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511A - 支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2511A
TW201942511A TW107111900A TW107111900A TW201942511A TW 201942511 A TW201942511 A TW 201942511A TW 107111900 A TW107111900 A TW 107111900A TW 107111900 A TW107111900 A TW 107111900A TW 201942511 A TW201942511 A TW 2019425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arrow
fixing structure
wall
fixed
wa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0508B (zh
Inventor
羅煜清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泰州市創新電子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1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050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0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050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42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511A/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支撐裝置,其包含有底座、支撐架、樞接組件及彈簧組件。支撐架固定設置於底座。支撐架包含有第一固定結構、第二固定結構、4個滑軌及4個滑塊。第一固定結構固定於底座,第二固定結構透過兩個滑軌及兩個滑塊,能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滑動。樞接組件透過兩個滑軌及兩個滑塊,能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滑動。樞接組件用以與待支撐裝置相連接。彈簧組件包含兩個定力彈簧,其中一定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固定結構及第二固定結構,另一定力彈簧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二固定結構及樞接組件。

Description

支撐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支撐裝置,特別是一種螢幕支撐裝置。
現有的螢幕支撐裝置,雖然具有高度調整的功能,但其可調整的高度範圍仍不符合現在的使用者的需求。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改變桌面高度,而以站立的方式進行工作時,現有的螢幕支架可調整的高度,即使調整至最高可調範圍,仍無法有效滿足使用者所需的高度。縱使,部分的螢幕支撐裝置能符合上述使用狀態時的高度調整需求,此類的螢幕支撐裝置的整體體積則相對龐大。緣此,本發明人乃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本發明。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支撐裝置,用以改善現有技術中,現有的可調整高度的支撐裝置,無法有效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支撐裝置,其包含:一底座、一支撐架、一樞接組件及一彈簧組件。支撐架的一端固定設置於底座,支撐架包含:兩個第一滑動組件、一第一固定結構、兩個第二滑動組件及一第二固定結構。第一固定結構的一端固定設置於底座,第一固定結構包含有兩個第一窄壁及一第一連接壁,兩個第一窄壁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第一連接壁連接兩個第一窄壁;兩個第一窄壁及第一連接壁共同圍繞形成有一容置槽;各個第一窄壁的縱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寬度。各個第一滑動組 件包含有一第一滑軌及一第一滑塊;兩個第一滑軌固定設置於兩個第一窄壁彼此相面對的寬面,而兩個第一滑軌彼此相面地設置,兩個第一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兩個第一滑軌;各個第一滑塊能沿其所對應的第一滑軌,向第一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第二固定結構包含兩個第二窄壁及一第二連接壁,兩個第二窄壁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第二連接壁連接兩個第二窄壁;兩個第一滑塊設置於兩個第二窄壁彼此相反的一側,而第二固定結構能透過兩個第一滑塊沿第一滑軌,向第一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第二固定結構能透過兩個第一滑動組件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移動,而使第二固定結構的部分位於第一固定結構所形成的容置槽中,據以改變支撐架的整體高度;各個第二窄壁的縱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寬度。各個第二滑動組件包含有一第二滑軌及一第二滑塊;兩個第二滑軌固定設置於兩個第二窄壁彼此相面對的一側,而兩個第二滑軌的寬面彼此相面地設置,兩個第二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兩個第二滑軌;各個第二滑塊能沿其所對應的第二滑軌,向第二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樞接組件用以與一待支撐裝置相連接,樞接組件與兩個第二滑塊相連接,樞接組件能透過兩個第二滑塊沿兩個第二滑軌,向第二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第二滑動組件能使待支撐裝置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移動,而改變待支撐裝置與底座的距離。彈簧組件包含有一第一定力彈簧及一第二定力彈簧,第一定力彈簧連接第一固定結構及第二固定結構,第二定力彈簧連接第二固定結構及樞接組件;當第二固定結構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移動時,第一定力彈簧受拉;當樞接組件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移動時,第二定力彈簧受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透過第一固定結構、第一滑動組件、第二固定結構、第二滑動組件及樞接組件的相互配合,本發明的支撐裝置,能具有多種不同的移動行程,且相較於現有常見的螢幕支撐裝置,本發明的支撐裝置具有相對較大的移動行 程,且本發明的支撐裝置整體的厚度相對較薄。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
S‧‧‧支撐裝置
10‧‧‧底座
20‧‧‧支撐架
21‧‧‧第一固定結構
211‧‧‧第一窄壁
212‧‧‧第一連接壁
213‧‧‧輔助固定結構
2131‧‧‧鎖孔
21a‧‧‧容置槽
22‧‧‧第一滑動組件
221‧‧‧第一滑軌
222‧‧‧第一滑塊
23‧‧‧第二固定結構
231‧‧‧第二窄壁
232‧‧‧第二連接壁
233‧‧‧輔助固定壁
23a‧‧‧容置槽
24‧‧‧第二滑動組件
241‧‧‧第二滑軌
242‧‧‧第二滑塊
243‧‧‧輔助固定件
25‧‧‧殼體組件
251‧‧‧後殼體
252‧‧‧前殼體
2521‧‧‧避讓槽
253‧‧‧後殼體
254‧‧‧前殼體
2541‧‧‧導槽
255‧‧‧前殼體
30‧‧‧樞接組件
31‧‧‧本體
311‧‧‧窄側壁
312‧‧‧連接壁
313‧‧‧輔助固定壁
40‧‧‧彈簧組件
41‧‧‧第一定力彈簧
42‧‧‧第二定力彈簧
43‧‧‧座體
44‧‧‧抵壓件
50‧‧‧輔助摩擦組件
51‧‧‧固定件
52‧‧‧摩擦件
C‧‧‧限位組件
B‧‧‧輔助固定板件
圖1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未設置有殼體組件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未包含殼體組件的支撐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未包含殼體組件的支撐架的另一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第一固定結構及第一滑動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第二固定結構、第二滑動組件及樞接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第二固定結構、第二滑動組件及樞接組件的另一分解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沿圖1所示剖面線IX切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中圈選處X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為圖9中圈選處XI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未設置有殼體組件的第一作動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未設置有殼體組件的第二作動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未設置有殼體組件的第三作動示意圖。
圖15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另一組合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之支撐裝置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發明之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之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之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3,其顯示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的組合及分解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S包含有一底座10一支撐架20、一樞接組件30及一彈簧組件40。底座10用以使支撐裝置S直立地設置於一平面,例如桌面。底座10的外型、相對於支撐架20的體積等,可依據需求加以變化,圖中所示僅為其中一示範態樣。
支撐架20的一端固定設置於底座10,支撐架20的另一端與樞接組件30相連接,而樞接組件30用以與一待支撐裝置(例如螢幕等)相連接,所述彈簧組件40設置於所述支撐架20中。於本實施例圖1中,是以支撐架20外設置有一殼體組件25為例,但不以此為限。關於底座10、支撐架20及殼體組件25的外觀,可以是依據需求加以變化,不以圖中所示為限;樞接組件30可以是依據需求設置有符合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相關輔助固定板件B。
請一併參閱圖3及圖4,圖3顯示為支撐架20未設置有殼體組件25(如圖2所示),且與樞接組件30相連接的示意圖;圖4顯視為支撐架20未設置有殼體組件25,且與樞接組件30相連接的分解示意圖。
支撐架20(如圖2所示)包含有一第一固定結構21、兩個第一滑動組件22、一第二固定結構23及兩個第二滑動組件24。第二固定結構23透過兩個第一滑動組件22,可滑動地與第一固定結構21相連接,樞接組件30透過兩個第二滑動組件24可滑動地與第二固定結構23相連接。
如圖4至圖6所示,第一固定結構21包含有兩個第一窄壁211及一第一連接壁212。各個第一窄壁211的縱向(即圖4所示Z軸的方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即圖4所示X軸的方向)寬度。兩個第一窄壁211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第一連接壁212連接兩個第一窄壁211。在實際應用中,兩個第一窄壁211及第一連接壁212可以是一體成形地設置,而兩個第一窄壁211可以是由第一連接壁212彼此相反的兩長側邊向同一側延伸形成。兩個第一窄壁211及第一連接壁212共同圍繞形成有一容置槽21a。
如圖4所示,第一固定結構21的一端可以是設置有一輔助固定結構213,其用以輔助第一固定結構21與底座10相互固定。具體來說,輔助固定結構213可以是與兩個第一窄壁211透過鎖固的方式相互固定,且輔助固定結構213可以是具有一鎖孔2131,而該鎖孔2131能與一鎖固件(圖未示)相互配合,以使第一固定結構21可拆卸地固定設置於底座10(如圖3所示)。在不同的實施例中,輔助固定結構213可以是與第一固定結構21一體成型地設置,或者,輔助固定結構213可以是利用焊接等方式,與第一固定結構21相互固定,於此不加以限制。
如圖4至圖6所示,各個第一滑動組件22包含有一第一滑軌221及一第一滑塊222。兩個第一滑軌221設置於兩個第一窄壁211彼此相面對的寬面。兩個第一滑塊222可滑動地設置於兩個第一滑軌221中,而各個第一滑塊222能沿其所對應的第一滑軌221,於第一窄壁211的長度方向(即圖中所示的Z軸方向)移動。當然,第一滑軌221的縱向(即圖中所示的Z軸方向)長度是小於第一窄壁 211的縱向長度。
在具體實施中,各個第一窄壁211可以是設置有兩個限位組件C,兩個限位組件C可以是對應位於第一滑軌221的兩端,且兩個限位組件C可以是大致抵靠於第一滑軌221的兩端。透過兩個限位組件C的設置,可以方便使用者將第一滑軌221安裝於第一窄壁211的正確位置,且在第一滑軌221固定設置於第一窄壁211後,兩個限位組件C能用以限制第一滑軌221相對於第一窄壁211的活動範圍。具體來說,各個限位組件C可以柱狀結構,而以鎖固的方式固定於第一窄壁211,且第一窄壁211可以是具有多個用以提供限位組件C鎖固的鎖固孔(圖未示),而相關生產廠商則可依據第一滑軌221的長度,而對應改變各個第一窄壁211的兩個限位組件C的設置位置。當然,在不同的實施例中,限位組件C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固定設置於第一窄壁211,或者部份的限位組件C可以是與第一窄壁211一體成形的設置。
請一併參閱圖4、圖7及圖8,第二固定結構23包含有兩個第二窄壁231及一第二連接壁232。各個第二窄壁231的縱向(即圖中所示Z軸方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即圖中所示X軸方向)長度。兩個第二窄壁231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且兩個第二窄壁231彼此間的距離是小於兩個第一窄壁211彼此間的距離。第二連接壁232連接兩個第二窄壁231。在具體應用中,兩個第二窄壁231及第二連接壁232可以是一體成形地設置,而兩個第二窄壁231可以是由第二連接壁232彼此相反的兩長側邊向同一側延伸形成。
各個第二滑動組件24包含有一第二滑軌241及一第二滑塊242。兩個第二滑軌241設置於兩個第二窄壁231,且兩個第二滑軌241彼此相面對地設置。當然,第二滑軌241的縱向(即圖中所示Z軸方向)長度是小於第二窄壁231的縱向(即圖中所示Z軸方向)長度。兩個第二滑塊242可滑動地設置於兩個第二滑軌241,而各個第二滑塊242能沿其對應的第二滑軌241,於第二窄壁231的長 度方向(即圖中的Z軸方向)移動。
請一併參閱圖6、圖7、圖9及圖10,圖9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S沿圖1所示剖面線IX剖開的正面示意圖,圖10為圖9圈選處X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各個第二窄壁231相反於設置有第二滑軌241的寬側面,設置有一輔助固定件243,各個第一滑塊222固定設置於輔助固定件243。藉此,第二固定結構23能透過兩個第一滑動組件22的兩個第一滑塊222相對於兩個第一滑軌221,於第一窄壁211的長度方向(即圖中所示Z軸方向)移動。透過輔助固定件243的設計,可以增加第二窄壁231的厚度,藉此,可以利用多個鎖固件,同時鎖固第一滑塊222、輔助固定件243及第二滑軌241。換言之,在第二窄壁231的厚度相對較厚的情況下,第二窄壁231也可以是不設置有輔助固定件243。
如圖3及圖4所示,第二固定結構23透過兩個第一滑動組件22能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移動,而第二固定結構23的部分能對應移動至第一固定結構21所形成的容置槽21a中。在實際應用中,第二固定結構23可以是被操作而完全地容置於第一固定結構21所形成的容置槽21a中,或者,第二固定結構23也可以是無法完全地容置於第一固定結構21所形成的容置槽21a中。關於第二固定結構23能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移動的行程,可以是依據需求設計,於此不加以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支撐裝置S,第二固定結構23能被操作而收合於第一固定結構21的容置槽21a中,如此,將可以相對縮小支撐裝置S整體厚度。
如圖7、圖8、圖9及圖11所示,圖9為本發明的支撐裝置S沿圖1所示剖面線IX剖開的正面示意圖,圖11為圖9圈選處XI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樞接組件30包含有一本體31,本體31包含有兩個窄側壁311及一連接壁312,兩個窄側壁311彼此相面對地設置於連接壁 312;於實際應用中,兩個窄側壁311可以是由連接壁312彼此相反的兩側邊向同一側延伸形成。兩個第二滑塊242對應固定設置於兩個窄側壁311彼此相反的一側,而樞接組件30能據以透過兩個第二滑塊242,樞接於兩個第二滑軌241,亦即,樞接組件30透過兩個第二滑塊242,能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移動。
請一併參閱圖4及圖7,當樞接組件30透過兩個第二滑塊242,可滑動地與兩個第二滑軌241相互樞接時,樞接組件30可以是對應設置於由兩個第二窄壁231及第二連接壁232所環繞形成的容置槽23a中,而樞接組件30則能受外力操作對應於容置槽23a中移動。
請一併參閱圖3及圖4,樞接組件30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是設置有兩個扭簧(圖未示)及一輔助固定板件B,兩個扭簧固定設置於樞接組件30遠離支撐架20的末端,輔助固定板件B固定設置於本體31,且輔助固定板件B與兩個扭簧相連接。輔助固定板件B能與待支撐裝置相連接,而使用者可以透過操作待支撐裝置,以使待支撐裝置能透過兩個扭簧,相對於樞接組件30旋轉,據以調整待支撐裝置相對於支撐架20的傾斜角度。
如圖4所示,兩個彈簧組件40,其中一個彈簧組件40包含有一第一定力彈簧41及一座體43,另一個彈簧組件40包含有一第二定力彈簧42及另一座體43。在本實施例中,兩個彈簧組件40具有相同的座體43為例,但不以此為限,兩個彈簧組件40的座體43也可以是依據需求,為彼此不相同的構件。
請一併參閱圖7及圖8,第一定力彈簧41固定設置於座體43,而座體43則是對應固定設置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一輔助固定壁233。輔助固定壁233與兩個第二窄壁231位於第二連接壁232的同一側。於實際應用中,輔助固定壁233、兩個第二窄壁231及第二連接壁232可以是一體成型地設置。
第一定力彈簧41的一端透過座體43固定於第二連接壁232, 而第一定力彈簧41的另一端則是外露於第二連接壁232與兩個第二窄壁231相連接的相反側,且外露於第二連接壁232一側的第一定力彈簧41是固定於第一連接壁212(如圖12所示)。關於第一定力彈簧41固定於第一連接壁212的方式,例如可以是圖12所示,例如兩個鎖固件(例如螺絲),但不以此為限,第一定力彈簧41可以是依據需求以任何形式固定於第一連接壁212。
第二定力彈簧42的一端透過座體43固定設置於樞接組件30的一輔助固定壁313,而第二定力彈簧42的另一端則可以是對應固定於第二連接壁232(如圖12所示),亦即,第二定力彈簧42的一端是固定設置於第二連接壁232具有兩個第二窄壁231的一側。在具體的應用中,第二定力彈簧42的一端可以是利用一抵壓件44固定於第二固定結構23,即,第二定力彈簧42的一端是被夾設於抵壓件44及第二連接壁232之間;當然,第二定力彈簧42固定於第二連接壁232的方式,不以此為限,第二定力彈簧42也可以是直接利用相關的鎖固件(例如螺絲),而直接固定於第二連接壁232。
請一併參閱圖12及圖13,其顯示為第二固定結構23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作動示意圖。如圖12所示,當第二固定結構23位於最遠離底座10的位置時,第一定力彈簧41可以是呈現為受拉的狀態,而當第二固定結構23由最遠離底座10的位置移動至最靠近底座10的位置(如圖13所示)時,第一定力彈簧41的拉伸量則對應增加。
請一併參閱圖12及圖14,其顯示為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作動示意圖。如圖12所示,當樞接組件30位於最遠離底座10的位置時,第二定力彈簧42可以是呈現為受拉的狀態,而當樞接組件30由最遠離底座10的位置移動至最靠近底座10的位置(如圖14所示)時,第二定力彈簧42的拉伸量則對應增加。
由於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在任何拉伸量下,皆能對應產生大致相同的彈性回復力,因此,無論第二固定結構23及樞接組件30相對底座10位於哪一個位置,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皆可提供固定的彈性回復力,以協助支撐設置於支撐架20上的待支撐裝置。
是以,藉由定力彈簧在任何拉伸量皆可產生大致相同的彈性回復力的特性,使用者使第二固定結構23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移動時,第一定力彈簧41可對應產生大致相同的彈性回復力;而當使用者不再使第二固定結構23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時,待支撐裝置S作用於支撐架20的作用力,將能與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所產生彈性回復力相互平衡,據以使第二固定結構23能固定於使用者最後鬆手的位置。
同理,當使用者在使樞接組件30相對第二固定結構23移動至所需的位置後鬆手,則待支撐裝置S作用於支撐架20的作用力,將能與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所產生彈性回復力相互平衡,據以使第二固定結構23能固定於使用者最後鬆手的位置。
換言之,透過第一固定結構21、第二固定結構23、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等構件的相互配合,可以讓使用者在調整第二固定結構23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的位置時,或者是調整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位置時,樞接組件30或第二固定結構23能具有隨調隨停的效果。
請復參圖4、圖5及圖7,在具體實施例中,支撐裝置S還可以包含有兩個輔助摩擦組件50。各個輔助摩擦組件50可以包含有一固定件51及兩個摩擦件52。其中一個固定件51可以是固定於第二固定結構23,且所述固定件51的兩個摩擦件52則可以是對應外露於第二固定結構23面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的一側面(即,第二連接壁232相反於具有兩個第二窄壁231的一側),外露於第 二連接壁232一側的兩個摩擦件52,則可以對應抵靠於第一固定結構21的第一連接壁212。
另一固定件51可以是固定於樞接組件30,而所述固定件51的兩個摩擦件52,則可以是對應外露於樞接組件30面對第二固定結構23的一側(即,連接壁312相反於具有兩個窄側壁311的一側)。外露於連接壁312一側的兩個摩擦件52,是對應抵靠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第二連接壁232。當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移動時,輔助摩擦組件50的兩個摩擦件52能對應摩擦第二固定結構23。當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移動時,兩個摩擦件52將對應摩擦第二固定結構23的第二連接壁232。
在具體的應用中,所述摩擦件52例如可以是塑鋼(POM),但不以此為限;另外,兩個輔助摩擦組件50設置於第二固定結構23或樞接組件30的位置,亦可依據需求變化,不以圖中所示為限;各個輔助摩擦組件50所包含的固定件51的外型、摩擦件52的外型、摩擦件52的數量等,皆可依據需求變化,圖中所示僅為其中一示範態樣。
透過四個摩擦件52分別與第一固定結構21及第二固定結構23相接觸而對應產生的摩擦力,及第一定力彈簧41及第二定力彈簧42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支撐裝置S將可據以承載待支撐裝置,且可據以讓使用者操作設置於支撐裝置S上的待支撐裝置(例如螢幕)時,能達到隨調隨停的效果。亦即,使用者將第二固定結構23與樞接組件30調整至所需的位置後,使用者可以直接鬆手,而支撐裝置S將會使待支撐裝置固定於使用者最後調整的位置。
請復參圖1、圖2、圖4及圖15,支撐架20還可以包含有一殼體組件25,殼體組件25用以遮蔽第一固定結構21、第一滑動組件22、第二固定結構23、第二滑動組件24及彈簧組件40,以避免上述該些構件直接外露。殼體組件25例如可以是包含有一內殼體及一外殼體。內殼體可以包含有一後殼體251及一前殼體 252,外殼體可以包含有一後殼體253及兩個前殼體254、255。
後殼體251及前殼體252彼此相互固定,而能包覆第一固定結構21設置,且前殼體252可以是具有一避讓槽2521,所述避讓槽2521用以避免前殼體252阻擋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活動。在具體應用中,後殼體251及前殼體252彼此可以是利用多個卡合結構,而可拆卸地相互固定,而後殼體251可以是利用多個鎖固件(例如螺絲),固定於第一固定結構21的第一連接壁212。
相似地,後殼體253及兩個前殼體254、255能彼此相互固定,據以包覆第二固定結構23及內殼體,亦即,後殼體253及兩個前殼體254、255是對應包覆後殼體251及前殼體252。如此,第二固定結構23受操作,而相對於第一固定結構21移動時,外殼體(後殼體253、前殼體254、255)將對應相對於內殼體(後殼體251及前殼體252)移動。在實際應用中,前殼體254可以是對應於樞接組件30的設計,而具有兩個導槽2541,據以避免影響樞接組件30相對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活動。其中,外殼體具有兩個前殼體254、255的設計,是用以便於組裝。在具體實施中,後殼體253及前殼體254、255彼此間可以是利用多個卡合結構,而可拆卸地相互固定,而後殼體253可以是利用多個鎖固件(例如螺絲),固定於第二固定結構23的第二連接壁23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支撐裝置,其包含:一底座;一支撐架,其一端固定設置於所述底座,所述支撐架包含:一第一固定結構,其一端固定設置於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包含有兩個第一窄壁及一第一連接壁,兩個第一窄壁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所述第一連接壁連接兩個所述第一窄壁;兩個所述第一窄壁及所述第一連接壁共同圍繞形成有一容置槽;各個所述第一窄壁的縱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寬度;兩個第一滑動組件,各個所述第一滑動組件包含有一第一滑軌及一第一滑塊;兩個所述第一滑軌固定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一窄壁彼此相面對的寬面,而兩個所述第一滑軌彼此相面地設置,兩個所述第一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一滑軌;各個所述第一滑塊能沿其所對應的所述第一滑軌,向所述第一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一第二固定結構,其包含兩個第二窄壁及一第二連接壁,兩個所述第二窄壁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所述第二連接壁連接兩個所述第二窄壁;兩個所述第一滑塊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二窄壁彼此相反的一側,而所述第二固定結構能透過兩個所述第一滑塊沿所述第一滑軌,向所述第一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第二固定結構能透過兩個所述第一滑動組件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移動,而使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的部分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形成的所述容置槽中,據以改變所述支撐架的整體高度;各個所述第二窄壁的縱向長度大於其徑向寬度;及兩個第二滑動組件,各個所述第二滑動組件包含有一第二 滑軌及一第二滑塊;兩個所述第二滑軌固定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二窄壁彼此相面對的一側,而兩個所述第二滑軌的寬面彼此相面地設置,兩個所述第二滑塊可活動地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二滑軌;各個所述第二滑塊能沿其所對應的所述第二滑軌,向所述第二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一樞接組件,其用以與一待支撐裝置相連接,所述樞接組件與兩個所述第二滑塊相連接,所述樞接組件能透過兩個所述第二滑塊沿兩個所述第二滑軌,向所述第二窄壁的長度方向移動;所述第二滑動組件能使所述待支撐裝置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移動,而改變所述待支撐裝置與所述底座的距離;以及一彈簧組件,其包含有一第一定力彈簧及一第二定力彈簧,所述第一定力彈簧連接所述第一固定結構及所述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二定力彈簧連接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及所述樞接組件;當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移動時,所述第一定力彈簧受拉;當所述樞接組件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移動時,所述第二定力彈簧受拉。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彈簧組件還包含有一座體,所述第二固定結構還包含有一輔助固定壁,所述輔助固定壁與兩個所述第二窄壁位於所述第二連接壁的同一側,所述座體固定設置於所述輔助固定壁,所述第一定力彈簧固定設置於所述座體,且所述第一定力彈簧的一端外露於所述第二連接壁與兩個所述第二窄壁相連接的相反側;外露於所述第二連接壁一側的所述第一定力彈簧固定於所述第一連接壁;當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移動時,所述第一定力彈簧受拉。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彈簧組件還包含有 一座體,所述座體固定設置於所述樞接組件,所述第二定力彈簧固定設置於所述座體;所述第二定力彈簧的一端外露於所述樞接組件,並固定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具有所述第二窄壁的一側;當所述樞接組件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移動時,所述第二定力彈簧受拉。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樞接組件包含有一本體,所述本體包含有兩個窄側壁、一連接壁及一輔助固定壁,兩個所述窄側壁由所述連接壁彼此相反的兩長側邊向同一側延伸形成,而兩個所述窄側壁的寬面彼此相面對地設置,兩個所述第二滑塊對應設置於兩個所述窄側壁彼此相反的一側;所述輔助固定壁由所述連接壁向形成有兩個所述窄側壁的一側延伸形成;所述座體固定設置於所述輔助固定壁,而所述座體對應位於所述連接壁具有兩個所述窄側壁的一側。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架還包含有兩個輔助固定件,兩個所述輔助固定件固定設置於兩個所述第二窄壁彼此相反的一側,兩個所述第一滑塊固定設置於兩個所述輔助固定件相反於所述第二窄壁的一側。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支撐裝置還包含有一輔助摩擦組件,其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所述輔助摩擦組件包含有多個摩擦件,各個所述摩擦件對應抵靠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而各個所述摩擦件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產生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定力彈簧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及所述第二定力彈簧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能與設置於所述支撐裝置上的待支撐裝置所提供的作用力相平衡。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支撐裝置還包含有 一輔助摩擦組件,其固定設置於所述樞接組件;所述輔助摩擦組件包含有多個摩擦件,各個所述摩擦件對應抵靠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而各個所述摩擦件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結構所產生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定力彈簧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及所述第二定力彈簧所產生的彈性回復力,能與設置於所述支撐裝置上的待支撐裝置所提供的作用力相平衡。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架包含有一殼體組件,所述殼體組件包含有一外殼體及一內殼體,所述內殼體包含有彼此相互卡合的一前殼體及一後殼體,所述內殼體的後殼體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相互固定,而所述內殼體的前殼體及所述內殼體的後殼體共同包覆所述第一固定結構;所述外殼體包含有彼此相互卡合的一前殼體及一後殼體,所述外殼體的後殼體與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互固定,而所述外殼體的前殼體及所述外殼體的後殼體共同包覆所述第二固定結構及部份的所述內殼體;其中,當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移動時,所述外殼體將相對於所述內殼體移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結構還設置有多個限位組件,多個所述限位組件固定於各個所述第一窄壁,而多個所述限位組件能輔助限制兩個所述第一滑軌相對於兩個所述第一窄壁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支撐裝置,其中,所述支撐架還包含有一輔助固定結構,所述輔助固定結構固定設置於所述第一固定結構的一端,所述輔助固定結構具有一鎖孔;所述第一固定結構能透過所述輔助固定結構,與一鎖固件相互配合,而可拆卸地固定於所述底座。
TW107111900A 2018-04-03 2018-04-03 支撐裝置 TWI650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900A TWI650508B (zh) 2018-04-03 2018-04-03 支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900A TWI650508B (zh) 2018-04-03 2018-04-03 支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0508B TWI650508B (zh) 2019-02-11
TW201942511A true TW201942511A (zh) 2019-11-01

Family

ID=6621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900A TWI650508B (zh) 2018-04-03 2018-04-03 支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05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4657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宸展光电(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模块及其连接机构及搭配连接机构的解锁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852B (zh) * 2007-12-07 2012-09-1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升降机构
CN101900243B (zh) * 2009-05-25 2012-11-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CN104776294B (zh) * 2014-01-15 2017-02-01 泰州市创新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器升降装置
CN106322068A (zh) * 2016-08-29 2017-01-11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底座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0508B (zh) 201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0440B2 (en) Adjustable support frame for a display screen
US8891232B2 (en) Support stand and standable hand-held device
US85145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mechanism
TW201318514A (zh) 外置鏡頭固定結構及可攜帶型電子裝置
US2010012400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29458A1 (en) Display moveable in two dimensions
US8943651B2 (en) Connecting device capable of opening and engaging in dual directions
US10254794B1 (en) Lifting typ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60056769A (ko) 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US7855876B2 (en) Portable computer
TW201508448A (zh) 擴充基座
US938036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TW201942511A (zh) 支撐裝置
EP1696169A2 (en) Adjustable support frame for a display screen
US9651993B2 (en) Docking device
TW201330039A (zh) 鍵盤及電子裝置
WO2021051834A1 (zh) 支架以及保护壳
US8651437B2 (en) Pivoting assembly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TWI392953B (zh) 鏡頭調整模組
JP2012156244A (ja) 電子機器
TWM486238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JP4945172B2 (ja) 移動側部材の引き込み装置
TW201521963A (zh) 夾持裝置
TWM501468U (zh) 摩擦面積恆定的平面鉸鏈
TWI616597B (zh) 鉸鏈結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