‧‧‧第一供電週期
c2‧‧‧第二供電週期
Q1、Q2‧‧‧開關
Rshunt‧‧‧既知的電阻值
RHTR‧‧‧負載的電阻值
T1、T2、T3‧‧‧溫度
VBatt‧‧‧施加於整體電路的電壓
VHTR‧‧‧施加於加熱器的電壓
Vout‧‧‧輸出電壓
第1A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第1B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第2圖係顯示關於本揭示之第1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 裝置之一部分之例示電路構成之圖。
第3A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之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3B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之另一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4A圖係將各供電週期中的負載的溫度圖表化的圖表。
第4B圖係將二個供電週期中的負載的溫度圖表化的圖表。
第4C圖係將二個供電週期中的負載的溫度圖表化的圖表。
第5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之第1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6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
第7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之第2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8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
第9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之第3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10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
第11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針對霧氣源的枯竭 或不足進行判定之第4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12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及平均溫度圖表化的圖表。
第13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之第5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14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之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15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之第1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第16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負載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
第17圖係表示針對供電週期之間之平均溫度的變遷之若干個態樣。
第18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的第2例示處理的流程圖。
1 霧氣產生裝置之概要
第1A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需留意第1A圖係概略且概念地顯示霧氣產生裝置100A具有的各構件,並非顯示各構件及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精確的配置、形狀、尺寸、位置關係等。
如第1A圖所示,霧氣產生裝置100A具有 第一構件102(以下稱為「本體102」)及第二構件104(以下稱為「匣盒104A」)。如圖所示,舉一例而言,本體102也可包含控制部106、通知部108、電源110、感測器112及記憶體114。霧氣產生裝置100A也可具有流量感測器、壓力感測器、電壓感測器、電阻感測器、溫度感測器等感測器,於本揭示中,將此等感測器也統稱為「感測器112」。本體102又可包含後述電路134。舉一例而言,匣盒104A也可包含儲存部116A、霧化部118A、空氣吸入流路120、霧氣流路121、吸口部122、保持部130及負載132。本體102內包含的構件的一部分也可包含於匣盒104A內。匣盒104A內包含的構件的一部分也可包含於本體102內。匣盒104A也可構成為能夠對本體102裝卸。或是,也可將本體102及匣盒104A內包含之全部的構件包含在同一個殼體內而取代本體102及匣盒104A。
儲存部116A可構成為收容霧氣源的槽。此情形下,霧氣源係例如甘油、丙二醇等之多元醇、水等的液體。霧氣產生裝置100A為電子香煙時,儲存部116A內的霧氣源可為藉由加熱而釋出芳香味成分的煙草原料、源自於煙草原料之抽出物。保持部130係保持霧氣源。例如,保持部130係由纖維狀或多孔質的素材所構成,於纖維間的間隙、多孔質材料的細孔保持呈液體的霧氣源。前述纖維狀或多孔質的素材係可使用例如棉花、玻璃纖維,或是煙草原料等。霧氣產生裝置100A為霧化器等醫療用吸入器時,霧氣源也可含有供患者吸入的藥劑。就其他例而言, 儲存部116A也可具有能夠補充已消耗之霧氣源的構成。或是,儲存部116A也可構成為能夠於霧氣源已消耗時更換儲存部116A本身。再者,霧氣源不限於液體而亦可為固體。霧氣源為固體時的儲存部116A也可為中空的容器。
霧化部118A係構成為將霧氣源霧化而產生霧氣。藉由感測器112檢測到抽吸動作時,霧化部118A即產生霧氣。例如,保持部130係設置為連結儲存部116A與霧化部118A。此情形下,保持部130之一部分係通過儲存部116A之內部而與霧氣源接觸。保持部130之另一部分係延伸到霧化部118A。此外,延伸到霧化部118A之保持部130的另一部分也可收容於霧化部118A,或是通過霧化部118A再通到儲存部116A的內部。霧氣源係藉由保持部130的毛細現象而從儲存部116A送往霧化部118A。舉一例而言,霧化部118A係具備加熱器,該加熱器係包含電性連接於電源110的負載132。加熱器係配置成與保持部130接觸或接近。檢測到抽吸動作時,控制部106係控制霧化部118A的加熱器,將透過保持部130而運送的霧氣源加熱,藉此將該霧氣源霧化。霧化部118A係與空氣吸入流路120連接,空氣吸入流路120係連通霧氣產生裝置100A的外部。霧化部118A中產生的霧氣係與經由空氣吸入流路120所吸入的空氣混合。霧氣與空氣的混合流體係如箭頭124所示,往霧氣流路121送出。霧氣流路121係具有用以將霧化部118A所產生的霧氣與空氣的混合流體輸送到吸口部122的管狀構造。
吸口部122係位於霧氣流路121的終端,並構成為將霧氣流路121對霧氣產生裝置100A的外部開放。使用者藉由銜著吸口部122來抽吸而將含有霧氣的空氣吸入口腔內。
通知部108也可包含LED(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等發光元件、顯示器、揚聲器、振動器等。通知部108可構成為因應需要而藉由發光、影像顯示、發聲、振動等而對使用者進行某種形式的通知。
電源110係對通知部108、感測器112、記憶體114、負載132、電路134等霧氣產生裝置100A的各構件供應電力。電源110可為一次電池,或是也可為一次電池,該二次電池可經由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既定的連接埠(未圖示)而連接於外部電源藉以進行充電。可僅將電源110從本體102或霧氣產生裝置100A拆下,也可更換為新的電源110。再者,也可藉由將本體102整體更換為新的本體102而將電源110更換為新的電源110。
感測器112係可包含用以取得施加於電路134之整體或特定部分之電壓的值、與負載132的電阻值有關的值或與溫度有關的值等的一個或複數個感測器。感測器112也可組裝於電路134內。感測器112的功能也可建構於控制部106。感測器112也可包含檢測空氣吸入流路120及/或霧氣流路121內的壓力的變動的壓力感測器或檢測流量的流量檢測器。感測器112也可包含檢測儲存部116A等構件之重量的重量感測器。感測器112也可構 成為計算使用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使用者所進行的抽吸的次數。感測器112也可構成為累計對霧化部118A的通電時間。感測器112也可構成為檢測儲存部116A內之液面高度。感測器112也可構成為求取或檢測電源110之SOC(State of Charge、充電狀態)、電流累計值、電壓等。SOC也可藉由電流累計法(庫侖計量法)、SOC-OCV(Open Circuit Voltage、開路電壓)法等來求得。感測器112也可為使用者能夠操作的操作鈕等。
控制部106可為構成為微處理器或微電腦的電子電路模組。控制部106也可構成為依照儲存在記憶體114之電腦可執行的命令而控制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動作。記憶體114係ROM(唯讀記憶體)、RAM(隨機存取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記憶媒體。記憶體114中,除了上述電腦可執行的命令之外,也可儲存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控制所必需的設定資料等。例如,記憶體114也可儲存通知部108的控制方法(發光、發聲、振動等態樣等)、藉由感測器112取得及/或檢測到的值、霧化部118A的加熱履歷等各式各樣的資料。控制部106係因應需要而從記憶體114讀出資料並利用於霧氣產生裝置100A的控制,因應需要而將資料儲存於記憶體114。
第1B圖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100B之構成之概略方塊圖。
如圖所示,霧氣產生裝置100B係具有與第1A圖之霧氣產生裝置100A類似的構成。惟,第二構件 104B(以下稱為「霧氣發生物品104B」或「桿104B」)的構成係與第一構件104A的構成不同。舉一例而言,霧氣發生物品104B也可包含霧氣基材116B、霧化部118B、空氣吸入流路120、霧氣流路121、及吸口部122。本體102內包含的構件之一部分也可包含於霧氣發生物品104B內。霧氣發生物品104B內包含的構件之一部分也可包含於本體102內。霧氣發生物品104B也可構成為可對本體102插拔。或是也可將本體102及霧氣發生物品104B內包含之全部的構件包含在同一個殼體內而取代本體102及霧氣發生物品104B。
霧氣基材116B也能夠以保持霧氣源之固體來構成。與第1A圖之儲存部116A的情形相同地,霧氣源係例如甘油、丙二醇等之多元醇、水等的液體。霧氣基材116B內的霧氣源可為藉由加熱而釋出芳香味成分的煙草原料、源自於煙草原料之抽出物。霧氣產生裝置100A為霧化器等醫療用吸入器時,霧氣源也可含有供患者吸入的藥劑。霧氣基材116B也可構成為能夠於霧氣源已消耗時更換霧氣基材116B本身。霧氣源不限於液體而可為固體。
霧化部118B係構成為將霧氣源霧化而產生霧氣。藉由感測器112檢測到抽吸動作時,霧化部118B即產生霧氣。霧化部118B係具備加熱器(未圖示),該加熱器係包含電性連接於電源110的負載。檢測到抽吸動作時,控制部106係控制霧化部118B的加熱器,將霧氣基材116B內所保持的霧氣源加熱,藉此將該霧氣源霧化。霧化部 118B係與空氣吸入流路120連接,空氣吸入流路120係連通霧氣產生裝置100B的外部。霧化部118B中產生的霧氣係與經由空氣吸入流路120所吸入的空氣混合。霧氣與空氣的混合流體係如箭頭124所示,往霧氣流路121送出。霧氣流路121係具有用以將霧化部118B所產生的霧氣與空氣的混合流體輸送到吸口部122的管狀構造。
控制部106係構成為以各式各樣的方法來控制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100A及100B(以下也統稱為「霧氣產生裝置100」)。
第2圖係顯示關於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100A之一部分之例示電路構成之圖。
第2圖所示之電路200係具備:電源110、控制部106、感測器112A至112D(以下也統稱為「感測器112」)、負載132(以下也稱為「加熱器電阻」)、第一電路202、第二電路204、包含第一場效電晶體(FET)206的開關Q1、變換部208、包含第二場效電晶體210的開關Q2、電阻212(以下亦稱為「分流電阻」)。負載132的電阻值會對應溫度而改變。分流電阻212係串聯連接於負載132,具有既知的電阻值。分流電阻212之電阻值可相對於溫度不變。分流電阻212具有比負載132還大的電阻值。也可對應於實施形態而省略感測器112C、112D。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明白不僅是FET,也可將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接觸器等各式各樣的元件作為開關Q1及Q2使用。此外,開關Q1及Q2較佳是具有相同的特性, 但不同亦可。因此,用以作為開關Q1及Q2的FET、IGBT、接觸器等,較佳是具有相同的特性,但不同亦可。
變換部208係例如開關式轉換器,可包含場效電晶體214、二極體216、電感218、以及電容220。控制部106可將變換部208控制為以變換部208轉換電源110之輸出電壓,並將經轉換後的輸出電壓施加於電路整體。在此,變換部208較佳為建構成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至少在開關Q2為導通狀態的期間輸出固定的電壓。再者,變換部208較佳為建構成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於開關Q1為導通狀態的期間或恆常地輸出固定的電壓。此外,開關Q1為導通狀態的期間中,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使得變換部208輸出的固定的電壓,以及開關Q2為導通狀態的期間中,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使得變換部208輸出的固定的電壓,可為相同也可為不同。該等電壓不同時,開關Q1為導通狀態的期間中,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使得變換部208輸出的固定的電壓,可高於也可低於開關Q2為導通狀態的期間中,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使得變換部208輸出的固定的電壓。依據此種構成,由於電壓及電壓的測定時的參數穩定,所以會提升霧氣源的殘餘量的推定精度。而且,變換部208也可建構成藉由控制部106的控制而在僅開關Q1導通的期間,電源110的輸出電壓直接施加於第一電路。此外,變換部208並非必要的構成,也可省略。
第1A圖所示的電路134可將電源110與負 載132電性連接,並包含第一電路202及第二電路204。第一電路202及第二電路204係並聯連接於電源110及負載132。第一電路202可包含開關Q1。第二電路204可包含開關Q2及電阻212(以及作為選配的感測器112D)。第一電路202具有小於第二電路204的電阻值。本例中,感測器112B及112D為電壓感測器,分別構成為檢測負載132及電阻212的兩端的電位差(以下亦稱為「電壓」或「電壓值」)。然而,感測器112的構成不限於此。例如,感測器112也可為電流感測器,檢測流經負載132及/或電阻212之電流的值。
如第2圖中虛線箭頭所示,控制部106能夠控制開關Q1、開關Q2等,能夠取得由感測器112所檢測到的值。控制部106也可建構成藉由將開關Q1從關斷(OFF)狀態切換成導通(ON)狀態而使第一電路202發揮功能,且藉由將開關Q2從關斷狀態切換成導通狀態而使第二電路204發揮功能。控制部106也可建構成藉由交互地切換開關Q1及Q2而使第一電路202及第二電路204交互地發揮功能。
第一電路202係使用於霧氣源的霧化。開關Q1切換成導通狀態而第一電路202發揮功能時,對加熱器(亦即,加熱器內的負載132)供應電力,負載132將被加熱。因負載132的加熱,霧化部118A內的保持部130中保持的霧氣源(在第1B圖之霧氣產生裝置100B的情形下,係霧氣基材116B所保持的霧氣源)被霧化而產生霧 氣。
第二電路204係用於取得施加於負載132之電壓的值、關聯於負載132之電阻值之值、以及施加於電阻212之電壓的值等。舉一例而言,如第2圖所示,考量第二電路204所包含的感測器112B及112D為電壓感測器的情形。當開關Q2導通而第二電路204動作時,電流流經開關Q2、電阻212及負載132。藉由感測器112B及112D分別取得施加於負載132之電壓的值及施加於電阻212之電壓的值。此外,利用藉由感測器112D所取得之施加於電阻212之電壓的值與電阻212之既知的電阻值Rshunt,能夠求得流經負載132之電流的值。由於依據變換部208的輸出電壓Vout與該電流值,能夠求得電阻212及負載132之電阻值的合計值,所以藉由從該合計值減去既知的電阻值Rshunt,能夠求得負載132的電阻值RHTR。負載132具有因應溫度而改變電阻值之正或負的溫度係數特性時,根據預先得知的負載132的電阻值與溫度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上述而求得的負載132的電阻值RHTR,能夠推定負載132的溫度。利用流經電阻212之電流的值能夠推定負載132的電阻值、溫度等已為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悉。關聯於此例中的負載132之電阻值之值係可包含負載132的電壓值、電流值等。感測器112B及112D之具體例不限於電壓感測器,也可包含電流感測器(例如霍耳元件)等其他的元件。
感測器112A係檢測電源11的輸出電壓。 感測器112C係檢測變換部208的輸出電壓。或是,變換部208的輸出電壓也可為預先設定的目標電壓。該等電壓係施加於整體電路的電壓。
負載132的溫度為THTR時之負載132的電阻值THTR係能夠如以下式表示。
RHTR(THTR)=(VHTR×Rshunt)/(VBatt-VHTR)
在此,VBatt係施加於整體電路的電壓。不使用變換部208時,VBatt係電源110的輸出電壓。使用變換部208時,VBatt係相當於變換部208的輸出電壓Vout或目標電壓。VHTR係施加於加熱器的電壓。也可使用施加於分流電阻212的電壓來取代VHTR
此外,霧氣產生裝置100A包含的電路,亦可包含直接輸出與負載132之溫度對應之值的溫度感測器來取代上述感測器之中之至少一者,或是更追加於上述感測器。
2 用以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處理
針對以下說明的處理,以控制部106為執行所有的步驟者來進行說明。然而,要留意的是一部分的步驟也可藉由霧氣產生裝置100以外的構件來執行。
2-1 處理的概要
第3A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之例示處理300的流程圖。
此外,於本揭示中,所謂霧氣源的殘餘量為「枯竭」,係指霧氣源的殘餘量為零或大致為零的狀態。
再者,於本揭示中,所謂霧氣源的殘餘量為「不足」,係也可指霧氣源的殘餘量不充分但尚未枯竭的狀態。或是,也可指霧氣源的殘餘量足以應付瞬間地霧氣產生,但不足以應付持續地霧氣產生的狀態。
霧氣基材116B或保持部130(以下稱為「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處於飽和狀態時,負載132的溫度係依霧氣源的沸點或霧氣源的蒸發而產生霧氣之霧氣產生溫度(以下稱為「沸點等」)而呈恆定狀態。在此,即使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並非飽和狀態,但其殘餘量為一定量以上的情形下,負載132的溫度也為沸點等而呈恆定狀態。本揭示中,所謂的保持部等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係指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相當的一定量以上,或是指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係負載132的溫度為沸點等而呈恆定狀態之程度的狀態(包含飽和狀態)。此外,需留意後者的情形不需要特定保持部等的霧氣源之具體的殘餘量。再者,在霧氣源為單一組成的液體的情形下,霧氣源的沸點及產生霧氣之霧氣產生溫度係一致。相對於此,在霧氣源為混合液的情形下,可將利用拉午耳定律(Raoult's law)所求出的理論上的混合液體的沸點視為產生霧氣之霧氣產生溫度,也可利用實驗來求得藉由霧氣源的沸騰而產生霧氣的溫度。
再者,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未 達一定量時,原則上,霧氣源不會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供給(會有供給極少量的霧氣源、或藉由將霧氣產生裝置100傾斜或振動而多少供給微量的情形)。於本揭示中,所謂的儲存部116A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係指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相當的一定量以上、或是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呈飽和狀態或使霧氣源的殘餘量為上述一定量以上之可供給程度的狀態。此外,需留意的是,後者的情形,由於負載132的溫度為沸點等而呈恆定狀態,藉此,能夠推定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所以不需特定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之具體的殘餘量。
302係表示判定是否有要求產生霧氣的步驟。例如,控制部106根據從壓力感測器、流量感測器等所得的資訊,檢測到使用者所為的抽吸開始時,可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例如,控制部106在壓力感測器之輸出值亦即壓力低於預定臨限值時,能夠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開始抽吸。再者,例如控制部106在流量感測器的輸出值亦即流量或流速超過預定臨限值時,能夠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開始抽吸。此種判定手法中,為了可配合使用者的感覺產生霧氣,以流量感測器特別適合。或是,控制部106在該等感測器之輸出值開始連續地變化時,可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開始抽吸。或是,控制部106根據用以開始產生霧氣的按鈕被按下,可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開始抽吸。或是,控制部106根據從壓力感測器或流量感測器所獲得的 資訊與按鈕的按下雙方,可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開始抽吸。
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時,處理前進至步驟304,若非如此則處理返回到步驟302。
304係表示將開關Q1設成導通狀態的步驟。藉由此步驟的執行,電流經由開關Q1流至負載132,負載132將會發熱。
306係表示將開關Q1設成關斷狀態,而將開關Q2設成導通狀態的步驟。藉由此步驟的執行,電流經由開關Q2流至分流電阻212及負載132。
308係表示取得感測器之輸出值的步驟。此感測器若為輸出與負載132的溫度關聯之值者,則可為任意感測器,例如,可為感測器112B及112D之中之一方或雙方。
310係表示將開關Q2設成關斷狀態的步驟。
312係表示將根據步驟308所取得的輸出值而獲得的資料予以記憶的步驟。
「根據步驟308所取得的輸出值而獲得的資料」可為步驟308所取得的輸出值,也可為從步驟308所取得之輸出值所導出的值。「從輸出值所導出的值」係例如輸出值為來自電壓感測器112D的電壓值時,則可為從該電壓值導出的負載132的電阻值。「從輸出值所導出的值」係例如輸出值為來自電壓感測器112D的電壓值時,取得 來自電壓感測器112D的複數個電壓值,而可為其平均值或從該平均值所導出的值。
步驟312中,資料必需以可瞭解記憶的順序的態樣來記憶。較佳是資料能夠與取得原本之輸出值的時刻相關聯來記憶。時刻係相對時刻,例如可為以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作為基準的相對時刻。此外,需留意從步驟304起經過後述步驟314而返回到步驟304之迴圈所需的時間若為既知,則即使僅以可瞭解所記憶的順序的態樣來記憶資料,也能夠於事後推定與各資料相關聯的相對時刻。時刻也能夠以屬於現在的時刻之絕對時刻來取代上述相對時刻。
314係表示判定是否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步驟。例如,控制部106根據從壓力感測器、流量感測器等所獲得的資訊,檢測到使用者結束抽吸時,可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在此,例如,控制部106係在壓力感測器的輸出值亦即壓力超過預定臨限值時,能夠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結束抽吸,換言之,能夠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再者,例如,控制部106在流量感測器的輸出值亦即流量或流速低於可為零的臨限值時,能夠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結束抽吸,換言之,能夠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此外,此臨限值可大於步驟302中的臨限值,可等於該臨限值,也可小於該臨限值。或是,控制部106係根據用以開始霧氣的產生的按鈕已被放開等情形,可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結束抽吸,換言之,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 的產生。或是,控制部106在用以開始霧氣的產生的按鈕被按下起,滿足經過預定時間等預定條件的情形下,判定為檢測到使用者結束抽吸,換言之,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
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時,處理前進至步驟316,若非如此,則處理返回到步驟304。
316係表示對步驟312中所記憶的資料施予將預定部分的資料除外等的整形的步驟。此外,「預定部分」係可為例如相當於針對負載132之升溫期間、冷卻期間的部分。亦即,依據步驟316,能夠將相當於升溫期間、冷卻期間的部分除外後的經整形資料用於後述步驟318。
在此,參照第4A圖針對負載132的溫度變化進行說明。
第4A圖係將各供電週期中的負載132的溫度變化圖表化的圖表400。以下,將屬於依各時刻圖表化的溫度之溫度的時間變化稱為溫度曲線。圖表400的橫軸係表示以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作為基準的相對時刻,縱軸係表示負載132的溫度。此外,時刻407係相當於步驟314中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各溫度曲線係與各供電週期對應。
一個供電週期係包含從回應於有要求霧氣的產生而對負載132開始連續或間歇地實質供電起,至回應於成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為止或已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情形而對負載132之實質供電結束為止的一個期間之 期間。
因此,一個供電週期係可為從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起,至步驟314中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為止的期間。以下的說明中,一個供電週期係假設為從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亦即時刻405開始的供電週期,但不限於此。一個供電週期也可為例如開始於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之前。
再者,嚴格而論,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與開始對負載132實質供電的時刻不同。一個供電週期也可開始於步驟302中有要求霧氣的產生之後的開始對負載132實質供電時,例如實際進行對負載132供給大於預定臨限值(包含0)的供電、電量的供給,電流的供給或電壓的施加時或於其之前。
再者,一個供電週期也可為:從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起,至下一次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為止的期間。
此外,各供電週期的長度可為不同,也可為相同。一個供電週期係可藉由霧氣產生裝置100之使用者之一次的吸氣(抽吸)而產生,因此一次的抽吸可作為參考。
402係表示例示的升溫期間。升溫期間係從負載132的溫度上升開始起,至溫度變化呈穩定或達到預定溫度為止的期間。負載132的溫度變化是否呈穩定係可 根據負載132之溫度的時間微分值或前次的溫度與本次的溫度的差分來判斷。步驟400中,升溫期間係假設為從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亦即時刻405起,至溫度充分的變化的時刻406為止的期間。
事先作成了如圖表400般的圖表的情形下,升溫期間也可為人為求出的期間。此情形下,需留意於各供電週期中升溫期間的長度呈一定。或是,升溫期間也可為控制部106以任意的手法來決定負載132的溫度上升開始的時刻及溫度變化呈穩定的時刻而定出的期間。例如,控制部106能夠將步驟302中判定為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定為前者的時刻,而將負載132的溫度上升率(每單位時間的上升溫度)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或溫度上升率連續預定次數呈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或者,也可將前次取得的負載132的溫度與本次取得的負載132之溫度的差分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或者,也可將最近所取得的負載132之複數個溫度的標準偏差或離散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此等情形下,需留意於各供電週期中,升溫期間的長度可能會依據匣盒104A、霧氣發生物品104B的個體差、環境溫度等各種的條件而改變。
404係表示例示的冷卻期間的一部分。冷卻期間也可為從負載132的溫度下降開始起至溫度變化呈穩定或達到預定溫度為止的期間。再者,冷卻期間也可結束於下一次的供電週期或升溫期間開始時。圖表400中,冷 卻期間係假設為開始於步驟314中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亦即時刻407的期間。
在事先作成了如圖表400般的圖表的情形下,冷卻期間也可為人為求出的期間。此情形下,需留意於各供電週期中冷卻期間的長度呈一定。或是,冷卻期間也可為控制部106以任意的手法來決定負載132的溫度下降開始的時刻及溫度變化達到預定溫度的時刻而定出的期間。例如,控制部106能夠將步驟314中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的時刻定為前者的時刻,而將負載132的溫度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或溫度連續預定次數呈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或者,也可將前次取得的負載132的溫度與本次取得的負載132之溫度的差分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或者,也可將最近所取得的負載132之複數個溫度的標準偏差或離散達到預定臨限值以下的時刻,定為後者的時刻。此等情形下,需留意於各供電週期中,冷卻期間的長度可能會依據匣盒104A、霧氣發生物品104B的個體差、環境溫度等各種的條件而改變。
於例示處理300中,於步驟314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之後不記憶資料,惟本揭示中之用以判定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處理,係在相當於步驟314的步驟中判定為未有要求霧氣的產生之後,也取得感測器的輸出值,而未排除記憶資料之其他的處理。因此,如此的其他例中,相當於步驟316之步驟中的「預定部分」也可 包含冷卻期間。
再者,步驟316中的「預定部分」也可為相當於供電週期之開始時、供電週期的結束時、供電週期之任意一個以上的時間點、以及供電週期內的任意一部分的期間之中的一者以上的部分。因此,依據步驟316,例如包含相當於供電週期之開始時的資料,惟後述步驟318能夠使用不包含其剛開始之後的資料之資料。再者,相當於上述供電週期內的任意一部分的期間之中的一者以上的部分,也可包含供電週期之開始時、供電週期的結束時。此情形下,從供電週期之開始時起的預定期間及/或自供電週期之結束時回溯之預定期間可相當於「預定部分」。
318係表示根據步驟316中將一部分除外後的資料而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的步驟。此外,以下說明中,「根據資料」係包含根據資料之至少一部分之意義。
第3B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之另一例示處理32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320包含的一部分的步驟係與例示處理300包含的步驟相同,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3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322係表示判定根據步驟308所取得的感測器的輸出值而得的資料是否應記憶的步驟。判定為應記憶作為資料時,處理前進至步驟312,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314。
步驟322中,步驟308所取得的感測器的輸出值相當於有關步驟316之上述預定部分的值時,能夠判定為不應記憶作為資料。亦即,依據步驟322,能夠不預先於步驟312記憶相當於升溫期間、冷卻期間等的資料。藉此,記憶體114的記憶容量較小即可,因而能夠減少霧氣產生裝置100的成本、重量、尺寸。再者,例示處理中,由於係不需要步驟316,所以能夠更快速地進行針對步驟324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
324係表示根據步驟312所記憶的資料來針對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進行判定的步驟。
2-2 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第1例示處理
第5圖係於步驟318或324執行之第1例示處理500的流程圖。
502係表示計算根據步驟308所取得的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的步驟。「根據偏差所得到的指標」例如可為標準偏差或離散。
步驟502係根據藉由步驟316或步驟322將一部分除外後的感測器之輸出值所得到的資料(以下稱為「計算用資料」)來計算上述指標的步驟。在此,上述指標可由計算用資料本身來計算,也可從自計算用資料導出的值來計算。
因此,例如步驟308所記憶的資料即為感測器之輸出值本身時,計算用資料亦即輸出值的標準偏差 明顯為「根據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
再者,例如感測器輸出電壓值而於步驟308中將從該電壓值所導出的負載132的電阻值記憶作為資料時,計算用資料亦即從該電阻值導出的負載132的溫度值之統計上的性質,係與感測器所輸出的電壓值相同,因此,如此的負載132之溫度值的標準偏差終究為「根據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
因此,根據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可為根據僅從各供電週期的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各種物理量所得到的指標,換言之,可為根據可從單一供電週期產生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
504係表示判定步驟502所計算出的指標是否為預定臨限值以上的步驟。步驟502所計算出的指標為預定臨限值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506,若非如此,則處理結束。此外,步驟502所計算出的指標係例如標準偏差般地計算用資料的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大的值時,步驟504判定指標是否在臨限值以上即可。相對於此,需留意步驟502所計算出的指標係計算用資料的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小的值時,步驟504中,判定指標是否在臨限值以下即可。
506係表示判斷為儲存部116A或霧氣基材116B(以下稱為「儲存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發生的步驟。
在此,參照第4B圖及第6圖,針對例示處 理500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進行說明。
第4B圖表示將圖表400所包含的溫度曲線之中,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時之供電週期的溫度曲線422及非充足時的溫度曲線424圖表化的圖表420。特別是,與溫度曲線424對應的供電週期係以目視確認到負載132開始發生因燒焦、氧化等而造成的變色情形的供電週期,在此供電週期的中途,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
關於此情形,針對第1A圖之構成的情形進行檢討時,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時,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也充足。但是,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餘量不足時,供給就會遲滯,而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就會枯竭或不足。特別是,由於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時,供給會完全地停止,所以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會變得枯竭。反過來說,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時,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即為枯竭或不足。
再者,針對第1B圖之構成的情形進行檢討時,如上所述,於與溫度曲線424對應的供電週期中,霧氣基材116B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枯竭。
依此,於與溫度曲線424對應的供電週期中,儲存部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枯竭或不足。
比較溫度曲線422與溫度曲線424可知,與保持部等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的供電週期對應的溫度 曲線424,係負載132的溫度變動較大。後述例示處理600中,使用標準偏差來評價此負載132之溫度的變動。另外,當升溫期間、冷卻期間中極端低的負載132的溫度包含在導出標準偏差之際的樣本時,標準偏差的值係大幅地改變。因而可瞭解為了對於使用標準偏差來正確地評價負載132的溫度變動,前述步驟316或步驟322的處理顯為重要。
供電週期可包含複數個階段。在此,各階段的長度可為相同也可為不同。再者,各階段彼此間可為至少一部分重疊。此外,可設想為複數個階段之中的一部分的階段相當於上述升溫期間及冷卻期間之一方或雙方。432係表示複數個階段之中之一階段的第一階段的例。434係表示複數個階段之中之一階段且在時間序列上晚於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的例。此外,圖表420中,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係相鄰接,惟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之間也可存在有一個以上的階段。再者,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也可為至少一部分重疊。第4B圖中,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係分別假設為從時刻435(此例中,係與第4A圖中的時刻406相同)至時刻436為止的期間及從時刻436至時刻437(此例中,係與第4A圖中的時刻407相同)為止的期間。
第6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根據計算用資料而得到的負載132之溫度的標準偏差依各供電週期圖表化的圖表600。以下將依各供電週期圖表化的標準偏差稱為標準偏差曲線。圖表600的橫軸係表示供電週期的次 數,圖表600的縱軸係表示負載132之溫度的標準偏差。602及604係分別表示與第4B圖之溫度曲線422及424對應的供電週期。612係表示從相當於第一階段432及第二階段434之雙方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的標準偏差曲線。614係表示在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之中從僅相當於第二階段434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的標準偏差曲線。
針對各標準偏差曲線進行檢討時,供電週期604中之溫度的標準偏差係大於其之前之供電週期之中的最大溫度的標準偏差亦即於供電週期602之標準偏差。如前所述,供電週期604係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的供電週期,對應於溫度曲線424。此外,在供電週期604之前的供電週期係對應於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或是不充足但尚未枯竭時的溫度曲線。如前述情形,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的狀態下,負載132的溫度為霧氣源的沸點等而呈恆定狀態。同樣地,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充足但尚未枯竭的狀態下,負載132的溫度也呈恆定狀態(在3-2敘述)。因此,在供電週期604之前的供電週期中,溫度的標準偏差有顯示較小的值的傾向。另一方面,如供電週期604般地,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的供電週期中,保持部等之整體或部分中,霧氣源呈極少的狀態。亦即,由於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分布而使負載132發生溫度的不均勻。此溫度的不均勻會使負載132的溫度變動,因此認為供電週期604中,溫度的標準偏差顯示較大的值。此外,在供電週 期604之後的供電週期中,由於霧氣源已不具有作為負載132之冷媒的功能、負載132的變色更為嚴重等,認為負載132的溫度的標準偏差會變得更大。此係表示藉由將步驟504中的預定臨限值設成儲存部等中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枯竭的供電週期)的溫度的標準偏差以下(例如,供電週期604中之溫度的標準偏差),且設為大於非上述情形時之供電週期中的最大的溫度的標準偏差(例如,供電週期602中之溫度的標準偏差)的值,可於步驟506判斷發生了儲存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
再者,將標準偏差曲線612與614對比時,針對後者之供電週期602之標準偏差與供電週期604之標準偏差的差624係大於針對前者之供電週期602之標準偏差與供電週期604之標準偏差的差622。此係表示標準偏差曲線614亦即第一階段432與第二階段434之中,僅從相當於第二階段434之計算用資料導出之標準偏差曲線之一方,於儲存部中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與未枯竭或未不足時的差較大。因此,藉由適切地設定導出標準偏差之計算用資料的部分,能夠在步驟504設定不易受到雜訊等的影響之更適切的臨限值。此外,供電週期602中之溫度的標準偏差顯示較大的值係由於例如長時間放置霧氣產生裝置100使得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量變得過剩,而在溫度曲線的初期,負載132的溫度變得不易上升等之故。
2-3 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第2例示處理
第7圖係於步驟318或324執行之第2例示處理700的流程圖。由於例示處理700包含的一部分的步驟係與例示處理500包含的步驟相同,所以以下針對不包含於例示處理500的步驟進行說明。
702及704係分別表示計算從步驟308所取得的感測器的輸出值導出之依據偏差而得的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的步驟。除了導出依據偏差而得之指標的計算用資料以外,步驟702及704係與步驟502為同樣的步驟。再次參照第4B圖,步驟702中用以導出第一指標的計算用資料可為相當於第一階段432的計算用資料,步驟704中用以導出第二指標的計算用資料可為相當於第二階段434的計算用資料。
706及708係分別表示計算第一指標與第二指標的差的步驟及判定所計算出的差是否在臨限值以上的步驟。此外,此例中,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係計算用資料之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大的值者,第一指標與第二指標的差係假設為從第二指標減去第一指標所計算出者。使用計算用資料之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小的值者作為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時,或是依據從第一指標減去第二指標來計算第一指標與第二指標的差時,需留意步驟708中判定所計算出的差是否未達臨限值即可。
在此,參照第8圖,針對例示處理700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進行說明。
第8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從計算資料導出的負載132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800,且係與圖表600為同樣的圖表。惟,814係表示藉由從第二指標減去第一指標所獲得的標準偏差曲線。
將標準偏差曲線612與814對比時,針對後者之供電週期602之標準偏差與供電週期604之標準偏差的差824係大於針對前者之供電週期602之標準偏差與供電週期604之標準偏差的差822。亦即,以儲存部等中之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枯竭時之供電週期)中的溫度的標準偏差與並非如此時之供電週期中的最大的溫度的標準偏差的差變得更大的方式,導出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藉此,能夠在步驟708設定不易受到雜訊等的影響之更適切的臨限值。
與標準偏差曲線612相比,標準偏差曲線814一方係供電週期602中的標準偏差與供電週期604中的標準偏差之差較大,此可說明如下。供電週期602中,由於長時間放置霧氣產生裝置100,使得在溫度曲線之初期,負載132的溫度難以上升,然而,在溫度曲線之中期以後,負載132的溫度係在沸點等穩定成恆定狀態之故。亦即,供電週期602中,由於加熱曲線之中期以後的標準偏差較小,所以從相當於後者之第二指標減去相當於前者之第一指標所獲得者易顯示較小的值。而於另一方面的供電週期604中,由於在該週期的中途,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所以負載132的溫度易變動。換言之, 供電週期604中,加熱曲線之中期以後的標準偏差較大。因此,從相當於後者之第二指標減去相當於前者之第一指標所獲得者易顯示較大的值。
2-4 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第3例示處理
第9圖係於步驟318或324執行之第3例示處理90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900包含的一部分步驟係與例示處理500或700包含的步驟相同,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500或7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902係表示判定第一指標是否未達第一臨限值的步驟。此步驟的目的在於判定導出第一指標後的資料的不均勻度是否為小,亦即負載132的溫度是否為恆定狀態。第一指標未達第一臨限值時,處理前進至步驟704,若非如此則處理結束。
904係表示判定第二指標是否在第二臨限值以上的步驟。此步驟的目的在於判定導出第二指標後的資料的不均勻度是否為大。在此,第二臨限值會有與第一臨限值相等的情形,也會有不同的情形。第二指標在第二臨限值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506,若非如此則處理結束。
此外,此例中,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係假設為計算用資料之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大的值者。使用計算用資料之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小的值者作為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時,需留意在步驟902中判定第一指標是否 在第一臨限值以上,而在步驟904中判定是否未達第二指標即可。
在此,參照第10圖,針對例示處理900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進行說明。
第10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從計算用資料導出的負載132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1000,且係與圖表600為同樣者。惟,1012係表示從相當於時刻435至時刻436為止的第一階段之期間(參照第4B圖)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的溫度曲線。此外,有關例示處理900之以下的說明中,第二階段係假設為從時刻436至時刻437為止的期間(參照第4B圖)者。因此,標準偏差曲線1012及614之各點係分別相當於在步驟702及704中判定的第一指標及第二指標。
將標準偏差曲線1012與614對比時,供電週期604中,前者的標準偏差1022係小於後者的標準偏差1024。換言之,儲存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之供電週期)中,負載132的溫度之前半部分的不均勻度較小,但後半部分的不均勻度較大。另一方面,供電週期602中,前者的標準偏差1032係大於後者的標準偏差1034。此係認為由於供電週期602中,溫度曲線之初期,負載132的溫度不易上升而未成為恆定狀態,但在溫度曲線之中期以後,負載132的溫度在沸點等穩定成恆定狀態,因此,負載132的溫度的前半部分的不均勻度較大,但後半部分的不均勻度較小之故。
依據例示處理900,利用此特徵,藉由使用從感測器之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該輸出值之至少一部分導出的第二指標,能夠降低誤判定的可能性。
此外,感測器之輸出值是否達到恆定狀態係單純地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是否在預定時間收歛在預定範圍來判定,或是也能夠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之預定時間的平均值與預定值之差是否在預定大小以下來判定。針對此點來詳述時,保持部等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的情形下,負載132的溫度收歛在沸點等附近,微觀上僅顯示出稍微上下移動而呈恆定狀態。然而,保持部等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充足但尚未枯竭時,負載的溫度也會呈恆定狀態,詳於後述。因此,感測器之輸出呈恆定狀態時,感測器的輸出值會收斂在預定範圍,其平均值也接近預定值。因此,例示處理900之步驟902中的判定,可根據感測器的輸出值及其平均值之一方或雙方,也可將其等與根據第一指標而為之判定予以組合。
再者,步驟902及904中之第一臨限值及第二臨限值,可為儲存部等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的供電週期)的負載132的溫度的前半部分的標準偏差與後半部分的標準偏差之間的值,例如可為第10圖中的標準偏差1022與標準偏差1024之間的值。
2-5 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第4例示處理
第11圖係於步驟318或423執行之第4例示處理110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1100包含的一部分步驟係與例示處理500包含的步驟相同,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5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1102係表示根據計算用資料,計算負載132的溫度的平均值的步驟,1104係表示與步驟504類似的步驟。惟,步驟504中之「臨限值」係步驟1104中之「第一臨限值」,而且,所計算出的指標為第一臨限值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106之點不同。此外,此例中,指標係假設為計算用資料的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大值者。需留意以計算用資料的不均勻度愈大則顯示愈大值者作為指標時,此步驟中判定指標是否未達第一臨限值即可之點。
1106係表示判定步驟1102所計算出的平均值是否在第二臨限值以上的步驟。所計算出的平均值在第二臨限值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506,若非如此,則處理結束。
參照第12圖,針對例示處理1100中的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進行說明。
第12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從計算用資料導出的負載132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及平均溫度依各供電週期圖表化的圖表1200,且係與圖表600為同樣者。惟,1216係表示從相當於時刻436至時刻437為止的期間(參照第4B圖)之計算用資料導出的平均溫度。以下將依各供電週期圖表化的平均溫度稱為平均溫度曲線。
針對平均溫度曲線1216進行檢討時,供電週期604中的平均溫度係大於其之前的供電週期之中的最大的平均溫度亦即供電週期1206中的平均溫度。換言之,儲存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時之供電週期)中的平均溫度,係大於若非此情形時之供電週期之平均溫度。利用此特徵,藉由在儲存部等之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判定上追加使用平均溫度,能夠降低誤判定的可能性。此外,步驟1106之第二臨限值可為儲存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時之供電週期)中的平均溫度以下,而且,大於若非如此時之最大的平均溫度的值。
此外,儲存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或不足時之供電週期(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時之供電週期)中的平均溫度顯示較高的值的理由,可由構成霧氣源之混合溶液之中,從沸點較低者優先霧化之點,或藉由霧氣源造成的負載132的冷卻效果變得薄弱之點等能夠獲得說明。
2-6 判斷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第5例示處理
第13圖係於步驟318或324執行之第5例示處理130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1300包含的一部分步驟係與例示處理500及700包含的步驟相同,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500及7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1302係表示將指標計算條件初始化的步驟。指標計算條件係步驟702及704中指定導出第一指標及第 二指標的資料者。
在此,參照第4C圖,針對指標計算條件的初始化進行說明。第4C圖所示之圖表係與第4B圖的圖表相同。
於例示處理1300中,將計算用資料以某時刻為基準(以下稱為「分割時刻」)分成二個部分,能夠從相當於前半部分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一指標,從相當於後半部分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二指標。因此,步驟1302係能夠例如以由相當於藉由時刻440分割之前半部分(可相當於第一階段)442之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一指標,由相當於後半部分(可相當於第二階段)444之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二指標的方式,將指標計算條件初始化。在此,初始化的後半部分係以較短者為佳。如後所述,此係由於保持部等中僅會在霧氣源枯竭的供電週期發生的加熱曲線的中期以後的負載132的溫度的變動變得容易觀測之故。
1304係表示判定步驟706所計算出的差是否在臨限值以上的步驟。所計算出的差在臨限值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506,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306。
1306係表示判定指標計算條件是否可更新的步驟。判定為指標計算條件可更新時,處理前進至更新指標計算條件的步驟1308,若非如此則處理結束。
在此,再次參照第4C圖,針對指標計算條件的更新進行說明。
指標計算條件的更新係例如可為使分割時 刻往更前移動。例如,藉由更新而將分割時刻從時刻440變更至時刻450,而於其次的步驟702及704中,能夠從相當於前半部分453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一指標,從相當於後半部分454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二指標。以如此的方式,於其次的步驟702及704中,能夠從時間序列上較前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一指標,從時間序列上較後的計算用資料導出第二指標。分割時刻的移動之量可為每次更新皆相同也可不同。
此外,指標計算條件是否可更新的判定,係可由是否執行了預定次數的步驟1308、分割時刻是否已到達預定時刻,前半部分的長度是否達到預定長度以下等任意的手法來判定。
根據偏差所得到的指標係因應計算該指標之計算用資料的部分而變化。如前所述,保持部等的霧氣源枯竭的供電週期中,加熱曲線之中期以後之中的負載132的溫度較易變動。若是漸漸地更新指標計算條件,則用以計算第二指標的負載132的溫度(樣本)會漸漸地增加。藉此,中期以後的負載132的溫度的變動顯著,而能夠判斷儲存部等是否發生了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因此,依據例示處理1300,藉由使計算用資料改變來計算根據偏差得到的指標,能夠降低誤判定的可能性。
3 用以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的處理
以下說明的處理,係以控制部106執行所有的步驟來 進行說明。惟需留意一部分的步驟也可藉由霧氣產生裝置100之其他的構件來執行。
3-1 處理的概要
第14圖係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用以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與保持部130之至少一方的狀態之例示處理140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1400包含的一部分步驟係與例示處理300包含的步驟相同,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3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1402係表示根據步驟312所記憶的資料來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與保持部130之至少一方的狀態。
3-2 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的第1例示處理
第15圖係於步驟1402執行之第1例示處理1500的流程圖。
1502係表示根據步驟312所記憶的資料來計算步驟308所取得之根據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而得到的指標σ的步驟。
此外,步驟308中的感測器係輸出與負載132的溫度關聯之值的感測器,因此,此指標σ係與負載132的溫度的變動有關之值的一例。
1504係表示根據步驟312所記憶的資料來計算負載132的溫度的平均值Tave的步驟。
1510係表示判定指標σ是否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一預定溫度T1之差的大小是否未達臨限值σthre的步驟。
針對指標σ是否小於臨限值σthre的判定進行說明時,所謂指標σ較小係指步驟308中的感測器的輸出值的不均勻度較小,因此,指負載132的溫度穩定。
在此,參照第16圖,針對感測器之輸出值的不均勻度較小進行說明。第16圖係將針對各供電週期之從計算用資料導出的負載132的溫度的標準偏差圖表化的圖表1600,且係與圖表600為相同者。依據圖表1600,以目視確認負載132初次燒焦、氧化等為原因之變色發生之供電週期604中的溫度的標準偏差1612,係大於其之前的供電週期之中最大的標準偏差,亦即於供電週期602的標準偏差1602。因此,若是將臨限值σthre設定為大於標準偏差1602而為標準偏差1612以下的值,則於負載132剛開始成為燒焦、氧化等原因而發生變色之前的供電週期,σ<σthre係不成立,因此,步驟1510中的判定係不成立。
返回到第15圖,溫度T1係於保持部130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時,負載132達到的溫度,亦即霧氣源的沸點等。再次參照第4A圖,411係表示此種溫度T1。例如,霧氣源為丙二醇時,溫度T1可為200℃。此外,溫度T1可藉由實驗來決定。在此,於保持部130的霧氣源的殘餘量非充足時,由於從電源110供給的全部的能量未被用於霧氣源的霧化,所以可得知負載132的平均溫度Tave 超過溫度T1
亦即,步驟1510係判定負載132的溫度是否在霧氣源的沸點T1等成為恆定狀態之處理的一例。此外,負載132的溫度是否在某溫度成為恆定狀態,能夠單純地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是否在預定時間,收斂在對應於包含該某溫度之預定範圍的溫度的預定範圍,或是也能夠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之預定時間的平均值與該某溫度對應的預定值之差是否在預定大小以下來判定。
指標σ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一預定溫度T1之差的大小未達臨限值σthre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12,若非如此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20。
1512係表示判定變數COUNT是否為零的步驟。如後所述,變數COUNT係使用作為表示過去判定的資訊之旗標,簡而言之,變數COUNT非為零係表示於過去在步驟1510中的判定不成立。此外,變數COUNT可在開始執行例示處理1400之前於任意的時間點初始化為零。因此,開始執行步驟1512時,判定必成立。變數COUNT為零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14,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516。
1514係表示推定或檢測在儲存部116A及保持部130雙方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充足的步驟。在此,參照第17圖針對步驟1514中的推定或檢測進行說明。
1700係表示負載132的溫度穩定時之針對供電週期之間的負載132的平均溫度的變遷之若干個態樣 1702至1710。各態樣中的c1表示某單一的供電週期(以下稱為「第一供電週期」),c2表示第一供電週期之後的單一的供電週期(以下稱為「第二供電週期」)。
1702係表示第一供電週期c1之平均溫度為溫度T1附近,而第二供電週期c2之平均溫度也為溫度T1附近的變遷態樣。換言之,變遷態樣1702表示不論是過去或現在,負載132的溫度都在溫度T1附近呈恆定狀態,此係對應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都充足的情形。
依此,變遷態樣1702顯現時,能夠判斷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都充足。成為此判斷時,推定儲存部116A中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
返回到第15圖,步驟1514係僅於變數COUNT為零時執行。變數COUNT係在過去並非負載132的溫度在霧氣源之沸點等呈恆定狀態的情形下會增加,詳於後述。換言之,已到達步驟1514係指即使於過去負載132的溫度也曾在霧氣源之沸點等呈恆定狀態,亦即,顯現變遷態樣1702的情形。因此,步驟1514中,能夠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及保持部130雙方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
1516係表示將變數COUNT初始化為零的步驟。因在過去並非負載132的溫度在霧氣源之沸點等呈恆定狀態而成為大於零的值的變數COUNT會在此步驟初始化為零。
1518係表示推定或檢測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霧化速度高於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之霧氣源的供給速度的步驟。在此,再次參照第17圖,針對步驟1518的推定或檢測進行說明。
1706係表示第一供電週期c1之平均溫度係在高於溫度T1的溫度T2附近,且第二供電週期c2之平均溫度係在溫度T1附近的變遷態樣。換言之,變遷態樣1706係表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於過去雖然不充足,但現在為充足的情形。如此的變遷態樣1706會顯現於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霧化速度與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供給速度產生不均衡時。例如,因應使用者的吸氣速度而調整從電源110對負載132供給的電力的霧氣產生裝置100的情況,設想為吸氣速度大,使得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霧化速度大於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供給速度。依此,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雖暫時地不足,但該使用者之吸氣一旦結束後,因霧氣源的供給使得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回復時,會顯現變遷態樣1706。此外,使用者吸氣之後起至進行下一次的吸氣為止的間隔較短時,同樣會顯現變遷態樣1706。
返回到第15圖,步驟1518係即使負載132的溫度在霧氣源的沸點等成為恆定狀態,亦會達到變數COUNT非零的情形的步驟。變數COUNT為非零的情形係指於過去未曾成為負載132的溫度在霧氣源的沸點等達到 恆定狀態的意思。亦即,到達步驟1518係顯現變遷態樣1706的情形。因此,步驟1518中能夠推定或檢測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霧化速度高於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之霧氣源的供給速度。
1520係表示判定指標σ是否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二預定溫度T2之差的大小是否未達臨限值△thre的步驟。此外,步驟1510與步驟1520中的臨限值△thre可為相同也可為不同。
在此,再次參照第4A圖,針對溫度T2進行說明。申請人發現若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充足但是尚未枯竭時,在高於溫度411的溫度412,會有負載132的溫度呈恆定狀態的情形。雖尚未完全瞭解為何會發生如此的現象,然而,有可能是複合的要因所導致。例如發生此種現象的要因可認為是一部分的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之枯竭或不足。此外,例如發生此種現象的要因可認為是霧氣源的成分的變化。再者,霧氣源為混合液時,例如發生此種現象的要因可認為是構成霧氣之液體的沸點的不同(從沸點較低的液體優先霧化)。溫度T2係此種溫度412,且能夠藉由實驗來決定。
亦即,步驟1520係判定負載132的溫度是否在上述般的溫度T2成為恆定狀態之處理的一例。
指標σ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二預定溫度T2之差的大小未達臨限值△thre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22,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530。
1522係表示判定變數COUNT是否在臨限值COUNTthre以上的步驟。COUNTthre可為1以上之預定值。變數COUNT在臨限值COUNTthre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24,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526。
1524係表示推定或檢測保持部130中霧氣源不足的步驟。在此,再次參照第17圖,針對步驟1524中的判斷進行說明。
1708係表示第一供電週期c1之平均溫度為溫度T2附近,而第二供電週期c2之平均溫度也為溫度T2附近的變遷態樣。換言之,變遷態樣1708表示不論是過去或現在,負載132的溫度都在溫度T2附近為恆定狀態。此情形係指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不充足但尚未枯竭的情形。
因此,顯現變遷態樣1708時,可判斷為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充足但尚未枯竭,例如,設計上可判斷為不足。此外,顯現變遷態樣1708時,會有不論是過去或現在,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的情形及已枯竭的情形,然而,設計上而言,可不區別兩者而判斷為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不足。
返回到第15圖,步驟1524係僅在變數COUNT為臨限值COUNTthre以上時執行,變數COUNT係於步驟1526中增加1,詳於後述。換言之,到達步驟1524係指步驟1520中之負載132的溫度在溫度T2成為恆定狀 態的判定至少進行了COUNTthre次,亦即不論是過去或現在,負載132的溫度在溫度T2附近都為恆定狀態,而顯現變遷態樣1708。因此,步驟1524中能夠推定或檢測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再者,步驟1524也能夠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不足。此外,步驟1524中也可不針對保持部130進行推定或檢測,而在儲存部116A與保持部130之中,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不足。
再者,也可藉由實驗預先求得從最初到達步驟1524時起至實際上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枯竭為止的供電週期數,而將該供電週期數設定為既定次數。步驟1524中,也可推定或檢測霧氣產生裝置100A的使用者進行了該既定次數的抽吸、亦即發生了該既定次數的供電週期之後,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將枯竭。換言之,變遷態樣1708係顯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的枯竭的預兆。再者,執行了步驟1524時,控制部106也可構成為在發生了既定次數或少於既定次數的供電週期之後,抑制對負載132的供電。如此,於無法產生充足量的霧氣的狀態、或是於無法產生具有所希望的芳香味的霧氣的狀態下,即不進行對負載132的供電。換言之,於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的狀態下,即不進行對負載132的供電,因此,負載132不會成為高溫。
1526係表示將變數COUNT增加(increment)的步驟。藉由此步驟,變數COUNT能夠增加1。
1528係表示判斷是否保留針對霧氣源之狀態的判斷,或是沿襲最近的判斷的步驟。在此,再次參照第17圖,針對步驟1528的判斷進行說明。
1704係表示第一供電週期c1之平均溫度為溫度T1附近,而第二供電週期c2之平均溫度為溫度T2附近的變遷態樣。在此,將第二供電週期c2指定為第一供電週期(以下亦稱為指定的第一供電週期),而將晚於指定的第一供電週期的供電週期指定為第二供電週期(以下亦稱指定的第二供電週期)時,指定的第二供電週期中,若負載132的平均溫度下降至溫度T1,則實質地顯現變遷態樣1706,若為溫度T2,則實質地顯現變遷態樣1708。換言之,顯現變遷態樣1704時,則會有難以區別如變遷態樣1706時應判斷為發生了保持部130之霧氣源的霧化速度與從儲存部116A對保持部130之霧氣源的供給速度不均衡,或是如變遷態樣1708時應判斷為儲存部116A之霧氣源的殘餘量不足之情形。因此,顯現變遷態樣1704時,能夠進行要保留判斷或沿襲過去所進行的判斷(包含保留判斷或沿襲過去所進行的判斷)之判斷。
返回到第15圖,步驟1528係僅在變數COUNT為臨限值COUNTthre以下時執行。在此,在變數COUNT大於臨限值COUNTthre時,步驟1524中的判斷係在變數COUNT變得大於臨限值COUNTthre之前,負載132的溫度下降至第一預定溫度T1附近時,進行步驟1518中的判斷。換言之,到達步驟1528時,可視為顯現變遷態樣 1704。因此,步驟1528中,能夠進行保留判斷或沿襲過去所進行的判斷之判斷。
1530係表示判定指標σ是否為臨限值σthre以上、或平均溫度Tave是否為第三預定溫度以上的步驟。再次參照第17圖,T3係顯示第三預定溫度。溫度T3可為高於溫度T2且小於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枯竭時可達的負載132的最大溫度的溫度,可藉由實驗來決定。例如溫度T3可為350℃。
1532係表示推定或檢測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的步驟。
步驟1532係於指標σ為臨限值σthre以上時執行。再次參照第16圖,當供電次數超過預定次數時,原則上指標σ就會增加。特別是若如上所述將臨限值σthre設定為大於標準偏差1602且在標準偏差1612以下的值,則能夠判定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是否為造成負載132因燒焦或氧化等而正要開始變色之前的狀態。在此,負載132因燒焦或氧化等而發生變色的情形,能夠視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的枯竭,因此,在設計上,於指標σ為臨限值σthre以上時,能夠推定或檢測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
再者,步驟1532也在平均溫度Tave為溫度T3以上時執行。再次參照第16圖,供電週期604中的溫度的標準偏差1612具有小於供電週期604之後的供電週期中的溫度的標準偏差的傾向。然而,供電週期1606中的溫 度的標準偏差1622係小於供電週期604中的溫度的標準偏差1612。此係認為由於霧氣源完全枯竭,從電源110對負載132供給的電力所致的升溫作用與負載132之周圍的空氣所致的降溫作用達平衡狀態,使得負載132的溫度在較高溫度成為恆定狀態之故。
另外,供電週期1606時,因自供電週期604起經過時間,故推測負載132的平均溫度會達到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枯竭時可達之負載132的最大溫度附近。因此,平均溫度Tave為溫度T3以上時,也能夠推定或檢測為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此外,參照第17圖,於過去的負載132的平均溫度在溫度T2附近的情形下,判斷為平均溫度Tave係溫度T3以上時,顯現變遷態樣1710。
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時,即未進行從儲存部116A朝保持部130之霧氣源的供給,亦即,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枯竭或不足。因此,步驟1532中,可推定或檢測為儲存部116A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或不足,且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已枯竭。
判定為指標σ在臨限值σthre以上,或判定為平均溫度Tave在第三預定溫度以上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32,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534。
1534係在步驟1510、1520及1530之任一判定都為不成立時到達的步驟,與步驟1528中的判斷同樣地,可為進行保留針對霧氣源之狀態的判斷或沿襲最近的 判斷之判斷的步驟。
3-3 推定或檢測霧氣源之狀態的第2例示處理
第18圖係步驟1402中執行的第2例示處理1800的流程圖。例示處理1800包含的一部分的步驟係與例示處理1500包含的一部分的步驟相同或類似,因此,以下針對例示處理1500未包含的步驟進行說明。
1810係與步驟1510類似的步驟,惟僅下述點不同:指標σ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一預定溫度T1之差的大小未達臨限值△thre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14,若非如此則處理前進至步驟1820。亦即,依據例示處理1800,判定為負載132的溫度於霧氣源之沸點等T1為恆定狀態時,立即能夠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及保持部130雙方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充足。
1820係與步驟1520類似的步驟,惟僅下述點不同:指標σ小於臨限值σthre,且平均值Tave與第二預定溫度T2之差的大小未達臨限值△thre時,處理前進至步驟1524。亦即,依據例示處理1800,判定為負載132的溫度於第二預定溫度T2為恆定狀態時,立即能夠推定或檢測至少保持部130中的霧氣源的殘餘量為不足。
將例示處理1500與例示處理1800相比較時,相對於前者使用變數COUNT之點,後者係於未使用變數COUNT之點不相同。再者,相對於前者能夠進行第一至第四推定或檢測之點,後者係於不能夠進行第二推定 或檢測之點不相同。使用變數COUNT的例示處理1500雖然在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與保持部130之至少一方的狀態會耗工序,但是能夠確保其精度。另一方面的例示處理1800雖然能夠簡便地進行推定或檢測儲存部116A與保持部130之至少一方的狀態,但是精度則亞於例示處理1500。
4 結論
以上的說明中已說明本揭示的實施形態之霧氣產生裝置及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然而,應可理解於藉由處理器來執行時,本揭示係能夠以使該處理器執行該方法的程式,或儲存有該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來實施。
以上說明了本揭示之實施形態,惟應當理解該等實施形態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者。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及範圍的情形下,能夠適當地進行實施形態之變更、追加、改良等。本發明之範圍不應被上述實施形態之其中任何形態所限定,而應僅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均等物所界定。
100A‧‧‧霧氣產生裝置
102‧‧‧本體
104A‧‧‧匣盒
106‧‧‧控制部
108‧‧‧通知部
110‧‧‧電源
112‧‧‧感測器
114‧‧‧記憶體
116A‧‧‧儲存部
118A‧‧‧霧化部
120‧‧‧空氣吸入流路
121‧‧‧霧氣流路
122‧‧‧吸口部
124‧‧‧箭頭
130‧‧‧保持部
132‧‧‧負載
134‧‧‧電路

Claims (18)

  1. 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且根據指標來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該指標係根據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指標與根據未發生前述枯竭或不足時之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的指標的比較,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使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開始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結束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個以上的時間點、以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 內的一部分期間之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的導出賦予的影響成為零或降低。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不取得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開始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的結束時、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個以上的時間點、以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的一部分期間之中的至少一者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使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中的升溫期間與冷卻期間之一方或雙方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的導出賦予的影響成為零或降低。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不取得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之中的升溫期間與冷卻期間之一方或雙方中的前述負載的溫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 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且根據從僅在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導出的前述指標,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且使前述第一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之導出賦予的影響,小於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對前述指標之導出賦予的影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導出從前述第一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屬於前述指標的第一指標,且導出從前述第二階段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屬於前述指標的第二指標,且根據前述第二指標與前述第一指標的差分,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 前述第一階段係短於前述第二階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內,從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導出的前述指標,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將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區分成包含第一階段及時序列上晚於前述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之複數個階段,且根據前述第一階段中之從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導出的前述指標、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及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平均值之中的至少一者,判斷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是否達到恆定狀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根據前述指標、及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或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的平均值,判斷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霧氣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僅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或前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的平均值高於從前述霧氣源產生霧氣的溫度時,檢測前述枯竭或前述不足的發生。
  15. 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根據指標來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步驟,該指標係根據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偏差所得到者。
  16. 一種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係構成為: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且 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變動,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
  17. 一種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前述霧氣產生裝置係具備:儲存霧氣源的儲存部或保持前述霧氣源的霧氣基材;負載,係以來自電源的供電所致之發熱,將前述霧氣源霧化;感測器,係輸出與前述負載的溫度關聯之值;以及控制部,前述方法係包含:前述控制部因應霧氣產生要求而從前述電源對前述負載供電以執行供電週期的步驟;以及前述控制部根據在單一的前述供電週期中,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達到恆定狀態之後的前述感測器之輸出值的變動,判斷前述儲存部或前述霧氣基材中的前述霧氣源的枯竭或不足的發生的步驟。
  18. 一種程式,係於藉由處理器執行時,使前述處理器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7項所述之使霧氣產生裝置動作之方法。
TW107126336A 2018-07-30 2018-07-30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TW202007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6336A TW202007290A (zh) 2018-07-30 2018-07-30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6336A TW202007290A (zh) 2018-07-30 2018-07-30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290A true TW202007290A (zh) 2020-02-16

Family

ID=7041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336A TW202007290A (zh) 2018-07-30 2018-07-30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072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92906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469295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使其动作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KR102443306B1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이를 동작시키는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WO2019146061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51667B1 (ja)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用の制御装置、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エアロゾル吸引器
WO2019082260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106064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operating same
WO2019082262A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69436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145069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operating this
JP2020096570A (ja)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これ用の制御装置、これ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これ用の制御装置の動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36881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202007290A (zh)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TW202007291A (zh) 霧氣產生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及程式
JP6919088B1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94115B2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95470B1 (ja)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用の制御装置、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エアロゾル吸引器
TWI766938B (zh) 霧氣生成裝置以及使該裝置動作之方法和電腦程式產品
TWI744466B (zh) 霧氣生成裝置及霧氣生成裝置的製造方法
CN111655056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使气溶胶生成装置工作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55053B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使其工作的方法以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