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428A - 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46428A TW201946428A TW108114279A TW108114279A TW201946428A TW 201946428 A TW201946428 A TW 201946428A TW 108114279 A TW108114279 A TW 108114279A TW 108114279 A TW108114279 A TW 108114279A TW 201946428 A TW201946428 A TW 20194642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unit
- calling device
- slave
- information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Interconnect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tercoms, And Inte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確認呼叫裝置之使用者之形象之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呼叫裝置(1)係呼叫資訊終端(2)之裝置,且具備攝像部(11)、及子機側通信部(12)。攝像部(11)拍攝圖像。通信部(12)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及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發送至資訊終端(2)。
Description
本揭示一般而言係關於一種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具備攝像部之呼叫裝置、可與呼叫裝置進行通信之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先前,例如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編號2016-158038(以下,稱為「文獻1」)所示般,有具備相機(攝像部)之附設相機之對講機終端(呼叫裝置)。
文獻1所記載之附設相機之對講機終端具備通話裝置、與具有攝像元件及透鏡之相機。於附設相機之對講機終端,可藉由相機拍攝來訪者。由相機拍攝之資料被發送至附設監視器之對講機終端(資訊終端)。於附設監視器之對講機終端,將自附設相機之對講機終端發送之資料顯示於顯示器。
於呼叫裝置中,期望容易確認呼叫裝置之使用者之形象。
本揭示係鑑於上述事由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可容易確認呼叫裝置之使用者之形象之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呼叫裝置呼叫資訊終端。上述呼叫裝置具備攝像部、及通信部。上述攝像部拍攝圖像。上述通信部可與上述資訊終端進行通信。上述通信部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上述攝像部拍攝之第1圖像、與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後上述攝像部拍攝之第2圖像發送至上述資訊終端。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資訊終端具備終端側通信部、及顯示部。上述終端側通信部可與上述呼叫裝置進行通信。上述顯示部顯示上述呼叫裝置之上述攝像部拍攝之圖像。上述顯示部於顯示上述第2圖像之後顯示上述第1圖像。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係可與上述呼叫裝置進行通信之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且包含通信步驟、及顯示步驟。於上述通信步驟中,與上述呼叫裝置進行通信。於上述顯示步驟中,顯示上述呼叫裝置之上述攝像部拍攝之圖像。於上述顯示步驟中,於顯示上述第2圖像之後顯示上述第1圖像。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程式使電腦系統執行上述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
(1)對講機系統之概要
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如圖1所示,具備呼叫裝置1(以下,亦稱為子機1)、與複數台(圖1中為2台)資訊終端2(以下,亦稱為母機2)。對講機系統10進而具備控制裝置3、複數台(圖1中為2台)門鈴4、及複數台(圖1中為2台)分支器5。該對講機系統10係例如應用以公寓等集合住宅之集合住宅用之對講機系統。於該對講機系統10,子機1與各母機2經由控制裝置3進行通信。
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如圖1所示,具備呼叫裝置1(以下,亦稱為子機1)、與複數台(圖1中為2台)資訊終端2(以下,亦稱為母機2)。對講機系統10進而具備控制裝置3、複數台(圖1中為2台)門鈴4、及複數台(圖1中為2台)分支器5。該對講機系統10係例如應用以公寓等集合住宅之集合住宅用之對講機系統。於該對講機系統10,子機1與各母機2經由控制裝置3進行通信。
複數台母機2之各者係例如設置於集合住宅之各住戶內之住戶終端。各母機2係以於與子機1之間進行通信(例如,通話、及圖像信號之接收等)之方式構成。各母機2具有顯示子機1之攝像部11所拍攝之圖像(動態圖像)之顯示部22。
子機1係例如設置於大廳等集合住宅之共用部之共用終端(大廳對講機)。子機1係以於與各母機2之間進行通信(例如,通話、及圖像信號之發送、母機2之呼叫等)之方式構成。
控制裝置3係以於子機1與各母機2之間,進行呼叫控制,並中繼信號之方式構成。控制裝置3例如設置於集合住宅之管理室。控制裝置3例如於來訪者使用子機1呼叫母機2時,中繼於子機1與母機2之間收發之信號。
複數台門鈴4之各者例如設置於集合住宅之各住戶之外玄關。複數台門鈴4與複數台母機2一對一對應。各門鈴4係以於與對應之母機2之間進行通信(例如,通話、及圖像信號之發送等)之方式構成。
複數台分支器5之各者插入至第2幹線62,並可對第2幹線62連接複數台母機2。於本實施形態,自第2幹線62分支成複數條分支線63,複數台分支器5分別設置於第2幹線62之複數條分支線63之分支點。藉此,各母機2可經由分支器5對第2幹線62連接。
子機1經由第1幹線61連接於控制裝置3。各母機2經由第2幹線62、分支線63及分支器5連接於控制裝置3。各門鈴4經由連接線64連接於對應之母機2。第1幹線61、第2幹線62、分支線63及連接線64之各者例如包含雙絞線電纜。
子機1具備拍攝圖像之攝像部11、及可與母機2通信之子機側通信部12。子機側通信部12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參照圖3)、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P12(參照圖3)發送至母機2。
又,母機2具備可與子機1進行通信之母機側通信部21、及顯示子機1之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之顯示部22。顯示部22於顯示第2圖像P12之後,顯示第1圖像P11(參照圖3)。
於本實施形態之子機1中,自特定條件成立之前攝像部11拍攝圖像,並將拍攝之第1圖像P11發送至母機2。藉此,於母機2中,容易確認子機1之使用者之形象。
(2)對講機系統之構成
(2.1)子機之構成
首先對子機1(呼叫裝置1)之構成進行說明。子機1如圖1所示,具有攝像部11、子機側通信部12(通信部)、子機側控制部13、子機側操作部14(操作部)、圖像處理部15、記憶部16、及感測器17。進而,子機1具有用以於與母機2之間實現通話之通話部(包含揚聲器及麥克風)等。
(2.1)子機之構成
首先對子機1(呼叫裝置1)之構成進行說明。子機1如圖1所示,具有攝像部11、子機側通信部12(通信部)、子機側控制部13、子機側操作部14(操作部)、圖像處理部15、記憶部16、及感測器17。進而,子機1具有用以於與母機2之間實現通話之通話部(包含揚聲器及麥克風)等。
攝像部11係具有攝像元件,用以拍攝被攝體(來訪者等)之相機。於本實施形態,為了於來訪者操作子機1時可至少拍攝來訪者之臉,攝像部11之攝像區域(視野)設定於子機1之前方。於本實施形態,攝像部11為拍攝動態圖像之相機。進而,於本實施形態,攝像部11為拍攝彩色圖像之相機。
攝像元件係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電荷耦合器件)影像感測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影像感測器等之二維影像感測器。攝像部11藉由透鏡等光學系統使來自被攝體之光成像於攝像元件之攝像面(受光面)上,並利用攝像元件將來自被攝體之光轉換為電性信號。且,攝像部11將攝像元件之輸出信號作為圖像信號向圖像處理部15輸出。
子機側通信部12係用以與母機2進行通信之通信介面。子機側通信部12經由第1幹線61連接於控制裝置3。於圖1,以1條線表示第1幹線61。子機側通信部12構成為經由控制裝置3之通信部32(稍後敘述),可於與母機2之間進行雙向通信。子機側通信部12係以對母機2發送通信信號之方式構成。於通信信號,包含有聲音信號、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等。又,子機側通信部12經由通信部32接收自母機2發送之通信信號,並藉由解調接收之通信信號而取得聲音信號等。聲音信號經由子機側控制部13向通話部輸出。
子機側操作部14係以受理人(例如來訪者等)之操作之方式構成。子機側操作部14係例如具有複數個按鈕開關、及觸控面板等之輸入介面。來訪者藉由對子機側操作部14進行例如輸入訪問目標之住戶之住戶編號之呼叫操作,而呼叫設置於訪問目標之住戶之母機2。
圖像處理部15係以接收自攝像部11輸出之圖像信號,並藉由信號處理而處理圖像信號所包含之圖像(動態圖像)之方式構成。圖像處理部15例如由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或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化閘陣列)等器件實現。
子機側控制部13例如由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中央處理單元)及記憶體設為主構成之微電腦構成。且,藉由CPU執行存儲於記憶體之程式,微電腦作為子機側控制部13發揮功能。CPU執行之程式雖於此處預先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但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而提供。
子機側控制部13係以控制攝像部11及子機側通信部12之方式構成。進而,子機側控制部13係以控制圖像處理部15之方式構成。
子機側控制部13藉由控制攝像部11,使攝像部11拍攝圖像(動態圖像)。於本實施形態,子機側控制部13於特定條件成立之情形時,使圖像處理部15產生回放圖像P10(參照圖2及圖3)。回放圖像P10係指於開始與母機2之通信之前,錄像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之資料。於本實施形態,特定條件包含子機側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條件。更詳細而言,特定條件包含子機側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之條件。呼叫操作係指用以呼叫母機2之操作。於本實施形態,呼叫操作係指對子機側操作部14輸入訪問目標之住戶編號之操作。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以下,亦稱為呼叫操作之開始)係指輸入住戶編號之第1文字(頭文字)之操作。例如,於訪問目標之住戶編號為“123”之情形時,“1”之輸入係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
圖像處理部15使用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P12而產生回放圖像P10(參照圖3)。於此處所言之「特定條件之成立前」及「特定條件之成立後」,包含特定條件成立之時點。
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之至少一者為動態圖像。於本實施形態,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之兩者為動態圖像。更詳細而言,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係以時間序列連續之動態圖像。即,第1圖像P11係於來訪者對子機側操作部14開始呼叫操作以前,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第2圖像P12係於來訪者對子機側操作部14開始呼叫操作以後,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子機側控制部13產生之回放圖像P10(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經由子機側通信部12發送至母機2。
又,若子機1與母機2成為可進行通信之狀態,則子機側控制部13將攝像部11拍攝之即時之動態圖像即即時圖像P20向母機2發送。
子機側控制部13藉由控制子機側通信部12,使子機側通信部12發送通往母機2之通信信號,且使子機側通信部12接收來自母機2之通信信號。於通往母機2之通信信號,包含聲音信號、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等。又,於來自母機2之通信信號,包含聲音信號及控制信號等。
子機側控制部13藉由控制圖像處理部15,使圖像處理部15處理來自攝像部11之圖像信號所包含之圖像(動態圖像)。由圖像處理部15處理之圖像係自子機側通信部12發送至母機2。
記憶部16由可讀寫之記憶體構成。記憶部16係例如快閃記憶體。記憶部16記憶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動態圖像)。另,若記憶於記憶部16之資料量超過特定量,則自製作日期較舊之資料起刪除。
於本實施形態,記憶部16雖設置於子機側控制部13之外部,但亦可設置於子機側控制部13之內部。即,記憶部16亦可為子機側控制部13之內置記憶體。
感測器17係例如熱電型之紅外線感測器,藉由檢測人等動作時所產生之紅外線之變化量而檢測人等。感測器17係以檢測設置有子機1之空間之人之存在之方式構成。具體而言,感測器17之檢測範圍係以可檢測操作子機1之子機側操作部14之人(例如來訪者)之方式,設定於子機1之前方。另,感測器17可不包含於子機1之構成要素,亦可以與子機1分開設置,對子機1輸出檢測信號之方式構成。
又,感測器17並不限定於紅外線感測器,可為例如利用超音波之超音波感測器、或利用可見光之可見光感測器等,亦可使其等組合。又,亦可取代人體感測器,而使用相機等。
(2.2)母機之構成
其次,對母機2(資訊終端2)之構成進行說明。母機2如圖1所示,具有母機側通信部21(終端側通信部)、顯示部22、母機側控制部23、母機側操作部24、圖像處理部25、記憶部26、及通知部27。進而,母機2具有用以於與子機1及門鈴4之間實現通話之通話部(包含揚聲器及麥克風)等。
其次,對母機2(資訊終端2)之構成進行說明。母機2如圖1所示,具有母機側通信部21(終端側通信部)、顯示部22、母機側控制部23、母機側操作部24、圖像處理部25、記憶部26、及通知部27。進而,母機2具有用以於與子機1及門鈴4之間實現通話之通話部(包含揚聲器及麥克風)等。
母機側通信部21係用以與子機1及門鈴4進行通信之通信介面。母機側通信部21經由第2幹線62、分支線63及分支器5連接於控制裝置3。於圖1中,以1條線表示第2幹線62及分支線63。母機側通信部21構成為經由控制裝置3之通信部32,可於與子機1之間進行雙向通信。母機側通信部21係以對子機1發送通信信號之方式構成。於通信信號,包含有聲音信號及控制信號等。又,母機側通信部21經由通信部32接收自子機1發送之通信信號,並藉由解調接收之通信信號而取得聲音信號及圖像信號等。聲音信號經由母機側控制部23向通話部輸出,圖像信號經由母機側控制部23向顯示部22輸出。
顯示部22係以顯示來自圖像處理部25之圖像(例如由子機1之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之方式構成。顯示部22係例如液晶顯示器。此處,於母機2具備觸控面板顯示器之情形時,觸控面板顯示器兼作顯示部22與母機側操作部24。
母機側操作部24係以受理人(此處,為住戶內之居住者)之操作之方式構成。若於母機側通信部21接收用以呼叫居住者之呼叫信號之狀態下,對母機側操作部24進行特定之操作(例如,按壓操作),則成為於子機1與母機2之間可進行聲音通話之狀態。
圖像處理部25係構成為收到由母機側通信部21所接收之來自子機1之圖像信號,藉由信號處理來處理圖像信號所包含之圖像(動態圖像)。圖像處理部25係例如以進行合成複數個圖像(動態圖像)之合成處理之方式構成。於本實施形態,圖像處理部25於合成處理中,合成過去之動態圖像即回放圖像P10、與即時之圖像即即時圖像P20來製作1個圖像(動態圖像)。圖像處理部25例如藉由DSP或FPGA等器件實現。
母機側控制部23係例如由以CPU及記憶體為主構成之微電腦構成。且,藉由CPU執行存儲於記憶體之程式,微電腦作為母機側控制部23而發揮功能。CPU執行之程式雖於此處預先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但亦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而提供。
母機側控制部23係以控制母機側通信部21及顯示部22之方式構成。進而,母機側控制部23係以控制圖像處理部25之方式構成。
母機側控制部23藉由控制母機側通信部21,使母機側通信部21發送通往子機1之通信信號,且使母機側通信部21接收來自子機1之通信信號。通往子機1之通信信號,包含有聲音信號及控制信號等。又,來自子機1之通信信號,包含聲音信號、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等。
母機側控制部23藉由控制顯示部22,使顯示部22顯示自子機1發送來之圖像。於本實施形態,如圖2所示,使顯示部22顯示將和子機1之通信開始前之回放圖像P10、與和子機1之通信開始後之即時圖像P20合成後之1個圖像。圖2係使顯示部22之顯示畫面220顯示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之合成圖像之一例。圖2中,於顯示畫面220,縮小顯示回放圖像P10,並放大顯示即時圖像P20。藉由對母機側操作部24之操作,可進行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之顯示區域之更換、僅顯示回放圖像P10、僅顯示即時圖像P20等。例如,於顯示畫面220之整體,可僅顯示即時圖像P20,或僅顯示回放圖像P10。於該情形時,藉由對母機側操作部24之操作,可進行從即時圖像P20之顯示到回放圖像P10之顯示之切換、或從回放圖像P10之顯示到即時圖像P20之顯示之切換。又,藉由對母機側操作部24之操作,可於回放圖像P10中僅1次或重複顯示第1圖像P11,亦可僅1次或重複顯示第2圖像P12。又,自子機1發送之回放圖像P10可記憶於記憶部26,於之後重看回放圖像P10。
母機側控制部23藉由控制圖像處理部25,而使圖像處理部25進行使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合成之合成處理。由圖像處理部25處理(合成)之圖像係顯示於顯示部22。
記憶部26係以可讀寫之記憶體構成。記憶部26係例如快閃記憶體。記憶部26記憶自子機1發送來之回放圖像P10。又,記憶部26亦可記憶自子機1發送來之即時圖像P20。於本實施形態,記憶部26雖設置於母機側控制部23之外部,但亦可設置於母機側控制部23之內部。意即,記憶部26亦可為母機側控制部23之內置記憶體。
通知部27係以輸出例如呼叫音之方式構成。若有來自子機1之呼叫,則母機側控制部23於特定之時序使通知部27輸出呼叫音。換言之,一有來自子機1之呼叫,母機側控制部23便使通知部27進行通知有來自子機1之呼叫之通知動作。另,通知部27可構成為不僅輸出呼叫音,亦輸出聲音。
(2.3)控制裝置之構成
其次,對控制裝置3之構成進行說明。控制裝置3如圖1所示,具有信號處理部31、及通信部32。
其次,對控制裝置3之構成進行說明。控制裝置3如圖1所示,具有信號處理部31、及通信部32。
通信部32係用以與子機1及母機2進行通信之通信介面。通信部32經由第1幹線61連接於子機1。又,通信部32經由第2幹線62、分支線63及分支器5連接於母機2。通信部32構成為可於與子機1之子機側通信部12之間進行雙向通信。又,通信部32構成為可於與母機2之母機側通信部21之間進行雙向通信。即,通信部32係以中繼母機側通信部21與子機側通信部12之間之通信之方式構成。因此,通信部32中繼自子機1之子機側通信部12發送之通信信號並發送至複數台母機2。此處,於自子機1發送之通信信號,包含用以特定成為發送目標之母機2之資訊(例如位址等)。因此,複數台母機2中僅分配至自身之位址與通信信號所包含之位址一致之母機2可接收通信信號。又,通信部32中繼自複數台母機2之各者發送之通信信號並發送至子機1。
信號處理部31係例如由將CPU及記憶體設為主構成之微電腦構成。且,藉由CPU執行存儲於記憶體之程式,微電腦作為信號處理部31發揮功能。CPU執行之程式雖於此處預先記錄於微電腦之記憶體,但可記錄於記憶卡等記錄媒體而提供,亦可通過網際網路等電性通信線路而提供。
信號處理部31係以控制通信部32之方式構成。具體而言,信號處理部31藉由控制通信部32,將自子機1發送之通信信號發送至複數台母機2,且將自複數台母機2之各者發送之通信信號發送至子機1。
(3)對講機系統之動作
(3.1)第1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3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1動作例。此處,以來訪者對子機1進行呼叫操作,居住者響應呼叫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另,圖3之「拍攝」表示攝像部11拍攝圖像(動態圖像)之情況。圖3之「發送」表示將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自子機1傳送至母機2之狀態。圖3之「接收」表示接收自子機1發送之圖像之情況。圖3之「顯示」表示將母機2接收之圖像顯示於顯示部22之情況。另,於圖3中,以實線表示進行拍攝、發送、接收、或顯示之各者之執行區間,以虛線表示未進行拍攝、發送、接收、及顯示之各者之停止區間。又,於圖3,拍攝或顯示之執行區間中之標註陰影線之區間表示拍攝或顯示第1圖像P11、第2圖像P12、及即時圖像P20各者之區間。以下,關於圖4及圖5亦同樣。
(3.1)第1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3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1動作例。此處,以來訪者對子機1進行呼叫操作,居住者響應呼叫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另,圖3之「拍攝」表示攝像部11拍攝圖像(動態圖像)之情況。圖3之「發送」表示將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自子機1傳送至母機2之狀態。圖3之「接收」表示接收自子機1發送之圖像之情況。圖3之「顯示」表示將母機2接收之圖像顯示於顯示部22之情況。另,於圖3中,以實線表示進行拍攝、發送、接收、或顯示之各者之執行區間,以虛線表示未進行拍攝、發送、接收、及顯示之各者之停止區間。又,於圖3,拍攝或顯示之執行區間中之標註陰影線之區間表示拍攝或顯示第1圖像P11、第2圖像P12、及即時圖像P20各者之區間。以下,關於圖4及圖5亦同樣。
為了進行呼叫訪問目標之住戶之母機2之呼叫操作,來訪者靠近子機1,於時刻t1來訪者進入感測器17之檢測範圍。若感測器17檢測到人(來訪者),則子機側控制部13使攝像部11開始圖像(動態圖像)之拍攝。又,此時,子機側控制部13將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記憶(錄像)於記憶部16。
於時刻t3,來訪者對子機1之子機側操作部14開始呼叫操作。即,於時刻t3,來訪者輸入訪問目標之住戶編號之第1文字(頭文字)。於時刻t5,呼叫操作結束。呼叫操作之結束係指輸入住戶編號之後,按壓呼叫按鈕之動作。若呼叫操作結束,則子機1、與對應於輸入之住戶編號之母機2成為可經由控制裝置3進行通信之狀態。嚴格而言,雖自呼叫操作之結束至子機1與母機2之通信確立為止產生時滯,但此處無視該時滯進行說明。
此處,於時刻t3,藉由子機側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特定條件成立。子機側控制部13於特定條件成立之情形時,使圖像處理部15產生回放圖像P10。
圖像處理部15使用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P12而產生回放圖像P10。第1圖像P11係於來訪者對子機側操作部14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3以前,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第2圖像P12係於來訪者對子機側操作部14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3以後,攝像部11拍攝之動態圖像。
於本實施形態,第1圖像P11係自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3之第1期間T1(例如3秒)前之時刻t2至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3為止之動態圖像。此處,時刻t2設為較感測器17檢測到人(來訪者)之時刻t1靠後之時刻。因此,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檢測設置有子機1之空間之人之存在後拍攝之圖像。又,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第1期間T1)前拍攝之圖像。另,第1期間T1不限定於3秒,亦可為與3秒不同之時間長度。
於本實施形態,第2圖像P12係自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3至第2期間T2(例如2秒)後之時刻t4為止之動態圖像。此處,時刻t4設為較來訪者結束呼叫操作之時刻t5靠前之時刻。另,第2期間T2不限定於2秒,亦可為與2秒不同之時間長度。
即,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係以時間序列連續之動態圖像。換言之,回放圖像P10係自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3之第1期間T1前之時刻t2至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3之第2期間T2後之時刻t4為止之動態圖像。
圖像處理部15自記憶於記憶部16之動態圖像,擷取時刻t2至時刻t4之動態圖像而產生回放圖像P10。
又,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圖像處理部15更換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之時間序列之順序而產生回放圖像P10。即,回放圖像P10自開頭起以第2圖像P12、第1圖像P11之順序排列。
若呼叫操作結束且子機1與母機2成為可進行通信之狀態,則子機側控制部13將圖像處理部15產生之回放圖像P10向母機2發送(時刻t5)。又,若子機1與母機2成為可進行通信之狀態,則子機側控制部13將攝像部11拍攝之即時之動態圖像即即時圖像P20向母機2發送。
若於母機2成為可與子機1進行通信之狀態,並接收來自子機1之呼叫信號,則母機側控制部23使通知部27通知有來自子機1之呼叫(時刻t5)。又,母機側控制部23將自子機1發送之回放圖像P10記憶(錄像)於記憶部26。
母機側控制部23使圖像處理部25產生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之合成圖像,並使顯示部22顯示合成圖像(參照圖2)。回放圖像P10自開頭起以第2圖像P12、第1圖像P11之順序排列。因此,於顯示部22,於顯示(播放)第2圖像P12之後顯示(播放)第1圖像P11。又,回放圖像P10係短時間之動態圖像,故重複顯示。即,交替地重複顯示(播放)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
於時刻t5以後,藉由觀看顯示於顯示部22之圖像(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之合成圖像)之居住者對母機側操作部24進行特定之操作(例如按壓操作),而成為於子機1與母機2之間可進行聲音通話之狀態。
且,子機1與母機2之通信結束後,若人(來訪者)自感測器17之檢測範圍消失,則子機側控制部13使攝像部11停止拍攝。另,若子機1與母機2之通信結束,則子機側控制部13可使攝像部11停止拍攝。
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子機1(呼叫裝置1)自特定條件之成立前,即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之前,攝像部11開始拍攝。且,子機1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後,即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之前後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發送至母機2(資訊終端2)。因此,母機2之使用者(居住者)容易確認子機1之使用者(來訪者)進行呼叫操作前之形象及行為等。又,因第2圖像P12映有來訪者向子機1進行呼叫操作時之形象,故容易確認來訪者之臉。
又,回放圖像P10記憶於母機2之記憶部26,居住者之後可確認來訪者。例如,母機2中,於居住者不在時有來自子機1之呼叫之情形時,居住者可操作母機側操作部24而使顯示部22顯示(播放)記憶於記憶部26之回放圖像P10。此時,為了選擇播放之回放圖像P10,於顯示部22對每次呼叫或每個來訪者顯示回放圖像P10之縮略圖像,將與基於母機2之使用者(居住者)之操作選擇之縮略圖像對應之回放圖像P10顯示(播放)於顯示部22。回放圖像P10之縮略圖像係指自回放圖像P10擷取之靜態圖像。於本實施形態,回放圖像P10之縮略圖像係回放圖像P10之開頭圖框之靜態圖像。於本實施形態,回放圖像P10自開頭起以呼叫操作之開始後之第2圖像P12、呼叫操作之開始前之第1圖像P11之順序排列。因此,回放圖像P10之縮略圖像成為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時之靜態圖像。藉此,於縮略圖像,映有來訪者之臉之可能性較高,居住者容易確認於不在時來訪問之來訪者係誰。
又,母機側控制部23於將對應於選擇之縮略圖像之回放圖像P10顯示(播放)於顯示部22之情形時,依序播放第1圖像P11、第2圖像P12。即,於播放按時間序列在前之第1圖像P11後,播放第2圖像P12。藉此,母機2之使用者(居住者)可以時間序列確認來訪者靠近子機1進行操作之形象,而容易確認來訪者之行為等。
另,母機側控制部23亦可構成為於對應於選擇之縮略圖像之回放圖像P10中,可設定播放之區間。例如,母機側控制部23根據設定,可僅播放第1圖像P11,可僅播放第2圖像P12,亦可播放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之全部或一部分之區間。該等設定可於母機2進行,亦可於子機1或管理室母機等外部機器等進行。
(3.2)第2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4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2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4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2動作例。
為了進行呼叫訪問目標之住戶之母機2之呼叫操作,來訪者靠近子機1,於時刻t11來訪者進入感測器17之檢測範圍。若感測器17檢測到人(來訪者),則子機側控制部13使攝像部11開始圖像(動態圖像)之拍攝。
於本動作例,於感測器17檢測到人(時刻t11)至經過第1期間T1為止之時刻t12,開始呼叫操作(特定條件成立)。於該情形時,圖像處理部15將攝像部11開始動態圖像之拍攝之時刻t11至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12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1圖像P11。因此,於本動作例,第1圖像P11之時間長度短於第1期間T1。
又,於本動作例,於較自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時刻t12)經過第2期間T2之時刻t14靠前之時刻t13,結束呼叫操作。於該情形時,子機側控制部13於呼叫操作之結束後,暫停與母機2之通信直至時刻t14。即,子機側控制部13自特定條件成立(時刻t12)起,不與母機2進行通信直至經過第2期間T2為止。圖像處理部15將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12至經過第2期間T2之時刻t14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2圖像P12。因此,於本動作例,第2圖像P12之時間長度,係與第1動作例同樣為與第2期間T2相同之時間長度。
子機側控制部13於時刻t14開始與母機2通信,並發送呼叫信號、回放圖像P10、即時圖像P20等。於母機2,將自子機1發送之回放圖像P10與即時圖像P20之合成圖像,顯示於顯示部22(參照圖2)。
如此,於本動作例,即便於感測器17檢測到人至開始呼叫操作為止之期間短於第1期間T1之情形時,亦產生第1圖像P11。因此,母機2之使用者(居住者)可確認子機1之使用者(來訪者)進行呼叫操作前之形象及行為等。
又,於本動作例,即便於呼叫操作之開始至結束為止之期間(時刻t12至時刻t13)短於第2期間T2之情形時,亦暫停與母機2之通信直至經過第2期間T2為止。藉此,確保第2圖像P12之時間長度,使居住者變得容易確認呼叫操作之開始後之來訪者之形象及行為等。
另,於本動作例,雖暫停與母機2之通信直至經過第2期間T2之時刻t14為止,但不限定於此。子機側控制部13亦可於呼叫操作結束之時刻t13,開始與母機2之通信。於該情形時,圖像處理部15將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12至呼叫操作結束之時刻t13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2圖像P12。藉此,可縮短呼叫操作之結束後至子機1與母機2開始通信為止之時間。又,藉由母機2之操作,抑制於第2圖像P12之中途變更相機之設定(例如變焦或逆光修正等)。
(3.3)第3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5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3動作例。
其次,參照圖5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第3動作例。
有複數個來訪者連續利用子機1之情形。此處,就第1來訪者利用子機1後,第2來訪者利用子機1之情形進行說明。
於時刻t21,第1來訪者與第1來訪者之訪問目標之居住者之通話結束,從而子機1與母機2(第1母機2)之通信結束。此時,第2來訪者於子機1之附近等待,設為處於感測器17之檢測範圍內。因此,子機1與第1母機2之通信結束後,仍繼續攝像部11之動態圖像之拍攝。
於第1來訪者自子機1前退去後,第2來訪者移動至子機1前,開始用於呼叫母機2(第2母機2)之呼叫操作(時刻t23)。
於本動作例,子機1與第1母機2之通信結束,自第1來訪者從自子機1前退去之時刻t22至第2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特定條件成立)之時刻t23為止之期間,短於第1期間T1。於該情形時,圖像處理部15將第1來訪者自子機1前退去至第2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1圖像P11。具體而言,圖像處理部15具有使用圖像辨識技術檢測攝像部11所拍攝之圖像中包含之人之人檢測功能。若人自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消失,則圖像處理部15判斷人自子機1前退去。
於本動作例,於時刻t22,圖像處理部15判斷人(第1來訪者)自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消失。圖像處理部15將人自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消失之時刻t22,至第2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之時刻t23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1圖像P11。因此,於本動作例,第1圖像P11之時間長度短於第1期間T1。
即,於本動作例,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子機側通信部12與第1母機2之上一次通信結束後所拍攝之圖像。具體而言,第1圖像P11係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子機側通信部12與第1母機2之上一次通信結束,而人(第1來訪者)向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外移動後,所拍攝之圖像。
又,於時刻t24,第2來訪者之呼叫操作結束。於時刻t25,子機1與第2母機2成為可進行通信之狀態,自子機1發送呼叫信號、回放圖像P10、及即時圖像P20等。於母機2,自子機1發送之回放圖像P10及即時圖像P20之合成圖像顯示於顯示部22(參照圖2)。
如此,於本動作例,第1圖像P11係第1來訪者向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外移動後至第2來訪者開始呼叫操作為止之動態圖像。因此,抑制於第1圖像P11映有第1來訪者。
子機1與母機2之通信結束並不限定於居住者對母機2之母機側操作部24進行用以結束通話(通信)之操作之情形,亦包含來訪者中止母機2之呼叫之情形。例如,於訪問目標之居住者外出之情形時,若來訪者對子機側操作部14進行中止母機2之呼叫之操作,則子機1與母機2之通信結束。
另,於本動作例,雖將人向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外移動後至呼叫操作開始為止之動態圖像設為第1圖像P11,但不限定於此。第1圖像P11亦可為上一次通信之結束(時刻t21)之特定時間後至呼叫操作之開始(時刻t23)為止之動態圖像。換言之,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自子機側通信部12與第1母機2之上一次通信之結束經過特定時間以上後拍攝之圖像。
於該情形時,圖像處理部15可不具有人體檢測功能,而可謀求構成之簡化。
(4)變化例
上述實施形態僅為本揭示之各種實施形態之一,若可達成本揭示之目的,則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對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變化例進行列舉。以下所說明之變化例可適當組合而應用。
上述實施形態僅為本揭示之各種實施形態之一,若可達成本揭示之目的,則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以下,對實施形態之對講機系統10之變化例進行列舉。以下所說明之變化例可適當組合而應用。
與實施形態之母機2(資訊終端2)同樣之功能亦可由母機2(資訊終端2)之控制方法、(電腦)程式、或記錄程式之非暫時性記錄媒體等具體化。
母機2之控制方法係可與子機1(呼叫裝置1)進行通信之母機2(資訊終端2)之控制方法,並包含通信步驟、及顯示步驟。於通信步驟中,與子機1進行通信。於顯示步驟中,顯示子機1之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又,於顯示步驟中,於顯示第2圖像P12之後顯示第1圖像P11。
又,程式使電腦系統執行母機2之控制方法。
於對講機系統10中,於子機側控制部13、圖像處理部15、母機側控制部23、及圖像處理部25等包含電腦系統。電腦系統將作為硬體之處理器及記憶體設為主構成。藉由處理器執行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之程式,實現子機側控制部13、圖像處理部15、母機側控制部23、及圖像處理部25等之功能。程式可預先記錄於電腦系統之記憶體,可通過電性通信線路提供,亦可記錄於可由電腦系統讀取之記憶卡、光碟、或硬碟驅動器等非暫時性記錄媒體而提供。電腦系統之處理器由包含半導體積體電路(IC:Integrated Circuit)或大規模積體電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之1個或複數個電子電路構成。複數個電子電路可集中於1個晶片,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晶片。複數個晶片可集中於1個裝置,亦可分散設置於複數個裝置。作為對講機系統10之一部分功能亦可藉由雲端(cloud computing:雲端計算)實現。
又,於上述之例,子機1之圖像處理部15使用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產生回放圖像P10,但母機2之圖像處理部25亦可產生回放圖像P10。
又,於回放圖像P10,自開頭起之順序並不限定於第2圖像P12、第1圖像P11之順序,亦可自開頭起為第1圖像P11、第2圖像P12之順序。於該情形時,於母機2之顯示部22,依序顯示(播放)第1圖像P11、第2圖像P12。
又,於上述之例,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之兩者雖為動態圖像,但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亦可為靜態圖像。於該情形時,攝像部11亦可拍攝複數個靜態圖像作為第1圖像P11。又,攝像部11亦可拍攝複數個靜態圖像作為第2圖像P12。
又,於上述之例,特定條件雖包含子機側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之條件,但不限定於該條件。例如,於特定條件,亦可包含設置於子機1之接近感測器檢測立於子機1前之人(來訪者)之條件、子機1之圖像處理部15辨識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所包含之人(來訪者)之臉之條件等。
又,於上述之例,雖以子機1(呼叫裝置1)為設置於集合住宅之共用部之大廳對講機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子機1亦可為設置於住戶之外玄關之門鈴(玄關子機)。又,雖以應用對講機系統10之設施為集合住宅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但應用對講機系統10之設施可為獨戶住宅,亦可為辦公樓、商業設施、酒店、醫院、工場、學校及老人住宅等。
(總結)
第1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呼叫資訊終端(2)之裝置,且具備攝像部(11)、及通信部(子機側通信部12)。攝像部(11)拍攝圖像。通信部(12)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P12)發送至資訊終端(2)。
第1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呼叫資訊終端(2)之裝置,且具備攝像部(11)、及通信部(子機側通信部12)。攝像部(11)拍攝圖像。通信部(12)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2圖像(P12)發送至資訊終端(2)。
根據該態樣,因將於特定條件成立之前後攝像部(11)拍攝之第1圖像(P11)及第2圖像(P12)發送至資訊終端(2),故於資訊終端(2)中,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第2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態樣中,進而具備受理用以呼叫資訊終端(2)之呼叫操作之操作部(14)。特定條件包含操作部(子機側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條件。
根據該態樣,可於資訊終端(2)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進行呼叫操作之形象。
第3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2態樣中,特定條件包含操作部(14)受理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之條件。
根據該態樣,可於資訊終端(2)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進行呼叫操作之形象。
第4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3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之至少一者為動態圖像。
根據該態樣,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行為。
第5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4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為以時間序列連續之動態圖像。
根據該態樣,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行為。
第6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5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檢測設置有呼叫裝置(1)之空間之人之存在後拍攝之圖像。
根據該態樣,因第1圖像(P11)於檢測設置有呼叫裝置(1)之空間之人之存在後拍攝,故映有人之可能性較高。
第7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6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第1期間T1)前拍攝之圖像。
根據該態樣,因第1圖像(P11)於特定條件之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第1期間T1)前拍攝,故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第8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7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通信部(12)與資訊終端(2)之上一次通信結束之後拍攝之圖像。
根據該態樣,抑制於第1圖像(P11)映有於上一次通信時使用呼叫裝置(1)之人。
第9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8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係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自通信部(12)與資訊終端(2)之上一次通信結束經過特定時間以上後拍攝之圖像。
根據該態樣,抑制於第1圖像(P11)映有於上一次通信時使用呼叫裝置(1)之人。
第10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9態樣之任一態樣中,第1圖像(P11)係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通信部(12)與資訊終端(2)之上一次通信結束而人向攝像部(11)之拍攝範圍外移動後所拍攝之圖像。
根據該態樣,抑制於第1圖像(P11)映有於上一次通信時使用呼叫裝置(1)之人。
第11態樣之呼叫裝置(1)係於第1至第10態樣之任一態樣中,通信部(12)於特定條件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第2期間T2)後,將第1圖像(P11)與第2圖像(P12)發送至資訊終端(2)。
根據該態樣,確保拍攝第2圖像(P12)之時間,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第12態樣之資訊終端(2)具備終端側通信部(母機側通信部21)、及顯示部(22)。終端側通信部(21)可與第1至第11態樣之任一態樣之呼叫裝置(1)進行通信。顯示部(22)顯示呼叫裝置(1)之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又,顯示部(22)於顯示第2圖像(P12)之後顯示第1圖像(P11)。
根據該態樣,於資訊終端(2),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第13態樣之資訊終端(2)之控制方法係可與第1至第11態樣之任一態樣之呼叫裝置(1)進行通信之控制終端之控制方法。於資訊終端(2)之控制方法,包含通信步驟、及顯示步驟。於通信步驟中,與呼叫裝置(1)進行通信。於顯示步驟中,顯示呼叫裝置(1)之攝像部(11)拍攝之圖像。又,於顯示步驟中,於顯示第2圖像(P12)之後顯示第1圖像(P11)。
根據該態樣,於資訊終端(2)中,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第14態樣之程式使電腦系統執行第13態樣之資訊終端(2)之控制方法。
根據該態樣,於資訊終端(2)中,容易確認呼叫裝置(1)之使用者之形象。
1‧‧‧呼叫裝置(子機)
2‧‧‧資訊終端(母機)
3‧‧‧控制裝置
4‧‧‧門鈴
5‧‧‧分支器
10‧‧‧對講機系統
11‧‧‧攝像部
12‧‧‧子機側通信部(通信部)
13‧‧‧子機側控制部
14‧‧‧子機側操作部(操作部)
15‧‧‧圖像處理部
16‧‧‧記憶部
17‧‧‧感測器
21‧‧‧母機側通信部(終端側通信部)
22‧‧‧顯示部
23‧‧‧母機側控制部
24‧‧‧母機側操作部
25‧‧‧圖像處理部
26‧‧‧記憶部
27‧‧‧通知部
31‧‧‧信號處理部
32‧‧‧通信部
61‧‧‧第1幹線
62‧‧‧第2幹線
63‧‧‧分支線
64‧‧‧連接線
220‧‧‧顯示畫面
P10‧‧‧回放圖像
P11‧‧‧第1圖像
P12‧‧‧第2圖像
P20‧‧‧即時圖像
T1‧‧‧第1期間
T2‧‧‧第2期間
t1~t5‧‧‧時刻
t11~t14‧‧‧時刻
t21~t25‧‧‧時刻
圖1係包含本揭示之一實施形態之呼叫裝置之對講機系統之方塊圖。
圖2係同上之對講機系統之母機之顯示部之顯示畫面之一例。
圖3係同上之對講機系統之第1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4係同上之對講機系統之第2動作例之時序圖。
圖5係同上之對講機系統之第3動作例之時序圖。
Claims (14)
- 一種呼叫裝置,其係呼叫資訊終端之呼叫裝置,且包含: 攝像部,其拍攝圖像;及 通信部,其可與上述資訊終端進行通信;且 上述通信部將於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上述攝像部拍攝之第1圖像、及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後上述攝像部拍攝之第2圖像,發送至上述資訊終端。
- 如請求項1之呼叫裝置,其進而包含: 操作部,其受理用於呼叫上述資訊終端之呼叫操作;且 上述特定條件包含上述操作部受理上述呼叫操作之條件。
- 如請求項2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特定條件包含以下條件:上述操作部受理上述呼叫操作之最初之操作。
- 如請求項1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與上述第2圖像之至少一者為動態圖像。
- 如請求項1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與上述第2圖像係以時間序列連續之動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係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檢測了設置有上述呼叫裝置之空間之人之存在後所拍攝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係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前所拍攝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係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上述通信部與上述資訊終端之上一次通信結束後所拍攝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係於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自上述通信部與上述資訊終端之上一次通信之結束經過特定時間以上後所拍攝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圖像係上述特定條件之成立前,且上述通信部與上述資訊終端之上一次通信結束、而人向上述攝像部之拍攝範圍外移動後所拍攝之圖像。
-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其中 上述通信部於上述特定條件成立開始至特定時間後,將上述第1圖像與上述第2圖像發送至上述資訊終端。
- 一種資訊終端,其包含: 終端側通信部,其可與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進行通信;及 顯示部,其顯示上述呼叫裝置之上述攝像部拍攝之圖像;且 上述顯示部於顯示上述第2圖像後,顯示上述第1圖像。
- 一種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其係可與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呼叫裝置進行通信的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且包含: 通信步驟,其與上述呼叫裝置進行通信;及 顯示步驟,其顯示上述呼叫裝置之上述攝像部拍攝之圖像;且 於上述顯示步驟中,於顯示上述第2圖像後,顯示上述第1圖像。
- 一種程式,其使電腦系統執行請求項13之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4541 | 2018-04-25 | ||
JP2018084541A JP7113253B2 (ja) | 2018-04-25 | 2018-04-25 | 呼出装置、情報端末、情報端末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6428A true TW201946428A (zh) | 2019-12-01 |
TWI794478B TWI794478B (zh) | 2023-03-01 |
Family
ID=6839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4279A TWI794478B (zh) | 2018-04-25 | 2019-04-24 | 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7113253B2 (zh) |
TW (1) | TWI794478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32523A (ja) * | 2001-07-13 | 2003-01-31 | Yamatake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防犯カメラ、防犯カメラの制御装置及び防犯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
JP4515930B2 (ja) | 2005-01-31 | 2010-08-04 |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
JP4135731B2 (ja) | 2005-06-27 | 2008-08-20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ドアホンシステム |
JP2011130198A (ja) * | 2009-12-17 | 2011-06-30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234180A (ja) * | 2010-04-28 | 2011-11-17 | Panasonic Corp | 撮像装置、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プログラム |
JP2012015974A (ja) | 2010-07-05 | 2012-01-19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DE102011089225A1 (de) * | 2011-12-20 | 2013-06-20 | Telegärtner GmbH | Türsprech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Türsprechanlage |
JP2016015974A (ja) * | 2014-07-04 | 2016-02-01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気掃除機 |
JP2016158038A (ja) * | 2015-02-23 | 2016-09-0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カメラ付インターホン端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JP6521734B2 (ja) * | 2015-05-19 | 2019-05-2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動画記録システム、動画記録方法 |
JP2017108343A (ja) * | 2015-12-11 | 2017-06-15 |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および玄関機 |
JP6635838B2 (ja) * | 2016-03-15 | 2020-01-29 | アイホ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2018
- 2018-04-25 JP JP2018084541A patent/JP71132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24 TW TW108114279A patent/TWI794478B/zh active
-
2022
- 2022-05-10 JP JP2022077683A patent/JP7493187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113253B2 (ja) | 2022-08-05 |
TWI794478B (zh) | 2023-03-01 |
JP2019193123A (ja) | 2019-10-31 |
JP7493187B2 (ja) | 2024-05-31 |
JP2022097618A (ja) | 2022-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31113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2015974A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7422321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I794478B (zh) | 呼叫裝置、資訊終端、資訊終端之控制方法及程式 | |
JP2004180086A (ja) |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装置 | |
TWI818035B (zh) | 對講機門站、對講機系統、控制方法及程式 | |
WO2019187572A1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021141572A (ja) | 情報端末、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917563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子機 | |
WO2020218146A1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546203B2 (ja) | 情報端末、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6868825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ロビーインターホン、親機、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390582B2 (ja) | 通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422320B2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202308366A (zh) | 資訊終端、對講機系統及程式 | |
TW202428010A (zh) | 資訊終端、對講機系統、控制方法及程式 | |
JP2020184656A (ja) | 音取得制御システム、情報端末、音取得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002729A (ja) | 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TW202428012A (zh) | 資訊終端、對講機系統、聲音辨識系統、控制方法及程式 | |
TW202428013A (zh) | 資訊終端、對講機系統、聲音辨識系統、控制方法及程式 | |
JP5296725B2 (ja) | 集合住宅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2019193094A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情報端末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JP2020174260A (ja)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0127088A (ja) | インターホン装置、情報端末、及びインターホンシステム | |
TWM501473U (zh) | 瞻孔攝影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