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5141A -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 Google Patents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5141A
TW202005141A TW107118860A TW107118860A TW202005141A TW 202005141 A TW202005141 A TW 202005141A TW 107118860 A TW107118860 A TW 107118860A TW 107118860 A TW107118860 A TW 107118860A TW 202005141 A TW202005141 A TW 2020051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e metal
mask
metal mask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8414B (zh
Inventor
朱祥玄
柳明勳
李志原
李在訓
Original Assignee
京畿大學校産學協力團
南韓商豊元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畿大學校産學協力團, 南韓商豊元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畿大學校産學協力團
Priority to TW107118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0841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5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41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提供如下的精細金屬遮罩,即,在遮罩基材的表面賦予基於奈米屏蔽層的超疏液(omniphobic)特性,以減少有機物的附著,並易於清洗蒸鍍的有機物。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可包括:遮罩基材;以及奈米屏蔽層,其在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藉由在包括蒸鍍面的區域塗布超疏液物質而形成。並且,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中,遮罩基材在表面中的包括蒸鍍面的區域中形成有凹凸圖案。

Description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精細金屬遮罩(Fine Metal Mask)為以指定間距形成微米等級的蒸鍍孔的金屬薄板。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製造步驟中,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用於在基板中形成像素圖案。上述精細金屬遮罩藉由與在基板形成紅色、綠色、藍色發光像素的位置相對應的蒸鍍孔而蒸鍍有機物。藉由使用上述精細金屬遮罩而蒸鍍發光像素的像素蒸鍍步驟與步驟產率密切相關。上述精細金屬遮罩在重複進行的像素蒸鍍步驟中氣化的有機物殘留在表面。由於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蒸鍍孔為微米等級的微孔,因此,基於所殘留的有機物使形狀變形,從而可藉由變形像素圖案而降低像素蒸鍍步驟的效率。
上述精細金屬遮罩在使用於指定次數的像素蒸鍍步驟中後,進行清洗,以去除殘留的有機物。通常,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清洗採用藉由使用有機溶劑而清洗精細金屬遮罩的方法。使用上述有機溶劑的方法存在如下問題,即,清洗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的安全性爭議、因昂貴的清潔設備等而使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或者根據因精密清洗的需要導致的清洗時間增加所帶來的總步驟時間增加。並且,使用上述有機溶劑的方法存在清洗後表面殘留有機溶劑的問題。可藉由降低殘留在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表面的有機溶劑的蒸鍍率而降低發光像素的特性及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品質。
另一方面,作為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清洗方法提出多種方法,如利用雷射或電漿的乾式清洗方法。但是,所提出的方法都集中於改善精細金屬遮罩的清洗方法。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精細金屬遮罩,即,在遮罩基材的表面賦予基於奈米屏蔽層的超疏液(omniphobic)特性,以減少有機物的附著,並易於清洗蒸鍍的有機物。
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的特徵在於,包括:遮罩基材;以及奈米屏蔽層,其在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藉由在包括蒸鍍面的區域塗布超疏液物質而形成。
並且,上述遮罩基材可在表面中的包括上述蒸鍍面的區域中形成有凹凸圖案。上述凹凸圖案形成為從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朝向下部形成的槽結構或溝槽結構,上述凹凸圖案可呈具有槽結構的點狀圖案或者具有溝槽結構的格子狀圖案、蜂窩狀圖案或條紋狀圖案。
並且,上述溝槽結構的相對於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為10nm~100µm,上述凹凸圖案以上述溝槽結構的相互隔開的分隔距離可為10nm~1000µm的方式形成。
上述凹凸圖案形成為從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朝向上部突出的突起結構形成,上述突起結構可呈圓柱、四角柱、六角柱、圓錐、四角錐或六角錐形狀。上述凹凸圖案藉由蝕刻步驟而可呈不規則形狀。上述奈米屏蔽層與凹凸圖案更可形成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作為與上述蒸鍍面相反的面的相向面。
並且,更可包括界面層,上述界面層形成於上述遮罩基材與上述奈米屏蔽層之間,使得上述遮罩基材與奈米屏蔽層的結合力增加。
並且,上述界面層可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及ZrxOy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金屬氧化物、石墨烯或石墨烯氧化物。
並且,上述奈米屏蔽層的厚度可為0.1nm~30µm。
並且,上述超疏液物質可包含含有碳氟(CF)基或烴(CH)基的由下述結構式(1)表示的矽烷類化合物。 結構式(1):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03
在上述結構式(1)中,n為4~25。
並且,上述超疏液物質可為(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氯矽烷((heptadecafluoro-1,1,2,2-tetrahydrodecyl) trichlorosilane,HDF-S)。
並且,在上述奈米屏蔽層可藉由塗布超疏液粒子而形成,上述超疏液粒子藉由在基本粒子的表面塗布上述矽烷類化合物而形成,上述基本粒子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ZrxOy、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組成的群組中的物質。
並且,上述遮罩基材為在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的金屬材質,上述矽烷類化合物的矽烷基可與存在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金屬基(-M)或氧基(-O)磁性結合。
並且,上述超疏液物質可包含含有碳氟基或烴基的由下述結構式(2)表示的磷酸類化合物。 結構式(2):
Figure 02_image005
Figure 02_image007
在上述結構式(2)中,n為4~25。
並且,上述超疏液物質可為十八烷基膦酸(Octadecylphosphonic acid,OD-PA)或(1H,1H,2H,2H-十七氟癸-1-基)膦酸((1H,1H,2H,2H-heptadecafluorodec-1-yl) phosphonic acid,HDF-PA)。
並且,上述奈米屏蔽層可藉由塗布超疏液粒子而形成,上述超疏液粒子藉由在基本粒子的表面塗布上述磷酸類化合物而形成,上述基本粒子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ZrxOy、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組成的群組中的物質。
並且,上述遮罩基材為在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的金屬材質,上述磷酸類化合物的磷酸基可與存在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金屬基(-M)或氧基(-O)磁性結合。
並且,上述遮罩基材可由銦鋼(INVAR)合金或鐵(Fe)合金形成。上述遮罩基材可包括選自由不鏽鋼(SUS)、鎳(Ni)、鎢(W)、鉻(Cr)、鈷(Co)、鉬(Mo)、鉑(Pt)、銀(Ag)、鈦(Ti)、鎳鈷合金、蒙乃爾合金、鉻鎳鐵合金及雙相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物質。
由於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在表面被賦予基於奈米屏蔽層的超疏液特性,因此具有減少附著於表面的有機物,使用於像素蒸鍍步驟的次數增加且增加清洗週期的效果。
由於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附著於表面的有機物的附著力減少,因此具有在清洗步驟中易於去除有機物、減少清洗後殘留的有機物的量且藉由縮短清洗時間而提高清洗效率的效果。
由於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可用水清洗附著於表面的有機物,因此具有減少清洗費用的效果,而無需使用昂貴的有機溶劑及清洗設備。
由於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在遮罩基材的表面藉由雷射加工而形成精細圖案,因此具有增加遮罩表面的超疏液特性的效果。
以下,參照所附的附圖說明用於製造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首先,對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進行說明。
圖1為簡要揭示設有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奈米屏蔽層的精細金屬遮罩的立體圖。圖2a為沿著圖1的A-A截取的垂直剖視圖。圖2b為沿著圖1的B-B截取的垂直剖視圖。
參照圖1及圖2a及圖2b,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100包括遮罩基材110及奈米屏蔽層130。
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整體形狀為通常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的形狀。上述精細金屬遮罩根據在製造中所使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規格,可為多種形狀。因此,在這裡上述精細金屬遮罩的整體形狀不受限制。
上述精細金屬遮罩安裝在形成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基板的上部面,從而使用於像素蒸鍍步驟中。上述精細金屬遮罩包括形成於與形成於基板的像素相對應的位置的蒸鍍孔101。上述蒸鍍孔101提供使從有機物源供給的有機物通過並蒸鍍在基板所需的路徑。上述蒸鍍孔101形成為上部面面積及下部面面積呈相同的形狀,或者可呈上部面面積大於或小於下部面面積的形狀。即,上述蒸鍍孔101可沿著上部方向或下部方向呈錐體(taper)形。
當上述蒸鍍面安裝在基板或基板的上部位置時,上述精細金屬遮罩可設有藉由直接供給有機物而進行蒸鍍的蒸鍍面、以及未直接供給有機物的相向面。上述相向面可蒸鍍有未蒸鍍在蒸鍍面或基板的有機物。上述蒸鍍面可為朝向上部方向的面,相向面可為朝向下部方向或基板的面。上述蒸鍍面可包括蒸鍍孔101的內側面。並且,上述蒸鍍面可包括蒸鍍孔101之間的區域。
上述遮罩基材110包括蒸鍍孔101。上述遮罩基材可由熱膨脹率小、具有高耐久性及強度的金屬材質形成。上述遮罩基材可包括選自由銦鋼(INVAR,鐵鎳的合金)合金、鐵合金、不鏽鋼、鎳、鎢、鉻、鈷、鉬、鉑、銀、鈦、鎳鈷合金、蒙乃爾合金、鉻鎳鐵合金及雙相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並且,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塗布一層或兩層在上述金屬材質中耐腐蝕性相對弱的金屬材質,如鐵合金及在上述金屬材質中耐腐蝕性相對強的金屬材質而形成。並且,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在上述提及的金屬材質中的至少兩種混合而成的材質形成。較佳地,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在表面形成氧化膜的金屬材質形成,如銦鋼合金。另一方面,上述遮罩基材110根據需要,可藉由單獨的處理步驟,如熱處理或電漿處理而在表明形成金屬基(-M)或氧基(-O)基。如上所述,上述遮罩基材110包括對應於精細金屬遮罩的蒸鍍面的蒸鍍面、對應於精細金屬遮罩的相向面的相向面。
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藉由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直接塗布具有超疏液特性的超疏液物質而形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由具有超疏液特性的超疏液層形成。並且,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藉由塗布在基本粒子塗布有超疏液物質的超疏液粒子而形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形成於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包括蒸鍍面的區域。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包括蒸鍍面及相向面。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對精細金屬遮罩100的表面賦予超疏液特性。上述超疏液特性係指均具有厭水性(或疏水性)及厭油性的特性或者僅具有厭水性或厭油性的特性。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在蒸鍍步驟中減少附著於精細金屬遮罩100的表面的有機物的附著力。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在清洗步驟中使易於從遮罩的表面分離有機物。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使用水清洗有機物。如圖5(塗布前)及圖6(塗布後)所示,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被透明地塗布,可直接看到形成於遮罩基材110的凹凸圖案。
上述奈米屏蔽層130藉由形成於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氧化膜的氧基或金屬基與超疏液物質借助磁性結合而形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由刷法、噴塗法、旋轉塗布法、噴墨塗布法或浸漬法進行塗布而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的厚度可為0.1nm~30µm。較佳地,上述奈米屏蔽層130的厚度可為1nm~1µm。並且,上述奈米屏蔽層130的厚度可為對遮罩基材110的表面賦予超疏液特性所需的指定厚度,而不必特別限制厚度。
上述超疏液物質由包含碳氟基或烴基的矽烷類化合物形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整體由矽烷類化合物形成,或者部分由矽烷類化合物形成。
上述矽烷類化合物可由下述結構式(1)表示的化合物形成。 結構式(1):
Figure 02_image001
Figure 02_image010
。 (其中,n為4~25。)
並且,上述矽烷類化合物可由三氯矽烷磁性結合單層單分子膜(trichlorosilane SAM)形成。上述三氯矽烷磁性結合單層單分子膜可為(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氯矽烷。另一方面,由於上述矽烷類化合物的矽烷基在大氣中反應也快,因此,較佳地,可在氮氣氣體環境下進行,以控制反應速度。
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藉由將矽烷類化合物溶於無水甲苯等溶劑並塗布於凹凸圖案的表面而形成。此時,上述矽烷類化合物以0.1~10mM的濃度溶於溶劑,較佳地,1~3mM的濃度溶於溶劑。若上述矽烷類化合物的濃度太低,則奈米屏蔽層130可能無法具有充分的超疏液特性。並且,若上述矽烷類化合物的濃度太高,可能會不必要地使用大量的超疏液物質,從而增加製造費用。
上述超疏液物質可由包含碳氟或烴的磷酸類化合物形成。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整體由磷酸類化合物形成,或者部分由磷酸類化合物形成。
上述磷酸類化合物可由下述結構式(2)表示的磷酸類化合物形成。 結構式(2):
Figure 02_image012
Figure 02_image014
(其中,n為4~25。)
並且,上述磷酸類化合物可由膦酸磁性結合單分子膜(phosphonic acid SAMs)形成。上述膦酸磁性結合單分子膜可為十八烷基膦酸或(1H,1H,2H,2H-十七氟癸-1-基)膦酸。另一方面,由於上述磷酸類化合物的磷酸基在大氣中保持穩定的狀態,因此與矽烷類化合物不同,可在大氣中進行塗布步驟。
上述奈米屏蔽層130可藉由將磷酸類化合物溶於乙醇等醇溶劑且塗布於凹凸圖案的表面而形成。此時,上述磷酸類化合物以0.1~10mM的濃度溶於溶劑,較佳地,以1~3mM的濃度溶於溶劑。若上述磷酸類化合物的濃度太低,則奈米屏蔽層130可能無法具有充分的超疏液特性。並且,若上述磷酸類化合物的濃度太高,則可能會不必要地使用大量的超疏液物質,從而增加製造費用。
在上述超疏液物質為矽烷類化合物的情況下,可由矽烷類化合物的矽烷基與形成於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基藉由磁性結合而配位結合的磁性結合單分子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形成。並且,在上述超疏液物質為磷酸類化合物的情況下,可由磷酸基與形成於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基藉由磁性結合而配位結合的磁性結合單分子膜形成。由於上述超疏液物質與殘留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基以共價鍵結合,因此與遮罩基材110的結合力優秀。
如上所述,較佳地,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在表面形成氧化膜的材質形成。在上述遮罩基材110由銦鋼合金形成的情況下,由於在表面形成氧化膜,因此矽烷類化合物及磷酸類化合物與氧化膜的金屬基或氧基相結合。
在基本粒子的表面塗布超疏液物質而形成上述超疏液粒子。可藉由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直接塗布上述超疏液粒子而形成奈米屏蔽層130。並且,由於上述超疏液粒子混合有額外的高分子樹脂,因此可藉由塗布而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
在超疏液物質為矽烷類化合物的情況下,上述超疏液粒子可由矽烷類化合物的矽烷基與形成於基本粒子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基藉由磁性結合而配位結合的單分子膜形成。並且,在超疏液物質為磷酸類化合物的情況下,上述超疏液粒子可由磷酸基與形成於基本粒子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基藉由磁性結合而配位結合的單分子膜形成 。上述超疏液物質與殘留在基本粒子的表面的金屬基或氧離子以共價鍵結合,因此與遮罩基材110的結合力優秀,另一方面,上述基本粒子可藉由電漿處理而在表面形成金屬基或氧基。
上述基本粒子可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及ZrxOy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氧化物或它們的混合物。並且,上述基本粒子可包含石墨烯或石墨烯氧化物。並且,上述基本粒子可包含具有腐蝕性的金屬物質,如鎳、鋁不銹鋼等。上述基本粒子的粒徑可為1~200nm。若上述基本粒子的粒徑太小,則難以分散且難以在表面均勻地塗布超疏液物質。並且,若上述基本粒子太大,則難以形成厚度均勻的奈米屏蔽層。
以下,對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進行說明。
圖3為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部分垂直剖視圖。
參照圖1及圖3,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200包括遮罩基材110及界面層220及奈米屏蔽層130。
與圖2的實施例相比,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200更形成有界面層220。並且,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200的遮罩基材110與奈米屏蔽層130相同或類似。因此,以下以界面層220為中心進行說明。
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表面未形成氧化膜的金屬材質形成。例如,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耐腐蝕性優秀的金屬材質形成,如鎳或不鏽鋼。並且,上述遮罩基材110可由金屬材質形成,如蒙乃爾合金、鉻鎳鐵合金、鎢、銀、鈦、鉬、雙相等。
上述界面層220可由金屬氧化物形成。並且,上述金屬氧化物可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及ZrxOy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金屬氧化物。並且,上述界面層220可包含石墨烯、石墨烯氧化物。
較佳地,上述界面層220可由奈米厚的薄膜層形成。可藉由浸塗、旋轉塗布或噴塗而塗布包含有如上所述的物質的奈米粒子的塗布液而形成上述界面層220。在由氧化物形成的情況下,可藉由濺射、原子層蒸鍍(Atomic Layer Deposition)、化學氣相蒸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電子束蒸鍍(E-beam Deposition)而形成上述界面層220。在由石墨烯形成的情況下,在額外的基板使石墨烯膜增長之後,藉由轉移(transfer)至遮罩基材110的表面而形成上述界面層220。並且,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形成金屬晶種(seed)的薄膜後,可藉由生長石墨烯而形成上述界面層220。並且,在由石墨烯形成上述界面層220的情況下,可藉由轉印方式而形成於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為了在表面進一步形成金屬基或氧基,可對上述界面層220進行額外的處理,如熱處理或電漿處理。
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的包括蒸鍍面的區域塗布形成上述界面層220。在遮罩基材110的表面中,可藉由塗布在蒸鍍面及塗布面而形成上述界面層220。上述界面層220可形成於在遮罩基材110中包括應形成奈米屏蔽層130的區域的表面。上述界面層220使遮罩基材110的表面與奈米屏蔽層130的結合力增加。並且,上述界面層220藉由減少奈米屏蔽層130從遮罩基材110分離或剝離而延長奈米屏蔽層130的壽命。
以下,對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進行說明。
圖4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部分垂直剖視圖。圖5為形成於本發明的還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圖6為在圖5的凹凸圖案的表面形成有奈米屏蔽層的狀態的放大照片。圖7為由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蜂窩狀圖案形成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圖8為具有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的突起結構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
參照圖1及圖4至圖8,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300包括遮罩基材310及奈米屏蔽層130。
與圖2的實施例相比,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300具有遮罩基材310的結構差異。並且,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300的奈米屏蔽層130相同或類似。因此,以下以上述遮罩基材310中具有差異的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上述遮罩基材310表面形成有凹凸圖案311。上述凹凸圖案311形成於在遮罩基材310的表面包括蒸鍍面的區域。上述凹凸圖案311更可形成於包括相向面的區域。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形成於包括至少附著有機物的區域的表面。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形成於包括在遮罩基材310中包括應形成奈米屏蔽層130的區域的表面。另一方面,上述遮罩基材310在形成凹凸圖案311後,根據圖3的實施例進一步形成界面層並在界面層可塗布奈米屏蔽層130。上述凹凸圖案311進一步增加塗布於上部面的奈米屏蔽層130的超疏液特性。
較佳地,上述凹凸圖案311由蝕刻步驟或雷射加工形成。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形成為從遮罩基材310的表面朝向下部形成的槽結構或溝槽結構。可藉由雷射加工而形成規則重複的圖案或不規則的圖案的上述凹凸圖案311。上述凹凸圖案311可由多種雷射形成,包括紫外線雷射及脈衝雷射。經由考慮凹凸圖案311的寬度及深度等加工量,上述雷射可使用具有各種波長的雷射或各種頻率的雷射。可藉由調節上述雷射能量及重複次數而調節凹凸圖案311的寬度及深度。
並且,上述凹凸圖案311可由乾式蝕刻(dry etching)步驟或濕式蝕刻(wet etching)步驟而形成。在藉由上述蝕刻形成凹凸圖案311的情況下,可藉由調節蝕刻溶液、時間及氣體而調節凹凸圖案311的寬度及深度。在藉由上述蝕刻步驟而形成的情況下,凹凸圖案311可呈平面形狀或寬度及深度不指定的不規則形狀。
在由雷射加工形成上述凹凸圖案311的情況下,較佳地,可形成規則重複的圖案。例如,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呈重複具有槽結構的多個點狀的圖案。上述點狀可為多邊形,如圓形或三角形、矩形或六角形。並且,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呈具有溝槽結構的多條線平行重複的條紋狀圖案。並且,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呈具有溝槽結構的多條線相互交叉的格子狀圖案或蜂窩狀圖案。並且,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在格子狀圖案或蜂窩狀圖案的內部進一步形成有圓形或矩形形狀的點狀。上述槽結構的垂直剖面呈矩形形狀。上述溝槽結構呈垂直於延伸方向的剖面呈矩形形狀。上述槽結構或溝槽結構可呈弧形狀或或V字形。上述槽結構或溝槽結構的直徑或寬度可為1nm~100µm。並且,上述凹凸圖案311的槽或溝的相隔距離可為10nm~1000µm。若上述凹凸圖案311與直徑或寬度相隔距離太短,則難以均勻地加工。若上述凹凸圖案311與直徑或寬度相隔距離太寬,則對與奈米屏蔽層130的結合力或超疏液特性增加的影響變小。上述溝槽結構的深度可為10nm~100µm。
上述凹凸圖案311可呈遮罩基材310的表面朝向上部突出的突起結構重複的形狀。在遮罩基材310的表面除了突起結構的剩餘區域藉由蝕刻或雷射加工進行蝕刻而形成上述突起結構。上述突起結構可呈圓柱、四角柱、六角柱、圓錐、四角錐或六角錐等形狀。上述突起結構的寬度或直徑可為10nm~500µm。並且,上述突起結構的相隔距離可為10nm~1000µm。若上述突起結構的寬度、直徑或相隔距離太短,則難以均勻地加工。若上述突起結構的寬度、直徑或相隔距離太寬,則對與奈米屏蔽層130的結合力或超疏液特性增加的影響變小。上述突起結構的高度可為10nm~100µm。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就評估結果進行說明。
圖9為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有機物蒸鍍前後照片。圖10為揭示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蒸鍍有機物後用水清洗的根據時間的清洗程度的照片。圖11為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有機物蒸鍍前後的照片。圖12為揭示在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蒸鍍有機物後用水清洗的根據時間的清洗程度的照片。圖13為對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與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測定根據清洗時間的有機物的殘留量並進行比較的結果曲線圖。
在本評估中,遮罩基材皆使用了銦鋼合金。但是,本評估用於評估清洗程度,因此使用了未形成蒸鍍孔的平板。在本評估中,將包含碳氟的磷酸類化合物用作超疏液物質而形成奈米屏蔽層。並且,本評估中,在遮罩基材的表面中形成格子形狀的凹凸圖案並形成奈米屏蔽層。在本評估中,作為清洗劑使用了水。在一般情況下,作為用於清洗精細金屬遮罩的清洗劑使用清洗能力相對強的有機溶劑,但是在本評估中藉由使用清洗能力弱但對環境及人體無害的水而更加明確對清洗能力的比較評估。清洗以將蒸鍍有有機物的遮罩放入水後利用超音波(sonication)處理方式進行。為了評估根據清洗時間的清洗程度,以適當的清洗時間為間隔拍照。並且,藉由測定精細金屬遮罩的重量而測定根據清洗的殘留有機物的量。根據清洗時間的殘留有機物的量以清洗前的初期值為基準(100%),藉由測定根據清洗時間減少的質量而對殘留率進行評估。其中,初期值藉由測定精細金屬遮罩的蒸鍍前的質量及蒸鍍後的質量並計算其差異而確定。
如圖9所示,可確認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在蒸鍍作為螢光物質的有機物之前呈灰色,在蒸鍍有機物之後呈黃色。
如圖11所示,可見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即使清洗時間為150秒鐘,也難以清洗且顏色呈黃色。可見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經過38分鐘後,幾乎沒有黃色,但是表面仍殘留有有機物。如圖13所示,可見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即使經過清洗時間,有機物的量也沒有變少。
如圖10所示,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在蒸鍍有機物之前呈灰色,蒸鍍有機物之後呈黃色。這與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情況相同。
如圖11所示,可見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隨著清洗時間的流逝,黃色消失,灰色變深。可見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經過150秒鐘後黃色全部消失並呈灰色。因此,可知在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經過150秒鐘的情況下,蒸鍍的有機物全部被清洗掉。如圖13所示,可見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隨著清洗時間的流逝而殘留的有機物的量減少,在150秒鐘後殘留的有機物的量為0。另一方面,測定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與水的接觸角為150度,由此確認了具有超疏液特性。
因此,在用水清洗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情況下,可知在清洗150秒鐘後,也可清洗所有蒸鍍的有機物。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使用清洗能力更強的有機溶劑的情況下,可確認在更快的時間內清洗。
無。
圖1為簡要揭示設有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奈米屏蔽層的精細金屬遮罩的立體圖; 圖2a為沿著圖1的A-A截取的垂直剖視圖; 圖2b為沿著圖1的B-B截取的垂直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部分垂直剖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部分垂直剖視圖; 圖5為形成於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精細金屬遮罩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 圖6為在圖5的凹凸圖案的表面形成有奈米屏蔽層的狀態的放大照片; 圖7為由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蜂窩狀圖案形成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 圖8為具有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突起結構的凹凸圖案的放大照片; 圖9為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有機物蒸鍍前後照片; 圖10為揭示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蒸鍍有機物後用水清洗的根據時間的清洗程度的照片; 圖11為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的有機物蒸鍍前後的照片; 圖12為揭示在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蒸鍍有機物後用水清洗的根據時間的清洗程度的照片; 圖13為對現有的精細金屬遮罩與本發明的精細金屬遮罩測定根據清洗時間的有機物的殘留量並進行比較的結果曲線圖。
100‧‧‧精細金屬遮罩
101‧‧‧蒸鍍孔
130‧‧‧奈米屏蔽層

Claims (18)

  1. 一種精細金屬遮罩,設有蒸鍍孔,其特徵在於,包括: 遮罩基材;以及 奈米屏蔽層,其在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藉由在包括蒸鍍面的區域塗布超疏液物質而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蒸鍍面包括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中的上述蒸鍍孔之間的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遮罩基材在表面中的包括上述蒸鍍面的區域中形成有凹凸圖案。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 上述凹凸圖案形成為從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朝向下部形成的槽結構或溝槽結構, 上述凹凸圖案呈具有槽結構的點狀圖案或者具有溝槽結構的格子狀圖案、蜂窩狀圖案或條紋狀圖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 上述溝槽結構的相對於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寬度為10nm~100µm, 上述凹凸圖案以上述溝槽結構的相互隔開的相隔距離為10nm~1000µm的方式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 上述凹凸圖案形成為從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朝向上部突出的突起結構, 上述突起結構呈圓柱、四角柱、六角柱、圓錐、四角錐或六角錐形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凹凸圖案藉由蝕刻步驟而呈不規則形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奈米屏蔽層與凹凸圖案形成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作為與上述蒸鍍面相反的面的相向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更包括界面層,上述界面層形成於上述遮罩基材與上述奈米屏蔽層之間,使得上述遮罩基材與奈米屏蔽層的結合力增加。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界面層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及ZrxOy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金屬氧化物、石墨烯或石墨烯氧化物。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超疏液物質包含含有碳氟基或烴基的由下述結構式(1)表示的矽烷類化合物, 結構式(1):
    Figure 03_image001
    Figure 03_image003
    , 在上述結構式(1)中,n為4~25。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超疏液物質為(十七氟-1,1,2,2-四氫癸基)三氯矽烷((heptadecafluoro-1,1,2,2-tetrahydrodecyl)trichlorosilane)。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在上述奈米屏蔽層藉由塗布超疏液粒子而形成,上述超疏液粒子藉由在基本粒子的表面塗布上述矽烷類化合物而形成,上述基本粒子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ZrxOy、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組成的群組中的物質。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 上述遮罩基材為在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的金屬材質, 上述矽烷類化合物的矽烷基與存在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金屬基(-M)或氧基(-O)磁性結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超疏液物質包含含有碳氟基或烴基的由下述結構式(2)表示的磷酸類化合物, 結構式(2):
    Figure 03_image005
    Figure 03_image007
    在上述結構式(2)中,n為4~2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超疏液物質為十八烷基膦酸(Octadecylphosphonic acid)或(1H,1H,2H,2H-十七氟癸-1-基)膦酸((1H,1H,2H,2H-heptadecafluorodec-1-yl)phosphonic acid)。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上述奈米屏蔽層藉由塗布超疏液粒子而形成,上述超疏液粒子藉由在基本粒子的表面塗布上述磷酸類化合物而形成,上述基本粒子包含選自由TixOy、FexOy、AlxOy、SixOy、SnxOy、ZnxOy、InxOy、CexOy、ZrxOy、石墨烯及石墨烯氧化物組成的群組中的物質。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精細金屬遮罩,其中, 上述遮罩基材為在表面形成有氧化膜的金屬材質, 上述磷酸類化合物的磷酸基與存在於上述遮罩基材的表面的金屬基(-M)或氧基(-O)磁性結合。
TW107118860A 2018-06-01 2018-06-01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TWI708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8860A TWI708414B (zh) 2018-06-01 2018-06-01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8860A TWI708414B (zh) 2018-06-01 2018-06-01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5141A true TW202005141A (zh) 2020-01-16
TWI708414B TWI708414B (zh) 2020-10-21

Family

ID=6994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860A TWI708414B (zh) 2018-06-01 2018-06-01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084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4791A (zh) * 2020-04-10 2020-08-14 常州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掩膜版使用寿命、改善蒸镀质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57794A (ko) * 2011-11-24 2013-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증착용 마스크 및 증착용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US20160153094A1 (en) * 2014-12-01 2016-06-02 Anish Tuteja Salt Based Etching of Metals and Alloys for Fabricating Superhydrophobic and Superoleophobic Surfa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4791A (zh) * 2020-04-10 2020-08-14 常州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掩膜版使用寿命、改善蒸镀质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8414B (zh)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25555B2 (ja) パターン表面をテンプレートとして用いる材料とその製法
JP5255081B2 (ja) 三次元ナノ構造体ア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06095B2 (en) Method of preparing graphene nanoribbon arrays and sensor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866382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패널 제조용 파인 메탈 마스크
US20200199754A1 (en) Self-cleanabl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urface/film
JP2006523961A (ja) 超撥水性表面を備えるキャリア
TWI708414B (zh) 用於製造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的精細金屬遮罩
KR101268270B1 (ko) 나노입자들을 갖는 발수층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49060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패널 제조용 파인 메탈 마스크
Taleb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using a self-assembled Au nanoparticle template of dendritic films with unusual wetting properties
JP2006518543A (ja) 基板上のナノチューブの分散成長
KR101886056B1 (ko) 진공증착에 의한 나노구조체 패턴 형성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센서 소자
JP2019210496A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パネル製造用ファインメタルマスク
Sanedrin et al. Temperature controlled dip-pen nanolithography
KR101042385B1 (ko) 고밀도 미세 패턴 형성 방법
KR101086162B1 (ko) 박막 형성 방법
CN110551971A (zh) 用于制造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的精细金属掩模
JP5196602B2 (ja) ナノギャップ電極の製造方法
Saeed et al. Si nanowires-holes arrays with enhanced wettability
Yu et al. Deposit heterogeneity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organic semiconductors P3HT and PCBM solution under evaporation
JP6091834B2 (ja) ロールモールド
RU246278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порядоченных наноструктур
Lee et al. Fabrication of nano patterns on various substrates using nanosphere lithography technique
KR100657221B1 (ko) 콜로이드 자기조립에 의한 다공성 마스크의 제조방법 및그 용도
KR100797093B1 (ko) 나노 소자 구조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